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语言的魅力

2024-07-29

教师课堂语言的魅力(精选十篇)

教师课堂语言的魅力 篇1

为此笔者做了长期的摸索和反复的实践, 现总结如下:

一、教师课堂语言要具有激情和鼓励性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融感恩教育、赏识教育和励志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为一体。 特别是对于想要放弃或破罐破摔的学生, 要反复告诉他们过去不等于未来的道理;告诉他们只要学何时都不为晚的道理, 因为知识是不变的而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要告诉他们不是学不会而是不去学的道理, 并举些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加以论证, 如邓亚萍退役学英语的故事。 教师的声音要富有高低变化, 充满激情和煽动性。

二、教师课堂语言要具有启发性

尤其是在提问学生之前或者学生在回答问题出现困难时, 教师应根据所涉及的问题给予提示或启发, 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回答上来。 比如:你是不是可以这样来考虑一下;你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所做的笔记吗等 (Can you remember …? ) 。

三、教师课堂语言要具有耐性

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了困难时, 教师此时的语言更要有耐性, 不能一味地催学生快点回答, 另外教师还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 从而让学生完成任务。 即使学生回答得不太完美也要先给予肯定之后再告诉他们如何如何会更好。 如果碰到学生回答不出来时也要告诉学生没关系, 并让他们再考虑考虑。 这样学生就会消除恐惧, 逐步张扬自己的个性。

四、教师课堂语言要具有渲染性

在讲到重点内容时, 教师要提前告知学生下面是本节课、本章甚至是本册书的重点内容, 有多么多么的重要, 并大声询问学生能否认真听或做好笔记。学生有了思想准备进入了状态然后再开始讲, 这样效果就会好得多。如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Are you ready?) 注意了! (Attention, please) 。

五、教师课堂语言要具有幽默感

幽默的语言是教师睿智的思想、广博的学识借助诙谐含蓄的语言形象生动地再现。 在课堂上, 教师的语言如果富有幽默感, 他就可以创设出风趣动人的情境, 驱除学生学习疲劳,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强化知识记忆, 消除学生的紧张感, 往往会收到令人忍俊不禁、余韵隽永的课堂效果。在教学中, 我们常会看到这种现象, 教师备课仔细认真, 讲课也很卖力, 语言也较简洁准确, 但学生就是不爱听。 这就说明课堂效果与教师的“ 努力”不完全成正比。究其原因,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只重视了语言的科学性、规范性, 却忽视了它的艺术性, 因而有时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因此, 教师必须加强课外阅读, 多角度发散性思维, 并努力培养自己开朗、乐观的性格。

六、教师课堂语言的魅力还表现在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

要开启学生的心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也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 面部表情是情绪的晴雨表”, 有时一个眼神会让学生激动不已, 一个手势会使学生专注认真, 一个微笑会使学生心花怒放, 一个动作会使学生永生难忘。 因此, 当我们看到学生在开小差或随意说话时, 当有些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 我们不要过多指责或批评, 而应用一些恰当的体态语言加以暗示。 为此教师的目光要频繁地和学生进行交流, 用目光告诉他们老师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他们; 教师要经常地走下讲台以提醒学生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去, 这样就会收到“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七、教师课堂语言魅力还表现在恰当地使用指令性语言

恰当地使用指令性语言会实现课堂教学氛围严肃活泼的统一, 避免一统就死, 一放就乱的问题, 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节奏感、生命的律动。 笔者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时地使用以下指令性语言以实现课堂增效的目的。 如:“ 尊重别人, 尊重自己”就是让学生做到在别人回答问题时, 自己认真倾听, 做优秀的听众;“ 做一个令他人感恩的人”就是要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帮助别人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使兵教兵的策略持续地发展下去;“ 过去不等于未来”就是要告诉学生何时学习都不为晚的道理。 这些指令性语言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实现自己价值的理念。

总之, 教师的职业特点以及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锤炼课堂语言的重要性。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应是一位演员, 而且还应是一位演讲家。 教师应该不断地以提升自己的语言魅力为突破口来提升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 提升课堂效果。 教师课堂语言科学、高效、艺术了, 教师会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抓住每个学生的注意力, 感染带动他们投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 从而更好地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达到课堂增效的目的。 特别是在大班额、纪律差的课堂上更会显示出教师语言的“ 力量”。 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积极地去研究教育学、心理学, 并勤于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 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定会充满魅力, 从而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激情课堂、高效课堂、生命课堂。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魅力的主要特点及使用策略, 教师课堂语言的魅力主要体现在教师课堂语言应具有鼓励性、启发性、耐性、渲染性、幽默感, 还表现在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和指令性语言。

关键词:鼓励性,启发性,耐性,渲染性,幽默感,肢体语言,指令性语言

参考文献

[1]蔡林森.2010.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体育教师的课堂语言魅力论文 篇2

摘要:本文将“领会教学法”引入高校羽毛球教学中,实验结果表明:“领会教学法”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自练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在学生技术掌握、技战术运用能力及理论知识的掌握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领会教学法;高校;羽毛球教学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当贯彻执行国家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羽毛球运动是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更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在教学中注重对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领会教学法”被许多体育学者推崇为体育改革中球类教学的新趋势,它有别于球类中传统技能教学法,侧重于球类运动的特点及战术意识,而非技术动作本身。 本文尝试将此种方法运用到高校羽毛球教学中并进行教学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论文百事通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羽毛球选修班学生80人,实验班40人,对照班40人。实验班和对照班都是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确定的。为保证实验的效度和可靠性,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基本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和显著性检验,结果P>0.05。检测结果表明教学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br />1. 2 研究方法

(1)教学实验法 实验时间为9月-12月,教学时数为64学时。我们严格控制实验的无关因素介入,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内容、进度安排一致,由同一教师任教。唯实验班采用“领会教学法”,对照班仍采用传统的技能教学法。教学实验结束时,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羽毛球技术、羽毛球理论知识的测定。

(2)数理统计法 我们对获得的实验数据,在计算机上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实验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论从技术评定还是从达标成绩上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差异我们认为是由于采用两种不同教学模式的结果。表明在羽毛球教学中运用“领会教学法”效果良好。另外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课平均分比对照组学生的理论课平均分要高4.2分。因为“领会教学法”是以“项目介绍”和“比赛概述”作为学习某项球类运动的开始,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该球类运动的项目特点和比赛规则(如比赛的场地、比赛时间的限制、得分的方法等),以及比赛所涉及的基本技巧。从而使学生在接触某项球类运动的最初,就对如何从事该项运动有较清楚的认识。在实践中学习、在比赛中运用的“领会教学法”对于加深学生对羽毛球运动项目的认识,理解技战术方法,提高理论学习兴趣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

表1 实验后两组学生技术评定和达标成绩对照表

技评(均值) 达标(均值) 理论知识

(分) P值

正手发后场高远球(分) 对击高远球(分) 正手发后场高远球(分) 对击高远球(分)

P<0.05

实验组 85.5 85.1 86.2 84.8 84.6

对照组 79.4 79.7 82.3 80.6 80.4

差值 6.1 5.4 3.9 4.2 4.2

2.2分析

2.2.1“领会教学法”的内涵及应用

领会教学法(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Approach)是英国体育学者邦克(D .bunker)和桑普(R.Thorpe)于80年代初提出的革新球类教学的一种思路。其基本指导思想是“把球类运动的特点及战术意识,而不是技巧动作本身,作为球类教学的重点。”(廖玉光等.“领会教学法”的思路.中国学校体育,;3:28-29)这一观点的提出,立刻引起国际有关专家和学者的观注,十多年来,经过反复实践和不断的改进,这种教学方法日趋完善,并在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地被广泛应用。目前“领会教学法”已被公认为球类运动教学的新趋向。

“领会教学法”把体育课的着眼点从传统的强调动作技术的发展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兴趣。“领会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6个部分,如图2所示。与传统教学方法截然不同的是,它不是从基本技术教起,而是让学生先对羽毛球运动的基本规律、规则、技战术特点有所了解,着重进行战术意识的培养,并把战术意识的培养贯穿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羽毛球运动的项目特点、发展简史和竞赛的组织、裁判规则,使学生对羽毛球运动有个较清楚的认识。接着营造课堂气氛,培养攻防意识,进行德育教育,在球场上运用各种技战术,为的是给本方创造得分机会,并阻止对方得分。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练习,在对练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瞬时决断能力的训练,以培养和训练学生全面观察、把握时机、及时应变的能力。使学生逐渐体会到羽毛球的特性,从而产生想学羽毛球技术的欲望。在学生对比赛过程有所了解并有所实践后,教师才根据学生的能力及需要,引导学生进入技能演示阶段,开始教授学生各种动作的要领和合理运用技术的诀窍。开始时,不要过多要求学生的动作是否标准规范,练习后,再对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讲解、纠正。通过反复结合实践的练习和比赛来巩固,从而促使他们完成有质量的、有效果的动作,在实践中不断体会和掌握动作,最终达到比赛中运用自如的目的。

2.2.2“领会教学法”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领会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把羽毛球运动的特性与战术意识作为羽毛球教学的重点。领会教学法能够教授学生在如何做(how)之前明白为什么做(why)。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先让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有初步了解,建立表相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经过相应的实践后,由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因人施教,学习技术动作,然后通过自身的练习和比赛加以巩固,最终达到在比赛中应用自如的目的。并在教学中创造条件为全体学生提供比赛机会,以使每一个学生在比赛中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并体验比赛带给自己的快感和成就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不仅促进了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而且在认识上对羽毛球运动的本质规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使该项运动成为大学生现在和今后锻炼身心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思。领会教学法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练能力,体现出人本主义思想。

2.2.3“领会教学法”体现了现代羽毛球运动的特点和运动技能学习规律

现代羽毛球运动是人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及心理素质等因素的综合体现,不仅要求运动者掌握精湛而全面的动作技巧,而且要具备在不同场合采用各种不同动作的随机应变能力。领会教学给球类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法,这就是在技术演练之前进行战术演练。对球类运动有所理解之后就会形成一些战术意识,这些战术意识会使学生有效的.选择技术和利用技术。相反的,“技术”教学法把着眼点首先放在学生的技术教学上,然后在成型的技术的基础上再进行对战术理解的介绍。在教学中将训练学生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作为学习的关键,并根据学生的需要因人而异地教授各种技巧动作。这意味着在羽毛球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羽毛球动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明白如何运用这些技巧,即让学生掌握羽毛球运动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从而避免学生生硬、盲目地完成动作,刻板、机械地进行战术配合,而且能使他们学会技巧和战术的配合。领会式教学强调的是技术运用,组合技术具有实用性,它直接运用于攻防对抗之中,节省了用于单个技术学习的时间,增加了应用性练习次数,从而提高了比赛能力。“领会教学法”将教学内容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不断融入比赛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整体上促进了学生羽毛球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显然,这种教学方法兼顾了羽毛球教学的特点,提高了羽毛球教学的质量。

2.2.4“领会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领会教学法”强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想练结合,在学中练,在练中学,从而把积极的身体练习感知和主动的思维认知有机结合。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羽毛球教学效果。由于“领会教学法”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关系和地位发生了改变,教师的注意力从对教学的控制转向对学生学习与理解的指导上,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无目的或被动的,他们将根据自己的水平按需学习运动技术,加深了对羽毛球技术的理解,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教学中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该变了传统的技能教学法以教为主的学习模式, 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关系和地位发生了改变, 教师的注意力从对教学的控制转向了对学生学习和理解的指导上. 同时, 学生的学习也不再是无目的和被动的, 他们将更根据自己的水平按需学习运动技术, 加深了对羽毛球技战术的理解, 并使技战术不断提高于加强。

3. 结论与建议

3.1在羽毛球教学中采用“领会教学法”对提高其教学效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尝试在其它的球类项目中运用此方法。

3.2“领会教学法”适应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3“领会教学法”体现了现代羽毛球运动的特点和技能学习规律,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比赛的形式作为学习羽毛球技能的出发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将“快乐体育”的理念贯穿于羽毛球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廖玉光.领会教学法的评价[J].中国学校体育,(5):22

[2]廖玉光, 殷恒婵编著. 球类领会教学法[M].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

[3]曲宗湖等.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4]樊西宁.关于羽毛球意识的几点思考[J].体育与科学,,(4):36-37.……[5]张子沙等.对我国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内容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1.

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语言魅力 篇3

一、抑扬顿挫的韵律美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其本身虽无意义,但它是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物质形式,不但本身具有独立的音响美因素,而且还可以靠此提高语言的感染力、鼓动力,也有助于传情达意。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错落有致,声情并茂,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其优势兴奋中心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赛门斯说:“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声调占着一个重要的地位。从根本上讲,声调并不是教师的技能和设备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一种不好听的或低沉的声调很可能阻碍教师事业成功。有时教师的失败,是由于他的声调太弱,学生听不清他的话,而他也不能用他的声调来控制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的声调如粗糙的晨号声,听着就非常刺耳。”可见,教师在讲话时必须注意语调的变化,并以此来控制学生的注意。

二、声情并茂的情感美

饱含真情是教学语言的魅力之源。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语言应充满真情,应当是声发于情,意寓于情,理融于情。只有注入真情实感的语言,才会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心灵的共鸣,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学生的思想高度集中到黑板上、教师身上、书本上。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教师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是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准确捕捉到教师语言中“情”的信息,进而领悟“情”中之“理”。教师要以美的语言作为美的品德的载体,深入学生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逻辑严密的理性美

教师的语言要有很强的逻辑性,要由浅人深、由简到繁、由表及里地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准确地表达所讲内容和严密地论证论点,必须推理严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叙述严密,论据充分,要有鲜明的系统性、逻辑性和连贯性,使学生从教师逻辑性强的语言中对知识有一个清晰、透彻、深入的了解。教师要用逻辑的力量去吸引学生,去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地“征服”学生;那种罗嗦的、自相矛盾的、词不达意的语言要坚决摈弃。同时,教师的课堂语言也应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教师要抓纲张目,准确地把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全面概括出来,使整个一堂课的内容好像—串有大有小的葡萄一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课堂内容有清晰的印象和完整的记亿。

四、生动幽默的机智美

生动形象是教学语言魅力的生命。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拨动他们的心弦,振奋他们的精神,使他们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它既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又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一位语言学家这样说过:“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可以给人一种快感,干瘪的语言只能对人的心理产生压抑。”

五、启迪心灵的道德美

启智导学是教学语言充满魅力的重要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他的“问题教学法”中,要求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创设问题的情境,去点燃学生好奇心之火,去打开学生思维的门户”。启智导学的教学语言,能启迪学生的智慧,疏通思路,指引导向,“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兴奋状态。教师应该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去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而不是把什么都告诉学生。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有驾驭教学语言的高超技能。有时是一语道破天机的睿智,有时是一种激起千层浪的灵动;一问一答间有柳暗花明之巧,一言一语恰如春风化雨润泽学生心田,一叹一吟都能扣动学生心弦。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金乡二小)

浅谈课堂中教师无声语言的魅力 篇4

目前, 我们的教师在使用有声语言时意识到与学生平等对话, 然而对无声的认识暂时还欠缺。我们常常在课堂上看到这么一个现象:老师请同学发言, 眼睛却不看学生, 殊不知这一小小的举动把师生间的距离拉大了, 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 学生需要教师眼神的交流。老师的这一举动其实隐含着教师的旧理念, 教师还是———高高在上。

在教学中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 (脸语、眼语) 、手势语言、体态语言 (动作) 、空间语和服饰语等, 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无声语言是教学风格的艺术体现, 又反映出教师的技能素质。有的教师讲课非常活跃、生动感人, 这是因为教师在准确运用口头语言的同时, 还能发挥无声语言的作用, 达到声情并茂, 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自然、贴切的无声语言有助于师生间的沟通交流,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一、有助于师生间的沟通交流, 增进师生情感

教师的面部表情是良好的师生沟通的基本前提。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没有面部表情, 不能给自己的脸部以必要的表情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的人, 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微微张嘴, 呈微笑状, 这种表情表达着关心、重视, 并含有鼓励的成分。每一位教师走进课堂, 忘记烦恼, 真诚地带着微笑面对孩子们, 这是敞开心灵的第一步, 是接纳孩子和让孩子接纳你的前提。

眼语即眼睛透露出的语言信息。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眼睛发出的无声语言信息, 它能表达许多有声语言所不易表达的复杂而又微妙的意思。如可以表达喜怒哀乐等情感, 表示赞许、反对、劝勉、制止、命令的意向。眼语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最多的一种无声语言。在教学中, 学生总希望老师尊重他们, 意识到他们的存在。教师经常用亲切、和蔼的目光和每一位学生保持眼神的交流, 使每个学生感到你关注他, 你在同他说话, 增强相互之间的感情联系, 满足学生要求交流的心理。这样, 学生似乎感到老师对自己的亲近和肯定, 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从而上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如果教师不注意眼语, 眼睛只看着个别或少数学生, 则容易导致学生分心, 纪律松散, 有时容易使部分学生产生被忽视的感觉。

端庄稳重、和谐雅致、大方得体的服饰可以体现出教师良好的精神面貌, 从而塑造了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公众形象, 这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创造, 一种美的享受。学生在对这一美的欣赏中产生愉悦的情感, 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特别是学生在对教师服饰的审美过程中, 有可能把老师奉为楷模、偶像进行崇拜、模仿, 从而给学生一种健康良好的服饰导向, 这是有声教学语言所难以达到的效果。在诸多无声语言中, 头语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如摇头、点头、歪头、昂头、低头等都是头语。点头表示多种意思:敬意、同意、肯定、承认、赞同、感谢、应允、认可、满意、理解等。教师在课堂上, 面对学生的作业、回答等点点头, 这是对学生的充分肯定, 学生会信心百倍。

尤其在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应报以信任、期待的眼光和亲切的微笑。这样, 在相当程度上减轻学生的紧张感, 使其充满信心, 大胆回答。当学生答题不畅时, 教师应用期待、专注的眼神, 使学生用心思索, 而不能显得不耐烦;当学生回答偏题时, 教师应带着安抚和惋惜, 而不是取笑;当学生发言富有创造性, 教师应投以赞许、激励的眼神, 以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对于胆子小的学生, 教师应投以慈祥、亲切、鼓励的眼光, 使学生不知不觉产生勇气和力量, 产生得到尊重和信任的感觉;对积极举手却一时未能被叫到的学生, 教师多看几眼或扫视一下, 学生就会感到安慰, 产生未被忽视、冷落的感觉。在课堂上讨论, 难免会出现分歧, 面对这一情况, 教师的眼里应表现出民主开放的态度, 以激励学生勇于探索, 积极思维, 大胆阐述自己的见解, 不能用眼光去传递教师对某一方的袒护或压制。

二、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 提高教学效果

人具有异常丰富的脸部表情, 观察一个人的脸部表情, 就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洞察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当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家的许多研究告诉我们, 在师生交往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脸部表情传达着多种“信息”, 影响着师生的人际关系的形成。皱眉、微笑等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情感。作为一名教师, 不能没有表情, 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个好教师。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上《只有一个地球》时, 他皱着眉, 不停地挥动着手臂, 慷慨陈词, 悲愤、激动, 和学生一起找出让人揪心的句子。此时此刻, 王老师既像一个引导着, 又像是学生的同伴, 大家沉浸在地球母亲悲哀之中。

教师课堂语言的魅力 篇5

教师的语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学生的.成长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决定了教师的语言要标准、规范,要能体现人性化特点,具有艺术化特征,并结合其它多种形式的语言充分发挥语言魅力,使学生们伴着我们富有魅力的语言快乐的成长.

作 者:徐丽丽  作者单位: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浙江宁波,3150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3 关键词:语文教师   语言魅力   教学  

教师课堂语言的魅力 篇6

关键词 优化;课堂用语;语文教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这句话就揭示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须知教师课堂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凭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逐步形成遵循语言规律,符合教学需要的教师职业语言。语文教师从事语言教学,对此应当提出更高要求,更要重视课堂用语的优化。大量教学实践也证明教师的教学成果成功与否与教师的语言是否优化有着重要关系。因此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积极追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性,努力让课堂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然而在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用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1)语言罗嗦冗长,课堂用语缺乏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时讲话随意,分不清教学主次,让学生抓不住重点,这样的结果就是处处是重点,实则处处无重点;二是语言罗嗦冗长。有的语文教师怕学生听不明白自己的讲解,经常针对同一个问题反复解释,多次进行无必要的重复。一节语文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时间,教师教学语言拖泥带水,颠来倒去,既浪费时间又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这样的语言缺乏有效性。

(2)以作秀的方法人为制造气氛,课堂用语缺乏针对性。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语调亲切、自然、柔和,对学生“甜言蜜语”,常常问学生“想不想学”“好不好”“对不对”等无需思考即能响亮回答的问题。这种询问多的语言,看似在征求学生的意见,实际上却是教师的口头禅。在课堂上我们的学生也非常“聪明”的明白教师的意图,大声的回答“想”。如果是公开课,那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式表演會更卖力,课堂气氛也是“热闹非凡”。一位教育专家这样说过:“刻意追求的艺术,不是艺术;刻意学习的艺术,不成艺术。当一个教师的学、识、情、才等齐备之时,才是教学艺术臻于成熟之日。”我们确实提倡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但在语文课堂使用这种作秀的方法人为的制造气氛则是一种没有任何意义的行为,因为这种虚假的课堂气氛已经完全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个性成长,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这种过分地创设氛围而忽视学生的做法是不得当的,缺乏针对性的。

(3)教师语言模糊不清,词不达意,缺乏准确性。我们知道备课是课前预设,上课是实践生成,这两者关系密切。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会考虑课堂环节设计,会重视课文研读,甚至对每一个问题都会研究思考。但是课堂语言的使用缺乏思考。语言使用缺少精心设计。我们知道课堂上总是有很多的突然和意外,如学生临时提出的问题课前又没有准备,这时有些老师就选择用模糊的语言搪塞过关,教学时往往词不达意,含糊不清,课堂教学就缺乏准确性。其实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考虑使用简洁的词语表达出我们的教学意图,提前思考课堂中学生会提出的问题。更高的要求则是努力用最精当的课堂语言讲解知识,用艺术的课堂用语贯穿全课,无一句赘言冗语,字字珠玑,用最优化的教学语言对自己的学生言传身教,从而展现语言的魅力。

以上罗列的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教师语文教师缺乏优化课堂用语的意识,没有把课堂语言设计当成备课的重要环节,提前思考课堂中教师使用的每一句话。优化课堂用语还需要语文教师努力提高自身语言能力和修养,学习口语表达的技巧。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老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如何提高自身修养?笔者建议语文教师可以好好锤炼以下几种课堂用语,如:(1)语文课的引导语言因势利导,紧扣学生所问,富有启发性;(2)课堂评价语言要符合学生知识和情感需求,中肯见效;(3)课堂组织教学衔接用语要承上启下,精妙而有技巧;(4)课堂总结概括语要能引发学生长久思考,最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我们就可以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用语,向学生展现自己的个人语言魅力。

一、语文课的引导语言因势利导,紧扣学生所问,富有启发性

引导性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引导语可以把握课堂的走向,通过引导语可以完成我们预设的教学目的。课堂引导语设计的关键是寻找恰当时机,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例如:引导语中可这样提问:“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从这个问题中,你们读懂了什么?”“小组成员彼此一起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吧”。这样的引导语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当然需要提醒语文教师的是课堂引导语不能罗嗦重复,点到即止才会起到最佳效果。

二、课堂评价语言要符合学生知识和情感需求,中肯见效

语文课上教师的表扬会带给学生内心的愉悦和内心的自豪,从而对课堂学习充满乐趣,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评价语言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应该具有艺术性,不是简单的点评,如“正确”“可以”“错的”,而是能抓住学生回答问题的有利时机,把表扬和评价有机结合,例如表扬学生理解新颖,推理严密,思考问题全面,善于发现问题等等,此时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中不仅要当场肯定,而且要点出他的优点,教师用真挚的激励语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若是批评性的评价语,我们教师也要用真诚、委婉的评价语引领学生走入正确的方向。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可以用直白的批评语言对学生断言,这样会适得其反,产生消极情绪,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还可以幽默风趣,这样即使是否定式的评价语也可以使学生欣然接受,化解受挫后尴尬和难堪的心理,让学生在笑声中欣然的接受老师的评价并以更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后面的学习中去。因此这样的课堂评价语是中肯见效的。

三、课堂组织教学衔接用语要承上启下,精妙而有技巧

高效课堂的重要一个标准就是能否合理设计好课堂的各个组织,每一节语文课都是由一个一个的小板块组成,如何把它们有机的串联在一起,课堂衔接用语作用就很重要。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介绍完作者后,下一个环节则是课文阅读,此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衔接语:“在我们了解了××的生平与作品后,就让我们一起深入课文去欣赏他的文字魅力”这样的衔接语比“下一步我们学习课文”这样的语言要有效很多。很多教师认为课堂衔接语可有可无,其实优化的课堂衔接语是知识板块间的润滑剂,它可以有机整合课堂各环节,使一节课浑然一体。所以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精心设计自己课堂各环节衔接语。

四、课堂总结概括语要能引发学生长久思考,最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重点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文章。在课堂结束时语文老师应该把概括性语言打造成一节课最精彩的亮点,使之成为画龙点睛的一笔。概括性的语言必须简短精练,让学生对刚才所学到的知识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要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使自己的课堂概括总结语让学生回味之余引发新的问题,进而通过思考到达新的高度。因此,结束语要要简明精到,具有深度,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并能体现适度的拓展性。

教师课堂语言的魅力 篇7

一、巧妙、新奇的导入语言,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案例一:在教学《春雨的色彩》时,我这样导入:“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听听呢?”(播放音乐《小雨沙沙》)“听了这么美妙的歌曲,你们看到了什么呀?”

案例二:有位教师在教学《有趣的发现》时,采用“设疑导入法”。一走进课堂就问:“孩子们,你们知道今天教室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先后回答,老师接着说:“同学们都观察发现,那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发现的文章。”

[赏析:课间十分钟往往使学生玩得忘形,如何让他们一上课就马上投入到课堂中去,得靠老师精彩的导入。在这两个案例中,老师根据学生及课文的特点,利用音乐这一直观形象的教学辅助用具来进行,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再者,如故事、猜谜、游戏、观点提炼等导入法都能带来奇、真、新的效果,为课堂教学打好第一战。]

二、简洁、精炼的讲解语言,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课堂教学语言,不但应该规范清晰、准确严密,而且应该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能及时捕捉学生的灵感,恰如其分、一语中的地加以引导、肯定,从而激发兴趣,更深入地感悟文本语言。

案例三:《普罗米修斯》教学片断。

师:默默注视这句话,你可以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他的坚定?

生:绝不会,更不能。

师:可不可以调换位置?

生:不能,因为绝不会是对宙斯说的,更不能是对人类说的。

师:是的,因为普罗米修斯更看重的是……

生:人类。

生: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

师:让我们掷地有声地再读这句话。(生背。)

师:让我们坚定不移地再读这句话。(生背。)

师:百年之后,这坚定的声音在高加索山脉上回响。(生背。)师:千年之后,这坚定的声音依然回荡在人们的心中。(生背。)师:这坚定的爱来源于爱呀!(板书:只有爱才是永远的神话。)

[赏析:在这个片断中,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在学生动态生成的言语理解中顺势利导,层层深入,句句铿锵有力,不仅再现了一幅幅精彩的、生动的画面,而且把我们的学生、在座的听课老师带到了一个伟大的人物形象面前,深入地领悟文本的语言。这就是教师语言的精辟与深入,轻轻捅破学生理解和感悟中的隔膜,让学生进入了一片洞明之境,享受着明媚的阳光。]

三、诙谐、幽默的问题语言,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言:“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是幽默。”教师诙谐、幽默的语言和戏剧性的表演,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喜闻乐道,对于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更有巧拨千斤之妙。

案例四:特级教师于永正《草》教学片断。

师: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什么时候学?

生:背《草》,今天上午刚学的。

师:那么多的花不写,干吗写草哇?

生:(一愣)嗯,因为……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师:噢,我明白了。背吧!(生背)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诗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你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啊!(众大笑)

[赏析:在这个片断中,于老师富有幽默感的语言和戏剧性的表演,集中了学生注意力。于老师的几次提问,把诗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及诗句意思都巧妙地渗透进去,在无痕中让学生思考、感悟,避免枯燥无味的一问一答,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四、丰富、激励的评价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展现自我。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这种激励、唤醒和鼓舞就需要通过老师的评价实现。

案例五:《自己去吧》教学片断。

师:有小朋友自告奋勇地第一个读课文给大家听吗?

(生1读得很流畅)

师:读得真好,让我听到一条清澈的小溪在“哗哗哗”地流淌,谁敢挑战她?

(生2读得清亮)

师:小黄莺也飞来溪边,给我们亮了一嗓子,真不愧是森林歌唱家呀!还是小手如林,满足你们的勇敢与自信!

(生3读得有点拖,字也有添漏)

师:你认真的态度告诉我,你在努力地读好,你渴望的表情告诉我你已经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还想试一遍,是吗?

生3:是!

师:老师欣赏勤学苦练的孩子!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专心地聆听,为他加油。

(生3很有信心地读着,有点进步,但还是有错,读完后有点想哭。)

师:有位科学家,做实验失败过一千多次,最后成功了。男子汉,抬起头,你会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如果你愿意,你可以下课后读给我或同学们听。

【赏析: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一句赞美的话能当我十天的口粮。”大师尚且如此,更何况小学生,他们更希望得到大家的肯定与赞美。在这个片断中,教师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表扬其优点。当学生读得好时,老师就以“哗哗流淌的小溪”、“森林歌唱家”来赞扬她们,并用“谁敢来挑战她也来读一读”、“满足你们的勇敢与自信”这样的话激励同学。当发现学生存在不足时,老师没有直接否定,而是挖掘学生身上的亮点,用“认真”、“勤学苦练”、“再试一次”及屡败屡战的精神鼓励学生一次次地朗读,而这恰是靠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为学生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激情。】

教师课堂语言的魅力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魅力,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艺术是无止境的, 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 教师的语言起着激发教学的生命力的作用。精彩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它影响学生听课的情绪, 激起学生探究文本的欲望。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不断进行与探索活动, 让小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中得到释放, 真正让语文课堂生机勃勃。

一、巧用语言魅力, 激发学习兴趣

1. 运用新奇语言, 唤起求知欲望

导入是小学语文新课教学的一种艺术。它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运用新奇语言导入就是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 在语文课新授课前运用巧妙、新奇的导入语言给学生创设疑问情境, 引发学生思考, 使学生产生迫切的求知欲望, 诱导学生由疑到思, 由思到知。用语言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大胆提出问题。如教学《雨点》一课时, 教师用美妙的声音说:“同学们,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 你们想听吗?”教师运用课件播放音乐《小雨沙沙》, “听了这么美妙动听的歌曲, 你们看到了什么呀?”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学生们顿时活跃起来, 争先恐后地提问:“我想知道调皮的小雨点落进了哪些地方?”“小雨点在里面干什么呢?”学生迫切地想知道小雨点在干什么, 求知欲强烈, 教师趁机导入新课。下面请同学们到文中找答案吧,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运用准确的语言把音乐语言和文字语言沟通起来, 调动了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等器官, 利用音乐渲染情境, 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2. 运用幽默语言, 营造乐学氛围

幽默是一个人学识、才华、修养、智慧以及灵感在语言表达中的具体闪现。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 如果能像相声、小品演员那样妙语连珠, 风趣幽默, 就一定能引人入胜, 使学生感到听课是一种超级享受。列宁曾说过:“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语文教师所追求的语言幽默, 不是滑稽搞笑、庸俗低调, 而是教师修养和智慧的外露, 具有高雅品味。如在教学叶绍翁《游园不值》一课时, 教师和学生探究诗意, 在小组合作交流“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诗意时, 一位男生推门进入教室、旁若无人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教师对这种没礼貌的做法也很生气, 学生们也停止了讨论。教师马上利用此机会创设幽默的语言情境, 用手指着黑板上的诗句“小扣柴扉久不开”, 说道:“叶绍翁去拜访朋友, 到朋友家门前, 他为什么是‘小扣’而不是‘猛敲’啊? 为什么啊?”学生从诗人的懂礼貌、尊重他人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交流, 教师走到迟到的男生身边, 小声地说:“你认为同学们说得对么? 那么此处用‘猛扣’可以么?”迟到的男同学红着脸说:“用‘小扣’恰当。”然后不好意思地低头笑了。教师用幽默的话语、委婉的提醒, 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也能达到批评的目的。消除了师生间的隔阂, 使人相处得更融洽, 使彼此的关系更和谐。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语言, 让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享受课堂的快乐。

二、创设语言情境, 展现课堂精彩

1. 运用体态语言, 张扬学生个性

体态语言是人身体的语言, 包括姿态、手势、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语言手段, 是心理语言的外露, 人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语言来传达, 由体态语言进行表露。语文教师很多时候运用体态语言和学生来沟通, 教师和学生的眼神、表情和动作进行无声的交流, 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到体态语言中, 感染学生。能使课堂轻松愉快、适合小学生的胃口、寓教于乐。如学习《小马过河》一节课时, 教师讲到“小马连蹦带跳地去磨坊送麦子”这个情节时, 教师立刻喜上眉梢, 满脸愉悦、手舞足蹈的神情;在讲到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时, 教师立刻满面愁容、眉头紧皱、哀声叹气地说:“怎么办啊, 小河挡住了去路?”低头不语, 思考一下, 用手搔了搔头发, 说道:“唉, 怎么办呢? 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教师的体态语言吸引了学生的思考, 他们积极地举手发言, 说出自己的见解, 激发了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课堂上, 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共鸣, 思维火花碰撞, 真情实感交融, 教学高潮不断, 使学生个性张扬。

2. 运用激励语言, 践行自主探究

教师运用激励语言如春风化雨, 常使学生受益匪浅。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智慧、一种激情、一种文化, 而不是单纯的技巧。小学生精神不集中, 常常溜号, 教师对学生应抱有积极的期望, 关爱每一个学生, 会赢得孩子对教师的信任, 从而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当学生遇到难题时, 教师应给与鼓励性的语言:“再想一想, 我对你有信心。”“我觉得你能行。”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满足小孩子的荣誉感。鼓励其自主探究, 动脑思考, 使学生对问题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记忆。如在学习《水乡歌》时,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独有的风土人情, 白墙灰瓦, 小桥人家, 流水潺潺, 渔舟白帆。你在江南水乡图中能看到哪些事物呢? 指名回答问题。如果课堂上一片沉默, 有的学生知道答案, 也不愿开金口, 教师的激励就起关键作用。对说不上的同学要多加鼓励:“你说得可真好, 再仔细看一看。”然后让学生自由读文, 感受到江南秀丽风光之美, 了解人们生活幸福。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结语

总之,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教师要不断探索, 捕捉最佳的教学时机, 运用恰当的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体验合作的快乐,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 张扬学生个性, 全面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文沛.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科学咨询, 2009, (11) :58.

英语教师的语言魅力 篇9

一、英语口语要标准地道

英语是一种乐感很强的语言,英语里的元音有长有短,有单有双,与辅音构成的音节有轻有重,句子的调子有升有降,意群间有一定的节奏。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标准的语音语调和地道的英语表达,一方面有助于学生随时纠正自己不准确的语音语调,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英语的美。学生在欣赏中获得了令人陶醉的美感,就会增强说英语的欲望。

二、课堂用语要简洁明快

英语课堂用语有别于书面语,用词要简单,说话要明了,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如在解释“think”这个新词时,有些老师从词典原文中照搬过来:“use the mind in an active way to form connected ideas, take sth. Into consideration”。不用说,这样的解释会使一部分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觉得晦涩而难以理解。如果老师改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来解释这个词:“I speak with my mouth .I look with my eyes. I think with my head.”,就会使他们领会该词的含义。

三、课堂用语要新鲜活泼

青少年学生具有好奇心和好新鲜的特点,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求活动。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使用尽量丰富的课堂用语,如“You did a very good job! You are so smart! No one can do better than you!Your performance is really exciting!”等,这样会使英语课更具吸引力。

教师课堂语言的魅力 篇10

一、语言要准确, 具有科学美

教师的课堂语言能否具有凝聚力, 关键在于语言是否具有科学美。初中思想政治课主要向学生进行心理、法律知识及马克思主义原理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 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社会的发展变化和青少年肩负的责任。教师语言表达要精练、豪放, 对学生产生强烈感染力, 给学生留下一种豪壮英发的动感美。教师必须有准确、清晰、真切的语言, 精辟、透彻、深刻地将其科学之美表现出来。在讲授中应做到字句的精确无误。

二、语言富有真情, 创造情感美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 又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和认识是相互依赖, 相互促进的。一方面, 认识是情感产生的基础, 认识越丰富, 越深刻, 情感就越丰富, 越深刻, 而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又反过来推动和加深人的认识。另一方面, 不正确的或肤浅的情感, 而不良的情感和情绪也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所以, 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中, 必须以理育情, 从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入手, 以理智来培育情感, 要抓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知情交融, 情理通达。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内容包含激情和充满信心, 对教学的内容分析津津有味, 讲课时以满腔热情去打动学生, 学生被教师的激情所打动, 就会以敬爱的心理去接受, 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情感真挚的语言如春之霖, 夏之晨露, 最容易被求知者接受, 并转化为内在的素质, 化为学生的道德情感。

三、语言要清晰, 具有逻辑美

教师的教学语言一方面要揭示教学内容本身的逻辑内涵, 另一方面, 教学语言自身也要合乎逻辑, 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符合逻辑的形式、规则和规律。语言有了逻辑美, 才会生动, 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诱导学生的思路, 将知识和说理的逻辑修养, 强化语言的逻辑力量, 使语言具有逻辑之美。如我们在讲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思想时, 就会引导同学们去体会国家领导人 (集体) 在国家治理、政治工作和社会建设方面时思考。并让同学们去尝试理解每一种理论或思想提出的背景, 内在的逻辑和外在的逻辑关系等。当引导同学们结合国家发展过程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去理解每一种理论各自提出的社会背景, 理解每一种理论对社会问题的针对性, 以及每一种理论本身的逻辑和理论之间的逻辑结构等。就会发现同学们其实对这些理论还是挺感兴趣的, 因为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带领同学们共同对我们国家领导层对国家的治理思路的逻辑关系作了一次简略的梳理。它让同学们明白了理论的提出和构成都有其内在逻辑。这种逻辑既有现实性也有历史性, 更有理论自身对问题的针对性和如何解答问题的结构性。如果我们能够把理论的这些内在逻辑和外在逻辑都很清晰科学地展现给学生, 或带领他们共同去领悟, 就会发现理论教学并不可怕, 而且学生也能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感知到理论的真实魅力和实际效用。

四、诗入课堂, 创造意境美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是客观 (生活、景物) 与主观 (思想、感情) 相熔铸的产物, 是情与景, 意与境的统一。意和境的关系也就是心与物的关系。思想政治课也有意境, 意境是知识和情感达到一种统一和融合, 它跳出知识的绝对理性, 也不是单纯情感的空洞, 它是一种知情的升华, 而这种升华是情景交融、心与物的交汇, 它不仅能扣人心弦, 深化教育内容, 更能让我们的生命主体散发出动力与活力。以中国古诗对接现代教育理念, 即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意, 又彰显时代精神;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超思辨、重意象、求美的直接思维方式, 又借鉴了西方传统文化善抽象、重逻辑、求真的思维方式。体现出真、善、美的统一。例如, 讲授《理想》这段内容, 为了避免枯燥刻板, 我精心节选了流沙河的几句诗以烘托气氛: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直到黎明/……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荫/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师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 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让我们借鉴, 我们只有根据初中生自身的特点, 充分借助新教材为我们提供的优质资源, 大胆想象, 勇于创新, 用教师丰富的具有独特魅力的语言, 教出思想品德课的美来, 让学生在笑中听、趣中学、乐中做。

摘要:创造好的课堂教学语言, 可以使课堂产生和谐与优美, 给学生增添快乐, 在谈笑风生中领略知识的真谛, 能让教师和同学富有激情和活力。作为初中政治教师应不断加强语言修养, 让自己的课堂语言准确、科学, 以情动人、清晰, 有逻辑、进一步达到美的意境, 用美来感染学生, 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上一篇:生活习性下一篇:玉米黑粉病的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