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

2024-07-16

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精选十篇)

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 篇1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在1981年才得以恢复,历程较短,职业责任保险制度也不够完善。1992年的“原野事件”,后来的“红光实业”,“银广夏事件”等涉及到会计作假的案例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波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从最初的为外国投资企业审计年度财务报表及验资业务到现在的审计、验资、税务咨询、管理咨询等,体现了我国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和壮大。同时民事处罚也更易出现。加之近年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正从有限责任制向特殊普通合伙制转变,追究民事责任也将在未来成为处罚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执业不当的主要方式。因此,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也越来越受到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青睐。

虽然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发展的时间较长,但这并不代表着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的实施就已经到达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的可行性分析及现实意义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实施的可行性

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是指被保险会计师事务所所属的注册会计师因疏忽或过失造成的委托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经济损失,依法应由被保险会计师事务所所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内进行赔偿的职业责任风险。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不管何种原因受到的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都不在保险范围之内;而非疏忽或过失遭受到的民事赔偿责任也不能从保险公司得到赔偿。即便是因疏忽或过失,也必须是受害人合理信赖了注册会计师出具的不实报告而导致了经济损失。

在中国有超过6 000家会计师事务所和超过8万名的执业注册会计师,这为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的购买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因此,对于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的实施是十分可能的,这可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第一,从会计师事务所层面分析

通过博弈论可以粗略的计算出购买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对注册会计师是否有利。首先,假设保险公司推出了有关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的险种,且该险种的条款较完善。注册会计师可以选择购买保险或不购买保险。注册会计师进行投保后,保险公司面临着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出事或不出事的两种情况。设注册会计师投保的保险费用为1,不进行投保的保险费用则为0;执业过程中出事的损失为100,获得保险公司最大的赔偿金额(即责任赔偿限额)也为100。根据收益等于责任赔偿限额减去注册会计师损失和保险费用支出计算出:在注册会计师进行投保的情况下,若出险则收益等于100-100-1=-1;不出险则为0-01=-1。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购买保险,那么出险的收益为0-100-0=-100;未出险的收益为0-0-0=0。如下表所示:

因此,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如果风险较大的话,投保能大大降低最终的损失(注册会计师的损失由未投保的-100降低至-1)。

第二,从保险公司层面分析

1.保险标的的大量性和相似性。只有存在着大量和相似的保险标的,才能体现出大数定律的规律。保险公司也才能拥有足够的样本数量来确定合理的保险费用率。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执业注册会计师的数量大大增加。自2000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也纷纷在中国开设分所。所以无论是客户数量还是业务规模,保险公司都有足够的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的标的。

2.可确定的损失概率分布。对保险费用的估算是基于历史数据的。近年来,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得到了发展,使其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所以保险公司能够依据可靠的数据确定损失的概率分布。

3.损失是偶然的。注册会计师因为执业过程中的疏忽或过失导致的损失的必然性概率十分小。这就满足了保险公司推出职业保险的目的,即要求被保险人出事的概率是较小的。

(二)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实施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增强会计师事务所的抗风险能力。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第三人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本身就承担着较大的风险。而民事责任的处罚大多涉及到巨额的赔偿,会计师事务所往往因为自身财产无法进行赔偿而不能经营下去。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是解决此问题的好方法。会计师事务所只需投入相对于民事赔偿额较少的保险费用,便可把部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通过杠杆效益提升自己的抗风险能力。

第二,有助于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公信力。利益相关者总是希望注册会计师能够提供绝对保证的信息,而最近审计失败案例又频繁出现,矛盾的激化使会计师行业的公信力也呈下降趋势。保险公司提供责任保险间接地促进了注册会计师的质量。因为保险公司只会提供职业保险给通过甄选后的会计师事务所,且根据信誉等级提供不同的保险费用率:信誉等级高的会计师事务所给予保险费用上的优惠,信誉等级低的会计师事务所需要投入较高金额的保险费用;并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考察。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的发展现状

早在1993年我国财政部就颁发的《合伙会计事务所设立及审批试行办法》就有关于会计事务所购买职业保险的相关规定。1999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通过学习其他地方的保险条款,推出了《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条款》。2000年中国平安保险深圳分公司和深圳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签署了《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承保协议》,成为中国首份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承保协议。虽然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的起步较早,但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的问题还是不断突显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会计师事务所保险积极性地方差异大

我国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方投保的热情较大,其中深圳地区有超过80%的会计师事务所购买了职业保险,上海、广州和北京大多会计师事务所也进行投保了。但其他地方如福州只有八分之一左右的事务所购买了保险。即便是中天勤事件发生后,其他地方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只是持观望的态度。

(二)各地投保金额差异大

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地区的投保覆盖率高,所以其保险金额占据了整个注册会计师职业保险的90%,其他地方的会计事务所投保份额不到全国的10%。

(三)大所和小所投保率差异大

根据2009年的资料显示:在60家拥有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中,前15%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投保的占到了87%。而其他小所基本不愿购买保险。但大所和小所面临的职业风险却不一样:大所预防和抵御风险的制度和措施较完善;相对而言,小所自身制度等方面的缺陷,面临的风险较大。

三、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保险意识淡薄

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对职业责任保险投保意识的淡薄,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的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一方面,很多人认为既然投保了只要在执行业务中出现了问题就应该有保险公司全部负责,因此也导致被保险人在执业过程中的不负责。更糟糕的是在承保范围外的责任也要求保险公司进行赔偿,从而造成双方的纠纷,导致会计师事务所不愿投保,保险公司也不愿提供保险。另一方面,我国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都设立了职业风险基金,会计师事务所认为投入在风险基金相对于购买保险来说似乎更安全可靠。基金中的金额至少是留在了企业内部,而投保了职业保险若在当年未有出现相关的经济赔偿或赔偿金额少于投保金额,那么投保便是不划算的。

(二)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制度的不完善

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所犯的过错的类型决定了保险公司是否应该赔偿,要赔偿多少。我国法律制度较不完善,《民法》中也没有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被保险人只有因为疏忽或过失使合理使用相关报告的法人受到损失,保险公司才进行依法赔偿,但对于“其他利害关系人”界定却并不明确,这使会计师事务所和保险公司之间的矛盾激化。并且《公司法》和《证券法》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不实报告中事务所承担的民事责任的规定也有所不同。

(三)保险制度的缺陷

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是为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由于疏忽或过失出现的民事责任进行投保的。若为注册会计师故意行为而导致的损失是不在承保范围之中的,因而保险公司也不可能承担相应的损失。但在我国,保险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却常发生为承保范围而进行争执。再者,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纠纷的案例中,会计师事务所可能为了能多获得保险赔偿,撇开保险公司单独和受害人进行谈判。这导致保险公司不愿再提供关于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相关的险种,因此阻碍了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的发展。

四、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的对策

(一)增强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保险意识

1.加强管理层对职业保险的高度认识。会计师事务所的高层既是为会计师事务所投保的制定者,也是执行者。只有事务所的高层管理者对职业责任保险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更好的带动职工深入了解职业责任保险。而高管的率先进行投保也将在职工当中形成一定的效益,起到模范的作用,从而促进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的完善。

2.保险公司要加大职业责任保险的宣传。有些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未购买职业责任保险是因为自身对该险种了解不多。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免费开设介绍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的网课,或在公司主页中加大对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的宣传等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

(二)完善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保险制度

由于我国现行民事责任制度的不健全,我国注册会计师责任认定主要以行政和刑事责任为主。而在西方国家由于法律制度的完善,注册会计师责任认定主要以民事责任为主,因而促进了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的快速发展。因此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完善我国的民事责任保险制度。

1.建立职业责任鉴定委员会。针对利害关系人难以界定、过错认定困难以及专业判断高等导致民事责任难以确定的问题,我国可以成立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鉴定委员会来保障相关民事责任的认定。该委员会可以由注册会计师行业、保险业和法律界的专业人员组成。

2.明确民事责任的承担主体。注册会计师通过专业和综合考试等获得能资格认证,因此有足够的能力提供相关的财务服务,法律也认可了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所以注册会计师也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三)完善保险的相关条款

1.明确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的范围。会计师事务所应采用免赔的方式进行职业保险的投保降低出现纠纷时经济损失的减少。免赔也可以使提高解决事故的效率,节约双方的时间和精力。在西方,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实施了这一方案,即要求会计师事务所预留一定的资金以备不时之需。在我国中小型事务所的比例较大,面临的风险也很大。因此我国应大力推广免赔的保险方式。

2.选用合适的投保形式。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的滞后性,使得保险公司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对损失进行核算,而人身保险和财产损失认定较简单。期限内索赔式是对保单有效期内提出的索赔负责的,但大多数注册会计师执业过失索赔发生在保单有效期以外,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可能在保单期外提出索赔。因此,期限内索赔式责任保险和发生式索赔责任保险两种保险方式中,后者更加适合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

3.明确保险人的参与权。我国法律要加大保障保险人的参与权,通过保险人参与到第三人和被保险人的协商中确保赔偿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性。法律不应承认被保险人和第三方单独签订的合同的有效性。从而维护保险人的权益并以此提高保险公司提供职业保险的意愿。会计师事务所和第三方进行的商讨都涉及到保险人的利益,因为注册会计师和保险公司签订了合约后就意味着保险公司可能要为会计师事务所的过错买单,所以保险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参与到协商中。

五、结论

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还在不断的探索当中,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投保的热情不高。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状况有3方面的原因:1.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保险意识淡薄;2.我国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制度的不完善;3.保险制度的缺陷。

如何解决上诉问题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发展的重要挑战。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的意见:通过从会计事务所和保险公司两个层面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保险意思;明确民事责任认定和民事责任主体完善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制度;明确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的范围、选用合适的投保形式和明确保险人的参与权实现保险款项的完善;通过采取强制保险措施促进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的投保。

参考文献

[1]王君彩,康霞.构建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体系的探讨[J].审计研究,2010(1):P97-100.

[2]蒋尧.有限责任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民事责任若干疑难问题研究[J].当代财经,2010(10):P103-111.

[3]汪宁,逄俊.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有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12):P73-75.

[4]陈海珍.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制度的完善[D].山东大学,2012

[5]彭志国,张庆龙.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投保方式探讨[J].审计研究,2013(3):P81-85.

[6]周恺.台湾地区会计师民事责任的最新发展及启示[J].审计研究,2013(3):P75-80.

[7]刘爽.论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规避[J].商业经济,2013(4):P125-126.

[8]况毓彬,张庆龙.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强制还是自愿[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7):P61-63.

[9]Edwin W.Patterson,1957,[M],”Essentials of Insurance Law”New York:Mc Graw-Hill,P439-440.

[10]Massood Yahya-Zadeh,2004,”Auditors’Professional Liability,Liability Insurance and Audit Reliability”Scientific Journal of Administrative Development,Vol 2 LAD,P54-75.

[11]埃米特.J.沃恩,特丽莎.沃恩,危险原理与保险(第八版).张洪涛等译。2002,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60-82.

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合作协议书 篇2

乙方:_________

为提高_________地区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防范能力,促进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事业的发展,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本协议。

在征得被保险人同意的情况下,本协议可作为乙方与其被保险人签订的《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合同》的补充说明,与该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一、合作范围

甲乙双方合作为甲方的团体会员(以下简称会员)办理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适用条款为_________《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条款》。

二、合作方式

1、在坚持自愿投保的前提下,甲方向其会员推荐乙方作为办理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的保险人。

2、甲方向乙方提供其全部会员的有关资料。具体保险业务(承保、理赔)由乙方直接与甲方的会员办理,必要时可由甲方出面协调。

3、保险合同双方就保险赔偿事宜产生争议时,可委托甲方进行调解,调解结果对保险合同的双方具有约束力。如调解不能达成一致,保险合同双方可提起仲裁或诉讼。

三、保险合同内容说明

(一)除本协议特别约定的事项外,保险合同中的保险责任、责任免除、赔偿限额、保险费计收等方面内容,均按已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备案的《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条款》,《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费率规章》办理。

(二)关于追溯期问题

1、追溯期连续投保连续计算,最长不超过5年。

2、首次投保的业务,在补交以前保险费后可给予追溯期。补交的年份最长不超过3年。在最初连续投保的5个内,其追溯期均可扩展至补交保险费的最早。

3、投保人中断保险后重新投保,在补交中断期间的保险费后可按最长不超过5年的原则确定追溯期,乙方对中断期间签发的业务承担保险责任,但对中断期间已获悉发生的过失行为造成的任何损失,乙方不承但赔偿责任。

4、本协议签定之前,已在其他保险公司投保的会计师事务所,如改在乙方投保,已投保年份视同在乙方投保,追溯期连续计算,乙方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

(三)保险条款中有关词语的解释:

1、被保险人:指依法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

2、被保险人的注册会计师:指被保险人正式聘用的注册会计师。

3、委托人:指与被保险人签有审计业务约定书,委托被保险人为其办理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单位或个人。

4、利害关系人:指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有权使用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使用人。

5、失真:指验资、审计报告具有重大遗漏,或验资、审计结果虚假失实。

6、在追溯期或保险期内完成验资、审计的业务:指验资报告日、审计报告日在保险合同追溯期或保险期限内,并已列入投保业务清单的验资、审计业务。

7、非职业行为:被保险人或其注册会计师以普通民事主体身份所实施的与其法定职责无关的任何行为,如交通肇事、购置办公用品、租赁房屋以及与职责无关的民事侵权行为等。

8、私自接受委托业务:指注册会计师所接受的业务未经过被保险人登记、认可,或在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兼职所接受的业务。

9、协议约定的责任:本条款中协议所约定的责任指被保险人与委托人签订的协议所特别约定的、超出法律规范明确规定的民事责任。

10、首次索赔:委托方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对于追溯期内所完成的业务提出索赔,第一次提出索赔的时间必须在保险期限内,保险人予以负责。对于起保日期之前,被保险人已就某项业务接到索赔,视为保险期限开始之前索赔已提出,即使在保险期限内被保险人又因此项业务接到索赔,保险人不予赔偿。

11、他人冒用被保险人的名义执业:被保险人及其雇员以外的机构或个人,冒用被保险人或与被保险人签订劳动合同人的名义执行业务,因被保险人对此项业务没有保险利益,保险人不予负责。

12、过失与故意:本条款中的疏忽与过失均指过失。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四、保险服务

(一)全过程服务:乙方应积极与甲方的会员进行业务合作。乙方做到具体业务专人负责,承保前设计承保方案,承保后定期回访。保险期限内,与被保险人保持密切联系,为被保险人提供全过程的保险服务。

(二)理赔服务: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索赔单证齐全,保险合同双方就赔款金额达成一致的,保险人在7个工作日内支付赔款。如单证不齐,但保险责任明确,损害事实清楚,保险人可预付部分赔款。

(三)风险管理服务

1、乙方将不定期的与甲方召开风险管理会议,聘请有关专家对被保险人的风险状况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并协助改进。

2、乙方可负责为被保险人员工提供保险培训,提高风险意识。

3、乙方可负责向被保险人提供其他类似项目的风险管理经验及损失信息,共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四)乙方对在办理保险业务中知悉的被保险人的有关业务和财产情况负有保密义务。

(五)乙方与甲方共同定期组织被保险人进行交流。

(六)乙方每年定期组织被保险人(人数视被保险人规模而定)开展国内外学习交流。

五、协议的变更或补充

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并经甲方会员认可,可对本协议的有关内容以书面形式予以变更或补充,变更或补充的内容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六、争议处理

甲乙双方应自觉遵守协议中的各项约定。因本协议产生的争议,应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提交___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

七、协议终止

如一方要求终止本协议,需提前30天书面通知对方,经双方确认,合同终止。如不提出终止,协议持续有效。

八、附则

(一)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二份。

(二)本协议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三)本协议与原已备案的保险条款存在差异时,由乙方负责及时向有关管理机构申请变更原条款。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地址: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代表(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约地点:_________签约地点:_________

附件

附件一: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条款

第一条 凡依法设立的各会计师事务所均可作为被保险人。

第二条 被保险人的注册会计师在本保险单明细表中列明的追溯期或保险期限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港、澳、台地区除外)承办审计业务时,由于疏忽或过失造成委托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经济损失,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由该委托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首次在本保险期限内向被保险人提出赔偿要求,并经被保险人向保险人提出索赔申请时,保险人负责赔偿。

事先经保险人书面同意支付的诉讼费用,保险人负责赔偿。但此项费用与上述经济赔偿的每次索赔赔偿总金额不得超过本保险单明细表中的每次索赔赔偿限额。

发生保险事故后,被保险人为缩小或减少对委托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经济赔偿责任所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费用,保险人负责赔偿。

第三条 下列原因造成的损失、费用和责任,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一)被保险人或其受雇人员的故意行为或非职业行为;

(二)战争、敌对行为、军事行动、武装冲突、罢工、骚乱、暴动、盗窃、抢劫;

(三)政府有关当局的行政行为或执法行为;

(四)核反应、核子辐射和放射性污染;

(五)地震、雷击、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

(六)火灾、爆炸。

第四条 下列原因造成的损失、费用和责任,保险人也不负责赔偿:

(一)委托人提供的账册、报表、文件或其他资料的损毁、灭失、盗窃、抢劫、丢失;

(二)被保险人被指控对委托人的诽谤或泄露委托人的商业秘密经法院判决指控成立的;

(三)未经被保险人同意,被保险人的注册会计师私自接受委托业务或在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执行业务;

(四)被保险人从事的非审计业务;

(五)被保险人或其注册会计师对外担保所承担的连带责任;

(六)他人冒用被保险人的注册会计师的名义执行业务。

第五条 下列各项损失、费用和责任,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一)被保险人对委托人的身体伤害及有形财产的毁损或灭失;

(二)被保险人对委托人的精神损害;

(三)罚款、罚金、惩罚性赔款或违约金;

(四)被保险人在本保险单明细表中列明的追溯起始日之前执行业务所致的赔偿责任;

(五)被保险人与委托人签定协议所约定的责任,但依照法律规定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不在此列;

(六)直接或间接由于计算机XX年问题引起的损失;

(七)本保险单明细表或有关条款中规定的应由被保险人自行负担的每次索赔免赔额。

第六条 其他不属于本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一切损失、费用和责任,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第七条 被保险人应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提供全部在册执业会计师名单,并如实回答保险人就有关情况提出的询问。

第八条 被保险人应按约定如期缴付保险费,未按约定缴付保险费的,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条 在本保险期限内,保险的重要事项变更或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时,被保险人应及时书面通知保险人,保险人应办理批改手续或增收保险费。

第十条 发生本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时,被保险人应尽力采取必要的措施,缩小或减少损失;立即通知保险人,并书面说明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损失程度。否则,对扩大部分的赔偿责任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第十一条 被保险人获悉可能引起诉讼时,应立即以书面形式通知保险人;接到法院传票或其他法律文书后,应及时送交保险人。

第十二条 被保险人对保险人就有关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进行检查应予以协助,对保险人提出的合理建议,被保险人应认真实施。

第十三条 被保险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师法》中的各项规定,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并要求其执业人员恪守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尽责尽力维护委托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 被保险人如果不履行第七条至第十三条的各项义务,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或从解约通知书送达十五日后终止本保险。

第十五条 发生保险责任事故时,未经保险人书面同意,被保险人或其代表自行对索赔方作出的任何承诺、拒绝、出价、约定、付款或赔偿,保险人均不承担责任。必要时,保险人可以被保险人的名义对诉讼进行抗辩或处理有关索赔事宜。

第十六条 保险人对被保险人每次索赔的赔偿金额以法院或政府有关部门依法裁定的或经双方当事人及保险人协调确定的应由被保险人偿付的金额为准,但不得超过本保险单明细表中列明的每次索赔赔偿限额。在本保险期限内,保险人对被保险人多次索赔的累计赔偿金额不得超过本保险单明细表中列明的累计赔偿限额。

第十七条 保险人根据上述第二条的规定,对每次索赔中被保险人为缩小或减少对委托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经济赔偿责任所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费用事先经保险人书面同意支付的诉讼费用予以赔偿。

第十八条 被保险人向保险人申请赔偿时,应提交保险单正本、证明执业人员责任的法律文件、索赔报告、损失清单、执业人员的《注册会计师证书》、与委托人签定的委托合同和其他必要的证明损失性质、原因和程度的单证材料。

第十九条 必要时,保险人有权以被保险人的名义向有关责任方提出赔偿要求。未经保险人书面同意,被保险人自行接受有关责任方就有关损失作出付款或赔款安排或放弃向有关责任方索赔的权利,保险人可以不负赔偿责任或解除本保险。

第二十条 发生本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应由有关责任方负责赔偿的,被保险人应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向有关责任方索赔。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付之日起,取得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向有关责任方请求赔偿的权利。在保险人向有关责任方行使代位请求赔偿权利时,被保险人应积极协助,并提供必要的文件和所知道的有关情况。

第二十十条 被保险人和保险人之间有关本保险的争议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从下列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

(一)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

(二)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依法向人民法院诉讼。

第二十三条 本保险生效后,被保险人可随时书面申请解除本保险,保险人亦可提前十五天发出书面通知解除本保险,保险费按日平均计收。

附件二: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费率规章(北京地区适用)

单位:万元

┌────┬─────┬────────────────────┐

│业务收入│赔偿限额 │费率(%)│

│├──┬──┼──┬──┬──┬──┬──┬──┬──┤

││每次│累计│ a │ b │ c │ d │ e │ f │ g │

├────┼──┼──┼──┼──┼──┼──┼──┼──┼──┤

││150 │300 │0.6 │0.7 │0.8 │ 1 │1.2 │1.3 │0.9 │

│├──┼──┼──┼──┼──┼──┼──┼──┼──┤

│100--500│200 │400 │0.7 │0.8 │0.9 │1.1 │1.3 │1.5 │ 1 │

│├──┼──┼──┼──┼──┼──┼──┼──┼──┤

││250 │500 │0.8 │0.9 │ 1 │1.2 │1.3 │1.4 │1.1 │

├────┼──┼──┼──┼──┼──┼──┼──┼──┼──┤

││150 │300 │0.5 │0.6 │0.7 │0.9 │1.1 │1.2 │0.8 │

│├──┼──┼──┼──┼──┼──┼──┼──┼──┤

││200 │400 │0.6 │0.7 │0.8 │ 1 │1.2 │1.3 │0.9 │

│├──┼──┼──┼──┼──┼──┼──┼──┼──┤

││250 │500 │0.7 │0.8 │0.9 │1.1 │1.3 │1.5 │ 1 │

│500--├──┼──┼──┼──┼──┼──┼──┼──┼──┤

│1000│300 │600 │0.8 │0.9 │ 1 │1.2 │1.3 │1.4 │1.1 │

│├──┼──┼──┼──┼──┼──┼──┼──┼──┤

││400 │800 │0.9 │ 1 │1.1 │1.2 │1.4 │1.5 │1.2 │

│├──┼──┼──┼──┼──┼──┼──┼──┼──┤

││500 │1000│ 1 │1.1 │1.2 │1.3 │1.5 │1.7 │1.3 │

├────┼──┼──┼──┼──┼──┼──┼──┼──┼──┤

││200 │400 │0.5 │0.6 │0.7 │0.9 │1.1 │1.2 │0.8 │

│├──┼──┼──┼──┼──┼──┼──┼──┼──┤

││250 │500 │0.6 │0.7 │0.8 │ 1 │1.2 │1.3 │0.9 │

│1000--├──┼──┼──┼──┼──┼──┼──┼──┼──┤

│1500│300 │600 │0.7 │0.8 │0.9 │1.1 │1.3 │1.5 │ 1 │

│├──┼──┼──┼──┼──┼──┼──┼──┼──┤

││400 │800 │0.8 │0.9 │ 1 │1.2 │1.3 │1.4 │1.1 │

│├──┼──┼──┼──┼──┼──┼──┼──┼──┤

││500 │1000│0.9 │ 1 │1.1 │1.4 │1.4 │1.5 │1.3 │

├────┼──┼──┼──┼──┼──┼──┼──┼──┼──┤

││250 │500 │0.5 │0.6 │0.7 │0.9 │1.1 │1.2 │0.8 │

│├──┼──┼──┼──┼──┼──┼──┼──┼──┤

│1500--│300 │600 │0.6 │0.7 │0.8 │ 1 │1.2 │1.3 │0.9 │

│XX├──┼──┼──┼──┼──┼──┼──┼──┼──┤

││400 │800 │0.7 │0.8 │0.9 │1.1 │1.3 │1.5 │ 1 │

│├──┼──┼──┼──┼──┼──┼──┼──┼──┤

││500 │1000│0.8 │0.9 │ 1 │1.2 │1.3 │1.4 │1.1 │

├────┼──┼──┼──┼──┼──┼──┼──┼──┼──┤

││250 │500 │0.6 │0.7 │0.8 │ 1 │1.2 │1.3 │0.9 │

│├──┼──┼──┼──┼──┼──┼──┼──┼──┤

│XX万元│300 │600 │0.7 │0.8 │0.9 │1.1 │1.3 │1.5 │ 1 │

│以上├──┼──┼──┼──┼──┼──┼──┼──┼──┤

││400 │800 │0.8 │0.9 │1.1 │1.2 │1.3 │1.4 │1.1 │

│├──┼──┼──┼──┼──┼──┼──┼──┼──┤

││500 │1000│0.9 │ 1 │1.1 │1.2 │1.4 │1.5 │1.3 │

└────┴──┴──┴──┴──┴──┴──┴──┴──┴──┘

附件三: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险投保单及问询表

┌────────┬───┬─────────┬───┬────────┐

│投保人│名 称││电 话││

│├───┼─────────┴───┴────────┤

││地 址││

├────────┼───┼─────────┬───┬────────┤

│被保险人│名 称││电 话││

│├───┼─────────┴───┴────────┤

││地 址││

├────────┼───┴─────────┬───┬────────┤

│营业区域││邮 编││

├────────┼─────────────┴───┴────────┤

│保险期限│ 个月,自 年 月 日零时起至 年 月 日二十四时止│

├────────┼──────────────────────────┤

│追溯日期│ 个月,自 年 月 日零时起至 年 月 日二十四时止│

├────────┴──────────────────────────┤

│每次事故赔偿限额:│

││

│累计赔偿限额:其 中:│

││

│累计诉讼费用赔偿限额:│

├────────┬──────────────────────────┤

│每次事故免赔额 ││

├────────┼──────────────────────────┤

│ 预计营业额││

├────────┼────┬─────┬───────────────┤

│保险费率││主险保费 ││

││├─────┼───────────────┤

│││附加险保费││

├────────┼────┴─────┴───────────────┤

│特别条款││

││以索赔提出为基础。│

├────────┼──────────────────────────┤

│总保险费│(大写)(小写)│

├────────┼──────────────────────────┤

│付费日期││

├────────┼──────────────────────────┤

│司法管辖││

├────────┼──────────────────────────┤

│备注││

├────────┴──────────────────────────┤

│过往三年的损失记录:│

├───────────────────────────────────┤

│是否知悉有可能引起索赔的事件:│

└───────────────────────────────────┘

┌───────────────────────────────────┐

一、概况│

├───────────────────────────────────┤

1、是否有分部?□是 □否│

││

│如有请列出地址和当地合伙人姓名:____│

││

2、事务所创立时间:_年_月_日│

││

3、过去5年中,贵公司是否更改过名称、是否收购过其他公司,□是 □否│

││

│是否发生过合并或联合等情况?│

││

│若是,请写明详情(时间、名称、方式等): ____│

││

4、主要业务负责人及合伙人详情│

├───┬──────┬────────┬────┬──────────┤

│姓 名│资格证书种类│取得专业资格日期│从业年数│在公司所任职务及年限│

├───┼──────┼────────┼────┼──────────┤

││││││

├───┼──────┼────────┼────┼──────────┤

││││││

├───┼──────┼────────┼────┼──────────┤

││││││

├───┴──────┴────────┴────┴──────────┤

5、主要负责人、合伙人及员工总数人数│

││

│主要负责人、合伙人或高级职员____│

││

│(1)专业人员注册会计师____│

││

│其他专业人员____│

││

│(2)非专业 / 行政人员总数____│

├───────────────────────────────────┤

二、贵公司在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从事业务活动的种类及比重│

├───────────────────────────────────┤

1、一个会计中,贵公司从下列各项业务中获得业务收入的百分比分布情况 │

││

│(1)上市公司业务小计 _%│

││

│审计业务_%│

││

│其他业务_%│

││

│(2)非上市公司审计业务小计 _%│

││

│审计业务_%│

││

│资产评估业务_%│

││

│会计服务或咨询_%│

││

│(3)其他(请具体说明)_%│

││

│总 计_%│

││

2、贵公司的业务获得是否或曾经扩展到国外进行□是□否│

││

│如是,请说明:│

││

│(1)所在国家及其在总营业额中分别所占比重_%│

││

│(2)经营有关业务的方式:│

││

│□代理□直接经办□ 其他:____│

││

3、审计业务收入│

││

│请说明贵公司下列会计中的审计业务收入总额:│

││

│(1)上一个会计│

││

│(2)当前的会计(估计)│

││

│(3)本保险(估计)│

││

4、贵公司提供审计业务服务的主要对象:│

││

│(1)企业类型:│

││

│□工业企业□商业企业□ 金融企业□政府机关│

││

│□事业单位□服务业□其他:____│

││

│(2)企业体制:│

││

│□国有企业□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集体企业│

││

│□私有企业□其他:____│

├───────────────────────────────────┤

三、内部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

1、贵公司是否有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审核、复核审计业务□是□否│

││

│如有请说明具体情况:│

││

│机构名称:____│

││

│复核人员人数:____│

││

2、贵公司是否聘请专门法律顾问或与律师事务所签约合作□是□否│

││

│法律顾问或律师事务所名称:____│

├───────────────────────────────────┤

四、以往投保情况及损失纪录│

├───────────────────────────────────┤

1、以往是否投保过职业责任保险□是□否│

││

│如有请说明具体情况:│

││

2、以往的投保申请是否曾被保险公司拒绝?□是□否│

││

│(1)是否曾被增加保险费?□是□否│

││

│(2)是否曾被附加特别限制条件?□是□否│

││

│(3)是否曾被保险公司予以终止保险/未予续保□是□否│

││

3、过去5年中是否有人向贵公司提出索赔?若有,请说明:□是□否│

││

│索赔原因:____│

││

│索赔金额:____│

││

│实际赔偿金额:____│

││

4、贵公司是否存在已经获悉到的某些可能导致向贵公司索赔□是□否│

│的情况或事件?│

├───────────────────────────────────┤

五、是否有扩展承保保险责任的要求?│

├───────────────────────────────────┤

││

││

││

││

││

├───────────────────────────────────┤

│投保人在此声明,以上陈述的情况均属事实,没有任何谎报或隐瞒。投保人同意│

│以此风险问询表作为投保单的附件及有效组成部分,与投保人提供的其他材料一│

│并作为签订保险合同的基础。│

││

││

││

││

│投保人(签章)│

││

│年 月 日│

└───────────────────────────────────┘

附件四: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保险单

┌───────────────────────────────────┐

│ 本保险单内容主要包括明细表、保险对象、保险责任、责任免除、被保险人义│

│务、赔偿处理、争议处理、其他事项等。本保险单还包括投保单及其附件,以及│

│__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今后以批单方式增加的内容。│

││

│ 鉴于本保险单明细表中列明的投保人向本公司提出书面投保申请和有关资料(│

│该投保申请及资料被视作本保险单的有效组成部分),并向本公司缴付了本保险│

│单明细表中列明的保险费,本公司同意按本保险单的规定负责赔偿在本保险单明│

│细表中列明的保险期限内被保险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港、澳、台地区除外│

│)承办审计业务时,由于疏忽或过失造成委托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经济损失,│

│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特立本保险单为凭。│

││

│ 投保人按本保险单约定的日期缴付保险费,是本保险合同有效的前提,如投保│

│人未按约定缴付保险费,本公司不承担保险责任。│

││

││

││

│签发日期:_年_月_日│

│签发地点:│

│地址:│

│电话:│

│传真:│

└───────────────────────────────────┘

┌───────────────────────────────────┐

一、被保险人名称:│

││

│地 址:│

├───────────────────────────────────┤

二、营业区域:│

├───────────────────────────────────┤

三、赔偿限额:│

││

(一)每次事故赔偿限额:│

││

(二)累计赔偿限额:│

││

│*每次事故:指不论一次事故或一个事件引起的一系列事故。│

├───────────────────────────────────┤

四、每次事故免赔额:│

├───────────────────────────────────┤

五、保险期限:共 个月,│

││

│自 年 月 日 时起,至 年 月 日 时止。│

├───────────────────────────────────┤

六、追溯期:共 个月,│

││

│自 年 月 日 时起,至 年 月 日 时止。│

├───────────────────────────────────┤

七、营业额:│

├───────────────────────────────────┤

八、保险费率及保险费:│

││

│保险费率:│

││

│主险保费:│

││

│附加险保费:│

││

│总保险费:│

├───────────────────────────────────┤

九、付费日期:│

├───────────────────────────────────┤

十、司法管辖:│

├───────────────────────────────────┤

十一、特别约定、备注:│

├───────────────────────────────────┤

十二、特别条款:以索赔提出为基础│

││

└───────────────────────────────────┘

附件五: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理赔程序

┌────────────────────────┐

││

│被保险人接到委托人或利害关系人提出的索赔申请或收│

│到法院传票后,应立即通知保险人。│

││

└────────────────────────┘

↓↓

┌──────────┐ ┌───────────┐

│标的金额超过人民币 │ │标的金额未超过人民币 │

│200万元的索赔案,保 │ │200万元的索赔案,由被 │

│险公司与北京注册会计│ │保险人对报告先行鉴定。│

│师协会组织专家,对报│ ││

│告进行鉴定。│ ││

││ ││

└──────────┘ └───────────┘

↓↓

┌────────────────────────┐

│鉴定结果及相关文件及时送达保险人│

└────────────────────────┘

↓↓

┌──────────┐ ┌───────────┐

│保险人委派专业律师和│ │如被保险人接到法院的传│

│被保险人会同委托人、│ │票,作为连带关系人出庭│

│利害关系人首先采取协│ │,不采取协商解决的办法│

│商解决的办法│ │,保险人委派专业律师与│

││ │被保险人共同应诉。│

││ ││

└──────────┘ └───────────┘

↓↓

┌──────────┐ ┌───────────┐

│如协商未果,委托人或│ │保险人委派律师参与诉讼│

│利害关系人坚持提起诉│ │发生的法律费用由被保险│

│讼,保险人委派专业律│ │人先行垫付,待案件审理│

│师与被保险人共同出庭│→│结束后,由保险人根据其│

│应诉。│ │向被保险人发出的“费用 │

││ │确认函”的累计金额进行 │

││ │赔付。│

││ ││

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篇3

近年来,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有很大发展,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数量增加较快,形成会计服务供大于求。有些事务所为了揽业务、拉客户,采取了一些不正当手段,使那些规模大、管理水平高、遵纪守法的事务所陷入困境,形成了“小鱼吃大鱼”之势。这些不正常现象,影响了注册会计师在社会上的形象,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导致了注册会计师业务市场的极大混乱。

如何有效降低注册会计师的风险,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增强其法制观念,提高其法律责任意识。

一、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及其规定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承办业务的过程中未能履行合同条款,或者未能保持应有的执业道德,或者出于故意而不做充分披露,出具了不实报告导致审计报告的使用者遭受损失,依法由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所承担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被称为“经济警察”,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有关法律如《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等都规定了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行政责任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文件有虚假、严重误导性内容或者有重大遗漏的,根据不同情况,单处或并处警告、没收非法所得、罚款;情节严重的,暂停其从事业务或者撤销其从事业务的资格,对负有直接责任的注册会计师给予警告或处以罚款并撤销其从事业务的资格。民事责任规定,会计师事务所给委托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刑事责任规定,会计师事务所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二、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存在的问题

从注册会计师承担的三种法律责任和实际操作中的情况可以看出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有如下问题:

(一)不同法律规定之间存在矛盾

《证券法》和《注册会计师法》强调的是工作程序与应承担法律责任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公司法》、《刑法》以及《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强调了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结果与应承担法律责任之间的联系。这些不同的法律规定、不一致的相关司法解释,使实际的司法判决不一,因此,协调各法之间的矛盾是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较为重要的问题。

(二)注册会计师责任的认定问题

《注册会计师法》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仅就自身的“重大过失”和“故意”行为对第三者承担法律责任,《刑法》中也明确提出了注册会计师要为“故意”和“重大过失”承担刑事责任。但是目前却没有如何区分“普通过失”、“重大过失”和“故意”等的专业判断标准。另外《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中对注册会计师刑事责任追诉的规定,仅有损失数额的绝对数,没有损失额的相对数,没有考虑到相同的损失额在不同规模公司中的重要性,不利于在刑事判决中保护注册会计师的权益。

(三)《独立审计准则》的法律地位问题

《独立审计准则》是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由财政部批准实施的,应该是目前判断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是否有违规或过失的唯一技术标准。但实际中法院很少把《独立审计准则》作为判决依据,一方面是由于法院不了解《独立审计准则》,另一方面是由于《独立审计准则》毕竟是部门规定的,不能同《刑法》、《证券法》、《注册会计师法》相提并论。

(四)虚假财务报告的认定标准问题

虽然法律规定了对虚假财务报告的处罚,但目前没有哪部法律规定了什么是虚假的财务报告。因为会计行业内外对虚假财务报告的认识是不同的。会计行业外人士认为只要财务报告与事实及结果不符,就是虚假的财务报告;会计行业人员则认为只要按会计核算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得出的财务报告就不应认定为虚假财务报告。因此注册会计师不能对所有的虚假财务报告负责,应明确注册会计师应负责的虚假财务报告的认定标准。

三、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的策略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它是一个容易遭受法律诉讼的行业,受害人总想通过追究过错者的责任尽可能使损失得以补偿,因此如何避免法律诉讼,已成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非常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注册会计师必须掌握以下防范诉讼风险的方法和技巧。

(一)积极发挥注协的管理功能,以保证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

注协应强有力地发挥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功能,通过一系列审计诉讼案例加强对我国审计法律问题的实证研究,并积极参与法律条款的制定,适度地确定法律责任。

(二)不要对未来事项的实现程度作出担保

注册会计师对前景财务资料的审核并不是对前景财务资料的准确性及结果能否实现或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表示确认、提供担保或承担责任。可以以客观的态度对过去已发生的事实做出判断并提出是否公允反映的意见,但未来事项中的不确定因素决定了注册会计师无法收集未来事项演变或结果的证据,无法对将来发生的事实做出客观的判断,因而就不能对其能否实现或可实现程度的大小做出保证,否则,只会加大注册会计师本不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三)不要代行委托单位管理决策的职能

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从事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业务,是运用自己的专业和经验优势,指导被审计单位进行会计核算或编制会计报表,或向被审计单位提供更为合理、更为科学的建议或方案。注册会计师不要以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身份发号施令,不要代行管理决策的职能。同时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严格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等均是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的对策。

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 篇4

(一)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含义。所谓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其对社会公众应承担的责任。为使注册会计师切实担负起神圣的职责, 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可信赖的专业服务, 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信誉, 就必须大力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强化道德意识, 提高道德水准。

(二)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包括注册会计师履行社会责任, 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遵守审计准则等职业规范, 履行对客户的责任以及对同行的责任等。

独立、客观、公正是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中的三个重要的概念, 也是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1、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 因为注册会计师要以自身的信誉向社会公众表明, 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真实与公允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投资者主要依赖财务报表来判断投资风险, 在投资机会中做出选择。如果注册会计师与客户之间不能保持独立, 存在经济利益、关联关系, 从外界压力, 就很难取信于社会公众。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47年发布的《审计暂行标准》中指出:“独立性的涵义相当于完全诚实、公正无私、无偏见、客观认识事实、不偏袒。”传统的观点认为, 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包括两个方面———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职业行为守则中要求:“在公共业务领域中的会员 (执业注册会计师) , 在提供审计和其他鉴证业务时应当保持实质上与形式上的独立。”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职业道德守则也要求执行公共业务的职业会计师 (执业注册会计师) 保持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

2、客观性是指注册会计师应当力求公正, 不因成见或偏见、利益冲突和他人影响而损害其客观性。注册会计师在许多领域提供专业服务, 在不同情况下均应表现出其客观性。在确定哪些情况和业务尤其需要遵循客观性的职业道德规范时, 应当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1) 注册会计师可能被施加压力, 这些压力可能损害其的客观性; (2) 在制定准则以识别实质上或形式上可能影响注册会计师客观性的关系时, 应体现合理性; (3) 应避免那些导致偏见和受他人影响, 从而损害客观性的关系; (4) 注册会计师有义务确保参与专业服务的人员遵守客观性原则; (5) 注册会计师既不得接受, 也不得提供可被合理认为对其职业判断或对其业务交往对象产生重大不当影响的礼品和款待, 尽量避免使自己专业声誉受损的情况。

3、公正性:注册会计师提供专业服务时, 应当坦率、诚实, 保证公正。公平不仅仅指诚实, 还有公平交易和真实的含义。无论提供何种服务, 担任何种职务, 注册会计师都应维护其专业服务的公正性, 并在判断中保持客观性。

(三)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当前, 我国经济成分丰富且复杂, 生产方式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变化。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及人事关系比过去大大复杂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一些旧的道德传统严重阻碍了新体制的运行, 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这为会计道德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市场经济是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运行方式;价值规律是商品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原则。国家的宏观调控必须通过制定和实施符合价值规律要求的经济政策以及利用杠杆来实现。如果会计人员违背会计职业道德, 那么, 市场经济就难以形成平等的竞争机制。

而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对注册会计师的道德水准要求更高。对其高要求有利于社会, 因为它关系着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从比较现代、积极和广义的含义上讲,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具体大致体现在:思想上清正廉洁;工作中客观公正;业务上精益求精。

二、加强建设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措施

(一) 完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体系, 可由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职业道德具体准则、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和职业道德裁决指南组成。事务所也可制定适宜的职业道德指南以供内部考核使用。

(二) 应加大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教育力度。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应增加职业道德内容, 并加大分值。学校教育应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作为专门课程讲授。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应编写职业道德专门教材。各级协会应精选职业道德案例, 树立典型, 供同行学习。注册会计师应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三) 应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监管。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监管应坚持以主管部门监管为主, 事务所内部监管为辅的方针。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设立职业道德监管专门机构, 由协会工作人员和聘请的实务界和理论界的专业人员组成。

(四) 应加大惩处力度, 加强行业自律。有关执法部门应加大对虚假会计信息和虚假审计报告的惩处力度, 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 将责任落实到人, 要建立民事赔偿机制, 使注册会计师的造假成本远远大于造假收益, 从而对注册会计师造假行为起到震慑作用。

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初探

(一)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表现形式。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是指注册会计师因违约、过失或欺诈对审计委托人、被审计单位或其他利益关系的第三人造成损害,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具体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注册会计师法》在第六章规定, “法律责任”规定了注册会计师行政、刑事和民事责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不断扩大, 履行责任的对象随之扩宽, 这些都使得注册会计师很容易被指控为民事侵权, “诉讼爆炸”也由此产生。诉讼赔偿不仅是大型会计事务所面临的问题, 也是中小型会计事务所提供鉴证服务应当考虑的问题。

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 应讲求职业道德,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协会制定的职业规范。《注册会计师法》规定, 对违法执业的注册会计师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 可以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暂停其执行业务或者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注册会计师若故意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和验资报告,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

1、社会因素。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高度信任和高度期望值是导致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产生的社会因素, 近几年来, 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越来越关注, 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信任度和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但同时由于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还缺乏足够的了解, 因此导致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许多不合理要求, 各方报表使用者和利益集团希望注册会计师能查出被审单位报表中存在的所有错误, 舞弊和违法行为, 事实上这是混淆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区别, 一旦审计报告结论与被审单位实际情况不符, 投资者或债权人遭受了损失, 他们总是希望从其他方面得到补偿而不管是谁的错误。

2、环境因素。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运行的不规范性是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环境因素。从公司内部环境来看, 目前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 国有法人股权缺位, 股权过度集中, 董事会、监事会由大股东操纵, 或由内部人控制的情况十分严重, 从而给公司管理当局粉饰报表、操纵利润提供了可乘之机。公司内部控制的缺失造成公司内部控制的松散和低效, 高级管理层对财务报告, 特别是对会计政策随意选择和变更, 公司由一人或少数几人把持或垄断财务决策, 内部审计人员缺少独立性和专业训练, 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只具象征意义。经营者由被审计人变成了审计委托人, 注册会计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迁就上市公司, 默许上市公司造假, 几乎成了一种“理性选择”。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他们的行为必然受到市场其他参与者的影响, 没有好的执业环境, 注册会计师很难独善其身。

3、法律因素。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是造成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法律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会计环境的不断改变, 在对会计信息的不同认识而产生的法律冲突中, 有关民事纠纷的问题最多。可是, 这方面的规定恰恰是最不完善、也是最为缺乏的。

四、注册会计师如何避免或减少法律责任的相应对策

(一) 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要求。注册会计师是否承担法律责任, 关键在于注册会计师是否有过失或欺诈行为。恪守职业道德, 克服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 可以使注册会计师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自觉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 并要求每个人、每个部门都严格遵守, 可使注册会计师按照标准执业, 保证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 避免由于某个人、某个部门的原因带来重大损失。另外, 判别注册会计师是否有过失的关键, 在于注册会计师是否对存在重大错漏报的会计报表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对重大错漏报的会计报表发表的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 可以用审计风险来衡量。在“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的模型中, 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是注册会计师无法控制的。只能在评价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时, 通过降低检查风险, 才能使整个审计风险降低。严格遵循专业标准要求, 可以使注册会计师通过实质性测试, 把检查风险控制在理想水平。

(二) 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 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在很多案件中, 注册会计师之所以未能发现错误,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缺乏足够的审计实践经验, 不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情况及被审计单位的业务。仅凭对方提供的会计资料, 就可能发现不了错误。必要时, 会计师事务所可聘请有关专家协助工作。另外, 中外历史上绝大部分涉及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案件都集中在宣告破产被审计单位。因为股东和债权人总想通过起诉所有关系人包括注册会计师来尽可能取得补偿, 因此对那些陷入财务困境的审计单位要特别注意。注意了解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品行, 是否有虚假报表的可能性, 避免掉入管理人员的陷阱。

参考文献

[1]李君.树立注册会计师职业的核心价值观.天津经济, 2010.3.

[2]陈捷.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7.

[3]许国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价值的回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1.4.

[4]蒋怡.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几点认识.审计月刊, 2008.1.

注册会计师责任 篇5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要求,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

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为发表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提供合理保证。

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以同时实现下列目标:

①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其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的意见。

②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其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

内部控制审计的总体思路:结合内部控制制度,关注企业发展战略和识别企业业务流程的风险的基础上,选择审计项目及确定特定项目中重点关注领域,并在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查漏补缺、矫枉过正。

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发表的审计意见独立承担责任,其责任不因为利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内部控制评价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而减轻。内部控制评价程序一般是:1.了解与记录内部控制;2.初步评价控制风险;3.实施控制测试;4.评价内部控制的强弱。总结上述,内部控制审计程序为:1.了解基本情况;2.了解内部控制;3.实施控制测试;4.提出审计报告。下面即以该程序为主线展开讨论,其中提出审计报告在内部审计报告中讨论。

企业控制环境决定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初步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分析后就可以规划将要实施的控制测试。一般来说对于以下情况就可以不进行测试:1)对业务循环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初步评价为无效;2)在了解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已知对某业务循环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未得到遵循;3)虽对业务循环或关键控制点设置控制但未发生相关业务。

而以下情况就可以考虑进行大范围的测试:1)相关业务大量发生的业务循环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2)相关业务虽不大量发生但涉及金额相对较大的业务循环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3)控制程序相对复杂的控制。规划结果应记入审计计划,并对审计计划做相应调整。

记录内部控制主要是记录控制程序与政策和信息系统。采用的方法以上四种都可以采用,但以调查表最为常用。

【参考格式: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及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相关要求,我们审计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年×月×日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一、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责任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并评价其有效性是企业董事会的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进行披露。

三、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

内部控制具有固有局限性,存在不能防止和发现错报的可能性。

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对控制政策和程序遵循的程度降低,根据内部控制审计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风险。

四、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公司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相关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五、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

在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公司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描述该缺陷的性质及其对实现相关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由于存在上述重大缺陷,我们提醒本报告使用者注意相关风险。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并不对××公司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发表意见或提供保证。本段内容不影响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的审计意见。

××会计师事务所

中国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盖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中国××市

××年×月×日

【参考格式: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及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相关要求,我们审计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年×月×日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

一、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责任”至“

五、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参见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相关段落表述。]

六、强调事项

我们提醒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使用者关注,(描述强调事项的性质及其对内部控制的重大影响)。本段内容不影响已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发表的审计意见。

××会计师事务所

中国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盖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中国××市

××年×月×日

2.组织架构

企业所拟定的发展战略决定着组织结构类型的变化。当企业确定发展战略之后,为了有效地实施发展战略,必须分析和确定实施发展战略所需要的组织结构。

3.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发展战略对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导向作用。发展战略规定了组织的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具体的管理制度,应该服从于发展战略的要求。

(2)人力资源管理

对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推进作用

战略评估是指以战略的实施过程及其结果为对象,通过对影响并反映战略管理质量的各要素的总结和分析,判断战略是否实现预期目标的管理活动。是一种综合评估,属于事后控制。企业应当根据人力资源能力框架要求,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和工作要求,遵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选聘优秀人才,重点关注选聘对象的价值取向和责任意识。

员工素质是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员工的素质控制是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则是保证和提高员工职业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的重要途径。

企业关键岗位人员离职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工作交接或离任审计。

企业文化是群体文化,需要企业人员对企业目标、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企业道德等进行整体确认和认同。

1.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履行情况 资金活动是指企业筹资、投资和资金营运等活动的总称。

表面看是问题的直接反映,其核心是企业缺乏管理财务风险和控制现金流的能力。企业除小额零星物资或服务外,不得安排同一机构办理采购业务全过程。

大宗采购应当采用招标方式,规定最高限价,实行比价采购。采购项目技术含量较高的,应当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

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先履行预算调整程序,由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后,再行办理请购手续。

企业生产经营需求量比较多的原材料、零配件等物品,使用部门可根据预算、即将签发的生产通知单等情况填写请购单,由采购部门、财务部门、业务主管部门的人员共同参与请购的审核,由本企业授权的采购负责人审批。招标不能以价格作为惟一因素。

验收入库的职能必须由独立于请购、采购和会计部门的人员来承担。

存货所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包括发出原材料、生产产品、核算生产成本、核算在产品、储存产成品、发出产成品等,一般会涉及到生产计划部门、仓库、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会计部门。

企业内部除存货管理部门及仓储人员外,其余部门和人员接触存货时,应由相关部门特别授权。对于属于贵重物品、危险品或需保密物品的存货,应当规定更严格的接触限制条件,必要时,存货管理部门内部也应当执行授权接触。固定资产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1)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2)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审批与执行;

(3)固定资产采购、验收与款项支付;

(4)固定资产投保的申请与审批;

(5)固定资产处置的审批与执行;

(6)固定资产取得与处置业务的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的验收工作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及相关部门共同实施。退货的最终核准应由销售部门决定。

工程项目业务不相容岗位一般包括:可行性研究与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竣工决算与审计。

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的必要性和依据、产品方案、拟建规模、建设地点、投资估算、资金筹措、项目进度安排、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的估计、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概况,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市场预测,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论证,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项目外部配套建设,环境保护,劳动保护与卫生防疫,消防、节能、节水,总投资及资金来源,经济、社会效益,项目建设周期及进度安排,招投标法规定的相关内容等。

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制度的完善 篇6

执业责任保险是国际保险市场常见的一种责任险,它是伴随着自由职业者和中介机构的大量涌现而产生的。由于现代审计以统计抽样为基础,并在概率原理的支持下,对被审单位的财务会计报表发表意见,它只能保证最大几率的正确性(统计抽样允许合理误差),而不能保证将会计报告中所有的错误都揭露出来。同时,现代审计是在有限的时间和合理的成本条件下进行的,它必须讲求效率和结果,因此,现代审计又是建立在对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的基础上的。但从内部控制运作的机理看,其防止舞弊的关键环节和有效手段很大程度上是从组织心理学角度强调协同犯罪概率低于单独犯罪概率,强调职务分工与内部牵制可减少错弊。然而,在如下的情形下,内部勾结一旦形成;或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因受制于成本和效益原则,而无法达到最佳状态;或内部控制设计仅针对常规业务活动控制,而无法对非常业务进行有效控制;或内部控制因经营环境、业务性质改变而削弱或失效;或会计人员、内审人员及其他内控人员不具备专业胜任能力;或管理当局凌驾于内控制度之上,则表面上存在的内控制度实质上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而基于内控制度的现代审计技术显然缺乏相应的对高智能、专业化舞弊的侦破功能,因为现代审计毕竟不同于侦探。因此,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只能是基于内控制度有效性基础上的相对真实性。再加上社会公众对审计职业不理解而产生的过高的期望值,导致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经常会面临潜在的民事诉讼风险,这种风险绝非注册会计师通过自身努力就可以完全避免的。而且,从国外民事责任赔偿实践和我国已经启动的基于《1.9规定》(200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1.9规定》)提起的民事诉讼案件来看,会计师事务所单靠注册资本、职业风险基金等净资产远远承担不了可能面临的巨额民事赔偿。因此,利用我国现有保险市场投保责任险,就成为会计师事务所规避民事责任的有效手段。

一、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范围的界定

首先,注册会计师责任险的标的限于因注册会计师的过失执业行为而产生的经济赔偿责任。

目前,我国承办注册会计师执业保险的保险公司主要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条款》第二条规定:被保险人的注册会计师承办审计业务时,由于疏忽或过失造成委托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经济损失,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由该委托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首次在本保险期限内向被保险人提出赔偿要求,并经被保险人向保险人提出索赔申请时,保险人负责赔偿。《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条款》第四条规定:在列明的追溯期开始后,被保险人的注册会计师根据被保险人的授权承办国内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过程中,因过失行为未尽其业务上应尽之责任及义务,造成委托人及其利害关系人的直接经济损失,委托人及其利害关系人在保险期限内向被保险人提出索赔的,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赔偿责任,本公司根据本条款的有关规定,在约定的赔偿限额内负责赔偿。因注册会计师的故意行为或者犯罪行为而造成的民事赔偿责任属除外责任,不得纳入注册会计师责任险的保险标的。这样,如何正确界定注册会计师的过失行为和故意行为就成为完善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制度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1.9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知道或应当知道发行人或者上市公司存在虚假陈述而不予纠正或者不出具保留意见的,属于故意行为,应对投资者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美国法律重述·侵权行为法第二版第526条规定的“知道”的含义是:行为人知道或者相信事实并非如其表示的;行为人对其所作的表示或者其所作的表示隐含的意思的正确性没有信心;行为人知道就其所作的表示或者其所作的表示隐含的意思并无根据(邢颖 2000)。我国《注册会计师法》第二十一条也列明了注册会计师的故意行为:1.明知委托人对重要事项的财务会计处理与国家有关规定相抵触,而不予指明;2.明知委托人的财务会计处理会直接损害报告使用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而予以隐瞒或者作不实的报告;3.明知委托人的财务会计处理会导致报告使用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产生重大误解,而不予指明;4.明知委托人的会计报表的重要事项有其他不实的内容,而不予指明。同时《注册会计师法》第二十条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或者验资时,遇到下列情况之一应当拒绝出具有关报告:1.委托人示意其作不实或者不当证明的;2.委托人故意不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和文件的;3.因委托人有其他不合理要求,致使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报告不能对财务会计的重要事项作出正确表述的。(自2007年6月15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中增加了一条,即“与被审计单位恶意串通”。)如果注册会计师在上述情形下仍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应视为存在故意行为,由此造成的损失不属于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范围。

其次,对于重大过失或者无预谋的违法行为,有学者认为与故意的违法行为相比,这类行为同基于一般过失的违法行为一样,不能通过事前的预测来达到抑制的目的,对该类行为造成的损失给予保险赔偿,不会有悖于民事赔偿责任的抑制功能,因此也应把它纳入保险赔偿的范围。

但是,也有学者持反对意见,认为重大过失或者无预谋的违法行为从性质上与故意的违法行为比较接近,如果允许保险公司对因此而产生的损失给予补偿,无异于放弃了对注册会计师应该追究的责任。2004年3月1日经修订后出台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条款(B)》采纳了该意见,其第6条把重大过失也列为责任免责范畴。笔者认为,这样规定虽能减轻保险公司的赔偿责任,但有违执业责任保险的基本原则。因此,对该种行为导致的第三者损失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应区别对待,或许目前可行的、折衷的办法是,由注册会计师、保险公司和上市公司共同承担此类责任(蔡元庆2003)。

最后,注册会计师的普通过失是指注册会计师应当能够预见到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内容有虚假陈述,但由于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而没有预见到的行为。

判断注册会计师有无一般过失的标准是,其在出具审计报告过程中是否尽到应有的勤勉或者注意义务。“会计师违反所负的谨慎义务,是其承担专家责任的必备要件。这里的谨慎,是一种职业人员的谨慎。其统一的标准是,在一般情况下,所属职业一位合格的成员在同样的情况下应当尽到的谨慎、技巧和能力”。(Greenstein,Logan & Burgess)“他们不负有侵权行为法意义上的严格的结果义务,也无须显示最高超的专业技巧;一个公认的法则是,拥有从事某一特殊职业的胜任之人的通常技巧就足够了”(克雷斯蒂安·冯·怨尔,2001)。因此,所谓专家的注意义务,是与普通公民相比在职务上被要求更高的注意义务,但如尽了他所属职业平均水平的注意,则不能被追究责任。就这一点来说,与传统的契约责任与侵权责任并无二致。

20世纪60年代初,莫茨和夏拉夫在其经典著作《审计理论结构》中对法学理论中的理性人进行抽象概括,得到一个谨慎人的概念。他们认为谨慎人应该具备以下特征:他应该明确社会上存在着利用其服务的人;他具备从事相同工作的人所具备的技能;他应该像同业人员一样具备运用所掌握技能的相同能力;他应该掌握同业人员所应具备的知识,即他的知识应该达到同业人员公认的水平;他应该具有在运用其知识、经验、技能时察觉风险,认识后果的能力;他应该能够认识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无知、缺乏经验和技能不足,并采取预防措施,以便不损害他人;他所作出的判断应和在同样条件、拥有相同信息的人所作的判断一样。可见,谨慎人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人,也不是永不犯错误的人。当他承担了某一项工作时,他只是在向社会表明,他具备从事该项工作的多种能力,并且他所具备的能力已达到了社会公认标准,因而,他只承担和履行与此水准相应的责任,而不是承担过分的责任。

另外,医学界在判断医方有无过错时,也以医方是否已尽主观上的注意义务为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医疗水准”,即医师在进行医疗行为时,其学识、注意程度、技术以及态度均应符合具有一般医疗专业水准的医师于同一情况下所应遵循的标准,这一标准已被各国医学界所广泛接受。

对于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因一般过失而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由责任保险予以适当补偿,这是设立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

二、实行个性化的、浮动的保险费率

当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平安保险公司对保险费率的确定是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的年营业收入及投保金额综合计算得出的。一般而言,若事务所的业务收入规模在500—1000万元之间,累计赔偿1000万元,其投保标准费率为2.3%;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累计赔偿1000万元的投保标准费率为1.5%。在实际操作中,投保费率较中国保监会批复的标准费率相对略低。这种保险费率确定方式的一个明显缺陷是:没有考虑事务所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审计风险情况,千篇一律,具有明显的计划和行政管理色彩,不利于事务所通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审计报告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从而降低投保费率;也不利于保险公司对不同的事务所提供量体裁衣式的服务,实行动态的风险管理。因此,必须修改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的相关条款,实行个性化的、浮动的保险费率。保险公司应在充分了解事务所的性质、规模和执业领域,营运及盈利状况,雇员的执业技术水平、素质及职业道德素养,内控制度的健全程度及有效执行状况,有关证券法律法规特别是《民事诉讼法》、《证券法》、《1.9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对注册会计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有关规定,各事务所的投保范围、投保金额、过去发生的赔付纪录和未来发生损害赔偿可能性大小及金额多少等,经过综合评估得出不同事务所的风险概率,从而给出适合不同事务所个性化的保险费率。这个保险费率应是相对固定的基准费率,保险公司可以在一个保险期内(一般为10年),围绕基准费率上浮或下调,上浮的费率称为风险费率,下调的费率称为优惠费率,两者相互结合,构成浮动费率。这种个性化的、动态的费率制度的设计,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促使事务所提高审计报告质量,从而降低民事赔偿风险。

三、保险费用的承担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经股东大会批准,上市公司可以为董事购买责任保险。这一规定为注册会计师及其他审计报告签字责任人执业责任保险费用的承担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思路,即由事务所承担这些责任人的保险费用,这也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习惯做法基本一致。至于保险费用的来源,由于按照现行税法有关规定,事务所所交保险费用可以在税前据实列支扣除,因此,保险费用可直接从管理费用中列支,上交保险费时,借记“管理费用”,贷记“银行存款”。

四、设立注册会计师专项风险赔偿基金

《1.9规定》第二十四条规定:专业中介服务机构及其直接责任人违反证券法第一百六十一条和第二百零二条规定虚假陈述,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就其负有责任的部分承担赔偿责任。这一规定打破了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的注册会计师不直接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限制,而必须直接面对投资者的民事诉讼。虽然事务所职业风险基金的设立和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制度的完善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注册会计师因执业过失可能面临的民事赔偿,但因注册会计师故意或违法行为导致的民事赔偿,不属于注册会计师职业保险范围之列,必须由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自己承担。因此,为了强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提高其执业水平,同时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实际赔付能力,注册会计师应设立专项风险赔偿基金,专门用于支付因自身的过失或故意行为造成的民事赔偿。事务所可根据注册会计师的基本工资、奖金、福利计划和分红收入,按一定比例(以10—20%为宜)扣除,作为赔偿基金来源,由事务所统一管理,其权益属于注册会计师,对它的日常管理可参照职业风险基金。由于我国现行注册会计法禁止个人承接业务,因此,在注册会计师实际履行赔付责任时,可为其设置一个最高赔付限额,一般为注册会计师负赔偿责任营业年度及之前共两个营业年度(与诉讼有效期保持一致)的上述四项收入之和,以充分体现权利与义务的对称性。

主要参考文献

邢颖,2000,“专家在证券公开文件中虚假陈述的几个法律问题”,《民商法纵论》,中国法制出版社

蔡元庆,2003,“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和民商法的冲突和协调”,《法学》第4期

Greenstein, Logan & Co. v. Burgess Mktg., Inc., 744S. W. 2d 170, 185

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 篇7

李宁 (2004) 、蔡建胜 (2006) 、张宗兵 (2007) 这三位学者对于会计责任、审计责任的涵义的观点是基本相同的。会计责任是指被审计单位对建立、健全和有效执行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保证本单位提交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保护本单位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等负有的责任。审计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师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 并对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他们的观点都是源于对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本身固有的性质和内容来定义的。《会计法》中明确的注明了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 他们三人对于会计责任的观点就是根据《会计法》中的内容规定来定义的。相同的, 审计责任的定义也是一样从我国的独立审计原则的内容所得出的。因此, 对于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定义, 国内学者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

每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 因而在会计责任、审计责任上的理解也存在着分歧。国际审计准则在协调各国分歧的基础上指出:“注册会计师应能为检查出对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舞弊和错误, 提供合理的保证。”同时也指出:“未检查出会计报表的重大错误和舞弊, 并不表示审计工作未按一般公认审计准则执行, 而将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可见, 只要注册会计师严格按照审计准则进行执业, 就不应该承担审计责任。对于报表中的虚假信息所造成的影响, 由被审计单位承担会计责任。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较晚, 在两者界定上, 更多的还是借鉴了国际审计准则的意见。

当国外的会计师职业正在面临“诉讼爆炸”, 甚至破产倒闭的严重威胁时, 我国的审计职业界平静的局面也开始打破。这一方面是国际环境的影响, 诉讼爆炸的冲击也波及我国, 至少在舆论上开始对审计责任问题引起重视。另一方面是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发展以及审计事业的发展, 注册会计师审计已经从形式阶段进入了实质阶段。

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主要内容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这些规定散见于《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证券法》、《民法》和《刑法》等法律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相关的司法解释中。讨论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认定依据的前提是明确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注册会计师只应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不应承担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如果注册会计师没有尽到合理注意的义务, 工作粗疏, 不能查出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中存在的明显的、重大的错误或舞弊等违法行为, 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给根据该会计报表信息决策者造成了损失, 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本文认为要追究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就和其他各种承担法律责任的认定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需要拿出证据来证明所遭受的损失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再者, 法律的执行具有强制性, 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去违背, 这是社会的规则, 不能去破坏。总之, 如果注册会计师有法律责任, 也基本上是由于其自身没有遵守审计准则造成的。

二、会计责任、审计责任与法律责任界定不清的后果

美国安然事件、中国“银广夏造假”、“湖北立华”等一系列震惊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乃至全世界的案件发生后, 使人们对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产生了更为深重的疑虑, 从而引发了人们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公允性的合理怀疑,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已成为一个越来越倍受全社会关注的议题。

在国内, 在2002年之前, 没有一起针对与上市公司审计有关的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诉讼案, 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为零。曾有投资者起诉红光实业, 被告包括涉案的会计师事务所, 法院以原告无法证明其损失与被告虚假陈述的因果关系为由予以驳回。也曾有投资者起诉银广夏, 但法院以技术不足以胜任为由暂不受理。针对投资者起诉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公司及会计师事务所等责任人的情况,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9月专门发布了暂不受理的通知。可见, 在2002年以前, 投资者并不具备起诉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资格。据统计, 从1998年1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四年半的时间里, 全国受到行政处罚的注册会计师有687人次, 会计师事务所1073家次;承担民事责任的注册会计师只有1人, 赔偿金额1万元, 承担民事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28家, 赔偿金额864万元。

相对于国外发展完善的注册会计师行业而言, 国内关于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诉讼案明显比美国的要少, 这主要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起步比较晚, 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太完善有关。较之国际会计师行业150多年的发展历史, 还显得较为年轻。从1992年至1995年, 有些注册会计师因重大过失或故意欺诈而受到了刑事处罚。这一系列审计案件的处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 标志着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萌芽阶段的形成, 推动了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向更深层次发展。1996年1月1日《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的发布, 以及1996年4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56号法函规定, 揭开了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纵深发展的序幕。《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确立了注册会计师行为上的执业标准, 使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工作质量有了衡量尺度, 提供了识别注册会计师有无过失行为的依据。最高人民法院第56号法函更是成为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验资报告的民事法律责任的第一个专门司法解释, 也使得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有了更深刻的关注。这些法规的出现标志着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走向了纵深发展阶段, 并为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界定奠定了法律基础。

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 由于没有清楚界定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标准, 引发了很多的诉讼案, 严重阻碍了会计师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安然事件, 更是震惊全球。全球的第一能源交易商安然和美国的第二大电信公司世通申请破产, 审计业的“百年老店”安达信宣布退出审计业, 这些消息对会计、审计领域的影响极大。因此, 在审理界定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的诉讼案件的时候, 一定要正确区分三种责任。否则, 既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也不利于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审计是财务信息生成的不同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不能够相互取代的。只有当两个环节都完成后, 才能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正确的财务信息, 让他们作出更为准确的决策。因此, 一旦财务信息发现出错后, 信息的使用者便会追究责任。那到底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还是会计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就需要从最基本的涵义出发去界定。只要我们明确了选择恰当的会计准则和按照会计准则去编制财务报表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根据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就能够比较清晰的认定责任的归属问题。而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就只要通过注册会计师是否有违约、过失和舞弊的行为就可以判断出来。其中, 审计责任与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为注册会计师是否履行了审计责任以及履行审计责任的状况往往是衡量注册会计师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以及承担法律责任大小的重要依据。

三、会计责任、审计责任与法律责任的重新界定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如果不能够清楚的界定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注册会计师行业也会萧条, 为了避免这些不良状况的发生, 我们一定要界定清楚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尽管要想严格界定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并不容易, 但是我们也要尽量完善各种制度、体制, 以求得公平与公正, 促进企业的发展和保护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合法权益。之所以目前迫切要解决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界定问题, 是因为我国的社会审计在市场经济中有着很大的作用:第一, 社会审计可以提高企业对外披露信息的质量及其可信性, 从而增强整个资本市场体系运行的正常有序。第二, 社会审计可以促进审计服务的社会化, 提高整个市场控制机制的效率。第三, 社会审计可以促进企业各个组织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提高企业管理的素质。所以社会审计在整个资本市场体系中发挥的作用非常重大, 但如果不能界定清楚三者责任的话, 可能阻碍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 如何采取具体的措施进行区分三者的责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以审计过程为基础进行界定。这一层面由以下具有递进关系的不同情况所构成: (1) 注册会计师主观上具备了独立、公正的态度, 并严格依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执行了有关审计程序。 (2) 注册会计师保持了独立、公正的态度, 但没有严格依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执行有关审计程序。 (3) 注册会计师在形式上较为严格的依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执行了有关的审计程序, 但是在主观上不具备独立、公正的态度。 (4) 注册会计师未保持独立、公正的主观态度, 并且也没有严格依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执行有关程序。二是以审计结果为基础进行界定。这一层面又由以下具有递进关系的不同情况构成: (1) 审计结果无较大偏差, 且信息使用者未受损失。 (2) 审计结果无较大偏差, 但信息使用者因不当使用会计信息而受到损失。 (3) 审计结果存在较大偏差, 信息使用者也存在受损的客观事实, 但损失不是直接源于审计结果的偏差。 (4) 信息使用者存在损失, 且直接源于审计结果的偏差。由以上两个层面互相结合, 构成了综合判断和确定注册会计师应否承担法律责任以及承担责任具体形式的矩阵关系 (如表1) :

表1列举了各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在责任认定时, 根据以上标准, 审计单位不承担审计责任就可以归结于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了。

针对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易于混淆的原因,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 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独立审计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发挥作用的一个非常重要前提, 如果这点在审计实务中不能做到, 则三者责任界定不清的隐患永远消除不掉。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产生、存在以及发展的最大理由是以独立的信息鉴定专家的身份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以维护资本市场的顺畅运行。因此, 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就显得更加重要了。第二, 加强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涵义的推广, 使不同的人对这两个涵义都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理解上的分歧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 相信资本市场上所有人如果能够对三者责任的涵义有了一个统一的认知之后, 就可以大大减少这些问题。第三, 强化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和加强社会监控力量监督, 鼓励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提高对财务信息的披露要求。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必然都是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 但是目前为止, 他们对信息如何使用所知道的并不多, 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与培养。第四, 完善法律制度, 在相关法规、准则制度中责任规定更加具体明确。虽然说会计准则的不确定性、责任对象不明确、职业判断无明确依据都是法律不完善的体现, 但是国家应该在一定的时期内, 在一定的范围上对这些进行一个大致的规划, 可以从很大的程度上减小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划分。鉴于目前的情况, 只有尽量完善各种制度、体质、准则, 求得公平与公正, 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和保护注册会计师及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谢荣:《市场经济中的民间审计责任》, 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4年版。

[2]蔡春:《审计理论结论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篇8

(一)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含义

所谓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是指注册会计师因违约、过失或欺诈对审计委托人、被审计单位或其他有利益关系的第三人造成损害,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这三种责任可单处, 也可并处。

(二) 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发展阶段

1.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起源阶段 (1980~1991) 。

注册会计师在这一阶段可谓“世外桃源”, 客户几乎没有就审计业务同审计职业界发生纠纷。法律责任只是理论上的概念, 当事人双方对此均缺乏应有的认识。

2.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萌芽阶段 (1992~1995) 。

1992年到1995年,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公众法制意识的增强,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爆发了震惊整个行业乃至全社会的诉讼案件。加之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 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已开始引起了社会的重视。

3.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纵深发展阶段 (1996~1997) 。

1996年1月1日《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的发布, 以及1996年4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56号文件的公布, 拉开了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纵深发展的序幕。

4. 会计师事务所的脱钩改制 (1998~至今) 。

1998年,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工作在财政部的领导下, 拉开了序幕, 到1999年底, 全国会计师事务所基本完成了脱钩改制工作。这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一次重大的变革, 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国外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认定

(一) 国外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现状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其中以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为主。这里主要以美国为例。美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主要源于习惯法和成文法。所谓习惯法, 指不是通过立法而是通过法院判例引申而成的各项法律;所谓成文法, 则是由联邦或州立法机构以文字所制定的法律。例如, 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 以及《贪污欺诈损害组织法案》, 1995年《非公开交易证券诉讼法改革法案》和《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在运用习惯法的案例中, 法院甚至可以不按以往的判例而另行创立新的法律先例;但在运用成文法的案例时, 法院只能按照有关法律的字面进行精确解释。除受法律约束外, 在美国注册会计师的行为还必须受到PCAOB的监管。PCAOB即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 它是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最主要的监管机构, 独立于政府部门和会计行业, 监督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二) 国外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认定

2002年, 针对安然、世通等财务欺诈事件, 美国国会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简称《萨班斯法案》) 。较之以前的法规, 《萨班斯法案》强化了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主要体现在: (1) 销毁公司审计记录的刑事责任。法案第802节规定, 为发行者进行审计的注册会计师, 没有遵守保留所有审计或复核的工作底稿5年的规定, 或者违反SEC规定的证券发行者进行审计时保留相关记录的法规和规章, 将被单处或者并处罚款、不高于20年的监禁。 (2) 销毁、更改或伪造记录的刑事责任。法案第802节规定, 在联邦调查和破产过程中, 以阻止、妨碍或影响调查或正当行政行为为目的, 在任何记录、文件或有形物中故意更改、销毁、破坏、隐瞒、掩盖、伪造或做假账, 将被单处或并处罚款、不高于20年的监禁。 (3) 延长诉讼时效, 进一步增强民事诉讼制约力度。法案第804节规定, 起诉证券欺诈犯罪的诉讼时效由原来从违法行为发生起3年和被发现起1年分别延长为5年和2年, 这样就能大大降低公司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利用法律漏洞免责的可能性。

三、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认定

(一) 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现状

1.“谁主张, 谁举证”的原则, 抬高了诉讼门槛, 加大了诉讼成本。

为了强化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我国在2005年分别对《公司法》和《证券法》做出了新修订, 加重了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赔偿。但是根据目前“谁主张, 谁举证”的举证原则, 会计造假民事诉讼案件中的当事人、第三人负有举证责任, 而注册会计师作为被告则不必举证。事实上, 如果免除占有证据的被告方 (注册会计师) 的举证责任, 而由原告负完全的举证责任, 无异于拒绝对他们进行法律保护, 使弱者更弱, 强者更强, 体现不出司法的公正, 从而使新法的出台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2. 存在难于逾越的诉讼前置程序。

在2002年以前, 我国投资者并不具备起诉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资格, 在审计失败的大多数判罚中, 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绝大多数被处以行政处罚和判负刑事责任。显然, 这种忽视受害人补偿的方式是欠妥的。针对承担民事责任有限的不合理之处, 2003年1月9日,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 (简称《1.9规定》) , 标志着证券市场民事责任赔偿机制的正式确立。对注册会计师而言, 民事赔偿责任已由警钟变成了现实。但同时, 《1.9规定》仍然规定了受理的前置程序, 即以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判决为前提。这种规定, 从现行法律规定和诉讼法学理论角度看, 都不是很妥当的。前置程序缩小了注册会计师承担责任的范围, 不利于揭露审计欺诈行为。

(二) 新审计准则对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认定的影响

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我国从2007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新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新审计准则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认定在文字表述上有了明显变化。

1. 取消对“审计责任”的内涵规定。

新审计准则取消了对“审计责任”的内涵解释, 不再从行业准则的角度规范审计责任。

2. 明确注册会计师提供专业服务的作用的限定。

新审计准则对注册会计师所提供的专业服务的作用, 进行了积极的阐释, 更能体现审计准则体系对社会公众利益的保护作用。注册会计师必须正视审计风险, 而不能只是强调责任规避。

3. 明确注册会计师对舞弊的责任。

《审计准则》规定, “舞弊是一个宽泛的法律概念, 但本准则并不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舞弊是否已经发生做出法律意义的判定, 只要求关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舞弊”。从实际操作意义上讲, 舞弊准则只是重申了法律认定对注册会计师责任认定, 并没有加重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四、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认定的具体措施

(一) 成立专门的监管组织

笔者认为, 我国可借鉴美国PCAOB模式, 成立包括注册会计师界、法律界专家在内的独立的监管机构, 该机构姑且称之为“注册会计师监管委员会”。此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就是接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职责, 使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为纯粹的服务性组织。此委员会的职责有: (1) 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署、证监会的监管工作统一于一身, 避免多头监管, 监督指导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 (2) 制定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等执业准则、规则。 (3) 向司法机关提供注册会计师责任鉴定服务。

(二) 加大处罚力度

借鉴《萨班斯法案》, 首先, 我国应加大处罚力度, 主要是增加罚金与罚款数额, 可以给处罚金额设上限, 其数额相当于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平均年收入 (事务所按毛利计算) 的5倍。其次, 可延长行政责任的追究期限, 如果将该期限由2年延长至5年, 就能大大降低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利用法律漏洞免责的可能性。

(三) 采用“举证倒置”的原则, 降低诉讼成本

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篇9

一、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概述

(一)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

有关法律责任的出现, 经常是由于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导致了对他人权利的损害。除了法律因素外, 还有以下原因:

1、财务报表使用者对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日趋了解。

2、政府监管部门保护投资者的意识日益增强, 监管日益完善, 处罚日益加大。

3、审计环境发生很大变化, 企业规模扩大, 业务全球化以及企业经营错综复杂, 审计风险变大。

4、社会日益赞同受害的一方向有能力提供赔偿一方提起诉讼。

5、注册会计师败诉的案例日益增多。

6、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宁愿在庭外和解

法律问题, 以避免发生高额的法律费用和公开的负面影响, 而不愿意通过司法程序来解决问题。

7、法庭在理解专业性事项方面存在困难。

(二) 对注册会计师责任的认定

在确定注册会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情况下, 首先应确定对注册会计师责任的认定, 主要有违约、过失、欺诈3种情形。

1、当合同的一方或多方未能达到合同条款的要求, 为违约。

2、当在一定条件下缺少应具有的合理

的谨慎而给他人造成损失时为过失, 其可分为普通过失和重大过失。普通过失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指没有保持职业上应有的合理的谨慎, 未能完全遵守专业准则的要求。重大过失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指连起码的职业谨慎都不保持, 对重要的业务或事务不予关注, 根本没有遵守执业准则或没有按照执业准则的要求执行审计。

3、欺诈又称舞弊。

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 欺诈就是为了达到欺骗他人的目的, 明知委托单位的财务报表有重大错报, 却加以虚伪的陈述, 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 如果承接本身所不具备能力开展的业务, 有时, 也会被认为是欺诈行为。

(三) 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种类

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 可能被判负行政责任、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这3种责任可以单处, 也可并处。行政处罚对于注册会计师本人来说, 包括警告、暂停执业、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 包括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暂停执业、撤销等。民事责任主要是指赔偿受害人损失。刑事责任主要是指按有关法律程序判处一定的徒刑。一般来说, 因违约和过失可能使注册会计师负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因欺诈可能会使注册会计师负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一) 相关法律规定

1、民事责任方面的规定有:

(1) 1994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在第6章“法律责任”中规定了注册会计师行政、刑事和民事责任。其中关于民事责任的条款是第42条“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本法规定, 给委托人、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 应该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 2005年10月27日新修订的《公司法》第208条第3款规定:“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因出具的评估结果、验资或者验证证明不实, 给公司债权人造成损失的, 除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失外, 在其评估或证明不实的金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 (3) 2005年12月29日新修订的《证券法》第173条规定:证券服务机构为证券的发行、上市、交易等证券业务活动制定、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财务顾问报告、资信等级报告或者法律意见书等文件, 应当勤勉尽责, 对所制作、出具的文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核查和验证。其制作、出具的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称述或者重大遗漏, 给他人造成损失的, 应当与发行人、上市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但是能证明其无过错的除外。

2、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方面的规定有:

(1) 《注册会计师法》第39条规定: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本法第20条、第21条规定的, 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 并可以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暂停其经营业务或者予以撤销。注册会计师违反本法第20条、第21条规定的, 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给予警告, 情节严重的, 可以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暂停其执行业务或者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 (2) 《刑法》第229条规定: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 情况严重的, 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罚金。

(二) 相关司法解释

1996年4月4日,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出具虚假验资证明如何处理的函》和2007年6月11日发布的《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 (以下简称《司法解释》) 等相关司法解释的颁布为人民法院正确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民事责任案件提供了重要的法律适用依据。现就《司法解释》中有关条款的具体内容做出必要的说明。

1、不实报告的相关规定。

《司法解释》第2条规定:“因合理信赖或者使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不实报告, 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交易或者从事与被审计单位的股票、债券等有关的交易活动而遭受损失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应认定为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的利害关系人。

2、关于诉讼当事人列置的规定。

《司法解释》第3条规定:利害关系人未对被审计单位提起诉讼而直接对会计师事务所提起诉讼的, 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对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一并提起诉讼;利害关系人拒不起诉被审计单位的, 人民法院应当通知被审计单位作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该条款进一步维护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合法权益。另外, 还规定利害关系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分支机构提起诉讼的, 人民法院可以将该会计师事务所列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利害关系人提出被审计单位的出资人虚假出资或出资不实、抽逃出资, 且事后未补足的, 人民法院可以将该出资人列为第3人参加诉讼。

3、关于归责原则和举证分配的规定。

《司法解释》第4条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因在审计业务活动中对外出具不实报告给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 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但其能够证明其无过错的除外。会计师事务所在证明其无过错时, 可以向人民法院提交与该案件有关的执业准则、规则以及审计工作底稿。

4、关于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的连带责任的规定。

《司法解释》第4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业务活动中存在下列情形之一, 出具不实报告给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 应当认定该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1) 与被审计单位恶意串通。 (2) 明知被审计单位对重要事项的财务会计处理与国家有关规定相抵触, 而不予指明。 (3) 明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处理会直接损害利害关系人的利益, 而予以隐瞒或做不实报告。 (4) 明知被审计单位财务会计处理会导致利害关系人产生重大误解, 而不予指明。 (5) 明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的重要事项有不实内容, 而不予指明。 (6) 被审计单位示意作不实报告, 而不予拒绝。该条具体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和范围。

5、关于过失指引。

对于注册会计师侵权责任的法律要件, 采纳“四要件说”, 即存在不实报告、注册会计师的过失、利害关系人遭受了损失、会计师事务所的过失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

6、关于抗辩事由的规定。

《司法解释》第7条规定“会计师事务所能够证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 不承担民事责任: (1) 已经遵守执业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并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 但仍未能发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错误。 (2) 审计业务所必须依赖的金融机构等单位提供虚假或者不实的证明文件, 会计师事务所在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下仍未能发现虚假或不实。 (3) 已对被审计单位的舞弊迹象提出警告并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指明。 (4) 已经遵照验资程序进行审核并出具报告, 但被审验单位在注册登记后抽逃资金。 (5) 为登记时未出资或者未足额出资的出资人出具不实报告, 但出资人在登记后已补足出资。

7、关于减责事由的规定。

《司法解释》第8条规定:“利害关系人明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报告为不实报告而仍然使用的, 人民法院应当酌情减轻会计师事务所的赔偿责任”。

三、注册会计师如何避免法律诉讼

注册会计师要避免法律诉讼, 必须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尽量减少过失行为, 防止欺诈行为。力争增强执业独立性, 保持执业谨慎, 强化执业监督。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的具体措施有:

(一) 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的要求

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 严格遵守专业标准的要求执行业务、出具报告, 对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或提起的诉讼中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具有无比的重要性。

(二) 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不同于一般的公司、企业。质量管理是会计师事务所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关键。中国的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就曾因不具备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 出现违法、违规行为而被有关部门追究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 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建立和健全一套严密、科学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 并把这套制度推行到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和每一项业务, 迫使注册会计师按照专业标准的要求执业, 保证整个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

(三) 与委托人签定业务约定书

《注册会计师法》第16条规定, 注册会计师承办业务, 会计师事务所应与委托人签订委托合同 (即业务约定书) 。业务约定书具有法律效力, 它是确定注册会计师和委托人责任的一个重要文件。会计师事务所不论承办何种业务, 都要按业务约定书准则的要求与委托人签定业务约定书, 这样才能在发生法律诉讼时将一切的口舌争辩减少到最低限度。

(四) 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

注册会计师如欲避免法律诉讼, 必须慎重地选择被审计单位。一是要选择正直的被审计单位;二是对陷入财务和法律困境的被审计单位要尤为注意。中外历史上绝大部分涉及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案都集中在宣告破产的被审计单位, 周转不灵或面临破产的公司, 其股东或债权人总想为他们的损失寻找替罪羊。因此, 对已经陷入财务困境的被审计单位要特别注意。

(五) 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

在很多案件中, 注册会计师之所以未能发现错误, 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情况及被审计单位的业务。会计是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 不熟悉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和生产经营事务, 仅局限于有关的会计资料, 就可能发现不了某些错误。

(六) 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

投保充分的责任保险是会计师事务所一项极为重要的保护措施, 尽管保险不能免除可能受到的法律诉讼, 但能防止或减少诉讼失败时会计师事务所发生的财产损失。中国《注册会计师法》也规定了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规定建立职业风险基金, 办理执业保险。

(七) 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

会计师事务所若有条件, 应尽可能聘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及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在执业过程中如遇重大的法律问题, 注册会计师应聘请律师详细讨论所有潜在的危险情况, 并仔细考虑律师的建议。一旦发生法律诉讼, 也应请有经验的律师参与诉讼。

摘要:文章针对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总结。对于以下问题提出了看法: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概况;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包括相关法律的认定和有关司法解释;注册会计师如何避免法律诉讼, 强调注册会计师减少过失和防止欺诈的措施和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法律规定,司法解释,法律诉讼

参考文献

[1]、刘燕.会计师民事责任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蒋尧民.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若干疑难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 2004 (9) .

浅谈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篇10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内涵

1. 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含义。

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 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审计责任是针对注册会计师而言的, 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所应负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 应当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 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 收集必要的审计证据, 以审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 是否公允的表达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 并将审查结论通过审计报告表达出来, 同时对其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因此,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具有既对被审单位负责, 又要对政府和社会负责的双重性。

由于现代审计受其自身的审计技术、审计方法、审计成本等固有审计风险的限制, 对于被审单位的虚假会计行为, 注册会计师即使具有应有的职业谨慎, 完全遵循了独立审计准则和职业规范, 仍有可能没有发现会计报表中的某些错报、漏报, 以致出具了与事实不相称的审计报告。因此,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只能合理地保证会计报表使用人确定已审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 注册会计师并非会计报表可靠性的保险人或担保人, 其发表的审计意见更不能认为是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及其经营效率、效果所做出的承诺。委托人或其他第三者因使用审计报告不当造成的后果, 与注册会计师无关。而由于注册会计师不具备专业胜任能力或没有尽到应有的职业谨慎, 没有依据独立审计准则执业, 未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并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 或与被审计单位合谋舞弊, 出具了虚假、错误的审计报告, 就必须承担相应的审计责任。

2. 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分类。

中国, 注册会计师所要承担的审计责任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行政责任, 即注册会计师如果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或不履行行政法律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中国注册会计师可能承担的行政责任主要有警告、暂停执业和吊销执业资格证书等。行政责任是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可能承担的主要责任。二是民事责任, 即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对于其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违反合同或民事侵权行为所引起的法律后果, 依法承担的民事责任。主要是指会计师事务所违反规定, 给委托人、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 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注册会计师个人的民事责任, 中国的法律均没有相应的规定。三是刑事责任, 即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由于重大过失、舞弊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3. 导致注册会计师承担审计责任的具体行为。

(1)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 未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 仅根据被审单位提供的会计报表, 就出具了不恰当意见的审计报告。 (2)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 未索取客户在经营过程中的必要的审计证据导致发表了不恰当审计意见。 (3) 注册会计师虽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却因遗漏或回避了企业重大问题而发表了不恰当审计意见。 (4)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对应予披露或揭示的事项不予披露揭示, 而出具不恰当意见的审计报告。 (5) 注册会计师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与审计工作底稿的证据和结论不相符合, 即出具虚假审计报告。 (6) 注册会计师与被审单位共同作弊, 出具不真实、不合法的审计报告。 (7) 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存在的其他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

4. 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的区别。

会计责任是指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报表所负的责任。会计报表由被审计单位编制, 因而被审计单位应对其所编制的会计报表负责, 其中包括选择和应用适当的会计处理方法, 保持完整的会计记录, 建立健全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 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并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负责。企业如存在违反《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未依法进行会计核算, 编制虚假会计报表, 或在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中, 故意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 对注册会计师要求执行的审计程序不给予必要配合或有意设置障碍等行为, 将直接导致被审计单位承担会计责任。另外, 因会计人员未能熟悉掌握财经法律法规、业务知识贫乏或老化、对财经制度的理解存在偏差而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 也将使被审计单位承担会计责任, 被审计单位亦不能借口此非故意行为而不承担责任。

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责任。前者的目的是为了编制会计报表, 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 主要是承担正确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责任;后者的目的是评价被审计单位所作出的选择是否恰当, 从而评价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和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 主要承担评价鉴证责任。因此,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不能替代、减轻或免除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

二、避免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措施

1. 倡导诚信理念, 培育诚信文化, 从根源上杜绝虚假审计报告的产生。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 部分注册会计师不能严守职业道德,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违背客观、公正的原则, 沦为会计信息造假者的帮凶, 导致注册会计师职业陷入信用危机, 给注册会计师职业形象和声誉造成极坏的影响。市场经济注重的是“诚实守信、自我约束”, 信用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游戏规则”, 也是一个行业存在的基础, 如果注册会计师行业缺乏诚信, 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所以, 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倡导诚信理念, 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教育, 提升执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胜任能力, 积极营造有利于行业诚信建设的社会氛围, 大力培育行业诚信文化, 不仅关系到社会公众对行业的信赖程度, 关系到行业的生存与发展, 关系到市场经济运行秩序和运行质量的维护与保障, 而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 只有保持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才能出具质量较高、可靠性较高的审计报告, 并以此赢得社会各界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赖与崇敬。

2. 采取多种方式,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

在如今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只有采取多种方式, 不断充实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审计失误导致其承担审计责任。

首先, 中注协及地方注协必须加大注册会计师的培训投入, 提升教育手段, 改进培训方法, 注重培训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努力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注册会计师。对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 应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 特别是国家新颁布的财经法律、法规, 做到既要及时更新知识, 又要把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联系, 使广大注册会计师真正成为培训的受益者。其次, 注册会计师自身必须加强业务学习,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经济利益多样化、价值目标多元化、行为取向功利化的时代面前, 急功近利的知识需求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注册会计师的成长与发展, 常此以往, 必然会制约注册会计师事业的持续发展。解决这种情况, 显然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的事, 需要注册会计师持之以恒地、科学地学习, 多读书, 常读书, 读好书, 通过读书, 丰富自我, 提升自我。

3. 强化会计师事务所管理者及注册会计师的法律意识, 政府监管部门及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加强监管, 加大执法力度。

目前, 在中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实施过程中, 各监管机构除了进行少量抽查外, 一般不对审计报告进行核查, 而是主要依靠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我规范和同业监督, 监管机构只是在问题暴露后才进行追查。并且, 从目前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处罚的案例中可以看到, 在财务报告审计业务中, 很少有案件追究了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违法违纪行为, 监管部门主要采取的是警告、暂停执业等行政处罚手段。也就是说, 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风险很小, 基本上没有刑事责任风险和民事责任风险, 主要的法律处罚是行政责任, 并且行政处罚一般较轻, 在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可承担的风险范围之内。在这种法律风险很小的审计执业环境中, 注册会计师就有可能会满足客户的需求或与客户合谋出具虚假审计报告。那么, 加大对违法违纪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力度, 提高其造假成本, 较高的风险成本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注册会计师进行舞弊的冲动。这就要求政府监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必须加强监管, 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严重违法违规的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 必须吊销其执业执照或执业资格, 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使他们失去立身之本、生财之道。

摘要:正确确定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对于保护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 促使会计信息提供者依法履行职责,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维护国家正常经济秩序有着重要作用。详细阐述了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内涵, 并提出了注册会计师避免承担审计责任的措施。

上一篇:滑膜切除术下一篇:放松钢琴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