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源食品

2024-07-07

动物源食品(精选十篇)

动物源食品 篇1

1 目前我国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问题

1.1 饲料原料易受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的污染

例如用来制作饲料的饲草等原料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而这些农药残留可通过动物源性的食品进入人体, 不仅影响畜禽的生产能力而且对食用者的健康也是严重威胁。另外饲料发生霉变或受到各种污染, 这些污染物也会随着污染饲料进入动物体内并通过动物产品进入人体。

1.2 滥用兽药或过量使用兽药添加剂造成药物残留

在疾病治疗过程中, 不按规定剂量、范围、配伍和停药期使用兽药, 过多过滥地使用兽药。部分兽医工作人员, 不管什么疾病, 都大剂量的使用抗生素, 甚至是激素类药物。这不仅不利于动物疾病的治疗, 并且会导致动物产生耐药性和动物产品中的药物高残留。

1.3 动物疫病

禽流感、口蹄疫、猪链球菌病、疯牛病、旋毛虫病等人畜共患病可直接侵害人体。

即使动物所固有的非人畜共患病, 如猪瘟、鸡新城疫等虽不直接感染人, 但其分解的毒素也会引起人的食物中毒。在现实生活中, 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谋求暴利, 把患有疾病的畜禽私自宰杀后上市销售, 不仅危害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也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2 安全生产畜禽产品的方案

生产安全畜禽产品要从预防和监管两方面下手, 实现从农场到餐桌的管理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注重从源头抓起是国际通行的做法。生产安全的动物源性食品应从加强产地环境管理, 为畜禽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入手, 使用科学的免疫程序、用药程序、消毒程序, 预防为主, 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 防止畜禽发病, 减少化学药品和抗生素、激素类药物的使用频度、使用量。要坚持治疗为辅的原则, 一旦畜禽发病, 应科学选择药物, 合理、规范用药, 确保畜禽健康及产品安全, 无残留。

2.1 在严格遵守创业法规

在选择药物时, 控制畜禽产品源头污染, 要严格遵守《兽药管理条例》、《食品动物禁用兽药及化合物清单》, 严禁将新近开发的人用新药作为兽药使用

禁用兽药如下:克伦特罗、沙丁胺醇、西马特罗、己烯雌酚、玉米赤霉醇、去甲雄三烯醇酮、醋酸甲孕酮、氯霉素、氨苯砜、呋喃唑酮、呋喃它酮、呋喃西林、呋喃妥因、呋喃苯烯酸钠、硝基酚钠、硝呋烯腙、安眠酮、甲基睾丸酮、丙酸睾酮、苯丙酸诺龙、苯甲酸雌二醇、氯丙嚷、地酉泮、甲硝唑、地美硝唑、簪硝唑、洛硝达唑、卡巴氧、万古霉素、林丹、毒杀芬、呋喃丹、杀虫脒、酒石酸锑钾、锥虫胂胺、五氯酚酸钠、孔雀石绿、氯化亚汞、醋酸汞、吡啶基醋酸汞。

2.1.1 为避免抗生素残留可优先选择如下药物:中草药、溶菌酶、益生素、益生原、抗菌肽等。上述推荐药物详细介绍如下:

2.1.1.1 益生素

益生素是一种微生态制剂。根据生物竞争原理, 益生素通过在肠道的生态占位、耗氧、产生有机酸、分泌抗生素等物质, 有效地对抗病原菌侵袭并抑制其生长, 调整、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并通过活化全身的免疫系统, 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力, 达到治疗和保健的双重功效, 使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在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生长、改善环境、减少污染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无任何毒副作用, 在提倡防重于治的今天, 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现在已有“促菌生”、“调痢生”、“抗痢灵”等多种微生态制剂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畜禽腹泻和用作饲料添加剂。

2.1.1.2益生原

益生原是一类低分子多糖 (寡聚糖) , 可以促进肠道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等肠道有益菌的增殖, 同时抑制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等病原菌的增殖。防治动物细菌性腹泻有良好疗效。低聚糖由于不仅具有耐热、稳定、安全、无毒等良好的理化性质, 还具有整肠和提高免疫等保护功能, 其作用优于益生素。主要用于畜禽腹泻和用作饲料添加剂。

2.1.1. 3 中药

某些中药不仅具有抗菌、抑菌作用, 而且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力, 具有无残留无副作用, 无耐药性, 不引起三变 (癌变, 畸变, 突变) 等优势, 日益受到重视。三黄加白散治细菌性腹泻效果显著, 最近科研人员从中药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中药制剂已取得良好疗效, 并已推广应用。如牛至油治腹泻, 六茜素治疗奶牛乳房炎。中药有多重功效, 可治疗多种疾病。

2.1.1. 4 溶菌酶

生物酶可使细菌细胞壁不溶性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 细菌内容物逸出而使细胞壁溶解。它能直接水解革兰氏阳性菌, 在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补体的参与下, 还能水解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等。此外, 它还与各种诱发炎症的酸性物质中和, 使其失活, 并能增加抗生素和其它药物的疗效, 改善组织基质的粘多糖代谢, 从而达到消炎, 修复组织的目的。

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⑴治疗效果确切;⑵抗病毒, 抗菌谱广, 特别对耐药菌效果尤佳, ⑶不会造成药害残留和蓄积, 安全可靠;⑷没有任何副作用和影响;⑸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加快机体损伤组织的修复。对兽医临床危害较大的致病菌抑菌效果明显, 对兽医临床常见益生菌 (乳酸杆菌, 双歧杆菌, 腊样芽胞杆菌) 无抑菌作用。

溶菌酶能完全替代抗生素, 可以单独治疗使用, 也可以与抗生素配伍使用, 并有良好的增效功能。实验证明溶菌酶治疗动物细菌性腹泻, 奶牛乳房炎, 子宫内膜炎有良好的疗效。因其在抗菌消炎的同时, 对伤口有修复作用。近些年来溶菌酶治疗奶牛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猪腹泻均取得良好疗效。临床已应用的有乳炎停, 三维子宫净等。

2.1.1. 5 抗菌肽

抗菌肽是生物体内存在的一种天然抗菌活性物质。通过横跨膜内外的离子通道的形成来达到杀菌作用。抗菌肽具有分子量小、热稳定性高, 无免疫原性, 抗菌谱广等特点。并且, 抗菌肽对畜禽具有促生长, 保健和治疗疾病等功效, 具有无毒副作用, 无残留, 无致细菌耐药性等特性, 在动物养殖和提高畜产品品质方面, 抗菌肽也具有重要的潜在的应用价值。细菌素是最常见的一类抗菌肽, 它能特异性杀死与它相应的不同菌株的细菌以及与它相近的细菌, 其中乳酸菌素等已用于临床, 治疗细菌性腹泻取得良好疗效。

2.1.2 在必须使用抗生素 (如发热、全身症状) 时, 应遵守以下原则和方法:

2.1.2. 1 有条件时进行药敏试验, 根据病情选用药效可靠、安全、方便、价廉易得药物制剂, 做到不乱用或滥用药物。

根据药物的作用和对动物的药动学特点, 制定给药方案与剂量。对治疗过程作详细的用药计划, 观察将会出现的药效和毒副作用, 随时调整用药方案。除有确实的协同作用的联合用药外, 尽量避免使用多种药物或固定剂量的联合用药, 应根据动物病情需要去调整药物与剂量。用药先治标, 后治本, 达到标本兼治。

2.1.2. 2 抗生素类药物的选用

由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疾病, 如猪丹毒、破伤风、炭疽、马腺疫、气肿疽、牛放线菌病、葡萄球菌性和链球菌性炎症、败血症等, 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等;由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疾病, 如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肠炎、泌尿道炎症, 则选用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等;对耐青霉素G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败血症等, 可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 如苯唑西林、氯唑西林, 也可选用大环内酯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绿脓杆菌引起的创面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肺炎等, 可选用庆大霉素、多黏菌素等;对支原体引起的猪喘气病和鸡慢性呼吸道病, 则应首选氟喹诺酮类药, 如恩诺沙星、红霉素、泰乐菌素、泰妙菌素等。

2.1.2. 3 使用抗生素的注意事项

(1) 严格掌握适应症, 弄清治病微生物的种类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 有条件时应作药敏试验, 这样既可对症下药, 又可节省用药, 减少开支; (2) 注意用量及疗程, 一般开始用药时剂量宜稍大;急性传染病和严重感染时剂量也宜稍大, 而肝肾功能不良时, 按所用抗生素对肝肾的影响程度酌情减少用药量, 给药途径也应适当选择, 严重感染时多采用注射给药, 一般感染和消毒感染以内服为宜; (3) 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 不要滥用抗生素, 不宜长时间使用同种抗生素, 可将有效的各种抗生素交替使用; (4) 防止影响免疫反应, 在进行各种预防菌苗接种前后数天内, 不宜使用抗生素; (5) 防止产生配伍禁忌, 抗生素之间以及抗生素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 有时会产生配伍禁忌, 引起不良反应, 应尽量避免。

2.2 要遵守休药期的规定

休药期即最后停止给药日至畜产品屠宰的最短时间, 休药期是依据兽药在可食性组织的残留浓度及其消除规律的实验数据来确定的。休药期能保证药物在可食性组织中的浓度降到安全浓度以下。要在畜禽出栏或屠宰前, 或其产品上市前及时停药, 以避免残留药物污染畜禽及其产品, 进而影响人体健康。具体兽药休药期详见表1、2。

2.3 严格遵守《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食品动物禁用兽药及化合物清单》

禁止添加抗生素、激素, 禁止添加甲基睾丸酮、丙酸睾丸酮、苯丙酸诺龙、丙甲酸雌二醇及其盐、酯制剂;氯丙嗪、地西泮 (安定) 及其盐、酯制剂;甲硝唑、地美硝唑及其盐、酯制剂用于促进畜禽生长。采用无污染, 无毒副作用的微生态制剂、低聚糖、酶制剂、中草药等。另外, 不应将含药的前中期饲料错用于动物饲养后期。

3 讨论

作为畜牧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 (品种、饲料、兽药) , 兽药为畜牧业、养殖业和宠物保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国际动物保健协会的市场报告指出, 如果不使用兽药, 禽类和家畜的养殖数量分别要增加25%和89%才能获得同样的产量。而且兽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也有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国民经济的增收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 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利益的驱使, 使我国存在着严重的兽药不合理使用甚至是滥用的现象, 这对家畜和人类的健康都构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安全的动物源性食品用药技术对于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增加养殖户收入、保障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莉, 等.兽药残留与动物性食品安全[J], 畜牧与兽医;2009, 3:88-89.

[2]闫士红.对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思考[J], 安徽医药;2005, (12)

[3]张永建, 等.努力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J], 肉品卫生;2005, 05

[4]程言清.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治理的制度分析[J], 生产力研究;2006, (01)

[5]葛少锋.关于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的几点思考[J], 社科纵横;2002, (05)

[6]王婷.我国食品环境安全问题与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08, 07

[7]姚蕊.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关键是急需食品安全立法[A], 食品安全监督与法制建设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食品研究生论坛论文集 (上) [C], 2005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建议论文 篇2

养殖过程中投入品的不当使用,不仅影响了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也影响了人类健康,规范兽药、饲料的生产经营和使用,加强养殖环节对投入品的监管力度是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基本要素。严格执行国家休药期的规定,尽量降低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残留,从而在源头上杜绝动物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1.2重拳出击,严惩不法行为

打击力度不够,对违法行为制裁不力,导致不法分子的违法成本过低,难以有效杜绝那些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中屡禁不止的违法行为。加大违法惩治力度,既要广泛宣教法律法规政策,让人们知法懂法,进而不犯法;又要保持打击动物源性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包括生产经营者、执法者不管谁犯法,都要依法从严从重惩处,对犯罪分子真正起到威慑作用。

1.3加大科技投入,完善检验体系

健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验体系势在必行,在原有的市、县级畜禽产品检验中心引进高端人才和仪器设备,完善检测体系,提高检验手段,加大科技投入,使其能够做到多品种、高精度、高速度检验的需求,同时要求大型生产企业完善检验设备与技术,提高自我检测手段。通过对畜禽产品生产者实施有效的监控措施,从源头上保证动物源性安全,从而促进我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1.4加强畜禽产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健全的畜禽产品安全标准体系是保障食品安全工作的`基础。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化工作是提高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基础,国家应尽快组织各方力量,围绕动物源性食品的生产、产品质量、安全评价等因素,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标准。在体系标准建设方面应考虑标准的实用性,符合系统配套和贸易发展的真正需要。技术指标力求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1.5强化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

加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养殖人员的法律意识,严格按照规定处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病死动物尸体,一经发现有随意处置、加工、出售病死动物者,立即上报,严肃处理。充分发挥基层动物防疫员的作用,对其所辖范围实施不间断监管,对乱丢、乱抛病死动物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按《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对乱丢、乱抛、随意处置、经营加工病死动物的养殖户进行严肃处理,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移交相关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切实加大监管力度,要定期进行巡查,健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举报机制,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监督。

2小结

动物源食品 篇3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微波消解 动物源食品 铅 镉 砷 汞

中图分类号:TS2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0-0018-02动物源性食品主要包括各种家畜家禽的肉、内脏及其制品,其质量好坏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铅、砷、汞、镉等重金属元素是动物源性食品中主要的有毒元素,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包括我国在内都制定了相当严格的残留限量标准。

食品中的重金属检测方法较多,包括石墨炉原子吸收法[1-2]、比色法[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4]、荧光光谱法[5],这些方法存在检测种类不全等问题,对动物源食品中的重金属同时检测的方法少有报道,因此,应用ICP-OES同时测定动物源食品中的铅、镉、砷、汞具有实际意义。由于ICP6300特有的CID检测器与水平置炬端视技术相结合,使仪器增加了取样信号量,分析能力得到提高。微波高压密闭消解样品,能安全快速处理样品,且样品中的成分不容易损失。本文采用微波消解-ICP-OES法同时测定各类动物源性食品中的铅、镉、砷、汞,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能适用于动物源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ICP63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美国Thermo Scientific),CID检测器,石英同心雾化器; MARS-5 微波消解仪 (配XP1500高压消解罐),美国CEM公司;超纯水(18.2MΩ.cm);浓硝酸(G.R);30%过氧化氢(G.R);铅、砷、汞、镉标准溶液(1mg/ml),国家标准物质中心。

1.2 仪器条件

RF发射功率1150w,辅助气流量0.5L/min,雾化气压力0.18MPa,冷却气流速16L/min,样品清洗时间20s,泵稳定时间5s,短波积分时间15s,长波积分时间5s,观测方式:水平观测,蠕动泵转速为75r/min,分析谱线:Pb220.353nm;As193.759nm;Hg184.950nm;Cd214.438nm。

1.3 微波消解程序

室温~140℃,升温时间10min,恒定140℃,保持5min;140℃~180℃,升温5min,恒定180℃,保持10min。

1.4 实验方法

称取0.5000~1.0000g粉碎均匀的样品于微波消解罐中,加入5ml浓硝酸和2mL过氧化氢,放置10min,将消解罐放入微波消解仪中,依照设定的消解程序处理样品,消化完全后,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摇匀,同时做样品空白。

将标准和样品溶液及空白分别上ICP仪器测试,在最佳仪器条件下进行分析,仪器软件自动绘制工作曲线并计算结果。

2 结果与讨论

2.1 分析谱线的选择

查阅仪器中的谱线数据库,考虑各元素的检出限、基体和光谱干扰情况,选用Pb220.353nm、As193.759nm、Hg184.950nm、Cd214.438nm为各元素的分析谱线。As193.759nm无须氩气高吹,在动物源性食品基体检测中,干扰少,也有较好的检测限,更能适应经济快速检测需要。

2.2 仪器条件的优化

2.2.1 RF发射功率

增加RF发射功率,高频电流能量将加大,使中心管道温度上升,有利于提高硼谱线强度,但功率的增加,背景干扰也加大,而且功率过大影响矩管的使用寿命,综合考虑信背比及功率增大时对仪器寿命的影响,选择RF发射功率为1150W。

2.2.2 雾化气压力

增大雾化器压力对提高信背比、改善检测能力有利,但压力过高基体影响严重,试验选用雾化器压力为0.18MPa。

2.2.3 辅助气流量

在RF功率一定的情况下,随着辅助气流量的增加,信号强度也增加,但流量过大,易熄火,有可能损坏仪器,试验选用辅助气流量为0.5L/min。

2.2.4 冷却气流速

通过对冷却气流速分析,研究表明,冷却气流速低于14L/min时,等立体焰不稳定,且容易损坏炬管;若冷却气流速大于18L/min,等离子体火焰容易熄灭并浪费气体。最终选择冷却气流速为16L/min。

2.2.5 蠕动泵转速

研究了蠕动泵转速分别为25、50、75、100、125r/min时对分析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泵的转速为25r/min时分析灵敏度较低,进样速度太慢,125r/min时蠕动泵转速太快,雾化效率受到影响且样品也被浪费。因此选择蠕动泵转速为75r/min。

2.3 标准曲线的制作

采用称量法配制不同元素的系列标准溶液(介质为5%HNO3),通过仪器测试混合标准溶液,测定不同元素的线性方程,如表1所示,各元素在0~25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0~0.99999。

2.4 方法的检测限、精密度及回收实验

对样品空白进行11次平行测定,按照IUPAC方法计算各元素方法检出限,铅、镉、砷、汞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13、0.0012、0.015、0.020mg/L。采用加标回收实验考察方法的准确度及精密度,每个样品平行测定6次,回收率及RSD%见表2。

2.5 实际样品测定结果对比

按本文实验方法,用ICP-OES对动物源食品中的铅、镉、砷、汞进行检测,并进行了方法验证实验,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同一样品在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误差小于5%。因此该方法重复性好、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3 结语

本文采用微波消解处理样品,通过优化仪器分析条件,对鱼肉、猪肾、猪肝、鸡肾及肠衣等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同时测定,检测结果满意。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以用于各类动物源性食品中铅、砷、汞、镉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参考文献

[1]李秀丽,李达,李洁莎.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测定食品中铁、钠、铜、铅、砷和镉[J].分析试验室,2008(27):448-450.

[2]杨凤华.微波消解-AAS法测定食品中铅、镉、铁、锰、铜和锌及其不确定度评估[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27):1440-1443.

[3]黄华军,余裕娟,奚星林 等.萃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酱油中硼酸含量[J].食品科学,2005(26):176-178.

[4]戴骐,鲍晓霞,裘慧 等.微波消解-端视ICP-AES测定茶叶中微量重金属元素[J].分析试验室,2008(27):24-27.

[5]马戈,谢文兵,冯锐.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虾中砷和汞[J].分析化学,2006(34):254-256.

浅谈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篇4

所谓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就是来源于动物而供人食用的物品 (不包括畜禽或动物的所有产品) , 正常食用后对人体无毒、无害、无副作用, 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畜 (禽) 产品安全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是有区别的。

2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包括的内容

2.1 卫生

有无携带或污染病毒、病菌、寄生虫等, 特别是一些严重的人兽共感病源微生物。这是世界上都很重视的, 我国也不例外。

2.2 兽药残留

包括制药原料的研制和选择问题、兽药生产质量问题、兽药使用问题。除此, 国家已先后宣布废除了多种“问题兽药”, 如氯霉素、部分动物性激素等100多种。这些兽药随食物链进入人体, 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造成多种不适或损害, 有的抗药性增加, 有的对人体具有“三致” (致癌、致畸、致突变) 作用等。

2.3 添加剂

饲料中添加营养、维生素、微量元素、微生态制剂或某些规定可以添加于饲料中的物品及中草药等是允许的, 但是, 有些唯利是图者, 在饲料中添加对动物生长健康有害的物质, 如国家早已禁令的“瘦肉精”、“莱克多巴胺”、“三聚氰胺”之类, 还有些残留严重的化学药物。某些抗生素本来作为治疗药品在整个动物疾病控制中是不可少的, 但是却违规添加于饲料中, 名义上“防病治病”, 实际上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还有某些激素、生长素的添加, 对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也造成副作用。还有“保鲜剂”、“嫩肉剂”、“香味剂”、“防霉剂”、“助长剂”、“着色剂”等等, 其中有多少是经过监督检测部门检查认可的也不得而知。

3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管理

对于食品安全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主要实行的是政府领导下的“分段管理”体制。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主要是畜牧兽医部门管理, 但也还有一些内容和环节在法律法规上并不明确, 有的就根本“无法可依”。在具体管理操作中, 往往有不少交叉, 由于立法不细, 分工不明, 有的问题在法规上、管理上还根本没有触及。也还有些项目仍没有国家或行业标准, 或者根本就是“空白”, 在实际工作中既存在扯皮、推诿的现象, 也有“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现实。目前在畜牧兽医部门内部, 已有专门的食品安全行政管理机构, 对将来此项工作的统一运筹、协调管理应大有好处。

4 当前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应采取的对策

4.1 加强宣传、培训。

对社会不同类型人群采取相应的办法, 提高其知识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除了加强专业、科技知识培训外, 有些教育应同法制教育、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4.2 立法立规。

国家或地方应从实际出发, 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内容应当尽可能细化、明确、有可操作性, 同时, 应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情节严重应纳入刑法。

4.3

强化各级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工作体系和监督体系建设, 注重源头安全的监督及经费投入。

4.4 加大改革力度。

在体制、机制上理顺管理职能和程序, 不留空白。在体制未理顺之前, 要加强对工业、农业、环保、卫生等部门的组织、协调和综合管理。

罗毅, 罗长荣

动物源食品 篇5

项目序号:JY010-4

一、许可(审批)部门名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二、许可(审批)项目名称:进境(过境)动植物及其产品检疫审批(初审)

子项目名称:进境动物源性食品(肉类产品)检疫审批(初审)

三、法律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第五条、第十条);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

(四)《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2004年第25号令);

(五)《进出境肉类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2004年第26号令);

(六)《进境肉类产品检验检疫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2004年第49号公告);

(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组织实施的行政许可项目》(国家质检总局2004年第80号公告);

(八)《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许可委托实施办法》(国家质检总局2004年第64号令);

(九)《关于办理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的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质检总局2004年第73号公告);

(十)《公布须办理检疫审批的进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名录》(国家质检总局2002年第2号公告);

(十一)《关于取消部分动植物产品的进境检疫审批的规定》(国家质检总局2004年第111号公告);

(十二)《关于重申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管理规定的函》(质检动函[2003]113号);

(十三)《关于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质检动函[2002]559号);

(十四)《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境动植物源性食品检疫审批工作的通知》(国质检食函[2004]803号);

(十五)《关于<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管理系统>应用推广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质检通函[2004]633号);

(十六)《关于执行〈进境肉类产品检验检疫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国质检食函[2004]884号);

(十七)《关于网上公布进境动植物源性食品〈检疫许可证〉审批工作情况通报的通知》(质检食函[2005]130号);

(十八)《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境动植物源性食品检疫审批初审工作的通知》(国质检食函[2005]610号);(十九)《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进境肉类产品检疫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国质检食函[2006]571号);

(二十)禁止从动物疫病流行国家/地区输入的动物及其产品一览表;

(二十一)中国与输出国签订的双边检疫协定(含协定、备忘录、检疫议定书);

(二十二)允许进口肉类产品的国家或地区以及相应的品种和用途名单;

(二十三)《常见进境肉类产品名称与CIQ代码对照表》;(二十四)《获得认定资格的进境肉类产品进口单位名单》。

四、办件类别:承诺办理

五、申请条件:

(一)申请单位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直接对外签订贸易合同或协议的单位;

(二)具备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登记证;

(三)具有网上审批用电子密钥,并在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海南局)登记备案。

六、申请材料:

(一)检验检疫机构发放的注册登记、备案证书复印件(复印件需加盖公章);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签发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复印件需加盖公章,并交验原件);

(三)商务部批准的企业享有进出口权的文件、资格证书或来料加工的批复文件;

(四)冷库备案资格证明文件。申请单位与存放单位不一致的,还须提交与备案冷库签订的仓储协议;

(五)境内生产、加工、存放企业注册资格证明文件。对需要实施检疫监管的进境动植物产品,使用地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出具考核报告。申请单位与使用单位不一致的,还须提交加工合同、仓储协议或代理进口协议;

(六)退运原因说明、退运协议、出口时所有单证(退运货物)。

七、办理程序: 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网上申办流程:

获取电子密钥(KEY)→电子密钥注册→检疫许可证网上申请→属地直属局初审→国家质检总局终审→获取许可信息。

(一)获取电子密钥:登录http://

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动物源食品 篇6

【摘 要】 目的:分析动物源中药易引起的不良反应(ADR),为药物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收集1980~2015年于国内公开报道的动物源中药在用药过程中出现ADR的文献,经筛选归纳后应用R软件(version 325)进行Meta加权分析,对易引发ADR的动物源中药材及其主要累及的器官系统进行归类统计。结果:不同动物源药物的ADR发生率差异显著;ADR的发生与剂型及给药途径有明显的相关性;ADR可累及全身器官系统,又以神经系统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动物源中药ADR发生原因复杂但相关研究不足,会对动物医药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不利影响,应加强对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 动物源中药;不良反应;统计;Meta分析

【中图分类号】R9317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0-0066-05

中国中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古以来,我国人民便利用动植物和矿物药来防治疾病。动物药是中药主要组成之一,早在《山海经》、《内经》中就已有关于药用动物麝、鹿、犀、熊、牛等的记载[1]。《中国中药资源志要》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药用动物有记载的1590种,占全部中药资源总数的1253%[2]。动物整体或动物某部位、分泌物等在中药处方、民间医药中有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药物化学及药理药效研究的深入,许多源于动物药的单体成分或组分在临床上的使用也越来越多。如斑蝥中提取的斑蝥素能治疗原发性肝癌和病毒性肝炎;水蛭中提取的水蛭素、蝮蛇毒中的抗栓酶、蚯蚓中的溶纤酶等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和静脉血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蟾酥中的脂蟾毒配基用于呼吸、循环衰竭和失血性休克等[3];蜂房提取物用于支气管炎的治疗[4],蜂毒针灸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5]等。大理大学昆虫生物医药研究院团队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动物药,特别是昆虫药的研发,已有多个相关专利[6-8]。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用药后产生与用药目的不相符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有害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后遗效应、继发效应、特异质反应及“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等[9]。动物源中药对某些疾病临床疗效显著,使许多患者趋之若鹜,更有甚者认为可以“有病治病,无病养生”[10]。其实不然,中药必须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用药,临床应用时应“辨证用药,配伍解毒,中病即止”,中药的毒性往往是其治疗作用的基础[11]。动物源药物成分大多为高分子化合物,结构复杂,特别是其中的某些肽类、酶类物质,药效显著,ADR也更容易出现。而对于一些药食两用的动物源中药,往往药性温和,ADR不表现或表现不明显。随着动物源中药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研究、分析ADR类型、危害及程度,探寻避免或降低ADR发生的有效途径至关重要。

Meta分析主要应用于对相同研究对象的众多独立原始研究结果进行汇总及定量分析,R软件是一套完整的数据统计软件,有多种Meta分析程序包,可以进行多模型的拟合运算[12-13]。

本文通过收集1980~2015年有关动物源中药临床使用中存在ADR的文献报道并进行发生率、发生类型、累及器官等的分析和比较,以探索不同动物源中药之间ADR发生的差异,为动物源中药的临床使用及研发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0~2015年)、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80~2015年)、万方数据库(1980~2015年)。以药用动物或相应动物药名称及“不良反应”为关键词,搜索各数据库年限范围内所有相关文献。例如:以“水蛭”(“水蛭素”)和“不良反应”为关键词搜索1980年~2015年的所有文献,其他药物以此类推。

12 文献筛选标准 ①文献内容涉及动物源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或分析;②文献为一次文献,源于各级不良反应中心或各医院的不良反应总结报告,研究者自发收集的不良反应病例分析,或者医院集中监测的临床用药的病例报告。

13 文献剔除标准 ①源于个案病例的综述或文献分析(二次文献)。②来源相同或部分相同的文献,即文献来源于同一地区或者同一医院,且采集时间相同或部分重叠。③相关统计指标不全,无法利用的文献。④部分治疗例数过少的文献,将治疗例数及ADR例数统计到发生率中,但并未在参考文献中列出。⑤仅报道临床ADR特例的文献,计入累及器官、系统的统计,但不计入发生率中。针对同一药物的多篇单病例报道,仅列出代表性文献。

14 统计学方法 用R软件(version 325)对入选文献进行Meta分析。首先对纳入的各研究项目进行异质性检验以确定后续分析模型,如果P>01,可认为多个同类研究间具有同质性,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如果P<01,I2>50%,时,则采用亚组分析或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分析结果用95%可信区间(95%CI)及P值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按上述筛选标准共检出涉及动物源中药ADR文献165篇,依据剔除原则剔除后,最终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34篇[14-47],共涉及病例7532例,其中ADR537例;病例来自于山东、河南、湖南、浙江、安徽、广西等14个省市,采集时间为1990年1月~2015年6月,病例的来源不存在时间和地区上的重复引用。另有9篇[48-56]文献仅报道临床ADR,所有病例计入“累及器官、系统”部分。

21 常用动物源药物ADR发生率Meta分析 对所选取纳入的34篇文献ADR发生率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Q=97406,H=552,I2=967%,P< 00001,所选34篇文献不具同质性,以药物来源动物的不同,采用“亚组分析”计算同动物源药物ADR发生率的加权平均值,结果见表1。

对表1中10个亚组的加权ADR发生率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Q=2699,P=00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这10类常用动物药在临床治疗疾病的过程中ADR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阿胶的加权发生率最高,为01746[95% CI:00194;03298];其次为蛇毒,为01593[95% CI:00884;02301]。

22 动物源中药ADR累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纳入统计的34篇文献,有12篇[15,19,25,28,32-37,41,45]报告了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情况。另有9篇[48-56]文献,仅报道药物临床ADR,此类文献计入ADR累及器官、系统的统计;此类文献大多仅报道个别临床病例,针对同一药物的多篇单病例报道,仅列出代表性文献,涉及到的药物主要有蟾酥[48]、蜂房[49]、蜂胶[50]、僵蚕[51-52]、羚羊角[53]、鹿茸[54]、全蝎[55]、熊胆[56]等,具体情况见表2。

统计结果显示,动物源中药ADR累及器官系统以神经系统损害及全身性反应最为常见,分别占2871%和2799%。

23 临床常用动物源中药不同制剂ADR发生情况 所选取的7532例病例剂类型包括注射液、口服制剂及外用制剂三种。其中,注射液ADR例数490例,占总治疗例数5790例的846%。口服制剂47例,占总治疗例数1085例的433%。其余为外用制剂,未发生明显ADR。

3 讨论

本文结合R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纳入统计的34篇文献中10种主要动物药的ADR进行了合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及种类的动物源中药在临床应用中,ADR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胶的发生率最高(1746%),但主要为腰膝酸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等,多属轻度反应,停药后可在48h内缓解[25]。其次为蛇毒(ADR:1593%),主要由蝮蛇抗拴酶引起,累及神经系统及全身系统,这可能与蝮蛇抗拴酶主要成分为蛇毒中的特异蛋白酶有关,这些特异蛋白酶具有嗜神经性,会激发某些敏感抗体引起过敏,引发相应的临床表现[34-35]。也有纳入分析的文献范围内,ADR发生率为零的,如牛黄、斑蝥和麝香。这一方面可能与文献筛选后符合统计要求的相关文献数量较少,涉及病例有限有关,并不说明该类药物无毒副作用。比如麝香的使用,需要严格控制其使用剂量及适用人群,由于其很强的兴奋子宫作用,含有麝香的药物对孕妇是禁止使用的[57]。

药物ADR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发生与否及严重程度,与药物配伍、主要组成、炮制方法、剂型、用药剂量、用药部位等有关,也受使用者的体质、病灶部位、疾病严重程度等影响。这需要严格遵循中医中药理论来用药,注意药物的合理剂量及给药途径,注意配伍禁忌,尽量避免中西药混用,同时,加强药物毒副作用机制、评价相关研究。

动物源中药开发潜力巨大,仅大理大学多年来以美洲大蠊不同有效部位研发出的就有康复新[58]、心脉隆注射液[59]和肝龙胶囊[60]等,但是目前尚缺乏对动物源中药在临床治疗疾病过程中ADR的系统分析及报道,本文通过量化的Meta分析对此进行系统综述和评价。由于动物药物选择的局限性,文献检索、选择的不全面性,以及更多的临床病例可能并未被报道,本文的分析结果仅为动物源中药的临床使用及研发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新雨,谭晓梅,袁丽霞,等. 动物药临床应用述评[J]. 中医杂志,2011(18):1609-1612.

[2]张惠源.中国中药资源志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iii.

[3]张文力,李经才. 动物药药理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9):537-538.

[4]王斌,张成桂,高鹏飞,等.中药蜂房的化学成分及临床药理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4, 41(2):184-189.

[5]Doo A R,Kim S N, Hahm D H,et al. Gastrodia elata Blume alleviates L-DOPA-induced dyskinesia by normalizing FosB and ERK activation in a 6-OHDA-lesioned Parkinsons disease mouse model[J]. Bmc Complementary & Alternative Medicine,2014,14(1):1-8.

[6]刘光明,赵昱,何正春,等. 一种用聚酰胺富集美洲大蠊抗肿瘤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中国,CN 200710067706[P]. 2007-8-22.

[7]张成桂,赵荣华,李成功,等. 拟黑多刺蚁提取物及其和抗真菌医药用途:中国,CN 2013106060730[P].2014-3-19.

[8]巫秀美,马芳芳,吴少辉,等. 丝光褐林蚁抗真菌有效部位的制备及其医药用途:中国, CN 2013106060548 [P]. 2014-3-19.

[9]Pourpak Z,Fazlollahi M R,Fattahi F. Understanding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drug allergies: principle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spects.[J]. Recent Patents on Inflammation & Allergy Drug Discovery,2008,2(1):24-46.

[10]魏薇.浅谈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0):95.

[11]周宜,陈钢,张新渝,等. 《黄帝内经》中的中药毒性理论[J]. 四川中医,2009,27(3):33-34.

[12]罗美玲,谭红专,周权,等.在R软件中实现单个率的Meta分析[J].循证医学,2013,13(3):181-184.

[13]Pignon J P,Tribodet H, Scagliotti G V,et al. Lung adjuvant cisplatin evaluation: a pooled analysis by the LACE Collaborative Group[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2008,26(21):3552-3559.

[14]潘藩,任启龙.乌鸡白凤丸治疗斑秃43例[J]. 山东中医杂志,1996, 15(8):358-358.

[15]李小媚,杨前生.乌鸡白凤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120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7):1077-1078.

[16]姜鹤林,徐首航,金秋玲.水蛭粉治疗肾病综合征高凝血症4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3):476-477.

[17]李晓燕.水蛭地龙注射液(疏血通)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07,26(9):1-3.

[18]赵胜,杨传经.水蛭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9, 31(3):28-30.

[19]邱宝玺, 闫治芳, 康文昭,等. 水蛭临床用药经验[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3):160-161.

[20]胡细庭,高积慧. 单味水蛭粉治疗高脂血症119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1997,13(3):16-16.

[21]邢峰丽,李青,张伟,等.安宫牛黄丸治疗脑中风34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5,27(1):13-14.

[22]刘宪鸣. 牛黄解毒片治疗霉菌性阴道炎112例[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2(3):196-197.

[23]张洪珍,尤金花,段昕波,等.复方阿胶浆治疗癌性恶病质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32):10-11.

[24]陈玉清,周东,张文荟,等.复方阿胶浆治疗血液病60例[J]. 临床医学,2012,32(8):115-116.

[25]徐国荣.阿胶黄芪口服液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评价[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8):774-776.

[26]崔建锋,阮巧姿.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联合膀胱训练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66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2,30(1):70-71.

[27]姜伟超,周亚滨.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心脏神经症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7):1146-1148.

[28]徐奕佳,卢瑜卿.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更年期精神病5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1):32-33.

[29]徐英.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妇女绝经期潮热的临床疗效[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680-681.

[30]陈佐龙,毕焕州,刘瑛琦. 斑蝥素乳膏外用治疗尖锐湿疣50例[J]. 中医药学报,2002,30(4):28.

[31]王兴全,谷继卜,李楠. 斑蝥素乳膏治疗生殖器疱疹疗效观察[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8,31(3):21.

[32]吴清娣,周建耀. 蕲蛇酶治疗100例血栓性疾病不良反应观察[J]. 海峡药学,1997,9(4):33-34.

[33]于芝华,战仙芝,张珺,等.128例蝮蛇抗栓酶不良反应临床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1998,16(2):172-174.

[34]于希娥,赵沙丽,霍晓东.应用蝮蛇抗栓酶489例的不良反应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1995,2(3):184-185.

[35]张丽颖. 谈蝮蛇抗栓酶的不良反应[J]. 中国中药杂志,1995,20(9):573.

[36]陆海蓉. 抗蛇毒血清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J]. 当代医学, 2009,15(7):103.

[37]李素珍. 三种蝮蛇抗栓酶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医刊,1992,27(11):47.

[38]陈洪生,刘惠玲,董月波.蕲蛇酶对50例高粘滞综合征的治疗作用[J].微循环技术杂志:临床与实验,1996,4(2):91-92.

[39]杨冠彪,章晓燕.注射用蛇毒血凝酶在消化内镜下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 2012,13(8):33-34.

[40]邱明星,邵继春,熊国兵,等.桑螵蛸散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43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7,25(8):75-77.

[41]芮霄枫,鲍晓冬,黄运浩,等.桑螵蛸益智仁汤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5):205-206.

[42]王立华,朱飞英,孙网保.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150例临床观察[J].蛇志,2007,19(2):150-151.

[43]何进舟,褚绍宝,胡明.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8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8):130-131.

[44]李国萍,王振英,李宏君.蜂毒穴位注射治疗骨质增生性痛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2):23-24.

[45]狄延玲,狄文荣. 蜂毒注射液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24):163-163.

[46]鲍庆祥.穴位注射蜂毒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172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9,15(6):38-39.

[47]陈潮,程林兵.蜂毒制剂刮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3,7(29):4008-4008.

[48]王先桃.静滴蟾酥注射液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 18(5):593-594.

[49]周业容,张小玲,叶昱栋.急性蜂房中毒12例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3):184.

[50]孙玉芝,张朝晖.蜂胶过敏致糖尿病肢端坏疽1例报道[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4,20(4):442-443.

[51]考希良. 僵蚕中毒1例报道[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3):306-307.

[52]李德华,鄢英慧,邱水生,等.僵蚕中毒反应425例回顾性分析[J].海峡药学,2011,23(12):244-245.

[53]李雪青,王成贤,赵忻,等. 羚羊角颗粒治疗小儿热性惊厥45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 4(3):238-239.

[54]王娜莎,王济南.鹿茸引发急性心功不全、脑血管意外11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10(8):754-755.

[55]常吉梅. 全蝎的不良反应[J].中国药房,2003,14(8):484-485.

[56]何小波,李向阳,刘红粉,等.熊胆痔灵栓治疗162例内痔与混合痔的临床疗效[J].药物评价研究,2014, 37(5):456-459.

[57]刘源香,李谨,杨继国.麝香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J]. 山东中医杂志,2014,33(8):693-694.

[58]焦春香,刘光明,周萍.天然药物康复新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8, 19(11):2623-2624.

[59]陆丽,刘晓波,方春生,等.心脉隆胶囊对动物心脏的影响[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9(8):1-2.

[60]张成桂,焦春香,何正春,等.肝龙不同有效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69-71.

试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及控制措施 篇7

1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饲料及其添加剂和兽药残留、环境污染和动物疫病不仅导致动物源性食品直接对人体产生急慢性毒性作用, 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还可通过环境和食物链的作用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1.1 兽药、饲料及其添加剂在畜牧业的投入使用

品种、饲料、兽药是畜牧业生产的三大支柱, 饲料发生霉变或受到化学性污染, 直接影响动物健康、间接影响人类安全。与此同时兽药品种也在不断更新、增加, 使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如抗生素、磺胺类药、激素药已被人们广泛用于饲料添加剂生产和促进畜禽的生长, 降低发病率, 提高饲料利用率等方面。然而兽药广泛地使用带来的不只是畜牧业的繁荣, 还有因兽药残留而导致的动物源性食品危害人类的健康问题。药物残留的对人类的危害如下:

1.1.1 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如苯丙咪唑, 抗蠕虫药引起细胞染色体突变和致畸胎作用;磺胺二甲嘧啶能诱发人的甲状腺癌;甾体激素 (如乙烯雌酚) 能引起女性早熟、子宫癌和男人女性化;氯霉素能阻碍血细胞形成, 从而导致人类的白血病;硝基呋喃类、砷制剂以及喹乙醇的同类化合物, 已被证明具有致癌作用。

1.1.2 引起急性中毒

畜禽饲料中添加“瘦肉精” (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 等违禁药物, 造成在动物源性食品中药物残留, 引发了一系列因食用动物源性食品中毒事件。

1.1.3 引起过敏反应

抗菌素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四环素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能使部分人群发生过敏反应, 多年来, 尤其是牛奶中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残留导致人 (尤其是婴儿) 皮肤过敏和荨麻疹的病例屡见不鲜, 过敏轻者则皮肤瘙痒, 重者则引起急性血管性水肿和休克, 严重的甚至出现死亡。

1.1.4 产生耐药菌株和导致肠道正常菌群失调

经常食用残留抗菌素的动物源性食品, 一方面可引起病原菌对抗菌素产生耐药性, 使常规的临床用药无效。另一方面又能造成肠道内正常菌群失调, 最常见的就是顽固性腹泻, 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1.1.5 促进性早熟

动物源性食品中高浓度的激素残留, 对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 使孩子的性成熟加快。

1.2 环境污染物在动物食品中残留严重

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 工业“三废”治理监督管理不严, 造成工业三废严重污染, 有毒重金属 (硒、铜、砷等) 和非重金属化合物通过食物链在畜禽和水产动物体内富集, 致使动物性食品中环境污染残留严重, 也影响到我国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安全。

1.3 二次污染严重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在畜禽饲养过程中表现十分突出, 而且在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由于动物防疫条件和卫生条件不达标, 操作不规范导致的二次污染也非常严重。

2 控制动物源性食品隐患的措施及技术

2.1 加强饲养环节投入品的监管, 确保食品安全

养殖投入品直接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又间接影响到人类健康。因此规范兽药、饲料的生产经营和使用, 加强养殖环节投入品的监管是无公害动物源性食品生产的基本保证, 也是新时期动物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2.1.1 制定兽药的休药期, 严格执行休药期的规定

休药期的长短与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消除率和残留量有关, 而且与动物种类、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有关。国家对一些兽药特别是药物饲料添加剂都规定了休药期, 但养殖户很少按规定施行休药期。

2.1.2 建立兽药残留监控体系

由农业部成立的国家兽医局直属的兽药饲料监察所或动物源性食品有害物质残留检测中心, 对兽药、饲料、添加剂、动物源性食品安全进行统一监控, 发挥职能效应。

2.1.3 加强经营企业监管力度

兽药、饲料及添加剂生产企业应该具有较高自觉性和综合素质, 加强经营企业监管力度工作, 从源头杜绝兽药残留, 才是解决兽药残留最根本的方法。

2.2 加强动物卫生组织体系建设

加大对重大动物疫病, 特别是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监控, 以保证动物及动物源性食品符合卫生要求。只有加强动物疫病防治保证动物健康, 才能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2.3 改变传统的畜禽饲养方式

长期以来, 畜牧业关系千家万户, 小规模分散饲养方式从未改变:人畜混居、猪禽混养、鸡和水禽共育。落后的畜禽饲养方式导致动物饲养条件不符合动物防疫要求, 也极易造成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不仅阻碍养殖生产水平的提高, 而且极易造成疫病传播。因此必须加快改革畜牧业生产方式, 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小区, 走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之路, 既能提高养殖效益, 又符合动物卫生条件, 从而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

3 绿色无公害动物源性食品体系建设

强制市场准入绿色无公害动物源性食品不能停留在办证程序上, 而应该对饲养环境、水源、空气、饲料、防疫、兽药使用、产品上市标识等制定出相应标准, 切实实施全程监控。建立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定认证体系、安全信用和质量安全溯源机制。对于未经认定认证无认证标识的畜产品一律不准进入流通环节和市场销售。

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意义及措施 篇8

1 坚持以人为本, 切实加强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必须拿出行动来, 围绕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去落实。推进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是国家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三绿工程”和“食品药品放心工程”,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项民心工程、系统工程, 是实践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措施, 需要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 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 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因此, 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 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性工作机制, 切实将有关法律、法规和措施落到实处。

2 推进技术创新, 切实加强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确保畜产品质量和安全,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 是新阶段政府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基础工作。抓好此项工作, 必须在推进技术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前提下, 通过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 从搞好检测检验入手, 在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严把质量安全关, 并通过宣传培训, 提高全社会的质量安全意识, 形成社会监督机制, 引导养殖户、企业和消费者标准化生产, 科学化管理, 规范化经营, 安全化消费。

3 强化源头治理, 切实加强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

3.1 饲养场建设及饲养管理要求

对于规模养殖场而言, 场圈建设规划要合理, 设计要科学, 设施要齐全, 必须具备良好的卫生防疫和消毒条件, 尤其要建立病畜隔离、污物、废弃物排放和无害化处理设施;饲养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持健康证上岗, 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养殖工作。同时, 应尽可能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 并根据不同生产性能、生理阶段进行分类饲养, 实施全进全出的饲养工艺, 实行小单元饲养, 患病畜禽应隔离饲养。确需引入畜禽, 应严格按照《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执行, 不得从疫区引种。购入畜禽应具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并在隔离场区观察不少于规定的隔离期, 经检查确定健康合格后方可转入生产群。同时, 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 建立严格的防疫消毒制度, 减少疾病的发生和药物的使用, 进而保障畜产品的安全。另外, 饲养场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明确各机构、工作岗位、及相关人员的职责, 设置相应的生产记录, 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3.2 饲料、饮水、兽药等各种投入品的管理

饲料是养殖业的物质基础, 饲料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各种饲料应无发霉、变质、结块, 无异味、无臭, 有毒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必须符合《饲料卫生标准》 (GB13078) 的规定, 药物饲料添加剂要严格执行农业部发布的《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和相应的标准规定的品种、用量和休药期, 不得添加国家规定的违禁药物;畜禽饮水也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 即:《无公害食品畜禽饮水水质》 (NY5027) 的规定;兽药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的物质。兽药的科学、合理、安全使用, 是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的关键环节。兽药的使用应有兽医处方, 并在兽医的指导下进行。所用兽药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兽药质量标准》的相关规定, 并符合《兽药管理条例》、《兽用生物制品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还应建立完备的购销、使用记录, 实行可追溯管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用的兽药、假劣兽药及其它不合格产品, 严厉打击兽药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各种违法行为, 整顿兽药市场秩序, 规范兽药生产、经营、使用行为。

4 开展定点屠宰, 切实加强畜禽产品加工过程的检疫和监督

开展“定点屠宰、集中检疫”是保证畜禽产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措施。固原市实行定点屠宰多年来, 在防止肉食品污染, 提高肉食品卫生质量, 保护环境, 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固原市县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城乡差别、区位差别、认识差别较大, 尤其是广大农村, 由于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认识不到位, 居住分散, 养殖规模小, 乡镇无定点屠宰场, 难以做到有效监管, 致使定点屠宰率低, 私屠滥宰现象屡见不鲜。因此, 做好畜禽定点屠宰, 确保加工环节的卫生安全, 首先要从宣传教育和屠宰场基础设施建设抓起, 逐步规范屠宰、加工、检疫行为。

4.1 加大资金投入,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要按照“布局合理、设计科学、方便群众、利用效能”原则, 加大资金投入, 建设适应生产要求、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畜禽屠宰加工网点, 配备必要的检疫检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设施, 配备具有相应操作技能和专业理论水平的屠宰加工人员和检疫人员, 驻厂进行屠宰、检疫。同时, 通过广泛宣传、培训, 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 促进定点屠宰工作的稳步推进。

4.2 严格标准, 规范操作

屠宰加工应按一定的工艺流程和标准要求进行, 避免交叉相遇, 相互污染;加工用水水质要符合《无公害食品畜禽产品加工用水水质》 (NY5028——2001) 的要求;清洗剂、消毒剂、杀虫剂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应分类存放, 专人保管使用, 并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记录;刺杀放血, 屠体、胴体及副产品处理, 肉尸分割、包装、储存、运输应遵循规定的标准和条件要求执行。

4.3 加强卫生检疫及消毒

屠宰前, 生产设备、工具、容器、场地及工作人员必须进行清洗消毒;屠宰畜禽必须查验有效期的检疫证明, 并经过规定时限的待宰观察和检疫, 确认健康后方可屠宰;屠宰后必须依次按照头部检查、体表检查、胴体检查、内脏检查、旋毛虫检查、实验室检查的顺序实施检疫, 摘除“三腺”, 确认合格后, 肉体加盖验讫印章, 出具检疫合格证明, 方可入库储存或销售。同时, 要求屠宰与检疫同步进行。对不合格肉品及副产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5 强化执法监督, 切实加强流通流域畜禽产品的监管

动物源食品 篇9

关键词:动物,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职能划转

2014年3月28日,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公安部的联合发布会上,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华敬锋称:国家将专设“食品药品违法侦查局”, 以加强打击食品药品犯罪的力量。国家层面成立一个专门的“食药警察”机构。

这条信息, 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无疑是一重大利好。

那么, 做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链条的基础, 同时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动物源性食品卫生安全监管, 是否也应该纳入到“食品药品违法侦查局”机构当中一并监管呢?希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众所周知, 以动物、动物产品做为食品、药品的基础性原材料在食品、药品中占有很高的比率。以动物、动物产品制作食品不用多言, 做为药品的原材料, 比如:驴皮制作阿胶, 动物血液提取免疫蛋白, 现更有研究人员用动物的脏器替代人的脏器进行移植等等, 例子很多。基于动物、动物源性产品是食品、药品的基础性原材料, 应用广泛, 也是最易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环节, 更应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和打击力度。我国发生的“三聚氰胺”、“瘦肉精”、“速生鸡”、黄浦江漂死猪、屠宰肉牛灌水等事件, 离我们近在咫尺, 每一个事件无不关系我们的身心健康, 影响深远。

动物源性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主要是对动物在饲养、转运、隔离、屠宰, 未经熟制的动物产品在储存、运输、加工、销售, 以及动物疫病的检测诊断、治疗, 病害动物、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 饲养动物过程中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 屠宰过程中违禁物质的非法添加等环节的监管。这些环节的经营场所也很特殊, 主要是在养殖场、屠宰场、个体熟食加工厂 (点) 、动物及动物冷鲜产品运输、储存、销售摊点, 动物检测化验、诊疗机构, 兽药、饲料生产、销售、使用等场所。饲养场所主要分布在偏远乡村, 经营规模小, 数量多。动物疫病检测、治疗, 兽药、饲料生产虽技术门槛儿较高, 但由于在分散经营、使用环节也极易被不法分子钻空子, 制售、使用假劣兽药和饲料, 非法添加明令禁止添加物等。即使是合格的兽药或饲料, 最终要流向广大养殖场户业主手中, 被广大的饲养场户分拆包装重新分配使用, 存在着随意添加禁止添加物的机会极高。

我们在基层的工作者, 应该十分清楚上述行业经营监管的难点。一是在我国动物饲养还仍然处在千家万户的小规模饲养为主的现阶段, 数量多, 经营面大, 业户分布范围广。二是饲喂动物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品种数量繁多, 应用广泛, 销售经营者众多, 且易于购买, 易于添加。三是生产经营者对非法使用病死病害动物危害人身健康意识淡薄, 法制观念淡薄, 易为了蝇头小利做出违法的行为。四是病死病害动物、动物产品检疫检测难度大。五是近几年, 非法加工病死动物和贩卖腐败变质动物产品案件大多以群体性参与, 涉案金额大、影响范围广。

由此可见, 动物源性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是生产经营链条长, 从业人员多、杂, 情况复杂, 经营形式多样, 违法手段隐蔽, 多以群体性违法为主。因此, 做为食品安全监管是最难的一个环节。

从以上几点来看,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也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一部分, 是重要的一环, 是基础, 是源头, 而不应顾此失彼, 舍本逐末。加大动物源性食品案件的监管、侦查, 应从源头抓起, 更应重视源头的监管, 早发现, 早打击。

建议, 借鉴组建“食药警察”机构的做法, 应将从事动物源性食品卫生监督的机构全部纳入“食药警察”机构统一管理, 以警察的身份来监管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工作, 而不以涉案金额、涉案物数量、危害程度划定是否是刑事案件。凡是涉及违反动物源性食品卫生安全监管的, 全部以刑事案件进行侦查, 形成高压监管、打击态势, 不再设置行政案件。因为, 涉及动物源性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无论涉案金额大小, 危害程度高低, 影响是否广泛, 其造成的后果都是一样的, 都危害了人们的心身健康, 扰乱了食品卫生安全监管秩序, 不严厉打击, 会有不好的示范效果。

如能按上述机构职能调整, 可有效减少以下问题的发生:

1.减少多头管理和推萎扯皮的现象。一是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虽进行了很大的改革, 但在整个食品安全监管链条上仍然是农业和食药监部门分段监管, 农业部门负责未经加工的农牧业基础性原材料监管, 食药监部门负责加工和流通领域的监管, 在监管链条衔接点上易形成监管漏洞。二是如成立“食药警察”机构, 而食药警察只负责违反了刑法规定的食品药品刑事案件的侦查, 而达不到刑事案件的仍有行政机关按行政案件处理, 势必又造成了多个机构共同监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于改革背道而驰, 在工作实施中, 势必造成多机构监管、推萎扯皮现象的发生。

2.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全国各地政府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自上而下的均设置了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按工作量大小配置了人员和执法监管设施设备和交通工具, 来进行监管、查处违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行政案件。涉及到刑事案件的还要移交到公安部门进行侦查。如把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并入到警察系统, 既解决了警察系统没有动物源食品安全监管的专业人员, 又集中了现有的人力和办案资源, 统一调度、管理监管资源, 形成合力, 可有效提高监管、办案执行力和工作效率, 能极大的降低政府机构的行政管理成本。避免政府资金、人员分头使用, 多头出击的情况, 提高监管、办案效率。

3.进一步深化了行政机构改革。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下设几个直属的行政执法机构, 且还是事业单位居多, 在系统内仍是行政机关领导、管理行政执法机构, 还是管理和被管理关系, 行政执法机构的工作业务和人员仍归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和任命, 为行政管理部门服务, 监督效果不明显, 形成不了互相监督的效果。

4.是国家实施综合行政执法的需要。2014年4月23日,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工作中提出:要改进监管方式, 整合执法资源, 消除多头和重复执法。将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纳入到警察系统统一管理, 也正是符合国家提出的机构改革要求。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0

1 影响动物食品安全的因素

(1) 内在因素。环境:由工业企业造成饲养场的空气和水质污染, 饲养场废弃物的处理不当造成的污染, 以及大量施用的农药化肥污染水源等。饲料.霉变 (黄曲霉素) 、有毒物质 (棉籽酚、亚硝酸盐等) 、饲料被农药、鼠药污染、饲料加工过程中添加对人体有影响的物质 (激素、镇静剂、抗菌素、防腐剂、三聚氰胺、克伦克罗等) 、休药期不到造成药物残留、饲料中重金属含量超标 (如汞、砷、镉) 和高温炼制加热产生的二恶英是世界头号致癌物质。疫病。动物传染病及寄生虫, 尤其是人畜共患病。如结核、狂犬、链球菌、口蹄疫、丹毒、旋毛虫等。药物。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时不选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药品, 包括消毒药品和人用药等。

动物屠宰场和动物食品加工条件达不到卫生要求而造成动物食品的污染。如火腿、牛肉干等在加工晾晒这个环节, 由于设备不全而使用苍蝇药、敌敌畏等。添加物质。在加工动物食品过程中, 为了改变其他气味或防止腐败添加一些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物质。食品的包装物不符合卫生要求而造成的污染, 如家庭用的保鲜膜不是聚乙烯原料而用聚氯乙烯等。动物食品在运输、储藏和销售过程中条件太差, 造成污染变质。另外由于餐馆、食堂、冷库及卤制品、腊制品店是相关部门监管中的一个相对较弱的环节, 这些场地便成为病害动物产品的集中消化地。

(2) 外在因素。法律体系不健全, 部门职责不够明确。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所依据的法律体系不健全, 在质量安全监管中实施的是分段监管, 由农业行政、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共同参与, 造成部门间的衔接困难, 相互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残留监控分散, 质量追溯困难。目前多个部门均在开展残留监控工作。农业部门开展生产基地和市场的农兽药残留例行监测计划, 工商部门在流通领域开展产品抽检计划, 质检部门对进出口农产品实施残留监测计划。由于部门间衔接困难, 导致同一类产品出现抽检重复或缺失, 既浪费人力物力, 加重了生产经营者的负担, 又给监督工作带来隐患。同时, 由于没有建立统一的监测信息共享体系, 导致监测信息分散, 产品追溯困难, 难以及时开展风险预警。

2 原因分析

畜禽养殖者思想意识淡薄, 不接受免疫, 乱扔病死畜或违法出售病死动物。不严格实行免疫制度、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和休药期制度。散养户畜禽启运、销售、屠宰前无申报产地检疫的意识。相关部门监管不力, 造成禁用药物的使用, 抗生素的滥用、乱用, 休药期的不执行等, 最终造成药物残留。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密度和免疫质量达不到要求, 不能实现清净免疫或出现疫病后及时有效防控。产地检疫的检疫设备落后, 畜禽在启运、销售和屠宰前的产地检疫环节未能严格把关。定点屠宰场在边远山区无条件实施, 私宰现象仍然存在, 给宰前、宰后检疫造成一定难度, 让未经检疫的病害动物产品进入市场。

3 对策

(1) 严格控制三个环节。饲养环节:发展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 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要严格把关, 霉变、过期、超标的饲料一律不得使用, 监督执法部门要定期抽样, 养殖户必须按批次留样送检, 严把“进口关”, 特别是添加剂和违禁药品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认真做好疾病的防控, 尤其是人畜共患病, 要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应防尽防。加工环节。加工场地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领取卫生许可证及环保证明, 工作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 工艺流程要先进, 不得添加任何对人体有影响的物质。卫生监督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地抽样检查, 出厂产品必须每批都留样待查。同时企业要实行严格的检查制度, 不合格产品不得流入市场。销售环节。运输储藏和销售过程中必须具备保证产品质量的条件, 需冷冻的必须冷冻, 需冷藏的必须冷藏。严格执行保质期, 工商部门要进行定期检查, 过期、变质产品一律下架销毁。

(2) 理顺三个关系。法律。法律要健全、严谨、统一。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农畜产品分段监管、成本低廉、便于操作和职责明确的市场准入管理模式。根据不同农畜产品生产流通特点, 确定相应的管理载体, 规范准入环节, 明确管理对象, 厘清相关部门职责, 循序渐进, 分步实施。机构。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涉及农业、卫生、质检、工商、食品和药品等诸多部门。因此, 依据法律规定, 相关部门应在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 明确任务分工和责任衔接, 加强协同配合, 共同组织实施。标准。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 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在统一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未公布之前, 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应针对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因素, 以现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为依据, 切实加强监督抽查检测。同时, 加快认定推广快速检测方法和设备, 强化检测技术支撑。加强基层检测能力建设, 统一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 促进产地检测和销地检测的互认和对接。

(3) 加强一个手段。即动物食品的检测手段。动物食品安全人命关天、责任重大, 只有加强检测, 才能识别产品是否达标、合格。基层是动物食品安全的主战场, 也是畜产品进入市场前的最后一道关口, 现场检测必须快速知道结果。笔者认为国家要加大投入, 研制现场快速检测的试剂和试纸。同时加大对生产、销售不合格畜产品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

(4) 加强宣传教育, 增强全民意识。加强畜产品生产和销售人员的道德、诚信和公德的宣传教育, 加强社会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建设, 形成诚实、诚信的社会氛围。动物食品安全无小事, 不管在投入品的使用及运输、保管及销售的全过程, 都要按程序、标准执行, 确保产品安全。消费者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在购买和消费过程中, 关注动物食品的质量, 做到不食不购过期、变质和不合格产品。

上一篇:“管道”理论下一篇:计算机建模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