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情绪影响

2024-07-01

心理情绪影响(精选十篇)

心理情绪影响 篇1

关键词:癌症,心理护理,焦虑情绪

癌症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最严重的一种疾病[1]。其中早有研究表明癌症的发生、发展、转归等与患者的情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良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对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的时间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癌症本身就是一种会为患者带来不良情绪的应激源,也带来诸多复杂沉重的心理问题。比如患者一旦被确诊后将会出现焦虑、沮丧、绝望等不良情绪[2],而这些情绪又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身体状态,甚至还有可能加速癌症的发展进程。只有有效地改善癌症患者的焦虑、沮丧等不良情绪,才能利于其治疗与康复,所以适当而又及时的心理护理则显得特别的重要。我院对78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又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并收到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笔者现将对78例癌症患者的护理体会简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从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所有癌症患者中随机选取78例。其中男46例,女32例。年龄25~80岁,平均(55±16.5)岁。临床诊断:其中肝癌16例,胃癌11例,乳腺癌10例,结肠癌9例,胰腺癌7例,膀胱癌6例,肺癌5例,前列腺癌4例,宫颈癌4例,其他类恶性肿瘤6例。

1.2 心理护理方法

1.2.1 掌握癌症患者的主要不良情绪

1.2.1. 1 对疾病十分的恐惧,无比焦虑。

患者得知自己的病情后,最常出现的情绪就是焦虑还要万分的恐惧,觉得仿佛就是大难临头,开始变得越来越坐立不安,心神不宁,紧张焦虑,思绪杂乱无章,寝食难安,失眠失神。特别是在化疗和放疗后产生厌食、恶心、脱发等严重不良反应时,焦虑情绪将会进一步加重,还可能因此陷入一片恐惧慌乱之中。另外,部分患者由于家庭经济能力有限,担心医疗费用昂贵由此拖累家人、增加家庭的经济的负担,焦虑情绪会随之更加严重。

1.2.1. 2 情绪沮丧,还会变得依赖。

在化疗和放疗的过程中,以及做完手术之后,患者由于生活上自理能力有限,对周边的家人和朋友愈加依赖。常常还会为自己而感到沮丧和苦闷,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怨天尤人,抱怨命运的捉弄,上天的不公,严重者会变得消极悲观[3]。将会影响治疗的进程与效果。

1.2.1. 3 孤独落寞,常常郁郁寡欢。

癌症患者比较常见的一种状态就是闷闷不乐,郁郁寡欢。由于住院期间远离工作和朋友,将会萌生出自己被大家疏远和孤立的感觉,有的甚至表现出孤僻和抑郁的症状,逐步沉浸于忧郁孤独的深渊里,常常越陷越深,最终将落到不能自拔,以致精神上的溃败。

1.2.1. 4 对生活感觉绝望无助。

癌症患者随着病情的一步步加重,病区的疼痛也越来越剧烈,身体也越来越虚弱。此时,患者精神出现了恍惚,内心仿佛感觉到死亡的逼近,似乎看到生命的凋零与消逝,害怕离开家人与朋友。对周围人的谈话极其的敏感,甚至出现幻听,觉得别人在讨论自己身体每况愈下,还有的会做出过激行为[4],如自杀等。更听不进家人和护士的安慰与劝说,乱发脾气,悲愤厌世。

1.2.2 主要的护理方法

积极沟通,向患者介绍癌症的相关知识。患者一旦确诊后,常常经受不住大的打击,情绪起伏变化往往比较巨大。此时要积极地和患者进行沟通,可采用集中与个体相结合的方式,每天一次,连续一周。主要向患者讲解癌症发病的因素、治疗方案及预后等。并可以通过列举抗癌症成功的例子来启发患者癌症并不是什么不治之症,只要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很多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还都是比较乐观的。通过沟通及讲解以消除患者的焦虑、孤独、沮丧等不良情绪和对癌症错误的认识,让患者看到康复的希望,并坚定起战胜病魔的决心。积极调整好心态,科学而又乐观的面对罹患癌症的现实。

针对个体,认真讲解治疗的方案[5]。很多患者由于缺乏医学相关的知识,对治疗方案并不是很理解。因此,首先要向患者耐心地解释治疗方案和主要治疗过程,消除其内心的疑惑与顾虑。另外,提前应主动向患者介绍治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良反应及相应的应对措施,尤其是放疗和化疗后出现如脱发、恶心等。这样患者的心理也有所准备,治疗过程中即使出现了不良反应,也能够淡然的应对。

积极开展各种娱乐健身活动,减少患者对癌症症状的关注程度。一般患者越是关注自身的症状,症状表现就会愈加的恶劣,情绪将会愈加的低落。此时,应根据患者自身的兴趣特点与身体状况,积极开展乒乓球、羽毛球、台球、太极拳和上下楼等健身活动,组织参加玩扑克、象棋、听音乐和唱歌等娱乐活动,从而加强患者们之间的交流,力求在活动上分散注意力,消除患者的忧郁和孤独的情绪,培养患者的兴趣,让患者对生活重新充满热爱与期待。

请抗癌成功的患者来进行交流。当之前的治疗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时或者某些症状加重时,癌症患者将会表现出绝望、厌世等悲观情绪,甚至开始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要求放弃治疗,而护理人员及家人的鼓励似乎也逐渐不起作用了。此时,则可以请抗癌成功的患者来给予精神上的鼓舞与激励,介绍他们抗癌的经历和过程,也能增加患者们的认同感,减轻其不良情绪,从而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加强患者家人与朋友的支持。往往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最能给患者带来莫大的鼓舞,不仅可以消除患者的孤独落寞和郁郁寡欢的情绪,还能让患者感觉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边还有那么多自己爱的人在支持着,从而斗志倍增。即使是已经走到人生的最后阶段,家人与朋友的理解与支持也能减缓患者内心的巨大痛苦和身体上的疼痛[6],使其能够淡然的走过人生最后的路。所以,要鼓励家人、朋友多来医院陪伴病人,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与幸福。

2 结果

本组78例癌症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后, 焦虑、恐惧、孤独等情绪状况和躯体所表现的症状明显得以改善,且随着护理的进一步开展,焦虑等不良情绪也越来越轻微。其中情绪的改善情况显效47例,有效24例,无效只有7例,总有效率高达91.03%。

3 小结

由于癌症仍然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也是人们普遍认为的一种不治之症。一旦患者被确诊为癌症后,将会出现焦虑、忧郁、孤独、绝望等诸多不良情绪。其心理障碍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今心理护理已经成为癌症患者临床护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首先要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交流,掌握其主要的不良情绪,然后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用多种方法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本研究表明,通过及时的心理干预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缓解,疼痛也明显减轻。因此,积极做好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可以从根本上彻底地解决患者们的心理障碍和改善不良情绪,使患者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乐观的心态接受和配合治疗,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渭莲, 癌症患者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09, 1 (10) :71.

[2]朱家新, 李玉花.72例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护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0, 6 (10) :41-42.

[3]毕秀凤.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抑郁的干预[J].山西医药杂志, 2011, 40 (3) :294-295.

[4]丁文珍.癌症晚期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4) :84-85.

[5]常云丽.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5) :123-124.

锻炼对情绪心理健康的影响 篇2

“运动与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关,它能减缓抑郁和焦虑症状。”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似乎是一个广泛流传的常识。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可以减缓或消除焦虑、抑郁类心理疾病,纠正人的心理缺陷,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一.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效应 1.改善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经常会产生忧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应,体育锻炼则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大学生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相互间的竞争以及对未来工作分配的担忧而产生持续的焦虑反应,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使自己的焦虑反应降低。2.促进智力水平的发展。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力功能,不仅使锻炼者的注意、记忆、反应、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这些非智力成分对人的智力功能具有促进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和改善部分人的意识和记忆模糊、朦胧,出现错觉和幻觉等智力上的障碍。3.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

和主动独立等精神,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意外的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锻炼者越能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也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从锻炼中培养起来的坚强意志品质能够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4.消除疲劳

疲劳是一种综合性症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当一个人的情绪消极,或任务超出个人的能力时,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大学生持续紧张的学习压力极易造成身心疲劳和神经衰弱,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参加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则可以使他们身心得到放松。5.治疗心理疾病

由体育运动的竞技性和群体性为人际交往提供了机会,使人与人之间在激烈竞争的同时,形成提供了一种亲和力。在体育运动中不必用言语即可相互交往,亦可找到志趣相投的知音。他们可以通过一个手势,一个活动等直接或间接地沟通信息,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情感,并能获得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另外,一些体育集体活动项目本身就对参与者提出了相互交流、相互信任、相互鼓励的要求,人们只有密切配合,互为默契,发扬团队精神,才能使比赛获取得好的成绩。对那些性格怪癖、郁郁寡欢 的学生,体育活动不仅能使他们改善人际关系,而且还能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树立自信心,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心理情绪影响 篇3

【摘要】目的 探讨理性情緒疗法对稽留流产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稽留流产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应用理性情绪疗法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同时应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量表对所有患者进行干预前后的得分测评。结果 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应用理性情绪疗法进行健康教育可显著减轻稽留流产患者失望、失落、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关键词】理性情绪疗法;稽留流产;负性情绪

稽留流产是指胚胎和胎儿已死亡并滞留在宫内未自然排出者[1]。近年来,稽留流产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上升率达到0.2%[2]。稽留流产的发病因素涉及内分泌、染色体、生殖道感染、免疫系统失衡、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子宫-胎盘循环、环境等诸多方面[3]。焦虑和抑郁是伴随患者的常见心理症状,流产后的前6个月,焦虑障碍的发生率高达66%[4]。给予此类患者更多心理支持,帮助她们度过这段特殊时期具有重要意义。

理性情绪疗法(RET)[5]也称ABC理论,属认知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过程而影响其情绪和行为。在其理论模式中,A指诱发性事件;B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后相应而生的观念;C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本研究采用理性情绪疗法,引导稽留流产患者认识情绪障碍产生过程,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诊断明确稽留流产患者120例,停经8周至5月,初次稽留流产102例,二次稽留流产18例。所有患者均B超证实为胚胎停止发育伴或不伴腹痛及少许阴道流血等流产症状,妇科检查示子宫小于或相符于停经月份。入院后均予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胸透、心电图等未见异常。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平均年龄24.56±2.58岁;文化程度大学专科及以上58例,高中56例,初中6例。两组患者年龄、孕周、孕次、文化程度、职业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及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常规治疗及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费秀珍[6]认为发放书面资料也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故发放稽留流产宣传手册以提高教育效果。

1.2.2 实验组 自患者入院起,由受过专业心理学培训的护士对其应用RET理论进行心理干预,1次/2~3d,30~40min/次。步骤如下:①心理诊断阶段 患者入院后,通过交谈的方式找出其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即C,如失落、焦虑、抑郁、失眠等。以及这些反应的诱发事件,即A:稽留流产。并初步分析联系A与C的不合理信念,即B,如“都怪自己大意造成的”、“一定会影响下次受孕”等。②领悟阶段 帮助患者从理性的角度审视其不合理信念,并探讨不合理信念与失落、失望、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关系。③修通阶段 提供稽留流产疾病相关知识和身边稽留流产后又成功受孕的案例,引导患者改变思考问题角度,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例如:采取提问的方式对患者不合理的信念提出质疑,举若干成功的例子等。同时采取减轻患者情绪的技巧,如听音乐以消除外界因素对患者心理造成的“紧张状态”,提高“应激能力”[7]。通过以上方式消除患者不合理观念,缓解负性情绪,产生合理健康的行为方式,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④再教育阶段 巩固前几个阶段的治疗,帮助患者进一步摆脱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其学会并逐步养成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的方法。

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为期4周的电话跟踪随访,每2周一次,10~20min/每次。随访时,实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上述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3 效果评价

1.3.1 评价工具 采用自填SCL-90量表[8],调查两组稽留流产患者干预治疗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

1.3.2 评价方法 患者入院让其自填SCL-90量表并进行测评。然后对两组患者分别通过常规心理护理、RET两种方法干预。患者出院后第4周门诊复查时,再次让其自填SCL-90量表,并进行测评。

本研究共发放试卷120份,回收有效试卷106份,有效回收率为83.33%。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包进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组间比较的t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两组患者入院后的评分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4周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明显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稽留流产患者的心理特点

稽留流产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因缺乏稽留流产的相关知识,这些渴望孕育健康宝宝的患者往往表现出失望、紧张、悲伤、内疚、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3.2RET对稽留流产患者的心理状况影响

患者一旦查出稽留流产,通常与之前的欣喜形成巨大反差,往往出现焦虑、失望、悲伤、自责等负性情绪,并伴发情绪不稳定。因此对她们给予心理干预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RET理论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后,实验组在入院时测评的SCL-90各阳性因子分在出院4周后测评时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因此,护士需要对这些患者给予更多的情感与信念支持,通过理性情绪疗法,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帮助其找出非理性的观念,并和患者一起对这些观念进行理性分析与辩论,引导患者消除其不合理的信念,减轻患者自责、悲观,帮助她们度过这段情绪不良反应期,提高稽留流产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为再次妊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乐杰. 妇产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84.

[2]黄笑美,刘歆韶,庄函,宁艳. 稽留流产患者健康知识需求情况调查分析与护理[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1, (07) :161-162.

[3]康美花,田春芳. 稽留流产发病因素的研究进展与分析[J]. 医学综述, 2011,17(21):3300

[4]葛素芳. 妊娠死胎孕妇32例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06, 12(4):694.

[5]E llis A. Grow th through reason[ M ] . H ollyw ood: Wilshir e Books,1974: 15-45.

[6]费秀珍,王立新. 不同孕期孕妇知识需求的调查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9):858-860.

[7]常军海. 音乐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 1996, 31(4):199.

心理干预对手术患者情绪反应的影响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择期手术患者200例, 男120例, 女80例;年龄18~70岁;来自普外科、耳鼻喉科、骨科。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术日晨进行术前准备及护理。试验组拟定手术后, 手术室护士提前2~3d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干预, 采用自我训练的方法进行心理调节, 每天至少1h。具体方法如下。

1.2.1 术前心理干预:

(1) 害怕手术疼痛:护士可向患者介绍麻醉的作用效果。 (2) 害怕给家庭带来负担:医师根据个人的情况选择效果好便宜能报销的药物, 术前做好家属思想工作, 动员家属对患者进行安慰, 消除患者顾虑。 (3) 害怕丧失劳动力, 不能正常工作生活:护士应向患者介绍该病的相关信息及现代医学的先进性, 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治愈率较高。并绍该病的成功案例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2]。

1.2.2 指导患者运用“自我训练”的方法进行心理调节:

外科手术导致机体与外界环境的不适应性, 如能在正确的指导下, 机体通过自身调整, 迅速改变这种情况, 则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反之则会出现心理应激反应, 对手术及预后产生负面效应。研究显示对患者实施情绪调节, 有助于降低患者因不良情绪产生的生理水平的波动。具体方法:训练患者自我分析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利弊, 使患者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以自我训练控制自身的心理障碍, 调整自我功能失调, 如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减少体力及能量消耗, 保持良好的心态, 提高手术的耐受性, 减低术中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3]。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紧张、焦虑、恐惧、心率加快等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9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3 讨论

手术对于患者是较为严重的紧张刺激, 部分患者进手术室后出现全身颤抖, 还有畏寒、心悸、血压升高等症状, 给手术和麻醉带来诸多不便。我院运用术前术中的心理干预, 控制了患者应激性情绪, 减少了患者的情绪紧张与恐惧, 增强了患者的自信心, 为手术与麻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4]。

手术和麻醉或多或少均会对患者的安全造成威胁, 患者期待可信赖的医师, 期待手术成功, 不发生合并症和后遗症[5]。因此, 护士与患者的主动沟通极为重要, 介绍手术医师、麻醉师的技术水平, 减少顾虑, 增加安全感,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顺利度过手术期[6]。

总之, 我院通过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的心理干预, 降低了患者术中的紧张情绪, 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自我训练”等心理调节方法能改善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反应, 为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术后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古楠.探讨心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9) :684-685.

[2] 梁峰.心理干预对普通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 (12) :143.

[3] 纪之花.心理干预用于外科手术患者术前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 15 (2) :87-88.

[4] 黄丽云, 郑媚.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心理干预应用观察[J].医药前沿, 2013, (12) :192-193.

[5] 张继红, 刘敏, 丁新飞, 等.心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8) :1911-1912.

心理情绪影响 篇5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and feasible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the academic emotions of health worker and improve learning outcomes.Methods A total of 30 people were selected from 109 health workers who were train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to October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each group of 15 people.The 5-week group counseling was conduct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and the general academic emotions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Results After 5 times of group counseling,the positive scores of the health worker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the negative emotional scor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in the study,relaxation,anger,disappointment,pleasure,hope and interest.Conclusion Group counseling can improve health workers′academic emotions,and the method is effective and feasible.

[Key words]Group counseling;Health worker;Academic emotions;Military health service

卫生学兵,是指经过短期卫生知识培训学习,专门从事基层卫生工作的士兵[1-2]。卫生学兵群体均从刚入伍的新兵中选拔组成,其学历从高中生到研究生层次不等,从学校刚毕业就走进部队,面对部队不同的环境和艰巨的训练任务,本身就存在很多情绪问题[3];与此同时,又需要在短时间内学习复杂的卫生方面的新知识,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这些也会让学兵们产生另外的学习方面的情绪。有学者定义这些与学业进展、课堂教学和学业成就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情绪(愉快、焦虑等)的总称为学业情绪[4]。

有学者[5-7]采用一定的干预措施来改善在校学生的学业情绪,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其他方面能力。但是,目前这些研究的对象均来源于在校大学生,而面对部队卫生学兵这一特殊的群体,相关研究甚少。如何探讨出一套有效的干预模式,来改善卫生学兵的学业情绪,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学业成就,为以后衛生学兵的培养提供科学方法,对我军的改革与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本职工作和培养卫生学兵的工作实践,进行了积极尝试和大胆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在我院学习培训的109名卫生学兵进行招募,经过筛选和面试,选出愿意参加团体辅导和问卷调查的30名,均为刚入伍的新兵,男性,年龄19~24岁,均为高中及以上文化。进行随机分组,15人为实验组,常规理论授课,并给予团体辅导;另15人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理论授课不进行团体辅导。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8]包括学生在学习中最常体验的10种情绪:焦虑、厌学、放松、自豪、羞愧、失望、愉快、希望、气愤、兴趣。问卷各分测试的α系数为0.641~0.887,重测信度0.563~0.866。

1.2.2团体辅导方案 根据学业情绪的影响因素[9-10]和社会学习理论,并结合以往卫生学兵在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和通过访谈了解的学兵的心理困惑和需求,自行设置团体辅导内容,制定时遵循团体辅导的`基本理念[11],并请专家给予审核,最终形成有效完整的适合卫生学兵并对学业有影响的团体辅导方案,连续5周,每周1次,每次90分钟,见表1。endprint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分析工具软件SPSS 19.0对所获得的有效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干预前后卫生学兵在各分测试得分发生变化,在放松、愉快、希望、兴趣积极情绪上得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焦虑、厌学、失望、气愤等负性情绪上得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各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得分在厌学、放松、气愤、失望、愉快、希望及兴趣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3.1卫生学兵学业情绪分析

学业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是指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12],它是人脑的高级功能,对个体的学习、记忆、决策等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团体辅导对改善卫生学兵学业情绪效果明显,在兴趣、厌学、失望、气愤情绪方面的改善与杨萍等[7]对大学生的研究基本一致。卫生学兵从学校毕业到部队,本想体验不同的生活,现在又回到教室进行学校式的学习,势必会产生失望、抵触情绪,继而会厌学,更难以有学习的兴趣,这些都会制约着卫生学兵的学习效果。卫生学兵均是从新兵中选优出来的,所以卫生学兵普遍感到自豪,在学习中羞愧情绪较少,辅导前后两组学兵的自豪、羞愧情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是提升了学兵的愉快、希望和兴趣等积极情绪,降低了厌学、失望和气愤等消极情绪,改善了学兵的学习行为,有效促进学兵快乐、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提高了学兵的教学效果。

3.2改善学业情绪的团体辅导方法分析

团体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人际互动模式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11]。根据人本主义理论,人都有积极自我改善和要求上进的意愿,本次招募的成员都是自愿参加的,且有强烈改变的需求的学兵。团体辅导方案是基于积极心理学和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技术,结合访谈和分析以往卫生学兵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学业情绪的基础上编制的,团体辅导中通过成员间互帮互助、相互观察学习,领导者通过支持和鼓励来帮助卫生学兵们认识自我,接纳肯定自己,并挖掘自我潜能,找到自身的力量和价值,增强自信心,进一步唤醒了学兵的积极情绪,控制了消极情绪,根据积极心理学理论,当学兵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时,就会更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主动学习。卫生学兵来院的学习的动机是不同的[13],很多学者[14-16]研究不同的动机会导致不同的学习成绩,团体辅导通过改变学兵的不正确的认知,纠正了不良学习的动机,明确了学习目标,激发了学习热情,提升了学习的希望,而团体辅导中学习策略和自我管理技巧的掌握和提高,也更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团体互动中和谐包容的氛围也让卫生学兵们体会到积极的愉快、自豪的情绪。所有这些都进一步提高了学兵的学业成就,保障了學习效果。

团体辅导中依从积极看待的立场,建立了安全、信任的氛围,成员间可以自由的自我开放,全面的自我觉察与评价,自己的优缺点、情感。每个人可以从成员中学习模仿,形成对自己新的认识和积极的评价,逐渐提高自尊和控制力,在深入的自我探索中,通过领导者的带领和成员间的互动,提高自我效能感,在积极愉快、放松的团体氛围中提高了积极情绪,减少了负性情绪,从而变得更加自信和充满希望的力量来更好的完成学习。促进对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果,掌握扎实的卫勤知识,更好地为部队官兵服务。

本研究首次在卫生学兵的培养中考虑到学业情绪因素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但还存在一些不足:①学业情绪量表均借鉴而来,没有针对军人的实际情况而进行重新编制,其适用性有待考证;②团体辅导内容科学性、时效性、普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③影响情绪的因素很多,应该有更多的干预措施来改善。

[参考文献]

[1]张媛,支国成,黄应堂,等.试论“卫生专业兵”概念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J].白求恩军事学院学报,2011,9(5):378-379.

[2]李伟,毕光远,胡立洋,等.军队卫生士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东南国防医学,,15(3):318-320.

[3]李红政,陈琼妮,雷美英,等.陆军新兵不同训练阶段焦虑情绪的变化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13(4):455-456.

[4]Pekrun R,Thomas G,Wolfram T,et al.Academic emotions in students′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A program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J].Educ Psychol,,(2):91-105.

[5]马慧霞,刘美廷,张非易.理性情绪教育改善高一学生的学业情绪[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1):116-119.

[6]董妍,俞国良.学习不良青少年学业情绪的整合性干预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1,(1):162-171.

[7]杨萍,徐颖,浦昆华.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学业情绪、提升核心自我评价的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2):203-206.

[8]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49-251.

[9]赵丽洁.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3):396-398.

[10]Yang HJ.Factors affecting student burnou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multiple enrollment programs in Taiwan′s technical-vocational colleges[J].Int J Educ Dev,2004, 24(3):283-301.

[1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94-295.

[12]俞国良,董妍.学业情绪研究及其对学生发展的意义[J].教育研究,,(10):39-43.

[13]顾振灿,唐雷.掌握心理规律激发学兵的学习动机[J].大舞台(教学与艺术),,(7):137-137.

[14]李喜芬.英语学习动机与成绩、策略的相关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6):47-49.

[15]杜永明,翼国锋.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关系的对比实验[J].大学教育科学,,(1):67-71.

心理情绪影响 篇6

【关键词】 心理干预;化疗;负性情绪

【中图分类号】 R395.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653-02

多数癌症患者需要行化疗,而化疗药物在杀伤和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细胞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等不良反应,加上癌症患者往往同时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影响患者对化疗的耐受能力,甚至终止化疗[1]。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1月在我院肿瘤内科住院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100例,分成治疗组 (50例)和对照组(50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和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均为首次接受化疗患者并被告知真实病情。所有患者既往和目前无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化疗前没有引起焦虑、抑郁等严重的疼痛或症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医疗费用形式、性格类型、肿瘤分类、患者Karnofsky评分及化疗方案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心理干预方法

采用一对一的交流方式,在患者入院时即进行资料收集,重点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并填写 SCL - 90测评表。两组患者均于化疗前 1天由我科心理护理小组成员进行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知识宣教,内容包括介绍需要常规检查的项目、化疗的目的、讲解化疗方案及化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化疗过程中及化疗后饮食注意事项等。

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治疗组根据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建立个性化心理干预计划,有针对性的采用心理干预手段: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3)善于识别患者的应对方式,培养患者积极的情绪体验。 (4)鼓励家庭、社会支持,让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身心状态。(5)耐心疏导:针对不同年龄组的心理特点,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6)进行放松疗法:开导患者减轻思想压力,增强适应性,多听音乐、看电视、避免外来精神刺激。

每例每次心理干预治疗时间为30分钟,每天1次,连续5天。

1.2.2评价工具

①采用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调查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症状特点[2]。②采用 WilliamW.K.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来衡量焦虑、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前后的变化。

1.2.3评价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第1天(干预前)和化疗后5d(干预后)在心理治疗小组的指导下分别进行评分,量表使用统一指导语,先向患者做必要的解释,取得患者的同意,然后让患者自行填写。

1.2.4统计学分析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1.0版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用(±s)表示,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两组和多组间比较,P<0.05,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CL-90评分比较 (见表1)。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CL-9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平均得分1.53±0.33分,对照组平均得分1.78±0.43分,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心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见表2)。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在心理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5天治疗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AS、SDS评分在心理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癌症对人不仅是躯体上的创伤,也是一种强烈的精神创伤。在癌症的诊断治疗过程中,90%以上患者有各种心理反应,如烦躁、焦虑、恐惧、情绪低落、悲观失望,最后出现抑郁,而癌症患者的这些不良情绪可加重化疗副作用,对疾病的发展及预后有着不良影响[3-5]。因而,采用恰当的心理干预治疗对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化疗的耐受性都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根据癌症化疗患者心理状况特点设计出了一份心理干预治疗方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疏导、解释、支持、同情、鼓励和指导患者分析认识自己的病情,并通过松弛训练、音乐疗法等让患者充分宣泄负性情绪。研究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SCL-90评分相似的情况下,心理干预后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心理障碍程度显著降低,负性情绪减少,SCL-9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理干预治疗后,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个体化心理干预治疗,能够改善癌症化疗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稳定癌症患者的情绪,减轻不良情绪对患者躯体状态的影响,从而增强化疗的耐受性。

参考文献

[1]张付全,唐秋萍.癌症患者的心理康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12):770-772.

[2]张丽辉,高晰,刘旭涛.原发性肺癌患者睡眠质量的调查.中国临床康复,2004,8(14):2604-2605.

[3]Fialka-Moser V ,Crevenna R,Korpan M,et al.Cancer rehabilitation:particularly with aspects on physical impairments.JRehabil Med,2006,35(4):153-162.

[4]Plunkett TA,Chrystal KF,Harper PG.Quality of life and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lung cancer.Clin Lung Cancer,2007,5(1):28-32.

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我科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的肺癌患者38例, 其中男30例, 女4例, 40~50岁者19例, 50~60岁者9例, 60岁以上者10例, 平均年龄51.1岁, 学历文盲8例, 小学文化9例, 初中文化5例, 高中文化12例, 中专及以上文化者16例。这些患者都对自己的病情比较了解, 无精神疾患, 交流正常。

1.2 方法

经患者同意, 所有患者采用国内常用的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评定[1]。所有患者入院时再未进行护理干预前进行评定, 然后给与一定的心里护理干预措施, 到出院的时候再次要患者填写自评量表, 进行评定, 入院时和出院时所评定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 得出结论。

1.3 统计分析

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干预措施

2.1 认知—行为的改变

其主要目标是改变不正确的认知, 传授患者某些认知和行为技能, 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和应对问题[2]。我们在接触患者时多用安慰性言语、鼓励性言语、暗示性言语, 增强患者的自信心。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顾虑, 针对问题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和错误认知, 教会患者一些应对问题的策略。使患者彻底的改变不良行为, 保持乐观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

2.2 健康宣教

护士应详尽的向患者宣教肺癌相关的知识, 用药知识。鼓励患者参与到治疗过程中来, 使患者了解化疗的副作用, 思想上有所准备, 能积极应对化疗所出现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并要详细介绍有关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知识, 使患者有个良好的习惯, 不抽烟, 不喝酒, 食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营养、易消化、无刺激的食物。避免疾病症状加重的诱发因素。

2.3 心里护理

肺癌晚期的患者大多都敏感多疑、抑郁、恐惧, 护士应该多与患者沟通、交流, 关心、安慰患者, 给患者以家庭般的温暖, 向患者讲解要面对现实, 健康心里的重要性, 并进行一些相关的死亡教育, 使患者能勇敢的面对死亡, 不再惧怕死亡。鼓励患者将心中的顾虑说出来, 家人及护士应该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各种要求, 消除心里顾虑。允许家人陪伴, 给患者营造一个宽松、温暖的治疗环境。使患者能心态平稳的、舒适的完成治疗。

2.4 音乐疗法

对于一些烦躁的患者这个疗法效果是很好的, 有研究证明, 轻音乐可以放松患者的神经, 使交感神经敏感性降低[3]。而且可以转移注意力, 使患者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治疗, 而且随着音乐的节奏, 患者可以进入到一个美好的意境中, 达到精神放松, 情绪缓和的目的。

3 结果

肺癌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见表1, 干预前的SAS、SDS评分和干预后的SAS、SDS评分有明显差异 (P<0.01) , 具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01

4 讨论

晚期肺癌患者病情危重, 疾病的折磨使患者非常痛苦, 加之知道不可能治愈, 不久将会面临死亡, 所以患者悲观失望、心灰意冷, 不思饮食, 不配合治疗, 甚至想到自杀, 以及早解脱。待病情平稳后, 通常抑郁, 焦虑, 患者往往会担心加重家人的经济负担, 觉的自己不但不能给家人承担责任, 而且还拖累他们。这样不良的心态严重影响着患者疾病的转归, 加重症状, 形成恶心循环。张惠兰等[4]的研究表明, 心理反应异常可使血小板摄取游离5-HT较正常时低, 导致恶心、呕吐等毒副作用的发生程度提高。有的患者其实药物副作用并不严重, 而就是心里敏感性增加, 还没开始化疗, 她就开始恶心了。因此根据患者特点对患者进行心里的疏导, 采取一些心里的干预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经过心理的干预后, 患者对疾病能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也能积极配合治疗, 能勇敢的面对死亡, 以乐观的心态, 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治疗, 这样不但可以减轻疾病症状, 而且形成良性循环。总之非药物的护理干预措施, 对晚期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的心里情绪起到明显减轻作用, 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真正达到了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明园.精神科量表评定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34-38.

[2]张敬霞.癌症化疗患者胃肠道症状观察及饮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6, 8 (6) :462

[3]Manne SL, Ostroff JS, Winkd G, et a1.Couple-focused group intervention forwomen with early stage breast cancer[J].Consult Clin Psychol, 2005, 73 (4) :634-646.

心理情绪影响 篇8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11月门诊注射患者88例, 入选患者均伴有一定程度的抑郁、焦虑和恐惧等心理。其中男41例, 女47例, 年龄27~65岁, 平均 (46.7±12.6) 岁。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 各44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 (1) 性格分析法:采用USA性格轮廓测试来总结患者性格类型, 根据患者性格特点差异安排不同性格的护理人员给予个性化的、有目的心理沟通。 (2) 暗示护理法:首先以热情微笑式态度接待患者, 语言要亲切, 给患者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其次耐心详细为患者讲解医院门诊输液环境、流程及注意事项;然后根据患者需求安排合适的座位或床位, 用温和亲切的语言缓和患者对输液的恐惧, 保持其心态平稳。 (3) 美化门诊注射室环境:清新的注射室环境能给患者一种舒适的心情, 因此可在注射室适当摆放绿色植物, 并附上温馨提示, 以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 (4) 朋友鼓励式交流:在治疗前期, 对经SDS、SAS评定出有抑郁、焦虑状态的患者主动与其保持电话联系, 疗程结束后, 业余时间每周3次以上与患者进行沟通, 了解其病情状况并给予适当的健康指导, 鼓励患者积极咨询。以朋友式态度肯定或默认患者的观点, 用积极乐观的话语纠正患者的消极思想与想法, 缓解其内心压力, 树立其治愈疾病的信心。

注:与对照组相比, aP<0.05。

观察指标:在患者完成治疗后, 详细了解患者的治愈情况, 提供相应的健康卫生指导, 进行30 d随访观察, 利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价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变化情况[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为适应不断转变的医学模式, 护理模式也正发生着变化。临床医务工作人员已经将患者的心理需要和护理方式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 以改变过去因忽略患者心理护理而导致输液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的情况。在门诊注射时, 应重视患者心理需要, 把握不同心理特征, 给予患者必要的理解与关怀, 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 增加穿刺成功率, 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由于机械和化学药物的刺激, 人体在注射时会产生疼痛感, 患者因身体素质的不同, 疼痛感不同, 疼痛阈值也不同, 抑郁或恐惧会降低疼痛阈值, 而愉悦则会提高疼痛阈值。所以, 针对不同的患者, 应使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引导患者转移心境, 弱化或消除恐惧心理。为实现这一点, 门诊注射护士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宗旨, 以亲切自然、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患者及其家属, 时刻关注患者心态变化, 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 消除其抑郁、恐惧心理[4]。

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经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后, 情绪稳定41例 (93.2%) 高于对照组的35例 (79.5%) , P<0.05, 表明心理护理干预能积极影响门诊注射患者的心理及情绪, 提高护患合作效率和注射成功率, 在临床护理中应普及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注射患者心理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门诊注射患者88例, 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每组44例, 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干预, 分析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及恐惧状态。结果:干预组情绪稳定41例 (93.2%) , 高于对照组的35例 (79.5%) , 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门诊注射患者的消极情绪, 保持患者心态平稳, 主动配合注射治疗。

关键词:心理护理,门诊注射患者,心理情绪,影响

参考文献

[1]邵梅.探索心理护理对肌肉注射的疼痛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48) :304-304.

[2]贺小珍.护理干预对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13, (10) :96-97.

[3]吕小英, 徐玲芬, 周庆, 等.赋能心理护理在降低危重病人焦虑程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 (14) :1330-1332.

心理情绪影响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期间, 我院收治的36例急症ICU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一般资料:男21例, 女15例, 年龄13~69岁, 平均年龄41.7岁, 其中, 13例为重型颅脑外伤, 7例为急性脑梗死, 4例为胸外伤术后, 4例为骨外伤术后, 4例为择期大型手术后, 4例为急诊抢救。患者家属一般资料:男23位, 女20位, 年龄21~63岁, 平均年龄39.6岁, 其中, 小学以下文化程度7位, 小学至高中阶段文化程度13位, 高中至大学阶段文化程度19位, 大学以上文化程度4位, 与患者关系:配偶关系27位, 父母关系13位, 子女关系3位。

1.2 方法

待患者进入ICU病房安置妥当后, 征得所有患者家属的同意, 均愿意参与该项研究。先对患者家属进行焦虑 (SAS) 、抑郁 (SDS) 及应对 (TCSQ) 评分测试, 根据患者家属情况, 不能单独完成测试的患者家属可由护士协助其按照自评量表进行评分测试。心理干预后2周, 再次安排患者家属进行上述测试。

1.2.1 健康宣教干预

患者家属大多对患者所患疾病相关知识缺乏, 加之对ICU的认识仅限于危急重症的概念, 导致患者家属对亲人生命安全及预后产生严重担忧。因此, 安排年资较高的ICU专家或者专业人员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健康宣教及ICU相关知识讲解。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患者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案、预后情况、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可能出现的后果, 使患者家属对患者疾病有全面的认识, 树立正确的态度;向患者家属介绍ICU的主治医生及护士资历;讲解患者进入ICU的目的, 将要采取的治疗方案及患者家属应配合事项。通过对患者家属相关信息的讲解, 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及信任。客观陈述患者的情况, 鼓励患者家属乐观、坚强、理性面对患者在ICU的治疗过程[2]。

1.2.2 认知心理干预

鼓励患者家属说出心中感受, 对患者家属存在的对患者疾病认知错误进行纠正, 向患者讲解正确的认知对自身及患者恢复的重要性, 重建患者家属的正确的认知方式[3]。

1.2.3 行为干预

向患者家属解释负面情绪对自身机体及患者疾病康复的不利影响, 指导患者家属进行一些简单的放松方法, 使患者家属消除紧张、恐惧, 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患者治疗。

1.2.4 集体治疗干预

将ICU患者家属召集在一起, 互相进行交流沟通, 讲述各自在应对家人进入ICU后的一些应对方法及经验, 使患者技术彼此获得认同感。家属的交流可减轻家属的焦虑程度[4]。

1.3 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家属心理干预前后的SDS、SAS、TCSQ评分结果:将患者家属心理干预前后的SDS、SAS、TCSQ评分进行比较, 心理干预后SD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前后比较差异显著 (P<0.05) ;积极应对评分PC明显高于干预前, 前后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消极应对评分NC明显低于干预前, 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结果见表1。

注:和心理干预前比较, *表示P<0.05

3 讨论

在一般人的概念例, 进入ICU病房的患者即意味着已经下达了死亡通知书。在ICU患者承受严重生理、心理压力的同时, 患者家属亦同样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 产生严重的负性情绪。主要表现在焦虑、抑郁、应对能力降低、行为失常、思维失灵等方面[5]。在ICU病房抢救或者治疗的患者, 很多方面需要家属的支持及配合, 患者家属普遍存在的这些不良情绪, 对患者的抢救及治疗极为不利。

心理干预是通过一些措施, 将患者的错误认知、不利行为及思维进行调整, 使被干预者树立对一件事情的正确认知态度;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 改善被干预者的异常行为[6]。

本组研究资料中, 我们通过健康宣教, 使患者家属全方位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及可能出现的预后, 使患者因对疾病不了解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得以缓解, 通过对患者家属进行认知重建, 使患者树立正确对待患者疾病的态度, 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通过专业人员和患者家属的详尽交流, 使患者家属将心中的不良感受说出来, 使其抑郁、恐惧的清晰得以缓解, 通过组织不同ICU患者家属交流, 可以使其获得共情感。有研究资料显示, 当一个人在感到焦虑和抑郁时, 与另一个有相同经历的“共情者”进行交谈, 可以有效降低其焦虑、抑郁情绪。本组36例患者的43例家属通过上述心理干预后, 其焦虑 (SAS) 及抑郁 (SDS) 评分明显降低。应对能力是个体对现实环境变化的认知及调节行为, 以适应这种变化。其主要功能是调节应激事件的作用, 应对方式有积极和消极应对之分。本组研究资料显示, 43位患者家属通过心理干预后, 其积极应对评分明显提高, 消极应对评分明显降低。说明, 心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家属的应对能力具有明确的效果。

综上所述, 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ICU患者家属的应对能力, 同时改善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 不仅使患者家属自身状况得到改善, 更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ICU患者家属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期间, 我院收治的36例急症ICU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组家属实施心理干预, 比较干预前后家属的SDS、SAS及TCSQ评分, 根据结果, 评价心理干预对ICU患者家属情绪的影响效果。结果 经研究显示, 该组ICU患者家属经心理干预后, 其SDS评分、SAS评分及TCSQ评分较患者就诊时有明显改善, 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值均<0.05) 。结论 对ICU患者家属实施心理干预, 可有效改善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 提高患者家属的积极应对能力。

关键词:ICU患者家属,心理干预,情绪改善,积极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彭玉兰, 杨景丽, 方湛.心理干预对ICU患者家属的情绪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 (24) :3972-3973.

[2]魏志明.ICU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全科护理, 2009, 7 (1C) :200.

[3]吕志红, 刘敏.影响危重病人家属焦虑因素的分析[J].护理研究, 2003, 17 (16) :933-934.

[4]彭莉, 陈淑珍, 陈建丽, 等.PICU危重患儿家属心理反应及需求的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 (13) :1163-1165.

[5]彭玉兰, 杨景丽, 方湛.心理干预对ICU患者家属的情绪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l0, 31 (24) :3972-3973.

心理情绪影响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5月~2010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6例, 女24例, 年龄18~65 (36.8±3.5) 岁, 病程5~19 (9.1±1.2) 个月。其中阑尾切除手术21例, 胆结石手术26例, 子宫切除手术13例。所有患者经检查后没有精神疾病史、没有内分泌疾病。将患者分为A、B两组, 每组30例, A组进行常规护理, B组进行心理干预。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有无过敏史等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B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首先护理人员在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向患者讲解手术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以及手术后的康复问题, 让患者了解外科手术的进程;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要给予外科手术患者更多的关心。其次针对不同文化水平的患者要采取有效的宣传手段, 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 聆听患者的感受, 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抑郁的心理, 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再次, 手术后, 医生和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 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 如若发现异常则请心理医生进行专业治疗[2]。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经干预后, 分别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法干预后的情绪变化情况 患者经过干预后, B组情绪良好率 (93.33%) 明显高于A组情绪良好率 (40.0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细情况见附表。

注:与A组比较, *:χ2=19.2000, P<0.05

3 讨论

外科手术主要是以手术切除、修补来达到治疗效果[3]。术后常有创口疼痛, 所以很多外科手术患者在手术前会因为对手术存有恐惧、紧张的情绪, 害怕手术失败, 害怕手术后伤口疼痛等, 患者焦虑情绪严重时话会使患者晚上无法入睡, 致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出现心悸等现象, 而且会随着手术日期的临近焦虑情绪加重。为了使患者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减低其焦虑情绪, 就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首先护理人员在手术前要根据每个患者手术前的心理状况, 了解患者对手术过程中哪方面有压力, 以便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向患者讲解手术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以及手术后的康复问题, 让患者了解整个外科手术的进程, 让患者知道手术的安全性及术后不会有过多的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要给予外科手术患者更多的关心与爱护。其次, 由于不同患者的文化水平与理解能力不同, 要对不同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 要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与交流, 要告诉患者手术并不可怕, 还要聆听患者的感受, 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抑郁的心理, 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4];对睡眠不好的患者, 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放松训练, 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采用适当的科学的催眠方式, 使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 避免其出现由压力过大和睡眠过少引起的神经衰弱而影响手术。再次, 当手术后患者的创口产生疼痛感时, 护理人员不仅要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 还要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 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 如若发现患者心理异常则需让心理医生介入治疗[5]。护理人员还要将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并让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查看患者的恢复情况。本研究表明, 对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后患者的情绪良好率 (93.33%) 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的患者情绪良好率 (40.0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所以, 在外科手术患者治疗的过程中, 心理干预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可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

摘要:将2007年5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常规护理, B组采用心理干预, 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经过干预后, B组情绪良好率 (93.33%) 明显高于A组情绪良好率 (40.00%) , 两组相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外科手术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心理干预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可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

关键词:外科手术,心理干预,焦虑情绪,临床疗效,影响

参考文献

[1]陈萍萍, 沈亚萍.浅谈术前病人焦虑心理[J].哈尔滨医药, 2009, 18 (4) :49-51.

[2]吕宏彦, 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焦虑情绪及心理治疗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 2008, 21 (17) :126-127.

[3]朱晓平.规范化指导语在手术室术前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 2009, 3 (7) :631.

[4]谭美娟.心理护理干预对甲状腺围术期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综合版) , 2009, 11 (13) :1351-1352.

上一篇:IgA+细胞下一篇:铁矿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