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治理研究

2024-06-28

证券公司治理研究(精选十篇)

证券公司治理研究 篇1

(一) 股权结构过度集中, 股权流动性差

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证券公司大部分来源于银行的证券部、地方政府、信托投资公司等, 发起人单一, 且大多数为非上市公司, 利润率相对较高, 大股东往往希望保留绝对控股地位, 导致股权集中度较高。

(二) 内部人控制问题突出

我国证券公司虽然在形式上都设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 但四者之间的关系界定模糊;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 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责任分工不明;股东大会流于形式, 董事会治理机制虚置, 监事会存在非独立性。在这种权利制衡的真空状态中, 公司的实际经营决策大权主要由公司高管人员掌握, 内部人控制现象突出。

(三) 董事会成员结构不合理

尽管近年来, 我国证券公司董事会结构呈现明显的改善趋势, 外部董事占比逐渐增加, 公开聘请董事占比也逐年优化, 但整体而言, 证券公司董事会结构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董事会人员规模有的偏大,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决策效率。国外投行董事会成员一般在9-12人之间, 而国内有的证券公司有17名董事。二是独立董事对公司情况了解有限, 无法真正发挥作用。三是在履行战略制定和引导证券公司发展方面的作用有限。目前, 仍然有大部分证券公司没有明确的经过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发展战略和风险战略。整个行业在战略管理和风险限额管理方面均还处于摸索阶段。

(四) 监事会地位不明确, 形同虚设

监事会代表股东, 对董事会、经理阶层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在实际中, 监事会由于本身职权限制, 监事长只是列席董事会、组织相关调研而已, 很难对董事会、经理阶层形成有效的监督。因而在我国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制度存在一定程度的职能重合, 容易出现董事不“懂事”, 监事不“监事”的现象。

(五) 缺乏有效激励机制, 证券业人才流失问题仍普遍存在

目前, 我国证券公司对员工的激励手段比较单一, 包括提高工资、奖金、福利和非货币收益 (如带薪年假、旅游、住房、交通工具等制度) , 激励的特点是一次性付给、短期激励。而国外广泛流行的员工持股、经理阶层的股票期权等多种形式的长期激励形式无法实施,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缺乏相应的政策与法律保障。即使2012年证券业创新大会提出鼓励股权机制的方式, 但具体规定和方法都未出台, 目前国内没有一家证券公司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股权激励, 行业内人才流动频繁。不少证券公司的经营管理层人员更替也较频繁, 不利于证券公司的长期发展。

二、对完善我国证券公司公司治理的相关建议

(一) 加快改善证券公司的股权结构和融资渠道

要改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 则首先需要推进金融机构股权的多元化和分散化, 改善股权结构。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应该说它是治理结构中的深层次问题, 对于企业的经营业绩、收购兼并、代理权竞争以及监督机制的建立都有非常大的影响。积极稳妥地引导资本进入证券公司, 实现股权主体多元化, 是提高股本流动性, 谋求股东长远利益的主要途径之一。证券业从本质上来说属于竞争性行业, 需要依靠市场化的机制来运作。股权的多元化既是解决现今我国证券公司资本金不足的有效路径, 也是解决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治理形式化、表面化, 外部治理“政治化、政策化”的根本所在。

为实现证券业资源有效聚集, 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有必要支持证券公司增资扩股以及依法公开发行股票、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等有价证券实现规模扩张。通过强制性的证券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增加公司治理的透明度, 形成公司控制权的外部竞争格局, 从而强化证券公司董事会、经理层的外部约束。

(二) 完善监事和独立董事的形成机制

建立由外部监事、中小股东监事、职工监事组成的监事会, 可以消除公司内部和大股东对监事会的控制和影响, 切实保证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不受侵犯。如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都详细规定了监事提名制度:大股东及政府股东不得同时向证券公司董事会指派董事及向监事会指派监事;增加外部监事, 甚至可以考虑外部监事由公司的债权人或者相关。

可以考虑由监事会提名和聘任独立董事, 并且提名和聘任各专业委员会成员。如果把一些专业委员会从董事会脱离出来, 改由公司监事会提名和聘任, 将会消除一些导致内部人控制的条件和因素, 并可以使董事会摆脱一些可能引发利益冲突的领域, 把注意力集中于加强战略和改善绩效的议事日程上。

(三) 做实董事会和经营层面的各种专业委员会, 减少内部人控制

目前, 国内证券公司在董事会层面和经营层层面都设有各类专业委员会, 但大部分专业委员会没有做实, 为内部人控制提供了土壤。从国外经验来看, 各位专业委员会体现了对专业的尊重, 尤其是经营层层的各类专业委员会主要由专业骨干人员担任, 而非行政管理人员。同时, 这些专业委员会通常采取票决制而非议决制, 主任委员往往具有一票否决权, 但没有最终决定权。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防止“一言堂”。因此, 我国证券公司内部的各类专业委员会也可以考虑在人员构成和决策机制上进行探索, 更好地实现决策的专业化和民主化, 从而也有利于提升决策效率。

(四) 探索股权激励, 改革传统人事制度, 完善激励机制

目前大部分证券公司普遍缺乏对员工规范有效的激励机制, 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经理层和专业化人才的激励上缺乏市场机制;二是在人力资源的职级序列设计还没有完全打破“官本位”的思想, 不利于专业骨干人才队伍的长期发展。从提升长期激励的角度, 建议积极探索在现行法律框架下的股权激励模式, 这需要监管部门的积极支持。在推动专业骨干人才队伍的长期发展机制方面, 建议引入国外大投行通行的“MD” (董事总经理) 技术职级序列制度。建立行政管理、专业技术并行的人才成长机制, 从而打破传统的“官本位”机制, 使专业骨干人员一样有机会和公司最高主官人员有相当的待遇水平, 甚至可以更高。

摘要:公司治理是证券公司发展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公司治理理论基础的梳理、境外证券公司治理模式与结构的分析, 以及对我国证券公司治理问题的剖析, 提出完善我国证券公司公司治理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证券公司,治理,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沈振宇, 王金圣, 薛爽, 蔡祥.我国证券公司治理模式嬗变的实证分析, 《财贸经济》, 2004年第2期

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研究 篇2

证券公司是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中介机构,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发展。2002年以来,我国股票市场的下跌导致了证券公司经营风险不断暴露。文章通过对我国证券公司各类经营风险的系统分析,结合发达国家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成熟经验,提出了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一些具体建议。

关键词:证券公司;风险管理

一、当前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主营业务有证券经纪、证券承销、证券自营、资产管理、兼并收购、基金管理和咨询,我国证券公司的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上业务,如经纪业务风险、承销业务风险、自营业务风险和资产管理风险等。

1.治理结构缺陷导致风险管理工作薄弱。我国证券公司虽然大多已经改制成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但其实际运作中仍具有浓厚的国有企业色彩。证券公司高管人员主要由政府任命,许多公司对高管人员未能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机制,高管人员存在拍脑袋决策的现象。部分公司高管人员的个人私利左右着公司的经营决策,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

2.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形同虚设。证券公司一般都设有风险控制委员会,但在具体开展业务时,风险控制委员会难以真正起到控制风险的作用,许多公司高管人员的行为凌驾于风险控制委员会之上,使得风险管理机构形成虚设。

3.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制度不严格。证券公司的风险产生于其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中,许多公司在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时不够细化,没有对容易产生风险的环节实施严密控制。有的公司虽然有风险管理制度,但执行制度不严格,从而造成风险暴露。

4.风险管理手段落后。我国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主要依靠定性分析,凭经验进行风险控制,风险管理手段落后。

二、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不善造成的后果

1.行业连续3年出现整体性亏损,而且亏损额逐年扩大。2002年~2004年,证券公司已连续3年出现

行业整体性亏损。2003年平均每家券商亏损为80万元;而2004年,平均每家券商亏损扩大为1 200万元。

2.资产质量恶化。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近几年来,许多券商的资产质量争剧恶

化,如大鹏证券净资产为-40亿元,闽发证券净资产为-220亿元等。

3.多家券商被依法撤销。2002年以来,已先后有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经开”)、鞍山证券、大连证券、富有证券、佳木斯证券、新华证券等多家证券公司被关闭或撤销。

三、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

1.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国外证券公司认为,业务的风险不在于业务本身,而在于业务管理方式,违反纪律或是监管方式上出现失误最有可能引发风险。让每一个员工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风险,是风险管理的根本。

2.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美国投资银行的风险管制结构一般是由审计委员会、执行管理委员会、风险监视委员会、风险政策小组、业务单位、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公司各种管制委员会等组成,这些委员会或部门的职能分别介绍如下:(1)审计委员会一般全部由外部董事组成,由其授权风险监视委员会制定公司风险管理政策。(2)风险监视委员会一般由高级业务人员及风险控制经理组成,一般由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兼任该委员会的负责人。该委员会负责监视公司的风险并确保各业务部门严格执行识别、度量和监控与其业务相关的风险。(3)风险政策小组则是风险监视委员会的一个工作小组,一般由风险控制经理组成并由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兼任负责人。该小组审查和检讨各种风险相关的事项并向风险监视委员会汇报。(4)公司最高决策执行委员会为公司各项业务制定风险容忍度并批准公司重大风险管理决定,包括由风险监视委员会提交的有关重要风险政策的改变。公司最高决策执行委员会特别关注风险集中度和流动性问题。(5)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是一个专门负责公司风险管理流程的部门。该委员会的负责人一般直接向财务总监报告,并兼任风险监视委员会和风险政策小组的负责人,同时一般也是公司最高决策执行委员会的成员。风险管理委员会管理公司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委员会还要掌握公司各种投资组合资产的风险概况,并要开发出有关系统和风险工具来执行所有风险管理功能,该委员会一般由市场风险组、信用风险组、投资组合风险组和风险基础结构组等四个小组组成。

3.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美国证券公司完善的治理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股权结构合理。股权结构决定治理结构,美国证券公司的股权结构具有以下特征:①证券公司的股权极为分散。②美国投资银行的股权具有高度的流动性。③美国投资银行都拥有一定数量的内部持股。(2)董事会结构有利控制风险。美国证券公司的董事会结构具有以下特点:①董事会中外部董事占有重要位置且相对独立。②董事会下设各种委员会以协助其经营决策并行使监督职能。(3)对经理层的具有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美国证券公司对经理层的约束机制通过以下方式实现:①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或其他类似的调查稽核委员会,部分地代行监事会的审计监督职能。②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③外部市场对经理层具有很强的监督与制约作用。

4.有效的激励机制。一般来说,美国投资银行的激励机制具有以下特点:(1)激励机制对高级管理人员实行重点倾斜。美国投资银行对高管人员实行重点激励,给予他们极为丰厚的待遇。美国五大投资银行的董事长兼CEO总收入平均为1 752.4万美元。(2)激励工具多元化。美国投资银行(如美林证券)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广泛采用了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和期限互不相同的多元化金融工具,并通过这些不同金融工具的组合运用以求达到最佳激励效果。(3)激励层次多样化。如美林证券根据员工不同职级、不同服务年限、不同工作的特点,采取了多种不同的奖励计划,使员工从进入公司到离退休、从年轻新手到资深专家都能享受不同的阶段性激励。

5.先进的数量化的风险管理手段。国外大型证券公司均设有全球性备用设施和资料系统计算在全球主要市场交易的营运风险,可以使公司对全球市场变动的情形作出迅速反应。有关部门也会利用特别报告控制营运风险,指出对帐情况及让本集团鉴定需要额外抵押品的情况。该部根据交易性质及风险类型设立相应的储备金,以应付营运失误。

四、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

1.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证券公司应该建立起一套系统的风险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应该监控到分

支机构的管理、重要业务的管理等方面。

证券公司的不良资产很多都是分支机构违规操作或越权经营造成的,对分支机构实行授权经营,明确其业务范围,才能控制分支机构产生的风险。对营业部经理、财务主管、电脑主管重要职位,从人事组织上进行三权分离,直接对公司的总部负责,其任免、工资等与营业部全部脱钩。

在重要业务的管理方面,证券公司应建立资金管理制度、自营业务管理制度、证券承销及资产经营业务管理制度、经纪业务管理制度。同时,要健全重要的管理制约制度,如财务管理制度、电脑通信系统管理制度、稽查审计制度等。

2.加强对高层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业务人员的资格审查和监督管理。证券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证券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资格审查,并力求不使之形式化。证券公司内部也该建立对高管人员行为和职责的监督约束机制,发挥独立董事、公司内审计机构对高管人员的监督和约束功能。

3.提高员工的风险控制意识。在风险管理中人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在大力倡导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完善风险监控机制的同时,强化员工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提高员工的执业素质是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4.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和公司风险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在努力推动业务发展时,要控制好各项业务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风险:(1)经纪业务的风险控制:要规避经纪业务的风险,就需要从佣金标准、客户数量和结构、交易量及其结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使之优化以创造最大利润,同时规避经纪风险。(2)证券承销业务的风险控制:随着证券发行中保荐人制度的实施,证券公司投行业务风险越来越大,证券公司要加强对企业的研究,对企业的前景、业绩、财务状况以及市场具体情况等作出综合判断。(3)自营业务的风险控制:二级市场的价格波动以及证券公司制度的不完整性,使得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证券公司应调整投资理念,重新定位投资业务,加强自营业务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同时应重视中短项目投资、组合投资、价值发现与价值再造,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规避市场风险。(4)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控制:严格按照《证券法》和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来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在条件不成熟时,宁愿该项业务发展慢一点,也要做好风险控制工作。

5.设立专门风险管理机构,并使其有效运转。风险管理委员会需建立严密的风险管理流程,一般包括:

(1)成立一个正式的风险管理组织,此组织能确定风险监管流程;(2)审计委员会(向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公司整体风险监管流程进行定期的审核;(3)确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由定量分析工具来支持;(4)公司最高管理决策层明确规定风险容忍程度,并且定期进行检讨以确保公司的风险承受与公司的各项业务发展战略、资本结构以及现在和预期的市场条件相一致;(5)在职责和分工明确的情况下,保持业务、行政管理和风险管理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协调。

6.尽快应用数学模型等先进的风险管理手段和工具。应当运用现代化的风险管理技术,形成组织严密并能适时对风险进行监控的综合风险管理和控制模型。如借鉴证监会国际组织“资本充足率”的框架和计量与管理风险的VaR(Value—at—Risk)模型,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中美证券公司业务结构比较研究 篇3

关键词:证券公司 业务结构 经纪业务 投资银行

次贷危机以来,我国证券公司的核心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严重影响,具体表现有: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收入大幅度萎缩;证券发行速度放缓,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低迷;证券公司自营业务损失,以上这些方面使我国证券公司整体业绩下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我国证券公司应对危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虽然其业绩有所好转,但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证券公司业务结构的角度出发,通过中国与美国证券公司业务结构的对比,发现我国证券公司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可行性参考建议。

一、中美证券公司业务结构整体概况

对于证券公司而言,其业务大致可以分为:证券经纪、证券资产管理、证券自营、证券投资咨询、证券承销与保荐、与证券交易和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融资融券和其他证券业务。

(一)我国证券公司业务结构

我国证券公司的业务除了包括传统的经纪、自营和承销三大业务外,还有新兴的咨询、并购重组、辅导、财务顾问等。而我国证券公司的主营业务仅限于一级市场承销业务、二级市场经纪业务,还有少量的资产管理业务,在金融创新、资产管理、金融顾问、项目等方面少之又少。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有证券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证券自营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我国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如此狭窄,主要是由于受到金融证券相关法律的严格限制和过度的行政管制,不能进行融资融券业务,不能开展股指期货业务,不能开展做市商业务。这样一来导致了我国证券公司的业务功能还主要停留在提供交易和承销的通道服务上。我国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才刚刚起步,金融衍生品种非常缺乏。在业务结构比重中,经纪业务相比其他业务所占比重明显偏大,从而使得整体业务结构分布明显不均。此外,由于我国证券公司业务的单一和不均分布,导致了我国券商在证券承销和经纪业务领域出现恶性竞争和不规范行为。业务结构的这种失衡分布其结果就是致使我国证券公司对证券市场的高度依赖。

中国目前实行金融、证券、保险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这意味着目前的证券公司不能涉足商业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限制了证券公司的业务发展。当然我国的证券公司也在不断发展,2009年以来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开始加速,创新业务将不断被推出,为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增添了新成分,同时也增添了新的利润来源。

(二)美国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

近30年来,美国证券市场作为证券行业中的领头羊,突破了传统型业务的经营范围,让业务多元化和经营特色化成为美国证券公司业务发展的主导方向。美国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广泛,除传统的经纪、自营和承销三大业务之外,还包括资产管理及利息、顾问咨询、金融工程、研究等多个领域。到目前为止,美国已经实行金融混业经营,证券公司不仅经营证券业务,也经营银行、保险和信托业务。从美国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比重中可以看出,其证券经纪业务仅占其所有业务比重的20%,与其他各种业务所占比重基本上保持均衡,并且业务整体分布也比较均匀。正是由于美国证券公司这种分布均匀的业务结构,从而使其在证券市场上能够保持良好的业绩和稳步的发展。

目前,中国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与美国七十年代的证券公司业务结构相似,美国证券行业在这四十年的时间里,其投资银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已经发展到与经纪业务规模相当的程度。随着我国证券行业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十年里,其市场结构、制度、成熟度的变化将会使经纪业务在中国证券公司的核心地位发生变化。

二、中美证券公司业务结构对比分析

(一)证券经纪业务

证券经纪业务,又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是指证券公司接受客户委托代客户买卖有价证券的业务。在证券经纪业务中,证券公司不赚取买卖差价,只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作为业务的收入。证券经纪业务分为柜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和通过证券交易所代理买卖的证券业务。

在美国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中,柜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和通过证券交易所代理买卖的证券业务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基本上实现了经纪业务的全面发展。从我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实际内容来看,柜台代理买卖的业务比较少,而后者所占的比重就比较多,而且柜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主要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交易的证券的代理买卖。目前,我国公开发行并上市的股票、公司债券及权证等证券,在交易所以公开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因此,我国证券公司从事的经纪业务主要是通过证券交易所代理买卖证券业务为主。

下面从股票、债券、基金、金融的衍生工具方面来详细对比分析我国与美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中存在的差异。

1、股票

股票有很多种,分类方法亦有差异,我们在这里仅按是否在股票票面上标明金额将其划分为有面额股票和无面额股票。由于我国和美国的证券公司都可以发行有面额股票,我们在这里就不再叙述。相对于有面额股票而言,无面额股票只是注明他在公司总股本中所占比例的股票,也称比例股票或份额股票。20世纪早期,美国纽约州最先通过法律,允许发行无面额股票,以后美国的其他州也相继发行了无面额股票。无面额股票由于没有票面金额,发行和转让价格比较灵活,而且便于股票分割,但是由于我国的公司法规定仍不够完善,目前不允许发行这种无面额股票。

对于股票交易中的股份回购,美国证券公司法规定,原则上允许上市公司购买自己的股份,并可列入库存股,无须注销,法律仅就不得进行股份回购的例外情形作出规定。在美国资本市场上,拥有可观现金流的证券公司经常主动回购,以便提高股东价值。相比之下,我国《公司法》对上市公司的回购限定较为严格,仅限上市公司在注销股本、奖励本企业职工、与其他企业合并等情形时才可使用回购手段。endprint

2、债券

同股票一样,债券也有很多的划分种类,本文仅以发行的主题不同,将债券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政府债券可分为中央政府债券(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在美国国债由中央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由州、市、区、县、州政府所属机关和管理局发行。在我国,仅限于中央债券的发行,地方政府不允许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而是以企业债券的形式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3、证券投资基金

证券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公开发售基金份额募集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营资金,为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以资产组合方式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

美国的基金发展较早,到2009年年底,美国共同基金的净资产总额已达10.3万亿美元,超过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而我国第一支开放式基金到2001年9月才有,以前证券市场只有封闭式基金。到2009年年底,我国的共同基金有541支,净资产总额合计约为2.68万亿元。

4、金融衍生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品,是与基础金融产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取决于基础金融产品价格(或数值)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

美国证券公司从事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种类繁多,而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种类相对匮乏,且交易空间狭窄。

(二)资产管理业务

顾名思义,“资产管理”是特定金融机构对客户资产进行的管理活动。而通常所说的“资产管理业务”是指专业的金融服务机构作为受托投资管理人,借助自身在人才、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专业优势,将委托人所委托的资产进行组合投资,从而实现委托资产收益最大化,资产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为信托关系。资产管理的资金来源一般有三个渠道:机构、企业、个人,是资产管理行业的客户。其中,机构客户包括了政府、保险基金、慈善基金、养老基金等。

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投资体系中,证券公司常常是一个大的金融集团,通过设立共同基金、保险公司进行资产管理;而我国的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是相对独立的机构,投资基金和养老基金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国际水平。

1、共同基金。在美国现代资产管理行业模式中,共同基金处于核心的地位,其投资银行都自己设立基金,通过基金形式实现资产管理。

2、养老供给基金。养老金计划以保值为目的,在这一基础上再考虑增值。美国的养老金计划实行个人账户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具有累积性和增长性,资金供给比较稳定,在经济波动中表现出较强的抵抗能力。

3、私募资金。美国的私募基金两大特点是:针对富裕的私人投资者和针对风险收益较高的投资产品。另外,发达国家许多私人信托都可以归结于私募基金。我国私募基金是指非公开宣传且私下向特定投资人募集资金的一种集合投资产品。

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统计,49%的美国家庭持有共同基金,约76%的共同基金资产被个人投资者持有。还统计,截止2009年底,全球共同基金的资产总额已达26.2万亿美元,其中美国以12万亿美元的资产数额占据了全球45.8%的份额。由于资产管理业务收入稳定,风险小,使得美国的各大证券商都非常重视此业务的发展。美国各大证券商争相发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另一个原因是资产管理业务相对于其他业务的较高利润率。

我国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始于1996年,一开始并没有法律规章可循,主要由证券公司探索开展,但随着1997年证券市场规模的上升,各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迅速的壮大,由此产生的受托资产管理收益成为当时证券公司扩大收入的新来源。我国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行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相对较快,1997年至2012年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居民财富加速积累,居民的理财意识逐渐萌芽,理财需求不断提高,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规模迅速扩大。截止2009年底,我国基金公司达到58家,其中管理公司28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数目达到364支,全部基金资产净值接近3.3亿万美元,基金管理费收入在280亿元左右。除了作为我国资产管理行业主体的公募和私募基金公司,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也成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主力军。

但是与美国先进同业相比,国内资产管理业务内容则显得非常的单一,投资对象也一般局限于风险较大的股票市场、收益较稳定的债券市场、基金市场。所以证券商资产管理产品创新的步伐必须加快,思路也必须放宽。

(三)自营业务

证券自营业务是证券公司使用自有资金或者合法筹集的资金以其公司的名义买卖证券获取利润的证券业务。从国际上看,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按交易场所分为场外(如柜台)自营买卖和场内(交易所)自营买卖。场外自营买卖是证券公司通过柜台交易等方式,与客户直接洽谈成交的证券交易。场内自营买卖是证券公司自己通过集中交易场所(证券交易所)买卖证券的行为。我国的证券自营业务,一般是场内自营买卖业务。

国际上对场内自营买卖业务的规定较为复杂。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经营证券自营业务的机构或个人,分为交易厅自营商和自营经纪人。交易厅自营商只进行证券的自营买卖业务,不办理委托业务。自营经纪人在自营证券买卖业务的同时,兼营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其代理的客户仅限于交易厅里的经纪人与自营商。自营经纪人自营证券的目的不像自营商那样追逐利润,而是对其专业经营的证券维持连续市场交易,防止证券价格的暴跌与暴涨。

美国证券公司自营业务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三种:一是交易商,通过买卖证券、商品、外汇、衍生产品等,利用差价套利获得收入。这也是目前国内证券业自营业务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国内市场上可交易种很少,更多的是在债券和股票上进行交易,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业务的开展。二是做市商(market maker),即公司在市场上以做市商的姿态出现,为投资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结构化产品,并对其进行对冲,起到造市,活跃市场的作用,这就需要很强的产品设计和开发能力。随着国内市场权证业务的开展,我国证券公司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三是股权直接投资和风险投资,通过投资基金(自有资金)进行产业投资、风险投资、房地产投资等。endprint

三、通过对比透视我国证券公司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结构单一,收入集中

从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和申银万国2009年的业务结构看,业务主要集中在证券经纪和证券承销两方面。其中,证券经纪业务均占了最大的比重,申银万国这部分的比例甚至超过了九成。即使是业务相对平均的中信证券,证券经纪业务的比重也高达60%,四家证券公司的平均也达到了79.64%。而美国的高盛集团年报把业务收入主要分为财务顾问、承保、FICC、总收益、资产管理和证券服务,2010年,这几项所占比重分别为:11.18%、10.7%、15.24%、32.30%、176.46%和14.12%。各部分业务构成中达到了一定的比例。相比之下,中国证券公司的业务的比重过于集中,过分依赖于证券经纪和证券承销。

(二)经纪业务的营业部体制弊端凸显

作为支撑我国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一般采用营业部体制,在新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已不能够适应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我国股市从2005年到2008年,短短的三年内就经历了牛市的喜悦和熊市的痛苦,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还没有从业绩和利润的攀升中反应过来,业绩就开始出现不断地下滑。此间,我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发展中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一方面随着证券市场的日趋成熟和蓬勃发展,消费者的需求趋于个性化、复杂化,证券经纪业务原有的单一价格策略和同质化服务已不能成为吸引和保留客户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世界知名券商的加入和大量市场未被开发导致现有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尽管证券公司都采取了降薪、裁员、代理债券基金产品等问题,但收效甚微。

(三)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过小,金融品种较少

首先,我国各证券公司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规模都不大,大多数证券公司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总额尚不到60亿,还不到前几年一家券商的委托理财规模,应该说券商对首次发行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都比较谨慎。其次,从各券商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募集书来看,除广发2号完成计划的10亿募集额外,其余券商都未到计划募集额,许多未到计划募集额的一半,这和集合理财产品作为一个新产品,普通投资者对其有一个认识过程有关,关键还是目前券商信誉的低下。

欧美国家对金融创新实行鼓励的政策,法律没有明文限定即视为许可,给产品的开发者提供了很大的创新空间。在国内,投资品种少,投资方向仅被限定在国内依法公开发行上市的股票、债券、基金及中国证监会允许的其他金融工具上,而目前市场上又尚缺乏股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及避险工具,因此很难抵抗市场的系统风险。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货币市场等重要的投资领域还有待进一步开放,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产管理的同质性,总体上券商受托资产管理多是“国债+二级市场操作”的模式,没有形成自己在资产管理领域某一方面的优势,很难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稳定的客户群。

四、完善我国证券公司业务结构的策略

(一)拓宽业务范围、培养核心业务

我国证券公司必须彻底摆脱对传统型业务的过分依赖,大力推进创新型和延伸型业务的开展。同时,我国的证券公司还要根据本公司的特点,选择一两项具有优势的业务重点发展,以便形成公司的核心业务和知名品牌。此外,为了更好地迎接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挑战,我国投资银行也应当有计划地开展国际业务,不仅要及时地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从组织建设上保证国际业务的顺利进行,还必须主动地寻求与海外投资银行的深层次合作,逐步进军国际资本市场。只有坚定地走多样化、专业化、集中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我国的证券公司才能在同业中保持强劲的竞争实力,才能为行业发展壮大赢得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

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上著名证券公司在业务上都有各自的特色,这也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一种体现。美国的高盛在投资、融资、收购兼并、股票债券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08年在全球并购业务中排名第一。摩根士丹利是全球证券、资产管理和信用卡市场上的佼佼者,美林公司则是世界上领先的债券及股东承销人。目前,我国的证券公司并没有实现业务的差异化,这虽然与我国的政策现状及证券公司资本有限、业务狭窄等实际情况有关,但我国证券公司也应在现有的条件下,根据自身的资本实力、服务特色、研究水平、区域优势等综合能力及目前市场的竞争状况、培养其核心业务,打造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实施差别服务与特色服务,进而通过差异战略来塑造自身品牌特色。这不仅是目前证券公司的长期发展所需,也是我国证券公司逐步缩小同国外证券公司差距的重要举措。

(二)完善经纪业务规模,树立特色服务产品

针对我国证券公司目前经纪业务的不断下滑和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日益个性化,证券业务的完善创新势在必行。因此,可以通过兼并重组来扩大经纪业务的规模,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进一步开发中西部和东部乡镇市场,以培育潜在客户,开发新市场和增加市场容量,通过提供特色服务和深度服务(包括从鼓动客户炒股转为培养客户理财观念;从单纯推销产品到提供全方位理财服务;从单纯的销售服务,调整证券经纪人考核指标,反映客户忠诚度),发掘老客户潜力和吸引新客户。通过上述创新和改革,能够增强证券公司的竞争力,有效避免证券经纪业务的大起大落,实现证券经纪业务的长期平稳发展。

(三)创新资产管理业务,优化经营模式

在资金的运作方式上,可以选择基金、私人账户和集合型经营或其他方式,在资金的运用方向上,可以选择股权类、债权类、汇市产品和衍生工具投资。资产管理业务是美国证券商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也是其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证,我国证券公司应借助资产管理制度变革的有利契机,依托研究所机构的研究成果,发挥专业优势,改变过去依靠赚取二级市场差价收益的资产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进而借鉴基金管理公司的运作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推出相应的产品,加强风险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突出品牌优势,做大业务规模,以优质的专业服务获取稳定的管理收益,从而避免市场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目前我国券商的新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由于借鉴了证券投资基金的一些运作方式,相比于券商原有的委托理财业务,具有规范、阳光等特点,试点成功后可全面取代原有的委托理财业务。另外,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试点成功后,国内券商可进行其他各种资产管理业务的试水,如果假以时日,资产管理业务可起到优化券商收入结构的作用。

(四)注意风险防范,稳步发展自营业务

自营业务与其他业务相比,受到二级市场的影响最大,面临的风险也最大。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公司注重短期效益,在自营业务上的投入较大,当市场行情好时也确实给证券公司带来颇为丰厚的收益。但是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直接导致美国五大投行的覆灭与转型,对于证券公司来说,应该着力完善其金融服务机构的基本职能,而不应该过分投机。因此,在自营业务上,我国证券公司应该保持适当的规模,合理配置股票、债券资产,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以价值型投资为主导,保证证券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另外,还要加强对市场波动相关度低的产品创新,已达到对冲风险,有效防范证券投资波动风险对公司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柳仲颖,匡海波,陈树文.中国证券公司业务结构的优化路径研究[J].科研管理,2008(11)

[2]戴国强.中美证券公司比较研究[J].金融论坛,2007(3)

[3]马诗阳.中美证券公司业务收入构成比较[J].科技情报开放与经济,2008(9)

[4]任倩,郭净,刘兢轶.中外证券公司业务比较与中国证券公司的发展策略[J].时代金融,2008(10)

[5]中外证券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分析[J].管理科学,2004(17)

证券公司治理研究 篇4

资本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在实务中, 资本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资本结构是指长久性筹资的各有关项目的结构, 包括普通股、优先股、长期借款和长期债券等筹资项目, 而尤以各项目中权益资金 (普通股权益、优先股股本) 与负债资金 (长期借款和长期债券) 的比例关系为关注重点。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全部资金的结构, 指导企业资产负债表右边的全部项目是如何构成的。本文研究的是狭义的资本结构, 而且重点关注狭义资本结构中的权益资本与负债融资的构成。

一、证券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分析

按照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公司融资主要有两类: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指从公司内部筹集的资金, 包括留存收益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两种方式。外源融资是指从公司外部筹集的资金, 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两种方式。股权融资是指公司通过首次发行股票、配股和增发股票等方式筹集的资金。债务融资是指公司通过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 向社会公开发行债券以及通过商业信用等方式筹集的资金。为分析证券公司目前的资本结构, 从我国证券公司中随机选取25家公司作为样本, 包括:中信证券、国泰君安、银河证券、广发证券、招商证券、申银万国、中金公司、光大证券、长江证券、宏源证券、中银国际、国元证券、东北证券、国金证券、西南证券、民生证券、信泰证券、大通证券、瑞银证券、江南证券、太平洋证券、航天证券、川财证券、日信证券、五矿证券, 通过负债资本率、内外融资比、实收资本/总资产及资产负债率四个指标来分析。

1.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产负债率过高

由于资本结构内容比较复杂, 本文只是分析我国证券公司的资本结构现状。根据这25家2008年的相关财务数据整理的资料可以看出, 我国证券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存在资产负债率过高的问题。负债资本比率最高的是广发证券, 达到2146.60%。

2.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比例不均衡, 外源融资比例高

按照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定义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 实收资本加上总负债为外部融资, 内部融资暂不考虑折旧, 用股东权益剔除实收资本后的数据替代, 可以计算出证券公司资本结构表。 (事实上, 内部融资还要剔除大量的存在于资本公积中的股本溢价, 考虑到数据获取困难, 且剔除股本溢价数据后本小部分所揭示的问题会更加突出。)

从证券公司资本结构数据看出, 2008年证券公司按资金来源划分的资本结构中, 外源融资的比例较高, 大部分证券公司的外源融资比例超过了60%, 只有少数证券公司外源融资比例较低 (如中信证券) 。从内外比均值看, 证券公司资本结构中外源融资的比例超过了85%。在外源融资中, 负债资本率都远高于国际通行的负债资本率警戒水平 (负债资本率=总负债/实收资本, 参考值为100%, 低于参考值为佳) 。在选择的25家证券公司中, 平均的负债资本率高于参考值的7倍多, 只有日信证券的负债资本率低于参考值。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外源融资是证券公司的主要融资方式。

3.债务融资比例高, 股权融资比例较低

虽然外源融资是证券公司的主要融资方式, 但实收资本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依然较低, 大部分证券公司的实收资本与资产总额的比率较低, 均值为19.03%, 说明证券公司资本结构中债务融资比例高, 股权融资比例较低。

资产负债率反映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 也可以衡量公司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资产负债率是衡量资本结构风险的指标之一, 在国际上, 公认的合适的资产负债率在50%左右的水平。从整理的数据中可以看出, 25家抽样证券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在39.07%—85.03%之间, 均值为71.56%。这一结果说明证券公司负债融资比例高。

二、证券公司财务风险分析

证券公司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公司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构成的资本结构带来的风险。通过公司财务状况可以反映出不同资本结构给公司带来的风险, 即资本结构的风险主要指财务风险。通过对我国证券公司资本结构现状的分析, 证券公司的资本结构并不合理, 即意味着这样的资本结构存在着风险。

1.资本结构不合理加大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的定义, 决策理论学者把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 这是风险的狭义定义。日本学者龟井利明认为, 风险不只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 而且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风险就是不确定性, 它既可能给活动主体带来威胁, 也可能带来机会, 这就是广义风险的概念。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应有的经营策略, 通过负债经营可以弥补自有资金的不足, 还可以用借贷资金来实现盈利。股份公司在生产经营中所需的资金一般都来自发行股票和债务两个方面, 如果公司资金总量中债务比重大, 或是公司的资金利润率低于利息率, 就会使股东的可分配盈利减少, 股息下降, 使股票投资的财务风险增加。实际上, 公司融资产生的财务杠杆作用犹如一把双刃剑, 当融资产生的利润大于债息率时, 给股东带来的是收益增长的效应;反之, 就是收益减少的财务风险。公司负债经营带来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无力偿还债务风险、利率变动风险和再筹资风险。

从我国证券公司资本结构现状看, 我国证券公司在进行融资的行为过程中采取以债务性融资为主的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率及实收资本与总资产的比例都说明了债务融资比例过高, 高比例的债务融资加大了证券公司的财务风险。

证券公司资产负债率过高, 自有资本比例较低的情况下, 证券公司的经营状况的稳定性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使公司不得不保有过多的现金以防债务到期发生偿债危机, 进而引起财务风险, 不仅不利于公司进行长远的发展规划, 很多公司还会因此陷入高负债、低收益、低积累的恶性循环。

2.外源融资比例高增加公司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

不同的资本结构, 其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是各不相同的。美国经济学家梅耶 (Mayer) 的啄食顺序理论 (The Pecking order Theory) 认为, 内源融资是公司进行融资时的首要选择, 其次是外源融资里的债务融资, 最后为股权融资。他认为内源融资的风险最低、融资成本最低, 经营压力最小;而外源融资的风险和融资成本都高于内源融资。无论是债务融资还是股权融资都需要支付一定的融资成本, 如证券的印刷费、发行手续费、长期借款的利息、长期债券的债息、优先股的股息、普通股的红利等。对于我国的证券公司而言, 由于外源融资比例高, 其融资成本必然很高, 影响公司的财务稳定, 增加了公司的支付压力, 加大了公司的财务风险。

3.股权融资比例低的风险

一般而言, 权益资本融资的财务风险较低, 公司对投资者的投资可以在存续期间永久使用, 没有固定的股利支付负担。公司有盈利, 并认为适于分配股利才分派股利;公司盈利较少或虽有盈利但现金短缺或有更好的投资机会, 也可以少付或不支付股利, 不像债券或借款利息, 无论企业是否盈利及盈亏多少, 都必须按时支付。但权益资本融资的资本成本较高, 这主要是由于投资于股票的风险较高, 股东相应要求得到较高的报酬率;并且股利是从税后利润中支付的。

但是, 由于我国证券公司资本性融资比例较低, 使得证券公司整体的资产规模和资本规模都较小, 资本性融资的优势没有在证券公司发挥出来。这不仅影响证券公司经营规模, 而且不利于证券公司财务系统的稳定, 甚至会由于公司规模较小出现被并购或倒闭的风险。

4.债务融资比例高引发融资困境

我国证券公司债务融资比例高, 负债融资的金额大大超过了其实收资本。当融资多以债务性融资为主时, 公司就会因为银行贷款利率低供应量大, 权益性融资成本高、门槛高而选择银行, 从而不利于进行多元化的融资来优化资本结构。同时这样的资本结构还会破坏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债务关系的严肃性, 长此以往公司在债务融资方面也会面临巨大的压力而发生债务性融资困境。

三、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根据美国COSO (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 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对风险管理的定义, “企业风险管理是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一个过程, 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制定和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项经营活动, 用于确认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 对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风险管理是公司所有部门共同进行管理的过程, 针对财务风险的特殊性, 证券公司既要从公司整体入手, 也要从部门入手。因此, 对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也要从两个角度入手。

1.建立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管理责任人制度

我国证券公司融资结构不合理带来的财务风险加大, 会给证券公司其他部门带来风险, 影响整个公司的正常运营。为防止证券公司出现过高的财务风险, 要确定董事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最终责任。虽然公司的重大融资决策要由股东大会做出决策, 如增发、配股、发行普通债券和可转换债券等, 但董事会在融资决策的选择和资本结构的确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而在各种融资方案的选择上要考虑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

2.提高公司盈利水平, 增加内源融资

虽然在很多公司的融资决策中最关注的是各种外源融资的方式及其所占比例关系, 但内源融资才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保障。公司自有资本是公司经营资本的重要来源, 也是对外筹资的基础和前提, 公司自有资本多意味公司净资产多, 所有者权益大, 公司的偿债能力较强, 有利于公司稳定和发展。而公司依靠内源融资进行自我积累和滚动发展, 是提高净资产、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的重要手段。在暂不考虑实收资本的前提下, 只有提高留存收益才可满足内源融资需要, 这又取决于公司自身的盈利能力。因此公司应该严格按照《公司法》规定提取包括公积金和盈余公积金在内的积累资金。至于折旧属于已投固定资产的回收, 虽也属于内源融资, 但最终还取决于公司的盈利。这也是顺利进行外源融资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3.增加股权融资的比例

我国证券公司债务融资比例高, 在财务上的反映就是资产负债率过高, 高负债意味着财务风险大。要降低由高负债带来的财务风险, 需要降低负债融资。对于公司而言, 要保持同等规模的经营, 就要增加其他融资的比例。而公司的盈利能力短期变化不大, 依靠自有资本短时间内提高自有资本的比例是不现实的, 因此, 依靠股东的投入尽快扩大企业的资本规模和资产规模就成为现阶段我国证券公司的被动之选。同时, 这也是降低我国证券公司目前的财务风险的不二选择。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因此, 证券公司有必要未雨筹缪,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能够及时获得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危险程度的情况, 从而可以为各方赢得时间, 控制风险。预警指标的设计和选择是建立预警系统的重要前提, 因此, 证券公司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必须综合考虑自身的融资行为特点和所处的融资环境, 选择合适的预警指标。可以综合考虑公司的偿债能力指标、获利能力指标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的指标监测体系。公司财务风险的大小首先体现在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上, 因此可以观测流动比例、速动比例和已获利息倍数等指标来监测公司的财务风险。其次是获利能力指标, 公司获利能力下降, 银行信誉降低也是导致公司财务风险提升的重要因素。可以观测资本报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和总资产报酬率等企业的获得能力指标来监测公司的财务风险。最后, 体现公司资本结构状况的指标, 包括资产负债率、资本化率和股东权益比率等也是监测其财务风险的重要依据。指标确定后, 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 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 采用专家评分和数学建模结合的方法对指标进行评价。然后根据预警系统提供的警情, 对公司财务风险进行提示, 以便公司及早发现财务风险, 并通过优化资本结构的方式进行防范和改进。

参考文献

[1]秦得清, 陈宝林.企业融资成本与融资风险分析[J].湖南农机 (学术版) , 2008 (4) .

[2]曹晓明.企业融资决策和资本结构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10) :25-27.

[3]谢华, 朱丽萍.我国证券公司风险测度指标体系的建设[J].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8 (6) :34-36.

[4]饶杰.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策略与控制措施[J].企业经济, 2008 (4) :36-37.

[5]许明波.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 2005 (6) :12-14.

[6]吴黎明.企业融资风险及防范措施[J].经济与管理, 2008 (3) :14-16.

[7]邓立志.企业融资风险控制问题初探[J].经济论坛, 2008 (3) :32-33.

证券公司组织结构问题研究 篇5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对证券公司组织结构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若干结论与政策建议。全文分三个部分,分别是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有关问题;综合类证券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金融证券集团与按照业务划分的子公司。

第一部分研究了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类别问题和设立审批问题。从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看,将其归类于综合类证券公司是较为恰当的。我国证券法只划分了经纪类证券公司和综合类证券公司,主要依据是公司的业务范围。中外合资证券公司虽然不能进行A股的交易,但可以进行承销,以及从事B股、H股、政府和公司债券的承销和交易,业务范围要远大于经纪类公司,很显然将其划归为综合类券商是恰当的。对于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审批,笔者建议采取许可制。

第二部分研究了综合类证券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问题。随着证券公司业务的发展、地域上的扩张、风险控制的需要,证券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日益复杂化。与此同时,出现了决策效率低、机构重叠、风险控制不力等问题。因此研究证券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对于完善组织结构,解决组织结构难题有重要意义。

首先研究了管理学意义上的组织结构的演变和优化。对比分析了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结构、多维制结构的优势与缺陷。然后结合基本的管理理论对证券公司的事业部制的优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其中考察了中金公司的事业部制的案例,说明了事业部制对于证券公司在专业化和风险控制方面的优势。同时,分析了现行证券公司事业部制的两大问题:本位主义和前后台脱离。最后,提出通过权力进一步分散化和后台职能的虚拟化来解决证券公司事业部制的问题,实现证券公司事业部制的优化。

综合类券商的区域管理总部问题是一个随着管理半径的扩大而产生的。笔者提出了“升级”和“降级”的两种思路,来解决区域管理总部的设置问题。即通过提升管理总部为分公司的办法,使其成为不具法人资格的区域性分支机构;另一方面,通过将其转为代表处,将一些业务职能转移给各事业部,而只保留行政事务性的管理职能。

风险管理是证券公司经营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介绍了美国投资银行在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方面的作法。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金融证券集团和子公司制。

首先论述了现代投资银行采取的组织结构形式的金融证券集团的形式。并分析了证券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事业部制同金融证券集团的内在联系。

其次,对证券公司集团化下的相关立法问题进行了分析。

再次,对金融证券集团内部的母子公司之间的业务联系进行了研究。在各项证券业务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立法上应允许专业化的子公司可从事相关的其他证券业务的建议。

第四,分析了同证券公司合并重组有关的问题。

最后,分析了除集团化以外的其他的证券公司的组织结构形式,提出了立法上应允许证券公司自由选择组织结构形式的建议。

正文:

证券公司的组织结构决定于证券公司的发展战略,同时又受到现有法律框架的约束。在即将加入WTO的形势下,我国的证券业面临对外资开放和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一方面,我国现有的证券公司将会受到国外投资银行的挑战,证券公司自身如何发展壮大,在组织结构方面如何与发展相适应是一个普遍问题;另一方面,组建中外合资的证券公司也是证券业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中外合资证券公司采取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形式?它同现有的证券公司在组织结构方面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紧迫问题。目前,证券监管部门正在起草和修改《证券公司管理办法》、《证券营业部管理办法》和《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这些法规对

证券公司治理研究 篇6

中国的金融中介体系起步较晚,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有待理论解释的现实问题。以证券公司为例,高效率的动态竞争结构尚未形成,国内证券公司规模的有效边界模糊,行业整体仍然缺乏良性的自我调整机制和优胜劣汰机制。在以上背景下,本文利用相关理论,对我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业——的运营绩效与竞争结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中国证券公司的实证分析来推动认识的深化。

一、影响国内证券公司绩效的因素

(一)战略

1.产出组合(产品组合)

对产出组合的不同选择,对应着企业所采取的不同战略,通常可以分为集中战略(专门化战略)和多元战略。

集中战略的优势在于:①在对细分市场的了解和主导产品的竞争力方面有较大可能强于多元化产出的竞争对手。②相比较于全能型金融机构,采取集中化战略的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和企业规模都相对较小,管理的成本以及管理失效的可能性随之降低。

多元战略是指企业为了获取多个细分市场的利润,或为了避免单一产出的风险,而进入多个市场和提供多种产出(产品)的组合。与集中战略相比,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优势在于:①范围经济效应。相关业务活动在同一平台上运作可能有助于节约成本,提高共享资源的利用效幸,在新的经营业务中也可借用公司其他产品或业务的声誉来快速拓展市场。②避免单一产品的周期性或细分市场的系统性风险,通过多元化经营将风险分散,保持公司整体赢利水平的稳定性。

2.客户组合

在确定产出组合(产品组合)的同时,证券公司还面临着确定其服务对象的抉择,比如主要服务于大型机构客户还是中小投资者,重点服务融资客户还是零售客户,等等。不同类型的客户为企业所带来的收益区别很大,有实证研究发现,银行的全部收益来自于大约30%的客户群。对于证券公司来说,不论是其经纪业务的客户还是承销业务的客户,不同的客户群带来的收益同样区别很大。

(二)戰略实施

1.人力资源管理

雇员满意度是服务--收益链中的重要一环,所以可把人力资源管理视作影响雇员绩效乃至组织效率的关键因素。以前的一些实证研究表明,银行的某些无效率可以归因于力资源的无效率管理。

2.技术的运用

国外大型商业银行把非利息支出的20%花费在信息技术上,大型证券公司则把总费用支出的10%用于通讯和信息技术支出,而且在技术方面的投资一直比较稳定。信息技术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应被忽视,技术已经成为控制成本的关键因素。

(三)环境因素

1.技术环境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技术的发展通过难以估计的规模经济成为金融业重组的重要动力,同时技术进步也为金融机构的业务在空间上的扩散提供了便利。许多后台操作和部分前台的操作甚至可以移到互联网上,由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国内的证券公司迅速形成相近的组织形式和业务模式。

2.消费者的偏好

产品组合和客户组合的选择是影响证券公司绩效的重要战略因素,然而这种选择不可能是恒定的,它要受到消费者偏好变化的影响。有些时候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并不是来自于消费者结构的变动,而是由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变动所引发。

二、中国证券公司绩效评价

本文根据国内证券公司的经营与财务数据,对国内证券公司的效率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以营业网点数量作为规模指标,并把它与ROA值进行分析来看,二者并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营业网点较少的证券公司其效率从低到高均有。虽然如此,但由于目前国内证券公司的经营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的限制,对证券公司的成本起到了负面作用。尤其是国内的大型证券公司要获得较高的效率,必须主动控制其营业网点数量,再扩张营业网点时应考虑到既定约束条件下的投入产出效率。

由于规模扩张带来运营复杂程度的提高,大企业的成本结构并不会有大的改善。企业增大规模的潜在动机是加强收益而非节约成本。只有资产和人员规模较大的证券公司,才能成为综合类的证券公司,能够获取各种业务的收益,这有助于提高盈利效率。而在节约成本方面,结果明确显示国内大型证券公司的表现确实不如中小型的证券公司。

进一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某些金融企业通过合并等方式壮大规模之后,常常带来公司治理和管理方面的问题。针对金融业合并案例进行研究之后可以发现,其结果并非一个作为有机整体的大企业,而是不同企业所构成的大型混合体。因此,潜在的规模经济效应并没有得到释放,反而出现了规模不经济的后果。如果国内的证券公司将目标定位为综合性证券公司则应当对每一个专营实体进行核算,规模经济效应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

三、中国证券公司业效率评价小结

首先,国内证券公司在效率度量上的总体表现明显比国内外资银行业要弱。在行业过度竞争的同时,证券公司的一些传统收益如保证金息差收入也大量被商业银行所侵蚀,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而证券公司的经营活动空间依狭窄,这就造成了企业效率低下的后果。

其次,在国内证券公司中,在人员素质、资本投入、政策支持方面占有优势的大型证券公司,相比较于中小型的证券公司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效率优势。2002年开始实施的佣金自由化改革,以及商业银行通过银证通业务等挖走了证券公司的较大份额的经纪业务收入,更加令部分大型证券公司的网点盲目扩张成为经营活动中的景大败笔,过多的网点也令一些大型证券公司在调整投入产出结构时面临更为严格的约束,从而转型更为艰难。

最后,证券公司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低下,也是造成企业低效率的重要因素。以对风险控制能力要求较高的自营投资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来看,一些证券公司自营投资全年亏损达到8亿元以上,受托投资理财的全年亏损更是超过15亿元,显示这些证券公司严重缺乏风险管理的能力和规范经营的意识。当然,更深层次的根源可能来自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而如何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以控制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将成为国内证券公司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证券公司产品和服务创新研究 篇7

关键词:投资行为,顾客导向,证券公司,产品创新,服务创新

一、引言

近年来, 我国的证券行业竞争日益加剧, 主要业务由证券经纪业务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变。伴随转型, 证券公司的业务种类逐渐增加, 投资品种不断创新, 但是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 使得证券公司的客户服务也成为了行业竞争的重点。目前, 证券公司推出的投资产品及相关服务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证券行业需思考的是如何准确高效地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证券公司只有准确捕捉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和习惯, 以此为导向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 才能吸引和留住客户, 增加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最终实现证券公司各项业务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产品和服务创新的理论依据

顾客导向是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的首要影响因素。顾客导向是企业的价值观, 坚持顾客导向的企业能够把顾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使企业能够始终关注顾客的需要。为了能够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顾客导向企业会主动收集有关顾客需求的信息进行分析, 并以恰当的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反映。

对于有形产品的生产企业来说, 他们会特别注意顾客的消费能力、消费偏好以及消费行为, 以此作为新产品开发和营销手段创新的依据, 任何脱离顾客实际需求的产品生产或对市场的主观臆断都将导致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的失败。

而对于证券公司来说, 经纪业务和理财业务都属于是无形的投资服务, 那么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投资偏好等特征就应该成为其“顾客导向”中重点关注的内容。

三、调研数据分析

为了了解证券公司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投资行为特征, 在借鉴现有成熟问卷以及对有丰富经验的证券投资者咨询的基础上设计了初步的调研问卷, 并通过预调研的结果, 对调研问卷的相关问项进行修改, 最终形成正式问卷。调研问卷主要由四部分构成, 分别是:投资者的基本信息;投资者对证券公司投资产品的满意程度;投资者对证券公司相关服务的满意程度;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特点。

(一) 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利用社会实践和实习的机会, 2015年7月10日~8月5日对保定的部分投资者进行了调研, 主要采取随机发放和重点访谈的方式, 共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有效问卷279份, 有效问卷比例为93%;重点访谈投资者25人, 累计18个小时。

参加问卷调查的投资者涉及不同年龄段、收入和职业, 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二) 投资者对证券公司产品的满意度。

在调查的证券投资者中, 22%的投资者购买了基金;65%的投资者购买了股票;18%的投资者购买过债券;32%的投资者购买过理财产品。48%的投资者对证券公司提供的投资产品不满意, 不满意的投资者中55%的投资者认为证券公司的相关投资产品不符合自己的投资偏好, 28%的投资者认为证券公司推出的投资产品种类较少, 可选择性不强。

通过交叉联立分析, 仅有19%的较低收入、较低投资比例的投资者对证券公司的产品丰富程度表示不满意, 这部分投资者以购买股票和基金为主;但是33%的较高收入、较高投资比例的投资者对证券公司的现有产品不满意。

(三) 投资者对证券公司服务的满意度。

关于投资者选择证券公司的理由, 60%的投资者是由于低佣金, 55%的投资者由于服务好, 20%的投资者由于种类多样的投资产品, 11%的投资者认为证券公司离家较近, 咨询较为方便。

在所有被访者中60%的投资者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证券投资相关知识, 其他投资者的学习途径各不相同, 22%的投资者通过相关书籍学习;29%的投资者通过杂志学习;41%的投资者通过网络获取;仅有8%的投资者通过证券公司了解学习相关知识。在较高收入、较高投资比例的投资者中, 41%的投资者系统地学习过证券投资相关知识;而对于较低收入、较低投资比例的投资者, 仅有26%的投资者系统地学习过。

在调查的证券投资者中, 55%的投资者对证券公司服务不满意, 通过交叉联立分析, 42%较高收入、较高投资比例的投资者对证券公司提供的服务不满意。对于不满意的原因, 60%的投资者认为证券公司没有主动服务意识, 使想要投资的投资者没有投资方向;30%的投资者认为证券公司的服务方式有待改进, 传统的业务推介方式亟待转型。

(四) 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特征。

对于风险偏好, 38%的投资者能接受10%以内的损失;38%的投资者能接受10%~25%的损失;17%的投资者能接受25%~40%的损失;6%的投资者能接受40%~50%的损失;1%的投资者能接受50%以上的损失。而在个股走势的判断和交易上, 5%的投资者认为自己的判断能获得较高收益;85%的投资者认为自己的判断虽然正确, 但往往操作失利;8%的投资者对自己的判断没有把握。对于模糊厌恶, 94%的投资者偏向于投资已知的不确定类型;对于后悔厌恶, 97%的投资者趋向等待一定的信息到来后才做出决策, 即便获取的信息对决策并不重要;符合后悔厌恶的投资者有具有强烈的从众心理, 倾向于购买大家追涨的股票。

进一步通过交叉联立分析发现:60%的投资者更愿意承担相对更高的风险以获取更高收益;78%的投资者相信自己的判断, 但判断往往是错误的;92%的投资者偏向于投资已知风险的投资产品。84%的投资者更愿意承担相对更低的风险以获取稳定收益;64%的投资者认为自己对于投资并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85%的投资者具有较强的从众性。

四、调研数据反映的问题

(一) 客户对证券公司提供的投资产品不了解, 满意度不高。

根据调研结果可以发现, 股票仍然是大多数投资者投资的对象, 一方面说明这种传统的投资品种被大家所熟悉和接受;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证券公司的其他投资品种还不为投资者所了解, 未能成为投资的首要选择。以至于造成接近半数的投资者对证券公司推出的投资产品不满意, 认为证券公司推出的投资产品不能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投资需求, 而这显然与证券经纪业务向综合理财服务的转型不符。

(二) 客户对证券公司提供的相关服务满意度不高。

根据调研结果可以发现:超过半数的投资者对证券公司提供的服务不满意, 不满意的原因集中体现在证券公司未能提供主动的客户服务。开户证券公司吸引客户的问项中, 优质的投资产品和相关服务占到吸引客户原因总比的51%, 可见优质的产品及相关服务对于证券公司发展的重要性。

(三) 证券公司的投资产品及服务与投资者投资行为特点不符。

根据调研结果可以发现:收入较高, 投资比例较高的投资者对投资有着自己的思路, 喜好在投资前明确投资风险, 并希望受到专业机构的指导, 渴望获取更多与投资相关的讯息。收入较低, 投资比例较低的投资者属于风险厌恶型, 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较少, 从众心理较强, 不能独立做出投资决策, 希望借助专业机构的帮助。面对两个需求完全不同的阶层, 证券公司未做区分, 使产品和服务的推广没有针对性, 不符合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特点。

五、证券公司投资产品和服务问题原因分析

(一) 证券公司对客户分析不到位。

在客户开户、交易、投资的过程中, 形成了大量的客户信息和数据, 而证券公司是完全可以获取这些关键信息和数据的,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证券公司仅仅利用这些数据作为业务收入计算的依据, 而并没有深入分析, 因此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投资习惯、决策方式等投资行为特征并不了解。由于投资者在投资行为特点上存在显著差异, 对投资产品和服务也有各自的需求, 当前证券公司并未做到市场细分, 因而推出的投资产品以及提供的服务难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二) 证券公司的顾客导向不具体。

顾客导向是企业的价值观, 应该渗透到企业战略、企业运营、员工行为等方方面面。各家证券公司都在企业核心理念、企业文化中标榜与顾客共创价值, 但是却在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等关键环节中忽视了顾客导向的作用和具体的贯彻执行。客户的投资需求是证券公司产品的研发方向和服务的创新方向, 在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时, 证券公司未对客户的投资行为进行认真细致的调研, 使推出的相关产品和服务没有针对性, 不能准确地适应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三) 证券公司的创新体制不完善。

目前, 证券公司的产品创新主要在总部层级完成和实现, 前期的顾客调研基本没有, 而作为最了解顾客、最了解市场的营业部没有任何产品创新的权利, 造成了新产品不适应市场的情况。而且由于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各地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特征多有不同, 也造成了一种产品难以适应全国各地的投资者, 加上证券公司对当地目标市场的挖掘具有一定难度, 使得新产品不一定适应新市场。

六、证券公司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对策建议

(一) 分析投资行为, 明确市场需求。

证券公司在开发新的投资产品前, 应充分了解投资者的需求, 对于现有客户可以利用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技术, 根据客户投资信息分析其风险偏好、投资习惯等行为特点;对于潜在顾客, 则可以通过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或者通过市场调研, 掌握顾客投资意愿的第一手资料, 以作为产品开发的依据。另外, 证券公司也可以针对当地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行调研, 掌握其投资特点, 有针对性地推介投资产品, 并不断跟踪客户投资记录, 把握客户投资动向。

(二) 加强服务理念, 深化服务创新。

在证券市场竞争中, 投资者需求不断更新, 经验越来越丰富, 需求越来越高。证券市场产品日益丰富, 顾客有了更多的选择, 服务成为了争夺客户的重要手段。服务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 证券公司还应明确服务创新的方向, 任何能够更好地满足顾客投资需求, 能够为顾客创造投资价值的服务都是有效的。证券公司在客户服务方面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客户接触投资产品前, 针对客户的投资行为特点, 以顾客导向为依据, 为客户提供合理、周到的产品推介, 力求推介最适合客户的产品;二是在与客户达成交易后, 要实时跟踪客户投资动态, 为客户提供与产品相关的研报及资讯, 主动地与客户定期沟通, 把握客户投资心理, 并将相关数据整理记录, 为以后阶段的客户服务提供数据支持。

(三) 创新投资产品, 满足投资需要。

为了改变目前证券公司产品服务同质化和无序竞争的局面, 证券公司需要从战略的高度进行产品创新规划。通过市场细分, 根据自身优缺点确定各自的目标市场和顾客群, 实行差异化市场策略。比如, 针对不同的投资群体, 证券公司可以开发多样化的理财产品, 让客户增加了自主选择的机会, 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产品服务。通过客户投资行为分析, 证券公司应该有选择地确定核心客户, 有针对性地满足核心客户的需求, 最有效地实现有限创新资源的作用和价值。

面对高收入及高投资比率的投资者, 证券公司应该推出收益较高, 风险较大的投资产品, 在服务上, 更多的向客户提供及时的讯息推送服务;而面对高收入及低投资比率的投资者, 应该推出风险较低, 收益较稳定的投资产品, 并提供更多的技术操作支持。

参考文献

[1]巩志远.我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行为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4.

[2]任振东.我国个人投资行为存在的问题与应对建议[J].科技信息, 2014.3.

海通证券公司经营模式的研究 篇8

上海海通证券公司, 成立于1988年, 是我国最早成立的证券公司之一。海通证券公司从1988年起步至今, 已经走过了24年的风雨历程。公司在全国48个城市设有92家营业部, 业务经营涉及证券承销、代理、自营、投资咨询、投资基金、资产委托管理等众多领域, 拥有300万客户。在多年的发展中, 海通证券公司始终遵循“务实、开拓、稳健、卓越”的经营理念和“规范管理、积极开拓、稳健经营、提高效益”的经营方针, 坚持“稳健乃至保守”的经营品牌, 追求“管理一流、人才一流、服务一流、效益一流”的经营管理目标, 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海通证券公司的经营模式成功的方面

经营模式是企业根据企业的经营理念, 为实现企业所确认的价值定位所采取某一类方式方法的总称.其中包括企业为实现价值定位所规定的业务范围, 企业在产业链的位置, 以及在这样的定位下实现价值的方式和方法。海通证券公司发展到至今有庞大的规模取决与它成功的经营模式。该公司抓住机遇, 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 使公司在业务多元化、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转变、等方面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严密的经营管理体系。形成了稳健开拓的经营风格, 创立了独特的公司品牌。它的成功经营模式主要有精细化管理, 业务多元化, 客户关系管理。

(一) 海通证券精细管理

海通证券公司营业部要获得的持久的盈利能力, 就必须通过各种优质服务来培育客户忠诚度, 而优质服务又最终来源于营业部良好的内部管理。因此, 管理一定要精细。

强化软服务。营业部要求员工统一着装, 挂牌微笑上岗。营业大厅划分为干服务区, 包括大堂经理服务区和业务柜台服务区, 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个性化, 差异化服务。在大堂经理服务区, 客户可以办理投资者风险教育, 咨询等全部业务, 还可以提供业务信息, 账户询, 电话委托, 网上交易等操作咨询服务, 力求“一站式”解决问题, 为客户提供方便。营业部安装了排队叫号系统, 安排大堂经理做好预开户工作。提高了开户效率, 也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营业部通过加强开户环节的管理, 为投资者提供了更直接, 更优质的服务。

(二) 开展业务多元化

海通证券公司开展的业务多元化包括经纪业务, 投资银行, 国际业务, 资产管理业务, 债权融资业务, 并购融资业务。在这里主要介绍经纪业务, 投资银行, 资产管理业务。

证券经纪业务。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至今, 投资者日趋成熟, 不但开始普遍接受股票、债券、基金等各种投资工具, 投资也逐渐趋于理性, 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服务, 对证券经纪人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旨在提高经纪业务核心竞争力, 主要责是组织金融产品销售, 投资咨询, 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与运用, 以及客服中心管理。对此, 证券公司应积极调整经营理念, 把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作为自己的责任和经营原则, 转变证券经纪人角色, 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海通证券公司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1. 从鼓动客户炒股转为培养客户理财观念.证券经纪人应努力向客户灌输理财的观念。

2. 从单纯推销产品到提供全方位理财服务.大部分投

资者对于市场上种类繁多的产品并不太熟悉, 由于资金量的限制, 他们无法享受专门的贵宾理财服务, 因此希望获得证券经纪人专业的投资和理财指导, 而不仅是关于某个产品收益多少的保证。

(三) “销售为核心”的经营模式向“客户为核心”的经营模式转变

海通证券公司销售是指证券公司向客户销售证券类金融产品或相关服务的活动, 包括品牌推广, 客户招揽, 产品推介和销售。证券公司在具体开展销售活动时需根据客户需求设计产品, 制定合理适宜的产品的销售政策, 住有利时机, 提高市场占有率, 与银行网点建立良好的, 牢固的合作关系, 使之成为真正的能够发挥效用的渠道。但是这种紧紧围绕以“销售为核心”的经营模式而忽略了客户的想法与需要, 并没有挖掘出最有效的客户。因此, 只有抓住客户心里, 满足客户需求才能争取更多的客户才能为企业实现更多的价值。最终海通证券公司从“销售为核心”的经营模式向“客户为核心”的经营模式转

三、海通证券公司经营模式不足的方面

(一) 后台成本居高不下

在大牛市中, 海通证券公司因业务需要加大了在IT系统方面的建设和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系统改造, 导致每年产生巨额的折旧和维护费用, 为了防范交易风险, 又持续不断对信息系统进行扩容, 导致产能严重过剩。由于证券行业监管及海通证券业务发展需要, 为了市场的需要不断上线各类新业务系统。随着信息系统建设, 使海通证券公司构建庞大的运营团队的同时, 也导致了运营成本大幅增长, 经济效益并没有大幅度上升。

(二) 面临获取新业务资格需预先进行系统建设的压力

由于金融监管的需要, 海通证券公司的各类新业务资格 (三板市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集合理财等) 的获取需提前构建各类业务系统和业务团队, 对中小证券公司而言, 由于参与客户较少, 海通证券公司相对于宏源证券公司来说系统建设成本过高, 导致边际成本显著高于大型证券公司, 处于“赔钱买吆喝”的状态, 但又碍于客户压力, 被迫进行建设。

四、海通证券公司的改进措施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影响了新疆的证券行业, 但主要原因是公司治理结构失衡, 导致内部人控制引发的.内部人追求超额奖金和巨额花红的短期行为加剧了管理层对高风险利润的追逐和对风险的漠视。因此对于新疆证券公司治理面临的新挑战, 海通证券提出了该证券公司未来发展与合规经营方面需要做的四方面工作。

(一) 强化董事会的决策和考核职能

强化海通证券公司董事会的决策和考核职能, 防止内部人控制。从制度上、程序上、操作上保证公司治理的合法、合规、高效运行, 充分发挥董事会及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强化专门委员会和独立董事的专业决策咨询功能和董事会对重大经营的审议、决策及经营成果的检查和考核功能, 防止内部人控制, 以确保股东利益的实现。

(二) 加强战略决策与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

加强战略决策与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推进公司创新发展。海通证券公司将根据宏观经济走势及资本市场的发展态势和其他证券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 研究制定该证券公司新的三年发展规划。通过建立专业的人力资源配置、完善的信息技术系统、规范合规的风险控制体系以及一流的研究团队, 确保该证券公司各项业务稳健规范发展, 完善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 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在合规管理风险控制的前提下, 推进公司业务的创新发展, 寻求建立新的盈利经营模式, 不断提升海通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三) 建立与股东利益相一致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

对于海通证券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约束机制、为确保该证券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公司将抓紧研究、探讨、设计长效激励机制。鼓励证券公司建立股权、期权等长效激励机制, 构建完整的证券公司治理的约束激励机制。将公司员工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捆绑在一起、促使整个证券公司关注股东价值、关注公司发展、关注公司市场形象, 从而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摘要:海通证券公司之所以成功, 归结于它的经营模式, 其公司开拓业务多元化, 精细化的管理, 并以“销售为核心”的经营模式向“以客户为核心”的经营模式转变。但其在发展过程也存在着不足, 主要表现在后台成本居高不下, 面临获取新业务资格需预先进行系统建设的压力等方面。海通证券今后应强化公司董事会的决策和考核职能, 防止内部人控制;从制度上、程序上、操作上保证公司治理的合法、合规、高效运行, 充分发挥董事会及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强化专门委员会和独立董事的专业决策咨询功能和董事会对重大经营的审议、决策及经营成果的检查和考核功能, 防止内部人控制, 从而使海通证券公司的运营模式更加完善。

关键词:海通证券公司,客户关系管理,证券经纪业务,不足,措施

参考文献

[1]林玮.发展自然人式证券经纪人的思考[N].中国经贸导报, 2011-01-15

[2]蒋东义.期货居间人与证券经纪人在各自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原因[J].中国证券期货, 2009 (5)

[3]宋艳锴.证券经纪人制度的确立及其影响[J].西部金融, 2009 (6)

[4]王晓群.证券经纪人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事业财会, 2010 (5)

证券公司信息系统平台规划与研究 篇9

关键词:证券公司,集中,统一建设,信息系统

1、引言

国内证券公司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已走过近二十个年头, 证券公司信息系统从无到有, 从单机走向网络, 从分散走向集中, 从局域网走向广域网, 从营业部单一管理走向公司综合管理, 证券业信息技术业经过了一段循序渐进的发展历程。在证券业信息系统建设初期, 各证券公司系统建设基本都以营业部为单位进行开发和建设, 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严重影响数据共享与交互, 进而无法实现统一决策管理。在近十年的系统建设中, 证券公司大多请软件开发商提供集中业务系统或少量公司进行自主开发, 通过整合原有技术人员、信息设备和网络资源、统一业务模式与管理, 达到合理分工、优化配置, 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客户服务质量, 信息化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 从而保证了业务的正常开展, 促进了行业较大发展。但是, 证券公司信息系统建设在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 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运营的系统存在一些弊端, 主要表现为信息系统集中度不够、系统数量繁多、系统之间数据共享程度较低、网络体系不够健全、主机系统处理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证券公司信息系统平台总体规划

目前, 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有经纪业务、投资咨询、财务顾问、承销和保荐、自营、资产管理和其他证券业务等。随着, 市场的发展, 证券公司还会出现一些新业务, 如IB (Introducing Broker) 、衍生品等。信息系统的建设总是围绕其业务展开, 为公司开展和提升业务处理能力服务、节省管理成本同时提高公司管理效率服务。针对证券公司目前信息系统的弊端, 我们提出证券公司信息系统平台规划图, 见图1。

2.1 业务应用系统架构设计与建设理念

2.1.1 加强信息系统集中建设力度。

目前, 证券公司大部分信息系统由信息技术部负责统一建设、维护与管理, 比如核心交易系统、网上交易系统、财务管理系统、OA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企业内网、互联网平台、资产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稽核风控系统、客户管理系统、自营系统等。通过统一建设信息系统, 可以实现统一的业务经营模式以提高管理和决策效率, 提升客户服务质量,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通过统一建设信息系统有利于节约系统建设、采购成本;通过统一建设系统有利于统一升级和维护, 提高软件成熟度。但是, 现在证券公司部分系统还存在以营业部为单位进行建设、运营与维护的现象, 比如行情系统、柜台系统、银证转帐系统等, 这当然也有历史、体制和内部管理等各方面的原因。

2.1.2 合并与撤销部分信息系统。

当前, 证券公司信息系统数量繁多, 大部分证券公司现在都有二、三十个信息系统。系统数量众多, 不仅大大增加了技术人员的工作强度, 而且增加了维护工作量与难度, 也增加了系统管理难度;系统功能单一、规模偏小, 即不能发挥信息系统的规模优势又增加了数据的交互与共享的复杂度, 同时增加了系统的调试工作, 不利于升级改造。不同厂商的软件系统都要通过数据接口程序进行数据交互, 这不仅增加了数据传输的中间环节, 也增加了系统出错的概率。可以考虑对同一类型或业务结合紧密程度高的系统进行合并, 比如对现有不同厂商的网上交易系统的进行测试与评估, 最终只选一套网上交易系统供客户使用;对柜台系统、开户系统、交易系统等进行合并, 全部并入集中交易系统;对经纪人管理、OA、决策系统等进行合并, 全部并入OA系统等。通过对系统进行重新分类与规划, 加强各信息系统之间的整合, 进行必要的合并和撤销, 加强统一建设的力度和规模, 实现集中统一建设, 提高系统规模化效益, 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1.3 增强信息系统间的数据共享与交互。

证券公司信息系统种类繁多, 各系统之间数据共享程度较低, 导致信息系统运行效率低下。通过制定数据接口规范与标准来整合原有系统的数据信息, 实现共享与交互, 提供实时数据, 为企业领导统一经营决策管理服务, 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对客户交易数据进行分析, 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 分析客户投资偏好, 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有力提升客户服务质量, 提高客户忠诚度。

2.2 网络体系规划

随着证券公司应用信息系统的集中与重新整合与规划, 对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与安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要从全局信息系统的整体需求出发, 对网络进行重新规划与建设。

公司整体网络可以设置二到三个中心节点, 中心节点通过光纤互联, 同时进行网络负载平衡和热备、自动切换管理, 当一个中心节点出现网络故障时, 网络传输自动切换到另一个中心节点并对该节点进行报警。在骨干节点的网络设备进行冗余热备份、支持热插拔, 以确保网络稳定、正常运行。骨干节点与中心节点之间的网络连接至少要采用两条以上不同运营商的百兆线路进行相互热备与均衡处理。

机房建设, 随着“9.1 1”事件的发生, 区域性券商机房建设必须考虑本地容灾, 在同一城区构建两个中心机房, 从而避免火灾等情况对信息系统的影响。汶川地震的发生让我们考虑到全国性的券商应该考虑异地灾备, 可以在华北、华东、华南、西北等地选择建立异地中心机房。

2.3 主机系统技术体系

目前, 证券公司信息系统大多以PC服务器、Windows系统和SQL server数据库搭成主机系统平台, 这大大限制了系统并发处理能力、对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带来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这几年证券市场容量与规模的成倍扩大、交易的数倍增长, 原有系统不能及时响应服务请求和导致交易堵单的现象偶有发生, 这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正常交易秩序和投资者的利益。随着证券市场的日益发展, 新业务也将逐步推广, 对于系统主机的处理要求也越来越高。集中交易系统主机可以采取两台小型机对业务进行分布均衡处理并互为热备, 可以选用UNIX、ORACLE来代替系统平台。因为PC Server与小型机在处理速度、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健壮性方面都相差甚远。WINDOWS系统与UNIX系统在安全性、稳定性、资源占用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S Q L S e r v e r数据库与ORACLE相比, 在数据并发处理、数据管理、数据存储、数据优化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部分公司甚至行情服务器就有近十台, 实际上完全可以对其进行合并, 用两台小型机代替, 这样可以减少维护工作量, 同时提高行情系统的稳定性。

在系统建设上, 尽量考虑用小型机来替代P C S e r v e r, 用U N I X来替代WINDOWS, 用ORACLE等代替SQLServer。应用系统建设可以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循序推进、分步实施”的指导方针, 从公司自身的条件出发, 稳步推进系统改造和升级。

3、结束语

证券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过程。随着这几年证券行业的大发展, 证券公司综合实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为信息系统的建设创造了较好的物质基础, 信息系统在证券公司业务与管理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 证券信息系统的发展还有待于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统一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证券公司信息系统集中与整合毕竟是行业发展大势所趋, 证券公司应该尽早进行信息系统总体规划与建设。本文对当前证券行业的信息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建议和设想, 对证券行业信息系统建设有一定的帮助、借鉴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市场基础知识

证券公司的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篇10

关键词:证券公司,企业管理,战略,思考

证券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设立的并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而成立的专门经营证券业务、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主要工作包括设计筹划改制企业的股票上市, 参与企业改制方案设计和制定, 对拟发股票的改制企业进行上市辅导, 组织承销上市企业的股票, 承担发行上市的组织协调工作和风险评估等等。这些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证券其实是多种经济权益凭证的统称, 也指专门的种类产品, 是用来证明券票持有人享有的某种特定的权益的法律凭证。它包括产权市场产品如股票, 债权市场产品如债券, 衍生市场产品如股票期货、期权、利率期货等等众多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它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在管理过程中难免不会产生一些复杂的问题, 在解决过程中涉及多个因素, 所以需要有关企业部门能够做到战略性管理, 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便在未来能够不断进步发展。

一、证券公司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

证券公司在管理上存在制度不完善、体系不健全的问题, 公司高层领导在制定制度方面存在漏洞, 制度并不能把所有员工及领导都进行约束监督, 这就促使一些人在工作中知法犯法, 违反规章制度, 贪污受贿, 挪用公款。当有人违反制度触犯法律时该企业没有具体的惩戒措施, 不能有效的处理这些问题, 当有人做了很大的贡献时没有适当的奖励政策来鼓励员工继续努力, 这样就影响了公司的经济效益, 最终阻碍了公司的发展。还有就是不能定期对公司的相关资产进行核对验证, 就给人以可趁之机。

(二) 证券公司产权制度存在一定缺陷

现如今, 有些证券公司产权制度存在一定缺陷。“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 是构建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与国外券商相比, 中国证券公司的产权制度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中国证券公司的股权结构较为不合理, 公司规模普遍过小, 股权流动性差。现在有些证券公司股权掌控高度集中, 流动性差, 更偏向于大陆法系。这样就不利于证券公司企业管理和未来的发展。有关企业应该加快民营机构持有股权的步伐, 让适当的机构参与股权掌控,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证券公司的产权结构。

(三) 对证券管理理念的思考

证券业的发展会影响到国家的竞争力, 它是现代经济的制高点, 所以有关公司应该不断追求进步和创新, 获得更多经济利益。证券监管的理念, 是指证券监管者所追求的目标和理想状态。证券市场发展的不同时期, 法制观念也不同。最初是为安全的目的。然后提高到资源配置的效率, 而现在又发展为增强所在市场的竞争力。而有些证券公司对于企业管理的理念存在一定的问题, 只是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的提高, 没有更加有效地为证券公司的持续发展的未来打造更好的理念,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管理和经济的发展。

二、针对问题提出的战略性管理手段

(一) 健全企业管理体系, 完善管理制度

证券公司企业应该完善管理制度, 健全管理体系, 制定完善有效的规章制度来监督和约束员工以及领导, 督促他们在工作中守法护法, 严格要求自己。一个优秀的公司肯定会有严格完整的制度体系。制定有效的惩罚制度和奖励制度, 当有人犯错误时严格惩罚员工, 同时警示他人不可犯相同的错误;当有人非常优秀, 为公司做了很大的贡献, 企业应该积极鼓励他们, 奖励他们, 为公司的长远发展目标做准备。

(二) 注重培养企业领导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 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针对某些证券公司的企业员工存在的问题, 有关企业应该注重对员工职业素质的培养, 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提高员工自身的职业素质, 这样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必须提高员工的守法意识, 加强对他们的法律教育。比如平时工作过程中对工人进行法律教育, 督促他们阅读背诵法律知识, 使法律时时刻刻谨记在心中;多多进行法律宣传工作, 联合家庭一起参加学法大会, 使他们的家人也学习法律, 帮助监督工人遵纪守法, 做到“枕边风”守法, 在日常生活中纠正他们的行为习惯;观看违法犯罪的人罪行纪录片来警示他们要严格要求自己, 遵纪守法等等。同样对待领导也是如此, 严格要求自己, 带动家庭一起遵纪守法, 面对巨大利益不能迷失方向, 丧失良知, 否则最终害人害己。

(三) 选择更加专业优秀的员工

经济全球化下的战略管理会计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运用长远眼光科学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企业转变传统管理观念, 在原有的管理会计管理模式基础上, 采取更加全面的战略性管理手段。[1]比如企业可以加大招聘专业人才的资金投入, 面向全世界去招聘人才, 为争夺人才我们可以提供丰富的工资待遇, 同时考虑到他们将来的家庭生活、孩子上学等问题, 解决了他们的家庭问题, 排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为员工服务, 多多为员工着想, 那么员工就会尽心尽力为企业工作了。全力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 就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那么公司的经济效益就会提高, 为公司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 注重培养企业的创新力, 发展完善自身业务

证券企业应该以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为基础, 始终以客户为中心, 进行重构业务, 提出多方面全面而有效的业务, 努力实现客户的需求, 避免企业之间业务的同质化, 注重培养企业的创新能力, 不断坚持改革创新, 不能固步自封, 始终在原有规模和规律上进行发展。合理有效的利用自身的资源, 从而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 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基业长青。

(五) 公司可以积极加入到政策建设当中

国家对于证券业的过度管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发展, 所以有关企业可以积极加入到政府的政策建设当中去。为政府提供合理有效的建议, 公司自身也应该努力做到建议中提出的, 并且不断号召其他公司一同努力, 将建议实现在自己的公司当中去, 有效改变国家对这个的质疑, 努力消除国家对这个行业的顾虑。公司可以积极为国家提供更加优秀的建议来管理这个行业, 同时企业也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 与国家一起为证券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努力和贡献。

三、思考

加强树立自身的责任感, 那么企业管理就会更加有效和方便, 员工就能在心中树立一个美好正直的领导形象, 努力向领导学习, 争取将来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优秀有权利的领导。各个企业都应该建设一个优秀的团队, 这样就可以提升整个企业的职业道德素质, 加快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各个部门之间协调合作, 共同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从而提高了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工作效率, 从而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促进企业的发展。

企业应该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明确发展目标进行整体规划, 调整好领导与工人的关系,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在工作过程中遵纪守法, 诚实守信, 面对利益能够谨慎清醒, 不会迷失自我。证券行业有很多的竞争者, 面对竞争者我们应该从容不迫, 收集竞争者的全面资料, 分析他们的优点与缺点,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学习他们的优秀技术和管理制度, 针对他们的问题不容许出现在我们企业身上。加强战略管理手段, 企业管理就如同打仗, 面对众多竞争者我们应该采取战略管理手段, 这样就能避免被其他企业压下去, 在金融行业中逐渐消失。对于证券业的发展管理有时需要借助管理学的知识来进一步阐释事物发展的规律。证券公司应该以自身资源和基础为核心重构业务, 不应过于保守, 努力追求创新与改革, 始终以客户为中心, 努力做好每种业务。领先企业应该做好带头作用, 从自身做起, 不断改善公司条件, 同时带领同行一起努力, 共同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并且公司应该积极加入到政策建设当中去, 为国家提出管理的有效建议, 结合国家一起努力, 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 对我国证券业的发展作出有效的贡献。

相信如果证券公司能够做到以上这些, 加强企业战略管理, 注重培养领导员工职业素质、法律意识和专业能力, 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从而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使它们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 快速前进, 永远屹立不倒, 从而实现基业长青。

参考文献

[1]吴庆暄, 周航.证券公司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对外经贸[J].2012年10期

[2]林楠.中国证券公司的产权制度缺陷及创新研究.理论探讨[J].2004年01期

上一篇:组合回归下一篇:鲁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