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实践教学

2024-08-23

中医临床实践教学(精选十篇)

中医临床实践教学 篇1

1 临床实践教学的改进方法

1.1 各教学医院不断探索并改进临床实践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各教学医院对学生临床实践教学培养工作都比较重视,找到教学和学生存在的问题,建立临床实践教学工作新手段,找到实践和理论结合的手段,不断提高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对于教学医院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河北医科大学唐山临床医学院就临床实践教学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1],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岗前培训、院内专题讲座、教学竞赛、监督考核活动等,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采用头脑风暴法[2],以小型会议的组织形式,让所有与会者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交换想法,以此激发创意和灵感,产生脑海的创造性“风暴”,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依托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和实践教学基地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3],取得了明显效果。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4]通过规范岗前培训、加强实习前演练、强化实战训练、加强考核工作、规范目标管理和完善管理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沟通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等,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5]加强实验室教具配备,增加人体发光模型、脉象模型及舌苔模型等,改善其实用性。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探索出“三段式”中医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借助医院“名医、名师、名术、名药”[6]等有利资源,通过“学经典、跟名师、多临床”等手段来培养学生中医临证思维。山东中医药大学借助中医思维训练室[7],采取案例式场景式启发式教学,结合临床典型案例,训练提高学生中医临证思维能力。

1.2 我院开展并施行新的临床实践教学方法

1.2.1 既往临床实践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针对我院中医内科学专业研究生,临床实践教学方式除了临床教师指导临床工作、床旁教学外,教学活动主要有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临床小讲课及专题讲座等形式,这些教学方式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必不可少。但我院是综合性医院,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临床小讲课及专题讲座常常中西各半,尚不能满足研究生对中医经典理论在临床应用的要求。以上几种教学方式均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教师为主体易忽视研究生中医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力的培养,不能充分调动研究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不利于研究生中医思辨能力的强化。中医内科研究生培养更应坚持中医特色,严格按中医四诊八纲、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来审查和评价中医临床疗效,故临床教学应重在培养研究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因此,教学方式急需创新,故应将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使之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病情,养成科学的中医临床思维习惯。

1.2.2 新的临床实践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开展

2011年至今,我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课堂教学中实行并推广了案例教学法[8],进行了以学生为主的有准备的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了“师生共同进步”。近2年中内教研室又在研究生临床实践教学中试行案例教学法,中医临床案例教学法与常规教学活动不同之处在于,一则坚持中医特色,收集的案例必须是以中医药治疗为主并且疗效显著,案例收集内容可包括辅助检查,剔除西医鉴别分析,避免学生受西医观点主导;一则采用以研究生讲授为主,导师及院内专家指导、点评的方式。

该方案的实施很快受到师生推崇,中医临床案例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参与型教学活动。古人云“读书不如读案”,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阅读相关名家医案,详细记录名家辨证思路与临床体会,自主学习经典语录;研究生轮训期间收集中医临床经典案例,可以是住院或门诊,完善四诊信息,舌象可拍照记录,按时随访,关注病情变化,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制作幻灯、教案、讲稿,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可拍照记录);研究生讲授采集的中医临床案例,突出重点、疑点和难点,可互动、提问并解答,引发师生共同讨论;指导老师针对中医案例进行点评,包括四诊采集方式、辨证思路、诊断治疗是否得当、体会是否抓住重点、幻灯制作形式、学生表达等等。研究生“读案”“写案”“讲案”三阶段贯穿中医临床案例始终,较临床小讲课、教学查房这些以教师主讲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研究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将所学到的中医理论运用到临床实际中,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案例写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使之成为中医药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2 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在我院中医内科学专业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教学中,通过特殊或者典型的中医临床案例,能够对研究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其更好地掌握中医相关理论知识,更好地进行病例症状表现的分析,提出理法方药,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病情以及判断方面的能力,对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培养非常重要。中医案例分析是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其特点明显,主要包含了典型性、知识性以及趣味性,能够很好地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工作素质,其心理素质和口头表达能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的锻炼。针对中医内科学专业研究生的特点,进行中医思维能力培训,让其学会诊治疾病的临床思维方法,中医临床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将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姝侠,孟亦贫,彭雪寒,等.对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工作的探讨[J].现代医院,2013,13(2):115-116.

[2]刘倩,王毅,朱春艳.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初探“头脑风暴法”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7,11(2):37-39.

[3]梅红,谢建平,杨德本,等.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医学生实践能力[J].继续医学教育,2016,26(9):28-30.

[4]史良会,徐艳,袁媛,等.构建以学生能力为中心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0,18(4):65-66.

[5]郑慧宁.综合性医学院校中医的临床实践教学研究[J].医药教育,2012,2(10):177-178.

[6]张兰,张宁苏,黄丽霞,等.构建中医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2):231-232.

[7]朱晓林.中医专业实习生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9(2):99-100.

立足中医特色 加强临床实践 篇2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摘要:分析中医学临床教学现状,结合中医学特色优势特点,提出构建临床实践体系的概念及内涵,并从丰富临床实践、考核与评价体系、培养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实践,结合我院现状,优势对中医学临床实践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临床教学;中医学;临床实践;考核

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将医学理论知识向临床技能迁移的关键时期,对培养造就合格的临床医生至关重要。临床教学不同于基础教学,集中体现在临床教师身负医疗、教学、科研三重任务。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医药高等院校的临床实践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大批优秀中医人才的重要环节。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先辈们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一支奇葩。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2l世纪的医学生,他们从小接受的是现代科学知识,已习惯于现代思维定势。面对这样的学生群,教师如何将博大精深而又玄妙难懂的中医药理论传授给学生,教会学生理解认识人类疾病,是摆在教师及临床医师面前的新课题。在中医教学中,教师不妨在讲述中医基础理论的同时借助于现代医学研究的新科技、新成果,以及优势病种的良好的临床疗效,用丰富详实的事实来论述和诠释中医理论,使学生逐渐理解和领悟中医学的真谛;在临床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用名医、大家高尚的医德情操来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出新时代德才兼备的合格医学人才。

一、中医临床教学分析

目前,临床动手能力不强,尤其是中医辨证思维能力不强是中医药院校临床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现代中医教育及院校教育一般都采用延续几十年来的传统模式——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践三段式教学,课堂教学与临床教学分开进行。课堂教学主要是进行理论学习。包括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部分。为将来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临床实践教学则使学生将掌握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这种模式虽然有利于组织规模教学,但不完全适应中医教育的特点。此外,临床教学老师在实践中缺乏对基础知识的回顾。重实践、轻理论,使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很难使学生对临床各科融会贯通。所以要打破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中医院校的学生有没有良好的专业思想不仅关系到他们学习中医的兴趣,还关系到学生未来就业的业务素质基础、中医教育以及整个中医事业的成败。积极稳固的中医专业思想及正确的辩证论治、整体观念思维可以成为他们主动学习中医专业知识、掌握中医技能的内在动力。如果专业方法不牢固,中医实习医生也就不能从根本上重视临床实习,在临床实习中表现出急躁、敷衍的情绪。只有使中医实习生树立牢固的中医专业思维,才能真正搞好中医的临床实习工作,才能真正做到中医后继有人,使中医事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中医学有它的优势和特点。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更应该科学地、合理地看待两种医学模式的特点。要高度浓缩教学内容,寓教于实际运用之中,注重中医特色及实用性。在临床教学中,将中医治疗有良好疗效的病种,用高科技的手段向学生示教,使学生不容易忘记。并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融汇到医疗实践中去。这些病种的治疗往往是西医的短处,而恰恰是中医学的优势。譬如在哮喘缓解期,哮喘的症状已控制或基本控制,此时体质虚弱的特征就比较突出地显露出来了,患者常有肺脾肾三脏虚损的表现。面色苍白、体倦乏力、胃纳不香、食后痞满、痰多呈白色泡沫状、腰酸腿软等症。根据“缓则治本”的原则,在缓解期着重补益肺脾。肾三脏,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抗应变能力。经过中医调理,绝大多数患者都得到了临床治愈。哮喘缓解期的中医治疗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其他诸如中医治疗慢性炎症、中医药治疗肿瘤及其他免疫性疾病、中医药的抗衰老作用、针刺麻醉等等。中医学还有许多科学的医学观点。如“天人合一”的天人观;强调“顺应自然”的养生观;追求“以平为期”的稳态观;注重“正气”的发病观;以及重视“心身合一”的心身观。而现代医学在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后,才认识到纯生物医学模式的明显缺陷,它汲取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提出了与中医理论相吻合的“环境一社会一心理一生物一人伦”等多元的医学模式。在医疗实践中,许多中医药良好的临床疗效和现代研究成果也或多或少地给予了现代医学独特的启示。随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新的生命伦理观认为生命的价值不仅仅是活着,而且要得到社会的尊重,这就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0世纪70年代起,国外部分医学院将人文教育引入医学教育中,形成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学科三者并重的医学教育模式,医学既是一门具有自然科学属性,又是具有人文科学属性的综合性的学科。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对医学生而言,尤其要加强医德教育。医学教育要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起来,将医学生培养成既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尊重人类、尊重生命、富有爱心,体恤民情和高尚职业道德的健康守护者,这样的人才才是合格的医学人才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人文知识的传授和人文精神的渗透。古今中外高尚的医家都是我们的临床教学素材。中医历来重视医德教育,德为医之先,德为医之本,历代医家莫不如此。明代医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里就有一段感人的论述,至今仍激励着医学丁作者,“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临床教学中融入这些闪烁着人文主义精神光芒的典故和话语,比单独讲授人文社会科学教程要生动得多。

二、丰富临床实践教学

遇到重点的典型的教学病例,应当进行病例讨论。首先提出如何诊察、处理该病的假设,让学生就具体病例结合自己学习、掌握的有关知识,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有意识地考虑自己观点的合理性,以不断熟悉病情并领略初步的诊断线索,从而提高学生做出进一步诊断疾病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激发出学生学医、钻医的浓厚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对一个患有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患者,临床教学老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表现为急腹症的疾病有哪些?你对该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如何处理?处理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常见并发症有哪些?如何处理等等?最后教学老师发言,作归纳、总结,并介绍有关该病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譬如对子宫颈病变的检查、诊断,常规检查一般需要先借助阴道镜来进行检查;之后,还要体会判断出子宫的位置、大小、是否有包块以及包块的大小、硬度、光滑度。所有这些都需要在临床老师的示教与指导下,由实习学生亲自实践等等,而且要经过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较长过程。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建立起对疾病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渐熟悉并掌握检查的方法、技巧等。临床教学是迅速提高实习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掌握诊查方法或技能的最佳途径。可以利用Powerpoint制作出许多生动、直观、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尤其是一些动画课件。如对妇科肿瘤,通过多媒体制作,即可获得清晰直观的立体图像,感官刺激性较强,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极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给学生在课后留下难忘的印象。另外还可以利用现代材料,老师有效地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形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合理地优化了教学资源,使整个教学过程具有直观感、动态感、主体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想象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发挥教与学的积极性,促进双边活动,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要定期举行讲座。目前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与有限的教学时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故应举办专题讲座,疑难病案、大手术病案、死亡病案讨论,医疗差错事故的分析,参加会诊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理论知识与经验,扩展视野,增强责任心。在讨论中以学生发言为主,带教老师引导,使学生在兴趣中获取知识,在讨论中培养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新理论、新技术的同时转变观念,不能只依赖现代技术设备,见物不见人,忽视人的社会属性,忽视医学事业的人道主义本质。随着社会进步,疾病谱的演变,对医护卫生保健服务的模式提出了新的需求,后者包括保健康复需求的扩大。

三、严把临床实践关 学校、医院和实习生要通力合作,切实完善实习期间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加强对实习生的约束力。充分发挥临床教师的积极性,带教老师要认真地、实事求是地做好每个实习生的操行评定工作。对因考研、外出联系单位而严重影响实习、屡教不改的学生,要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同时,要加强中医临床基本功的考核,严格考试制度,对实习生进行临床技能考核,严把毕业考试关。把毕业生实习成绩与考研、就业挂钩,增强学校对毕业生的约束力。对实习出科考试不及格或表 现差的学生不予报考,使学习与考研相互促进,确保临床实习质量。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离不开第一线的临床教学。加强床边教学:查房时应针对病人,应用新的医学模式,讲解病人存在的健康问题,一定要重视用系统化整体观综合分析,不能停留在更改医嘱、对症处理。对给予的处理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能只当观察员、记录员,应养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并注意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以提高实习效果。

医学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教育,应该强调学生的技能、价值及态度的获得和发展,要让医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能获得职业能力和价值观。临床技能是要求医学生掌握的最核心的技能。除进行诊断学和临床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外,应加强人际交往技能、职业行为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避免机械操作。学习技能尚不能满足书本知识,套用书本知识,应养成主动地、自觉地更新知识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科学方法技能,这就要求掌握实验技能和方法,增强情报意识,掌握文献检索和医学统计学等相关技能,重视临床科研能力的养成。

中医学生的培养有很多目标和方法,但根据中医现状应以培养临床高级中医师为主要目标。在学习期间,应该在专家的指导下大量接触临床并保证必要的临床实践时间;尤其是名老中医的跟师与带徒,兼学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并且掌握最新的临床治验动态和方法。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总结并掌握名老中医的临证经验,这样至少在毕业后在临床上就是一个最有实力的中医师,中医高级临床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可能实现,中医高级临床人才缺乏的现象就可能得到改变,可以说这是振兴中医的根本之路。

总之,中医临床实习是中医学生实现医中医学基础理论到中医临床实践转化的中间环节,是中医学生成长为优秀中医工作者的关键时期。只有正确把握形势、更新观念、不断加强和改进医学实践管理,才能不断提高中医临床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中医人才。

我们要求每位临床型学生毕业答辩前必须首先通过严格的临床技能、临床思维能力的考核。对考核不达标者,不予毕业论文答辩,对于应届毕业的学生要求必需至少发表一篇学术论文于国家核心期刊。这是中医教育针对目前学生逐年扩招的趋势及时做出的管理结构调整。我院主管教育的领导强调,学生培养工作要在“量”效应的基础上,注重“质”的效益,要杜绝贴着“高材生”标签却不如本科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等不正常现象的出现。这一规定是严格考核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型学生的一种尝试,是强化能力培养的一个主要环节。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规章制度建设、培养模式改革等各方面,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开展创新性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工作水平,为实现我院的发展目标做出相应的贡献。参考文献 [1]王玉荣,邹本贵,蔡明科.加强临床教学管理,提高临床教学质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2):161一162.

[2]刘秋庭,周成芳,王雪箐,等.加强临床教学改革,提高综合能力培养[J].中华医学丛刊,2003,3(2).96.

[3]李杰红.以素质为本位的医学专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西北医学教育,2007(2):197—198.

[4]赵瑛.中医思维与中医教学的探索[J].中医教育,2001(6):50—52.

中医临床实践教学 篇3

[关键词] 综合性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中医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177-02

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对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的临床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合格的中医医师亦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目前综合性医学院校中中医临床实践教学尚存在诸多不足。本研究以58名综合性医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观察和比较了不同中医临床实践教学方案的实际成果,旨在探讨其改善方向及措施,为今后的中医临床教学工作提供指导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学校2008级医学生58名,其中男31名,女27名,年龄20~22岁,本着学生自愿原则将学生分为参与改进型中医临床实践教学活动的观察组(32名)与参与常规临床实践活动的对照组(26名),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观察组?观察组实行改进教学方案。包括:(1)临床实践教学实验室配备电子计算机及投影设备,采用DB2数据库及pureXML格式存储人体经络及经穴数据,运用图像、三维模型等方式实现直观化教学。(2)实验室配备人体发光模型、脉象模型及舌苔模型供实践使用,首次临床实践课由教师讲解模型用法及基础知识,实验室开放时间由学生自行使用。(3)教学活动类别主要包括中医检查、急症处理及中医护理技术等,由教师进行基础知识讲解及示范,学生提出问题并共同讨论,实践活动中由教师指点操作中存在的缺陷及不足。(4)由教师按照课程计划规定考核内容由学生重点练习,考核包括实际操作能力测试及笔试,实际操作能力测试评分标准以操作时间及准确性为准,笔试则以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为准。(5)实验室实行全天开放制度,除少数贵重物品外,学生可随意使用设备及模型进行学习活动。

1.2.2?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临床实践活动。仅进行传统的临床见习活动,以病例观摩及讨论为主,穿插于理论课的讲授之间,不进行教学实验室活动。

1.3?成绩评价

实际操作能力考评包括经络、穴位识别、针灸操作、手法按摩等,所有学生的考评成绩均由同一考官给出,按照操作时间及准确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档。中医基础知识测验方面,两组学生采用同一份考卷作答并评分(由于本次教学活動为试验性教学,以上成绩均不记入学生档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法,检验水准设定为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际操作能力考评

实际操作能力考评中,观察组共31人达到良好以上评价(96.88%,31/32),对照组共18人达到良好以上评价(69.23%,18/26),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中医基础知识测验

本次测验满分100分,其中观察组平均得分为(85.5±9.2)分,对照组平均得分为(79.3±9.7)分,观察组中医基础知识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91 089,P<0.05)。

3?讨论

目前综合性医学院校中,中医教学仍处于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临床实践能力。虽然各大院校均安排了临床实践教学课程,但主要仍以见习模式为主,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较为有限,因此,医学生在毕业后往往不能立即进入高效率的工作状态,而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适应期,严重影响了高等中医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1]。

中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模式,其对于病理机制及治疗方案的解释均与西医体系存在较大不同,对于新生来说,许多中医理论较为晦涩难懂,甚至是不可索解的。中医诊断方式亦与西医有所不同,医师需要直接与患者接触,而不能仅仅通过病历及检测报告作出判断。因此,单纯的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无法满足中医学教学的要求。相比之下,更为直观和具体的实验教学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往已有学者提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指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操作的能力[2]。蒋筱等[3]的研究显示,中医基础实验教学是一种医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医学院成立了中医临床教学实验室,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4]。但当前中医临床教学实验尚存在一些问题[5-8],主要包括现代化技术应用不足、师生重视程度较低、实验室规模及管理不理想、教学模式无法脱离课堂教学的套路、实验室开放时间短、考核制度不完善等。

笔者通过修改中医临床实践教学方案,主要改善了以下内容:(1)充分利用投影仪、电子计算机、交互数据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节省了教学时间,增加了教学内容。(2)增加考核内容,提升了师生关注度。(3)实验室增加人体发光模型、脉象模型及舌苔模型等,加强实验室教具配备,改善其实用性。(4)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增加小组讨论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使教师从课堂领导者向指导者的角色转变。(5)增加实验室对学生开放的时间,拓展实验室应用范围。(6)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制度。本研究显示,经过改进的中医临床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基础知识水平亦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提示该教学模式具有相当的实践意义。综上所述,我国中医临床实践教学尚存在诸多不足,作为中医教学人员,时刻紧跟时代步伐,用心观察改进教学模式及内容,使之更适合学生的发展,是提升整体中医教学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谢志伟,张慧婕,李玉琼,等.中医临床教学实验室的进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70.

[2] 何建成.实验教学在中医教育中的重要性探微[J].中医函授通讯,1998,17(3):52-53.

[3] 蒋筱,王远,黄健勇,等.中医基础实验教学的评价[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3):119-120.

[4] 金桂兰.构建中医临床实验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医教育,2008,27(2):68-70.

[5] 刘杰书.对中医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探讨[J].中医教育,2004,23(5):9-11.

[6] 高秀娟,江春花,齐峰,等.中医实验教学体系的优化与整合[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4):602-603.

[7] 顾星,赵上果,张乐平,等.中医针灸推拿实验教学的创新性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0):1078-1079.

[8] 李卫红,李澎涛,徐雅,等.中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中医教育,2008,27(4):35-37.

中医临床实践教学 篇4

一、要培养新时代的中医临床人才, 临床上首先要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运用

现代医学的发展开辟了一系列崭新的领域, 人类对许多新理论的探索及层出不穷的诊疗技术的改进促进了医学界前所未有地发展, 也给中医的发展带来了疑惑与压力, 甚至世人对中医方向产生了动摇, 在中医临床中或临床教学中, 摒弃中医, 独重西医的现象彻底摧毁了新学子内心仅存的对中医的渺茫, 为此培养新时期有觉悟的中医特色的中医临床人才, 是我们临床教学的紧迫任务, 而且当前, 在国家制定的各项发展中医的方针下, 各中医药学校也提出了坚持中医道路。所以临床教学也要紧密围绕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 将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作为首位。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文化的基本内容, 是中医的入门学科, 作为初学中医者来说应当熟记领悟中医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精液、四诊八纲、整体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等, 这些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思想基础, 我们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来思考天地人的自然现象, 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来思考人的生理病理现象, 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来调节人的阴阳平衡, 来养生、防病、治病……故中医基础理论是我们行走中医的耳目、拐杖, 是我们打开中医这座宝藏的第一扇门。作为中医临床教学应当注重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掌握运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来加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掌握运用, 如建立阶段性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回顾性学习, 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知识制定每周学习计划, 已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临证注重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探讨实际病案, 在诊病过程中注意运用理论结合实际, 对病案进行解析, 并给出中医辨证施治方案;注意启发或激发学生自行运用中医理论对病案进行分析, 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医理论中医思想来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 学有所用, 增加学生的学习中医动力信心, 为成为合格的中医人才打好基础。

二、要培养新时代的中医临床人才, 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医经典的诵读学习

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具体体现, 内涵丰富, 博大精深, 富含哲理, 是古代中医药学的珍贵遗产。主要包括《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 它们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精髓体现, 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凝聚。历代中医名家, 没有不熟读与活用经典者。作为新时代的中医人, 更好地将祖国的传统医学弘扬光大、传承创新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因此, 凡治学于中医者, 都应当反复研习这些中医经典著作, 掌握经典著作所阐发或应用的思想、方法和原则, 并不断创新应用于现代临床。一方面在临床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的经典背诵, 在诵读过程中, 聆听圣贤教诲, 领略经典雅韵, 感悟大医风骨, 品味中医文化, 汲取心灵滋养, 将中医经典作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 在临证中才会做到有根可寻, 有据可依。同时中医经典, 思维缜密, 文字凝练, 抑扬顿挫, 朗朗上口, 通过口诵心铭, 潜移默化, 耳濡目染, 使中医传统美德与大医精诚的理念扎根于每个医学者的心中, 更好地弘扬与传承中医精妙医理与医术, 提高中医文化素养, 从而不断窥探中医瑰宝。另一方面在经典背诵的同时,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对经典著作的研读, 重在其中的方法论思想论。临床教学时可以注意中医经方的灵活运用, 随证变化, 遣方用药。

三、要培养新时代的中医临床人才, 还要注意中医思维能力的培养

现代医学之所以得以飞速发展, 与其借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一些边缘学科的研究是分不开的, 中医要在新形势下生存壮大并进步也不能抛弃其他科学的发展。作为新时代的中医临床人才应当具备系统的科学的知识体系, 拥有宽广的知识面, 积极涉猎当代前沿学科, 运用现代思想技术发展中医。首先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关系。作为现代中医临床教师, 一方面坚持中医学科学的整体观、系统论, 另一方面应学习西医对医学问题的分析认识的精确和细化, 辩证地看待中西医的关系, 所以作为临床教师应当弥补学生前期学习过程中, 现代医学知识的相对薄弱, 展开对学生现代医学知识的讲解, 在临证时充分发挥中医专科专病的优势, 选择中医, 同时注重中西医结合诊疗示教。这有利于学生开拓眼界与思路, 有利于自身的个性化发展以激发学生对医学的热爱, 并潜心学习研究。其次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字信息化技术、生命学技术、数子化电子影像学等等。而中医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经验科学, 需要我们借鉴现代数据建设与信息采集系统, 来更科学地研究, 尤其是对病案、证型、理法方药的统计学研究, 立法处方, 转法转方, 联合治疗及疗效评价等方面都需要借助现代科学。这就要求我们培养一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型中医人才。

四、要培养新时代的中医临床人才, 应当注意师承教育

现在中医学的发展相对迟缓, 一直以来难有突破性发展, 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作为现代中医人缺乏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 未能向纵深拓宽中医学, 创造出适应现代需要的中医新理论、新方法。作为新时代下的中医临床教师, 应当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首先注重人才的个性化培养, “以人为本”、“因人而异”,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临床教学中, 应注重启发学生临证思辨能力, 拓宽学生的思路, 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其次,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医学临床课的理论教学应与临床紧密结合才能使理论教学不留于空泛。在临床教学过程中, 应注意向学生介绍国内外的医学新动态、标准、疗法, 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提升学生的视野思路, 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浓厚的探索兴趣, 并能将实际问题升华到理论性思维, 使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得以培养和训练, 大胆提出假说、思路, 使中医的理论研究及临床诊疗取得突破性进展。另外, 中医临床思维有其特殊的思维方式和逻辑线路。要培养中医临证思维, 在强化经典医著的教学同时, 注意对中医各家学说教学的深化, 创造性思想或者是创新性理论往往是一种个性化体现, 所以各家学说是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对中医理论的阐述, 往往有其独特鲜明的思想光辉, 更能代表性地表述中医的理论思维和临床思维。所以临床教师应当通过对各家学说、各家医著的教学讲解、分析, 逐步洞悉其理论实质, 加深对中医传统思维方式的理解和把握, 得到思想的启迪。

参考文献

中医临床实践教学 篇5

高职中医学教育是临床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更新理念,构建新模式,进行《中医学》教学改革和实践,中西诊疗思路和技能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培养高素质、实用型综合临床人才,为广大劳动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突出的贡献。

中医学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代医学共同承担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任务,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教育模式,其根本宗旨就是为基层地区输送合格的、实用的社区全科医学人才。因此审时度势,如何提高中医教育教学质量也是我们中医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1明确优势、突出应用

中医学注重“以人为本”,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为特色。针灸、拔罐、刮痧、熏洗、温熨等临床操作技术具有廉价、高效、易学、易普及推广等优点,这种方便性和实用性是其他医疗手段无法比拟的。国家加大民生投入,注重基层卫生建设,这是我们高职中医教育争取发展的好机遇。目前,国外市场对拥有中医诊疗技术的人才亦颇为青睐。

高职教育本质是就业教育。现代社会特别强调综合能力在职业活动中的运用,为了使高职临床专业学生更好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拓宽就业渠道,有必要开展好《中医学》课程,培养学生临床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关键所在,发扬中医诊疗特色与优势,中医临床教育和现代临床教育模式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2更新理念、构建新模式、注重临床思维培养

摒弃传统观念,建立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理念,遵循高职临床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结合我校《中医学》课程安排情况,突出中医诊疗思维和技能培养,序化教学内容,整合为中医学基础知识、中医诊疗程序与方法、中医临床技能三大块,构建“多元教学法五步学习环”的教学模式,注重特色中医的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习环的第一步,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掌握中医诊疗必备基本理论和知识,渗透中医诊疗程序和方法。传统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为主。第二步,深入学习中医诊疗程序和方法。教师针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根据中医临床诊疗的实际应用优势,编写病案,采用以PBL为主的多种教学法,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中医临床思维。第三步,教师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模拟培训系统,进行中医临床技能实训,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形成初步的技能操作印象。第四步,把学生带入模拟的临床环境中,采用“病案情景剧”表演的方法,以及课间见习的标准化病人,实行“讲-演-练-评”的.步骤,实现技能操作的反复训练和中医诊疗程序和方法的应用,为应对临床打下基础。最后一步,临床实习,教师临床带教,指导现场操作,进行真实医疗环境下的思维和技能训练。

通过此教学模式的应用,循序渐进地将中医学课程的理论内容和实践技能消化吸收,形成一定的中医临床思维,获得坚实的职业能力。

3因材施教、合理教学法应用

学生虽然高中毕业,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学习能力,但是中医学理论抽象、深奥,其中相当部分内容难以在完全理解之后进行记忆。其次,中医学课程相对教学时间短,老师要想讲清楚,学生要想听明白,难度很大。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师带徒是传统的中医教育模式,启蒙无不是从大量的背诵开始,因此,我们在上述多媒体教学、PBL教学法、“病案情景剧”等教学法应用的同时,融入“给出预习任务-突出重要知识点-检验记忆结果-再次突出知识点”的“强化记忆”教学法,更好地完成《中医学》课程的基本知识、理论、技能的学习。

经过实践应用,在“多元教学法五步学习环”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有把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的满足感,认为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和掌握程度,教师也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出真正的“教学相长”。

4加强临床带教师资队伍建设

中医临床实践教学 篇6

【关键词】 三维立体;开放式;教学法;中医临床基础课程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5-0033-02

中医临床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三者皆为中医经典,充分反映中医特质。它们作为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桥梁课程,既有中医基础理论的特点,又有临床的内容,能够从理、法、方、药各方面指导临床实践,对于培养学生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提高中医临床技能及临床疗效,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三门课程是提高中医临床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必修课程,一直作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等教育“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因此,为了提高三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我院中医临床基础教学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方法的研究、探索和改革,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多年来,我们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三维立体开放式”教学法,多方位、多层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全面把握中医临床基础课程的内涵和特质。

1 “三维立体开放式”教学法

开放式教学相对于单一、封闭、缺乏活力的传统课堂授课而言,它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的开放和外向发散[2],它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因此,开放式教学法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创建多维的开放式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的、向外发展的学习空间,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活力,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之思维、心态处于开放状态,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我们运用的“三维立体开放式”教学法是一种集“学生门诊—网络平台—知识竞赛”于一体的教学形式。此教学法为学生创建一个三维立体开放式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

中医临床基础课程,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更快、更好地建立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提高中医临床技能及临床疗效,并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2“三维立体开放式”教学法在中医临床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2.1 开展真实生动的“学生门诊”实践活动 众所周知,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需要早临床、勤临床。中医临床基础课程中论述了临床各种疾病的诊治,蕴含医家丰富的临床经验,处处体现中医辨证论治思维,如若只限于课堂理论教学,就会使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显得枯燥无味、纸上谈兵,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临床实际,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教学团队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学生门诊”实践活动,即先由任课教师临床示教,再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门诊跟师见习,掌握接诊的常规步骤和方法,继而组织学生开展“学生门诊”,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当“医生”为生病的同学诊治疾病,鼓励学生自主地操作、尝试、交流、讨论。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通过望、闻、问、切收集患者病情资料,把握主症、病机,进而确定治法、方药;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诊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真实生动的临床尝试,亲身体验中医诊治疾病的特色,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其对中医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培养其辨证论治思维,训练学生的中医基本诊疗技能。

2.2 搭建开放的、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 自2007年以来,我们就积极利用网络技术,以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建设为依托,构建中医临床基础课程开放式平台,为学生搭建一个开放的、自主学习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2007年《金匮要略》申报为校级重点课程,2009年《温病学》申报为省级精品课程,2012年《伤寒论》申报为校级重点课程,从而实现了中医临床基础课程全部、全面的网络建设。此开放式平台实现了每门课程的课程介绍、授课教师、本课程发展历史、特色、知识模块、教学大纲、授课教案、电子教材、教学课件和录像、参考资料、参考试卷和答案等资源的充分共享。值得一提的,网络平台共享了我们自主研制的适合五年制中医本科学生使用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全套多媒体教学课件及手机题库,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系统的教学资源,极大的方便了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自学能力。学生毕业后亦可通过此平台开展继续教育,从而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另外,此平台还设有师生交流互动空间,方便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的疑问和难题,为学生开放、自主学习提供保障。

2.3 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竞赛”活动 中医临床基础课程的学习,离不开经典原文的理解和背诵,但是这些条文古奥难懂,不易学习,学生极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为激发学生对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氛围,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经典知识竞赛”。或以传统方式的问答、抢答;或以计算机为载体,开展网络答题;或进行经典原文吟诵。不断强化中医经典知识的记忆,加深印象。尤其是经典原文的吟诵,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形式并非经典原文的简单背诵,而是将经典原文的理解与表演艺术有机结合。如有学生在表现小柴胡汤证原文时,采用医生诊治病人,师傅和徒弟一问一答的形式将小柴胡汤证的主症、病机、治法、方药完整诠释,为我们再现一个生动,鲜活的“张仲景式”诊治过程。这一竞赛形式有助于学生对经典原文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由被动接受转化为内在深化。

3 思考

笔者通过开展集“学生门诊—网络平台—知识竞赛”于一体的“三维立体开放式”教学法,为学生创建了一个三维立体开放式教学情境,将中医临床基础课程的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多个支撑点上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和不足,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潜移默化中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三维立体开放式”教学法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彰显其积极促进作用。如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和任教老师开展相关学术讨论,主动学习的意识加强;从课程期末考试“病案分析题”解答情况来看,学生综合运用中医临床基础课程的理、法、方、药,辨证论治能力较以往有所提高,对原文理解更加深刻到位;学生临床跟师的积极性高涨,学习中医的信心显著提高。“三维立体开放式”教学理念和方法在中医临床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运用,正是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顺应中医人才知识结构构建的基本规律,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彰显中医临床基础课程的学术内涵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此教学法的开展,教师得到培养和锻炼,教学水平有所提高,体现了教学相长的良好势头。为此,我教学团队申报的“中医临床基础课程开放式教学的实践”荣获我校2012年高等教育成果鼓励奖。

但是,“三维立体开放式”教学法的开展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若能建立一个中医临床教学基地、搭建更加便利的网络资源平台、改进更为喜闻乐见的竞赛形式和扩大学生参与面等都将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这也将是我教学团队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兰林,李洪涛.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定名及学科建设的思考[J].中医教育,2000,19(6):10-11.

[2]齐美云.开放式教育与创新学习的思考[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19(3):80-81.

我国中医临床实践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篇7

一、我国中医临床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 中医理论难以与实际联系

由于医疗模式的转变, 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 再加之学生阅历、资历都极为有限, 经常会出现病患不配合实习医生的情况。由于患者不满意实习医生的治疗结果以及医院担心给自身声誉造成影响, 很多医院都不愿接受实习生的临床实践, 有的甚至规定实习生不可写病历或相关的医疗文书, 也不可以分管病床, 学生临床实际操作机会极少, 导致学生的实践非常尴尬, 临床实践教学难度较大。

2. 易受学生自身问题的影响

随着我国每年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 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学生未毕业就已经有了较大的就业压力。临床实践教学时, 很多学生都在奔走于各大招聘会和人才交流会, 忙面试等各项事宜, 很多学生都对中医临床实践教学不够重视。由于当前许多招聘单位仍比较重视相关学历及证书, 一部分学生会出现迟到、早退, 甚至脱岗现象;一部分学生忙于准备相关执业资格证的考试, 还有一部分学生准备继续深造, 相关的考试占用了他们大部分时间, 也影响了学生临床实践的表现, 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3. 考核模式不科学

中医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模式尚未构建科学的考核标准。很多院校并未对考核制度及完成实践的效果制定考核标准, 导致实践考核成绩随意性较大, 很多带教都是凭着印象给学生打分, 这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的打击。

4. 实践教学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伴随临床教学内容不断扩大, 中医临床实践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教学经验, 还要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及教学管理经验。但是, 临床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难以保障临床实践教学水平, 而且临床实践教学工作比较繁琐, 较易出现监督管理不当的问题。

二、对策探讨

1. 加强中医临床实践教学师资的建设,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临床教学中师资队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带教老师的诊疗技术与学术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而, 必须加强中医临床实践教学师资的建设。一方面, 可通过定期开展学术讲座、研讨会、教学查房示范、疑难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促进教师的带教水平及诊疗水平得到提升;另一方面, 教师自身也要多汲取国内外临床实践教学管理的相关经验, 提高自己的教学管理水平, 做到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并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 以提升中医临床实践教学的效果。

2. 进行教材改革, 提高学生对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视程度

由于学生毕业考核、考研所需的知识与中医临床实践课堂教学内容有很大的差异:既要让学生顺利地毕业、考研, 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中医临床实践, 就必须重构两者的教学内容, 使现有中医教材与学生考研、临床实践统一。还可将临床实践操作技能纳入到研究生考试与毕业考核体系当中, 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临床实践可以满足考研与毕业考核的需求, 这样学生自然就会重视临床实践课程。

3. 加强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对于当前医患之间比较紧张的关系, 学校必须加强中医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在硬件设施、学术水平、实践教学等多方面加大投入, 使学生在中医实践教学基地可以通过教学设备掌握临床操作技能。例如, 通过多媒体视听教学设备, 将病人的情况展示在大屏幕上, 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病人的动态及静态体征信息, 并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点, 提高实践技能, 避免接触病人时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减少医患矛盾。

4. 健全中医临床实践教学考核制度

中医临床实践考核制度主要为了巩固学生的中医理论基础知识, 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规范实习带教, 并优化应用型中医人才的培养, 是提升中医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临床实践教学考核可设置临床专业理论的考核、个体操作技能考核、临床实习考核等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 规范中医临床实践教学工作, 并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综合的、全面的评价, 从而促进中医临床实践教学效果全面提升。

摘要:传统的中医临床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结构与实践能力方面也难以满足当前医疗体系以及病患的需求, 教学效果较差。文章分析了中医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中医,临床实践教学,现状,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刘善军, 梁珂, 黄良敏.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可行性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 2011 (10) .

中医临床实践教学 篇8

一、研究对象

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2013级中医内科学专业学生40名,所选取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随机抽取。将40名划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20名学生。实验组的学生接受“1+1”实践教学,对照组依然采用普通的教学模式。

二、具体的实践教学安排

在开展实践教学之前,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所具备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进行对比性研究。主要是采用笔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笔试是针对医学主干课程进行考试,都属于是医学领域中的基础性内容,诸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剂学、中医诊断学等等,将学生这些科目的考试成绩相加,取平均分,即为学生理论知识的考试成绩。考核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针对临床案例进行分析,得出分值,与考试成绩相加,即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实验组的学生与对照组的学生考试和考核成绩进行比较,所获得的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即两组学生的学习状况基本相同,临床辩证能力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三、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所接受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实验组学生所接受的实践教学模式

实验组的学生所接受的是“1+1”实践教学模式,即《中医内科学》是组织学生针对病案进行讨论,结合中医门诊。病案讨论与教学门诊教学各为18学时。对病案的讨论,所选择的病案为众所周知的经典医案。这些病案对《中医内科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是,如果在课堂上引用这些案例,就会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新奇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分组讨论的教学模式。教师为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充分了解,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针对病案进行自由讨论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针对所讨论的论题进行分析。教师从旁指导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讨论情况以及所获得的讨论结果予以点评。这种病案讨论的教学模式使《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更具有直观性,并注入到学生的观念意识中。

2.教学门诊课。安排教学门诊课,可以采用情境表演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直接面对病患,通过让学生有机会与真实的病例接触,其病例的选择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吻合,以发挥病例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学生从实践中学习了知识,使实践操作成为深化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的途径。当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完成后,学生对专业领域各个学科的知识有所掌握,对实践教学也有所深入认识。对教学门诊的安排,每次的教学门诊为2~3个学时,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每一次的教学门诊都可以安排两名疾病患者到教室来,学生亲自参与问诊,疾病患者之间近距离交流。学生对疾病患者进行中医施治,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与疾病患者之间通过沟通的方式对病人的疾病史进行收集,运用四诊合参的方法对病人的疾病情况进行分析,运用中医方法对疾病患者的疾病进行辩证分析;使用中医方法对并病人的疾病做出诊断,采用恰当的中医治疗方法展开治疗。

3.病案讨论教学与教学门诊的结合。为了使《中医内科学》教学能够有序展开,可以将教学门诊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一次的活动都安排一个小组具体负责。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

第一步,讨论小组要选举一名学生承担病人的疾病史的采集工作,其他的学生则从其他的渠道获得病人所患有的病症资料。比如,给病人把脉,观察舌苔等等方式,而获得并人的资料,还要填写病人资料采集中的个人体会。

第二步,讨论小组是资料收集任务完成时候,就要向教师汇报。所回报的内容包括病人历史资料的补充性采集,在采集疾病史的时候所遇到的问题,对患者的病症采用中医辨病的方法进行辩证分析,制定中医诊断方案、治疗的原则和质量方法。

第三步,当学生对患者的疾病历史资料采集情况汇报完毕后,教师对学生操作行为予以点评,并针对需要完善之处做出指导。

第四步,教师和学生之间针对患者的疾病开展讨论,教师可以在学生针对患者的疾病而制定的中医处方中选择较为合适的,经过修改并表示认同之后,交给患者服用。

第五步,谈论小组的成员要承担回访工作,针对患者的服药情况进行为期一周的跟踪访问,以获得中医临床治疗的疗效。

第六步,安排病人复诊。教师将所获得的回访资料进行整理,并针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做出总结。课堂上教师将治疗效果告知学生,与学生之间针对患者的疾病治疗情况进行讨论。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参与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也得到锻炼,教师就要注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学生的临床治疗情况做出指导,教学门诊的教师则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学生的治疗行为以指导。以其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对深奥的中医理论充满好奇心,并会基于此而针对中医临床治疗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以切实提高中医理论水平。教师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以讨论的方式进行患者的疾病分析,同时还结合教学门诊教学模式针对患者的疾病制定治疗方案,教师要注意针对治疗方案进行指导,经过补充和完善之后,病人就可以按照方案内容接受治疗。

(二)对照组学生所接受的实践教学模式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为32个学时。实践教学就是将临床上的真实病案在教学中作为案例而使教学内容更为形象化,对学生起到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效果。

四、研究结果

当实验组和观察组的实践教学结束后,就要进入到评分环节。本次评分所采用的是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术能力考试题,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进行测试,并以学生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对测试和考核得分经过加权处理后得出最后评分。以评分结果为主要依据,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得出考核结果。教师针对两组学生的考核结果进行对比。

五、讨论

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辩证思维能力是“1+1”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在开展教学中,要对实践组和对照组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考核成绩进行比对,以考核成绩为主。教师以考核结果为经验资料对后续的课程教学模式以不断完善。

在教学门诊课堂教学中,让疾病患者走进课堂与学生近距离沟通,接受学生的治疗。学生可以对四诊合参的中医辩证治疗方法予以体验,通过对患者展开中医治疗,可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还积累了临床经验,从而对学生的中医临床辩证思维能力以培养。

针对学生对患者治疗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不足,教师要及时指导和纠正,以使患者能够放心让学生治疗,学生也会在病患的配合下制定治疗方案。将中医内科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可以将中医临床思维模式建立起来,对学生中医临床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利。

对照组采用了常规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案例的方式展开教学。虽然学生对真实的临床案例结合中医内科学理论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其中医辩证思维能力。但是,由于临床经验不足而使中医临床辩证思维能力难以获得真正意义的训练,对学生的培养采用“1+1”的实践教学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六、总结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旨在对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以培养。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实践教学的对比分析,虽然对照组采用了实践教学模式,但是,并没有教学门诊内容,学生无法获得临床治疗经验。采用“1+1”的实践教学,则是病案教学结合教学门诊,让学生通过“四诊”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分析,并接受临床治疗训练,使学生对患者的疾病分析能力有所提高,并积累了解决临床问题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李朝喧,陈筱云,齐锋,赵莉娟.《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思考与探索[J].光明中医,2013,28(05):1060-1061.

[2]肖永华,吴文静,赵进喜,储真真,王继东.从症、证和病的概念与关系谈中医临床思维教学问题——由中医内科见习病例引起的思考[J].现代中医临床,2015,22(03):49-52.

[3]滕晶.实时案例CAI同步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24):26-27.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评价的思路和方法 篇9

1 循证指南和共识指南是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主体

根据指南制定方法的不同, CPG主要分为循证CPG和共识CPG, 循证CPG是国际指南开发的主流和趋势。目前, 共识CPG是我国中医CPG的主体, 其以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为代表[2,3]。我国中医循证CPG的制定处于起步阶段, 2011年我国出版了由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作开发的第一批中医循证CPG, 分别为《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中医内科》、《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专病专科》、《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针灸》[4]。循证中医CPG的研制开始引起行业内的重视。

2 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质量评价方法

不同的国家和学术团体制定了许多专门评价工具以便科学客观的评价临床指南。目前国际应用较多的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 (Appraisal of Guidelin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AGREE) 是由13个国家共同研制的。笔者研究发现, 我国中医循证CPG可采用AGREE工具进行评价[5]。

2.1 质量评价的内容

目前, AGREE已更新为AGREEⅡ, 该工具包括6个领域23个条目, 主要侧重于CPG制定过程和报告的质量评价。6个领域分别包括范围与目的、参与人员、制定的严谨性、清晰性与可读性、应用性、编辑独立性。其中范围与目的包括3个条目, 主要评价指南的目的、解决的卫生问题、适用的目标人群。参与人员包括3个条目, 主要评价指南制定者是否包括所有相关人员、是否征求指南适用目标人群的意见、指南使用者是否明确。制定的严谨性包括8个条目, 主要评价指南中证据的来源和合成方法、推荐建议的形成方法、是否介绍指南的更新方法。清晰性与可读性包括3个条目, 主要评价指南推荐意见的准确性和简练性、是否提供了不同的推荐建议、主要推荐建议是否容易鉴别。应用性包括4个条目, 主要评价指南在推广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指南推广的措施、指南推广可能产生的卫生经济学效益。编辑独立性包括2个条目, 主要评价资金资助者是否影响指南推荐建议的形成、指南制定者间是否存在利益冲突。在完成6个领域的评价后, 需要进行指南的全面评估。全面评估主要包括2个条目, 分别为指南的总体质量评分和指南推荐等级。

2.2 质量评价的方法

根据AGREEⅡ工具的要求, 每个CPG由2~4名评价者进行评价。为保证中医循证CPG质量评价的客观性, 评价者需满足以下要求: (1) 评价者必须正确理解AGREEⅡ的内容; (2) 评价者必须是本专业的专家, 掌握指南内容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 (3) 评价者应具备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知识; (4) 评价者不宜为本指南制定者。AGREEⅡ中23个条目和全面评估的评分等级均为1~7分, 每个评价者根据AGREEⅡ中给出的评价标准, 对每个条目进行打分, 最后进行全面评估打分并给出总体推荐意见。所有评价者完成评价后, 研究者根据AGREEⅡ工具提供的公式, 计算中医循证CPG在6个领域及其全面评估的得分, 最后给出该CPG的质量评价结论。

2.3 质量评价的时点

一般在中医循证CPG推广应用前, 采用AGREEⅡ评价其质量, 判断指南是推荐使用、修改后推荐还是不推荐, 从而为指南使用者提供参考。

3 中医共识临床实践指南适用性评价方法

在中医共识临床实践指南难以采用AGREE工具评价的情况下, 中医共识CPG适用性评价这一新研究理念开始引起医学界的关注和研究[6]。中医共识CPG的适用性评价是指CPG在特定范围内适用于临床实践的能力。据此, 笔者参与制定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2012年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应用评价项目实施方案》中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适用性调查问卷》, 此调查问卷目前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推广示范基地进行使用。

3.1 适用性评价的内容

中医共识CPG的适用性评价宜采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适用性调查问卷》评价, 该调查问卷包括5个方面21个条目。5个方面分别为指南基本信息、指南质量与水平、指南应用情况、综合评价和建议。其中基本信息包括3个条目, 主要包括指南的名称、是否使用过本指南、是否熟悉本指南。指南质量与水平包括8个条目, 主要评价指南解决的临床问题、适用的目标人群、指南使用的术语与《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等国家标准是否一致, 以及指南中的诊断要点、辨证分类、治则治法、组方用药、其他治法、预防与调摄是否合理。指南应用情况包括9个条目, 主要评价指南与相关标准的内容协调配套性、指南内容与结构的合理性和完整性、指南与本单位 (个人) 诊疗方案和其他相关诊疗方案 (或研究成果) 水平的协调性、指南临床应用的疗效、指南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指南诊疗方案的经济性、指南临床应用的简便性、指南在规范医疗管理和保障医疗服务质量方面的作用。综合评价包括1个条目, 评价指南在医疗服务实践中的适用性。在建议部分, 评价者可给出对指南更新的意见和建议。

3.2 适用性评价的方法

根据《2012年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应用评价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 每个指南由至少10名评价者评价。为保证中医共识CPG适用性评价的客观性, 评价者需满足以下要求: (1) 评价者必须正确理解《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适用性评价调查问卷》的内容; (2) 评价者必须具备指南内容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 (3) 相关专业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共4名以上, 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共6名以上; (4) 评价者不宜为指南制定者。

21个条目中, 18个条目的评分等级均为1~4分, 2个条目为1~2分, 1个条目填写指南名称。评价者根据调查问卷中的评分设置进行打分, 最后给出综合评价的打分。所有评价者完成评价后, 研究者进行统计分析, 最后给出该中医共识CPG的适用性评价结论。

3.3 适用性评价的时点

一般在中医共识CPG推广应用中, 采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适用性调查问卷》评价, 判断指南的临床适用性, 从而为指南的进一步制修订提供参考。

4 总结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是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的有效载体, 是规范医疗行为、提高临床疗效、控制医疗费用的有效工具。无论是指南的质量评价, 还是指南的适用性评价, 其目的都在于促进指南作用的发挥, 因此应加强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评价和适用性评价。

摘要:指南制定的目的在于应用, 没有应用, 任何指南都是废纸一张。质量评价和适用性评价是保证指南作用发挥的前提。中医共识临床实践指南和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是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主体。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宜在指南发布前, 采用AGREEⅡ进行质量评价, 为指南使用者提供参考。中医共识临床实践指南应在指南推广应用中, 采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适用性调查问卷》评价, 为指南进一步制修订提供依据。

关键词:临床实践指南,中医药,质量评价,适用性评价

参考文献

[1]王忠敏.标准的灵魂在于“化”[J].中国标准化, 2012, 55 (7) :44-45.

[2]Yuwen Y, Shi N, Wang L, et al.Development of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11 common diseases with Chinese medicine interventions in China[J].Chin J Integr Med, 2012, 18 (2) :112-119.

[3]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1-3.

[4]曹洪欣, 王永炎.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1:1-3.

[5]Xu J, Shi N, Wang L, et al.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the first batch of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J Tradit Chin Med, 2011, 31 (4) :376-381.

临床中医学生素质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篇10

关键词:临床中医,素质培养,医德

医乃“仁术”。中医自古以来强调医生必须对人的生命具有崇高的仁爱精神。医者父母心。术为先,德为本。医生是个神圣的职业,承担着治病救人的责任,其工作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没有医德的医生即使专业知识学得再好,也是一个缺少灵魂的人。笔者从医30 多年,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好”医生,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医术以及高超的服务艺术。而作为一名中医院校的教师,我们不但要教给医学生临床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医德,让学生学会将知识转化为本领的能力,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好”的中医生,才能使中医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让中医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一、先立德,后做事

(一)培养高尚的医德是中医生成才的关键

具备高尚的医德是对“好”医生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我们培养医学生的最根本的环节。《大医精诚》是医生的道德行为准则[1],它对医生的要求主要包含“精”和“诚”两个方面,“精”是指技术层面,“诚”主要是指道德品质。两者之中,“德”是“术”的先决条件,清代袁牧在《徐灵胎先生传》里说:“德成而先,艺成而后,似乎德重而艺轻。不知艺也者,德之精华也,德之不存,艺于何也?”因此,我们培养医学生也要从“精”和“诚”两方面入手,以“德”为先。

(二)德行双兼培养中医生的良好医德

首先,要做到言传身教,在临床工作中应满怀体恤慈爱之心对待病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不管是衣衫褴褛、众人避之不及的最底层穷苦百姓,还是衣着高贵、众人追捧的富商名人,都要一视同仁,平等相待,给予诊治。对危重或传染病患者,“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要做到“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特别是对“患有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的患者,只能以“凄怜忧恤”之心去关心爱护病人,时时处处急病人所急,而不能嫌脏厌臭而起“蒂芥之意”[2]。

其次,我们还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培养中医学生“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的思想。所谓“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就是智慧要圆通,品行要端正,胆量要大而心要细。因为临床医生的举止、言行无论是对中医学生还是对患者的心理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给中医学生树立榜样,做到举止端庄、谨言慎行,望闻问切无一不细致,临床处理问题要果断,详细分析后才辨证处方用药,以求疗效确切。如此,不但能令人产生敬意,值得信任,树立中医学生对中医的信心,而且能够通过临床带教中的不断渗透,使中医学生自觉实践《大医精诚》的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医德。

二、教学与实践两手抓

绝大多数医学生初上临床实习都有一种体会:在大学课堂饱读理论,却不知其中道理为何,从而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难以将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联结起来,由此极易产生“书本知识无用”或是“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完全脱节,书本知识学不学都无所谓”的错误认知。五年本科毕业后真正参加临床工作,本来满怀梦想希望大干一场,却发现在临床工作中使不上劲,所学的知识难以与临床实践对接,而产生一种“本领慌”[3]。以上种种,究其根源,都是在于没把知识和理论有效地转化为本领。如何教会中医学生将知识转变为本领呢,笔者认为必须从教学与实践两手抓,才能真正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有本领的中医学生。

(一)将临床实践融入教学内容,优化临床教学

医学教育中,教师的根本任务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做一名医生。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与临床实践关系密切的课程,如“中医内科学”、“诊断学”等,我们在传授知识时,通过讲解知识点,将知识点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扩散思维,如此,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诱导中医学生形成良好的中医思维,帮助学生在临床上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帮助中医学生尽快进入中医的大门,大大提高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对“黄疸”这一章节的讲解过程中,对于黄疸,除了病毒性肝炎外,还有可能是溶血、胆道结石、肿瘤等疾病,如此,我们应当指导学生在临床上如何区分、鉴别,应该做哪些检查,应该做哪些处理等等。再如,对于中医阳黄、阴黄的判断,我们在授课时可以结合临床中实际案例的图片等让学生充分认识黄疸的鉴别诊断,如此,就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知识与本领同时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以后在临床中能够活用书本的知识,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二)注重讲课的艺术性

作为教师,最忌是成为会说话的书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授课的内容和目的,然后要认真备课,同时,要注意讲课的艺术,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学到知识、学到本领,才能做到教学相长。首先,我们要认真准备课件,明确课堂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把握住关键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其次,我们要在讲课前认真梳理,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梳理清楚,在讲课的过程中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地向中医学生讲解,才能把道理讲解清楚。第三,应注重授课的表达艺术,要注意不能读课本,而是要结合临床的实践、生活的实际讲解知识点,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如此,讲课才能生动,有互动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在短短的45 分钟中记住知识,将来在临床实践过程也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课堂的内容,自觉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才能提高课堂授课的成效。

(三)强化临床带教实践

在医学教育中,临床带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中医学生从课堂走向临床的必经道路。如此,作为带教教师,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如果说对课堂教学是感性认识,那么通过临床实践的锻炼将会使中医学生更好地把学到的知识转变为理性认识,转化为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本领[4,5]。因此,我们在临床带教中,可以通过不同的病例,不断把“将知识转化为本领”的信念传递给学生;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抓住扩散临床思维的关键点,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本领”,使学生不断在临床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例如,在临床中遇到一例黄疸的患者,我们要诱导学生将书本的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思考病例的特点是什么,患者所患的可能是哪几种疾病,需要如何进行鉴别诊断,需要确诊还应该进行哪些检查,确诊后应该进行哪些治疗等等,如此,不断通过临床实践范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总结中医诊疗规律,提高学生的临床诊疗能力。

(四)推行临床小讲课

要把知识转化为“本领”,需要不断地实践,因而,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复习书本知识,温故而知新,能更容易将知识转化为“本领”,提高在临床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根据临床的常见问题,每周一次由年轻医生进行专题小讲课,如此,既有助于年轻医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也有助于实习医生将书本知识转变为本领,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在临床小讲课的过程中,我们在对书本知识回顾的同时,也结合临床中的实际病案进行讲解,如此更能加深不同层次医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有助于临床思维能力的形成,也有助于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坚定的中医信念

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只有热爱中医才能为中医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多更好的努力,只有相信中医才能当好一名中医生。因此,作为一名中医教育工作者,给学生灌输一种相信中医的信念也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解临床的验案,在临床带教中我们可以不断通过典型病例来坚定中医学生对中医的信心,还要在临床实践中带领医学生坚定不移地运用真正的中医理论治病,让学生体会到中医带来的真实疗效,增强对中医的信心,解决中医的信任危机。只有不断坚定学生学习中医、相信中医的信念,引导中医学生从内心肯定中医、相信中医,如此,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中医人才。

人命关天,医生的责任重大。在中医教育中,只有重视对中医学生良好的医德的培养,重视对中医学生“本领”的培养,才能培养出新一代好的中医生,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医薪火,让中医得到更好的发扬,惠及更多的患者。

参考文献

[1]程雅君,程雅群.道解孙思邈《大医精诚》——从医之德术体法观道[J].宗教学研究,2004,(4).

[2]苏文娟,张爱林.从《大医精诚》看医学人文教育[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3]吕志霞.论本领恐慌与能力建设[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3,(5).

[4]叶建成.谈吴阶平医学人才成才观[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5).

上一篇:农村消费者金融下一篇:商业地产融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