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2024-05-27

中低产茶园改造技术(精选八篇)

中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篇1

1.1 树龄过大

茶树同其他植物一样, 都要经历从幼年→青年→壮年→衰老的过程。茶树虽为长寿植物, 在栽培条件下茶树生机衰退比自然生长的快, 有效经济年龄时期一般为40~50年, 即使培育水平较高的茶园中高产期也只能持续到30年左右, 随树龄增大而树势衰老。在正常栽培管理水平下, 历经30~40年, 常规茶园的茶树自然进入衰老期后, 树势衰败, 随树龄增大而树势衰老, 生机不旺, 低产、低质、低值。

1.2 生态条件恶劣

茶树在长期系统发育中形成了其自身的生育规律, 茶树生育对环境条件有一定要求。众多生态环境因子在时间和空间上在不同情况下对茶树的作用是不同的。茶树在适生环境条件下, 满足茶树生长的需要, 才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有的茶园坡度大、梯面过窄、水土流失严重、土层浅薄、土壤结构差、p H (4.5~6) 过高过低、养分贫乏、易受旱、寒和病虫、杂草危害, 使茶树生长不良, 甚至危及茶树的生存, 往往表现植株矮小, 高低参差不齐, 树势衰败, 细弱枝结果枝多, 鸡爪枝多, 育芽力差, 对夹叶多, 而枝干不断枯死, 茶园处于低产水平。

1.3 建园不当

茶树原是典型的亚热带植物, 具喜温、喜湿、耐阴的生态特性, 而栽培茶树必须满足它的生态特性需求, 才能使茶树生长良好。建园不当:一是建园位置不合理, 在不太适合茶树生长区域建园, 致使茶树生育不良, 年生长量低;二是茶园规划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不到位, 择地不当, 基建质量差, 种植前未深耕、未施有机肥、品种差、间作不当, 单位面积上茶树的株数过少 (每亩定植500~600株) , 缺株断行严重, 覆盖度低, 长势差, 采摘面积较小;三是引种不当。

1.4 培管不科学

由于投入水平或技术能力等原因, 特别是农户分户管理的茶园, 不重视茶树的培育管理, 种后长期失管, 长期不施或少施肥, 耕作不当而土壤板结、根系严重损伤、杂草丛生;采摘过度, 病虫害防治不力而使茶树生机衰退, 未老先衰;严重干旱、缺水或浸水, 冻害引起茶树枯死;修剪不合理而使树冠结构不良, 仅能维持低水平产出。

鉴于此, 必须针对中低产茶园形成的不同症结, 依中低产茶园的具体成因和程度不同;茶树树龄、树势和园相不同;中低产茶园所处地形、地势不同;管理水平不同等, 因地制宜地采用与之相适宜的改造技术。

2 中低产茶园改造的技术措施

中低产茶园复壮改造技术主要包括:改造园地、土壤改良、树体复壮、茶树换种及改善茶园管理等措施。

2.1 改造园地

2.1.1 植被的改造和恢复。

新建茶园时由于不太注重茶园生态环境, 园地周围很少有人为种植林木, 特别是由于片面强调茶园集中成片, 茶园四周和道路、水沟等范围内应保留的林木也被砍伐了, 从而导致茶园植被单一、水土流失加重、茶根裸露、生物多样性降低、天敌种类和数目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对这部分茶园的改造, 应按照新建茶园生态系统配置技术要求对茶园植被进行改造和恢复。

2.1.2 补缺合理密植。

种植密度是影响亩产高低原因之一, 由于长期间作关系, 肥培管理不善、水土冲刷严重、病虫侵害, 以致在现有的一些中低产茶园中缺株断行普遍, 园地空隙很大。增加茶树密度, 在缺株断行率达10%以上的中低产茶园, 必须根据原有中低产茶园的具体情况, 进行补缺工作, 积极做好调整群体结构, 补植良种茶树, 补植缺株、适当增加种植密度、进行合理密植。

2.1.3 建立道路网和合理设置排蓄水系统。

由于茶园建设时规划不合理, 使现有中低产茶园中部分茶园无道路和排蓄水系统的设置或原有的道路和排蓄水系统由于年久失修而崩塌、损坏, 水土流失严重的, 应进行重新规划设置或加以修整等, 从而构建合理的排蓄水系统。

2.2 茶园土壤改良

土壤是茶树生长发育的基础, 是茶树赖以生存所需营养的来源, 许多中低产茶园土层瘠薄, 土壤肥力低下。保土改土, 提高肥力, 是中低产茶园改造的重要技术内容。

2.2.1 改造茶园土壤应从治水保土入手, 着实抓好:

深翻深耕, 加培客土, 加深有效土层, 增施肥料,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改善土壤结构, 提高土壤肥力, 改良茶园土壤的措施, 全面提高土壤肥力, 使茶树根系得到充分发育。通过增施有机肥, 如农家肥、绿肥、厩肥、堆肥、沤肥等,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是改良土壤结构的有效方法。一般来说, 每亩应施堆厩肥3~5t, 茶树生长期追肥量折纯氮为6~7kg/亩。调整土壤p H也能显著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增进茶树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土壤p H>6.0时, 应该有意识多施酸性肥料或生理酸性肥料;土壤p H<4.5时, 适当施入碱性肥料, 不施或少施酸性肥料。

2.2.2 地下水位的合理控制, 也是有效调整土壤结构性的措施。

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地面人工覆盖, 即采用铺草或薄膜 (0.5mm) 覆盖, 这样既可保水、保土, 抑制杂草、增温, 增加有机质, 又可改良土壤, 以及种绿肥等措施, 全面提高土壤肥力。

2.3 树冠改造树体复壮

良好的树冠是茶树持续优质、高产和高效的基础和前提。部分中低产茶园的茶树树势衰败, 呈现不同的树冠类型, 茶树生机减弱而导致生产力低下, 低产低质。改造树体包括树冠和根系更新复壮改造。

2.3.1 树冠重塑。

依树冠衰败程度不同, 而采用深、重修剪、台刈和养蓬的相适改造措施, 调控茶树分枝习性, 改善体内营养物质运输和分配, 重新培养骨干枝, 复壮树势, 再复用定型修剪和轻修剪, 重新塑造高产优质的树冠。

2.3.2 根系改造。

树冠改造须结合根系改造同时进行, 否则会造成养分脱节而影响树冠的改造效果, 经深耕, 增施有机肥, 激发、促使新根旺盛生长和增进吸收能力, 促进根系复壮更新。

2.4 茶树换种改造

针对那些缺株率大、行距不合理、树龄老、品种差和规划设计不合理的中低产茶园, 宜采取茶树换种改造, 其既可改造中低产茶园, 又可加速良种化。茶园换种更新方式有改植换种和嫁接换种。

2.4.1 改植换种。

一是采取一次性挖掘老茶树, 按新茶园建设标准重新规划设计, 设置道路、水利和防护林行道树系统, 进行必要的地形调整 (建梯、深翻、施足底肥) , 再按适宜规格种植新的良种茶苗;二是在园相较好的衰老茶园中先在老茶树行间套种新的良种茶树, 待新茶树投产后再挖去老茶树, 即新老套种的改植换种方法。

2.4.2 嫁接换种。

2.5 改善茶园管理

要使茶园更新复壮效果明显, 维持时间长, 就必须改变原有的不良茶园管理, 实施科学管理, 促使栽培管理科学化。茶园管理包括肥水管理、土壤管理、树冠管理、采摘管理、病虫害管理等内容。

2.5.1 肥水管理。

茶树需要大量元素氮、磷、钾, 同时也需要微量元素, 应通过测土配方施肥, 在按氮、磷、钾比例施肥的同时, 辅以微量元素肥料的配合平衡施肥。丰富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是肥培管理的中心环节。其次是在茶行行间种植绿肥, 或饲养蚯蚓。茶树良好生长需在水分代谢基础上, 有赖于充足的水分的供给, 要采取综合措施, 加强茶园水分的保蓄、排水和灌溉工作, 为茶树的生长发育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

2.5.2 土壤管理。

采用各种方法以防止水土流失, 合理耕作以改善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并清除杂草;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进行地面人工覆盖和构建生物覆盖。

2.5.3 树冠管理。

主要是运用综合修剪技术并配合合理采摘, 对茶树树冠进行综合性管理, 使之形成良好的树冠结构, 分枝层数达4层以上, 叶面积指数达3以上。

2.5.4 采摘管理。

茶园改造后采摘不合理难以在预期的时间内形成良好的篷面是茶园产量上不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特别是树冠改造后的2~3个生长季节尤应以养蓬为主, 切忌当成正常茶园采摘。新的篷面难以形成, 导致事半功倍甚至毁园的后果。

2.5.5 病虫害管理。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篇2

一、茶园低产概念与低产指标

茶树的生物学年龄很长,由几十年到上百年。生产栽培的茶树一般在十五年之内,产量能稳步上升并达到高额丰产优质水平;十五年至二十五年,在良好的培育条件下,可以保持高产、稳产,以至略有增产。以后随着生物学年龄的继续增长,树势趋向衰退,茶叶产量表现不稳定,即使在良好的培肥水平之下仍然是趋向自然减产。另一种情况,茶树虽然在经济栽培年龄范围内,但因栽培技术措施不当,茶树产量与树龄呈现着明显的不相适应,结果,茶叶产量也很低。生产上常把这两类茶园统称为低产茶园,即泛指那些栽培历史较久,树体机能衰退的老茶园,以及种植年限虽然不长,但因种种原因导致茶树机体衰退的未老先衰茶园。此类茶园,在茶叶生产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它们在很大程度上牵制着茶叶产量的迅速提高。

低产茶园改造,对一个单位或一个茶区来说,首先碰到的就是如何确定低产界线。确定指标的原则,必须要有生产依据。就正式投产的茶园来说,其低产指标可以是低于计划指标的,也可以是低于正常产量水平的,还可以是低于平均产量的。在实践中,大都把低于平均产量水平的茶园,列入低改范畴,并放在优先改造之列。低产茶园的改造工作宜做全面规划,按先后次序分年分批实施,以期达到平衡增产的目的。

二、低产原因与改造依据

茶树的个体发育过程,是遵循着由幼年-青年-壮年-老年的发展规律的。人们栽培茶树的目的是收获茶叶。壮年期茶树,长势旺盛,在良好栽培条件配合下,产量构成的重要指标,如茶园覆盖度、单位面积芽密度均能获得最大值,是茶树产量的高龄期。随着树龄的增长,在多年采摘与修剪的条件下,茶树生理机能逐渐衰退,这种变化在地上部的反映,是育芽能力显著减弱,新梢节间变短,叶片变小变薄,对夹叶增多,并出现回枯枝梢,茶叶产量逐渐趋向自然减少。

茶树机能的衰退,往往是树冠的衰退最易为人们察觉。其实,机体的衰老主要还是从根部开始。茶树是多年生作物,根部多年定位,而且占地有限,年复一年地在原地吸收与代谢,根际环境无法更新,或在长时期内得不到土、肥、水等的改良与补充,根际的衰老与萎缩,必然引起地上部生长的削弱。地上、地下两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茶树生理机能趋于衰退,茶叶产量每况愈下。另外一些新植不久的茶园,由于选地不当、种植不合理、重采轻养或病虫危害,茶园土壤瘠薄、水土流失、缺株断行、茶蓬矮小,树势未老先衰的茶园,生产力也同样低下。

在低产茶园中,我们不难发现茶树的一种特性,那就是树体的自然更新现象。对于更新的认识,应看成是茶树发展的表现,是树体内生长和衰退两个对立现象的统一,是茶树个体发育过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茶树自然更新比较缓慢,同时也不整齐,但却为人们寻求促进这种过程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茶叶高产实践证明,旺盛的生理机能是茶叶丰产的基础。要提高衰老茶树的生长势,首先必须恢复其生理机能。根据茶树自然更新现象,运用阶段发育理论,从根颈部位长出的新枝,在发育阶段上是最年幼的,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形成层细胞和组织有很多临时性器官,分别形成新枝梢和新根系,一旦解除顶端优势,打破相对平衡,潜伏芽猛发旺长,在根系更新和其他栽培管理条件的配合下,能迅速建立新的平衡,茶树就能达到全面复壮的效果。

三、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低产茶园改造是茶叶生产上重要的技术内容之一,必须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根据当地的生产条件,茶树衰老程度,造成原因,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拟订切实可行的分期、分批改造计划和做好各项物质技术准备,以利改造计划的推行。

据典型经验,每年更新改造15%左右的低产茶园面积,对当年经济收益并无多大影响。总之,充分认识低产茶园树体衰退(包括早衰)和生长条件(包括管理)不理想,是低产的主要矛盾。利用茶树生物学特性,改变生产条件和借助于综合的农业改造技术,使茶树重新与栽培环境协调统一,是能达到低产变高产目的的。改造低产茶园虽然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根据各地实践经验结合当前的技术措施,主要是“改树”、“改土”和“改园”三项,这三项虽各有其独立的意义,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互相促进和互相制约的。

1、树体改造

包括树冠改造和根系改造两部分。

合理的茶树树冠大小、高低、形状、结构及着芽密度是茶树丰产的基础。低产茶园由于树龄老,茶树树冠稀疏,有的枝干皮色灰白,育芽能力弱,有的罹病虫害,寄生地衣、苔藓等;有的茶丛矮小,树幅仅五、六十厘米。缺株多,茶园土地利用率低,或者树龄虽不老,但管理粗放,只采不养,尤其在多年强采的情况下,树冠和根系的生长势都处于不同的衰退状态,生产力很低。这两种类型的低产茶园,都必须采取更新复壮措施。

(1)树冠更新 树冠更新的主要技术措施是修剪。修剪通常分为轻修剪、重修剪和台刈三种类型。轻修剪主要用于抑制茶树枝干顶端生长优势和更新村冠上局部出现的细弱分枝。重剪和台刈是根据茶树衰老程度,依照茶树枝干不同部位不同发育阶段,因树制宜加以选用的改造手段。

低产茶园中那些半衰老和未老先衰的茶树树龄不大,由于放松肥培、采摘不合理,导致茶树矮小,分枝稀疏,树冠枝梢参差不齐,育芽能力差,鲜叶品质和产量明显下降,但多数主枝尚有一定活力。采用重修剪技术,利用其中、下部枝干发育阶段较幼,生活力较强的特点,因树制宜地沿水平高度剪去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为方便以后的管理,整个茶树剪后高度相差不可太大。对“两层楼”茶树,应以低层为标准,切口要割成倾斜,一般剪口离地面35-50厘米为宜。同时清理丛内外枯枝、匍匐枝和病虫枝。

重剪时期在理论上以早春重剪效果最好。因为就树体营养状况而言,此时根部贮藏的碳水化合物最为丰富。茶树根部自九月份以后,养分逐渐积累,至次年二、三月间贮存的淀粉达到最大值,具有发芽的良好物质基础;就气候条件而言,此时气温正逐步上升,雨水充沛湿度大,有利于新芽的生长发育;就茶树生长期而言,地上部正处于营养生长的始期,更新后生长季节长,有利于树势的恢复。3 但茶树是多年生作物,多数茶区还要兼顾茶叶生产的当年收益,因为这类茶园春茶比重大,约占全年的50%以上。因此,习惯上往往将重剪时期安排在春茶结束后进行。

准备施行重修剪的低产茶园,修剪前要增施有机肥和磷肥,重剪后依照茶树可能达到的产量,追施化学氮肥,抓住夏季有利的气候因素,促进新枝生长。重剪后当年以留养为主,十一月由剪口提高5-10厘米修剪,第二年起实行留叶采。

严重衰老的茶树,枝干皮层灰白分枝稀少,并出现回枯现象,有的布满地衣、苔藓,有的病虫害严重,树冠上留叶不多,多数枝条丧失育芽能力,根系也向根颈部萎缩,即使增施肥料,亦因吸收功能极差,而难以提高产量,这类茶园适于台刈。台刈时期一般选在春茶前进行,有时为了不致于大幅度影响产量,也可抓紧在春茶结束时进行。

台刈方法是,从根颈以上砍去全部枝干,刺激潜伏芽抽发新枝。台刈高度离地面4-5厘米,用锋利刀具砍成马耳形,并使切口光滑。部分老茶树,由于自然更新,抽发地面枝较多,可以采用抽刈方法,砍去枯老、病虫枝条,保留健壮的徒长枝。此法不致因改树而较大地影响当年的产量。为整齐树冠,扩大采摘面,抽刈后的深、轻修剪都是必要的。

台刈后抽发的新枝,在当年生长休止后,离地面40厘米修剪。以后两、三年内逐年于上次剪口提高5-10厘米修剪,长到80厘米左右时,按轻修剪标准,整理树冠便于采摘。

(2)根系更新 有关根系研究材料证明,茶树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育关系,即是相互促进的,又是相互制约的。当地上部分枝向上或周围增长时,地下部分枝也向下引伸并向四周扩展。吸收根系愈发达,茶叶产量也随之逐步增高。但到一定树龄之后,树冠衰老,产量下降,这是与根系萎缩、粗根比重显著增加、有效根系大量死亡和吸收功能衰退紧密相关的。同时,与茶园土壤理化性状恶化、表土冲刷、盐基流失、肥力下降也有直接的关系。根据国内一些茶科所观察:粗根或老根在剪断愈合后能够很快发出新生白色幼嫩细根,且这种新根的增长极为迅速,一般在剪后半年就可以形成健全的有效吸收根群,两年后就能形成完整的 4 新根系,每条粗侧根断口上所长出的新根分布范围约达30×30厘米。根系的更新是结合茶园深耕、改土来进行的。

深耕不仅是一种改土措施,而且在耕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断伤部分根系,有直接激发新根生长的作用。根据科研部门的试验资料,深耕两年后,不深耕处理的活动根系,较深耕处理的接近土表3-5厘米。同时,深耕的又较不深耕的深入土层5-10厘米。深耕结合施肥,活动根系更多。试验资料证明,在根系更新后,再行枝干更新比仅更新枝干的,产量提高三成以上。

根系更新的时间,一般可在枝干更新前。深耕位置距主根20厘米外;深度40-50厘米,结合施用有机肥和磷肥效果最好。

2、园土改良

茶园土壤是茶树生长所需水分和矿物质营养的源泉。茶的根系可深入土层1米以下,而最活跃、最有效的吸收根系,是在10-40厘米的土层内。

因种种原因,低产茶园土壤通常表现为土层浅薄、肥力低下、土性不良,加之树势衰老,即使增施肥料,也仍然不能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在改树的同时,改善低产茶园土壤的理化性状,就成为低产茶园改造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改土工作应因地制宜的抓好砌坎保土、深耕施肥、培土客土等方面。

(1)砌坎保土 老茶园大多处于高山陡坡地带,丛播稀植,多年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茶根裸露,土壤瘠薄,土地养分处于“入不敷出”状态。这类茶园可沿等高线打桩,或就地取材,用石块、泥垡或草皮砖筑梯。同时,按新茶园的要求,修建排蓄水系统,加强水土保持。有草源的地方,割草铺园,既保土,又保肥、保温,防治杂草,活化养分,提高肥力,此项措施已成为日本茶园现行的重要增产措施之一。

(2)深耕施肥 种茶前未曾深翻或开垦时深挖不够或土质特别粘重的,要通过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来创建深厚肥沃耕作层。这项措施,最好在改树前进行(兼有更新根系的作用),一般深耕30厘米以上,每亩施优质有机肥100担,磷肥50-80斤。单行梯级茶园于茶行内侧作业,尽量做到表土和底土置换,使其进一步熟化,增进肥力。考虑到深耕必然要损伤部分根系,为兼顾土壤改良与根系更新,选择适宜的时期是重要的。一般在地上部更新后的九至十月份较好,能尽快地促进断根愈合与新根生长。

(3)培土客土 对于土层特别浅薄,石砾多,肥力差,土壤流失严重的低产茶园,必须添加客土,培厚土层。客土应选择富含有机质的肥土,如森林表土、塘泥、水库泥等。此外,可视茶园土壤质地情况,采用粘土掺砂,砂土加泥的办法,改善土壤结构。

3、园相改造

改变分散地块,退出间作,建立专业茶园,是改造园相的重要内容。在低产茶园改造工作过程中,要统筹规划,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调整茶园布局,逐步实现茶叶生产基地化。目前,园相改造要纳入农业基本建设范畴,通过统一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创造茶区合理生产结构,从而改变历史遗留下来的落后面貌,使改造后的茶园和新植茶园,集中成片,合理地设置茶园道路和灌溉系统,沿沟、路种植防护林或行道树,建立最佳的茶树生态环境,有利于巩固低产茶园改造效果。

茶树属多年生长寿作物,但其经济栽培年龄并不是无限的。日本认为茶树的经济树龄为50-60年,随着树龄的增大,其生产性能及品质逐渐降低。其间,虽然还可以通过更新措施加以复壮,但在茶树个体生命活动中,经过若干次更新之后,更新周期愈来愈短,村势恢复也愈来愈减弱。因此,更新复壮也并不是无止境的。对树龄老产量低的老茶园,应用新选育的茶树优良品种,进行换种改植,使其成为彻底更新的全新茶园。此法是改造衰老茶园的最佳途径。

低产茶园的改造 篇3

茶园形成低产的原因有树龄过老、建园基础差、管理不善、采摘不合理,以致未老先衰,表现在茶树个体生理机能严重衰退、群体结构差,集中反映在单产低下。

二、改造技术措施

1.园改:园改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根据茶园坡度和水土流失的情况,对30度以上的陡坡低产茶园退出造林,对30度以下的坡地茶园改为梯式。如造成梯层不等高或梯面向外倾斜、水土流失严重,应沿梯坎基部用石头或砖、草修补,也可以从梯层内侧挖新土筑坎加高,使梯层保持内低外高,梯面向内倾斜,达到小雨水量不出园、大雨水量不冲园,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在每层茶园的内侧设置蓄排水沟,蓄水提高茶园保水保肥保土能力。缓坡茶园改为等高种植,同时修筑好道路和排灌系统。改园还要补植缺丛,以采用大茶棵补缺效果较好,如果无大棵也可用茶苗补缺。

2.改土:改良土壤是改造低产茶园的中心环节,对茶树长势差的低产茶园深翻土壤,增施有机肥。目前政和县东平镇低产茶园主要是长年失耕、土壤板结。一般要求行间挖深至50厘米的施肥沟,重施有机质肥料,如猪牛粪、草木灰、绿肥、饼肥等,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施土杂肥或猪牛粪3~5吨,或饼肥150~250公斤加过磷酸钙150~250公斤,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要充分利用山上的杂草进行覆盖。对土层浅、质地差的低产茶园采用培客土、培土结合施有机肥的方法,加深活土层,促进茶树根系的生长,以建立深厚的土壤耕作层。根据茶树喜温喜阴的特性,在茶园适当套种绿肥、铺草覆盖,改善土壤和茶园空气条件,为茶树生产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3.树改:根据各地的生产条件、茶树衰老程度、形成原因,可分别采用台割、修剪和种改。

(1)台割。对树龄大、树势衰老严重、有明显寄生苔藓或地衣、育芽无力、产量明显下降的茶树,在春茶采摘后或在大寒前后,在离地面5~10厘米处砍去,及时清理树桩,增施有机肥。

(2)修剪。深修剪,对树冠上面分枝细而密、“雞爪枝”多、新梢长势减弱、产量逐渐下降的低产茶园进行深修剪,在春茶后剪除“鸡爪枝”层10~20厘米,当年秋茶多留少采,以恢复树势。重修剪,对树势呈半衰老、产量显著减少的茶树进行重修剪,春茶后剪去树木的1/3或1/2,当年夏天、秋茶后打顶养篷,年底可复壮树势。

(3)种改。对树龄长、树势严重衰退的茶树或品种混杂、萌发迟、品质低劣的茶园,应当挖掉,重新栽种适宜的良种,如“政和大白茶”属于迟熟品种,产量低,而“福安大白”、“福云6号”、“935号”等则是早熟品种。

三、加强改造后的茶园管理

1.加强肥培管理:改造后的茶园,一般春夏茶萌发前及时追施一次速效性氮肥,每667平方米施15~25公斤,以满足茶树改后生长发育对养分的要求。

2.加强树冠管理:培育宽阔的采摘面,剪、养、采结合,一般台割更新茶树,都要进行1~2次的定型修剪,重修剪的茶树也要进行一次轻修剪,以整形树冠,培养一个良好的树冠结构,在这一前提下,实行以养为主、采养结合、打顶养篷、采密养稀、采大养小的措施,经1~2年的养采时间,就可正式投产。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篇4

1 低产成因

茶园低产成因, 要从茶园密度、茶树生长势、茶园土壤和水土保持等方面进行分析[2]。

1.1 树龄偏老, 树势衰退

造成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茶树衰老。茶树个体发育过程中, 其基本矛盾是新陈代谢, 当茶树进入老年阶段后, 代谢水平降低, 生命活动减弱, 树势衰退, 鸡爪枝增多, 枝干不断干枯死亡, 地衣、苔藓寄生, 育芽能力减弱, 根系生长衰退, 吸收面积减少, 导致芽叶产量和品质下降。

1.2 缺棵断行, 茶树稀疏

造成低产的另一个原因是茶园内行株距过大, 缺棵断行严重, 降低了土地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 干物质积累少, 单产低。

1.3 茶园基础差, 水土流失严重

有些茶园由于建园时未经深翻改土、施有机肥, 种植后管理粗放, 造成土层浅薄板结, 水、气、热不能调节, 土壤肥力低, 茶树生长衰弱, 有的坡地茶园, 未经修筑梯层, 水、土、肥渗漏严重, 茶树根系裸露, 吸收根少, 影响地上部正常生长, 导致低产。

1.4 采摘过度, 芽叶稀少

茶树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重要器官。据研究, 茶树体内80%左右的有机物质是叶片通过光合作用所形成的碳水化合物。叶片也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而蒸腾作用又是茶树吸收和运输水分、矿质养料的主动力。在采摘过程中, 不顾茶园管理水平和茶树生长状况, 过度采摘, 没有留足成熟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即使增施肥料和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 也不能为茶树吸收利用, 导致茶树营养不足而早衰。

2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必须根据茶树衰老程度、造成低产的成因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 有计划地进行综合改造。低产茶园改造技术主要是改树、改园及改植换种[3,4]。

2.1 改树

改树是利用茶树的再生特性, 通过更新枝干, 复壮树势, 恢复青春活力。改树通常根据茶树生长势, 采取重修剪和台刈2种方法。

2.1.1 重修剪。

重修剪的对象:茶树骨干枝虽生长正常, 但芽梢稀少, 对夹叶发生早, 鸡爪枝多, 单产低;病虫危害严重, 部分枝干有地衣、苔藓, 已严重影响枝干生长和芽叶产量;茶树年龄不大, 但由于茶园管理粗放, 采摘不合理, 出现未老先衰的茶园。重修剪的方法:重修剪的时期应选择在当年不减产或少减产, 第2年能大幅度增产, 长江中下游茶区选择在春茶后或夏茶后进行, 广东、海南等南方茶区则选择在12月至翌年2月进行;重修剪的操作要求:一般剪去树冠的1/3~1/2, 长江中下游茶区, 灌木型茶树距地面30~50 cm处下剪, 南方茶区大叶种茶树距地面60 cm处下剪, 重修剪的工具用篱剪或重修剪剪刀。

2.1.2 台刈。

台刈的对象:树龄大, 树势非常衰老, 主干灰白, 叶片光秃, 地衣、苔藓丛生, 采用重修剪的方法已不能恢复树势的茶园;树冠低矮, 蓬高不到33 cm, 地面上密集丛生大量的细弱枝条的塌地茶树或多年强采失培, 枝条细弱稀少, 生长特别矮小的茶树;骨干枝病虫危重严重, 大量枝条干枯死亡的茶树。台刈的方法:台刈的时期应根据气候条件、经济效益而选择, 长江中下游茶区, 以5—6月为最佳, 边茶茶区则为7—8月, 广东省则在早春;台刈的高度应在茶树的根颈部, 灌木型茶树通常离地面5~10 cm处下剪, 乔木型茶树离地面20~30 cm处, 台刈的工具为台刈铗或锋利的柴刀。

2.2 改园

改园是改造低产茶园不合理的群体结构和茶园土壤条件, 为茶树高产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主要方法为补棵补缺和改土治水。

2.2.1 补棵补缺。

归并补缺:将老茶树挖起进行补缺, 并小块为大块, 并零星为成片, 改丛栽为条栽, 将坡地茶园改成等高条栽茶园。老茶树补缺为了提高成活率, 移栽前必须台刈, 以减少叶面水分蒸发, 尽量带土, 以保留主侧根系, 栽植时应培土压实并浇足定根水, 茶蔸移植的时期长江中下游以早春或10月最佳。茶苗补缺是经济高效的一种方法, 一般是将茶园中的老茶树就地台刈后, 再从苗圃地挖取二至三年生强壮茶苗补植至缺棵处。

2.2.2 改土治水。

低产茶园改土治水, 是为茶树地下部根系生长提供良好条件, 使改造后的茶园土壤深厚疏松, 通气良好, 养分含量丰富, 保土、保水、保肥能力强。一是深耕改土。在衰老茶园中进行深耕, 增加土壤空隙度, 促进微生物活动和养分分解, 不断提高肥力;深耕还能切断延伸过长, 对养分运输困难的粗老茶根, 人为地更新根系, 促进新根生长。深耕时期以树冠改造后立即进行为最佳, 深耕30~50 cm。改土是改造低产茶园的基础, 改土的主要措施是增施有机肥和客土调剂。增施有机肥要结合深耕进行, 深耕时及时施入饼肥2 250~3 000 kg/hm2、绿肥或土杂肥15~30 kg/hm2。客土调剂必须考虑茶园原有土质, 如原土砂性重, 保水保肥差, 则掺进黏性土壤, 反之则掺进砂性土壤, 客土调剂的数量为75~150 kg/hm2。二是治水保土。治水保土是保证低产茶园改造效果的重要措施。衰老茶园地形地势复杂, 生产条件不同, 治水保土要因地制宜, 主要措施为将坡地茶园改为等高或分段等高梯层, 改内高外低为外高内低, 改顺坡丛栽为等高条栽;开横沟, 对缓坡丘陵低产茶园, 为了避免水土流失, 应开挖若干等高横沟;合理耕作, 坡地茶园耕作, 应沿等高线横坡水平进行, 大雨前不宜耕作, 雨季后要松土。

2.3 改植换种

改植换种是低产茶园改造最彻底的一种技术措施, 对已经过若干次重修剪或台刈改造且缺棵断行严重、失去了更新复壮条件的茶园, 应进行改植换种, 重新规划布局, 建立无性系良种茶园。在建园施工中, 要彻底挖除拣净原有茶树的根系, 改良土壤, 选用无性系良种茶苗, 合理密植, 加强管理, 建立高标准新茶园。

3 改造后的管理

低产茶园经过重修剪、台刈更新、改良土壤以及补植缺丛, 改变了树冠和园地面貌, 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高产优质奠定了基础。但要保持改造后长期高产稳产, 关键在于改造后的管理。低产茶园改造后, 关键的管理措施为:疏枝修剪、合理采摘、防治病虫害、中耕施肥。

3.1 疏枝修剪

衰老茶树更新后, 不如幼苗分枝有规则, 会发生很多细弱浓密的小枝, 影响骨干枝生长, 使茶篷郁蔽, 病虫寄生。因此, 在修剪新枝的同时, 必须进行疏枝, 用弹簧剪将低层生长细弱的枝条全部剪去, 剪枝应留壮去弱, 留高去低, 留稀去密, 保留新枝20~30根。衰老茶树经过台刈或重修剪后, 可在当年的秋季或翌年的早春进行定型修剪, 以促进分枝, 培养骨干枝。

3.2 合理采摘

采摘是低产茶园改造后树冠管理的重要环节。据试验, 台刈和重修剪后的1~2年内的采摘, 应与幼年茶树相同, 以养为主, 为持续丰产打下基础。衰老茶树重修剪后, 第1年秋末打顶, 第2年轻修剪后春茶留2叶、夏茶留1叶、秋茶留鱼叶。台刈后的茶树, 第1年不采, 第2年春未打顶采, 夏秋少采多留, 经过第2次定型修剪后, 春茶留2叶、夏茶留1叶、秋茶留鱼叶, 随着树冠的形成, 即可按成年茶树的方法进行采摘。

3.3 防治病虫害

衰老茶树中发生较多的有茶蛀梗虫、茶天牛和地衣苔藓等, 因此, 树冠改造后, 应立即进行防治。同时, 茶树更新后新梢生长旺盛, 枝叶肥嫩, 致使病虫有了充足的食物和寄生场所, 引起茶蚜、刺蛾、小绿叶蝉危害, 应采用综合防治技术。

3.4 中耕施肥

低产茶园改造后的初期, 由于树冠覆盖度小, 土壤裸露面积大, 潜在的杂草种子、残留的草根得到适宜的条件, 就会萌发蔓延。因此, 改造后的茶园每年应中耕除草2~3次。茶树更新后, 生长旺盛, 需要大量营养元素供应。更新后的当年, 主要是促进萌发、加速枝梢生育, 故在改造时施足基肥的基础上, 夏秋季还应施追肥, 施肥量可参照幼年茶园的施肥标准。

摘要:分析了低产茶园成因, 介绍了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包括改树、改园、改植换种等措施, 以期为低产茶园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低产茶园,成因,改造技术

参考文献

[1]王家福, 肖文会.茶园低产的原因及改造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7) :71-72.

[2]肖光玉.中低产茶园改造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 (5) :109-110.

[3]罗放.低产茶园提升改造技术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 2013 (18) :141.

核桃低产林改造技术 篇5

灵石县是山西晋中市核桃大县之一,目前栽培面积已达1.4万hm2,其中有0.4万 hm2树龄已达10年以上。由于受旧的传统观念和落后管理技术的影响,长期处于低产、劣质、低效的恶性循环中,严重影响了广大果农的生产积极性。2013年开始,选定全县各乡镇不同区域的13个试验示范点,进行了以“双调技术”为技术主线的低产林改造技术,力争3年实现667 m2产200 kg优质产品的经济目标。现将具体措施介绍如下。

1地下土壤调理

1.1深翻树盘

长期放任管理的园区,树盘下杂草丛生,严重板结,要坚持每年秋季深翻树盘25~30 cm,填压秸秆、杂草、树叶10 cm厚,以解决深层土壤板结的问题。

1.2覆盖保水

缺水是灵石县核桃园区的普遍问题,可通过覆盖树盘,增加土壤的涵水能力来解决。一是每年春季在树叶萌动前,浇水后用塑料覆盖树盘子;二是每年春季在树叶萌动前采用秸秆、杂草、树叶等物资覆盖树盘厚度10 cm以上,以减少地表水分的蒸腾量,增加树盘深层土壤的涵水能力。如能根据树龄大小施入0.1~0.3 kg保水剂效果更好。

1.3增施有机肥

经测试,灵石核桃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在1%以下,个别园区只有0.7%左右,营养严重不足致使一些园区的核桃树未果先衰。试验区采用株施100 kg优质农家肥,适当补充钙、钾肥,并采取了树盘开沟、行间机械灭草的技术措施,有效改善了树体的营养状况,提高了当年的萌芽率,成枝率达20%以上,壮枝复合芽形成率提高40%以上。

2树上调节平衡

2.1控树高

园区的光照不足是过去造成灵石县大龄树低产、劣质的主要原因,而树体超高正是光照条件差的病根所在。改造过程中首先确定了“树高不超过行距的80%”的基本标准,并根据园区树体生长状况灵活掌握,处理好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些严重超高的树体一次性强落头,有效地解决了园区树体内膛光照差的问题。

2.2强拉枝

为解决放任树上强下弱,结果大枝光秃带的问题,实施了强拉枝技术。一般下层枝拉成75°、中层枝拉成90°、上层枝为100°以上, 达到

以着生角度控制营养供应,最终实现树体上下、内膛、外围平衡发育,均衡结果。

2.3缩枝组

对于超大侧枝要逐年连续轻回缩,特别是大枝上所着生的枝组修剪,要达到中部大(不超过100 cm)两头小(50 cm左右)的菱形状。有效控制结果部位外移,并能彻底解决内膛光照问题。

2.4重背下

放任树大枝在发育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连续二三代背下大枝,造成原主枝头发育不良而被背下枝所取代,最终扰乱树形,营养难以积累影响成花结果。 要重视背下大枝的回缩或疏除,以减少营养的大量分流,确保主枝头的生长强势,确保主枝的正常延伸扩冠。

2.5群摘心

强拉枝及枝组回缩和背下枝的疏除会给树体各部位大枝局部造成强刺激而出现多部位萌芽成枝,对于这些新枝应加强夏季管理。新梢生长长度达30~50 cm时应及时摘心,不可放太长,以免造成大量营养消耗影响积累成花。个别部位的徒长枝应连续二三次摘心,方可达到最佳效果。

2.6破顶芽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篇6

荣县位于四川省南部, 属自贡市管辖, 地处长江上游沱江、岷江水系的低山丘陵地带、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降雨充沛、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快, 不稳定, 常有冷空气活动;平均温度为17.5℃, 年降水量为1 000毫米。

荣县是四川省唯一的花茶之乡, 全省茶叶核心区、川南优质早茶区, 名茶采摘质量和销售价格名列全省前茅, 以龙都公司等茶叶加工企业为龙头, 带动形成以双古、来牟、保华、长山、铁厂等镇为重点的茶叶产业带, 全县茶叶面积近6700万公顷, 年产茶近1万吨。然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劳力短缺, 部分茶园树体老化, 产量极低, 效益甚微。为此, 笔者对荣县茶园低产的原因进行分析, 探讨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措施, 并于2009年~2012年在长山镇八行村茶场6.7公顷茶园, 通过改树、改土、改园、改采管制度等综合改造技术措施, 取得头年改造, 第2年春试采, 第3年盛产, 产值比改造前提髙2倍以上。通过试验示范, 在来牟、双古、长山、保华等镇累计推广1 300公顷, 新增产值1 000万元,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1 荣县茶园低产原因

1.1 茶树老化

上世纪70年代发展的茶园2 000公顷, 大多数为山坡地, 年老树衰、生育能力弱、鸡爪枝多, 甚至形成“二层楼”状况。

1.2 重采轻管

茶树种植后未曾定型修剪, 致使树冠零乱, 有些茶园过早投产, 掠夺式的强采、滥采, 上下、左右、里外一把抓, 严重损伤了树体, 形成未老先衰的“小老树”。

1.3 土壤耕作粗放

只在春茶前结合施催芽肥进行浅耕, 春茶后或夏秋季杂草较多时, 茶园进行1次浅耕, 甚至长年不翻耕施肥。茶园长年踩踏, 土壤变得浅薄板结, 透气性和保水性不良, 土壤营养不足, 肥力低, 导致根系活动减弱。

1.4 重施化肥, 忽视有机肥

多年来, 部分茶农只追求产量, 春茶前猛追氮肥, 夏、秋茶不施、不耕, 忽视有机肥施用, 土壤改变理化性状, 茶叶品质受到影响。

1.5 病虫害防治不力

荣县茶树病虫害主要是茶小绿蝉和茶黄螨, 防治不利, 新芽梢枯萎停长, 甚至落叶, 树势衰弱。

2 低产改造技术

2.1 树冠改造

树冠改造就是利用茶树的再生特性, 通过更新枝干, 复壮树势。

2.1.1 改造时间

低产衰老茶园综合改造宜在5~8月进行, 以春茶结束时为最好, 选择利用晴天修剪、台刈最好, 改造后及时喷一次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清园消毒。因夏季气温髙、光照强、雨水充足, 茶树芽梢生长快, 有利于恢复茶蓬, 促进来年春茶产量和质量的提髙。同时, 改造前还可强采一季价值较高的春茶, 增加收入。

2.1.2 改造方式

根据茶树衰老程度, 分别采取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台刈、抽刈等方式, 改造树冠。修剪方法采用镰刀割成长马蹄形, 伤口割平, 以利愈合。提倡使用茶叶修剪机进行, 降低改造成本。

轻修剪:没有达到一定高度和幅度的幼龄茶园, 采摘茶园树冠蓬面的徒长枝, 通过轻修剪达到树冠表面整齐一致。

深修剪:采摘茶园树冠表层形成密集的鸡爪枝, 正常芽叶少, 多为单叶或对夹叶, 但树体骨干枝较好, 一般要剪去树冠顶部15~20厘米左右的枝梢。

重修剪:虽然树冠衰老, 但树体底部骨干枝及有效分枝有较强的生育能力, 可剪去茶树的一半, 离地高度35~40厘米处剪去地上部分枝梢, 对原茶树较矮小的老茶树, 也可剪去树冠高度的1/2, 从而培养形成新的树冠。

台刈:适用于严重衰老的茶树, 一般在离地面4~5厘米处剪除地上全部枝干。

抽刈:茶树下部有较多的地蕻枝, 茶林间又夹杂部分粗老枝干, 俗称两层楼, 利用抽刈剪去粗老枝条, 留下地蕻枝, 重新培养树冠。

2.2 土壤改良

树冠改造后, 及时铲除茶树间杂草, 深翻茶行, 抽槽换土, 开沟深度为50厘米, 宽40厘米, 将表层土和底层土分别放置, 回填时将表层土放入沟底。抽槽换土时, 将各种杂草埋入槽中。茶树修剪后因受严重创伤, 必须补充大量养分供其新芽梢生长, 故应及时追肥。此次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 每亩施尿素18~22千克 (或碳铵50~60千克) 、过钙30千克。有条件者亩施有机肥1 000~1 500千克左右, 土杂肥3 000千克或饼肥200千克, 再配施一定的氮、磷、钾肥, 并与土层混合填入, 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 增加土壤肥力, 改良土壤, 又能通过深挖斩断部分茶树根系, 打破地下部与地上部的生长平衡, 促发新根, 做到树冠修剪更新与根系更新相结合。

对于蕨类杂草生长旺盛的茶园, 宜在8~9月新发杂草老熟时用40%农达水剂 (每喷雾器16千克水加入100毫升农达水剂和少量冼衣粉) 喷洒防除, 可基本根除。

2.3 改园

改园就是利用茶树种植密度不足, 茶丛树冠矮小、缺株断行多, 使得茶树进行同化作用的绿色叶面积很少, 造成茶园低产低质。改园主要内容是将零星分散的茶树相对集中, 增加茶树密度, 实行茶园补植, 进而增加茶丛密度, 增加绿色面积, 提高光合利用率。

2.4 改采管

改采管是巩固改造成果的关键措施。改造后必须重视茶园的耕锄、施肥、灌溉、防治病虫等, 还要合理采摘, 注意留养, 切忌“一扫光”。机采事半功倍, 缓解劳力矛盾、降低成本。机采可增加鲜叶产量, 满足广大消费者消费大宗茶的需要。在劳力短缺的今天, 提倡创造条件, 机采夏秋茶。

2.5 抓好防虫

主要抓好以茶小绿蝉和茶黄螨为主的虫害综合防治。茶树新芽梢一旦受茶小绿叶蝉为害, 会枯黄萎缩停止生长;受茶黄螨为害, 茶嫩叶枯黄卷缩, 严重时将造成落叶, 影响来年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通常防治应进行2次, 第1次在茶园深耕施肥后立即进行, 可用吡虫灵1 500倍加水胺硫磷800倍的混合液进行全面喷洒一次;第2次宜在新芽梢萌发至一芽三四叶时, 可结合叶面追肥同时进行, 用敌杀死1 500倍加扫螨净, 1 500倍、0.5%尿素混合液喷洒, 兼治其它害虫, 还可助茶树生长, 促进来年春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低产茶园综合改造技术 篇7

土壤是茶树生长的基础, 茶园抛荒后, 杂草丛生, 土壤板结, 理化性状恶化, 肥力下降。改造的第一步就是要深翻埋肥, 熟化改良土壤, 提高土壤肥力。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秋末冬初 (9~10月) , 在茶树行间全面深翻30cm以上, 同时清除杂草树根、石块异物等, 然后在茶树两侧开沟, 667m2分层埋施各种农家肥2000~3000kg、饼肥100~200kg、磷钾肥或复合肥50~100kg。做到土肥相融, 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提高土壤肥力。此外, 还可采用播种绿肥, 挑培客土等措施。

2 更新树冠, 复壮树势

在深翻改土的前提下, 利用茶树具有再生复壮的特性, 根据茶树衰老衰败程度, 进行深修剪、重修剪、台刈改造, 以更新树冠, 复壮树势。具体操作方法是:对于骨干枝健壮、上层分枝旺盛, 但树冠“鸡爪枝”密集, 芽叶瘦小的轻度衰老茶树, 可进行深修剪, 一般剪去树冠10~15cm。对树龄不大、未老先衰、骨干枝健壮, 但上层分枝枯萎, 树冠参差不齐, 育芽能力衰弱的茶树进行重修剪。一般在2月下旬或春茶结束后, 在离地面35~45cm处, 水平剪去上部枝叶, 并对下部的病虫枯枝及时剪除。对于树龄大或严重衰老衰败, 地上部分已失去利用价值的茶树进行台刈改造。一般春茶前后, 在离地面5~10cm处将茶树上部刈除, 重新培养树冠。

3 增植补缺, 改造园相

有的抛荒茶园缺株断行, 水土冲刷严重, 茶园基础设施被损坏, 生态环境恶化园相差。改造的办法是:进行大苗补栽或归并补缺, 同时搞好以水土保持为主体的茶园基本建设。如茶树行间铺草, 整理排蓄水系统, 修理园内道路, 营造防护林等, 从而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和相貌。

4 加强管理, 高产优质

茶树是多年生的叶用作物, 各项技术措施的应用具有连续性。针对抛荒茶园的不同症状, 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了综合改造, 为茶树更新复壮奠定了良好基础和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要夺取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益, 还必须加强培育管理, 否则将前功尽弃。具体要抓好以下技术措施的落实:

4.1 科学施肥耕作

茶园改造后, 树体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 并且要大量萌发新枝, 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 为了满足茶树生长需要, 必须改随意施肥为科学施肥, 要在施用氮肥的基础上, 增加磷钾肥的比例, 并要特别重视增施有机肥。一般要求每年667m2增施有机肥1000~2000kg。追施速效氮、磷、钾肥3~4次, 每次15~20kg。同时要及时抓好茶园中耕锄草和茶园铺草等综合农业技术措施, 以保持茶园土壤“深、松、肥、潮”的良好性状, 促进茶树旺盛生长。

4.2 精心修剪养蓬

茶园进行树冠更新改造后, 萌发新枝没有规则, 往往会生长许多细弱浓密的小枝, 使茶蓬闷闭, 难以形成健壮宽阔的采摘面。因此, 在修剪新枝的同时, 必须进行疏枝, 用弹簧剪将低层生长细弱的枝条全部剪去, 使之通风透气, 养分集中。经过台刈或重修剪改造后的茶树, 可根据情况在当年的秋季或翌年的早春进行定型修剪, 培养骨干枝。一般春茶后台刈的茶树, 第2年早春离地30~40cm处定型修剪, 第3年春茶前离地50~60cm处定剪, 以后逐年采用轻修剪养蓬, 使树冠形成枝繁叶茂宽阔平整的采摘面。春茶后进行重修剪的茶树, 当年的秋末可以打顶采, 次年早春离地50~60cm处定型修剪, 以后逐年采用轻修剪养蓬, 使树冠达到采摘标准。其它季节改造的茶树, 可根据新梢生长情况确定打顶采和定型修剪的时间。

4.3 严格合理采摘

茶叶采摘合理与否, 不仅对当年产量和树势有影响, 而且对以后的茶树生长发育, 树冠的养成和产量的高低, 品质的优劣都有密切关系。因此改造后的茶园要严格合理采摘, 坚决改除“一把捋”, “一扫光”或“留顶芽”采的旧习, 做到分批勤采, 采养结合。保护茶树常采不衰, 高产稳产优质高效。一般深修剪茶树当年轻采重养, 护边养蓬, 第2年后可按标准分批留叶采。重修剪茶树, 初期要特别注意, 不能见茶就采, 以免影响树冠的形成, 当年夏、秋季可打顶, 第2年可采用春留2叶, 夏留1叶, 秋留鱼叶采摘, 第3年采用春、夏留1叶, 秋留鱼叶采摘, 第4年可按正常标准分批留叶平摘。台刈茶树, 初期为了配合修剪培养树冠, 以养为主。当年不采或秋季打顶, 第2年剪后进行打顶采, 秋留鱼叶采摘。第3年可采用春留2叶, 夏留1叶, 秋留鱼叶采摘。第4年采用春、夏留1叶, 秋留鱼叶采摘。第5年可按正常标准分批留叶采摘。

4.4 综合防治病虫

油茶高产栽培及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篇8

1 种子采收

采种要选择树冠开张, 果大皮薄、种粒饱满、出籽率高, 单株产量高, 出油率高、大小年不明显的优良母树采种, 并通过扩大繁殖, 建立采种园。

2 育苗

2.1 苗圃地

苗圃地要选择土壤疏松、肥沃, 并有良好的灌溉条件的耕地, 育苗地最好选沙壤土, 不要选择土质粘重, 透水透气性差的土壤育苗。苗床宽1m, 高15~20cm, 苗床在整地时要放足腐熟的有机肥, 一般每公顷15000kg, 然后加三元复合肥750kg, 过磷酸钙450kg作底肥, 肥料必须与土壤充分混匀后起畦, 起畦后喷除草剂再加红壤3~4cm盖面。

2.2 种子处理及时播种

种子要从10年生以上生长健壮的母树上采种, 采种时选择树冠向上部向阳处的果实, 用阴干方法取种, 用水选法选择下沉大粒, 饱满的种子。播种时采用条播法, 条宽10cm;条距20cm;深5cm;种子间距4cm排列, 播种后盖红壤2~3cm, 然后盖稻草淋水保湿。

2.3 苗圃管理

播种时要随采随播, 出苗后要及时揭除稻草, 松土, 灌溉施肥, 防治病虫害。幼苗期不能长时间暴晒, 要用遮光网遮光, 随着苗木长大, 渐增加光照。

3 苗木嫁接

嫁接时选择2年生苗木作砧木, 用切接法嫁接。嫁接时在离地面6~10cm处将砧木剪断, 选择光滑面, 离剪口1.5cm处斜切一刀, 使切口成45°的斜面, 然后在切口上方纵切一刀, 形成1.5cm长的切口。接穗要采自丰产、果大皮薄、油质好、出油率高、抗性好的油茶品种, 选择芽眼饱满的枝条, 在芽的下方1.3cm处斜削一刀, 成45°斜面, 然后翻转枝条, 在芽背的基部向下平削一刀, 长度1.5cm, 略带木质部, 削口要平滑。在芽的上方1cm处将接穗剪下, 插入砧木的切口处, 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要对准边。绑扎时要用薄膜罩住接穗和砧木的断面, 露出接的芽和叶片, 然后绑紧, 嫁接时间宜在春梢老熟后的4~5月份进行, 嫁接后苗圃要遮光保湿。采用营养袋育苗的, 边嫁接边上袋, 然后排放在预先准备好的苗床上, 淋水保湿遮光。

4 种植

4.1 种植前备耕

选择35°以下的山坡地, 按水平距离3m开带, 带面宽2m以上。种植穴挖好后, 分两层填草回土, 填平后, 植沟按株距1.5~2m起墩, 每公顷1650~2250株, 起墩时每穴加肥泥一担, 腐熟农家肥 (牛粪, 猪粪, 鸡粪等) 10kg, 与穴土充分混匀后起0.3m高土墩。

4.2 种植

种植时间在立春至雨水期间, 如种植营养袋苗, 不受时间限制。种植时应选择阴雨天, 起苗时, 做到边起苗边种植, 多带土, 为保证成活, 不栽隔夜苗, 栽种前茶苗根部要全部均匀沾浆, 泥浆最好用水田或水塘中较肥的田泥和塘泥, 严禁暴晒, 种好后盖草保湿。

5 管理

5.1 水肥管理

油茶幼树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 营养生长旺盛, 是长骨架阶段。幼树一年抽生新梢三次, 即春、夏、秋梢各一次, 水肥条件好的可长二次夏梢。在管理上, (1) 在带内间种豆类作物或豆科绿肥, 然后将绿肥扩穴压表; (2) 科学施肥, 1~2年生茶树以氮肥为主, 可以施人畜粪尿、尿素或复合肥, 分别在新梢生长的3月上旬, 5月上旬和7月旬进行, 每株施尿素或复合肥30~50g, 在植株间距植株20cm处, 挖小穴施入, 以后施肥逐次将距离加大, 防止伤根。成年结果树以扩穴施肥为主, 一般在秋冬季进行, 每株施复合肥1kg加猪粪或鸡粪10kg。每年6月施磷肥, 每株施0.5~1kg, 可以减少落果。

5.2 幼树整形

油茶幼树整形方法分两步:首先是养干。造林后第1~2年内, 顶芽萌发的春梢, 应全部保留, 使其迅速形成主干;第2步是定形。主干高60cm在主干四周选留3~4个强壮主枝, 每一主枝上的副主枝数目, 以树体大小和二主枝间距离而定。修剪最适时期是早春。修剪后及时除萌。幼树修枝宜轻不宜重。

6 病虫防治

6.1 病害

(1) 炭疽病。炭疽病主要为害枝叶和果实, 造成落叶落果。炭疽病防治:早春可喷1%波尔多液;发现病枝可喷苯醚甲环唑一包 (10g) 加水15kg, 代森锌400~600倍液。

(2) 煤烟病。主要由蚜虫、蚧壳虫的分泌物引发的病害, 煤烟病影响植株正常生长。防治方法以治蚜虫、蚧壳虫为主, 可喷杀扑磷1000倍液;发病后可喷代森锰锌, 代森锌400~600倍液。

(3) 苔藓。防治方法:可喷硫酸亚铁溶液。

6.2 虫害

(1) 茶毛虫, 可喷50%马拉硫磷1500倍或90%敌百虫1000倍液或80%敌敌畏800倍。

(2) 茶尺蠖。可喷40%水胺硫磷800~1000倍液, 氯氰菊酯3000倍液。

(3) 茶绿盲蝽象。可喷氯氰菊酯, 杀灭菊脂等3000倍液。

(4) 天牛。主要用人工挖卵粒, 幼虫用敌敌畏10倍液注入虫孔后, 用黄泥封口。

(5) 金龟子。可喷阿锐宝或敌敌畏1000倍液。

7 老茶园改造

7.1 修剪回缩

剪除病、虫、枯枝、回缩老弱枝组, 对结果能力差的枝条进行修剪更新, 让其萌发新枝, 形成新的树冠。

7.2 补植

老茶园因多年来的粗放管理, 茶园缺株严重, 因此要及时进行补植, 补植时最好选用营养袋嫁接苗。补植时间最好在春季进行, 补植树后要盖草, 淋水保湿, 提高茶苗的成活率。

7.3 垦复成带

对坡度25°以下的山地老茶园, 在垦复时, 按水平方向开成梯带, 有利于茶园蓄水和施肥等茶园管理工作的进行, 对坡度25°以上比较徒峭的山地茶园, 可以采用开鱼鳞沟的办法, 在植株上方开成小平台, 梯带和小平台都要做成反倾斜状, 减少水土流失。

7.4 施肥

老茶园由于挂果时间长, 土壤养分消耗较大, 每年在秋冬季垦复时结合扩穴施肥, 每公顷可施农家肥15000~22500kg或三元复合肥600~750kg, 施肥时将山草先填入穴内然后施肥盖土。

参考文献

[1]韩宁林, 赵学民.油茶高产品种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2]梁永娥.油茶丰产栽培技术及低产林改造技术[J], 广西热带农业, 2010 (06) .

[3]田大清, 刘凡值, 龚德勇, 查兰松.油茶低产园高接换种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01) .

[4]罗炫兆, 黄妹兰.百色市油茶栽培及低产林改造技术[J].广西农业科学, 2007 (02) :137-140.

上一篇: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下一篇:系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