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经费管理

2024-06-01

科技经费管理(精选十篇)

科技经费管理 篇1

1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情况介绍

1993年,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经济管理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分两步逐步深化。第一步是1993年进行的财政收入管理体制的改革。此次改革明确了中央与地方分配关系实行分税制, 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实行新税制。分税制稳定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使财政收入进入了有体制保障的良性轨道。第二步是1998年进行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的改革。此次改革提出建立公共财政框架, 目的是要分配好、计划好财政支出, 提高资金效益。

2006年, 国务院办公厅在以国办发[2006]56号文件转发的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中, 对财政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办法。1) 完善科技资源配置的统筹协调和决策机制。

核心是完善决策机制,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提高决策层次, 加强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协调;重点是解决当前科技领域存在的重复研究、低效研究、浪费资源等主要问题。

2) 优化中央财政科技投入结构。总体要求是财政科技投入主要用于支持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等公共科技活动;要体现出“五个结合”, 即:重点支持与稳定支持相结合, 公益性扶持与经营性资助相结合, 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与强化基础条件相结合, 发挥科学家的领头作用与培养优秀青年人才、优秀团队相结合, 有效保障经费需要与严格控制开支范围相结合。

3) 创新财政经费支持方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改进国家科技计划 (基金等) 支持方式, 财政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要符合WTO和公共财政的原则;综合运用无偿资助、贷款贴息、风险投资等多种融资手段。

4) 健全科研项目立项及预算评审评估制度, 实现科学立项、规范立项;建立科研项目数据库, 加强对项目的预算评审评估。

5) 强化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针对经费分包、经费外转、乱提人员经费和管理费、结余资金管理不善等诸多情况, 强调开支范围与开支标准, 重点规范人员费、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协作研究费的支出管理。

2 科技经费管理的制度体系建设

国办发[2006]56号文件下发后, 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对《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进行了全面修订, 印发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在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管理进行规范的基础上, 制定了《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修缮购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试行) 》。并对中央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了调整, 加大了国家科技计划 (基金) 、科研机构运行费、基本科研业务费、公益性行业专项经费和科研条件建设的投入力度, 初步建立了稳定支持与适度竞争相协调的科技投入管理框架体系。

根据国办发[2006]56号文件的精神和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的精神, 山西省科技厅在科技经费管理上先后实行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集中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等措施。

在预算单位经费管理上, 一是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对单位在编人员的经费、正常公用经费和基本业务开支, 按照“定员定额”的办法在年初预算时予以安排, 同时设立一次性专项, 对预算单位办公设备、房屋维修等给予专项补足。二是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对单位在收入解缴国库或财政专户、银行账户开设、规范收罚行为、资金使用效果、会计报表等方面的执行情况进行年度考核。三是实现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网络化, 做到经常性的事前、事中与事后全过程监督。

在科技项目支出预算管理上, 主要是提高项目支出预算编制水平和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提前编制和细化经费预算;建立科技计划管理、项目管理、预算管理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机制, 并出台了《山西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在省级各类科技计划中建立并实行了新的立项、评价、验收体系。

3 科技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科技经费投入明显不足, 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尚未形成稳定增长机制。“十五”以来, 尽管财政科技投入逐年增加, 科技实力不断增强, 但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实际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科技资金使用仍很分散, 重大专项、科技创新项目实施力度不够。科学事业费主要还是保证预算单位的基本支出, 没有更多地用于条件建设。

2) 科技投入管理与调控缺乏有效的机制。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建立的以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为主体, 以纵向直接管理为特色的科技管理体制, 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比, 仍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政府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协调不够, 再加上部门利益等因素, 科技计划重复列项和支持不足同在, 投入不足与浪费低效并存。科技投入资金管理较为粗放, 绩效考评和问责机制薄弱。

3) 科技投入结构不够合理。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支持的范围过大, 对本应由市场配置资源的领域介入程度较深。一方面, 财政科技投入向经营性、竞争性领域投资较多, 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 且管理漏洞多, 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另一方面, 应由政府承担的基础性、公益性科技事业和科技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入相对较少, 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换, 不利于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

4 科技经费监管服务意识和主要方式

科技经费监管服务工作的根本目标在于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为科技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长期以来, 科技经费管理大多侧重的是事前管理 (管钱、分钱)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相对薄弱, 服务意识不强, 监管方法单一、生硬。针对科技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必须提高监督服务意识和创新管理方式。

1) 建立财政投入引导机制, 形成市场经济下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首先, 要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投入中的引导作用。一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努力压缩财政行政经费支出, 不断提高科技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二是转变科技经费管理体制, 避免条块分割, 多头管理;三是各级科技主管部门要加快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整合专项资金, 提高使用效率。其次, 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投入中的资源配置作用, 发挥企业在科技投入中的主体作用, 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有关配套政策, 引导、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总量, 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 逐步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银行为支撑的科技投入机制。第三, 要加快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 积极鼓励创业投资, 培育创业投资市场, 积极引进国际资本和国际大财团到山西设立分支机构, 开展风险投资业务和融资担保业务。

2) 加强科技投入的科学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政府的科技投入固然重要, 但投入的针对性、合理性和使用的有效性更为重要。深化经费投入改革, 加强对科技投入包括对科技项目实施和计划目标的过程管理, 提高公开性、透明度和公正性, 是提高科技资源效率的重要手段。要逐步建立一套包括科技预算、执行和监督3个分立的体系, 建立并逐步完善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和公共选择程序, 强化投入成果的资源共享, 改进科技投入统计体系, 加强科技投入成果管理, 积极发展健全政策性融资体系, 使科技投入由“政府直接投入”向“政府引导投入”转变。

3)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和管理监督体系, 构建科技发展的制度环境。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完善的政策法规作保证。围绕“十一五”规划和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的落实, 构建政策与制度规范, 建立政策激励机制, 完善科技评价制度和资源配置制度, 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益, 营造有效运营和稳定发展的制度环境。在管理监督体系建设上, 要建立健全宏观调控和制约机制, 建立可行、公正的评估制度和监测制度、绩效评估制度及相关监测规范, 实现立项、实施、验收等全程动态评估监测, 充分发挥专家、科技中介机构、社会公众等各方面的作用, 开展多元化、多渠道的评估监测活动, 逐步形成科技评估监测工作网络。

科技经费管理 篇2

实施办法的通知

(桂政办发〔2016〕115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西加大财政科技经费投入与改进财政科技经费管理实施办法》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9月20日

广西加大财政科技经费投入与改进财政科技经费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和改进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资金的使用原则、筹措方式及支持方向

第二条 为强力推动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确保各项任务有效落实,2017年至2020年,设立自治区本级财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归口自治区科技计划管理厅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厅际联席会议)管理。

第三条 加大广西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持,建立广西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与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管理联席会议。统筹使用上述两项资金,重点瞄准关系广西经济发展的重大科技研究、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科研平台建设、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等。

第四条 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关系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研究、重大科技攻关和国家级、自治区级创新平台等建设。其他资金按照“来源不变、渠道不乱”的原则,统筹用于支持《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确定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各项任务,主要包括:引导企业开展创新、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以及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推进创新开放合作等。在存量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也可用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确定的其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任务。

第五条 按照“先盘活存量、后使用增量、不突破总量”和“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使用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有关资金。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盘活自治区各行业主管部门管理的用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存量资金。

第六条 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通过广西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财政科技计划资金后补助、贷款贴息、保费补贴、担保补贴等,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等参与科技创新,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

第七条 鼓励市县加大投入。全区各市县可根据本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际需要,增加财政科技投入。

第八条 完善投入方式。按照“一次核定、分年安排、滚动使用”的原则,通过编制有关财政中期规划,将财政科技投入从一次性拨款向更加注重滚动支持的方向转变;按照“先组织实施,后拨款补助”的原则,通过财政科技计划资金后补助,将财政科技投入从前期投入向更加注重后期补助的方向转变;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通过盘活存量资金、增加增量资金、整合科技计划,将财政科技投入从零散投入向更加注重集中扶持的方向转变;按照“政府与企业共担”的原则,通过广西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贷款贴息、保费补贴和担保补贴2 等方式,将财政科技投入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的方向转变。

第三章 改进和加强管理

第九条 根据科研活动规律和特点,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实行部门预算批复前项目资金预拨制度,保证科研人员及时使用项目资金。

第十条 简化自治区本级财政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合并自治区本级科技项目中的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科目,由科研人员结合科研活动实际需要编制预算并按规定统筹安排使用,其中不超过直接费用10%的,不需要提供预算测算依据。

第十一条 自治区本级各科研院所、高校可根据科研、教学、管理工作实际需要,按照精简高效、厉行节约的原则,研究制定差旅费管理办法,合理确定科研和教学人员乘坐交通工具等级和住宿费标准。对难以取得住宿费发票的,经所在单位核实确认后,据实报销城市间交通费,并按规定标准发放伙食补助费和市内交通费。

第十二条 自治区本级各科研院所、高校因科研、教学需要举办的业务性会议(如学术会、研讨会、评审会、座谈会、答辩会等),会议次数、天数、人数以及会议费开支范围、标准等,由自治区本级各科研院所、高校按照实事求是、精简高效、厉行节约的原则确定。

第十三条 会议代表参加会议所发生的城市间交通费,原则上按差旅费管理规定由所在单位报销。因工作需要,邀请区内外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员参加会议,对确需主办单位负担的城市间交通费、国际差旅费,可由主办单位在会议费等费用中列支。

第十四条 下放预算调剂权限。在项目总预算不变的情况下,将直接费用中的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及其他支出预算调剂权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调剂时,由科研项目组负责人 提出申请,科研项目承担单位自行审批确认。

第十五条 明确劳务费开支范围。参与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以及项目聘用的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等,均可按规定标准开支劳务费。

第十六条 明确劳务费的开支标准。项目聘用人员的劳务费开支标准,参照当地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根据其在项目研究中承担的工作任务确定,其社会保险补助纳入劳务费科目列支。

第十七条 明确劳务费预算不设比例限制。劳务费由项目申请单位结合单位实际和相关人员参与项目的全时工作时间,据实编制。

第十八条 下放间接费用使用管理权。间接费用由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和合作单位,根据各自承担的任务和经费额度协商提出分配方案,在科研项目预算(书)中予以明确后,分别纳入各自单位财务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

第十九条 提高间接费用比重。自治区本级财政科研项目中实行公开竞争方式的研发类项目,均要设立间接费用,核定比例可以提高到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的一定比例:100万元以下的部分为20%,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为15%,200万元以上的部分为13%。

第二十条 加大绩效激励力度。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取消绩效支出比例限制。项目承担单位在统筹安排间接费用时,要处理好合理分摊间接成本和对科研人员激励的关系,绩效支出安排要与科研人员在项目工作中的实际贡献挂钩。在对间接费用中用于人员激励的绩效支出进行分配时,科研人员由所在课题组负责人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对有关科研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第二十一条 自治区本级各科研院所、高校可自行采购科研仪器设备,自行选择科研仪器设备评审专家,并要切实做好设备采购的监督管理,做到全程公开、透明、可追溯。

第二十二条 财政部门要简化政府采购项目预算调剂和变更政府采购方式审批流程,对进口仪器设备实行备案制管理。

第二十三条 项目实施期间,年度剩余资金可由项目承担单位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

第二十四条 项目任务目标完成并通过验收后,结余资金按规定留归项目承担单位使用,在两年内由项目承担单位统筹安排用于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并将使用情况报相关主管部门。两年后未使用完的,按规定收回。

第二十五条 对未通过验收和经过整改才予验收的科研项目,或信用评价较差的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结余资金按原渠道收回。

第二十六条 进一步完善基本科研业务费制度。自治区本级各科研院所、高校可结合本单位实际,在部门预算中编列基本科研业务费,用于支持本单位青年研究人员自主开展探索性研究,相应取消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本级部门预算中安排的用于基本科研业务的专项。

第二十七条 基本科研业务费由自治区本级各科研院所、高校结合本单位实际安排、使用,各单位要建立健全相关申报、立项、结题验收的规章制度。

第二十八条 自主规范管理横向经费。项目承担单位以市场委托方式取得的横向经费,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由项目承担单位按照委托方要求或合同约定管理使用。

第二十九条 建立科研财务助理制度。项目承担单位可建立科研财务助理制度,为科研人员在项目预算编制和调剂、经费支出、财务决算和验收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科研财务助理所需费用可由项目承担单位根据情况通过科研项目资金等渠道解决。

第四章 加强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审计、监察、财政、科技和其他行业主 管部门等在内的自治区本级科技经费监督检查体系,充分调动和协调各方的监督力量参与自治区本级科技经费的监督检查。提高监督检查质量,规范各类检查评审。健全完善对科研项目的财务审计与财务验收制度。

第三十一条 加强预算绩效评价。自治区本级财政科研项目应按相关规定编报预算绩效目标,并对其执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或再评价。

第三十二条 加强内部管理。各科研项目承担单位是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责任主体,要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强化法人责任、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确保接得住、管得好。要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的规定,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经费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并加强对科研人员的管理和培训。要加强预算审核把关,规范财务支出行为,强化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保障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要实行内部公开制度,主动公开项目预算、预算调剂、资金使用(重点是间接费用、外拨资金、结余资金)、研究成果等情况。

第三十三条 加强对监督检查和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监督检查和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将作为单位和个人今后申请立项的重要依据。对各类违规使用经费的行为,按规定采取通报批评、暂停项目拨款、终止项目执行、追回已拨项目资金、取消一定期限内科研项目申报资格等措施严肃处理,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告。涉嫌违纪的,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2016年年底前,自治区本级各科研院所、高校要制定出台差旅费、会议费内部管理办法,其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和统筹。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财政厅和科技厅负责解释和组织实施。

科技专项经费的财务管理与核算 篇3

【关键词】科技 经费管理 财务管理 核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有力的促进了科技事业单位的发展和革新。科学事业单位对科研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研管理的发展,但依旧有很多问题制约着科技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1.科技经费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些科学事业单位的科研经费管理观念陈旧,对科研人员和相关的科技项目实行机械化的刚性管理方式和方法,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用管理行政的方式管理学术人员的方式由于服务观念不强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科学事业单位沿袭上传下达的工作作风,套用旧的行政管理政策进行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缺失以人为本和服务的理念。有的科学事业单位缺乏市场经济理念,为了追求课题层次,对市场需求不管不顾,忽视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导致科技项目与现实的需求脱节。目前,大部分科学事业单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科技项目经费按来源可大体分为横向经费和纵向经费。横向经费是指国家财政拨款以外的其他专项经费,一般按拨入专款进行会计科目核算。拨入专款是指事业单位收到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拨入的特定用途的资金,并进行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通过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拨入专款和事业收入的定义不全,使得一些人有机可乘,将事业收入转为拨入专款,脱离了科研项目的实质。

科技项目立项不严谨,经费预算简单、笼统。随着国家这几年推行的财政制度改革,财务逐渐实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家集中支付等方法,科技项目经费的管理进一步强化,但在科技项目的立项的源头控制上依旧有待提高的地方。一些科研经费支持的科技项目不是反应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不具备明朗的市场应用前景,往往是为了争取到科研经费而煞费苦心的巧立名目。科学事业单位纪既要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又要避免一些巧立名目、套取经费的项目。当前,科技项目的预算金额和用途的估计数据普遍缺乏让人信服的现实依据。很多科技项目的主持人和团队往往凭借经验进行大致估计预算,整个科技项目的进展和资金需要量没有事先做一个科学、合理、详尽的计划,现有的条件、资源、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经费浪费的现象时常发生。

目前,一般的科技项目仍旧以课题制形式进行管理,科技项目的主持人可以在批准的计划任务和预算范围有一定限额的审批权。在超过限额部分的情况下,上报单位负责人进行审批。由于大部分科技项目是该项目主持人争取来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相当于“自己的钱”。由于经费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导致科技项目经费的使用随意性和隐蔽性很高,使得违规使用资金通过变更也可以堂而皇之的报账。由于科技项目经费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薄弱环节,在没有超过权限的情况下,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也无法进行进行干预控制,财务人员更是苦于没有相关的法规条文来约束其违规行为,起不到经费的把关作用。一些科技项目的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交通补助费、招待费、劳务费等在科技项目经费中所占比例偏大。报账时票据所附的原始依据不足,下乡调研、考察学习、出差费用报销无主管部门审批或通知,无其他任何说明,经常报销大量的出租车票、餐票、汽车加油票等。

2.加强科技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核算

在国家大力增加科技投入的同时,必须高度关注科技经费的优化配置问题,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要分析科技经费的结构问题。如果科技经费的结构不合理,则总量再大也不会得到期望的效果。要努力创新管理手段和方法,搭建科研信息网路平台。针对不同层次类型的课题,对于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分别制定相应的经费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不同性质科研经费的使用细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科学合理的经费管理办法。对经费预算进行细化,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减少预算与实际支出的差距。引导科研人员树立正确的科研经费管理观念,科研经费是保证高校科技事业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并非科研人员的私人费用,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科研经费的规范化管理,彻底改变科研人员经费私人化的错误思想。完善科研经费约束监管机制。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各科技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明确单位科研、财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科学事业单位可以建立经费管理监督小组,由项目管理的相关各部门负责人组成,以建立健全的科研审计机制,使科研、财务和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全过程相互配合、协作,共同监督;使科研项目管理有序而高效地进行。

参照国家有关的科研经费政策及《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结合科技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规范统一的科技经费管理办法,以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承担项目的部门和进行经费核算的财务部門工作人员加以规范和约束。在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中不仅可以界定经费的范围,还可对经费的预、决算、使用等进行相关规定。要不断完善科技项目经费核算的财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项目预算、决算的财务核算体系,财务部进行经费核算时间,应按项目预算书中科研经费的预算明细进行研发支出科目及明细科目设置,运用相关财务软件的项目辅助核算功能,对企业承担的各项目进行单独核算。也可通过账表建立项目的辅助明细账,对各科研项目单独核算。科研成本项目结题后,进行项目经费决算。在项目执行期对项目经费应进行审查监督,加强经费开支的监督与经费成本的控制。

加强财务部与科技部间的勾通与协作,企业的财务部与科技部应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科技部对企业研发部门承担的各个科研项目进行管理,财务部对国家拨款及企业的研发经费进行核算;由于科技部专业技术性强,应及时提供财务部项目的相关信息,如项目的类别、性质、项目执行期、项目的承担人及项目预算书中经费开支明细等,还对各个项目的经费开支是否合理进行监督和审批;财务部可依据科技部提供的相关信息,按项目建立各明细辅助账进行经费核算,对研发部门报销的原始单据进行财务方面地审核。企业项目经费核算的一些方法,企业研发经费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应按照科研经费范围进行归集核算,具体方法如下:按照受益对象进行分配,企业按谁受益谁分摊的原则,对成本费用按受益对象进行分配,如耗用原材料,根据领料单上领用的部门,生产部门领用的记人生产成本,研发部门领用的记人科研成本,同时科研领用已进项抵扣原材料应作进项税额转出,企业承担的科研项目单独建账核算,财务应按受益对象将费用归集到各研发部门承担的各个科研项目的明细科目中;按一定合理比例进行分配 企业的一些生产及研发费用在实际中难以划分的,可按一定合理比例进行分配,如企业生产部门与研发部门以及研发部门承担的各项目共同耗用水电费,难以划分,可按一定合理比例进行分摊,但分摊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企业的一个研发部门或一个研发人员如同时承担多个科研课题,设备使用费,可按一定合理比例进行分摊;承担多个课题人员费可按工时即人员从事科研活动的时间来进行分摊;间接费用可按相关性原则进行分摊 企业科研活动发生的间接费用,如管理费、房屋占用费等,可按经费收入或研发支出的一定比例进行分摊。

【参考文献】

【1】杜宝健.科研单位成本管理探析.当代经济,2008.06.

【2】曹钧峰.强化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思考.河北农业科学.2009.03

【3】陈玲.浅谈科技专项经费的监督管理与会计核算.现代商业.2012.13

科技经费管理 篇4

●拨款50万元至100万元的科技项目抽查审计

●拨款50万元以下的科技项目重点抽查审计

为进一步加强太原市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确保科技项目经费管理规范、使用合理, 太原市科技局近日出台《关于加强太原市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审计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获得市级财政科技经费资助的科技项目, 应在项目完成后提请验收 (鉴定) 前, 组织开展项目经费审计。拨款1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全部审计;拨款50万元至100万元的项目实施抽查审计, 审计面应达到50%;拨款50万元以下的项目实施重点抽查审计。太原市科技局业务指导处室和专项管理机构确定抽查审计的项目名单后, 通知项目承担单位。工作性项目完成后, 太原市科技局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组织实施内部审计。

《意见》明确科技经费审计的重点内容包括: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项目的财政资助经费使用是否合理、合法, 是否完成相关经济指标;项目经费是否按项目设立专账进行核算, 项目完成后的决算编制是否真实、可靠。项目实施中变更预算的, 按经批准的变更预算进行审计。

项目承担单位完成项目后, 自行委托具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 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并向太原市科技局提交审计报告。《意见》对项目审计工作的程序做了规定, 即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到项目承担单位的审计委托书后, 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要求组成审计小组;审计小组检查项目合同, 审查项目决算, 查阅会计账簿、凭证、报表及相关资料, 察看现场、检查账物是否相符, 认真做好记录, 对纳入审计的主要支出凭证加盖审计专用章;审计小组根据审计结果, 出具科技项目经费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当如实反映科技项目专项资金投入、使用、管理情况。针对项目承担单位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审计报告要提出相关的整改意见和建议。

科技创新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篇5

为大力推进科技兴安、科技兴企战略,为科技项目提供足够配套经费保障,规范科技费用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努力实现音西矿“十二五”战略规划目标,加快科技创新型企业建设,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科技费用的基本原则

1.坚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贡献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效率的原则;

2.坚持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科技创新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的原则;

3.坚持科技兴企、科技兴安,提高企业安全治灾、抗灾、防灾能力的原则;

4.坚持科技项目先评估立项、后实施,再考核验收的原则;

5.坚持对科技投入试行宏观调控、分级管理的原则;

6.坚持科技费用预算管理、公开透明使用的原则;

7.坚持开展创新型企业建设、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建设,从机制、体制上有利于上级科技中心运行的原则。

二、科技费用的来源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完善技术创新保障体系,切实将上级有关技术创新精神落到实处,解决好各项技

术创新工作所需经费,音西矿在建设期间按投资额的3%提取科技经费(其中包括上级提取的科技经费按投资额的1%进行预算),以此确保科技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科技费用的主要用途

1.科技费用主要用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和新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包括:自主研究开发、委托研究开发、联合研究开发三种类型。技术创新活动是指从事研究开发新产品(包括新品种、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活动。新技术推广应用活动,是指上级明确规定的成熟技术项目在生产活动中的推广应用。

2.科技费用应重点支持企业急需解决的项目,如对提高企业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工艺创新、安全治灾、效率、效益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技术进步项目。

3.科技费用的使用必须是经矿及以上审查立项的科技进步项目,未被审查立项的技术进步项目一律不得在管理费用中的“技术开发费”列支和统计。

四、科技费用的开支范围

1.研究开发活动中直接消耗的材料费(含燃料动力费、低值易耗品)。

2.用于研发活动的租赁费(含仪器及设备租赁费、房屋租赁费)。

3.用于研发活动的有关折旧费。

4.用于研发活动的无形资产摊销费。

5.用于科技成果、专利、论文奖励、科技项目劳务费、专著和论文版面费的补贴费等。

6.新产品试制费和中间试验费。

7.用于技术成果验收、知识产权申请的有关费用,包括技术论证、鉴定、评审、评估、验收经费,知识产权维持、更正、咨询费,注册费、律师费。

8.用于合作开发、委托开发中支付给合作、委托单位的研究开发费。

9.用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推广应用相关费用。

10.其他与研究开发直接相关的费用,包括技术图书资料费、专家咨询费、科技活动等相关费用。

五、科技费用的管理

1.投入管理

(1)凡是申报的科技进步项目,由项目经办人负责建立项目经费预算制度和项目月投入经费计划,并于每月10日前上报工程科,工程科汇总后报总工程师审批后纳入月材料计划。

(2)各项目经办人负责建立项目经费使用台帐,项目实施过程中,凡是用于项目研究开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特别是低值易耗品)、设备仪器、技术图书资料等投入时,在签订材料领用单后,均必须报各项目经办人处备案,项目

经办人对各个项目科技经费投入使用做好专帐管理,并于每月18日前将备案资料报工程科,工程科审核后交矿财务部对账。

(3)涉及两个及以上单位重大技术进步项目的投入由工程科牵头处理,能明确由相关单位直接列支的,由各单位直接按规定列支;无法明确的,由工程科在集中控制的费用中列支。

(4)对上级单位批准立项的技术进步项目,本单位要按、按项目归集费用,填报技术开发费认定材料,由工程科牵头报股份公司技术中心及以上科技主管部门和主管税务机关审批后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2.基本职责

(1)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①最终确定本矿技术进步项目的评审等级及奖励金额; ②确定科技项目是否推广应用;

③确定科技投入奖金预算及使用计划,确定实施项目的投入经费;

④审定上报股份公司及市以上科技进步项目。

⑤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信息系统、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化,逐年建立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

⑥每半年召开一次技术创新专题会,对创新工作予以总结。

(2)项目及成果评审组的主要职责

①评审科技进步项目,提出评审意见和奖励的标准交矿科技工作领导小组;

②负责收集省内外同行业先进的科技进步项目,提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科技进步项目;

③负责组织实施股份公司及市以上科技进步项目; ④负责推广应用科技项目考察和论证,提交考察论证报告;

⑤评议科技进步先进个人。

(3)工程科主要职责

①编制矿井技术创新及技术改造中长期规划,制定技术创新及技术改造计划;

②参与编制科技人员继续教育计划、参培计划;

③建立完善科技进步项目成果台账及科技投入经费台帐;

④每三年重新编制或修改一次科技进步管理及奖励办法文件;

⑤指导、审查科技进步项目技术报告;

⑥在1月份内下发科技进步项目计划文件; ⑦负责科技报告的申报、资料整理、总结等工作; ⑧负责股份公司相关文件考核资料的准备和申报。

(4)项目实施部门的基本职责

①负责对技术进步项目的实施工作(包含项目实施计划与方案、建立项目经费台帐等),进行项目总结并列出次年科技进步项目申请计划;

②对批准项目负责组织实施,协助完成矿级及以上单位批准立项的重大技术进步工作;

③接受上级科技主管部门对项目执行情况的指导、监督检查;

④确保项目经费投入,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事项;

⑤对股份公司及以上立项项目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及时归集和上报认定,确保享受税收与优惠政策;

⑥严格按财务制度归集核算技术开发费,建立分项的备查帐,涉及材料、工资(含劳务费、奖励)等费用必须纳入预算,严格执行成本管理制度,每月向工程科报送科技项目进度及经费使用情况。

科技经费管理 篇6

本刊讯 2005年8月15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为此,北京市科委特别制作了一期“牢记历史 珍爱和平”的专栏,宣传北京市科委抗战老同志的光荣事迹,从而激励全委同志,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为北京的发展而努力工作。

孙伟力

加强科技项目经费管理掌握相关政策法规知识

北京市科委举办2005年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培训

本刊讯近日,由北京市科委条件财务处主办、北京市科委人才中心承办的“2005年北京市科委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培训班”举办,近700名北京市科技项目的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参加了培训。

许焕岗书记在培训班上做了重要讲话。他说,今年科技经费投入近20亿,已相当于经济落后省市科技经费近20年的总和,因此管好、用好项目资金是非常必要的,如何科学地配置有限的财政科技资金,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2004年12月北京市财政局出台了《北京市事业单位项目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将绩效考评范围扩大到教科文、农林、社保、经建等所有事业领域,科技项目的绩效考评也就成为了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市科委今年出台了“科技工作八大主题计划”,它是充分利用资金、人员和物资条件优势,变项目科委为资源科委的具体示范。因而加强科技项目经费管理也就成了当务之急。但目前仍存在专项资金核算不规范、结余资金划分不清晰、用款计划欠科学等很多问题。许书记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并强调要改变、纠正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问题的苗头,最基本的就是要掌握相关政策法规。最后他对各单位有关领导、项目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分别提出了要求,强调要利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有利契机进行整改,并希望大家认真学习科技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政策和技能,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效率。

北京市科委条件财务处处长孙小梅、副处长王辉分别主持了两期培训。孙处长强调这次培训是根据财政体制改革和科技经费管理中的问题而举办的,她说绩效考评是由财政部提出并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而制定的,希望学员通过培训,加深对做好科技经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首届“软件质量管理平台”示范应用年示范企业征集

本刊讯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促进中心、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于8月联合推出“软件质量管理平台”示范应用年活动。活动拟在北京地区选择10家软件企业作为示范应用单位,无偿提供软件质量管理平台及其相关的技术支持。

本次活动对选中的示范企业,在一年时间内提供深层次的技术支持:包括提供产品安装、配置和基本使用培训;对企业反馈的软件使用问题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的方式包括远程和现场支持;对企业现有过程进行分析,识别可以适于质量平台实施的过程,结合组织管理机构和度量体系,制定合理、可行的权限管理和数据部署方案;支持企业在过程体系中引入质量管理平台,协助企业的EPG组分析现有过程的变化,结合质量管理平台的特点和使用效果,对企业现有过程进行梳理和优化,提高客户的管理效率和效果;帮助企业充分利用质量管理平台为自身的度量体系服务,协助企业正确解读度量分析的结果,识别出现的问题,预测未来的性能,并提供合理、可行的改进建议。北京软件产业基地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将为软件企业提供最佳的技术服务,从而推动软件企业质量管理的进步。

报名截止日期:2005年9月30日。

报名电话:62612441 联系人:雷 辉

详情请登陆:http://www.iscas.ac.cn

北京市科委2005年度创新基金申报工作结束

本刊讯2005年北京市科委创新基金项目申报组织工作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工作日前圆满完成。北京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作为北京市科委认定的服务机构面向全市企业开展受理工作,最终有332个项目通过形式审查,经北京市科委推荐报送科技部基金管理中心。

北京市科委在本年度创新基金启动之初,根据科技部基金管理中心申报工作的整体安排,制订了2005年创新基金申报的工作流程,明确了基金申报各阶段的工作进度及主要工作内容,使全年的基金申报工作得以在更加透明、有序的组织中顺利进行。目前,科技部基金管理中心已经开始着手组织全国项目的评审工作,预计年底前可将评审结果全部向社会公示。

科技经费管理 篇7

一、国外科技管理体制概述

由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各国采取了不同的科技管理体制, 主要包括以美国为代表的多元分散型科技管理体制, 以及以英、法、德、日、韩等为代表的集中协调型科技管理体制。相关内容概述如下:

美国科技管理的统筹协调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负责, 没有设立科技主管部门。联邦政府体系内与科技管理关系密切的部门包括国防部、卫生部、能源部、国家航空航天局、国家科学基金会、农业部和环保署等, 他们分别负责相关领域的科技管理。

英国科学技术委员会作为首相层级的独立咨询机构, 就科技政策问题向首相提供咨询服务。英国商业、创新与技能部是英国的科技主管部门, 负责促进英国的创新和科学, 提升英国国民的技能, 为企业的成功创造良好的环境, 承担着本国主要的科研管理权力和职责。卫生部, 国防部, 环境、食品、农村事务部等政府部门负责与自身职能相关的科技管理。

法国科学技术高等理事会负责就科研政策、技术转移和创新问题向总理提供咨询服务。高等教育和科研部是法国的科研主管部门, 负责法国的高等教育和科研工作。经济、工业与劳动部, 生态、能源、可持续发展与海洋部, 国防部, 农产品加工、农业和渔业部, 文化与通信部则负责所辖领域的科技管理。

德国联邦政府对科技管理实行一部主管、多部门合作的方式。德国联邦教研部负责制定德国的科技政策, 协调联邦各部门及各州的科研活动, 是科研管理的顶层设计和具体管理部门。联邦经济部、国防部、交通部等负责所辖领域的科技管理。德国州政府在德国科技管理体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主要管理和资助大学、蓝名单研究所、州政府直属研究所的科技活动。

日本综合科学技术会议是日本的最高科技审议机构, 由日本首相担任议长, 负责制定重大科技战略和科技发展规划。文部科学省是日本的科技主管部门, 负责制定科技政策, 推进研发计划, 确保学术和科技研究的协调和综合性, 全面推进科技事业发展。经济产业省、总务省、环境省、农林水产省、厚生劳动省以及国土交通省等具体负责相关科技管理工作。

韩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NSTC) 负责韩国科技发展规划和战略的制定和审议, 由总统任委员会主席。韩国教育科技部和知识经济部是韩国的两大科技主管机构, 比较集中地掌控着科技管理权力。其中, 教育科技部负责重大科学工程的实施与管理、基础科学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及其法规制度建设等。知识经济部负责产业技术发展政策的制定、产业技术及大型国家研发项目的实施等。

澳大利亚的科技管理体制是一个以联邦政府起主导作用的多元分散体制。总理科学、工程与创新理事会 (PMSEIC) 负责向总理提供科技创新方面的咨询。联邦创新、工业与科研部是澳政府科技创新工作的主管部门, 负责制定国家科研、产业和创新政策。卫生老年部, 国防部, 农渔林业部, 教育、就业与劳动关系部等负责制定本部门领域内的科技管理工作。

俄罗斯联邦总统下设的科技与教育理事会负责向国家元首向总统提供关于国家科学、技术与创新政策以及政府教育政策方面紧迫问题的建议。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在制定和实施科研与创新政策中占据中心位置。参与该领域政策制定与协调工作的部委还包括财政部、经济发展部、工业贸易部、能源部、联邦航天局、国防部等。

南非的最高科技领导机构分为立法和执法两部分, 议会科技与文艺委员会下设的科技委会负责科技立法。国家科技委员会 (亦称部长科技委员会) 是政府最高科技领导机构, 负责执法。南非副总统任该委员会主席, 与科技有关的14名政府部长任委员。南非已成立科技部, 负责初期或高度跨部门的通用技术或知识平台和核心人力资本。其他部门则负责所辖领域的科技管理工作, 科技部予以协助。

二、政府科技预算管理体制

1. 政府科技预算的编制

如前所述, 政府科技管理体制影响着相应的科技经费管理体制, 两者密切相关。美国多元分散型的科技管理体制决定了其分散型的经费管理体制, 而英、法、德、日、韩集中管理的科技体制特点也反映在了经费管理体制中。在此, 我们重点考察了政府科技预算问题。预算编制从源头上决定了政府科技预算的使用方向。很多国家高度重视此问题, 制定了严格规范的预算编制程序, 并建立了统筹协调机制。

美国的研发预算由各相关部门分别编制, 之后提交给管理和预算办公室 (OMB) , 办公室判断其开支水平是否合理、进行汇总并提交给总统, 总统送国会审议, 国会对联邦年度预算案进行听证辩论, 并由各个拨款委员会进行审查。国会通过后经总统签署, 即成为总统年度拨款授权法。在此过程中, 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各政府部门的研发预算:一方面, 在各部门编制研发预算之前, 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和管理与预算办公室会联合发布《预算之科技优先领域的备忘录》;另一方面, 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要对管理和预算办公室汇总后的各部门研发预算进行初审。

英国研发预算的编制由商业、创新与技能部, 国防部, 卫生部等部门独立进行。各个部门分别编制自己的科研规划并向财政部提交包括研发预算在内的一揽子预算申请, 财政部提出一套整体预算方案, 并提交给内阁进行审定, 内阁在审定通过后再将结果送交议会进行最终审核。

日本政府每年的科技相关预算案主要由综合科学技术会议进行统筹协调。综合科学技术会议每年都提出《科技相关预算的资源分配方针》, 提出下年度的预算编制要求、经费分配方针、追加预算的具体要求等, 对年度日本的科技预算进行宏观调控。根据上述方针政策, 文部科学省以及其他各省自主编制本省的研发预算, 统一报财务省审定。

韩国研发预算的编制程序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国科委) 向各部门下达研发总额规模、各部门支出限额的分配草案, 据此, 各部门向国科委提交研发预算申请, 国科委对其进行评价和调整, 并把调整后的结果提交计划与预算部, 计划与预算部进行审查并与各部门长官进行协商, 形成预算草案, 提交总统, 最后报国会审议批准, 形成年度预算。在此过程中,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担当着重要的协调职能, 它不仅向计划与预算部通报对上年度国家研发计划执行情况的调查、分析、评价意见, 而且拥有对研发项目和预算进行协调的最终权利。

南非科技部作为南非科技行政主管部门, 负责整合各政府部门科技预算经费并确保其合理性, 并向财政部、内阁和议会报告。此外, 原来隶属于不同部门管理的研究理事会开始逐渐向科技部移交预算, 比如原隶属于贸工部的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农业部的农业研究理事会、卫生部的医学研究理事会等都完成了预算移交, 通过科技部统一制定科技预算拨款提案。

澳大利亚的科技预算由各部门编制, 总理内阁经费评审委员会 (ERC) 在各部门提交预算建议书的基础上, 编制政府预算。ERC具有决定哪项活动的预算被批准及给予多少经费的权利。ERC通常由总理、副总理、国库部长、金融与监察部长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部长组成 (也就是说, 如果讨论创新、工业与科研部的预算, 那么该部的部长就参加) 。预算经内阁审查后报议会讨论, 议会通过后将向公众公布。

比利时通常从每年的4月份开始制订下一年的科研预算, 大致程序为:由政府各部门根据“科研预算必须符合政府的大政方针, 符合本部门发展重点”的原则, 草拟本部门的预算计划, 提交内阁会议讨论, 然后由财政部审核并提出意见, 呈众议院讨论通过。

奥地利联邦政府科学部是国家科研归口管理部门, 负责对研究所、大学和科研基金会的拨款。每年3月就开始准备第二年的预算草案, 接受各研究所、大学和基金会的申请, 并和这些单位的代表进行协商, 9月份向财政部提交下年度的预算草案, 11月财政部将政府预算草案报国会批准。在执行预算时是分月拨款, 科学部、财政部和科研单位的代表每月都要举行一次协商会, 对下一个月的预算拨款进行调整。

2. 科技预算的管理执行

在科技预算的管理执行方面, 国外主要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机制:一是研发预算分散到不同部门来管理执行, 二是研发预算集中由科技主管部门管理执行。

美国的研发预算由不同部门负责管理执行。在2010年的研发预算中, 国防部负责的研发预算为811亿美元, 卫生部为312亿美元, 国家航空航天局为93亿美元, 能源部为107亿美元, 国家科学基金会为51亿美元, 农业部为26亿美元, 商务部为15亿美元。

英、法、德、日、韩、澳的研发预算集中由科技主管部门管理执行, 英国商业、创新和技能部管理的研发预算占英国研发预算总额的61%左右 (1) , 法国高等教育与科研部管理的研发预算占59% (2) , 德国联邦教研部负责管理的研发预算占56.7% (3) , 日本文部科学省负责管理的研发预算占65% (4) , 韩国教育科技部和知识经济部两部门负责管理的研发预算占63.7% (5) ;澳大利亚创新、工业与科研部负责管理的科研与创新预算占69% (6) 。

3. 科技预算的资助 (分配) 方式

各国政府部门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资助 (分配) 研发资金:一种是竞争性资助方式, 即通过科技计划或基金把资金拨付给竞争优胜者的方式;另一种是稳定性资助方式, 即把资金直接拨付给研究机构的方式。

由于相关数据难以获取, 我们只获得了美国、日本的竞争性和稳定性资金的数据。当前, 美日两国政府的研发预算分配方式均以稳定性资助为主。美国的稳定性资助主要拨付给了政府研究机构、大学、大公司 (大多与国防相关) 等, 也有一部分 (2003年为35%) 是通过计划或基金的方式 (竞争性方式) 拨付给了竞争获胜机构。日本的竞争性资金仅为10%—20%左右。

从调研资料可以看出, 一些国家政府正在尝试增加竞争性资助的使用力度。日本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提高竞争性研究资金的比例, 进入90年代其增长幅度进一步加大。从1990年到2004年, 政府竞争性研究资金的数额从700亿日元增至3600亿日元, 在15年的时间里增加了4倍以上。1996年, 韩国开始推行研究机构的改革, 政府对政府研究机构的资助方式从“一次性拨款制度”转向“基于项目的管理制度”的新制度, 以提高政府研究机构的效率和研究成果的生产率。政府研究机构改革后, 政府对政府科研机构的资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资助金 (经常费+基本研究费) , 另一部分为政策研究费 (研发费) 。前者由国务总理室拨发, 后者通过竞争从政府有关部门中获得。

三、科技计划 (项目) 的经费管理

科技计划是政府以竞争性资助方式拨付科技预算的重要方式。为使政府资金得到有效利用, 各国科技管理部门均高度重视科技计划的经费管理。一方面, 针对科技计划 (项目) 组织实施的各个阶段建立相应的经费监管机制;另一方面, 明确规定科技计划 (项目) 可开支的预算科目。

1. 科技计划 (项目) 的经费监管机制

由于要通过竞争择优选择科技计划 (项目) 经费预算的执行机构或个人, 国外均建立了较为严格的经费监管机制, 主要包括注重科技计划 (项目) 立项的预算评审, 严格规定计划 (项目) 经费的使用范围, 加强计划 (项目) 的绩效评价、监督评估制度等。如美国科学基金会针对科研项目建立了包括科研立项阶段的事前预算评价、科研项目预算绩效评估和科研项目预算审核在内的预算管理机制。日本要求各省根据综合科学技术会议于2006年8月出台的《关于防止公共研究费不正当使用的共同指导方针》, 针对竞争性研究资金的交付和使用, 制定研究机构的公共研究费使用监管制度。日本文部科学省还根据每年修订和面向研究人员及研究机构发布的《科研经费手册》, 对科技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做出了详细的规定。韩国针对科研项目的开始、执行和结束等各个阶段的经费管理也做出明确规定, 具体做法包括专人管理研发经费、专门网络予以管理等。印度科研机构采用相对独立的财务管理制度, 如其主要国立研究机构——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 (CSIR) , 在最高管理层设有财务理事一职, 行使政府有关CSIR财政事务的所有职权, 并有权将与总干事意见不一致的财务议案提交财政部主管部长。在CSIR总部, 为总干事配备专职内部财务顾问。在所属研究所和实验室设立财务委员会, 负责审查本单位的财务预算并监督执行。法国为防止不适当开支, 在经费使用方面, 实行双重财务监督制度。

2. 科技计划 (项目) 可列支的预算类目和科目

当前, 主要国家科技资金管理相关规定提出可列支的预算类目和科目不尽相同, 一般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具体科目包括:人员费, 设备费, 耗材费, 咨询费, 差旅费, 发表与传播费用等。

四、小结

1. 重视科技管理的宏观统筹与协调

尽管不同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政府科技管理体制, 但大都拥有隶属于国家最高行政长官的宏观协调管理机构, 日本有由首相任会长的综合科学技术会议, 韩国有由总统任主席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美国有白宫下属的科技政策办公室, 英国有向英国首相提供科学、工程和技术咨询的科学技术委员会, 法国有隶属于总理府的法国科学和技术高等理事会, 从而实现了国家层面的科技统筹协调。研究表明, 由于科技工作涉及面广、意义重大, 其顶层设计和高端协调往往超越了一个部门的掌控范围, 因此, 部分国家如美国、韩国和日本等采取了不断强化国家层面宏观统筹协调的举措。

2. 多数国家政府科技经费主要采取两种管理模式

(1) 集中协调型的管理模式, 如日本、韩国、法国、英国、德国, 其主要特点包括: (1) 设有科技主管部门负责整个国家科技战略、政策、计划的制定; (2) 大部分科技预算由科技主管部门管理执行。日本文部科学省, 韩国教育科技部和知识经济部, 英国商业、创新与技能部以及德国联邦教研部负责管理的研发预算占各国研发总预算的份额均为60%左右。

(2) 分散协调型的管理模式, 如美国, 主要特点包括: (1) 没有设立科技主管部门, 不同领域的科技工作由不同的政府部门负责管理; (2) 科技预算由不同的政府部门来执行。美国国防部、卫生部、能源部、国家航空航天局、国家科学基金会等与科技活动密切相关的部门, 负责执行的研发预算分别占美国研发预算总额的55%、21%、7%、6%、3.5%。当然, 所谓的集中和分散也都是相对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各国都在与时俱进地调整各自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机制, 不存在着某种特别明显的趋势, 更没有形成普适模式。

3. 重视科研项目经费的过程管理

在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 项目资助单位一般都会要求提交阶段性报告 (季度或年度报告) , 或进行阶段性评估, 以了解项目进展情况以及预算支出的合理性。如在美国, 项目资助单位可以根据情况要求项目承担者按季度或年度提交绩效报告 (提交报告的频率最多一个季度一次, 最少一年一次) 。年度报告在资助年度后的90天内提交, 季度及半年报告要在规定时间的30天内提交。在德国, 项目执行单位必须每半年向项目管理单位提交一份阶段报告。在英国, 各研究理事会一般会以年度报告、阶段性评估、中期决算等方式来进行项目管理。另外, 项目结束前6个月内, 如希望购置设备, 需要经研究理事会书面同意, 以有效避免突击花钱。

4. 重视经费使用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金融危机使欧盟的一些结构性弱点暴露无遗。为此, 在《欧洲2020》战略中, 欧盟提出要实施金融部门的监管改革, 填补监管空白, 提高透明度、稳定性和责任心。美国政府认为, 透明性是一个公开政府的基石。为了提高联邦经费使用的透明性, 2010年4月管理和预算局 (OMB) 制定了主题为“公开政府的指令——联邦开支的透明性”备忘录, 提出了具体的《联邦开支透明性指南》。奥巴马政府承诺, 要提供随时可以访问的、完整、准确和可用的联邦开支数据, 使联邦经费的支出对公众是透明的。一个专门针对联邦政府支出的网站——USAspending.gov, 已向公众开放。

5. 重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科技项目经费管理的简便化、效率化和合理化

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项目从项目申请到执行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管理。Grants.gov (“政府基金系统”) 是美国联邦政府基金项目发布与申请的统一门户网站系统, 包括26个联邦政府部门在内的基金项目都通过该系统来实现项目发布和申请。此外, 各部门和机构还有自己的项目发布、申请与管理系统, 如NSF的Fastlane, NIH的e RA系统等。

日本政府近年来积极推进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电子化进程。2008年1月正式启用“府省通用研 (转68页) (接72页) 发管理系统 (e-Rad) ”。该软件是针对竞争性研究资金分配管理编制的, 目的是达到研发业务管理的简便化、效率化和合理化。该系统简化了项目审批程序, 可以动态检测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掌握研究资金流向, 保证研究资金合理化使用, 同时提高了管理效率。

在英国, 研究理事会已逐步形成了一套先进而且完整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联合电子申报系统 (JeS) , 对项目申请的递交、评估、立项、项目进度、经费拨付、项目检查和监督进行电子化管理。申请者可随时在网上检查其项目评估进度, 不管评估是否通过, 都会将结果反馈给项目申请人。

6. 重视对违规使用科研项目经费行为的处罚

对于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中出现的违规行为, 各国都有相应处罚措施, 如追回问题经费、暂停拨款、取消资助、取消申请经费的资格等。美国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规定指出, 对于项目承担单位申请报销的经费不符合规定、项目承担人员申报和领取的薪酬存在虚报或不合理现象、项目经费转为它用、同一项经费支出向不同的渠道重复申请报销、申请书存在剽窃内容、项目单位未按规定匹配相应比例的经费等违规行为, 要追回问题经费, 对于项目负责人伪造项目进展报告、在申请项目时提供虚假信息等违规行为, 要取消申请联邦资助的资格。日本文部科学省针对不同的违规情况, 会责令返还经费或停止申请资格 (年限不一) , 如为自己治病购入药品作为试验用品报销, 伪造冒领出差经费, 伪造冒领酬金礼金, 骗取经费与商家假交易, 然后寄存到商家让其管理等等。

7. 重视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的绩效评价

主要国家通常会对科技计划展开相应的绩效评估, 并作为未来科技计划经费预算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在美国, 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估是科技部门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管理和预算办公室 (OMB) 于2002年推出了计划评估等级工具 (PART) , 对科技计划定期进行绩效评估, 旨在对各政府部门所资助的计划进行系统、透明的评价, 从而将计划的绩效信息与预算结果更为紧密地联系起来。OMB每年都会在各个机构中抽取20%的联邦计划接受PART评估。日本在科技项目执行完毕后, 均进行事后评价, 即绩效评价。法国研究与高科技教育评估署将科技经费绩效评估作为重要工作内容。该机构于2007对竞争力集群计划进行了评估, 基于良好的评估结果, 法国政府决定实施2009—2012年第2期竞争力集群计划。德国对科技计划的公共预算主要根据1997年通过的《联邦和州预算法律改进法》, 采取投入/产出计算法进行绩效评价。

注释

1 根据2008年的数据进行推算得出。

2 根据2011年的预算数据进行推算得出。

3 2008年研发预算。

4 2010年研发预算。

5 2008年研发预算。

科技经费管理 篇8

一、科技专项经费管理现状

(一) 部分课题承担单位科技专项经费内部控制制度过于简单, 不能很好适应其自身的特点。

根据科技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收到科技专项经费拨款的课题承担单位, 应当建立健全科技专项经费相关内部控制制度, 但部分课题承担单位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单位在建立与科技专项经费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时, 并未从自身实际出发, 其内容主要是照搬其他课题承担单位已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 缺乏有效性和合理性, 不能很好地适应课题承担单位自身的生产、科研业务流程, 当然也就不能对科技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起到很好的管理和监督作用。

(二) 课题承担单位对科技专项经费的会计核算方式不统一、不规范。

新会计准则颁布至今, 所有上市、拟上市公司和绝大部分国有企业均已开始执行, 但由于新会计准则未专门、具体规定科技专项经费的核算办法, 导致企业财务人员对其有不同的理解, 进而对科技专项经费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有的将收到的科技专项经费列入专项应付款核算, 有的则列入递延收益核算;支出时有的企业在生产成本或科研开发支出或管理费用中直接列支, 有的则仍在专项应付款核算。科技专项经费的收支核算方式不统一、不规范, 不但增加了审计的难度, 也不利于反映真实的财务信息。

(三) 重复购置、课题实施至尾声时突击消费的现象依然存在, 造成了资金浪费。

部分课题承担单位在科研活动中, 主要利用本单位现有的旧设备、设施如电脑、照相机、摄像机、单位专有设备等就可以完成预定科研专项活动, 但在编制预算时, 为了互相攀比, 基本上全部按新购或新试制设备标准来编制预算。但在实际研发时, 往往都是先利用自有设备、设施进行研发, 直到临近课题结题, 课题承担单位为了避免剩余课题经费上缴, 也为了日后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 往往在课题结题的前几个月突击将课题科技专项经费按预算金额全部消费。这样做一方面大大降低了科技专项经费的使用效果和效率, 也未达到科技专项经费拨付的初衷, 另一方面导致科技专项经费未能发挥其最佳效果, 无形中造成了科技专项经费的浪费。

(四) 部分课题承担单位曲解管理费和燃料动力费支出范围。

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规定, 管理费是指在课题研究中对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过程中日常水、电、气、暖的消耗, 以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 而燃料动力费则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但在科技专项经费实际使用过程中, 仍有部分课题承担单位一方面足额提取项目管理费, 另一方面又在课题经费中分担不能单独计量的水、电、气、暖等燃料动力费。这样就使管理费、燃料动力费挤占了科技专项经费, 影响了科技专项经费的实际使用效果。

(五) 地方政府或课题承担单位不及时和不足额提供配套资金。

部分课题承担单位在申报课题时, 为了获得更多的科技专项经费, 往往对自筹资金用于研发都“预算”得很慷慨, 地方政府科技部门为了帮助课题承担单位获得国家科技专项经费, 也大开方便之门。但在课题研发时, 自筹资金和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往往落后于实际研发进度, 有部分课题承担单位直至课题研发结束, 配套资金也未得到足额提供。配套资金不及时或不足额提供, 会影响课题的研发进度和深度, 进而影响科技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和效率。

除上述情况外, 科技专项经费在管理和使用中还存在编制虚列预算套取专项经费, 违反规定自行调整专项经费预算, 从专项经费中提成用于奖励支出, 超预算范围开支专项经费等情况。

二、主要原因分析

(一) 重专项经费申请, 轻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

课题申报单位普遍都重视科技专项经费的立项、论证和申请, 将申请到专项经费作为一项企业荣誉和成就来看待, 但一旦申请到后, 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对科技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主要表现在没有针对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科技专项经费内部控制制度, 在专项经费使用过程中超范围、越比例支出甚至挪用、截留, 脱离单位财务监督等违反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 科技专项经费无具体、明确的核算办法或指南。

无论是原《企业会计制度》或行业会计制度, 还是新会计准则, 对于科技专项经费的核算办法都没有明确和具体的规定, 如新会计准则在政府补助准则中对专项经费的会计核算有所涉及, 但准则本身及其解释并未对收到和支出专项经费如何核算做出明确具体的核算规定, 导致各课题承担单位财务人员均按自己的理解进行会计核算, 而大部分财务人员则沿用原《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核算。

(三) 课题预算评审机制不健全, 力度和效果还有待加强和提高。

科技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规定建立预算评审专家库, 完善评审专家的遴选、回避、信用和问责制度。该制度建立以来, 课题预算评审对虚报、假报、夸大预算起到了很好的监督和警示作用, 但因未能评审出多报、假报预算而被问责的专家或中介机构少之又少, 容易使一些中介机构和专家放松了警惕, 不认真严格地审核课题预算, 使课题承担单位多报、假报预算而未被发现。

(四) 专项经费使用过程中, 外部审计监督较少。

科技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规定, 课题承担单位每年需报送课题决算, 组织实施部门则对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进行专项财务检查或期中评估, 但因专项经费使用的年度财务决算并未要求经过中介机构审计且被检查或评估的课题毕竟是少数, 大部分课题在结题前一直处于自我监管状态, 无法在课题研发过程中及时发现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进行整改。

三、加强科技专项经费管理的建议及思路

针对科技专项经费在管理、使用、监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 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科技专项经费的监督和管理:

(一) 课题承担单位应加强科技专项经费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规范科技专项经费的管理。

课题承担单位特别是大中型的集团公司、科研院所应结合自身实际,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目前科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预算管理、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并重的基础上, 加强制度建设, 健全专项经费管理内控制度。从课题承担单位自身流程出发, 制定适合自己的指导性和操作性较强的专项经费内部控制制度, 进一步明确计划、决策、实施、咨询、服务等各类主体的权利和责任, 简化程序, 逐步建立决算、实施、监督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的管理体制。改进和完善计划经费的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检查机制, 建立科技资金从申请到审核、拨付、执行、绩效评估全过程的跟踪反馈监督机制, 使财务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做到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使经费运行到哪里, 制度就规定到哪里。

(二) 财政部门应及时出台新会计准则下的科技专项经费核算办法或解释, 以统一会计核算。

建议财政部门根据新会计准则的相关原则, 在广泛征求课题承担单位的意见后, 出台“将科技专项经费列入递延收益中核算, 并按照折旧额或摊销额进行转销”的科技专项经费具体会计核算办法, 以规范科技专项经费的申请、审核、拨付、绩效等会计核算。

(三) 加强对课题预算编制过程和课题实施过程的重视, 必要时, 开展预算编制情况审计和实施过程中的期中审计。

按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课题预算应当由课题负责人协助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共同编制。但在实际工作中, 往往是课题组单独编制相关预算。为了使编制预算更真实、准确, 一方面建议在预算编制时, 课题承担单位管理层、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应积极配合、协同工作, 本着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节约等原则共同编制科技计划课题预算, 以确保预算的真实性、合法合规性;另一方面, 建议加强对课题的评审, 对超过一定额度的预算建议组织实施部门要求课题申报单位提供预算编制情况的审计报告。此外, 对未进行期中专项检查或期中评估的课题, 建议组织实施部门采取抽样或者对超过一定金额 (如200万元) 的课题, 要求其提交经中介机构审计后的年度决算, 以便于组织实施部门监督科技专项经费的实时使用效果, 及时揭露虚假项目、小项目大预算、截留、挪用、违规支出、虚列支出、结存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预算不真实、不细化等问题。

(四) 建议财政、科技等组织实施部门建立健全科研专项经费绩效评价制度, 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相应的奖惩。

可以结合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情况, 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如效益是可量化的, 则可采用成本——效益评价法;而对那些成本易于量化, 但效益却不易量化的, 则可以采用最低费用法进行评价。此外, 还可以采取比率分析、比较分析等方式对专项经费结构和增减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从而判断科研专项经费的效率情况。组织实施部门将评价结果进行公示, 并进行相应的奖惩, 通过建立科研专项经费绩效分析制度, 对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专项经费的资助功能, 优化资金结构, 防止专项经费浪费, 强化监督管理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 建议财政、科技等组织实施部门严格执法, 对违反科技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课题承担单位及时进行处罚。

科技经费管理 篇9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研发的重要性凸显。研发强度已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重要指标, 研发投入越来越大。但是高投入之后未必会带来高产出, 因为研发是一个由输入到过程再到输出的系统, 高投入仅是一个前置条件, 过程管理才是关键。预算作为一种能把组织中所有关键问题有效融合的管理控制手段, 对研发经费的管理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 那么有没有一种更为有效的研发经费预算管理方法呢?该方法的运行机制如何传递?管理效果如何衡量?目前理论界对上述问题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其中对有些问题则几乎未曾进行深入的研究。

首先, 理论界对研发预算管理效果的认识基本上一致, 认为传统的预算方法管理研发经费效果之所以欠佳, 其原因是: (1) 不能有效地联接研发战略, 坚持战略导向; (2) 未考虑高科技企业研发及其预算的特点, 有效地进行研发活动的风险防范; (3) 未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研发预算过程中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4) 未能起到激发研发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激励作用, 未能促进团队高效合作, 使得研发预算管理成为一个摆设、束缚研发人员的桎梏、道德逆向人的牟利手段。因此, 建立适合高科技企业研发活动特点的研发预算管理模式, 是摆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其次,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高科技企业组织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例如:研发组织结构由刚性向柔性化方向发展、知识上升为资本成为竞争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在资本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加大、组织内部控制重点由管理控制向作业控制转移、组织控制作用发生偏移———非正规控制作用逐渐增强等等。这些变化正在改变传统研发预算依存的环境, 新的环境背景下要求研发预算管理具有充分的柔性, 摆脱习惯性的刚性控制;要求进行组织结构创新, 建立柔性组织, 实现基于金字塔式组织的刚性控制到网络状柔性组织的非刚性控制;要求采用非正规控制手段, 引导、激励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研发组织知识资本的价值;要求深入研发管理基层, 提高研发作业层的效率。因此, 建立一个契合研发预算特点和适应研发预算管理环境的预算管理模式是大势所趋。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一) 研发经费管理研究现状

研发经费的合理分配和有效组织管理, 对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科技进步不断加快的背景下, 高科技企业的研发经费管理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对研发经费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目前研发预算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研发资金分配、研发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和研发预算模型。

1.研发资金分配。

(1) 研发资源在研发组合之间的分配。

Matheson和Menke (1994) 认为, 对R&D投资要获得高报酬不能简单地依靠单个项目来完成。为了使公司获得最大化报酬, 必须在组合层次上做工作, 将高风险、高潜力的R&D与低风险、见效快的项目进行恰当组合。Cooper et al (1996) 认为, 对R&D项目的组合管理过程包含了对组合的资源分配, 他提出了组合管理的三个目标:价值最大化、平衡和战略一致性。达到价值最大化的组合方法有财务经济方法和评分模型;实现平衡的组合方法有泡泡图和饼图;而达到战略一致性的方法是战略容器方法。Archie Chung等 (1998) 也研究了R&D资源如何在R&D部门间配置的问题, 提出了三阶段预算配置程序。张琳 (2000) 采用多目标模糊优选动态规划分析法, 依次对一维资源、二维资源和多维资源的分配通过多个量纲不一的定量评价目标建立一元三次方程进行求解, 从而实现有限资源分配问题。戴锡、骆品亮 (2001) 根据研发项目潜在收益对其赋予不同的权重, 结合项目组对它的期望贡献, 再对研发预算在多项目之间进行配置, 并结合概率函数进行快速求解。

(2) 研发资金在单个项目不同生命周期的分配。

Dutta (1997) 概括了R&D项目在不同阶段的最优预算分配特点。他指出, 当中间阶段盈利时, 最优分配意味着在早期阶段需要更多的支出。如果利润只有等所有阶段完成以后才实现, 则创新产品函数不断下降的报酬率意味着最佳策略是将预算在R&D项目各阶段均衡地分配。Kung-Jeng Wang (2009) 通过分析设计阶段和制造阶段两种资源分配方式, 得出企业的资源分配应优先满足早期开发阶段的结论。因为该阶段将导致有效完成率和修订率、低缺陷率和项目高完成率。

(3) 研发资源在项目组之间的分配。

最早提出R&D资金在独立的R&D项目之间进行配置问题的是Clifford C.Petersen (1967) , 他将配置过程视为在一定资金预算规模约束条件下, 以获取预期投资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整数规划模型, 开创了R&D预算研究的先河。N.R.Baker等 (1976) 针对大型R&D机构的预算分配问题, 设计出一个基于偏平衡的最小成本网络流程的计算模型, 为R&D资金在项目之间的配置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Di (1999) 认为研发资源包括研发人员、资金、设备、信息和奖励等, 对大多数企业尤其是软件开发企业、研发企业、研发机构和开发公司来说, 配置研发资源尤其要注重研发人员分配的合理性, 因为开发多个项目时妥善地配置研发人员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2.研发预算模型。

Kurt Heidenberger等在2003年“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上发表了关于R&D预算的一个动态财务模拟方法。该文认为, R&D预算决策对企业意义重大, 至少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R&D预算过少, 会使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受到威胁;R&D预算过多, 则可能影响企业短期财务的稳健性。Kurt Heidenberger等还指出, 目前大多数企业只是根据以往的历史数据对R&D预算进行估算, 这样往往不能跟上R&D项目的实际需求。该论文开发了一个基于计算机的动态随机模拟模型, 该模型能够评估可供选择的R&D预算方案对公司发展的影响, 并考虑了与技术过程相关的市场动态性和基本的财务因素, 与以前相关研究相比, 其模型更具实用性。梁莱歆、关勇军 (2010) 在提出研发信息处理是研发预算管理工作的核心的基础上, 构建了动态多维研发预算管理模式。针对研发预算管理难以有效实施的原因, 冯迎超等 (2010) 提出了基于价值链的门径式研发预算管理模式, 实现了对研发项目全过程、分阶段的动态预算管理。

3.研发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Walter B.McFarlad (1959) 和Henry K.Moffit (1962) 探讨了R&D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问题, 针对R&D过程中发生的间接成本, 他们主张根据成本发生的动因采取多种分配标准。Harold D.Sasaki (1969) 进一步提出采取预算对R&D成本进行计划和控制, 他将整个预算过程描述为四个步骤:设定预算目标值、编制项目预算、研究人员预算评价和最高管理层预算评价。武立玮、刘子先 (2006) 在新产品开发项目研究中提出采用基于参数拟合的成本预测和基于作业的成本预测来进行R&D项目成本控制。李平、顾新一 (2006) 针对研发多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联合风险优化模型, 并采用遗传算法对风险、费用和进度进行管理。

4.国内外研究述评。

国外对研发预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发资源的分配、研发预算模型的构建和成本控制三个方面, 但仍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没有涉及或研究得很肤浅: (1) 没有全面考虑研发预算的指导性目标, 不能满足企业研发决策的需求; (2) 研发预算管理及其模型设计没有与研发的特点相结合; (3) 尚未涉及研发预算中资金和风险如何控制、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如何得到有效维持和提高; (4) 尽管建立了研发预算管理模型, 但并没有结合实践并应用于实践; (5) 未能解决研发预算管理效果如何评价问题。

(二) 超越预算管理研究现状

超越预算的理论是欧洲学者杰瑞米·霍普教授和罗宾·弗莱泽教授于20世纪末最早提出来的, 自1998年1月跨国高新技术制造企业联合会 (CAM-I) 成立的研究论坛“超越预算圆桌会议” (Beyond Budgeting Round Table, 简称为BBRT) 后, BBRT针对一些企业放弃了传统的预算管理方法而采用一种新的预算管理方法的实践, 认真地总结了这些企业的做法, 形成了超越预算管理方法。许多大公司如丰田公司等都已经以不同的方式在尝试着“超越预算”管理的控制方法。我国于21世纪初由《南风窗》引进“超越预算”这个词以及对相关理念进行简单介绍。此后有许多论述“超越预算”的文章, 除了理论介绍, 还对其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只是介绍多于研究, 未引起高科技企业足够重视, 虽有文献介绍企业实施超越预算管理的例子, 但都是国外的案例。

基于上述背景, 本文拟将超越预算的理论和方法引入我国高科技企业研发经费管理的研究之中, 为优化研发经费管理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三、基于超越预算的研发经费管理模式:研究思路与内容体系构建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有关高科技企业研发经费管理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 就高科技企业传统研发经费管理与超越预算管理的契合、研发经费管理模式、研发经费管理的时间成本分析以及效果评价等构建下图并做些阐析。

1. 高科技企业传统研发经费管理与超越预算管理的契合。

对传统研发经费管理的现状进行客观分析, 揭示其存在的问题, 分析高科技企业研发的特点及其对经费管理模式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构建高科技企业研发经费管理与超越预算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并从管理模式的构建、内容及运行机制等方面详细分析研发经费预算与超越预算的契合点。

2. 超越预算高科技企业研发经费管理体系研究。

借鉴超越预算这一新的理论和方法, 从高科技企业研发经费管理的基本架构、功能定位和管理模式三个方面研究超越预算高科技企业研发经费管理框架体系, 并进行详细分析。

3. 超越预算高科技企业研发经费的管理时间和成本优化。

在对时间-成本优化原理及方法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 构建基于遗传算法的时间-成本优化模型, 用之对高科技企业研发经费管理的时间-成本优化问题进行探讨。

4. 超越预算高科技企业研发经费管理的效果评价。

在模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 (BSC-FAHP) 的评价方法, 对高科技企业研发经费的超越预算管理与传统预算管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与评价。

基于超越预算的研发经费管理是由研发预算管理衍生而来。超越预算管理是基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合作逻辑, 以企业的价值持续增值为主线, 以研发风险管理为主要路径依赖, 以研发作业管理为基础, 以优化资源为核心、研发战略为导向, 将定性与定量、财务与非财务、战略与战术指标、结果与过程评价相结合, 促使研发管理与超越预算相耦合的一种新型的预算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三个关键环节: (1) 将研发预算目标与考评相分离, 将研发战略目标有效地融入研发超越预算管理中, 建立研发超越预算指标体系并作为研发超越预算资源计划的标准, 同时建立与研发预算目标相分离的延伸目标, 作为业绩评价与考核的依据; (2) 研发风险管理效果决定了研发超越预算管理效果, 必须在运行机制中凸显研发风险管理; (3) 为了确保研发超越预算管理的效果, 必须充分发挥各种管理工具的先进性, 将管理工具与研发超越预算管理流程进行精心糅合。

参考文献

[1].陈曦.研发费用不能省.中国装备, 2009;10

[2].Brown, M.G., Sevenson, R.A.MeasuringR&D Productivity.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1998;6

[3].Archie Chung etc.Resource Allocation InR&D Departments.INFOR, 1998;5

[4].张琳.资源分配的多目标模糊优选动态规划分析法.运筹与管理, 2000;12

科技经费管理 篇10

1 传统科技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模式

与一般的工程项目和企业项目相比, 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具有大型复杂、高风险、多目标和分散化等特殊性。各个科技计划项目虽因战略目标、所属部门、涵盖的研究领域不同而在计划项目的管理上有所不同, 但是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科技项目管理模式较为一致, 一般要经历项目申请人提交初步预算方案、领域专家与财务专家对预算的评估评审、预算责任签约、预算执行的期中或年度检查、经费决算审计及重要资产的备案登记等环节。而在科技项目预算管理的全过程中, 每一环节的工作都需要不同的参与者来完成, 而参与者主要可分为三类:项目承担单位、专家、管理方, 每一项目的顺利完成都需要三方相互协作, 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使项目完成难以达到预期。

2 传统科技项目经费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如前所述, 在科技计划项目预算管理的全过程中, 参与者是项目完成各个环节最为活跃的因素, 因此, 参与者的素质、协作关系, 是整个项目预算管理的关键, 而传统的科技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根据项目承担单位、专家、管理方归为三大类。

2.1 项目承担单位存在的问题

项目承担单位是承担科技计划项目的主体, 从项目承担单位自身的角度来讲在项目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2.1.1 项目本身目标任务不明确, 无可量化及考核指标

在实际项目的预算评审过程中, 我们发现一些承担单位的项目目标任务不明确, 无可量化及考核指标, 导致项目预算不清晰, 不能体现财政科技投入的目的和项目的必要性。

2.1.2 对政策不了解, 经费预算金额不合理

在实际项目的预算评审过程中, 我们发现一些项目承担单位单个科目预算超标现象普遍存在, 如:间接费用不按比例提取, 差旅费、会议费超过标准预算, 设备费、材料费预算与市场价格偏离等, 这些都体现在项目承担单位对财政科技专项经费管理的相关政策不熟悉, 导致项目预算无法体现经济合理性原则。

2.1.3 科技项目经费未用于科学研究

在实际项目的预算评审过程中, 我们发现一些项目承担单位在做预算时, 一部分资金并未用于项目的关键方面, 而是用于购买基础性设备、日常办公耗材、产品市场推广及开发等。而在实际的项目中期检查过程中, 我们发现一些项目承担单位科技经费使用并未按照签订的预算书来执行。

2.1.4 会计核算不规范

在实际的项目绩效考评过程中, 部分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一是项目未单独建账核算, 以致无法反应项目总体投资情况;二是部分企业收到财政补助资金后未按照相关要求记入“专项应付款”科目, 会计处理不符合规定。

2.2 专家存在的问题

2.2.1 对预算评审缺乏了解

简单的预算评审是通过组织专家组进行项目评审的方式实现的, 这就要求参加项目评审的专家有一定的素质、能力。他们不仅仅是某一领域的专家, 更要熟知预算评审的相关政策、不同类别的项目评审的要求、中期检查及项目验收的基本要求及程序等。

目前在实际项目的评审过程中, 在专家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如:对预算评审的相关政策不了解;技术专家与财务专家在项目评审时对各自的分工不了解缺乏有效的配合, 技术专家不了解其主要任务是对项目的目标任务, 科目预算与项目的相关性、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 而财务专家往往只能评判简单的预算账面平衡, 不能了解具体科目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及必要性。

2.2.2 专家意见非专业性

专家在形成专家意见的过程中, 技术专家与财务专家对项目的评审应有各自的侧重点, 而往往在实际的项目预算评审中, 技术专家与财务专家对项目评审的侧重点容易混淆, 且每位专家各自对待问题的视觉与侧重点不同, 往往很难形成专业的专家意见, 一些非书面的说辞也出现在专家意见中, 导致预算评审形成的专家意见不正式, 影响了预算评估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2.3 管理方存在的问题

2.3.1 服务不够

科技经费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而严密的工程, 它涉及到相关政策、规定的宣传及辅导, 项目预算的申报、对预算的评估评审、预算责任签约、预算执行的期中或年度检查、经费决算审计及重要资产的备案登记等, 也涉及到处理与有关各方的关系的问题, 但所有的方方面面归根结底是服务问题, 服务好经费管理链上的各方是当前开展经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服务意识不够是当前经费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之一。

2.3.2 缺乏专业化团队

目前四川省经费监管中心还处于组建阶段, 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缺乏专业化团队是首要要解决的问题, 部分工作人员还存在着对相关政策不了解, 对预算评审不了解, 对经费监管工作的服务意识不够等问题。

3 科技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流程再造

3.1 流程再造的含义

最早流程再造的概念是由美国两位管理专家迈克尔·哈默 (Michael Hammer) 和詹姆士·钱比 (James Champy) 在1993年出版的《改造企业》 (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 一书中提到。

所谓流程, 是指完成一项任务、一件事或一项活动的全过程, 这项工作由一系列步骤或环节组成, 相互之间有一定先后顺序及逻辑关系。而流程再造是指对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全面分析改造, 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提高工作效率, 使产品或服务更能得到顾客的认可和满意。

3.2 科技经费预算管理流程再造的含义

科技经费预算管理流程, 笔者认为是指对支持承担单位科技项目的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管理的活动, 这项活动具体由一系列步骤和环节组成。这一系列步骤和环节涉及相关政策、规定的宣传及辅导, 项目预算的申报、预算的评估评审、预算责任签约、预算执行的期中或年度检查、经费决算审计及重要资产的备案登记等。

科技经费预算管理流程再造, 是指对现有的经费预算管理工作流程进行全面分析改造, 以适应科技环境、科技政策的变化, 提高科技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 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率。

3.3 科技经费预算管理流程再造的具体措施

3.3.1 预算编制培训案例化

目前我们开展的预算编制培训会的主要内容涉及对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说明, 对课题经费开支范围的说明, 以及对预算申报书表格填写的简单说明。

预算编制案例化就是我们不断总结、归纳在项目预算评审中承担单位在预算编制中出现的常见问题以及较好的预算编报, 形成实际性的例子在预算编制培训中讲给项目承担单位的财务人员及项目负责人, 使其较于传统的理论性质的培训更加生动、更容易理解。

案例化的内容涉及不同类别的项目财政科技经费拨付进度的说明, 间接费用的计算、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的列支范围、编报方法、常见编报错误等案例化说明;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交流费、专家咨询费的编报标准、编报方法、常见编报错误等案例化。

3.3.2 承担单位项目预算管理精细化

承担单位的预算管理流程精细化是按照相关要求结合项目任务特点和实际需求组织好本单位科技人员完成项目申请书、经费预算申报书等编报工作;按照项目任务书、预算书约定条件安排好项目专项经费的支出;建立健全经费管理制度, 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做好项目中期检查及项目验收的工作等方式来实现。

3.3.3 经费监管团队专业化

科技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流程, 该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每一个步骤的实施都需要专业素质的团队去完成。团队中的成员必须具备基本的财务知识, 还需熟知:经费管理的基本政策法规、预算评审的基本流程、从项目申报到验收的整个流程。除了具备以上基本的专业素质外, 团队的成员还需具备:较高的适应能力、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处理好各利益相关方的能力等。因此要加强对经费监管团队学习和培训, 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 大力推动思想作风建设, 提倡敬业、奉献、高效、廉洁的作风, 建立起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熟、作风优良、廉政高效的专业化队伍。

3.3.4 专家团队专业化

专家在科技项目预算评审中主要起到对项目经费预算的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经济合理性和验收可核性进行系统的评审。

虽然四川省对科技计划项目组织经费预算评审已有一定时间, 但在专家方面仍然存在着在前面提到过的对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缺乏了解、评审专家意见非专业化的情形, 因此有必要对专家进行培训, 培训的内容涉及:技术专家、财务专家科技计划项目预算评审的侧重点;不同类别项目的特点及经费拨付进度;不同类别项目自筹经费配套情况;科技经费管理办法;不同科目的支出范围等。

评审专家不仅应该具备上述业务方面的知识, 还应该具备:遵循基本的工作准则, 坚持原则, 遵守纪律, 认真的履行职责;较高的适应能力;较高的学习能力等。只有具备专业化素质的专家团队来操作科技计划项目的经费预算评审, 才能使项目的预算评审更加规范, 承担单位科技经费预算更加合理。

3.3.5 经费预算管理流程信息化

经费预算管理流程的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思路是结合信息化的方式实现预算管理流程的精细化。如创建四川省科技经费监管服务中心网站, 实现相关政策、规定的宣传及辅导, 项目预算的在线申报、预算申报在线答疑、预算编制在线培训、专家信息数据库的建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等等。通过参与者的精细化管理再融入信息化的管理方式, 才能使科技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流程更加简洁有效。

总之, 只有对现有的科技经费管理模式进行系统的流程再造, 才能优化科技计划项目的研究路线, 有效的控制财政科技经费的使用, 提高财政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率。

摘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它涉及相关政策、规定的宣传及辅导, 项目预算的申报、对预算的评估评审、预算责任签约、预算执行的期中或年度检查、经费决算审计及重要资产的备案登记等, 在分析传统的科技经费预算管理模式基础上提出了以项目承担单位、专家、管理者三个角色为基础的科技经费预算管理流程再造。

关键词:科技经费管理,预算,流程再造

参考文献

上一篇:计划和控制下一篇:道路工程项目经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