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结合

2024-07-22

供需结合(精选七篇)

供需结合 篇1

关键词:校企结合,创新性,人才对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共识, 同时伴随着金融危机的缓和, 如何增强企业竞争力, 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突破学历教育的范畴, 将职业教育与培训结合在一起, 坚持培养与培训并举, 不拘一格办学, 让学校培养出适合社会的人才, 从而建立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人才供需对话对接机制, 才能有效地解决我国的教育输出性问题和企业所需的人才性问题。

一、建立企业与高校人才供需对接的机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1. 校企结合是现代新型育人模式的需要

高校培养人才和高等职业教育, 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社会的良性运行和进步, 教育的类型和目标决定了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必须要建立一种为社会发展、为行业发展、为就业服务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要同时满足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 把高职院校办成面向社会、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 把高校建立成长效的学业和就业和谐发展的关系。从而消除“学而无用”论, 让学生在学习中看到未来的希望, 在毕业后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色。这样, 也能为企业建立了高素质、高质量的优秀人才, 增强企业的业绩和竞争力, 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2. 校企结合是完善教育模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对我国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 从目前的情况看, 现实与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集中表现在教育与社会的供需要求不平衡, 特别是学校教授的知识和企业所求的高级技能人才的现状难以承担起企业支柱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 高职教育带有鲜明的职业岗位性, 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实践性环节教育, 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 使之适应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需要。再次,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非常薄弱, 校企结合能够提高学生创业和就业能力。在高职院校中, 专业设置与岗位脱节的状况非常严重, 很多学生都是死学, 没有兴趣、没有目标。很多学生只是来“陪太子读书”, 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 而且也磨灭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更重要的是, 学生在走向社会后的动手操作能力非常欠缺, 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的“毕业就失业”, 所以, 研究高校和企业的有机结合模式非常有必要。

3. 校企结合的人才供求机制是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 在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 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员工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也成为强化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在追求高速发展的情况下, 企业业绩的增长不再是粗放式的, 企业提高效率的一个重要做法就是吸引人才, 特别是高校中的人才, 所以, 实行校企结合是企业增强生命的重要举措。其次, 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 通过立法、制定优惠的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以及建立产学研合作协调机构, 为产学研合作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 有力地促进了产学研合作。在这方面, 国外企业和高校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比如, 美国校企合作模式具有合作紧密、内容广泛、稳定持久、经费保障、应用性强等特点;德国的校企合作模式起源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双元制教育”, 他强调目标始终如一, 过程持续长久和效率的极大化, 以知识为基础, 应用为目的, 教学活动在企业与高校交替进行, 双方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建立长期有效的校企结合的人才供需对话机制

1. 更新观念, 开展校企合作的“订单”培养

校企合作的真正价值在于在解放思想的前提下, 树立以校企融合、主动服务、开放合作的办学理念。学校要积极主动地联系企业, 为企业服务, 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办学的机制, 应为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的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工作岗位, 以达到“互利双赢”的水平与层次, 使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同时, 双方应该强化特色, 学校输出优质学生, 企业建立良好的社会服务形象, 使校企结合模式真正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

2. 建立专兼结合, 具有改革创新和实干精神的教师专家队伍

人才的培养关键要有一流的培训师, 校企结合的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因为高校中有一流的高素质专业培训教师团队。在和企业结合的过程中, 高校老师又能够带领学生亲自实践, 这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真正的操作本领, 而且还能够带动培养青年教师, 真正造就专业素质过硬, 创新意识先进, 具有创新精神, 学术造诣优秀, 专业技能突出的优秀教学团队。从而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为校企合作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吸取以往经验, 建立真正符合社会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的模式虽然是一种创新性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学校和社会的人才对话机制, 在很多地区也已经有效地实施开来。但是, 在接下来的发展中, 我们更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为此, 应该注意一下几点:首先, 在校企合作中, 防止岗位技能培训的单一化, 杜绝“有技术无素质”的“人才”的出现, 校企结合模式下的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而不是纯粹的岗位技能培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和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要求。其次, 要保护学生的正当权利。企业不能把实习的学生当成最廉价的劳动力来使用, 从而出现了一些侵害学生权利的事情。学校和企业之间应签订符合法律规范的合同, 注重学生的安全问题、权益意识的成长等。

通过校企结合的有效途力, 以市场作为衡量办学质量的依径, 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才能实现企业与高校人才之间的可持续供需对接机制和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大奎林冶:论“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5.05

[2]盛海洋李艳霞:校企结合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J].交通职业教育2009.01

[3]谢开勇:国外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4.01

物流市场供需分析 篇2

物流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物流市场环节虽然较为繁琐复杂, 但是, 物流作业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操作行为或者进行的过程。而物流市场的需求主要是通过经济指标、货运指标和进出口贸易这三项指标来反映的, 应主要对这三项指标的分析法来研究物流市场的需求情况。

经济指标主要衡量的是国家总体物流需求规模的发展空间。国家物流市场发展和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关系。国际公认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是G D P。所以, 运用GDP作为国家物流市场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 是最贴近市场实际的。实事证明, 这些年来, 中国GDP大幅增长, 带动各类物流企业的迅速发展,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加速发展。通过物流GDP的比重来分析中国物流市场, 也是符合实际的。单位GDP物流需求系数代表本年度GDP中所需要耗费物流总额的单位数, 物流需求系数越高则经济发展越依附于物流市场。单位GDP中物流需求系数从1996年的1.60逐年上升到2010年的3.20, 该图数据充分说明, 随着中国物流市场运行形势的良好趋势, 中国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 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越来越依附于物流市场需求的增长。

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2 0 1 0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为7.1万亿元, 同比增长16.7%, 占GDP的比重降至17.8%同比下降0.3%, 显示出我国物流市场正朝良性方向运行。

货物运输和货物周转, 是物流运营中实现位移的中心环节, 货物运输和周转将会创造物流的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运用货物运输和周转指标来衡量社会物流规模的变化趋势, 则是最接近市场需求实际情况的, 却能够如实地反映现实物流运量变化趋势的重要衡量指标。物流运输总量是指交通运输方式运输量的之和, 主要包括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水路运输, 民航运输和管道运输等类型。

近些年中国货物运输量和周转量指标呈上升势头, 显示出中国物流需求市场趋旺盛。

目前, 经济总体化在不断扩大, 世界贸易自由化正向纵深发展, 已将国内外两个市场相连接, 进出口贸易指标已成为国家物流市场需求的晴雨表。中国物流市场需求伴随着国际物流需求市场的变化, 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 国际贸易指标的变化, 也影响着中国物流市场的需求。在全球金融危机的2008~2009年度, 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也受到一定的冲击, 在金融危机爆发和深化期, 贸易额的下降则带动了物流市场需求的下降, 在危机恢复期物流需求的扩大则对进出口贸易起到了带动和促进作用。中国物流进出口指标总体是在攀升, 显示出国内外物流市场走势趋强, 对中国物流市场需求在逐年增大。

物流市场供给情况分析

物流业基础设施装备技术是物流市场供给的基本条件, 它的好与否直接影响着物流市场供给能力和数量的变化。对物流业基础设施装备技术的分析研究就可以反映出物流市场供给能力和服务数量的大小。自从国家和地方政府将物流业作为发展战略支撑产业后, 各地大力推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得以改善。到2010年铁路营运里程9.1万公里, 高铁运营8300多公里、公路营运里程398万公里、内河航运里程12.4万公里。沿海港口深水泊位1774个, 通过能力达到55.1亿吨。定期航班机场达到176个, 物流园区等仓储设施2008年约为4 7 5个, 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期货交割库和电子商务交割库、自动化立体仓库有所增加。这表明物流市场供给能力和服务量的基础已经具备。

物流产业是对物流市场的直接影响者。产业规模化程度直接反映出对市场的供给能力的变化, 而物流产业是从物流企业数量多少, 资产大小, 经营规模化程度, 营业收入额度等来体现的。所以采用产业规模情况分析法, 就可得知物流市场供给能力的情况。从全国两次经济普查结果到2009年统计显示出物流产业规模情况, 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企业总量为72753个, 资产总计35763.2亿元。就业人员760.7万人;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企业总量为148289个, 总资产74807.4亿元, 营业收入31168.0亿元, 从业人员1020.2万人。从上述数据可知2008年比2004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企业数量增长103.8%, 资产增长8 8.8 2%, 从业人员增长34.11%。据2010年统计显示2009年前50家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已达4506亿元。超百亿元以上共10家, 其中40家超10亿元。这些数字反映出全国物流产业规模在不断扩大, 对物流市场的供给能力在提升。

社会物流总额和总量既反映市场物流量又反映市场物流费用。这与物流市场供给有着紧密的关系。社会物流量大费用低, 就说明物流市场供给能力强;相反则说明物流市场供给能力弱。到2010年国内货运量、货运周转量、港口货物吞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上年分别增长13.4%、12.5%、15%和18.8%。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25.4万亿元, 同比增长15%, 增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而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8%, 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表明物流市场供给能力, 运行效率有所提高。

促进物流市场供需协调发展

宏观经济机制手段, 不仅对物流产业经济发展具有指导性, 而且对物流市场发展又具有引导和调控作用, 并直接影响着市场供需关系的协调发展。所以, 首先要全面摸清物流经济发展结构的合理程度, 物流产业规模大小、社会物流总量和社会物流总费用多少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研究、科学地判断、预测现在和未来物流市场供需关系发展状况不再制定产业指导政策、财政全面扶持政策和市场价格引领政策, 形成针对性强、效果好的宏观经济激励约束调控机制体系, 来调整物流产业规模, 优化物流经济结构, 提升社会物流总量, 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 修复供需双方矛盾关系, 使双方协调发展, 达到共赢的目的。

供需结合 篇3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对接会的实际效果以便加以改进, 在以后的活动中提供更贴近供需双方需求的服务, 对接会承办方上海荟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采用问卷的方式, 对参会企业进行了满意度调查。调查的相关企业如下:上海酒总酒店设备集团、张家港幸运金属工艺品有限公司、上海锦宏自助餐用品制造有限公司、上海星剑实业有限公司、玛戈隆特骨瓷 (上海) 有限公司、上海泛亚经贸有限公司、三星 (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星崎冷热机械 (上海) 有限公司等。

所有参会企业都认为此次参加对接会收获颇大, 企业找到了需方客户, 进行了洽谈交流, 建立了广泛合作, 对此次对接会均感到满意, 予以高度评价。这是参会企业对本次济南对接会成功的一个充分认可。

在此次济南对接会的时间安排上, 不少企业都要求在时间上予以延长。对接会本身不同于一般展览会。在济南对接会中, 参展供应商以及客户代表本身都来自高层次, 所需要的是对行业最新动态以及最新产品信息的捕捉和了解。因此, 对接会的目的在于为供需双方建立起一个高端对话平台, 彼此增进了解, 并和业主、酒店集团及酒店高管建立互相信任的常态联系。这些通过严格筛选入选对接会的供货商企业, 由于是全球会议酒店的相关产业的领军或新兴企业, 还有望成为会议酒店的优先供货商, 而现场的产品展示亦是辅助手段。从此次对接会反馈中了解到, 企业不仅向广大会议酒店发布了设备用品的信息, 也反映出各家企业单位结识客户、推广产品的需求得以满足。

在对参加这次对接会的收获上, 8家企业中的7家均表示拓宽了市场人脉资源, 从而可推动公司业务的扩展。同时有2家企业还认为参加对接会使行业新政策的走向得到了充分交流, 对其今后公司产品的生产与转型提供了相当宝贵的信息。特别是三星企业的代表认为, 此次对接会的收获主要体现在如何现场捕捉有意向的客户。三星企业在会议酒店大型3D电视机的供应业务上, 由于和内地一些地区企业客户彼此缺少交流, 从而在合作上失之交臂。而在此次对接会上, 三星企业现场展示的3D商用电视机, 吸引了前来参会的许多当地客户, 使双方对目前市场信息以及合作前景有了一定的共识, 扩大了企业在这些区域的知名度, 有利于今后企业与酒店之间的业务发展。

在此次“未来21世纪厨房”嘉宾演讲这一重要环节中, 所有的企业都给予了十分满意的认可, 特别是和厨房设备相关产品的生产企业, 则对嘉宾演讲这一环节给予了高度关注, 并想涉猎更多的信息。近一半的企业在这一环节中选择了食品保质方法, 希望演讲内容和企业产品更加贴近。在关于“厨房设备选用问题”的意向上, 三成企业由于自身所经营的酒店设备用品偏向于餐具、酒柜等原因, 和厨房操作这一流程关联不大, 从而希望今后的嘉宾演讲主题, 能够涉及到酒店设备用品的更多其它相关领域。从中可发现, 各参会企业对嘉宾演讲的内容的深度关注, 而今后对接会的嘉宾演讲的主题安排将会涉及到酒店设备的各个领域, 对接会嘉宾演讲这一环节, 也将会令人充满殷切的期待。

在关于“是否愿意参加下届对接会”这一问题上, 所有参会企业一致表示想继续参加, 并表现出相当的兴趣度。

本次对接会还有一个特点在于参会企业通过彼此的交流学习, 不仅对市场动态、客户需求有一定程度了解, 更在交流洽谈中, 信息共采, 资源分享。如酒总和锦宏这两家行业内领军企业, 面对前来参会的客户代表, 能够互相介绍, 强调彼此优势, 从而在产品销售中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这样不但进一步促使双方产品的推广, 也推进了业内合作同盟的发展趋势。

调查问卷统计后的数据显示, 酒店设备用品行业内, 各企业对参与对接会的态度有着极大的热情与关注。由于承办方前期的筹备工作充分, 对接会的定位比较准确, 以及对各参会企业意向的明确把握, 从而令供需双方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使行业内对此次对接会予以高度评价。

住宅市场供需结构分析 篇4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住宅市场可定义为:住房的买方在某个特定的地理区域, 于某一特定的期间, 达成的所有交易的总和。与房地产市场相比, 住宅市场是住宅商品交换的场所和领域, 是住宅交换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按进入市场的时间顺序划分, 住宅市场划分为住宅一级市场和住宅二级市场。按住宅类型划分, 住宅市场可分为公共住宅市场和商品住宅市场:公共住宅市场是指政府直接参与开发建设, 面向最低收入家庭出租的廉租房市场和面向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经济适用房市场, 以及安居房、解困房市场;商品住宅市场是指由开发商开发建设, 面向中高收入家庭的普通商品住宅市场和面向高收入家庭的别墅市场和高档公寓市场等。按购买者目的划分, 可分为自用型和投资型。

2 住宅市场的需求分析

2.1 住房支付能力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同一时期内, 不同家庭因收入水平和家庭规模的差异而分处不同的消费层次, 各层次消费群体的家庭户数分布、住房需求特征即形成该国或地区住房市场的需求结构。对住房需求结构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家庭住房支付能力的大小。

衡量住房支付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住房消费比和住房收入比, 其中住房消费比表示某一时期内住房消费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而住房收入比表示为住宅平均价格与家庭平均收入的比例。

我国目前处于困难和温饱层次的家庭, 住房消费支出极为有限, 而高收入家庭即使住房消费比例很小, 能很轻易的买得起房。因此, 最具实际意义的是确定中、低收入家庭能支付的住房消费比例, 进而采用相应的优惠、补贴政策。

2.2 住房市场需求结构的划分

按住房支付能力的大小划分住房市场需求结构, 需要考虑家庭收入、收入中可用于住房消费的比例及与收入水平相适应的住房标准和可供选择的现行融资方式等。由于住房消费比例与收入水平成正相关, 因此在划分需求结构的实际操作中, 可依据家庭收入水平划分消费群体。

我国住房市场需求结构的划分按照家庭收入分布的不同, 首先确认收入中位数 (即中等收入水平) 为计算基数;然后, 依次划分出高收入、中等偏上、中等收入、中等偏下、低收入、最低收入需求群体, 以及各群体的数量分布、可支付的住房消费比例、需求类型等。需求结构见表1。

资料来源:中国住房制度改革课题组研究成果

表1显示按居民收入档次划分的住房市场需求结构, 具体区域的实际需求结构还要根据区域市场的特点进行划分。另外, 住房市场需求结构根据住房占有形式的不同, 可分为购房者群体和租房者群体;从需求住宅面积的大小, 可分为大户型需求家庭和小户型需求家庭。

3 住宅市场的供给分析

从微观经济角度看, 住宅市场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 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租售的住宅商品量;从宏观经济角度看, 住宅市场供给就是住宅总供给, 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全社会住宅供给的总量, 包括实物总量和价值总量 (张永岳等, 2005) 。住宅市场的供给又包括存量供给和增量供给两部分。在住宅供给的各种形式中有效供给是供给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从微观经济角度看, 是指住宅现实供给层次中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正在或即将实现交换的那一部分供给量, 但住宅现实供给不等于有效供给, 现实供给中凡属难以实现销售的部分, 也不能称其为有效供给;从宏观经济角度看, 有效供给是指住房商品的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供给。

3.1 住宅供给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分析研究增量住宅内部的结构关系比存量住宅结构更加重要 (张红、刘洪玉, 1999) 。因此, 我们重点分析新增住宅的供给结构。

(1) 新增住宅供给的种类:

按性质可分为市场价商品住宅、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按建设方式可分为自建、联建的住房和房地产开发住房;而按供给者分政府供给的住房、民间非盈利机构建造的住房和房地产开发商开发建造的住房。

(2) 住宅房地产供给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商品价格;住宅房地产投资来源和数量;开发商素质及其对未来的预期;政府政策;市场交易条件;住宅房地产开发建设能力;旧有房屋的数量和质量。

3.2 住房供给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目前住宅供给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开发商期待或确定的房地产项目利润率过高, 一般在15%以上, 更有达30%的情况, 再加上开发项目建设成本有所上升, 造成房价居高不下, 且有连年上涨的趋势;加上政府对住宅开发企业监管不严, 且存在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安居工程和廉租房供给明显不足, 远远不能满足低收入者的居住需求;甚至个别开发商在承建经济适用房项目时, 为保持高利润, 有减少合理配套设施的倾向, 另外也有为降低房屋造价而降低房屋施工质量的做法。这使得某些经济适用房项目成了半成品或劣等品, 不仅不能满足需求, 反而加大了空置量。

对于上述问题可从以下方面加以解决:开发商应努力降低成本费用, 降低过高利润期望;同时政府应规范土地转让市场, 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提高办事效率, 有计划的建设充足的平价房以解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 并确定合理的房价范围;建立新的住房供应体系, 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 以便不同经济水平的家庭都能各得其所。

4 住宅市场供求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空置问题及原因分析

4.1.1 空置的相关概念和现状

在房地产经济学中, 空置 (Vacancy) 是指建筑物的整体或部分目前并未得到使用, 处于等待出租或出售的状态, 无论是第一次进入市场的新房屋, 还是由于当前房屋使用者迁移后留下的房屋, 目前没有确定新使用者的房屋都属空置的范畴。

我国的空置率反映的是住房存量市场的指标, 即:空置率=当前商品房空置量/近3年商品房竣工量。由建设部2006年2月公布的数据知, 2005年前11月我国商品房空置面积达1.14亿平方米, 其空置率大于26%, 大大超过了国际警戒红线。问题是否真到了如此严重的程度呢?应该承认, 我国住房空置率确实处于较高水平, 这也是住宅市场不成熟的表现, 但通过对比国内外空置率的概念可知, 我国商品住房空置率之所以如此高, 是因为空置率的测度标准有着本质的区别:国外的空置房中既有新房, 也有旧房, 空置率反映一种微观经济现象, 主要被用来指导居民流动的可能性;而国内的空置房仅指新房, 本来只反映一部分市场情况, 因此不能当成唯一判断房地产整体形势的指标。

4.1.2 空置住宅的影响分析

在住宅市场上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即一方面存在大量的空置住宅, 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住房需求得不到满足。对此, 房地产理论界很有一片批评之声, 然而, 不管从宏观还是微观角度进行分析, 住宅市场上空置房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正如法国经济学家欧仁·阿韦尔在《居住与住房》一书中所说:“住房没有伸缩性的特点总是要求比合乎需要的数字建造更多的住房”。即住宅空置并不能说明房地产资源没有被有效利用, 也不能说明房地产资源的浪费。从某种角度来说, 空置有其合理性, 具有调节市场供求、帮助卖方实现最大利益以及提供产业结构调整的物质基础的作用。因为只要市场上存在一部分余房, 置业者就不会因某种类型房屋投资的压缩而无房可买, 同时开发商也可以把自己的空置房缓缓出售以维持企业运转。

可见, 正如过高的空置率将使供给方处境艰难一样, 过低的空置率必然抑制潜在的需求, 使市场变得毫无生气。在这两个极端之间, 必然存在一个正常的空置率以维持住宅市场的相对供求平衡, 我们称该空置率为合理空置率。有关人士认为, 我国目前比较合适的商品住宅空置率应在5%~14%之间, 住宅空置率在14%~20%之间为空置危险区 (贾海, 2003) 。具体区段见表2。

4.1.3 “双高”现象及原因分析

由国家统计局监测资料, 2006年2月份, 我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继续上涨, 同比上涨、涨幅与上月相同;环比上涨0.7%, 涨幅比上月微降0.2个百分点。另据央行2006年3月发布的2005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明, 截止至2005年12月末, 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已上升至1.43亿平方米, 同比增长15.7%;比原来公布的2005年11月份的数字1.14亿平方米猛增了近300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空置面积8319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12.4%。在国民经济的大好形势下, 缘何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总结起来, 主要原因是开发企业自身的资本运作、投资决策的失误;市场有效需求不足, 过高的住房价格和偏低的居民收入导致商品房空置率较高;开发企业和银行的管理体制存在缺陷;政府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调控措施。

4.2 供求结构失衡及原因分析

4.2.1 投资结构不合理, 结构性失衡严重

近年来, 房地产市场呈现一种非常明显的现象, 即商品住宅投资结构不合理, 中低价位的住宅过少, 结构性矛盾突出。有的开发企业为了追求高额的投资回报, 开发的非住宅供应量竟占据总量的2/3, 如一度出现 “豪宅别墅热”, 反映出住宅过分追求豪华和奢侈。而普通百姓能真正消费起的商品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比例偏低, 造成供需结构严重失衡, 居民和广大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2.2 住宅市场供求失衡原因

如前所述, 当前我国住宅开发建设中, 结构性供求失衡是住宅市场失衡主要原因, 而这些都是由于住宅投资结构不合理, 供给方生产经营决策失误造成的。住宅制度改革滞后也是造成当前我国住宅市场供求失衡的重要因素, 它给住宅市场带来的负面效应表现为:居民住宅消费动力不足;住宅租售比价不合理;住宅供给双轨制;住宅供给主体的扭曲和缺位 (刘朝晖, 2000) , 这些在较大程度上引发了供求矛盾。

同时商品住宅价格构成不合理, 价格居高不下, 商品房销价格上涨幅度不仅远远高于一般消费品价格上涨幅度, 也高于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另外, 城镇职工工资收入中住房消费含量不足, 高房价低收入的矛盾严重制约了住宅市场有效需求的扩大。最后, 住宅商品供给结构不合理, 房地产市场发展地区不平衡也是构成供求失衡的原因之一。

5 建议措施

5.1 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 建立合理的住宅供应结构, 规范市场管理, 促进住宅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国六条”等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 显示了政府控制房价、调整住房结构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决心, 对于整顿住宅市场秩序, 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利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各地各部门应该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要求, 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调整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构, 缓和供求矛盾, 保持普通住房价格的基本稳定, 确保调控政策的效力。

5.2 合理确定土地供应规模和结构, 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

地方政府要认真编制年度用地计划, 科学确定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规模。要优先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 (含经济适用住房) 和廉租住房的土地供应, 其年度供应量不得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土地、规划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房地产开发用地的监管。

5.3 实现经济适用住房政策与普通住房政策的并轨, 重构住房供应体系

部分居民有一种习惯性的住房消费观念, 认为住房问题的解决, 不能租而只能靠买, 而且要尽量地买大房新房。因此, 要通过坚持不懈的思想工作, 使广大居民逐步树立起住房租售并举和“梯度消费”的理念, 改变经济适用住房“只售不租”的政策, 大力发展二级市场和房地产租赁市场, 从而减缓普通住房供应压力, 这样才符合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和住房市场的现状, 进一步完善经济适用住房与普通商品住房的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永岳, 陈伯庚等.房地产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1) :85-86

[2]贾海.商品房空置率计算方法研究[J].统计研究, 2003, (9) :27-28

[3]刘朝晖.中国城镇住宅市场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0:16-18

[4]杨俊锋.城市中低档住宅区外环境设计研究—以西安地区为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3:33-35

[5]王磊.城市住区环境人性化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20-21

《供需鹊桥》为你商务“联姻” 篇5

10亿元投资汽车零部件项目

投资单位:广东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

投资额度:预计投资10亿元左右, 3亿元启动资金1年内投资到位预期占地:50亩, 零地价选址要求:环渤海一带产业园区

投资条件:基础配套完善, 开发时间在3年以上, 产业园需超过10平方公里以上, 除零地价外的其它优惠政策。

3000万元投资工厂化食用菌中直基地

投资额度:3000万元

投资单位:江苏某生物科技食用菌有限公司

用地要求:30亩左右选址要求:广西境内或其它地区

投资条件:建立金针菇日产18吨、杏鲍菇日产10吨、占地150亩的工厂化食用菌种植基地

提供资料:是否有针对食用菌的优惠或补助政策等情况

1.5亿元投资绿色农业有机产业园项目

投资额度:8000万-1.5亿元

投资单位:江苏某绿色有机产业投资公司

用地要求:2000-5000亩成片良田投资选址:安徽或湖北

投资条件:土地低租金, 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性补贴, 政府主导扶持。

10亿港元投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生产项目

投资额度:10亿港元

投资单位:香港某贸易有限公司

用地要求:500亩土地投资选址:全国

投资条件:零地价 (500亩土地出让金由当地政府财政承担)

相关资料:公司注册资金一亿港币, 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手机及手机配件的企业, 产品主要出口欧洲发达国家, 主要给家乐福、乐购等大型超市供货, 是诺基亚、三星、苹果等国际手机品牌供应商, 年销售额达10亿港币。

好项目寻求资金

竹园休闲度假山庄招商项目

拟建的竹园休闲度假山庄位于青川智慧岛教育园区旁的史家山, 区位优势明显。该项目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 包括植物园、大型游乐场、宾馆等, 定位为农家乐和高档休闲结合的度假村。竹园经济开发区目前接待能力较弱, 适合休闲度假的地方很少, 高档农家乐、高档宾馆缺乏, 建设一处定位为3星级以上的宾馆, 和农家乐休闲度假村可以吸引大部分客人, 长远看经济效益明显。

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合作方式:独资、合资、合作

汤沟风景线休闲度假区开发建设项目招商引资

汤沟风景线位于中心区、神湖三社区、神湖二社区, 总长约3公里。砀山县位于黄淮平原的南部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主要建设内容:规划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 总规划控制面积35000平方米以下, 主要建设内容有旅游、休闲服务中心400床位、游览设施、景观设施、文娱设施。食购设施等。

总投资:1亿元合作方式:合资、合作、独资

关岭产业园开发项目招商引资

园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沪昆高速、关兴、320国道、214省道公路贯穿其中, 紧邻即将建成的沪昆客运专线黄果树西站。关岭产业园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关岭产业园主要是对水、电、路厂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发, 投资方可采取多种形式投资, 欢迎有识之士前来考察洽谈。

总投资:50亿元合作模式:可采取BT或BOT模式建设

泰安市鼎盛财源购物广场项目招商

山东省泰安市鼎盛财源购物广场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 十三层, 负一楼为超市, 地上三层为百货, 有地下停车场。

主招:金银珠宝、化妆品、男装、皮鞋皮具、运动休闲、女装、家纺、针织内衣、羊毛纺织品、男女裤、童装、儿童玩具、游乐场。

浅析卷烟供需关系形成机制 篇6

一、卷烟供需关系的形成

我们从卷烟市场的供需形成机制入手, 以探寻区域市场卷烟供需的本质。

1、封闭而规范的均衡市场

所谓封闭的市场是指市场与市场之间的界限明晰, 不存在相互的卷烟商品的流动;所谓规范的市场就是指无假烟。那么对于一个封闭而规范的卷烟市场来说, 当地烟草商业公司每期的货源投放量就是该区域市场的供应量, 当地居民的消费量就是需求量, 这个需求量既有与人口因素相关的自吸需求量, 也包含与风俗习惯相关的送礼需求量。当供应量与需求量相等时, 我们说区域市场达到了一个均衡, 即供求平衡。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S为本期投放量, R为自吸量, G为送礼量

但经验告诉我们, 投放量很难每期都做到与市场需求量的完全匹配。此时, 社会库存就起到了一个蓄水池的功能, 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S为本期投放量, R为自吸量, G为送礼量, I0为上期库存量, I1为本期库存量

两期库存量的浮动为实现卷烟市场的动态均衡起到了调节的作用。而本期库存量作为下期市场的调节阀, 可以说是零售客户出于正常经营的一种需求。因此可以将其视为经营需求, 以区别于自吸量、送礼量的消费需求。

2、不封闭而规范的均衡市场

基于上述的市场分析, 我们进一步引入不封闭这一因素后会发现, 卷烟市场的供应量不光光来自当地的烟草公司, 市场经常会出现一些外阜流入的卷烟。而需求量方面也会产生类似抛售行为的流出卷烟, 即零售客户有追求更多利润的需求。因此对于不封闭而规范的市场来说, 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S为本期投放量, R为自吸量, G为送礼量, I0为上期库存量, I1为本期库存量, Fi为流入量, Fo为流出量

对于单一零售客户的同一款卷烟来说, 流出和流入的行为不会同时发生, 但对于市场上的多个零售客户来说, 会存在流入与流出行为同时发生的现象。

假使每个市场的烟草公司的每期投放量都符合了当地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社会库存就可以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此时市场上也就不存在流入量与流出量。所以说卷烟流动的真正原因是烟草公司货源投放的不合理所造成的, 是投放量与当地的消费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

3、不封闭不规范的均衡市场

我们进一步放开市场, 加入不规范的因素后会发现, 供应方面市场还会充斥着一些假烟。因此对于不封闭不规范的市场来说, 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S为本期投放量, R为自吸量, G为送礼量, I0为上期库存量, I1为本期库存量, Fi为流入量, Fo为流出量, J为假烟量很小, 因此下文的分析都会将其剔除。最终我们得到均衡市场的供需

由于假烟的研究不属于营销范畴, 且在一个市场的供应量中占比很小, 因此下文的分析都会将其剔除。最终我们得到均衡市场的供需关系应该是:关系应该是:S+I0+Fi=R+G+I1+Fo

该公式的等号左边就是一个卷烟市场每期的供应量, 等号右边就是一个卷烟市场每期的需求量, 真正体现自吸和送礼的消费需求只是整个市场需求量中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将公式中各个量的来源进行框定, 可以得到下图:是一个卷烟市场每期的需求量, 真正体现自吸和送礼的消费需求只是整个市场需求量中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将公式中各个量的来源进行框定, 可以得到下图:

公式同时可以变化为:

上期库存量+ (本期投放量+流入量) - (自吸量+送礼量+流出量) =本期库存量, 这个就是区域市场卷烟货源的进销存公式。流

二、卷烟供需关系的运用

从图1的公式我们可以看出, 库存量对达到供需均衡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但调节的能力十分有限, 在长期供大于求或长期供不应求的状态下, 库存量的调节功能将会丧失。此时只有依靠流动量来进行调节。或货

流动量的产生就会带来集市价的形成。因此, 我们可以透过集市价来间接的掌握流动量, 从而掌握市场的供应量与需求量。反之, 我们可以通过投放量来调控集市价。2

1、运用零售客户要货量的放大分析如图2, 横轴为卷烟量, 纵轴为集市价。曲

如图2, 横轴为卷烟量, 纵轴为集市价。曲线D为需求曲线, 随着集市价不断上升, 市场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曲线S为供应曲线, 随着集市价不断下降, 市场供应量不断增加。点E为市场达到均衡, 此时的市场需求量为q, 集市价为p, 理论上此时的集市价p应该就等于卷烟的统一批发价, 市场需求量q就是消费需求。着集市价不断上升, 市场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曲线S为供应曲线, 着集市价不断下降, 市场供应量不断增加。点E为市场达到均衡, 时的市场需求量为q, 集市价为p, 理论上此时的集市价p应该就于卷烟的统一批发价, 市场需求量q就是消费需求。

如图3, 当集市价为p1时, 市场的需求量为q2, 市场的供应量为q1, 显然此时q2>q1市场上供不应求, 所以集市价p1>p (统一批发价) 。同时市场需求量q2也大于了市场均衡时的需求q, 即q2-q (BC段) 为零售客户为了经营需求和超额利润需求而超出消费需求的要货量。不难发现BC段的长度会随着集市价格的不断上涨而变长, 这也就是零售客户在货源越紧俏时, 集市价越高时, 就越会放大要货量的原因。12q1, 显然此时q2>q1市场上供不应求, 所以集市价p1>p (统一批发价) 同时市场需求量q2也大于了市场均衡时的需求q, 即q2-q (BC段) 为零售客户为了经营需求和超额利润需求而超出消费需求的要货量。不难发现BC段的长度会随着集市价格的不断上涨而变长, 这也就是零以

值得注意的是, 当长期供不应求时, 每期社会库存都耗尽, 为了供需均衡, 供应方面就需要大量的流入量来进行调节, 市场上对流入量的需求就会猛增, 随之带来的是集市价的高涨。当集市价高出了卷烟自身的零售价时, 就发生了质的变化, 相应的消费群体会转变, 自吸消费会在一个新的位置达到一个新的均衡。售客户在货源越紧俏时, 集市价越高时, 就越会放大要货量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 当长期供不应求时, 每期社会库存都耗尽, 为了供需均衡, 供应方面就需要大量的流入量来进行调节, 市场上对流入量的需求就会猛增, 随之带来的是集市价的高涨。当集市价高出了卷

2、运用零售客户要货量与集市价的计算

零售客户的要货量也就是区域市场每期的需求, 是由自吸量、送礼量、本期库存量和流出量共同作用产生的。我们假设要货量Q=f (自吸量, 送礼量, 本期库存量, 流出量) , 由于自吸量、送礼量、本期库存量与集市价基本无关, 且在短期内波动不大, 可以视为常数, 而流出量是由集市价决定, 因此要货量的函数表达式可以写成Q=f (P) 或P=f-1 (Q) 。由此, 我们在集市价较难采集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要货量Q来计算得到集市价。量与集市价基本无关, 且在短期内波动不大, 可以视为常数量是由集市价决定, 因此要货量的函数表达式可以写成Q=P=f-1 (Q) 。由此, 我们在集市价较难采集的情况下, 可以通Q来计算得到集市价。

以上海市静安区烟草公司2011年2月红双喜 (上海) 上市后至2012年5月市场供需数据为例。以上海市静安区烟草公司2011年2月红双喜 (上海) 上市后年5月市场供需数据为例。

将数据点放到以价格为纵坐标, 要货量为横坐标的象限图内, 可以拟合出要货量与集市价之间的关系。合出要货量与集市价之间的关系。

如图4, 零售客户要货量即每期市场的需求, 拟合所得的红双喜 (上海) 在静安区的需求公式为:

其中:P为集市价, Q为零售客户要货量

相关系数为R2=0.896, 可得R=0.95, 说明相关性极高。

以此, 我们可以在要货量知晓的前提下, 根据公式推算集市价, 而不用再去花费人力物力进行采集。例如, 当静安区红双喜上海的要货量为900万支的时候, 集市价就是38.63*9000.124=89.8元/条。

3、运用流入量的计算

根据公式:本期投放量+上期库存量+流入量=自吸量+送礼量+本期库存量+流出量, 变换可得:流动量=流入量-流出量=自吸量+送礼量+ (本期库存量-上期库存量) -本期投放量

同样以静安公司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红双喜 (上海) 的市场供需数据为例。由于红双喜 (上海) 作为日常消费品牌, 送礼量较小, 因此忽略不计, 自吸量根据市场调研判断为700万支/月, 具体数据如下表:场供需数据为例。由于红双喜 (上海) 作为日常消费品牌, 送礼量较小, 因此忽略不计, 自吸量根据市场调研判断为700万支/月1, 具体数据如下表:

单位:元/条, 万支

F大于0时, 说明是净流入, F小于零时, 说明是净流出, 剔除净流出的情况, 只针对净流入做以价格为纵坐标, 流动量为横坐标的散点图, 如图5, 拟合后可得流动量的公式为:

其中:P为集市价, Q为区域市场流动量

相关系数R=0.81, 不是很高, 但也有较大的关联度。

以此, 我们可以在集市价知晓的前提下, 根据公式推算流动量, 以解决流动量无法测算的难题。例如, 当集市价为90元/条时, 静安区红双喜 (上海) 的净流入量约为 (90-84.77) /0.03=174万支。

4、运用投放量、要货量和集市价的计算

以静安公司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红双喜 (上海) 的市场供需数据为例。根据P=0.03Q+84.77变换可得:流动量Q= (P-84.77) /0.03

结合公式:流动量=自吸量+送礼量+ (本期库存量-上期库存量) -本期投放量

可得: (P-84.77) /0.03=700-S

其中:P为集市价, S为区域市场投放量, 送礼量与库存差异忽略不计。

整理后可得:P=105.77-0.03S

以此, 我们可以根据投放量推算出集市价格。例如当红双喜 (上海) 在静安区的投放量为500万支时, 集市价为90.77元/条。值得注意的是, 当静安区投放500万支时, 其他地区投放的比例必须是与之前匹配的, 否则仅靠静安区的投放量是无法影响到整个集市价的变化, 必须是其他地区的联动投放后才会产生90.77元/条的市场效果。

根据P=105.77-0.03S, 结合要货量与集市价的关系P=38.63Q0.124, 可以得到:

其中:S为区域市场投放量, Q为零售客户要货量

以此, 我们可以根据投放量推算出要货量。例如当红双喜 (上海) 在静安区的投放量为500万支时, 零售客户要货量为743万支, 要货满足率为67.3%。同理, 运用该公式计算时, 其他地区红双喜 (上海) 的投放比例也应与之前相同。

三、结论

我国物流市场供需特征研究 篇7

关键词:物流,物流市场,第三方物流

1 物流市场的含义及特征

1.1 物流市场的含义

物流市场 (Logistics Market) 是指为保证生产和流通过程顺利进行而形成的商品在流动和暂时停留时所需要的服务性市场以及包装、装卸、搬运等辅助性市场。它是一个新兴的服务业市场, 是一种复合型产业。物流的发展要求物流资源都进入市场, 通过物流市场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1.2 我国物流市场的特征

随着中国加入WTO, 各项政策都得到了很大的调整, 加上陆、海、空运市场的发展潜力, 给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持续扩张的市场空间, 我国的物流业不断发展壮大, 加强了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与此同时, 外国大型公司从中看到了新的希望, 从生产制造到运输领域的国际公司对我国物流市场的关注与需求进一步加强, 这使我国的物流市场呈现出新的特点。

(1) 物流业高速发展, 物流市场稳步上升。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社会各个领域对物质的需求日益增长, 使物流市场总体规模持续扩张。近年来, 物流业年均保持了20%的高速增长, 其中, 2009年全社会物流总额96.65万亿元, 同比增长7.4%;物流业增加值2.31万亿元, 同比增长7.3%, 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6.1%, 2010年前三个季度的物流业增加值为1.9万亿元, 同比增长14.6%, 这对于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入世以来,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 直接带动了进出口货物的跨国界流动, 促进了我国物流市场的稳步上升, 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在亚太地区所占份额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 从2000年的20%上升到2009年的60%。

(2) 物流市场具有明显二元经济特性。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技术和服务功能单一, 而大型物流企业和外国公司则有比较先进的管理经验与信息技术。在技术方面, 高端物流市场实现了信息化合现代化, 低端市场比较落后;在服务方面, 高端市场实现了综合化、专业化, 低端市场则比较单一;在顾客网络方面, 高端市场比较紧密, 低端市场比较松散, 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经济特性。

2 我国物流市场供需现状

2.1 物流市场供给现状分析

2.1.1 物流企业的构成及规模

我国的物流企业主要由国有、民营、外企独资、股份制等众多企业构成, 其中资产规模达500万以上的比例不到50%, 员工人数过1000人的企业据统计不足30%。因而我国的物流市场主要以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业务单一、高端信息技术应用滞后、管理水平欠佳的中小型物流企业构筑而成。

2.1.2 物流企业的基础建设及服务能力

70%以上的物流企业拥有普通平房库、货场等货物存放场所, 但高层货架、冷冻库、保温库等现代化的仓储设施有限, 仓库面积偏小, 技术设备滞后, 利用率偏低。交通运输方面以普通汽车、冷藏车、保温车和集装箱卡车为主, 数量有限, 运行成本高, 污染严重, 技术落后不能满足客户需求。搬运设施方面多数企业以人力搬运为主, 物流技术应用落后, 只有不到1/3的企业有较大的改善。

2.2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分布格局

我国物流产业空间布局上呈现区域梯级发展模式, 我国学者一般将我国的物流企业分为京三角、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来研究, 这与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密切相关。就城市发展来看, 许多城市将物流业作为支柱产业, 如广州、深圳、上海、宁波等大型城市;而交通不方便的西部城市发展比较缓慢, 物流企业的“二元化”形态比较明显。

2.3 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供给现状

第三方物流作为企业作业管理的协作者、物流服务的整合者, 已经成为物流主流服务模式, 是推动我国经济质量升级的重要渠道。但是从总体上讲,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处于起步阶段, 总体规模偏小、行业集中度较低。据咨询机构分析, 2008年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大约有18000多个, 排名前十位的占市场总额仅13%, 没有一家物流企业超过2%, 表明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尚未实现充分的整合。

2.4 物流市场需求现状分析

2.4.1 企业物流需求分析

2009年第一季度的物流需求系数为2.7, 第二季度的物流需求系数为3.0, 高于市场预期。据调查表明, 生产企业原材料平均运量为9.7吨, 比2008年分别增长3.75%;原材料仓储面积为3.7万平方米, 仓储费用为293万元, 同比分别上升6.22%和1.7%。在商业企业销售物流中, 平均年周转量为11.7万吨, 年均运费为49.1万元, 仓储面积为1.15万平方米, 仓储费为57万元。由此可见, 物流需求市场潜力巨大。

2.4.2 物流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1) 从物流执行的主体来看:生产企业供应链上的物流业务基本由企业自行负责;而在产品销售物流中, 第三方负责的市场份额较大, 商贸企业物流由多方分担, 以公司自理为主。

(2) 从物流业务外包服务来看: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和市内配送, 而商贸流通企业除了以上服务项目还有单纯的仓储。

2.4.3 现行物流的满意度分析

物流需求方对供给方的满意程度至关重要。多位专家对生产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的调查显示:基于物流企业货损率高、信息及时性与准确性低、运行成本高和作业速度慢、服务态度差等因素, 满意度普遍偏低, 同时也反映了我国物流企业服务总体水平不高。有关调查机构对外资物流、国有物流公和民营物流就客户满意度的统计得出:客户满意度得分均值分别为3.96、3.61、3.72;方差分别为0.29、0.53、0.40, 从数字中可以发现外资物流企业方差最小, 说明它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高于国内物流企业整体平均水平。

2.4.4 物流需求的格局分布

我国的经济格局呈现出特别明显的东西差异、城乡差异, 促使了我国物流市场的需求出现类似的格局, 主要集中在大中型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城市, 而在西部、农村呈现分散的格局, 且市场需求相对偏低, 但是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 西部、农村的物流需求也在快速的扩大, 而现有的供给格局不能满足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对物流服务的需求。

3 促使我国物流市场供需平衡的策略探索

3.1 扩大有效需求市场

3.1.1 加大物流有效需求开发力度

当前“物流热”实际上是单方面的, 即只有物流市场的服务供应方热, 而物流市场的需求方却相对不热。这说明了物流市场需求方对现代物流的冷漠。这主要是由企业盲目扩展物流经营范围现象所致, 使人员设备利用极不充分, 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有效需求不足。

3.1.2 提高企业的物流外包的积极性

据调查中国生产企业真正寻求第三方物流外包的仅在10%左右, 大部分都是自己出资出人搞仓储、运输等, 不仅费力还把成本“摊”大了。既要管生产, 又要忙运输, 导致不少企业在物流上花费的时间几乎占整个生产过程的90%, 物流费用约占商品价格的40%, 企业应该提高外包的积极性, 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成本。

3.2 提升物流市场的供给能力

3.2.1 整合现有的企业物流资源

以市场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科学、系统地整合物流系统, 扩大产业链条, 能为客户提供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及解决方案、物流系统设计、物流信息管理等服务。扩大市场规模, 加强自身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和物流吞吐能力及服务水平。

3.2.2 努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服务水平

树立以顾客为本的经营理念, 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加工、配送、货代等增值服务, 实际运作中加强管理、尽量减少货损率和作业差错率, 提高作业速度和物流信息的准确性, 真正做到精确化、准时化。应用先进的物流技术, 提高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中煜.金融危机下我国物流产业现状发展[J].当代经济, 2009, (6) .

[2]郭松林.物流市场规模化问题探究[J].商场现代化, 2009, (3) .

[3]余兴源.外资进入我国物流市场后的格局分析及对策[J].物流经济, 2009, (3)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供需结合】相关文章:

市场供需07-16

供需预测05-21

供需研究05-23

供需关系05-28

供需失衡07-16

能源供需08-17

供需结构08-23

用地供需矛盾05-12

农资供需对接08-02

企业内部人才供需07-12

上一篇: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美育下一篇:生物实验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