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趋势

2024-05-26

物流趋势(精选十篇)

物流趋势 篇1

一、物流对环境的副作用

物流作为社会再生产的一部分,连接了生产和消费,包括运输、保管、装卸、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物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其在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生存环境,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运输方面。

运输是物流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其中公路运输又占有很大比重。运输环节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交通运输工具的大量能源消耗;其次是运输过程中排放大量有害气体,产生噪声污染;第三是运输易燃、易爆、化学品等危险原材料或产品可能引起的爆炸、泄漏等事故。

2. 包装方面。

包装具有保持商品品质、美化产品、提高商品价值的作用。相当一部分工业品特别是消费品的包装都是一次性使用,且越来越复杂。这些包装材料不仅消耗了有限的自然资源,废弃的包装材料还严重影响了环境,不少包装材料是不可降解的,它们会长期留在自然界中,对自然环境造成持续影响。

3. 流通加工方面。

流通加工是指为完善使用价值和降低物流成本,对流通领域的商品进行的简单加工。由消费者分散进行的流通加工,资源利用率低下,浪费能源;分散流通加工产生的边角废料,难以集中和有效再利用,造成废弃物污染;流通加工中心选址不合理,也会造成费用增加和有效资源的浪费,还会因增加了运输量而产生新的污染。

除此以外,仓储活动中,有些商品的特殊养护会污染环境;一些易燃易爆物、化学危险品,由于保管不当、爆炸或泄漏也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在物流信息处理活动中,错误的信息也会给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造成资源和人力的极大浪费等。

二、绿色物流

物流活动的诸多方面都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加剧。因此,会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2 1世纪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求物流以环境为导向对物流体系进行改造,形成一种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系统,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之间的单向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现代物流系统,即绿色物流系统。

我国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绿色物流的定义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总体上来说,绿色物流具有资源节约、低能量消耗、可循环利用等特点。

1. 绿色物流是循环型物流。

传统物流只重视从资源开采到消费需求,而忽视废旧物品、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所形成的逆向物流。逆向物流是一种包含产品退回、物料替代、产品再利用、废弃处理、再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是一种经济、高效的从消费点返回到物流起点的过程,以实现回收和适当处理为目的的物流活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 绿色物流是共生型物流。

传统物流往往以对环境与生态的破坏为代价,实现物流的效率化。绿色物流则注重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之间的单向作用关系,抑止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形成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现代物流系统,求得环境与经济发展共存。

3. 绿色物流是资源节约型物流。

绿色物流不仅注重物流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强调对资源的节约,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

三、绿色物流之内涵分析

物流的本质就是通过集约、优化各种资源,提高流通效率、压缩流通成本。这个过程同时也节约了资源消耗、提高了资源效率,简而言之就是一个节能环保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绿色是物流的本色。绿色物流暗合物流本质属性一一资源最有效利用。

1. 集约资源。

这是绿色物流最本质的内容,也是发展物流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企业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这正是可持续发展所提倡的。

2. 绿色运输。

运输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是物流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绿色运输首先是要对货运网点、配送中心的设置做合理布局与规划,通过缩短路线和降低空载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绿色运输的另一个要求是改进内燃机技术和使用清洁燃料,以提高能效。绿色运输还应当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泄漏问题,以免对局部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

3. 绿色包装。

包装是商品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绿色包装要求提供包装服务的物流企业进行绿色包装改造,包括:使用环保材料、提高材质利用率、设计折叠式包装以减少空载率、建立包装回用制度等。

4. 绿色仓储。

绿色仓储要求仓库布局合理,以节约运输成本。仓库建设前还应当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仓库建设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

5. 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是建设循环型经济的重要举措。实施逆向物流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建立完善的商品召回制度、废物回收制度以及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制度。

摘要:21世纪,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主题,物流作为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要求以环境为导向对物流体系进行改造,形成一种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系统,即绿色物流系统。本文分析了物流对环境的副作用,阐述了发展绿色物流的必然以及绿色物流的内涵。

关键词:物流,绿色物流,环境

参考文献

[1]邹华玲:新绿色物流体系及其意义[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12~14

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物流现状 篇2

进入新世纪,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世界各国更加重视物流发展对于本国经济发展、国民生活素质和军事实力增强的影响,都十分重视物流业的现代化,从而使现代物流星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

1物流发展的背景

物流的概念是在发展中形成的,最初的物流术语在西方国家出现也不过50多年历史,它源于美国的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军事系统,后引入工商业。英文为Physical Distribution(简写为PD),即实物分配,包括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和搬运等活动。50年代引入日本等国,1956年,由于日本政府担心物流的发展缓慢可能拖累处于高速增长的日本经济,遂由日本生产效益本部(现社会经济效益本部)向美国派遣了一个流通技术专门考察团,考察团回国时带回了这一术语,直到1965年日本政府在所制定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报告时,对物流表现出了相当的重视,在报告中首次使用了“物的流通”这一术语,并强调了加速“物的流通”现代化,1970年左右,日本开始用物流这一更为简洁的表达方式来代替“物的流通”,自此,作为企业经营中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物流得到了迅猛发展。该术语由日本引进、传播后传入我国,我国则在80年代初才接触物流这个概念的,而在我国广泛运用物流概念并重视物流的作用只是近几年的事情。

物流首先作为“第三利润源”而引起重视的,所谓第三利润源,是针对企业的利润来源而言的,企业第一利润源来自企业销售额的增加,第二利润源是生产成本(针对制造商而盲)或者进货成本(针对流通商而言)的降低,而由物流降低成本所得的利润则成为企业第三利润源。在这里,物流被定义为对物资的流通配置,包括制造商、流通商的装卸、运输、仓储、搬运等一系列的过程,对物流的重视被提高到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高度,成为物流定义的第一个转折。

随着经济的发展,将物流仅仅定义为装卸、运输、仓储等过程,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生产规模化、系统化的要求,大规模的、系统性的生产作业要求物流作为生产销售供应链条上的一个系统环节,因此提出了物流一体化系统的概念,物流一体化系统是指将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的生产、供应、销售结合成有机整体,实现流通与生产的纽带关系。其目标是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充分考虑整个物流过程的各种环境因素,对商品的实物活动过程进行整体规划和运行,要求企业不断适应市场要求,促使生产、采购与市场保持同步的管理系统,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化,整个系统包括了生产、采购和物流部分。

到了20世纪90年代,企业纷纷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开始共同合作的旅程,以最优的商品供应体系,实现了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是集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运输、信息及其他物流服务供应商为一体的管理。企业通过与外部组织对整个链的计划和从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分销配送,到商品销售给顾客的物流过程进行统一运作和管理,降低了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实现了对顾客的快速反应,提高了顾客服务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典型的运作模式是物流外包或缔结战略联盟。自此物流一体化系统由企业内部走向了外部物流系统一体化,具体表现为企业将物流的运输、装卸、仓储和搬运功能移交出企业,而由专门的物流企业运作,形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概念。然而在实际的运作中,第三方物流公司缺乏对整个供应链进行运作的战略性专长设计和整合供应链流程的相关技术。为克服这些不足,又出现了所谓的第四方物流企业,从定义上讲,第四方物流企业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的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企业主要是对制造企业或分销企业的供应链进行监控,在客户和它的物流和信息供应商之间充当唯一“联系人”或者“交响乐团总指挥”的角色。在解决企业物流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解决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会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的问题。第四方物流正日益成为一种帮助企业实现降低和外包业务的真正的资产转移运作成本。它依靠业内最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顾问和其他增值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独特的和广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当然,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概念尚在形成与完善过程中,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2现代物流是物流发展进步的结果

众所周知,物流过程是企业采购、生产制造、流通等环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企业经营发展的“第三利润源泉”,同时也被认为是21世纪企业降低成本的最后-T--段。在发达国家,现代物流的发展非常迅速。美国和日本已经走在物流发展领域的前列,欧洲的现代物流起步稍晚,但最近在政府部门与企业的重视下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产业升级和企业重组的关键推动力以及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支撑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现代物流将极大地改变目前的商务、生产模式,最终作为一个系统化的整体成为社会经济的基础层面部分。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物流业的发达程度和水平高低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最具普遍影响力的经济基础和“朝阳产业”。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曾说:“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 000m长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耐跑。” 互联网不仅将世界各国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还逐步将发展带到高速的道路上。然而,这只是互联网初试锋芒,在愈来愈多的人接触互联网之后,各个领域都慢慢地搭上这班通向未来财富城市的公共汽车,并融合产生许多新的行业,电子商务便是如此。电子商务是一种崭新的运作方式和商务模式,并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也引发了经济领域里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一场变革。诸如身边的淘宝、阿里巴巴、现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都是电子商务应用的典型代表。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实现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快速转型的同时,物流业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

3我国物流目前的发展状况

我国物流业最近几年增长十分迅速,以2003年为例,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统计分析,2003年中国物流业的各项经济指心标均高速增长。①全国社会物流总值29.5437万亿元,同比增长26.9%(按现价计算)。物流总值的高速增长,表明经济增长对物流的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②社会物流总成本为974亿元。同比增长13.6%,较同期全国社会物流总值26.9%的增长速度低13.3个百分点,说明由于物流运行条件的改善,社会物流总效益在提高。③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为7 880亿,同比增长10.5%。物流业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为6.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7%。从物流业细分类增长情况看,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等发展最快,说明物流增值服务在加速发展。④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企业信息化正在成为企业增强活力与竞争力的推动力量。信息化决策主要集中在企业的最高管理层,特别是70%以上的企业集中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层。说明中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从简单应用发展到复杂应用,从战术层面发展到战略层面,从管理驱动发展到市场驱动,从技术推动发展到变革推动。随着经济一体化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使物流业迅速成为在全球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服务产业。

现代物流已被我国政府、企业所重视,出现了迅猛的发展势头。政府从产业发展高度将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支持经济持续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降低社会成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重要策略,生产企业把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和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机会,传统物流企业(运输、仓储等企业)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重新打造企业、寻求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企业再发展的战略目标。

4我国物流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物流作业一体化

现代物流的精髓在于其系统整合的概念,即整合传统的作业领域,将生产、销售、包装、装卸、运输、存储、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分散的、跨越各企业部门的活动综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

一个系统来管理,使物流活动各作业环节有效地组合,形成以服务客户为主的综合能力,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的效率与效益。

4.2 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物流活动不但活动范围广阔、涉及部门众多,而且一直处于动态变化过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商品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动。物流活动范围、流动速度也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物流业正向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EDI技术与国际互联网的应用,使物流效率的提高更多地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条形码技术的普遍应用,则提供了更多的需求和库存信息,提高了信息管理的科学水平,使商品在各种需求层面上的流动更加容易和迅速。信息化已成为物流活动的核心,成为物流创新的动力。

4.3物流资源社会化

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化的发展,一方面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另一方面各专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生产企业与零售行业所需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大部分由不同的物流中心、批发中心与配送中心提供,以实现少库存和零库存。现代物流社会化趋势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物流规模经济效益、物流资源综合利用的必然结果。在大城市出现现代化综合性或专业性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基地已成为普遍现象。

4.4物流体系综合化

现代物流离不开运输与仓储。仓储现代化则要求高度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以组织高效的人、机、物系统;而运输现代化要求建立铁路、公路、水路、空运与管道的综合运输体系,这是物流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现代物流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4.5三流一体化

按照一般的流通规律,商流、物流、信息流是三流分离的。商流可以使物质资料的使用价值得以实现,经过商流,物质资料就变更了所有权;物流解决的是物质资料从其生产地域向其消费地域的位移,无法变更物质资料的所有权;信息流解决的是流通主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不同的材料,产品或商品的转移形成不同的流通方式与营销形态,为了适应这一变化,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发达国家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已基本实现了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统一。此外,代理制的推行也使现代物流更趋科学合理,因为这种方式的流通体制更有助于实行三流合一。“三流合一”已成为现代物流的重要标志之一。

5我国物流在发展中的不足

我国物流总体水平并不高,信息化程度不足已经成为我国现代物流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产业总体规模还比较小。根据国际研究机构的估计,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约相当于全社会物流成本支出的25%,欧洲为30%,亚洲的总体水平低于5%,而中国仅在2%左右。我国现有物流服务模式基本上仍然以自营为主,缺乏相应的关键技术与信息支持。我国第三方物流模式的比重较小,水平、规模均不能令人满意,能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完整解决方案的企业几乎没有,而第四方物流服务模式尚处于理论研究和探讨阶段。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对200多家物流服务企业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物流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这是制约我国物流社会化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物流业成本占GDP比重仍然居高不下,据测算,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在1991年为24%,到2002年下降到21.5%,2003年在21%左右,下降的幅度很小,说明中国经济运行仍处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轨期,由于体制因素特别是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根深蒂固,也使得中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比较落后。

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水平较低。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也十分不平衡,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物流服务的需要。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4月公布的中国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物流企业中有61%完全没有信息系统支持,而在有信息系统支持的39%的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只有38%的企业有仓储作业管理,31%的企业有库存管理,27%的企业有运输管理。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落后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亟须解决的问题。同时,我国物流信息化亟须相

关环境的支持。由于受物流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存在着标准间互相冲突、标准化程度不高、标准化适用范围有限和实施力度不足等同题。同时,我国对物流领域的立法力度不够,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各地区、各行业的管理制度与管理办法可操作性差,互相冲突。物流服务体系建设落后,物流技术领域缺乏具有宏观指导能力和促进技术交流的权威机构。

我国物流赖以发展的环境大大落后于物流发展形势的要求。据估算,如果有可参照的标准与法律法规,目前我国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发费用可以降低80%,将各系统连通起来的成本也可以减少至少一半以上·从而避免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开发与建设成本,减少企业信息化的风险。另外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与障碍。目前物流企业在计算机软件应用中大部分仍停留在一点式应用和某一部门的应用上,个别企业实现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同客户问实现部分或全部信息共享,计算机联网只是极少数的几家。物流企业信息化已成为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硬性的准入资格,像JIT、MRPl、MRP2等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现代管理模式本身就是建立在与其相适应的信息技术为支撑前提下发展起来的。我国低端物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高端物流市场却少有人问津的现象存在,信息化总体水平低,也无法实施像JIT、MRPl、MRP2等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现代管理模式,自然只能在低端物流市场上拼杀。据统计,我国第三产业中高新技术含量仅占6.29%,商业系统仅占2.0%,我国商业系统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各类专门人才只占3%左右。物流企业的人员素质,尤其是领导层的素质难以适应现代物流企业运营所要求。

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十分低廉,物流企业在选择用人还是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时,往往选择用人来代替某些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更为经济,因为这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但人是无法替代现代信息技术给物流企业所带来的效率,目前国有物流企业的领导层人员结构大部分都是在计划经济末期参加工作,在本企业中逐步走到领导岗位的,管理和领导企业思路中的“近亲繁殖”因素不可能彻底避免,再加上未经过强化的、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培训,使其经营思路难以适应新形式的发展,开拓意识不足。这些都是我国物流有待解决的问题。

6结束语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研究 篇3

关键词:物流;现代物流;虚拟物流

中图分类号:C939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物流的基本概念

商品流通包括即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是商品实物形态的流通。它主要解决生产与消费的地点和时间差异。2001年4月国家颁布的《物流术语标准》对物流下了这样的定义: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需要,将运输、储运、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现代物流就是现代管理制度、管理组织、管理技术、管理方法在物流中的运用。具体包括物流专业化、管理系统化、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服务标准化、装卸机械化、配送一体化、信息网络化等。

二、我国物流发展现状

1.我国物流发展回顾

我国物流的发展,伴随科学技术发展而发展。按照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建国以来我国物流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 :

计划经济下的物流即从建国初期到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前。这一阶段国家的整个经济运行处于计划管理之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指标的落实,物流的经济效益目标被放到了次要位置。物流活动仅限于对商品的储存和运输,物流环节相互割裂,系统性差,整体效益低下。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物流,即从改革开放到九十年代中期。物流业开始受到重视和发展。物流业己逐步打破部门地区的界限,向社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的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即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消费需求个性化趋势的加强,竞争机制的建立,使得我国为了提高竞争力,不断提出新的物流需求。

2.我国物流发展现状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现代物流发展很快,物流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日益明显,我国物流市场己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物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各级政府重视物流的发展,把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2005年,国务院8个部委发布了《全国物流标准2005一2010年发展规划》,国家质检总局与中国标准化委员会发布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物流标准化工作全面启动。

一些制造企业开始积极引进现代物流理念,对企业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对企业内部物流流程进行改造,实行业务外包或与物流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以加强核心竞争力。

商贸企业以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为核心,以整合商业物流为重点,努力与上下游企业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

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交通、邮政企业逐渐摆脱传统业务模式,整合物流服务功能,积极发展现代物流。

各种所有制物流企业都得到了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流通企业物流同时推进,形成了全面推进的总格局。

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的趋势逐渐加强。泛珠三角、长三角与长江流域、京津冀、东三省、中部地区都在推动区域物流的整合,区域物流中心与国际物流中心正在形成。

为电子商务提供服务的物流企业有了发展。目前我国己出现了为电子商务服务的以高科技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物流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3.我国物流的制约因素

尽管当前我国物流发展较快,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不少制约因素。

物流管理分散。物流是跨部门、跨行业的复合型产业,尽管不少地方制定了物流发展纲要,但全国性物流发展纲要还没有形成,出现一些各自为战、盲目发展的现象。这是当前我国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物流观念薄弱。由于缺乏现代物流理念,物流企业普遍发展较慢,存在“小、散、乱、差”现象,大多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服务,很难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

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不高,没有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全国物流标准化体系。物流技术和物流服务规范标准大多不统一。物流资源浪费严重,效率和效益普遍不高,很难实现物流多功能、一体化运作,也难以与国际物流活动接轨。

物流发展的良性政策环境缺失。由于物流管理存在部门分割,还缺乏配套的支持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

物流人才短缺。当前尤其缺乏实用型物流人才,缺物流管理师和物流工程师。

三、虚拟物流是我国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纵观我国物流发展情况,可以看出:现代的物流管理己不再仅是单一追求节约成本费用的问题,而是要建立在现代物流技术基础上的更加深层的管理追求。尤其是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日益发展和成熟,为物流虚拟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虚拟物流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的Stuart等人于1996年在阿肯色州大学物流协会报告中提出的。虚拟物流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物流运作与管理,实现企业间物流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的物流模式。虚拟物流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信息化。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设备都不可能应用于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我国物流的面貌。

二是自动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时省力。另外,还可以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

三是网络化。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

四是智能化。在物流自动化的进程中,物流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需要通过专家系统、机器人等相关技术来解决。

五是柔性化。柔性化的物流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根据消费者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加快发展我国的虚拟物流,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向东.我国物流产业的政策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9:45-47.

[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R].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ed Tendency of Modern Logistics of Our Country

Yang Jianqiang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bstract: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to integrate the estimative network with virtual one tightly has become the thief object of logistical demand and the direction of logistical industry .With the birth of virtual logistics enterprises, the modern logistics also appeared to be virtual characteristic in the developing procession.

物流互联网与智慧物流系统发展趋势 篇4

什么是物流互联网

简单地说,物流互联网就是实体物理世界的物流系统与线上互联网世界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一体化融合的互联网。在这一系统中,互联网成为物流实体运作的主导与控制核心,成为物流系统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并通过物流信息互联网向网下物流系统延伸和无缝对接,实现物理世界物流系统全方位的互联互通。目前,物流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已经引发了一场物流领域的新的革命,使现代物流真正进入“智慧物流”时代。

物联网技术是物流互联网的基础,现代物流的自动识别领域是物联网技术的发源地,基于RFID/EPC和条码等自动识别技术、各类传感器的感知技术、GPS/GIS的定位追踪技术,实现了物流系统的信息实时采集与上网,实现了“物与物自动通信(M2M)”,从而使物理世界的实体物流网络“地网”能够与虚拟世界的互联网“天网”对接与融合。

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是物流互联网的中枢系统,是物流实体世界的神经系统传输系统,进入互联网的物流信息通过在互联网中集合、运算、分析、优化、运筹,再通过互联网分布到整个物流系统,实现对物流系统的管理、计划与控制。

大数据、云计算是物流互联网的智慧分析与优化系统,是物流互联网的大脑,是物流信息系统的计算与分析中心,其计算与分析模式是分布式的和网格式的云计算模式,适应了现代物流实体网络体系的运作。

智能物流技术装备是物流互联网的根本,物流互联网的实体运作与应用是要通过各类智能设备来完成的。智能物流设备是指嵌入了物联网技术产品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也可以是普通的物流设备,其核心是这些设备一定要可以实时接入互联网。如嵌入了智能控制与通讯模块的物流机器人、物流自动化设备;嵌入了RFID的托盘与周转箱;安装了视频及RFID系统的货架系统等。

物流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技术革命,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播与获得方式。信息互联网向销售互联网延伸,带来了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商品流通行业的革命。由于电子商务的最后实现必须要通过实体世界的商品配送,销售互联网就必须渗透到物流系统,从而带来了物流互联网变革。因此,物流互联网的理念变革最早也是由电子商务物流领域引爆的。

在电子商务领域,电子商务平台的物流大数据整合和云计算技术使物流资源整合有了基础,电子商务的互联网思维对电子商务物流提出了更高要求,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让电子商务从业者感觉到了物流变革具备了基础条件,物流配送的网络“地网”与物流信息网络的“天网”对接,推动了阿里巴巴智能物流骨干网理念的提出。而另一家著名的电子商务公司京东,更是通过对物流系统的全面投资与布局,已经初步建成了电子商务物流的“物流互联网”的体系,不仅提高了物流系统效率,提升了客户的物流体验,更因此形成了京东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倡导互联网思维的小米公司更进一步,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对小米手机的开放测评、持续改进、网络销售、供应商等整合,让互联网覆盖范围更广,实现了网上与网下的供应链互联互通与信息透明,迅速取得成功。

在制造行业,很多现代制造企业也实现了供应链的互联互通与信息透明,同时企业物流系统与制造系统无缝对接,大力推进物流自动化、标准化、机械化和柔性化,物联网逐渐覆盖企业供应链和物流系统,企业物流中心的建设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在货物运输领域,随着车联网技术发展,货运物联网发展突飞猛进,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互联网对运输系统的覆盖也由过去的车辆追踪与定位,开始向车队管理、车辆维修、金融服务、车辆智能调度等领域全方位延伸,极大促进了货运行业的发展,使小、散、乱、差的货运行业出现了巨大变革。目前基于车货匹配和信息服务的O2O货运信息平台创新模式就有数百个,各类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超过1000个,卡行、安能等企业通过信息平台整合货运市场已经得到了资本市场的投资,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但是,毋容置疑,物流互联网大幕刚刚开启,除少数几家先进的电商物流系统、部分先进的制造企业物流系统和部分先进的货运信息平台公司外,大部分物流系统还处于初级阶段,信息网络与实体网络都没有实现互联互通,更没有实现实体网络与信息网络的对接与融合。

基于物流互联网的“智慧物流系统”建设

基于物流互联网,实现实体物流网络与虚拟物流信息网络对接与融合,实体物流系统拥有了网络化的智慧信息中枢,让物流系统拥有了智能,产生了智慧物流系统。这一系统中,物流的机械化、标准化、自动化技术为智慧物流系统插上了翅膀,大数据优化技术、云计算分析技术实现了对庞大的物流数据分析与优化,物联网技术手段实现了物流信息网络与实体网络的互联互通,从而实现了产品配送集约化集货,集约化调度,智能化备货,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实现了实体网络物流配送资源的配置与优化,极大地提升了物流作业效率。

那么,如何基于物流互联网推进高效的智慧物流系统建设?下面我们从社会物流、专业物流和制造业内部物流这三个层次展开分析。

在社会物流领域,首先需要做的是物流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与联网监控。目前,很多省市建设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但是这些信息平台大部分还不能做到互联互通,需要先把各个省市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连接起来;其次,全国有很多物流园区,大部分的物流园区也都建设了信息平台,目前的首要任务也是互联互通;第三是全国高速公路通行信息的互联互通。通过对全国各地物流信息平台、物流园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建设全国物流基础设施的互联网。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全国物流基础设施的全面联网与互联互动,需要政府制定标准,全面规划,联合企业协调发展,目前国家发改委和交通部正在全力推进此战略。

在仓储物流领域,目前的基础工作也是互联互通。仓储设施是重要的物流节点,尤其是公共仓储领域,迫切需要建立全面感知的智能仓储互联网系统。除中国仓储协会一直致力于推动仓储互联网发展,目前也有一些大型物流企业开始建设仓储互联网信息平台,并受到了资本市场关注。在推动仓储互联网建设过程中,企业是市场主体,但需要政府引导,行业协会作为重要的推进力量,通过制定互联互通标准等,积极推动仓储互联网发展。

在货运与配送领域,需要货运与配送环节全面感知,建设货运车联网系统;同时货运车联网与物流园区、仓储设施的互联网无缝对接,实现货运的车货智能匹配,车队智能调度。

我们认为,在一般的物流基础设施、仓储设施、货物运输等物流服务领域,物流互联网目前处于物流信息与物流资源的整合优化阶段,物流作业系统还没有互联网化,基本处于低级阶段。

预计真正先进的智慧物流系统将首先出现在先进的制造企业内部或电子商务领域,因为先进的制造企业大量采用自动化技术,对生产物流系统要求很高;电子商务物流系统需要直接与网上的电子商务系统对接,对物流的拣选与配送快速响应要求高,物流作业量巨大,需要采用最先进的物流自动化系统。

我们一直倡导企业建设物流系统遵循先进适用的原则,首先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即具有一定超前性和前瞻性的技术,同时也必须要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来建设物流系统,不要单独求大求洋。在智慧物流系统建设方面,我们也倡导这一原则。

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土地价值上升,电子商务物流中心和先进的制造企业在建设基于互联网的智慧物流系统方面,应该将智慧物流作业系统纳入整个物流系统建设之中,优先建设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物流中心,采用自动化、标准化、机械化的先进技术设备发展现代物流。

根据中国物流发展的现实,企业在与社会物流企业和物流系统对接时,要求都做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物流作业是不现实的,但是可以要求社会物流系统实现物流的透明化管理,实现智能追踪与追溯,即首先在物流配送信息方面实现互联网化。

智慧物流系统的技术与装备发展分析

物流互联网的技术与装备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关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是IT领域通用的前沿技术,相关的技术研究很多,物流行业仅仅是应用领域之一,因此本文对这些通用信息技术不展开分析。除此之外,智慧物流系统的技术与装备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物流设施设备的智能化与网络化,这是实现物流设备互联网的基础;二是物流设备的自动化和标准化,这是实现物流作业互联网的基础;三是智能追溯系统应用,这是物流系统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

传统的物流设施设备智能化与网络化,主要体现在仓储设施互联网和仓储设备互联网领域。仓储设施互联网一般通过视频监控的物联网技术、各类传感器技术和仓储信息化技术来实现。其中,视频监控联网可以实时了解仓库情况;传感器的感知技术是实时感知仓储的温度、湿度,主要用在危险品仓库、冷库等特殊仓库领域;仓储信息化技术是对仓储互联网的管理与控制,涉及到WMS等多种信息技术,所有技术均向互联网方向发展。在仓储设备联网方面,目前主要体现在叉车互联网、物流周转箱和托盘加装RFID实现联网追踪。

目前,仓储设施互联网方面,视频联网监控技术发展较快,增长速度在1 5%左右;各类感知技术主要用于特定领域,增长速度在1 0%左右;仓储设备互联网的增长速度最快,应该在20%左右;仓储信息化技术应用最为广泛。

物流互联网的目的是实现智慧物流,实现物流系统自动与智能作业,提高物流效率,减少物流人工作业,因此目前物流自动化技术设备发展最快,主要体现在自动化立体库集成技术、自动输送分拣技术设备、智能穿梭车与货架系统、物流机器人搬运、无人机配送等方面。首先,自动立体库建设近年来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14年市场需求增长在35%以上;自动输送分拣设备随着电子商务物流高速增长,市场需求预计呈现30%左右的增长;智能穿梭车与货架系统由于能够有效地提升仓库利用面积,提高物流作业效率,技术门槛不高,近两年出现高速发展,增长速度超过50%;物流机器人是机器人的七大应用领域之一,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堆码垛等技术装备近两年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市场增长速度预计都在30%以上,电商领域货到人的机器人系统也开始引起广泛关注,即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配送无人机也属于物流机器人系统,目前中国几大快递与电商公司都在测试配送无人机,都制定了无人机配送的计划,随着中国低空领域放开和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未来几年预计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近年来,中国正在快速大规模应用机器人。据中国经济网报道,2013年中国机器人安装数量已经突破3.7万台,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加之中国机器人行业技术创新也不断加快,这使机器人强国日本感受到了巨大压力。为了确保日本在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2015年1月23日,日本政府正式发布了《日本机器人新战略》,推出了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在智能追溯领域,应用最普遍的物联网感知技术是RFID技术,其次是GPS/GIS移动追踪定位技术和智能手持终端产品。根据我们对中国物流信息化优秀案例进行的分析,近70%的物流信息化案例中采用了RFID技术作为物流信息感知技术,RFID标签及智能手持终端产品被广泛应用于传统物流装备,如仓储设备、输送设备、集装单元设备等,RFID技术主要用来感知定位、过程追溯、信息采集等。

根据我们最近的调研,在2014年中国快递行业手持终端扫描设备增长超过40%,很多快递企业的快递员都配备了手持终端扫描设备,通过这个设备,可以实现配送终端接货信息的实时上网,实现对配送货物的透明化管理和信息追踪。在手持终端扫描设备领域,中国企业勇于创新,紧跟互联网可穿戴智能技术发展的大潮,研发出了可穿戴的扫描戒指,解放了配送人员双手。

物流智能追踪与追溯的互联网应用在物流领域开展的最早,技术也最成熟,发展的也最快。物流智能追踪技术早在十年前物流行业就开始了应用,主要是通过GPS定位技术实现对运输过程透明化管理;物流过程中的产品追溯主要应用在医药、食品等领域,主要是对物品的安全追溯,即借助于条码、RFID等技术,建立双向赋码追溯系统,实现对产品的双向追溯。多年来,在食品安全领域、药品安全领域已经建立了数百套双向追溯系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014年物品追溯系统继续获得较快发展,预计增幅在32%以上。在产品追溯领域,食品和医药行业仍是主要的应用领域,此外,危险品追溯、贵重物品追溯、古董追溯、奢侈品追溯等领域也发展的很快。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的重视,这两个领域的智能双向追溯将继续获得巨大发展,此外危险品追溯、贵重物品追溯也会得到较快发展。

物流趋势 篇5

经济的信息化和全球化推动国际物流市场竞争方式从粗放式向集约化发展,我国物流企业应及时转变竞争观念,积极创新竞争策略,努力增创竞争新优势。我们应该从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创新,使物流企业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增强竞争力。

关键词:策略;创新;技术;管理;服务;

目 录

第一章 我国现代物流企业安全运营的创新管理策略........................1

1.1.实施领导干部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1 1.2树立安全经营观念,促使安全与经营的协调统一..........................1 1.3 建立合理规章制度,形成规范化的管理..............................................1 1.4.加强监督,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1 1.5.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安全教育..............................................1

第二章 我国物流企业的技术创新.....................................................................3

2.1自主创新战略.........................................................................................................3 2.2模仿创新战略.........................................................................................................3 2.3合作创新战略.........................................................................................................3

第三章

我国物流的服务创新.................................................................................5

3.1服务效率领先策略...............................................................................................5 3.2服务创新领先策略...............................................................................................5 3.3顾客服务领先策略............................................................................................5

第四章 我国物流企业的战略创新.....................................................................6

4.1即时物流战略.........................................................................................................6 4.2 协同或一体化物流战略...................................................................................6

第五章 我国物流企业管理现状...........................................................................9

5.1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巨大,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9 5.2保证现代物流企业安全运营的创新管理策略....................................9 5.2.1实施领导干部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9 5.2.2树立安全经营观念,促使安全与经营的协调统一......................9 5.2.3建立合理规章制度,形成规范化的管理...........................................9 5.2.4加强监督,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10 5.2.5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安全教育...............................................10 结论...................................................................11 参考文献.............................................................13

第一章 我国现代物流企业安全运营的创新管理策略

1.1 实施领导干部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

企业安全工作落实与否,关键在于领导。真正做到企业法人代表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负总责;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具体抓,负具体责任;其他工作分管领导对其分管内的安全工作负责任,形成齐抓共管保安全的局面。

1.2树立安全经营观念,促使安全与经营的协调统一

安全和经营是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成本是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在人们的思想中,安全投入是一种不能直接获得收益的投入。

1.3 建立合理规章制度,形成规范化的管理

企业的安全工作必须有据可依、依法管理,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国家《消防法》、《安全生产法》等法规的出台,为企业安全工作提供了依法管理的依据和保障。作为物流企业应在国家法律法规整体架构的基础上,结合经营情况和服务方式的变化对企业的安全制度进行相应的修改、补充、完善,形成企业安全制度。随着仓库外租形式的出现,需要跟上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要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安全自查、责任自负、隐患自除、接受监督”的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外租仓库安全责任书制度等。1.4.加强监督,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

安全工作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规范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二是抓现场安全管理。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安全工作的重头戏,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脚踏实地,做好细致的工作,坚持不懈地巡回检查、再检查,整改、再整改来促进企业安全制度的落实。

1.5.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安全教育

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增强了,就会减少不安全行为,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如一个企业经营者的安全素质提高了,安全意识能跟上企业经营管理和社会现代生活的需要,自然会认为应该投入资金改善安全设

施,他的行为就能符合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安全要求。

第二章 我国物流企业的技术创新

2.1自主创新战略

所谓自主创新,是指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进行研究开发,并在次基础上,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最终获得市场的认可。

自主创新必须具有率先性,率先性达到技术一旦攻克就具有独占性的优势,就能使企业竞争优势极大增强,从而保证企业获得超额利润。不过它要求物流企业必须具有雄厚的研究力量和技术成果与创新经验的积累,要有领先的核心技术和雄厚的开发资金作后盾,特别是要能正确判断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趋势,否则将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由于自主创新投资大,而且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所以要冒较高的风险。

2.2模仿创新战略

所谓模仿创新,是指在率先创新的示范影响和利益诱导下,企业通过合法手段(如通过购买专有技术或专利许可的方式)引进技术,并在新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一种创新形式。模仿创新并不是原样仿造,而是有所发展、有所改善。

2.3合作创新战略

所谓合作创新,是指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物流企业与其他行业关联企业,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与研究院或高等院校合作推动创新的创新组织形式。合作的成员之间,可以是供需关系,也可能是相互竞争的关系。一些规模较大的创新活动往往是一个单位难以独立实施的,多个单位进行合作创新,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互补,从而缩短创新周期,降低创新风险,提高创新成功的可能性。

技术创新又包括两个方面:

(1).物流企业硬技术创新:物流企业硬技术创新是指物流企业在组织物资实物运动中所涉及的各种机械设备、运输工具、仓库建筑、战场设施以及服务于物流的电子计算机、通讯网络设备等的创新活动。

(2).物流企业软技术创新:随着物流技术的发展,人们不但注意硬技术的研制和创新,而且已发展到较高水平的硬技术的优化组合、搭配和衔接。主导物流现代化的技术已由硬技术转移到软技术。物流企业软技术创新是指物流企业为

了组成高效率的物流系统而使用的应用技术创新。

第三章 我国物流的服务创新

3.1服务效率领先策略

服务效率领先是通过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向顾客提供物流服务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策略。与传统的低成本竞争策略不同,服务效率领先不仅要求物流企业降低服务成本,保持成本领先优势,而且更加注重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营造速度领先优势。服务效率领先策略既突出我国物流企业的低成本优势,又强调对顾客需求反应的速度领先,有利于推动我国物流行业从价格竞争向非价格竞争方式转换。

3.2服务创新领先策略

服务创新领先是通过持续创新而在物流服务的内容、形式、程序、手段和环境等方面比竞争对手更具创意而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策略。

3.3顾客服务领先策略

顾客服务领先是通过向顾客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服务而取得竞争优势的一种策略。服务效率领先和创新领先注重的是服务成本、反应速度或者项目开发等某一特定服务领域的领先优势,而顾客服务领先却是强调在满足某些顾客的特定需求方面的全面领先地位。

第四章 我国物流企业的战略创新

4.1即时物流战略

(1).即时采购。即时采购是一种先进的采购模式或商品调达模式,其基本思想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从上游厂商向企业提供恰当的产品。它是从平准化生产发展而来的,是为了消除库存和不必要的浪费而进行持续性改进的结果。平准化生产是为了及时对应市场变化而组织的一种以小批量、多品种为生产特点的敏捷作业管理体制,其特点表现为:在生产方式上,在生产线上同时加工由多个品种组成的生产批量;在生产计划上,以天为单位制定每个品种的生产计划,而且允许生产计划的随时变更;在生产工程上,各种零部件被放置在生产线旁的规定位置,不同的零部件以小批量的方式混合装载搬运。

(2).即时销售。对于生产企业而言,物流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机能就是销售物流。在构筑企业自身的物流系统、确立即时销售过程中,生产企业与零售企业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趋势。对于生产企业而言,推行即时销售一个最明显的措施是实行厂商物流中心的集约化,即将原来分散在各分公司或中小型物流中心的库存集中到大型物流中心,通过数字化备货(DIgital Packing)或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实现进货、保管、在库管理、发货管理等等物流活动的效率化、省力化和智能化,原来的中小批发商或销售部以转为厂商销售公司的形式专职从事销售促进、零售支持或订货等商流业务,从而提高销售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以及对生产的促进作用;而在零售企业当中,物流中心有分散化、个性化发展的趋势,即物流系统的设立应充分对应一定商圈内店铺运营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商品配送、流通加工的效率,减少销售中的损失,如今很多企业一方面通过现代信息系统提高企业内部的销售物流效率(如 POS系统、数字库存管理系统等);另一方面,也积极利用EOS、EDI等在生产企业与批发企业或零售企业之间实现订、发货自动化,真正做到销售的在线化、正确化和即时化。

4.2 协同或一体化物流战略

(1).横向协同物流战略。所谓横向物流协同是指同产业或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就物流管理达成协调、统一运营的机制。前者是产业内不同的企业之间为了 6

有效地开展物流服务,降低多样化和及时配送产生的高额物流成本,而相互之间形成的一种通过物流中心的集中处理实现低成本物流的系统。

(2).纵向协同物流战略。纵向协同物流战略是流通渠道不同阶段企业相互协调。形成合作性、共同化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协同作业所追求的目标不仅是物流活动的效率性(即通过集中作业实现物流费用的递减),而且还包括物流活动的效果性(即商品能迅速、有效地从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转移,提高商品物流服务水准)。

(3).通过第三方物流实现协同化。第三方物流是通过协调企业之间的物流运输和提供物流服务,把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来承担。它提供了一种集成物流作业模式,使供应链的小批量库存补给变得更经济,而且还能创造出比供方和需方采用自我物流服务系统运作更快捷、更安全。更高服务水准,且成本相当或更低廉的物流服务。

综上所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不被淘汰,才不会落后。我们要从企业的各个方面创新,做到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都站在时代的尖端,才能保住己的一席之地,才能发展和壮大自己。物流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要减轻人员在物流活动和物流管理中的工作负担,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费用。统而言之,物流技术就是实现流通领域、生产领域一切物资流通及有关信息流通的硬技术和软技术的总称。所以物流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容就包括硬技术创新和软技术创新两个方面。

(一)物流企业硬技术创新

物流企业硬技术创新是指物流企业在组织物资实物运动中所涉及的各种机械设备、运输工具、仓库建筑、战场设施以及服务于物流的电子计算机、通讯网络设备等的创新活动。它主要包括:包装技术创新、运输技术创新、储存技术创新、装卸搬运技术创新。除了这些最基本的技术创新活动外,现代物流硬技术创新还应包括在物流活动中所使用的电子计量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创新。

(二)物流企业软技术创新

随着物流技术的发展,人们不但注意硬技术的研制和创新,而且已发展到较高水平的硬技术的优化组合、搭配和衔接。主导物流现代化的技术已由硬技术

转移到软技术。物流企业软技术创新是指物流企业为了组成高效率的物流系统而使用的应用技术创新。它包括:物流优化与决策技术创新、物流预测技术创新、物流标准化技术创新、物流的经济评价技术创新、运筹学方法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服务效率领先策略。服务效率领先是通过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向顾客提供物流服务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策略。与传统的低成本竞争策略不同,服务效率领先不仅要求物流企业降低服务成本,保持成本领先优势,而且更加注重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营造速度领先优势。服务效率领先策略既突出我国物流企业的低成本优势,又强调对顾客需求反应的速度领先,有利于推动我国物流行业从价格竞争向非价格竞争方式转换。

2.服务创新领先策略。服务创新领先是通过持续创新而在物流服务的内容、形式、程序、手段和环境等方面比竞争对手更具创意而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策略。与传统的产品差异策略不同,服务创新领先策略不仅要求物流企业的服务区别于竞争对手,具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意,而且特别强调持续的服务创新,以保持创新领先的地位。服务创新领先策略可以满足顾客多样化易变性的物流服务需求,适应物流市场竞争方式的变化,推动物流竞争手段的创新。

3.顾客服务领先策略。顾客服务领先是通过向顾客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服务而取得竞争优势的一种策略。服务效率领先和创新领先注重的是服务成本、反应速度或者项目开发等某一特定服务领域的领先优势,而顾客服务领先却是强调在满足某些顾客的特定需求方面的全面领先地位。

第五章 我国物流企业管理现状

5.1 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巨大,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各类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传统的运输、仓储、联运、货代等企业也加快了业务重组和资源整合的步伐;新兴物流企业在努力扩大规模和提升水平;民营和外资物流企业纷纷兴起和加入,加速拓展市场。目前,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不同规模层次的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仓储、运输一条龙”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使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未能进行充分整合,无法实行一体化的内部供应链管理,不利于社会化专业分工。这种分散的、低水平的管理活动也存在许多安全管理弊端,抑制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

5.2 保证现代物流企业安全运营的创新管理策略 5.2.1 实施领导干部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

企业安全工作落实与否,关键在于领导。真正做到企业法人代表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负总责;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具体抓,负具体责任;其他工作分管领导对其分管内的安全工作负责任,形成齐抓共管保安全的局面。

5.2.2 树立安全经营观念,促使安全与经营的协调统一

安全和经营是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成本是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在人们的思想中,安全投入是一种不能直接获得收益的投入。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企业经营者在企业运作中,把利润和安全投入放在一起来衡量的时候,往往会把利润放在更为优先的位置来考虑。

5.2.3 建立合理规章制度,形成规范化的管理

企业的安全工作必须有据可依、依法管理,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国家《消防法》、《安全生产法》等法规的出台,为企业安全工作提供了依法管理的依据和保障。

5.2.4 加强监督,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

安全工作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规范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二是抓现场安全管理。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安全工作的重头戏,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脚踏实地,做好细致的工作,坚持不懈地巡回检查、再检查,整改、再整改来促进企业安全制度的落实。

5.2.5 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安全教育

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增强了,就会减少不安全行为,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如一个企业经营者的安全素质提高了,安全意识能跟上企业经营管理和社会现代生活的需要,自然会认为应该投入资金改善安全设施,他的行为就能符合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安全要求。

结 论

总之,进入21世纪,变革成为永恒的主题。变化的速度远远超过人们学习的速度。物流产业在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驱动下,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全球物流已经进入供应链年代。变化的世界对供应链管理、对第三方物流和对运输、仓储、国际物流、商业物流、制造业物流都带来了挑战,企业物流管理必须自身变革,才能应对挑战。在现代物流企业的安全管理中,要坚持做到领导对安全的责任落实到位、规章制度规范到位、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到位,才确保企业的安全,促使物流企业快速发展。

致 谢

毕业论文暂告收尾,这也意味着我在大学的学习生活既将结束。回首既往,自己一生最宝贵的时光能于这样的校园之中,能在众多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老师们的熏陶下度过,实是荣幸之极。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论文的写作是枯燥艰辛而又富有挑战的。老师的谆谆诱导、同学的出谋划策及朋友的支持鼓励,是我坚持完成论文的动力源泉。在此,我特别要感谢我的导师。从论文的选题、文献的采集、框架的设计、结构的布局到最终的论文定稿,从内容到格式,从标题到标点,老师都是尽心尽力。没有学院老师的辛勤栽培、孜孜教诲,就没有我论文的顺利完成。

感谢工商系物流专业的各位同学,与他们的交流使我受益颇多。最后要感谢我的同学以及我的朋友们对我的理解、支持、鼓励和帮助,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所做的一切才更有意义;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才有了追求进步的勇气和信心。

时间的仓促及自身专业水平的不足,整篇论文肯定存在尚未发现的缺点和错误。恳请阅读此篇论文的老师、同学,多予指正,不胜感激!

至此再次感谢我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给予我毕业设计上的指导,感谢所有的老师及学院领导对我三年来学习上、生活上与工作上的教导、帮助与鼓励。

参考文献

港口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6

【摘 要】港口物流同经济、贸易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总结出加强我国港口物流发展对策。

【关键词】港口物流;经济;贸易;发展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U65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7-0041-01

引言

港口物流是指以建立货运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和商品交易中心为目的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代理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能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

1 我国港口物流的现状

1.1 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物流技术水平低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港口目前深水航道、大型化的综合港口较少、深水化港口更少的局面并没有有效改变。如果我国的港口建设不能适应船舶大型化要求,必将对港口物流总量的增长、物流链的建立和调整產生巨大的负而影响。

1.2 港口现代物流中心地位没有形成

由于我国港口布局网络尚不够合理,枢纽港、喂给港体系还未确立,信息化水平较低,物流企业的发展不尽如人意,所以港口现代物流中心的地位还没有真正形成。

1.3 港口物流的信息系统利用率不高,大部分仍处于封闭状态

经过多年,我国沿海港口和内河大型港口信息化服务水平还较低。港口物流信息系统没有形成统一标准,还不能适应发展要求,导致一些单位和部门之间建立的信息数据库不能相互沟通;物流作业各环节之间没有较好衔接,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实现困难,物流活动难以顺畅进行,客户需求不能得到很好满足。

1.4 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方式还很有限

我国港口物流业大多还处于利润理念阶段,服务意识淡薄。物流服务理念除追求商品自然流通的效率和费用外还要强化客户本位服务意识,切实转换经营和管理方式,按现代物流的要求进行整合。

2 加强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对策

2.1 加快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要重视和利用港口优势,发挥临港工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趋势,提升港口服务能力和水平。要加强港口运输网络系统化建设,为港口创造一个良好的集输运环境,要搞好货物在装卸、中转、仓储过程中的增值服务,要加强与海关、商检等口岸单位的协调配合,提高通关效率,为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软环境。

2.2 加快推进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

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整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建设标准、安全、开放的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加强专业信息系统建设,完再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港口商情网络,建设港口EDI系统,整合、完再港区电子监控系统,建设生产调度监控系统、海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和生产视频会议系统,借助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港口的现代化水平。

2.3 加快建立港口物流联盟

(1)港口与港口联盟。范围广泛,既可以是同一区域内也可以是不同区域的联盟 ,既可以是同一国家联盟也可以是不同国家之间联盟。

(2)港口与航运公司联盟。港口与航运公司联盟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在这种联盟建立后,港口企业与航运企业建立了良性的竞合关系,与供应商、制造商、销信商合作共建了一条高效的物流链,就可以实现港口仅凭自身实力无法达到的效率,井与其他企业成果共享,共同建设港口物流体系。

(3)港口与货源联盟。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为了确保取得长期稳定的货源,港口可以依靠本地区的优势,积极与货源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战略联盟

2.4 积极争取特色物流

我国各港口要紧紧围绕自身的未来定位,放眼眼界,复兴传统资源,因“港”制宜,建设高效率、高开放性、高服务水平而又富含海派文化的特色物流,扫一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港口物流名片。

2.5 深化体制改革,完再法规政策

谨防政出多门,出现新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遵循物流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使港口物流企业能够平等地进入市场。港口有关部门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帮助解决港口物流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配送交通管制、进出口货物查验通关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服务及管理体系。

2.6 努力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物流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

进一步加快港口物流领域对外开放步伐,提倡与国外物流企业携手合作,优势互补,加快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港口物流服务体系和企业运行机制。在硬件与软件的共同发展下,努力建设现代化、集约化、高效率的综合物流基地,形成相关的产业体系,增强对港口内外配送的辐射能力,积极引进具有“示范效应”的中外合资、外商投资大刑现代物流企业,大力推进传统物流企业的改革和资源的整合,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目的。

2.7 加张物流人才培养和引讲

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建立多层次的学校教育体系。物流教育的发展要兼顾现代和未来的发展,做到综合发展,各类刑人才的培养要做到比例协调。另一方面,要加强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规范化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

3 总结

港口物流业的快速、可持续性的发展将是各个港口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各港口保持竞争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世界上的各大港口都加快了港口物流的发展,国内港口也已意识到发展港口物流的重要性,纷纷加快了对港口物流的规划和建设。

げ慰嘉南:

[1] 张天怀.中国外贸港口与航线[M].刘外经贸人•赞出版X1:,2005

[2] 张亦驰.现代物流发展趋势与竞争战略[J]中围物资流通.2002,(4):20,22

[3] 白雪洁.推动现代物流发展建立港口物流中心的战略意义[J]水运管理.2001.(8):2-5

冷链物流:从数据看趋势 篇7

中冷联秘书处从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开展2016版全国冷链物流企业分布图信息采集统计工作,重点采集了1000家重点联络企业数据。2016年冷库总容量为30352823吨,冷藏车保有量为76527台,其中包括企业自有冷藏车37785、企业整合社会冷藏车38742台。相比2015年企业2626万吨冷库、99662台冷藏车(自有冷藏车37317辆、整合社会冷藏车62345台),冷库同比增长410万吨,增长率约15.6%,自有冷藏车增加468辆,增长率约1.3%。

其中冷藏车增长速度慢有两个现状,一是企业整合社会车辆无法区分唯一归属性,社会车辆可能多个单位挂靠,二是部分企业采取与司机承包合作制,新购车辆三年属于公司之后归司机私有,逐步轻资产化发展。

通过对2016年的冷库及冷藏车百强企业数据分析,其中冷库百强企业约占冷库总容量的56%,冷藏车百强企业约占冷藏车总量的76%。从百强企业的冷库容量及冷藏车百强企业数据显示,我国冷链资源高度集中。华南、西南地区冷链企业自2015年至2016年数量增长近一倍,其他大区无明显变化

从2016年各大区冷库容量数据情况显示,除华东地区冷库容量增长下降,其余大区冷库均呈增长趋势。冷库整体增速在15.6%左右,与去年28%的增长速度相比呈下降趋势。

从自有冷藏车和社会冷藏车比例情况分析,除西北地区社会车辆明显多于自有车辆外,其余地区自有车辆与社会车辆数量接近。从对30个省市冷藏车总量变化情况上分析,企业自有冷藏车增长率约1.3%。这体现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企业采用与司机承包合作制,逐步走轻资产发展模式。

从30个省市的冷库密度和冷藏车密度上分析,上海、北京、天津、广东等地区冷库密度和自有冷藏车密度普遍较高,这些地区普遍经济也比较发达,居民生活水平、消费水平偏高,对食品质量和安全也更为重视。

从调研的1000家冷链物流企业中抽样调查了350家分布全国的规模以上冷库企业,从数据中可看出,在全国冷链市场需求较高的高温库与低温库中,用于储存鱼肉类的低温库数量非常多,而用来储存蔬菜水果的高温库数量较少,冷库温区结构上存在供需失衡。

中冷物流联盟秘书长刘京在发布报告时做了总结发言,指出:

一、全国地区性冷链发展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与去年相比也有了一定发展,这些地区的冷链发展水平相比其他区域要先进。

二、上海、天津、北京、山东、宁夏等地区的冷链水平较高,发展实力更大,这些地区的冷链技术水平相对完善,冷链网络及体系相对健全,可以利用已成熟的物流体系和贸易网络发展冷链业务,进而提升地区的未来经济发展水平;除上述省市之外的地区冷链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但这些地区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可以通过进一步完善功能布局,信息化建设,来提高冷链的发展水平,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人均冷链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随着冷链发展的提高,会大幅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提升经济发展的实力。

四、大区或省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了冷链行业的发展。

在刘京看来,华中、华东、华北地区整体冷藏车资源分布较多,地区冷藏车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地区性冷链发展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与去年相比也有了一定发展,这些地区的冷链发展水平相比其他区域要先进。

从对人均冷链发展(人均冷库容量、人均冷藏车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数据相关性分析,可知人均冷链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随着冷链发展的提高,会大幅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提升经济发展的实力;同时,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也会促进冷链行业的发展。

刘京在综合报告的一系列数据以及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展望行业整体趋势为增长。冷库整体增速在15.6%左右,与去年28%相比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可以发现冷链行业发展逐步趋于理性,发展冷链物流热潮逐渐降温,投资趋向理性。产业结构性调整及行业功能布局正在推进(发展速度参照其他行业比例:25%以上为高速发展、20%~25%为快速发展、15%~20%为增长发展、10%~15%为平缓发展、10%以下为缩量、8%以下为下降)。

产业结构性布局缺乏合理性,区域发展不均衡,产业亟待统筹规划。近几年来,我国冷库建设发展十分迅速,主要分布在各水果、蔬菜主产区以及大中城市郊区的蔬菜基地,如上海、江浙以及湖北、河南等地,重要的运输港口的冷库需求量也比较大。但通过分布图数据调研发现,有些地区冷链已接近饱和,而又有一些地区冷链建设落后,区域发展出现不均衡的现象。所以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性调整与功能布局顶层设计迫在眉睫。

冷库功能设计缺乏规划,功能单一缺乏需求调研,多温区冷库可见预期。从调研数据来看,冷库类型方面,冷冻库占比超越50%,而超低温冷冻库却占比不到1%。同时,超过70%的冷库散布在东部地域,而西部地域冷库占比却缺乏。此外,在贮藏商品品类上,果蔬类产品占比超越30%,而水产品、肉禽类产品占比有待提升。且冷库一年可存储多轮农产品,因此多温层冷库能提高冷库利用率,避免冷库闲置。

冷链企业发展遇瓶颈,需专业化科学化发展。统计数据显示,去年的1000家企业中有38家企业转行,占比约4%。另外有3家企业在去年参与调研时曾表示将扩建冷库却未建成。经济波动、市场变化对企业发展存在影响,但企业自身也存在诸多问题。在走访调研中,也发现不少企业因为不够重视前期调研论证,造成冷库建成后,或者设计不合理影响运作或者节能考虑不周影响运营成本或者功能与需求不一致造成运作困难。

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功能布局,冷链行业仍具潜力在当前围内经济结构转型之时代,冷链行业经过“黄金发展期”后,也进入增长放缓、市场疲软和转型发展的新时期,行业整体发展逐步趋于理性化,但行业缺乏顶层规划设计,应进一步完善功能布局,实现行业复合式发展。

毫无疑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冷链的空前发展,生鲜电商的积极布局,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食品、医药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高度重视,冷链仓储和运输正在被推向风口浪尖,很多重点地区正在兴建有规模、高水平、规范的冷链物流仓储和运输企业。

物流企业顺应趋势求发展 篇8

物流行业已经呈现出四个方面的趋势, 即物流与生产、商贸、金融、环境越来越紧密相连, 四个方面结合趋势越来越明显, 这给一些创新型的物流企业提供了一些机会。我们呼吁国家适时出台一些准入型政策, 鼓励有实力的物流企业通过创新做大做强。

物流与生产的结合

物流与生产结合一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由于种种原因, 我们国家在物流与生产结合方面还做得不是很到位, 政府相关部门也在花大力气促进物流与生产的紧密结合。物流和生产结合过程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实现“共同制造”, 即通过高度融合, 使物流企业参与到生产企业的制造过程当中。一方面物流企业应该主动“走出去”, 以客户也就是制造企业的利益出发, 运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来帮助客户实现价值增值。对于制造企业, 由于本身资源、能力等限制, 制造企业有必要实施“请进来”战略, 通过引入专业物流公司来帮助自己实现流程再造, 提高运作效率, 释放价值空间。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 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流程高度融合, 形成坚固的战略联盟, 减少摩擦和浪费, 提高供应链运作水平, 满足最终客户需求。

物流与商贸的结合

物流与商贸结合应该越来越紧密, 这种结合趋势将推动物流企业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务。一些有眼光的物流企业就能够发现机会, 通过创新利用机会, 从而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比如:随着国家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重视的提高, 对物流环节的污染控制也越来越严格。物流企业当中谁能够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就可能找到出新的价值增长点。比如在食品、药品物流当中, 通过引入可追溯性技术,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提供高水准物流服务, 可能创造出新的利润空间。特别是今后碳关税、环境关税、安全壁垒等问题影响越来越大, 人们意识的逐渐提高, 物流企业通过开发这种技术就可能发现一些价值空间。

另外就是物流企业要时刻关注交易模式以及人们消费方式的变化, 开发出新的物流产品。比如“宅男宅女”现象出现, 消费者要求足不出户就实现日常生活品的购买, 物流企业应该顺应需求提供新的物流服务。

物流与金融的结合

供应链金融和金融物流在国外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国内有关金融物流的研究和实践也有了初步的成果。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向客户 (核心企业) 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服务的同时, 向这些客户的供应商提供贷款及时收达的便利, 或者向其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及存活融资服务。深发展银行是国内最先开始供应链金融的探索和研究的, 已经推出了多种供应链金融产品。

金融物流是物流服务与金融服务相结合的产物。金融物流, 即包括金融服务功能的物流服务。主要指在供应链中, 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一种金融与物流集成式的创新服务, 其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物流、流通加工、融资、评估、监管、资产处理、金融咨询等。金融物流不仅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 还为客户提供间接或直接的金融服务, 以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和客户的经营和资本运作效率等。金融物流能够有效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的困难, 同时也是银行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由于物流企业特殊地位和优势, 物流企业能够有效帮助银行解决质押贷款业务中银行面临的“物流瓶颈”——质押物仓储与监管, 可以协助银行解决质押贷款业务中银行面临的质押物评估、资产处理等服务。因此, 一些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信用, 通过金融创新来发现新的价值增长点。

物流与环境的结合

物流与环境的结合是物流行业新的发展方向, 也是物流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物流活动过程中有很多环节都会产生很严重的环境污染, 如运输工具产生的噪声污染、尾气污染, 以及物流过程中的废弃物等潜在污染隐患。物流过程低效率也导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如不合理的规划导致物流包装物和周转箱等资源的浪费。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物流企业本身对节省成本的要求, 物流过程中的“节能减碳”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关注。

物流业关于“节能减排”的措施一般有以下几种:通过提高运输工具装载率减少运输趟次, 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以及通过环保设施的采用降低尾气污染;通过采用节能设备降低物流过程中对电力能源的消耗, 如减少空调的使用, 减少耗电设备的使用等等;采取措施降低物流过程对包装、活动周转箱的使用;重视“静脉物流”, 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 如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处理。

除了现有的降低环境污染的技术以外, 我们尤其要重视对运输方式的选择。据有关数据统计, 每吨公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装载卡车、铁路、船舶、航空的比例是5∶1∶2∶75。从能量消耗来看, 每吨公里卡车的能源消耗是1.41MT, 铁路0.45MT, 船舶0.55MT, 飞机22MT。铁路无疑是既“节能”又能“减排”的运输方式。因此, 我们理应在铁路方面有更多的作为, 配合铁路规划一些物流活动。

注重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 以及减少中间资源的浪费, 这也是物流公司能够推动整体资源节约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 在包装过程中, 许多商品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通过节约资源、回收资源, 减少一次性用品的应用, 采用一些新的包装技术来降低中转环节的资源使用, 促进物流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2010年物流发展的机会

2010年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胀压力越来越明显, 以及能源费用的不断上升、环境压力等都无疑将给物流企业带来很大的成本压力。

内需市场的逐步增加给一些商业配套型物流企业提供了机会, 特别是与新型消费模式配套的物流企业将有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随着国内高铁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推出和完善, 可能会产生新的物流产品, 这也给一些创新型的物流企业提供了机会。

物流业整合需求提高, 兼并重组力度加大, 加上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可能存在着准入制度, 使得中小型物流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物流行业对服务创新需求越来越多, 谁能够顺应市场发展创造出新的物流产品, 谁就能够获得加速发展的机会。

物流与环境的结合是物流行业新的发展方向, 也是物流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物流技术装备应用发展趋势 篇9

对国外物流技术应用现状的观察

因九州通集团物流中心建设以及对外物流系统集成的需要,近两年我们考察了欧、美、日多个现代化物流中心。据我们了解,国际先进物流中心的技术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物流中心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的企业自动化程度达到了90%以上,意味着同样的作业量,他们所需要的人员不到国内企业的10%。例如,在国际先进企业的物流中心,使用悬挂小车载托盘运输,只需要人把物料放到托盘上,然后由机器臂来进行操作,效率非常高。

第二,物流中心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采用方便的故障监控与远程处理系统,可以实时显示设备运行状态,自动化设备发生故障时自动报警,并可进行远程处理,十分便捷。我们曾看过在物流中心里出现问题后,在控制中心里的工作人员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即时看到现场情况,还可以通过语音系统和现场作业人员直接对话,了解现场出了什么问题,大部分的问题在远程控制中心里面就可以进行遥控处理,将来的设备甚至具备实现自修复功能。

第三,物流中心订单处理能力越来越强。单个物流中心每日拣货能力超过100万订单行。例如,TGW给德国一个医药物流中心做的一个货到人拣选系统,15秒能够处理9个订单行,每小时的平均作业量是800订单行。

国内物流装备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

趋势1: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呈普及趋势。一是从烟草、白酒等部分行业向全行业普及,其中医药、服装、食品等行业都在加速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的发展助力现代物流技术应用井喷式发展。二是物流技术应用从外资企业、大型国企向所有企业普及。其中,在医药产业,新版GSP要求所有企业要发展现代物流;同时人力成本大幅上升、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等因素,对现代物流技术的普及也起到很大推动作用。三是物流技术应用从东部沿海、大城市向全国范围普及。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从点状发展迈向面上的更大发展范围,中西部发展也很快,例如成渝经济圈值得关注。以九州通为例,我们投资了两个做医药、物流、信息系统和资讯集成的公司,其中一个是在四川遂宁,这是一个西部小城市,地级市,下辖380万人,经济在四川省靠后,但是九州通发现在遂宁有很多的企业要做现代化物流的提升,市场前景很好。还有一个案例,升和制药,规模不是很大,但也有发展现代物流的意识。

趋势2:用户更加重视整体解决方案。一是从单纯购买物流设备、信息系统转向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很多物流中心负责人越来越重视整体规划设计,而不是单纯注重局部某个设备的好坏、某套系统的价格。二是从生产、物流相互独立转向整体设计,这里的整体设计指生产自动化、物流自动化逐渐相互结合,生产企业日渐重视原材料和成品的物流,并使之自动衔接。三是从物流作为职能部门转向商流物流紧密结合,体现在众多物流园区开始构建商流+物流的大平台,很多企业(例如九州通、京东)也确立把现代物流能力打造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九州通认为建筑是一个外衣,是为躯体服务的。九州通发现从建设一个物流中心到运营,90%的节省来自于前期的规划设计。现在很多企业越来越重视规划设计。如今九州通对外做系统集成,规划设计方案也能取得客户的认可和价值,一个规划方案也可以有几百万的收入。

趋势3:从信息化、自动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全世界的物流中心都在不断降低人工成本,直至完全无人作业;国内的现代物流建设刚刚起步,适合走跨越式发展道路;物联网、云计算、机器人等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现代物流技术的加速发展。

那么,面对市场对物流技术装备的需求,物流装备企业应如何抓住这个发展机遇?我们认为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第一,要打造企业自身的核心技术。在当今市场环境下,单纯做OEM难以获得较大发展,要更加重视研发,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第二,要构建全国的布局。我国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各个企业都在加速发展,要想做大企业,应当抓住机遇,全国布局,这已成为有志于成长为全国性的企业迫在眉睫的事情。第三,要更加重视与集成商的合作。甲方需求客户将来更多是与集成商对接,因此物流技术装备企业与集成商紧密合作,可以找准市场方向,提升自身价值。

九州通物流技术发展经验

根据九州通的经验,我们认为:在医药流通行业,规模化的经营需要集成现代化的医药物流中心。在现代化的医药物流中心里,可以通过信息化及自动化技术实现大规模高密度的存储、大规模高效率的拆零、多模式高效的配送服务。现代医药物流中心的高效运营需要强大的物流管理系统。

九州通积累了十年的系统开发与实际应用经验,自主研发了行业领先的物流管理系统,替换了国外的高端产品,在全国51个物流中心得到广泛应用。在物流管理系统中包含仓储管理系统(WMS)、设备控制系统(WCS)、运输管理系统(TMS)。现代医药物流中心的高效运营还需要成熟的物流技术,这些技术包括信息技术、拣选技术、条码技术、RFID技术等。其中,九州通采用RFID及软件技术等,可以实现全程冷链管理,可以实现对药品配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的记录和监控,制定冷链管理等操作规范和流程,在存储、销售、配送等各环节实现冷链管理,保证冷藏药品的质量。

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篇10

世界银行的报告提供的几个数据很说明问题。在2014年, 世界各国物流产业的成本和GDP的比较, 中国列在第28名, 物流的社会成本约1.6万亿元, 数额还是很高的。此外, 中国的清关效率世界排名第38位。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 是加工制造业的大国, 可是海关的清关效率落后于很多不发达的国家, 不觉得惭愧吗?这就是体制和某些企业管理的水平跟不上造成的。还有, 我国的贸易运输基础设施的质量排在世界第23位, 价格竞争力排在第22位, 物流服务的能力和服务质量排在第35位, 追踪货物的能力排在29位, 交货及时性排在36位。从这个统计可以看到我们物流业竞争力还很弱, 现在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 就是收购中国物流企业。我们总是希望中国的物流企业跟外资进行竞争, 可是我们现在差距太明显了, 而被外资收购之后, 企业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这是什么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WTO保护期于2015年7月结束, 根据规定, 国家可能将全面降低进口关税, 平均税率由221%减至17%, 并且取消所有出口补贴, 再加之我们物流成本那么高, 更无法和外国竞争了。所以一带一路现在仅仅停留在口号上, 没有落实到行动上, 没有具体的执行方案。中央大力呼吁, 很多专家也在研究, 由此可见我们的体制, 我们的管理方法, 我们的工作效率真的要好好想一想, 做一次根除大手术。我国物流业中, 国有企业占比很大, 但是我们的定价权、行业指导权在哪里?如果物流中的货代、仓储、国际海运、空运都被外资占领高地, 我们中国企业就会失去话语权, 无法引领市场, 因此我们的产业要升级换代, 要转型。然而要做强做大从哪里开始?要从物流企业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开始。

2014年, 我国物流企业IPO募资达61.1亿美元, 但资本市场的运作还是不充分, 有很多物流企业没有通过IPO审批, 主要原因是没有很好地进行战略规划。我们现在要加强企业寻找资本合作的强烈意识, 除了上市之外, 还可以做并购, 通过并购能够使我们企业加快升级换代。2014年, 物流产业的并购有110起, 总资金额度超过了42亿美元, 作为国际制造业大国, 我们并购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现在国际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为什么那么容易?因为这些企业背后有强大的资本市场在支持他。因此我们现在的物流企业一定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走出去不只是找到更多的市场, 更是寻找与资本的结合, 因为资本市场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只有走出去了, 很多投资者才愿意对你投资, 我们也才有机会收购更多的海外优质企业, 甚至是零成本收购。我去过塞尔维亚一个钢铁厂, 虽然是亏损企业, 厂里什么都没有, 铁矿石也是从巴西运过去的, 但是我们收购过来可以带动我们的产业, 这也切合一带一路的方针, 然而这其中关键就是物流———塞尔维亚没有海港, 运输只有依靠中欧班列, 但我们的物流企业能跟上吗?货物拉过去了, 配套的仓储、加工、上门服务怎么解决?收购很容易的, 但是相关配套很难, 要经过很多国家。

我们现在通过电商化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为我们的物流企业寻找到了更多的合作机会。要寻找合作机会就必须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我们物流业, 我们国有企业是很强大的, 但是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这里边就需要社会资本不断地结合起来。虽然国家已经宣布, 国有的铁路、银行、邮政运输都可以有社会资本进入, 但这只是方案, 执行还有一个过程。因此把物流企业自身寻找资本的途径打通是非常关键的。

德勤华永在一份物流产业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中提到现在物流产业有几大发展趋势。

第一, 一带一路政策的助力, 使我们有腾飞的机会。我们亟须海外的并购, 因为我国并购有区域性的限制, 我们都是条条块块, 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结合不到一起, 要实现区域网络化, 就要看企业国际化在中国能不能形成。所以我们提出了“出口转内销”的思路, 先出口, 打出去, 然后回过头带着外国资本来收购中国的企业, 很多中国企业愿意接受外资的收购, 而“出口转内销”的企业虽然拿的是国际资本, 但背后还是中国的企业, 所以现在很多中资机构都到国外注册, 然后再回来, 所以这个路子可能适合中国国情。

第二, 国际化, 我们现在需要加速清关, 加速规范, 加速产业衔接, 这个衔接现在还比较差, 所以国际化发展给我们创造了条件。最近人民币贬值, 网上炒得很厉害, 我个人观点还要贬。因为中国贬值美国就要受到约束。我们目标是1:7, 贬值有利于我国的出口贸易, 加快我们走出去的步伐。

第三, 物流产业发展整合的趋势。现在航空公司也要有自己的车队, 自己的仓储, 今后整个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集团就应该海陆空齐全, 形成超大型跨国企业, 从这个思路发展才是真正的国际化。其实现在国际上物流产业根本没有分陆上与空中, 所以现在要鼓励多式联运, 这其中中国冷链运输是一个薄弱环节, 欧美的冷链运输非常发达, 所以我们冷链水平也要提升。

第四, 智慧物流配送。

第五, 标准化运输, 现在的物流产业一定要标准化, 也就是说所有各种运输的环节, 包括设备与各种对接的车辆全部要实现标准化。

第六, 集中化, 就是把各种加工、存储、运输全部集中化, 而不是分散区域化。

上一篇:手机定位技术下一篇:科学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