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自动化问题

2024-09-06

电力系统自动化问题(精选十篇)

电力系统自动化问题 篇1

1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现状及问题

1.1 电力设计不合理

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电力系统在设计和技术应用上还有很大差距。虽然城乡电网经历了多次改造, 但整体技术依旧不够成熟, 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当前,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没有可靠、统一的执行标准, 在电网建设和应用发展上都受到一定限制, 导致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由于电网建设初期缺乏统一的计划和调配, 在设备之间各接口存在差异, 导致不能连接, 无法使用。我国电网覆盖领域辽阔, 其发展和应用都不尽相同, 使用的电气设施和型号更是参差不穷, 这都是在自动化设计上缺乏合理、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引起大量的资源浪费, 并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当前, 我们在进行电气技术改造时, 应实地考察当地的差异性和可适用性, 有效地使用当地设备, 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不同区域的应用需求。

1.2 设备质量不达标

电气设备的质量问题参差不齐, 对自动化应用造成了一定影响, 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安全事故。电力设备应和自动化技术相统一, 不能注重经济性, 忽视了设备的适用性, 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也不能忽视经济成本, 破坏系统整体的协调性。过于追求高尖端技术的应用, 没有考虑设备质量的匹配程度, 致使理想的技术指标无法达到, 系统缺乏安全保障。此外, 应关注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要求工作人员重视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 加强设备操作能力的提高, 防止因为操作失误和技术问题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1.3 制度管理不完善

电力企业是国家科技力量的集聚地, 应拥有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支持。但是现实情况是大部分的技术人员对专业知识掌握不足, 没有随着行业的发展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 常常依靠设备生产厂家技术人员的支持和维护;电力企业又常常忽视对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才的培养, 因此, 在生产操作和管理维护上存在很大问题, 无形中增添了更多的管理成本, 对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隐患。要想改变这一面貌, 彻底解决相关矛盾, 必须培养出企业自己高效优质的管理维护人员, 做好安全教育宣传, 提高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岗位素质, 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管理水平。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安全管理包括人员管理和制度建设, 缺少规范统一的的管理制度和有效完善的管理机制也是不行的, 当出现技术问题时, 应明确职责, 及时协调处理, 不能出现多人管理或无人治理的现象, 浪费人力和财力, 给电网的运行带来负面影响, 降低电网管理的质量水平。

2 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措施

2.1 科学设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我国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设计上的实践经验严重不足, 因此, 更应该高度重视自动化设计, 加强项目的管理研究, 充分考察当地的各种影响因素, 全面分析各种问题, 采取合理、高效、科学的措施, 从专业角度分析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确保电网工作时的效率和安全。因此,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好科学设计。

2.1.1 采用分布式结构设计

设计人员将系统内的警报、测量、保护、信号等相应的控制单元独立设置, 防止各单元的互相影响。

2.1.2 提高系统的兼容性和扩展能力

这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关键技术, 通过采用不同的软硬件设施, 增加不同的通讯接口, 灵活改换电网环境, 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应采用标准化配置不同接口, 适用于发展的需要, 为电网规模和功能的增加做准备。

2.1.3 简化接线, 通过简化, 确保网络的安全

针对二次接线方式进行相应调整, 使用继电器加强安全管理, 提高系统的安全效率, 维护电网的安全运行。

2.2 建立标准化的应用体系

我国在自动化应用的标准建设上处于滞后状态, 没有建立必要的统一规范和适用标准, 使得系统的自动化应用无法实现规范、统一, 在实践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复杂问题。建立和完善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应用标准, 是提高管理、保证安全、促进提高的关键性举措, 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和高效运行。电力企业也必须认识到标准化的技术应用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 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 带来稳定的经济效益。企业应针对电力系统的各类设备制定与自动化技术相接轨的统一标准, 全面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2.3 培养自动化技术维护人才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 离不开一批具有业务水平和职业修养的高素质人才。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需求, 加强对信息、网络、电子技术的学习, 不断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和知识储备, 适应时代的需求。电力企业应遵循市场发展需要, 确立电力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 促使企业员工保持旺盛的学习状态, 以发展的眼光审视自己, 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和学习目标, 强化生存意识;同时, 针对员工工作岗位加强技术培训和岗位指导, 通过外出培训、岗位交流、技能比武等多种形式, 激发员工工作热情。进一步改善工作环境, 创造促进个人发展的上升空间, 使员工产生归属感和同化意识, 自觉将个人的学习和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 产生学习向上的动力, 以此推进全员的技术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自动化维护水平的提高。

3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电力行业应有更高的要求, 电力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围绕安全、可靠、经济这一标准全面行动起来,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提高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 实现高效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电力网络, 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要。为加强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 我们应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 选取最佳的实施策略和管理办法, 不断完善和改进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为国家电网的安全运行创造扎实的基础和条件。

摘要:本文阐述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现状和面临问题, 提出了在当前形势下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吴陵.解析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J].电子制作, 2014, 13:243-244.

[2]段育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策略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 12:159.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篇2

摘要:近年来,随着“两网”改造的深入和电网运行水平的提高,大量采用远方集中监视、控制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减少了人为误操作的可能。采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应用的方向,也是电网发展的趋势,但同样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标准问题,以及运行和检修的管理体制等问题。基于运行经验,该文介绍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从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阐述了当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站内监控功能;通信规约;设备选型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我国电力行业中的热点之一。它既是电力建设的需要也是市场的需要,我国每年变电站的数量以3%~5%的速度增长,每年有千百座新建变电站投入运行;同时根据电网的要求,每年又有不少变电站进行技术改造,以提高自动化水平。近几年来我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无论从国外引进的,还是国内自行开发研制的系统,在技术和数量上都有显著的发展。

但工程实际当中,部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功能还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存在问题较多,缺陷率很高,不能实现真正的无人值班。

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1 技术标准问题

目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还没有统一标准,因此标准问题(其中包括技术标准、自动化系统模式、管理标准等问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1.1 生产厂家的问题

目前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选型当中存在着如所选系统功能不够全面,产品质量不过关,系统性能指标达不到要求等情况,主要有以下问题:

由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的生产厂家过分重视经济利益,用户又过分追求技术含量,而不重视产品的性能及实用性,因而一批技术含量虽较高,但产品并不过关,甚至结构、可靠性很差的所谓高技术产品不断被使用。厂家只要有人买就生产,改进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产品生产过程中缺乏起码的质量保证措施,有些外购部件更是缺乏管理,因而导致部分投产的变电站问题较多;

有些厂家就某产品只搞技术鉴定,没搞产品鉴定;

另外,生产厂家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作用、结构及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宣传和介绍不够,导致电力企业内部专业人员对系统认识不透彻,造成设计漏洞较多。

1.1.2 不同产品的接口问题

接口是综合自动化系统中非常重要而又长期以来未得到妥善解决的问题之一,包括RTU、保护、小电流接地装置、故障录波、无功装置等与通信控制器、通信控制器与主站、通信控制器与模拟盘等设备之间的通信。这些不同厂家的产品要在数据接口方面沟通,需花费软件人员很大精力去协调数据格式、通信规约等问题。当不同厂家的产品、种类很多时,问题会很严重。

如果所有厂家的自动化产品的数据接口遵循统一的、开放的数据接口标准,则上述问题可得到圆满解决,用户可以根据各种产品的特点进行选择,以满足自身的使用要求。

1.1.3 抗干扰问题

关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抗干扰问题,亦即所谓的电磁兼容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然而却常常被忽视的方面。传统上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出厂时抗干扰试验手段相当原始,仅仅做一些开关、电焊机、风扇、手提电话等定性实验,到现场后往往也只加上开合断路器的试验,一直没有一个定量的指标,这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抗干扰措施是保证综合自动化系统可靠和稳定运行的基础,选择时应注意,合格的自动化产品,除满足一般检验项目外,主要还应通过高低温试验、耐湿热试验、雷电冲击电压试验、动模试验,而且还要重点通过四项电磁兼容试验,分别是:1MHz脉冲干扰试验、静电放电干扰试验、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快速瞬变干扰试验。

1.1.4 传输规约和传输网络的选择问题

变电站和调度中心之间的传输规约。目前国内各个地方情况不统一,变电站和调度中心之间的信息传输采用各种形式的规约,如部颁CDT、SC-1801、DNP3.0等。

1995年IEC为了在兼容的设备之间达到互换的目的,颁布了IEC 60870-5-101传输规约,为了使我国尽快采用远动传输的国际标准,1997年原电力部颁布了国际101规约的国内版本DL/T 634-1997,并在1998年的桂林会议上进行了发布。该规约为调度端和站端之间的信息传输制定了标准,今后站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与远方调度传输协议应采用101规约。

站内局域网的通信规约。目前许多生产厂家各自为政,造成不同厂家设备通信连接的困难和以后维护的隐患。

1997年IEC颁布了IEC 60870-5-103规约,国家经贸委在1999年颁布了国际103规约的国内版本DL/T 667-1999,并在2000年的南昌会议上进行了发布,103规约为继电保护和间隔层(IED)设备与变电站层设备间 的数据通信传输规定了标准,今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站内协议要求采用103规约。

电力系统的电能计量传输规约。对于电能计量采集传输系统,IEC在1996年颁布的IEC 60870-5-102标准,即我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719-2000,是我们在实施变电站电能计量系统时需要遵守的。

上述的三个标准即常说的101、102、103协议,运用于三层参考模型(EPA)即物理层,是我们在实施变电站电能计量系统时需要遵守的。

上述的三个标准即常说的101、102、103协议,运用于三层参考模型(EPA)即物理层、链路层、应用层结构之上,是相当一段时间里指导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三个重要标准。这些国际标准是按照非平衡式和平衡式传输远动信息的需要制定的,完全能满足电力系统中各种网络拓扑结构,将得到广泛应用。

IECTC57即将制定无缝远动通信体系结构,具有应用开放和网络开放统一的传输协议 IEC 61850.该协议将是变电站(RTU或者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到控制中心的唯一通信协议,也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甚至控制中心的唯一的通信协议。目前各个公司使用的标准尚不统一,系统互联和互操作性差,因此,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和设备选型上应考虑传输规约问题,即在变电站和控制中心之间应使用101规约,在变电站内部应使用103规约,电能量计量计费系统应使用102规约。新的国际标准IEC 61850颁布之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从过程层到控制中心将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

1.1.5 开放性问题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能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的互操作性(互换性);系统应能包容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新的发展要求;还必须考虑和支持变电站运行功能的要求。而现有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却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各厂家的设备之间接口困难,甚至不能连接,从而造成各厂家各自为政,重复开发,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

另外,各种屏体及设备的组织方式不尽相同,给维护和管理带来许多问题。

在我们现有的综合自动化设备中,厂家数量较多,各厂不同系列的产品造成产品型号复杂,备品备件难以实现,设备运行率低的问题。

1.2 组织模式选择的问题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的方案随着变电站的规模、复杂性、变电站在电力系统的重要地位、所要求的可靠性以及变电层和过程层总线的数据流率的不同而变化。如果一个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模式选择合适的话,不仅可以节省投资、节约材料,而且由于系统功能全、质量高、其可靠性高、可信度大,更便于运行操作。因此,把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选择关,意义十分重大。

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形式主要有集中式、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和全分散式三种类型。现将三种结构形式的特点简述如下。

集中式:集中式结构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指采用不同档次的计算机,扩展其外围接口电路,集中采集变电站的模拟量、开关量和数字量等信息,集中进行计算与处理,分别完成微机控制、微机保护和一些自动控制等功能。这种系统结构紧凑、体积小、可减少占地面积、造价低,适用于对35 kV或规模较小的变电站,但运行可靠性较差,组态不灵活。

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将配电线路的保护和测控单元分散安装在开关柜内,而高压线路和主变压器保护装置等采用集中组屏的系统结构。此结构形式较常用,它有如下特点:

10~35 kV 馈线保护采用分散式结构,就地安装,可节约控制电缆,通过现场总线与保护管理机交换信息。

高压线路保护和变压器保护采用集中组屏结构,保护屏安装在控制室或保护室中,同样通过现场总线与保护管理机通信,使这些重要的保护装置处于比较好的工作环境,对可靠性较为有利。

其他自动装置中,如备用电源自投控制装置和电压、无功综合控制装置采用集中组屏结构,安装于控制室或保护室中。

全分散式:全分散式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以一次主设备如开关、变压器、母线等为安装单位,将控制、I/O、闭锁、保护等单元分散,就地安装在一次主设备屏(柜)上。站控单元通过串行口与各一次设备相连,并与管理机和远方调度中心通信。它有如下特点:

简化了变电站二次部分的配置,大大缩小了控制室的面积。

减少了施工和设备安装工程量。由于安装在开关柜的保护和测控单元在开关柜出厂前已由厂家安装和调试完毕,再加上铺设电缆的数量大大减少,因此现场施工、安装和调试的工期随之缩短。

简化了变电站二次设备之间的互连线,节省了大量连接电缆。

全分散式结构可靠性高,组态灵活,检修方便,且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

上述三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推出,虽有时间先后,但并不存在前后替代的情况,变电站结构形式的选择应根据各种系统特点和变电站的实际情况,予以选配。如以RTU为基础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可用于已建变电站的自动化改造,而分散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更适用于新建变电站。

由于微处理器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结构体系不断完善,全分散式自动化系统的出现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选型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选择余地。伴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的增多,无论是新建、扩建或技改工程,其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选型都应该严格执行有关选型规定,力求做到选型规范化。经选用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不仅要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性能价格比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适用性好,而且要求生产厂家具有相当技术实力,有一定运行业绩和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1.3 电力管理体制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关系问题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使得继电保护、远动、计量、变电运行等各专业相互渗透,传统的技术分工、专业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变电站远动与保护专业虽然有明确的专业设备划分,但其内部联系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一旦有设备缺陷均需要两个专业同时到达现场检查分析,有时会发生推诿责任的情况,造成极大的人力资源浪费,而且两专业衔接部分的许多缺陷问题成为“两不管地带”,不利于开展工作。

在专业管理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的运行、检修、检测,尤其是远动系统的实时性、遥测精度、遥信变位响应速度、信号复归和事故总信号等问题仍需要规范和加强;对传动实验及通道联测的实现、软件资料备份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课题内容。

1.4 运行维护人员水平不高的问题

解决好现行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管理体制和技术标准等问题的同时,还要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专业队伍。

目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绝大部分设备的维护依靠厂家,在专业管理上几乎没有专业队伍,出了设备缺陷即通知相应的厂家来处理,从而造成缺陷处理不及时等一系列问题。

要想维护、管理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首先要成立一只专业化的队伍,培养出一批能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加宽相关专业之间的了解和学习。

其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专业的划分应尽快明确,杜绝各基层单位“谁都管但谁都不管”的现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专业的明确,对于加强电网管理水平,防止电网事故具有重大意义。

2、结束语

近年来,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注入了新的活力,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正在朝着网络化、综合智能化、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

鉴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当前还缺乏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这就需要与之相关的各岗位的电力工作者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找到其规律性,不能因循守旧,而应根据具体情况,遵循科学、严谨的工作原则,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以保证电网安全、经济、优质地运行。

参考文献:

试论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问题 篇3

[关键词]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一、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就是依靠先进并可靠的信息技术、网络科技以及信息科技等,按照当前普遍采用的国际与行业标准,实现实时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分析计算、远程监控、安全报警与紧急处理、数据存储、过去情况分析与总结、多媒体操作以及分析员培训模拟等。一般在春节或夏季等用电高峰期或者重要节假日等时间,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普遍采用双主机,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预防并准备好对策,这样相关数据和用电安全便能得到保障。另外,为了应对管理和信息及用电安全的新形势,系统的权限管理方面相当完整,当系统自身出现问题时,无需人工调整,系统能够准确,安全、智能的解决并消除隐患,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而作为整个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关键的调度主站,主战从全盘监控自动调度的过程,通过传输回来的数据对电网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协调各个电站之间的关系,并优化管理所有分电网使整个系统能处在一个非常健康的情况。因此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对于整个电网的监控与管理具有很关键的作用,这就对电力调度自动化各个系统的组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现状

当前我国主流的系统主要有CC-2000,SD-6000.OPEN-2000。这三类软件都是经过国际标准认证的,并采用RISC工作站。经过实践证明,这些系统都已达到相关技术的国际标准,各有各的应用范围。

1.CC-2000系统具有开放性的结构设计系统,其运用针对对象的方法,其为各类应用软件提供了开放的接口,来满足系统的完整性和事件驱动的要求。其主要系统是集专业性和完整性与一身,既能够满足现有电力系统的需求,又能实现其他行业的相关应用。按照软件开发的规程,实现了产业化。通过相关技术评定,这类开放接口和面相对象的技术属于国内外领先,各个公司和研究院利用这个系统平台开发各类实用的应用软件,从而能够完全实现其功能,从而使整个系统更具生态。

2.SD-6000系统是国内电力系统自主研发的重点项目,其始于1994年。其特点主要在于因地制宜的适应了我国的需求,掌握了其中的核心技术。该系统的主要特点在于:其提供了开放性的系统生态,并提供了简单易操作的面向对象的管理界面。而且其数据库采用的是SQL的标准接口,方便开发者自行设计和开发相关软件。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和安全性,而且各类界面和操作方式符合简单实用。

3.OPEN-3200是国内电自院最新开发的一代系统。主要是集成了该公司以往开发的各类系统,适合于各类大中型地区的能量管理。其势头很快,以其完整性能及安全性被广泛采用。也是国内最先集成IEC870-6系列系统协议的系统。

三、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优化

现如今,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了信息产业大国,各个领域的科技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并深化。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也越来越重视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数字化包括几方面的内容,信息数字化和处理数字等。集成化成为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集成就是形成了互联网电力调动的二次系统,那么也就是说,这种系统能够从各方面进行全方位运用,能够集合各个领域的信息和数据。这样便捷的信息数据收集方式,能使数据的标准化得到实现。

1.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便捷性

电力系统有着可维护性强的特性,他包括着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几个部分。主要有几方面的表现:

(1)电力系统在选用设备的时候应该具有严格的要求,应该符合现代国际的规范要求,应该是工业规范标准中的通用产品,同时也一定要是有这良好市场前景和有良好产品质量保证的,这样是为了方便以后的维护和档次的提升。

(2)电力系统应该能够具备一体化的优势技术,将绘图、建模和模库进行强效配合,这样是为了方便人员进行绘图和建模,建库,这样就是做到了三者同时进步的目的。

(3)电力系统应该具备简单和使用的维护工具,这样做就可以大大提高员工进行为维护的效率,也能够在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找到故障产生的因素和判断发生的位置,并方便想到解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发展的高要求

(1)电力系统调动自动化发展的要求要符合《电力系统安全防护》的相关要求,要履行安全防护分区和网络专用的原则,严格按照《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框架》规范来进行配置,实行安全防护分配。

(2)系统要能够保证其具备一定的安全性,这样是为了使数据和信息能够安全的保存,因此适当的对其采取一定的保密措施,对于一些重要的数据要进行相应的备份,以备不时之需,防止系统因为故障而导致的文件资料丢失的意外情况的发生时手足无措,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影响。

(3)系统应该构建强效的防火墙功能,能够在第一时间及时将外部不明入侵进行有效的抵制,将对系统的软硬设置进行非法更改的操作及时制止,以保证系统程序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四、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智能化是未来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化的调度技术就是指:使用先进的调度数据集成技术,把电力系统的动态、稳态、暂态的运行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并且做进一步的综合利用,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测和优化,实行必要的预警及动态的预防控制、增加系统对故障处理、事故辨识以及系统恢复。与此同时,当处于紧急情况下,系统可以自行进行协调控制,完成调度、运行、以及管理的工作。此外,电网的调度还要具有可视化、远程遥控等高级的应用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帮助系统实现对事故的控制恢复和正常运行,以此来达到对电网调整的优化和协调的目的。

2.可视化。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电力系统安全分析和图像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力系统调度实现可视化是未来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可视化技术可以把过去用数字、表格、文字等方式来表达的离线信息,有机的转换成利用先进的图形技术和显示技术表现出来的直观图形信息,这样就更加便于电力系统调度工作人员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还可以对各种电网的故障做出更快速、准确的判断,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五、结语

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壮大,我国对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也必将会走上大力发展的智能阶段,电力系统调度的自动化已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准确的把握住未来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发展的方向,让我们更快、更好的实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黄鹏程。 基于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的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4).

[2]高宜升。 电力调度自动化通信系统的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15).

[3]李骥。 浅谈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 科技与企业,2013,(6).

有关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问题研究 篇4

1、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地应用现状

近年来,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软件技术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 这也为电力企业事项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提供技术基础, 其中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是电力企业实实施网络化管理的基础。

现今的电力带哦度自动化系统缺少相对应的专业性技术人员, 系统地运行与维护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 这就使得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无法得到保证, 严重的影响了系统的效率和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

由于自动化系统的规模较大, 所以它必须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尽管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投入运行后, 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成果, 但是因为缺少运行及管理方面的经验, 加之没有及时的制定各种管理制度, 使得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无章可依、无制度可循, 对自动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所以, 我们要制定相应的各种管理制度才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2、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结构有:主站系统、厂站端及信息通道和控制中心这三大部分。由于这三部分所完成的功能各有不同, 可以把该系统细分为:信息采集及执行子系统、信息传输子系统、信息处理子系统以及人机联系子系统。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2.1 多串口网络通信服务器

它是用来支持TC协议, 可以直接挂在网络中, 相当于网络组中的一员, 这样便于主、备前置机的切换。它完全取代了传统的通道控制板和串行通道板, 它还支持多种编程语言, 操作起来十分的便捷。

2.2 时钟同步系统

它是用来接受GPS的时间的, 并把其作为系统的标准时间及系统频率, 实现系统的时钟统一。系统的时钟统一是指和网络系统的时间统一, 以及与RTU时钟的同步。

2.3 WEB浏览服务器

系统中配置、IVEB服务器, 可以提供WEB主页的实时画面并进行公布。这种方法可以使网上的工作站不需要使用专用的程序支持, 直接使用Windows系统内置的浏览其就可以对实时数据进行浏览。

2.4 主、备服务器

服务器要整个系统的历史数据、实时数据、和应用数据进行存放, 为主、备前置通讯机、调度工作站、后台工作站提供数据库服务, 充当应用服务器, 此外, 它还要对各个工作站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为计算机网络设备、监控系统的任务进程提供时间报警, 进行监视通信网络等。

2.5 主、备前置通讯机

它主要是负责数据的采集、规约的解释、数据的处理和接受、处理系统的控制命令。

3、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基本功能

3.1 数据的采集和安全监控

它主要是通过远动系统完成数据的采集;利用计算及系统完成数据的处理和存储;使用人机联系系统中的屏幕显示和动态调度模拟屏, 对电网的工作情况进行在线的监控, 并且具有打印制表、越限报警、事件顺序记录、模拟量记录、事故追忆等功能。在完成监控的基础上, 利用计算机、远动和人机联系系统对发电机组、调相机组、断路器、负荷调压变压器等设施进行遥控, 并发送时钟等指令。

3.2 自动发电控制和经济调度控制

它们主要实现电网安全经济运行中的闭环控制功能。在对电网频率进行调整的同时, 还要完成经济调度的控制, 做到直接控制到各调频电厂, 实现对互联电网联络线净功率频率偏移的控制;对非调频电厂, 则要根据日负荷曲线进行运行;对于有条件的电厂要完成自动电压和对无功功率的控制。

3.3 安全分析与对策

在完成网络结构的分析以及状态的估计的前提下, 进行对实时潮流的计算和安全状态的分析。

4、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4.1 模块化

分布式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软件设计的重要思想就是实现模块化和分布式的双向设计。由于组件技术是一种标准实施的基础, 它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布式体系结构, 但是基于平台层来解决数据交换的异构问题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模块化、分布式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是一种理性化、最为有效的运作模式, 也是今后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4.2 智能化

智能化是未来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化的调度技术就是指:使用先进的调度数据集成技术, 把电力系统的动态、稳态、暂态的运行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 并且做进一步的综合利用, 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测和优化, 实行必要的预警及动态的预防控制、增加系统对故障处理、事故辨识以及系统恢复。与此同时, 当处于紧急情况下, 系统可以自行进行协调控制, 完成调度、运行、以及管理的工作。此外, 电网的调度还要具有可视化、远程遥控等高级的应用功能, 这些功能可以帮助系统实现对事故的控制恢复和正常运行, 以此来达到对电网调整的优化和协调的目的。

4.3 可视化

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电力系统安全分析和图像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的今天, 电力系统调度实现可视化是未来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可视化技术可以把过去用数字、表格、文字等方式来表达的离线信息, 有机的转换成利用先进的图形技术和显示技术表现出来的直观图形信息, 这样就更加便于电力系统调度工作人员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有效的控制, 这样还可以对各种电网的故障做出更快速、准确的判断, 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4.4 无人化

把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建立成无人值班的综合监控系统, 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对系统地安全性进行分析、对系统地状态进行估计, 对负荷进行预测以及远程的调控等, 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它可以自动进行报警, 便于电力系统调度的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对故障进行处理, 有效的确保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的运行。此外, 电力系统调度的无人化, 直接的减少了职守的工作人员, 对人力资源进行了强化, 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电力系统调度工作的效率, 促进了调度工作的进步, 体现出科技的发达。

4.5 综合自动化

电力系统调度实现自动化的本质就是为了能够提高电力系统调度全面、综合的管理能力, 我们所说的综合自动化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促进目标的实现。全方位的构建调度数据库系统, 可以直接提高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综合管理水平, 是电力系统的运行能够完成最优化的目的, 还可以有效的防止电力系统地崩溃或者重大停电事故的发生, 从侧面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 构件和完善电气事故的处理体系, 还可以是事故造成的停电时间降到最短, 减轻了各种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4.6 面向对象技术

面向对象技术可以及时、准确的获得电力系统运行的实时信息, 不仅如此, 它还可以很好的遵循CIM技术, 因此面对向技术是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理想发展模式。但是从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 电力系统调度实现面对向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换句话来说, 要想电力系统调度完成从自动化向着面对象技术的转化, 还需要有关部门以及相关专业人才的进一步努力。

5、结语

综上所述, 电力系统调度中的自动化系统是负责监控整个电网的实时系统, 它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实时性, 它是一个动态的研究领域, 我们还要加强对其研究的力度。我们在日常对其的使用及维护工作中, 要加强自身对工作的责任感, 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 以此来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作, 使其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姚建国, 高宗和, 杨志宏.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趋势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7 (13) .

[2]李振国, 岳航.海勃湾城区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实施方案探讨[J].内蒙古电力技术, 2004, (2) .

[3]刘雅臻.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及发展趋势探析[J].科技与生活, 2010 (10) .

[4]吴昊琛.探究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09 (6) .

电力系统自动化问题 篇5

摘 要: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因其灭火、控火效率高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施工和维护管理不正确,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不应有的损失。本文通过发现常见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以引起重视。

关键词 :自动喷水灭火 系统设施 消防问题 防治措施

随着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的迅速发展,火灾防控越来越遇到新的挑战。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国内外普遍公认的最为有效的自动灭火设施,具有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灭火成功率高等优点,是建筑消防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预防、扑救、控制火灾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切实分析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解决措施,确保其完好有效,是消防监督不可忽视的问题。常见问题

1.1系统部分组件不符合规定。湿式系统中有些喷头选用不准确,在不做吊顶的场所当配水支管布臵在梁下时,喷头采用下垂型,有些场所下垂型、直立型和吊顶型喷头混用,选用喷头的动作温度太接近环境最高温度。湿式报警阀设臵不当,控制阀未设锁定阀位的锁具,水力警铃不报警或者响度不够,压力开关安装不正确。末端试水装臵无排水设施。1.2 喷头布臵存在问题。顶板或吊顶下布臵的喷头,有的间距和保护半径超出规定范畴,有的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符合要求,下垂型喷头未安装集热板。喷头与梁、能风管道、障碍物的水平距离小于要求,有的甚至紧靠障碍物。有些场所由于装修将喷头遮挡、埋压,严重影响使用功能。

1.3 系统管道气体无法排除而破坏管道。配水管网中的空气来源于充水时原管道中未排尽的余气,以及溶解于冲入水体的2%的溶解空气,在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从水中析出,在顶部管道积存,会成为管网中的“气压罐装臵”,当系统的喷淋泵停用时,水体断流后,压缩空气会加剧水体返流成为大的水锤,从而破坏管道。现在很多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未设臵排气设施,导致管道中的存留气体无法排除。

1.4 供水系统潜伏隐患。水箱间消防用水与生活用水合用,但无保证消防用水的措施,寒冷地区冬季无防冻措施。水泵房喷淋泵都是自灌式吸水泵,该泵的吸水方式是使水泵轴线标高低于水池的工作水位高度。当水池水位太低,水无法依靠重力流入水泵,则启动水泵后,泵处于空转状态,水泵无法吸水。

1.5 降低标准擅自采取局部应用或简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规定,局部应用系统适用于保护区域总建筑面积不超过1000m的湿式系统。《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用技术规程》规定,本规程适用于建筑面积小于500

2m的小型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小于1000m的商业设施;层数不大于三层的旅馆、招待所。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场所未遵守这些规定,擅自采取局部应用或简易系统,且将供水管随意接在室内消火栓管网上,在系统供水量不能保证的情况下,不设消防水池(罐)和消防加压水泵。原因分析

2.1 认识不到位,受资金制约。从平时监督检查中不难看出,一些单位、场所的负责人或管理人员,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缺乏足够认识,认为室内消火栓、灭火器足以扑灭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多余的,且费用昂贵。建设(装修)工程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压项目先从消防上考虑,砍设备先从消防设施下手,使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难以上马。

2.2 设计不严肃,留下先天隐患。有的设计单位因经济利益受建设单位制约,不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设计,随意变通降低标准。甚至一些没有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揽工程,设计人员业务不精通,设计图纸不符合国家技术规范要求,给工程留下先天性隐患。

2.3 施工不规范,竣工验收把关不严。一些施工单位为了从中赚钱,采用的材料和消防产品有的属于不合格,有的属于型号不匹配,安装施工偷工减料,不符合施工程序和要求。竣工验收或竣工备案检查时一些消防监督人员对消防工程施工资质审查不严,对使用的材料和消防产品是否合格 22判定不准确,对施工安装的验收、检查把关不严。

2.4 检查不到位,系统设施缺乏维护保养。单位未按规定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定期检查,或检查时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系统设施缺乏维护保养,带病作业,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消防部门监督检查不力,督促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职责不到位,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操作人员培训不够。防治措施

3.1 严格规范标准,把好消防设计关。严格执行国家规范标准,设计时正确选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类型及组件,使之更加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不做吊顶的场所应选用直立型喷头,吊顶下布臵的喷头应采用下垂型或吊顶型喷头,公共娱乐场所、医院、疗养院的病房及老年、少儿活动场所采用快速响应喷头。建筑面积大于1000m的民用建筑、大于500m的小型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层数大于三层的旅馆、招待所不得采取局部应用或简易系统。布臵喷头有一定难度的车库、仓库和需要减少喷头数量的场所,可采用旋转型喷头。

3.2 采取技术措施,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对水力警铃不报警或者响度不够的问题,一是清除警铃前管道中的堵塞物,并在水力警铃前安装网孔尺寸不大于喷嘴口径0.6倍的过滤器;二是缩短水力警铃和报警阀连接的管道长度,管径

22应为DN20,长度不超过20m,当超过20m时可采用电动警铃报警。安装水泵时,水泵轴线标高应不高于水池的最低工作水位,消防水箱要有确保消防用水的措施,即生活用水出水管不能低于规定的消防用水量的最高水位。对系统管道气体无法排除而破坏管道的问题,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在立管顶部和配水管网的最不利点处设排气设施,并且配水管网应保持坡向最不利点的坡度。

3.3 严把竣工验收检查关,确保消防工程质量。选用有消防施工资质、技术力量好的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消防设计施工,并按规定填写《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质量检查记录》。对系统组件、管件及其他设备、材料现场检查,不合格者不得使用。安装施工要符合要求,施工完毕后对系统进行试压和调试。竣工验收或备案检查,要求施工单位提供规定的全部资料,并按照《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建设工程消防验收评定规则》的规定完成竣工验收。

3.4 定期开展检查,加强系统的维护管理。每年对水源的供水能力、储水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消防用水量满足要求,寒冷季节设臵的储水设备和房间温度不低于5C。每月对消防水泵、消防水池、消防水箱、末端试水装臵及喷头进行检查。手动控制水泵电源控制柜启动水泵,测试主、备泵故障切换功能是否正常,查看水池标志、水位计、溢流管、判断水池贮水量是否达到要求,查看屋顶消防水箱与管道连

0接的阀门是否打开,抽查楼层的末端试水装臵,放水时压力是否正常,是否联动。每个季度对报警阀、进水管上的控制阀门进行检查,查看报警阀压力表变化情况,水力警铃是否鸣响。单位要加强消防控制室人员的值班,按规定对消防设计进行巡查,定期维修保养设施。

参考文献

[1]国家质监局 建设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GB50084-2001(2005年版)[2] 建设部 国家质监局.《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GB50261-2005 [3]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应用技术规程》.中国计划出版社.CECS219:2007 [4]李念慈 李悦 余威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5]杨晓芳.《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若干问题的探讨》.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5 [6]王春梅.《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常见问题分析》.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8增刊

吕玉乾(1987.3.23)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甘肃瓜州 2010年毕业于河南城建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学士学位 先供职于武威市公安消防支队凉州区大队 职务:助理 工程师

电力系统自动化问题 篇6

关键词: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对策;分析

在当今电力网络工作中,电网网络信息化发展一方面给我们带来高效、便捷的服务,另外也带来严峻的网络安全威胁和挑战。网络安全隐患直接威胁电力系统安全,恶意程序还会导致系统运行下降乃至瘫痪。因此,在目前的工作中,根据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问题的产生而采用相应防护对策势在必行,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问题原因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不但确保了电力调度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而且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具体工作而言,其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仍然存在着众多的安全威胁和隐患。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深入分析这些安全问题产生原因。

1、物理安全方面

物理安全问题的产生主要是主机硬件、线路等方面产生的安全问题。这种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出自然灾害、硬件故障以及盗用偷窃等现象。就近几年的工作实践我们发现,对电力调度自动化造成安全问题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以及台风等,由于这些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电力设备以及通信设备出现损毁,最终导致各种数据的丢失。

2、人员问题

人是生产力活跃因素的关键,如何科学、有效的预防人员错误操作而引起的网络系统故障已经成为当今企业关注重点。此类问题的产生主要表现在:内部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利用工作之便而对外泄露信息和对单位内部资源窃取,最终导致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系统出现安全故障,甚至造成系统崩溃的严重后果。

3、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是一个复杂、综合的内容,主要指主机操作系统在操作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包含了存取授权设置、账号口令以及安全管理问题等多个方面。在这个时候,如果这些内容设置不合理、存在不确定因素,都会导致整个系统安全受到威胁。

4、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包含了应用安全与网络安全两个方面。其中应用安全主要指的是网络软件在使用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安全问题,常见的主要有各种服务器故障安全问题以及数据库安全问题两方面。而一般我们常说的网络安全主要是单纯的网络层面的安全,他往往都是因为计算机联网而被恶意攻击而产生的数据丢失。这种问题经常出现在非工作人员利用网络手段供给系统,导致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系统出现运行缓慢乃至瘫痪的现象。

二、电力系统自动调度系统网络安全问题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力调度系统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国内各地电力企业工作中,已成为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更是电力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但是由于这一系统又存在上述种种安全问题,因此在具体应用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积极应对各种问题,使得电力自动调度系统逐渐完善,以促进电力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1、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

首先,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工作中我们要树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原则,让员工工作中做到按规办事、依法工作的要求。在具体的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中,员工所需要遵循的原则包含了坚持整体性原则、安全等级原则以及网络安全体系与网络结构相一致原则三个方面去工作。

其次,在工作中要根据电网的规模、目的以及服务对象来考虑网络技术体制,采用科学、合理的网络管理机制来实现不同业务之间的科学隔离,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能满足控制、保护等电力系统的关键业务的要求,便于调度部门能对网络进行有效监控,并便于通信部门对外出租带宽。

2、面对自然灾害等物理安全

问题我们要以预测为主,尽量的减小破坏程度,这就对电力监控系统作出很大的要求。电力监控系统要通过专用局域网实现与本地其他电力监控系统的互联,或通过电力调度数据网络实现上下级异地电力监控系统的互联。各电力监控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或其他信息系统之间以网络方式互联时,必须采用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的专用、可靠的安全隔离设施。电力监控系统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早治理。

3、加强人员管理

电力企业要加强网络安全人员管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管理队伍,防止来自内部的攻击、越权、误用及泄密。对全网实施监管,所有与电力调度数据网连接的节点都必须在有效的管理范围内,保障安全的系统性和全局性,加强运行管理,建立健全运行管理及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安全联防制度,将网络及系统安全作为经常性的工作,并要聘请网络安全顾问,跟踪网络安全技术。譬如各电网、发电厂、变电站等负责所属范围内计算机及信息网络的安全管理,各级电力调度机构负责本地电力监控系统及本级电力调度数据网络的安全管理,各相关单位应设置电力监控系统和调度数据网络的安全防护小组或专职人员,相关人员应参加安全技术培训和素质教育。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安全防护第一责任人,总体上负责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

4、网络安全管理

在网络安全方面,为了保证数据网络的安全,又能向外传输必要的数据,必须坚持调度控制系统与调度生产系统之间、调度生产管理系统与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0a/mis)之间有效安全隔离,它们之间的信息传输只能采用单向传输的方式。常采用的措施包括防火墙、专用网关(单向门)、网段选择器等进行有效隔离。另外在调度数据专用网络的广域网和局域网上,根据不同的业务系统,还可采取以下技术手段:

1)网络安全访问控制技术。通过对特定网段和服务建立访问控制体系,可以将绝大多数攻击阻止在到达攻击目标之前。可实施的安全措施有:防火墙、VPN设备、VLAN划分、访问控制列表、用户授权管理、TCP同步攻击拦截、路由欺骗防范、实时入侵检测技术等。

2)身份认证技术。该项技术广泛用于广域网、局域网、拔号网络等网络结构。用于网络设备和远程用户的身份认证,防止非授权使用网络资源。

3)加密通信技术。该措施主要用于防止重要或敏感信息被泄密或篡改。该项技术的核心是加密算法。其加密方法主要有:对称型加密、不对称型加密、不可逆加密等。

4)备份和恢复技术。对于网络关键资源如路由器、交换机等做到双机备份,以便出现故障时能及时恢复。

三、结束语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是保证电网安全性且经济可靠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计算机、通信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思想不断应用于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中,未来调度自动化技术及系统将会有更快更大的发展,也将面临新的挑战。以确保电力调度系统和电力系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曹斯.现代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与发展[j].华章,2008(17)

[2]姚东海.电力调度自动化应用与优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6)

[3]郑文蜂.论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及其发展趋势[j].经济管理者,2011(3)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问题分析 篇7

关键词: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

调度是电网系统的核心环节,负责电力调度的基本内容,电力企业对调度运行的要求比较高,既要具备高效率的时效性,又要体现全面性,由此可见:自动化是调度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提高调度在电网运行中的能力,重点以调度系统为研究对象,确保调度运行的安全环境,最大化的排除调度系统中的安全隐患,促使调度系统保持优质的运行状态。

1调度自动化在电力企业中的运行现状

近几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逐渐进入社会行业,所以促使电网系统表现出信息化的发展状态,尤其是电网调度,改变传统的运行方式,转型为自动化,提高调度效率。目前, 调度自动化仍旧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 尤其是在系统安全方面,具有过多不完善的因素,制约自动化的进步,例如:现代电力企业的调度,虽然引进多种信息技术, 但是还不能完全实现自动化,在调度方面,大部分企业采用互联的方式,达到通信、调度的效果,由于调度系统的运行较为繁琐,再加上具备一定的复杂性,促使调度系统的运行不具备效率性,既不能满足调度实际的需要,也会造成系统漏洞, 后期越来越多的技术、设备连接到调度系统内,无疑会在调度系统内埋下安全隐患,不论是来自系统内部的矛盾,还是外部的攻击,都会增加调度自动化的压力, 引发不安全的调度表现。

2电力调度自动化面临的系统安全问题

系统安全是调度运行最为关注的问题,如何提高系统的安全度,成为电力企业的难题,因此,对调度系统的安全问题, 实行汇总分析,如下:

2.1网络坏境对调度造成的安全影响

网络环境是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保障, 实际电力人员并不熟悉网络环境的基本性能,导致其在操作上出现失误,降低系统的安全度。例如:电力人员对调度进行非常规操作,导致调度系统内的部分资源,处于无管理状态,致使重要资料丢失、 泄露,还会造成调度系统被恶意攻击,机密信息被无故窃取,导致调度系统瘫痪, 严重时还会影响到整个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不利于调度自动化的发展。

2.2调度系统的不安全因素

调度系统分为多项领域,其中主机系统主要实现自动化,复杂调度的全部信息分配和资源配置,但是由于安全意识的缺乏,主机系统的登录和权限方面,未能实现较好的管理,导致主机系统发生越级处理、系统错误等现象,严重影响到主机的正常分配,降低主机系统在调度中的整体性。

2.3物理层面的调度问题

在物理的角度出发,影响系统安全的因素主要是调度设备、运营硬件等,物理因素对调度造成的安全问题,影响性比较大,其主要是受外界条件的干扰,例如: 自然原因、人为破坏等,都会造成大面积的调度问题,导致调度系统长时间面临安全隐患,一旦系统崩溃,大量调度信息会受到冲击遗失,不利于调度系统的安全构建。

2.4调度实际应用方面的问题

实际应用对调度自动化造成的制约, 集中在网络层面,因为网络本身具备共享性和多面性,应用到调度系统内,仍就保留网络特性,致使调度系统遭遇病毒、黑客的攻击,如未对调度系统进行有效的安全保护,攻击者利用网络系统,即可直接进入到调度系统内,妨碍调度自动化的运行,还会造成整体调度系统处于不正规的运行状态。

3优化调度系统安全的有效措施

保障调度系统处于安全的自动化运行环境内,必须针对系统安全问题,提出综合的解决措施,优化调度系统,达到可观效果。

3.1构建调度自动化安全运行体系

利用安全运行体系,约束电力人员的管理行为,降低人为因素对调度自动化的影响。第一,提升人员的管理技术,严格杜绝内部因素对调度自动化的影响,加强对调度系统操作的管理,尤其是权限、密码、 账号的管理方面,始终保持管理严谨性, 实行调度监督,利用信息系统,对调度自动化的运行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网络环境的质量和安全性;第二,加强网络环境的管理,保障环境安全,避免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攻击调度系统,影响调度自动化的水平,促使电力人员意识到系统安全对调度自动化的重要性。

3.2加强调度自动化的安全管理

优化系统运行,实现安全管理最有效的措施,及时提高调度自动化的技术能力,保障数据传输的效率。例如:调度部门可以合理搭配自动化技术,促使调度运行既可以享受高技术效果,又可以避免技术漏洞,可以利用数据专网,即以光纤为数据运行支持,利用SDH控制调度系统的各项IP,最终实现调度自动化的系统安全, 提高调度可靠性,还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确保调度自动化的运行顺畅,由此提高安全管理的效果,还可有效避免系统遭受恶意攻击,提高系统稳定。

3.3实行调度自动化的物理保护

处理物理问题对调度自动化的安全影响,必须熟悉掌握调度自动化的运行规律和运行环境,以提前控制为途径,保障物理设备的质量。例如:利用物联与互联共存的环境,实时监控调度自动化的运行情况,结合周围的自然环境,为调度自动化设置合理的物理保护,主要以隔离为主,促使调度系统远离危险环境,及时发现环境灾害,尽早对调度系统进行处理, 避免调度自动化受到影响,因此,调度自动化处于高质量的环境中,也可快速达到高效的运行状态,体现自动化的运行优势,满足电网系统的需要。

3.4提高网络运行的安全度

保障网络安全,通过四项主要技术实现。如:访控技术,严格控制无效访问, 将其隔绝到系统外围,以防火墙和注册表为基础,提高系统访问的权限管理;认证技术,采用网络特殊结构,识别授权访问, 杜绝系统资源被窃取,其在调度自动化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各项权限的管理,提高登录的质量性;密通技术,对流通的信息实行加密处理,主要利用公钥和密钥的转换、计算,达到加密效果,避免调度信息被修改或窃取,还可以控制数据的传输方向,避免数据泄露;备份技术,对调度系统内的信息进行备份并存盘,防止数据丢失后系统瘫痪。

4结束语

浅谈电力营销系统自动化抄表问题 篇8

一、传统抄表系统的不足

(一) 入户难

现在很多的住户都是拥有属于自己家庭的独立建筑空间, 很多的电表都安置在住宅的内部, 这为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抄表读数带来了很多的困扰。如果住户人员忙于工作没有人员在家, 电力计量人员就不能进行计量工作的开展, 导致电力统计信息存在严重的缺失, 对于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存在一定的损伤。同时, 还需要注重的是电力计量工作人员步入到家庭进行抄表读数, 若是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 很可能对住户的隐私和财产安全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 电力系统压力过大

以往电力营销中对于电力的计量都是派遣相关的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抄表读数, 不仅会消耗大量的劳动力, 同时人工的出错率很高, 对于电力计量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不能良好的保障, 会对电力企业和用户的利益造成损害。每家每户都具有属于自身的电表, 电力计量工作人员承担着巨大的工作量, 以往人工的电力计量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电力营销的实际需求。

(三) 劳动负担过重

建筑行业发展的速度很快, 楼层建设的越来越高, 如果还是应用人工的形式进行电力计量, 电力计量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每天都需要攀爬众多楼层, 无论是心理和生理都会承担着较大的压力, 经常不能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电力计量工作。而且一些不法分子还有可能冒充电力计量工作人员, 深入到群众的家庭中, 对于居住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能够有效的避免这些不良问题的存在, 同时也是电力营销系统现代化、科学化、自动化发展的体现。

二、电力营销系统中自动化抄表技术应用

自动化技术与电力营销中的抄表读数进行融合, 具有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远程的操控, 不再需要派遣相应的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电力计量工作的开展, 省去了大量的劳动力, 对于促进我国电力营销系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一) 自动化抄表系统构成

自动化抄表系统由三大模块构成, 它们是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维护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的作用是采集用户用电信息, 并传输到数据处理模块内, 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用户用电信息进行编辑、生成报表和进行统计, 数据维护模块用来对系统进行维护, 主要是各种资料的维护管理。

(二) 自动化抄表的基本功能

自动化抄表的基本功能主要是依据硬件和软件部分而呈现的, 将自动化抄表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方面就是自动化抄表能够对参数进行设置, 电力营销系统中自动化抄表系统运行前, 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参数设置, 从而保证自动化抄表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参数设置具体指的就是对集中器、心理采集器, 以及电力营销系统中的其它相关设备进行设置, 主要包括用户地址的编号、不同时段的电能配置等。

通信功能是自动化抄表具有的第二个基本功能, 应用设备对电力统计信息进行采集, 并且应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将信息发送到主站。不仅传输信息量大, 同时信息传输更加的稳定。当然, 还需要明确的是对于电力信息的传输不仅仅局限于电表的数值, 对于用户电力能源的最大需求、电压值, 以及众多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反馈, 以便于技术人员及时地找寻电力营销系统自动化抄表业务中存在的不良问题。

第三方面指的就是电力计量信息数字化储存, 以往电力营销系统中众多的电力计量信息都是由人工采集, 并且应用纸笔进行记录的, 在人工记录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导致不良的错误发生, 导致电力计量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受到影响。但是自动化抄表技术能够将电力计量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记录, 其中包括电力用户的信息、电能表读数信息等, 并且在计算机上可以通过检索及时地找寻, 也便于修改等众多操作, 使得抄表读数业务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加强的信息储存的安全性、全面性。

(三) 自动化抄表的优势

无论是自动化电表的安装, 还是电力能源应用的计量, 对于电力营销服务质量都有着直接性的影响, 无论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不良的问题, 对于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会造成损害。但是自动化抄表技术的应用, 能够对各个环节都进行全面的控制, 同时应用计算机系统对众多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对于日后的维护修理工作提供很多便利, 也便于电力企业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 提升电力企业的营销服务质量。以往电力营销模式, 都是在电力用户应用电力能源之后, 定期地向电力用户收取费用, 这样的电力营销模式导致常有拖欠电费的不良情况发生。自动化抄表技术应用后, 电力企业能够为电力用户办理相应的账户, 电力用户需要在自己的账户上储蓄一定的金额, 也就是用户应用多少电力能源就会实时地从账户中扣除相应的费用, 电力用户账户储蓄金额过低时会对电力用户给予提示, 若是拖欠电费就会远程控制自动切断电源。电力用户还可以用过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方式进行缴费, 为人们提供了很多的便利。

(四) 自动化抄表的应用方法

自动化抄表系统建立以后如何实施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问题, 具体步骤如下。

(1) 抄表准备阶段。自动化抄表系统自动制定抄表计划, 并发送数据到准备环节, 同时系统自动记录相关信息。

(2) 抄表实施阶段。抄表员将手持数据终端 (俗称抄表机) 与自动化抄表服务器系统连接, 然后将待抄表客户的信息资料下载到抄表机内并储存起来。在这个过程中, 抄表员要正确设置相关参数, 例如电表的品牌、型号、地址、端口和通信波特率等数据, 而且在整个抄表过程中要让抄表机始终保持通信状态。然后用抄表机对客户电表电子标签进行扫描, 抄表机获取客户电表的标识以后, 自动下载该电表相关数据, 并将这些数据上传至公司营销系统内, 于是营销系统就获取了客户电表的相关信息, 例如客户编号、地址编号、资产编号、上次抄表示数、本次抄表示数、抄表电量、抄表异常等数据。

(3) 抄表复核阶段。抄表员完成数据采集并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内, 监控系统就会对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进行检查。

(4) 系统审核阶段。自动抄表管理系统对电费进行核准, 没有问题的话就以短信方式通知用户缴费。

(5) 自动化抄表水平的评价。定期对抄表水平进行评价有利于不断完善系统和改进不足, 毕竟自动化抄表系统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评价指标包括系统平台的完整性与可靠性、系统安全性、硬件与软件兼容性、系统功能模块合理性与完整性、系统中各子系统的连接性、实际抄表率、抄表差错率、自动化抄表率、用户满意度、社会声誉改善度、服务质量提高度等, 全面覆盖率了自动化抄表系统的技术水平、抄表质量和供电服务质量三个方面。

结语

电力营销系统中自动化抄表技术的应用, 弥补了传统的电力抄表业务中存在的不足, 使得电力抄表业务朝着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缩减了抄表业务工作落实的资源投入, 使得电力计量工作更加经济化、合理化, 促进了电力营销系统的发展, 使得电力营销服务更加优质。

摘要: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各个行业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同时也延伸到我国的电力营销行业中。我国电力销售系统以往都是派遣相关的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抄表读数, 不仅工作效率很低, 同时出错率还很高。自动化抄表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 保证了抄表工作质量, 同时, 也为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增加了新的生命。但是自动化技术在电力营销系统中的应用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只有应用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改善, 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

关键词:电力营销系统,自动化,抄表

参考文献

[1]王跟锁.电力自动化抄表的应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 2015 (03) :74.

电力系统自动化问题 篇9

一、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 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技术设计缺乏标准化

目前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还没有统一标准, 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标准、自动化系统模式、管理标准都缺乏统一标准, 这是当前电力网络建设和运营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有下列几点:

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开放性问题。现有的电力自动化系统不能满足设备之间接口困难, 甚至不能连接的问题, 各厂不同系列的产品造成产品型号复杂, 备品备件难以实现, 设备运行率低。缺乏开放性和交流, 从而造成各厂家各自为政, 重复开发, 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所以电力自动化系统应能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的互操作性;电力自动化系统应能包容电力自动化技术新的发展要求;电力自动化系统必须考虑和支持电力运行功能的要求。

生产厂家存在产品质量不过关, 系统性能指标达不到要求的问题。厂家过分重视经济利益, 不重视产品的性能及实用性。而用户过分追求技术含量, 因而一批技术含量虽较高, 但产品并不过关, 甚至结构、可靠性很差的所谓高技术产品仍能不断使用。有些厂家就产品只组织技术鉴定, 却不搞产品鉴定, 导致有些产品生产过程中缺乏起码的质量保证措施, 电力企业内部专业人员对系统认识不透彻, 造成设计漏洞较多。有些外购件的生产更是缺乏管理, 因而导致部分投产的电力问题层出不穷。

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抗干扰问题。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抗干扰问题 (电磁兼容问题) 是一个非常重要, 却常常被忽视的方面。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抗干扰措施是保证电力自动化系统可靠和稳定运行的基础。传统上的电力自动化设备出厂时仅仅做一些开关电焊机、风扇、手提电话等定性实验。到现场后往往也只加上开合断路器的试验, 抗干扰试验手段相当原始, 一直没有一个定量的指标, 这是一个极大的隐患。众多电力产品因种种原因未能经过这些严格的试验就草草进入到电网的装备环节, 将来的电力自动化系统要出问题也就是可想而知的事了。

电力产品接口缺乏标准化。接口是电力自动化系统中非常重要而又长期未得到妥善解决的问题之一。电力网络需要大量设备, 这些设备的接口更是种类繁多。厂家的产品要在数据接口方面沟通, 需要软件人员花费很大精力去协商通讯规约和数据格式等问题。

2. 电力自动化系统组织模式存在问题

一个电力自动化系统模式选择合适的话, 不仅可以节约材料, 节省投资而且由于系统功能全、质量高, 其可靠性高、可信度大, 更便于运行操作。因此, 把好电力自动化系统的选择关意义十分重大。伴随着电力自动化系统应用的增多, 无论是新建、扩建或技改工程, 电力自动化系统的选型都应该严格执行有关选型规定, 力求做到选型规范化。经选用的电力自动化系统不仅要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性能价格比高, 系统的可扩展性和适用性好, 而且要求生产厂家具有相当技术实力, 有一定运行业绩和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但从实际来看这个问题也是不理想的。

3. 现行的电力管理体制与电力自动化系统关系问题

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有时出现的问题非常复杂, 常常得许多单位和部分同时协作解决问题, 正是这样一个原因, 造成一旦有设备缺陷若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同时到达现场检查分析时, 就往往发生推卸责任, 互相扯皮的情况, 造成极大的人力资源浪费, 而且专业衔接部分的许多缺陷问题成为“三不管地带”, 不利于开展工作。此外, 综合自动化电力设备的运行、检修、检测, 仍需要规范。因此电力自动化专业的划分应尽快明确, 杜绝各基层单位谁都管而谁都不管的现象。电力自动化专业的明确, 对于加强电网管理水平, 防止电网事故具有重大意义。

4. 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人员水平不高。

电力自动化系统绝大部分设备的维护依靠厂家, 在专业管理上几乎没有专业队伍, 出了设备缺陷即通知相应的厂家来处理, 从而造成缺陷处理不及时、维修费用昂贵等一系列问题。

解决好现行的电力自动化系统管理体制和技术标准等问题的同时, 还要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培养出一批能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加宽相关专业之间的了解和学习。

二、解决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问题的对策

1. 多方协作, 实现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技术设计标准化。

为了保证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发展所必须的秩序和效率, 避免系统因缺乏统一标准而出现问题, 必须确定适合于系统发展的统一条件和一致规范, 并使这种一致规范和条件在功能上达到等效。

这就要求电力系统的各生产产家要在故障录波与通讯控制器、无功装置与通讯控制器、保护与通讯控制器、RTU与通信控制器、通讯控制器与主站、小电流接地装置与通讯控制器、通讯控制器与模拟盘等设备之间的通讯接口上做到统一行业标准。这些不同厂家的产品要在数据接口方面沟通, 协调数据格式、通讯规约等问题。如果所有厂家的自动化产品的数据接口遵循统一的、开放的数据接口标准, 则因缺乏标准化而给电力系统带来的问题可得到圆满解决。

2. 科学设计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模式。

在电力网络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上要做科学、合理、有效, 将事故的发生率降低。从专业角度来讲, 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可分为如下几种:

(1) 分布式设计:分布式设计的系统所有的控制、测量、保护、报警等信号均在就地单元内处理成数据信号后经光纤总线传输至主控室的监控计算机, 各就地单元相互独立, 不相互影响;采用模块化、分布式开放结构, 各控制保护功能均分布在开关柜或尽量靠近开关的控制保护柜上的控制保护单元。

(2) 可扩展性与兼容性:系统由标准化之软硬件组成, 并配有标准的串行通讯接口以及就地的湘接口, 用户可按照自己的需要灵活配置, 系统软件也能容易适应计算机技术的急速发展。系统设计可考虑用户今后变电站规模及功能扩充的需要。

(3) 简单可靠:为大幅度简化二次接线, 用多功能继电器替代传统的继电器, 分布式设计在开关柜与主控室之间的接线。使开关柜内接线简单, 其余接线在采集、控制保护柜内部完成。

3. 加强对设备厂商的监督和检查力度, 严格落实行业标准, 做到产品不合格决不能进行运营一线。

4. 建立一批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专业维

护队伍, 提高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 彻底脱离依靠厂家才能维修的局面和出了问题“三不管”的现象。

综上, 相信油田电力管理部门注意了上述几点, 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一定会扎实、有效、稳定地运行。

参考文献

[1]罗毅.电力系统安全监控的理论及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4.[1]罗毅.电力系统安全监控的理论及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4.

[2]高爱国.工业变电站监控组态软件的设计与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 (河北) , 2005.[2]高爱国.工业变电站监控组态软件的设计与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 (河北) , 2005.

[3]张继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选型中应注意的问题.内蒙古电力技术.2005, 02[3]张继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选型中应注意的问题.内蒙古电力技术.2005, 02

电力系统自动化问题 篇10

现代经济社会对于电力事业的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电力供应的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优质性等方面。而现代经济社会对于电力系统的发展要求主要为实现全自动化电力系统运行。在这些要求的基础上, 电力系统所涵盖的自动化技术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仅实现了由低级向高级的转变, 还实现了由局部向整体的转变。

如果从设计层面进行分析, 则要求电力系统能够通过对多机系统模型的科学试验, 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从管理层面进行分析, 则要求电力系统能够实现智能化管理及优质性管理;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 则要求现代控制理论能够被融入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过程当中。因此, 现阶段, 我们必须将重心放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中所存在问题的分析及改善方面, 并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更加深入的创新, 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的智能化、优质化、经济化。笔者就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2 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2.1 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在全球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过程中, 技术设计方面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仍然缺乏一套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而就中国而言,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过程中, 其标准缺陷不仅仅体现在技术设计方面, 自动化系统模式及自动化管理模式等方面也缺乏标准规范予以管理, 这一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成为了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最严峻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非常之多, 但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电力自动化系统对于外界的开放水平总体偏低, 大部分设备连接技术较低, 较难实现接口, 造成连接可靠性非常低;2制造厂商对于电力系统相关产品的质量把关较为松懈, 导致产品质量及稳定性低下, 整个电力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无法与实际要求进行同步。

2.2 电力系统维护保养团队力量薄弱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过程中, 设备时常会发生损坏等情况, 此时就需要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而我国绝大部分的电力系统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主要是依靠设备生产厂商完成, 企业在对电力系统的应用过程中没有建立专业性设备维护保养队伍, 无论设备何时何地发生故障, 无论故障程度轻重, 企业都将故障上报至生产厂商委托其进行处理。这种方式效率低下, 很容易导致部分紧急缺陷不能得到及时处理, 并产生高昂的维修成本, 严重时会影响整个生产过程。

3 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的改善建议

3.1 完善电力自动化管理的技术设计系统

根据我国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与规范这一问题, 我们应在多方合作的基础上, 实现整个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在技术设计方面的转型。换个角度进行分析, 若果想最大程度确保电力系统在自动化管理过程中的有效性、稳定性、标准性, 防止电力系统因缺乏规范而引起各类问题, 就必须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将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的使用条件与所处环境相结合, 并在此基础上定义一套具有良好适应性与统一性的规范标准。具体一点来说, 为了更好地满足以上要求, 就必须在所有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系统有关的制造厂商中贯彻上述标准, 尤其是在一些需要配合接口通讯设备的生产过程中, 更加需要彻底落实行业规范, 以此来最大限度地满足行业要求。其中, 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规范所涉及的重点对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生产过程中:1通讯控制器和故障录波设备的装配过程;2通讯装置器与无功设备的装配过程;3通讯控制器和小电流接地设备的装配过程;4通讯控制和模拟盘装置的装配过程;5通讯控制器和保护设备的装配过程。

对于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中不同种类的产品而言, 其制造厂商必须在相关设备数据接口的行业规范标准方面进行协商, 最后达成统一, 除此之外, 还应对相关数据格式及通讯规则等方面的标准进行规范, 形成一套适用于所有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零件的规范标准。通过这种方式, 既可以提高制造厂商自动化产品数据接口及数据接口标准的适用范围, 还可以实现制造厂商自动化产品数据接口及数据接口标准的通用性和统一性, 最后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3.2 保证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设计模式的合理性

要想有效改善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 仅仅对电力自动化管理的技术设计系统进行完善是远远不够的, 还应保证整个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在设计模式方面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对任何一个设计环节都进行精心的设计。在这种方式的作用下, 极大限度地将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缺陷发生率降到最低, 同时减小因缺陷而造成的损失。具体来说, 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设计模式由以下几种类型构成:

(1) 分布式设计模式, 受到分布式设计理念的影响, 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中所包含的所有信息资源都将以单元进行分类,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处理, 这些信息资源包括控制信号、警报信号、分析信号等等。在将这些信息资源进行处理之后, 信息资源会以数据信号的形式输出, 系统会自动对这些数据信号进行处理, 并通过光纤总路线进行输送, 在整个过程中, 所有的信号接收工作都是由主控室监控计算机设备完成的。在从始至终的传输过程当中接地单元之间能够一直保持相互独立的状态, 并引入分布式及模块化开放结构等方式, 用来避免控制单元及控制保护单元中所包含的部分控制保护功能失效, 引起严重的后果。

(2) 兼容性扩展设计模式, 根据市场对系统可扩展性及兼容性等方面的要求不难发现, 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不仅需要分别对相应的硬件和软件系统进行设置, 还应配套设置一套与这些软件硬件系统相适应的串行通讯接口。在选择接口配置时, 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制定一套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设置, 这种设置方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同时具有以下优势:有利于满足后期规模扩充及功能扩充需求。

(3) 可靠性设计模式, 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过程中二次接线繁琐程度的降低, 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中的所使用的继电器装置由传统的单一性功能继电器转变为现代化多功能继电器。与此同时, 系统在对开关柜与主控室之间的接线设计上, 还使用了分步式设计模式, 以此来增强接线的有效性。通过对以上两种设计方式的有效结合, 可以实现开关柜内部接线模式的简单化, 其余的接线都在控制保护柜或者采集保护柜中进行。

3.3 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

在研究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改善问题时, 还应加强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 通过现代化高科技来实现整个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全面覆盖及实时监控。具体来说, 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的使用企业应建设一个全方面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工作团队, 并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来提高团队人员的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 使其具备独立处理设备故障的能力。这样, 当设备发生故障时, 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企业就不必将故障上报至生产厂商进行处理, 而是可以在现场进行处理, 有效提高了故障处理的及时率, 降低了因设备维修而产生的高额成本。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 人们会将越来越多的关注焦点集中在数字化电网及集控制中心的开发上。由此可知,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改善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管理水平这一技术, 对于电力调度在智能化及数字化方面的实现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4 结束语

本文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改善这一议题进行分析时, 首先提出了目前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并针对这些不足点提出了一些改善建议, 例如完善电力自动化管理的技术设计系统、保证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设计模式的合理性、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等等。笔者希望能够通过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努力, 来确保我国的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得到更好的完善, 并得到更加充分的应用。

摘要: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力行业在整个经济社会的建设过程中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尤其是在电力网络改造的深度发展趋势之下, 大量的电力自动化管理设备开始运用到系统当中。但是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严重地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 这个问题必须得到大家的重视。本文围绕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现状阐述、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的改善建议三大方面展开讨论, 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改善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电子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蒋宏图, 袁越.电力系统自动化综合应用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9, 29 (5) :113~116.

[2]翁颖钧, 朱仲英.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3, 27 (18) :74~78.

[3]陈众, 徐国禹, 王官洁, 等.分层递阶控制理论与电力系统自动化[J].电机与控制学报, 2003, 7 (4) :352~355.

上一篇:合作学习的尝试下一篇:双变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