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心态的缺失

2024-07-30

弱势心态的缺失(精选三篇)

弱势心态的缺失 篇1

1 贫困大学生弱势心态的产生的原因

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分别是家庭因素、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 这三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其中经济因素是决定性的因素, 是后两个因素的前提, 环境因素和家庭因素是对经济因素的具体化。

1.1 家庭因素

“家庭教化环境直接影响着贫困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1]每个人成长的第一课堂就是家庭, 家庭赋予了大学生多种社会特征包括种族、阶级、宗教、经济状况等, 同时也是家庭使贫困大学形成了基本的身份、动机、价值、信念的背景。贫困大学生自小生活在一个相对贫困的环境中, 他们的父母也同样生活在压抑的氛围中。父母面对生活的压力, 子女教养的压力, 特别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和心理弱势。然而这样的心态在与子女互动的过程中极易通过行为和言语传递给子女, 这样贫困大学生在早起的生活中, 一直感受着父母消极心态的影响, 在其进入大学以后, 与其他同学形成鲜明对比的时候极易产生心理失衡的状态, 形成弱势心态。

1.2 环境因素

一般来说, 贫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 生活环境简单, 接触的也多为家庭背景相似的同学。他们生活的重心就是学习, 只要学习成绩好, 他们就有价值了。但是进入大学后, 校园环境变的复杂了很多。这里不仅是学习能力, 也是个人才艺、外貌形象、交际能力和经济条件的竞技场。同学之间的交往, 聚会和消费之间的差异, 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和眼里都会产生自卑和压力。在这种环境中, 日积月累的心理的压力就容易形成弱势心态。贫困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 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落差感悠然而生。贫困的经济条件与其他同学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 在现在得社会中, 同样也在校园中, 金钱似乎变的越来越重, 贫困大学生感觉自己越来越弱, 弱势心态在贫困大学生中也越来越普遍。

1.3 经济因素

贫困大学生产生的弱势心态最主要的是经济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40%的贫困大学生是来自于中南和西部地区, 有16.7%的贫困大学生是来自于东北地区, 有13.3%的贫困大学生是来自于华北地区。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贫困大学生多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和中部。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 西北和西南地区相对落后, 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也相对较少。在这些地区, 父母为了供子女上学, 有的四处借钱, 有的变卖家当, 这无形中给子女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再加之父母的千叮万嘱, 贫困大学生在进入校园的那一刻就背负了千斤的重担。但是往往希望越大, 失望也越大, 在这个失望与压力的双重影响下, 贫困大学生就会产生弱势心态, 并且往往难以消除。

2 贫困大学生弱势心态的调整策略

研究贫困大学生的弱势心态就是希望找到有效的调整办法, 帮助贫困大学生走出弱势心态的困区。弱势心态的调整应该从学校社会, 朋友家庭以及自身层面共同进行。在三方合力的共同作用下, 那么贫困大学生的弱势心态应该能够得到很好的调整。贫困大学生也能以更为积极和健康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 对待未来的发展也能展现出更多的期望和计划。

2.1 学校社会的帮扶

学校作为帮扶贫困大学生的主要社会支持系统之一, 有其必要的作用和价值。“社会支持系统是心理危机形成的最后一道防线, 社会支持系统的却是是心理危机形成特别是最终发生的重要原因。有效的社会支持如同排除炸药、去除导火线一样, 可以成功避免危机的发生。”[2学校必须做好预防和干预的工作, 以保证贫困大学生健康心态的养成。

2.1.1 建立健全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体系

贫困大学生产生弱势心态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的原因。生活的窘迫和家庭的压力使得贫困大学生没法与其他同学一样轻松的学习。学校应该更加完善资助体系, 保证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让他们免除后顾之忧, 更不必要为了学费和生活费四处打工, 浪费了太多学习的时间和精力。资助体系的建立也是帮助贫困大学生减少心理压力, 舒缓生活的紧张, 预防弱势心态形成的最基础的措施。

2.1.2 创造提供更多勤工俭学的机会

每个人都不希望无端接受别人的帮助, 都希望通过自己的最大的努力来改变现状。学校建立助学资助体系的情况下, 也要为贫困大学生创造更多勤工俭学的机会。贫困大学生往往自尊心非常强, 所以给他勤工俭学的机会一方面帮助他们减轻了生活的压力, 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他们的自尊心,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 弱势心态就会在这种自立自强的努力中慢慢消散。

2.1.3 开设心理健康的课程和讲座

心理健康课程和讲座是每个学校都会开展的, 但是特别针对贫困大学生的讲座比较少。在对贫困生特别开始的讲座中, 应该着重帮助贫困大学生消除弱势心态, 帮助其建立信心, 恢复对生活的期望。针对贫困大学生的讲座可以包含一些贫困大学生的现身说法, 将他们的励志故事以及在学校克服各种苦难的经历与人分享, 通过这样的形式, 使贫困大学生对自己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

2.2 家庭朋友的疏导

家庭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而朋友在人的发展成熟中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贫困大学生的弱势心态的调整也要依靠家庭和朋友的帮助, 使其更为积极的面对生活和困境, 学会在逆境中也勇敢前进。朋友和家庭要积极关注贫困大学生心理的变化, 做出反馈, 以便他们在最佳的时机中适当的调试自己的心理。

2.2.1 多鼓励, 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如前文分析道, 贫困大学生弱势心态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卑的心理, 面对家庭优越和能力突出的同学们, 他们缺乏信心。作为他们的精神支柱, 家庭和朋友承担着鼓励他们的责任。适时的给予贫困生肯定和鼓励, 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其建立对自己积极的认知, 在面对问题的时候, 能拿出勇气, 选择面对。贫困大学身之所以会迷茫不安, 是因为缺乏明确的标准和积极的肯定, 使得他们无从获得自信的根基。家庭和朋友的肯定会在最佳的时机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2.2.2 多反馈, 及时了解心理变化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是非常的脆弱和敏感的, 一件很小的事情可能也会令他们产生很大的心理变化。贫困大学生的弱势心态也表现在对待生活和学习中敏感和多边的心理特征。朋友和家庭是与他们最亲密的人, 所以要时常关注他们心理的变化, 并及时的反馈和交流, 在每个不同的时期, 对其作出不同的心理调适, 避免弱势心态的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球萍.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2011, 28 (4) .

莫用弱势心态去面试 篇2

HR如何看待学生简历、HR给学生的面试建议是什么?500强公司英联饲料人事行政经理徐轲做成了以下见解。徐轲是上海大学MBA中心2006级校友,就读MBA期间曾在瑞典进行过为期半年的交流学习,在企业招聘方面颇有心得。

不要抱着“弱势”心态去求职

你们觉得招聘人和你们是什么关系?这是徐轲的开场白。“我希望用这个问题首先纠正普遍在本科学生中存在的一个错误观念——求职者是一个弱势群体。学生在求职时应该抱有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

徐轲提出面试准备的要点:让应聘者了解到,你们希望展现怎样的能力给公司。“这需要你们仔细去了解公司的背景、文化,职位要求,还要重视细节。”

3-5秒,决定你是否有面试机会

“你们认为我们一般用多少时间看一份简历?”徐轲抛出第二个问题。“15秒”“1分钟”“5分钟”?徐轲的答案是“3-5秒”。“因为每天都需要看大量的简历,一份简历只能花3-5秒,就在这短短时间内,HR会决定是不是要给面试的机会,这就要求简历有好的品质。”

什么是好简历的基本要求?首先,发简历的邮件一定要有标题,上面注明你的姓名、学校、专业和应聘职位。其次,简历要简明,浓缩在1-2页,附上求职信,也称Cover Letter.再次,简历要美观,有基本个人信息,优势要用黑色字体突出显示。

再说细节。中英文内容要对照,不然作为面试官,会认为求职者不够仔细。如果简历提到曾担任班长、在公司协助会议,那么要提到担任班长期间做过什么,有何成绩;在公司协助的是什么会议,部门会议,还是公司年会?这对人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作为HR,希望求职者可以表述清楚。

提前10分钟去面试场地踩点

刍议贫富差距对弱势群体心态影响 篇3

一、贫富差距对弱势群体心态的影响及表现

第一层次:对社会不满进而产生抱怨, 降低其参与社会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行为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激励理论中提到:“‘保健因素’的作用是可以预防人产生不满和消极情绪, 维持工作现状的因素。缺少‘保健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就缺少了‘激励因素’的进一步作用。”从理论上讲, 市场经济带给每一个人的都应该是均等竞争、交换、发展的机会, 但现实并不如理论简单……由于资源分配的不同, 可能会导致富者越富, 贫者越贫。富有者似乎代表着将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 不管是利益诉求还是意见表达渠道;贫者则似乎代表着社会资源的更多断层和缺失。在缺失充分利益诉求渠道和保障后, 处于弱势情境下的群体会因此出现强烈的社会剥夺感, 产生焦虑、自卑、失落等, 社会敏感性和针对性由此加强。“保健因素”缺失, “激励因素”作用受到破坏, 社会建设主动和积极性降低, 阻碍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层次:“仇富心态”加深, 产生伦理困惑, 犯罪率上升。“仇富心态”是一种由于贫富差距加大而导致的比较心态失衡。中国人民大学毛寿龙教授指出, 中国“当前所谓的仇富其实并非真的仇富, 而是仇不公”。如果说不合理贫富悬殊首先造成了弱势群体的消极性, 那么不合理贫富悬殊的扩大就可能进一步激发不同阶层的矛盾和冲突, 带来不稳定。胡联合研究组在《贫富差距对违法犯罪活动影响的实证分析》一文中, 分别就治安、盗窃及侵财案件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率与基尼系数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 得出它们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3、0.93、0.81。“违法犯罪活动与基尼系数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基尼系数越高, 违法犯罪活动越多, 犯罪率和治安案件发案率就越高”。

第三层次:信任危机加重。不合理贫富差距现象有可能导致弱势群体相对剥夺感 (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 此种心态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将自己的命运与那些既和自己的地位相近, 又不完全等同于自己的人和群体作反向的比较的结果) 的加深。利益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下, 弱势群体很容易将自身不满归并为对社会和政府的不满, 由此便会削弱社会整合能力与社会资源的动员能力, 信任危机产生。正如黄建钢先生在《群体心态论》一书提及:“虽然中国的民众不会轻易走到‘不怕死’的状态中……但一旦到达这种‘不怕死’的地步, 沉淀的情绪就会爆发, 其行为就会被赋予极大的冲动。

二、引起弱势群体负面心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 弱势群体利益诉求及社会矛盾调节机制不健全。所谓利益表达机制, 就是围绕一定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而建立起来的沟通协商机制, 它由相关的机构、制度和原则等组成。当前我国弱势群体利益诉求的不足集中表现为弱势群体由于资源有限性、利益诉求渠道窄等原因, 当他们利益受损或得不到保障时, 常常只能束手无策。长期以往, 个体利益的诉求势必会堆积成特殊的利益团体诉求, 如围堵政府机关、集体上访等。另, 我国现有社会矛盾调节机制不足。集中表现为政府、社会与弱势群体间缺乏充分良性沟通、社会矛盾调节体系不健全等。

第二, 公民监督体系不完善, 公民社会建设不足。公民监督是当前我国民主监督中的重要环节, 公民社会的健全是公民监督完善化的重要表征。当前我国公民监督不足主要体现在公民监督意识不强, 监督制度不够完善、监督渠道不够畅通、监督法治化不够等方面。中国公民的公民意识尤其是“底层”公民的公民意识是不够强的, 作为“底层”公民的弱势群体具有封闭、被动的特质, 在监督上表现得不够积极。另, 社会现有监督制度的不够完善导致了民众尤其是弱势群体“有监督权, 无监督实现权或有监督实现权, 无监督保障权”现状严重。

第三,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现状表明, 我国现有社会保障呈现范围窄、实效不强, 保障分化及保障空壳等诸多问题, 集中体现在本应获得最基础保障的弱势群体没得到保障或有保障之名而无保障之实;另外, 政府部分工作人员的不合理工作作风也会引起弱势群体的一些反感;再次,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的宣传、引导等不足也是造成弱势群体伦理困惑的一个潜在因素。

参考文献

[1]张立今:弱势群体研究综述[J].学术界 (双月刊) , 2007 (123) :280, 290

[2]刘德顺:转型期中国社会弱势群体研究综述[J].理论天地, 2004 (10) :37, 38

[3]孔祥利贾涛: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评论, 2007 (2) :115

[4]毛寿龙:仇富的本质是仇不公[J].学习月刊, 2006 (7) :39

[5]胡联合胡鞍钢徐绍刚:贫富差距对违法犯罪活动影响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 2006 (6) :38

[6]孙辉:论贫富差距对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5 (5) :56

[7]黄建钢:群体心态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302

上一篇:高校市政教学下一篇:后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