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美术艺术思维

2024-07-04

青少年美术艺术思维(精选三篇)

青少年美术艺术思维 篇1

人不是天生就会情绪管理的, 对于许多青少年来说, 要他们以口语描述心理情绪感觉, 通常是不容易的, 有的害羞, 有的是退缩, 有的则是不知道如何表达。随着年龄的增长, 世俗的观点滋生, 青少年压抑自己的情绪, 担心自己不被认同。现实生活中, 有许多残酷、挫折或伤害的事件是青少年不愿或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情况。绘画艺术活动做为非言语的表达方式, 这种活动对于释放心理压力, 缓解情绪有很强的实用性。陆雅青 (2000) 所言, 艺术是一种自发与自控的行为, 可透过创作的历程发泄不良情绪, 使情绪舒缓, 且不会伤害到他人;所创作出的作品使创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具体的呈现, 传达出个人目前的情绪与想法, 并且透过与他人分享与讨论, 使个人经验与人格获得整合。英国美术评论家Read (1958) 曾说, 要传达思想、意见或观点, 语言是最好的手段;要传达情感, 绘画是最好的手段。对儿童而言, 绘画是一种视觉经验想象和再现的创造了活动;绘画艺术是一种与自己、与别人沟通的视觉语言。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 视觉表现经常是最广受儿童喜爱的沟通管道, 有时对孩子而言, 以一只铅笔、水彩笔来表现自己, 比用口语的方式来的更容易 (陆雅青, 2000) 。

一、美术活动与情绪状态之交互

(一) 美术活动的情绪发展

Kramer (1979) 指出当孩子的内心世界产生矛盾时, 会导致情绪上、行为上的问题, 但这些问题并不容易透过一般的教育课程来解决。美术艺术活动给青少年情感的支持与慰籍, 能让内心不平静的青少年有宣泄的出口, 由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 能够是学生更放松的藉由艺术创作, 发挥其创作的潜能, 藉以释放和减轻压力, 并且了解自己的天赋如何发挥, 发现自己内在真正的情绪状态和情绪体验。

现将艺术绘画的情绪功能如下, 表1: (李英辅, 1991;傅娟芬, 2004)

(二) 美术图画的情绪线条

西方学者卜籣克 (Charles Blanc) 曾说, 线不仅是语言, 且具备了多种语言, 用以适应一切目的, 适应一切种类的表现, 线是表达情绪最丰富的语言。线条不仅是运动的状态, 同时也暗示身体的情感。垂直上升的线条显示严肃、庄重或快乐伸张;水平卧倒的线条安逸、恬静与舒适感;下降的线条显示忧伤。

将线的种类与性质, 分类如下, 表2: (黄光男、林昭贤, 2002)

(三) 美术图画的情绪色彩

色彩本身会左右我们的情绪、精神与生活, 可依其排列、配合、调和、对比来表现冷暖、动静、刚柔等微妙感情 (黄光男、林昭贤, 2002) 。Mahnke (1996) 研究中也指出, 蓝色是舒适和安全;橙色让人不安;黄色是开朗的;紫色则有尊贵感;红色具有正负面的印象, 一方面具有积极、有力及激情, 另一方面也代表侵略、血腥、发怒和紧张;紫色则有放松效果及安静, 自然的印象。

现将色彩与情绪情感关系整理如下:

青少年孩子在表达情绪的时候, 习惯直接以生理反应来宣泄心中不快, 但又渴望获得他人的接纳, 因此会刻意地隐藏感受。著名绘画分析大师Kramer (1979) 指出孩子的内心世界产生矛盾时, 会导致情绪上、行为上的问题, 并且这些问题并不容易透过一般的教育课程来解决。Lankford (1994) 认为绘画艺术是有价值的, 因为艺术提供了快乐的经验, 有经验的价值, 也提供了社会批评与情绪冲击, 并且有情感的连接性, 有美化、鼓舞、刺激、想象、传达、说故事的能力, 也提供了我们人类情境的洞察力。Wasileska (1992) 亦指出艺术创作的过程就像宗教信仰的仪式化历程, 帮助人们表达自我, 释放自我。绘画活动的特色是传统的言语活动所缺乏的, 尤其在现今科技媒介发达, 从各种不同渠道皆刺激着青少年的成长, 在升学压力及人际压力、社会压力等等冲击之下, 艺术对于青少年情感的支持与慰藉, 能让内心不平静的青少年有宣泄的出口。

二、建议与展望

(一) 对家庭的建议

家庭是子女接触的第一个世界,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深也最远, 如果父母能重视与子女的关系、关注孩子的人格健康发展, 并且多参加亲职教育培训和父母效能成长团体, 避免因为父性的刻板的教养方式, 子女就能表现出越来越稳定的正向情绪性格。做父母需要上岗执照 (孙云晓, 2007) , 要长期参加亲职教育方面的培训, 提高家长的教养效能, 丰富相应的教养策略, 提升家长辅导管教子女的知识能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注意子女的情绪管理, 若发现子女为了小事而发脾气, 和人吵架等行为, 应立即给予适当的教导家长协助女子妥善管理情绪, 父母也应留意本省的示范作用。

(二) 对学校的建议

学校要善用心理辅导策略, 学校方面要注重人格教育, 在升学环境日益严峻的现实环境下, 学校更要注重健全学生人格和学生的全面成长, 关注朋辈同学间的正向引导, 注重加强心理卫生的疏导, 针对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 给予适当的关怀和辅导, 进行个别和团体辅导活动。学校不仅是灌输书本知识的场所, 对中学生艺术情意教学的重视应予以加强, 并且应适时发挥社教功能。学校应该主动提供相关讯息, 定期举办亲职讲座、成立父母亲成长团体、设立子女管教咨询服务, 提供家长与子女沟通的桥梁, 以促进亲子关系。

摘要:现实中, 各种情景都会影响人的情绪。青少年阶段是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期, 在此阶段, 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皆面临着成长的变化, 除了要面对学校学业压力、家庭关系的改变, 还有维持与同伴的关系, 面对多方面压力, 情绪长期处于波动的情况。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国内外美术教学活动的研究成果, 藉由揭示美术活动对青少年情绪状态之影响, 希望能引导家长、学校、教师积极思考, 引导学生正向思考, 藉以提升正向情绪。在艺术绘画的世界里, 熏陶情趣, 养成责任, 启发心智, 开拓人生。

关键词:美术艺术活动,情绪状态,青少年

参考文献

[1]汪文慈.情绪调整的发展轨迹与模式建构之研究[J].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研究所博士论文, 1999.

[2]陈李绸.中学生情绪智慧测量与适应性指标研究[J].教育心理学报, 2008, 39:61-81.

[3]陆雅青.艺术治疗团体实务研究:以破碎家庭儿童为例[M].台北:五南出版社, 2000.

[4]高裕斓.面对儿童美术发展的省思与展望[D].中国文化艺术研究所, 2007.

青少年美术艺术思维 篇2

丰台七中 孙晨 *** 提起“毛猴”,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我们在动物园里看到的那些活泼可爱的小猴子,或是我们在《西游记》中看到的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还有动画片《猴子捞月》中机敏顽皮的卡通形象。但我想告诉你这些都不是,它是老北京特有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术品—“毛猴”。难怪大家不知道,现在,就连生活在首都的北京人都很少有人知晓了,但在北京市丰台第七中学里,你要是问这里的学生,他们会如数家珍的给你讲述“毛猴”的故事,并会送你一只亲手制作的“小毛猴”表达着美好情感。

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挥着更加积极的作用。北京市丰台第七中学作为一所普通初中校,学校近年来在传承民间美术方面做着有意义的探索。近年年来通过组织学生走访民间艺人、走进北京民俗一条街,邀请当地民间艺人走进课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民间艺术的教育及传承活动,学生们亲临其境的了解并感受了毛猴、泥人、花灯、棕人、剪纸等这些老艺人亲手创作的民间艺术作品的魅力,还体验了这些渐渐淡出学生视野的民间艺术瑰宝的制作。

通过在活动前对民间美术领域调查得知,我校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于成熟状态,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知识和社会素养不断提高,且具有较强的判断、辨别、分析问题和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其种类接触较少,对民间美术这种艺术语言的特征及知识了解也相对匮乏,所以对民间美术与民间习俗关系的了解知之甚少,因此作为教学的实施者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民间美术不同种类的具有典型、代表、特色、优秀的作品进行欣赏与评述,并亲身实践民间美术作品的制作过程,感受和体会民间艺术的美感。

在了解学生需求,并结合我校资源优势基础下,学校创办了走进《北京传统工艺美术》专题课程建设,使活动形式更加多样,覆盖范围更加广阔。

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北京市丰台第七中学作为一所普通初中校,在传承民间美术方面做着有意义的探索。曾获得全国中小学美术优质课评选二等奖、北京市初中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的团委书记、美术教师孙晨近四年来通过组织参观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工作室、走进北京民俗一条街、邀请当地民间艺人走进课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着民间艺术的教育及传承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们纷纷感慨:“通过亲身经历其过程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制作过程,发现了其制作工艺及过程的魅力,对民间美术及中国传统文化有种发自内心的喜爱,希望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深入探究民间艺术,让更多的优秀的民间艺术更好的传承下去。”

我校从2010年开始,学校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传承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使学生得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根据长期不断的探索与挖掘资源,提出增进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现在学校已将每年四月定为学校传承传统文化传承月。

2010年4月及2011年4月学校带领学生们走进民间工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邱志刚工作室及北京民俗一条街,学生们亲临其境的欣赏与学习了布老虎、泥人、花灯、鸡吃米、鬃人、毛猴、剪纸等这些老艺人亲手创作的、渐渐淡出学生视野的民间艺术瑰宝的制作。学生们刚开始认为这些老物件,“不登大雅之堂”,心中还是怀的对高科技现代玩具的崇拜心理,根本看不起这些“土里土气”的作品,但随着艺人们的讲解及其现场演示制作的过程,学生们慢慢开始兴奋起来,就以花灯艺人邱志刚先生演示为例,不一会的工夫,外形宫灯的样子,内以剪纸粘一轮,将即绘好的图案粘贴其上,燃灯以后热气上熏,纸轮辐转,灯屏上立即出现人马追逐、物换景移的影像。一下子同学们激动起来,感慨于,原来现在靠电池可以出现的效果早在古代就有比这更先进的了。

2012年4月我校把传承民间美术活动向前推动,举办了“民间艺术进校园”校园开放日活动,我校全体师生与家长共同参与其中。我校联合北京市玩具协会邀请了10位市级民间艺术家走进校园,这些艺术作品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孩子们通过学习和亲身动手实践,不仅锻炼了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还深刻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实现了民间艺术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活动受到社会及媒体广泛好评与关注。

民间艺人们在活动结束前激动的对学生说:“民间艺术大都是口传心授,少有固定的继承群体,缺乏科学有效的组织学习,更没有专业的研究与创新,许多民间美术逐步走向了固步自封,后继乏人的死胡同,有个别艺术形式正面临消失的危险。因而,这些民间艺术的教育和传承,不仅是民间文化资源,更是一个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精神、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认知过程。

活动后学生们反思自己:通过学习、实践、讨论、交流,学生们原来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专家和国家文化部门要做的事,与我们关系不大,再者离我们太远。今天转变了这种看法,并树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在我们身边的意识。

在2014中,学校将活动聚焦,将老北京民间传统工艺“毛猴”创作作为特色的课程活动,得到学生们的喜爱,学生们在毛猴的创造中畅谈着自己的创意,解读着自己的故事,分享着创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闫紫双同学谈到:“我虽然从小学三年级就随着父母来到了北京,可是这小“毛猴”还是第一次听说,第一次见过, 看着孙老师摆弄着材料,“毛猴”作为老北京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曾经点缀着北京城的多少街头巷尾,弥留着多少老北京人的美好回忆。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丢掉了很多东西,但我们万万不能丢掉的就是我们的特色传统文化,因为它是北京的根,北京的魂。“毛猴”虽然它仅方寸之间,但却承载着更多的情感,更多的历史,更多的文化。让我们共同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瑰宝,留住我们的根,守护我们的魂。

现在学校已将《走进老北京民间美术》课程开发成为区级优秀校本课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与关注。

丰台区教委副主任刘建华和丰台分院副院长赵学良2014年走进学校进行了参观与指导,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提出:“希望开发出更多适合学生发展的美术特色课程,让师生共同来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瑰宝,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浅议基础美术教育中艺术思维的培养 篇3

〔中图分类号〕 G633.9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9(B)—0062—01

一、在教学中平衡技法训练和艺术思维的培养

长期以来,在基础美术教育中存在着重技法教育而轻视艺术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技法训练的结果是一种可视化的结果,且培养的周期也相对较短,而艺术思维培养的结果往往是隐性的,不容易量化,且培养的周期显得较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对艺术教育成果的评价也往往以学生作品展览的效果和学生参加校外展览和比赛的结果为标准,这样,在许多学校,教师并没有按照教材设计和编排的初衷进行教学,把有限的美术教学等同于美术兴趣小组,将重点放在技法训练上,更有甚者,为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重点教授迎合比赛和展览的作品。这样为求一时之效果仅重视技法培养,甚至出现为求一时之效果只重视指导部分学生而忽视全体学生的现象。这样,美术教育实则与美育的初衷相背离。基础教育中的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一方面承担及早发现美术人才的任务,更重要的它是面向全体的美育,要培养包括未来能够成长为艺术人才在内的所有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因此,学校要建立正确的艺术教育评价机制,正确引导美术教学。新课标对美术教学目标的设定主要是面向全体的艺术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实施教学,面向全体,平衡好技法训练和艺术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

二、通过艺术基本原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

基础教育中的美术教学安排了许多艺术基本理论和原理的教学内容,这些原理都是艺术中最基本的原理,是学生了解艺术,走近、走进艺术所必备的艺术常识,也是启发和培养学生艺术思维能力的基础知识和必经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理论知识过于乏味,学生并不喜欢也不容易接受,这样在教学中常常轻视理论教学,或者将美术理论知识的教学教成了学生所不喜欢的乏味的理论,使学生失去了解艺术、艺术思维能力得到开化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和途径。为此,基础教育中的美术教学,老师首先要认识到理论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其次,教师要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形象化的作品和技法训练紧密相结合,做到寓教于形象,寓教于乐,通过学生可接受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

三、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

美术语言较之其他语言,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形象的直观性,而人对于直观形象的感觉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感觉能力是艺术中很重要的一项能力,也是艺术思维的重要方面。学生艺术思维如何,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看学生对艺术或者艺术作品的直观理解和会意。在国外,经济条件相对较发达,家庭、社会对孩子艺术思维培养的意识较高,我们常可看到国外父母亲带孩子参观艺术品,其目的就是熏陶孩子的审美感官,培养孩子对艺术的直感能力,启发孩子的艺术思维。而在我国,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孩子较少有这样的机会。基础美术教学中每学期都安排了一定课时的作品欣赏,教师要特别重视这少量的欣赏教学,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尽量以形象、生动、浅显的语言,分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以此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提高学生对形象的感觉能力和直观把握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

四、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

上一篇:提高高中作文水平下一篇:主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