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及其防范

2024-05-29

会计信息失真及其防范(精选十篇)

会计信息失真及其防范 篇1

1. 有些单位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是保证及时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提供可靠准确会计信息的基础。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由于利益的驱动, 为扩大经营业绩, 单位经营者在经营管理不善的情况下, 为了个人和小团体利益, 在会计资料传递的过程中擅自更改会计信息, 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做账外账, 私设小金库, 致使会计信息失真。还有些单位虽然拥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但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有效地利用, 致使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流于形式, 更有单位会计与出纳串通一气, 出现坐支、白条抵库的现象, 这些现象都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 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尽人意。

有些单位会计人员的素质低下、职业判断能力低是一个事实。会计人员素质层次不齐而且偏低, 这无法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一方面, 在一线从事财会工作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为数甚少, 会计后续教育缺乏力度, 另一方面许多会计师仅仅是考取了会计师证书, 而在业务操作水平上却并不熟悉新的会计制度, 这种状况造成的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的处理不同, 是造成会计合法会计信息失真基础原因之一。

3. 会计管理体系与执法体系不统一。

会计法中明文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当经过主管单位同意, 不得任意调动或撤换。”但是在执行中, 有些实行法人代表负责制的单位, 中层管理人员由法人代表聘任, 在聘任人员中, 领导已经把个人因素考虑在里面, 为了方便自己工作的开展和思想的贯彻, 尽量使用那些有关系的或唯命是从的同志。由于存在上述原因, 约束了会计人员发挥会计监督作用, 会计对领导的意图唯命是从, 致使会计信息失真, 欺骗了国家、欺骗了投资者和债权人。

4. 会计工作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

目前各单位的外部监督主要由会计主管部门实施, 而各单位的主管部门主要从本部门利益出发, 对所属单位采取保护主义, 根本不能进行有效地监督。尤其近几年来, 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有了一定发展, 在数量增加的基础上业务量开始下降, 致使在质量上开始放松, 在数量和质量成反比情况下已经不能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有的还出具虚假的验证报告, 上述情况使这些社会监督机构不能完成一个有效的会计社会监督体系的使命。

二、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 贯彻实施会计法《会计法》是以法律的方式明确规定要保护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会计行为, 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制定本法。”《会计法》还将会计事务的每一步, 包括从原始凭证的取得、记账凭证的填制、记账方法的运用到会计核算的内容和会计政策的变更、会计报表的产生, 均纳入了立法范围, 保证会计人员运用正确的会计方法, 得出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2. 建立以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的会计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制定财务监察及内部稽核制度;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严格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健全各种财产物资、财务收支的审批、领报制, 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一个良好的会计基础。同时可以由监事会委派财务总监, 对单位的财务活动及其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 定期向监事会报告。但监事会委派的财务总监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总会计师作为单位财务会计的主要负责人, 所以已设置了总会计师的单位就没有必要设置与总会计师职责重叠的财务总监。只有把财务总监的职责同总会计师的职责区别开来, 并且明确由监事会委派, 作为监事会成员, 负责对财务活动及其经营管理行为实行事中控制, 进行过程监督, 并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活动, 就能对负责人行使的经营管理自主权起到制衡作用。

3. 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加强会计监督作用要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 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的公正作用。会计师事务所是社会监督的主要机构, 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职能, 要依靠注册会计师这种社会监督力量去完成监督会计行为的使命, 同时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监督和职业道德修养, 促使注册会计师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 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鉴证的法律责任, 对不负责或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真正的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是会计信息不再失真。

4.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 使会计控制有效发挥作用。首先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 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 廉洁奉公, 不论遇到何种情况, 不丧失原则, 不图谋私利。其次, 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素质。会计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 并熟悉会计处理程序, 精通会计法规, 会计制度, 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一个财会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熟悉法规, 具有高超的会计水平, 更要品质好、思想过硬, 真正与单位共命运。因此, 财会人员需要不断充电、回炉, 提高自身素质, 这样才能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 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提供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刘莉.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市场, 2009, 9.

[2]严秀芳.行政事业单位主观性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防范[J].统计与咨询, 2009, 1.

[3]马宗凯.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0, 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及其防范 篇2

2013年07月15日 10:46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8期上 作者:江春梅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提要:当前,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证券市场发挥其合理配置资源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是现代会计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首先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然后从COSO报告内部控制五因素出发,分析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从内部控制角度提出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失真,内部控制

原标题:防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

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国内外企业比较普遍的问题。从美国的安然事件到中国的银广夏,使许多人们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产生质疑,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越来越成为广大会计人士和金融学者关注的焦点。要使企业具有高的会计信息质量,就需要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认真地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和纠正会计信息失真,从而不断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好地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的信息,以方便他们更有利的决策。

一、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信息失真的内涵

国内权威的学术机构主要从会计信息特征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这两个方面来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定义。2006年中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在准则中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了全面阐述,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可比性、及时性、重要性八个方面。其中,相关性和可靠性又是最为重要的会计信息特征。本文将会计信息质量定义为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总和,相关性和可靠性越高,会计信息质量就越高。

在会计领域内,会计信息失真这一术语的含义十分宽泛。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失去了其会计信息质量最重要的特征,即可靠性和相关性,也就是说会计信息没有准确地、如实地反映企业客观的经济活动,给信息使用者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它是指会计信息失去了合规性和真实性,即那些违反了专业标准而得到的会计信息才被认为是失真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对企业内外管理和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会计环境,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国内外频频发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和多角度的。

(一)内部公司治理结构缺陷。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要求在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之间建立各司其职又相互监督、制约的运行机制。但是,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是通过国有企业改制,“一股独大”现象大量存在于上市公司,严重阻碍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有效地运行。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大股东为了从上市公司中转移利益到他们自己的手中,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来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从而损害了广大的中小股东利益。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严重影响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得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从源头上失去了应该具备的控制作用;另一方面,董事会本身的功能缺陷,大股东委派的董事控制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等内设机构欠缺,外部独立董事缺位等问题造成董事会结构的不健全和公司治理的制衡功能失效。我国证券市场上的ST猴王、郑百文的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等原因。

(二)会计监督和监管体系不够健全。目前,我国对企业实施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由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负责进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企业没有形成一个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控制体系。内部审计部门是为企业服务的,但因受到企业各因素的干扰,没有真正发挥其监督职能。外部审计虽然能够保持其独立性,却有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出于自身利益而对被审计单位出具不真实的审计报告。此外,国家监督机构众多:会计监督、财政监督、税务监督等,各部门各自为政,或重复监督,或监督空档现象,造成执法尺度不一,力度不够。社会监督中,由于各行业间的激烈竞争,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样,有些机构所出具的财务报告质量的可靠性就容易受到怀疑。

(三)会计人员本身素质不高。会计从业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信息是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生成的,会计从业人员的品质、专业技能和知识都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但是,目前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教育水平普遍偏低,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缺乏应有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难以处理复杂多变的会计业务;另一方面,一部分会计从业人员虽然具有足够的专业技术水平,但为了谋求个人利益,无视会计职业道德,无视企业领导及其他业务经办人员的违规行为,对他们发现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漏洞,不仅没有主动提出建议来修补漏洞,进而完善制度,反而直接参与贪污、盗窃资金、挪用公款等违法违规活动。会计从业人员的这种专业素养和道德素质,在处理会计业务时难以按照会计道德职业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四)企业文化建设不到位。Schein(1988)将企业文化定义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并能够被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可以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但是,我国企业文化没有到位,这为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滋生氛围。受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过程中,一味讲求人际关系,强调搞好内部、外部“平衡”,侧重于处理人事关系,甚至会导致人治代替法治的状况。一些企业管理者无视企业规章制度,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不惜破坏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盈余管理,操纵财务报告来“粉饰”自己的业绩,企业管理者为了达到夸大业绩的目的授意会计从业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手段。在现实工作中,有些虚假会计信息是由业务素质低的会计人员造成,但在很多时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质量的人往往不是业务素质差的会计人员,相反,而是业务素质较高的会计从业人员,为了给自身谋求某种利用会计制度以及法律法规上的漏洞达到非法的目的。

三、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由五个相互影响的要素构成,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和会计信息的关注以及人力资源政策等环境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2006年Hollis研究表明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将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结合起来,这可以起到相辅相成,有效地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一)控制环境是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前提。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所有其他构成要素的基础,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保证。它影响着战略和目标如何制订、经营活动如何组织以及如何识别、评估风险并采取行动。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季侃和陈艳(2011)认为,股权集中度越高,控股股东倾向于促使内部控制不断完善,从而使得会计信息质量较高。

(二)风险评估是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基础。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它通过目标的确认和分解,识别评估对象面临的风险,评估风险概率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各种变化因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降低。

(三)内部控制是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手段。控制活动是指制定和执行政策与程序以帮助确保风险应对得以有效实施。严格有效的内部控制程序直接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会计失真的可能性。

(四)信息与沟通是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条件。信息与沟通是指相关的信息以确保员工履行其职责的方式和时机予以识别、获取和沟通。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能够使管理者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公司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合理的方式在公司内部有关层级进行分配,并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五)监督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力保障。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然后及时加以改进。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我国对公司的监督主要有: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监事会对董事会的监督,以及外部的独立审计。通过各方面的监督可以促进企业为完善内部控制而积极响应内部法规建设,从而为财务报告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障。

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以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一)加强公司治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公司治理是公司内部控制的基础和依据,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一是加强公司治理首先应改善公司股权结构,通过资本市场弱化内部控制人控制现象,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相互制衡机制,使内部控制环境能够有效运行。二是强化监事会对财务报告的监督,规模大的公司应设立监事会,监事会的职责是以财务监督为核心,应当保证监事会通过独立运行的方式行使其对董事、经理、公司财务的监督和检查。三是不断完善董事会制度,重视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增强董事会中董事的独立性,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降低经营者的舞弊现象,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二)完善公司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它能够帮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检查程序的有效性,为实施内部控制和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内部审计的相关部门应对企业各种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以及资产运用的经济有效性等进行审核。因此,一方面内部审计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减少会计信息失真。为了使内部审计能够充分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应当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且直接向企业最高层负责并报告工作。对于一般企业,也应当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完善人力资源政策。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培养企业的员工,提高员工素质,对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完善人力资源政策,企业应制定严格的会计人员招聘程序,员工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机制,以选拔能力-岗位相符的人员。要重视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努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品质、知识和技能。会计从业人员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岗位责任感,认真学习,不断更新会计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切实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另外,制定会计工作岗位轮换制。岗位轮换不仅可以提高更多员工的工作效率,还可以防范和发现舞弊,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其次,加强业绩评价,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2009年12月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该办法主要是为了考核中央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对计算EVA的方法作了特别规定。一个具备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应该定期地对不同岗位企业员工的工作业绩做出公正和客观的评价,分别给予奖励或惩罚。对于业绩优秀者给予奖励;相反,应该惩罚业绩不佳的员工。

(四)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和会计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是组织内部的一套通用的价值体系,用这套价值体系可以在无形中来约束企业和企业人员的言行,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重视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文化教育的结合,只有每个员工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了,才能使他们自觉地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行事,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才能促使企业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会计信息的质量才能得以保证。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首要是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因为领导者在企业中所处的领导地位,他们对企业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也会影响企业的管理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领导者素质的不断完善将促成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够完善,从公司这一角度来说,公司的各项内部制度虽然都在不断完善,但是仍然有缺陷,会计信息失真也时常发生,因此完善内部控制是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因为公司的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从内部控制开始的,一切的经营业务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内部控制之外。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企业生命力的重要保证,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防范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最好的办法。

主要参考文献:

会计信息失真及其防范 篇3

【关键词】 网络会计 信息失真 风险防范 对策

计算机网络会计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安全技术为基础,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构成企业信息化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使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共享和流通,实施远程操作以及进行事中的动态会计核算、分析、控制和监督,是一种全新的会计信息系统,但同时增加了网络安全隐患.

1.网络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主要表现为技术风险、理论风险、业务风险和管理风险四个方面。

1.1技术风险

网络会计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安全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的,会计信息是在遵循一定的信息交换协议,以足够的安全技术为保障,以一定的计算机硬件为支撑,在相应的软件管理下在网络中流通、存储和处理,并最终以人们需要的形式变现出来。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安全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安全性成为网络会计信息失真的技术风险。

1.1.1计算机网络中软硬件的脆弱性。计算机网络由计算机、网络设备和对应的软件组成。计算机网络中硬件配置不当或硬件故障,会影响网络信息的流通,严重时会导致网络瘫痪,威胁传输的信息的完整性,甚至使信息丢失,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软件本身鲁棒性不足和软件缺陷、财务软件相对滞后于财务制度,也使网络会计信息失真成为可能。

1.1.2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的影响。网络会计依据的是Internet/Intranet体系使用的TCP/IP开放式协议,信息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计算机黑客利用网络的漏洞,采用线路监听、信息截获、口令试探、身份仿冒和插入假信息等手段,对信息安全的各个层面进行攻击,网络会计信息将面临被截取、****、仿冒和破坏的风险。而且,在网络的环境下,只要有不法之徒想窃取、截获和破坏信息,当数据通过线路传输时,可以很容易实现。

1.1.3数据加密等安全技术的安全性的影响。在网络上传输的会计信息使用一定的加密算法,以密文的形式进行传输;为了鉴别源点、防抵赖常在信息中插入发送、接受方信息和发送时间等信息,采用数字签名技术;为了保证信息的正常识别,使用一定的传输协议。这些技术的采用保证了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但安全是相对的,这些算法和协议的安全缺陷反过来又成为会计信息失真的潜在风险。

1.1.4信息污染。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大量无序信息和网络垃圾占据了宝贵的网络资源,加重了网络的负担,影响了网络会计信息的传输效率,严重时诱发网络广播风暴。这些信息污染如同工业污染一样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1.2理论风险。目前,基于网络的会计系统的构建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网络会计理论体系尚未建立健全,传统会计理论和方法存在很多局限性,传统会计理论不适用于网络实际,迫切需要作出相应的变更。这成为网络会计信息失真的理论风险。

1.2.1会计目标变更。在网络条件下,会计信息可以在网上披露,可以以现行市价计量属性取代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可以以现金流动信息代替单一的盈利数字,更重视交易与事项的经济实质,选定不同的需求对象披露相关的会计信息,从而满足不同使用者使用网络获取所需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信息需求方和信息供给方的理解差异、信息披露和获取时间的差异等无疑会带来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1.2.2会计基本前提变更。在网络条件下,虚拟企业无资金、人员,只有名称和订单,而且以交易作为生存期,分和迅速,从而使会计主体具有可变性,造成会计主体认定困难,会计核算的空间处于模糊状态。同时,需要将交易期间作为会计期间,使用面临解散假设替代持续经营假设,使用货币和非货币信息如企业创新能力、客户满意程度、市场占有率和虚拟企业的创新速度等全面反映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会计基本前提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计量标准的模糊和不准确性。

1.2.3会计要素变更。传统的会计理论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虚拟企业以通信等信息技术和声誉为物质基础,资本和固定资产的比例较低,人力资本和知识储备是其最重要的资产,是企业利润形成的主要来源。如何衡量企业的人力和知识价值,同时在报表中为使用者利用并反映出来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1.2.4会计原则、程序和处理方法变更。由于虚拟企业的生存期短、只有一个会计期间,传统的会计原则如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失去存在的基础,有必要以现行价值、可变现价值取代历史成本价值,以收付实现制替代权责发生制。而且,由于交易无纸化,交易信息网络传递,信息的输入到报表的生成是同步的,大大减少了人工干预,处理程序得到简化,也使会计信息失真风险性增大。

1.3业务风险。网络会计的实施需要大批既熟谙计算机网络知识和财会知识,又同时掌握商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的人才,财会人员在会计方法选择、会计信息披露、网络技术、会计职业规范和道德规范等方方面面面临遵守和选择的问题,因此,财会人员的专业和道德水准成为会计信息失真的又一风险来源。

1.4管理风险。在网络条件下,由于信息来源复杂、接触信息的部门和人员增多,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显然不能符合要求,相关的制度和管理体系需要作出调整。同时,管理层对软件开发的管理、相关技术方案的选择、各种信息使用权限的划分,客观上成为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成因。

2.网络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对策

为克服网络会计的风险,建立和完善构筑涵盖技术、法律及人才等措施的保障體系是当务之急。

2.1在技术层面上,应当制定计算机机房和设备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加强软、硬件维护,强化技术安全 ,防止计算机出现故障导致信息丢失。

2.2在网络财务会计理论体系构建方面:

2.2.1确立网络会计核算前提。实施相对开放的会计主体假设,进一步扩大会计确认的范围,增强信息的相关性;将会计分期假设并入持续经营假设,不同时点的财务状况和不同时期的经营成果实时生成,提高决策的有用性;采用多样化的计量手段,全面反映货币和非货币、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提高信息的完整性。

2.2.2完善会计公认原则。采用公允价值、现行价值和历史价值并存,客观确认公司资产的拥有和控制情况;确定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的应用范围,实现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2.3开展远程审计、实施实时多方监督。审计人员利用网络,随时随地调用企业的会计信息,实施网络在线审计,大大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管理人员也可以随时多方调用会计信息,进行监督,提高监督的有效性。

2.3法律政策层面上,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制度保障机制。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商务法规,以规范网上交易的购销、支付及核算行为;借鉴国外有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会计信息管理、财务报告披露的法规、准则,具体规定企业网上披露的义务与责任、网络会计信息质量标准要求、监管机构及其权责等,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防范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网络条件下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更加隐秘,风险成因更加复杂,只有认真分析其来源,有针对性的综合采取各种措施,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小会计失真的风险,把会计信息失真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

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其防范措施分析 篇4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反映出的数据与披露的内容和客观经济活动不相符,因而所反映出不真实的会计主体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不符合实际情况,从而使会计信息失去了自身的价值,这会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能否做出科学、合理、有效的决策。

2 A公司基本情况

2.1 A公司简介

A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和对绿色环保食品进行供应,是一家从事甘蔗深加工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2008年该公司正式登陆创业板。但上市还不到半年就被发现它的业绩虚构、财务造假、虚增资产、虚构合同、虚构客户等一系列的造假行为。

2.2 A公司会计造假事件背景

A公司于2008年下半年在某省证监局接受立案调查并停牌接受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该公司最先被发现的造假行为是之前的半年报。在报告中,该公司存在虚增营业收入、虚增营业成本、虚增营业净利润等行为,因为数据金额较大,使得该公司财务报告的盈亏方向发生变化,情节非常严重。

3 A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3.1会计原始资料失真

该公司信息失真情况严重,大量的原始凭证造假。对于A公司的造假手段来说,为了谋取暴利,虚增营业收入,因此编制虚假合同。为了让虚假的业务看起来合理,从而伪造大量的原始凭证,如:销售发票,银行单据等。

3.2记账凭证与账簿失真

记账凭证是根据原始凭证来填制,由于原始凭证失真,必然会导致记账凭证的失真。从该公司的会计凭证中可以看出,其记账凭证失真严重。会计账簿的数据来自于会计凭证,由于会计凭证的失真,必然会导致会计账簿的失真。

4 A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

4.1内部原因

4.1.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还存在很大的漏洞,相关企业的部门参与者之间的权责问题没有进行明确的划分。比如说该公司在股权结构上是属于股权分散型的上市公司,公司实际操控的人是董事长及其妻子,公司的决策权掌握在自己人手里,董事会被架空,所以内部控制无法有效地实施。因为没有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出现自己控制、监督自己的状况,这样就很容易出现不真实的会计信息。

4.1.2人员素质问题

该公司的人员学历普遍较低,进而可以反映出对于其他企业来说,人员职业能力和素质偏低,职业技能水平不高,专业知识不更新,不重视新知识的学习, 就不能满足会计工作的需求。会计人员没有较强的独立性,原因在于会计人员的工资掌握在企业管理者的手中,为维护自身与企业的利益,会计人员在很大程度上会服从于企业管理者的指示,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再加上在会计工作复杂等情况下,会常常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4.2外部原因

4.2.1会计监督不力,监督机制不健全

随着会计造假案件的不断加深,投资者发现该公司的造假很久以前就开始了。多年来,该公司通过虚假的财务报表、虚增收入、利润等手段,达到上市公司的业绩要求。如此严重的会计造假行为而没有被及时发现,由此可以发现会计监督不力和会计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4.2.2会计工作法制化不足

会计工作法律体系目前还比较落后,致使会计信息因为没有相关确切的规范而不能及时做出会计处理,同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扩大了会计信息失真的范围。处罚力度太小对于会计造假者没有威慑力,处罚力度不够大,无法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其次,不能足够落实法律规范,仅仅为了走个形式。这些主要表现在:具有监管职能的财政部门的权责不对称,发挥的作用不够明显,在出现问题后,不能及时找出相关负责人的问题,追究其责任,法律的威慑作用不能完全发挥出来。

5 A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事件的启示与建议

通过对A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事件的分析,引发了我们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深思。另外再加上我国近几年也发生的不少会计信息失真的事件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因此,我们有必要去总结相应的对策,提高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减少以及杜绝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

5.1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维护企业财产完整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良好手段。对于A公司治理来说,公司应结合自身情况,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成企业内部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机制,以确保实现有序、有效的管理目标。

5.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职业人员诚信建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如今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我们就必须适应并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这就对会计人员有一些要求:第一,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品质,强化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和正义感。第二,要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5.3完善监督体系,加强会计监管力度

完善会计监督体系,强化会计监督的完整性和权威性,增强对会计信息准则监督的执行力度以及强化对财务会计制度执行的监督状况,对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公开性进行加强,以此来约束企业会计行为,达到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目的。

5.4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加大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我国现行的会计方面的法律规范在很多方面还很不完善,所以我国应该尽快完善把《会计法》作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相应的会计法律法规的实施准则以及与之相关的配套法律措施,使得会计法律法规有很强的可实施性。同时还要加大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就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这依法治国的十六字方针,来确保会计工作可以在未来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5.5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措施浅谈论文 篇5

会计差错和会计舞弊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形式。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确认、计量、纪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通常包括利用准则制度不允许的会计政策;账户分类以及计算错误;会计估计错误;在期末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未予调整;漏记已完成交易;提前确认未实现的收入或不确认已实现的收入;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错误等。会计舞弊则是指在会计工作中,在计量、确认、纪录、报告等方面故意违反国家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规定而产生的错误,主要包括编制假报表、做假的账、编造假会计凭证等。会计差错属于工作失误,是无意识、无目的的错误;而会计舞弊则是主观上的故意行为,是有意识的造假,带有明显的政治和经济目的,属于违法行为。

会计差错和会计舞弊产生的结果都表现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但其产生原因有所不同。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是会计差错产生的内在原因。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难免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推理和判断,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往往有不同的结果。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由于知识水平的局限性,在对会计准则和会计方法的理解上往往会出现偏差,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时机情况,产生会计差错,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是产生会计差错的外部原因。一是会计准则的指定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首先取决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如果代表性过窄,会计准则就可能出现偏向性;其次取决于会计准则是否具有长期适用性和可行性;再次,会计准则定义、释义是否准确,如果一项会计准则的涵义有多种理解,甚至有歧义产生,必然会造成实务操作的不确定性。以上会计准则指定的不确定因素,都会导致会计差错的产生,使会计信息失真。二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一方面,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活动范围的扩大化,社会、法律和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化,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化,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会计方法选择的多样性也会产生会计差错;另一方面,由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都是由人来制定的,必然存在一些个人主观判断,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和认识对象的复杂性,使得这种规范本身存在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的地方,在这些规范、准则和制度的指导下就有可能出现会计差错。科技因素的影响是产生会计差错的又一个原因。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会计上的应用,各行业都在编制自己的会计应用软件,由于软件质量参差不齐及软件本身的不完备,在搜集整理、汇总加工、传输会计信息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会计差错。

会计舞弊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的两权分离,即资本的所有权和资本运营权分离。在两权分离过程中,资本所有权和资本运营权应该是一个统一体,无论资本所有者还是资本运营者,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即实现利润最大化。但是,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例如利润分配比例等问题。资本所有者希望凭借对财产的最终拥有权分享全部利润,而资本运营者却希望保留一定比例盈余扩大再生产,甚至还是考虑自身的回报。再者,资本所有者对资本运营者的信用程度不同,总是会采取必要手段实施对资本运营者的监督,而资本运营者则会采取一些措施逃避其监督,如采用虚列成本、虚列收入、虚报盈余等会计舞弊行为。会计舞弊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利益驱动。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包括会计人员、单位负责人及其他可以对会计信息施加影响的人员)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这种利益既包括集体利益,也包括个人利益;既包括直接利益,也包括间接利益。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对利益的追求不完全相同且又不可避免,因此,会计舞弊主体受利益的驱动进行会计舞弊,并且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会计舞弊的间接原因是监督不力。一是承担主要经济监督职能的审计体系(包括政府审计、行业内部审计和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审计力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无法应对逐年增长的审计业务量。二是违法者承担的法律责任太轻,且不具体,对会计舞弊者没有震慑力。

由于会计差错和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因而应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防范。

防范会计差错一要完善从业资格制度,加强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既影响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执行效果,又影响会计工作质量,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减少会计差错的关键。具体措施包括提高会计人员从业资格标准;加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严格资格准入;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帮助其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二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预防会计差错。主要应通过加强会计工作的内部分工及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编制与审核、记账与对账、资产清查、会计报表编制与审计等相互交叉稽核和内部审计的独立稽核等工作,预防、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失误,以减少会计差错。

关于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思考 篇6

摘要:本文针对新形势下会计信息失真这一现象,分析了会计失真的原因及危害,并提出如何防范会计信息失真,以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的服务对象转向多主体化,会计信息成为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部门改善经营管理、评价财务状况、做出财务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会计法规之间的摩擦及矛盾

我国先后颁布了《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和一些具体准则和会计制度。但这些法律、法规和制度之间却存在一些不协调和不一致。例如,会计核算制度要求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损益,而税法一般情况下对未来发生的资产损失不允许在应纳税所得额前予以扣除,这就产生了矛盾而必须协调问题。

2.会计法规本身有待完善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某些定义和释义具有模糊性,加之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具有稳定性,一经制定,在短期内一般不会随意改变,而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可能超出准则和制度所规定的范围,有些业务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制度的作用,导致会计信息不可比而失真。

3.对会计违法查处力度和执行力度不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会计执法难,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关资料表明,我国自1985年颁布《会计法》以来,几乎没有一例由于违反《会计法》而直接受到处罚的案例,这不能表明现实工作中没有会计违法,相反却是会计违法屡屡发生,只是由于地方保护主义、权力大于法律以及执法系统的低效率和低权威而形成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实,纵容了单位领导者和会计人员以身试法,并极易成功。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1.会计信息失真误导国家的宏观调控

会计信息失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基础数据。会计信息失真会误导国家在宏观调控上决策的失误。比如目前普遍的虚增利润,就会导致国民收入超量分配等不良后果。同时,失真的会计信息掩盖了许多经济问题,国家不能及时的制定政策解决,一旦问题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

2.会计信息失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虚增成本,多列费用,截留收入是企业惯用的偷税漏税手段,因为虚假的会计信息,国家每年损失巨额的税收收入,不利于国家以税收为手段调节收入分配,也阻碍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3.会计信息失真导致资源浪费

虚增利润,粉饰业绩,把投资列入问题企业,导致了银行、广大投资者与股民的巨额损失,也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导致信用危机。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使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得不到资金,延缓了它们的发展。

三、防范会计信息失真,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1.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从源头上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1)加强对内部审计的领导,确保内审工作的独立和权威

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是审计监督体系以及单位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止会计信息失真,要切实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要让内审部门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受其他部门的干扰,并在管理权限范围内,授予内审机构必要的处理、处罚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内审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同时,要让内审组织机构有足够的地位和层次,内审组织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越大,内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

(2)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加大内审督导的深度和广度

内审部门要想在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上有所作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首先要提高内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一是要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业务能力,努力培养“复合型”、“专家型”的内审人才。要支持和保障内审人员参加国家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协会组织的各项业务培训和岗位资格、后续教育培训;二是要继续充实审计队伍,补充新鲜血液。人员选拔进口要严,起点要高。要注意选用思想品德优秀,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的人员从事内部审计工作,把那些懂经营管理、熟悉业务流程、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和财经、审计等多方面知识的专業人员充实进内审队伍;三是要加强内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要加强作风建设,做到严谨细致,一丝不苟,求真务实,公正严明;四是建立竞争和淘汰机制。凡是业务考试过不了关、思想品德差的内审人员采用竞争的方式淘汰。另外要加大审计督导的深度和广度,对单位会计信息全过程进行控制。

2.坚持财务管理第一,从根本上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1)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条件

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要从整顿、健全、完善财务制度着手,努力探索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高效化。建章立制一要侧重于财会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规定了各个财会岗位的工作范围、性质、内容、职责、要求,以及部门内上下左右之间的衔接关系,做到财会人员岗位有职责,考核有标准,奖惩有依据,从制度上确保财会人员行为的规范,提高基础管理水平;二是侧重于规范经营决策程序,明确规定各种决策(如项目投资、对外抵押担保、大额资金拨付等)的审批权限、报批程序、审批责任、监督制约等条款,使决策纳入规范化渠道,避免由于“一支笔”的随意性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三是保持和健全公司内部完整的多层次和多类型的财务会计制度综合体系。

(2)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方法

以预算管理作为财务事前控制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突破口,既可通过编制预算来分析效益目标和财务指标,又可通过与预算对比来检查实际执行情况,还可通过预算分析来寻找挖掘潜力、降本增效的途径。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在层次上实行分级预算;使预算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在时间上实行分段预算,如资金收支按月预算,费用开支按季预算,财务指标按年预算;在形式上实行分类预算,如投资项目按单项预算,收付业务按月使用资金归类预算;在管理上实行跟踪监控,发现预算执行中的偏差,均需纠偏,修改预算必须报批。实行预算管理,不仅使工作有抓手,而且对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供有效的方法。

3.构建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是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

(1)不断完善会计规范体系

会计规范体系是对会计信息提供者的会计行为的规范。一般应包括三个层次:会计法规体系、会计准则体系、会计制度体系。目前,我国虽然基本建立了会计规范体系,但还有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①有关的配套法规有待进一步健全,更具可操作性;②有关会计法规与会计准则,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以及会计法规与其他有关经济法规之间有待衔接或协调;③会计准则的制定落后于实务,从而使会计造假有机可乘;④企业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十分薄弱,有待进一步完善。

(2)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会计规范体系为会计行为提出了约束条件,但具体执行过程中,会计行为的主体即会计人员是否能自觉遵守,还要取决于其职业道德素质。现实中的会计人员,由于受到来自环境的各种压力,可能持有不同的立场,。这种多变的立场与会计本质不符,与会计发展的内在要求相符,与市场经济会计的基本规范不一致,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具体内容应包括: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经理人员道德规范,社会中介机构及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以及相配套的具体的操作方法、评价标准、处罚规定、专门教育等。

4.大力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

会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人员既要重视业务素质的提高,也要重视政治素质的提高。一是加强财会人员职业化管理,完善会计人员从业制度,严格确定从业任职资格的条件,并由专门机构统一负责管理和考核;二是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严格定期培训制度。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选拔中青年财会人员脱产到大专院校进修,鼓励和支持会计人员参加多种形式的学历教育,以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定期进行会计知识培训,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更新、补充新知识。

会计信息失真及其防范 篇7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笔者认为,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会计人员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如何, 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诚实守信是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 要求的内容就是;要做老实人, 说老实话, 办老实事, 不搞虚假。要求会计人员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光明正大, 是一说一, 是二说二, 不夸大, 不缩小, 不隐瞒, 如实反映和披露单位经济事项。工作踏踏实实.不弄虚作假, 不欺上瞒下。总之, 会计人员应言行一致.实事求是, 正确核算, 填制会计凭证, 编制财务报告。会计人员只有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 真实正确地记录, 如实反映单位经济业务活动情况, 才能实现会计核算、监督的真正内涵, 提供真实的信息。在实际工作中处理业务时, 如会计人员在办理有关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业务时应依法纳税, 不能以损害国家的利益为前题而少交税;在处理业务时要坚持准则, 据实记账, 不能编虚假凭证为他人的利益所左右。但当前确实有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 丧失了法制观念和客观公正的天平, 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 大肆作假、造假, 妄图瞒天过海, 偷税漏税。北京某上市公司的女会计, 为了讨好董事长, 按其指令造假账, 几年内转移现金3000多万元用于买别墅、买股票。董事长车祸身亡几年后, 此案才浮出水面。一些会计人员正是背离了诚实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的道德观念, 才出现弄虚作假、谋取私利和放弃原则、制造假账等悖德行为, 造成会计信息严重不实。

再比如, 及时性原则的应用, 会计核算要求, 对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要及时入账, 但一些会计人员为了私利, 得到好处, 帮助相关人员挪用公款, 发生的收入, 要么不入账, 要么对信息披露不完全、不及时, 这也会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实。有的会计人员利用会计的可操作性钻政策的空子, 这都是道德观念不强的体现, 才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2. 市场主体利益多元化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又一诱因。

市场主体利益多元化, 导致单位制定了许多奖励创收的好政策, 调动了人员的创收积极性。同时, 各单位为了追求小团体的利益, 普遍存在着利己的行为动机, 在真实的信息对己不利时, 利己动机就有可能行为化, 归根到底就是从数字上做文章, 因此出现了层出不穷的假数字、假报告。

3.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监督弱化, 会计人员成了计算工具。

我国国有企业内部组织体系由职工代表大会、党委会、工会、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这些机构组成。各自都有相应的权利, 彼此之间相互牵制, 但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却存在不少问题。诸如社会上流传的那样:“所谓的‘官’, 不是花钱跑来的, 就是某个领导的裙带关系, 也就是重要岗位上的关键人都能相互串通, 成为中饱私囊的团伙。”重大的、重要的、关键问题都是一人说了算, 监事会形同虚设, 起不到监督制约作用, 等等。这一切常常导致有关人员利用职权牟取私利, 信息的需求决定了信息的供给。会计不再是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正确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系统, 而是一个企业的计算工具.

4. 会计人员的水平低。

会计信息是在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 这样, 在遇到具体的经济业务时就会出现许多不确定事项, 需会计人员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和业务判断能力。不同能力的人对同一经济业务事项就会得出不同的估计、得出不同的处理结果。能力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 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 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 导致会计信息出现不实。

二、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应采取的必要措施

会计信息失真已是不容争论的事实, 要想保证相会计信息质量, 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1. 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一,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要经得起各种利益的诱惑, 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 自己的职业是神圣的, 自觉地承担起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健康发展的责任。第二, 要求每一位经营者和会计人员要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相适应的经营理念和道德理念, 一方面要增强法制意识;另一方面要增强道德自律意识, 增强道德责任心和责任感, 保持职业良知。第三, 要求每一位经营者和会计人员要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相适应的经营理念和道德理念, 既要增强法制意识, 同时也要增强道德自律意识, 增强道德责任心和责任感, 切实遵守职业道德。

2.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会计管理规范体系。

要完善会计法规体系, 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大力宣传《会计职业道德》, 贯彻新的《会计法》等相关经济法规, 不折不扣地执行《会计法》对会计凭证填制、会计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等会计核算的要求, 保证会计核算内容的准确完整,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要严格会计法律责任, 改变目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混乱局面。对受理不合法、不真实的原始凭证, 提供虚假核算资料的会计人员, 对倚仗职权, 强迫、诱使会计人员做假账、假报告, 对置法律于不顾, 热衷于“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的企业负责人, 绝不姑息迁就。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重视和加强各级组织、广大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 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 才能有效地搞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更好地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

3.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加快推进国企改革步伐。

只有通过加快改革步伐, 进一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建立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主体地位, 才能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这是保证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前提。

摘要: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行的突出问题。文章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并提出了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职业道德,防范对策

参考文献

[1].宗漫漫.浅谈会计要素问题.经济师, 2009 (8)

会计信息失真及其防范 篇8

关键词:会计故意性信息失真,原因,防范措施

一、引言

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也是国民经济进行宏观和微观管理的重要信息来源。但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越来越严重, 假账、假报表、假盈亏等虚假会计信息层出不穷。种种虚假的会计信息已严重干扰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影响了我国的社会风气。对会计故意性信息失真的整治已势在必行, 必须追根究源, 彻底根治。

二、会计故意性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 会计学自身的限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会计工作中需要主观确认“量”的机会越来越多, 比如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及摊销、人力资源价值的确认等。另外会计时间确认的界定也会产生会计故意性信息失真。2007年发生的中国铝业会计丑闻案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 2007年底中国铝业吸收合并了山东铝业, 在上市之初产生了较大资金缺口, 迫切需要再次融资 (配股) , 但是由于上次融资项目大部分都未完工, 不符合再融资的条件, 于是山东铝业编制了大量融资项目虚假决算书, 公司财务部门以虚假决算书为结算依据作为会计凭证的附件, 而工程公司则以实际决算书为依据。就这样造就了轰动一时的中国铝业会计丑闻。

(二) 社会伦理道德的滑坡

1.会计人员心态失衡。这些年来, 我们国家一直存在经济发展与监管不一致的矛盾和权钱交易的现象, 致使社会经济犯罪呈上升趋势。这些现象的存在, 易使一部分人心理失衡, 产生不满情绪。世界银行经济考察团在对中国市场进行考察的报告中指出, 在一个习惯于收入等级制度和收入差距较小的社会, 改革带来的冲击令人深感不安。实际收入的提高没能消除相对地位和收入分配变化日益增加的关注。的确, 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 难免受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 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意识很容易产生偏差。

(三) 现行会计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现行管理体制下, 企业会计是由本单位负责人聘用, 在这样的情形下, 要求会计人员对其所在的单位进行监督, 其效果就可想而知。据最近一项新的调查显示:当会计人员同单位负责人的意见产生分歧时, 居然有占83.13%的会计人员认为应按单位负责人意见, 掩盖问题, 应付社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尽管《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依法监督本单位领导的权利, 但真正勇于行使监督权的人不多, 2006年中国华源集团有限公司就由于财务管理混乱, 大量采用虚计收入, 少计费用, 不良资产巨额挂账等手段蓄意进行会计造假, 导致了报表虚盈实亏。

(四) 社会经济环境和监督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建立的“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 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必须经过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后方为有效, 但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从红光股份到中国华源, 从琼民源、银广厦到中国铝业, 一批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丑闻的背后总有一个“合谋者”的影子, 那就是大大小小的会计师事务所。在财政部2011年10月的检查中发现, 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薄弱, 审计程序不到位甚至故意出具虚假审计报告。

三、对会计故意性信息失真的防范

(一) 加强法制建设, 健全会计法规体系

解决会计故意性信息失真问题, 必须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 使各项会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项有关会计犯罪的法律法规都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进行修改。同时加大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 根据经营者是“有限理性经济人”并“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经济学假设, 其行为必定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因此, 我们可大幅度提高对会计违法企业、经营者及会计人员经济处罚的金额, 应数倍于其获得的经济利益和所造成的损失, 这样不仅使造假者无经济利益可图, 还会因造假行为倾家荡产。

(二)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改变现行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由出资者聘任企业的会计人员使其成为投资者的代理人, 独立于企业经营者, 只对出资者负责。这样各级财务人员就能够严格执行会计制度, 严肃财经纪律。同时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保证原始凭证的质量, 建账时严格依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 不允许设置账外账。会计核算方法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 防止某些人利用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动, 人为地操纵成本、利润等会计指标, 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 加强会计从业道德教育

现在, 美国90%以上的商学院或管理学院以及欧洲的绝大多数大学, 都开设了企业伦理学、管理及商业伦理道德、企业伦理与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课程, 重视企业伦理教学成为世界各地商学院或管理学院MBA、EMBA、MPAcc培养的一大特色。的确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法律是基本道德强有力的保障手段。良好的会计从业道德有助于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使会计人员以正确的心态正确地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 最终减少会计故意性信息失真的发生。

(四) 强化考核,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要展开经常性财务检查、考核工作。凡是涉及到财务会计成果的, 必须以经财政、税务、注册会计师等审计认定后的数据为准, 否则无效。其次、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职业情况、职业道德的监督检查。应该设立定期检验制度, 定期抽查会计税务所为企业做的咨询证明, 评估报告等以审验其资格水平和职业的公正性。注重提高中介机构的人员素质, 若发现问题, 对照有关规定从严惩处, 力求社会监督机构的公正性、可靠。

参考文献

[1]马磊、王延玲:“会计故意性信息失真原因浅析”,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6年7月第9卷第7期。

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 篇9

一、当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 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 控制风险能力较差。很多企业经营者不认真研究市场、研究客户、研究竞争对手的变化, 不考虑投入产出和企业自身困难, 盲目负债上项目, 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在资金使用上具有盲目性, 缺乏市场调查, 产品———投入市场就面临衰退期, 造成产品严重积压, 资金周转缓慢, 失去良性循环。

(二) 财会人员在制度执行上有偏差

目前, 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整体上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守法观念不强, 监管手段跟不上客观需要, 法律地位没有被社会所完全接受, 会计人员仍然被视为法人代表的“私有财产”, 会计人员听命于法人代表的随意指挥, 会计工作不能完全按法律法规的要求办理。一些财会部门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 职业道德水平低下, 相当一部分财会人员没有尽职尽责, 没有起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及参与事后分析的作用。

(三)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

从原始凭证失真, 到会计账目失真, 再延伸到会计报表失真, 形成了一个怪圈。假凭证、假账、假报表的产生, 造成了自下而上的会计信息混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资金信息失真。

表现在企业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真正反映其实际价值, 使国有资产管理混乱, 家底不清, 账实严重不符, 甚至资不抵债, 给投资者和被投资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2. 收入的失真。

主要表现在虚记收入, 转移销售收入。

3. 成本费用的失真。

主要表现在人为地调节成本, 虚列费用或坐支, 在成本费用上弄虚作假, 任意增加、减少或转移成本费用等。

4. 应收账款的失真。

主要表现在用户拖欠企业货款者越来越多, 货款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 随意更改单位名称, 三方甚至四方相互抵账, 造成往来账目混乱, 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使企业效益下降。

5. 利润的失真。

在实际工作中, 企业的经营成果往往变成厂长、经理、董事长的利润, 少数会计人员按领导意图任意调整利润, 以达到特定的目的。

(四) 会计监督手段不力, 执法不严格

我国现有会计监督体系还不健全, 监督手段力度不够, 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出来。经济监管部门自身制度不健全, 执法不严, 虚假监督、人情监督现象比较普遍, 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更为严重。

二、甄别与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

(一) 建立全新的会计信息管理机制

就目前企业在会计信息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看, 会计信息管理工作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改革, 将全新的理财观念和现代信息管理手段相结合, 创造性地建立新的管理机制。首先, 要应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 推动企业会计信息与业务处理一体化的管理工作, 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为资金集中管理、监督控制、防范风险和甄别假账提供可靠保障, 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其次, 在会计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 实现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 建立全新的财会组织机构。知识经济拓宽了经济活动的空间, 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 主要表现为经济活动的网络化和虚拟化。在网络化、虚拟化的知识经济世界里, 网上采购、网上销售使企业的购销活动更为便捷, 交易费用更为低廉, 对存货的量化监控更为精确, “零库存”将变为现实。同时, 网上采购与销售使资本的流动加快, 财务管理面临的货币风险增加, 传统的财会管理方法亟待创新。

(二) 注重防范会计信息失真风险, 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网络化等财会环境的变化, 企业所承受的财会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为了有效控制和防范财会风险, 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财会风险控制机制。

1. 根治虚假会计信息要从源头抓起。

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根源在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财会部门负责人。因此, 在治理虚假会计信息时, 首先应以这两个源头为突破口。每个企业都应建立单位法定代表人执行法律法规制度, 会计工作及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责任制度, 从根本上杜绝假账。要经常对会计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使会计人员牢固树立依法理财的思想观念。会计人员必须加强学习《会计法》、《公司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一方面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避免因自身业务知识肤浅、业务能力差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 坚决抵制会计造假行为。特别要提醒财会部门负责人注意防范和控制会计信息失真风险, 对明知故犯、故意造假的责任人要进行教育, 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财务报告中应重视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现金。企业的利润无论大与小, 不管利润是怎样形成的, 如果现金流量信息不真实、不客观, 就不能准确地为企业经营业绩提供合理合法的依据。为了防范企业在现金流量方面作假, 信息披露的内容更要加以改进, 增加一些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盈亏情况的措施, 如银行应控制现金流量, 税务部门应出具有关纳税证明等。

3. 建立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决策体系。

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董事会, 董事会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真正起到监督指导作用。我国大部分企业国有股比重较大, 但国有股存在所有者缺位现象, 公司治理结构没有有效监督和决策体系不够完善。因此, 必须进行国有股改造, 应吸收其他投资主体入股, 降低国有股所占比重, 通过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监督职能。同时, 为防止内部人控制, 制约管理层和大股东在会计信息方面的权利, 董事会应下设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 其主要职责就是审查会计政策、财务状况和财务报告, 甄别与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聘任法律顾问及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进行独立审计;审查治理结构和内部会计工作, 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 坚决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4. 改进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由于会计职业的特殊性, 会计要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 当这些结果受到特别关注, 但产生的过程不被看重时, 在各方面的压力下,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必然会大打折扣。我国的一些企业, 为了实现满足政绩的利润指标, 常常采取一些扭曲的举措, 搞数字游戏。只有探索和改进绩效评价办法, 才能制止这种恶性循环。

5. 加强财会人员队伍素质建设, 坚持诚实守信原则。

会计信息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龙头, 更需要高素质的财会人才。坚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财会人才的主要标准, 不唯学历, 不唯职称, 不拘一格选用人才,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鼓励财会人员爱岗敬业, 培养一批道德品质好、专业技术精湛的高素质人才。会计工作涉及的范围特别广泛, 触及到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经济交往最为敏感, 处于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关口。因此, 需要会计人员具有高度的法制观念、高超的业务处理技能、高尚的社会公德以及较高的诚信度。

会计财务信息失真与防范 篇10

一、企业会计财务信息是真的表现

1. 财务报表的造假

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状况, 都是通过对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三个方面的计算来进行表现的。这三个要素也是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主要内容。现阶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股票制的盛行, 使信息的使用者可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一个比较清晰的预期, 以此来作为信息使用者所作决策的参考。同时通过对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可以大致地了解到企业的资产情况、负债情况以及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但是现实中企业在财务会计对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的计量标准进行私自的修改, 就会造成资产负债表的内容的缺失或者增多, 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给信息使用者造成误导。

2. 对收入的确认不符合实际情况

对企业来说, 收入是对企业经营成果进行判断的最主要的因素, 企业的收入是与企业的利润直接挂钩的。企业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就是通过对企业的收入情况的了解, 来判断该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盈利以及进行投资的潜力。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进行预测的主要依据。企业的财务信息的使用者除了企业内部人员还有一般的社会大众, 他们为了确保自己所投入的资金的安全, 会不定时地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监督。但是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 收入这一项是出现问题最多的。企业出于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或者企业的知名度, 对企业的收入进行提前确认, 对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造假。还有的企业为了偷税减税, 对企业的收入进行推迟确认。同时对于推迟确认的那一部分收入, 当企业的后期利润不够的时候, 就拿他们进行充实。

3. 对企业的费用和成本的造假

企业的生产经营中, 企业的费用和成本的确认应该是符合企业的权责发生制的标准。但是实际中, 企业为了自身的需要, 对企业的费用和成本进行造假, 来误导企业的信息使用者。常见的企业的费用和成本的造假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为了降低当期的费用, 来提高资产价值的估计, 企业会把当期的费用作为企业的资产进行挂账。第二方面, 为了降低资产的估价, 当期的费用的高估, 企业会把企业的资产列为企业的费用。这样就会导致企业的收入利润的虚假。第三方面, 对企业的成本的计算方法进行随意地更改, 以及费用的分配也胡乱地变更。这样就会造成企业的成本的数据不够准确。

二、会计财务信息失真的防范措施

1. 完善企业的财务法律法规

随着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企业财务法律法规虽然也在进一步地发展和完善, 但是一直都是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这样就会造成企业故意地去钻法律的漏洞。因此就必须不断地完善企业的财务法律法规。对企业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加强监督, 这样就可以使企业的会计有一个较为严格的监督标准和执行准则。把企业的财务会计的有可能的影响因素减少到最低。对于企业的不合法的财务会计报告进行严厉的打击。同时对于一些企业对当前企业会计法律的漏洞的利用, 合法的但是不合理的手段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进行伪造。针对性地对企业的会计制度和法律进行改革和创新。结合中国的国情以及西方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的法律经验, 逐步地对中国的会计核算以及会计制度进行国际化的改革。

2. 完善企业财务的监管体系

对于企业财务会计的失真, 不仅企业有责任, 政府、社会大众都必须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失真, 承担责任。因此, 政府为了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就要加强对企业会计财务的监管力度, 各个政府的职能部门要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社会大众也是会计财务信息的使用者, 加强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监督是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途径。作为会计师本身, 要遵守会计职业道德, 依法守法。承担社会责任, 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企业的会计财务信息失真, 是由于多重原因造成的, 表现也是各种各样。因此, 必须做好方法措施, 加强监管, 发挥政府、社会大众以及企业内部的监管职能, 对企业的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闫家旗, 胡静波.会计监管必要性的经济学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 2010, (11) .

上一篇:成功属于有悟性的人下一篇:动力髋螺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