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

2024-06-21

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精选十篇)

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笔者所在地区 (某市某街道) 居民, 共200人, 其中男103人, 女97人。年龄16~65岁, 平均年龄为 (50.5±13.7) 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5例 (17.5%) , 高中、中专80例 (40%) , 大专60例 (30%) , 本科25例 (12.5%) 。

1.2 方法

本次口腔健康调查中, 参考“WHO口腔卫生宣传纲要”自拟调查问卷, 单选题和多选题相结合, 调查人员指导被调查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自行答卷。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口腔健康知识和态度及口腔健康行为、获得口腔保健知识的途径。

1.3 资料录入和统计分析

数据录入专人负责, 采用双录入法, 用Epi-info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逻辑检查, 用Spss 10. 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 见表1。

2.2 口腔卫生行为状况

2.2.1 刷牙次数

在200名被调查者中, 每天刷牙1~2次的有167例 (83.5%) ;在刷牙者中, 每天晚上刷牙1次的101例 (50.5%) ;早晚各1次刷牙的为42例 (21.0%) , 早晚和饭后均刷牙的仅14例 (7.0%) ;有16.5%的人表示从不刷牙。

2.2.2 刷牙时间

在167例每天刷牙的人中, 每次刷牙时间不足1分钟的占30.5%, 1~2分钟的占47.5%, 2分钟以上的占21.5%。

2.2.3 刷牙方法

采用横刷法的最多, 74例 (37.0%) , 其次为横刷58例 (29.0%) , 采用颤动或转圈法的人均很少, 只有11例 (5.5%) 。

2.2.4 牙刷更换周期

仅有29.4%的中年人表示是每3个月更换一次牙刷, 大部分人是当牙刷的刷毛散开, 或刷毛卷起、变硬时才更换牙刷。

2.2.5 使用牙刷和牙膏种类

使用大头牙刷的占54.5% , 使用小头软毛牙刷的仅占23.5%, 不足四分之一。

2.2.6 使用药物牙膏者

占29.5%, 含氟牙膏者占12.5%, 非药物牙膏者占9.0%, 无固定种类各种牙膏换用者占48.0%。

2.2.7 饭后漱口和叩齿习惯

有饭后漱口和叩齿习惯者分别为73.5%和6.5%。

2.2.8 使用牙线

只有5.0%的人表示经常使用牙线, 有45.0%的人表示未见也未听说过牙线。

2.3 口腔知识获取途径

调查对象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媒体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 、健康讲座、医生 (社区、专科) 等。无业、在职人员及小于60岁的人群保健知识主要从医生、媒体获得。离退休人员保健知识主要从健康讲座、媒体、医生获得。在信息获得“医生”一栏中, 从社区和专科医生中获得分别为17%和83%。

3 讨论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 本地区人群的口腔健康知识较薄弱。对于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很低, 如知道龋齿的病因和补牙的作用的居民比例不高 (19.0%和26%) , 知道氟化物防龋的居民仅占14.5%, 分别有89.5%和68.0%的居民不知道牙周病的病因和洁牙的作用, 了解定期到医院检查口腔卫生必要性的只占26.0%。此次被调查的人群大多数为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学生和单位职工, 但是他们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并不与其知识水平呈正比, 大多数不能全面了解口腔卫生保健的内容和重要性。

因此, 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亦极为重要。居民口腔保健知识主要从医生、媒体获得, 除在社区目标人群中持续地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外, 牙医应在诊疗过程中广泛进行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Peng B, Petersen PE, Tai BJ, et al.Changes in oral healthknowledge and behavior 1987-95 among inhabitants ofWuhan city, PR China[J].Int Dent J, 1997, 47 (3) :142-147.

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 篇2

(每题只选一个答案)

居委/单位

一、健康行为部分:

1、你每天洗脸的习惯是:(A)

A、早晚都洗B、只早上洗C、只晚上洗

2、急性腹痛的病人在去医院之前,主张:(C)

A、先用止痛药B、先用消炎药C、忍一下,不乱服用药物 D、不知道

3、你的洗澡毛巾,每天晾挂在(B)

A、挂在洗手间内B、阳台通风见光处

4、你吃早餐吗?(A)

A、每天吃B、偶尔吃C、从来不吃

5、使用加碘盐烹调时,你习惯于:(C)

A、高温油锅加热炸盐放食物B、把盐和食物同时下锅

C、临上菜时再加盐

6、你开启抽油烟机和排气扇的习惯是在:(A)

A、只要用煤气炉点火前就开启B、炒菜有油烟升起来时开启

C、在要用锅炒菜前开启

7、当中暑时,进行自救的正确做法是:(C)

A、关紧门窗B、多穿衣服C、冷水擦身D、喝浓盐水

8、假如有人(特别是你的好朋友)劝你吸烟时,你会怎么做?(C)

A、与他(她)一起吸B、坚决不吸C、自己不吸也劝他(她)不吸道

9、你吃盐多吗?(C)

A、较多B、很多C、一般D、较少

10、日常生活中你多长时间给餐具消毒一次?(D)

A、7天B、10天C、5天D、1天、不知D

二、健康知识部分:

1、牛奶能提供人体所需的(C)

A、镁B、钾C、钙

2、能传播乙肝者(传染源)是(B)

A、患丙肝的人B、身体内有乙肝病毒的人C、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人

3、甲型肝炎传播途径是(B)

A、与乙肝患者共用针具B、通过粪-口途径C、蚊子吸血

4、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主要是(C)

A、通过消化道传播B、通过血液传播C、通过空气传播

5、艾滋病的学术全称为(C)

A、先天性免疫综合征B、感染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6、“世界艾滋病日”为每年的(C)

A、4月l日B、9月1日C、l2月1日

7、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是(A)

A、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B、性传播,消化道和血液传播婴传播,血液传播和呼吸道传播

8、肉类含脂肪最低的是(C)

A、猪肉B、牛、羊肉C、鸡肉

9、健康教育的核心是(C)

A、提高人民知识水平B、提高生活质量

C、改变人们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10健康的标准是(D)

A、身体没有疾病,不虚弱B、不胖不瘦,身体强壮C、能吃能睡无大病体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 篇3

【摘要】 目的 了解银川市中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及口腔保健行为,分析中学生口腔健康认知与行为差异,为有针对性地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提供基准。方法 随机抽取银川市中学生2000名作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问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中学生口腔健康知识与行为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中学生口腔健康行为总体较差,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存在不均衡现象,对口腔健康知识存在盲区及误区。结论 中学生口腔健康认知和行为存在差异,需有针对性地制定口腔健康教育计划,加强对中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规范口腔卫生行为,促进中学生口腔健康状况的改善。

【关键词】 银川市中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口腔健康行为;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78-01

口腔疾病在我国人群中呈现较高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健康教育可促使中学生获得口腔保健知识,建立口腔健康新观念,从而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为保持终生的口腔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础。了解中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与行为,可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在各中学开展口腔健康宣传、口腔疾病预防工作提供基础性参考资料及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随机选取银川市各中学在校学生2000名,七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有效问卷为1912份,占95.6%。年龄为13—15岁,男生860人,女生1052人。

1.2 调查方法问卷设计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通过各班班主任将问卷调查表发放至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组织填写,调查对象单独答题,严禁讨论,答题结束当场收回,由专人整理。

1.3 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口腔卫生保健行为等内容。

1.4 质量控制本次研究的调查员主要为口腔医院医师,调查前已围绕调查目的、内容、技巧、注意事项及有关专业知识进行了统一培训,做到统一计划、统一要求。调查过程中调查员一直跟访,控制被调查者的填表质量,有问题的当场指正,对调查表进行集中检查,尽量不出现漏项、填写错误或不规范,保证调查质量。

1.5 统计学处理调查数据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所有数据经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口腔卫生保健行为,每天刷牙2次的学生占45.5%;刷牙选用小头软毛牙刷的占52.1%;42.7%的学生采取竖刷和横刷相结合;16.1%的学生每次刷牙时间在2分钟以上;使用含氟牙膏的占12.8%;24.8%的学生3个月更换1次牙刷;使用牙线剔牙的占10.6%;经常餐后漱口的占22.4%;能做到定期口腔检查的占2.4%,61.6%的学生至今没有做过口腔检查,能做到牙疼立即就医的有13.5%;52.8%的学生牙疼选择忍忍就好了。每日刷牙2次、使用牙线、刷牙时间超过2分钟、使用小头软毛牙刷等方面问题,女生正确率均高于男生,男女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 1 银川市中学生口腔健康行为调查结果[n(%)]

2.2 口腔健康知识认知情况被调查者对龋病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好,在1912名被调查学生中,知道含糖食品最容易致龋的占72.4%;26.3%的学生知道龋齿需要及时治疗。了解窝沟封闭能防龋的人数占93.2%。知道洗牙能预防牙龈出血的仅占18.2%,32.9%的学生知道正确刷牙是牙周病的基本预防措施,23.7%的学生知道牙结石是引发牙周疾病的原因,知道“牙菌斑”这个概念的仅占18.6%。在龋齿的主要病因、菌斑的概念、齲齿需尽快治疗、刷牙的作用等问题中,女生回答的正确率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窝沟封闭可以防龋,男生回答的正确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 2银川市中学生口腔健康知识调查结果[n(%)]

口腔健康知识总人数(1912)男(n=860)女(n=1052)容易致龋的食物1384(72.4)576(41.6)808(58.4)龋齿需要及时治疗503(26.3)151(30.0)352(70.0)窝沟封闭可预防龋齿1782(93.2)1082(60.7)700(39.3)洗牙预防牙龈出血348(18.2)149(42.8)199(57.1)正确刷牙预防牙周疾病629(32.9)247(39.3)382(60.7)牙结石引发牙周疾病453(23.7)239(52.8)214(47.2)知道牙菌斑356(18.6)150(42.1)206(57.9)2.3 口腔知识教育的基本情况1912名学生获取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口腔医护人员(1281人次,占67.0%)、学校(742人次,占38.8%)、医院宣传栏(788人次,占41.2%)和电视广播(641人次,占33.5%)。82.3%的调查对象最愿意接受的口腔保健知识的途径来源于专业口腔教育,有1696人(88.7%)有兴趣参加口腔卫生科普知识讲座。

3讨论

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龋病和牙周病仍是危害我国居民口腔健康的疾病。不健康的口腔卫生行为往往是该类疾病的发病原因,而不健康的口腔卫生行为习惯则源自对正确的口腔卫生知识的不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经常有不健康的口腔卫生行为,如不正确的刷牙行为(包括刷牙方法、时间和频次)、嗜甜食、洁牙不及时等,容易导致龋齿及牙结石的产生。大多数被调查学生希望从专业口腔教育讲座中获得口腔保健知识,因此在学校中开展口腔健康教育非常必要。中学生口腔健康行为总体较差,但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与健康行为存在不均衡现象,对口腔保健知识存在盲区及误区。调查中可发现学生对预防龋病和牙周病的方法了解不多,所以口腔疾病的一级预防措施应成为口腔卫生知识宣教中的重点内容。中学生口腔行为有效率不高,学校应就如何有效控制消除牙菌斑作为中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次调查还发现中学生在口腔就诊行为中整体表现较差。口腔疾病常是缓慢发生的,等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时,治疗起来复杂,治疗效果还不一定满意。因此,定期口腔健康检查,能及时发现口腔疾病,早期治疗。在中学生口腔健康教育中,口腔疾病的就医行为和二级预防的重要性应该列为重点宣教项目。口腔的健康水平可能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牙列不齐、牙周病引起的口臭等症状可能造成他们较少甚至避免与人沟通交流。调查中显示,30.2%的被调查者因为牙齿问题出现过心理困扰。只要学校做好宣传教育,督促学生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治疗,会有效避免引发相应的心理问题。本次调查中,女生比男生对口腔健康的了解更为全面,能自觉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口腔健康状况。因此应加强男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力度,促进男生口腔健康行为的形成。由于多种原因的限制,口腔保健在我国中小学的健康教育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家庭中的观念和行为多数也不规范。政府相关部门应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婴幼儿家长早期接受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的口腔保随意识,由家长从小开始督促学生良好口腔行为的养成。

参考文献

[1]米海尔古丽·优都斯.乌鲁木齐初中生口腔健康教育行为调查研究.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0,24(1):51—69.

[2]齐小秋.第i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202—204.

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2012级新生。

1.2 方法

采用全国第3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2]并在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3,4]的基础上, 自行设计编制问卷调查表, 其主要内容有学生基本情况、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本调查于2012年8月29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入校报到的新生参加健康检查的次序发放调查表, 发完为止;以当场填写答卷 (除年龄填写外均为单项选择) 、当场收卷的方式进行。

1.3 统计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率进行χ2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发放调查表1 000份, 收回有效答卷958份 (有效率为95.8%) 。其中男生为340人 (35.5%) , 女生为618人 (64.5%) ;城市学生为318人 (33.2%) , 农村学生为640人 (66.8%) ;平均年龄为 (18±0.89) 岁。

2.2 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见表1。本次调查显示, 该校2012级新生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为58.6%。其中男生为57.9%, 女生为58.9%;城市学生为62.3%, 农村学生为56.7%。其知晓率高的前3位依次是吸烟有害牙齿及口腔 (93.5%) 、刷牙预防蛀牙 (85.6%) 、刷牙具有防溃疡及防口臭 (73.9%) ;其知晓率低的后3位是智齿是否一定要拔 (47.6%) 、菌斑是引起牙周疾病的主要原因 (42.4%) 、牙齿残根是否有用 (28.2%) 。

2.3 口腔健康行为情况

见表2。本次调查显示, 该校学生口腔健康行为采纳率为56.2%, 其中男生为56.6%, 女生为56.0%;城市学生为61.3%, 农村学生为53.6%。其采纳率高的前3位是牙刷更换周期 (1~3) 个月 (87.9%) 、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 (82.5%) 、不常食糖或甜食 (79.5%) , 其采纳率低的后3位是一发现龋齿就去补 (30.9%) 、坚持选用含氟牙膏的 (30.3%) 、使用牙签或牙线清洁牙间隙 (25.7%) 。

3 讨论

本调查发现, 该校新生口腔健康知识普遍缺乏, 低于葛光华等[5]的调查 (61.5%) , 其口腔健康行为普遍较差, 如“一发现龋齿就去补”的采纳率低于吴洁[6]的调查结果, 但城市学生优于农村学生, 这与城市学生接受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机会多有关。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与卫生部“中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 (2004—2010) ”中提出的农村达到70%、城市达到90%的目标要求比较相差甚远;学生健康行为普遍较差, 如对牙线清洁牙间隙的知晓率仅为25.7%, 与卢璐等[7]调查结果相似, 但远低于文献[8]报道的66.9%。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口腔健康内容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 学生健康意识和观念淡薄, 获取口腔健康知识的途径比较局限, 学生口腔健康行为自觉采纳并坚持的能力差且有不良口腔健康行为, 口腔健康的政策力度不够, 环境氛围不浓等。据2005年全国第3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青少年的牙龈炎患病率为70%~90%[2];何伟等[9]2007年调查显示, 大学生的患龋率为43.37%, 牙结石检出率为80.07%, 龋齿充填率为25.66%。这说明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 要维护和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口腔健康, 就应对学生采取口腔健康促进。

注:与男生比较, aP<0.05;与农村学生比较, bP<0.05。

注:与男生比较, aP<0.05;与农村学生比较, bP<0.05。

口腔健康促进就是以“教育、政策、服务”的三位一体理论模式[10]为依据, 把客观支持与主观参与、社会性与宏观性、口腔健康教育与环境支持 (组织、政策、经济等) 融为一体, 改变单纯口腔健康教育的局面。口腔健康促进是一项低投入、高效益、学生获得健康知识而终身受益并潜移 (向家庭、学校、社会) 传播的预防保健战略措施。因此, 对大学生采取口腔健康促进的策略与措施建议如下。

①促进决策层转变观念, 制定政策支持。一是促进领导和决策层提高认识, 转变口腔健康观念, 树立口腔健康既是健康素质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加强学生健康组织建设。二是政策支持。制定政策给予口腔健康促进的人、财、物等的支持, 制定口腔健康教育和环境建设的政策, 如学校禁止吸烟, 为大学生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或口腔健康教育选修课并给予学分而加强管理, 倡导全员参与促进口腔健康的活动等。

②大力普及和提高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技能。一是提高认识、树立口腔健康观念。二是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根据KAP (知、信、行) 理论, 口腔健康知识是基础。口腔健康教育就是向大学生传播口腔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 增强自我保健的能力, 改造不利于口腔健康的因素, 达到健康的目的[11]。大学生患有口腔疾病, 渴望得到口腔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技能。据沈丽佳等[12]对大学生调查发现, 有99%的学生赞同开设口腔健康教育并学习;对大学生开展口腔健康促进是必要的和可行的[13]。据李忠良等[14]对北京大学从2008年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 (包括口腔预防保健内容) 公选课的研究显示, 效果良好且深受学生欢迎。然而, 谢云得等[15]研究显示, 全国约有55.18%的大学生从未接受过口腔卫生保健课学习, 因此, 高校应开设包括口腔健康内容的健康教育课或口腔健康教育选修课程, 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体效应等多种途径和措施对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教育。

③创造并强化口腔健康促进的环境建设。口腔健康促进要创造和强化其环境建设。一是改善学生生活环境,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和习惯、心理状态、学习环境等因素的改善。二是强化经济保障, 促进口腔健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建立稳定的资源保障机制。三是开展口腔健康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口腔健康调查、口腔健康宣传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拓宽学生获取口腔健康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和渠道。四是营造良好氛围, 运用政策和行政等手段, 倡导并促使师生员工积极参与普及和提高口腔健康的活动。

④开展口腔健康服务。高校的医院 (所) 应发挥专业性和权威性的优势将口腔健康教育纳入到临床门诊疗和服务中去[16], 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口腔健康宣传、咨询、指导和服务。

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 篇5

随着社会发展,发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及注意的热点。关注少年儿童,尤其是小学生的健康知识和行为具有重大的的现实意义。因此,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其形成原因,并制定实施有效的策略迫在眉睫。我们如青学校针对四、五、六年级的学生的健康知识和和健康行为进行了问卷考核。通过考核发现主要存在以下的健康现状:

一、小学生厌学情绪随年级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面对考试,很多学生情绪紧张,考试失败了,不能用积极端正的态度正确对待,而是萎靡不正。对于课堂学习,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总是做些投机取巧,不知道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心情烦闷时,也不知道寻找合理的解脱方法,而是对家人,同学无理取闹,乱发脾气,有时甚至采用极端暴力的方法解决。

二、缺乏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知识,口渴时乱用同学水杯,跟同学说话,唾液满天飞,脸和手总是脏兮兮的,指甲很长了不知道修剪,口中有痰就随便吐在地上墙上,吃东西不知道先洗手;身上有臭味也不知道洗澡;口臭很严重都不知道刷牙,不小心被狗咬伤了,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

三、缺乏合理营养和健康的知识。有些同学生病硬拖着,有的自行购药物治疗,服药时用茶水;还有的同学枉顾自身健康,耍酷偷学抽烟;不仅如此,很多同学存在着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他们偏食挑食,例如有的同学遇到自己喜欢吃的菜就猛吃,遇到不喜欢吃的菜就不吃。

四、缺乏环境卫生和健康知识。有些同学不知道爱护周围环境,随意伤害小动物,踩踏草坪,采摘花朵,不仅如此,有的同学还随手乱扔垃圾。

五、缺乏体育运动和健康知识,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知识也知之甚少。对平常的体育课和课间广播操,总是敷衍了事甚至找借口逃脱;对于自身的心,肺,胃肠,大脑等主要器官所在的位置和基本生理功能,完全一无所知,更不懂得如何爱护这些器官。

六、缺乏对日常疾病的预防,例如小学阶段常见病的预防:沙眼、近视、龋齿、脊柱异常弯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肥胖。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预防:蛔虫、蛲虫、钩虫、鞭虫。常见肠道传染病的预防:肝炎、菌痢。

6、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流感。

七、缺乏安全与意外事故伤害的预防。

八、缺乏心理卫生,不知道如何与同学,老师和睦相处。

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 篇6

关键词: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调查分析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基数的加大, 老年人的口腔健康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1]。据统计, 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34亿, 占总人口数的10%, 其中65岁以上人口1.1亿, 占总人口的8.5%[2]。而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3]。为了解老年人的口腔保健知识、口腔健康观念及维护口腔健康采取的行为情况, 笔者于2010年7月-2010年10月对来本市三个社区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50名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吉林省延吉市三个社区医院口腔科就诊的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为调查对象, 共150人。其中男81, 女69人;受教育程度:高中或大专及以上59人, 初中及以下91人;朝鲜族86人, 汉族64人。

1.2 方法和内容

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问卷调查”内容,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口腔保健知识了解情况、口腔保健态度及及保健行为4个方面。在耐心讲解下, 以问答形式填写。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最有效的清洁牙齿方法正确回答率为45.3%, 乳牙保护非常重要的正确回答率为38.7%。每年至少做一次口腔检查只有24.0%。随着文化程度高和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之间有显著差异, 见表1。

2.2 口腔保健观念

希望每年作口腔检查者为33.3%, 认为牙病重要并能及时就医者为76.0%, 有定期洁牙愿望者为17.3%, 见表2。

2.3 口腔保健行为

2-3月更换牙刷率为29.3%, 每日两次刷牙率为52.0%, 竖刷率为35.3%, 随着文化程度增高, 口腔健康行为的比率也增高, 见表3。

3 讨论

调查显示, 延吉市社区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不到半数。其中牙齿清洁方法正确回答率为45.3%, 认为保护乳牙非常重要的正确回答率为38.7%。每年至少做一次口腔检查只有24.0%。一些老年人当牙齿当口腔出现疼痛或已经影响咀嚼时才来就诊, 说明本市老年人对口腔知识不够重视;有定期洁牙愿望者为17.3%, 说明口腔保健观念不强;一些老年人知道牙齿保护的重要性, 但不知怎样保养维护口腔健康。正确刷牙率仅为35.3%, 说明口腔保健知识的普及工作非常重要。

本调查虽然以就医的老年牙病患者为调查对象, 但结果行口腔健康教育时要贴近这老年人特点进行, 对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 用形象化教育, 力求通俗易懂, 喜闻乐见, 逐渐充实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 增强口腔保健意识, 建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行为, 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洪臣.老年口腔医学进展[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03, 1 (1) :4.

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 篇7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7月按随机原则抽取某口腔医院门诊医务人员144名为调查对象。被调查者中医生56名, 护士57名, 实习生31名;文化程度均为中专以上学历。

1.2 调查方法和内容

采取问卷调查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开放式问卷调查表, 对本院144名医务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由2名医院感染办人员下科室说明调查目的并现场发卷, 由医务人员及时填写后当场收回。问卷内容包括指导语、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以及对基本手卫生习惯认知、工作中洗手情况的认知、手套使用的知识和洗手次数等。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44份, 回收问卷144份, 回收率100%。

2 结果

2.1 手卫生习惯知识掌握情况 (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在肥皂盒保持清洁、用流动水洗手、医务人员的手会造成医院感染、擦手毛巾一人一用、洗手液使用完毕瓶内不可加水使用、佩戴戒指等饰品影响手部卫生等方面, 医务人员的回答正确率均在95.1%以上;而在快速手消毒剂比流水洗手节省时间、空洗手液瓶内可以再加洗手液重复使用以及洗手液比肥皂被细菌污染机会要少方面, 回答正确率分别为81.3%、86.8%、84.7%。

2.2 正确洗手方法的掌握情况 (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 对于直接接触病人要洗手、接触黏膜、不完整皮肤及伤口敷料后要洗手、接触体液或分泌物后要洗手的判断, 正确100.0%;对于进行侵袭性操作前要洗手、摘手套后要洗手、大小便后要洗手的判断, 正确率均达到99.3%。

2.3 手套使用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 操作中戴手套不可接电话、书写病历判断正确率达100.0%, 关于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戴手套前和摘手套后应该洗手、一次性手套不可重复使用、戴手套不只是保护医务人员以及戴手套污染的手会造成交叉感染等方面, 判断正确率达到96.5%以上。

2.4 影响口腔医务人员洗手和手消毒的主要原因 (见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主要原因集中在对手部造成刺激和伤害、洗手设备不方便、对手消毒剂使用不了解 、工作忙没时间等方面。

2.5 洗手和手消毒的重要性

调查中认为洗手和手消毒在预防医院感染中起重要作用的有143名, 占99.3%, 仅有1名认为不需要洗手或手消毒, 占调查人数的0.7%。

3 讨论

刘治清等[1]经调查显示, 口腔医护人员手部污染严重, 经卫生洗手后, 其手部平均带菌量仍为6.65 cfu/cm2±7.68 cfu/cm2 , 这说明口腔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其手部污染严重的事实存在, 有效地切断因手造成的医源性感染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3.1 口腔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认知度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首要条件

通过强化手卫生知识教育, 不断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从调查结果看, 口腔医务人员对工作中洗手情况及有关手套使用问题, 回答正确率较高, 尤其是工作中正确洗手方法的问题, 回答正确率达99.3%以上;有关使用手套相关问题, 回答正确率也达到96.5%以上;说明他们这方面知识掌握较好。医院采取入院前岗前培训、入院后科室、院部通过不同形式培训考核, 培训后效果明显。同时, 从结果可以看出, 医务人员对洗手液的保存和手消毒剂的使用回答正确率明显低于其他项目, 说明在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中这方面的知识培训不够, 提示在今后的院感知识培训中强化相关内容的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的认知度。

3.2 医务人员手会造成医院感染认识不到位

关于医务人员手会造成医院感染认识的问题,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有5人回答不正确, 其中3名护士、1名医生、1名实习生, 认为手不会造成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口腔科护士一般不直接接触病人口腔, 在进行口腔技能操作中有时戴手套。另外, 医生在诊疗中都戴手套进行操作, 并做到一人一用, 故对手会造成医院感染的问题出现偏差, 提示还要广泛宣传到位。

3.3 对快速手消毒剂认识不够

快速手消毒剂是近几年推广比较好的快速手消毒方法, 能在短时间内杀灭细菌, 且临床使用方便、快捷、杀菌效果好, 特别适合口腔门诊因病人多, 没时间进行有效洗手的医务人员, 目前已推荐口腔门诊使用, 但科室考虑成本高, 未很好在临床进行推广。本调查显示, 有27人回答不正确, 此项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努力, 强化全员自我防护意识。

3.4 对手套认知中言和行不一致

对手套使用回答问题正确率96.5%以上, 说明大家认知度比较高, 知道操作中戴手套的手不可接电话、书写病历、戴手套前后要洗手、一次性手套不可重复使用、戴手套不可代替洗手等。有5人认为戴手套只是保护自己, 认知有偏差;但在实际工作中说的和做的就不能保持一致, 与刘治清等[1]人报道相吻合, 是目前口腔临床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待解决。

3.5 影响洗手和手消毒频率的原因

主要集中在对手部造成刺激和伤害、洗手设备不方便、对手消毒剂使用不了解。本院基本保证每张牙椅2个水池, 六部法洗手示意图张贴水池上方, 提供瓶装洗手液和快速手消毒剂, 干手采用小毛巾一人一巾, 每天消毒。皂液经常洗手会使皮肤含水量减少而造成皮肤干燥、皲裂, 甚至会使表面的微生物增加[2], 目前快速手消毒剂应是口腔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最好选择, 它既能达到消毒又能达到润肤的作用, 应加强培训, 宣传到位。

3.6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比较差

从每月临床院感质量监控结果来看,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比较差, 带、脱手套前后不洗手普遍存在, 操作中污染的手到处触摸也不乏其人, 医务人员对手卫生虽有认识, 但意识不强, 主要是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病例未监控, 不能提供因手造成医院感染的数据造成的, 医务人员没有直观认识, 故有认识但依从性不够。迄今为止, 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 医护人员对遵循手卫生条例的重要性、必要性仍认识不足, 洗手的依从性仍然很低[3], 说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是目前国内外都在关注的问题。

3.7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是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院有计划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法, 效果显著, 说明培训形式有效。具体做法重视入院前培训并考核、入院后科室每月常规性和院部有重点培训讲解考核相结合, 另外, 每季度院感监控简报新业务、新知识的介绍以及每半年院感相关知识考核, 致使医务人员院感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比较好, 但培训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充实, 强化培训。

4 小结

本调查显示, 口腔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好, 回答问题正确率较高, 部分问题回答错误有待于下一步强化培训, 提高认知度, 提示在今后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中添加相关内容;关键是在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认知度较高的基础上, 要对手卫生依从性不够的原因加以分析, 从中找出解决办法, 不断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有效预防口腔诊疗中的医源性感染。

摘要:[目的]了解口腔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 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知识培训。[方法]随机抽取144名口腔医务人员, 并对其手卫生情况现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口腔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知识掌握较好, 平均回答问题正确率达85.6%以上, 但临床实际工作中手卫生依从性不高, 存在自觉洗手率低和戴手套不规范操作等现象。[结论]在加强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的同时, 应该重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口腔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行为,调查

参考文献

[1]刘治清, 唐休发, 邓立梅, 等.口腔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 2006, 33 (8) :1483.1485.

[2]孙业秀, 牛家兰, 刘琼.医护人员手卫生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 2007, 6 (4) :60.62.

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2009年陕西省政府公布的GDP资料, 将陕西省各市区按经济水平分为高、中、低3层, 每层抽取1个地区即西安、咸阳、安康三地区为调查区域, 在各区域内分别典型抽样1所城市小学和1所乡镇小学作为调查点, 对调查点内的所有一年级小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对其家长进行口腔健康行为问卷调查。接受口腔健康检查及问卷调查的对象共895人, 检查及调查问卷均合格者纳入调查队列, 共有887份, 合格率为99.11%。其中男生484名, 女生403名;平均年龄 (6.67±0.44) 岁。

1.2 方法

对参加本课题口腔检查的执业口腔医师进行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并进行标准一致性检验, kappa值大于0.7。检查在学校现场进行, 在统一人工光源下, 以视诊结合探诊的方式进行。检查器械包括平面口镜和CPI探针。调查时2名医生互相配合对受试者进行口腔检查并做相应记录。疾病诊断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2]和国家卫生部《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3]。一般项目括如调查对象的姓名、性别、户口、民族、出生年月, 口腔健康状况包括乳牙龋齿、充填、窝沟封闭、牙外伤等情况。

对小学生家长调查问卷由学生带回家, 要求由母亲填写, 如果学生在发问卷到收问卷截止日期内无法见到母亲, 则由父亲填写, 如果父母均无法参与填写, 则由照顾小学生生活的长辈代为填写。问卷调查采用《陕西省小学生口腔健康状况危险因素调查表 (6岁组) 》, 该调查表由国家卫生部《全国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危险因素调查方案》调查组提供。问卷采用选择题的形式作答, 一般项目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口腔健康行为包括刷牙次数、含氟牙膏的使用、12个月内牙科就诊情况等。

1.3 数据处理

采用Visual FoxPro 6.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 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小学生乳牙患龋和治疗情况

一年级小学生检出乳牙龋齿者503人, 患龋率为56.71%, 龋失补牙数为1 805颗, 龋均为 (2.03±2.64) 。需要治疗牙数为1 805颗, 完成治疗仅有129颗, 乳牙龋齿充填率仅为7.15%。其中男生乳牙患龋率为55.20%, 女生乳牙患龋率为58.6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033, P>0.05) 。男生乳牙龋齿充填率为6.66%, 女生乳牙龋齿充填率为7.7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27, P>0.05) 。城市一年级小学生乳牙患龋率为54.71%, 县乡一年级小学生乳牙患龋率为58.7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9.045, P>0.05) 。城市一年级小学生乳牙龋齿充填率为8.78%, 县乡一年级小学生乳牙龋齿充填率为5.6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499, P>0.05) 。西安、咸阳、安康一年级小学生乳牙患龋率分别为69.13%, 48.84%和51.2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0.458, P<0.01) ;西安、咸阳、安康一年级小学生乳牙龋齿充填率分别为8.94%, 5.73%和5.3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1.939, P<0.05) 。龋均在男女、城乡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0.001, 0.228, P值均>0.05) , 3个城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0.113, P<0.01) 。见表1。

2.2 小学生口腔健康行为情况

陕西省一年级小学生2次刷牙率为24.92%, 含氟牙膏使用率仅为37.09%, 1a内牙科就诊率仅为47.35%。其中男、女生刷牙率和1 a内牙科就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0.062, 0.318, P值均>0.05) , 但含氟牙膏使用率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10, P<0.05) 。城市和县乡刷牙率和1 a内牙科就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20.102, 36.930, P<0.01) , 但含氟牙膏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600, P>0.05) 。3城市小学生刷牙率和1 a内牙科就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15.658, 68.060, P值均<0.01) , 但含氟牙膏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5.203, P>0.05) 。见表2。

3 讨论

小学一年级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年龄段, 也是监测儿童口腔健康的重要时期, 在龋病流行病学研究中, 5~6 岁年龄组的资料更能客观地反映流行情况, 世界卫生组织将该年龄组的龋均作为衡量居民患龋状况的指标。

调查表明, 陕西省一年级小学生乳牙患龋率达56.71%, 龋均为2.03, 与严研等[4]调查结果相比, 陕西省一年级小学生患龋率低, 但龋均较高。与杨兰等[5]检查结果相比, 陕西省一年级小学生患龋率稍高。Adam[6]研究指出, 儿童患龋率增高受到社会经济状况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儿童的食物越来越精细;刷牙方法不当或者达不到每天2次刷牙;父母对乳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都是儿童乳牙龋患增高的原因。乳牙龋会导致疼痛, 口腔异味, 睡眠不良, 咀嚼能力下降, 甚至会影响其继承恒牙的健康, 对儿童生活、学习、身体和心理健康影响很大。

陕西省一年级小学生患龋后充填率仅为7.15%, 表示陕西省一年级小学生有超过90%的乳牙龋齿尚未得到治疗。高于甘肃省检查结果[5], 但仍远远低于初级口腔保健指标的要求。初级口腔保健指标要求小康城市的农村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达80%, 一次刷牙率达到80%, 充填率达60%。但绝大部分儿童患龋后未得到治疗, 龋齿仍处于开放状态, 说明在口腔卫生工作中龋病的治疗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学校、家长和小学生对龋齿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陕西省一年级小学生2次刷牙率为24.92%, 含氟牙膏使用率为37.09%, 1 a内到医院牙科进行就诊的仅占47.35%, 均低于1995年汕头市调查结果[7]。与Leroy[8]的研究相比稍高。可能是由于科学界对含氟牙膏中氟摄入量的争议引起的。陕西省一年级小学生刷牙率、含氟牙膏使用率和牙科就医行为均不理想, 考虑主要是口腔卫生观念有问题, 口腔保健意识较差。

小学生处于乳恒牙替换时期, 属于混合牙列阶段, 也是牙颌系统的快速发育成长期, 此时期口腔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颌关系的建立和恒牙列的健康。应该从社会各方面加大对教师、家长及小学生本人进行口腔保健知识宣传和教育工作的力度, 使其意识到防龋、治龋的重要性。

政府应加大对小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工作的力度, 应组织相关专家针对中国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现状进行调查, 制定相关政策方针, 并组织应用于小学口腔保健工作中。如给小学校安排专门的口腔医师和口腔健康教育室, 由专门口腔医师对指定小学校进行口腔卫生服务工作, 或者组织开展社区口腔卫生服务。

医疗机构在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起到重要的作用, 口腔医生对小学教师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是最简便、快捷、省时、有效的宣传口腔保健知识的方法, 是保证我国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有效开展的基础。口腔医生应定点定时到学校给小学生讲授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口腔保健的方法。口腔保健课堂是小学生掌握口腔保健知识的重要场所, 口腔保健教师知识的多少与授课的能力直接影响小学生口腔知识的掌握程度, 但根据“益达口腔健康创新课堂大奖赛”收集的资料[9]显示, 我国小学教师目前口腔健康知识较贫乏。

学校应该将口腔健康教育纳入校园考核制度, 指定专人及专门的口腔健康教育老师负责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工作。配合医疗卫生单位做好口腔疾病普查工作, 做好对家长及小学生的知情同意和宣传说明工作。合理安排口腔健康教育课程时间及内容。开展校内口腔健康教育活动 (如口腔健康教育广播、刷牙操等) , 并将口腔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

刷牙是清除菌斑和软垢, 保持口腔卫生和预防龋病牙周炎最基本的口腔保健方法, 本次调查仅有75.87%的小学生能够保证每天一次刷牙, 刷牙率不理想, 家长应指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Hellwing[10]研究表明, 氟可以使脱矿的釉质通过形成氟化钙羟基磷灰石等物质, 使早期釉质龋再矿化, 氟化钙能在较低pH条件下, 作为氟离子储存促进再矿化, 说明氟有较好的促进脱矿的牙齿再矿化的作用, 进而达到防龋的作用。Franzman[11]建议, 大于3岁的儿童应开始使用含氟牙膏预防龋病。Leroy[8]建议家长应该督促孩子从小开始刷牙、经常刷牙, 帮助孩子维持良好的口腔健康状况, 对于父母文化程度低的儿童应给予更多的口腔健康知识。家长应改变乳牙龋齿不用治疗的错误观点, 定期进行儿童口腔健康检查, 可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Lithuania[12]调查发现家长对孩子口腔健康的态度与他们本身的口腔健康及孩子的口腔健康行为有重要的相关性。Thitasomakul等[13]研究表明, 儿童早期龋病的发生和增加与母亲不良的口腔行为有关。父母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能促进孩子具有良好的口腔状况。因此, 为提高小学生口腔保健素质, 应该加强对家长的口腔健康教育, 以家庭为单位促进口腔良好习惯的形成。

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吉林省长春市和吉林市经济、文化背景相似的各2个地区(长春市朝阳区、二道区,吉林市磐英区、磐石区)为主要范围,选取教育水平和教学环境相似的8所初中为主要对象,并整群抽取一至二年级全体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 131份,排除漏项、填写错误等无效问卷3份,最终有效问卷为5 128份,问卷有效率达99.9%。长春市和吉林市各占25.6%和77.4%。平均年龄为(13.66±0.83)岁,男、女生各占53.5%和46.5%。有口腔保健培训经历者占52.5%,无口腔保健培训经历者占47.5%。

1.2 资料收集与方法

研究者与4名专家借鉴WHO的全球学校学生健康调查(Global School-based Student Health Survey,GSHS)[3]以及相关资料,采用头脑风暴法建立问题库并从中筛选和反复修改问卷内容。问卷主要包括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和口腔保健知识、口腔保健技能及口腔保健行为等内容,共34个问题。调查前对10名初一年级学生实施了预调查,再次确认和完善了问卷。为确保收集资料的质量,各地区统一调查方法和调查时间,对调查员也进行了统一培训,并在各班班主任的协助下,由各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工作人员以及学校管理人员共同督导现场调查的全过程。资料收集时间为2012年9—12月。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Epi 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的双录入及核对,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资料分析具体采用频数分析、χ2检验等方法,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口腔保健知识掌握现状

结果显示,有培训经历的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高于无培训经历者(P<0.01)。学生对“使用含氟牙膏”的知晓率最低,仅为23.8%,有、无培训经历者分别为31.5%和17.0%。见表1。

2.2 口腔保健技能掌握现状

学生的总体口腔保健技能掌握率为25.4%,有培训经历者的掌握情况明显高于无培训经历者(P<0.01)。其中,除对“清水冲洗牙刷”掌握率达到97.2%以外,其他技能掌握情况均较低。见表1。

2.3 口腔保健行为现状

研究对象总体口腔保健行为的准确实施率仅为11.4%,有培训经历者的口腔保健行为正确实施率明显高于无培训经历者(P<0.01)。见表1。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对象有口腔保健培训经历的比例仅为52.5%。尽管我国为了达到人人享有初级口腔卫生保健的目的[4],提倡把口腔健康纳入学校的教程中,但研究对象中无口腔保健培训经历的比例仍较高。而且,中小学生对“睡前要刷牙”的知识普遍掌握较好,而对“使用含氟牙膏”“牙刷更换周期”等深入的知识了解程度偏低,尤其是无培训经历者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仅为64.4%,说明研究对象口腔保健知识掌握不全面,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5,6]。中学阶段是防龋的关键时期[7],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是致龋最重要的影响因素[8],为了更好地预防初中生口腔疾病的发生,学校应开发口腔保健相关系统、全面的培训内容以及开展口腔保健宣教。

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正确刷牙方法和牙刷使用方法等口腔保健技能掌握情况不理想。《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中指出,儿童青少年时期应学习和建立正确的刷牙方法[9],国家卫计委也提出了包含刷牙相关技能的口腔健康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10],即强调掌握正确的口腔保健技能是维护口腔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应结合多种教育手段,如使用牙具模型演示及互动形式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或提供学生刷牙相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从而促进初中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口腔保健技能。

调查结果发现,研究对象的口腔保健行为实施情况不乐观。无培训经历的研究对象回答“早晚都刷牙”的占79.0%,“饭后漱口”的学生占73.9%,与部分地区初中生口腔健康行为欠佳的研究结果相似[5,6,11,12]。另外,研究发现有培训经历初中生的口腔保健知识、技能及行为高于无培训经历者。说明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口腔健康,学校针对性的教育和家庭有效的监督是不可或缺的[13,14,15,16],而这些措施能进一步有效降低患龋率[17]。

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第一阶段抽取合肥、芜湖、安庆3个有代表性的地区作为调查地区;第二阶段在每个调查地区随机抽取2个县;第三阶段从每个县随机抽取3个乡(镇),共抽取18个乡(镇),从每个被抽取的乡镇中选取1所小学,共计18所小学。从每所小学12岁学生的户籍资料中进行家庭情况摸底,将学生分为留守儿童组和非留守儿童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其中任一方目前为在外务工,在外务工时间距调查时间至少6个月,儿童在当地居住时间大于6个月的12岁儿童[3]。根据该定义,从每所学校的留守儿童组中随机抽取20名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并从抽查对象所在学校以1∶1的比例选取相同年龄的非留守儿童20名作为对照组。共抽取调查留守和非留守儿童各360名,其中留守儿童组男生198名,女生162名;非留守组男生186名,女生174名。

1.2 方法

以“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4]的内容为依据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口腔卫生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和口腔卫生行为习惯。由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系4名口腔医学专业教师担任调查员,调查前所有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充分理解调查问卷的内容,被调查对象在调查人员以及班主任的指导下统一答卷,问卷回答完毕现场回收。回收时若发现问卷回答有误或漏项者,及时进行更正,指导儿童补填。问卷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分析

将所有调查数据输入Excel表格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留守和非留守儿童口腔卫生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被调查项目中留守儿童知晓率最高的为知道吃糖可以导致龋齿,知晓率为60.55%。留守儿童对口腔卫生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普遍低于非留守儿童,其中“细菌引起龋齿”“细菌可引起牙龈出血”“知道含氟牙膏”“细菌可引起牙龈出血”“刷牙出血非正常”5个方面的知晓率与非留守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注:()内数字为知晓率/%。

2.2 留守和非留守儿童口腔卫生行为和就医行为

保证每天刷牙2次以上的留守儿童仅占12.50%,有45.80%的留守儿童偶尔甚至从不刷牙;非留守儿童中仅有8.30%极少刷牙,35.00%可以保证每天刷牙2次,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3.61%的留守儿童能做到经常或偶尔使用牙线,54.17%的留守儿童经常吃糖,24.44%的留守儿童选用含氟牙膏,与对照组儿童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曾有口腔科就医行为的留守儿童有128人,占35.56%,与非留守儿童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1,P<0.05)。35名留守儿童(9.72%)认为牙疼后需要找医生诊治,非留守儿童该比例为15.56%;留守儿童组中仅5名儿童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习惯,非留守儿童有16名儿童有定期口腔检查的习惯,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2。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

3 讨论

儿童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5],口腔疾病不但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而且影响其全身健康与生长发育[6]。在对口腔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中,12岁儿童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群体[7]。本调查可见,安徽12岁农村留守儿童对于口腔卫生健康知识知晓水平低于城乡儿童总体水平,留守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习惯和口腔就医情况都较差。大多数安徽地区的留守儿童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可以防龋的含氟牙膏的认识和使用比例均较低,87.50%的留守儿童每天仅能刷牙1次或者不刷。刷牙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口腔保健措施,饭后漱口也可及时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饭后及时漱口、有效正确的刷牙与龋齿的发生率有着密切的联系[8]。

农村儿童的生活状态受儿童现行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自身口腔卫生保健观念以及行为的影响。非留守儿童由其父母监护,而农村留守儿童多为隔代照顾,祖辈年龄较大,受教育文化程度低,缺乏相关口腔保健知识[9];祖辈对于孙辈过于溺爱,对儿童的各方面行为监管不够严格,还要从事田间劳动及操持家务,因而无法全身心地去照顾和监管留守儿童[10,11,12];另外,学校对于留守儿童的口腔健康教育也缺乏针对性,同时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学校也没有专门的教师来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致使儿童容易养成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

儿童的教育应该由家庭、学校和社会3个方面共同作用,而留守儿童本身家庭父母的教育不足,且目前我国在社会方面给予留守儿童的帮助也很少,尤其是农村,几乎没有任何形式的教育活动及相关机构[13]。缺乏监控照顾的留守儿童一方面自制力差,另一方面又缺乏家庭和学校的及时引导、教育,因而健康知识的获取、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健康行为的坚持非常困难。对留守儿童的口腔健康教育必须首先加强对其父母的宣传教育,同时还应调动学校、政府、社会以及媒体等共同力量,共同协作,促进儿童的口腔健康发展。

针对留守儿童的口腔健康问题,主要从以下方面提出建议:(1)家庭。留守儿童的父母应清醒认识到自身作为孩子监护人的责任和义务,尽量避免孩子因为缺失父母的监护而形成不健康的口腔卫生习惯,施行不健康的口腔卫生行为。切实履行监护责任,加强监管和引导。(2)学校。口腔卫生健康教育的全面开展是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口腔卫生健康知识和行为的基本及重要方法[14]。学校是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开展的极其重要的场所,尤其是寄宿学校,老师在生活上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力度。可通过邀请口腔医学专业人士或者将授课教师经专业培训后对在校儿童进行口腔卫生知识的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获得正确的口腔卫生健康知识,形成健康的口腔卫生习惯。(3)政府及相关卫生部门。政府部门应督促乡镇卫生院及相关卫生部门定期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全面的口腔健康检查,并通过橱窗、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强化留守儿童口腔疾病的防治意识,督促监护人加强对留守儿童口腔健康状况的定期检查,为每位留守儿童建立口腔健康档案,并积极组织相关医疗部门对留守儿童开展窝沟封闭和涂氟保护等预防性治疗。(4)留守儿童。要丰富口腔健康保健知识,培养并坚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健康行为,提高自我口腔保健能力。

上一篇:文化生态视域下一篇:油料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