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文件的恢复

2024-08-24

支持文件的恢复(精选十篇)

支持文件的恢复 篇1

1 NTFS文件系统分析

1.1 DBR

DBR (DOS BOOT RECORD, DOS引导记录) , 位于柱面0, 磁头1, 扇区1, 即逻辑扇区0。DBR分为两部分:DOS引导程序和BPB (BIOS参数块) 。其中DOS引导程序完成DOS系统文件 (IO.SYS, MSDOS.SYS) 的定位与装载, 占用固定的446字节, 而BPB用来描述本分区的磁盘信息, 位于DBR偏移0BH处。

1.2 MFT

主文件表 (MFT) 是分区卷上每一个文件的索引。MFT为每一个文件保存着一组称为“属性”的记录, 每个属性存储了不同类型的信息, 为主文件表 (MFT) 保留适当的空间。

2 文件的删除

删除文件“子目录1file.txt”的过程如下:

步骤1:读取文件系统第一个扇区的一道扇区, 获取簇大小、MFT起始位置以及每个MFT项的大小。

步骤2:读取$MFT文件的第一项, 通过它的$DATA属性获取其他的MFT位置。

步骤3:访问5号MFT项, 即根目录, 通过索引根属性 (S—IN-DEX_ROOT) 和索引分配属性 (S—INDEX_ALLOCATION) 找到“子目录1”项, 它的MFT项为200号, 跟新目录的最后访问时间。

步骤4:访问200号MFT项的索引根属性 (S—INDEX_ROOT) 并寻找file.txt的条目, 找到它的MFT项为400号。

步骤5:从索引中移除文件的项, 移动节点中的项覆盖了原来的项, 跟新目录的最后写入时间, 最后修改时间和最后访问时间。

步骤6:通过清除使用中标志取消400号MFT项的分配。访问—SBitmap文件的SDATA属性, 并将项的相应位置设置为0。

步骤7:访问400号MFT项的非常驻属性, 从S—DATA属性中得到数据内容所在的簇号, 将S—Bitmap文件中相应簇的bit设置为0, 即取消了722, 723号簇的分配。

步骤8:前面的每一步, 都将在文件系统日志—SLog File中产生项并将改变计入S—ExtendS—Usr Jrnl。如果设置了磁盘配额管理, 将在S—ExtendS—Quota中, 把回收的容量从用户已使用的磁盘空间量中减去。

3 软件技术特点

3.1 修正MFT偏移

MFT主文件表偏移指的是, 在BPB中指定的MFT的位置与其实际存在的偏移地址不相符, 经我们实验检测, MFT起始地址偏移基本不会超过前后一个扇区, 而每一个MFT占用的大小为2个扇区。在NTFS结构下, 每一个MFT的前4个字节都是固定的为:46 49 4C 45, 代表的意思是FILE, 是NTFS存储格式特有的标志, 不会变化。该修正算法就是通过扫描获取到的MFT起始地址的前后两个扇区, 找到包含这4个字节的数据区, 46的偏移就是我们要找的MFT的真正偏移地址, 再通过与之前获取的MFT起始地址进行比较判断MFT不规则偏移量的大小, 利用CopyFile () 函数复制实际MFT起始地址开始的后面2个扇区的内容, 粘贴到MFT实际所在位置, 就成功解决了MFT文件偏移的问题。

3.2 软件流程

软件实现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结束语

根据NTFS文件系统的特征分析结果, 设计了一种改进的NTFS文件系统数据恢复方案, 用以解决现有NTFS数据恢复技术中存在的MFT偏移修正难题。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验证, 解决了MFT偏移修正难题, 并找出了最佳修正参数。同时, 系统中采用了优化的文件搜索算法, 大大提高了数据恢复的处理速度, 并提高了文件恢复成功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 信息安全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数据恢复技术作为最后一道安全屏障, 其地位日益突出。而现有的数据恢复技术尚不尽人意, 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难题, 如恢复成功率低, 无法处理物理损伤等等。

本系统采用的恢复技术是基于MFT表, 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无法处理MFT被彻底破坏或被覆盖等问题, 这一问题只能使用更有效的磁盘文件搜索算法来解决, 我们这一研究设想已获得我校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 相关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中, 我们有信心会继续这一研究, 继续完善这一安全工具。

参考文献

[1]刘伟.数据恢复深度揭秘[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2]戴士剑, 涂彦晖.数据恢复技术[M].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3]Mark Russinovich, David A Solomon.InsideMicrosoftWindows2000[M].US:Microsoft Press, 2004.

支持文件的恢复 篇2

1、点击“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 打开注册表

2、依次展开:HKEY_LOCAL_MACHIM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 /EXPLORER/DESKTOP/NemeSpace 在左边空白处点一下“新建”,选择“主键”,命名为“645FFO40―5081―101B―9F08―00AA002F954E”,再把右边的“默认”主键的键值设为“回收站”,退出注册表,

3、重启电脑就可以见到被你删除的文件。

踏上文件恢复之旅 篇3

文件恢复不是那么容易的

可能朋友们有这样的想法:文件恢复还不容易,只要将回收站中的文件“还原”就可以了,或者按下“Ctrl+Z”组合键也可以(如图1)。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被删除的文件已经从回收站中被清空,这个时候“还原”当然是派不上用处,我们只能另想他法了。

如果你从“文件夹选项”|“查看”窗口中勾选了“显示系统文件夹的内容”复选框,并且同时取消“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更简单的办法是直接使用WinRAR(如图2),可以看到回收站其实是一个特殊的系统文件夹,其名称为RECYCLER,但清空回收站后这里只会显示类似“S-1-5-21-2052111302-484763869-839522115-1004”这样的文件夹,虽然数量不等,但双击打开后看到的都是毫无例外的两个文件:

INFO2

desktop.ini

可能你并不清楚,即使回收站被清空后,所删除的文件其实还是被保留在磁盘上,这是因为在删除文件时,系统并未真正将文件从磁盘上“抹去”,只是将文件名称的第一个字母修改为“E5”,然后将该文件占用的簇标记为空闲状态,而文件包含的数据仍然在磁盘上,这就是可以恢复文件的基础所在。

不过,假如文件被删除后,它所占用的簇被写入了新的数据,那么文件头也就被覆盖,这个文件在文件分配表中的信息就会被其他文件所取代,这样就不太容易恢复了。

初试身手:FinalRecovery

FinalRecovery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文件恢复工具,功能非常强大,在标准模式下能够以极快的速度扫描硬盘、软盘、可移动存储设备,从而迅速恢复已经被删除的文件和文件夹。对于误格式化、病毒破坏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磁盘分区丢失,也可以通过高级恢复从丢失的分区中找回重要文件,本文以汉化版本为例进行介绍。

从根目录下恢复文件

如图3,这就是FinalRecovery 2.0.3.1的主界面,由于汉化版本是完全的中文界面,因此操作相当简单:

首先在图3窗口中选择“标准恢复”,也就是单击那个桔黄色的十字形按钮;接下来,你需要选择待恢复的源驱动器(如图4),这里你并不需要手动执行扫描操作,因为FinalRecovery已经自动完成了这些工作,可以看到根目录下已被删除的文件已经被自动发现,注意文件名称前面那个红色的“×”;如果需要恢复该文件,勾选后直接单击工具栏上的“恢复”按钮或者从右键菜单中选择“恢复”命令,然后指定恢复路径,确认后就可以了。

从目录中恢复文件

如果需要恢复的是某个目录中的文件,那么我们应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恢复:

首先当然还是选择待恢复的源驱动器进行扫描,不过你会发现目标文件夹中是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

接下来找到“RECYCLERS-1-5-21-2052111302-484763869-839522115-1004”这个文件夹,至于另外几个“兄弟”文件夹中是无法恢复出什么的,这里无非只是INF02、desktop.ini两个文件而已,因此可以忽略不计;

现在我们应该可以在如图5窗口中看到非常详尽的信息,“状态”列下当然都是“已删除”,正常情况下看到的文件名是Dl1.doc,如果文件名超过八个字符则会被自动缩减为“DL11~1.PPT”这样的名称,这样当然没有办法看出是哪一个文件,但至少可以从“类型”和“创建时间”两列作出初步判断;

然后只要勾选需要恢复的文件,指定恢复路径后即可将其成功恢复,至于毫无意义的文件名,我们当然也不需要逐个打开后手工重命名,只要打开属性窗口中后查看“摘要”信息即可了解文件内容(如图6)。

诊断硬盘

2.0.3.1版本的FinalRecovery加入了IDE硬盘健康诊断的功能,通过读取S.M.A.R.T.各项数据可以对硬盘的健康状况作出评价(如图7),只要看到“状态”列下显示的都是“正常值”或“总是通过”的字样,说明你的硬盘一切正常,这里还可以查看硬盘的当前温度呢,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试。

再展雄风:Easy Recovery

EasyRecovery是世界著名数据恢复公司Ontrack的软件,其专业版本更是囊括了磁盘诊断、数据恢复、文件修复、邮件修复等强大功能,虽然有着试用时间的限制,但文件恢复功能完全可以正常使用,相信临时救急一下还是完全可以的。这里,我们仍然以汉化版本为例进行介绍。

选择源分区

从EasyRevovery的主窗口(如图8)可以看到这款软件的功能较之FinalRecovery要强大得多,在这里选择“数据恢复”|“删除恢复”,快速扫描后会弹出一个对话框,在这里选择“恢复源分区”,也就是待恢复文件所在的分区。

指定扫描类型

默认设置下,EasyRevovery会对所有类型的文件进行扫描,考虑到扫描时间的问题,建议在“文件过滤器”下进行设置,例如选择了“Office文档”,这样就只会对*.doc、*.dot、*.xls、*.xlw、*.ppt等格式的文件进行扫描,可以大大提高扫描的效率。

选择待恢复文件

扫描结束之后,我们会看到如图9的列表窗口,左侧窗格显示的是文件树,右侧窗格则显示了文件的名称、大小、日期、条件等信息,被删除文件的命名方式倒是与FinalRecovery基本相仿,同样使用“Dl8.ppt”的命名方式。

现在的工作就简单多了,指定恢复路径,很快就可以将被删除的文件恢复至指定路径下,当然恢复之后也不可能将文件名恢复回原来的样子,你还是必须去手工重命名。

支持文件的恢复 篇4

文件恢复可以帮助我们从已经被损坏或删除的文件中重新得到至少部分原来的数据信息,使我们不至于完全丢失全部数据[1,2]。这在计算机取证等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由于数据在计算机中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的,所以恢复数据需要充分利用好文件系统本身的特点。目前Window系统主要支持FAT32[3]、 NTFS[4]两种文件系统。

现有的文件数据恢复方法[5,6,7,8]主要通过对被删除文件本身的创建时间或特征码或进行比对来恢复文件数据,本文提出一种通过综合利用FAT32系统提供的各种特征信息来恢复丢失文件的方法,既利用被删除文件本身的信息,也使用创建时间或存储位置与其相邻的其它文件的信息。首先,由于FAT32系统的目录与内容数据分别放置,文件真正存储的位置需要通过文件的目录表和分配表联合定位[9],其核心目标是定位丢失文件在目录表中的首簇地址以恢复数据[10,11]。通过综合使用各种可能的特征信息,可以提高文件恢复的成功概率。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FAT32的基本结构,然后提出基本恢复方法,并举例分析,最后针对关键的系统首簇地址定位提出我们的方法,并对算法执行结果进行分析。

2 FAT32文件系统结构

FAT32文件系统通常可分为如图1所示的以下五个部分[12,13]: 硬盘主引导记录区( Main Boot Record,MBR) , DOS引导记录区( DOS Boot Record,DBR ) ,文件分配表

( File Allocation Table,FAT) ,根目录区( Directory,DIR) ,文件数据区( DATA) 。

MBR占用第0柱面第0磁道的1个( 0,0,1) 扇区。主要包括引导程序和硬盘分区表( Disk Partition Ta- ble,DPT) 两部分。顾名思义,DPT主要记录硬盘的分区信息,供引导程序使用。在工作时,MBR需要先检查DPT有效性以获得活动分区信息,通过找到DBR并加载到内存,完成初始引导。

DBR占用第( 0,1,1) 扇区,同样包括一个引导程序。此外,还有一个分区参数表( BIOS Parameter Block, BPB) 。BPB记录的分区参数包括: 硬盘的介质形式,根目录的大小、分区起始扇区和结束扇区、FAT的个数等,DBR通过自己的引导程序定位所需的DOS系统文件并将其加载到内存。

FAT用于记录文件的物理存放地址,其中包含文件数据恢复所需的最重要的信息。首先,由于文件的大小可能相差非常大,在存储文件时,并不是以字节或者文件本身为单位对其进行存储的,而是把硬盘分为固定大小的簇,数据都被分别存放到簇中。通过为每个簇编号,再在FAT表中记录这些编号的方式就可以有效管理整个硬盘,同时还可以方便的增加或者减少硬盘。我们可以认为FAT表中表项的个数就是FAT32文件系统可以管理的硬盘中簇的个数。由于每个FAT表项占用1个字节,在FAT32这样的32位文件系统中,如果知道一个文件的首簇号,再乘4就可得到该文件在FAT表中的偏移位置。所以,首簇号为我们提供了最重要的信息。

FAT32文件系统的DIR由文件目录表( File Directory Table,FDT) 组成[14,15],也可以看作DATA的一部分。FDT用于记录根目录下每个文件或文件夹的起始位置、属性等信息。这些信息同样是文件恢复所需的。因为只有FAT还不能确定文件在磁盘中的具体位置,FAT与FDT相配合才能准确定位文件的确切位置,以统一管理整个磁盘的文件。

DATA是硬盘真正存储数据的地方,占据着硬盘上的大部分存储空间。删除文件的时候,文件数据区的内容往往并未被重新覆盖,而是通过修改FAT和FDT中信息的方式切断我们找到DATA中存储数据的途径,当再有新数据时才会真正覆盖DATA中的内容。所以这就给我们通过恢复FAT和FDT中信息进行数据恢复提供了可能性[16]。

3 FAT32文件系统的恢复

3. 1基本思路

在FAT32文件系统中,文件的目录和数据分别存放,我们进行数据恢复本质上要通过文件系统的FAT和FDT来获取文件数据的存放地址。

为了最大程度恢复数据,在进行数据恢复前,我们需要首先通过用户回忆及扫描硬盘,获得丢失文件或文件夹的名称、文件大小、创建时间等信息,以创造对数据恢复有利的条件。

通常,FAT32系统的文件扫描分为快速扫描和深度扫描两种,分别是为了应对普通格式化和高级格式化。普通格式化的操作比较简单,只是清除FAT中的信息,而DIR中的FDT中的信息并未改变。所以,快速扫描通过扫描DIR获取其中的FDT项。高级格式化需要修改MBR和DBR,将FAT和DIR中的数据全部清空,这就需要通过深度扫描以挖掘更多有用信息。

3. 2数据恢复

文件扫描后就可以对已删除文件进行数据恢复。我们通过分析FAT32文件系统中文件删除前后各个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恢复删除的数据。

在硬盘的FAT32分区中创建TESTFILE01. txt和TESTFILE02. txt两个文件,这两个文件均占用连续的两个簇空间。首先选中TESTFILE01. txt,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删除,然后清空回收站。再选中TESTFILE02. txt, 按Shift + Del直接删除。通过Win Hex软件观察删除前后文件的相关数据变化。注意,第一种方式相当于普通格式化,第二种方式相当于高级格式化。删除TESTFILE01. txt后的数据变化如图2 - 图5所示。

通过TESTFILE01. txt删除前后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删除后该FDT的首字节被系统改为“E5”,其它数据并没有变化。而该文件的文件分配表FAT中的簇链信息被清零,文件的簇链信息已经丢失。

我们通过文件的首簇地址计算文件对应的扇区位置,簇地址转换为扇区的公式如式( 1) 所示:

通过公式( 1) 可以计算出文件在数据区的扇区位置。跳转到该文件的数据区起始位置,可以看到该文件在数据区中存储的数据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此时如果能够获取文件目录项的首簇地址,就可能对文件数据区的数据进行恢复。但是,由于删除后文件的FAT中的簇链信息己丢失,所以如果文件的簇不连续存放,即使簇数据没有丢失,也只能恢复部分数据。删除TESTFILE02. txt后的数据变化如图6 - 图9所示。

通过删除前后文件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删除后该文件的目录项的首字节被系统改为“E5”,文件首簇地址的高16位被清零,该文件在FAT中相应的簇链信息同样被清零。

通过文件的首簇地址跳转到该文件在数据区的起始处,可以发现数据区中该文件的原始数据也依然存在。但是由于文件目录项中的首簇高位地址被清零,原来的高位地址0x0038消失,我们只知道文件首簇的低位地址为0x189D。这就无法通过FDT直接获取到文件的首簇地址。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通过其它方法找到文件首簇地址,数据恢复方法就与第一种情况的处理方式相同。

4 FAT32文件系统首簇地址定位

采用高级格式化( Shift + Del) 删除文件时,文件目录项中的首簇高位地址信息已经被清零,需要通过其他手段确定文件的首簇地址。

4. 1首簇地址定位算法设计

在缺少高位信息的情况下,定位文件的首簇地址需要使用文件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性。比如图片、 Word文件等都具有自己的特征码,可以通过查找这些特征码确定文件的首簇地址。在创建文件时,目录项相连的文件往往存储在数据区中相邻的位置上,因此位置相邻的目录项的首簇高位地址很可能是相同的。 同时,文件的创建时间也是我们可以利用的一个特征信息。

实际上,这些特征中没有一种方法可以绝对定位出文件的首簇地址,比如文本文档没有特征码,目录项相连或创建时间相近的文件也可能正好无关。所以,我们通过多种特征的组合提高定位文件首簇地址的准确度,具体的定位算法流程如下。

首先得到已删除目录项所在的FDT的数据,然后到FDT中寻找与已删除文件目录项,相邻的目录项并将该目录项的首簇高位地址作为可能的首簇高位地址,比较对应文件的特征码,如果与已删除文件具有相同的特征码,则确认该地址为已删除文件的首簇地址。否则在该FDT数据范围内继续查找与已删除目录项的创建时间最近的目录项,将该目录项的首簇高位地址与已删除目录项的首簇低位地址组合作为可能的首簇地址,查看其对应文件数据,比较特征码。如果失败,重复此流程,选取位置或时间接近的目录项作为高位地址进行比对。如果所有目录项数据全部匹配失败,则首簇地址定位失败。

4. 2定位算法工作示例

通过实例分析上节提出的首簇地址定位算法。首先创建三个用于测试的word文档,分别命名为“测试文档. doc”,“文档前. doc”和“文档后. doc”,对“测试文档. doc”进行高级格式化后,该文件的高位地址被清零,如图10所示。

由图10可以看出,在该文件所在目录表中,与删除文件目录项上下相邻的有效目录项的高位地址分别是“17 00”和“18 00”,我们分别用“001716F3”和“001816F3”作为文件首簇地址进行测试,发现都失败了。 然后我们找到与测试文档. doc创建时间最接近的文件“文档前. doc”和第二接近的文件“文档后. doc”,从目录项数据比对发现它的首簇高位地址为“19 00”和“1C 00”,如图11、图12所示,比对“001916F3”测试失败。

对比“001C16F3”的簇时发现该簇数据的特征码为“D0CF11E0A1B11AE1”,如图13所示,与doc文

档的特征码相匹配,成功定位首簇地址。

4. 3定位算法的结果分析

使用Intel Core ( TM) i5 - 3337U 1. 80GHz处理器, Window7 64bit操作系统,4GB内存的Think Pad X1 Carbon作为测试机器,新建100个测试文件。采用只使用本文件特征方法、本文件特征上分别增加创建时间相近方法、位置相近方法,以及组合这两种方法分别进行文件删除后恢复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到,通过增加与被删除文件相关文件的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可以提高仅使用被删除文件本身特征所恢复删除文件的数量。我们只使用创建时间和和相邻文件两个属性进行组合。利用文件的修改时间,文件大小,及增加比较Word文件的内嵌公式,图片等多媒体信息特征可以进一步提高恢复率。

5结束语

恢复误删文件的几点心得数据恢复 篇5

一、不要再安装新软件或运行新程序

特别不要向待恢复的分区安装新软件(即使是恢复软件本身)。另外如果你想恢复的是c盘上被误删的数据,如果你系统的虚拟内存设在c盘,此时也别再打开新程序,以免因虚拟内存的更新变化而覆盖了被误删的数据。你应在“系统”里改动虚拟内存的放置路径,然后重启windows,再把恢复软件装到另外的分区。

二、注意windows系统扫描与报告的设置

windows系统在启动时的扫描对解决交叉链接错误有用,但对你想恢复的文件可能造成致命的破坏――因为扫描完后,windows会产生相应的报告,有可能正好破坏被误删除文件的某些字节,如果是个可执行文件,就算勉强恢复也使用不了。进入windows系统后,也请你别在该目标分区做磁盘扫描,因为默认状态下,windows系统会把交叉链接文件及文件碎片变成*.chk文件,这也可能破坏你的待恢复文件。

三、恢复操作的技巧

1.扫描的技巧

一般误删了文件后都能马上发现自己的错误,所以刚删除文件在磁盘的文件分配表中处于比较排头的位置,我们可利用这一点加快文件恢复的速度,

例如你执行了easy recovery,在选好了目标分区后,只需扫描5%左右的目录树(大概是前3000到5000个左右文件),就可停止扫描,然后进行下一步,在已经扫描出的结果里查找你想恢复的文件,一般都可以找到。

这种方法比完全扫描后再找文件要容易,如果你要扫描所有文件,可能有数万甚至十多万个已删除文件的列表,这时你要找出自己想恢复的文件就困难了――因为在你的电脑里,在不同时期可能有过同一文件名的多个文件,为防止混乱,恢复软件一般都会把这些类似的文件标识为用“_”开头,再用数字编号做结尾的文件,你无法用首字母查找,要靠肉眼一个个识别,过多的选择必然会让你眼花缭乱。

可在中止扫描时,选择保存目前扫描进度,如果5%的量还没找到你的文件,还可按此进度继续向前扫描,不用从头开始。注意:这个保存操作也别放到目标分区里,而且应另外指定一个区。dos时用的undelete软件,只能处理传统的fat格式,而且对长文件名结构也无能为力,建议不用这个软件。

2.字处理软件所产生文件的恢复技巧

对word、wps这些字处理软件产生的数据,除用恢复工具外,还可进入它们的安装目录,直接恢复隐藏的临时文件。因为这类软件一般都会对你当前处理的文件产生一个后备文件,而且不会自动删除,所以你可在dos状态下,进入目标目录打attrib *.* -h命令取消临时文件的隐藏状态,然后再把其后缀改成*.doc或*.wps,就可能正确恢复。当然,你得到的临时文件可能有十多个,文件名也千奇百怪,一个个打开看吧。

请出恢复高手 误删文件有救 篇6

如果是逻辑删除,即文件被放入了回收站,这时候恢复比较容易,只要打开回收站找到该文件还原一下就可以了。

如果是物理删除,即把文件彻底删除,并且回收站里的文件被清空没法还原,这时你可以借助文件恢复专业工具FinalData解围救急(下载网址:http://www.crsky.com/soft/963.html)。与其他同类恢复软件(如EasyRecovery、FinalRecovery)相比,在恢复效果上它可以说是更胜一筹。

1运行FinalData,点击菜单栏上的“文件→打开”,或点击工具栏上的打开按钮。

2选择被删除文件所在的驱动器,如E盘。驱动器可以是逻辑硬盘,也可以是软盘、移动硬盘或网络硬盘,单击“确定”。

3自动扫描目录后让你选择需要搜索的簇范围,默认值是分区的开始位置到分区结束位置,可以利用起始和结束滑杆进行设置。除非你确实知道被删除文件所在的簇,否则建议使用默认值。

4确定后开始对所选范围内的簇进行扫描,查找被破坏的目录和文件。系统配置不同,簇扫描所需的时间也不一样。一个15GB左右的硬盘分区,平均簇扫描时间约为1小时以上。

5扫描结束后,主界面的左边区域将出现根目录、删除的目录、删除的文件、丢失的目录、丢失的文件、最近删除的文件和已搜索的文件七个项目。磁盘中所有文件将列在右侧的操作区域,其中文件前带#号的就是已经删除过的文件。

6找到所需恢复的文件(可以选中多个文件),用鼠标右键单击并选择“恢复”。

温馨提示:保存位置一定不要选择误删除文件所在的驱动器。对只有一个分区的朋友来说,如果被删除文件的体积不大,可以保存在软盘或U盘上。保存完毕后,你可以到资源管理器看一下文件是否已被完整地恢复过来。如果文件名的第一个字符变成了#,你可手动改回原名。

8如果是Office文件,因其结构特殊,找到后单击一下鼠标,从上面的“Office文件恢复”菜单中选择相应的文件类型(Microsoft Excel文件恢复、Microsoft PowerPoint文件修复、Microsoft Word文件恢复),它将启动Office文件修复向导检查文件可恢复的程度,选择保存位置,点击“开始恢复”,即可将文件进行恢复。

支持文件的恢复 篇7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计算机存储日益重要, 但由于病毒、断电、误操作、振动等原因会导致硬盘中NTFS文件系统分区中的DBR扇区信息被损坏、硬盘分区出现未格式化故障现象, 从而无法访问分区中的数据和信息, 如果重新进行格式化分区, 可能会导致此分区的数据被破坏, 难以完整恢复出分区中的数据。本文提出了通过重写BPB中的重要参数来重建DBR的方法, 利用磁盘编辑工具Winhex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重建DBR扇区信息, 从而访问NTFS分区中的数据。

1 NTFS文件系统

NTFS (NT File System) 是Microsoft推出的一种新型文件系统, 已是Windows类操作系统中的主力分区格式了, 主要目的是将其作为Windows NT/2000/XP和服务器版本的默认文件系统, 获得可靠性、高效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使用中不易产生文件碎片, 对用户权限有非常严格的限制, 每个用户只能按系统赋予的权限进行操作, 同时还提供了容错结构日志, 可以将用户的操作全部记录下来, 从而保护了系统的安全。NTFS设计上能够快速实现标准的文件操作, 例如读写和查询, 甚至实现了在超大容量硬盘上的文件系统恢复操作。本文主要针对NTFS在DBR出现损坏而导致系统崩溃或磁盘出现未格式化故障现象时, 如何安全地恢复NTFS文件系统的DBR, 从而访问分区内数据。

NTFS是一个具备错误预警的文件系统。由于NT-FS对关键文件系统的系统信息采用了冗余存储, 故当磁盘上某个扇区损坏时, NTFS仍可以访问卷上的关键数据。NTFS分区最开始的16个扇区是分区引导扇区, 用以保存分区引导代码, 然后是主文件表 (MFT) , 如果MFT所在的磁盘扇区出现损坏, NTFS文件系统会将MFT转移到硬盘其他扇区, 这样保证了NTFS文件系统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正常运行。

NTFS文件系统一般包括引导区、MFT、MFT备份区、数据区和DBR备份扇区几个部分, NTFS将所有数据都视为文件, 其文件系统大致结构如图1所示。各部分含义如下:

(1) 引导扇区。引导区部分包括DBR和引导代码, 一般系统为其分配16个扇区, 未完全使用。

(2) MFT区。MFT是一个连续的簇空间, 除非其他空间已全部被分配使用, 否则不会在此空间中存储用户文件或目录。在WINXP下创建的NTFS, 其MFT通常距离引导扇区较远, 但在WIN2000下创建的NTFS, 其MFT通常起始于4号簇位置。

(3) MFT备份区。由于MFT备份的重要性, 在文件系统的中部为其保存了一个备份, 不过这个备份很小, 只是MFT前几项的备份。

(4) 引导扇区备份扇区。在卷的最后一个扇区, 保存了一份DBR扇区的备份。这个扇区包含在分区表 (Disk Partition Table, DPT) 描述的该分区大小中, 但却不在DBR描述的文件系统大小范围之内。DBR描述文件系统大小时, 总是比分区表描述的扇区数小1个扇区。

2 NTFS文件系统结构分析

2.1 NTFS文件系统的DBR数据结构

NTFS文件系统的DOS引导记录 (DOS Boot Record, DBR) , 位于柱面0, 磁头1, 扇区1, 即逻辑0号扇区。DBR分为两部分:DOS引导程序和BIOS参数块 (BIOS Parameter Block, BPB) 。其中DOS引导程序完成DOS系统文件 (IO.SYS, MSDOS.SYS) 的定位与装载, 而BPB用来描述本DOS分区的磁盘信息, BPB从DBR的偏移OBH开始, 到偏移53H结束, 此部分参数记录着整个NTFS分区的许多重要信息, 其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它包含逻辑格式化时使用的参数, 可供DOS计算磁盘上的文件分配表, 目录区和数据区的起始地址, 引导程序或设备驱动程序根据这些信息将磁盘逻辑地址 (DOS扇区号) 转换成物理地址。

2.2 主文件表 (MFT)

主文件表 (MFT) 是由一系列文件记录组成, 与文件数据区中的文件相对应的关系数组, 是NTFS的控制中心。NTFS通过文件记录来描述数据文件的各种属性并确定其在磁盘上的存储位置。文件记录由记录头、属性列表和结束标志组成。以“4649 4C45”为开始标志, “FF FF FF FF”为结束标志, 大小为1kB。利用文件的逻辑簇号和卷因子相乘得到文件在卷中的物理磁盘地址, NTFS通过这种方法对文件的数据区地址进行定位。MFT数据结构中各重要字节码部分内容如表2所示。

3 NTFS文件系统DBR恢复方法

根据NTFS文件系统DBR扇区的数据结构, 在文件系统的最后一个扇区后存在一个DBR扇区的备份, 因此, 如果此扇区没损坏, 则可通过备份的DBR扇区来完全恢复DBR扇区的信息。但是如果DBR扇区和备份DBR扇区的信息都发生不可预料的损坏, 则需重建DBR扇区, 根据表1, 重建DBR需要的关键参数主要有:0D (每簇扇区数) , 1C-1F (隐含扇区数) 、28-2F (文件系统扇区总数) , 30-37 (MFT起始逻辑簇号) , 38-3F (MFT备份的起始逻辑簇号) , 40 (每MFT项大小) , 44 (每个索引的簇数) , 即可根据以上信息重建分区表, 定位数据区, 恢复MFT, 重建DBR。

4 NTFS文件系统DBR恢复实例

本文采用VMware Workstation虚拟机软件生成两块40G的虚拟硬盘, 对于操作系统而言, 跟真实硬盘没有区别, 其硬盘分区结构如图2所示。在各分区根目录下建立一些件和目录:以营造数据存储环境, 然后使用“0x00”值填充实验分区的DBR扇区, 造成DBR扇区损坏的实际环境, 保存后分区因DBR扇区损坏, 表现为未格式化。根据前述方法, 下面利用磁盘编辑工具Winhex分几种情况重建DBR扇区的信息。

4.1 NTFS的DBR损坏而备份的DBR未损坏

先用Winhex打开被损坏的逻辑驱动器, 从0扇区开始, 按扇区块查找十六进制数值46494C45, 设置如图3所示, 如能搜索到, 则表示此文件系统是NTFS文件系统。

(1) 如果是E盘 (即磁盘分区且后面还有分区) , 则打开物理硬盘1, 点击其后面的那个分区, 则E盘的备份DBR在其后面那个分区DBR的前一个扇区, 复制, 再定位到E盘的DBR位置写入即可。

(2) 如果是G盘 (即硬盘中的最后一个分区) , 则打开逻辑驱动器G, 定位到最后一个扇区) , 复制, 再定位到G盘的DBR位置 (0扇区) 写入即可。

(3) 如果是I盘 (即扩展分区的逻辑驱动器且后面还有分区) 打开物理硬盘2点击其后面的那个分区, 将I盘的备份DBR在其后面那个分区DBR的前64个扇区位置 (即后一个分区的EBR的前一个扇区) 复制, 再定位到I盘的DBR位置写入即可。

4.2 NTFS和备份的DBR都被损坏

4.2.1 损坏的分区为主磁盘分区 (以G盘为例)

步骤1:利用Winhex软件打开被损坏的逻辑驱动器G, 将一个完好的NTFS分区里面的DBR复制到本分区0扇区即DBR位置处, 如图4所示。

步骤2:修改图4中DBR的BPB表结构的相应参数:

(1) 每簇扇区数 (0D) :一般参照图5微软默认设置进行设置。因为本分区大小>2G, 故填入08。

(2) 1C~1F:隐含扇区。

(3) 28~2F:文件系统扇区总数。对于参数2) 、3) 可以从本分区所在的物理硬盘MBR中的DPT处获取。利用Winhex打开硬盘1的物理驱动器, 定位0扇区的DPT, 看这个分区在DPT中是第几个分区。因为该分区为主磁盘分区, 则可直接从主引导记录 (Master Boot Record, MBR) 中的DPT获取, 如图6所示。但文件系统扇区总数为DPT中的相应值为-1。所以1C~1F处填入ECA66903、28~2F处填入382F9601。

(4) 30~37:$MFT的起始逻辑簇号。从0扇区开始, 菜单上搜索———查找十六进制数值46494C45, 得到第一个搜索位置, 如图7所示。

从图7可知$MFT的起始扇区为十进制值6291456D, 换算成簇号为6291456D/8=786432D=0C0000H。将其反写填入 (30~37) 位置即为00000C0000000000。

(5) 38~3F:$MFTMirr的起始逻辑簇号。由于$MFTMirr一般在卷的中间位置, 所以先定位扇区到整个扇区数/2处, 再在菜单上搜索———查找十六进制数值46494C45。搜索到后注意检查其前几个扇区是否都为0, 如是则搜索到的是此$MFTMirr所在扇区。本实例定位扇区为26619704/2=13309852, 搜索十六进制数值46494C45, 此处即发现46494C45标志, 但是我们还发现其前有几个扇区都有46494C45标志, 所以继续向前看46494C45标志, 前面如有多个扇区都为0, 此时46494C45标志所在的扇区就是$MFTMirr的起始扇区。这里是13309848, 换算成簇号:13309848D/8=1663731D=1962F3H。将其反写填入 (38~3F) 位置为F362190000000000。

(6) 序列号 (48~4F) :这8个字节随意修改即可, 只要原来的序列号不相同即可。

以上所有参数修改完后DBR的BPB表结构如图8所示。

步骤3:将修改好的DBR扇区信息复制一份到此分区的备份DBR扇区中。保存修改, 退出Winhex软件, 此时DBR扇区重建完成, 文件系统恢复正常, 可以访问分区中的数据。

4.2.2 损坏的分区为扩展磁盘分区 (以I盘为例)

步骤1:利用Winhex打开被损坏的逻辑驱动器I, 将一个完好的NTFS分区里面的DBR复制到本分区0扇区位置即DBR位置处。

步骤2:修改DBR中BPB表结构相应的参数:

(1) 每簇扇区数 (0D) :此分区大小>2G, 故填入08。

(2) 1C~1F:隐含扇区。可从分区表DPT:

(3) 28~2F:文件系统扇区总数。可从分区表DPT:由于此分区为扩展分区, 利用Winhex打开硬盘2的物理驱动器, 单击本分区, 即到达DBR位置, 再根据此位置的扇区数-63, 即可定位到此分区的扩展引导记录EBR位置, 在此EBR中的DPT找到它的第一个分区信息, 如图9所示。所以, 本分区的隐含扇区数 (1C~1F) 填入3F0000:本分区总扇区数 (28~2F) 填入F92E9601。

(4) 30~37:$MFT的起始逻辑簇号。本实例得到$MFT的起始扇区为6291456D, 换算成簇号:6291456D/8=786432D=0C0000H。将其反写填入 (30~37) 位置为00000C0000000000

(5) 38~3F:$MFTMirr的起始逻辑簇号。本实例定位扇区为26619240/2=13309820, 搜索十六进制数值46494C45。且搜索到的46494C45标志前面有多个扇区都为0, 故此时46494C45标志所在的扇区就是$MFT-Mirr的起始扇区。这里是13309820, 换算成簇号:13309820D/8=1663717.5D=1962EFH, 将其反写填入 (38~3F) 位置为EF62190000000000。

(6) 序列号 (48~4F) :这8个字节随意修改即可, 只要原来的序列号不相同即可。

以上所有参数修改完后DBR的BPB表结构如图10所示。

步骤3:将修改好的DBR扇区信息复制一份到此分区的备份DBR扇区中, 保存修改, 退出Winhex软件, 此时DBR扇区重建完成, 文件系统恢复正常, 可以访问分区中的数据。

5 结语

针对NTFS文件系统DBR扇区信息的损坏导致分区表现为未格式化的现象, 分析了NTFS文件系统结构, 提出一种通过搜索MBR、$MFT表或EBR的相关信息, 计算出NTFS文件系统的隐含扇区数、文件系统扇区总数、每簇扇区数、$MFT起始逻辑簇号、$MFTMirr的起始逻辑簇号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恢复MFT, 重建DBR扇区, 从而恢复文件系统。笔者通过实例分析证明该方法简单可行。

参考文献

[1]戴士剑, 涂彦辉.数据恢复技术[M].第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2]马林.数据重现:文件系统原理精解与数据恢复最佳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3]NTFS.MBR is damaged[EB/OL].http://www.ntfs.com/mbrdamaged.htm, 2013.

支持文件的恢复 篇8

大停电后,恢复过程所涉及的电力系统现象的时间常数差别很大。因此,通常根据恢复过程在不同时段的特点和主要矛盾将其分为黑启动、网架恢复和负荷恢复3个阶段。针对大停电后的系统恢复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1,2,3,4,5,6,7],对大停电后系统的安全快速恢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些成果以针对恢复策略和黑启动阶段的研究居多[2,3],有关网架恢复的研究相对较少[5,6]。

以往针对网架恢复问题的研究大多采用图论的搜索方法生成骨架网络[5]或恢复顺序[6]。在生成网架恢复顺序的过程中,边的权重主要关注投入空载线路时的充电无功和电源节点的发电量[8],而缺乏对暂态过电压、工频过电压、自励磁、负荷恢复引起的频率波动、机组/负荷特性及其重要程度、恢复时间、线路可用传输容量、设备故障概率等约束条件和影响因素的综合考虑。事实上,这些因素极可能会影响恢复速度,甚至导致恢复方案不可行。为了预防紧急状态下方案制定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错误,文献[7]提出了基于案例推理(CBR)技术的大停电恢复系统设计思路,该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求解问题的方法或提示。但是,由于大停电事故发生概率很小,加上中国电网规模较大且结构发展变化较快,使恢复案例库的建立和维护工作难度急剧增大,成为CBR应用的瓶颈。

本文在网架恢复过程中综合考虑系统安全和恢复时间等因素,建立基于数据仓库的输电网架恢复群体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模型,提出三段式输电网架恢复策略,采用多属性效用理论综合考虑各属性评价值并做出最终恢复决策。该系统既可为案例推理生成可行的案例库,又可在实际恢复过程中为决策者提供在线支持。

1 网架恢复群体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模型

网架恢复是以恢复系统骨架网络供电为目标的非线性优化问题,具有多目标、多约束、连续和整型变量混杂以及不确定性等特点。

由于电力系统自身的复杂特性和规模的日益增大,在网架恢复过程中除需要考虑系统安全、恢复时间、当前运行状态和设备操作等众多因素外,还需要调度人员的判断决策,因此,网架恢复是典型的半结构化问题,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而决策支持系统能将数值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进行综合决策,可以有效地解决半结构化问题。

网架恢复决策支持系统包含以下内容:①统一的综合数据平台,负责给各安全校验和分析评估算法提供一致的模型和基础数据;②智能控制子系统,负责协调动态分区,控制恢复进程,协调各安全校验和分析评估模块快速工作,满足在线生成方案的需要;③群体决策支持子系统,负责计算各安全校验和分析评估决策值,动态生成恢复目标的最终决策。

1.1 综合数据平台

在恢复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需对暂态过电压、工频过电压、自励磁、负荷恢复引起的频率波动、机组/负荷特性及其重要程度、恢复时间、线路可用传输容量、设备故障概率等进行综合考虑。然而,由于目前还没有具有统一的数据平台且能够满足各种安全校验需要的适用软件,所以电力部门在制定网架恢复方案时,大多根据专家经验,利用多种仿真软件分别对各类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优化调整,由于每种仿真软件都具有自己的数据库(数据文件)和设备模型,使得制定网架恢复方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甚至会由于数据或模型不一致,导致恢复方案不可行。

因此,必须对各安全校验和分析评估程序进行需求分析,为其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和模型库平台。其中,数据库主要保存电网的拓扑结构、设备参数和系统恢复所需的特殊数据;模型库主要用于保存暂态过电压、负荷恢复引起的频率波动和其他校验任务所需的各种设备模型(如励磁机、调速器、原动机等),这些模型在不同任务间共享,各模块根据需要分别从模型库、数据库动态读取模型信息和参数信息,两者匹配连接后形成满足计算要求的电网模型。

另外,有些安全校验或分析评估程序需要的数据,如各机组并网后的功率爬坡曲线、变电站出线的冷负荷特性曲线、每个设备的故障概率等,无法直接从能量管理系统(EMS)或其他系统数据库中获取,而这些数据对于保证恢复方案的可行性非常重要,若对其进行估计或假设,则可能由于数据偏差,导致方案不可行。近年来,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OLAP)和数据挖掘技术被引入电力系统[9,10],为上述数据的获取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基础。可利用分布在不同部门和系统(如EMS、广域测量系统(WAMS)、管理信息系统(MIS)、地理信息系统(GIS)、调度管理系统(DMS)等)的历史数据构建数据仓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挖掘网架恢复所需的信息或规则,作为系统数据库的必备补充。适用于网架恢复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仓库系统结构见图1。

数据源包括以不同格式存储在各关系数据库(如SQL Server,Oracle等)中的历史数据以及外部文档数据。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元数据作为数据源到数据仓库的映射,负责描述从哪些数据源、用怎样的转换逻辑、转换成数据仓库中的哪些数据等内容。在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中,元数据用于描述数据的结构、内容、键、索引等,便于数据分析人员有效地使用数据。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以分层的方式进行组织。当前在线数据仓库数据可分为3部分:①当前基本数据,来自于各数据源某个时段的详细运行数据;②轻度综合和高度综合数据,分别由当前基本数据和轻度综合数据统计或压缩得来;③历史基本数据,是存在时间较长且访问频率很低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定期存储的当前基本数据。

数据集市面向分析和挖掘主题,与数据仓库相比,它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效率,目前主流的数据库软件大多支持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的设计和创建。图1的右侧是对数据仓库的利用,可以采用各种数据分析或挖掘工具获取想要的数据和信息,常用的数据分析或挖掘工具主要有SQL Server,OLAP Services,Oracle Darwin,DB2 OLAP Server等,它们提供了决策树、聚类、神经网络等多种数据挖掘算法。另外,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利用其他数据挖掘算法编写程序,对数据仓库进行操作。通过这些数据挖掘算法,系统可以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

1.2 智能控制子系统

在制定恢复方案时,需要考虑很多规则性的知识,有些规则属于启发式,利用它们可以大大缩小方案寻优时考虑的范围,有些是约束性的,用于保证系统恢复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另外,对于每个恢复步骤还需要进行大量安全校验和分析评估,为约束检查和恢复决策提供量化依据。因此,系统的恢复过程既需要规则的指导和约束,又需要数值计算程序的校验和量化,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为保证网架恢复方案生成的快速性及恢复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根据网架恢复问题的需要,本文采用专家系统技术将网架恢复策略和约束条件表示成专家规则,由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将专家规则与数值计算程序相结合[11],完成对各约束条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计算以及对恢复过程的控制。

另外,在大规模电网恢复过程中,每个恢复步骤都需进行各种安全校验和分析评估,计算量巨大。因此,采用分布式计算技术将各任务交给不同节点的计算机处理,由分层设计的专家系统协调各模块运行,控制整个系统的恢复进程是解决该问题的方向。提出的智能控制子系统的控制流程见图2。

1.3 群体决策支持子系统

一个组织的决策大多由领导做出,但对于受较多因素影响的重大问题的决策,个人决策局限很大,需要群体决策来解决:共同讨论实质性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评价这些方案的优劣,最后做出决定。支持群体决策的系统称之为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它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决策支持技术等结合在一起,使群体决策问题得以解决。

结合网架恢复方案的制定问题,可将各安全校验和分析评估程序作为决策者,所有程序共享综合数据平台中的数据库和模型库进行群体决策,给出各自的决策值,然后利用多属性决策技术[12]作为最高决策层,综合考虑各决策者给出的决策值,给出下一个恢复目标的最终决策。这样,在网架恢复过程中,每一步恢复目标的确定问题将迎刃而解。提出的网架恢复群体决策支持子系统结构见图3。

1.4 系统框架

将综合数据平台、智能控制子系统、群体决策支持子系统相结合,所提出的基于数据仓库的输电网架恢复群体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综合智能控制子系统和GDSS处理器的功能,构成群体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处理器,各决策节点在该处理器的协调下,利用数据库、模型库和知识/信息库中的数据,完成各种校验和评估计算,然后将结果报告给综合决策服务器,由其进行恢复目标的最终决策,并将恢复步骤保存到恢复案例库,以备查阅使用。图中的OLAP用于从多个维度对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例如可将机组爬坡功率曲线在机组已停运时间、机组出力和机组已启动时间3个维度进行分析。

2 网架恢复策略

网架恢复阶段以恢复系统骨架网络供电为目标。由于该问题的复杂特性,网架恢复过程需要在恢复策略的指导下进行。系统根据电网结构特点、黑启动电源分布情况和停电区域内各级调度部门的管辖范围对整个网络进行分区,各分区独立并行恢复。在恢复进程中,若某个分区恢复失败,则在同级和上级调度部门的协调配合下[4],根据相邻分区的恢复状况和本分区内的机组特性动态选择功率支援点,并与提供功率支援的相邻分区合并,作为一个分区进行恢复。

在各分区内,主力发电机组、变电站、输电线路和负荷的恢复过程交替进行(由于机组启动后必须爬坡至最小稳定运行功率;系统需恢复部分负荷以避免过电压现象的发生)。针对以上特点,本文提出三段式的网架恢复策略,每阶段恢复的侧重点不同。每个阶段中应用决策支持系统动态确定目标恢复顺序,具体如下。

第1阶段,系统开始网架恢复,以所有可启动的主力机组为候选恢复目标。用最短路径方法搜索恢复路径。经校验决策节点验证各路径的可行性,并对存在越限问题的方案进行优化调整。根据安全校验和分析评估决策值综合确定最终选择的恢复目标及其恢复路径。

在为机组输送启动功率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暂态过电压或工频过电压,若需恢复部分负荷,可优先将恢复路径途经的变电站所带的负荷作为候选恢复目标,根据变电站出线的负荷特性(若仅需恢复其下级变电站某出线的负荷,则需考虑该出线的负荷特性)、系统承受能力和负荷重要程度,利用决策支持系统综合确定最终恢复的负荷。

机组启动后,为了保证机组稳定运行(爬坡至最小运行功率),需要恢复部分负荷,可综合考虑分区内负荷的重要程度、恢复负荷所需的时间、负荷特性、机组特性及系统承受能力,利用决策支持系统选择最终恢复的负荷。

另外,对于某些特殊负荷以及具有最大临界时间特性的主力机组,可利用专家规则进行特殊处理。

第2阶段,将重要变电站作为候选恢复目标。利用最短路径方法搜索恢复路径,经校验决策节点验证各路径的可行性,并对存在越限问题的方案进行优化调整。根据安全校验和分析评估决策值综合确定最终恢复的变电站及其恢复路径。

为了避免变电站恢复过程中的暂态过电压和工频过电压,对恢复方案进行优化调整时,若需恢复部分负荷,可优先将恢复路径包含的变电站所带的负荷作为候选恢复目标,利用决策支持系统综合确定最终恢复的负荷。

第3阶段,以区域间并网(并网时,所需考虑的主要因素为并网点两端的电压差、相角差、频率以及功率交换能力等)或支援相邻分区为主要候选恢复目标,逐步恢复整个网架供电。

另外,在第2或第3阶段的恢复过程中,如果某些由于最小临界时间限制或其他原因,在第1阶段不能启动的机组已满足启动条件,则优先将这些机组作为候选恢复目标;若某些机组已启动但未达到最小稳定运行功率,则根据需要,适时利用决策支持系统选择负荷进行恢复,保障机组稳定运行。

3 多属性决策

在网架恢复过程中,一般每一恢复步骤都存在多个候选恢复目标,每个候选恢复目标都具有多个安全校验和分析评估决策值,而各个决策值间没有统一的量度标准,因而难以比较,此时的决策问题属于典型的多属性决策问题。可将各决策值作为每个候选恢复目标的属性评价值,利用权重敏感性分析技术辅助确定各属性评价值的权重[12],尽量避免权重设置的主观偏差,采用多属性效用理论综合考虑各属性评价值并最终做出决策[13]。

多属性效用理论以归一化后的效益型属性评价值为基础,利用效用函数计算候选恢复目标的综合评价值,并以此作为评价候选恢复目标优劣的依据,可表示为:

U(i)=j=1nwjXijiΜ(1)

式中:U(i)为第i个候选恢复目标的效用函数;wj为第j个效益型属性的评价值权重;Xij为归一化后的效益型属性评价值;M为下一步候选恢复目标的集合。

各效益型属性评价值可采用如下方法获取:暂态过电压评价值用最大允许过电压倍数和实际过电压倍数之差与最大允许过电压倍数的比值来表示;工频过电压评价值用最大允许工频过电压数值和实际电压数值之差与最大允许工频过电压数值的比值来表示;自励磁评价值用布尔值表示,仅给出候选方案是否发生自励磁的定性结论,发生为0,否则为1;负荷恢复引起的频率波动评价值利用实际频率和系统允许的最低频率之差来表示;机组/负荷特性及其重要程度可利用专家规则(用于处理具有临界时间特性的机组和特殊负荷)与层次分析法[12]相结合,确定各自的评价值;对于恢复时间,采用最短路径搜索算法生成恢复路径,并根据需要所采取的优化调整措施,确定恢复目标所需的操作步骤,近似估计恢复时间,取其倒数作为评价值;线路可用传输容量评价值取各线路可用传输容量占线路传输容量限值百分比的最小值;设备故障概率评价值用各方案涉及设备的故障概率与整数1差值的绝对值之积表示。

4 实现和应用

综上所述,网架恢复群体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框架的实现和应用步骤如下:

1)确定各安全校验和分析评估算法的数据及模型需求,按照1.1节要求利用SQL Server或其他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综合数据平台。

2)根据动态分区方法、区域内的三段式恢复策略和分布式计算协调策略,确定1.2节智能控制子系统所需的专家规则。

3)结合1.3节群体决策支持子系统的设计思路及第3节的多属性效用理论,确定每一恢复步骤的选优方法。

4)按照图2所示的智能控制子系统设计基于专家系统技术的群体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处理器。

5)根据图4所示的系统框架结构图,将数据库平台、各安全校验和分析评估模块及群体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处理器分别安装至不同的计算节点,由综合决策服务器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控制整个恢复方案的生成,利用动态规划的思想,获得最终恢复方案。

在应用过程中,需重点关注如下2个问题:①由于某些数据的不完善,将影响后续仿真分析,可对数据挖掘所获得的知识/信息进行必要的处理;②由式(1)可知,权重系数将影响决策结果,应当根据系统实际适当选取。

5 实例仿真

按第2节所述策略对山东电网进行分区恢复,以其中某区域电网恢复方案的一个恢复步骤为例,说明方案制定过程中恢复步骤的寻优过程。该区域电网的网架结构见图5。根据山东电网黑启动预案和大停电后系统恢复阶段的划分方法,假设网架恢复开始时,石横乙电厂的5号机组已由泰山(抽水蓄能)电站提供启动功率,并成功启动和并网。下面主要说明该机组并网后下一步恢复目标的确定过程。

如1.1节所述,对下一步的候选恢复目标进行仿真时,必须已知已启动的机组在候选目标恢复时刻的输出功率。石横乙电厂5号机组(容量为300 MW)并网后,为了保证机组能够稳定运行,其出力必须以某一速率爬坡至机组最小稳定运行功率。为获取该数据,可利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对1.1节的数据仓库进行数据挖掘,获得该机组的功率爬坡曲线。

根据第2节提出的网架恢复策略,结合当前网架的恢复状况,可确定下一步候选恢复目标。石横乙电厂与泰山电站并网后,下一步的候选恢复目标为该区域待启动的主力机组。按照图 2所示的控制过程,利用最短路径搜索方法可得到下一步主要候选恢复目标的恢复方案如下:方案1:泰山站—邹县电厂3号机组;方案2:泰山站—济南站—黄台电厂5号机组;方案3:泰山站—汶口站—圣城热电厂1号机组;方案4:泰山站—汶上站—运河电厂5号机组。

利用第3节的方法对上述各候选方案进行仿真校验和分析评估,可得到归一化后的效益型属性评价值如表1所示。经校验,各候选恢复方案均未发生自励磁现象,其效益型属性评价值均为1,不会影响方案排序,因此未在表1中列出。在权重敏感性分析方法[12]的辅助下,选取各属性评价值权重见表1(可在恢复过程的不同阶段,配置不同的属性权重,以描述各阶段的属性偏好关系)。利用式(1)可得方案1~方案4的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256,0.330,0.255,0.159。

由此可见,各方案按综合评价值排序为方案2、方案1、方案3和方案4。方案2的恢复目标为下一步的最优恢复目标,即石横乙电厂5号机组并网后,下一步的最优恢复目标为黄台电厂5号机组,可采用方案2提供的供电路径恢复目标运行。

若在确定下一个待恢复机组的过程中,仅考虑投入空载线路时的充电无功和机组容量[8],则方案3优于方案2。其中,方案3为经68.9 km 220 kV线路启动容量为220 MW的圣城热电厂1号机组,方案2为经97.4 km 500 kV线路启动容量为100 MW的黄台电厂5号机组。但是,由于黄台电厂主要负责为山东省会济南的供电(黄台电厂5号机组的重要程度大于圣城热电厂1号机组,如表1中方案2的机组特性及其重要程度属性值0.470大于方案3的0.144),黄台电厂机组恢复运行的社会和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圣城热电厂。因此,本文方法得出的下一步最优恢复目标更加合理有效。

该恢复目标确定后,按照1.4节的要求,将该恢复步骤保存到恢复案例库。然后,根据图2所示的控制过程继续下一个恢复目标的确定过程,直至完成整个网架恢复,最终由这些恢复步骤组成整个网架的恢复方案。

6 结语

本文提出的系统能够解决各安全校验和分析评估算法所需数据和模型不一致的问题,加快网架恢复方案的生成速度,保障网架恢复过程的安全稳定性与快速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可用于辅助省级或地区级调度部门制定网架恢复方案和调度员培训,以便应对大停电后的系统恢复。

摘要:电力系统网架恢复问题具有多目标、多约束、连续和整型变量混杂以及不确定性等特点,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综合考虑暂态过电压、工频过电压、自励磁、负荷恢复引起的频率波动、机组/负荷特性及其重要程度、恢复时间、线路可用传输容量、设备故障概率等约束条件和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数据仓库的输电网架恢复群体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模型,提出三段式的输电网架恢复策略,利用多属性效用理论综合考虑各属性评价值并做出最终恢复决策。该系统既可为案例推理生成可行的案例库,又可在实际恢复过程中为决策者提供在线支持。

ExFAT文件格式及数据恢复分析 篇9

由于优盘、数码相机的存储卡等闪存的容量不断增大, 同时文件的容量(例如视频文件) 也在不断变大, 传统的FAT32格式最大只能支持4GB的文件, 已经不能满足大容量文件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 NTFS文件格式虽然可以胜任, 然而由于NTFS所采用的日志性记录模式, 在读写文件中要反复读写磁盘, 频繁的读写不仅会降低闪存性能, 更会大大降低其使用寿命。

微软在2009年推出了其专为支持移动存储设备的文件格式———ExFAT (Extended File Allocation Table File System) ,这种格式兼有FAT和NTFS的特点。其仍然采用FAT的“直接写入”技术, 所以又将ExFAT称为FAT64, 但是在文件的分配方面, ExFAT采用了和NTFS类似的簇位图 (Bitmap) 方式。

2ExFAT格式综述

2.1VBR结构

下面的讨论条件为:

(1)操作系统: Windows xp sp3。

(2)已经格式化为ExFAT的4GB优盘。

(3)分析工具为Winhex15.1 SR-8。

由于ExFAT是作为一个单一的文件系统存在, 所以没有分区 , 没有MBR, 替而代之 的是VBR, 即 : Volume Boot Recorder, 下面表1给出ExFAT下的VBR结构。

2.2ExFAT存储结构

ExFAT文件系统数据存储形式如图1所示。

说明:

(1) VBR及其保留扇区 : 包括0-11号扇区 , 1-8号扇区的结尾处都有“55 AA”标志, 其他字节全部为0.12-23扇区是0-11号扇区的完整备份。

(2)和FAT系统一样, 由于0、1号簇归系统使用 , 所以数据区的起始簇号为2, 由图1可知, 2、3号簇为簇位图文件和大写字符文件使用, 4号簇为根目录使用, 所以, 一般数据是从5号簇开始。这点对格式化后的数据恢复至关重要。

(3)由表2可以得出根目录的起始扇区的计算公式为:

数据区起始扇区号+每簇扇区数× (根目录起始簇号-2)

公式1

进入这个扇区后, 可以看到所有的根目录下的文件和子目录。

同样, 可以进入文件或者子目录的内容区, 采用下列公式:

数据区起始扇区号+每簇扇区数× (文件 (或者子目录) 起始簇号-2 )公式2

其中, 文件或者子目录的簇号参见表3的C0H属性。

(4)下面3个公式决定了簇位图的使用。其中文件起始簇号和文件大小字节数参见表3的COH属性。

1)文件簇在簇位图中的字节号 , 簇位图的字节号是从0开始的:

floor [(文件簇号-2) ÷8]公式3

2)文件簇在字节中的位置 , 这个是在簇号的二进制中的bit位置。

mod [(文件簇号-2) ÷8] 公式4

3) 文件簇的长度:

文件在簇位图中所占的大小由下列公式决定:

ceil(文件大小字节数÷每簇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

公式5

例如, 根据图4和图5的参数, 知道文件“ExFAT文件格式及数据恢复分析”大小为115, 200字节, 起始簇号为5, 每扇区数大小为29=512字节, 每簇扇区数为26=64, 那么可以算出:

由公式3, 它在簇位图中的位置是: floor [(5-2) ÷8] =0, 0号字节, 即第1个字节;

由公式4, 它在簇号中的位置是: mod [(5-2) ÷8] =3, 即第3号bit位, 也就是第4个bit位;

由公式5, 它占据的簇的长度为ceil (115200÷512÷64) =4;

尤其对于刚完成格式化的优盘, 它的簇号是“07”, 即:0000 0111, 这是因为0到2号字节分别为簇位图、大写转换表和根目录所占用。格式化完成后, 当把文件“ExFAT文件格式及数据恢复分析”复制到这个优盘时, 其原来的“0000 0111”将变为“0111 1111”, 即“7F”。如图2和图3的方框的内容。

2.3ExFAT文件系统结构

为了能更加清楚的分析, 给出表2。表2中只列出了对数据恢复有意义的相关部分。

3ExFAT格式下的数据删除与恢复

实验中, 以删除优盘上的文件名为“ExFAT文件格式及数据恢复分析.doc”为例, 图4和图5分别显示了文件删除前后的变化。

可以看出, 文件删除之后, 其文件属性“85H”、“C0H”、“C1H”分别变为“05H”、“40H”、“41H”, 利用公式2, 进入文件内容所在的扇区, 可以看到文件内容并没有变化。如 果把“05H”、“40H”、“41H”等分别改 为“85H”、“C0H”、“C1H”, 重新插入优盘, 可以发现文件已经恢复, 可以正常读写。

上面的分析只考虑了文件属性的变化, 没有考虑由此带来的簇位图的影响, 实验中发现, 即使已经恢复了文件, 但是如果这时在优盘中进行其他文件的复制操作, 那么原来已经恢复的文件将不能再打开, 因为其簇位图已经改写。

图6和图7给出了上面操作中簇位图的变化。可以看出, 第一个字节删除前为“FF”, 删除文件后为“87”。如果能找到将“87”变为“FF”的方法, 也就是恢复簇位图, 那么就可以对数据进行完全的恢复。

由前面可以看出删除前后的起始簇号为5号, 文件的大小均没有发生变化, 为: 1C200, 即十进制的: 115200字节, 根据对公式3的分析, 可以算出这个文件在簇位图中的0号字节, 也就是第一个字节, 在第4个bit位, 占用4个bit位。文件的删除不过是把相应的簇号修改为“0”, 见表3, 显示了文件删除前后的簇位图变化。

这样的分析和上面的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经过上面的分析, 在恢复数据中, 只要把删除文件后的属性的“05H”、“40H”、“41H”等分别改 为“85H”、“C0H”、“C1H”, 同时还要根据公式3,4,5修改对应的簇位图, 这样恢复的数据是可靠的。

4结语

只讨论了文件连续存储的恢复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 文件的删除不会对FAT表有任何的操作。如果文件是碎片式存储的, 文件属性的COH项的标志位会置为“01H”, 就要考虑FAT表链的分配 , 和FAT32类似。但是在FAT表损坏的情况下, 即使数据恢复成功, 也不意味着数据是可用的。所以, 经常做碎片整理对数据的可恢复性至关重要。但是, 目前微软的版本并不支持针对ExFAT的碎片整理。

对于磁盘格式化和子目录的恢复也和文件一样, 首先要找到目录的起始簇号, 利用公式2, 找到文件的目录表, 再利用簇号计算的5个公式来改变其对应的标志。对于子目录的删除, 除了子目录的文件属性项会被置为“85H”、“C0H”、“C1H”外 , 子目录下的各个文件和下级子目录的文件属性项同样会被置为“85H”、“C0H”、“C1H”, 文献【2】指出“为子目录分配的最大空间为256MB”, 通过实验发现, 并没有这个限制, 实验还发现, 对于C0H属性的偏移08H-0FH处对于目录而言并不是目录的大小, 它总是“0080000000000000”, 至于什么原因, 还有待分析。

参考文献

[1]刘伟.数据恢复技术深度揭秘[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马林.重生-Windows数据恢复技术极限剖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MARK E.RUSSINOVICH,DAVID A.SOLOMON.深入解析Windows操作系统.潘爱民,译.4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金融支持永胜县经济恢复发展思考 篇10

永胜县地处长江上游云南省丽江市西北部, 属低纬度山地气候, 冬春干旱、夏秋多雨, 也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 农业人口36.4万人, 占总人口的91%, 农业资源以烤烟、优质稻、冬早蔬菜等为主, 这些农业资源也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自2009年10月底以来, 永胜县的气候持续较热少雨, 至2010年3月全县总降雨量仅36.2毫米, 仅为正常年份同期降水的37.4%, 是近30年来同期降水最少的一年, 全县大部分地区已达气象指标所划定的重旱或特旱标准。2009年底全县水库总蓄水6409.7万立方米, 比2008年减少1870.6万立方米;辖内江河径流量持续减少, 部分河流甚至断流, 严重的旱情给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现实困难。具体体现在四大方面:

(一) 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截至2010年3月底, 干旱共造成全县15个乡 (镇) 147个村委会21.55万人受灾, 因灾造成13.87万人、19.6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其中发生严重饮水困难234个村小组7548户32183人, 发生严重饮水困难的村组无水源, 需要到村外远距离取水或通过送水、打深井解决生活用水, 需口粮救济人口达5.43万人, 直接经济损失1.98亿元。农作物受灾29.81万亩、成灾23.4万亩、绝收5.83万亩, 其中, 粮食作物受灾15.72万亩、成灾12.67万亩、绝收4.38万亩;经济作物受灾14.09万亩、成灾10.73万亩、绝收1.45万亩, 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31亿元。

(二) 使农村经济实力削弱, 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30年不遇的旱灾, 严重削弱了永胜县农村经济实力。一是农民收入将减少。因灾造成冬春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 经济作物损失严重, 春季农作物无法正常播种带来春夏缺粮人口增加, 农民群众增收困难。二是部分农民生活将出现困难。随着高温少雨天气的持续, 部分塘库蓄水减少, 农业生产用水的增加, 对群众生活生产用水的影响将进一步加重, 增加了农民群众生活生产成本。三是农业投入将相对不足。从国家层面看, 虽然国家以粮食直补和农业综合补贴以及农业固定转移支出的方式支持永胜县农业投入。但据初步测算, 截至2010年3月底, 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31亿元。相应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从农户来看, 由于受灾减产, 相应减收, 既影响农民对当年的投入, 也影响来年再生产的投入。

(三) 致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

永胜县是滇西北农业大县, 农业是永胜县国民经济命脉。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水利设施建设先天投资不足, 规模小, 数量少, 涵盖面低, 加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 大部分集体水利设施分包到户, 投入不足, 年久失修, 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当脆弱。全县53座中小型水库, 就有34座病险水库 (不含14座正在加固) , 占64.16%以上。整个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应对大的自然灾害。

(四) 导致物价普遍上涨, 提高了群众生活和生产成本

2010年一季度永胜县物价普遍上涨, 1~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20个百分点;零售价格指数上涨3.0个百分点;农产品生产价格缩减指数上涨4.60个百分点。目前物价上涨势头较明显, 据物价调查基点反映, 3~5月份市场蔬菜价格普遍上扬, 粮食类食品也出现了大幅上涨, 以优质米为例, 涨幅达37%。按照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理论, 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 必将推动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品价格上涨, 加之此次旱灾的波及面积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实属罕见, 价格上涨的势头短时间内将很难得到消解, 旱区群众生活和生产成本的提高, 对于旱区经济恢复发展更加不利。

二、丽江市和永胜县金融部门多举措支持抗旱救灾

面对持续的旱情, 丽江市和永胜县金融机构积极应对, 结合地方实际, 加大金融服务力度, 积极支持抗旱救灾工作。为灾区农民战胜灾害, 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维护农村稳定的金融秩序。

(一) 金融管理机构积极采取措施支持抗旱救灾

1. 加大窗口指导力度, 充分发挥金融支持抗旱救灾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丽江市中心支行、云南银监局丽江分局及时共同召开辖区金融机构关于对干旱受灾地区加大信贷支持, 促进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讨论会。重点讨论了信贷支持“三农”, 特别是受灾农村地区、经济薄弱环节的措施建议, 鼓励和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对受灾地区“三农”信贷资金投入。人民银行充分运用支农再贷款支持农村信用社, 支持各涉农金融机构加强金融创新, 不断改进金融服务, 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银监局要求各银行机构特别是涉农金融机构要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 努力筹足抗灾信贷资金, 简化放贷手续, 加大抗灾信贷资金的投放力度。

2. 切实做好应急金融服务和协调工作。

人民银行加强了与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沟通协调, 配合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 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职能作用。一方面, 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现金调拨工作, 确保现金供应, 针对灾情影响急需资金的情况, 组织好发行基金调拨, 必要时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确保存款正常兑付和信贷资金投放;密切监测市场动态, 要求受灾地的金融机构每天报送现金投放情况和需求情况, 便于人民银行掌握一线实情, 及时调度发行基金, 以确保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动性, 保证市场供应, 满足人民群众现金需求。另一方面, 维护好支付系统正常运行, 随时做好增开同城交换场次的准备工作, 保证资金渠道畅通, 救灾资金及时汇划。

(二) 县域金融机构全力为旱区服务

1. 农村信用社作为县域经济中服务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面对灾情通过一系列举措, 为旱区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

(1) 永胜县农村信用联社2009年6月末至2010年5月末已累计发放抗旱救灾专项贷款5205万元, 2010年1月至4月用于抗旱及春耕备耕贷款已累计发放10435万元, 解决购买化肥1200吨, 地膜7.5吨, 农药2.1吨, 良种102吨, 农机具3800台 (件) 。 (2) 开辟救灾资金拨付绿色通道, 指定专人专柜优先办理各有关部门发放的各类救灾资金。 (3) 开辟抗旱救灾信贷服务绿色通道, 优先办理各类抗旱救灾贷款。对已持有小额贷款证的农户借款, 只要本人到场, 实行立审、立批、立放;对已经建立农户经济档案但未发放贷款证的农户, 实行快审快办;对抗旱救灾资金需求大的农户, 根据实际情况按条件适当提高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同时, 对农户生产生活方面的抗旱水源工程、人畜饮水工程和供水工程建设, 做到贷款及时调查, 及时审批, 优先发放。充分运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小企业信用贷款、小企业联保贷款、特色农村贷款等信贷产品及其他金融服务产品, 积极给予信贷支持, 全力帮助灾区恢复生产、降减灾害。 (4) 实行特殊信贷政策。对因受灾严重暂时无法归还到期贷款的农户, 区别对待, 适当实行贷款展期和缓收利息等措施, 缓减受灾农户的经济压力。

2. 农业银行永胜县支行根据永胜县农业发展实际情况, 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提供桃园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农户”贷款1100万元, 涉及农户1120户, 其中投入抗旱资金500万元, 购入30台抽水机, 建抽水站30个引用金沙江水源, 为永胜县抗旱增收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金融支持旱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后续问题

粮食减产已成定局, 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严重的旱情为永胜县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金融部门也面临着从支持旱区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到支持旱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转变。目前, 摆在金融机构面前的后续问题有:

一是资金筹措的压力。目前, 全县筹措财政抗旱资金1378.55万元万元, 农村信用社发放抗旱贷款5205多万元, 各级各部门捐赠不足249万元, 难以满足抗旱资金需求。丽江市农业部门为实现大旱之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出四项举措。小春损失大春补, 切实抓好水改旱工作;粮食损失经济作物补, 切实抓好优势农产品生产;种植业损失畜牧业补, 切实抓好畜牧业生产;农业损失非农补, 切实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要具体落实这些惠农措施, 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加之, 各级党政要求农业损失工商业补, 坚持以工补农, 以贸活商, 迫切要求加大投入, 从而增加了银行的资金压力。在全力抗灾自救大背景下, 金融部门来自行政的压力不可低估。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增量贷款的投入。首先是作为农村基础建设的主要来源的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其次是县级财政开支压力大, 有限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存在挤、占、漏、损和效率不高的问题, 加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尽管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也希望在支持中实现银农双赢, 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贷资金的投入。

三是收贷收息的压力。由于旱灾给农业造成巨大损失, 支农贷款的本息回收难度加大。同时, 农业受灾直接影响到工商业的发展, 一方面将增大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生产经营成本, 另一方面使工商业存量资金难以盘活, 增量资金又面临风险, 加大了不良贷款的降低难度。

四、金融支持旱区农业县经济恢复发展的后续建议

(一) 强化金融服务意识, 积极筹措服务旱区资金

各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旱情的严重性和抗旱工作的紧迫性, 高度重视和改善灾区的金融服务、积极支持抗旱救灾工作。要将支持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金融服务的重要工作来抓, 及时掌握和了解当地抗旱救灾的金融需求, 积极支持旱区农业生产, 为确保永胜县全年农业丰收提供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应积极筹措资金, 突出重点投向, 充分发挥金融部门对农村经济的支撑作用。在大灾之年, 金融部门要充分估计到发展地方经济带来的资金压力。要挖掘潜力, 采取措施, 抓好存款组织, 通过筹措资金, 缓解资金需求压力。

(二) 加大金融服务力度, 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人民银行方面, 人民银行要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搞好协调与配合, 深入灾区调查, 及时了解当地旱情与旱区资金需求情况, 及时做好抗旱资金需求总量的预测和分析工作, 促进县域和农村金融服务的改善。农村信用社方面, 要加大服务力度, 采取直贷式的小额信贷方式, 加大支持力度, 积极发放籽种、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等生产贷款和农资储备贷款, 为农户生产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优先支持群众解决因旱灾引起的生产生活急、难、危、重等问题, 支持人、畜饮水基础设施建设, 解决饮水用水困难, 积极发放群众抗旱救灾、购买物资和设备所需贷款。各国有商业银行一方面根据旱区实际, 适时调整利率价格和信贷期限, 以实际行动帮助受灾农户渡过难关;另一方面, 要积极争取政策, 扩大授权授信范围, 降低信贷门槛, 重点支持涉农龙头企业, 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功能。加大对烤烟、花椒、核桃、甘蔗、畜牧业、特色农业等产业的信贷投入, 进一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 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引导受灾农户尽快恢复农业生产, 推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增强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持续性。

(三) 把握金融支持的方向, 明确金融支持重点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各级党政部门要把以水利为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强化农业的重中之重, 并建立长效机制。对中小型水库的投资建设与修复整治、对分散的塘渠堰的建设和管理、对用水治水方式的创新与改进都需要从国家到地方的财政、水利、农业、金融等各部门重视与努力。与此同时, 金融机构需要明确金融支持旱区恢复发展, 不仅仅是对灾前的简单回复, 更重要的是提高旱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旱区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 要在恢复生产生活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发展的提高。同时, 必须尊重金融自身规律, 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和可持续原则, 强化金融风险管理意识, 增强金融支持旱区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 实现金融服务转变, 提高旱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金融支持重点要从重在保障生活和生产恢复, 逐步向支持旱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和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以粮为主, 多业并举”的路子是增强农村经济实力的关键。一是因地制宜, 发展多种经营, 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 抓好粮经作物品种布局以及耕作制度和栽培制度改革, 增强科技抗旱能力;二是落实农业部门抗旱保收四项举措, 即小春损失大春补, 切实抓好水改旱工作;粮食损失经济作物补, 切实抓好优势农产品生产;种植业损失畜牧业补, 切实抓好畜牧业生产;农业损失非农补, 切实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三是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实体, 引导农民拓宽增收渠道, 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实力。

(五)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建立长效支持机制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认真落实信贷优惠政策, 全面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更好地满足旱区不同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切实加强各类抗旱贷款贷后管理, 落实完善贷款担保措施, 防范金融风险和道德风险。与此同时, 为提高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和相关信贷投入的安全性, 需建立相应的信息体系, 让银行业金融机构等有关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规划、投资、负债、融资规模等信息, 以解决银政信息不对称问题;建立信贷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激励政策, 对农村基础设施贷款给予补贴和政府扶持, 减免或部分减免营业税、所得税;积极推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农业保险体系和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建设, 解决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信用不足问题。

课题组组长:李静

上一篇:数学探究性教学实例下一篇:科技查新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