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与调控

2024-07-20

反馈与调控(精选六篇)

反馈与调控 篇1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反馈与调控的基本内涵

尽管人们对反馈与调控有许多不同的理解, 但就教学而言, 反馈与调控主要是指针对学生教与学的表现同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给出相关有效的信息, 师生利用这些信息确认、调节教学进程, 增加、转变甚至重构教学活动. 有效的反馈与调控能够帮助学生缩小差距、逐步逼近学习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 反馈与调控不仅需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概念, 强化已有的信念或知识, 而且需要帮助学生不断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建构, 需要教师对教学的进程与节奏进行合理变化. 就数学教学而言, 反馈调控不仅是数学教学设计的一种基本原理, 而且也是数学教学过程展开的一种基本要求. 根据系统论的基本原理, 任何可控制系统, 其信息通道必然是闭合回路, 没有反馈信息的系统, 要实现控制是不可能的. 数学教学中, 反馈与调控是一对相关的有效教学策略.其中, 反馈重在把数学教学系统输送的信息作用于数学教学的被控对象, 再把产生的结果输送回来, 并对信息的再输出产生影响;而调控重在通过数学教学的反馈对数学教学信息实现有目的的有效控制. 数学教学的反馈与调控是构成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也是数学教学得以继续与深入的基础, 没有数学教学中双向的反馈与调控就没有灵动、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 只有利用反馈信息, 对数学教学输入状态进行及时的动态调整, 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系统的输出状态与数学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也才能真正达到数学教学目标优化调控的目的.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反馈与调控的策略要求

1. 课前要制订合理的反馈计划

根据教学要面向全体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原则,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使收到的反馈信息准确、有效, 能真实反映各层次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思维水平及表现出来的数学能力. 否则, 不真实、不具代表性的信息不仅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甚至还会干扰正常教学, 使信息反馈失去真正的意义.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十分宝贵, 容不得半点迟疑. 要使获得反馈信息能准确、迅速、具体地反映出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系统状态, 同时也为了尽可能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 在课前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收集反馈信息的计划.根据前馈信息, 对于教学中学生可能产生什么困惑, 会出现哪些问题, 做到心中有数. 由此要进行哪些提问, 该提问哪一层次学生, 要做哪些练习, 该重点深入了解哪些学生的实际情况, 哪些要板书, 该请谁板书等, 都要一一设计妥善, 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能迅速、真实地获取尽可能多的反馈信息, 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比如, 根据往届学生的几何证明, 虽然学生有思路和方法, 但往往不能合理规范地表达, 逻辑推理欠严密的前馈信息, 在几何证明教学中就要特别加以重视. 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板书过程, 时刻将严谨、富有逻辑性 (或合情推理) 的解题思路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熏陶, 从中把握解题过程的规范性、推理的严谨性、演算的准确性, 要让教学达到提升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的目的. 同时每节课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两名中等生板书, 从中发现问题, 及时给全班学生作典型纠正, 不断强化书写格式规范化意识, 逐步养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这样做效果良好.

2. 充分利用多种途径进行数学课堂教学信息反馈

(1) 口语反馈

口语反馈是师生双方通过口头语言交流获得的信息反馈, 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以及学生质疑等. 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 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激起思维的波澜. 问题难度要适中, 使大部分学生能作答, 以保持信息畅通. 课堂讨论应紧密围绕教学重点, 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要组织好不同想法的交流与争论.

(2) 情态反馈

情态反馈是通过学生听课表情、坐姿和教师的教态交流获得的信息反馈. 心理学告诉我们, 青春初期的中学生, 虽然不像小学生一样心理外露, 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他们的神情上观察到其思维过程中思维受阻与否的一些迹象. 学生两眼有神、端坐聆听, 表明所进行的内容对他们有吸引力, 教师讲授得法;目光转移、坐姿不稳, 表明所授的内容没有听进去, 思想上开了小差;表情乐观、态度积极, 表明对所学知识已经理解;表情冷淡、态度消极, 表明对所学知识没有理解好. 学生的这些表情与动作, 就给了教师一种反馈, 在教学中若能及时观察, 捕捉它们, 并进行调控, 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 图文反馈

图文反馈是通过文字、图象交流获得的信息反馈, 如教师板书、提供书面答案, 学生书面练习、检测、板演等都是. 书面练习和检测题应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 由易到难, 指名板演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应与题目的难易相适. 通过口语反馈与情态反馈, 了解的、多属信息的定性方面, 量化程度较低;而图文反馈不仅信息量大, 而且稳定可靠, 教师可大面积了解学生,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采取对策. 教师经过一节课或一个教学环节的辛勤劳动, 学生掌握了多少, 知识能力缺失在哪里, 往往可以通过学生的书面练习, 将信息反馈给教师, 教师应该学会获取和正确利用这一反馈信息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及时地调控反馈信息, 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反馈的目的是改进后续教学, 实施对课堂教学的调控, 使某一确定目标向预先设定的方向发展.对反馈信息的调控, 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 及时对课堂生成合理调控,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数学教学中讲求实效性, 关键是改进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充分参与. 学生的参与程度是评价实效性的重要标准. 在教学中, 我们面对的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 教学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所以在教学中要随机应变, 因势利导, 及时调控教学过程, 以适应课堂的实际情况. 我们知道, 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置, 教师都有预定的目标和实施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 教师可根据课堂生成随时随地了解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常会出现学生偏离了教师预设的“标准思路”的现象, 这时教师应采取有效的策略, “审时度势, 合理调控”, 挖掘和利用学生的“非标准思路”中所具有的价值. 有一次笔者讲解一道例题:如图1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得到什么图形?笔者针对小正方体的组合体提出用“数行、列、个数”的方法 (这是非本质的方法) 得出平面图形, 这时有位学生提出:只要把这个组合体从正面压过去压扁就得到结论. 多么精彩的思考, 这个学生讲出了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形的最本质最一般的方法, 笔者非常珍惜这如此精彩的思维闪光点和良好的生成资源, 立即调整教学, 用学生提出的方法重新审视这类问题, 学生很快会灵活运用这一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根据课堂生成的合理调整, 看似浪费了时间, 可唤起的是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灵感, 得到的是数学投影思想及投影的数学本质. 这种教学调控是多么有效啊!

(2) 及时明辨是非,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错误, 对学生的错误要认真分析. 如果是个别学生的错误, 可进行个别反馈;如果是普遍性的问题, 就要公开反馈, 及时提供必要的事例材料, 以澄清事实, 明辨是非. 教师必须明确区分错误的类型 (知识性错误、方法性错误、逻辑性错误、心理性错误和过失性错误) 和纠错的基本原则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学生经常会因不能准确地按照分配律去括号而出现类似于“4x-3 (2x) =4x-6x”, “4x-3 (2x) =4x-6+x”, “4x-3 (2x) =4x-6-3x”的错误, 这是方法性错误, 纠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括号的“整体性”特征, 并进行各种变式训练, 使学生熟练掌握去括号的技能. 再比如, 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时, 学生经常会出现类似于“ (a+b) 2=a2+b2”的错误;在学习同底数幂的除法时, 经常会出现类似于“m6/m3=m2”的错误. 这是心理性错误. 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错误, 是因为头脑中储存的“顺序”而抗拒了“它序”, 要帮助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 养成言必有据的习惯. 另外还应通过特例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认识. 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 注重情感调控,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同于企业生产产品的历程, 而是由教师、学生等活生生的生命主体参与的活动. 高效、理想的数学课堂应该是蕴含教师的艰辛与创造、对学生的殷切期盼与对事业执着追求的课堂;应该是蕴含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教师的尊敬与热爱、敢于挑战困难和充满理想的课堂. 列宁说:“没有情感就没有人的追求.”可见积极的师生情感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习过程伴随着学生情感的体验, 教师应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情感, 当学生出现情绪低落时, 应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调整, 或者改变语气语调, 或者来个幽默, 或者穿插个活动, 让学生尽快恢复注意, 集中精力. 教师尤其要反躬自省:是不是教学内容学生不敢兴趣?是不是我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刻板?是不是学生在生活中遭遇什么问题?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统一. 在教学中若能及时观察, 捕捉它们, 并进行调控, 就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次期末复习课, 笔者让学生自己看平时的试卷, 并针对不懂的问题询问老师. 学生开始非常认真, 可不久也感觉疲惫不堪, 碍于老师的威严, 勉强支撑着. 而我呢, 穿梭于几十名学生之中, 也感觉很吃力, 特别是有些相同的问题要解答好几遍, 有点不耐烦. 显然, 这样的复习是没有多少效益的. 笔者立即调整教学方法, 干脆聘请几位成绩优异的学生作小老师, 由他们解答疑难, 实在难以解答的, 才由我这位“专家”解答. 这样, 不论是“小老师”, 还是提问的学生, 双方都充满了高昂的热情, 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 提问者抱疑而来, 满意而归;答疑者认真讲解, 充满自信. 如果是重点知识, 容易混淆的知识, 或者需要拓展延伸的知识, 笔者特意请稍差的学生到黑板上演练, 其余自练, 再集体订正, 并为差生指出错误. 差生在有针对性的点评和一点点的领悟中, 也逐渐增强了自信心. 其余似懂非懂的中等生在思考中, 也巩固了对知识的理解. 这样的复习, 真正起到了培优补差, 兼顾中间的目的. 学生非常踊跃地争取上台的机会, 不管是当“小老师”、提问者, 还是板演者, 都很感兴趣. 而作为老师的我, 怡然自得地做起了组织者、专家和导演, 快乐而轻松. 一节课下来, 学生既顺利地学到了知识, 又锻炼了能力, 好胜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个个学得特别用心.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要调整学生的课堂情绪, 注重培养师生积极的情感因素, 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 这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4) 注重启迪激励,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学生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或有特色的优秀解答, 对于深入理解概念、公式、定理等有一定的价值时,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在全班给予推荐、肯定、鼓励, 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探究,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 一次复习课, 笔者出了一道习题:“若关于x的方程2x+a/x-1=1的解是正数, 求a的取值范围.”大部分同学很快求出a<-1. 这时我没有否定同学们的答案, 而是启迪学生从前提条件的角度来认识. 学生发现等号左边的分式有意义, 方程才存在, 才谈得上“解为正数”, 显然分母x-1≠0, 得到a≠-2.对这种考虑我给予肯定的评价. 这时学生兴趣高涨, 我不失时机地又启迪学生还能从其他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限制条件吗?在老师的激励下, 学生积极思考探索, 跃跃欲试, 有同学发现可以从隐含条件角度来认识:分式方程的解是正数, 隐含了“分式方程有解”, 换句话说, x=-1-a不是分式方程的增根, 即 -1-/a-1≠0. 还有同学发现可以从分式运算的角度来验证:若a=-2, 只要分式2x-2/x-1有意义, 它的值总是2, 由于2≠1, 此时方程无解. 从这三个角度来认识, 我想对这类问题今后学生将很少再遗失限制条件. 教学中注重启迪激励, 学生的优势被挖掘, 被发现, 对学生来说, 首先是一种认可, 是对其主体努力行为及其结果的充分肯定;同时更是一种激励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种激励和体验坚持下去, 学生就能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专注不舍的精神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疑难问题, 若是重复讲解再三练习, 至多强化模仿意识以及记忆能力, 对于提升学生数学理解能力并无多大帮助. 笔者感觉从多个角度来研讨, 多管齐下, 突破难点. 学生认识会深刻, 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明显提高将不再是一句空话.

(5) 及时调整作业,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课内练习的质量与速度, 能尽快地反馈教学信息, 检验教学效果, 是教学效应最具体的反映. 如果课内练习完成情况较好, 则可以适当提高课外作业的难度与灵活性;如果课内练习的速度迟缓, 问题较多, 则适当降低课外作业要求, 以与学生的能力相适应, 充分发挥作业的应有功能. 总之教师要利用反馈的信息,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 让作业因人而异, 并且作业有层次性、自主性、开放性、可操作性, 这样才能提高作业的适切性与有效性, 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才能促使课堂教学智慧的继续生成.

教学是及时性的, 只有及时掌握并准确应用反馈信息, 才能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方法, 以适应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 教学又是全面性的,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反馈信息的掌握应用不仅要及时准确, 而且还要充分、全面. 要全方位地获取反馈信息, 充分地利用反馈信息, 这样才能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有效调控, 才能协调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使二者处于最佳的状态. 让我们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来合理、有效地调整、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学.

三、结束语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调控反馈 篇2

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调控,指在课堂上教师为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运用控制论的原理,对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是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调控能力。探索教学系统的控制 规律,按规律进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认识和运用这些规律,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优化组合各种调控方法。

首先,运用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加以调控,教师要克服教学方法刻板的倾向,追求教学方法的新颖性,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听的“注入式”陈旧方式,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确实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

其次,教师不能总是固守某种单一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要广采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精华,不断用变化的信息去刺激学生的接受欲,使之形成持久的注意力。课堂教学要追求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就要注意在一定的教育学习理论指导下,创造性及自我实现的前提下组织学习。

反馈与调控 篇3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反馈与调控的基本内涵

尽管人们对反馈与调控有许多不同的理解,但就教学而言,反馈与调控主要是指针对学生教与学的表现同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给出相关有效的信息,师生利用这些信息确认、调节教学进程,增加、转变甚至重构教学活动. 有效的反馈与调控能够帮助学生缩小差距、逐步逼近学习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反馈与调控不仅需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概念,强化已有的信念或知识,而且需要帮助学生不断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建构,需要教师对教学的进程与节奏进行合理变化. 就数学教学而言,反馈调控不仅是数学教学设计的一种基本原理,而且也是数学教学过程展开的一种基本要求. 根据系统论的基本原理,任何可控制系统,其信息通道必然是闭合回路,没有反馈信息的系统,要实现控制是不可能的. 数学教学中,反馈与调控是一对相关的有效教学策略. 其中,反馈重在把数学教学系统输送的信息作用于数学教学的被控对象,再把产生的结果输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产生影响;而调控重在通过数学教学的反馈对数学教学信息实现有目的的有效控制. 数学教学的反馈与调控是构成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教学得以继续与深入的基础,没有数学教学中双向的反馈与调控就没有灵动、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利用反馈信息,对数学教学输入状态进行及时的动态调整,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系统的输出状态与数学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也才能真正达到数学教学目标优化调控的目的.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反馈与调控的策略要求

1. 课前要制订合理的反馈计划

根据教学要面向全体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原则,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使收到的反馈信息准确、有效,能真实反映各层次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思维水平及表现出来的数学能力. 否则,不真实、不具代表性的信息不仅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甚至还会干扰正常教学,使信息反馈失去真正的意义.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十分宝贵,容不得半点迟疑. 要使获得反馈信息能准确、迅速、具体地反映出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系统状态,同时也为了尽可能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在课前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收集反馈信息的计划. 根据前馈信息,对于教学中学生可能产生什么困惑,会出现哪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由此要进行哪些提问,该提问哪一层次学生,要做哪些练习,该重点深入了解哪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哪些要板书,该请谁板书等,都要一一设计妥善,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能迅速、真实地获取尽可能多的反馈信息,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比如,根据往届学生的几何证明,虽然学生有思路和方法,但往往不能合理规范地表达,逻辑推理欠严密的前馈信息,在几何证明教学中就要特别加以重视.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板书过程,时刻将严谨、富有逻辑性(或合情推理)的解题思路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熏陶,从中把握解题过程的规范性、推理的严谨性、演算的准确性,要让教学达到提升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的目的. 同时每节课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两名中等生板书,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给全班学生作典型纠正,不断强化书写格式规范化意识,逐步养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这样做效果良好.

2. 充分利用多种途径进行数学课堂教学信息反馈

(1)口语反馈

口语反馈是师生双方通过口头语言交流获得的信息反馈,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以及学生质疑等. 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激起思维的波澜. 问题难度要适中,使大部分学生能作答,以保持信息畅通. 课堂讨论应紧密围绕教学重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要组织好不同想法的交流与争论.

(2)情态反馈

情态反馈是通过学生听课表情、坐姿和教师的教态交流获得的信息反馈. 心理学告诉我们,青春初期的中学生,虽然不像小学生一样心理外露,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他们的神情上观察到其思维过程中思维受阻与否的一些迹象. 学生两眼有神、端坐聆听,表明所进行的内容对他们有吸引力,教师讲授得法;目光转移、坐姿不稳,表明所授的内容没有听进去,思想上开了小差;表情乐观、态度积极,表明对所学知识已经理解;表情冷淡、态度消极,表明对所学知识没有理解好. 学生的这些表情与动作,就给了教师一种反馈,在教学中若能及时观察,捕捉它们,并进行调控,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图文反馈

图文反馈是通过文字、图象交流获得的信息反馈,如教师板书、提供书面答案,学生书面练习、检测、板演等都是. 书面练习和检测题应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由易到难,指名板演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应与题目的难易相适. 通过口语反馈与情态反馈,了解的、多属信息的定性方面,量化程度较低;而图文反馈不仅信息量大,而且稳定可靠,教师可大面积了解学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策. 教师经过一节课或一个教学环节的辛勤劳动,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能力缺失在哪里,往往可以通过学生的书面练习,将信息反馈给教师,教师应该学会获取和正确利用这一反馈信息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及时地调控反馈信息,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反馈的目的是改进后续教学,实施对课堂教学的调控,使某一确定目标向预先设定的方向发展. 对反馈信息的调控,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及时对课堂生成合理调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数学教学中讲求实效性,关键是改进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充分参与. 学生的参与程度是评价实效性的重要标准. 在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教学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要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及时调控教学过程,以适应课堂的实际情况. 我们知道,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师都有预定的目标和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课堂生成随时随地了解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学生偏离了教师预设的“标准思路”的现象,这时教师应采取有效的策略,“审时度势,合理调控”,挖掘和利用学生的“非标准思路”中所具有的价值. 有一次笔者讲解一道例题:如图1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得到什么图形?笔者针对小正方体的组合体提出用“数行、列、个数”的方法(这是非本质的方法)得出平面图形,这时有位学生提出:只要把这个组合体从正面压过去压扁就得到结论. 多么精彩的思考,这个学生讲出了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形的最本质最一般的方法,笔者非常珍惜这如此精彩的思维闪光点和良好的生成资源,立即调整教学,用学生提出的方法重新审视这类问题,学生很快会灵活运用这一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根据课堂生成的合理调整,看似浪费了时间,可唤起的是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灵感,得到的是数学投影思想及投影的数学本质. 这种教学调控是多么有效啊!

(2)及时明辨是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错误,对学生的错误要认真分析. 如果是个别学生的错误,可进行个别反馈;如果是普遍性的问题,就要公开反馈,及时提供必要的事例材料,以澄清事实,明辨是非. 教师必须明确区分错误的类型(知识性错误、方法性错误、逻辑性错误、心理性错误和过失性错误)和纠错的基本原则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学生经常会因不能准确地按照分配律去括号而出现类似于“4x-3(2-x)=4x-6-x”,“4x-3(2-x)=4x-6+x”,“4x-3(2-x)=4x-6-3x”的错误,这是方法性错误,纠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括号的“整体性”特征,并进行各种变式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去括号的技能. 再比如,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时,学生经常会出现类似于“(a+b)2=a2+b2”的错误;在学习同底数幂的除法时,经常会出现类似于“■=m2”的错误. 这是心理性错误. 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错误,是因为头脑中储存的“顺序”而抗拒了“它序”,要帮助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养成言必有据的习惯. 另外还应通过特例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认识. 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注重情感调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同于企业生产产品的历程,而是由教师、学生等活生生的生命主体参与的活动. 高效、理想的数学课堂应该是蕴含教师的艰辛与创造、对学生的殷切期盼与对事业执着追求的课堂;应该是蕴含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教师的尊敬与热爱、敢于挑战困难和充满理想的课堂. 列宁说:“没有情感就没有人的追求.”可见积极的师生情感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习过程伴随着学生情感的体验,教师应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情感,当学生出现情绪低落时,应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调整,或者改变语气语调,或者来个幽默,或者穿插个活动,让学生尽快恢复注意,集中精力. 教师尤其要反躬自省:是不是教学内容学生不敢兴趣?是不是我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刻板?是不是学生在生活中遭遇什么问题?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统一. 在教学中若能及时观察,捕捉它们,并进行调控,就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次期末复习课,笔者让学生自己看平时的试卷,并针对不懂的问题询问老师. 学生开始非常认真,可不久也感觉疲惫不堪,碍于老师的威严,勉强支撑着. 而我呢,穿梭于几十名学生之中,也感觉很吃力,特别是有些相同的问题要解答好几遍,有点不耐烦. 显然,这样的复习是没有多少效益的. 笔者立即调整教学方法,干脆聘请几位成绩优异的学生作小老师,由他们解答疑难,实在难以解答的,才由我这位“专家”解答. 这样,不论是“小老师”,还是提问的学生,双方都充满了高昂的热情,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 提问者抱疑而来,满意而归;答疑者认真讲解,充满自信. 如果是重点知识,容易混淆的知识,或者需要拓展延伸的知识,笔者特意请稍差的学生到黑板上演练,其余自练,再集体订正,并为差生指出错误. 差生在有针对性的点评和一点点的领悟中,也逐渐增强了自信心. 其余似懂非懂的中等生在思考中,也巩固了对知识的理解. 这样的复习,真正起到了培优补差,兼顾中间的目的. 学生非常踊跃地争取上台的机会,不管是当“小老师”、提问者,还是板演者,都很感兴趣. 而作为老师的我,怡然自得地做起了组织者、专家和导演,快乐而轻松. 一节课下来,学生既顺利地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好胜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个个学得特别用心.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调整学生的课堂情绪,注重培养师生积极的情感因素,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 这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4)注重启迪激励,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或有特色的优秀解答,对于深入理解概念、公式、定理等有一定的价值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在全班给予推荐、肯定、鼓励,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探究,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一次复习课,笔者出了一道习题:“若关于x的方程■=1的解是正数,求a的取值范围. ”大部分同学很快求出a<-1. 这时我没有否定同学们的答案,而是启迪学生从前提条件的角度来认识. 学生发现等号左边的分式有意义,方程才存在,才谈得上“解为正数”,显然分母x-1≠0,得到a≠-2. 对这种考虑我给予肯定的评价. 这时学生兴趣高涨,我不失时机地又启迪学生还能从其他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限制条件吗?在老师的激励下,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跃跃欲试,有同学发现可以从隐含条件角度来认识:分式方程的解是正数,隐含了“分式方程有解”,换句话说,x=-1-a不是分式方程的增根,即-1-a-1≠0. 还有同学发现可以从分式运算的角度来验证:若a=-2,只要分式■有意义,它的值总是2,由于2≠1,此时方程无解. 从这三个角度来认识,我想对这类问题今后学生将很少再遗失限制条件. 教学中注重启迪激励,学生的优势被挖掘,被发现,对学生来说,首先是一种认可,是对其主体努力行为及其结果的充分肯定;同时更是一种激励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激励和体验坚持下去,学生就能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专注不舍的精神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疑难问题,若是重复讲解再三练习,至多强化模仿意识以及记忆能力,对于提升学生数学理解能力并无多大帮助. 笔者感觉从多个角度来研讨,多管齐下,突破难点. 学生认识会深刻,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明显提高将不再是一句空话.

(5)及时调整作业,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课内练习的质量与速度,能尽快地反馈教学信息,检验教学效果,是教学效应最具体的反映. 如果课内练习完成情况较好,则可以适当提高课外作业的难度与灵活性;如果课内练习的速度迟缓,问题较多,则适当降低课外作业要求,以与学生的能力相适应,充分发挥作业的应有功能. 总之教师要利用反馈的信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让作业因人而异,并且作业有层次性、自主性、开放性、可操作性,这样才能提高作业的适切性与有效性,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才能促使课堂教学智慧的继续生成.

教学是及时性的,只有及时掌握并准确应用反馈信息,才能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教学又是全面性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反馈信息的掌握应用不仅要及时准确,而且还要充分、全面. 要全方位地获取反馈信息,充分地利用反馈信息,这样才能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有效调控,才能协调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使二者处于最佳的状态. 让我们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来合理、有效地调整、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学.

三、结束语

反馈与调控 篇4

一、调控:对单元整体教学过程的有效优化

出色的课堂总是持续着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整个课堂都是为了使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并达到最高程度, 而不只是为了将不良行为降到最低。教师在课堂调控中要以学生为中心, 时时考虑学生的需要,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形成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氛围, 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通过互动反馈系统, 教师能够科学设计教学程序, 灵活应用、优化组合各种调控方法, 对教学过程进行适时动态调控, 以充分发挥单元教学的整体功能, 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利用互动反馈系统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过程进行实时跟踪, 及时了解自己所输出的信息中哪些已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还没有。教师通过分析互动反馈系统后台数据, 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因材施教。

1. 对单元目标的有效调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 是课堂教学的方向。目标的设计既要有层次性、拓展性, 还要有灵活性。我们将单元目标群视为每一课时目标的累积。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都必须有一个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点。教师应该明白在这堂课中英语教学的

/薛燕

五大基础板块 (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 如何起到相应的作用, 怎样围绕该目标点运用新课程理念设计活动。同时, 也应使学生明白本节课自己应该学会什么,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怎样的努力可以达到目标。在制订教学目标时, 要力争做到“用好教材”, 但不是对教材亦步亦趋;“超越教材”, 但不是无的放矢。目标的确定一定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培养:过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低会阻碍学生智力的发展。在单元整体研究备课时, 我们通过互动反馈系统进行前测, 对目标进行调控, 制订出一个既符合教材要求又与学生实际情况紧密相关的目标点, 有效避免教师在以往备课时缺少对单元整体的把握及前测分析。

2. 对教学过程和内容的及时调控

教学内容是一个完整、有序、发展的体系。每一层次的教学内容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来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流通过程, 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教学信息控制过程。在小学的中高年级英语教学中, 教学内容总是经过分解而分散在不同的句型和语篇中, 教师应该在全盘统筹的基础上, 合理安排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语言结构, 更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技能。把握了教学内容中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 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能做到集中、具体、确切, 把有限的4 0分钟用到完成教学的核心任务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效果的检测, 并及时收集、处理反馈信息, 及时发出控制信息, 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措施, 务求实现教学目标。通过互动反馈系统, 教师可以及时得到检测分析数据,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对于内容的调控, 可以按教材顺序进行, 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 先教后面的内容, 再回过头来教前面的内容。对于教学过程的调控, 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反应敏锐、判断准确、评价及时,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调控。

在我校二年级的一节英语故事教学中, 教师为了检测学生是否能够听懂故事内容, 在初听故事后, 让学生利用互动反馈系统进行了一次选择。当时有4个学生出错。教师发现这些学生并不是班里的学困生, 他们本身所具有的英语素养和能力可以自己完成题目。这时, 教师马上调控内容与过程, 没有急于进入下一环节, 而是让学生又听了一遍故事, 鼓励他们再次寻找答案, 并将关键词进行了重点提示, 二次选择后数据显示学生都答对了。整个教学过程表明学生在故事理解这一教学目标上全部过关。

3. 对教学时间的高效调控

教师要根据课堂类型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适时调整教学过程,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重新梳理整个学期的教学目标, 进行目标分解及有效整合。利用互动反馈系统高效、丰富的检测和反馈优势, 能够大大提高4 0分钟的教学效率。在教学单位时间内, 学生能够学习的知识量、语言交际的时间, 在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就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的一课时而言, 如果教学内容主要是听说训练, 那么活动的选择与开展都应围绕听说而设计, 对重难点的练习、讲解就要多花时间。如果不能突出重难点, 所有活动时间平均分配, 学生就会无所适从。互动反馈系统的技术手段恰恰能够帮助教师优化重难点的练习过程。

二、反馈:对目标群进行追踪与检测

互动反馈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报表统计查询功能。系统会自动、全面、准确、及时地生成教师需要的各种报表, 如班级历次成绩统计表、班级答题明细表、个人历次成绩统计表、个人答题明细表、题目作答明细表、题目正确率统计表、班级考勤统计表、个人考勤统计表等。除以上报表外, 每次活动中, 系统还会即时生成答题结果、排名表, 统计分析每一位学生的答题情况, 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授课进度。

1. 进行教学质量评估, 查找漏点

我校曾对三年级全体学生进行听力部分的测试。考试前, 教师用互动反馈系统制作听力按点。测试时, 学生人手一个可进行即时回答的选项遥控器, 每听到一道题后学生都及时进行选择回答。测试完毕后, 教师可以通过后台自动生成的数据即刻得到反馈结果, 对学生掌握程度一目了然。教师能够很快查到具体的教学目标漏点, 并且通过后台活动作答明细表、活动总分表、答题错误率统计表、选项作答比例图等数据, 全面、准确、客观地记录下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 有针对性地了解、追踪个人。利用此技术, 不仅使教师从繁重的机械劳动中解脱出来, 而且便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同一年级各班的测评结果进行横向比较, 找准年级学生学习的薄弱点, 及时开展相关教研活动, 改进调整课堂教学。

2. 进行针对性互动, 弥补漏点

在高年级英语期中考试中, 教师发现有关短语的题目失分率较高, 有的班级高达3 0%。这说明学生对短语的掌握存在漏点。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专门为六年级的学生设计了短语竞赛活动。在这次测试中, 教师将课时测评题目中的典型错例、单元测评中的错例以及期中检测中的错例进行归因, 利用互动反馈系统设计了具有代表性和层次性的题目。教师通过单元预设, 专为出错率高的题目设计了大量的再次追踪题, 对那些出错的学生进行二次追踪, 确保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目标无漏点。

除了当堂课的成绩反馈, 教师还需要对测试进行深度分析与研究。互动反馈系统提供了全面的后台数据, 教师能够得到每道小题的完成情况, 哪个学生哪道小题出错了, 错在哪个选项……后台数据能够马上显现出来, 甚至连每个学生做题的时间都能保存, 为教师课下进行精细分析提供便利, 省去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练习的不可统计性。

互动反馈系统利用随堂数据, 给予教师及时、准确的教学反馈信息, 创造了互动教学的新理念, 在具有技术创新性的同时又具有教育的先进性。互动反馈系统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过程的调控、对单元目标群的追踪确实是一种较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 教师应把“输出信息——接受反馈——控制调整”这一过程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信息反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采用多种措施优化信息的反馈, 使信息反馈及时、多次、多向, 并对反馈的信息加以充分的分析, 以利于随时调整教学。

谈信息反馈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调控 篇5

在动态的体育课堂教学中,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各种运动动作, 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传递与反馈的控制过程。那么, 如何利用信息反馈, 使反馈起正效应作用呢?在教学实践中, 我尝试着从教学信息的前馈和即时反馈入手, 充分发挥信息反馈来调节和控制下一步的教学活动, 使得师生双方保持知识信息畅通, 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教学信息的前馈 (经验反馈) , 课前充分预设

凡事预则立。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必须对所要教学的内容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

前馈, 就是在教学之前, 根据对学生认知特点和认知结构的了解, 以及对教材知识结构的把握, 预计在教学过程中将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 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对于一个体育教师来说, 面对的班级、学生, 要比其他学科的老师多得多。为了课前的充分预设, 在教学设计时, 我很注重备课, 在备课记录旁边通常会另辟一栏, 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等预先深入地了解, 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将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附于其后, 以备根据需要随时变化。这样, 尽管面对的学生各不相同, 产生的问题可能多种多样, 但由于充分的预设, 教师就不至于遇到问题手足无措。

二、抓住教学信息的即时反馈, 有效调控课堂

即时反馈, 就是在教学过程进行中根据学生输出的教学信息反应, 即刻采取必要的调控手段, 以调整教学节奏, 解决学生学习所遇到的问题。学生的反馈信息反应了学生的发展动态, 在课堂上, 教师准备的教案即使再完善, 也要随课堂上学生活动的发展做出必要的即时反馈。

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反复进行各种身体练习来获得知识、技术和技能, 学生是靠视、听、触觉及本体感觉器官来接受教师的输入信息, 因此, 在体育学习中, 信息的即时反馈, 能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掌握动作的正误、所学知识的成效及学习成绩的好坏, 可以强化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为此, 在实践中我常捕捉信息的即时反馈巧妙地进行利用、调控。

1. 巧解“错误”妙生成

(1) 将错就错。其实, 一些课堂中学生的“错误”, 也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资源, 如果教师将错就错, 学生会因为我们对“错误”的“宽大处理”而在活动中显得更具活力。如在一次小篮球教学中, 由于学生的基础、能力水平有限, 小比赛中学生常常为“走步”争得面红耳赤, 使得比赛常常中断, 为了让全体学生充分享受篮球运动的乐趣, 我就将错就错, 降低要求和标准, 允许学生只要是不很明显的走步, 比赛仍能继续进行。结果一堂课下来学生脸上个个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2) 顺错纠错。对于学生在练习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动作, 我们可以不急于指正, 而采用顺错纠错的方法, 以更好地强化学生对正确动作的掌握。如在学习了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后的一次迎面接力跑比赛中, 游戏开始后我发现好多学生为了抢先, 而忽略了跑步的姿势:有的闭眼抬头、有的低头、有的摆臂横摆……。看到这个情况我没有急于纠正, 而是在第一轮次的小结时, 让学生讨论“错误姿势的跑有没有给自己小组带来很好的成绩?”当学生意识到问题后, 就引导学生做正确的动作与之比较, 此时再趁势引导学生改变游戏的性质, “比一比哪组跑步姿势正确的同学多”,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刚才的游戏。通过学生充分的实践来认识自己的“错误”, 促使学生对正确动作的学习、掌握就更积极主动了。

2. 巧视“形态”孕对策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应是很微妙的。有时学生的一声笑语、一种特别的眼神, 都能反映教学在学生中产生的效果。在教学中, 我尝试利用这样的信息反馈来实施教学。如在课堂上学生的形态语言表现为静静盯着老师, 时而蹙眉, 时而轻笑, 这表示他们对老师的讲解从不理解到接受老师讲授内容, 这种积极的形态语言表明教师成功了, 可按原计划进行下去;如果教师对一个知识点经过论证讲解, 学生听后如释重负, 点头并跃跃欲试想亲口说一说或做一做, 这说明学生听懂了, 不必再说了;如果学生表现出眼神呆滞, 说明学生没有接受这个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深度, 活跃课堂气氛, 吸引学生。事实上, 学生的形态语言是复杂的。它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教学, 而且必须充分了解各层次学生的基本情况后, 利用敏锐的眼光观察分析学生的形态语言, 才能得到准确而及时的反馈信息, 提高教学质量。

3. 巧借“评价”见效应

评价是一种常用的反馈方式, 也是一种重要的调控手段。适时、恰当地运用评价反馈, 教师可以把握课堂学习状况,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平时课堂上, 我更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 例如:你真聪明、称赞的眼光等等, 当学生在练习中遇到困难时, “你能行!”“别泄气, 来, 老师陪你一起练!”这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练热情, 同时又增强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反馈与调控 篇6

控制论反馈原理认为,反馈就是达到有目的活动的控制,是自控系统根据自身的行为结果获得的信息,调整校正自己的行为,对信息的再输出产生影响,以趋向某种预定目标。课堂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在课堂知识信息转化过程中的调控能力。

课堂教学节奏如果密度太大,就容易使学生因长时间的紧张造成心理疲劳,产生精神抑制;如果过于松弛,学生又容易分散注意力,从而降低科技型效率。课堂节奏要有张有弛,张弛得法;有疏有密,疏密得当;有高有低,高低错落……犹如洪流细水汇聚,动静谐和;崇山峻岭延绵,高低起伏。恰到好处的课堂教学节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是一门艺术,控制课堂教学节奏同样也是一种艺术,是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艺术。那么,怎样利用控制论原理调控课堂的教学节奏呢?

一、以精心的设计来调控

1. 精心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形式活泼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调动、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使整个课堂教学节奏在有序、和谐、积极的氛围中流动,从而在动态中获得知识和形成能力。(1)运用多媒体、电视、录像、录音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影音情境。如讲“一国两制”,可放映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香港政权交接等影视资料,让学生充分体味和感悟;讲“对立统一”,可让学生看电脑FLASH动画《他敢剪吗?》,使学生通过感知幽默的动漫情境悟出其中的哲理。(2)结合教材、教学目标和学生求知的需要创设问题情境。罗素说:“一切学科本质上应从心智启迪开始……”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学生思维的闸门往往随教师的发问而启动。因此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非常重要。

2. 精心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从社会、生活等方面发现问题的能力,“从注重学生的统一性变为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用活动来调控促进学生探究和创造能力的有序发展。(1)课前演讲。在教学高中“哲学”过程中,让学生收集身边的哲理故事,举行课前五分钟“一事一议”演讲,由此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哲学。(2)课本剧表演。在教学高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课时,让学生模拟表演商场购物情景,通过表演学会如何科学消费。(3)模拟法庭辩论。在教学高一“维护消费者权益”时,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辩论,通过辩论掌握知识,培养能力。(4)专题研究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研究专题,在限定的时间内搜集、整理材料,或撰写时政小论文,或举行热点问题辩论,或开展时政知识竞赛,等等。(5)调查实践。让学生走进社区,选择社会热点问题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调查实践活动。

活动教学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优势,其激发兴趣、传播知识、培养能力、实施德育等功能,显示了巨大的生命力,因而应该切实用好活动教学这一有力的调控工具。

二、以优化的课堂结构来调控

通过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创新,合理有序的结构训练,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努力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在一种合理的节奏中保持良好的思维状态。

1. 优化目标结构。

首先从学科系统目标出发,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知识点及相互关系;其次顾及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既要有知识方面的,又要有能力方面的;最后要从具体的教材和学生具体实际出发照顾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提出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目标。

2. 优化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是教师通过学科教育对学生施加影响的各种信息,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优化内容结构,就是力求通过较短时间达到最大的教学效益。

3. 优化训练结构。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讲的内容,还要考虑练习的内容和方式,使学生在训练中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优化时间结构。

正确分配时间,合理使用时间,是一堂课成功的保证,我们应使“创设情境———质疑、探究、发现———总结训练”的教学思维在正确的时间安排的框架内得到有效的落实。

三、以创“新”来调控

1. 教学手段出“新”。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能激发兴趣、开拓思维、启发想象。教师要精心设计、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做到声画同步,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感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2. 教学方法出“新”。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可以经常保持学生的新鲜感。教师精心创设情境,除了选用启发式、讨论式、质疑式等多种教法外,还要不断尝试组织开展活动课。活动课是最具潜力的新课型,也是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新课型,应该精心设计。

3. 教学内容出“新”。

一是不断引入时代活水,适当补充与大纲、教材密切相关的新材料、新事例,使学生保持思维的积极性。二是讲解的切入点“新”,这样可以避免使学生产生“剩饭重炒”的感觉,“老故事,新形式”也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4. 学习思维出“新”。

应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新型的学习观,死记硬背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善于质疑、敢于探究、学会研究已成为思想政治学习的新思维。

创“新”,从表面上看,好像只是为了保持课堂的新鲜感,实质上是为了维护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以学生的课堂反馈来调控

学生的课堂反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情绪反馈。一般来说,适度紧张的课堂节奏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它可以让学生保持饱满的情绪和活跃的思维状态,可以促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课堂情绪及时调节教学节奏。如果学生因过于紧张而显得疲惫,教师就要适当减慢节奏,并用适当方法调节气氛;如果学生表现出松懈情绪,教师就要设法绷紧学生思维的弦,振奋学生的精神。(2)问题反馈。一是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师生充分讨论,解疑排难;二是由教师提出问题,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薄弱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强化和巩固。

教学节奏的松紧缓急应根据学生、教材、教学目标的需要来决定,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贵州黔西南下一篇:绿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