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大

2024-07-08

抗大(精选十篇)

抗大 篇1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原料与试剂

秀珍菇, 徐州家乐福超市, 干燥粉碎后过40目筛备用;大豆油, 市售;其他均为分析纯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风选中药粉碎机, 山东省青州市精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标准检验筛, 浙江上虞华美仪器纱筛厂;FA2104N电子分析天平、7230G可见分光光度计,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SENCO R201L旋转蒸发器, 上海申生科技有限公司;LGJ-10冷冻干燥机, 北京四环科学仪器厂。

1.3 方法

1.3.1 抗大豆油氧化试验[8]

采用Schaal烘箱法, 取30g油样, 放入100m L烧杯中, 敞口, 按一定量加入白豆蔻挥发油样品或抗氧化剂或增效剂, 混合均匀, 将油样放入 (60±0.5) ℃恒温箱中强化保存, 每隔24h搅拌1次, 并交换它们在恒温箱中的位置, 定期测定油样的过氧化值 (POV) 。

1.3.2 过氧化值的测定

按GB/T 5009.37-2003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糖添加量的影响

由图1可知:随着秀珍菇多糖添加量的增加, 其抑制大豆油生成氢过氧化物的能力增加, 故过氧化值降低, 亦即其抗氧化效率也增强, 且多糖对大豆油的抗氧化能力有量效关系。

2.2 增效剂的影响

由图2可知:在增效剂的添加剂量为0.02%时, VC、柠檬酸和酒石酸对多糖的抗氧化作用均有增效作用, 增效作用的强弱顺序为VC>柠檬酸>酒石酸。这种增效作用可能是由于这些增效剂对油脂中的某些金属离子如Cu2+、Fe2+和Mn2+等有螯合作用, 形成金属盐, 使能促进氧化的微量金属离子钝化, 不再具有催化油脂氧化的能力, 从而增加了秀珍菇多糖的抗氧化效果[4]。

2.3 多糖与合成抗氧化剂的比较

由图3可知:抗氧化效果由强到弱的顺序为:0.02%TBHQ>0.02%BHT>0.05%多糖。多糖添加浓度为0.05%时, 其表现出的抗氧化效果和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效果相接近, 而秀珍菇多糖为天然产物, 无毒副作用, 比合成抗氧化剂有明显的优越性, 显示其良好的应用价值。

2.4 多糖和合成抗氧化剂混合使用的比较

由图4可知:秀珍菇多糖与合成抗氧化剂混合使用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这对于减少合成抗氧化剂的使用量从而减少由此带来的毒副作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其中, 0.05%多糖与0.02%TBHQ混合使用时, 其抗大豆油氧化效果较好, 这种增效作用可能是由于复配使用时, 在抗氧化之后, 产生的游离基会相互作用生成新的化合物, 继续发挥抗氧化作用, 使其抗氧化性能得以增强[9]。

3 结论

(1) 秀珍菇多糖对大豆油有一定的抗氧化效果, 且具有量效关系。

(2) VC、柠檬酸、酒石酸的添加剂量为0.02%时, 其对秀珍菇多糖的抗大豆油氧化效果均有增效作用, 增效作用的强弱顺序为VC>柠檬酸>酒石酸。

(3) 秀珍菇多糖添加浓度都为0.05%时, 其表现出的抗氧化效果和人工合成抗氧化剂0.02%BHT效果相接近, 而多糖为天然产物, 无毒副作用, 比合成抗氧化剂有明显的优越性, 显示了其良好的应用价值。

(4) 0.05%秀珍菇多糖与0.02%TBHQ混合使用时, 其抗大豆油氧化效果较好, 这种增效作用可能是由于复配使用时, 在抗氧化之后, 产生的游离基会相互作用生成新的化合物, 继续发挥抗氧化作用, 使其抗氧化性能得以增强。

参考文献

[1]万素英, 赵亚军, 李琳, 等.食品抗氧化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8.

[2]刘书成, 李元瑞.大蒜精油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特性[J].食品科学, 2002, 23 (1) :128-131.

[3]陈玉香, 周道玮.茶多酚对豆油及猪油的抗氧化作用[J].食品科学, 2001, 22 (11) :27-29.

[4]崔永明, 余龙江, 敖明章, 等.甘草总黄酮对油脂抗氧化作用研究[J].食品科学, 2007, 28 (11) :119-121.

[5]李秀信, 王荣花, 李萍.紫苏黄酮对食用油脂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 2007, 22 (2) :63-65.

[6]周阿囡, 陈生根, 储莉慧, 秀珍菇不同配方及出菇期试验[J].食用菌, 2005 (1) :41-42.

[7]冯志勇, 王志强, 郭立刚, 等.秀珍菇生物学特性研究[J].食用菌学报, 2003, 10 (3) :11-16.

[8]杨惠芬, 李明元, 沈文.食品卫生理化捡验标准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7.

抗大 篇2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建校80周年

作者:张仕波 刘亚洲 《光明日报》(2016年07月27日 11版)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于1936年6月在陕北瓦窑堡成立,一建校就担当起民族救亡、人类解放的使命责任,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色熔炉和精神高地。在9年多时间里,“抗大”为我党我军培养了10多万名优秀的军政干部,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的发展壮大,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习主席在视察国防大学时指出,国防大学传承着“红大”“抗大”血脉,为党、国家、军队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我们作为“抗大”传人,继承“抗大”传统、传承“抗大”精神,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牢记习主席教诲嘱托,深扎“抗大”之根,延展“抗大”之脉,传承“抗大”之魂,着力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中国特色的最高军事学府,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传承“抗大”“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首要方针,始终向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看齐

“抗大”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创办发展起来的,毛主席为“抗大”制定的教育方针,第一条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听党话、跟党走。陈毅同志为“抗大”五分校学员题词——“永远跟着共产党走”,对此作了深刻诠释。“抗大”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关于办学和培养干部的方针原则、决策指示,坚持“保证党对于培养干部事业的领导”,坚持把“转变学生的思想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马列主义武装,狠抓党的建设不 1 放松,确保培养的人才在强大凶残的敌人面前,在极度艰难的环境面前,在错综复杂的局势面前,始终听党指挥、英勇顽强、坚忍不拔。

习主席强调,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这是建校之基、育人之本。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防大学始终坚持从思想上政治上建校治校,全面深入学习领会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抓好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注重发挥学校理论和人才优势,深入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组织专家教授上媒体、下部队、走基层、进高校,为加强党的理论武装和舆论引导作出了积极贡献;着力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和政治工作,建强领导班子,严肃党的生活,持续深入肃清郭伯雄、徐才厚流毒影响,紧贴实际创新发展政治工作,努力把学校打造成火热熔炉、信仰高地。

国防大学在强军兴军实践中地位作用重要,必须着力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保持高度一致。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时刻牢记军校既姓军、更姓党,树立牢固的军魂意识,坚决维护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决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要把讲政治作为办学治校育人的根本。做到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贯彻政治建军要求,聚焦培养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建军治军人才,下大力加强和改进学校政治工作和政治理论课教学,使学员在校学习的过程成为思想提纯、灵魂回炉的过程。要努力实现政治立场坚定性和教学科研创新性的有机统一。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在鼓励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提升教学科研水平的同时,强化政治上的红线、纪律上的高压线,确保“学术研究无禁区,三尺讲台无杂音”。

传承“抗大”“向斗争中学习”的办学理念,忠实履行人才培养和理论创新重任

“抗大”处在恶劣的战争环境,客观上必须一边学习一边战斗,由此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办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一除千百年来中国旧式教育的陋习,开创了我军现代军事教育的先河。当时,“抗大”秉持毛主席提出的“向斗争中学习”先进理念,一方面,坚持把战场融入课堂,把战例作为教材,结合实战检验和运用所学理论,大力提高学员研究打仗、指挥打仗的实际本领。另一方面,聚焦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聚力推进党的理论特别是军事指导理论和战争理论的创新,像《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等,都是毛主席当年在“抗大”的讲演或在校刊首先发表的;“抗大”编印的《兵团战术》《游击战术》等教材,极大支持了抗战实践,有的还被国民党军队拿去当作教材。

眼光决定未来,人才决定事业。今天,国防大学的办学条件与“抗大”相比发生了极大变化,但培养能打胜仗人才、推进重大理论创新的根本职能没有变。习主席强调,国防大学必须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深入研究把握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规律;要在战争和作战理论创新上求突破,为形成具有时代性、引领性、独特性的军事理论体系贡献力量。这些年来,我们潜心育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许多人成长为军队和地方高级领导;瞄准党、国家和军队重大需求,不断拿出原创性研究成果,很多进入了国家决策。

时代在发展,使命在召唤。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忠实履行好肩负的职能使命,切实抓好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坚持把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突出出来。要瞄准明天的战争筹划今天的教学,打赢战争需要什么就教什么,指挥员缺什么就补什么,积极探索和构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要大力推进军事理论创新,紧紧围绕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策需求,加紧研究战争和作战理论,努力推出更多系统性、原创性、有影响力的重大成果。

传承“抗大”“最优秀的干部办学校当教员”的鲜明特色,着力提升办学治校育人水平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军事学校,最重要的问题,是选择校长教员和规定教育方针。”“抗大”之所以办得好,就在于有一批名将办学、名师治教。“抗大”时期,毛主席和党中央选定一大批能打善战的我军优秀将领,担任“抗大”总校和各分校领导,确保了“抗大”办学治校的高起点和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毛主席和党中央十分重视“抗大”教员队伍建设,把他们看作是孵化抗战精英和领导骨干的“老母鸡”,把最知名的学者请来当教员,把最优秀的学员留下来当教员,把高级将领动员来当兼职教员。毛主席长期兼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数十次亲自为学员授课。当时,“抗大”讲台上,有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陈云等大批党和军队的高级领导,还有徐特立、范文澜、艾思奇等一大批学贯中西的学界泰斗。正是靠着这样一支优秀卓越的办学力量,才开创了“抗大”“越抗越大”的胜利局面,谱写了我军教育史上的奇迹。

国防大学始终坚持名师立校,靠人才兴保证事业兴。学校始终把教研干部队伍作为主体力量,视他们为最宝贵的资源财富,千方百计培养人、锻炼人,广搭平台使用人、成就人。目前,学校以名师工程为主要抓手,持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杰出教授、优秀中青年专家等层次衔接、梯次递进的人才发展科学布局,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了后劲。

习主席强调,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出一些懂打仗的名师,带出一批会打仗的高徒;要坚持教人先正己,严格对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高标准抓好干部队伍建设。这是对国防大学的郑重要求和殷切希望。我们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校党委、校领导要带头深研战争制胜机理、军队建设规律和办学治校特点,提高把关定向、决策部署、组织指挥的能力水平,当好学校的定盘星。要进一步推进名师工程,全方位加大人才培养使用力度,培育良好师德师能师风,采取超常措施,使有思想、敢创新、潜力大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进一步落实尊师重教,以更科学的政策制度、更贴心的办法举措,大力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氛围,广泛激发教研干部的使命感责任感,让人才智慧竞相涌流、人才活力竞相迸发。

传承“抗大”“最革命最进步”的精神内核,建设与最高军事学府相适应的先进文化

大学,不仅要有大楼、大师,更重要的是要有“大道”。这个“大道”,就是一所大学坚持和传承的文化。毛主席当年为抗大制定的“三句话八个字”教育方针和校训,成为一代代国防大学人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优良传统,是国防大学的文化符号。其最深刻内涵,就是毛主席所概括的“最革命最进步”。他在《抗大三周年纪念》一文中指出:“抗大为什么全国闻名,全世界闻名,就是因为他比较其他的军事学校最革命最进步。”这种“最革命最进步”的价值追求和实践积淀,为“抗大”担承“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为“抗大”师生胜任“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提供了根本精神支撑和强大思想保证。

国防大学传承“抗大”优良传统,注重构建紧贴时代发展要求、体现最高军事学府特色的先进大学文化。校党委专门出台《关于推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意 5 见》,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部署。近年来,我们着力树牢信仰信念,紧抓党性培育不放松,采取多种形式强化思想教育,拍摄制作《甲午甲午》《重生》等多部专题片,在军内外产生广泛影响;涌现出张国春、兵棋团队等全国全军重大典型。着力改进校风学风,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始终狠抓从严治校不放松,始终保持简捷高效的工作作风。着力丰富精神家园,打造“省委书记走进国防大学”“精品艺术舞台”“精武报国雕塑园”等八大文化品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全校师生的人文素养。

文化既在于它是被历史所检验和证明了的,又在于它是被自觉传承和发展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树立国防大学的文化自信,就必须进一步强化传承“抗大”文化的历史责任,以“最革命最进步”为目标和要求,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要一以贯之抓好从严治校。按照习主席所明确要求的,始终保持“抗大”“严的精神”,坚持严字当头,加大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从严治研、从严治考力度,把各项举措落到实处,维护好最高军事学府以严著称的良好形象。要坚持不懈培塑新风正气。落实习主席指示要求,在改进作风上不松懈、不松劲,始终端正工作指导、改进工作方式,坚持反腐倡廉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倡导淡泊名利、潜心治学、苦练内功的治学态度,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持之以恒推进文化育人。适应学校高中级领导干部、高学历知识分子集中的特点,着眼更好发挥育人功能,进一步抬高文化建设站位、丰富文化建设内涵、拓宽文化建设途径,用先进文化滋养心灵、陶冶情操、激发动力,凝聚起奋力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强大力量。

入党、上“抗大”——我的1938 篇3

我出身于一个手工业者家庭,父亲早年在上海的里弄里开一个小小的裁缝铺,辛苦地养活8口人,虽然全家人勤奋地工作,但是每到年关,家里还是坐满了讨税要债的,母亲向来人苦苦哀求的面容,现在还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因为家贫,我的求学路特别艰难,为交学费,父亲在冬天当掉唯一可以御寒的绒衫。所幸我成绩特别优异,念到初二,学校免去我的学费、住宿费、膳食费用。1935年,“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很快从北平波及到上海。我在学校担任学生墙报的“主编”,刊登了不少抗日文章、诗歌,得罪了学校当权者。校方勒令我停止在墙报上发表抗日言论,否则就要交膳食费。其时,我结识了许多追求进步的年轻人,他们资助我膳食费。其中有一个姓王的同学,似是中共地下党员,他常给我讲抗日救国的道理,在他那儿,我看到一张巴黎出版的《救国时报》上刊登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招生广告,这所大学深深地吸引了我。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初中一毕业,我就开始找工作。幸好初中班主任张允和的丈夫周有光所在的江苏银行需要见习生,我考取试用,经过勤奋工作转为正式练习生,分配到泰兴支行工作。在泰兴,我结识了不少来自东北的流亡青年,受到他们的影响,积极参加民众运动,在街头演讲,在报纸上发表文章。银行经理知道后,非常生气,让我辞职回上海。那时上海已经沦陷,“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装成难民爬上一列装牲口的闷罐车,找到了武汉新华日报社,要求到抗大学习。

1938年3月,我终于得到进入抗大学习的机会。4月,我光荣地加入共产党。抗大,这个革命大熔炉锻炼我成长,奠定了我的革命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直到今天我仍能记着毛泽东同志对抗大学生的教导:“出去要当一辈子学生,要做一个坚定的革命者,永远以革命的面目相见……”当年的入党誓言,也融入我的生命中。1982年离休以后,我仍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坚持从事公益事业,获得“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等荣誉。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 篇4

一、抗大在艰苦的条件下越办越好

在1938年《抗大动态》中这样叙述抗大生活状况:“无论是教职员、学员或事务人员总汇起来, 平均每月只有8元左右, 这与全国任何大学比较起来, 都是微乎其微的。”[1]23即使在这样艰苦条件下, 抗大还是解决了一个个困难。其一, 经费问题;抗大全校师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挖窑洞及整理牛、羊圈作为校舍, 用砖头、石块、黑锅灰和子弹头及废报纸作为文具的替代品。其二, 生活问题;麻布和草鞋是抗大师生的主要着装。糠、小米、黑豆是主要主食。随着许多学员的慕名而来, 为解决衣食问题, 抗大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思想总动员, 自己种田、防线, 在短短一年就实现毛泽东所说的“丰衣足食”。其三, 学员招收问题;在第一、二期中大部分学员都是老红军及农民子弟兵, 学员数量非常少。抗大通过先进的教育和管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员, 尤其从第四期开始, 有大量的爱国知识青年、有知名的文艺界人士, 有东北军、西北军将领的高干子弟, 甚至还有来自外国的64名华侨及朝鲜、越南和日本的国际友人。实践证明: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实践是成功的, 在艰苦的条件下, 越办越好, 使它响彻于黄河之滨、长江之滨。

二、抗大在思想文化工作的主要内容

1. 用马列主义和党的政策统一学员的思想。

抗大学员的地区来源非常广泛, 但思想意识和觉悟性存在很大差异。根据这种情况, 抗大制定出了“团结、教育、改造”的方法, 其一, 把改变学员思想放在首要地位;教学课程“根据各时期的中心任务和学员的成分而有所改变, 但以哲学、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运动史、政治经济学等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理论课程作为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始终不变”[1]66。其二, 提高学员的哲学认知;毛泽东亲自讲授《辩证唯物论》、《实践论》、《矛盾论》等课程, 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及理论结合实际的重要性, “左、右倾”错误观点的危害性, 要求学员提高思想觉悟性和判别是非的能力。其三, 始终把党的政策教育作为重要课程;在专职及兼职的教员中始终强调党的政治教育。如:毛泽东在讲演《论持久战》的课程中, 始终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重要性, 使学员坚定了持久抗战的信心。

2. 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适应形势不断改革。

在学校正规化建设中, 抗大坚持毛泽东同志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工作方法, 为抗大教育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中最重要归为三点:其一, 结合实际讲授理论知识;教员在授课中坚持“少而精”原则, 在辅助教学中坚持“学而用”原则, 注重由表及里、有远到近的传授理论知识。其二, 在学校建制及招生方面结合实际;为适于战争环境, 采取灵活性、时间短、见效快的体制, 对“来到抗大的学员, 来者不拒”。其三, 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在长期教学实践中, 抗大根据学员特点注重教育方法的运用, 比如:解说式, 适合工农出身的学员, 要求学员把前后问题联系起来, 不要一点、一个问题孤立起来。为了帮助落后学员及给学员减压, 还组织研讨会、座谈会, 组织晚会、辩论会、演讲会等方法, 去帮助学习, 交流经验, 努力使学员的理论水平获得极大提高。

3. 组织序列合一的方法, 培养知识干部。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 新任教育长何长工制定了“知识分子工农化、工农干部知识化”教学尝试, 目的是打破敌人封锁和扫荡。其一, 适应敌人后方环境, 实行战教合一新方法;在编制方面, 将基层大队、支队、校队变成团营连排的训练方式, 从而保证分散转移中独立教学。其二, 根据战斗形势, 安排教学内容;在政治文化课中增加了形式主义教育, 军事理论各学科增加了防御战、迂回包围、阵地战等实战案例, 并教授战法实际演练;在授课方式上, 采取自学与授课形式结合, 集体和分散上课结合。其三, 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尤其在六、七期学员中最为明显。第六期学员大部分为文盲、半文盲、高小文化程度, 抗大在教学上适当增加文化课的比例。第七期学员大部分是前线基层干部, 他们有较高的战斗经验和素质, 要求他们以研究和探讨为主, 把学习由浅入深, 循环渐进, 使学习能力得到升华。

4. 注重教员队伍的建设培养。

抗大校长“罗瑞卿同志为加强教员建设、稳健教员队伍注入了大量心血”[1]373。主要有:其一, 举办培训班, 以老带新在内容和方法上, 坚持学以致用, 根据每个人专业, 将来教什么就学习、研究什么。许多年轻教员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其二, 强化培训, 民主教学, 这主要为现任教员骨干开办的, 强调自学为主, 集体活动主要是备课试讲。明确教员有讲学、研究的自由, 坚持群众路线, 边实践边总结。其三, 政治上尊重爱护教员;尤其是“1938年9月抗大教育科科长杨兰史逝世, 毛泽东在追悼大会上写下‘哀悼我们教育战线上的勇士, 杨兰史同志永远不死’的挽联”[1]173, 使广大教员对于中央如此尊重教育工作者, 感受到作为一名抗大教员的无上光荣, “坚定做一辈子教员, 死在延安, 埋在清凉山上的决心”。

三、在新媒介时代对加强高校思想文化工作建设的几点启示

习近平强调, “加强思想宣传工作就是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 因势而谋、应势而为、顺势而为”[2]65。所以, 研究抗大思想文化工作建设经验对当前高校打破以前固有的思维定势, 加强思想文化工作建设, 探索新举措和新方法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增强政治意识, 加强宣传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的地位。

习近平指出, “意识形态工作一点也不能放松和削弱, 要围绕大局, 统一思想凝聚力量”[2]66。这关系到党对高校的领导及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实现, 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是否成功。所以, 一方面,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当前高校有责任有义务加强学生的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另一方面, 高校在意识领域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代表了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 是兴国之魂, 是占领舆论阵地又一大思想武器, 决定了中国的发展方向。其中改革创新的精神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 符合当今高校的意识领域方法的改革, 也是带领社会思潮的主旋律的重要法宝, 可以说净化思想宣传工作是高校思想建设必不可少的东西, 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融入高校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关键, 必须内化为精神追求, 外化为实际行动。

2. 结合实际丰富教育载体, 创新宣讲平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高校的思想文化建设传授的单一, 一个广播、宣传栏的传播方式已经起不了作用, 必须采取多种新媒介方式和平台进行创新。其一, 宣传渠道结合实际;坚持传统传播方式与新媒介手段相结合, 借助宣传栏、微信、微话、贴吧等新媒介载体把新时期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到高校学生的头脑之中。其二, 主题活动、文艺形式要创新;采用征文、主题演讲、组建文艺宣传队、微信、微话、贴吧等平台, 以喜闻乐见的形式, 让学生接受教育。其三, 组织“学生宣讲团”深入宣讲;在城市的各个区域、各个社区, 成立宣传点, 将声音传播到学生的家庭中, 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滋润到养育他们的沃土上, 为他们培养好的舆论熏陶氛围。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思想文化教育, 让其更好地成长。

3. 用教学新理念, 培养自己高素质的学生。

为了占领高校学生大脑思想的舆论阵地, 高校必须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 培养属于自己、为我所用的知识人才。所以, 当前高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其一, 顺应时代发展, 创新多媒体的综合教育方法;充分发掘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画、网络论坛、贴吧、社区等新技术手段, 实现教学成效最大化。其二, 开辟多元教学新战线;创新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成果, 使教学不再单一、滞后性。引导学生思想意识理性辨别的价值标准, 明辨是非, 弄得文化思想的真善美。其三, 完善思想教育新理念;抛弃传统的媒介下权威人物的一家之言, 使普通发言者也有发言的权利, 在正确的引导下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传播社会正能量。

4. 培养新形势下的合格高素质的教职员工。

习近平指出, “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着力转学风、正学风、改学风, 强调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文化队伍的重要性”[2]67。所以, 合格的教职员工是高校思想教育的必要保证, 是占领高校学生思想大脑的“助推器”。高校为了更深入地进行思想文化建设:其一, 干部严格把关, 加强培训;做到定期学习、定时沟通, 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其二, 结合党员组织实际提出新方法;定期进行经验交流、党建研究、座谈、工作活动等形式, 明确职责, 教育、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其三, 定期对政教员工进行调研;严格的进行工作考核, 执行奖惩机制。深入课堂调研、座谈, 审核是否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总之, 在新媒介时代条件下, 深入把握新时期高校思想宣传工作的时代特点, 在吸收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经验的前提下, 对于创新思想文化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及培养我国高校的高素质青年人才, 实现高等院校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史[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2000.

邱健及子女抗大奖学金基金捐赠仪式 篇5

2012年9月8日,邱健及子女“抗大人奖学基金”捐助仪式在费县抗大中学隆重举行。邱健老前辈及其子女,原临沂地区行署专员、第一任地委书记王任之老前辈,鲁民老前辈,中共费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杜昌伟,王任之老前辈秘书张力,第二代抗大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王滨,中共费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崔宗兴,费县教育局局长于杰与费县抗大中学的师生代表一起参加了此次捐助仪式。仪式由中共薛庄镇党委书记李忠海主持。

仪式伊始,费县抗大中学学生代表向王老、邱老、鲁老等来宾和领导献花。邱健老前辈代表家人向抗大中小学捐助“抗大人奖学金”人民币壹万元,费县抗大中学校长白秀成代表抗大中小学上台受捐。之后,王任之老前辈发表重要讲话,他说,“蒙山苍苍,沂水泱泱,抗大精神,永放光芒”,并勉励抗大中小学生“继续发扬抗大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抗大一分校敌后办学经验研究 篇6

关键词:抗大一分校;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启示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229-02

抗大一分校,即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第一分校,是抗大在敌后根据地的十二所分校之一,在抗日战争即将转入相持阶段,于1938年12月13日在延安宣告成立,1940年1月5日,抗大一分校师生1370人经过40多天的长途跋涉,行程3000多里,到达山东省沂南县孙祖镇东高庄,开始了在山东的办学历程。此后的6年,抗大一分校就一直辗转在沂蒙山区,“在战斗中学习,在学习中战斗”,足迹踏遍了蒙山沂水,直到抗日战争胜利。抗大一分校办学7年,共开办了八期,培养各类干部24 000余名。其中,成为共和国将军的89人,为国捐躯的262名[1]。1945年10月,全体教职员工挺进东北,于吉林通化归属抗大总校建制,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一、抗大一分校敌后办学的成功经验

抗大的干部教育培训,为什么能够成功?为什么经过抗大的培训,大多数都能成为革命的骨干?抗大的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这样几个方面。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抗大一分校之所以能培养出大批革命骨干,关键就在于它始终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把转变学生的思想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重心,尤其强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教育一直处于抗大一分校教学工作的首位,学校将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形势任务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性锻炼和思想意识教育等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政治学员培训中占70%,在军事学员培训中占30%。通过这些措施,抗大成了名副其实的“革命大熔炉”,将来自四面八方,阶级出身、社会经历和政治文化水平各异的学员锻造成真正的革命战士。实践证明,绝大多数抗大学员立场坚定,经受住了严酷的考验。其中,还涌现出了张露萍烈士等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

毛泽东特别强调“青年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他说“政治方向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方向,你们要学一个正确的政治方向,这就是要打日本、怎样打日本、为什么日本帝国主义一定能打倒的正确的政治方向。”[2] 八路军115师主力进驻山东的时候,不过几千人,1945年抗战胜利结束的时候,已经发展到27万人。这其中大批的干部都在抗大一分校进行过学习培训。当时,成千上万的进步青年,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离开温暖的家庭,冲破国民党的层层阻挠,穿过戒备森严的封锁线,赴抗大一分校学习。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抗大精神的灵魂,它主要体现在彻底的爱国主义精神,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原则,以及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抗大一分校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是当时办学条件的真实写照。但是,学校虽然学习、生活非常艰苦,因为大家有理想、有目标,受远大的革命志向和崇高共产主义理想的鼓舞,所以抗大到处洋溢着朝气蓬勃、愉快向上的欢乐气氛。这种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校园文化,感染着每个人的心灵,师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所以,当时来到抗大一分校的人,绝大多数后来都成为我党我军的领导骨干。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抗大一分校精神的特色。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抗大“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学习着当代最先进的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挥笔题词:“在共产党与红军面前,一切普通所谓困难是不存在的,最严重的困难也能克服,红军在世界上是无敌的。”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抗大学习法》明确指出:“我们的学习目的与资产阶级相反,我们不把学习看作‘镀金、‘镀银,装装门面的事,而是为了提高每个革命青年的政治觉悟与理论水平,使每个革命者能更好地献身于民族解放与阶级解放的伟大事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习就是为了提高政治觉悟和革命斗争需要。正因为目标明确,大家都养成了联系思想和实际学习的自觉性。

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抗大一分校坚决废止党内一度盛行的教条主义学风,引导广大学员紧密联系中国革命的实际和抗日战争的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探索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规律和战略战术,使培养出来的学员在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大一分校的军事课,经常是由从一线下来的将领把刚结束的战例拿到课堂上讨论。有些知识青年入学前从未摸过刀枪,通过军事训练和反“扫荡”反磨擦的战斗锻炼,逐渐成为部队军政素质过硬的指挥干部;学校经常组织学员到生产斗争的实践中去,到火热的抗日战争中去,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并挺进敌后办学,使学员们不仅学习了文化课、军事课,而且学会了武装斗争,加深了对“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斗争中的伟大意义的理解;许多学员积极结合战争中的案例,加深对政治理论和军事理论的理解和深化,增强了学习力,提高了战斗力;学员们在学完军事课目后,学校还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一两次行军、野营或战斗演习,想定作业,设置难题,特别注重夜间动作的训练与演习,以适应游击战争的环境,提高了学员复杂环境下的打仗能力……这些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使广大学员的理论与实践达到有机结合。抗大“越抗大越大”!

(四)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

为了适应和满足革命战争的需要,抗大一分校培训多以短训为主,目的是保证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曾有人描绘抗大一分校是“开学典礼不断,毕业歌声不绝”。体现了当时特殊历史条件下灵活多样的办学体制。

在教学内容上,一分校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倡导求真务实的学风教风,根据“少而精”的原则来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所谓“少”,就是内容不要多,按照学员的接受能力与实际需要,从马列主义宝库里抽出最需要的内容。所谓“精”,有两层含意:一是学员所学的内容都应是精华,二是使学员学得精通。因此,要求在教学中抽出理论的精华,抓住问题的本质,深刻说明,使学员能够透彻理解,正确运用。教员要博学多览,对教学内容反复思考,抓住中心,多中求少,博中选精。在决定教育内容后,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适当地分配教学时间。

在教学方法上,一分校注重按照学习规律,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根据红军时期干部教育的经验,学校在教学上废止注入式、强迫式、空洞的方法,强调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于斗争经验丰富、理论基础薄弱的学员,以启发式、问答式为主,讲演式为辅的教学方法;对于理解能力较强却缺乏实践经验的知识青年,则以讲演式、启发式为主,问答式为辅的教学方式,形成了生动灵活、求真务实、严谨治学的抗大教风,成为抗大精神的综合写照。

二、抗大一分校敌后办学经验的启示

抗大一分校的办学理念,充分展现了政治坚定、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灵活机动的抗大精神,不仅对当年抗战的胜利和教育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当今确立干部教育培训思想和观念,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党员干部要把学习作为第一位的任务,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然而,如今一些党员干部和党组织的学习状况确实不容乐观。“有些党员干部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不愿学;有些党员干部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学;有些党员干部装点门面、走走形式,不真学;有些党员干部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深学;有些党员干部食而不化、学用脱节,不善学”。[3]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任何一个政党,无论实力多强、资格多老、执政时间多长,如果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保守僵化、不思进取,其创造力就会衰竭,生命就要停止。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大量新的难题需要我们去破解,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去应对,新的风险需要我们去化解。要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出路在于学习。只有学习,才能不断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适应新时代的生存方式;才能不断获得新信息、新机遇,不断获得高能力、高素质,才能够不停顿地克服困难,走向成功;广大党员干部才能真正成为党的方针政策的决策者、实践者和维护者。

(二)围绕党在新时期的目标、任务设计教学内容、开发培训课程

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指出:“在学校的教育中,在职干部的教育中,教学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实际,其结果是谬种流传、误人不浅。”抗战时期,军事斗争是党的中心工作,在抗大的学习过程中,广大学员自觉把革命理想与现实斗争紧密联系起来,时刻准备“学好本领,好上前线去”。抗大一分校很多课程都围绕这一中心工作来设计,如军事战略学、军团作战术等等。

今天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必须紧紧围绕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来设计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狠下功夫。要紧紧抓住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新进展,紧紧抓住党员干部思想和工作的实情释疑解惑。要借鉴抗大一分校在教学内容选择上采取“少而精”和实用性的原则,将实实在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员掌握精华,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总之,党校教学要努力将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树立“五种意识”、发挥“五个作用”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鼓励学员多向交流,达到思想解放

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充分发扬民主,让学员敢讲真话,能讲真话,把困扰自己的实际问题摆出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营造活跃、动态的课堂气氛,鼓励多向交流,达到思想开放。实际上,只有当学员开始自主分析问题并进行思想交锋时,才会真正进入一种创造性的学习状态。正如美国学者戈瑞森所说:“在成人教育中,没有任何领域像自我导向的学习那样获得了如此广泛的重视并拥有如此众多的支持者。”不同知识背景、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的学员,通过交流可以相互学习,学员集体就是最宝贵的学习资源库。调查显示,我们的干部最喜欢的教学方式是“研讨式”和“案例式”。

这就要求我们在干部培训中,真正做到以问题为导向,以学员为中心,改革教学模式,把教师的讲授和学员的交流结合起来,让学员分析思辩,探究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使学习真正发生。在学员互相交流过程中,有些问题学员自己能解决就自行解决,解决不了请有经验的领导同志来授课,或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中央领导同志以教员身份到抗大授课而不是做报告,是抗大教学最重要的特色之一,这对今天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仍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四)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一条师资培养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机制

抗大一分校在办学过程中,就形成了“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一是既有像艾思奇这样的著名理论家,也有很多包括中央领导在内的来自党政军一线的领导干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都曾多次在抗大给学员授课。二是保持抗大与部队之间通畅的干部交流,既从部队中选拔优秀人才到抗大任教,也从抗大选派优秀教员和干部到一线部队任职,始终保持抗大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三是充分利用学员中的资源,很多人既是学员,又是教员,真正做到教学互动、教学相长。此外,抗大还非常重视对师资的培养,通过举办教员训练班、设置教育干事岗位(即在助教中学习和成长)、设立研究室、实行课程准备会制度,有力地推动了教师培养和课程质量的提高。

在我们目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很多学员感觉党校的教师教学空洞无物,恐怕就与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理论太多、实践太少,二者不能完美结合有很大的关系。师资质量是党校内涵建设的关键。拥有一支教育理念倍新、专业理论功底深厚、教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发挥党校特殊作用、实现党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现在也应走出一条专兼结合、双向互动,领导上讲台、教师当领导(参与实践)的师资培养道路,建立稳定的骨干层和出入有序的流动层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从而建立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的有效机制,促进教师队伍又好又快建设。

参考文献:

[1]抗大一分校校史研究会.在敌后的抗大一分校(上、下)[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5.

[2]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归脾丸抗大鼠运动病的实验研究 篇7

关键词:归脾丸,运动病,实验研究

运动病是由乘车、乘船、乘机和摇摆、颠簸、旋转、加速运动等原因引起的病症, 发作时常出现呕吐、眩晕、冷汗淋漓、清涎涌溢、眼球震颤、神疲乏力、血压下降, 甚至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致使患者精神锐减, 严重降低旅途生活质量和旅后的正常工作。如何安全有效地防治本病, 不仅是临床工作的迫切需要, 而且已成为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大课题。

中医古无“运动病”之名, 但与其相似的临床证候早在两千多年前便已开始了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的系统研究, 主要纳入“眩晕”一证中进行讨论。其主要病因为虚、风、痰, 故有“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之说。其基本病机则虚实互见, 多以气血虚衰、心神失养为主, 又兼饮动气逆、风痰上扰, 相对较为复杂。成都中医药大学宋兴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 一直留心抗晕动研究, 寻找效果优良的抗晕动药,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运动病大多具有相似的病理基础, 即体质较差, 他经过反复观察筛选, 发现归脾汤具有优秀的抗晕动作用。本研究用归脾丸作为抗运动病制剂, 观察其抗运动病作用。实验以旋转刺激诱发大鼠条件性厌食症作为大鼠运动病模型, 通过归脾丸对大鼠条件性厌食症的抑制作用, 测定大脑海马组织MDA、T-SOD、NO含量, 以及外周血浆5-HT和His含量, 以了解其抗运动病的效能。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药物

归脾丸, 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1021897, 生产批号:060103, 规格:200丸/瓶。实验时用蒸馏水配制成0.8丸/ml、0.4丸/ml、0.2丸/ml的药液, 备用。

盐酸苯环壬酯片, 北京四环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0970083, 产品批号:0510271, 规格:2 mg/片×6片。实验时用蒸馏水配制成0.067 mg/ml的药液, 备用。

1.2 实验动物

SD大鼠, 雌雄各半, 体质量 (200±20) g, 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 合格证号:川实动管质04第11号, 检疫后备用。

1.3 实验仪器

旋转刺激装置, 根据Crampton等[Crampton GH.Lucot JB.A stimulator for 1aboratory studies of motion sickness in cats.Aviat Space Environ Med, 1985, 56:462-465]的报道仿制而成。

722S分光光度计,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960CRT荧光分光光度计,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1.4 实验试剂

考马斯亮兰蛋白测定试剂盒, 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生产。丙二醛 (MDA) 测定试剂盒, 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生产。总超氧化物歧化酶 (T-SOD) 测定试剂盒, 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生产。一氧化氮 (NO) 测定试剂盒, 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生产。5-羟色胺 (5-HT) 硫酸肌酐标准品, 中国医药公司上海化学试剂采购站进口分装。盐酸组胺 (His) , sigma公司进口分装。

2 实验方法

取48只大鼠 (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n=8) 、模型对照组 (n=8) 、阳性对照组 (n=8) 、归脾丸高剂量组 (n=8) 、归脾丸中剂量组 (n=8) 、归脾丸低剂量组 (n=8) 。实验前适应性喂养1周后, 禁水24 h, 次日给0.15%糖精水, 让其饮用45 min, 测各大鼠的饮水量。实验时首先禁水24 h, 然后给药, 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 阳性对照组灌胃0.067 mg/ml的盐酸苯环壬酯片药液, 归脾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0.8丸/ml、0.4丸/ml、0.2丸/ml的药液, 10 ml/kg。30 min后给予旋转刺激造模, 除空白对照组不予旋转刺激造模外, 其他各组动物均旋转刺激造模。参照文献[姜正林, 沈洪妹, 杨凯, 等.大鼠运动病模型-条件性厌食症的建立.中国航海医学杂志, 2000, 6;7 (2) :97-100]方法造模:将大鼠无束缚地放入旋转刺激装置的有机玻璃笼内, 绕水平轴顺时针旋转, 以16°/s角加速度加速, 达最大速度120°/s后, 立即以48°/s的角减速度减速, 直至旋转停止为一个周期, 时间10 s, 如此反复刺激30 min。造模结束30 min后再给饮0.15%糖精水, 测量各大鼠45 min内的饮水量。处死动物采血, 抗凝, 抗凝剂采用肝素钠, 离心后取血浆, 测定5-HT和His, 检测方法采用化学荧光法;迅速取出大脑, 分离海马组织, 称重, 测定MDA、T-SOD、NO, 按试剂盒测定方法进行测定。实验数据资料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归脾丸对运动病大鼠糖精水饮用量的影响

注:与空白组比较, *P≤0.05, **P≤0.01;与模型组比较, ΔP≤0.05, ΔΔP≤0.01

实验前各组动物的糖精水饮用量无明显差异 (P>0.05) ;给药和造模后, 模型对照组动物的糖精水饮用量较空白对照组的糖精水饮用量明显减少,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各给药组动物的糖精水饮用量均增多, 其中阳性对照组、归脾丸高剂量组、归脾丸中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或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 归脾丸低剂量组也较模型对照组有增加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详见表1。

3.2 归脾丸对运动病大鼠海马组织T-SOD、MDA、NO含量的影响

注:与空白组组比较, *P≤0.05, **P≤0.01;与模型组比较, ΔP≤0.05, ΔΔP≤0.01

给药和造模后, 模型对照组动物的T-SOD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各治疗组的T-SOD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均有一定的上升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模型对照组动物的MDA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有降低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各治疗组的MDA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上升, 其中归脾丸高剂量组、归脾丸中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阳性对照组、归脾丸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仅有一定的上升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模型对照组动物的NO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有降低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各治疗组的NO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均有一定的上升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详见表2。

3.3 归脾丸对运动病大鼠外周血中的His、5-HT含量的影响

注:与空白组组比较, *P≤0.05, **P≤0.01;与模型组比较, ΔP≤0.05, ΔΔP≤0.01

给药和造模后, 各组动物外周血中His含量无明显差异 (P>0.05) 。模型对照组动物的5-HT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有升高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阳性对照组的5-HT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归脾丸高、中、低剂量组的5-HT含量较模型对照组均一定的下降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详见表3。

4 讨论

运动病的发病机制迄今仍未完全明了, 它的发作与大脑、血液、各级中枢的氧供及中枢神经递质功能状态有一定相关性, 这可能与中医学“无虚不作眩, 当以治虚为主”之理论相符。归脾汤由人参、黄芪、白术、当归、龙眼肉、大枣、生姜、广木香、酸枣仁、炙甘草、远志等11味药物组成。全方数药相伍, 具有大补气血、健脾化痰、宁心安神之显著功效。仅近10年来, 成都中医药大学宋兴教授运用该方防治晕动病以平均每周2例计 (实际不止此数) , 已近千例。90%以上服药者反映, 服用本方后, 旅途中无晕动发作, 无倦怠疲乏, 食欲旺盛;旅途结束后, 亦无头晕疲乏、纳呆嗜睡等后遗影响。

抗大 篇8

近年来, 随着院校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各高等院校还承载着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任职教育培训, 院校任职教育培训工作的地位日益凸显, 有效推进院校任职教育工作十分重要。抗大所取得的办学成绩源于其鲜明的教学特点, 这些特点对当今院校任职教育培训的工作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抗大教学的基本准则, 院

校任职教育培训应秉承以“注重实践、聚焦能力”为核心的原则。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强调教学内容既要坚持理论的原貌, 又要使其通俗化、具体化和中国化。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 抗大的教学始终从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的需要出发, 一切从抗战前线的需要出发。在教授学员文化知识的同时, 更注重促进学员由理论水平向实践能力转换,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1. 在劳动实践方面。

抗大将生产运动正式列入教学计划之内, 抗大人开荒种田, 由学员轮流做饭;自己弹棉花、纺线、办缝纫工厂, 制作衣服鞋帽;自己钻研制作生活和学习必需品。在艰苦的劳动中, 他们学到了在任何课堂和书本上都学不到的东西。这对于从未参加过体力劳动的同志来说, 无疑是一场考验。但抗大的大多数学员都能克服困难,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 他们不再以劳动为苦, 而把它当做一种竞赛, 一种特殊形式的享受。艰辛的劳动锻炼了学员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勇挑重担的品格。

2. 在军事实践方面。

抗大从抗日战争敌强我弱的特点出发, 组织学员学习了解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 使学员掌握如何开展山地游击战、平原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 如何在敌后开辟建立抗日根据地以及怎样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等实践知识。为使教学紧密联系抗日前线的实际, 抗大经常组织教师学员深入部队搞调研, 以便及时了解掌握前线部队的情况,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提高学员的实战能力, 抗大有时还组织教职学员直接参战, 以经受战火的洗礼。如1939年7月挺进华北敌后办学途中和百团大战期间, 抗大组织教职学员参加了洪岭战斗、三十亩战斗。在华北敌后办学期间, 抗大还经常组织教职学员参加反“扫荡”作战。[3]

院校任职教育培训是以岗位任职需求为牵引,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 以解决任职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为目的的教育, 具有技能职业性、岗位指向性、实践依赖性、整体融合性等特点。这就要求院校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 还要提高学员的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 而学员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更多的要依靠实践中的亲身感受和反复锻炼。借鉴抗大实践教学的经验, 任职院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进行实物操作模拟培训和实景应对模拟培训, 使学员置身其中提升实践能力;二是积极促进院校与用人单位资源共享, 以校准实践教学的方向;三是建立健全针对实践能力的跟踪考核制度, 制定科学可行的成绩衡量标准, 可与用人单位联考联训检验培养效果。

二、坚持少而精的教学设置是抗大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院校任职教育培训要结合实际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少而精的教学设置是根据当时教学的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 即抗日战争的特定条件、干部的需要紧迫, 学习周期的长短来确定的。这种实际情况决定了抗大不能像传统大学那样可以读几年, 而是只有短短的几个月。在这段时间内, 既要教育学员确立坚定的政治方向, 又要学到应有的知识和本领, 因此抗大采取了少而精的教学设置。

在课程安排上, 紧扣时代主题, 为抗战服务, 抓住关键, 突出重点, 选择抗战急需的课程, 采用“堆栈”式而不采用“百货店”式, 即课程门类要少, 内容要精。在讲授内容上, 是实实在在的“热点”、“难点”问题, 极少空洞抽象、“催人入眠”之语, 并且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员的水平及接受能力, 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简单明了, 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良好的效果, 取得最大的成效。在教学时间安排上, 抗大反对齐头并进, 实行单科独进, 每科集中在两周时间内教授完毕。其目的是使学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 对每一门课程不仅能正确理解, 而且能正确运用, 反对学而不解、一知半解或食而不化。总之, 抗大一切以培养抗日干部, 服务于抗日斗争为目标, 务必使每一位学员学有所获, 成为行家里手。

目前, 大多数院校任职教育培训周期的短暂性与抗大相似, 而用人单位对教学效果的要求和期盼又比较高。因此, 院校任职教育培训在研究教学方式方法时可借鉴抗大少而精的教学设置, 采取启发式、实验式和研究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针对填鸭式、强迫式的教学模式而言的, 注重启发学员自主思考, 培养学员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毛泽东每次给抗大学员讲课, 都列举大量生动的实例, 联系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深入浅出, 生动形象地阐释某种理论, 不仅使学员印象深刻, 而且发展了学员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 院校任职教育培训在教学中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抽象的原理, 引导学员从具体熟悉的事物出发, 思考问题, 分析问题, 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

实验式教学是为了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 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抗大在军事课教学中, 根据学员实际和斗争需要, 增设了伏击战、破袭战等课程, 要求学员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地操作, 实战训练;在政治课教学中, 要求教学与前线密切配合, 深入部队进行调查研究, 及时了解前线部队的情况, 吸收实战经验, 充实教学内容。院校任职教育培训采用这一教学方式就是要老师少讲, 学员多做, 多开展实地操作, 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学习内容, 做到学以致用, 培养学员独立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研究式教学是建立在学员对所学知识熟练掌握、与实践经验相互结合的基础之上的, 在文化程度较高的班级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往往采取以自学为主, 学员在阅读资料的基础上, 分组讨论, 老师给予辅导, 释疑解惑。学员的自学讨论时间往往多于老师的讲课时间。院校任职教育培训应注重采用这种方式, 培养学员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员在思维的碰撞中开拓思路,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三、坚持因材施教是抗大教学的成功举措, 院校任职教育培训要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展开教学工作。

抗大为提高学员的全面素质, 不仅开设军事、政治教育课程, 而且还开设国文、算术、自然科学、史地常识等基础课程, 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 军事、政治、文化课各占60%、20%和20%。但是, 抗大的学员来自不同背景, 思想觉悟参差不齐、文化水平也不尽一致, 只用一种教学模式、一套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抗大坚决实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不同的学员在时间和课程的安排上不尽相同,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抗大第4、5期学员主要是来自各地的爱国知识青年, 实践经验少, 文化程度较高。针对这一特点, 抗大突出了马列主义概论、中国革命问题、共产主义和共产党、民众运动等课程的教学, 使其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而第6期学员主要来自抗日根据地的基层干部, 大多数经过武装斗争的考验和革命工作的实际锻炼, 但文化程度很低。鉴于此, 学校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重点抓学员文化水平的提高, 侧重语文教学, 加强课外辅导,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出适合工农出身学员特点的教学方法。注意教学的通俗化, 以最容易为他们所了解的词句来表达抽象的原理, 以民间流传、群众所熟悉的故事来说明原则。由于方法得当, 学员和教师配合默契, 在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 为军事政治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3]

教学对象专业差别大、知识能力参差不齐的特点不只是在抗大, 在当今任职院校中仍然存在, 并且极有可能成为制约任职院校教学水平提升的现实问题。抗大的经验做法为任职院校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益启示, 因材施教应当贯穿于任职教育的全过程, 具体来讲主要包括:

首先开学之初拟定好预案, 是指在开展教学之前要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学条件、目的, 拟定针对本次教学的专属预案。主要解决学员从什么岗位来、到什么岗位去, 储备什么知识、需要什么知识, 具备什么能力、部队需要什么能力等问题, 为顺利开展教学打好基础;其次要在教学之中做好修正, 具体是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集中座谈、私下交流等方式, 了解学员对培养课程的认可度, 切实摸清学员所思所想, 围绕普遍感兴趣的话题和重点难点问题, 掌握学员的接受程度, 根据反馈有所侧重地调整教学环节、纠正教学偏差;最后要在结业之后做好分析, 具体是指在结业时组织摸底测试, 弄清受训学员的具体提升程度, 并建立存档机制将分析结果计入档案库, 为下次开展教学做铺垫。总而言之,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既完成了教学任务, 又全面提高了学员素质, 应当成为院校任职教育培训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

四、坚持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抗大教学的基础工程, 院校任职教育培训须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抗大始终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首先体现在着力解决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上。抗大创办之初仅有少数几位专职教师, 为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 抗大从部队和机关选调干部到抗大任教, 从优秀学员中选拔教师。经过几年的努力, 到1938年4月第4期开学时, 抗大已拥有1300多名教职员, 基本上满足了教学的需要。[4]其次体现在提升教师质量方面。为了提高抗大广大教职人员对所从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端正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态度, 毛泽东同志专门给抗大全体教职员作了一次报告。同时, 抗大经常举办教师训练班, 经过培训, 绝大多数教师能够胜任教学工作。抗大还广泛聘请中共中央、八路军、新四军的高级领导人作为兼职教师, 多方邀请社会名流、著名学者来校演讲, 以便及时了解全国各战场的形势和动态, 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 提高教师授课的针对性。为使教学紧密联系抗日前线的实际, 抗大经常组织教职学员深入部队搞调研, 以便及时了解掌握前线部队的情况,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抗大在对教师的关心照顾方面, 为了使教师保持充沛的精力, 校务部门想方设法为其改善生活。如1938年, 抗大给在校教职员工发放的津贴比普通干部多20%。抗大的这些举措, 使广大教职员更加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心甘情愿地在教研岗位上默默奉献, 努力为军队院校建设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1]

我国现在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都承担着各地政府、公司等用人单位的任职教育培训, 师资力量并不匮乏。但是面对新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的转变, 如何借鉴抗大经验,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任职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 是尤其重要的。

1. 实现教师思想上的转变。

引导教师克服对任职教育培训概念上不正确的认识, 切实帮助教师充分认识到任职培训教育的深刻内涵与本质要求。把教学目的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 开发学员潜能, 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机制转变为“以学员为中心”, 让学员成为教学的主体。[5]

2. 拓宽教师来源渠道。

虽然各高校在教师数量上并不匮乏, 但考虑到任职教育的特点, 拓宽教师来源渠道是极为必要的。借鉴抗大扩展教师队伍的经验, 应当建立和完善教师选聘机制, 把社会上知名企事业单位的优秀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选聘到任职教育培训岗位从事实践教学活动 (例如:课外讲座、专题辅导、经验介绍、专题讨论等方式) , 这是提高院校教师任职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举措。

3. 提升教师队伍能力素质。

教师队伍能力素质的好坏对教学活动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 根据抗大的宝贵经验, 提升教师队伍能力素质至少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整合教师队伍, 原有的教育资源和教师队伍要秉承“量才使用、人尽其才”的原则, 打破专业限制, 盘活人才队伍。[6]结合编制调整时机, 把每个教师用准用活, 防止出现浪费人才、偏颇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要强化教师培训机制, 通过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学历升级及鼓励教师校外任职等方式, 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特别是要建立教师与用人单位双向代职制度, 鼓励教师参加校外企事业单位的重大课题、项目活动。要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各类岗位需求, 强化院校和社会合力育人, 加大开放式培养力度, 建构以提高能力为核心、培训与使用紧密结合的人才全程培养机制。

4. 优化教师队伍成长环境。

教师队伍的成长需要一个好的环境。首先要优化教学科研条件。加大经费投入, 加强设施建设, 改善办公条件, 以图书馆、实验室、信息网建设为支撑, 积极推进科研平台功能的整体跃升。其次要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完善教师教学补助、津贴制度, 制定向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倾斜的政策, 大力表彰、奖励优秀教师, 鼓励争先创优, 对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教师的晋级、提拔、职称评定等方面优先考虑, 真正发挥奖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史[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2000.

[2]李志民.革命熔炉[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1986.

[3]杨芳乔林.抗大对知识青年的思政教育及其现代启示[J].跨世纪, 2008, (12) :31.

[4]刘家国.试论抗大办学治校的成功经验[J].军事历史研究, 2006, (4) :65-72.

[5]王智祥向晓春余志祥.抗大精神对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5) :5-11.

抗大 篇9

关键词:抗大,教育经验,党政机关干部,继续教育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简称“抗大”, 是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创建的一所抗日军政干部学校。1936年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在瓦窑堡成立, 1937年迁至延安, 更名为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该大学共创办了8期, 拥有12所分校, 前后共为中共输送干部20多万人。成千上万有理想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抗大学习, 柯利华赞叹道:“奇迹, 奇迹, 这是20世纪中国的耶路撒冷!”抗大是一所成功的干部大学, 它在非常条件下, 依然吸引并培养出了大批军政干部, 这为党的事业的最后胜利奠定了人才基础。

毛泽东曾提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 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1]党的十二大党章明确指出:“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 是人民的公仆。”干部是为国家的事业把握方向的重要力量, 我们必须重视干部教育。目前, 社会正朝着学习型方向发展, 中央要求党政机关的干部起好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带头作用, 这就要求党政机关干部终身学习。而继续教育恰好能够完成这一任务, 所以我们应当积极开展党政机关干部的继续教育。抗大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高等学校, 它形成了一套独特而有效的教育经验。干部继续教育学习时间短, 学习内容相对单一, 学习目标明确, 考核方式灵活。这种继续教育和抗大有许多相似之处, 比如:学习时间有限, 很难系统教授相关知识;学员中有大量干部;教育目标是为党培养人才;学员自身已有一定的经验, 但是依然有提升的必要和空间;学员文化程度不一;等等。这些相似之处让我们在开展当今的干部继续教育的时候, 能够从抗大的经验中得到启发。

一、明确坚定的教育目的, 是干部继续教育的指路明灯

党中央强调:“抗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干部学校, 它的任务是为八路军、新四军培养军事政治干部的。”[2]在党内存在分歧时, 毛泽东在《关于整理抗大问题的指示》中再次重申抗大不是统一战线的学校, 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的干部学校。抗大的教育目的非常明确, 即抗大是为中国共产党培养军政人才的基地, 不是培养统战式人才的学校。学员毕业后必将成为长期为中国共产党效力的干部。这一明确而坚定的教育目标, 成为抗大一切教育开展的指路明灯。

当今, 党内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党政机关干部作为中国的主心骨, 必须牢固树立为党效忠、为国奉献、为民服务的意识。在党政机关干部的继续教育过程中, 应当根据学习内容制定具体的目标, 但是在强调其他方面的目标时, 一定要明确党政机关干部继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党培养人, 培养忠于党、忠于国、忠于民的人。只要坚定这一教育目的, 就不会偏离应有轨道。具体来说, 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展自我反思、自我批评活动, 让领导干部反思自己前一阶段的思想、工作情况, 也可以请一些先进人物来座谈。

二、全面务实的教育方针, 是干部继续教育的行动指南

1938年3月5日, 毛泽东在抗大第三期同学会为学员题词“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 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加上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成为抗大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就是说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用人民战争的形式, 打败日本侵略者, 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毛泽东认为坚定的政治方向是第一位的, 只有在政治方向上正确的人, 才会成为优秀的党的干部, 其他一切学习才有高尚的意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是指生活要简朴, 工作要刻苦, 且密切联系群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到抗大参观访问后, 在《西行漫记》中写道:“以窑洞为教室, 石头砖块为桌椅, 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 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种‘高等学府’, 全世界恐怕只有这么一家。”“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指用游击战和人民战争的形式, 开展持久战。从教育方针中可以看出, 抗大的教育内容是多样的, 但重点在于政治军事教育。实施方式也有多种, 且都强调了结合实际条件和战争需要, 这就做到了实事求是。面对当时的战争环境, 我们最需要的是政治理想坚定, 能征善战, 且甘于吃苦的军政干部。而这一全面务实的教育方针成为抗大的行动指南。

当今的党政机关干部继续教育还没有统一的教育方针, 各地各部门实施干部继续教育时也少有提出教育方针, 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教育方针对于教育的指导作用。在今后党政机关干部的继续教育过程中, 我们应当根据各部门各行业的职业特点, 结合党中央精神, 以及现实情况提出一个全面务实的教育方针, 并贯彻在继续教育的全过程中。须知有方针、有路线才能更好地向着方向迈进, 才有一切学习、工作的评价标准。此外, 党政机关干部大多政治觉悟较高, 文化水平较高, 工作经验丰富, 他们习惯于跟着方针政策走, 习惯于在文件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和学习, 习惯于听着一个口号前进。这样的特点就要求我们在对他们进行继续教育时提出明确的教育方针, 只有这样, 他们才能清楚自己要学习什么、为什么学习以及怎么学习。

三、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风和学风, 是干部继续教育的成功法宝

抗大把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办学方针之一, 并贯彻到教风和学风中去。首先, 教育方式上注重联系实际。教员们在上课之前收集大量的战争资料, 深入到学员中开展座谈会, 听取有作战经验的学员的看法。还常请一线部队学员在课上讲述自己的实战经历。其次, 教育内容上突出战时需要。比如在军事训练中强调实际动作的演练, 对武器的使用, 把学员直接带到战斗一线, 了解前方战况, 对此进行细致探讨, 并实地参与抗战。再次, 教育对象强调因材施教。抗大的学员构成比较复杂, 他们家庭出身各异, 学历层次参差不齐, 政治觉悟相去甚远。抗大就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对不同出身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政治思想教育, 强调学员之间相互督促、相互学习。最后, 课程设置上坚持为实际服务。抗大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重视军事政治教育, 把学院分为不同的专业队伍, 分别设置课程。比如, 军事队的军事课程占到三分之二, 政治课程占三分之一, 而政治队则与之相反[3]。理论联系实际是抗大成功办学的法宝。抗大的办学条件十分恶劣, 外有侵略者的炮火, 内有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 自身资源缺乏, 没钱没校舍没固定师资。抗大是在不具备办学条件的情况下办起来的。抗大在险恶的条件下取得巨大成就, 原因在于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让劣势条件转化为办学中的优势资源。

当今的党政机关干部继续教育的硬件条件十分优越, 我们理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把在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工作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去思考、运用。和抗大状况一样, 党政机关干部的思想觉悟、文化水平是有差异的, 但是他们同为领导干部面子思想严重, 大多不愿意不耻下问, 我们可以借鉴抗大的经验:给不同水平的学员开设不同的课程, 并且开在不同时间段, 名义上是分小班教学, 其实是照顾个人水平差异。党政机关的干部相对普通学生有更成熟的心智, 更强的自觉性, 更丰富的实际经验。在教学中可以更多地采取 “启发式”教学方法。比如, 老师提出当下政府面临的困境, 让学员们自由组合为多个模拟政府, 分别提出多套解决方案, 最后各小组分享各自的看法。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多套解决方案, 可以比较其优劣, 然后进行整合, 最终提出最佳方案。这样就锻炼了干部们的应急能力、协作能力, 做到了集思广益。同时, 也可以让领导们感受到集体的智慧, 便于其在今后工作中发扬民主。

四、灵活完善的教育制度, 是干部继续教育的组织基础

抗大之所以能够平稳运行并不断壮大,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即使是在特殊时期, 党依然重视抗大的制度建设。在抗大1938年颁布的校规中明文规定:“我们要严肃, 要严肃政治纪律、军事纪律、生活纪律。”

首先, 抗大拥有严格的校规校纪。鉴于当时的学员中有许多部队干部, 营、团级以上的干部也不少, 他们中的一些人习惯了干部作风。学校规定, 任何人进入抗大就成为学生, 都必须遵守学校各项纪律。比如, 抗大二分校有学员带了警卫员和马匹, 学校当即将警卫员和马匹统归学校管理, 组成运输队, 待学习完成时再发还。其次, 抗大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督检查制度。1941年, 抗大政治部颁布了《1941年上半年政治工作检查大纲》, 其中对政治工作的检查范围、内容及方法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从而使检察工作有章可循。抗大不仅对政治思想工作重视检查, 对其他方面也看重检查, 颁布了《抗大组织条令》、《抗大工作的检查总结与今后方针》、《抗大政治工作及其经验》等多部规程。抗大历届校长及各分校校长对抗大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做到了及时监督检查, 罗瑞卿校长就是其中的典型。最后, 抗大采取了机动的学制。抗大是战争时期的特殊大学, 培养继续抗战人才, 不可能像普通大学那样完整系统地采取几年制的教学, 所以抗大的学制一般为6-8个月。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灵活处理, 在抗战情况十分恶劣的情况下, 甚至把学校放在一线, 一边打仗一边学习。

从教育制度来说, 抗大所采取的具体制度适应当时实际情况, 并且做到了严格执行, 尤其是在校风校纪上丝毫不放松。这是抗大可以教好各种出身的人才的重要原因, 没有特殊化, 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就保证了规章制度的可执行性。如今的党政机关干部继续教育面临一个问题, 就是干部作风浓, 规章制度松, 而松散的管理体制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干部。要让干部继续教育真正发挥作用, 就必须要有一套强而有力的制度制约, 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一视同仁。只有这样, 党政机关干部的继续教育才能有效开展。具体操作方法应该形成书面文本, 由上级机关下发, 使其具有更强的约束力。还可以让干部们在进班之前签订“合同”, 规范其行为, 写清楚哪些可以做, 哪些不可以做。学员相互之间不得透露官职, 不得穿着有级别标示的衣服。如果违反纪律必须得到重罚, 惩罚内容可以牵涉升迁、工资、行政级别等敏感内容。另外, 还应加大考核难度, 不能让不认真学习的人通过考试, 获得相关证书。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定, 监考时甚至可以效法“小学生监考”等极端做法。一定要时刻做到严肃学风、考风, 不能让干部继续教育流于形式, 这就要求教育机构从制度上、管理上下足工夫。

五、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是干部继续教育的质量保证

列宁说:“学校的真正性质和方向……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4]毛泽东在陕北抗日红军大学的演讲中表示:“一个军事学校, 最重要的问题, 是选择校长教员和规定教育方针。”从列宁和毛泽东的话中我们都可以看出教师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抗大紧紧依靠教员办学, 根据教员的实际情况开设课程, 展开教学。抗大的教师队伍主要分为三类:一是领导机关、部队干部;二是大后方来的教授;三是留校任教的学生。教员组成丰富, 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和缺陷, 他们之间相互合作, 形成了比较好的师资体系, 而且抗大还常常延请抗战一线的党政军核心人物来抗大作报告, 比如毛泽东就曾多次来到抗大讲学, 这对抗大学员来说, 不仅是一种军事政治思想的学习, 而且是一种巨大的激励。

当今的党政机关干部继续教育也应配备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我们可以请上级领导、基层干部、相关项目负责人、相关领域专家, 甚至是普通民众来给这些党政机关干部讲学。让他们能够更深刻地领悟学习内容, 更清楚地认清现实情况, 更真切地走进人民群众, 而且这样的师资队伍也会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 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干部继续教育的质量保证。现在很多的干部继续教育流于形式,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质量不高, 针对性不强, 引不起学员兴趣。所以我们应该在今后的党政机关干部继续教育实施过程中, 多请优秀的教师, 让干部继续教育真正起到教育干部的作用。

六、时刻不忘的使命教育, 是干部继续教育的核心思想

在抗大政治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就是使命教育, 这也是符合当时的时局的。中华民族内忧外患, 积贫积弱, 想要以劣势的自身战胜优势的敌人, 除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复兴中国的使命感也是最终胜利的重要保证。抗大从办学开始就重视使命教育, 在政治思想教育中反复传达出中共的革命理想。学员们从各地来到抗大, 本身就是带着崇高的理想和使命来的, 加上抗大合理的引导, 学员们牢固了抗击日本、解放中国的使命, 并且从心底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这是抗大使命教育的核心思想。

当今的党政机关干部继续教育也必须时刻不忘使命教育, 新时期, 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各种思想和物质的冲击接踵而来。作为党政机关干部绝对不能腐化变质, 要坚定理想信念, 明确新时期建立和谐社会的新使命, 这也是今天党政机关工作的核心任务。这一使命必须渗透到干部继续教育过程中。具体来说, 可以播放相关宣传影片, 集体阅读相关书籍, 让干部们集体讨论观感。党政机关干部的继续教育内容永远不可脱离当前局势以及党的方针政策, 要做到一切跟党走。在继续教育过程中, 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员们的思想情况, 一旦发现思想上的偏离, 应当及时予以引导。鼓励学员之间相互激励, 相互教育, 共同提高。

抗大的教育经验是值得党政机关干部继续教育借鉴的,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 实事求是地利用这些经验, 在操作的过程中还必须做到与时俱进, 用新时期的标准和眼光来合理看待这些教育经验。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227.

[2]李志民.抗大抗大, 越抗越大[C]//中共党史资料第七辑.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1983:67.

[3]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501.

抗大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物

三七丹参片(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制药厂生产,批号080501),每片0.33 g(含生药0.26 g)。每次取三七丹参片适量,置乳钵中研细后用蒸馏水配成所需浓度的悬浊液,置冰箱中保存备用,临用时用力摇匀。动物用量均按生药量计算。秋水仙碱(西双版纳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 mg溶于蒸馏水100 m中,置冰箱中保存备用。

1.2 动物

SD大鼠32只,5~6周龄,体重120~150 g,雄性,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提供。

1.3 试剂

肝纤维化ELISA试剂盒[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C-Ⅳ)]由上海森雄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提供。猪血清:鲜猪血清,冷冻离心机2 000 r/min,离心15 min,过滤除菌,置-20℃冰箱中冻存备用,临用前放于4℃融化。

1.4 实验方法

1.4.1 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的制备及实验分组

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1 g/kg三七丹参组和0.1 mg/kg秋水仙碱阳性药物对照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分别于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0.5 ml,2次/周,连续12周,第7周开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给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三七丹参组和秋水仙碱组分别灌服相应的受试药物,1次/d,连续6周。末次灌胃后,禁食8 h,断头处死大鼠,取血标本和肝组织标本进行检测[2,3]。

1.4.2 观察方法

(1)症状与体征:观察所有动物的体重、食欲和神态。(2)血清指标:HA、LN、PC-Ⅲ和C-Ⅳ均采用ELISA法测定。ALT、AST、TB和ALB测定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3)病理观察:肝脏标本以10%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观察肝组织学改变及胶原纤维增生情况,按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标准[4]进行肝纤维化分期。有2期以上肝纤维化形成即确定肝纤维化模型复制成功。

1.5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中TB、ALT及AST数据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Q)表示;未经注明者,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大鼠一般情况

注射猪血清的大鼠于第4周开始体重明显下降,毛色灰暗,活动迟缓,于第6周时更为严重;模型对照组于第10周时体重仍无明显增加;治疗组则毛色有所改善,体重增加。

2.2 三七丹参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的影响

三七丹参治疗组对转氨酶的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尤其对ALT的抑制作用较明显,秋水仙碱也有相似的作用。结果见表1。

2.3 三七丹参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HA、LN、PC-Ⅲ和C-Ⅳ含量的影响

模型组大鼠血清中HA、LN、PC-Ⅲ、C-Ⅳ明显升高,三七丹参治疗后,其血清中HA、LN、PC-Ⅲ及C-Ⅳ含量明显降低,提示三七丹参能够降低大鼠的纤维化程度,秋水仙碱也有相似的作用。三七丹参及秋水仙碱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

2.4 三七丹参对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光镜下HE染色可见: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细胞变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形成纤维隔,细胞结构凌乱,有假小叶形成。三七丹参明显改善肝脏损伤,可见少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生成显著减少,无假小叶形成(图1)。

2.5 三七丹参对各组大鼠肝纤维化分期(S)的影响

经秩和检验,三七丹参组、秋水仙碱组与模型组大鼠的肝纤维化分期(S)比较,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 讨论

肝纤维化实质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与代谢失衡,导致ECM异常沉积。ECM包括胶原、非胶原糖蛋白及蛋白多糖,其中胶原是最重要的ECM。肝脏胶原有Ⅰ、Ⅲ、Ⅳ、Ⅴ、Ⅵ型,以Ⅰ、Ⅲ型为主,其水平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并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5]。肝星状细胞是ECM产生的主要来源,而细胞因子在肝星状活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GF-β1是一类多功能生长因子,主要由Kuppfer细胞产生,能使单个细胞胶原合成增加60%~80%,被认为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关键因子[6]。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肝纤维化的病理过程是可逆的[7]。在对慢性肝病进行病因治疗的同时,针对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适时给予抗肝纤维化治疗是必要的。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

猪血清诱发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机制与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有相似性,对指导临床研究有很重要的价值[8],主要是血清引起机体产生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由于肝细胞表面存在Fc受体,可与免疫复合物结合而沉积于细胞膜,导致肝细胞损伤并激发肝细胞、肝星状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纤维。

本研究进一步观察了三七丹参对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七丹参能降低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的血清转氨酶ALT及AST,降低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HA、LN、PC-Ⅲ、C-Ⅳ水平,提示三七丹参可能具有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并促进其降解的作用。病理组织学HE染色发现,模型组大鼠肝细胞损伤严重,肝纤维化程度严重,三七丹参可明显保护肝细胞损伤,改善大鼠肝纤维化。通过肝纤维化程度分级分析可知,三七丹参能明显改善受损肝脏的病理形态,降低纤维化程度。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三七丹参具有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对于其量效关系及作用机制,本项目组将做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三七丹参(Sanqidanshen)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利用猪血清腹腔注射12周的方法,复制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第7周开始,同时给予1g/kg的三七丹参或秋水仙碱0.1mg/kg灌胃治疗6周。12周末处死动物,分离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和总胆红素(TB),ELISA检测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和层黏连蛋白(LN)。取肝组织做病理检查,进行肝纤维化程度分期。结果:三七丹参能降低血清ALT、AST,减轻肝纤维化程度,降低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HA、LN、PC-Ⅲ及C-Ⅳ水平。结论:三七丹参具有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

关键词:三七丹参,肝纤维化,免疫性,大鼠

参考文献

[1]吴荣雪,高连相,田兴亚,等.中药抗肝纤维化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8,9(2):33-36.

[2]Wu CS,Piao XX,Piao DM,et al.Treatment of pig serum induced rat liver fibrosis with Boschniakia rossica,oxymatrine and interferon-α[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5,11(1):122-126.

[3]Andrade RG,Gotardo BM,Assis BC.Immunological tolerance to pig-serum partially inhibits the formation of septal fibrosis of the liver in capillaria hepatica infected rats[J].Mem Inst Oswaldo Cruz,2004,99(7):703-707.

[4]中华肝脏病学会肝纤维化学组.肝纤维化诊断及疗效评估共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5):327-328.

[5]Li CH,Piao DM,Xu WX,et al.Morphological and serum hyaluronic acid,laminin and typeⅣcollagen changes in dimethylnitrosamine-inducedhepaticfibrosisofrat[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5,11(48):7620-7624.

[6]Gressner AM.Cytokines and cellular crosstalk involved in the activation of fat-storing cells[J].J Hepatol,1995,22(Suppl2)∶28-36.

[7]Arthur MJ.FibrogenesisⅡmetalloproteinase and their inhibitors in liver fibrosis[J].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2000,279(2)∶245-249.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抗大】相关文章:

抗大心得体会05-04

上一篇:中职学生应用文写作下一篇: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