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下高中物理

2024-08-10

实验教学下高中物理(精选十篇)

实验教学下高中物理 篇1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受传统教育影响, 当今的高中物理教学中, 实验教学仍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大部分教师都有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 不重视实验。甚至有的教师放弃了实验教学, 忽视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和学生的主动性, 未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近几年的高中物理实验考查监考, 发现如下主要问题: (1) 对基本测量仪器使用不规范。20%的学生使用某些仪器时不知道调零或不会调零, 50%的学生不会正确选用合适的仪器, 40%的学生不能掌握仪器正确的使用方法, 等等。 (2) 动手操作能力差。例如: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时, 电路图能够画出, 但实际连接电路时便错误百出。从这些问题可发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是“重知识、轻方法;重讲授、轻活动;重结论、轻过程”。或者有教师会有实验教学, 但又存在如下问题, 如用多媒体“看实验”, 此方法虽比过去看黑板要先进得多, 但毕竟是虚拟实验, 不能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又如程式化实验, 学生固有动手, 但仅限于机械操作, 加上教学方式单一呆板, 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最多的试题实验, 由于时间紧, 应试思想严重, 有部分教师认为让学生走进实验室是浪费时间, 于是为应对高考题中的实验题, 教师会编制大量实验题给学生做, 其后果是不但增加了学生不必要的学业负担, 还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产生消极影响。新课程背景下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增强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创造性和探究性。因而若仍不进行有效改变, 我们的物理教学既不能适应新课改需求也不能培养出国家需要的创新能力型人才, 于学生于社会于国家都将不利, 更为重要的是, 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积极性, 因为我们教师有效利用实验教学从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提升物理素养!

二、新课程下,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建议

由上可知, 我们的物理实验教学普遍存在问题, 没有充分发挥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学习物理的极大帮助, 针对以上现状,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及对新课改的理解, 本人粗略提出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希望能对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首先, 转观念。新课标中的实验教学也是三维目标, 要想实现实验教学的三维目标, 关键是转变教学观念。只有认真学习新课程的理论, 才能明确实验教学的新目的和新要求, 使他们从追求短期成绩的片面认识中转变过来, 使我们能自由地投身于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中去, 充分发挥教学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在教学中大胆采用创新教学的方法。

其次, 转教育模式。新课程教学的标准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教学目标, 对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应掌握的物理常见实验方法做了具体的说明。这就要求每一位物理教师必须认真思考怎样才能通过物理教学使学生掌握技能、熟悉方法。如果把物理实验教学作为教师传授知识, 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的辅助教学手段就必然会出现“重知识、轻方法;重讲授、轻活动;重结论、轻过程”的现状。因此, 要想真正地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 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就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

再其次, 多开展学生分组实验。爱因斯坦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物理实验。”因此, 物理实验教学要以具体的实验操作为载体, 以达到素质教育为要求, 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而进行。学生实验即是提供了亲自动手的机会, 又调动了获得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 还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总结出事物发展的新规律。因此, 我们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

最后,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物理教师要真正运用好物理实验教学, 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实验教学素质, 不断学习, 不断进步, 最好能对物理教学中的疑难实验进行专题学习和研究, 进而改进实验。在接受新的实验理论和新的实验思想的同时及时把这些新的物理理念应用于教学中并指导自己的物理实验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 我们应充分重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注重对自身素质的培养, 分析与反思实验教学, 深入课堂、深入学生, 多听实验教师的课、多听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要求, 同时不忘熟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紧跟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宗旨, 尽我们最大能力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独立自主精神。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新课改下, 物理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透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分析能力, 以加强物理教学。为适应新课改需求,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强化实验教学效果, 充分发挥实验课的作用。

新课程下高中实验物理教学论文 篇2

一、为建立交叉体系开展多种实验活动

所谓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总的效果并非是各个要素效果的机械性总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教学要素均分为由课内至课外,均由实验演示至学生自行准备实验器材等几个方面。通常情况下,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将这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物理课堂教学、同学们的实验、教学器材的制作、小发明、小创作专题讲座以及实验竞赛等几个要素所组成的教学实验系统的总共能不能是各个部门各自直接的、单独的体现出来的。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时候,要求学生使用自己自制的学习器材分别分成小组进行实验,并且回答教师所提出来的问题。当学生们通过自制的实验器材所得出来的结论,不仅能提升学习兴趣,还能增加薛生学习物理、进行实验的信心、积极性。接着,教师在此基础上还能反问学生一些: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物理实验有什么样的运用呢?是否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呢等类似这样的问题。再要求学生通过对自己的生活仔细的观察或者是弓手操作的来回答这样的问题。通过这样课内课外的学习,实验演示就能有效的与自己动手操作回答问题进行联系,不仅促使学生学到了物理知识,还能将其灵活的运用于生活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物理实验来解决学习中、生活中实际性问题的能力。

二、将兴趣融入物理实验教学中以便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他们自身的创造欲望得到充分的满足时候才能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要随着教学要求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创新理念引入教学,创设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教学“静电屏蔽”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比较有趣的教学实验进行演示,如:在一个金属的鸟笼子里面装上一直小鸟,在金属笼子的外壁使用静电感应器与之相接触,再摇动静电感应器的手柄,促使金属笼子与静电感应器之间不断的积累电荷击穿空气而放电,此时金属笼子外面课件火花飞溅,但是金属笼子里面的小鸟却是安然无恙。这一实验做了之后,在教学课堂上出现了一片哗然,无形之间就增加了兴趣,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怎么会出现这样奇妙的现象呢?此时,学生们就会不断的产生各种各样的好奇心、疑问,同时也促使了学习气氛的高涨。通过这个实验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教学实验是很常见的,作为物理教师的我们要善于挖掘、发现、分析,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为引入新课程在课堂上创设教学实验情境

现代情感心理学告诉我们:要成功的进行课堂教学,必须是要在比较良好、平等、公平、和谐的教学环境下进行,一趟轻松的课堂氛围,就要求教师需要更进一步的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思考思维,促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的学习状态下,最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然而,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利用其实验演示就能达到这种教学效果,还能促使学生具备迫切的求学心境投入到知识的接受过程中。

例如,在教学“频率”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为了要引入这章节内容,教师在引入的时候创设了一个让学生使用秒表测量出该单位时间内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也就是自己心脏的跳动频率)的教学实验,由于该问题是与学生自身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亲身感受,促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的热情。又如在教学动量定理这节内容之后,要求学生使用自己身边比较熟悉的材料来创设一个教学情境:一个鸡蛋从高空中安全着陆的物理实验;有的同学是采用是个气球将鸡蛋夹在中间;有的学生在铁架框内使用橡皮筋将鸡蛋绑在其中间;还有的同学是采用塑料吸管将其做成羽毛球的形状,再将其鸡蛋包裹在里面;还有一些同学是在西瓜中装入鸡蛋等等,通过这些创设,完全体现了高中实验的生活化。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不断的拓展,激发学生的思考思维。于此同时,学生通过实验,当自己的思路被证实之后,其学习的情绪不断的高涨,这样不仅能促使思维的活动,还能不断的提升学生推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24-01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在新课程标准的物理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加强科学探究,《课程标准》第三部分专门列入一项一一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列表说明探究要素和基本要求,所以大大加强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同时也明确体现: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兴趣,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在这种新形式下,我们应该做好哪一些才能保证实验的有效教学的进行呢?

首先,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根据高中生刚开始学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做得少、学生实验素养低的特点,我们就采取全方位指导的策略,即从头到尾的全过程指导。实践说明,这样有效。

一、教师在实验前做好充分备课是实验有效教学的前提

教师应把实验教案从物理课时教案中分离出来,在实验教案中,教师应该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备写出来。教师还应该在实验案中备写出“实验探究目的、实验探究猜想、实验探究设计(其中分为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图、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探究数据统计表设计、实验讨论或论证、实验结论等六大环节”。并且,不是写在纸面上,而且都要亲自预做实验,做到心中有数,先行实现¨探究。

二、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实验时如何抓住实验探究的六环节是实验有效教学的关键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要指导学生:(1)在这个实验中可能要测量哪些物理量?(2)用什么仪器来测量这些物理量?(3)用什么方法来测量这些物理量?(4)如何进行该实验?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5)对所做的实验进行评价,还有什么问题?如何改进等?(6)最后得出实验结论。

三、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环节中,应指导学生实验时做好“观察、操作、记录、分析讨论、整理”等环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是实验有效教学的要求

所谓“观察”,即通过眼、耳、鼻、皮肤等感官感知的过程。如选择测量工具时,我们一定要看清它的量程、最小刻度值、仪器是否完好无损等。实验中,数据的读取角度、现象的记录、线路的连接等,几乎每一实验的全过程,都离不开观察。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一定要仔细观察,防止马马虎虎、差不多就行。

操作是学生实际动手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每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在实验中,规范操作,正确地读数和记录数据,同时,也应注重实验的事实,而不能任意取

实验数据,有意迎合实验的真实结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再次对于实验数据的记录,还应该指导学生自己制作实验数据表格,使学生很容易从数据中总结规律等。

最后环节是实验后器材的归类和整理,很多的学生不重视,认为与考试无关,其实这是一个不可缺少和不可忽视的环节,能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和有始有终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

其次,在教学中,深深体会到学生怕学物理,教师难教物理,因此搞好物理教学,教师面临了一种挑战: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面。

杨振宁博士说过: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学生就会想学、爱学、才能学好物理。接下来谈几点利用实验培养兴趣的体会。

1、改进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有效教学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于是也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演示实验。在“平抛运动”这一节,讲到如何分解平抛运动时,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实验室没有配备,为了增加教学的形象性和真实性,找来了两个乒乓球,用两只手各拿一球在同一高度同时做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结果听到两个球同时落地的声音。说明两个球落地时间相同,即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是相同的,就避免了书上得来终觉浅的灌输式教学,演示实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开始活跃了,教学效果自然就好。

2、加强学生动手做小实验的能力,加深学生印象,促进有效教学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会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更大的兴趣。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不再单纯把学生当成被动的不变的教育对象,而把他们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着的主体。提高课堂效率就要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课堂上要适当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操作,通过自己的头脑,围绕所学知识多思考,多提问题,大胆质疑、思考和探究。在讲《离心现象》这一节时,让学生自己做人造墨水旋风,通过改变旋转速度,发现墨水的状态不同。学生对此充满兴趣,在实验过程中提出墨水相对不动和墨水旋风现象的原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都动手做实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在体验中学习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回答和思考问题也变得积极了,整个教学过程比较轻松,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篇4

一、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 让实验与生活接轨

心理学表明, 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基础上产生的, 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物理学与生活联系密切, 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 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 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演示物理实验, 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思索的欲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 我们要巧妙地运用学生身边的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甚至自己的身体等进行实验, 这样比我们在课堂上正规地做实验更加富有亲切感,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只注重培养观察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还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平时善于多观察自然现象和身边事物的习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 每时每刻都在和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打交道, 只要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就能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观察能力。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 适时地介绍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让学生课后去观察和思考, 启发他们应用物理规律解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使物理生活化, 生活物理化。

二、重视演示实验, 提高实验质量

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 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境, 让学生深刻理解物理知识。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 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 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 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 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境。在教学时, 教师不仅要做好教材上规定的演示实验, 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图、一道习题, 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 进行演示。教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物理实验器材和物理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 像如何使用游标卡尺、打点计时器、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和电压表等。例如, 在学习“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这节课时, 教师通过演示导体切割磁感线, 导体和磁体发生了相对运动, 使闭合电路的磁场发生了变化, 学生从这个实验现象可以推出: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变化得越快, 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就越大。学生在得出这个结论后, 教师再引导学生推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即“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这样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串并联电路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电流分流知识时, 教师先做演示实验, 让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重视实验现象, 记录实验数据, 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问题答案, 然后指导学生动手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师生共同完成实验后, 教师详细讲解电阻串并联的相关知识, 学生积极性高, 提升了实验教学效率。通过实验, 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们要把“教实验”转变为“用实验教”, 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通过物理实验, 不仅能验证物理知识, 探究和思考物理现象, 而且通过对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观察、思考, 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对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创新。例如, 在高一物理教材“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一节的实验教学中, 课本上参考案例所给出的前提条件是水平板必须光滑, 但是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 摩擦是不可避免的,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通过实验, 不能验证这三个物理量的关系, 于是便会产生疑问:在有摩擦力的情况下, 如何用拉力来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力呢?同学们通过讨论, 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然后再次实验。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 学生能掌握到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并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这对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探究 篇5

会泽县第二中学

董学江

[摘要]: 高中物理新教材继承了我国物理教材优势,以国际视野追求发展,新教材体现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时代性;注重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体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体验;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体现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总之,新教材为实现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 物理、新教材、教学探究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是枯燥的,这也是许多高中物理教师感到头痛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高中物理教学任务重,尽管新教材已将高中物理许多内容做了删减和降低难度,但任何物理老师都不敢妄言轻松,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物理教师不得不将高中课堂当做自己独唱的舞台,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物理知识。二是高中物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要求提高,知识稍微复杂一点,大多数学生已经不能理解和接受,时间长了便对物理学科失去兴趣,新课改的实施,对物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理念,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这是诸多物理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此问题的解决对高中物理教学的提高意义重大,本人在现行高中物理教学中,一直不断的控索,总结得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

一、深刻理解新大纲、新教材,转变教学思想观念

从新旧大纲的对照中,我们可以发现:1.新大纲对教学目的作了调整,强调使学生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强调对科学方法的训练以及科学态度、科学志趣的培养。2.课程安排有较大变化:分必修物理课(I类物理课)和必修加选修物理课(II类物理课)。前者是基本要求的物理课,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后者是较高要求的物理课,适合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3.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里,谈到加强能力的培养时,特别指出“要破除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观念”;还要求落实课题研究,并着眼于能力与意识的培养。4.在教学内容和要求方面减少了说明,减少了限制,利于因材施教。

新教材更具有其新的特色:16开彩页印刷,图文并茂,强调了基础知识,更注重能力的培养。教材中增设了不少新栏目,例如“为什么?”、“思考与讨论”、“做一做”等等。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有所加强。教材还十分注重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贴近了生活。由于高一年级两类物理的内容和要求完全相同。因此高一年级新教材将教学内容分为必学和选学,这样既能弥补知识面偏窄不足,又给程度较好的学生留有进一步钻研的余地,而不会给大多数学生增加负担。

这些变化都是从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角度去考虑。因此教师教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改变以往只重传授知识的做法,密切联系实际,重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实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实施新大纲

新教材、新大纲的实施要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为达到新教学目标,适应新教材的要求,我们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偏重记忆、理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做法,以“活动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开展了尝试。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1)创设一个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改变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变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为问题,引导、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充足的课堂时间里自主学习、讨论辩析。例如在学习“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这个内容时候,恰好是我国发射“神舟三号”卫星之际。抓住这个扩展知识面的大好机会,教师布置同学们收集报刊、杂志、网上的有关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开设一节由同学主持、演讲、讨论,教师客串发言的活动课。这样既活跃了课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使他们学会收集信息、拓宽知识面,同时还使他们了解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操,增强学习科学的志趣。

(2)创设趣味性学习过程。新大纲在能力要求中包括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其中要求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会用图象表达和处理问题。这样跨 2 学科、用图象来反映物理规律学生历来感到很困难、很乏味。为此教学中我们利用我国民间故事“龟兔赛跑”设置了趣味性学习过程。要求同学们把自己记忆中“龟兔赛跑”的故事反映到位移一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中去,而且故事不限版本,只要求能根据自己所作的图象叙述出故事。同学们一听,情绪高涨,人人动手在图象中描绘故事。我们还从中选择六、七个不同的图象到实物投影机上显示,并由作者讲述故事。这样的动脑、动手、动口的趣味性学习活动,既联系了实际,提高兴趣,又化难为易。

(3)针对学生对概念的糊涂认识有意设计概念的冲突情景。如学生学习牛顿第三定律后,常常把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混淆。为此设计了一些矛盾冲突若是马拉车的力等于车拉马的力,为什么是车被马拉走,而不是马被车拉走?把这些司空见惯问题上的似是而非之处,出其不意地在学生面前展开,激起惊奇感,促使学生主动思索、探究,2.增加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重新发现”,在探索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一般课本上的知识通常是科学家早就发现的知识,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往往习惯依赖教师、迷信课本,只照章记忆,忽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教学中应增加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探索,使他们认清概念、规律所依据的物理事实,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简谐运动中的固有频率与振幅关系这一问题时,我们不是直截了当给出书中结论,让学生记忆,而是补充设置几个探索性小实验,一是测定弹簧振子在气垫导轨上以不同的振幅振动的周期,由同学们用实验秒表或者是自己的手表来记时测定周期大小。二是模仿伽利略号脉观察教堂吊灯摆动,发现“摆的等时性”的过程。以活动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这样学生不仅自己参与得出知识的结论,而且亲身体验了科学家发现问题的过程。发现者的自豪之感洋溢在他们的脸上,久久没有消失,同时科学的种子也在他们心中萌芽了。

教学中我们还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例如把学生分组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引入新课,定量探索研究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动能、势能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还利用测量的数据讨论了守恒条件。让学生参与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3.把科技制作引入课堂,提供“成功的机会”增强创新意识和学习自信心

对科技制作活动,我们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在全年级开展。每个小组2—8人不等,学生自由组合。我们经历了发动学生、自由编组、确定项目、设计、寻找材料、精心制作、展示作品等环节。活动都由各小组自行确定,所以制作的作品形式多样,有水火箭、钉子椅、水棱镜……等五十多样。我们目的是发挥物理学科的实验优势,让学生利用身边的一些简便材料,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运用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手脑并用,善于与别人合作的能力。

这次活动有所不同的是,把作品展示引进课堂:各小组把自己的作品在讲台上向全班同学展示,介绍作品名称、原理、构造、材料、作用,还操作演示,回答同学们的提问。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给所有的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我们把学生的作品陈列在校科技活动室,向全校师生展出,还推荐优秀作品到区、市参赛,有两项作品《凹凸桥》、《离心运动》荣获“广州市第四届青少年科技活动汇演”二等奖。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使用学生作品来做演示实验,如双线摆、反击式水轮机、水火箭等等。这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也使学生觉得科学就在自己身边,引导他们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4.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中物理课程的重大改革是首次设立了“课题研究”项目。我们原来认为,自己都不懂,怎么教学生?通过学习,明白了在高中开展课题研究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给予指导,把学生蕴藏着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开发出来,同时自己也从中汲取营养。

实践中我们开展了“灶具的演变”和“拔河中的力学问题探讨”等课题研究。研究中我们注意着眼于能力和意识的培养。以“拔河中的力学问题探讨”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学生由观看教师拔河比赛后,提出了研究课题,深入探讨,主要从力学角度研究了队员的力量、绳子的质量、队形、个人姿势、啦啦队、队员体重、鞋子等与拔河的关系,测量了几种常见鞋子与不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素,还把得出的初步结果用在班际拔河比赛中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并完成研究报告。

三、实施新大纲、新教材过程中的几点存在问题

新大纲的目标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新教材的编写比较灵活,给教与学都留有发展的空间,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如何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还需要我们思考:

1.新大纲、新教材的实施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中如何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的状况。

2.对学生能力培养怎样避免低层次的重复训练,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由于教材中高一年级两类物理课的内容完全相同,所以新教材第一册的内容,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是较难的。如何使基础较差的学生经过努力也可以达到要求,有待我们探索。

4.新教材的内容比原教材增加了,对能力的要求也增大,但新大纲安排的时减少了。实际教学中常常觉得时间比较紧张,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研讨没有充足的时间。如何解决这个冲突,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摸索。

5.如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稳定、持久,使学生经常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2003.3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 篇6

物理是一门规律性强、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当然也是大多数学生感到最难学的一门学科。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尽管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辛苦,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该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力争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并提高运用物理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

物理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它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以,物理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不断引导学生观察与物理有关的自然现象,使学生发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小球、木块等抽象的物理概念,更多的是选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感知的具体事物和现象。例如,曲线运动中的导弹、铅球、雨伞上下落的雨滴、水平飞行飞机上投下的物资等;受力分析时,可以列举加速、匀速或减速的汽车或电梯等,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以及勤于思考、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的良好习惯,增强把物理规律应用于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把物理学习设置在一个复杂的,且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要创设出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另外,开展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得出多种结论。如果学生得出的结论不够全面,则为学生创设再思考、再讨论的机会,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可根据伽利略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设计这样的问题:假如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越轻的物体下落得越慢,那么将这个重物和这个轻物拴在一起,快慢情况又如何?通过挖掘教材,设计问题情境,让问题在学生的新知识与原有认知之间产生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缩短了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新知识之间的差距,提升学生的心智技能。

三、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学生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教师的。但是,如果让他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就会好得多!是啊,学生是学习和认知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学习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不能离开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它要通过学生自己去认识、去实践、去感受,才能把知识内化为自己所有。例如,在学习“速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速度这个概念,不妨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请两位同学说说自己50米跑的成绩,再请全班同学来分析比较,看看哪一位同学跑得快一些,并说明判断的依据。接着再提出问题:是否有其他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最终找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在位移与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怎样比较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学生再次进行探讨,并把讨论得出的方案进行实践,教师适时指导、帮助,使大多数学生对速度这个概念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这种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在探究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要着重培养的三大能力之一。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解决困惑,能有效提升思维创新水平和动手能力。所以,教学中要抓住物理学科的探究实践性,认真研究物理学科的知识内容,把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经常设置或提供一些需要学生动手解答的问题,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实现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在电场内物体运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通过语言进行知识间的沟通传授,学生对这些知识性质就不能形成深刻的印象,也很难准确理解。这时不妨给学生设置一个问题:一个有孔的带正电荷的塑料小球安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小球穿在一根光滑的水平绝缘杆上,弹簧与小球绝缘,弹簧质量可不计,整个装置放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之中,小球离开平衡位置后做什么运动?让学生开展实验操作,从而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对电场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形式有了清晰明了的认识,有效提升了学生探索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 篇7

一、高中物理实验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 重“看实验”, 轻“做实验”

随着目前许多学校对学生高考越来越重视, 对学生的教学设备也有了改进, 很多高中教学都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 对于一些不能用言语表示的事物和运动用多媒体的方法抽象直观地表述出来, 使学生更易理解, 也提高了讲课的速度, 但同时对于物理实验教学来讲, 这种方法只是从过去的实验是“看黑板”转化成如今的实验是“看投影”, 从而使原本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的实验用多媒体来代替, 也使学生被动地接受了老师所给的实验的结论。

2. 重“程序化”实验, 轻“自主性”思考

也有许多学校会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但学生往往是看着实验书并根据老师所讲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按部就班地机械性地操作, 而不会去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做, 更不会去考虑在这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哪些问题, 一味地去获取老师所要求得到的实验结果。

二、促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

1. 突出“分组实验法”, 促进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自主思考能力

采用“分组实验”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通过自己的观察、归纳来得出结论, 从而改变学生对老师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 而且, 通过这种方法, 可能会产生实验现象与结论互相不一致的情况,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 就很容易使学生对书上的结论产生怀疑, 抱有这种想法将会促进学生去追求科学真理, 并会为此而做多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结论, 直到实验结果与书上一致, 才会消除这种怀疑的想法, 同时还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力。

2. 加强“观察和思考”,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观察和思考”是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的主要方法之一, 是思维探索的第一感性材料, 同时也是做实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再经过自己的思考来找出实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而且通过观察和思考, 会发现一些新的结论, 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里我们所说的创造性思维一般分为三类:一是发现实验所产生的现象后, 更深一步的思考, 来探求产生其现象的原因;二是看到实验产生的现象后, 会想到它的反面;三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 联想与实验现象的特点相关的事物。当学生对实验现象产生创造性思维后, 就会形成极大的兴趣, 主动探究的情感就会越大, 所以观察和思考的创造性成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探究性。

总之,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比较强的学科, 许多学校学生物理成绩往往相差很大, 如果能够采用实验型教学方法让一些对物理懵懂的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 提高其物理水平, 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 即使现在的物理教学还存在着一些漏洞和不足之处, 但主动性还是掌握在学生自己的手里, 教师在这方面也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主动引导学生去动脑、动手, 以此来改进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峰.新课标下的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J].成才之路, 2010 (2) .

[2]曾会英.新课标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育人意识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 (2) .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探究 篇8

一、物理新课程的特征

1. 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新课改下的物理教材尤其注重将枯燥的物理理论知识与有趣、精彩的内容相结合, 例如教材中的每章开头, 都由精彩的引言导入, 便于吸引学生学习物理, 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教材内容的设计与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结合, 尤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生活经验, 加强物理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不仅可以营造出物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氛围, 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

2. 注重学习教材中的基础知识

新课改下的物理教材知识, 在继承我国物理注重教材科学性、严谨性的同时, 注重教材知识结构的逻辑性。其课本内容不仅条理清晰, 而且层次分明, 由浅到深, 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 学习其理论及实践内容, 进而与新课改所号召的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口号相符合。

3. 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实践力

由于物理学科属于实用的自然科学, 它与自然、生活、工作息息相关。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力,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及主动性。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当注重指导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探究。在新课标下, 物理教学应当将教学内容与实验紧密结合,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做实验, 由学生亲身观察、探索、体验、总结物理规律, 以便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物理教学策略分析

1. 改变物理教学理念

在物理新课改下, 教师应当及时改变教学理念, 以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是将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四因素整合起来, 通过营造自主、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鼓励、倡导学生大胆思考、大胆提问, 敢于质疑。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的教与学进行师生间的互动, 加强学生实践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以便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及创新思维能力。

2. 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教师应当运用丰富的课堂教学手段, 尤其要注重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包括多媒体教学手段, 以便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进而为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提供更为先进、现代的教学平台, 避免出现课堂教学手段落后、枯燥的现象。其中, 多媒体教学手段包括投影仪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讲解、视频播放、图像、录像的播放等。教学过程中, 通过有趣的动画向学生讲解各种复杂的物理知识及物理过程, 可使枯燥、复杂的物理知识及理论更为生动、有趣, 进而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另外,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组讨论、分组实验的形式, 或分组完成资料的查询、编写任务, 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及质量。

3.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 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做好示范实验, 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并在一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并试着总结物理规律。另外, 对于部分受条件限制而无法做的实验,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或课件向学生展示, 加深学生的记忆力, 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另一方面, 教师应当为学生多创造实验条件, 通过指导学生实验, 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发现物理规律,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 加深其掌握程度。

例如, 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时, 对于纸带分析与数据处理, 可以让学生独立、重复进行实验, 通过对比实验数据, 比较不同实验所打出的纸带上的实验点反映的物理过程, 由学生自己分组探讨, 通过归纳、总结出小车的运动规律。

4.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不同, 教师在授课时, 应当注意层次分明, 条理清晰, 以便学生理解;另外, 教师应当对重难点知识着重强调、讲解, 通过每章基础知识讲解及单元小结归纳补充的方式, 结合必要的课后习题训练, 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及质量, 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 注重课前预习。教师应当重点督查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做好预习, 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 带着疑问听讲, 跟随教师的讲解, 把握新课程的内容, 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疑点。课前预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便于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展开学习, 进而掌握相应的物理知识。

其次, 注重课前备课。教师应当结合课程标准, 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明确教学目标, 设计出合理、明确的教案, 从而制定出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法, 并事先设计合理、适当的课堂习题、课后作业及随堂测验。

最后, 注重课后反思。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 总结出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及课后掌握情况, 进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进行课后反思时, 应当结合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分析判断课堂内容是否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以及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情况是否理想, 再结合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及时改变教学方法。

5. 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1) 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创造相关模拟情境, 来引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结合相关教学内容, 通过筛选有趣的问题与相关背景, 让学生感知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 并及时创设出合理、具体的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进而在观察中发现问题, 并试着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例如, 教师在讲授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 由于该知识较为抽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将带电粒子想象成为可以看得见的物质, 例如一颗颗星星或水滴在一个空间中运动, 进而向学生讲授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相关理论知识, 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2) 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教师可以借助实验, 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及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点出发, 对实验进行思考, 进而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例如, 教师在教学自由落体实验时, 可以让学生拿着本子从空中放手, 进行自由落体实验, 观察小本子下落速度及方向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做自由落体运动时, 其速度是匀速、加速还是减速呢?从而有针对性、规律性地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三、小结

高中物理新课改下, 教师应当注意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 结合新课改内容及特征, 改变教学理念, 并制定出有效、合理的课堂教学策略,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进娟.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J].教育科学, 2011 (10) :18.

[2]周华伟.关于物理教学设计的点滴体会[J].物理教学, 2010 (31) .

[3]吕春富.试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J].学术研究, 2011 (10) :59.

[4]康多龙.浅谈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J].教育革新, 2006 (7) .

探讨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篇9

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资源,发挥一切实验条件,让实验渗透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这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 改变实验形式,增加探究性实验.现有的教材把实验分为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测定性实验.实际上,许多验证性实验可改为探究性实验,提前到理论课前去上.物理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教科书上的方法不一定是最佳方法.如重力加速度的测定,教材用单摆法,实际上还可以用圆锥摆法、自由落体法、气垫导轨法和伽利略理想实验法等.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以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2. 在实验教学中,一定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注重结果而不重视过程的习惯,要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失败,要给学生的实验探究留下最大的空间.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找出弥补措施并寻求最为合理的实验方案.许多演示实验完全可以改为学生实验,或鼓励有意愿的学生演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营造主动探究的氛围

新课程的实验课是要学生通过实验来学到知识,训练技能,并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而一堂课中教师的情感投入往往影响着每个学生的情感投入.学生的思维能不能打开,学生的情感能不能得到释放,往往是要靠教师引导的.因此,教师能否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能否让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

在一节课中,有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在这个交流环境中,若要使学生有好的课堂氛围,有热烈的讨论,有激烈的争论,有独特的发言,甚至有创造性的思维,都必须让学生从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有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然情感的流露.因此,要求教师从尊重学生出发,有和善的语言,温文尔雅的教态去创设这个环境.教学的发展要求教师要摆脱过去那种教师是课堂中的权威的思想观念.学生尊敬教师固然需要,教师尊重学生也同样重要.民主、有序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教师要有与人为善的教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

三、改革现行的学科教材

要推进实验教学的改革,也应改革现行的教材.改革的主要思想是,教材应重视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科特色.

1. 教材内容要现代化.

教材要充分反映一些基础实验的新成果,如测量基本物理量、物理常量的新实验、新方法、新成果.教育学生懂得物理实验在现代化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热爱物理实验.

2. 教材要科学化.

教材要真正体现出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适当增加一些开放性、设计性实验.通过设计实验目标确定而实验途径不限的开放性、设计性实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将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评价实验设计思路和操作过程,这样不仅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教师做好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教材中每个演示实验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而说明同一个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演示实验可以有好几个,但教师不必一一演示,而要根据教材要求及设备条件精心选择.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关键时刻提问学生,让学生边思考,边通过演示实验来分析,以求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通过一系列的边演示边启发,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又能较好地掌握和理解物理知识.因此,在演示实验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学生实验的“灵魂”是实验原理,只有把实验原理放在处理实验教学的首要位置,才会使物理实验教学“活”起来.若能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对实验原理进行挖掘和探索,将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按科学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素质.在基本实验教学中,必须抓好以下两点:(1)对实验原理的正确理解.要知道这个实验为什么这样做,它的理论根据是什么,不这样做还能怎样做,哪一种做法更好,更可行.这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一个关键.(2)对常用的物理实验仪器要熟练使用,这是实验的基础.实验仪器是实验的工具,常见的实验仪器有以下几种: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托盘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秤、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对这些常见实验工具不仅要能正确熟练地使用,甚至要知道实验仪器的原理.

探析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实践 篇10

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1. 教师角色合理定位,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的角色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水平,努力创设条件,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个性、特长自由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 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加强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应因材施教,分层设计目标,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才华和兴趣.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物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充分体现“三维”目标.

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力求认识和探索的倾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

1. 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刺激学生的感观.

随着时代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机械波的干涉衍射”、“光波的干涉衍射”等不易完成的实验,我采用多媒体技术来模拟、演示,将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转化为易懂、生动逼真的物理情景,让学生去探索、分析、归纳、总结.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比较容易,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 重视知识的应用,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如,讲授“家庭电路”时,可布置学生给家里安装电灯,同时认真看家里的电能表结构及电线接法,每月用多少度电.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知识的作用是极为广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

三、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教师要力求摆脱习惯的束缚,开拓思路,用一题多解、一解多题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观点、新思想、新办法.

2、教学民主,尊重个性,引导自主.

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探索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欲,使青少年的创造力乃至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3. 树立正确的成败观.

爱迪生说过“失败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切的方法是什么.”要引导学生面对失败不急不躁,冷静查找原因,排除故障,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才会“拨云见日”.

四、改革旧的实验教学方法,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学生重视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启发鼓励学生自己做些简单的实验模型,设计实验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习《超重和失重》时,可以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进入太空后宇航员的生活情况,引起学生思考;通过小实验形象的向学生展示失重现象,便于学生理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失重的普遍性.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理现象?

五、注重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以教学知识为基础,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教师在实践的情境中不断体验、反思和感悟,才能灵活应对课堂教学的复杂情境,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素质和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活动有很大的作用.

总之,只要我们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认真体会理解新课程,采用科学方法,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和积极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潜能的开发,教学必然会日臻完美,同时学生也会得到最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学强.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11):7.

[2]杨帆.浅谈高中物理新课改的“活”《新课程研究》.2009(1):181.

[3]景文波.中学物理创新教育初探.成才之路,2008 (17):46.

[4]尹卫东.重视物理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5):31.

上一篇:地下穿越下一篇:商业银行利润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