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学改革

2024-05-29

思政教学改革(精选十篇)

思政教学改革 篇1

一、“大思政”教育的意义

“大思政”教育理念就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课程融入到教学管理之中, 一同构建出高校“大思政”教育体系的新教育模式。“大思政”教育理念将教学的本身划分成校内课堂、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三个大类, 三级联动充分调动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教育方式、教育主体的改变。“大思政”的教育模式应当引入时代性的话题, 并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培养, 打破传统思想政治古板的形象, 注重教育理念的方式的创新, 运用网站、多媒体等信息工具创新课堂的教学形式。最后, “大思政”的教育理念应当注重正能量教育的感染性, 注重学生品德的培育, 避免学生进入社会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1]

二、高校思政存在的问题

(一) 高校思政课不受关注

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律基础的普及是我国高校思想认识的重点, 但我国许多高校出现了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 与其他专业课相比, 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出勤率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原因是高校思政教育大多以是宏观讲述为主, 微观的探讨极少。而且高校思想政治课受到社会功利风气的影响, 学校从学生就业的角度来设立课程体系, 对思政课的经费、设备投入较少。

(二) 高校思政课形式大于内容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课, 大多流于形式, 甚至没有相应的实践环节。部分高校仅仅设置了思政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 没有实践教学内容。忽视实践教学使得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流于形式或根本就没有开展过。这极大降低了理论教学的效果, 甚至在部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都是合班上大课, 老师很难与众多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

(三) 教育主体的认识不清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依旧不清晰, 学生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也只是流于形式, 没有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当中去。学生思政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 不仅需要学校多个部门的有效合作, 同时也需要大学生自主参与思政课的实践活动。[2]

三、“大思政”视角下高校思政的改革方法

(一) 加强师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关注

明确思想政治辅导员或班主任的教学任务, 组建一只由思政课老师带领, 由学生干部和党团干部组成的教师团队, 对高校思想政治建设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探讨。将校内课程和课外事件结合, 社团活动、校园文化融入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关注度, 形成“大思政”教育新模式, 从而实现学校和学生对思政课的有效关注, 加大吸引力。

(二) 加强思政课的实践环节

“大思政”教育的核心意义是实践性, “大思政”教育理念要求从实践出发,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强调让学生直接或间接接触社会, 丰富主观体验, 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如此, 既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学生思想的脱节, 又解决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师资与学工团队的发展问题, 为思政课拓展课外课堂, 提供了有力的实践基础。

(三)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主体性教育的理念是传统教育理念的改革催化剂,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就是改变学生在教育中被动接受的地位, 提倡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性, 转变老师一味的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 应当进行相关的思考、并独立判断, 进而养成逻辑推理、探究学习的习惯。这样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思政素养的养成, 不仅要用心读书, 还应该关心时事, 关注国家发展, 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四、结语

“大思政”观念下, 思政课的改革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配合, 这也是我国高校思政课创新的必要条件。在改革中,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老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完善课外实践并且结合当下时事进行探讨, 使得学生真正认识到思政课的意义。高校思政课的变革需要从发展的世情、国情出发, 变革高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 这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 同时也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楠.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探微[J].科技资讯, 2015 (34) :208-209.

思政教学改革方案 篇2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重要作用。为此党中央和教育主管部门多次下达文件,学院党委也提出了相应的原则要求。

2010年5月学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杭职院党〔2010〕18号),将思政课专任教师调整充实到二级院(系)。思政课专任教师调整到二级院(系)后,努力熟悉院(系)专业建设,将职业素养、企业文化、岗位职责等内容融入教学过程,进而形成了“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友嘉五个一工程”等独具特色的思政教育教学新载体,切实提高了实效。同时思政教师全面参与学生党建团建、思想动态研判、社会实践等活动,大大推动了二级学院学生工作的力度和深度。

同时,思政教学改革中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1)思政教学改革与政策规定要求不相符合;2)思政课专任教师资源很难进行统筹安排;3)思政教师团队合作力量日趋弱化;4)思政教师教研活动组织开展比较困难。思政教学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现结合实际,就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思政教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04]16号)文件、中宣部教育部(教社政[2005]5号)文件以及省委省政府(粤发[2005]12号)文件精神,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育人效果,建设全面人才,为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自觉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

通过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确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从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使“思政课”真正为帮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和在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以及人文素质的提高与养成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与课时安排

1、《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主要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对家庭、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人才问题。全书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思想道德修养内容,按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引导大学生由浅入深开展人生思考。第二部分为法律部分,系统介绍我国的法律体系及法律的要求,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制度、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及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让学生知法、懂法,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般安排在一年级上学期,共51个学时。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线,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改革道路的伟大实践为背景,反映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般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共68个学时。

3、《“形势与政策”教育》

主要是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在大

一、大二两学年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16个学时,共64学时,合计1个学分,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

四、“思政课”理论教学内容改革

1、党性原则:必须站稳无产阶级立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确保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教学中不容许有违反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声音。

2、知识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思政课”既是知识课又是思想政治课,“思政课”教学既要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理论;又要面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教学中要以知识性为基础,以思想性为核心,做到两者的有机统一。

3、素质教育与行为养成相结合的原则: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政课”教学要突出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和做学问,在提高思想修养、政治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观念和行为习惯,做到知行合一。

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也是”思政课”教学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国际风云变化的实际,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实际;究实效,防止教条主义、形式主义。

5、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的原则:“思政课”教学改革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差异等情况,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教学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推进考试和考核改革,不搞“一刀切”。

6、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原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选取上,更加突出职业素养的提升,更加注重与专业相结合,同时,根据当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现状(注重个人幸福、拜金主义倾向),强烈呼吁把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和正确的金钱观教育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教学内容中。

以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依据,教师在理论教学中要加强针对性,根据不同专业的职业要求和特点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点和专业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要求和就业方向,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的传授,通过理论课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使学生在思想素质上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并且为未来的提升和发展拓展空间。

在课程体系构建中,要调整各门课程间不必要的重复内容,协调好与高中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调整改善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尤其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的素质教育会产生潜移默化而又积极有力的作用。教师在理论教学中,既要注意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逻辑性和完整性,又要注意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五、推进“叠加式”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总体要求

1、各二级院系学生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在注重自身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的同时,关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人文素质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并自觉地、有意识地在专业实习中总结、锻炼、提升。

2、让学生在专业实习中,在关注自我职业发展的同时,关注本岗位群在浙江乃至全国宏观经济、社会环境中的地位与前景,从而坚定专业思想、谋求个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让学生利用专业实习这个走出课室、走出校园,走进企业、走进社会的大好机会,拓展视野,关注社会,感知企业,理解民意,培养正确分析形势和理解政策的能力,特别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敏感问题,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从而在社会现实环境中加深对思政教学内容的认识,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实践教学实施途径

配合各二级院系各个学期学生专业实习的工作方案和时间安排而实施。各二级院系思政负责教师在专业实习基础上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布置实践教学任务、安排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实施实践教学监督检查、评定实践教学成绩。

1、实践教学任务

每位学生从思政课教学角度撰写一篇2000字以上的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要求:

第一,必须用规范稿纸或作业本誊写,并写明报告标题、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等。

第二,坚持原创,不得抄袭,否则以零分处理。

第三,每学期实习结束后,由各班汇总将实践报告交给二级院系思政负责教师。报告成绩纳入思政课社会实践课成绩管理,不交报告者以零分处理。

2、实践教学主题

同学们应立足自己在专业实习岗位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关注所在区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形势,放眼专业实习阶段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发展,撰写实践教学报告。

3、实践教学管理

1、实践教学按专业自然班实施管理。由各二级院系思政负责教师安排本课程实践教学指导老师会同各二级院系的专业实习指导老师进行管理。

2、指导教师对每个自然班有一次以上的全员指导,同时还应开展到实习点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等多种其它形式的指导。

3、实习结束后,由各班收集全部实践报告交实践指导老师批改,报告成绩记入为本学期思政实践课成绩。

六、教学方法改革

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有效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新形式和新途径。

1.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运用讨论式、专题式和案例式教学法。要研究分析社会热点,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推广名师大班讲授和小班辅导的教学经验。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平台

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复合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录相、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使“填鸭式”教学转向有师生互动的双向交流的启发式教学。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差异,创设出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要以校园网络为平台,拓展“思政课”的新载体。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二级网站建设,使其成为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专题教育网站。积极开发或引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网上教育教学资源,组织实施“绿色校园网络”计划。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把主流思想和真实信息贯穿于网络,积极解决和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利用网络的迅捷性、开放性、交互性优势,努力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增强“思政课”的影响力。建立教学资料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要大力推进基本教材、辅助教材和电子音像类教材在内的教材体系的系列化、立体化建设。

3、构建德育活动课堂模式。

由任课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大纲要求设计出德育活动主题;将活动主题提前布置给学生,把每个班学生分成小组,由各小组共同设计活动方案,任课教师批改指导并选择优秀方案在班会也即德育活动课上实施。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参加班会并做点评。最后由各小组互评,并以最后评分作为小组德育活动成绩;德育活动课后每位学生上交一篇心得,教师及时批改总结并作点评。

4、设计项目化教学方案。

“项目化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这里的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因此,项目教学更适合专业课教学。比如:我们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了“扬起理想的风帆”主题演讲;“幸福和金钱能成正比么”班级辩论赛;“一封家书”感恩父母;“每周新闻速递”“美丽杭职随手拍”等展示项目。

5、尝试体验式教学方法。

体验式课程采用实践性体验式学习方法。它的着眼点,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讲知识,学生背知识,而是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充分地表现出生命的活力。这种教育方式大大加深和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途径,这种教育过程,不仅是学生行为的参与,更是情感、心理、思维的参与;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过程,更是能力的锻炼、品质的形成、素养的提高过程。在“体验课”内容设计上要认真推敲,要符合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同时要符合大学生成长规律及其理论现状,力求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实现活动——体验——感悟——升华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年轻的学子们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提高认识分辨能力、抓住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真理的力量、逻辑的力量、信仰的力量。

七、评价和考核方式改革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和考核方式的多样化。要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知行统一的课程,在教学考核中,既要考核学生的“知”,也要考核学生的“行”。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由课堂基础文明养成考核、平时成绩、理论教学考核成绩以及实践教学成绩三部分组成。理论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要求根据课程特点探索多种评价方式,要把考试与考核相结合,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知识点考核与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通过笔试、演讲、调研报告、研究论文等形式,促进和检验学生的学习和接受程度。

思政教学改革 篇3

【关键词】“大思政教育”理念 思政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66-01

一、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对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才不仅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同时良好的道德素质、积极的人生观对其今后的发展也极为重要[1]。新形势下,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理念、市场经济逐步深化等多方面的影响,高职思政课程越来越不受到学生的重视,为了更好的实现思政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目的,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是目前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这种理念的指导,笔者发现,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改革要着重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改革施教主體;二是要改革传统的施教模式。

二、创新施教主体

笔者认为在以上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施教者对学生身心成长起到言行身教的作用,会给学生带来极为重大的影响,“大思政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应对施教主体进行大胆创新。

(一)注重施教主体从“教师”向“导师”转变

为了有效地践行“大思政教育”理念,思想政治课程的专职教师应注重自身身份的转变,这对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成效。思想政治课专职教师在教学中要切实做好从“教师”向“导师”的身份转变,就要做到教书和育人两手抓,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展作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要做到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积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向着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使教师真正成为有助于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健康人格养成的人生导师。

(二)勇于下放思政教育权力

近年来,由于国家逐渐重视高等教育,高职学生人数逐年增多,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师人员队伍却日渐紧张,这给思政教师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由于教师人员有限、精力有限,要切实做好思政课教学困难重重[3]。笔者认为,现阶段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用“课外教学”弥补课内教学的不足,具体说就是要调动与集中思政教育的所有积极力量,应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建立起教师队伍专兼职结合、人员立交式流动的科学化模式。不应近将思政教育任务局限于专职思政教师,应重视学生班主任、辅导员等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这些人往往更接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实际面临的问题有更好的指导作用。

三、创新施教模式

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能否取得应有的成效与教师队伍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施教模式有密切联系[4]。现如今,思政课上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仍作为最为主要施教模式,这种模式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各种困难、各种挑战接踵而至,单纯的课堂讲授模式已远远达不到社会对思政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在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中,应合理地对思政课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笔者认为,思政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新模式,这也是高质量实施新课程方案的必然要求。现阶段,高职思政课程的课堂理论教学已基本实现了由单向教学向互动教学、由理论阐述向案例分析的转化,基本可以做到将知识传授与情景模拟结合起来,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一变革也无法完全实现思政教学的目的,这种现状下,高职思政教学应根据实际发展需要逐步拓展第二课堂,通过结合校园公益活动、校外思政教育基地学习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思政教育,使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小结

思政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现阶段由于多方面的影响,思政教学面临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急需对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文详细阐述了“大思政教育”理念对思政教育改革的影响,望本文对高职思政教学改革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邵建平.论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1,07:29-31.

[2]王华兵,蒋强军.“大思政”视野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6:240-242.

[3]肖婷.“大思政”视野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1:203-204.

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初探 篇4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思政课在高职院校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是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要学习的课程,然而目前思政课教学却存在不少问题急需改革。

高职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教学对象研究不够,教学缺乏针对性

高职学校与普通高等学校虽然同属于高等教育序列,但是每年招收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很多思政课教师采用一般的教学方式,没有对高职生源进行充分调研,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行为特点、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等,从而不能有效地因材施教。

2.思政课与专业的结合不密切

其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背景与高职课程设置的专业距离较大,而且绝大多数思政课教师没有企业一线的工作经历和顶岗实习的教学经验,对高职专业、行业的特点以及工作岗位的情形认识不足,所以教师很难做到以实际岗位从业人员的要求去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道德水准及法律素养。二是必须使用统编教材,因而就不可能充分考虑到学校各个专业的特殊性问题,教学内容无法很好地体现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结合。

3.教学改革不充分,教学实效性有待提高

虽然近年来高职思政课教师一直尝试教学改革,但是仍存在教学理念模式陈旧、教学内容贴合性差、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要求及考核方式不科学等问题,以致于思政课受欢迎程度不高,教学实效性较差,不少学生只是为了拿学分而上课。

高职思政课的改革途径

1.加强对高职生源现状的研究,做到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的一个教育原则,强调的是要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状况,给予不同的教育。据有关研究显示近年来高职生源呈现出以下特点:不足方面,高职生源数量持续下滑,文化基础水平下降、离散度加大,学习习惯越来越差;但高职生仍然具有胸怀理想、动手能力强、文娱体育特长突出、课外活动积极等优点。思政课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这些优缺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针对文化基础差的问题,教师应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素材;针对离散度加大的问题可以尝试分层、分组教学;针对学习习惯差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学习纪律管理,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各种方法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其理想模糊,教师应帮助他们树立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现步骤;结合其动手能力强、课外活动积极的特点,教师可加大实践教学活动,增强其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结合其文娱特长突出的特点,教师应该拓宽思政课教学的途径——教学活动不局限于45分钟的课堂,可通过演讲、朗诵、歌唱、辩论赛等文娱活动实施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加强思政课与专业课相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思政课的教学设计要针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在遵循统编教材的大前提下,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结合他们的职业岗位群,选取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提升有重要帮助的教学内容,教材内容不足时进行必要的拓展;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积极进行高职专业的相关学习,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学院也应积极打造思政课等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定岗体验机制及毕业生追踪调研及反馈机制,努力实现思政课教师了解行业背景、专业特点及岗位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政课提升专业学生思想素质、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核心作用。

3.全方位进行教学改革,使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用的课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为了贯彻中央精神、解决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满足学生需求,思政课应该进行全方位改革:

(1)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思政课教师应树立“我的课堂我作主”的教学理念,这里的“我”是学生而非教师。思政课课堂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汲取“翻转课堂”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基本教学模式为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共同深化,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主题,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教授、讨论、辩论等形式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良性的多维互动中探究和获取新认识,建构正确的判断和理念。

(2)教学内容方面,做到“三贴近”—贴近专业、贴近学生、贴近社会。《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4》显示出大学生对于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的最新要求(图1)。由此,高职思政课不仅要贴近高职生源特点及专业设置,同时要密切联系实际、回应热点问题,即要贴近社会。对此一是要把握党和国家最新政策方针和教育要求,注重在教学中贯彻执行;二是要关注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科学认识;三是要关注学生身边发生的、与他们关系密切的问题,帮助他们正确面对,及时化解。贴近专业,才能体现高职思政课的属性,才能做好公共课服务于专业课的目标;贴近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思政课对学生有用的价值;贴近社会,是因为思政课不是建筑于空中楼阁之上,我们不能让学生沉浸在乌托邦里,必须使他们看到社会的是与非、善与恶,这样才不会在其离开学校时被现实击败。

(3)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满足学生需求。《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4》显示出大学生对于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最新要求(图2)。报告显示半成以上学生期待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趣味性以及实践教学,近三成学生对师生互动提出要求。由此,思政课教师除了坚持以往的多媒体教学与案例教学法外,应着力在思政课教学的趣味性上下工夫,调研获取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和感兴趣的内容,把枯燥的课堂打造为妙趣横生的享受。同时在课堂内外实施实践教学,增加实践课的课时比重,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以开放的心态与学生相处,加强与学生的课上课下联系沟通。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4)利用最新传媒技术,打造第二课堂。目前高职学校基本是3年学制,更有不少学校实施2+1 (2年理论学习,1年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能分配给思政课的课时量非常有限,基本上是大一、大二学生每周一次90分钟的课。思政课教师应该积极利用校园网资源,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微信、QQ、微博、贴吧等新媒体拓展思政课教学平台,实现时时处处教书育人。并且新媒体平台更有课堂教学不能实现的个别辅导、个性关怀、私密对话、信息更新快、传送及时的优点,能更快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

(5)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实现更科学、更准确的评价。目前思政课的考核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以期末成绩为准,二是期末成绩加平时成绩。相比较而言后者更好,但是现实情况是思政课是公共基础课且师资有限,往往一个教师要承担6个以上甚至10个以上班级的教学任务,很难实现平时成绩的精细化与准确化,加之思政课教师与学生接触有限,很难实现评价的充分性与客观性。笔者认为,思政课考核应该实习多元主体加权评价制,即在以思政课教师评价为主的情况下,加入辅导员评价、其他任课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及同学互评,最后综合得分。对于该评价机制实施过程存在的困难学校应从制度、设备及经费方面全面统筹规划,最终使对学生的评价更科学、更准确。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我们思政课教师应具有职业使命感与荣誉感,认识到自己任重而道远,不断探索和加强思政课的改革,使思政课成为高职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用的课程。

参考文献

[1]王军福:《高职生源变化情况调研分析——以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新西部》2015年第14期。

[2]张梦:《基于高职专业特点的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3]史菊红:《关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思政课教学总结- 篇5

本学期,本人担任民族学院民考汉13班和14班的政治科老师。半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由于是第一次给学生上这门课程,感觉压力比较大,刚开始的第一节课虽然准备的很充分,但是我个人觉得效果不是太好,在后来再给14班上的时候,经过课后的反思和总结,我觉得讲得还不错,经过这半学期的锻炼,也总结了一些经验,现汇报如下:

作为任课老师,我能够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指导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因此,作为教师不能只会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到真正的新东西。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作为教政治课的新教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一堂课45分钟,精讲——只能讲15-20分钟,而且这种讲,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讲重点难点,剩下的时间由学生自学、讨论、辨论、练习等。帮助学生思考,不越俎代疱。一般来说,一节课的开始引入、结尾总结,中间难点重点由教师讲,其他可由学生自己学、自己思考。如果教师一节课讲到底,教师的讲课就会变成学生“催眠曲”,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大降低。所以,教师要让出课堂,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师生互动,这样课堂就会有生机,有活力。这时,教师已不是演员,而是躲在幕后的“导演”。把课堂还给学生,能让课堂充满生命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能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能让学生迎接挑战。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半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因此,我专门指定了针对比较懒惰、不出学习政治课的学生学习方法。由我亲自督促。和他们一起每天攻克一小点,一周带动一个面。达到了集体成绩水平提高的效果。并且在工作中,对于表现好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拥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滴水。而且自己要做常流水,自来水。

紧跟时代步伐,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 篇6

读。教师要把读的权力还给学生。政治不是语文,需要用感情来读,而是通过读让学生学会自学。这个“读”,即自读,是指学生课前的预习和课内的朗读、阅读。在自读前,教师要先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告知学生,当然,目标中不仅有知识目标,还包括能力和觉悟目标,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让学生根据现行教材可读性强的特点,认真阅读教材,读出新意,根据教师提供的读书提纲,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完整了解,找出重点、难点和疑点,为下一步深入学习教材奠定良好的基础。自读可以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通过自读找出本框题的基本问题;其次是把基本问题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理出来;再次是做好阅读笔记,及时记录阅读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或发现的新问题。这样通过读,学生就能很好理解教材的基本情况和问题,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最后,教师规定每人至少提出一个问题或准备一到两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事例来说明知识点,改变过去教师提问题、举例子的主导地位,使学生成为教材的驾驭者,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说,教师应该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应该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平等相处,共同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亲切、平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如“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大家分享吗?你是怎么认为的呢?你有什么新发现吗?”等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和老师一起去探索,去发现,去求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尤其是性格内向、自卑心理严重的学生,发动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同时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观点,也学会为他人排疑解难。在此基础上,尤其是要组织学生在自读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能够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教材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知识结构,或对知识点的理解,对疑难问题的质疑。在此之后,教师就紧扣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讲解,既省时又省力,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胆识也有所发展。

问,教师应该把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中要用“学生问”代替“老师问”。首先,要提高“问”的质量,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质疑,更主要的是设法诱导学生向教师发难,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其次,鼓励学生勇于向真理挑战,不迷信权威,勇于表达自己不同的思想观点,允许学生别出“新”裁,标新立异,有时甚至可以让学生适当地“放肆”,而老师不去计较。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让学生质疑提问,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议,教师要把议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展开议论、讨论和争议,议出水平。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来,营造师生双边活动和生生互动的氛围。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留出一部分时间,创设“议”的情景或设疑导思,引发学生质疑,提出问题让学生分小组来讨论、发言、纠正、小结,做到大家都动起来;或根据教材内容结合事例设立正反双方进行观点争辩。在小组的“议”当中,要求各成员要把自读中发现的基本问题进行交流,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小组讨论中仍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就要在各小组发言时再议,一起解决问题。

行。教师可以把实践的乐趣送给学生。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课本并非目的,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实践好行为,才是目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做到知行统一,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走向社会,通过训练等多种形式,导之以行。比如,让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选择社会上老百姓普遍关注的现象指导学生写心得体会、小论文,参观城市建设和农村面貌,调查比较新旧生活的巨变,搜集城乡环保的有关数据和资料,对市场、消费者进行查访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生活,学会用辩证的立场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使他们更实在更全面地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获得新知识。

工科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 篇7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

适应重庆科技学院建设应用型大学的总体定位目标,根据学院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转变以科研成果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办学理念,建立以服务行业,立足地方的新办学定位,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以培育重庆科技学院的学生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教育目标,坚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的全院互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坚持走群众路线,紧密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要求,着眼于提高教学效果,努力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的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说服力和感召力。

二、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严格按照《意见》和《实施方案》的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要,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设置2门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学分,9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64,实践学时32,安排在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8,安排在所有学期。

为了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理论联系实际,与我院学生的就业创业相适应、贴近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必须作为必修课程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本着规范、持续、实效的原则,严格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努力将实践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与第二课堂教育相结合,与专业教学相结合,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生产实习、课外活动等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建立起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三、实践教学类型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分为三种类型:

(一)与课程理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

与课程理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是以课程为依托,以加深对理论学习的深入理解和认识为主要目的而设置的实践环节。利用第二课堂与政治辅导员一起参与学生就业实习、心理咨询和法律咨询树立我校大学生知法守法意识。

(二)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以组织形式和非组织形式的假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劳动、读书活动等为主要形式,通过深入基层、观察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目标。

(三)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教学。

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以实际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意志锻炼为目的,强调与专业实习和生产实习相结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职业观和劳动观。例如利用学生外出专业实习机会,参与其中借机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爱岗敬业思想贯彻其中,在生产实践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

做好实践教学环节的关键是教师的广泛参与性。与课程理论相结合,与之相适应的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校园生活、了解学生,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能及时反映时代的特征和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要走出课堂,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具有实践内涵的教学方法和环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优势和特色,使实践教学在组织管理上得到保障;与专业实习相结合,要求广大专业教师充分认识到既教书又育人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要在专业教育中,贯穿劳动教育、意志教育、情感教育及个性教育,要在实际的生产实习当中,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

四、实践教学的措施保障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运作有赖于有效的组织管理系统。学校成立由校领导任组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负责组织、领导、协调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各项工作。

(一)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要求:

由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组织编写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确定课程的实践教学选题,明确教学目的、任务和意义。要求选题范围包括与课程理论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相关实践内容。明确实践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制定考核标准、细则。

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

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完成实践教学。考核合格取得1学分实践教学学分。

1.与课程理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与课程理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内容上要求与理论教学内容紧密衔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组织学术报告会、案例分析会、课外阅读活动、网上教学活动、专题研究活动、学生自制小课件等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召力。

2.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团委等学生工作部门根据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指导书的要求,在组织实施假期社会实践工作中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任务,指派指导老师(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负责实践教学的过程指导。并填写《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报告》中的相关评语。在非组织形式的学生个体调研等实践活动中,学生可独立完成专题报告,并填写实践日志。

在社会实践总结阶段,由社会实践指导教师汇总实践教学专题报告或学生个体调研或读书报告,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报告的考核标准组织评阅。

3.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和专业实习、生产实习相结合,一般在第三学年集中安排。

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要同时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指导书的要求,布置相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任务,并负责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考评。填写《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报告》。

专业实习结束后,由专业指导教师汇总综合性实践报告,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标准的要求组织评阅。

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表: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增加咨询服务,如设立心理、法律支援和保护,就业指导和综合素质构建等服务咨询,真正体现人文关怀和个性化服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参与学校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加强与学校校报、学报、系刊、广播站的沟通与联系。利用电影、电视、影碟录像放映、宣传栏、宣传板等手段加强宣传舆论阵地的建设。

积极参与学生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加强与院党委和团委的合作,参与、配合党组织进行系统的党的知识教育,把广大学生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要积极支持和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积极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三)评价和考核方式改革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和考核方式的多样化。要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知行统一的课程,在教学考核中,既要考核学生的“知”,也要考核学生的“行”。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由课堂平时成绩、理论教学考核成绩以及实践教学成绩三部分组成。理论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要求根据课程特点探索多种评价方式,要把考试与考核相结合,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知识点考核与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通过笔试、演讲、调研报告、研究论文等形式,促进和检验学生的学习和接受程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绩的认定坚持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具体要求为:

1.指导教师负责过程评价,执行五级评分标准,不及格取消实践教学成绩。

2.实践报告要求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有对社会实际情况的考察、分析和思考,有自己的认识和结论,字数不低于3000字。执行五级评分标准。

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绩单独认定,成绩不合格不能取得相应学分者,不能毕业。

(四)领导保障和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具备较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教学水平、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科研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把思想性、理论性和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此外,教师还要自觉加强自身修养,提升人格魅力,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要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教师考核制度,通过教务管理、督导体系和学生问卷调查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

浅析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 篇8

关键词: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在高校开设的极具中国特色的课程, 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宣传教育的主要方式。而在当前的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 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这严重影响到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及指导作用。所以, 调整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则显得势在必行。

1高校思政理论课存在问题

1) 理论空洞枯燥。高校思政理论课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了解我国国情、提高大学生政治素养、培养大学生讲实话, 办实事, 脚踏实地的为人处世作风。而我们的教材大多是内容理论性太强, 说理居多、脱离实际、观念陈旧, 而且给学生的感觉是空洞枯燥, 还没开始学就感觉没意思乏味, 提前就有了一种排斥抵触心理, 给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增进难度。2) 教学方法陈旧单调。目前, 大多高校采取的都是大班教学形式, 由于现行条件限制个别教师采用传统教学的“满堂灌”“填鸭式”, 无疑再次增加了思政课在大学生心目中的排斥感, 于是思政课就成了“补觉课”、聊天课。3) 教师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最受学生们欢迎的课是有激情、有趣味、有收获的课;最受学生们喜欢的老师是知识渊博、人格魅力独特、爱学生走近学生、关心学生、愿与学生做朋友的老师。而我们有的思政课老师却固步自封, 仍然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复读机”式的教学。有的老师甚至躲在故纸堆里不愿走出来, 张口闭口马克思恩格斯说, 却不能深入浅出、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 这样的教学怎么能吸引学生呢?4) 考评方式机械死板。我们的学生是一群性格迥异、追求个性与独特、追新求异的群体。他们是立体的人。而单纯用考试分数来评定学生的品德, 成绩考核上以考代评这样的方式不科学也不全面。思政理论课应更注重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成长成才方面的引导和教育。

二、思政理论课存在问题分析

(一) 社会环境因素

我们现在是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背景下, 改革开放也已进入攻坚时期, 人们的思维模式及观念价值取向于悄无声息中在发生变化。我们的大学生就是在这么一种外来文化、传统文化、当代核心价值观文化等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层面下矛盾彷徨困惑。他们好奇心强、且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定型, 容易受不良现象和思想的影响。而当前, 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占有相当的市场。同时, 官场上官僚主义贪污腐败专权勾心斗角等负面报道屡次曝光, 加深了学生对政治的反感和抵触。

(二) 学校环境因素

1) 有的高校对思政课不重视、有“缩水”举动。课时安排随意性较大, 任意减少课时和消减课时的现象时有发生。2) 学校未能把大思政教育融入到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理论与实际相脱节。3) 培养机制上重专业轻德育, 大多高校在奖学金评定和品行不端惩处上缺乏可操作性机制。

(三) 课程因素

一是思政理论课所固有的意识形态色彩在当前新自由主义思潮兴盛时期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喜欢民主追求自由的学生不喜欢整齐划一的传统核心价值观, 而我们思政理论课却是扮演着宣扬主流核心价值观, 这就是一种矛盾, 加大了思政理论课的授课难度。二是因长期的僵化的意识形态教育使人存有阴影。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系统的完善的, 但在贯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时, 方式方法太过于粗糙与极端, 使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带有敌对情绪, 他们感觉马列毛邓等理论离他们太远, 理解起来太抽象。三是当前无产阶级运动处于低潮,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机与活力难以体现。

(四) 教师因素

一是教师本身就没有吃透思政理论, 讲起课来自然不能游刃有余;二是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严肃枯燥的理论同样以严肃枯燥的方式讲述出来, 学生不喜欢;三是不能充分利用好多媒体, 仍然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 使得让学生听起来是昏昏欲睡。

三、改革创新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策略

(一) 整合教学内容

我们大多高校思政理论课采用的都是教育部统一编订的教材, 但各高校的学生基础和学科类别都不一样。如果我们的教师在授课时不考虑各高校以及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 生搬硬套、机械灌输, 思政课的效果将大打折扣。所以, 整合教学内容非常必要。

(二) 创新教学方法

在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讲授教学内容。1) 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而机械的理论, 这样的方法效果很不错。2) 主题辩论教学法。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就教材相关且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组织主题辩论,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主动积极的去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3) 主题演讲教学法。4) 讨论教学法。第五, 实践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 坚持把教学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 把诸如自觉遵守大学生行为准则、文明上课、文明就餐、创建文明宿舍、诚信考试、诚信还贷等纳入实践教学环节。第六, 报告教学法。邀请优秀毕业生或者高年级的优秀学生给低年级学生做专题报告, 用同龄人的现身说法和优秀事迹来教育学生, 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三) 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应该通过不断学习, 提升自我素质

1)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思政课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方法, 高尚的思想品德, 优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2) 拥有渊博的学识。大学生思想活跃、勤于思考、知识面较宽的青年, 知识浅薄、孤陋寡闻是很难赢得学生的尊敬。3) 拓展工作能力素质。主要包括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调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的是一名教师要有思维的独立性和敏捷性, 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思政教学。

参考文献

[1]李亚州.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韩玉芳.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1.

“翻转课堂”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篇9

一、当前高校思政课现状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对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 受教育理念、课程内容、授课方式、文化传统等条件制约,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 具体有以下特点:

首先,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已经发生改变。进入大学的90 后学生, 很容易迷失在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中, 一些同学思想意志比较薄弱, 缺乏奉献精神, 缺乏奋斗精神, 集体意识淡薄, 责任感不强等问题愈发严重。这对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了要求和难度。

其次, 重视知识讲授, 忽视实践教学。由于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 很多学校的实践课程开设较少, 形式单一, 虽然高校有对于实践课程的相关规定, 但是执行流于形式, 并不能保证实践课程的有效开展以及与课堂讲授知识的相互关联。

第三, 思政教育缺乏针对性。目前高校基本采取班级授课制, 甚至把同专业的几个班级合并后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些学生年龄不同, 教育背景不同, 兴趣不同, 学习方法和程度不同, 但是在课堂上要进行标准化学习, 老师的问题、进度都是统一的, 这让学生很难在学习完一堂课之后达到统一的学习目标。

二、“翻转课堂”模式概述及特点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 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教育教学系统的发展与变革也产生了强大的促进作用, 为“翻转课堂”这一全新理念的出现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现实的可能性。同时,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学习者是学习过程的中心, 知识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 通过他人的帮助和使用必要的资料, 以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 这为“翻转课堂”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翻转课堂”这一概念是由英文“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而来, 也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从2007 年起,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兰德伍德公园高中, 乔纳森博格曼和亚伦萨姆两位教师就开始用现代科技满足需学生和教师的需求, 他们录制视频课程后放到网上, 以方便学生使用。所谓翻转课堂, 就是指在信息化的背景下, 教师提供教学视频供学生在课下提前学习, 而在课堂上则由师生共同完成作业、答疑、实验等互动交流的教学模式, 概括来讲, 就是传统上在课堂上需要完成的事情改在课下完成, 而传统的家庭作业则改由课堂上由师生一起完成。翻转课堂有以下特点:

首先, 教学过程发生了改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是在课堂上完成对知识的传授和讲解的, 学生在接受教师传达的信息之后, 在课下运用所学到的只是完成作业, 从而巩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翻转课堂模式下, 教师会提前录制或准备教学视频, 学生是用课下的时间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 而课堂上的时间则可以更多的应用在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内化的过程上。

其次, 教学主体发成了改变。近些年, 虽然教学改革的呼声不断, 但是不可否认, 班级授课制和讲授法依然占据着重要位置。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教师一直都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 掌握着学习内容和进度,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只能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教学计划和其他同学以同样的进度学习。而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 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 他们不再是课堂的中心, 转而扮演“协助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而学生在这时成为了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水平、兴趣自行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 掌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第三, 教学资源发生改变。翻转课堂的构成要素之一便是内容精简但重点突出的教学视频。这些视频通常根据教师的教学计划, 在不同阶段, 针对不同的主题和教学重点而制作或选取, 长度大约为5 - 10 分钟, 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可以暂停、回放、做笔记等, 在一个相对轻松且习惯的环境下进行学习, 在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网络和学习同伴进行交流。而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书本教材的重要性下降, 只作为辅助学生自学的材料。

三、“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

从课程属性来看, 高校开设的思政课属于必须课程, 以实效性为目标。讲授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已经被广泛使用在课堂教学中。将“翻转课堂”模式引入思政课, 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更好的完成实效性的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 转变教学理念, 真正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中心。这需要教师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 将课堂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在课前, 先通过制作跟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和阅读清单, 讲授给学生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理论、概念, 让学生在课前先进行自我学习, 而课堂上则通过提问等方式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然后高效利用课堂时间, 对时下重大的事件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和展示。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 一直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主, 教师忽略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程度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而将翻转课堂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 能够让所有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 在课堂上主动参与, 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在学习中的困惑, 通过小组讨论、辩论、共同研究等方式,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活跃度, 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 同时还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互助、平等的思想道德品质。

第二, 精心准备课程形式和内容。在形式上, 可以积极利用国外翻转课堂的经验, 在课前准备好高质量的视频课程, 作为学生先行学习的主要途径。这些课程视频要求短小精悍, 既要符合课程进度和结构, 也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制作, 将看似遥远、高深、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具体化、详细化、生动化, 以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和方式制作出来, 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并内化和吸收。课堂上, 也可以采用对材料深入研究、辩论、小组展示等形式, 帮助学生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中去。在内容上,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需要了解的知识远比教课书上的要多, 这就需要教师精心选择和准备课程的内容, 在必要时给学生布置阅读清单来辅助他们对教学视频的理解, 在课堂上通过提问和检查笔记等方式来确认他们是否真的自己观看了视频和阅读了相关材料。以形势与政策课为例, 很多情况下学生对于时事和政治的敏感性比较低, 兴趣不大。在讲解十八届五中全会时, 就可以以在网络上风靡一时的“十三五之歌”为引入, 再将里面提到十三五规划的制定者、参与者、制定过程、完善过程等加以辅助材料, 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切入,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 完善评价体系。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 是否能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价体系也是决定该模式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往的思政课的更重视终总结性评价, 而忽略的形成性评价。这里的形成性评价也不仅仅指的是学生根据某一个教学专题进行小组展示的形式, 而是在整个学期甚至学年的学习中, 学生每一次与教师、同学的交流与互动, 每一次观看视频的成果等。在翻转课堂中, 形成性评价的主体在学生, 由学生提供自己已经达成教学目标的证据, 在此过程中, 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过程表现、与他人协作表现、成果展示等方面都可以纳入形成性评价体系之中。另一方面, 总结性评价在翻转课堂中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它可以检测学生知识的内化程度。教师可以采用模拟场景、案例分析、专业论文等方式作为总结性评价的方式, 这样可以考察到学生能否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然而, “翻转课堂模式”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 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首先, 课程内容和班级人数容量大。很多教师反映在一个学期之内无法系统讲授完一门课程。同时, 课堂中学生人数过大。在如此大的课堂上想要实现与每个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 只有降低课堂容量, 把现有课程中的最精华和重点的部分作为课程重点, 才能保证翻转课堂达到期望的效果。第二, 缺少高素质教师、教学视频等资料。随着科技的发展, 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因此, 一方面教师要面对有无数新奇想法的学生在课堂上带来的挑战。另一方面, 想要顺利推行翻转课堂, 必须要求参与教师有责任、有爱心、懂得教学设计, 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高水平的信息化素养和课堂管理能力。另外, 目前我国大部分教师无法独自完成高质量教学视频的制作, 而各种专业机构提供的教学资料数据库也都在建立过程中。

自从“翻转课堂”模式引入我国以来, 相关人士都在进行一系列的摸索与研究, 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用也是一种有意义的探索。虽然在实践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挫折。但是, 我们有理由相信, 这种教学模式对未来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一定能够提供助力, 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将“翻转课堂”模式引入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 为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 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从而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主体性

参考文献

[1]钟晓流, 宋述强, 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 2013 (1) .

[2]刘震, 曹泽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 2013 (8) .

[3]徐华伟.试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14 (4) .

[4]林江梅.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高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4 (11) .

[5]陈晓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4:26-39.

高校思政课教学艺术研究 篇10

大学生健康成长极为重要, 它直接关乎高校教育成果, 直接关乎各类社会目标的实现。进入新时期以来, 高等教育面对的青年群体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尤其是90后群体进入高校, 他们较之以前的大学生有着诸多的新表现, 有着诸多新的负担与困惑。总体来看, 大学生群体积极向上、不懈追求, 乐观活泼, 前途光明。但是,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许多令人担忧的非主流问题, 造成当今大学生的成长困局, 并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这已是“客观存在, 我们不承认、不正视不行”。这些给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少难题, 而高校思政课作为连接学生和老师的纽带, 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艺术不可缺少。

一、巧妙的转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 都是来源于实践, 从实践中不断吸取真理的营养, 大学生是潮流的代表, 因此, 思政课老师要注重结合校园文化把书本语言转变为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 把握好前面和后面两个层次上的语言转换技巧。首先, 思政课教师要注重对文件、讲话、教材语言中的核心要素充分吸收和消化, 然后, 再通过多种多样合理的方式将自己吸收的内容转化为大学生喜欢和愿意接受的课堂语言和教学内容。这两个过程是缺一不可的, 如果在前一个过程中, 对文件、会话等教学语言没有深入领会和贯彻, 那么就会产生“消化不良”学生也不会喜欢, 甚至产生排斥心理。如果后一个过程不能做到贴近学生, 那么学生也会索然无味, 得听且听。

二、教学实践与时代特征相适应

目前, 一些高校, 特别是一本和二本学校, 课堂上依然是以教师为主, 整堂课都是教师讲授理论, 学生被动接受, 教师讲的津津有味,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提不起学习兴趣, 教与学严重脱节。究其原因, 很多学生觉得这一类课程都很浅显易懂, 自学也能学好, 因此学生缺乏积极性, 上课容易走神或者干脆旷课。而且大多数高校思政课, 基本都是重视理论教学, 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学生的实践锻炼部分并没有显示出来, 导致实践成了走过场、走形式, 最终还是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

因此, 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一元化, 被二元甚至多元的想法所动摇。“坚持指导元化, 不会妨碍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上, 我们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并不是单照搬它的现成结论, 用它代替具体的科学用它剪裁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 而是强调要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同时,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 发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 在观察和阐释历史事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个人层面时就要准备好多手理论储备和事实论据。坚持正面的立场充分利用各种例证和数据来说明事实的确凿性, 同时, 要充分运用合理联想的方式。中国的论辩术中一直都有“善譬”的传统, 对比与举例永远是一对说服效果的强力催化剂。

三、把教学过程社会化

马克思说过, 人的根本属性就是人的社会性。学生上大学的目的就是希望学有所成、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谋求幸福人生。人的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获得, 而不是单纯封闭在象牙塔内大彻大悟。所以说大学不是世外桃源, 大学是个小社会, 大学是大社会的缩影。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走出校园, 走向社会, 连接地气, 走进社区、农村、厂矿企业, 理论学习必须和社稷民生相结合。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走进社会各领域参加社会实践, 进行社会调研, 关注民生诉求。学院设立社会实践奖, 对社会实践做得好的学生颁发奖品和获奖证书, 鼓励同学参加社会实践。实现课堂内外并重, 理论实践融通。

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教学法。今天的大学讲台, 基本实现了多媒体教学, 尽管绝大多数老师都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此教学法, 但是制作PPT的水平却参差不齐。在教学中, 良好的PPT能给人爽心悦目的感觉, 恰当地运用图片、表格、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学生一看便一目了然, 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 互动教学法。互动教学, 能够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方式,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而言, 就是把课堂教学作为一个教与学互动的过程, 充分激发教师教学的激情和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互动教学既有师生之间的互动, 也有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上课前要充分准备互动环节的设计。比如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也可以对一些问题师生共同探索;也可以是学生之间通过课前搜集资料, 在课堂讨论并得出初步的结论, 然后老师进行指导或点评, 得出最后结论。讨论交流既是一个思想碰撞的过程, 也是一个激发学生灵感与创造力的过程, 还是一个检查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过程。

(3)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以学生为主, 通过让学生分析、讨论各种案例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增加相应的实践知识。通过案例讨论得出的某些结论, 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掌握。案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并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解决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 是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五、和学生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

要深入调查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实际, 深入学生,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一切为了学生, 一切依靠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 对于一些有普遍性的思想问题可以组织相应的专题讲座来解决。思政老师, 可以参与学生工作, 担任任课班级班主任, 或者学生党章学习小组指导老师等, 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 从而可以有效的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 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 在新的形势下, 加强课堂教学以培养适应国家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高校思政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讲授中应该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迅速适应变幻莫测的国际环境, 才能拥有更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才能更好的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早日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M].北京:学习出版社, 2009:13.

[2]龚文庠.说服学——攻心的学问[M].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4:85-87.

[3]张耀灿, 曹清燕.“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内涵和价值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6 (4) :41-43.

[4]范益民.对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状况的分析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 (1) :133-135.

上一篇:作为下一篇:无损压缩LZW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