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

2024-08-08

智慧城市(精选十篇)

智慧城市 篇1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结果, 是承载了多项功能的一个综合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 城市的内涵在不断发生变化, 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也在不断增多。所以, 城市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不断发展完善的动态过程。

智慧城市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 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 通过更深入的智慧化、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有效的交换共享、更协作的关联应用, 最终成为一个高效安全、学习创新、和谐友好、智慧开放的类生命体。因此, 发展成熟的智慧城市具有像生命体一样的特征, 如具有较为完善的行为意识和调控能力、智能感知、情境感知与认知能力、成熟的信息知识智能转换机制及决策能力、一定的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和自我创新能力。显然, 智慧城市的成长将经历一个长期的建设发展、学习创新、自我完善的过程, 也将遵循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经历起步、发展、成熟三个不同阶段。

目前, 全球许多城市都在进行智慧城市的试点, 中国已有近50个城市或地区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 智慧城市相关的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大量新城区的建设以及城市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各类新趋势驱动了智慧城市市场。一般来说, 老城市改建成智慧城市要比新建城市困难得多。也有人提出建设城区设想, 如智慧南京鼓楼区也不失为一个切合实际的设想。

我们认为, 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企业转型, 创建智慧的业务机制, 降低成本, 规避风险, 实现整合, 提升领导力建设。

(2) 传统产业升级:助力传统企业升级转型并走向世界, 石油、天然气、钢铁、化工及其他制造业 (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新能源服务等) 。

(3) 新兴产业培育:支持现代化服务业发展 (如物流、外包、银行核心业务、旅游等新型产业) 。

2 智慧城市概念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管理领域中, 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高性能计算、智能科学等新兴信息技术手段, 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使职能过程中的相关活动与需求, 进行智慧感知、互联、处理和协调, 使城市构建成为一个由新技术支持的涵盖市民、企业和政府的新城市生态系统, 为市民提供一个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为企业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环境, 为政府构建一个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

从技术手段上而言, 智慧城市主要借助物联网、互联网以及无线通信网以及IT支撑等基础设施, 充分发挥信息通信技术 (ICT) 的集成能力, 构建产业的智慧化发展环境, 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 构建全新的智慧化应用环境, 实现协同、高效、安全以及低成本的城市环境。

互联网数据中心 (IDC) 预测:到2020年, 全球的数据规模将会达到35.2ZB (ZB=1000EB=106PB) , 未来将面临大数据量的挑战, 具体的如存储能力如何提供?计算能力如何提供?支撑面向大数据的服务的体系如何构建等问题, 均需要好的技术架构来支撑。

我们认为智慧城市发展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 信息全面感知

通过网络把各种终端、传感器和网络, 在运行、服务中捕获到的多种信息元数据, 包括行业运行数据、上下文感知数据、服务过程数据和用户特征数据。

(2) 海量数据处理

(1) 具备P级的多部门、多行业异构数据的存储。

(2) 实现海量数据并行计算与分布式处理。

(3) 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和知识管理的智能应用。

(3) 智能信息化管理

形成支撑智慧城市的行业智能应用。建立面向服务的智慧城市综合应用的统一公共管理平台。通过网络提供普适、智能的应用与服务。

3 智慧城市的八大关键支撑技术

城市的发展经过了数字化、无线化、移动化的发展过程 (如图1所示) , 目前随着物联网技术及模式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城市的发展以及经营正在向物联网方向迈进。

物联网的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全面感知, 有效获取, 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控制, 信息的智能处理及智慧化应用支撑。

目前,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主要针对以上四大挑战, 解决途径分别是:物联网, 物联网+通信网+互联网, 云计算+普适计算, 云计算+人工智能。

同时, 为了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化发展, 需要不断建设和完善面向城市智慧化经营的服务体系架构。整个技术与服务体系的互相促进, 实现智慧化城市的发展。因此, 支撑智慧城市的具体技术有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高性能计算技术、建模仿真技术、智能科学技术、系统工程技术、标准与安全共性技术及应用技术。

归纳起来, 智慧城市具有以下八大关键技术:

(1)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通过识别、感知的技术与设备获取物体/环境的静/动态属性信息, 再由网络传输通信技术与设备进行信息/知识交换和通信, 并最终经智能信息/知识处理技术与设备实现人—机—物世界的智能化管理与控制的一种“人物互联、物物互联、人人互联”的高效能、智能化网络。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包括传感与RFID融合技术、识别与环境感知技术、物联网节点及网关技术、物联网通信与频管技术、物联网接入与组网技术、物联网软件与算法、物联网交互与控制和物联网计算与服务。

物联网的典型架构如图2所示, 主要分为感知层, 网络层以及应用层三层结构。

(2)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网络的、面向服务的计算新模式。它融合与发展了虚拟化、网络、面向服务、高效计算和智能科学等新兴信息技术, 将各类计算资源虚拟化、服务化, 构成虚拟化计算资源的服务云池, 并进行统一的、集中的高效管理和经营, 使用户通过云端就能随时按需获取计算资源服务, 完成高效、低耗、低成本的计算活动。

云计算技术包含:资源的虚拟化/服务化、资源感知、云服务环境的管理/构建/运行/评估、云服务安全、人机交互、云计算应用技术及商业模式等技术。

(3) 高性能计算技术

高性能计算技术是指一类具有超高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交互能力的计算技术 (目前, 计算能力已达千万亿次/秒, 正研制万万亿次/秒) 。

高性能计算技术研究内容:高性能处理器;并行高效计算机系统;开发相关系统软件及研究并行算法;开发相关领域大型并行应用软件。

高性能计算技术为智慧城市中求解复杂问题和开展海量信息处理提供了高计算能力使能技术。

(4) 建模仿真技术

建模仿真技术是以相似理论、模型理论、系统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建模与仿真应用领域的有关专业技术为基础, 根据对系统仿真的目标, 建立并利用模型, 对系统 (已有的或设想的) 进行研究、分析、试验、运行和评估 (系统全生命周期活动) 的一门综合性、交叉性技术。

建模仿真技术由仿真建模技术、仿真系统与支撑技术以及仿真应用工程技术等三类技术构成。

建模仿真技术对智慧城市各功能领域和运营活动进行建模仿真分析, 支持智慧城市论证、设计、分析、试验、运行和评估等全生命周期活动;建模仿真系统可以成为智慧城市智能处理系统的组成部分, 参与城市实时运行中的各类处理分析与决策等。

(5) 智能科学技术

智能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主要有脑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 共同研究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技术。

脑科学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行为水平研究自然智能机理, 建立脑模型, 解释人脑的本质。认知科学是研究人类感知、学习、记忆、思维、意识等人脑心智活动过程的科学。人工智能研究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 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 实现机器智能。

智能科学为智慧城市提供智慧的技术基础, 支持对智慧城市中海量信息的智能识别、融合、运算、监控和处理等功能。

(6) 系统工程技术

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 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

系统工程的共性基础技术科学有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计算科学和计算技术。

系统工程技术解决智慧城市 (复杂系统) 的体系结构, 支撑平台, 系统集成和实施方法等, 支持智慧城市的构建、集成和运营。

(7) 标准与安全共性技术

标准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 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智慧城市的标准体系可分为共性技术基础标准和应用子集标准两个层次。贯穿于智慧城市架构的各个层次, 并覆盖应用的各个领域。

安全技术为智慧城市的构建、运行和领域应用提供处理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

(8) 应用技术

在支撑平台基础上, 集成感知与识别技术、智能信息处理与决策技术以及标准和安全共性技术, 围绕“智慧平安城市”、“智慧电力”、“智慧医疗”、“智慧水源”、“智慧交通”、“智慧政务”等领域, 针对专业领域的特殊需求, 提出应用领域的解决方案或技术, 并在智慧城市的管理模式、组织机构、协调机制、服务保障等方面开展研究。

4 智慧城市整体架构

智慧城市包括智慧城市服务数据中心、应用及服务平台、网络以及终端四类重要元素, 以数据中心为核心、以物联网终端为触角, 以Wi-Fi, 3G无线全覆盖、宽带通信为高速信息通道, 以信息处理提供应用支撑能力, 以异地备份提供数据保障, 信用透明度评估能力保障信用安全, 从而形成一个闭环式的服务体系, 构成融合无线通信、宽带通信、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整体集成解决方案。如图3所示。

作为城市智慧化服务的核心, 数据是最重要的基础。如图4所示, 智慧城市的重点在于建设城市级数据系统 (CDS) 。具体的城市级数据系统包括基础设施数据子系统、城市人数据子系统以及行业数据子系统。其中, 基础设施数据子系统主要用于收集、存储、处理支撑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 如网络、传感器、平台等的数据, 进行基础设施能力的智能化配置;城市人的数据子系统, 主要对人员使用服务的行为数据进行特征分析和挖掘, 建立相应的策略特征库, 从而面向城市人提供个性化, 智能化的人性服务。CDS是一个基于云计算分布式数据库和分布式文件系统、专家系统、机器学习和自动规划等, 构成的网人工智能系统, 即城市的“大脑”, 使城市的管理、服务具有智能特性。

智慧城市的运营, 需要建立面向城市管理、控制与服务的体系架构 (如图5所示) , 统一集中各行业数据与信息资源, 建立跨部门、跨行业建立协同平台。通过物联网, 将行业应用的数据进行集中, 构建CDS, 同时由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处理平台, 进行协同处理和智能控制, 通过智能网络, 实现面向城市人或物的普适化智能服务。

智慧城市的平台架构如图6所示, 建立以CDS为中心, 基于Iaa S云平台管理下的集中资源, 通过资源的智能适配, 承载和建设开放的业务引擎, 包括业务控制引擎, 事务处理引擎, 数据分析引擎以及上下文感知协同引擎等。与各种终端协同, 形成面向智慧城市服务的统一化平台。

智慧城市的网络架构如图7所示, 以城市大规模数据中心为核心, 进行资源集中, 基于数据中心, 构建三种基础设施能力, 包括计算、存储以及网络的能力, 同时提供四种引擎, 面向城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5 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

智慧城市的建设包括了六种基本的内容, 具体包括云计算数据中心、基础通信、终端、应用系统、物联网以及业务支撑平台。如图8所示。

(1) 云计算数据中心。是承载智慧化应用, 构成各种支撑能力的核心基础设施。一方面承载各种物联网、三网融合等的数据, 更重要的是承载用户行为数据, 构成智慧化应用的核心能力。

(2) 基础通信网络。包括宽带接入、承载以及传输等有线宽带网络, 3G蜂窝通信网络以及无线Wi-Fi全覆盖。

(3) 终端。包括各种终端 (如PC、电视、电话、各种瘦终端、物联网终端等) 。

(4) 业务支撑平台。支撑各种智慧化应用的业务, 包括订单管理、用户管理、服务管理以及各种基本能力支撑, 如数据库、基本的管理应用系统等。

(5) 物联网。物联网传输、汇聚以及物联网信息采集、存储、预处理等系统。

(6) 典型应用系统。主要是包括各种应用系统 (如管理应用、一卡通应用、智能物流、监控应用、三网融合应用等) 。

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如图9所示, 可以概括为以云计算数据中心为核心, 以物联网为触角, 以Wi-Fi、3G无线全覆盖、宽带通信为高速信息通道, 构建智慧城区。

智慧城市中基础设施的集成主要分为基础设施层、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以及具体应用层。如图10所示。

(1) 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 并且被泛在连接, 形成“物联网”。

(2) 通过感知层, 将不同环境下的感应器收集到感知层。

(3) 通过网络支撑层, 将不同的感知层通过不同的网络进行汇集。

(4) 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 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5) 把新一代IT技术面向用户, 面向产业, 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 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 从而达到“智慧”状态。

智慧城市的信息处理集成架构依托公众通信网络, 以数据心为核心, 通过多接入终端实现泛在接入, 面向服务的端到端体系架构。

6 智慧城市建设展望

智慧城市是战略性的复杂系统工程, 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

(1) 传统信息服务业智慧化

智慧城市是多个垂直行业智能系统联动, 从而形成的一个智慧的大系统。因此, 智慧城市将推动各个纵向行业解决方案的发展, 推动以服务金融、电信、企业、政府、公共事业如教育、卫生等行业为目标客户的传统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和提升。随着云计算等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应用, 底层技术不再是门槛, 基于客户体验的应用创新将成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以客户为核心的应用软件也将成为下一轮软件企业竞争的制高点。

(2) 智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

智慧城市, 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应对高速城市化过程中的挑战, 还可以为城市打造新兴战略产业。

以市民卡应用为例, 它不仅解决了民生和城市管理的问题, 同时也创造了一个新的、以个人信息服务为特征、以云计算为支撑的, 融合服务民生和城市管理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以Iaa S、Paas、Saa S为特征的云计算,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 通过融合创新, 必将孕育出多种战略性新兴业态。

(3) 新型智慧城市产业链

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涉及到城市各项主体和各个领域, 将构建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协同效应。例如, 供应链为智慧城市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体系, 金融为智慧城市项目提供租赁和创投等资金服务, 产业园开发为智慧城市产业提供支撑环境。在智慧城市的基础建设过程中, 还会推动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企业与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有线电视系统等多方的紧密合作, 在无线宽带、三网融合、云计算中心、IPV6等技术领域, 共同为城市通信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服务, 形成互相融合的产业链和生态圈。

摘要:本文是一篇智慧城市学习体会, 分析了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 阐述了智慧城市的概念, 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整体架构, 研究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及关键技术, 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未来展望。

关键词:智慧城市,物联网,智能建筑,数字

参考文献

[1]陆伟良.物联网与绿色智能建筑的核心技术探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2 (2)

[2]陆伟良.智慧城市的昨天、今天与明天[C].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会江苏分会成立大会暨2012中国智慧城市及物联网高级研讨培训班专集.2012:44-55

[3]陆伟良.物联网与绿色智能建筑核心技术探讨[C].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会江苏分会成立大会暨2012中国智慧城市及物联网高级研讨培训班专集.2012:56-68

[4]陆伟良.浙江省桐庐县智慧城市 (智慧桐庐) 规划及策划书提要 (草案) [C].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会江苏分会成立大会暨2012中国智慧城市及物联网高级研讨培训班专集.2012:78-87

[5]李林.智慧城市建设思路与策略[C].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会江苏分会成立大会暨2012中国智慧城市及物联网高级研讨培训班专集.2012:21-31

[6]李林.智慧城市顶层规划编制要点[C].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会江苏分会成立大会暨2012中国智慧城市及物联网高级研讨培训班专集.2012:32-41

[7]单志广.智慧城市概念设计[C].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会江苏分会成立大会暨2012中国智慧城市及物联网高级研讨培训班专集.2012:42-43

[8]叶青.智能网与智能家居[C].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会江苏分会成立大会暨2012中国智慧城市及物联网高级研讨培训班专集.2012:69-72

[9]田景熙.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思考[C].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会江苏分会成立大会暨2012中国智慧城市及物联网高级研讨培训班专集.2012:73-77

智慧城市,从智慧中心开始 篇2

2014年6月11日,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深圳)高峰会正式在会展中心启幕。这次高峰会由中国公共安全主办,深圳贝尔信智能有限公司全程独家冠名,深圳、河南、河北、江西等二十余市政府领导,及政协副主席张效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司副司长郭理桥智慧中国联合会秘书杨金才、贝尔信总裁郑长春、等数十位业内专家与企业精英参与峰会,并发表相关演讲。

在第一场的专家论坛中,业内专家和企业着重探讨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面的问题,其中郑长春董事长发表了主题为《智慧城市:从智慧中心开始》的演讲,受到与会领导的关注。

郑长春董事长从以下几个方面循序渐进地阐述了智慧中心建设的相关问题:

智慧城市因何难落地

截止到2014年,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已达193个,也有不少城市陆续提出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然而据贝尔信不完全统计,有实际项目落地或行动的城市屈指可数。原因有三:

1、体制限制。受行政体制制约,如银行、公安、社会信息等数据无法公开,信息孤岛难以打破,再加上网络安全隐患日益严峻,使得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成为大难题。目前除了天津和平、宁波、南京等区域外,还没有真正的智慧样板;

2、顶层设计大而空。中央部委智慧城市试点要求,涵盖政务、公安、交通、城管、教育、医疗、环保、民生、旅游、公共安全等各个方面,但各大城市的经济、文化、政治等状况发展水平不一,缺乏具体规划,不能因地制宜,笼统地按照某一标准一哄而上,势必事倍功半;

3、资金不足。智慧城市建设是项庞大且长期的工程,需要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动辄几十上百亿的资金规划,许多政府无力承担,智慧城市最终沦为政绩工程。

智慧城市,从智慧中心开始

纵观欧美一些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智慧城市真正落地实施,需要强大的经济文化等做后盾。我国大多城市尚不具备真正真正将智慧城市落地的条件。我们是否对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就素手无策了呢?

当然不是,郑长春先生指出,智慧城市建设可以从建设智慧中心开始。智慧城市的建设目的在于在平安城市和数字城市的基础上整合信息化资源,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打通信息孤岛,实现互联互通,提高管理效率,增强居民便利。而智慧中心可以看做是一个缩小版的智慧城市,既能初步实现智慧城市的功能,又能让管理者体验到城市管理、办公、民生等方便的智慧所在。

贝尔信智慧中心旨在打造一个IOMS大脑,具体包含七大功能:①招商中心:通过视觉化语言,全面展示城市的招商项目、政策等内容;②规划中心:规划可以随时更新内容的数字沙盘,配上互动屏的讲解,能清晰展示城市、园区的建设状态、入驻企业的规模,对于;③体验中心:打造各种便捷民生服务,与市民零距离互动;④应急指挥中心:通过云计算数据中心,全景实时切换到智能交通、数字城管、治安等系统,可实现多部门协同处理城市交通、治安等工作;⑤市民服务中心:针对企业、市民提供服务,通过手机app、触摸屏等实现一站式查询、办理窗口、网上平台办事,节省时间,提高办事效果,增加企业和市民体验;⑥会议中心:接入多功能视频会议系统,对入园企业租赁该服务;⑦园区管理中心:可展示当地的名优特产、拳头产品、支柱产业,对园区互动推介、交流等进行联动;

智慧中心通过这七大功能,全面展示城市规划,并且是指挥、运营管理中心,为城市品牌增色,吸引外来企业进驻,形成完备的产业链,更能与天网工程、数字城管、智能交通等系统实现无缝切换。

相比智慧城市,智慧中心建设还具有巨大的成本方面的优势。以1000㎡的智慧中心规模为例,工程及智能化的建设成本约为1-1.5万/㎡,总投入约为1500-4000万。这样现阶段政府就不必担心资金链断裂问题。

在演讲最后,郑长春董事长指出,贝尔信对于如何与政府更好地合作以实现双赢也有完整的策略,从前期咨询设计、方案设计与报价、付款形式、合作模式等,都有成熟的运作模式。

智慧城市 篇3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沈建国指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也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她认为,信息化带来的城市管理和服务模式的改变,已然倒逼城市建设机制的创新,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引导社会力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建立新机制,开创新局面。

工信部原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按照建设偏重,将智慧城市分为以数字城市为中心的“科技型智慧城市”、以智能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型智慧城市”和以智慧生活为中心的“人文型智慧城市”3类,他强调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注重顶层设计,实施统筹规划”、“注重整体推进,抓住建设重点”和“注重技术创新,保障信息安全”。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表示:“智慧城市建设需要致力于提高城市的宜居能力、宜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只有将以人为中心的智慧城市建设做好,才能加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他认为,不重视数据的城市不是合格的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不能只停留在硬件投入层面,而应该充分挖掘应用数据的能力,通过数据助力智慧城市发展。

“建设智慧城市既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提高市民生活品质的现实需要,也是积极引领经济新常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战略抉择。”中国经济传媒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璐在致辞中表示,建设智慧城市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市产业经济提质增效,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创新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

“《经济》杂志社累计刊发了300余篇智慧城市相关的深度报道,牵头成立智慧城市媒体联合实验室,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报道作用,引导民众充分认识和理解智慧城市的核心和内涵,记录和展示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的运行情况。”《经济》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陈志强总结了《经济》杂志在智慧城市领域所做的工作,他表示,“今后《经济》杂志社将一如既往发挥中央级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和辐射效应,通过新闻媒体与研究成果的高度融合,以中国智慧城市经济技术合作组织为载体,为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会上,《经济》杂志社中国智慧城市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同期成立。该组织还与贵州省赤水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设立智慧城市产业基金,为赤水市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与美中合作基金会、印尼太和集团、马来西亚巴生中华总商会签署合作备忘录,接受其不低于50亿美金的授信资金;与欧盟中国经济文化委员会签署合作备忘录,接受其不低于50亿欧元的金融授信资金。

同时,中国智慧城市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发布了《中国智慧城市投资环境报告》及《2800个项目报告书》,并评出了“2015中国智慧城市最具投资价值潜力奖”和“2015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示范企业”吉林省辽源市、北京市丰台区丽泽商务区、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等10个城市获得最具投资价值潜力奖,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控股)有限公司公路集团、北京博宇通达科技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成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示范企业。在中国智慧城市重点项目推介大会中,贵州省赤水市、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吉林省辽源市和北京市丰台区丽泽商务区作为代表,进行了发言和项目推介。湖南智慧旅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岳辉和辽宁九通摩擦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闫九龙作为优秀城市建设示范企业代表进行发言。刘岳辉说,智慧旅游以智能化平台为中介,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品质为重心,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闫九龙表示,辽宁九通通过不断地研发和技术升级,结束了我国在摩擦材料技术领域没有话语权的历史,以创新促进智慧城市建设。

此外,与会嘉宾还围绕“PPP模式下的产融结合”和“人工智能的下一个路口”两个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全球智慧城市(北京)高峰论坛举办期间,《经济》记者对与会的20多位嘉宾进行了专访,嘉宾们分别从政府、企业、专家、国际等多个角度解读智慧城市概念,分析建设难点,畅谈心得经验。

智慧城市 篇4

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 50个,镇3个。通过这些试点城市的创建以及对其评级,推进各地智慧城市走入更加务实和高效的快车道。

智慧城市经过数年的概念热炒,在今年正式迈入务实发展阶段。对于年初住建部公布一批智慧试点名单并跟踪评级的办法,住建部负责人表示,国务院城镇化战略部署在今年正式提速,是应对扩大内需、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等新要求。据国家开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十二五”后三年,国家开发银行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合作投资智慧城市的资金规模达800亿元。

智慧城市的典型

无论是90个名单里的城市,还是更多重视经济与信息化并行发展的多个城市,政府部门都无一例外地将智慧城市建设纳入了政务工作中的重点项目。在下半年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与《2013中国智慧园区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中,在智慧城市上布局较早、联手各行业积极推进信息化项目部署的代表型城市如无锡、浦东新区、宁波、上海、杭州、北京、深圳、广州、佛山、厦门等,位列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前十名。其中,“中国无锡”政府门户网站已获得全国地市级政府网站绩效评比三连冠和全国地市级政府网站国际化程度评比四连冠,并在国内率先推出了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新版政务移动协同办公系统;在智慧交通领域,“按一个键叫来出租车”在无锡已经实现,“市区停车一路绿灯顺利找到泊位”等愿景也将很快实现;在智慧医疗方面,无锡的“医疗数据中心”已启动建设,病案管理系统、门诊电子病历开始试点,面向城市居民服务应用的便民查询系统、个人健康管理系统、专家远程咨询系统等也已完成程序开发。同时,无锡还勇于创新理念,在国内率先探索市场化运作提升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新模式,与IT公司分别围绕“无锡公共免费无线热点”和“社区智慧信息屏”签订了协议,由政府负责引导和规划,企业负责建设和运维。

事实上,在这些智慧项目逐一落地的同时,无锡政府也没有忽视基础网络设施的完善。通过与运营商和ICT产业链的合作,截至目前,无锡城区、集镇FTTH已普遍覆盖,农村覆盖率已经达到90%,基本实现了“百兆到户、千兆到楼、T级出口”的光网城市建设目标。

而作为全国智能交通试点中的一个样板,江苏宁波的交通信息化项目在国家信息中心、宁波交通委等单位的力促下,也于今年9月初在宁波正式开通。另悉,中国智慧城市统一标准目前由住建部正在牵头制定,包括建设规范、评价体系等标准,该标准的出台有望彻底改变此前智慧城市热情有余但无标准可依的尴尬局面。

“智慧”蜕变,多方合作成共识

智慧城市在各地涌现,也成为一大批IT厂商、运营商、设备商的主要投入方向。但由谁来主导发展运营,一直尚未形成同一格局。据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宁家骏表示,智慧城市的几个要素中首要的基础设施属于电信运营商来实施,但并不意味着以电信运营商为主导进行商业推广,而是应该纳入到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中,由政府牵头联合各行业以及产业链各方,并基于同一标准基础设施来实现。

对于产业合作中各方的角色,尤其是政府部门、运营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定位,宁波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处长白位杰表示,运营商在智慧城市项目中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已是不争的事实,其愿意一方面在于智慧城市最明显的特征是物联网云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是新一代通信技术完善网络能力,这两方面都离不开运营商的支持。同时,在国内中西部地区,在政府的智慧城市投资还不能保证的情况下,运营商通过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服务开发一些新的市场,可以帮助各行业推进智慧应用。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宁家骏此前不久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今年国家主导的智慧城市战略中,信息化部门还对发展B2B给予了更多关注,其中,大型制造业产业链整合工业电子商务,成为其中的重点。

ICT企业的角色

对于ICT解决方案提供商来说,无论是政府主导还是运营商主推各类信息化项目,都会给ICT企业带来不小的市场机遇。因此,面向政企的智慧城市项目也成为华为、中兴等设备巨头重点关注的市场。此前,中兴通讯全球政企网解决方案副总经理王泼接受本刊采访时就已提到,智慧城市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依靠多方力量完成。“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相关技术的成熟应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效支撑;城市信息广泛的自动采集,有线无线高速宽带无缝网络覆盖,大数据存储与分析,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产业链有效协同共享,规范与评价体系统一,才能实现智慧城市整改高效落地。”

智慧城市 篇5

2011年8月25日,四川长虹集团在深圳长虹大厦隆重举办了主题为“智尚生活 心随我动”的长虹智能品牌战略暨智能终端群发布会。长虹集团高层悉数高调出席发布会,体现了长虹实施智能战略规划的空前决心和豪迈气势,同时,关联智能应用程序表开发商、网络运营商等产业链合作伙伴以及智能电子、证券投资等领域的专家人士也现身此次发布会。会上,长虹首次曝光了其以智能产业为核心的整体智能战略,计划未来几年内将加速智能终端战略的拓展和实施步伐,以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提供商。全面启动智能战略电子系统公司给力智能“生态树”

发布会上,长虹公司董事长赵勇宣布了以智能产业为核心的集团智能战略,并将智能应用开发商及其相关周边开发、服务商与智能应用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形象生动地构造成了一棵智能“生态树”。长虹公司总经理刘体斌在致辞中提到,经过“内涵+外延”双管齐下的积累发展,目前长虹已形成了国内最完整的智能产业链,并仍在着力不断完善智能平台、智能应用、智能操控三大智能体系的建设。长虹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长虹多媒体产业集团董事长林茂祥则表示,智能时代的竞争已经不是单个产品的竞争,而是具有不同基因的智能生态树的竞争。“端云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使具有相同基因的各类跨界智能终端,构成树冠;智能操作系统和SoC是所有智能终端共同的基因,即为树干;各种网络提供商则为树根。要满足消费者追求的各类智能终端与应用服务的需求,核心就是“智能平台、智能操控及智能应用”;长虹为保障智能战略的成功实施,已建立了两个平台(云服务平台和智能终端平台),确定了三个应用方向(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家庭)。

四川长虹电子系统有限公司作为长虹集团智能战略重要成员之一,凭借自身领先的“端云一体化”智能平台开发技术的“壮实树干”优势,以及关于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家庭的智能终端应用产品的“繁茂树冠”,参加了集团的这场智能战略盛会,重点向与会者介绍了长虹智能电子站牌及智慧家居产品系列在智能化、网络化及人性化等方面的优势性能,以及长虹安防智能监控产品整体解决方案在城市交通、居家安全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效果,生动而清晰地描绘出长虹电子系统所倡导推动的智能新生活的美好蓝图,充分显示了长虹电子系统在长虹集团智能战略布署中的核心位置,在全球安防企业涉足智慧城市建设中走在了最前面。

智慧城市智慧家——长虹“智能电子站牌”&“智慧家居”体验

长虹电子系统公司隆重推出的“智能电子站牌显示系统”及“智慧家居系统”,受到了众多与会人员的关注。

长虹智能电子站牌显示系统由三台独立42寸长虹高清液晶监视器组成,主要包括多媒体交通信息发布、线路到站信息显示、交通信息触摸查询三部分功能。其中,多媒体交通信息发布系统包括政府公告、商业广告、天气预报、时事新闻、实时菜价等,是一项便民化实时公告信息栏;线路到站信息显示系统,可以显示出本站台所有公交车辆目前行程停靠状态,及车内乘客实时数量等信息;交通信息触摸查询系统,通过触摸屏的手写输入,除了可以查询长途汽车、火车、飞机时刻表外,还可查询公交换乘方案,车辆实时动态信息等资讯,为展现城市魅力、彰显人居文化、提升城市形象起到了积极的意义。整个智能出行平台的三个子系统既可组合使用于各种公交站台、机场、地铁等交通节点,也可独立应用在社区、学校、商场等场合。

如果说安防行业的1.0时代属于模拟安防产品,安防行业的2.0时代是模数安防产品,那么具有智能化、人性化、可远程视频监控、报警功能的长虹智慧家居系统的诞生,则标志着安防行业3.0智慧时代的来临。该系统基于网络(IP和3G)服务器为中心,可通过本地或远程PC、PDA移动终端,利用网络进行实时查看监控视频,并且当室内探测器被烟雾、煤气、破碎玻璃等预设监控事件触发时,可输出报警告示,并同时上传警情到手机通知用户。智慧开启辉煌新篇章

长虹电子系统公司从成立初期结合集团显示技术的优势,抓住新兴数字技术的发展机遇,成为众所周知的安防制造生产商,到通过对市场需求的深入分析,集合三网融合、物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形势,成功跨入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系统集成服务商的行列,再到如今采用投资方式介入租赁项目和对已使用工程提供运维服务,最终成就了集产品制造商、方案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和运营服务商于一体的行业综合服务商,正是拥有了这种不断革新与蜕变的精神,才铸就了长虹电子系统今日的辉煌。

智慧城市需要何种智慧 篇6

这些带着光环的术语能真正发挥出“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作用吗?还是新名词掩盖下的面子工程?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进程中,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另一种视角

兴建环保、绿色的智慧城市是当下的热门,可谈起这个时髦的话题,首都博物馆总工程师祝敬国却忧心忡忡。

祝敬国是在中国实践智慧建筑的先行者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已经将上海博物馆改造成了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智能化博物馆。精确消耗能源的智能体系不仅很好地维护了文物的保存,还比改造前的博物馆减少了60%的水电气消耗,仅电费一年就能节约三百多万元。

2000年初,筹办奥运会的北京需要盖一批配套建筑,首都博物馆新馆被列入名单当中。祝敬国加入了首都博物馆的新建工程中,担任总工程师。

为了体现节能、环保的“绿色奥运”精神,祝敬国和他的团队利用首都博物馆一万三千平方米的巨型平面屋顶,做成了5000多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这些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最高发电量能达到300千瓦,满足了博物馆里所有照明用电的需求,不再需要外接电源了。祝敬国因此拿到了住建部颁发的“绿色工程奖”,这代表了中国政府在该领域对他的最高认可。

当时太阳能光伏在中国还是新鲜事物,也是政府和企业蠢蠢欲动想要进军的新领域,所以祝敬国时常被专业期刊约稿,被种种论坛、会议请去作报告。“可是后来他们就渐渐不再叫我去了,因为我总是坚持自己的观点,给他们的开发热情泼冷水。”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祝敬国说。

祝敬国的观点是:太阳能光伏系统一定只是一种补充手段,在某些条件下是有效的,且应该采用的,但“在我们通常的城市居住环境下,并不适宜”。

他认为自己建立的首都博物馆太阳能光伏系统作为样板工程是可以的,但并不具备广泛的示范作用,因为“对太阳能光伏的开发必须因地制宜,在中国大面积推广行不通”。

它适合运用于人口密度小、日照强烈的地方。比如荒无人烟的青藏铁路,铁路的所需信号系统都要用电,按照传统的方式就得盖电厂、发电、再传输,不仅投入巨大而且在传输过程中还会有大量损耗,能源使用效率很低,这种情况下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就很恰当。

“但我们城市里的房子,别说屋顶了,就是墙面全部设计成太阳能电池板,摊到住户每个人才能有多大的面积?发多大的电?而且这么大的建筑密度,都用太阳能,把太阳能都吸收转化成电能后,对气候对环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不得而知。”祝敬国说。

然而,相关产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2000年初祝敬国做首都博物馆新馆工程的时候,中国还没有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商。2006年至2007年,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增长份额就已经居世界首位了,到2008年,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

可太阳能电池板的市场需求却远远跟不上如此庞大的生产规模,方兴未艾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在2009年就遇到了冰封期,众多太阳能电池板企业破产倒闭。2011年,曾在无锡市政府帮助下创建的尚德电力公司,在上市五年后负债总额已达到35. 82亿美元,华尔街投资机构对尚德股票的评价是“破产重组是其唯一出路”。

在祝敬国看来,太阳能光伏产业“造富运动”的幻灭是意料之中的。“因为这种需求是一种概念化的需求,而不是真正的生产生活需求。”祝敬国说,“所以现在绿色建筑也好、智慧城市也好,我都非常担心,如果我们没有一种冷静、科学、深入的认识,一窝蜂地盲目跟风,就会出问题,投入会打水漂。”

“智慧城市”的发展与困境

中国和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一样,在21世纪初期走到了城市化的分水岭。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现在每年有一千多万农民转移到城镇,这是必然趋势。”2010年,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在中国,到2020年,估计会有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城市,2030年,这个比例将达到70%。

但另一方面,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目前我国的人均居住标准和所消耗的资源成本都在快速上升。如果按既有模式发展下去,我们50年后的居住环境就会变得更热、更干、暴雨频发、极端天气出现更多。

因此,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城市,交通问题、能源隐患、对灾害缺乏应急响应等等“城市病”正越发凸显,并一次次挑战着传统城市的承受极限。

当传统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已不可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智慧城市能否成为一个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呢?

祝敬国说:“我们希望用智能化系统、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我们城市运作的效率,提高城市的安全、稳定、可靠。所以,智慧城市的建设方向毫无疑问是必须的。”

未来的智慧城市应该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也就是说,智慧建筑本身是自我循环的整体,能够产生能源,能够自身对垃圾、废物进行处理,并且进行循环利用;智慧交通为城市间提供通畅的无缝连接环境;智慧电网将各种可再生能源接入城市系统中。各个角落的传感器把城市运营的数据汇集到一个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进行整体优化。

目前我国已经有90个大中小城市成为智慧城市的试点单位,47个副省级以上的城市都做了智慧城市的规划。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张建宁对《瞭望东方周刊》说:“现在正值智慧城市的建设高潮时期,我们看到部委之间的政策在打架,同时地方政府的领导们也蛮着急,都希望把本地区建得智慧一点、聪明一点。”

47个城市规划了智慧城市的美好愿景,但在目前信息化机制下,由于很多部门分别建设,最后得到的可能只会是一个杂乱生长的丛林。

据为北京做智慧城市规划咨询顾问的黄波分析,智慧城市的建设困境是:一方面面临海量计算的需求,智慧城市需要无数摄像头、无数传感器、无数新的应用,支撑这些应用,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去建设。而另一方面,信息化投资的运作效率又太低。

2013年5月29日下午,在中国国家会议中心“信息化与智能城市”的论坛上,黄波抛出了他的疑问:“很多城市的信息化投资并不少,几个亿、几十亿的投,但这些钱花哪去了?效果怎么样?”

在这次论坛上,很多专家达成的比较一致的共识是:我国不缺乏对智慧城市的关注,缺的是一个能有序、合理地推进这些规划的统筹管理体系。“我们要建设智慧城市”的诉求往往被当作一个布置下来的目标和任务,但其本质上,“智慧”只是为了延长城市生命周期的一种手段而已,可持续发展才是目的。

避免“慌不择路”

在祝敬国看来,我们的人口密度不堪重负、资源紧缺已迫在眉睫,这时候就容易“慌不择路”,没有脚踏实地的去研究真正有效、实用的工程,“为了智慧而智慧”,把绿色环保表面化,反而是在走弯路。

国际上不乏高效运作的智慧城市案例,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平台的搭建者和维护者。

在德国,政府将对建筑物的“可持续性”评估系统纳入了法律条文。德国的建筑工程师Stephan Becsei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我们有一套评价建筑的工具,准确量化各种建筑的绿色度,尤其是新区的房子都必须接受评估。而人们在选择入驻这些商用或住宅楼宇时,就会考虑这些评估结果。没有人愿意住在一栋可持续性很低的房子里。”

水资源的利用率是绿色建筑的评估标准之一。德国新城区房屋几乎每家每户都安装雨水采集和管理系统,政府出经费支持私家住宅储存雨水。“我家的雨水储存系统已经运转10年了,家里用水的地方有两个龙头,其中一个接着自家的雨水水库。我用雨水洗衣服、浇花、冲厕所,节约了大量的自来水,我觉得用雨水来洗澡都是没问题的,只是我妻子不允许罢了。”Stephan说。

我国台湾地区是亚洲第一、全球第六的绿色经济体。2011年,“台湾推动绿色项目办公室”成立,作为绿色贸易的整合平台。

台湾的塑料瓶回收率是100%,各式塑料瓶加工企业会把它们制作成衣服、毛巾等绿色纺织品,这些产品在台湾早已形成规模经济,有稳定的市场和平易近人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甚至还成为了世界杯的服装和帽子供应商。

“台湾推动绿色项目办公室”副执行长温丽琪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了政府机构在推动绿色经济方面所起的作用:“现在有政府的‘绿色采购’的规定,目标是将90%政府的预算都花在绿色产品上。”

在台湾地区,无论是智慧绿色建筑、清洁能源还是环保产品,均出台了整套评估体系和认证标准。而环境管理制度则从法律的角度推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如《室内空气品质法》规定,所有公共场所必须安装空气指标监测仪,公共场所的空气质量是被管控的,如果公共场所空气污染指数超标,所在地的业主或组织就要接受罚款。

2012年12月,我国住建部颁布了《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对评判智慧城市的指标体系作出了规定。

智慧城市 篇7

当今中国正在经历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 “ 智慧城市”、“互联网+ 战略”、“大数据”等词汇不绝于耳, 但许多国内的智慧城市项目的主要关注点仍停留在技术基础设施层面。

在“2015 中欧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上, 英特尔 (中国) 有限公司、英国国家科学艺术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芯世界社会创新中心正式联合发布《重塑智慧城市》白皮书就提出了一个深刻的思考:技术只是一种手段, 单靠技术推动城市发展已经不可行,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重新审视, 那么究竟智慧城市是什么样呢?

新视角解读智慧城市

城市化在许多新兴经济体中被视作发展的必经之路。然而, 如果城市的最终目的是确保可持续性增长, 并让城市居民愉快和满足, 那就必须找到能够利用城市居民的技能和智慧的方法。

《重塑智慧城市》白皮书将智慧城市定义为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 或“智慧城市2.0”, 不仅仅是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 而是超越技术层面、面向创新2.0 的以人为本的开放式城市创新生态系统, 目标是优化人的生活方式, 解决人们生活的后顾之忧, 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

重塑的核心在于如何让科技与人文对接, 挖掘一个人文、艺术、社会学等各方面的基础, 通过科技的方式, 把这一切落到城市、落到社区。因此, “社会创新+”成为报告的核心理念, 而“互联网+”只是实现的一种手段。

智慧城市要结合新一代最好的技术, 即利用数据来配合市民、分析市民并做出针对性的行动, 同时还能让市民更紧密地参与其中, 共同塑造城市的运作模式。《重塑智慧城市》白皮书既承认数字技术在改善城市运作方面的巨大潜力, 也要避免过分简单化的习惯于“技术推动”的力量。未来成功的智慧城市不仅要利用技术基础设施中最好用的方面, 还要充分利用潜力无限的“协同技术”, 最重要的是利用市民, 他们才是所有技术的原动力。

分享以人为本智慧城市案例

全世界的国家和政府都在不断加大在智慧城市上的投资力度, 但智慧城市的倡导者经常面临质疑:太过于注重硬件设施, 而非注重人;太专注于推广新技术, 而非寻找解决紧迫问题的技术。

《重塑智慧城市》白皮书分享了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案例, 探索技术的潜力, 帮助城市解决面临的棘手问题, 为人们提供借鉴和参考。如韩国首尔市政府发起“首尔分享型城市” (Sharing City Seoul) 活动, 帮助居民更好地利用所拥有的物品;北京市民如果遇到坏掉的路灯或者有凹坑, 可以利用“我爱北京”应用程序来上传该信息至市政府。

又如, 雅加达每年雨季都会发生严重的洪水, 人们通过Twitter将洪水信息以众包方式上传, 创建城市内洪水状况的实时地图;冰岛雷克雅未克市的市民可以通过Better Reykjavik网站对任何与城市改进有关的议题来提议、辩论并投票, 每个月市议会就网站上最受关注的议题展开辩论。

实现智慧城市的四大方法

城市如何有效地通过数字技术激发市民的力量?《重塑智慧城市》白皮书给出能够实现的新方法———分享经济、众包数据、群体智慧和众筹。

分享经济通过网络和数字技术连接分散的人群, 更好地使用物品、技能和空间, 这对于那些资源贫乏, 特别是空间面积有限的城市很重要;众包数据可以让人们使用低成本的监测仪来测算并创建环境状况的众包地图, 市政府可以从社交媒体网站和智能手机的监测仪中获取众包数据, 作为城市物联网 (Internetof Things) 网络的补充;群体智慧让市民更容易参与到政策制定、规划和预算编制中, 有助于城市决策更智慧、更民主;人们互相之间在线连接后可以协同资助社区项目, 市政府可以利用众筹来进行支出决策, 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出市民的需求和愿望。

未来的建议

《重塑智慧城市》白皮书认为, 协同科技有可能实现城市生活智能化、提升城市生活水平, 但当前许多有潜力的项目仍处于起步阶段且规模不大, 仍处于智慧城市战略的边缘位置, 需要发掘利用协同技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建立市民创新实验室, 推动协调技术领域创新;使用开放数和开放平台, 带动集体智慧利用;人类行为和科学并重, 像投资硬件那样推行分享经济, 通过分享经济, 人们可以获得他们需要但偶尔使用的东西;投资技术与人才并重, 让雇员了解数据处理的基层知识;以及将协同技术的影响扩大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将“自上而下”的市政府主导发展模式与“自下而上”的科技发展模式融合在一起, 博才两者精华。

关于叶重塑智慧城市曳

大数据:智慧城市的智慧引擎 篇8

2013年1月29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试点城市的公布标志着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进入规模推广的阶段。在目前阶段, 智慧城市的主要应用还处于对感知设备传递的信息进行简单处理的水平, 充分认识大数据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作用, 对于避免智慧城市建设中出现“重感知, 轻智慧”的通病具有重要意义。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

从智慧城市的体系结构来看, 由于智慧城市的基础在于物联网技术, 因此智慧城市体系架构和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相类似, 也可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智慧城市相对于之前的数字城市, 最大的区别在于对感知层获取的信息进行了智慧的处理, 因此也可以认为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升级版。由城市数字化到城市智慧化, 关键是要实现对数字信息的智慧处理, 其核心是引入大数据处理技术。

感知层是智慧城市体系对现实世界进行感知、识别和信息采集的基础性物理网络, 海量的数据在感知层产生。以视频监控为例, 北京目前用于视频监控的摄像头有5 0万个, 一个摄像头一个小时产生的数据量就是几个G, 每天北京市的视频采集数据量在3PB左右, 而一个中等城市每年视频监控产生的数据在300PB左右, 这些摄像头实时回传信息, 海量数据对数据存储、并发处理的要求近乎于苛刻。此外, 对于海量数据的处理不单是智慧化的必然要求, 同时也是对IT投资的一种保护, 否则非但不能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 还将为海量数据所累。

在智慧城市的数据处理中, 各种类型的数据进入数据库, 经过组织、分析、决策之后, 将最后的处理结果提供给决策者供参考, 形成了完整的大数据处理流程。例如, 在智慧交通领域, 目前已经实现了通过对交通流量的监测, 动态调节红绿灯的间隔时间, 从而缓解拥堵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为司机提供优化的行车路线, 避开拥堵路段。由此可见, 面对智慧城市中产生的海量数据, 大数据技术将是必然的选择。

从经验治理到科学治理

智慧城市的建设带来数据量爆发式增长, 而大数据就像血液一样遍布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生活等各个方面, 城市管理正在从经验治理转向科学治理。

大数据为智慧城市的各个领域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在城市规划方面, 通过对城市地理、气象等自然信息和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人文社会信息进行挖掘, 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 强化城市管理服务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在交通管理方面, 通过对道路交通信息实时挖掘, 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 并快速响应突发状况, 为城市交通的良性运转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在舆情监控方面, 通过网络关键词搜索及语义智能分析, 能提高舆情分析的及时性、全面性, 全面掌握社情民意, 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应对网络突发的公共事件, 打击违法犯罪。在安防与防灾领域, 通过大数据的挖掘, 可以及时发现人为或自然灾害、恐怖事件,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

由此可见, 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各个领域都能够实现“智慧化”的关键性支撑技术, 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大数据。大数据将遍布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 从政府决策与服务, 到人们衣食住行的生活方式, 再到城市的产业布局和规划, 直到城市的运营和管理方式, 都将在大数据支撑下走向“智慧化”, 大数据成为智慧城市的智慧引擎。

信息孤岛和信息安全问题凸显

当前, 智慧城市建设在全国各地都开展得如火如荼, 但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 信息孤岛、信息安全等问题变得更加迫切, 这些成为大数据应用的桎梏。

我国城市、企业的信息化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在不同时期分散实施的系统, 在运行环境、数据库系统、信息编码规则、业务流程定义等方面执行不同的标准, 这就成为了系统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和集成的根本原因。而且行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信息孤岛成为我国的一个普遍问题。随着智慧城市的深入开展, 信息孤岛将成为大数据应用的桎梏, 若不能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智慧城市建设将变成一个个“行业示范应用”, 而无法真正全面推广。

智慧城市 篇9

日前, 2015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高峰论坛召开。本次高峰论坛是首届智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日本国土交通省大臣官房审议官田村计、美国智慧城市理事会 (SCC) 主席Jesse Berst、马来西亚中小企业协会会长Ten Keesin、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兼智慧城市发展联盟理事长李铁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会上还进行了多个签约仪式:美国智慧城市理事会与中国城市和小城镇中心合作签约仪式;智慧城市发展联盟企业入盟、样板城市签约仪式;易华录有限公司与战略合作伙伴签约仪式;世能中晶与湖北大冶合作签约仪式。

智慧城市 篇10

关键词:信息化城市,智慧城市,信息技术,城市规划,广州

1信息化城市与智慧城市

1.1 信息化城市

信息化城市最早由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的曼纽尔·卡斯特于20 世纪80 年代提出。它是指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 通过普遍地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 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使由于利用了信息资源而创造的劳动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上升, 直至占主导地位的过程。

1.2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作为信息化城市的后继城市形态, 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智慧城市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 使城市构建成为一个由新技术支持的涵盖市民、企业和政府的新城市生态系统。将分散信息及数据进行连接并多方共享, 以对环境和业务状况实时监控, 从全局角度分析形势并实时解决问题, 并改变整个城市运作方式。

支撑智慧城市的具体技术主要有以下几项: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高性能计算技术、建模仿真技术、智能科学技术、系统工程技术、标准与安全共性技术及应用技术。

1.3 智慧城市的规划

就智慧城市的规划范围来说, 应充分考虑不同城市的规模、区位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从而分析周边地域的自然和经济环境对这个城市的影响。传统城市总体规划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城市性质、发展规模和用地空间结构, 而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 还应在确定发展规模的过程中利用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模拟城市发展情景, 使之更为贴合实际发展趋势。智慧城市是依靠通信与信息技术支撑而运行的, 且两者仍在迅速地发展。各类技术快速变化与发展, 导致智慧城市的规划期不能如传统城市规划实践中依照《城市总体规划》长达20 年, 而是把规划期定在2~3 年内, 还需设定明确的阶段与步骤以确保规划实施的进度。

1.4 国外对智慧城市的实践

智慧城市已被世界各国确定为金融危机后振兴经济的关键策略。美国、英国、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在积极地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于2009 年6 月发布的“数字英国”计划:利用移动的网络优势和信息化产品, 为分布在城市中的企业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统一语音、数据、视频的多媒体应用平台, 并注重把分散的、各自为政的信息化系统、物联网系统整合起来, 提升为一个具有较好协同能力和调控能力的有机整体。

1.5 国内对智慧城市的实践

我国对智慧城市、物联网发展高度重视。当今国内已有多个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建设计划。如上海浦东首推“中国版”智慧城市45 项标准, 以光网和无线宽带双轮驱动, 全力打造“数字高原、智慧浦东”;宁波市则坚持智慧应用体系和智慧产业统筹推进,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让“智慧因子”助推强政、兴业、便民。

2广州对智慧城市的实践

2.1 建设“智慧广州”的提出

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驱, 在对智慧城市的实践也并不落后。如今广州已进入城市化发展完善提升阶段, 随着城市化率逐步提高, 一些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显现, 如社会与经济发展不够协调、城乡二元结构差距仍较大、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偏低等。为了应对这些困难和挑战, 需要广州寻求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而在中共广州市第十次党员代表大会上, 广州市委已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广州”的发展道路。

2.2 广州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与优势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 经过多年发展, 对建设智慧城市这一项崭新而且浩大的工程, 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与优势。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首先是经济层面。广州在经济发展中一直在寻求积极的对策措施, 安全渡过了几次金融危机, 并使自身经济增长保持多年持续稳定增长的趋势。另外, 以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3 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导的现代产业园区在近年内不断发展壮大规模, 也为广州智慧城市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广阔市场。其次在政策层面,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里提及, 广州与北京、天津、上海、重庆一起, 被确定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中心城市的建立对于集中力量建设智慧城市将会在国家政策的高度上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广州也有较大优势: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信息中心, 拥有较为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 是我国长途电信业务三大出口之一, 也是全国互联网3 个核心节点和国际出口之一, 更是国家互联网三大交换中心之一。目前广州市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宽带信息网络, 物联网技术相关的研究机构和产业园区也发展迅速。

2.3 广州在建设智慧城市中的实践

“智慧广州”的建设, 随着城市建设与管理信息化步伐加快而扎实推进。在城市建设领域, 广州做出了许多尝试。近年来, 广州积极推进新一代通信网络、光纤入户、三网融合和物联网信息技术应用, 并启动和实施“天云计划”, 推进“无线城市”建设, 提供免费无线宽带网络, 推进实施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城管、智能家居以及天河智慧城、南沙智慧岛、黄埔智慧港等示范试点工程, 加快建设智慧广州。

而在城市管理方面, 广州全市全面实现互联办公系统与网站、行政审批系统之间自动对接, 政务网站正式上线运行。开展工地夜间施工实时管控试点, 并完成多个汽车加气站监控视频共享联网。

在城市交通方面, 广州致力于打造广州信息化大交通格局。智能交通系统已实现面向政府管理、企业经营和市民服务的交通信息化、现代化和智能化。广州市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平台整合了包括市交委、市交警、广铁、民航在内的多个政府部门和企业与交通相关的资源, 具有提供全市路况分析、路况视频、公共交通等信息服务功能, 为交通组织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辅助决策。

通过智慧广州的总体规划建设, 平台首次打破政府各部门间的信息壁垒, 实现各个信息孤岛的融汇, 以及跨部门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与深入挖掘利用, 有效促进了政府各部门管理水平的提升。

3结语

发展信息化城市, 并从信息化城市往智慧城市发展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 笔者作为广州人, 能体会到广州在智慧城市建设发展中对城市所带来的变化, 感到十分幸运。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如果“智慧广州”可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智慧城市的实践很有可能会如同改革开放一般, 从广州等率先实践的城市迅速推广至全国, 或许当“智慧广州”实现之日, “智慧中国”也不会遥远。

参考文献

[1]任荣.论曼纽尔?卡斯特的新马克思主义城市观[D].上海师范大学2011

[2]孙世界.信息化城市:信息技术与城市关系初探[J].城市规划, 2001 (6) :30-33, 49.

[5]程章, 沈晔.智慧城市研究述评[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13 (7) :101.

[9]赵四东, 欧阳东, 钟源.智慧城市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评述[J]规划师, 2013 (2) :5.

[9]张西增, 王新南.智慧城市发展战略与国内外实践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3 (13) :5-7.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智慧城市】相关文章:

智慧城市城市规划07-28

城市安全与智慧城市07-21

智慧城市中的智慧交通08-06

智慧城市08-27

智慧城市之城市规划08-12

智慧城市进展05-27

智慧城市概念06-10

智慧城市问题07-14

绿色智慧城市06-22

智慧旅游城市08-05

上一篇:妇产科疾病下一篇:中国山水画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