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移动支付模式

2024-07-26

肯尼亚移动支付模式(精选七篇)

肯尼亚移动支付模式 篇1

一、肯尼亚M-Pesa移动支付发展

1. 诞生背景

地处东非的肯尼亚, 农牧业是其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拥有大量农村居民,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近七成。且由于财政资金短缺, 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 金融业发展滞后, 农村普遍较贫困, 加之地理环境因素限制, 使农村地区成为了该国移动电子支付的主体市场。

2. M-Pesa简介

肯尼亚移动通讯公司Safaricom推出的M-Pesa, 一经面市就以其简便快捷的操作、极低的使用门槛、灵活的转存支付, 受到农村用户热烈欢迎。

(1) 运作流程

客户通过Safaricom公司与各地零售商签约设立的代理网点, 免费注册为M-Pesa的用户。然后, 在没有银行账户的情况下, 只需通过可收发短信的手机, 就能凭短信内容到网点兑换现金。

(2) 管理体系

肯尼亚模式的成功, 一定程度上, 也在于其创新性运作管理架构。M-Pesa的分层分级运营体系分三种模式:首先Safaricom将合作银行网点作为代理机构中枢, 为区域内代理网点提供结算、清算服务;其次, 采取分组管理, 若干网点构成一组, 其中一个为主代理网点, 主要负责对其他网点的管理, 作为Safaricom主机与网点间的货币流动中介;此外, 还有分组合作模式, 结构与分组管理类似, 区别在于网点间均为合作关系。

(3) 突出特点

①低门槛。注册的条件, 就是拥有一个具有短信收发功能的手机。虽然智能手机在当地普及度不高, 但居民拥有的普通手机同样满足需求。

②简单快捷。无需到银行排队, 仅通过编写和发送信息, 当地人就能通过M-Pesa在数秒钟内完成转账。

③低成本。最低限额100肯尼亚先令, 转账服务费仅为转移额度2%~5%, 相较于银行高昂的手续费及苛刻的转账限额, 人们更愿使用移动支付。

④安全方便。偏远地区的民众, 如游牧的马萨伊人, 不必再像以前带大量现金到城镇交易, 减轻了交易负担, 也不用担心现金被盗, 甚至可直接雇车将牲畜运给客户, 然后用手机收款, 交易时间大大缩短。

3. M-Pesa发展现状

截止2015年3月底, Safaricom在M-Pesa平台上拥有用户达2063万, 占肯尼亚3300万移动用户的六成。通过分散全国的约8.3万家代理商, 用户除了转账支付, 还能缴纳税费、收取股利、支付账单、收发侨汇、偿还贷款等。经过与国际汇款公司西联 (Western Union) 达成协议, M-Pesa用户可收到来自4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汇款。之后Safaricom又与两家国内银行合作, 通过绑定银行账户, 使M-Pesa用户可享受, 如直接从ATM机提取现金, 这样的附加业务。如今, 59%的肯尼亚成年人都有使用M-Pesa的经历, 其影响范围也不只限于农村, 许多城市居民也成为了M-Pesa的用户。

二、我国农村支付环境现状

近年来, 农村支付体系建设发展迅速, 支付工具不断丰富, 政策措施逐步落实, 支付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但是, 面临二元化城乡结构现实局面, 农村支付发展水平仍远不及城市。例如部分偏远地区仍存在金融网点进驻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支付结算费用偏高的问题。农村支付体系建设水平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因此探索创新支付手段显得尤为迫切。

三、肯尼亚模式对推进我国农村电子支付的借鉴

1. 扶植引导, 合作创新

尊重市场选择, 鼓励市场创新, 引导多方合作。实行差异化监管, 为农村移动支付发展提供适度宽松的环境。市场尚处初级阶段, 需政府、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通力合作。政府提供优惠政策, 如减免税收、费用补贴等, 此外补贴资金也可用移动支付手段下发, 这种政府使用行为利于消除人们对移动支付的顾虑。鼓励运营商进行产品、服务创新, 允许多种模式并存, 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作用。

2. 把握特点, 整合资源

我国农村手机普及率高, 金融服务需求快速增长, 但高移动通信普及率与低银行服务渗透率并存。由于人们存在金融业务应通过银行办理的固有认识, 以及对移动支付陌生、不信任, 有必要针对农村开展定向宣传。除运用传统海报、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介, 政府联合运营商, 可与移动支付产业链上的机构合作, 借其销售渠道拓展用户群体, 反之机构可利用运营商广泛的代理网络, 降低运作成本。

3. 风险防范, 完善环境

当移动支付丰富生活时, 其安全现状却不乐观, 手机网络诈骗层出不穷。对于刚接触移动支付的农村居民, 网络安全意识低, 让其更易成为诈骗受害者。因此, 打造政府监管、行业优化的支付环境很重要。政府督促运营商合规经营, 完善业务流程, 加强风险自控。出台相关法规, 针对性地提高移动电子支付领域中对农村消费者的保护力度。开展知识普及, 强化农村居民支付安全自我防范意识。鼓励行业不断创新保障安全的支付技术, 同时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 进一步降低道德与流动性风险。

摘要:我国拥有庞大的农村人口, 受城乡二元结构现实制约, 农村支付领域存在诸多问题, 农村金融环境亟待改善。移动电子支付方式在同样作为发展中国家, 与中国具有相似国情的肯尼亚的成功实践, 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肯尼亚模式,农村,移动电子支付

参考文献

[1]梁朝顺.肯尼亚用移动货币开展支付业务对我国完善农村支付环境的启示[J].吉林金融研究, 2010, (3) :73-74.

移动支付运营模式案例浅析 篇2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形式,指的是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服务,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商业交易(中国银联)。

2009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增长迅猛,其市场规模突破20亿元人民币,用户规模达到约8250万人。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随着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以及消费者消费观念潜移默 化的改变,我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到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40.31 亿元。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条件主要有三个:规模庞大的用户群、成熟的技术以及合理的运营模式。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手机用户,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移动支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但移动支付产业链涉及的实体较多,包括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移动设备提供商、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商家和用户等多个环节。在这种条件下,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的确是各方相互角力的结果,未来的商业模式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对于移动支付运营模式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移动支付运营模式特征分析

从国际上来看,移动支付的发展主要存在三种主要的运营模式:一是由移动运营商主导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在日本已经初具规模;二是由金融机构主导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在韩国正在迅速地普及; 三是由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主导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己经基本在欧盟确立。

2.1 以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

当移动运营商作为移动支付平台的运营主体时,运营商会提供三种账户设置方式,分别是手机账户、虚拟银行账户以及网银账户。用户可以选择直接用手机账户进行支付,即不需要银行的参与;也可以 在银行账户中建立一个专门用于移动支付的虚拟银行账户,来使用移动支付业务。

2.2 以金融机构为运营主体

在以金融机构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中,银行通过专线与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互联,提供自己独立的支付平台。用户将手机账户与银行账户绑定,并通过银行卡账户进行移动支付。银行控制所有的交易以及信息流,移动运营商只是充当此业务系统的信息通道,并不参与具体的支付活动。

2.3 以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为运营主体

在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主导的移动支付模式中,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或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是独立于银行和移动运营商的第三方。在此模式下,移动运营商仅作为信息通道,或者是手机账户支付中的 代理结算单位;银行是最终结算单位以及账户管理者;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则独立运营移动支付平台。

★ 移动支付英语作文

★ 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

★ 移动城堡作文

★ 工程款支付承诺书

★ 关于支付方式英语范文

★ 工程款支付承诺书

★ 支付证明单填写

★ 电子商务支付论文

★ 支付信函电范文

红包未来:移动支付崭新模式 篇3

转账、交费、买理财、购物、看电影……这些线上交易场景的完成,有一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移动支付入口。有了移动支付入口,就有了用户黏性。透过腾讯和阿里的红包大战可以看到,抢红包已经从科技圈的游戏普及到平民大众,从单纯的促进绑卡到支付交易场景的渲染,这些也都意味着红包大战落下帷幕的同时,旋即掀起了移动支付大战的序幕。

移动支付蛋糕有多大?

在PC互联网时代,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和腾讯的财付通就是一对劲敌。支付宝的崛起是背靠淘宝网这棵大树,使得支付宝逐渐成为网购一族的首选。此时,腾讯的财付通也同样凭借QQ游戏点卡、拍拍、QQ商城和易迅培养了大量的用户基础,成为了国内第二大网上支付平台。

随着网民逐渐向手机端的转移,移动支付正在到来。艾瑞的报告显示,2014年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59924.7亿元,同比上涨了391.3%,预计到2018年国内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有望超过18万亿元。如此巨大的蛋糕,怎能不让人“眼馋”?

在过去的一年里腾讯和阿里的“打车大战”、“红包大战”……无一不是对移动支付这一市场的争夺。拿“红包大战”来说,在移动支付场景上,腾讯和阿里呈现出一种“彼之强则是己之弱”的状态。从大体趋势来看,阿里似乎是守城方,腾讯是攻城方,原因在于目前阿里本身在移动支付上的优势要大过腾讯,腾讯相当于是后手发力进行反击。但如果具体到“红包大战”上,腾讯又成了守城方,因为春节红包是腾讯依靠微信和手机QQ社交关系链才能维持的“独一份”,而阿里则是攻城方,通过同时段发红包来遏制腾讯的红包进行移动支付的扩张。用马云的话来说,这是腾讯的一次“偷袭珍珠港式”的战争。

但是究竟腾讯和阿里这场围绕移动支付的战争最后谁会胜出,是腾讯依靠爆发力一鼓作气形成自己持续的移动支付场景最终撕掉支付宝的名单将其彻底赶出节目组,还是阿里通过支付宝红包遏止住腾讯扩张的势头给其不动声色的喷出OUT的水枪,从目前情况来看还不得而知。因为移动支付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支付场景究竟有多广?

“支付是交易场景的入口,得支付者得交易。”易宝支付CEO唐彬说。移动支付是基础的能力,建立起交易场景之后,支付能力会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提到支付场景,不得不提到打车大战。阿里和腾讯主导的滴滴快的打车大战,背后争夺的就是交易场景。热热闹闹快两年,用户拿着补贴挺开心,但是投资人受不了了,最后阿里和腾讯终于要顾全大局,在情人节合并了滴滴和快的。其中原因有很多,但肯定有一条是,打车的支付场景不值得烧这么多钱。但是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腾讯会不断去拓展支付场景,比如餐饮(点评)、外卖(饿了么)、医院(挂号网)等等。与支付宝从PC端积累优势向移动端迁移不同,微信支付从诞生之日,就是移动端的产品。在增加支付功能,绑定了用户银行卡之后,微信具有了变现的能力。在这之后,微信支付进而推出了手机充值、彩票购买、电影票购买和打车付款等通道,使得用户可以使用微信支付的场景变得更加多元化。它能够大热的重要原因是利用春节要发红包这样的情境,击中了用户的需求痛点。

当交易场景足够吸引人,支付及时入口又是工具。一旦用户数量的用户上了规模,那么手机购物、线上消费、金融信贷理财等等交易就必然会扩大规模,吸引到更多传统商业活动主体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创业。

移动支付未来还有多远?

从远古时代使用贝壳作为交换货币,到使用铜钱、纸币再到刷卡,人们对货币的使用变得越来越便捷,现在移动支付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在英国,移动支付已经比较成熟,从停车场到电影院,从快餐店到商场超市,交通、娱乐、发工资等等,都可以手机支付。当地居民只要有一张身份证和一个手机就可以完成几乎所有的支付。在中国的香港移动支付也被越来越多的使用。

目前在中国有四种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一种是以银行为主导的模式;一种是运营商独立运营;运营商与银行合作的模式以及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户中进行支付的模式。可见,在移动支付的争夺战中,支付宝和微信并不唯一。放眼全球,美国苹果公司已经推出了Apple Pay,同时推出了NFC+TouchID的支付组合,也就是用NFC技术来代替原来信用卡的磁条,用指纹来授权验证,代替信用卡支付中的签名。

简单来说,iPhone 代替了信用卡塑料卡片,并且省去了签名。当然,要想在中国市场普及苹果的特有NFC接收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过,购团邦资讯创始人刘旷认为苹果推出Apple Pay最大的暴风不在于Apple Pay本身,而是这种支付方式。它将会引来小米、魅族、华为、三星等众多智能手机以及智能硬件公司的效法,如此众多的竞争对手涌入到这个领域,一旦他们在线下稳固自己的这种支付优势地位,他们定然会向线上的支付宝发动攻击。

此外,不能忘记的一个强大力量就是中国线下支付的老大——银联。线下收单支付占据着银联超过九成的业务,如果失去了支付场景,银行将流失大部分金融服务功能,也就意味着银行将失去大量的客户,失去未来几十万亿的金融消费市场。

此前,支付宝和银联一直是井水不犯河水,一个专注于线上,一个称霸着线下,但是支付宝和微信借助O2O的旗号大举进军线下市场却“惹”急了银联。眼瞅着支付宝一天天做大,银联不可能毫无作为。POS机、二维码支付被叫停就是银联对支付宝和微信的最有力反击。银联正在全力加速NFC闪付,意图借助NFC全力阻击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与此同时,银联也正在加紧线上市场的布局。通过借助与12306、当当、京东等众多实力强劲的电商支付平台合作,银联正在向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进行有力反击。

肯尼亚移动支付模式 篇4

自1998年实施银行分支机构改革以来, 四大国有银行乡镇网点大幅缩减, 即使存在也是有名无实, 实际成为农村储蓄资金的“抽血机”。虽然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要供给者, 但随着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 也表现出严重的脱农化倾向。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1年, 中国36%的人口 (15周岁以上) 没有银行账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曾在2013年关于移动支付会议上发言:“全国平均每个乡镇有2.13个金融网点, 一个网点服务近2万居民”, 而全国平均每个省份有6500个金融网点, 一个网点平均服务6700个居民。数字背后凸显出一个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我国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不足, 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存在“盲区”。它阻碍了农村居民获得均等化金融服务的机会, 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农村家庭收支长期失衡、居民消费难于平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事实上, 早在2005年联合国推广小额信贷年之后, 国内学者杜晓山、焦谨璞、周小川等就主张通过构建农村普惠金融来缓解农村金融排斥问题, 在论及金融改善民生观点时, 又进一步将发展普惠金融作为未来金融发展的一项战略。

普惠金融是在小额信贷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概念, 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 使偏远地区、低收入者进入正规金融体系, 获得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和及时的信贷支持。实际上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金融需求者能够获得一系列的金融服务, 从基础性的金融服务到保险、养老金等金融服务;二是金融需求者可以获得不止一家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1]目前, 在有关“普惠金融”的既有研究中, Sarma、Chakrabarty及田霖等深入研究了衡量“普惠金融”发展的指标以及其可持续发展路径问题, 一方面, 强调商业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及合作性金融机构三种金融形态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 鼓励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 引入民间资本成立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然而, 多数学者的研究重点趋向于机构信贷, 却忽视了存款、汇款等基础性金融服务在农村金融需求中最为迫切的这一事实。[2]2012年, 我国拥有2.36亿流动人口, 其中75%为农民, 除去这部分“离土离乡”者, 约有4亿农民仍留守在农村, 多数农民需要到县里银行办理金融业务, 获取存款、汇款、转账耗费的金融成本高昂。如果将普惠金融狭隘的理解为资金信贷支持, 那么, 很有可能陷入“机构不足建机构, 补贴不足加补贴, 监管不足改监管”的思维定式, 不仅不利于普惠金融发展, 还可能造成过度贷款、道德风险、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结果。因此, 本文认为, 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 应把覆盖基础性金融服务放在最优先的位置。

移动支付是以手机、PDA等移动终端为工具, 通过移动通信网络, 实现资金的债券债务的清偿过程, 能够为农民提供小额转账、汇款、取现、各项补贴发放等基础性的、必须性的金融服务。[3]近年来, 移动支付已获得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关注。其中, 肯尼亚的M-PESA最为成功、也最具代表性。截至2014年4月, M-PESA代理网点数已超过4万个, 客户可以使用手机向M-PESA注册用户或非注册用户转账、查询账户余额、支付账单、存取款等。那么, 移动支付是否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呢?Samara首次从银行渗透度、银行服务可获得性、银行服务可使用性三个维度较为完整的构建了普惠金融发展指数, 为我们分析移动支付与普惠金融的关系提供了思路。 (1) 需要指出的是, 普惠金融的实质是使更多的人获得正规的金融服务, 从这个意义上说, 移动支付的账户人数、人均移动支付服务网点数, 以及人均移动支付转账额度等同样是反映金融包容度的指标。但是, 移动支付的发展对普惠金融会产生何种影响?影响路径又是什么?移动支付最终能否推动普惠金融发展?这一系列问题是在研究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时应该高度关注的。

鉴于金融发展所具有的历史与逻辑一致的特性, 研究肯尼亚M-PESA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与效果, 将为我国农村发展普惠金融展现一个新的路径。Sarma对普惠金融的研究重在银行, 笔者在此主要研究移动支付对普惠金融的影响, 因此, 将普惠金融的衡量指标扩大为金融渗透度、金融可获得性、金融可使用性三个维度, 对M-PESA移动支付与普惠金融的关系进行分析, 如图1。同时, 由于移动支付金融服务具有“通信技术”的属性, 在具体分析时, 将引入技术接受模型的分析框架;通过对我国农村金融以及移动支付环境的分析, 提出以电信运营商为主导的移动支付是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现实选择。

二、M-PESA移动支付何以影响普惠金融

M-PESA推出以来, 受到肯尼亚人的大力追捧, 后又被周边国家效仿, 一时间成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普惠金融的创新途径。普惠金融强调金融服务的渗透度、可获得性以及可使用性, 这就意味着金融服务成本要更加低廉、使用上更具安全性、便利性。不仅如此, 提供金融服务的主体还应选择合理的运营模式, 从而保证经营的可持续性。

1. M-PESA移动支付的主要特征

2007年3月6日, 肯尼亚最大的电信运营商Safaricom正式推出M-PESA移动支付体系。就近7年迅速发展的肯尼亚M-PESA支付体系而言, 其主要特征为以下三个:第一, M-PESA账户注册与使用的便捷性。在肯尼亚, 只要拥有合法的肯尼亚身份证明和一部手机, 就可以在各代理点进行注册。注册过程仅需填写一张信息表, 待代理商将信息输入到客户的手机, 手机短信会为用户提供一个四位数密码, 客户在手机中输入四位数密码、PIN码以及身份证号, 注册成功。在存、取款业务方面, 客户只需到代理点将现金交予代理商, 待代理商将客户的电话号码以及存款信息输入到客户的手机中, 手机短信会显示相应的电子货币 (e-float) 已被存入M-PESA账户, 整个过程只需要30秒。取款业务与存款业务类似。目前, M-PESA还可以支持远程支付、代发工资、交学费、手机ATM取现、虚拟货币购物等多种业务。第二, Safaricom定价机制的激励效应。Safaricom规定, 办理M-PESA存款业务不收取任何费用、取款业务需交纳手续费。为鼓励代理商吸收存款, Safaricom会在客户存款时提前向代理商支付佣金。例如, M-PESA客户在取款时需支付25先令的手续费, Safaricom会在客户存款时提前支付代理商10先令的佣金, 剩余15先令佣金在客户取款时支付给代理商。第三, M-PESA的广告效应。在M-PESA运营之初, 为了使人们更加熟悉M-PESA移动支付系统, Safaricom通过电视和广播投放了大量广告, 并通过路演的形式向人们讲解产品用途, 帮助人们注册M-PESA账户。据FSD KenyaM-PESAstudy统计, 2007年, 70%的M-PESA用户是通过广告了解到M-PESA, 25%的用户通过朋友与亲戚获知M-PESA。

2. M-PESA提升肯尼亚金融渗透度的根本原因

Samara提出拥有银行账户的人数比例是衡量银行渗透度 (bankpenetration, BP) 的重要指标, 如果一个经济体中每个人均有一个银行账户, 那么BP值为1。[4]根据FinAccessandFinScope数据同时参考其他来源分析, 在M-PESA推出之前, 肯尼亚的银行渗透度仅为19%。还有81%的肯尼亚人是被完全排斥在正规金融服务之外。

M-PESA用户网络的快速形成和扩大取决于肯尼亚城镇化的迅速推进。Ratan曾指出, 国内汇款的潜在市场规模与城镇化率相关。移动支付更适合于有农村———城市间迁徙的地区发展, 前提是人口流动规模大, 但不能大到农村社区完全消失, 否则, 就失去社会经济学意义。[5]基于这种假说, 在城镇化水平处于中等的国家, 尤其是正在快速城镇化的国家, 农村———城市相隔的家庭成员间有更强的情感与经济纽带, 这种关系维持并强化了对国内汇款与转账的需求。在推出M-PESA之前, 肯尼亚正在推行城镇化建设, 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城镇化率升至41%。针对他们的需求, 当时肯尼亚汇款市场上主要有正规途径, 例如西联汇款与邮政公司;其它还有非正规途径, 例如通过朋友或者长途客运汇款。通过正规渠道汇款的人数比例占到33%。经过一系列市场调研, Safaricom公司最终将M-PESA定位为P2P的汇款支付, 而不是小额贷款支付, 并打出宣传标语“把钱寄回家”, 迅速吸引了市场关注。2008年, M-PESA推出一年后, M-PESA在汇款市场的市场份额就达到47%。

另外, 手机渗透率也是影响人们开立移动支付账户的前提条件。由于肯尼亚缺乏固定的信息传播基础设施、宽带使用费用昂贵, 许多用户直接借助移动终端访问互联网, 使得肯尼亚由固定互联时代直接跨入移动互联时代。1999-2008年, 肯尼亚使用固定电话的人数从约30万人降到了2008年的25万人。同一时期, 移动电话使用用户却从零升至1700万人。到2008年, 肯尼亚拥有手机的人数比例接近50%。事实上, 电话渗透率低是移动支付市场扩大的主要约束条件, 抽样调查表明, 没有移动电话是阻碍M-PESA提升金融渗透度的最主要原因。[6]

3. M-PESA代理商模式是加强金融可获得性的关键

当一个支付系统的客户量不断增加时, 支付系统对于每个客户的价值就会提升, 从而体现出该网络的外溢性。[7]所以, 对于一个潜在客户, 是否选择新的支付方式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使用该支付方式的人数。因而M-PESA需要一种方式扩张其代理商数量, 提升在地区内的可获得性。然而, 有一个问题是, 代理商与客户之间存在所谓的“因果矛盾”, 即客户人数少, 愿意加盟为代理商的商店数量就受到限制;而代理商数量少时, 客户也不会对商品感兴趣。这种困境持续越久, 就越难克服。[8]为了迅速扩张M-PESA代理商数量, Safaricom公司决定采用“移动运营商+零售代理商+客户”的运营模式。Pagani曾指出, 移动支付服务的一个主要优势就在于它的可获得性。[9]

该运营模式的核心为“两级商店”结构, 即总代理商为一级代理商, 总代理商再下设多个二级代理商。一级代理商主要负责两类事情:一是流动性管理。总代理商直接与Safaricom进行M-PESA账户资金的清算;二是根据二级代理商的业绩, 从Safaricom领取佣金分发给各二级代理商。这种运营制度的优越性在于, Safaricom无需直接管理成千上万家代理商, safaricom仅与总代理商签订合同, 而二级代理商仅仅与总代理商合作。关于总代理商和二级代理商之间的合同条款, safaricom公司不做任何约束, 双方可以自由商定佣金分成等具体条款, 并自由制定流动性管理安排。这使得类似于“夫妻店”的非正规商场也可以通过“二级商店”渠道发展成为二级代理商。目前, Safaricom开拓了一种新的代理模式“超级代理商”, 即允许一个银行分支机构, 作为代理商的代理。这个银行分支机构可以与所有的M-PESA代理商进行现金与电子货币的资金交易, 但不能直接与M-PESA客户进行电子货币交易。

“二级商店”的运营模式使得M-PESA很快打破“因果矛盾”困境, 代理商数量在之后几年里迅速增长。2007年3月, M-PESA运营之初, Safaricom的代理商仅有450家, 到2011年4月, 代理商已增加至27988家, 平均每年增长15倍。2014年, M-PESA代理商数已超过4万家。按照人均水平计算, 每万人拥有10个M-PESA网点;一个M-PESA服务约1025个肯尼亚人, 100平方公里约有7个M-PESA网点。相比较而言, 根据肯尼亚中央银行公布的数据, 2014年肯尼亚全国约有1500家银行网点、2500个ATM取款机, 以及2.1万个POS机。三种金融服务工具数量总和仅为2.5万个, 约为M-PESA代理点数量的1/2。这就足以证明M-PESA对金融可获得性的推动力量。

4. 技术接受模型框架下M-PESA影响金融可使用性的路径

金融可获得性的提升并不一定带来金融资源使用率的提升。[10]按照技术接受模型的观点, M-PESA在提升金融服务的渗透度以及可获得性的同时, 提高了人们使用M-PESA的便利性水平, 即感知的易用性;在感知的易用性与感知有用性的共同影响下, 人们开始认可并逐渐使用M-PESA进行转账、汇款等金融交易, 如图2。

交易的便捷性、交易成本低廉, 以及使用的安全性是衡量移动支付有用性的重要指标。从使用便捷性角度看, M-PESA使用前无需任何正规培训, 并且定价机制透明、操作简单, M-PESA使用者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完成汇款、转账等一系列金融交易, 结果有效降低了各代理商滥用权利的潜在风险, 以及获得金融资源的机会成本。例如, Safaricom规定, 交易费用需从M-PESA账户中扣除, 代理商不能直接收取任何费用, 其佣金只能从Safaricom的总代理处取得。M-PESA交易成本低廉是其迅速占领市场的又一重要原因, 不仅费用低于西联汇款、邮局的postapay汇款, 而且交易费用全国统一。为了进一步加强客户黏性, M-PESA还采取了累进制收费标准 (见表1) 。从表1可以明显看出, 给M-PESA非用户汇款费用比给M-PESA用户更高。因此, 肯尼亚70%的M-PESA使用者都进行了M-PESA账户注册, 大约90%的交易发生在注册使用者之间。

一般情况下, 在电子环境下的金融交易, 需要核准用户身份, 并具有保密性、数据完整性以及不可抵赖性。M-PESA通过使用个人识别码PIN以及交易密码, 确保了交易与私人信息的安全性。例如, 如果手机丢失, 没有正确的PIN码和交易密码, 依然无法兑现M-PESA中的电子货币;另外, Safaricom公司将集中于M-PESA的存款统一存入肯尼亚的商业银行, 并开设了“M-PESA信用账户”, 该账户与银行一般现金账户无异。商业银行的参与为M-PESA资金加上了“双层保险”, 大幅降低了M-PESA的道德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人们对移动支付易用性与有用性的认识实际是金融可使用性提升的源动力。在M-PESA推出后的八个月内, 就有超过110万的肯尼亚人注册了M-PESA账户, 通过该支付体系转移的货币数额超过8700万美元, 而肯尼亚全国在银行开户的人还不到400万。2007年, 麻省理工学院Tavneet Suri教授关于M-PESA用户体验做了一项抽样调查, 结果显示, 55.4%的受访者对M-PESA非常满意;2008年该比例下降到34.7%。但当被问及关闭M-PESA系统的原因时, 85%的受访者认为负面影响很大, 相比较而言, 2008年该比例上升至91%。所以说, 人们对M-PESA依赖性在不断提高。虽然满意度在下降, 但综合调查结果, 更应理解为是人们在依赖M-PESA的基础上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9年9月, M-PESA注册人数超过850万, 约为40%的肯尼亚成年人都在使用M-PESA转账, 通过该支付系统转移的货币数额超过37亿美元, 数额相当于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到2011年4月, 用户飙升至1400万人, 其汇款业务已经超过了肯尼亚所有金融机构的总和。2013年, 用户人数已超过2300万人, 约为该国成年人口的74%, 而据肯尼亚中央银行统计, 全国拥有存款账户的人数约为1700万。根据盖洛普咨询公司的数据, 肯尼亚66%的转账交易行为通过手机, 银行转账只占2%。

三、对发展我国农村移动支付的再思考

事实证明, Safaricom公司开发的M-PESA有效推动了肯尼亚普惠金融发展。但是, 中国拥有6亿农民, 农村地区居民居住分散、金融网点严重不足, 对基础性金融服务的需求大且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 移动支付业务能否有存在空间?一个问题不能忽视, 那就是铺设标准化银行网点需要付出较为高昂的建设成本、经营成本以及人力成本;并且银行提供的多为标准化金融服务, 目标客户基本为能够提供“硬信息”的金融需求主体, 农村地区却是“硬信息”缺乏, “软信息”丰富。

1. 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移动支付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之初, 中国的城镇化率仅为18.96%, 2013年城镇化率已达到52.6%。表面上看,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 城镇化的集聚效应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有助于增加人们的收入, 并进一步增加其消费。但若按照城市户籍人口计算, 城镇化率仅为33%。也就是说, 绝大多数农民工是一种“候鸟式”转移而不是“生根式”迁移。[11]据有关部门的统计, 2013年, 我国外出农民工1.66亿人;流动人口达2.36亿人, 由于永久居住权利和社会保障问题不能解决, 多数农民工不得不选择将家安置在农村, 农村地区“空心化”现象日益显现。这种不彻底的城镇化使得城市农民工与农村留守人员的经济往来更加密切, 经常性的汇款、转账成为农民的一项基本金融需求, 而这种基础性金融服务, 与为农民发放信贷相比更为急迫。然而, 目前国内汇款主要集中于银行汇款与邮局汇款。银行汇款存在费用高低不等、农村网点少等问题, 邮局汇款若是普通汇款时间较长, 若是实时汇款手续费则较高。对于农村地区以及低收入居民来说, 两种汇款方式机会成本较高, 急需一种使用更加便利、费用低廉的电子转账方式。

此外,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仍停留在异地的城镇化, 以致产生大规模流动人口, 是异地城镇化的典型模式。从经典的二元经济理论来看, 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揭示了传统伦理道德、家庭关系下剩余劳动力从生产效率低的产业向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的产业转移的规律。这意味着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一定在城乡之间, 而是产业之间。因此, 未来城镇化在异地城镇化的同时, 就地就近城镇化是一条新的路径。[12](2)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强调, 未来中国必须坚持走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而农业现代化发展则要纵向具有相对完整的价值链、横向具有规模经济。因此, 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双轮驱动”下, “大农业”生产模式必然会对非现金支付工具需求进一步加大;并且, 农村粮食市场正在逐步放开, 虽然仍面临着行政审批流程复杂的问题, 但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规模仍在日渐扩大, 一方面, 农民需要能够面对面交付且具有较强兑现功能的票据类支付工具, 用于收购;另一方面, 需要异地汇划的支付工具用于其收购资金的划转, 如果销售环节全部使用现金结算, 会加大交易风险。

2. 发展电信运营商主导的移动支付体系

近两年, 国内多家商业银行推出了手机银行, 能够办理转账汇款、贷记卡还款、漫游汇款功能以及消费等业务, 虽然在城市发展如火如荼, 但在农村却进度缓慢。例如, 中国农业银行推出的“金穗惠农通”、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汇易达”, 还停留在“试点”阶段, 对农民的支持力度不明显。因此, 如果只依赖金融机构满足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远远不够。那么, 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还能由哪些主体参与到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萨缪尔森曾指出, 纯公共品三个显著特征是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 而介于纯公共品和纯私人物品之间的产品称为准公共品。[13]欧文·E·休斯进一步将准公共品分成了9大类, 其中就包括金融保险类。基于此, 金融基础设施属于准公共品。准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是政府, 但政府在准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垄断限制了竞争和效率的提高, 因而现有的供给模式应加以改革。[14]因此, 我国可以借鉴肯尼亚M-PESA, 引入电信运营商, 通过发挥其电信基础设施的综合作用、拓展网点代理商, 为农民提供基础性金融服务。

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 我国电信运营商拥有高品牌价值以及资源竞争优势。2011年年底,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第三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名单, 其中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通沃易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作为运营商的子公司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这为电信运营商推广农村移动支付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保障;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也获得快速发展, 截至2011年底, 3G基站达81.4万个, 已覆盖全国所有县城以及多数乡镇。与此同时, 随着我国农村信息化的推进, 农村居民获得手机门槛在逐渐降低。2011年, 爱立信消费者研究室公布了《2011年中国农村消费者通信消费报告》, 该《报告》显示, 我国农村移动手机普及率已达90%以上。移动支付向农村地区、低收入群体渗透的硬件设施已基本具备。

另外, 2013年8月, 国务院印发的《“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 加大光纤到户、农村宽带进入乡村、公益机构宽带接入力度, 明确农村宽带在2013年和2015年间, 用户分别要达到0.5亿人与0.7亿人, 接入速率要达到4Mbps。据CNNIC统计显示, 截至2013年12月, 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28.6%, 规模达1.77亿人, 相比2012年增长2101万人。凭借电信基础设施的先天优势, 在尚不具备设立标准化网点条件的乡镇, 推广电信运营商主导的移动支付业务, 将成为农村发展基础性金融服务的创新模式。

电信运营商参与农村移动支付建设, 有利于实现利润最大化。电信运营商结合传统增值业务优势, 布局农村移动支付体系, 可以为移动互联网战略发展打下基础, 从而避免被管道化;与此同时, 开发移动支付体系能够降低建设实体网点的成本, 实现在零售层面由集中向分散转移, 将分销网点遍布尽可能多的地区, 使移动支付服务延伸至低收入人群, 从而提升接触各类客户的能力、增加客户粘性, 为将来推行附加产品奠定基础。据有关部门统计, 建立一个银行物理网点的成本是手机银行业务成本的30倍, 用手机银行代替传统银行服务能够使银行的运营成本降低80%左右。[15]虽然, 发展移动支付需要大量实体代理点的支撑, 但相比较标准化的金融基础设施, 其成本更加低廉, 且电信运营商有发展成熟的自有和合作渠道。电信运营商可借鉴M-PESA“移动运营商+零售代理商”的运营模式, 与商店、超市、邮局等当地实体店铺开展合作, 在传统银行网点之外开拓移动支付业务网点;在提升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方面, 可加强与商业银行的合作, 探索在移动运营商和银行间建立手机号码等安全信息的交换和验证机制。虽然在短期内电信运营商并不能获得很大收益, 但从肯尼亚M-PESA移动支付运营的经验来看, 移动支付业务可以为运营商创造可观的间接收入———捆绑用户和提升ARPU值。

四、发展我国农村移动支付的政策建议

目前, 移动支付业务在我国农村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鉴于基础性金融服务准公共品的属性, 政府需要对各利益主体进行适当引导, 提高电信运营商开拓农村市场的积极性。我国早在2012年12月就公布了《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该《标准》的出台为各方的技术研发、市场推广节约了成本, 成为推动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重要一步。基于此, 我国的政策着力点应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选择试点地区开展移动支付业务。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理环境各异, 应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别的金融主体的需求, 发展具有差异化移动支付业务。由于移动支付在我国农村刚起步, 可以选择基础性金融服务严重缺乏的地区, 以及农村经济相对发达的代表性地区作为试点, 探索适合我国农村发展的移动支付业务模式, 并加以推广, 逐步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比如说, 对于还没有实现金融机构全覆盖的农村地区, 可重点发展移动支付的汇款、存取款业务;对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 则可选择建立具有多种金融功能的移动支付体系, 重点对接当地商品交易电子化的需求。

第二, 鼓励多方合作, 引导电信运营商开办移动支付业务。目前, 农村移动支付市场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 如果将其完全交予市场, 可能会延缓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进程。因此, 需要电信运营商、银行与政府形成合力, 转竞争为合作, 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政府可采取费用补贴、税收优惠等办法进行鼓励, 尝试将有关的政府补贴通过移动支付等方式向补贴对象发放。中央银行对移动支付业务应持有包容态度, 避免出现“一管就死, 一放就乱”的局面。以肯尼亚M-PESA为例, Safaricom公司就与肯尼亚中央银行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使得肯尼亚中央银行对M-PESA的运营, 尤其是运营初期, 采取自由放任式的监管。另外, M-PESA在肯尼亚的三个商业银行均开有存款账户, 银行还可以以“超级代理商”的身份加盟M-PESA的运营。事实上, 移动支付的发展部分取决于银行体系的健全程度, 因为一个发展滞后的银行体系会减弱移动支付代理商现金流管理的能力。所以, 在发展移动支付体系的同时, 也应注重商业银行对其的带动效应。

第三, 普及、宣传移动支付的相关知识。目前, 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相对闭塞, 通过银行实体网点进行金融交易的观念已根深蒂固, 在面对新的金融服务方式时, 可能会对其安全性、操作便利性产生顾虑。而政府作为最具公信力的机构, 应加大对移动支付的宣传。例如, 在农村宣传栏宣传移动支付的生活理念;通过电视、电台广播、报纸等媒介为农村居民普及移动支付的相关知识。在移动支付推广之初, 政府要加强与电信运营商的配合, 通过为客户提供免费体验活动、政府工作人员亲自使用移动支付来部分消除用户对安全性的顾虑, 从而鼓励广大公众接受移动支付生活方式。

摘要:2005年, 联合国宣传小额信贷年时首次提出“普惠金融”概念, 强调将金融服务惠及到所有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以及所有人群。然而, 多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仍存在“盲区”, 很多农村居民一直被排斥在传统正规金融之外。本文对肯尼亚M-PESA成功经验进行提炼, 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提出发展农村普惠金融, 现阶段应发展以电信运营商为主导的移动支付体系, 并辅以中央政府积极的配合政策。

肯尼亚移动支付模式 篇5

来源:金融电子化 2013-12-3 11:33:37

TSM(可信服务管理平台)是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重要支撑系统。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TSM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为了快速占领移动支付市场,获得行业发展的主导权,运营商、银行、银联和终端厂商等移动支付参与方纷纷规划建设TSM平台。不同参与方的TSM建设方式有 所不同,本文从银行角度探讨 TSM建设的相关问题和策略。

银行TSM建设的主要模式

银行是移动支付业务最主要的参与者,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扮演多重角色。首先,银行最核心的角色是作为金融账户管理方,为客户提供账户管理和资金服 务;其次,银行作为支付应用提供方,与安全载体发行方(电信运营商、移动终端厂商)合作,为客户提供PBOC应用下载及个人化服务;与此同时,银行整合相 关行业资源,作为增值服务提供方为客户提供行业应用服务;此外,银行也会作为安全载体发行方发行自主掌控的安全载体(如SD全卡等)。

根据银行在移动支付中扮演角色的不同,TSM主要有以下几种实现模式。

与运营商直连:银行作为应用提供方与运营商合作,银行TSM与运营商TSM直接对接,将银行应用发行至客户的SIM卡中。

经银联与运营商间连:银行作为账户发行方经过银联间接与运营商合作,银行TSM通过银联转接至运营商TSM,将银行账户个人化数据及银联PBOC应用发行至客户的SIM卡中。

李如东,中信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助理,负责主持网络银行相关系统的建设。历任深圳分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总行营业部信息技术部总经理、总行营业部网络银行部总经理,长期从事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接入人行互联互通网络:为了给客户带来良好的客户体验,人行主导建设了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移动支付领域的互联互通,银行、运营商和行业应用方可接入人行MTPS,实现应用及安全载体的共享。

自主发卡:银行作为安全载体的发行方,通过TSM直接发行并管理安全载体(如:SD全卡、全终端等)。

以上各种模式对银行来说利弊不一,银行需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权衡并决定业务发展的重心(见表1)。

银行TSM建设面临的问题

1.复杂度较高。TSM建设的复杂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支持多种业务模式及业务模式的不断变化;二是合作方众多,沟通协调的难度较 大;三是不同合作方系统实现的方式各异,移动、联通、电信、银联、人行在系统通信方式方面、接口方面、流程方面各不相同,导致TSM结构较为复杂;四是涉 及的行内系统众多,除了TSM系统本身,还涉及核心、IC卡系统、数据准备、发卡密钥系统、柜面、电子渠道等,项目实施难度较高。

2.对传统IC卡业务冲击较大。传统的银行IC卡发卡采用批量制卡技术,即客户申请后夜间批量生成制卡数据,由卡厂制卡;在移动支付中,TSM 实时制卡是一个基本要求,然而实时制卡从业务规则、系统实现上是对传统的银行IC卡制卡机制的颠覆,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造。此外,TSM对IC卡挂失、激 活、圈存等业务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3.缺乏有效的客户实名身份认证。TSM从技术手段上为银行空中远程开卡提供了支持,但如何确定远端客户的真实身份是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最大障碍。

4.需要建立有效的联合运营机制。TSM的运营涉及多家机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都将影响整个业务的正常运转,制定一个高效、可靠的运营机制,实现机构内部、机构之间的通力合作,已经迫在眉睫。

TSM建设的基本原则

1.包容性。一是包容不同类型的安全载体类型,如SWP-SIM卡、SIM全卡、SD全卡、全终端等;二是包容不同的合作发行方,如运营商(移 动、联通和电信)、终端厂商(三星、HTC等)、其他合作方(人民银行、银联)等;三是包容不同的行业应用提供方,如公交、校园等;四是包容不同的业务合 作模式。

2.标准化。人民银行从2010年起一直致力于移动支付的标准化工作,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标准也于去年正式发布,为移动支付市场的规范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降低企业之间的合作难度,TSM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建设。

3.完整性。移动支付的参与方众多,不同的参与方只能进行其中一部分业务的处理。为了给客户提供一个完整流畅的客户体验,在TSM建设过程中不 仅需要考虑本机构TSM的业务流程是否合理,还需要考虑与其他TSM融合后的整体业务流程是否合理,每一个参与机构都应该站在全流程的角度来进行综合设 计。

4.开放共享。建设TSM是为了实现不同合作方对智能卡资源的共享,它体现的是一种对有限资源安全使用的秩序,是一种互利互惠的理念,可以说没有合作共享就没有TSM。

TSM建设的实施策略

1.选择合适的模式分阶段建设,业务开展与客户资源积累并重。银行TSM的初期建设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完成与运营商TSM、银联TSM,或人行公共平台的对接,实现应用提供方相关功能;第二阶段可根据需要实现发行方TSM相关功能。在第一阶段的建设过程中,既要看到双方合作带来的优势互 补,也要看到对方业务限制给银行带来的问题。目前,客户必须通过运营商的手机钱包客户端才能发起下载银行应用,这将导致银行失去直接面对客户的机会,因 此,银行在TSM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对客户资源的积累和掌控。

2.采用互联网思维建设TSM。TSM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使用互联网相关技术,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具 备高弹性服务能力的TSM。一方面随着运营的时间及应用数量增加,访问量会逐步增长;另一方面,在发布新应用或应用更新的时候,访问量会出现爆发式增长。这些都要求TSM系统具备强大的横向扩展能力和足够的弹性,而这些要求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轻松实现。二是积累客户数据并运用大数据相关技术进行分析。TSM运营的服务关乎到客户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运行过程中将会积累大量客户数据,包括搜索、下载以及使用记录等,通过对客户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发现客户 的潜在需求,为客户提供主动式服务。

3.立足于移动支付,解决银行IC卡多应用动态管理问题。银行IC卡与移动支付安全载体虽然外在形态不一致,但本质上都是智能卡。由于缺乏有效 的IC卡管理终端,现有的银行IC卡交付使用后,客户无法实现对应用的变更,灵活性较差,资源浪费严重。然而,随着PBOC3.0的发布,IC卡互联网终 端将逐渐普及,银行IC卡的功能扩展成为可能。因此,银行建设TSM时,不仅要满足移动支付的需要,也要为银行IC卡多应用提供支持。

4.建设集成TSM的AppStore。TSM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AppStore,因智能卡应用在安全上的特殊要求,导致TSM在应用下载 及个人化流程上与传统AppStore有所不同。除此之外,TSM在应用管理、应用提供方管理、用户管理等方面与手机端AppStore具有较大的相似 性,因而可以将二者进行整合,实现统一的管理视图和客户使用视图。

自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宣布双方共同打造以TSM(可信服务管理)系统为核心的移动支付平台以来,各大银行纷纷加快自身TSM平台建设步伐。目前,包括中信、光大、民生、广发、浦发等商业银行都完成了与该系统的对接,其他商业银行也正陆续接入该平台。

TSM平台,又称“可信服务管理平台”,是一个具有公信力,可为各行业提供基于安全载体的各类应用发行及管理的公共开放服务平台,它的广泛性为金融业进 军移动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是现阶段银行建设移动支付体系的最佳载体。通过TSM平台,银行能很好的打破与运营商、第三方业务平台之间的壁 垒,减少信息成本,有效降低合作门槛,实现各方资源的最大化共享。全球知名的金融解决方案专家Pactera(以下简称文思海辉),凭借专业化的服务及超 过15年的大型银行系统开发、实施和支持经验,推出了全新的TSM移动支付平台,帮助客户抓住市场机遇并提高效率。

文思海辉的TSM平台不但具有包括银联TSM平台、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TSM平台、人民银行MTPS平台及其他第三方TSM平台在内的 多种TSM平台接入功能,还为客户提供了可定制化服务的“应用货架”功能。“货架”包括了应用管理、系统管理在内的多个基础功能,可实现对金融及行业应用 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安全载体SE管理、安全域管理、指令管理在内的多方位管理。银行作为应用提供方时,将金融应用通过TSM平台,提供给其他行业客户移动 终端下载使用,有效地增加了金融应用的分布范围、扩展了金融应用的受理渠道,使得金融应用得以在更多的载体和终端进行消费试用;作为应用使用方时,银行可 在合作伙伴的银行卡/手机等终端下载其他行业应用,很好的解决了空中发卡、移动支付、移动金融及应用的融合和接入问题。

文思海辉移动支 付TSM平台产品覆盖了移动客户端、TSM接入、TSM多应用管理、支付结算、商户及收单管理、计费管理、安全认证等功能模块,实现从接入到使用、从渠道 拓展到经营管理的多方位覆盖,得到了客户一致性好评。目前,文思海辉的TSM平台产品已经在宁波、南宁、成都、重庆等地形成规模,被商业银行广泛应用于空 中发卡、金融IC卡行业多应用管理、NFC近场支付、移动金融等业务及应用之中。

肯尼亚的骆驼移动图书馆 篇6

以马姆土为例,这个村落没有通电通水。唯一的小學校设施十分简陋,学生上课的教室是光光的水泥地板房,有的甚至是靠几根粗树枝撑起铁皮顶、用泥砖砌墙的小屋。最缺的就是书,低年级的学生4人共用一本教材,高年级也是3人共用一本。

每周一到周四,骆驼移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就会牵着骆驼,穿过飞扬的灰尘,在荒芜干旱的土地上长途跋涉,为孩子们送去精神食粮。他们把加里萨镇和瓦吉尔镇作为两个大本营,9峰骆驼分成3队进村送书。队伍中,一峰骆驼驮着两个大箱子,每个箱子装有200本书,另外两峰骆驼驮着帐篷和各种生活用品,方便工作人员在沙漠中休息。骆驼移动图书馆清晨出发,一天之内穿行11公里,为12个定点村落送书。

驼铃响起,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蜂拥而上,把书拿在手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图书馆给孩子准备的大多是故事书和文化课本,而为大人提供的则是关于畜牧业和农业耕作等方面的实用书籍。这些书都是最新出版的读物,获得了肯尼亚教育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骆驼移动图书馆在一个村落停留一天,马姆土村是被选定的12个定点村落之一。即使是在气温超过40℃的旱季,也从不间断。每人可以借阅两本书,借阅期限为14天。3~7年级的学生平日可以借书,假期中则在定点村落附近的帐篷里阅读书籍。考虑到1~2年级学生年龄小,8年级学生临近毕业,书籍难以回收,所以他们不能借书。根据规定,如果借阅者没有如期归还书籍,整个村落的人都不能再借阅图书。

越来越多的慈善组织和个人开始关注骆驼移动图书馆,捐赠书籍,骆驼移动图书馆现拥有图书7000余册。2007年一本以骆驼移动图书馆为原型创作的小说出版,更是增加了骆驼移动图书馆的知名度。小说作者玛莎·汉密尔顿随后发起了“作家帮助非洲扫盲”的倡议,号召每位作家为骆驼移动图书馆捐赠5本自己喜欢的图书,世界各地有200多位作家响应。她还与骆驼移动图书馆现任馆长法拉联手,创办了“骆驼图书驱动力”网站,进一步拓宽了图书募集渠道。在世界各地,关注非洲贫困孩子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热切询问如何向图书馆捐出图书,以帮助孩子们获得更多知识。

移动客票业务手机支付模式 篇7

随着3G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随之而兴起的移动电子商务模式, 将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移动支付技术相结合, 可以使用户随时随地进行商务交易, 移动支付, 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增值潜力。根据CNNIC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 截至2010年12月, 中国手机上网用户总量已经达到了3.03亿, 较2009年底增加了6, 930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 从2009年末的60.8%提升至66.2%。在手机网络应用状况方面, 主要有手机即时通信、手机网络新闻、手机搜索、手机娱乐和手机支付等。到2010年底, 手机支付已经占到了各种手机网络应用的24.1%。

传统的客票购买方式, 是人们到达售票点, 面对面的实现票务交易。这样的方式由于受到中国人口众多和劳动人口转移等因素的影响, 在一些节假日购票高峰期往往会造成拥挤。那么, 利用手机预订航空机票、公路客运票、铁路客运票并通过手机转移支付这一模式必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

一、手机支付

手机支付是指买卖双方为了某种商品或者服务的交易, 通过手机终端和移动通信网络进行资金转移的商业行为。根据支付手段及类型的不同, 分为手机远程支付和手机近端支付。其中, 手机远程支付指用户在远离现场的任何地点都可以实现的非面对面的支付交易模式。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通过发送短信的信息通信方式, 另一种是用户通过使用手机浏览器, 实现和电脑互联网几乎无差异的数据通信, 完成支付交易。手机近端支付是一种面对面的支付模式, 利用NFC、RFID射频和蓝牙红外技术, 实现类似信用卡等刷卡消费的模式, 在手机内置感应器与自动售货机、POS终端设备等的感应实现支付交易。手机支付应用的主要行业有:网上购物、移动客票、电信缴费、生活缴费和网上订票。

需要注意的就是网上订票与我们研究的移动客票不同, 指的是通过手机网络订购各类门票的行为, 不包括订购飞机票、火车票和汽车票, 而我们的研究则专指通过手机对购买的移动客票进行支付的模式。

二、移动客票业务手机支付模式

(一) 移动客票业务的构成部分。移动客票的手机支付模式并不是仅仅依靠一部手机就能完成的, 还需要支撑它的一套系统。当用户利用手机进行操作后, 系统能将用户的选择进行处理, 用户支付金额以后系统能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达成协议。所以, 移动客票业务的构成部分包括手机上的移动支付平台、移动客票信息系统和金融机构。

移动支付平台是基于手机终端上的, 也是移动客票业务构成部分中的核心, 用户通过这个平台才能连接移动客票信息系统和银行等金融机构, 才能够实现票务的购买和支付功能。这个移动支付平台可以是手机运营方开发, 可以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 也可以是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开发。不同的开发者也决定了不同的手机运营模式。

移动客票信息系统是运用在铁路、公路和航空中心的信息系统, 统计和管理客票信息, 连接移动支付平台, 将票务售卖给通过手机预订票务的用户, 并且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达成一定的协议, 在用户利用手机支付票务以后, 移动客票信息系统可以从相应的金融账户中扣去票价。

金融机构连接用户和移动客票系统, 用户在金融机构开通账户, 金融机构可以给用户提供信用凭证, 用户拥有这个信用凭证就可以通过移动支付平台浏览和购买票务了。移动客票系统也与金融机构签订协议, 与用户有相对应可相互验证的凭证, 在验证用户的信用凭证以后, 销售给用户票务, 并且从金融机构用户账户中获取相应费用。这个移动支付的金融机构可以单纯的是银行, 也有可能是与银行合作的移动服务运营商, 运营商提供类似移动通信手机钱包等的业务, 可以实现直接从手机话费或手机钱包等专用账户中扣除。不同的金融机构支付方式也体现了不同的手机支付运营模式。

(二) 手机支付的运营模式。根据移动客票手机支付模式中的不同构成部分在移动支付平台中的开发地位和用户支付票款时金融机构所处的地位的不同, 可以将移动客票的手机支付模式分为以下三种:

1、以运营商为中心的运营模式。在移动支付平台中, 移动运营商作为开发者地位或者支付模式中, 是从移动运营商提供的手机钱包等支付账户或直接从话费中扣除的方式, 那么在手机支付模式中, 是以运营商为中心的支付模式。这种模式中用户不需要与金融机构接触, 技术成本较低。

2、以银行为中心的运营模式。在移动支付平台中, 银行作为用户支付时的账户。这种运营模式中, 金融机构必须与移动运营商达成协议, 并且建立资金流转通道, 建立认证系统, 为用户和移动票务信息系统提供信用凭证。用户在手机上可以直接登录所在金融机构的账户, 进行手机支付交易, 或者在金融机构设的POS终端上直接进行现场支付消费。

3、以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为中心的运营模式。如果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拓展市场, 开发移动支付平台吸引用户, 与银行以及移动运营商合作, 提供手机支付业务, 那么这是以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为中心的运营模式。这种模式的收益主要来自向运营商、银行和铁路航空客运中心收取的设备和技术使用费用。

不同的运营模式对于手机预订和支付移动客票的用户来说, 票款支付方式的渠道是不同的。以运营商为中心的运营模式, 票款是从手机话费中扣除的;以银行为中心的运营模式, 票款是通过手机银行支付的;以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为中心的运营模式, 票款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的。这样, 移动客票手机支付模式就形成了不同的票款支付方式:直接扣手机账户费用、手机银行支付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

(三) 移动客票手机支付流程。用户使用手机通过无线网络, 登陆移动客票信息系统, 实现与电脑互联网无差别的票务信息浏览, 确认购买的票务, 预订生成订单, 移动支付平台此时会向用户发送反馈确认信息, 确认票务的数量、单价、总价等信息, 用户确认后, 选择使用哪种支付方式, 是直接从手机话费或手机专用账户扣除, 还是使用手机银行支付, 或者是选择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这时移动客票信息系统就会收到用户的订单, 并将票务以电子数据的方式发送到用户手机上, 用户收到票务并确认无误后, 才在移动支付平台上确认付款, 交易完成后, 移动支付平台还会向用户发送交易明细以及账户余额等信息, 用户也可以通过移动支付平台查询各项消费明细, 有效防止犯罪诈骗。

当用户由于各种原因需要换票或退票的时候, 在登机或登车时间以前,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在票务系统中申请换票或退票, 铁路或航空客运中心的移动票务信息系统审核通过, 可以将扣除手续费后的票款通过移动支付平台返回到用户指定的账户中, 并发送信息等待用户确认成功收款, 同时移动票务系统也将管理和更新票务信息, 这样就完成了退票过程。

三、总结

移动客票的手机支付是综合了手机运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的商业模式, 可以广泛运用于航空机票、公路客运车票、火车票的预定和支付。只要拥有一部手机, 用户就可以随时随地订购支付移动客票了, 并且安全、便捷的支付模型, 提供给用户多种途径的支付方式, 可以使用户更加放心地进行消费。随着移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 手机支付是支付方式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而移动客票的手机支付模式必将带给用户更加方便、快捷、安全的全新体验。

摘要:近年来,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保持着稳步的发展。2009年3G牌照发放, 标志着3G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移动电子商务是随之而得以快速发展的一种商务模式, 手机增值服务也必然会迎来发展的高峰期。手机支付是电子支付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移动客票业务的手机支付模式将手机支付与移动票务系统完美地结合起来, 可以为用户带来更便捷、安全的购票体验。

关键词:手机订票,手机支付,支付模式,票务系统

参考文献

[1]CNNIC.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1.1.

[2]袁琦.移动支付业务和技术发展现状[J].电信网技术, 2011.4.

上一篇:形式分析和控制措施下一篇:经济建设中会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