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通信

2024-07-28

实用通信(精选五篇)

实用通信 篇1

1 关于计算机通信技术

1.1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含义

计算机通信技术一端连接着计算机技术, 另一端连接着通信技术, 以计算机作为信息传输的中介, 实现了计算机数据交换的目的。计算机既可以支持纸质文件还可以支持声像文件。计算机通信系统包括的内容越多就越完整, 通常都包括通信软件、终端设备、数据通信设备、传输信道等。计算机技术就像电话传输通信技术一样, 都是我们实现远距离信息交流的工具。

1.2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点

(1) 具有兼容性。计算机通信与电话传输信息相比形式更为多样, 语音功能可以视频聊天, 看见对方的动态, 纸质文件可以发送表格、图纸、图片、秘密资料, 音像资料可以是歌曲、电影等这些都是电话传输所不能做到的, 但是可以通过计算机通信技术达到目的, 满足人们更多的需要, 从而促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所以说与电话传输相比, 计算机通信具有兼容性, 并且传输的量也是电话传输所不能比的。 (2) 传输效率高。以前的语言模拟传输, 速率是2400bit/s, 每分钟传输18000左右字符;但是在数字传输的状态下, 其速率达到了64kb/s, 传输48字符/s, 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 而且光线技术在不断发展, 数字传输的速率将进一步提升。 (3) 呼叫等待时间短。电话传输的通信时间一般持续在3~4min, 而计算机的通信时间大多数是在5s以下, 几乎三成的时间都保持在1s内, 呼叫等待的时间大大缩短。最主要的是计算机通信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从而使得通信状态更加畅通, 而且通信质量也有了保障。

2 计算机通信实用技术

因为计算机通信技术具有良好的保密功能、速率高、传输量大、处理数据速度快, 从而应用到了工业、国防等领域, 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后产生了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等更多方向的发展。

2.1 实行远程通信

计算机通信技术中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应用就是远程通信, 尤其是应用了互联网的情况下, 电脑与电脑之间通过无形的网络实现连接, 有了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 使得通信功能有了保障, 而且通信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例如QQ、EMS、视频聊天等交流方式, 以及传输大容量数据的E-mail等, 这些都是通过计算机通信技术中的远程通信实现的。

2.2 多媒体通信技术

多媒体将语音、视频、数据这些功能融合为一体组成了多媒体通信技术, 它生成的语音流、视频流、数据流通过宽带支持顺利实现了高速率、高质量具有实时性和可靠性的传输。宽带网络接入技术发展越来越成熟, 原始的多媒体通信技术也逐渐发展为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 由于经济市场的推动, 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网融合”成为了多媒体应用技术的主流。例如, 网络电视正在潜移默化的受到大众的喜欢, 视频会议、视频交流等方式的信息传播也逐渐应用于广大人群中。

2.3 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

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最开始的目标就是随时随地都能实现无障碍的交流通信, 经过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钻研, 如今已经达到了这个目标。目前便捷式计算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不仅方便实用, 还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完成通信的需要, 于是这种通信方式成为了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 用户的保障性也随之逐渐增长。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衍生了卫星通信技术、无线广域网、局域网等, 这些都为便捷式计算机的发挥提供了可能。

3 结束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通信的实用技术, 即计算机在实际中的应用。分别介绍了远程通信、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支持等几个主要的方面介绍了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在未来的通信设备中, 新一代的光线传输技术将会逐步应用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计算机通信的应用将以多媒体为主要发展方向, 成为我们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

摘要: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应用边界的结果就是计算机通信技术, 它是计算机技术结合通信技术共同发展的产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数字技术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 尤其是与网络通信技术相结合之后, 将推动移动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等方面深度发展。本文以介绍通信技术为出发点, 探讨了计算机通信实用技术, 并展望了未来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蓝图。

关键词:计算机,通信技术,网络通信,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樊玲玲.浅谈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 2012 (8) .

[2]付鹏华.计算机技术对通信技术中的促进发展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2 (2) .

实用通信 篇2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随着知识产权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如何更好地发挥实用新型专利制度的优势,利用实用新型专利增强企业竞争力成为关注的焦点。

实用新型制度设立目的和保护客体

设立实用新型专利制度的目的在于为那些不能满足严格的专利性标准的技术发明提供一种费用低、审批手续快捷、保护年限较短的排他性保护制度,国际上通常也将这种制度称为二级专利体系。

新专利法第2条第3款中对于实用新型的定义表述为:“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这就是说,“实用新型”是用产品、产品的形状、产品的构造、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这样几个概念的结合来定义的。所谓产品的形状,是指产品具有可以从外部观察到的确定的空间形状;所谓产品的构造是指产品的内部构造,即产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客观存在的空间部件或部分组成,这些部件或部分具有确定的空间位置关系,以某种特定的刚性方式相互联系而组成一个整体。审查指南第一部分第二章第6节对实用新型的保护客体作了进一步的规定。明确指明一切方法(包括产品的用途)以及未经人工制造的自然存在的物品不属于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客体。同时,如果对于用不同工艺方法制造的同样形状、构造的产品,由于其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仅为方法特征,因此也不属于实用新型的保护客体。

实用新型制度相对于发明的特点

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和专利侵权判定相同。专利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权利要求的记载,结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阅读说明书及附图后对权利要求的理解,确定专利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权利要求的内容。由此可见,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判定原则是在专利侵权判定的具体过程中运用的,专利侵权判定的具体过程是判定原则适用的基础和前提。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判定的一般步骤为:第一,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第二,确定对比对象并区划对比两者的技术特征;第三,适用判定原则来判断侵权是否成立。其中步骤一和步骤二是判定原则适用的前提和基础。

实用新型专利的创造性判断标准低于发明,有“小发明”、“技术革新”之称。从专利法对于发明和实用新型创造性规定的相关条文中可以看出,实用新型专利与发明专利的创造性标准是存在差别的,实用新型专利的创造性不需要“突出的”、“显著的”,即对实用新型专利的创造性高度的要求低于对发明专利的创造性高度的要求。在审查指南中对实用新型专利创造性的审查标准进行了具体规定。实用新型专利与发明专利在创造性判断标准上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判断现有技术中是否存在“技术启示”时存在区别,这种区别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有技术的领域,另一是现有技术的数量。对于现有技术的领域,实用新型专利一般着重于考虑所属的技术领域。此外,实用新型的申请、手续等各种费用与发明比较低,为个人、中小企业所能够承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审批过程比发明专利相对简单,不需要像发明那样经过实质审查,发明专利要2-3年甚至更长时间,而实用新型专利一般在1年以内,故实用新型具有审查周期短、授权快的优势。

通信企业利用实用新型占据属于自己的市场

通信领域技术发展迅速,并且发展速度呈加速形式。每一次通信技术的发展,都会对产业格局带来巨大的变化,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利润。例如,2012至2016年间,美国的无线运营商可能投资250亿至530亿美元建设4G网络,创造730亿至1510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以及37.1万至77.1万个工作岗位。

同时,通信企业之间的专利战也越演越烈,原因之一就是在通信领域的专利是自己占据市场而排他的必要武器。截止2012年4月初,华为在美国诉讼涉及57件,基本上都是被告,主要涉及的公司有思科、Interdigital、Cheetah、Mosaid、Helferich、LVL patent和Net navigation。华为在欧洲主要异议的对象为爱立信,爱立信异议华为63件;另外华为在欧洲和中兴和Celltrace LLC也有少量异议。中兴通讯在美国诉讼都是被告,其主要涉及的公司和华为基本相同,其中Interdigital是主要的原告;中兴在欧洲的异议主要涉及爱立信和华为。苹果公司在美国起诉他人的专利涉及80件,被告的主要对象为三星、Atice、Unova、Erorcity、S3 Graphics、Creative Technology等,而诉讼的专利集中在人机交互设计、操作系统、和终端结构设计,这表明苹果公司在终端设计方面具有强大实力,但在移动通讯领域较为薄弱。苹果公司在美国受到诉讼多达316件,其中涉及的公司共73家,诺基亚、摩托、三星、索尼、威盛都有诉讼,除了传统移动通信产业具有很强实力的厂商,其它报告信号处理厂商、多媒体厂商、手机终端厂商、乃至专利非执行实体都对苹果公司提出诉讼,而且诉讼时间较为集中(2011年左右),诉讼领域涉及终端设计的各个方面,这和苹果公司良好的市场前景密不可分。从以上3家公司的专利诉讼可以看出,这些通信领域的巨头不仅拥有雄厚的资金,更重要的是公司拥有了大量相关领域的核心专利技术,并在产品上市前采取了必要的专利布局和风险控制。

目前,我国通信企业中很多都是刚刚起步的企业,技术或资金实力有限,多以模仿为主,并且处于产业链的中下端,创新能力不是很强,很多都是小发明。由于,实用新型的创造性要求低于发明专利,故比较适合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在早期就申请了大量的对移动终端外壳或功能改进的实用新型。通信领域技术发展速度快,通信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是随着快速升级,从2000年移动终端引入MP3功能、到2001年彩屏手机的出现、到2002出现带有照相机功能的手机、2003年手机引入手写输入系统、2004年手机实现录音功能、2005年手机集成TV功能、2006年手机加入内置游戏加速卡、2007年手机实现3G和WiFi、2008年手机使用触摸屏、2009年手机嵌入传感器功能、2010年手机加入PC功能,2011年实现双核处理器和遥控器、2012年手机集成了四核处理器、重力感应器等更多的功能。由此可见,通信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一般产品的生命周期为3-5年,故实用新型的十年保护周期足够。通信产业是新兴产业,生产厂商众多,市场竞争激烈。在智能手机领域中存在众多生产厂商,例如:中兴、华为、小米、盛大、HTC、三星、苹果等,每个厂商都不断的推出自己的新产品,这时专利产品尽早的获得授权显得尤为重要,实用新型审判周期短、专利权获得早的优势更加重要。例如:苹果公司在2008年前在中国关于移动终端的专利拥有量仅仅为55件,为了弥补其前期在中国专利拥有量过少的问题,苹果公司在2008年起在中国开始大量申请实用新型进行专利布局,到2012年7月已经拥有关于移动终端的专利拥有量为238件,而在2008年至今的已授权公告的实用新型数量为38件。多数企业起步晚发展,处于发展阶段,资金比较困难,而实用新型的低费用为各个企业进行了减负。同时,2008年,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同年还发布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规定企业不具备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不能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其中规定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包括有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众所周知,“高新技术企业”能带给企业10个百分点的税收减免,申请实用新型专利自然成了很多企业的首选。最重要的一点,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和专利侵权判定相同,因此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权对产品保护具有相同的力度。因此,在专利运用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采取适合自身特点的正确的专利策略,实用新型专利可以发挥的价值就更大了。

实用新型专利在企业中的实际作用,主要包括:1、防卫作用,专利法规定对专利保护实行先申请原则,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专利的人,企业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一是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防止他人盗用自己的科研成果;二是通过在专利公报上公开专利申请的内容,来防止他人抢先申请专利反过来诬告自己“侵权”;2、宣传作用,有些企业通过所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来进行广告宣传;3、资质作用,有些企业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主要目的不在于专利保护,而是为了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以达到高新技术企业等相关认证的标准;4、垄断作用,许多企业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是为了取得垄断制造、使用或销售其产品的权利,帮助他们收回完成发明创造所付出的投资并获得可观收益;5、抑制作用,有些企业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时,估计到取得专利权后在告他人侵权时,有可能被他人请求宣告专利权无效而难以告倒竞争对手,但其获得专利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打专利官司抑制和消耗对手的精力,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6、储备作用,有些企业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后,并不急于将该专利技术开发成产品投放市场,而是储备技术,待前一代产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时,再推出第二代产品;7、索赔作用,有些企业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除了其自身应用以外,还通过维权来获得巨额索赔金;8、资本作用,企业所拥有的专利权除可以进行销售、转让、许可、继承外,还可以作为无形资产进行投资和融资,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和发展空间;9、战略作用,随着中国政府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与保护日益走向深化,知识产权环境与法律设施愈来愈完善的同时,企业开始运用专利及专利制度的特性和功能去寻求市场竞争有利地位的谋划即制定企业的专利战略。

企业利用实用新型的注意事项

由于审查制度上的缺陷,实用新型没有实审程序,而实审程序的目的是保证授予的专利权的稳定性,并为了保证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的解释具有确定性而消除相关的缺陷。一些不符合专利条件的实用新型也授予了专利权,这包括一些权利要求得不到说明书支持、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存在不清楚等问题的实用新型申请。这使得实用新型专利法律稳定性差,对实用新型专利提出无效请求以及被无效的实用新型专利的数量和比例比较高,同时使已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法律状态不稳定。

实用通信 篇3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通信技术越来越趋向对虚拟现实技术的重视。虚拟现实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科学都吹捧的热点话题。虚拟现实技术是通过三维交互式计算机的制作而创造一些虚拟的环境, 从而对现实的事物进行虚拟规划和分析的过程。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模拟, 将现实世界中客观的信息和知识展现在计算机上, 使人们更容易接受和懂得其所要表达的信息。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不断进步, 虚拟现实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应用成果越来越突出。下面主要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再计算机通信中的应用和发展。

1 虚拟现实技术及其特点

1.1 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

虚拟现实技术就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 利用高科技术将现实中的一些场景或者过程制作成客观可叹的栩栩如生的虚拟环境, 给人们以触、听、视觉上的效果, 同时, 在虚拟现实的环境中, 用户可以通过相应的计算机设备如 (服装、手套等等) 以自然方式跟虚拟空间中的客体进行作用, 给人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 可以将那些复杂的抽象的一些概念或者场景转变成人们能够接受的可以感受的确切的符号, 并加以放大, 给人们带来一种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事件。所以, 虚拟现实技是一门融合了许多学科的技术, 它涉及到如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机器人以及控制学等技术。

1.2 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

虚拟现实技术有着许多优越性,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虚拟现实技术具有一定的构想性。通过虚拟现实技术, 可以将一些抽象的东西具体话, 可以将人们的构思、情感等概念上的东西形像化, 使人们更能表达自身的情感或意识。第二, 虚拟现实技术能给人们一种沉浸其中的感觉。通过虚拟现实技术, 用户可以在现实世界里凭借计算机交互设备和自己的感知觉系统与虚拟现实世界中的客体进行交互, 能将自己的情感意识或者动作投入到虚拟的情境之中。使人身临其境进行体验和模拟。总之, 虚拟现实技术就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 利用高科技术将现实中的一些场景或者过程制作成客观可叹的栩栩如生的虚拟环境, 给人们以触、听、视觉上的效果。所以, 用户在对虚拟现实技术尽心应用的时候, 常常会产生一些跟现实世界类似的意识或幻觉。让他们从嗅觉、触觉等多个感官上了解虚拟世界的情境和事物, 让人们沉浸在虚拟情境之中。第三, 虚拟现实技术具有全息性的特征。全息性主要是指在虚拟现实技术中, 人们能通过技术所提供的感觉通道和信息渠道传到自身思想和意识等信息, 并控制其传输的深度和广度, 这些都可以由用户全权控制。也就是说, 用户在虚拟世界中就好像现实世界一样生活和通信, 所有的感觉跟现实世界一样具有听、视、嗅、触等感觉。第四, 虚拟显示技术具有一定的交互性特点。交互性主要是指用户利用比较专业的输入出设备, 通过一些自然技能的培养, 从而对虚拟现实进行考察和操作的过程。用户可以通过键盘、鼠标、特殊头盔等等交互式装备, 跟虚拟世界中的人物进行交互。

2 计算机通信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虚拟现实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计算机通信中,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PSTN基础上所发展的BCG centrex、centrex的业务系统;第二, 在IP网基础上所发展的虚拟专用数据网, 如IP VPN业务等;第三, 在增值业务平台基础上所发展的虚拟呼叫中心等业务。

2.1 PSTN基础上发展的BCG centrex、centrex业务

虚拟现实技术在PSTN技术上的应用往往反映在虚拟专用电话网和集中用户交换机等方面。集中用户交换机就是人们常说的虚拟交换机, 也就是在市话交换机上将部分用户作为一个用户群, 利用市话交换机的号线资源, 在逻辑上建立有关业务数据, 从而进行centrex业务的提供, 最终达成用户交换机的功能;后来, 由于市话交换机发生了改造升级, 根据商业用户群的需求, 市话交换机还能够商务通信组的centrex业务, 也就是BCG centrex业务, 或者叫做WAC业务, 即广域centrex业务。由此可见, 虚拟交换机的出现直接将传统的用户交换机替代掉了, 从而解决了用户交换机和市话交换机中所发生的信令配合上的问题, 对电信业务的发展和本地网的建设和规划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2.2 IP网基础上发展的IP VPN业务

虚拟现实技术在IP网络上的应用主要反映在IP VPN业务上, 也就是常说的计算机网络中的虚拟主机和虚拟存储, 以及在宽带网中的虚拟专用数据网等等。第一, 虚拟主机指利用一定的硬软件等技术按照一定的比例对服务器资源进行划分, 划分成许多互相独立的Web网站或者服务器或者工作站等主机, 这些主机都享用着独立的IP地址和域名, 并伴随着跟独立主机相同的互联网功能。虚拟主机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对互联网进行服务的有关供应商 (ISP) 、对互联网内容进行服务的有关提供商 (ICP) 、对互联网应用进行服务的有关提供商 (ASP) 和政府各单位部门、中大小各企业等等。第二, 虚拟存储就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对存储的资源进行抽象的配置, 它是逻辑化存储的一种方式, 往往通过存储空间实现对一些资料的有效管理。第三, 虚拟专用数据网主要是指在宽带网络中, 一些数据的传输可能会遇见中断或者堵塞, 从而需要一定空间对其暂存, 虚拟专用数据网就具备这种功能, 能对网络中进行的数据进行暂存, 并在网络恢复畅通的时候再进行传输, 以实现数据的永续性。

2.3 增值业务平台基础上发展的虚拟呼叫中心业务

虚拟现实技术再增值业务平台上的应用主要反映在虚拟呼叫中心上面。虚拟呼叫中心业务的实现不但能够减少业务推出的实践, 同时还可以提升业务进行的效率, 同时还可以对网络通信资源进行整合以便进行灵活地调用, 特别在网络通信比较繁忙的时候, 通过虚拟呼叫中心能使各种网络通信趋于稳定和连续、畅通。增值业务平台基础上的虚拟呼叫中心业务主要包括智能业务平台和Vo IP。这跟现实物理呼叫中心中的电话平台和电话转接平台差不多, 但虚拟呼叫中心更具高效性和灵活性。再者在这些平台基础上所发展出来的虚拟多媒体呼叫中心, 其在中小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为企业客户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交流提供一个个性化的专业化的服务平台, 能有效提升企业的客户资源整合能力和客户要求实现能力、客户要求满足的能力等等。总之, 虚拟呼叫中心业务有着较低成本、较多功能、办公较分散、硬件较少等优点, 能为企业、为个人、为国家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

3 结束语

实用通信 篇4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从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建设,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完善,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建设已经覆盖大部分网、省、地三级电力通信网,其监控对象从载波设备、动环设备、微波设备扩展到传输设备、接入设备、网络设备,其功能从实时监视、资源管理拓宽到通信运维、专业管理,该系统已经成为保障电力通信网优质稳定运行的一个必要条件。

河南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建设,在十余年建设过程中,实用化始终是其建设的指导原则。在系统的实用化建设中,河南电力走出了一条积极、务实的创新之路。

1 通过编制资源命名规范和标签打印规范,河南电力通信完成了详尽的物理资源清查、入库工作

与其它网、省公司一样,河南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从建设之初,就定义了一套资源命名规范;与大部分网、省公司不一样的是河南电力并没有把这套规范停留在纸面和后台数据库中,而是把它应用到了所有空间资源的标签规范工作当中。

从系统建设之初,河南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就为每个地调配备了统一的标签机和耗材,并从各个地调抽调业务骨干开展资源命名的集中培训。为了保证资源命名的质量,河南电力首先选择了新乡局作为试点单位,对新乡局的每一个通信资源,大到一个机柜、一台传输网元,小到一根跳纤、一个端子开展了一次细致的标签规范工作。

新乡局标签规范工作完成之后,河南电力通信又组织其它兄弟局验收新乡局的标签规范工作,并及时总结经验,最后将其推广到所有地区局。

通过标签规范工作,实质上河南电力对所有通信资源进行了一次完整的数据清查工作,这为空间资源的完整入库创造了先决条件。为了保证空间资源数据的及时更新,河南电力通信又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运行规程,并通过自查、互查,确保空间资源数据的动态更新。

2 资源数据的存储方式实现了集中管理、省地互备和属地维护

河南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数据存储方式走了一条比较曲折的发展道路,从两级冗余分布最终过渡到集中管理、省地互备、属地维护。

由于河南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省地两级系统早期各自独立建设,导致了河南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资源数据的冗余存储,这种存储方式为日后的数据同步埋下了祸根,导致省地两级资源数据的统计报表始终无法保证一致性。

为了彻底解决数据冗余问题,河南电力通信对资源数据存储做了一次重大调整:光缆资源统一入库到省调数据库,省调原有地调数据全部清空,地调物理资源除光缆资源外全部储存到本地。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地调资源数据镜像存储到省调,省调只是镜像备份,数据源在地调。这种存储方式既保证了数据源的唯一性,又实现了资源数据的属地化维护。同时省调数据作为地调数据的备份,一旦地调数据出现瘫痪,通过资源数据下发,可以重新在地调部署资源数据。

3 方式管理

常见的方式管理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完全与实际资源脱离,纯手工方式创建方式单;一种情况是完全依赖资源数据的动态获取,从后台资源数据中创建方式。

前一种情况方式与资源数据完全脱离,方式人员无法从综合网管系统获取已知的资源信息,纯手工方式开通电路,与综合网管建设目标背道而驰;后一种情况需要保证后台资源数据与实际情况完全实时一致,这是一个理想化状态,因为各个厂家网管北向接口的自动更新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技术障碍。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河南电力通信的方式管理结合上述两种情况的优缺点,走出了一条满足实用化运行的创新之路,其实现步骤就是创建方式单、手工或自动创建业务、方式单与业务关联三个步骤。

“创建方式单”完成方式单的封面制作,主要是描述方式单类型、完成时间、受理单位和概述等基础信息。

“手工和自动创建业务”完成业务的创建。如果该业务所涉及的资源没有入库,主要是基建项目,那么方式管理员通过手工方式创建业务。如果该业务所涉及的资源大部分入库,可以在资源库中创建电路,那么方式管理员通过自动方式创建业务。也就是说在资源数据来不及入库的情况下,先通过手工方式创建业务;如果是在现有资源上创建业务,则必须在资源数据库中开通电路,实现资源数据的预占关系。

“方式单与业务关联”,无论是手工创建的业务,还是自动创建的业务,最终若干业务与一条方式单关联,完成一个方式单的制作。

对于手工方式创建的业务,在后期完成资源数据入库,北向接口获取通道信息后,将电路信息与方式单的业务信息关联,完成业务信息的封闭管理。

对于自动方式创建的业务,在后期通过北向接口获取电路信息后,对应端口信息的预占关系变为永久占用,保证综合网管系统电路业务信息与厂家网管保持一致。

为了保证方式管理的实用性,方式管理增加了业务信息的复制、拷贝功能,若干类似业务在创建时可以便捷操作。

为了适应河南电力通信开通2M业务自动分配时隙的特点,方式管理允许用户在自动创建业务时只选择传输路径,无需选择交叉时隙,从而杜绝垃圾数据的产生。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河南电力通信已实现了方式管理与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无缝连接,保证了业务数据的动态更新。

4 检修预处理

通信检修调度人员的重要任务就是当设备故障、线路检修事件发生时,能够分析出业务影响范围,从而通过采取各种手段实现减小故障影响范围的目的。

随着电力通信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完全靠人去分析影响范围,已经是一个非常不现实的事情,它需要通信检修调度人员核对路由资料、核对配线信息、核对传输网管的通道,分析业务影响范围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完全得不到保障。

河南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提供的检修影响业务分析模块能够根据检修设备,从预先建立的资源库中提取与该设备相关的资源数据,包括:设备的基本信息、设备承载的通道信息、设备承载的业务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计算对象的设备保护、线性复用段保护、通道环网保护、主备电路保护等情况,进而分析设备在检修时业务的影响情况。检修影响业务能够分析的资源对象包括:传输网元、板卡、端口、光缆段、纤芯。检修影响业务分析通过服务的形式提供给其他模块使用,采用了双缓存预加载相关资源数据技术,保证了分析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5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与其它系统的互联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业务管理子系统从通信专业功能需求上讲,与OMS系统有许多相同或类似的模块,例如:值班日志、工单管理、报表管理等。因此,必须结合实际的管理模式,明确两大系统的功能定位、业务覆盖范围和实际应用需求,基于“符合实际,便于应用,满足需求,避免重复”的原则,考虑各功能模块的合理分配。

经过深入的业务流程梳理,河南电力通信明确凡是各个功能模块涉及调度各专业协同配合的,凡是涉及到本专业应用广泛、人员配合较多的功能模块,例如工单流转、排班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专业管理等,均将其放入OMS中;其它必须借助于综合网管平台实现的功能模块,例如工单生成,均应包括在业务管理子系统中。

在于其它系统互联的问题上,河南电力通信坚持的主要原则就是数据来源的单一性,绝不允许相同资源冗余入库。例如与通信相关的台帐信息全部由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生成,并通过与OMS互联,实时发布到OMS系统当中。这种工作模式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降低了数据维护工作量。

6 下一阶段的完善工作

河南电力通信立足于实用化建设,在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建设道路上走出了一条积极、务实的创新之路。

实用化建设是没有止境的,河南电力通信网管系统的下一阶段实用化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通道业务数据入库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事务的发展都呈现出一种螺旋上升方式。早期的的通道业务数据入库采用的是手工方式,随着大量网管系统开通了北向接口,通道业务的自动采集入库成为可能。

经过几年来的生产实践,从现在看来完全依赖北向接口的配置采集实现通道业务的自动更新是有限制的,很多厂家网管都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包括北向接口不稳定,采集速度慢,采集配置数据不准确,不支持自动更新等等,这些技术问题限制了配置采集的自动更新。

河南电力通信网管下一阶段的一个重点工作就是优化通道业务数据手工入库的便捷性,在北向接口无法满足实际需要的情况下,通过快捷的操作和规范的管理实现通道业务数据的准确入库。

手工入库并不代表系统放弃配置采集的自动更新,采用配置采集自动更新的前提是北向接口的稳定性、准确性、及时性得到根本解决。手工方式→自动方式→手工方式→自动方式,每一次变革并不是简单的倒退,而是一次质的提升。

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实用化建设必将成为电力通信优质稳定发展的有利保障,实用化建设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付克胜,巢玉坚,于滨,吴朝文.通信综合网管监控系统功能实用化应用,电力系统通信,2009年10期.

[2]高维忠,吴博,宋宁希,韦婷.河南电力通信网综合网管系统建设方案电力系统通信,第29卷,第192期.

[3]周勇,郭晓玉.晋中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应用分析.山西电力,第1期(总第137期)2007年2月.

实用通信 篇5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因具有多方面优秀性能而得到广泛应用[3]。现在几乎每台计算机都配备了一个甚至多个USB端口,且只要是Windows98以上的操作系统均支持USB接口。另一方面若PC机的RS-232串口已被某外部设备占用,那么其它外部设备必须使用USB口通信,这就要求与之通信的设备应当具备USB口。然而目前工业生产现场各式各样的可与计算机通信的外部设备,尤其是几年前生产的CAD加工设备、电气自动控制设备、智能仪器仪表等,大多只具备RS-232串行通信接口,即这些设备与上位机的通讯仅依赖于RS-232的通讯标准。况且这些设备在今后若干年中会继续服役,在工业生产中发挥作用。基于这种现状,本文提出一个基于USB接口技术的多机网络通讯方案,具体内容为:在PC机与外设之间增设一套接口转换电路,它一方面参与组网与上位机的USB口进行数据通讯,另一方面以RS-232的标准与多台外部设备进行主从式多机数据通信。这对于满足目前工业生产中计算机控制技术的需要颇有意义。此方案具有硬件电路简单易行,通用性强,运行可靠,编程方便等优点。

1 系统结构

系统的构成如图1所示,整个系统通过USB/RS-232转接电路(称之为转接器)将PC机的数据、命令信号转换为RS-232总线标准信号进行传输,从而实现由一台PC主机对多台具备RS-232口的外设进行数据通讯。

与PC机相连接的USB/RS-232转接器采用基于AT89S52的单片机系统,通过接口芯片USBN9603完成USB信号的接口,通过MAX232接口芯片完成TTL信号电平到232信号电平转换。

2硬件设计

2.1 USB简介

由于USB具有使用简单,应用范围广,纠错能力较强,运行可靠以及总线供电等许多串行总线技术不具有的新特性,大量新型外设已把USB接口作为唯一的接口。USB在工业领域得到迅速普及,并逐渐确定在计算机接口中的主导地位。本文论述的USB端口实现分布式多机数据通信就属于这些方面的应用。

2.2 基于USBN9603的接口设计

USB接口芯片生产厂商很多,其中National Semiconductor (NS)公司的USBN9600作为USB接口的专用芯片,广泛应用于测控技术、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等领域,而其更新产品USBN9603和USBN9604在继承了USBN9602的优良性能的同时,在供电方面上从自供电变为总线供电,从而有了更好的使用性能,因而成为NS的推荐使用芯片[4]。

USBN9603采用28引脚的封装、芯片内部集成微处理器接口、7个传送/接收缓冲器、时钟发生器、串行接口引擎(SIE)、收发器和3.3V电压转换器等。接口电路参见图2,(为简化绘图,单片机的复位和晶振电路未画出)。从PC机USB口发出的数据通过与USB9603相连,当有数据传输动作时会产生中断信号,单片机在中断处理程序中可以将该数据读出,并将该数据转发到RS-232总线上。

2.3 RS-232简介

RS-232最初是为促进公用电话网络进行数据通信而订制的标准。采用的是负逻辑电平,即逻辑0电平是+5V—+15V,逻辑1电平是-5V—-15V,其逻辑电平对地是对称的。RS-232电平与单片机的逻辑电平(TTL和CMOS电平)完全不一样,当单片机要通过RS-232总线进行串行通信时,必须要进行信号的电平转换,常用的RS-232接口芯片有MAX232、MAX202E、SP232A等。

2.4 系统中RS-232口互连方案

在图2中,MAX232接口芯片作为单片机的TTL/232电平转换器,将网线上的RS-232电平转换成TTL电平送到单片机的RXD端(数据接收端)、同样也将单片机的TXD端(发送端)的TTL电平转换成RS-232电平送到网线上,所有外部设备的RS-232接口均是以同样的方式与系统网线相连。特别指出:由于所有型号的RS-232接口芯片的发送端(如MAX232的第7脚)均不能直接相互并联[5],故在并网时,必须在该引脚上串接一只二极管进行隔离,否则会联网失败。系统中的网线相互连接如图3所示,图中的4148二极管即是隔离之用。

3 软件设计

与USB相关的软件设计包括3个部分:单片机程序设计、USB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和PC机应用程序的设计,这里主要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USB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最后扼要介绍单片机中的软件设计流程。

3.1 USB驱动程序的编写

USB设备驱动程序主要实现以下功能:从USB设备中读取设备描述表,配置和接口选择;对USB设备进行各种传输。用户编写USB驱动程序实际上是通过构建满足USB口(USB系统驱动程序)要求的USB请求块(URB)并将URB通过USBDI (USBD提供的接口)发送下去,从而产生USB数据的传送动作。USB设备驱动程序通过I/O请求包(IRP)将请求发给USB驱动程序,USBD把该请求组织为若干个专门的事务处理(transaction),并被直接送往一个目标的USB设备或从USB设备发出。因为USB驱动程序处理所有底层I/O,所以USB客户驱动程序不需使用任何硬件资源(如端口或中断等)。

当一个USB设备被连接上以后,系统软件首先对它进行配置,分析它的设备描述符,确定所要求的带宽,并从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接口,软件检查当前剩下的未分配带宽,如果请求的带宽可以得到满足,那么这个设备就被正确地配置,否则,用户将会得到设备没有正确配置的通知。

在配置和接口选择结束后,就可进行多种传输了。USB支持4种传输类型。中断、块、同步和控制传输。无论何种传输,它们的基本过程都是相同的,利用内核的各种USB构造例程,在所指定的缓冲区中写入所要发送的数据来创建所需的URB块,然后将其通过USBDI发送下去即可。操作完成后通过读取指定的缓冲工作区即可取出所需数据。

USB设备驱动程序属于WDM (Windows Driver Model)类型,该类型在Win98、Win2000、WinXP等操作系统中均得到支持,用于开发USB设备驱动程序的工具较多,如KRFTech公司的WinDriver,不需要专门的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方面的知识,用户可以通过WinDriver提供的接口函数实现应用程序和USB设备的数据交换,同时WinDriver包含运行在内核模式的两个系统文件Windrvr.sys和Wdusb.sys,负责USB外部设备的监视和数据,并为应用程序提供标准的接口函数。

应用程序在用户模式下开发,通过调用WinDriver提供的接口函数实现与USB外部设备的数据通信。用到的接口函数主要有如以下几个:WD-Open(),打开WinDriver;WD-Close(),关闭WinDriver;WD-UsbDevice-Registar(),USB设备注册;WD-UsbDeviceUnregister(),USB设备注册取消;WD-UsbResetDevic(),USB设备系统;WD-UsbResetPipe(),USB管道复位;WD-UsbTranster(),USB数据传输。

3.2 RS-232通信协议

系统中USB/RS-232转接器的RS-232通信协议应当与外设厂家所给出的协议一致,最适合于与同类外设通信,较为常见的方法是USB/RS-232转接器与下位机实行严格的广播式主从通信方式,从机(外设)不主动发送命令或数据,一切都由主机控制。数据通信波特率为9600 (可调)。每个外设都有唯一的地址号,此地址是唯一区别各台外部设备。USB/RS-232转接器通过RS-232网络广播自己所要求的下位机(外设)地址,所有下位机都收到广播,记下广播地址。各下位机把收到的地址与自己的地址进行比较,地址相同的下位机为被选中的下位机,其余的下位机皆为未选中的下位机,暂时从网络上隔离,网络上只剩下主机与选中的下位机,按主从式双机通信过程进行通信,下位机(外设)软件流程参见图4。

4 结论

USB的出现对传统的串行、并行接口和ISA、EISA、PCI等总线结构提出了挑战,其易用性、扩展性方面的优势均是传统总线无法比拟的,采用USB接口的串口扩展方法解决了用1台计算机的1个USB口与多台外部设备的通信问题,与以往的基于ISA或PCI总线的多串口扩展卡相比,具有简单可靠、安装方便、整体匹配性能好等优点。笔者曾将此技术用于由1台计算机控制12台电解设备的系统中,实际运行效果良好,通信可靠。该系统通讯的最长距离在传输速率为9.6kbit/s情况下为50m,若想增大通信距离,还可采用USB/485/RS232的转接方法。

摘要:详细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工业加工现场的基于USB转接到RS-232通信口的多机通信系统。讨论了USB到RS-232转接器的硬件方案、RS-232网线的互连方法、USB驱动程序编写以及RS- 232通信流程。利用PC机的USB数据通信口,完成与具备RS-232通信口的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信,构成一个实用的主从式通信系统。

关键词:USB,RS-232,多机通信,主从式

参考文献

[1]许永和.USB外围设备设计与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491.

[2]何立民.单片机高级教程—单片机应用与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3]张念淮,江浩.USB总线接口开发指南[M].北京:国际工业出版社,2002.

[4]张雄希,何嘉斌.采用USBNP602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3(8):50-52.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实用通信】相关文章:

实用的通信工程自荐信07-23

实用对联04-22

实用05-13

实用化学06-06

实用探讨06-21

实用资讯06-24

简洁实用07-01

实用技能07-08

实用课堂07-09

实用知识07-13

上一篇:技术文本下一篇:一体化系统环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