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性培养

2024-07-31

幼儿自主性培养(精选十篇)

幼儿自主性培养 篇1

一、幼儿自主游戏开展问题分析

(一) 教师的干扰影响自主性游戏的开展

教师是幼儿的教育者, 是幼儿人生路上的启蒙者。 教师都希望幼儿快快长大, 早点明白道理。 一些教师在开展每一次自主性游戏的时候, 期待幼儿在其中有所提高与进步。 所以, 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的自主性游戏, 更要在幼儿的游戏中找到一些机会对幼儿进行教育, 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 部分教师甚至中断幼儿的游戏, 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希望通过有效的教育改变幼儿的人生观。 从指导者的角度对幼儿的自主性游戏进行评价, 总会认为幼儿的游戏过于平庸, 永远达不到教师的要求。 面对这样的情况, 一些教师会忍不住指导幼儿如何维持伙伴关系, 如何选择游戏的材料, 如何制定游戏的规则等。 幼儿要进行自主化游戏, 但必须由教师规定的场地与时间内开展游戏, 使得幼儿自主性游戏成为教师指导下的一台戏, 无法成功实施。

(二) 游戏的中断影响自主性游戏的继续

幼儿的自主性在自主性游戏中得到完全发挥, 幼儿的方法、主题及过程都是幼儿制定出来的。 但是教师对于幼儿的关注会使幼儿的游戏无法连续地实施下去。 教师的指导对于幼儿游戏过程的连续性有不利的影响, 引导幼儿向自己期待的方向发展, 使幼儿无法控制游戏。 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 问题的产生会使幼儿的自主性游戏无法连续进行下去。 幼儿的自主性游戏出现中断的情况, 幼儿的注意力会转移到其他地方, 并且很难再转移到游戏中。 所以, 游戏的中断使幼儿自主性游戏的继续成为一个问题。

(三) 教师的管理影响自主性游戏的完成

幼儿的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开展合理游戏的活动。 教师对幼儿管理与干预会使幼儿自主性游戏效果受到影响。 过多管理, 影响幼儿自主性的发挥, 但过多放纵, 也会使幼儿的自主性游戏无法成功开展。 一些幼儿教师会将幼儿的自主性游戏理解为幼儿的自由活动, 没有目的地让幼儿自主活动, 使幼儿自主性受到影响。 这些幼儿教师的做法看上去是尊重幼儿的权利, 给幼儿足够的空间, 但这种管理方法大大影响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效果。 教师的放纵, 使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的问题得不到观察与总结, 幼儿得不到有效帮助。教师无法针对幼儿的行为总结游戏经验, 也无法针对幼儿游戏中一些有价值的内容进行交流, 这就使得幼儿自主性游戏的价值无法体现。

二、幼儿自主游戏开展对策分析

(一) 创造良好的自主性游戏环境

游戏环境, 对于幼儿游戏自主性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 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让幼儿不自觉地成为幼儿中的主体。 要使自主性游戏的教育功能得到发挥, 幼儿教师需要对幼儿的探索兴趣进行培养, 让幼儿对一切新的事物感兴趣。 教师在进行游戏环境的设置时, 需要对幼儿的游戏兴趣及个人发展需要进行分析, 为幼儿创设符合他们需求的幼儿空间。 教师可以对教室进行不同功能的划分, 利用不同探索游戏区域的划分, 使幼儿的自主性游戏需求得到全面的满足。

教师可以在幼儿的活动教室内开群一个想一想、 猜一猜的游戏探索角, 让幼儿在这个区域内进行猜测游戏, 比如一人比划一人猜的游戏。 还可以在教室内开一个手工角, 让那些喜欢剪纸与美术的孩子在这个区域内进行自主性游戏。 再开一个语言角, 让幼儿在这个区域内进行文字相关的游戏。 游戏环境的丰富化, 会给幼儿更多的自主性游戏开展的可能, 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 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二) 投入丰富的自主性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是幼儿开展自主性游戏的重要物质基础。 在进行幼儿自主性游戏材料的选择时, 幼儿园与幼儿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发展需求与幼儿教育需求, 开发各方面的资源, 为幼儿提供尽可能丰富与全面的游戏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手工角内的活动, 让幼儿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材料的创作, 不仅节约成本, 而且让幼儿的游戏材料具有特别的意义。 在幼儿教学工作中, 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半成品性的游戏材料, 让幼儿在这些半成品的基础上想象, 根据自己的游戏需求对半成品进行开发与利用。 比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带有数字的卡片放在计算区域内, 如果一些幼儿想做与数字相关的游戏, 他们可以自己用剪刀把数字剪下来进行利用。 游戏材料的准备, 可以成为幼儿自主性游戏兴趣激发的关键, 因此, 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幼儿自主性材料的提供, 利用丰富的游戏材料给幼儿更多的自主性游戏选择。

(三) 开展有效的自主性游戏指导

对于幼儿来讲, 自主性游戏并不是完全的自由。 教师要对幼儿的自主性游戏进行合理的管理, 选择适当的机会, 利用幼儿的游戏行为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引导。 幼儿教师的自主性游戏具有一定的规定, 只是这些规定是隐性的, 教师需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对幼儿的自主性游戏行为进行利用, 在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的同时, 渗透德育内容。

在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中, 教师可以成为幼儿的同伴。 一些幼儿喜欢搭积木, 但总是搭不好, 这时教师可以加入幼儿的积木游戏, 通过参与幼儿游戏的方式, 为幼儿呈现正确的积木搭法, 在解决幼儿自主性游戏烦恼的同时, 指导幼儿的游戏行为, 向幼儿传递互相帮助的价值观。 另外, 教师也可以利用语言或者非语言方式, 对幼儿的自主性游戏进行引导。 一些幼儿在玩过家家游戏时, 总是选择那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 不给别人选择的机会。 这时, 幼儿教师要对其进行协调。 幼儿因游戏而将教室弄乱时, 教师则可以利用“卫生检查员”的身份融入游戏中, 让幼儿自觉地整理场地。

综上所述, 自主性游戏的开展, 是为了让幼儿实现自主探索与自主成长, 推动幼儿成为自己的主人。 在幼儿教育实施过程中, 自主性游戏的开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加强对幼儿园自主性游戏开展现状的分析, 开发新的自主性游戏组织方法, 是幼儿园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自主性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与实施, 会成为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 也会成为幼儿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凭借。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幼儿教育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幼儿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在其人生观、世界观得以开发的重要阶段, 教育内容与方法无一不影响他们未来的个人发展。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形式, 也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基本活动类型就是游戏, 让幼儿在游戏的环绕下成长, 对于幼儿的思维开发有重要的作用。让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其优势, 需要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培养幼儿的游戏兴趣, 让幼儿对游戏进行自主探索与参与, 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自主性游戏,幼儿教育,探索兴趣

参考文献

[1]邱学青.幼儿园自主性游戏的实现条件[J].学前教育研究, 2008, 01:55-58.

[2]季晓英.幼儿自主性游戏的环境创设与引导[J].学前教育研究, 2008, 10:66-67.

[3]吴洁.在自主性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J].成功 (教育) , 2011, 16:74.

[4]周洁.幼儿自主性游戏之“四健”[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2, 05:109.

[5]顾美芳.谈谈自主性游戏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三角 (教育) , 2012, 06:55.

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组织形式,除了主要以教育活动或集体活动为主以外,孩子们还应该有充分的自由活动时间,即让幼儿有一定的自由、没有精神负担的分散活动,设置活动区就极大的解决了这一需求。每个孩子都爱玩区角活动,但是由于他们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如果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区域活动就会成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没有目标的玩!孩子什么都学不到,而且会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因此结合我们小班年级组的“创设温馨的环境,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一课题,我班选择了“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这一子课题。

二、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课题研究中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作为幼儿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的主动性和实践性品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分别从设置目标、投放材料、创设环境、指导与评价等几个方面阐明了如何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自主性的发展。

三、探索与实践

(一)、围绕幼儿主体性作用的发展设置目标

设计教育目标的意义在于保证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使教师能根据预定要求来组织有效的教育活动,因此很容易出现忽视幼儿主体性作用的现象。因此我们在设计目标的时候,充分的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和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例如在“美工区”开展“亲亲我家”的主题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纸张、橡皮泥、油画棒、剪刀、浆糊等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自由选择折(剪)纸、泥工、绘画、粘贴等不同的表现方法。这样,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完成活动内容,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综合使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完成活动内容,达到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作用的目标。

(二)、帮助幼儿做好进区计划

区域活动是每个孩子都很喜欢的活动,一到开展区域活动时,孩子们显得又忙碌、又快乐。区域活动吸引孩子的关键在于能让孩子体验到自由和自主,体验到乐趣: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和决定去哪个区,玩什么,和谁玩,可以自己决定使用材料的方式和方法,自己决定与伙伴的合作方式等等。这就需要孩子们有一定的规则意识,而不是任意地活动。

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是幼儿能够在区域中自由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进区域习惯,我们设计了“今天你进区域了吗?”这一板块,每个幼儿要持卡进区,把卡放在相应的区域标志里,这样后来进区的幼儿如果发现本区域中有5个小朋友时请选择别的区域,因为教师规定每个区域中的幼儿不超过5人,这样不但可以规范幼儿的良好进区习惯,还有利于培养幼儿练习一一对应。教师也可以以同伴的方式参与到孩子的进区活动中去,作个“有指导性的合作者”。针对不同孩子的能力和特点有意识地吸引幼儿自主的到适合他的区域进行活动。

(三)、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开放的区域活动空间,促进幼儿主动参与

游戏环境的创设包括物质环境(操作材料)和心理环境(知识经验)。由于教师设置的各个活动区以及为各个活动区提供的活动材料可以被看作是幼儿自主活动的实际对象,被看作是幼儿教育内容的物化,因此,我们可以把活动区材料看作是幼儿主动活动的物质基础。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物质基础,幼儿的主动活动才能落到实处。

1、区域名称的直观性与趣味性。

在以往的活动区设置中,我们往往以文字冠名。比如,在区域中写上“娃娃家”“建筑区”等等。这样对于成人来说是一目了然了,可对于不识字的孩子们来说表示什么呢?尤其在小班,和一个只有3岁的孩子来讲“益智区”、“操作区”简直太难以理解了。孩子们常常会乱指一气,名字和区域根本对不上号。正如《纲要细则》中指出,作为教师应明确地认识到:3至6岁阶段,是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段,形象或表象影于是在这次布置活动区标志时,我们有意识地针对小班幼儿年龄小,理解语意的能力差等特点,选择了孩子们喜欢的动物形象贴在玩具柜上:如聪明的小猴代表“益智区”、乖巧的小猫咪代表“音乐区”等等。这样孩子们很容易记住各活动区的任务和性能,便于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区域进行活动。在分区活动中也不会再出现找错了活动区的现象。这样的布置,突出小班直观性、趣味性的特点,利于孩子理解和掌握区域的划分。我们要时刻记得,环境是和孩子互动的。要让环境成为无声的老师,让孩子自然地理解环境所要表达的意思。

2、环境的独特而富有情趣性。幼儿对富有新意的环境总是表现出特别敏感而有兴趣,他们对每次富有新意的事物,都想看看、听听、摸模、碰碰、问问,这时他们的思维活动与探索精神也处于最佳状态,如果教师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幼儿就能主动地,不断地获得信息。如,小班幼儿的劳动热情很高,很喜欢模仿成人的各种劳动,但由于他们年纪小、体力弱,知识经验少,不可能真的像成人那样地劳动,所以,我们就为幼儿设立了 “小小种植园”、“生活自理角”等,让他们在这新奇的环境中,把生活中难以实现的愿望,通过特定的情景去实践或再现。这样的教育既能使幼儿获得大量的信息,又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因人而异地提供开放性的活动材料。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因此在选择、提供操作材料时,我们根据本班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进行投放。首先围绕同一教育目标,提供多种材料,如夏天结合“下雨的日子”我们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环境让幼儿来探索、表现。首先在科学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容器作为盛水容器,幼儿在进行装水和倒水的操作,教师在几个容器底部钻孔,幼儿观察水

从孔里漏出的现象,还提供了不同材料,如冰淇淋盒、木头、勺子、泡沫纸等,幼儿观察物体在水中沉浮状态,积累初步的经验。美工区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各种豆类制成”的“听雨盒”供幼儿表现。其次,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提供适宜的不同层次的材料,如在益智角中,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路线曲折复杂,难度较大的走“迷宫”,而能力稍差的幼儿就选择稍微容易些,难度相对小些的“迷宫”;还有就是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提供趣味性、可操作性、多功能性的材料,如娱乐角中的休闲钓鱼,美工角中的蔬菜水果切面印画,观察角中的自制饮料等等。这些既给予了幼儿极大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的空间,使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又使大部分幼儿都能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的形成。

(四)适时地帮助与指导,促进幼儿独立性与创造性

强调自主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活动表现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因此,并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帮助与指导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是环境的创设者,条件提供者,观察指导者。教师的指导目的不是为了干扰幼儿的游戏,而是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丰富自己的行为表现,教师主要是通过改变环境,投放不同的材料来影响孩子的学习,更好地开展游戏。

1、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通过观察,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如给幼儿提供的游戏空间是否合适,游戏行为有否发展,该丰富哪些经验,新投放的游戏材料是否被使用,是如何使用的,没使用的原因是什么等等;经过观察分析决定指导的对象和方式,重新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2、采用开放式的指导方法。针对区域活动不同环节,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及幼儿的不同行为表现,采取充分尊重、信任幼儿的原则,尽可能让幼儿独立主动开展游戏;多观察,少干预;多放手,少包办;多鼓励,少指责。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作为游戏的伙伴,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采用建议、协商的口吻,给予启发、点拨,依靠幼儿的积极活动帮助幼儿学习,但教师指导的语言应是开放式的,如“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请用它来试试,看看会怎样?”等,对大部分幼儿没有参与的结果,不做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留给幼儿探索的空间,发散幼儿的思维、引起幼儿的联想,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发现、总结,耐心倾听幼儿的发现,并用欣赏的口吻夸奖孩子,以激发幼儿的自信心,更有利于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发挥。但特殊情况下教师需有特定的指导,如,当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倾向,过激的行为,求助,遇到困难想放弃时,教师必须及时介入,进行制止或指导。

3、引发幼儿内在的游戏动机。游戏过程依赖的是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以及游戏活动本身的吸引力,而并非外在于活动的其它东西,如教师的奖赏。幼儿的主动性是内在的游戏动机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师在选择区角游戏内容、材料投放时,应从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出发。例如:我发现我班有不少幼儿到认知区玩“摸箱”游戏,我就投放一些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物体来感知软硬、厚薄和几何形体,并投放一些纸片,让幼儿通过动手折、剪图形来感知不同形状(如三角形、棱形、圆形等)。通过开展这些幼儿喜欢的活动,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望。又如:在科学区投放一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皮球等,让幼儿自由摆弄,发现圆形物体会滚动,从而知道了为什么汽车轮子要做成圆形的道理。这样,通过设置容易让幼儿感兴趣、符合幼儿活动能力的区域内容来激发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动机。

4、积极的评价与自发交流。评价是发展幼儿自信的重要手段,幼儿往往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总是积极采用纵向评价使幼儿每次活动后都有一种成功感。自发交流是游戏同伴间对自己游戏的交流,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的交流,通过自发交流,让幼儿共同分享游戏的体验,探讨游戏中的问题,提高游戏水平。交流时我们多用谈话的方式,集思广义解决问题或推荐有创意的方法;还经常采用设问方式,作为活动的延伸,为下一次活动铺垫,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如在认识水果与干果时,幼儿边玩边感知,当他们得到一些有关果实的知识经验后,我们就让幼儿互相交流观察心得和发现,“你有什么好方法要向大家介绍?”“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做呢?”等,再谈谈“是怎么发现的?”“你是怎么想的?”等,使幼儿了解别人的视角与思维方式,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然后引导幼儿归纳概括水果与干果的各自特征,这样当幼儿看到陌生的果实时,就能主动分辨出它们是水果还是干果,最后以“下次你准备观察什么”“你还想怎么玩”等设问方式激发幼儿参与下次游戏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反思与总结

区域活动由于提供了较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创造了较为宽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而且又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能使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他们探究的动机,产生自豪感、自信心。教师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幼儿与环境的交往,通过自主地探索来获取知识,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总之,幼儿是活动区的主人,如何创造一个适合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设法引起幼儿的活动动机,调动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让我们的区域活动更好地为幼儿自主性发展服务,仍是我们不断研究的课题。

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摘要:区域活动是一种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自愿、自发的游戏,是幼儿园教师现在普遍采取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那么,如何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自主活动的一扇门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应注重在目标的制定、环境的创设、幼儿的活动、教师的指导等方面考虑。

关键词:幼儿 区域活动自主性

区域活动能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愿望去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为幼儿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机会,它的潜在的教育价值也在不断地挖掘出来,也是当前幼儿园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指出的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

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 的最有效的措施。那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呢?

1目标的制定

设计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和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例如在“美工区”开展“我爱小动物”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纸张、橡皮泥、油画棒、剪刀、浆糊等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自由选择折(剪)纸、泥工、绘画、粘贴等不同的表现方法。这样,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完成活动内容,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综合使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完成活动内容,达到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作用的目标。

2环境的创设

2.1创设新奇、动态的物质环境

幼儿对富有新奇、生动的环境总是表现出特别敏感而有兴趣,他们会动用各种感官参与其中,通过眼看、耳听、口尝、手摸,了解各种事物的特性。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育内容、季节变化不断创设新奇的环境,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尽量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有更多的选择,从而引起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独立自主去观察、操作、探索、发现,从而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2.2提供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

在选择、提供操作材料时,我们根据本班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进行投放。首先围绕同一教育目标,提供多种材料,如为了认识小动物,我们在饲养角进行饲养小动物、认知区设有图片、益智区进行动物分类等;其次,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提供适宜的不同层次的材料,如在益智区中,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颜色、图形两种分类法,能力弱的幼儿则可选择一种分类法。这些既给予了幼儿极大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的空间,使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又使大部分幼儿都能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的形成。

3幼儿的活动

3.1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主动探索

教师在各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为幼儿创设广阔的探索空间,解放幼儿的手脚和头脑,让幼儿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例如,我们在科学区中投放了“会变的颜色”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懂得不同颜色的融合会变出一种新的颜色的知识;“玩乒乓球”活动中,让幼儿在反复的练习探索中发现利用一张纸使乒乓球稳定的方法。

3.2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主动交往合作

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的交往空间,幼儿可以自愿参加,自主选择,自由活动,幼儿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乐趣,容易交流、沟通,他们之间也需要交往合作。活动中,他们喜欢模仿成人的劳动,扮演成人的角色,因此能主动地学习处理人际关系,解决矛盾纠纷等。幼儿也在活动中增强了怎样和同伴共同合作的能力。

4教师的指导

4.1平等交往中的隐性指导

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以不干扰幼儿的活动为前提,进行隐性的指导。如幼儿用木筷夹弹子未有战果而准备放弃时,教师可以加入他们的行列,以自身的行为带动他们继续努力,也可以用“自言自语”的方式道出幼儿的心声、给幼儿以暗示,教师可以这样说:“唉,这弹子这么圆,筷子也这么圆,真是太难夹了,如果筷子不是那么圆就好了!”这样的语言能启发幼儿尝试用其他材料来替代筷子。

4.2直接建议式的显性指导

当教师发现极好的教育契机时,可以直接点拨幼儿以建议和帮助。如:在科学探索区,个别幼儿拿着镜子把玩时,觉得没什么好玩,往往很快就放弃了,如果这时教师给予个别的显性指导“×××,我们到阳光下去玩吧!”这时幼儿通过自己“照来照去”这样的实际操作,对于镜子能反射太阳光的现象就会感到好奇,然后再通过教师的一系列指导,如:“放到水里去试一试呢?”等,幼儿玩镜子的兴趣又会被调动起来,这样既获得了感性经验,又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探索精神。但应注意的是,这种显性指导必须以不影响幼儿活动为基本条件。

4.3特殊情况下的特定指导

这是指在活动过程中的一些意外事件,通常是指活动中出现的不安全倾向和过激行为,影响了幼儿的正常活动,这时就需要教师的介入和指导,这也是教师必须会的指导。

幼儿自主性培养 篇3

所谓自主性,也称独立性,是个体依靠自身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的决定,并能自我调节而达到目标的行为倾向。幼儿的自主能力包括生活能力的独立、学习能力的独立以及交往能力的独立。[2]在幼儿园所有的活动形式中,最能给予幼儿自主性游戏机会的就是区域游戏。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有多种因素影响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其培养幼儿自主性的教育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一、背景分析

近年来,幼儿自主性培养对幼儿终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引起普遍关注。自主性能使幼儿主动建构知识与经验,对幼儿一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自主性强的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会相应地提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

作为与集中教学活动形式明显不同的一种相对自由、自主的活动形式,区域游戏提倡应该让幼儿自主地进行活动,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区域游戏,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自由游戏,对幼儿自主性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论是从区域设置、材料提供、规则制定等诸多方面,仍以教师预定好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较多,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多数仍停留在表面,并没有从实质上真正实现幼儿的自主游戏,影响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进而影响幼儿合作性、创造性等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区域游戏中幼儿自主性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游戏的开展由教师预设为主

区域游戏内容以教师预设为主。多数幼儿园总在学期开始之前已经将班级的区域设置好,幼儿开学后直接在教师创设好的区域环境中进行游戏。由此,幼儿就失去了参与班级区域设置的自主性。教师预设好的区域幼儿是否真正喜欢并能积极参与,则不得而知。

区域游戏的时间和场地由教师预设。幼儿在幼儿园中遵循固定的作息,区域游戏时间往往固定在某个专门的时间段,游戏的场地也往往由教师进行区域设置的时候就固定和预设好了,缺乏了幼儿的积极参与。

(二)缺乏引导幼儿自主生成区域游戏

区域设置确定以后,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新的想法,需要生成新的游戏,同时也需要新的游戏材料。如果教师没有在这个时候及时发现并鼓励幼儿,或者是缺乏生成游戏所需要的材料,幼儿很容易放弃想要生成的游戏。有些教师在幼儿想自主生成游戏情节的时候,不但没有及时进行适当的引导,甚至阻止幼儿自主生成区域游戏。

案例一:琳琳和溪溪在聊天室里聊天的时候,突然想玩打电话的游戏,于是她们就跑出了聊天室,到娃娃家拿走了娃娃家的两部电话和小桌子,若无其事地回到聊天室进行打电话的游戏。娃娃家的小朋友赶快找老师告状,老师立刻批评了琳琳和溪溪破坏规则,搬走娃娃家的玩具影响了娃娃家的正常游戏,请她们把玩具送回娃娃家,并告诉她们以后不能再这样做了。

案例中的琳琳和溪溪在区域游戏中自主生成了打电话的游戏,但是她们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找所需的材料,于是就到娃娃家拿材料。教师不但没有鼓励幼儿生成游戏,甚至批评她们破坏规则,幼儿因此被教师阻止了游戏的继续生成。

(三)教师难以把握规则性与自主性的平衡

过分强调规则性,教师对游戏规则与玩法干预较多。在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游戏规则由教师制定,并引导幼儿遵守。很多教师都希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够井然有序,这样往往会过分强调规则性。而教师全权制定的规则往往会让孩子很难坚持遵守,并让教师身心俱疲。

放任自由会导致幼儿游戏的无序发展。在区域游戏中,教师的过度干预会导致幼儿自主性的丧失,而如果一提自主性就完全放任自由,则会导致幼儿游戏的无序发展。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自主性地进行学习,但并不是自由活动,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地帮助与指导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无论是从区域设置、材料提供、幼儿游戏过程、生成游戏情况、讲评和交流等各环节,教师都有指导的责任。如果放任自流,会导致教师无法观察和发现幼儿的游戏情况和需要,无法提供相应的帮助,不能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难以进行提升经验的讲评和交流等。

三、优化策略

(一)鼓励幼儿参加区域设置

1.鼓励幼儿参与创设自己喜欢的区域内容。

教师应打破区域设置的传统观念,鼓励幼儿参与讨论自己喜欢的区域,并积极参加到区域的设置中来。例如,本学期我们班级创设的主题是“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我们在学期初与幼儿共同进行了数次讨论以后,最终确定我们班级的区域设置为:交通工具手工作坊(美工)、交通工具维修厂(组装和维修)、停车场(双人回力车所在停车区域竞赛得分游戏)、赛车场(遥控汽车竞赛游戏)、变形金刚(自由变形操作游戏)、纸飞机场(纸飞机投掷区)、小船实验区(吸水性及沉浮实验)等。这些区域都是幼儿自己设计,并主动回家收集材料来园布置出来的区域,非常受幼儿的喜爱和欢迎,充分体现了幼儿参与区域设置的自主性。

2.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游戏的时间和场地。

除了固定的区域游戏时间,幼儿园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鼓励幼儿选择一些过渡环节的时间自主地选择进区游戏。例如,幼儿早上比较早来幼儿园的,还没有出去晨间锻炼之前,可以先在教室选择一些区域进行游戏;先吃饱饭的幼儿可以选择活动室以外的走廊、阳台等地方的区域进行游戏。游戏场地的设置,也可以不用拘泥于传统的益智区、美工区等固定场所,应该充分利用阳台、走廊等可以利用的每个角落设置区域,另外有些大型游戏材料或者需要安静的活动,完全可以依靠地垫、小折叠桌、小沙发等在教室中空闲地点进行游戏。

nlc202309012351

(二)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幼儿自主生成新游戏

瑞吉欧教育体系认为,“与幼儿在一起,1/3是确定的东西,2/3是不确定的或新的事物。”[3]其中的2/3不确定的东西,就是儿童生成的活动。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应敏感地觉察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及时引导幼儿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以更好地帮助幼儿建构相关的学习经验,丰富幼儿自主探索的求知欲。

案例二:童童和丁丁在教室里用泡沫垫玩铺地砖的游戏,童童有条不紊地铺好一大片地砖,丁丁却把地砖铺成一条长长的路。然后丁丁对童童说:“你也铺一条一样的,我们比一比谁先到终点吧!”他们铺好后,丁丁说:“这样真像走飞行棋!”但是他们并没有打算要生成飞行棋的游戏,只是单纯地开始比赛谁先在泡沫垫上跳到终点。于是教师走过去问他们:“你们想用这个泡沫垫玩飞行棋的游戏吗?”他们很开心地说:“想!”“那你们想想,如果要玩飞行棋还需要什么材料呢?”他们想了一会,就到班级废旧材料仓库找来一个正方体形状的纸盒,在上面画上不同数量的小圆点当成了骰子,轮流投掷点数,按自己投到的点数往前跳相应数量的泡沫垫,玩起了大型立体的泡沫垫飞行棋游戏。

案例中教师能够发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有生成的需要,但是幼儿并没有付诸实施,于是教师及时激发幼儿玩新游戏的欲望,并引导幼儿思考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另外,案例中的教师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废旧材料的仓库,供幼儿平时生成游戏时可以自由去选择需要的材料,为幼儿生成游戏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能有效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三)在规则性与自主性之间寻求平衡点

1.教师尽量不要直接制定规则,鼓励幼儿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

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自主性,并不是不要规则,如果没有规则,幼儿就不可能学会控制自我冲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幼儿园区域游戏应该要有适当的规则,让幼儿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幼儿可以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创造。但是如果教师全权制定的游戏规则不被幼儿理解和接受,他们则较难坚持遵守。教师应鼓励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通过协商的方法建立大家都能接受的共同约定。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设计和生成新的游戏规则和玩法。

案例三:棋艺区开始之前,教师先组织幼儿讨论参加棋艺区应该遵守哪些规则,幼儿提出下棋后就不能悔棋;收拾的时候不能混棋子等游戏规则。教师带领全班讨论以后,最终确定了大家都同意的规则。在游戏开始以后,两名玩飞行棋的幼儿自发将飞行棋生成剪刀石头布、比大小等多种玩法,教师发现后请他们介绍给其他幼儿,并鼓励其他幼儿也可以发明不同的玩法。

案例三中的教师在游戏开展之前能鼓励幼儿参与游戏的制定,对于自己参与制定的游戏规则,幼儿更能够深刻认识到规则存在的意义,也更容易去遵守。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能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和生成新的游戏规则和玩法,不但能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还能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也会让幼儿更能体验到游戏的乐趣。

2.教师不能放任幼儿自由游戏,应适当介入。

幼儿因为身心发展特点的限制,在游戏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教师的帮助。这些时候就需要教师细致观察,适时介入,并尽量通过提出问题、提供类似经验、提出可选择的建议等方式,对幼儿进行适当地引导,而不能放任自流。

案例四:教师在生活区新投放了钉钉子的游戏,明明和欣欣兴高采烈地过去玩,他们用小木槌将一颗颗钉子钉在教师提供的一辆小汽车泡沫垫上。因为钉子的长度超过了泡沫垫的厚度,所以没钉几次以后,明明就发现了钉子把桌面钉出一点小小的洞,他赶快叫欣欣看:钉子会钉到桌面上。欣欣说:“那怎么办呢?”明明说:“我也不知道。”于是他们就准备收玩具走了。教师发现了这个情况,就过去问他们:“咦,新投放的玩具你们怎么不玩了。”欣欣小声地说:“钉子会把桌子钉出洞来!”教师过去看完,问道:“老师也不知道这样该怎么办,你们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明明想了一下说:“我们画画的时候,老师怕我们画到桌子上,给我们在下面垫了桌布,如果怕钉到桌子,也可以在下面垫一块垫板吗?”于是教师鼓励他们自己去拿一块大的泡沫垫垫在下面试试看,他们高兴地叫了起来:“这次钉子果然没有钉到桌上了。”

案例四中的幼儿在玩新的区域材料时候遇到了困难,不知道怎样解决,这个时候如果教师没有加以关注,放任幼儿自由游戏,幼儿很容易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选择放弃。案例四中的教师能及时发现情况,适当介入,鼓励幼儿动脑想办法,最后自己去尝试解决,幼儿能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继续参与游戏。所以教师不能在区域游戏时候放任幼儿自由游戏,而不加观察和指导,否则会导致幼儿游戏的无序发展或中断。

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重要教育形式,有效培养了幼儿的主动探索能力,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尊重幼儿的意愿,鼓励幼儿参加区域设置、自主生成新游戏、在规则性与自主性之间寻求平衡点等方面入手,加强区域游戏的组织,为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的空间,提升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晓琼.开放与渗透延续与融合——幼儿园课程主题在区域活动中的价值呈[J].江苏教育研究,2014(2).

[2]王春蓉.浅谈幼儿自主性的培养[J].幼教天地,2014(6).

[3]马拉古兹等著.张军红等译.孩子的一百种语言[M].光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62.

[4]邱学清.关于儿童的自主性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2001(6).

浅谈区域活动幼儿自主性的培养 篇4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自主性

区域活动能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愿望去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 为幼儿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机会, 它的潜在的教育价值也在不断地挖掘出来, 也是当前幼儿园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指出的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 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的最有效的措施。那么, 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呢?

一、目标的制定

设计目标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和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 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例如, 在“美工区”开展“我爱小动物”的主题活动中,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 投放纸张、橡皮泥、油画棒、剪刀、浆糊等材料,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自由选择折 (剪) 纸、泥工、绘画、粘贴等不同的表现方法。这样, 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完成活动内容, 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综合使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完成活动内容, 达到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作用的目标。

二、环境的创设

1.创设新奇、动态的物质环境

幼儿对富有新奇、生动的环境总是表现出特别敏感而有兴趣, 他们会动用各种感官参与其中, 通过眼看、耳听、口尝、手摸, 了解各种事物的特性。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育内容、季节变化不断创设新奇的环境, 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 尽量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有更多的选择, 从而引起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独立自主去观察、操作、探索、发现, 从而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2.提供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

在选择、提供操作材料时, 我们根据本班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进行投放。首先围绕同一教育目标, 提供多种材料, 如为了认识小动物, 我们在饲养角进行饲养小动物、认知区设有图片、益智区进行动物分类等;其次, 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提供适宜的不同层次的材料, 如在益智区中, 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颜色、图形两种分类法, 能力弱的幼儿则可选择一种分类法。这些既给予了幼儿极大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的空间, 使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 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 又使大部分幼儿都能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的形成。

三、幼儿的活动

1.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主动探索

教师在各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 为幼儿创设广阔的探索空间, 解放幼儿的手脚和头脑, 让幼儿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例如, 我们在科学区中投放了“会变的颜色”的材料,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 懂得不同颜色的融合会变出一种新的颜色的知识;“玩乒乓球”活动中, 让幼儿在反复的练习探索中发现利用一张纸使乒乓球稳定的方法。

2.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主动交往合作

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的交往空间, 幼儿可以自愿参加, 自主选择, 自由活动, 幼儿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 共同的乐趣, 容易交流、沟通, 他们之间也需要交往合作。活动中, 他们喜欢模仿成人的劳动, 扮演成人的角色, 因此能主动地学习处理人际关系, 解决矛盾纠纷等。幼儿也在活动中增强了怎样和同伴共同合作的能力。

四、教师的指导

1.平等交往中的隐性指导

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 以不干扰幼儿的活动为前提, 进行隐性的指导。如幼儿用木筷夹弹子未有战果而准备放弃时, 教师可以加入他们的行列, 以自身的行为带动他们继续努力, 也可以用“自言自语”的方式道出幼儿的心声、给幼儿以暗示, 教师可以这样说:“唉, 这弹子这么圆, 筷子也这么圆, 真是太难夹了, 如果筷子不是那么圆就好了!”这样的语言能启发幼儿尝试用其他材料来替代筷子。

2.直接建议式的显性指导

当教师发现极好的教育契机时, 可以直接点拨幼儿以建议和帮助。如在科学探索区, 个别幼儿拿着镜子把玩时, 觉得没什么好玩, 往往很快就放弃了, 如果这时教师给予个别的显性指导“×××, 我们到阳光下去玩吧!”这时幼儿通过自己“照来照去”这样的实际操作, 对于镜子能反射太阳光的现象就会感到好奇, 然后再通过教师的一系列指导, 如“放到水里去试一试呢?”幼儿玩镜子的兴趣又会被调动起来, 这样既获得了感性经验, 又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探索精神。但应注意的是, 这种显性指导必须以不影响幼儿活动为基本条件。

3.特殊情况下的特定指导

这是指在活动过程中的一些意外事件, 通常是指活动中出现的不安全倾向和过激行为, 影响了幼儿的正常活动, 这时就需要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这也是教师必须会的指导。

总之, 幼儿是活动区的主人, 如何创造一个适合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 设法引起幼儿的活动动机, 调动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 使幼儿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让我们的区域活动更好地为幼儿自主性发展服务, 仍是我们不断研究的课题。我们只有不断实践, 探索, 积累经验, 并从幼儿的兴趣出发, 尊重幼儿, 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才能使自主性区域活动更有意义, 更具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焦婷.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探究能力[J].学前教育研究, 2006, (03) .

[2]徐芳.区域活动中教师作用的发挥[J].早期教育 (教师版) , 2005, (06) .

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精神课件 篇5

活动目标

1.运用报纸为材料,用撕的技能给大狮子做头发,打扮大狮子。

2.在打扮大狮子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印有狮子的操作纸幼儿人手一份。

2.ppt

3报纸若干

4.范例两张。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师:小朋友,有一位小客人特别想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这位小客人正在跑来的路上呢?我要让小朋友看一看猜猜他是谁好不好?好)(播放狮子图片)这是谁呀?谁认识它?(大狮子)大狮子非常想来小一班,小朋友们欢不欢迎?(欢迎)

二、过程:

1、引出主题:那小朋友知不知道大狮子为什么来我们班呢(知道,吧啦吧啦……哦,是这样啊。可是我听说啊,这个大狮子来幼儿园是有事情找小朋友们帮忙的,是这样的,今天晚上,老虎和大象要在森林里呀,开个宴会,邀请大狮子参加,可是森林里的小动物都说大狮子的发型不好看,大狮子就想啊,我的发型这么难看,可怎么去参加漂亮的宴会啊,于是,大狮子就来到了我们幼儿园,想问小朋友们能不能帮他换个好看的发型呢?换个漂亮的.,让它也在小动物面前炫耀一下!

2、出示范画:那小朋友们帮不帮大狮子换好看的发型呢?(帮)哦,我们班的小朋友们都非常乐于助人。,那帮大狮子换什么样的新发型呢?这样吧,昨天老师去动物园的时候,看见了一个小狮子,它的发型,是这样的!(出示范画)

3、操作示范:咦,小朋友们看,它的头发,是什么做的呀?(报纸)那我们今天也用报纸给大狮子做发型怎么样?好,看李老师拿出一个大报纸,哎呀,这张报纸这么大,怎么给大狮子做成头发那样一条一条,一根一根的呢?(剪一剪,撕一撕),好,小朋友小眼睛睁大,看老师是怎样做的(拿起来,慢慢撕,撕个长条,粘上去),(重复)让幼儿跟读。

4、幼儿操作:好了,小朋友们看,老师帮这个小狮子做的发型,好看吗?(好看),那现在小朋友们赶快帮大狮子做发型吧,大狮子马上该等急了。【讲规则】现在请小朋友们去桌子旁的小板凳上坐好,开始给大狮子做发型,一个小朋友一张白纸,一张报纸,不要拿多了,拿多了其他小朋友就没有了。别忘了,拿起来,慢慢撕,撕个长条,粘上去。

5、幼儿可以参照范例进行探索。老师巡回指导,鼓励表扬有进步的幼儿。

6.要求幼儿将废纸放指定地点,保持桌面整洁

三、活动结束

谈区域活动幼儿自主性的培养 篇6

【关键词】区域活动 幼儿自主性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99-01

前言

近年来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区域活动是幼儿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它能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同时,区域活动能提供给孩子们更多的个体活动空间,幼儿能按照自己的兴趣与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在自由、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最佳方式,因此,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1.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区域活动作为提高幼儿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已经逐渐在我国各幼儿园相继开展。然而,由于很多教师对区域活动的认识不到位,没有形成一定的区域活动观念,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仍然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和制约,把完成教学目标作为主要的任务,在幼儿的自主活动过程中,教师过多地介入区域活动且频繁地对幼儿进行指导,使其朝着制定好的教学目标进行,致使幼儿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使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此外,有些教师对区域活动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将区域活动作为幼儿的一种自由活动,仅仅是创设一定的环境,投放适量的操作材料,不注重对幼儿的个性特征及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观察研究,导致区域活动更具有随意性,而没有对幼儿自主性和创造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2.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性和创造力培养的相关措施

在区域活动中,为了能够让幼儿真正实现自主选择和自主活动,从而使其自主性得到一定的培养,而且为了让通过幼儿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培养,因此针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幼儿自主性和创造力的培养。

2.1创设良好的环境

幼儿对富有新奇、生动的环境总是表现出特别敏感而有兴趣,他们会动用各种感官参与其中,通过眼看、耳听、口尝、手摸,了解各种事物的特性。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育内容、季节变化不断创设新奇的环境,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尽量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有更多的选择,从而引起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独立自主去观察、操作、探索、发现,从而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选择、提供操作材料时,我们根据本班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进行投放。首先围绕同一教育目标,提供多种材料,如为了认识小动物,我们在饲养角进行饲养小动物、认知区设有图片、益智区进行动物分类等;其次,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提供适宜的不同层次的材料,如在益智区中,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颜色、图形两种分类法,能力弱的幼儿则可选择一种分类法。这些既给予了幼儿极大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的空间,使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又使大部分幼儿都能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的形成。

2.2幼儿的活动

教师在各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 为幼儿创设广阔的探索空间,解放幼儿的手脚和头脑,让幼儿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例如,我们在科学区中投放了“会变的颜色”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 懂得不同颜色的融合会变出一种新的颜色的知识;“玩乒乓球”活动中,让幼儿在反复的练习探索中发现利用一张纸使乒乓球稳定的方法。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的交往空间, 幼儿可以自愿参加,自主选择,自由活动,幼儿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乐趣,容易交流、沟通,他们之间也需要交往合作。活动中,他们喜欢模仿成人的劳动,扮演成人的角色,因此能主动地学习处理人际关系,解决矛盾纠纷等。幼儿也在活动中增强了怎样和同伴共同合作的能力。

2.3教师区域活动有效的指导

教师通过教育观念的更新,使自己的区域活动意识增强,从而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指导,对于幼儿自主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进行区域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性格特点和活动能力要有充分的了解,要善于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各种表现,以及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容易遇到的问题,并且对这些都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能够在适当的时候介入,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给予幼儿合理而有效的指导建议。幼儿可能还会有一些新的发现,教师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索,让幼儿充分发挥创造力,从而提高幼儿自主性和创造力。比如,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对废弃的操作材料,如饮料瓶、小纸盒等,进行探索的时候,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和操作方法,指导幼儿变废为宝,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大胆进行创造。幼儿将小纸盒通过手工制作成漂亮的铅笔盒,还可以将饮料瓶变为经济实用的储蓄罐,使废旧的材料也有其用武之地。这样,幼儿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创造力。

结束语

总之,幼儿是活动区的主人,如何创造一个适合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设法引起幼儿的活动动机,调动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让我们的区域活动更好地为幼儿自主性发展服务,仍是我们不断研究的课题。我们只有不断实践,探索,积累经验,并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尊重幼儿,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才能使自主性区域活动更有意义,更具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颜柳彬.适时介入区域活动[J].早期教育(教师版). 2007(05)

[2]焦婷.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探索能力[J]. 学前教育研究. 2006(03)

[3]徐芳.区域活动中教师作用的发挥[J]. 早期教育. 2005(06)

幼儿自主性培养 篇7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自主性,探索,能力

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区域活动能够使幼儿按照自身的愿望以及兴趣来选择一种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 进而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活动的机会, 区域活动潜在的教育价值也在不断被挖掘出来, 更加是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明确的我国幼儿园教育必须要支持幼儿自主计划活动, 自主选择活动, 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机会最为有效的一个措施, 所谓的区域活动就是指幼儿教师将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活动类型以及教育目标作为根据, 将活动室自身的空间划分成为不同的诸多区域, 进而吸引孩子能够自由选择自己的区域, 在幼儿区域活动过程中, 通过与同伴以及活动材料积极的活动, 获得个性化的发展以及学习。下面, 笔者就对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探索能力进行探析。

一、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性探索能力要合理布局 区域

幼儿园教师必须要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探究活动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 并且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丰富材料, 能够为每一名幼儿能够运用多种方式以及多种感官来实施探索, 为其提供一定的条件, 动手操作也成为了幼儿自主学习以及自主探索十分重要的手段, 所以, 教师要将幼儿的课桌和椅子融入到每一个区角之中, 坚持合理布局及便于流动等原则, 根据活动室自身所具有的特点, 将娃娃家、图书角以及结构角等区域设置成为固定区, 其他的区域就设置为活动区。在区域活动环境创设过程中, 教师必须要充分意识到区域活动自身的创设能够鼓励幼儿实施大胆探索、大胆创作以及自由选择, 更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以及全面发展, 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全面观察以及了解, 并且在这一基础上, 使得区域活动材料以及内容能够紧紧围绕着这一重要的目标来开展。

二、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性探索能力要提供科学 的材料

想要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自主性探索的能力进行培养, 要求教师必须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具有相似性的材料, 这里所说的具有相似性就是指材料的特征相似、大小相似、颜色相似以及形状相似。比如说, 找影子、小抓手、动物拼图特征比较形似, 都是动物和背景进行划分而形成的十二块或者九块, 幼儿在刚刚得到材料的时候, 首先观察的并不是动物自身外形的颜色以及特征, 而是注意到了图块上面存在着一个又一个小孔。幼儿拿起图块的时候往往会先进行试孔, 发现孔不对的时候, 幼儿会再继续换一块, 一直到图块能够真正放入到小孔的时候为止。幼儿在反复进行尝试以后, 才能够成功。幼儿就这样在一段时间之中经历了试误以后, 不会再出现反复的现象, 而是充分运用思考以及目测, 进而达到一次成功, 这个时候, 幼儿就可以很好地将自身探究行为内化成为内部的行为。

三、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性探索能力要实施隐性 融入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 教师可以通过对幼儿进行模仿的游戏, 来对幼儿游戏实施影响, 比如说, 一个男孩在使用积木搭建高楼, 但是, 这个男孩子将小块的积木放在了最下面, 将大块的积木放在了最上面, 所以, 高楼怎么都不稳, 这个时候, 幼儿园教师就可以坐到孩子的旁边, 拿积木来搭建高楼, 教师一边搭建高楼的时候, 一边自己说“将大积木放在最下面, 将小积木放在最上面, 我的高楼搭建得特别高特别稳固。”成人行为自身能够成为幼儿可以进行参考的一个榜样或者范例, 有利于幼儿对游戏技能进行掌握, 还可以直接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之中, 教师可以用语言来对幼儿行为进行描述, 进而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采取提问这一种方式方法, 还可以采取问题的形式, 引导以及鼓励幼儿能够积极进行表达、思考以及探索。幼儿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动作、眼神、表情、手势、身体运动方向等非语言手段, 来帮助以及支持幼儿在自身的游戏过程中进行学习。虽然幼儿和成人之间的互动很重要, 但是, 这并不能够取代幼儿和伙伴之间存在的互动, 幼儿教育中的区域活动一直都是幼儿学习和伙伴互动以及交流良好的机会, 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幼儿活动互动这一个特点, 引导以及支持幼儿进行学习。

本文中, 笔者主要从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性探索能力要合理布局区域、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性探索能力要提供科学的材料以及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性探索能力要实施隐性融入指导这三个方面对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 儿的自主性探索能力进行了探析。

参考文献

[1]马蕾, 马中星.学习珠心算完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A].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0.

[2]谭雪青, 秦旭芳.关注幼儿教师生涯阻碍.改善幼儿教师生活现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篇8

一.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重要意义

相关理论研究发现:3-6岁是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 幼儿在此时期语言发展速度非常快, 同时也能够认识符号、声音和意义的关联性, 逐渐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若在这个阶段幼儿能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就会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 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习惯具有以下两方面优势:其一, 能帮助幼儿找到学习知识的钥匙。进行幼儿教育时, 教师通常会鼓励幼儿多问几个“为什么”, 主要作用是激发幼儿积极、耐心的回答问题, 但是由于教师并非万能, 幼儿的问题多种多样, 有些问题教师也难以有效解答, 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向书本寻求答案, 这样幼儿通过自主学习、查阅书本得到的答案既有深刻的印象, 也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其二, 能为幼儿将来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多年的实践发现, 很多孩子到了小学开始写作文时, 才发现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动笔写, 而那些博览群书的孩子则不同, 一下笔有如神助,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 关键在于对那些时常阅读的孩子来说, 文字对他们来说已经很熟悉, 语言中各种修辞、标记手法等不过是其早年阅读经验的再现。

二.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

1.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在进行幼儿教学过程中, 可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例如:开展阅读比武、巧设疑问等, 幼儿有了阅读兴趣, 就会具有积极主动的阅读需求和动机, 幼儿的阅读潜能就能最大限度的被激发出来。在这种情况下, 幼儿就会具有很好的阅读状态, 显示出超乎寻常的恒心和智慧。然而, 由于幼儿年龄尚小, 阅读兴趣也会缺乏持久性, 此时教师要不断对其进行强化。具体来说, 可从下述几方面进行强化:第一, 当幼儿觉得已经阅读差不多了, 教师要及时追加问题, 激发兴趣高潮;第二, 当幼儿遇到阅读不懂的, 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 避免幼儿出现厌倦心理;第三, 当幼儿处于混沌状态时, 教师要及时提出辩论的问题, 激起幼儿探究兴趣;第四, 若幼儿对于阅读内容已经掌握, 教师要及时抛出另外一个问题, 从新的角度提出问题, 幼儿就会觉得学无止境, 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2.培养阅读习惯

幼儿教师在阅读过程中, 要逐步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 不管是课堂内外, 既要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 又要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 若幼儿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 要引导其积极主动的解决, 最终起到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作用。教师要引起注意的是, 幼儿在阅读过程中, 对于图文的理解, 通常是从画面捕捉含义, 对于孕育的感情和内涵还必须经过教师的引导才能理解, 教师可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 这样能够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幼儿如果掌握了阅读方法, 在将来的学习中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收集资料, 使自己的阅读更加丰富多彩。

3.培养质疑能力

质疑在幼儿的自主阅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阅读过程中哪些不懂, 文中存在哪些难点, 幼儿阅读过程中的难点有无突破, 这些都只有通过幼儿的疑问才能得知。但是, 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何处质疑?怎么质疑?此时, 教师应该在阅读的关键处、重点处和疑惑处引导幼儿, 紧扣中心, 引导幼儿自己提出问题, 让幼儿带着自己的问题通过阅读寻找答案。同时可以成立阅读小组, 让幼儿首先在组内进行讨论和探究, 逐渐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才是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

4.挖掘幼儿的自主阅读潜力

为了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 教师在早期阅读中, 可通过下述几点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第一, 假设能力:教师在阅读中先提出假设, 让幼儿不根据故事线索, 从其它角度发展线索, 不论何种情节, 只要合理, 就要给予幼儿充分的鼓励;第二, 比较能力:通过阅读时的环境、人物、性格等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开拓思维;第三, 归类能力:引导幼儿将同类物体归类到一起;第四, 推理能力:引导幼儿根据已知的推理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

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9

关键词:培养,幼儿,自主学习

儿童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学习,是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这样才能使身心获得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学习自主性使幼儿在活动中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尽快适应小学学校生活,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调动学前儿童的自主学习性,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形成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的时间和机会

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儿童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通过儿童活动去体验一切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的过程。儿童学习知识、认识外部世界的本质在于儿童通过活动不断去增加、改造自己的亲身经验。这个过程是永无止境的。”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讲解示范、照样反复练习的教育方式,放手让幼儿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子》中,孩子们进行大胆的猜测,并将自己的猜测记录在纸上,再积极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物体在不同方位的影子的异样,从而验证自己的猜测,调整自己的知识经验。在玩墨活动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在不同的物体上尝试绘画,感受着不同的画面效果,体验着成功的快乐。

二、让幼儿学会自主表现表达

幼儿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发展是不均衡的,《纲要》指出:教师要创造一个让幼儿想说、敢说、愿意说的环境,接纳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从而满足他们自我表达与表现的需要。在关注幼儿能力强项的同时,还得注意幼儿能力弱项方面的发展,这样不仅发展了幼儿语言和艺术表现力,也使他们的个性特点、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发展,产生成功感,提高自信心。比如组织意愿画《动物世界》时,我先请孩子们讲讲“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喜欢它?”孩子们的回答各不相同,很少有孩子喜欢同一种动物,在绘画时孩子们画得非常投入,有的还边画边向同伴介绍他所喜欢的动物。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引发幼儿观察寻找事物的数、形、量关系;户外玩圈、玩绳时,根据自己和小器械的位置正确理解里外、前后、旁边等方位;在音乐欣赏中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并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创编动作等。总之,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育契机,鼓励幼儿自主表达,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综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提高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的知识储备并不是万能的,也会遇到一些无法解答的问题。这时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充分调动和挖掘家长、周边社区等一切可利用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如: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收集关于主题活动的资料,不断起到资源共享作用,同时还养成了幼儿主动查询知识的习惯。在大班主题活动“不一样的我”中,课前准备时请家长告诉孩子名字的由来,并制作成漂亮的卡片。活动中老师做起了采访,请孩子们介绍自己,进行正面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的活动。课后老师和家长们一起将卡片组合成精美的主题墙。

当家长主动与幼儿园合作教育时,家长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活动的设计者、观察者、指导者和组织者,充分体现出家长的教育作用。作为幼儿园教育,要利用家长的智慧,来充实教师的知识体系,同时要引导家长以正确的教育观念和孩子互动,科学地带动幼儿主动学习。

四、积极评价,不断增强幼儿自主学习的信心

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一日活动中要赏识孩子的表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认可的目光和语言对幼儿具有不可估量的激励作用,不仅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如:美术活动《可爱的小鸡》中,看到平时不爱绘画的乐乐,在那摆弄着水彩笔,便问:“为什么不画呀?”“我不喜欢小鸡。”其实这并不是他的心里话,只是找个理由罢了。于是我就问他会不会画圆圈,“当然会了!”话音刚落,一个大圆已画好了,接着我又引导他在大圆左上方画个小圆,在我的鼓励下,添画上眼睛、嘴巴、脚……突然间乐乐大叫“小鸡画好了!小鸡画好了!”虽然,这不是一张成功的作品,但他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我摸了摸他的头说:“你今天的进步真大,好棒哟!”在我的鼓励、表扬、赞赏下,乐乐信心满满,紧接着又画了几只小鸡。我太高兴了,并启发他:“小鸡喜欢吃什么?”“虫子”“小鸡爱在哪里玩?”“草地”就这样乐乐的画面越来越丰富。在我的鼓励下,乐乐的绘画信心增强了,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更高了。

自主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 篇10

一、开放游戏环境,让幼儿根据需要进行自主选择

户外锻炼活动根据走、跑、跳、攀爬、骑行区等游戏内容划分开放式的游戏活动场地。大型器械按区域摆放,中、小型体育器械均放入开放式玩具架。幼儿按标记自主使用、取放,幼儿不受活动场地、种类等限制,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器械、选择同伴,到各区域自主游戏、参加锻炼;自由选择的区域游戏活动,各班级确定游戏互动区,并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社会性游戏区域向本年龄段或跨年龄段幼儿开放,在区域游戏活动时间,幼儿不受班级限制,可以根据需要自主参与各个班级的区域游戏。自由自主的户外游戏活动,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到建构区、沙水区、木工区、草地等参加游戏,不受场地、班级限制;功能室活动幼儿同样不受限制,可以根据需要自选到剪纸、编结、科学探索等各功能室参与游戏。

开放式的游戏环境为幼儿提供了自主选择的最大空间,根据自己需要自主选择游戏是培养幼儿自主意识、尊重幼儿自身差异的前提。

二、自主游戏中培养学习品质

1. 自主、自信、勇敢。

玩什么,到哪里玩、和谁一起玩都由孩子自己决定。幼儿在自主选择、自己计划、设计游戏的过程中越来越自信,会乐于尝试和挑战,在小伙伴的带动下更加勇敢地参与各项活动。

2. 专注、认真、努力。

自主选择能够激发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实践证明,幼儿在参与自己喜欢和想要参加的游戏活动中表现得更专注、更投入。幼儿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向同伴学习,自己找到差距,努力参与某项自己感兴趣或是感觉自己需要提高的活动,比在参与教师安排、控制下的游戏更开心、更专注、更认真、更努力。

3. 交流、交往、合作。

幼儿加入、发起游戏时需要主动交往,要介绍自己,友好地请求,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与同伴友好相处等,扩大了幼儿的交往群体,增加了交流、交往、合作的机会,结交新朋友的能力也逐渐提高。

游戏中遇到困难需要与他人交流、与同伴分工合作和商讨等。在游戏中幼儿要根据自己担任角色,结合自己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进行交往,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不同社会性角色人员如何工作、如何与人交往、合作,从中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知道尊重他人、珍惜劳动成果,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

幼儿在自主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自信、勇敢、专注、认真、努力,这些优良学习品质的培养是孩子们将来长久学习的基础。

三、观察游戏,生成教育,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

自主游戏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设计游戏、控制游戏、引导游戏转变为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提供丰富多元的游戏材料、支持幼儿游戏,也就是由教师发起的游戏转向由幼儿发起的游戏。这一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要更尊重幼儿、细心观察幼儿、善于思考、在游戏中生成贴近幼儿的学习与教育活动,由设计学习活动转变为源于幼儿需要而生成的学习。

幼儿的自主游戏需要教师的支持,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以游戏者的角色靠近幼儿、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在游戏中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其中,对幼儿提出的话题和活动给予一定的陈述,支持幼儿讨论、描述自己提出的话题,不断挖掘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不断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教师在观察中发现建构幼儿游戏中可以生成的学习活动,才能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

例如:幼儿在户外建构游戏中,搭建的立交桥总是倒塌。幼儿一边搭建一边念叨:“怎么倒了呢?”在旁边观察的教师以伙伴身份帮幼儿递积木参与到幼儿活动中,同时反复陈述幼儿提出的话题,“就是,为什么会倒呢?怎么老是倒呢?”参与游戏的教师支持这位“小老师”带同伴进行示范和尝试,运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帮助大家解决了这个数学领域中的对称与平衡问题,教师———游戏中的一员则可以和幼儿一起尝试搭建,并适时提出:“这样行不行?真的可以吗?为什么这样就不倒了呢?”……帮助幼儿边思索边动手尝试与操作,在实践中理解数学知识。教师支持幼儿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大胆尝试,吸引更多的小朋友参与,挖掘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支持幼儿自己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顺应孩子们在游戏中需要的学习。

四、关注游戏过程,满足评价需要

自主游戏活动结束时,教师应给幼儿一定的时间,各游戏场地负责教师引导幼儿及时整理活动材料,根据材料标记做好收拾整理。幼儿互相交流今天活动的配合、发现的问题等,根据今天的游戏活动提出明天的活动建议或计划以及是否约定继续合作等。班级教师组织本班幼儿交流:我玩了什么游戏,认识了哪些新朋友?玩得怎么样?明天有什么打算?……通过游戏材料的整理、活动过程的交流评价,培养幼儿评价他人与自我评价的能力,满足幼儿学习评价他人、评价自己、被他人评价的需要,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有利于幼儿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欣赏、共同进步。

自主游戏是幼儿自己发起、自己做主的游戏,自主是尊重差异的前提,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就是孩子们需要的学习,幼儿的学习应为满足幼儿的发展而不断生成。观察幼儿游戏,善于发现幼儿游戏活动中生成的教育活动,抓住幼儿需要学习的最佳时机满足幼儿发展,顺应个体发展自然的、流淌式的学习,在游戏与学习中培养幼儿专注、细心、认真、交往、合作、努力探索等优良的学习品质,才能真正满足每一位幼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濮丽娟.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6.

上一篇:血糖平衡调节下一篇:铁路信号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