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

2024-07-09

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精选十篇)

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 篇1

1.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概述

CLUB一词源于欧美, 亦称总会, 为社会团体和公共娱乐场所的总称。笔者所讲的体育教学俱乐部, 是指体育课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进行体育教学。体育教学俱乐部制在教学的指导思想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因材施教, 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发挥教师的专长, 达到学体育知识、技能, 增进健康, 享受娱乐, 参与竞技并进的目的。由于这种体育教学模式能够兼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因而是当今高校一种较理想的体育教学模式。

2.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意义

实施俱乐部模式的具体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扬长避短。

每一位体育教师的主修专业都是不同的, 依据各体育教师的专长分配其到相应的俱乐部教学, 可以使其专业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运动的需要。

俱乐部设置的原则是使每一位学生都找到一种适应自己需要的运动项目, 并加以定向提高。这种内在动力的驱使可以使学生持久保持运动的兴趣, 提高学习效果, 进而形成相伴学生一生的运动兴趣。

2.3有利于培养和选拔各个运动项目的拔尖人才。

体育俱乐部是体育人才成长的摇篮, 更是促使拔尖人才成长的加速站。体育拔尖人才可以成为校级运动队的骨干, 为学校争得荣誉, 并推动学校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

2.4有利于院校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目前各院校体育资源的配置都具有极大的盲目性, 既不考虑某些体育设施的使用者, 更不清楚使用频度和饱和度, 因而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一部分设施使用紧张而另一部分设施的利用率较低。在俱乐部制下, 体育资源是依俱乐部需求配置的,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体育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充分利用。

3.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的运行模式

3.1建立科学的选课机制

建立俱乐部课程选课机制, 有计划地安排选课是保证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前提。为了保证绝大部分学生满足自己的志愿, 一是要编制《体育俱乐部课程选课指南》;二是要在选课前进行教学调研, 让每个学生都填写志愿, 然后体育部根据学生的志愿, 统筹规划;三是要实行计算机选课管理, 使学生根据体育俱乐部教学计划, 在规定的时间内, 在校园网上自主选择俱乐部课程。

3.2形成严格的管理机制。

要使体育教学俱乐部有序、高效而不流于形式, 严格而责任分明的管理机制是必不可少的。根据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结构, 把体育教师按照特长分组 (教学与辅导组等) 。

3.2.1职能组 (教学与辅导、活动管理与竞赛、运动训练) 。由具有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体育教师组成, 负责俱乐部的教学、训练、竞赛等业务工作。

3.2.2功能俱乐部 (技能发展俱乐部、健身娱乐部) 。各功能俱乐部设主任和秘书各一名, 教师担任主任, 学生担任秘书;各功能俱乐部下设各项目俱乐分部, 会员由学生组成, 并设负责人一名。

3.3导入客观公证的评价机制。

3.3.1实施多元评价是俱乐部教学的又一特征。具体而言, 就是要在课程目标上, 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 为学生营造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 使学生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方法, 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3.3.2在课程内容上,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开放式与探究式教学有机组合。

3.3.3在教学组织上, 以开放教学俱乐部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的载体和组织形式, 打破原有的年级、班级界限。

3.3.4在教学管理上, 采用开放式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 学生上下课实行打卡制。

3.3.5在考核与评价标准上, 突出“重过程、淡结果, 重能力、淡选拔, 重参与、淡甄别”的考核与评价标准。

4.采用体育教学俱乐部制的困难

4.1管理难度大。

俱乐部型体育课教学给予学生较大的学习自由度, 但同时给教学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因为学生的体育意识还不强, 锻炼的自觉性有待提高, 兴趣不平衡。教学管理水平暂时跟不上新模式的要求, 制定的管理措施也在探讨之中。

4.2师资缺乏。

一些运动项目, 如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是学生喜爱的运动, 选课的学生特别多, 但具有这些项目专长的教师却很少, 影响到教学质量。

4.3场地不足。

对于一些热门项目, 如网球、轮滑等, 由于场地限制, 未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 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选择。

5.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制发展的对策

5.1健全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体制。

为了促进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 开办单位应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和措施, 得到学校体育主管部门强有力的支持, 必须“抓领导, 领导抓”, 与各部门协调好关系。

5.2合理调整项目布局, 提高师资力量。

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 在积极开展传统项目的基础上, 对项目设置加以积极引导, 统筹安排, 引进部分新、特项目, 以促进输送渠道畅通和群众体育的普及。

5.3适当增加投资, 扩充资金来源。

大多数高校体育俱乐部都存在资金缺乏的问题。这一方面需要学校增加投资, 另一方面俱乐部应实行有限的有偿服务, 做好面向社会开拓市场的工作。

6.结语

教育部2002年第13号文件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 从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四个方面直接阐述高校体育应“以人为本”, 把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相衔接, 总结学校体育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经验, 强调大学公体体育教学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这个中心, 围绕时尚体育展开大学公体课程改革, 不断完善高校、社区、家庭的联动机制, 为大学生营造体育活动的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1]李红.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就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出台《意见》—完善保障监督机制推动学校体育健康发展[N].北京:中国教育报, 2006-12-25.

[2]周卫东.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效果欠佳的原因及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4, (6) :56-57.

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化管理论文 篇2

大学体育教育主要通过大学体育课程和课外活动来实现,但二者存在各自的困局。大学体育课程方面。从大学体育教材与初高中体育教材的对比可以看出,除健康教育知识模块增加外,教学内容基本重复初高中的技术学练,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以篮球项目为例,许多学生在中学已经掌握了如“三步上篮”等基本技术。进入高校,他们需要运用这些技术,享受篮球带来的快乐。但是当前高校由于选项教学班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仍需重复基本技术教学,这就导致部分技能强、喜欢篮球的同学,反而不喜欢篮球课。课外活动方面。大学体育区别于高中的地方在于:各类体育社团、俱乐部组建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内容更为丰富和个性化。这类社团和俱乐部,有的具备体育专业人员的指导,有的则较为松散,但总体上讲,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无法发挥其潜在的教育、文化价值。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已经在尝试进行改革。世纪之交时,王宗平先生应景于健康理念,发表多篇文章提出增加理论课时的改革思路;同时提倡按体育项目进行教学俱乐部的模式。目前,大学体育课程多数按项目开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时间、项目和教师。这种“三自主”选项的模式,解决了兴趣上的差异化,但没有解决水平上的差异化,即对于同一个项目仍有兴趣的同学很难满足他们更高的需求,这部分学生往往到社团和俱乐部中去寻求满足,但是社团和俱乐部的组织管理水平不够,而且参差不齐,差异较大。因此,有学者提出“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但遗憾的是这一理念,并未有实践与操作层面的具体举措。更为重要的问题是,教学俱乐部也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也罢,都没有跳出课堂教学的范畴,大学体育系统里,是否有课堂教学之外,具备大学体育教育功能的模式?崔树林教授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提炼出“三元一体”大学体育课程发展模式。该研究在认清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基础上,强调发挥社团和体育俱乐部的教育价值。课堂教学是实现体育教育的根基,此无可置疑。但是,课堂教学之外,大学体育俱乐部活动同样可以实现体育教育的功能。本研究认为,在高校学分制的背景下,既然大学体育俱乐部能够实现教育功能,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更丰富的体育知识,身体可以得到更为充分的锻炼,还可以培养更为持久的体育兴趣,完全可以授予学生学分,进行课程化管理,而且进行课程化管理之后,其潜在的教育价值将能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在此理念的指导下,聚焦大学体育俱乐部的课程化管理,如何能够在实践层面有效推进大学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从而充分发挥大学体育课堂所不具备的教育价值。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2.2逻辑分析法

2.3专家访谈法

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 篇3

关键词:高校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831.3-4

1前言

健美操是一项综合体育项目,集竞技性、健身性、健心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提高,健美操愈来愈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现在全国各地的中小校都在学校开设了健美操项目,健美操运动逐渐演变成为一项有意义、有组织的社会文化活动。因为大学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对塑造形体的重视,高校健美操开展的如火如荼,现在很多高校附近成为健身会所的摇篮,各种风格类型的健身俱乐部都把训练基地放在了高校附近,这足以说明大学生对健身的热情及兴趣。在高校健美操的开展过程中,传统的健美操练习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广大学生的需求,特别是在高校附近的健身俱乐部的刺激下,高校健美操实行俱乐部的教学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西南大学50名学生,5名体育教师。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资料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查阅了近年来有关传统健美操和教学模式的期刊、论文,并对有效的内容进行了归纳、探索和分析。

2.2.2访谈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走访并通过电话访问了西南大学5名老师和50名西南大学学生,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3归纳总结法

通过参考文献研究和访谈整理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对本文进行归纳总结。

3 结果与分析

3.1西南大学健美操教学模式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西南大学的健美操课程调查发现,有2位体育老师在上课中进行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但是只是在小班教学中采用。在其余的体育课涉及到健美操课程中,有些老师还是采用传统模式上课。说明公共体育课体育教师更愿意选择教学模式相对成熟,教学计划相对稳定的传统教学模式,只有少数名教师探索并积极采用高校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通过调查了解到,在综合性大学中开展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一般仅仅适用于非体育专业类的学生,这部分学生通过选修课程的方式进行健美操的练习,人数范围相对较窄,仅仅是低年级的女大学生。而对于专业类的体育学生,教师往往会倾向于采用两种结合的模式,一般是整体课程运用传统教学模式,活动课程采用俱乐部教学模式。而在公共体育课上,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开展的情况不乐观,毕竟健美操课和体育课的性质还是有区别,但健美操依然适用于体育课中。在调查中,我们也可喜的发现,公共体育课的教师还是比较愿意尝试这种新型的健美操教学组织模式。因为学生多,可以采用分层教学,也可以集体组织教学

3.2健美操课程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探讨

3.2.1健美操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对象与教学目的分析

在高校健美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是基于其教学的整体计划性及规整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种教学模式的针对性和结果性。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正式开讲新课程的时候,教师会允许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热身,热身结束后,教师会进行新课程的讲解,新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动作讲解、肢体讲解、基本技能教授等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重地是学生对新动作的掌握程度。目的是运用这种传统模式,能够让学生在理论基础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指导,迅速掌握新的动作,使整体的教学计划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因此不能完全抹杀健美操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但在传统健美操课程的讲解过程中,其教学效果如何,主要在于学生能够适应这种计划性很强的传统模式。如果能够适应,那么就说明这种模式是比较适用的。在西南大学学校中,本人对30人随机进行了走访调查,这30名同学基本都接触过传统的健美操课程,在他们中21人表示,能够适应传统模式,5人表示不能适应,动作要领掌握较难,另外的4人则表示没有感觉。通过直观的数字表明,传统的健美操教学模式,还是有一定的用武之地的。

3.2.2健美操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教学对象与教学目的的分析

健美操是一项都动作舒缓、身心愉悦的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享受美妙的音乐,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肢体摆动,从而达到身心同步训练的目的。可以开展个性化教学,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比如分层教学,评分教学,技能才艺打分,多元素教学。将每个老师的特长融入充分展示与发挥。与传统的健美操课程教学模式相比,运用俱乐部模式能够让学生充分享受健美操练习的过程,从而达到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强化目的,并最终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积极思想。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不单单注重健美操动作的熟练掌握程度,而是注重协调练习者的身心、肢体协调,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竞争氛围,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观念。在西南大学公共体育课中,随机访问了20名学生,他们中有18人赞同运用健美操俱乐部的教学模式,其原因在于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从而达到身心愉悦,而不用担心因无法掌握健美操动作被老师责骂。另外2名学生表示,运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性不强,无法提升健美操的动作要领。

3.2.3高校教师对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支持程度

在健美操的练习过程中,高校教师往往起着非常关键的主导作用。因为教学模式的运用,是从教师的层面来进行选取的,学生更多的是参与者的角色。那么高校教师对这种新型的教学组织模式是否了解,是否支持呢?我对西南大学5名体育教师进行了访问,其中公共体育课老师都表示支持这种俱乐部教学模式,在他们看来,运用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减轻教师的负担,教师的课程安排也无需具有针对性,只要在健美操的练习过程中,将教师对健美操的理解与经验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就可以了。另外健美操专业课老师也表示支持这种模式,同时也是对教师本身素质的提升和锻炼,教学态度和教学意识会督促教师自身不断提高,与时代接轨。在他们看来,传统教学模式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会扼杀学生健美操练习的欲望和兴趣,健美操的练习本身就是一种自发的运动,如果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兴趣,更利于健美操的普及,以及帮助学生树立终身练习健美操的目的。同时也专门提到这样的模式课程只能适用于通选课的学生,作为体育课的延伸。对于健美操专业的学生来说,需要完整有效的训练模式和专业的上课方法,需要区分开来。

3.3健美操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3.3.1教师的影响

教师是健美操教学俱乐部模式的主导者,如果教师自身对这种模式支持并助力推动,那么便有助于这种健美操俱乐部模式的顺利开展。教师的因素包括,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如果教师创新能力高,就乐意去尝试新型教学组织方式,如果教师的创新能力低,对新型教学组织方式的接受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开展还与教师的年龄有关,如果教师年龄偏大,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加偏重于经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如果教师年龄较低,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会相对高些,自然乐意去采纳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除此之外,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否在高校中顺利推广还与老师是否愿意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关,愿意去学习采用自然就能运用,反之则不能。

3.3.2学校的影响

学校层面的影响,对于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开展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学校的考核制度,如果学校的考核制度更加偏重于学生健美操理论知识的提升,那么体育教师为了追求高分数,会淡化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运用。反之如果学校更加注重学生体育思想、体育观念的落实,不单纯依靠成绩来评定学生或者健美操课程的绩效,那么高校體育教师就会乐意采用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此外学校层面的影响,还包括体育设施器材方面的影响,如果学校没有充足的条件开展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那么就会影响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展。学校对教师的岗位培训,只有不断跟新学习,才能融入新鲜血液,才能使健美操的课程教学有质的提升。学校对健美操的重视程度,培训程度也影响着学校健美操的发展。

4结论

4.1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不同,采用健美操教学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2随着高校大学生对形体塑造、身心健康的重视,健美操的练习也日益受到重视,在健美操的练习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乐趣的培养,使学生愿意积极主动的学习健美操从而达到终身体育的思想,因4.3学校的支持力度和教师的专业水平影响着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展开。

参考文献

[1]刘明,高校健美操俱乐部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2]邱幺聿,我国普通高校健美操俱乐部研究文献的综述[J];第一健身俱乐部;2009年12期;

[3]张晶洁,俱乐部式教学在高中健美操选项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年12期;

[4]李慧,健美操俱乐部教学的应用模式与效应初探[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年03期

[5]马莉;何幸光;许铭 “积木原理”在健美操课程改革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28(2)

[6] 黄明,邹娟花.对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探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4):88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思考 篇4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困难,发展对策

1 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概述

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的建立在我国还处于创新、发展的阶段, 该模式运营机制的完善、统一是适应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发展、研究的重要任务。

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主要是指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 体育课以俱乐部制度的组织形式进行体育教学。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建立既有利于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教师们通过特色、专项、多方面的俱乐部教学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技能, 同时又能发挥教师的专长和专业素养, 通过科学、系统、专业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学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使健康指数、幸福指数得以提高, 达到寓教于乐、在锻炼中求进步, 在参与竞技中求发展的最终目的。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发展在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学校的发展环节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拥有着绝对的发展与竞争的优势, 因此, 对于该模式的建立将是一个长期探索、不断推进、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局面。

2 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的优势

2.1 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扬长避短

众所周知, 体育教学是一项涵盖科目广泛、内容充实、对教师教学技能、业务水平要求较高的实践学科。因此, 大学体育教学在教师的配备上必须本着科学设置、合理配置、注重实效的原则, 顺应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国家体育人才的需求方向。但多学科教师的配备又会造成教师主修专业方向不同, 不利于交叉学习、教学的现象。因此, 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建立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的矛盾, 分专业、分学科、分兴趣的建立不同专项训练课程的俱乐部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 扬长避短的开展体育教学,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运动的需求

体育教学不同专业方向的设置正是满足学生学习需求、锻炼需要的生动体现。兴趣的产生、学习动力的形成都建立在对学习的迫切需要中, 因此, 开展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能更生动、人性化的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使学生通过自主的选择找到喜欢学习、乐于学习的体育运动, 从而以最高的热情、最饱满的精神参与到学习中, 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和效果。

2.3 有利于培养和选拔体育运动援尖人才

体育俱乐部是针对学生兴趣从事专向体育教学的教育模式, 其中包含着学生学习的广泛自主性、自律性和自觉性, 健康的学习环境是其他教学环节无法比拟的。因此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更有利于培养和选拔体育运动的援尖人才, 从而推动整个学校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可以这样说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拔尖人才成长的加速站, 荣誉和成果的源头。

3 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健康运行模式

3.1 建立科学、系统的选课机制及管理机制

自主、合理、广泛的选课是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独特机制和运行特点。高校应本着科学设置、自主选课、适度调节的原则建立科学、系统的网上选课机制。首先应利用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建立参数设置合理、维护简单、安全快速的网上选课系统, 实现选课系统与教务系统的有效集成。接着应设立合理的问卷、调查, 通过广泛的走访、调研, 进行统筹规划, 设置出反映学生普遍学习需求的课程类别, 供学生选择。同时, 还要编制科学、合理的学生选课指南和规则, 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进行科学、尊章、有序、及时的选课。在选课结果统计出来后, 系统管理教师还可根据选课的分布情况实施合理的调节, 使之分配合理、比例协调, 从而形成严格、有效的管理、维护机制。

3.2 引入公平、严谨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建立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激励教师进行合理、科学的教学进程, 达到深化教学效果、规范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积极性的目的。以人为本、为人师表的开展教学环节是每个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对于从事大学体育教学的教师更应感到自身责任的重大, 这是由于体育教学的好坏是学生积极开展其他学习过程的基础和前提, 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身心的锻炼、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塑造。因此, 在观念上强化教师的教学素养, 在道德上塑造教师的高尚品质, 建立考核与测评相结合的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是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

4 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

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发展处于探索、研究的初级阶段, 因此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它也存在着不利因素的影响, 这其中主要包括体育教学俱乐部组织的不健全、管理的不完善、师资力量的缺乏、体育设施、场地的有限等。针对这些因素我们应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 首先从制度上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 采用统一管理、负责到底的制度, 坚决贯彻“抓领导, 领导抓”的方针, 协调教学部门的统一管理。通过实施教学督导制度、教学评价模式、有效的奖惩机制建立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严格制度管理的科学性。同时, 根据问卷调查、民意测评, 在广泛了解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合理的调整项目布局, 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实际情况, 保证传统项目的优势, 使之起到积极引导, 统筹安排的作用, 并充分提高开发和建立新项目的可能。针对场地不足的现状学校应加大对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投入, 从认识上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 理清教学管理的思路, 适当的增加投资、扩充资金来源, 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所带来的高效益、高回报, 从而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体育教学硬件设施, 给学生营造更大、更人性化、更健康的学习氛围。

5 结语

总之, 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全面开展还需经历漫长的发展进程和全体管理人员、教学人员的倾情投入才能真正做到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及兴趣的广泛培养。因此, 我们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 树立高尚的师德师风,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在广泛调研、科学实践的基础上合理的设置俱乐部教学项目和教学环节, 加大对俱乐部教育事业的投入, 不断的完善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运行模式, 从而最终实现体育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为国家培养身心健康、品质高尚、能力突出的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红.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就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出台《意见》——完善保障监督机制推动学校体育健康发展[N].北京:中国教育报, 2009 (3) :12~25.

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 篇5

展示总结

为增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提高同学们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热情。由共青团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委员会主办,院学生会、各系学生会承办的大学生体育文化节之体育俱乐部精品课程展示——瑜伽户外展示活动于2011年5月25日下午5:30在学院音乐广场举行。

我院体育俱乐部设施完善,器材先进,同时拥有多位经验丰富的教练老师,在平时,体育俱乐部也设置众多精品课程,瑜伽展示活动就是其中之一,本次参与者有体育部的教练老师及瑜伽俱乐部的学员,由我院学生会体育部的同学们负责维护现场秩序。活动首先由教练老师带领学员们进行专业的瑜伽展示,在优美舒缓的音乐中,老师和学员熟练的做起了各个瑜伽动作,女学员身影靓丽,男学员动作矫健,吸引了众多过往同学的驻足观看,也有很多同学对瑜伽运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活动的接近尾声时,学员们为大家展示了最后的放松活动。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此次瑜伽户外展示活动圆满结束。

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 篇6

摘要为深化高校体育改革,实施终身体育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实际,教学模式以及对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进行理性思考,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通过实践,构建了一个理论依据充分、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强、符合高校特点、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俱乐部制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本文以新疆财经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实施“体育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为有关部门做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新疆财经大学体育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新疆财经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为例,以新疆财经大学在校的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样本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期中大学一年级200人,大学二年级200人,大学三年级100人,大学四年级100人,随机抽取体育课班级。由于大学一年级学生和大学二年级学生为必修课,三年级和四年级没有体育课,只能参加俱乐部班,所以以參加俱乐部的少数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研究方法

为了完成研究任务,实现研究目的。本课题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推理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新疆财经大学体育教学和学生为例进行研究。使研究更具客观性、可靠性。

二、结果与分析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系,这里的公共体育教学也呈现出其自身的特点和困难。现以新疆财经大学体育教学为例进行分析探讨。新疆财经大学是西部普通的高等学校之一,是目前新疆唯一具有合法高校体育俱乐部的高校。目前,新疆财经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初步探索使用俱乐部课内外一体教学新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成果。

(一)课程设置、考核与学时分布情况

新疆财经大学每年开设体育必修课28周(每学期14周),开设体育选修课18周(每学期9周),每周2学时,每学时50分钟,每次课100分钟,总学时合计148学时,合计6学分。一年级开设特色体育课;二年级开设体育选项课;三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对于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课为主的体育保健课程,单独组织教学。自2010年新学年开始,体育课程结构调整为一、二年级预科生开设18周体育必修课,共216学时。

体育课程考核实行百分制,按照课堂表现(含身体素质测试)、课堂考勤、理论占30%,期中参加俱乐部培训班和活动课的同学其课堂考勤和课堂表现,计入考核评价。因故体育课堂无法考试的学生,可在俱乐部活动课和培训班中进行考核。技能评价包括技能达标和技评两部分共占70%。考核评价改革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导向,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所确定的五个发展领域、培养目标为指导,不断探究不同课程的评价体系。在课堂表现考核中,针对学生普遍身体素质差的现状,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的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测试项目,作为财大学生每学年必须达标考核项目之一,以此来督促学生课外业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二)教学项目分布情况

近三年,新疆财经大学在开设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体育舞蹈、形体、跆拳道、器械健身、体育养生和面向身体异常、病、残、弱学生开设体育保健养生课等,大学三年级和俱乐部中还开设羽毛球、网球、轮滑三门课程,课程数达13门。学生在一年级必须完成特色课程乒乓球、基础课程篮球、排球、足球(三选一)。二年级根据个人爱好开设了体育选项课9项,四年级学生主要进行俱乐部活动和俱乐部培训为主。

表1新疆财经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项目分布情况一览表

层次授课形式开设项目

大学一年级特色课结合俱乐部乒乓球、(篮球、排球、足球)三选一

大学二年级选项课结合俱乐部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体育舞蹈、形体、跆拳道、器械健身、羽毛球、瑜伽。

大学三年级选修课结合俱乐部所有开设项目

大学四年级俱乐部培训或活动所有开设项目

身体异常、病、残、弱学生理论课、实践课体育养生、保健按摩

(三)教学形式

自2006年以来,新疆财经大学率先以体育教学为突破口,实现民、汉“一体化”的公共体育教学,即:不分民族教师、不分专业、不分民、汉学生的体育课教学形式。同时,新疆财经大学“体育协会”逐渐向体育俱乐部形式转变,到2007年底成立了大球类、小球类、体育舞蹈、健美健身四个体育俱乐部,基本涵盖了开设的所以项目。针对体育教学民、汉“一体化”、体育部俱乐部特点,教育和鼓励教师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手段、方法,创新出了大量的适合我校教学的一些教学小手段、小方法。在访谈过程中多数教师都谈到指导与引导的方法,即针对普遍性的问题集中指导学习,对有基础的学生加强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在综合练习中发挥个性,培养综合运用能力,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这为新疆财经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四)师资队伍

1.师资配备

截止目前,新疆财经大学共有体育教师31人;年龄结构:50岁(含)以上6人占有19.3%;40岁(含)—49岁7名占22.5%;30岁(含)—39岁12名占38.7%;30岁以下6名占19.3%。40岁以下有硕士学历教师9人占50%。学缘结构:31名教师本科阶段分别毕业于8所体育院、系。学历结构:本科22人占71%;硕士8人29%,其中在读博士1人。职称结构:教授1人、副教授8人、讲师21人、助教1人。民族结构:维吾尔族11人;回族2人;塔塔尔族1人;俄罗斯族1人;蒙古族1人;汉族15人。在校生师比为平均330:1;教师平均每周上7次体育课,每班人数均在50人左右。

2.师资培养

为了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水平,新疆财经大学体育部自2007年起实施教师业务学习制度化,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业务学习,制订学习计划,严格考勤,力求实效;近三年先后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足球、篮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业务学习和身体练习。通过组织的集体学习,交流了经验,增进了感情,锻炼了身体,提高了业务能力。

目前,体育部教师业务进修主要与学历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校与内地对口援疆院校协作渠道,积极争取派教师赴内地对口院校进修学习,目前,有3名教师分别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山东轻工业职业学院体育部进修、挂职学习。

教师中有国家级裁判2人,国家一级裁判员6人,国家二级裁判19人。 并有3人次在全国、自治区等学术机构和体育协会中担任职务。

(五)场馆设施

学校现有室外体育教学场地41587.57平方米;室内体育教学场地面积4225.57平方米。主要体育教学设施有:一个6000座位的标准塑胶田径场、一个903㎡篮球馆、有二个可容纳40副乒乓球台室、一个120米地下6道1329.3㎡塑胶跑廊、跆拳道室2个;一个器械健身房、一个健美操室、三个体育舞蹈室、一个形体室、一个多功能室;室外主要有14个标准篮球场;一个标准网球场。10个排球场、一个综合球场。按照《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我校还有一定的差距,通过采取内部挖潜,错时使用的方法较好地满足了教学、训练、群体竞赛、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部自有175㎡多媒体教室1间,配备较为现进的多媒体设施,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等教学影像资料56套。目前,现有的影像资料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六)学生对新疆财经大学体育课教学及教师的印象

通过新疆财经大学网上教学评价系统调查了解到,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评价近三年平均91.4分。其中,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为90.83分;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为92.75分;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为90.78分;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为90.82分;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为91.69分;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为91.647分。

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目前对新疆财经大学的体育课和教师均感到比较满意。满意及非常满意的比例分别占,85%和95%。只有5%的学生和2%的学生对目前体育课和体育教师不满意。

图1学生对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师的满意情况

(七)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情况

1.学生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了解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图2),新疆财经大学学生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非常了解的人占被调查对象的51%,了解的学生占34%,只有9%和6%的学生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这主要是因为,新生入校的第一节体育課学生要对《标准》进行学习。另外,每年进行体质测试之前还有专门进行学习。所以学生对《标准》的了解程度比较高。

图2学生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了解程度

2.俱乐部制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实施以来学生体质测试达标情况

通过数据显示(表2),自从2006年以来每年学生的合格率每年以0.4%的幅度进行增长,2006-2007学年合格率为98.0%,优秀比7%;2007-2008学年合格率为98.4%,有效比9%;2008-2009学年合格率98.8%,有效比10%。这个增长和新疆财经大学公共体育教学、群体活动、体育俱乐部开设是分不可的。

表22006-2009年新疆财经大学学生体质测试达标情况

年度测试人数优秀人数优秀比%合格率%

2006-20078525597798.0

2007-20088155734998.4

2008-200978917891098.8

2006-20092457121138.698.4

注:新疆财经大学学生体质监测中心数据

四、结束语

新疆财经大学体育俱乐部制课内外一体化利用优势资源,以教师专长组织课程内容的框架;引进竞争机制,挂牌上课,激发教师个体的创造活力,使其一技之长得到充分的发挥,保证教学质量;同时提高了体育的文化性和科学性。新疆财经大学体育俱乐部制课内外一体化的实践与研究,在高校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得到了教育专家的肯定与关注。以俱乐部名誉举办的各种比赛,如周末赛、邀请赛等,得到了公司、企业的赞助,减轻了体育部的经费负担,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增强了校际间与社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与社会体育接轨,以它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为社会体育的发展起到了应有的推动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本文为新疆财经大学校级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8XYB010。

参考文献:

[1]曲宗湖.论我国高校改革的发展与构思[J].体育科学.1998.18(4):6-9.

[2]孙晓春等.中国普通高校建立运动俱乐部可行性的研究[J].体育学刊.1995.2(4):74-77.

[3]李敏卿.论终身体育、学校体育和全民健身[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01(6):93-95.

[4]许明荣,蒋玲等.高校体育课实施俱乐部制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3):381-386.

[5]王平.关于试行普通高校体育课俱乐部制的构想.内蒙古体育科技.1996.(4):22-24.

[6]翟小巧.普通高校组建体育俱乐部对学生健身效果的影响分析.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2):118-119.

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 篇7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

目前以校园和社会体育文化为背景, 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而形成不同规模的小群体俱乐部进行的体育活动, 其内容主要有体育竞赛、娱乐健身、知识讲座与宣传、体育咨询、体育募捐等, 丰富了大学生的课外生活, 构成了高校特有的体育文化。但受我国长期以来把体育锻炼看成是一种社会福利观念的影响, 大学生尚未认识到体育锻炼是一种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体育消费观。此外, 高校体育经费的不足, 制约了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模式的形成和校园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1 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

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在个人支配时间内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具有如下特征: (1) 是自发、自主的, 无强迫性; (2) 体育活动的内容、地点和形式具有一定随意性; (3) 主要目的是为了健康和娱乐。

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与教学俱乐部模式, 已成为许多高校探索与实践的课题。这种一体化的课程结构, 使高校体育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系统。作为体育课的延伸与补充, 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被赋予了新内涵, 意义深远。但在走访中发现, 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缺乏正确认识, 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主要有体育场地、器材不足, 大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差、没有运动特长和良好活动习惯。每天1小时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仅占45.0%和49.0%, 均低于全国50.8%、56.9%的比率。

目前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组织形式: (1) 列入作息制度的体育活动; (2) 大学生自愿组成的锻炼小组; (3) 个人形式; (4) 体育俱乐部 (协会) 、体育辅导站组织的活动。在日常课外体育活动中, 大多是无管理行为、无组织指导, 学生凭兴趣自由活动, 缺乏必要的组织、指导和服务。或以学生体育为主导, 大学生的锻炼行为都围绕着达标进行;或以竞技比赛为主, 缺乏必要的统筹管理;或以商品体育为中心, 举办各类辅导班、培训班。这种现象表明高校失去了体育活动的中心, 处于失序状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落后, 缺乏科学性, 效率低下。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效果, 只有4.3%的学生认为较好, 45.7%的学生认为一般, 50.0%的学生认为差。

部分高校根据自身条件, 由学生会、团委组织、建立的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多以单项体育为主, 如篮球协会 (俱乐部) 、足球协会 (俱乐部) 等, 由学生报名参加, 交纳一定的会费, 民主选举管理人员。此外, 还有全国性综合体育社团, 如大学生体协、大学生篮协等, 它们与高校单项体育协会 (俱乐部) 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经调查各高校成立的俱乐部部分属学校团委、学生会管理, 也有属体育部管理和无人管理的。

2 俱乐部、体育俱乐部的概念

结合美国经济学家J.M.布坎南在1965年《俱乐部的经济理论》中提出的俱乐部理论[1]和《英汉辞海》对俱乐部所做的定义, 将俱乐部概念概括为: (1) 俱乐部有一定的地理区域范围。 (2) 该区域范围内存在一定关系的人群。 (3) 俱乐部是一个小型社会, 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4) 俱乐部成员拥有相对一致的利益, 其成员的某些需求可在俱乐部中得到满足。

体育俱乐部是以体育爱好者自发性、自立性的结合为基础, 为增进健康和促进相互间的协调和睦而进行持续性体育活动的组织。

3 国外大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活动形式

日本在战后形成了2类课外活动, 一类是必修俱乐部活动, 由学校安排课表, 要求学生从艺术、科学、体育中选择一项活动;另一类是自由俱乐部活动, 是以学生为主体建立的, 教师起指导、帮助作用, 学校中的部分体育俱乐部是社会俱乐部的组成部分。德国学校体育俱乐部与社会体育俱乐部融为一体, 具有自由的成员资格、以长远的利益为准则、不依赖第三者、义务的参与工作、民主决策五大特点, 均以运动专项作为一个俱乐部的组织基础, 是德国学校体育的一大特色[2]。

学校俱乐部理论应包括高水平的竞技和大众体育2个层次, 作为国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建立与完善, 将对整个国民体育产生影响。

4 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内部结构改革的新思路

4.1 建立积极、健康的课外体育消费观

体育消费是指大学生直接用于体育生活的物质消耗, 它直接反映了大学生显性体育行为的经济特征。有关资料表明[3], 我国大学生年均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100~300元, 体育消费主要有购买运动服、体育器材、体育报刊等实物消费, 其中购买运动服装占总消费的85.0%, 这与大学生消费水平、体育消费意识、体育消费环境有关。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体育消费日益上升。因此, 我们倡导大学生自我健康投资, 引导其建立积极、健康的体育消费观, 使其课外体育消费与体育市场接轨, 形成有特色的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 充分应用市场经济原则、手段来办课外体育俱乐部。各俱乐部可聘请一些体育教师作为指导教师, 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开设专项辅导班和裁判员培训班, 收取一定的培训费, 同时利用大学生的优势开发社会市场资源, 如会员为社会做表演等, 一方面可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相对独立的校园体育市场和大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基本生存模式的形成。

4.2 把大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纳入体育管理体系

高校应在协会、俱乐部或小群体的运作基础上, 施以不同形式的行政引导, 以便更好实施课外体育活动目标管理。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机构包括4个职能部门:体育部、学院 (系) 学生处、团委、学生会。目标管理应突破以往由体育部管理的组织形式, 纵向、横向结合, 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网络。在体育管理系统和体育市场的双轨制下, 由体育部直接参与领导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工作, 这样有利于统一管理和调配场地、器材, 使各俱乐部的组建与活动走上有序、规范的发展道路。

4.3 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的内部结构

4.3.1 竞赛制与非竞赛制的互动

其目的是提高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竞赛制是针对竞技体育设置的, 主要职能是开展正规体育竞赛。其主要手段是: (1) 增加集体项目的竞争度, 如制定“明星制”, 加强各队核心球员的宣传介绍;实行与社会接轨的赛制, 如篮球比赛先进行分组赛, 前8名实行NBA、CBA式的交叉复赛, 采用3局2胜等。同时各队可根据情况聘请淘汰队的核心球员1名, 使各队的水平更加接近, 竞争更加激烈。 (2) 大量启用学生裁判员, 使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竞赛的组织与裁判工作。非竞赛制是针对传统保健体育 (武术辅导站) 、现代健身体育 (健美操健身中心) 、娱乐体育 (体育舞蹈学习班) 设置的, 其主要职能是在固定的时间、地点为学生提供进行交流活动的场所。

4.3.2 实施“混合—分层”授课制

为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取得最大的锻炼效果, 从实际出发, 把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分为健身娱乐、技术技能、竞技训练与组织裁判4个层次小组[4]。以竞赛制和非竞赛制为基础, 开设专项体育学习班和裁判员培训班。重点对学生实施体育理论与技、战术的辅导, 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把对体育活动短时的直接兴趣转化为长期的间接兴趣, 使其树立终身体育观, 提升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内涵与质量。

4.3.3 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的社会化

在高校体育逐步走向社会的同时, 高校与社会体育俱乐部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并呈现融合的态势[5,6]。这种态势主要表现在高校体育俱乐部服务对象、体育设施、项目服务和资金筹集等方面。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服务对象从学生逐渐扩大到群众。社会群众的体育消费不但为高校体育俱乐部提供了很大的资金支持, 而且为全民健身目标的实现起到了推动作用, 同时也使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提高。高校、社会、竞技体育的融合是高校体育的发展方向, 这种融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有利于全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

4.4 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健康发展

从文化氛围方面来看, 高校体育文化不仅仅是进行体育锻炼, 同时也包括对体育兴趣的探讨。高校的各种课外体育协会、俱乐部, 都是校园文化的衍生物[7]。这些协会、俱乐部在进行活动时, 都无形地传播着校园体育文化。经调查, 竞技比赛是课外体育俱乐部建立的基础。受传统赛事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大学生从组织比赛入手, 在短时间内形成多个体育俱乐部, 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课外时间开展竞技比赛, 繁荣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

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是校园精神与物质文明的体现, 其名称大都体现了各群体的追求, 是体育文化追求的具体体现。各俱乐部的活动主要依靠成员间的默契配合开展的, 促使俱乐部内部形成一定的规范与价值意识, 这对大学生提高自身体育文化素质、培养集体观念等起到积极作用, 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邹继豪, 季克异, 林志超.面向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2]曲宗湖, 杨文轩.域外体育传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3]曲宗湖, 杨文轩.课外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4]胡永南, 段健芝.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的研究[J].体育学刊, 2001, (3) :96~98.

[5]杨建文, 张虎祥.兰州市大学生实施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的可行性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05, (23) :126~127.

[6]吴秋林.华东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J].体育学刊, 2001, (7) :79~81.

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 篇8

1 对高校体育俱乐部概念的解读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模式最早出现在90年代中期,以深圳大学为典范,全国各高校也纷纷进行了所谓俱乐部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其相关研究也随之而来,特别是有关高校体育俱乐部概念的研究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本课题的研究是建立在刘志敏学者对高校体育俱乐部概念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展开。体育俱乐部是一种自发的、从事体育活动的社会组织,是“人的集合”;体育管理部门对体育俱乐部界定为:体育俱乐部是指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利用非政府拨款举办,以开展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基层体育组织[1]。学校体育的主要形式是体育教学,以体育俱乐部形式进行教学,应该遵循教学的规律,即在教师指导下,有自由选择项目、教师、自由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具有共同体育锻炼爱好的大学生基于生理、心理、社会和自我完善等需要,以素质教育、健康教育为目标,从大课程观出发,把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群体竞赛、运动训练四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并纳入课程之中,成为一种综合的体育教学形式,我们把它界定为“体育教学俱乐部”[2]。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主要有五种模式:教学型俱乐部、学校与社会联办体育俱乐部、学校管理下的学生组织的单项体育俱乐部、高校竞技运动俱乐部和个体自发组织的体育俱乐部[3]。

2 对湖北科技学院网球俱乐部教学现状的调查

2 . 1 学生对网球俱乐部教学模式满意度的调查

通过随机抽查了湖北科技学院网球俱乐部课教学班的2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下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网球俱乐部课教学模式的学生分别占34%和52%,不太满意的学生共占4%。觉得一般的学生占10%。由此可见,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下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持有积极、满意的态度,只有少数学生表现为不太满意。

2 . 2 学生掌握网球技术水平的调查

分别抽取大二网球俱乐部班和网球专项选项班各40名学生进行统一标准下的考试,能掌握基本技术的考试成绩定为80分以上,通过对网球俱乐部班与网球专项选项班期末成绩的统计统计分析得出以下比例。从表1中可看出网球俱乐部班技术考核成绩明显好于网球选项班。这说明了学生在学习网球技术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自己主动参与的意识,在多球训练,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情况下,更能自学和更好地掌握网球技术。因网球技术本身就复杂不易掌握,同时传统选项班上课人数太多,场地、球较少,课余练习不够,所以对技术的掌握较差。

2 . 3 学生运动习惯养成的调查

分别抽取大二网球俱乐部班和网球专项选项班各40名学生对每周参加课余网球训练的次数进行调查,结果见表2,从表中结果来看,课余参与网球运动训练的学生网球俱乐部班明显高于网球选项班,从网球俱乐部班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们由最初的规定性1~2次训练到后来主动地参与课余运动,其主要原因是训练时有教练员指导,小组学生陪伴,球多,场地充足,这些都提高了他们对网球的学习热情,久之,他们感觉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掌握了网球技术,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养成了参与运动的习惯。

2 . 4 网球俱乐部存在主要问题的调查

网球俱乐部实施一个学期中,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得出,网球俱乐部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学校支持力度不够,网球俱乐部教学还属于试点中,许多政策还没得到认可;二是学生课余时间较少,一些院系课外活动时间都安排了专业课,影响了学生参与锻炼;三是师资力量较弱,无法满足教学与训练,教师工作量较大;四是场地条件还有待改善。

3 传统网球选项课与网球俱乐部课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两种教学模式实施的教学计划与大纲的对比分析得出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优势与特点如表3所示。

4 结论与建议

4. 1 结论

在《新纲要》颁布后,全国各高校都对大学体育课程实施各种形式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许多好的经验与成绩,湖北科技学院也在这个大环境影响下对大学体育课程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目前,湖北科技学院的大学体育课程主要是体能训练课+选项课为主的教学模式,随着体育生活化教育的需要,这种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湖北科技学院通过网球项目的俱乐部教学试点得出:俱乐部教学模式在管理模式、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评价方法及体育生活化理念的形成等方面更能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与爱好,在教学效果上明显优越于传统的选项课教学模式,所以后续我们将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极力推进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改革,将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育才能得到显著提高,身心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并朝着“以学生为本”的多种课程模式并存的复合型模式发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实施体育生活化教育,引导学生今后的生活方式。虽然在推行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但其积极的实践意义不容否认.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4. 2 建议

(1)加强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

在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中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各级领导认真落实贯彻体育改革,加大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扶持力度,完善各单项俱乐部管理体制,做好教练员和学生的考核评价,更好更快的完成大学体育工作。

(2)提高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利用率。

体育是高校的必修课,根据学校目前的经济状况和地位,花费巨大财力修建场馆已不太现实,所以只有通过提高现在学校已有场馆设施利用率来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困难。

(3)加强现有师资队伍的建设。

开设俱乐部课程相对于普及教学而言,对教师的专项水平和组织教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可以通过培训做好老师的转型,扩大教学的时空,主动适应教学要求。

(4)制订完善的考核制度。

按照学生的技术水平层次,制订不同的考核方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技术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技术水平在俱乐部中得到逐步的提高,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及终身体育的能力。

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 篇9

关键词:大学体育俱乐部制,人才培养,教学,政策环境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和实践的不断创新和深入完善, 俱乐部制式的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当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素质教育作为其基本要求, 并将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把传统的大学教育思想转变为“ 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教育的思想。 在教学改革的环境下, 有效地推动了高校大学体育俱乐部制的发展。

一、我国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的现状分析

所谓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就是指在学生和学校共同参与下, 在组织教学上以俱乐部的形式来开展的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 在具体的教学上采用的是分层和分流的教学方法,所开设的教学课程不仅把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作为其开展教学的前提, 而且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还对班级教学的进度不造成影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和爱好,自由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一种或者多种体育教学俱乐部。 作为参与者来说, 能够达到积极参与的教学目的,并且在各种活动当中还能够有效地担任其中的操作、服务以及组织等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人格培养和个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并且还在一定环境中培养学生自觉形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 在体育俱乐部制当中最吸引人的是竞技体育。 我国相关高校体育教育者一直以来都在为更好地推动大学体育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的发展而不断探索,在我国一部分高校当中已经开始运行这种模式。

当前我国大学体育俱乐部制在分类上主要有三种, 分别是体育课内教学俱乐部、体育课外教学俱乐部以及课内、课外结合型的体育俱乐部。体育课内教学俱乐部主要是在具体的教学中, 通过体育俱乐部的形式来开展教学。 体育课外活动俱乐部主要通过俱乐部的形式, 将那些传统的课外活动形式给予替换。 课内、课外结合型的体育俱乐部主要是通过将课程内和课程外的教学内容,通过俱乐部的形式有效整合起来,形成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综合型的教学方式。 当前高校主要采用课内教学俱乐部作为其主要的教学方式, 这种方式还可以分为几种形式。 一是根据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教师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给予设计并制订相应的授课计划,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及时评价和指导。 二是根据高校自身条件及学生自身的喜好及特长, 在高校内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俱乐部,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和爱好从中选择一种甚至多种类型的体育内容。 三是学生根据自身所选择的课程内容可以对教师进行选择, 当自己的学分修满之后还可以对教师的教学状况进行总体评价。

二、我国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环境分析

1.把“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作为教学发展的指导思想

体育俱乐部制教学对于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了有效突破,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将其与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并把人类活动的终极追求即实现“ 终身运动,健康延年作为其体育价值的核心内容。 在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的基础上对传统的教与学的基本观念进行创新, 并把学生健身作为主要的任务要求。体育俱乐部制教学对传统的教师主导地位进行转变, 使学生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教师从传统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为学生体育学习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评价及相应的内容咨询。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将学生主体的参与意识有效地发挥出来。

通过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的有效实施, 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术技能,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来, 从而为学生形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2.促进教学空间的提升及趋向娱乐化和社会化

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一次体育教学的深刻变革。通过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教学不但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在学习当中可以根据所选择的体育内容和要求对教师进行自由选择, 还可以对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内容进行自由选择,从根本上提升了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自由度。 学生所面对的“ 怎么学“” 什么时间学”都完全根据自身意志和需要来决定。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渠道上也在不断向多样化方向上发展。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对学校体育所存在的依赖关系正在日趋减少,通过体育俱乐部制所具有的强有力的组织功能,能够使他们获得知识的渠道增多。

通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加强,学到更加丰富的体育知识,获得了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体育层级和技能水平。

3.推动学生评价机制的建立,促进学生主体性和教育整体性的提升

在新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形成了学生对选课老师的综合评价机制。 学生体育选课及教师课堂授课在根本上就是一种动态形式的组合过程, 学生对教师的评教内容也是随机抽取的。 把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作为教师最终考核成绩的组成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要将自身的特长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还让教师存在一种内在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能够推动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教学方法,在自身素质的提高上实现多方位和宽领域的具体要求。 只有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提升,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不断激发学生投身到体育知识学习当中来。 从事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的教师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要根据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未来的社会发展趋势,把握所教课程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创新性研究与实施。 体育教师需要对自身的特长进行充分发挥, 学校需要不断激发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并让这种状态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提升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质量。

在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教学当中, 还充分实现了传统的重视教学方法向重视学习方法的转变, 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和鼓励下,对自身进行设计和评价,并且还能对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相应的自我修正。 体育俱乐部制教学, 能够使学生达到自学教材的教学发展要求,自己对具体的体育练习机会进行制定, 并对相应的计划方案进行自我修正和完善。

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教学在具体的内容上具有很高的教育内涵,使整个教学环境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更加趋向整体性发展。 教学改革把教学创新作为高校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的发展水平正在不断提升。

三、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教学“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完善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 体育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产生一种意识动力, 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学改革要求我们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实现知识掌握和教学水平提升的关键环节。 所谓教学的实质, 就是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认知,并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而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教师的引导和促进。 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制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把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作为整个体制运用的核心,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并将学生的智慧和能力充分激发出来,从而为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能力和知识的提升奠定基础。

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制教学将我国教学改革当中的教学形式改革较好地表现出来, 把传统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模式给予打破和创新,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 采用体育俱乐部制教学,能够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 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体育俱乐部制教学还采用创新型的多层面、 多类型的组织形式。 这种组织形式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单调乏味的授课形式, 使整体教学的新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所具有的多维度和多样化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充分实现自身价值,使主体的体育价值观念意识得以反映,满足了学生实现其终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此外,采用体育俱乐部制教学, 使传统的单一化向多样化的教学转变, 使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任务当中得以体现,学生所具有的不同层次和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从根本上得到满足。

体育俱乐部制教学, 为学生实现自主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把影响学生发展的机会和权利充分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喜好和特长,达到凸显学生个性的目的,从根本上实现政策环境下教学改革当中的“ 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得以实施。

四、结束语

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 篇10

一、翔羽羽毛球俱乐部的基本情况

翔羽羽毛球俱乐部 (以下简称俱乐部) 创始于2008年9月1日, 是由一名大三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和一个少体校的退役运动员共同合资创建。地址选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旁边的一个废弃的厂房内, 共容纳15块标准羽毛球场地。开业时总投资30万, 器材、房租费用均含其中, 投资的资金双方合资, 均有双方家长支持。经营的范围当前仅限于收取客户使用场地费, 承接羽毛球比赛、少儿培训班, 销售羽毛球器材、服装和饮料。俱乐部共有4名工作人员, 一名会计, 一名场地工, 另外两名就是两个创业的学生, 从教练、杂活、宣传、策划等很多事情都是两个创业者亲自劳动。正式开业半年后基本上回收成本, 并且稍有盈利, 所以创业者感觉自己很成功, 并且有扩大俱乐部经营范围和创建分俱乐部的设想。

二、翔羽羽毛球俱乐部创业成功的因素分析

(一) 专业本位的创业思路。

在访谈两个创业者时发现, 除了两人都是体育专业出身羽毛球技术都非常规范之外, 另外两个人都有在其他俱乐部进行羽毛球教练的经历。所以他们两人都有利用本专业进行实践能力历练的过程, 并进而形成了专业本位的创业思路。当问及为什么要开始羽毛球俱乐部时, 回答是, “自己所学的专业, 比较熟悉技术, 另外很喜欢羽毛球。”这就反映出了他们俱乐部之所以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先决条件, 就是靠专业进行创业的思路。

(二) 良好的市场把握。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天翻地覆的改变, 人们健康意识加强, 所以体育方面的俱乐部就非常受人们欢迎。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 两个创业者都说羽毛球俱乐部前景是非常好的, 所以他们进行大胆的投资。当问及这些理念是如何来的时, 他们的回答是《体育经济学》、《体育社会学》、《体育保健学》、《体育经纪导论》、《实用运动处方》等书本都有介绍健康的重要性和体育如何开发走向市场的介绍。从中不难看出, 对市场良好的把握还是基于对所学专业的深刻的了解和大胆的实践, 就是学期期间课本上的一些基本思想帮助了他们把握住了市场的需求, 这是他们创业很关键的一个因素。

(三) 切合实际的投资思想。

作为一名大学生, 投资思想是容易产生的, 但是投资的资本、投资项目的选择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当问及他们为何选择好了场地就毫不犹豫的开始投资创业时, 他们的回答是“简单预算之后, 发现30万就可以开业, 并且是一次性投资, 然后就可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进行运作时, 我们立即开始做了。”他们投资了30万元, 两人投资, 每人15万, 然后租下场地, 购买器材, 随后就开业。在开业当中两个人既是老板又是工人, 教练员的费用, 场地管理人员的费用都省了下来, 仅仅每个月支付水电费、一个会计1, 500元工资和一个场地工600元的工资而已。从中我们发现之所以他们能成功的创业就是因为相对投资较少, 是很多想创业的大学生群体可以承受的起的, 另外在经营中, 二次投资较少, 开支也很少, 所以相对来说容易实现创业。所以就是他们切合实际的投资思想且投资的成功给想进行投资创业的大学生开创了一个良好先例。

(四) 个人主观努力。

大学生创业虽然是很好的事情, 为国家为自己都有利, 但是创业主观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创业中可能要遇到很多困难的事情, 使创业的成功受阻。当问及两个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时, 他们是这样回答的“开业的第一个月, 因知名度低, 一天甚至一个来打羽毛球的都没有, 眼睁睁的看着亏本, 当时感觉很无助, 但是我们然后就加大广告宣传的力度, 报纸刊登广告欢迎大家来打球第一个月免费开放, 然后通过到机关企业免费承接羽毛球比赛来扩大知名度, 这个过程非常的辛苦。”从中我们能看出, 创业的过程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 除了资金、项目的选择等创业因素之外, 个人主观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所以从翔羽羽毛球俱乐部的创业过程我们能了解到并且能够给所有大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借鉴作用就是如果想进行创业个人一定加强主观努力, 准备承受创业过程中的艰辛, 并坚持不懈的去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五) 创业中社会关系的支持。

俱乐部的两个创业的大学生并不是创业地人, 而是千里之外的外乡人, 这样就增加了他们创业的难度, 但是他们在最困难的时候利用各种有利的社会关系, 他们说“把学校里和他们一起打过羽毛球的老师带上去打球, 让这些老师邀请他们的朋友去免费打球, 这样以来俱乐部的知名度就提高了很多, 人气就旺了起来, 通过来打球的人员互相介绍, 并且有人主动把企业单位的团队介绍到俱乐部来打球。”所以创业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关系来成就创业, 可能学校里教自己的老师最是无私的, 很容易就能帮助学生, 这个案例也能给想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些帮助, 创业的成功是很多因素的集合物, 社会关系的利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讨论

(一) 就业理念要改变。

关于劳动就业方面的论述1982年就有之, 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的庄启东在青年就业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论述的很多, 但有句话说的非常好“就业, 是别人替你创业你去‘就’, 是一种被动精神。就业应该有创业精神, 主动精神, 尤其是我们青年人。”所以当前的青年大学生首要改变的是就业的理念, 要把自主创业当成主动就业而不是让别人替你创业你去就。

(二) 创业培训班的价值量。

当下金融危机依然严峻, 各高校为了大学毕业生将来能有事情可做, 纷纷开办自主创业班或者培训班。浙江省很多高校开办了创业班或者进行了创业性教育讲座等等。浙江林学院不久前开设了创业班,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创业学院, 而浙江理工大学开设的是“创业教育强化班”。虽然这些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的指导思想是非常好的, 为了学生能够以创业带动就业学校以开培训班的形式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但钱江晚报的调查结果却出人意料, “在对部分创业班学生的回访时, 发现选择创业的人数不到创业培训班的10%”。之所以这么低的创业选择率, 究其原因, 主要还是经济原因和创业的项目选择, 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学生寻找投资商并非容易之事, 在创业的项目选择上也是更加的困难。所以要立足于合理的实际的创业行为, 从翔羽羽毛球俱乐部的分析中发现大学生最好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创业, 创业仅是短时期的培训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

(三) 国外的创业教育。

美国许多大学开设了创业课程。近5年中, 设有这门课程的大学已从15所增加到150所左右, 有些大学还规定为必修课程。课程的内容从传统的会计、销售、财务, 直到案例研究、中小企业研究等等。一些学校聘请了专业教师, 不少学校还邀请企业家任教。派勒大学西克顿认为, 理想的课题内容应减少学院式说教, 要邀请成功的创业家担任客座教授, 提出一些在混乱及风险环境中解决问题的新奇之道。南加州大学还要求学生们在毕业前草拟5年营业计划然后交给银行家或风险投资家去评议。派勒大学研究表明, 有创业精神的学生通常是:乐观的态度, 不拘泥于习俗, 坚韧的创造能力, 善于抓住时机和具有应变能力。从上述材料我们能发现美国开始创业教育更早, 并且从实践出发, 锻炼学生的实际创业能力, 用社会的手段去考核, 而不同于当前中国大学教育这样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给学生开设的创业班仅仅是形式一样, 完全是在说教而没有实际操作的可能。翔羽羽毛球俱乐部的两个创业学生就是符合美国的创业教育的, 把学到的体育知识在实际中应用, 锻炼了实际的创业能力, 他们自己创业的俱乐部被社会考核是合格的有经济效益的, 所以是成功的, 因此进行创业教育要从实际出发, 教给学生真正的创业的本领。

(四) 中国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性的非衡发展。

中国在创业教育方面也有自己的理论研究, 在1992年, 刘然报道“一项具有开拓意义的革新教育——关于“提高儿童青年创业能力的联合革新计划”项目的实验。 该课题在实施初期, “创业能力教育”仅是一种理论假设。通过实验研究, 不仅验证了理论假设, 而且还有所创新。主要表现在:对“创业能力”的内涵作了比较明确的界定, 对影响创业实践的主体素质进行了理论概括, 将创业能力与“第三本教育护照”的设想联系起来, 提出创业能力教育不仅对当前提高不利群体的就业竞争能力有喻义, 而且有助于全面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 从而把这项教育由继续教育领域扩大到基础教育领域。根据上述理论探索出了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进行创业能力教育的基本原则、基本模式和基本途径。一是在基础教育领域, 结合正规课程和非正规课程 (劳技课、各学科教学、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职业技术教育) , 渗透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二是在继续教育领域, 以实用技术培训 (各种类型的实用技术培训班、师徒结对、职前岗位培训、就业指导) 为载体, 进行创业能力的教育。虽然这种实验研究着手的较早, 但是仅仅限于当时的实验研究, 推广的程度如何, 从当前学生的就业和创业理念上就能很清晰的发现。所以中国高等教育的创业教育一定要提上日程, 并且要立足于实际, 注重落实, 把一些理念和实践灌输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去。

(五) 究竟什么是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创业实践方面的例子也很多。钱江晚报, 2009年4月17日A9版上介绍一位数控专业大学生在杭州一个小区卖鸡蛋饼的事情, 钱报也称之为创业。中国青年报, 2009年3月19日经济 (特稿版) , 有“校园千余人淘宝开店, 一颗钻顶两个学分—义乌工商学院60%学生生活费自理”这么一则报道, 学校鼓励在校学生进行开网店并且根据业绩给与相应的学分。另外还有报道扬州大学4名曾经参加过北京奥运会餐饮服务的大四学生, 实习结束后在扬州街头摆起了小吃摊。从上述例子我们能看出, 虽然这些大学生通过一些择业手段解决了自己的吃饭问题, 也有了一部分的收入, 但是他们所做的事情都是一些技术含量比较低, 对于一个具有创造思维的大学生来讲, 不能作为长远之计, 这些行为充其量算是创业的开始和准备, 决不能称之为大学生创业, 因为他们的行为与一个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工所做的事情无疑。另外上述几个例子的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没有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行创业和就业, 也就是说, 没有用知识去创业, 所以这些行为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创业。

四、结论和建议

(一) 结论。

第一, 翔羽羽毛球俱乐部的创业成功的因素最重要的是专业本位的创业思路。第二, 翔羽羽毛球俱乐部的创业成功很关键因素是良好的市场把握。第三, 翔羽羽毛球俱乐部切合实际的投资思想给想进行投资创业的大学生开创了一个良好先例。第四, 个人的主观努力和多种社会关系的支持也是翔羽羽毛球俱乐部创业成功提供给想创业的大学生的宝贵财富。

(二) 建议。

首先, 建议想进行创业的大学生要立足于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行创业, 而不要无目的的进行空想创业。其次, 建议高校在教学过程加强学生创业和就业理念的培养, 特别是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并且要把所学知识的市场价值和前景让学生能有所了解, 努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去创业就业的本领。

参考文献

[1].庄启东.青年就业的几个问题[J].青年研究, 1982, 2:2~5

[2].沈蒙和.创业班毕业生, 仅一成选择创业[N].钱江晚报, 2009-4-16

上一篇:加强企业党建思想工作下一篇:美丽的吊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