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泵维修

2024-06-29

注射泵维修(精选八篇)

注射泵维修 篇1

1.1 电池充电电路

电池充电主要由比较放大器LM741、三极管2N5551、三极管TIP42C组成,通过调节可调变阻器R3,使得比较放大器LM741的6脚输出不同的电压值[1],从而改变流过三极管2N5551、场效应管TIP42C的电流大小,充电电压由此改变。

1.2 电池欠压报警电路及电量耗尽报警电路

电池欠压报警——当电池电压不足,比较放大器U5(LM741)2脚采样变阻器R18一端电压低于3脚5 V电压(二极管D6 1N4733所得),6管脚输出高电平,使得三极管Q4(2N5551)导通将信号输入单片机处理后发出报警信号[2],泵会发出间断声光报警,按静音键可消除报警,此时电池正常情况下,泵还能以5 m L/h的速率工作30 min左右。

电池电量耗尽报警电路——当电池电量耗尽,比较放大器U4(LM741)2脚采样变阻器R12一端电压低于3脚5 V电压(二极管D5 1N4733所得),6管脚输出高电平,使得三极管Q3(2N5551)导通将信号输入单片机处理后发出报警信号,泵停止工作发出连续声光报警。

1.3 开机电路

市电AC 220 V经变压器转换成AC 16 V,经过整流桥BD1(KBP304)、电容C1(470 UF 50 V)的滤波输出DC22.6 V[3],再由稳压管U1(L7818CV)稳压输出18 V,经二极管D3(1N4007)输入,由稳压管U19(L78L05)输出5 V,给开机芯片U12(PIC16C712-I/P)供电,在电源键长按2 s之前,开机芯片U12(PIC16C712-I/P)的10管脚为5 V高电平,当电源键按下后,10管脚电平被拉低为0 V低电平,电平从5→0 V的变化,此时开机芯片U12的9管脚输出5 V高电平,三极管Q5(2N5551)导通,场效应管Q6(IRF9540)的栅极G与GND导通,使得场效应管Q6的源极S与漏极D导通,输出电压DC 16 V,供后级用电。

1.4 步进电机控制驱动电路

电机的驱动是由全桥PWM步进电机驱动芯片A3955SB构成,单片机对其作出指令控制,脉冲经驱动芯片A3955SB进行电流放大驱动步进电机运动[4]。

2 常见故障及排除

2.1 故障一

2.1.1 故障现象

电池无法充电。

2.1.2 故障分析

造成电池无法充电的原因可能是电池本身或者是充电电路故障。更换电池后故障依旧,判断是充电电路故障。充电电路在电池电压偏低时,比较放大器U3(LM741CN)6脚输出高电平,三极管Q7(2N5551)导通,充电指示灯亮,由三极管Q2(TIP42C)集电极经二极管D2(IN4007)给电池充电。

2.1.3 故障排除

测量比较放大器U3(LM741CN)各引脚电压正常,拆下三极管Q7(2N5551),三极管Q2(TIP42C)检查没有损坏,最后检查发现二极管D2(IN4007)开路,更换同型号二极管后使用正常,故障排除。

2.2 故障二

2.2.1 故障现象

交流指示灯有亮,按开机键无反应。

2.2.2 故障分析

开机电路主要由开机芯片U12(PIC16C712-I/P)前级供电部分、开机芯片U12(PIC16C712-I/P)、三极管Q5(2N5551),场效应管Q6(IRF9540)组成[5],某个元器件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出现无法开机的故障。

2.2.3 故障排除

未按开机键之前,测量开机芯片U12(PIC16C712-I/P)供电正常,开机芯片U12(PIC16C712-I/P)10管脚5 V输出正常,按下开机键后,测量U12(PIC16C712-I/P)9管脚5 V输出正常,说明前级供电和开机芯片U12(PIC16C712-I/P)工作正常,问题出现在后级部分,最后检查发现三极管Q5(2N5551)发射结开路,更换同型号元件后,使用正常,故障排除。

2.3 故障三

2.3.1 故障现象

开机屏幕显示“Err”。

2.3.2 故障分析

原因可能有:(1)电机不转;(2)基准压力值偏出正常范围170~210 V;(3)检测电机转动的霍尔元件损坏。

2.3.3 故障排除

拆机后重新开机,发现开机第一道自检时电机不转,可以判断系统报错的原因是检测不到电机的转动。电机的运动是由单片机对其作出指令控制,脉冲经驱动芯片A3955SB进行电流放大驱动步进电机运动[6]。单片机一般不容易损坏,所以问题可能出现在驱动电路或者是电机本身故障。手动可以转动电机,排除电机存在异物的问题,考虑是驱动电路出现问题。电机的驱动是由两块全桥PWM步进电机驱动芯片A3955SB构成,拨动电路板的红色开关从ON→12,然后按“启动”键,使泵以低速运行。用模拟电压表测量电机驱动输出端口J2 1、2(由驱动芯片U11A3955SB的10引脚、15引脚输出),有2.1 V的微小抖动,J2 3、4(由驱动芯片U10 A3955SB的10引脚、15引脚输出)无2.1 V的微小抖动,判断是驱动芯片U10(A3955SB)损坏,更换同型号芯片后使用正常,故障排除。

3 总结

电路的分析与故障处理要结合电路原理进行分析判断,先整体后局部,先判断哪一块电路出现问题,再判断哪一个元器件故障,一步一步排除。维修需要胆大心细,思维严谨,本着先易后难,先整体后局部的思路,莫使问题复杂化,尽量少走弯路。

摘要:本文对WZS-50F6微量注射泵的几种典型电路进行分析并通过电路分析解决该泵的3种常见电故障。

关键词:微量注射泵,电路分析,医疗设备维修

参考文献

[1]韩宏伟,云庆辉.WZS-50F6注射泵的常见故障排除[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1):143.

[2]李桂伟,王军华.医疗设备常见故障分析与维修管理[J].医疗装备,2009,6(8):52-53.

[3]彭达明,王玉珍.泰尔茂STC-527微量注射泵检修调校二例[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99,23(4):245.

[4]韩阿娜.PSK-01型注射泵工作原理及故障检修[J].中国医学装备,2006,3(5):49-50.

[5]包启剑,张军盛.浙大双道微量注射泵故障维修一例[J].医疗装备,2010,23(8):66.

注射泵维修 篇2

1.概述

1.1 测量依据

JJF 1259-2010《医用注射泵和输液泵校准规范》。

1.2 测量环境

温度T=(20±5)℃;相对湿度RH(%)≤80%;大气压力P=(96±10)kPa。

1.3 测量标准

Fluke Biomedical IDA-5 Infusion Device Analyzer。

1.4 被测对象

单道微量注射泵WZ-50C6。

1.5 测量方法

随即抽取一台单道微量注射泵WZ-50C6,在规定环境要求下进行测量。选取5ml/h,50ml/h和500ml/h三个速率测量点分别测量三次,计算平均值、相对误差、重复性误差。根据计算值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

2.数学建模

........................ (1)

........................ (2)

式中:——检测仪第i流量点n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ml/h;

——检测仪第i流量点第j次的测量值,ml/h;

n——第i流量点的测量次数;

——注射泵第i流量点流量的基本误差;

Qi——注射泵第i流量点流量设定值,ml/h;

3.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3.1 标准不确定度来源

由于采用直接测量法,故主要测量不确定度来源有:被测注射泵WZ-50C6流量输出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检测仪Fluke IDA-5的准确度和分辨率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3.2 A类不确定度评定

被测注射泵流量输出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可以通过连续测量得到的测量序列,用A类方法进行评定。在三个流量点,分别作三次重复性测量;

3.3 B类不确定度评定

检测仪的准确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和检测仪分辨率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用B类方法进行评定。

(1)注射泵检测仪的准确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2评定:

检测仪Fluke IDA-5产品说明中,容积超过20ml且流速为16-200ml/h时,为读数±1%;容积超过10ml时,为读数的±2%,引入标准不确定度为:

............................... (5)

式中:a——区间半宽

k——包含因子,在区间属于均匀分布,取k=

检测仪的准确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2,见表2;

表2 检测仪的准确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测量范围

(ml/h)流量设定值

(ml/h)最大误差

(ml/h)区间

半宽a分布不确定度

分量u2

5-19.95±0.100.10均匀0.058

20-20050±0.500.50均匀0.289

201-1000500±10.0010.00均匀5.774

(2)注射泵检测仪的分辨率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3评定:

检测仪Fluke IDA产品说明中,给出的分辨率为0.01ml/h,引入标准不确定度为:见式(5)

检测仪的分辨率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3,见表3;

表3 检测仪的分辨率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测量范围

(ml/h)流量设定值

(ml/h)分辨率

(ml/h)区间

半宽a分布不确定度

分量u3

5-19.950.010.005均匀0.003

20-200500.010.005均匀0.003

201-10005000.010.005均匀0.003

4、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根据式(2),灵敏系数C1=1,C2=-1;且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相互独立,所以合成不确定度为:而扩展不确定度为:取包含因子k=2最终,三次流量点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评定.

输液泵/注射泵的发展趋势研究 篇3

1 输液泵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输液泵的研制较早,如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国家上个世纪80年代就进行了输液泵的研制。国内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研制。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多种输液泵,以国外的产品较多且性能较好,也有部分国产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输液泵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提倡人性化。例如,病人的安全保护,医生、病人、信息系统等之间的快速接口等都是促进输液泵不断创新的因素[3]。其中安全性要求又可包括:输液控制(流速,流速准确度,输入量,丸剂量,报警等);用户接口(事故抑制,用户输入,键入面板);事故处理(声光报警,看门狗等);事故日记;电池电源操作;系统环境等[4]。就目前输液泵的发展而论,其主要的趋势可以有以下几方面。

2 发展方向

2.1 与医院信息系统H I S(H o s p i t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System)结合的发展方向

在大多医院中,输液泵目前仅仅是作为输液设备使用。而在输液过程中,患者的生理特征参数会随时发生改变,如不及时地获得这些生理特征参数,并对输液过程加以适当的调整,就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或者副作用。尤其是在麻醉过程中,虽然在手术之前,医生根据病人的生理状况施加适当的剂量,但仍然不能够保证准确无误,这对于重症患者是至关重要的。把输液泵/注射泵纳入输液管理系统(Transfusion Management System),再将输液管理系统融入到医院信息系统HIS[5],合理利用医院现有的一些设备,并把从这些设备得到的生理信息及时地反馈给输液泵,输液泵根据得到的生理信息及时调整输液速度或药液浓度等,就会取得更佳的预期效果。

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自身具有的一些特点,基于WLAN的HIS系统将会是医院的发展方向之一,它将为医院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甚至可以为实现远程医疗奠定基础。这样,那些还没有建立起输液管理系统的医院,可直接建立基于无线网络系统的输液管理系统。输液管理系统要能够接受来自其它医疗设备(如多参数监护仪)的信息,同时输液管理系统与输液液泵/注射泵之间的信息交换也采用无线的方式,这样就可避免有线网络受场地限制等不利因素。

虽然输注系统的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与专用的吸入麻醉剂的挥发装置相比,无论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上都还有较大的差距。为了达到与吸入麻醉剂的挥发装置相似的临床方便程度和药代——药效学的准确性,需要将现代药代的概念与计算机控制的输注系统相结合[6]。其中,著名的BET(bolus,elimination,transfer)输注方案是采用恒速输注,使药物的摄取保持连续性以维持麻醉效果,并按照药物的药效动力学特点逐渐降低输注速率以便患者及时清醒。根据此方案,提出在静脉输液中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案,即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以及药物的药效动力学来改变输液过程中的输液速度、输液浓度等,甚至在一定情况下进行人为的干预。

现在大多输液泵/注射泵所具有的与个人电脑PC之间的通讯,大多数是基于有线形式的。输液泵/注射泵在未来的发展中,添加无线通讯功能,可实现与个人电脑PC、输液管理系统和HIS系统之间的远距离通讯,这是目前许多的输液泵/注射泵都不具备的。如果输液泵/注射泵具备了无线通讯功能,输液管理系统工作站就可根据患者的生理特征信息实时地对输液泵/注射泵进行输液流速、流量等信息的控制,将会大大提高输液时的自控程度。

2.2 结合人因工程学的设计[7]

在美国每年大约有1 5 0万人发生用药失误(Medication errors)或药物不良事件ADEs(Adverse Drug Events),据统计上述两项占总的不良事件的约19.4%[8,9]。据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证实,每年大约有7000死于用药失误。采用人因工程学设计输液泵,可以减少输液治疗中的错误,加强临床医生与技术部门之间的结合。

以输液泵为例,其设计要点包括安全保障,终端使用对象(主要是护士)操作简单,交互界面和硬件选择等因素。基于上述思想,Edmond W.Israelski提出一款比较完美的输液泵应该在用户接口、声光报警、LED(Light Emitting Diode)和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显示等方面具有按照人因工程学设计特点的观点。例如,针对显示界面,可采用较大屏幕进行显示,使用户在较远的地方就可看到输液泵的显示参数;针对声音报警,可以采用比较悦耳的声音;使用面板按键输入时,采用声音提示的方法等[10,11]。

在输液泵的设计中,有几个被忽略的方面,例如输液泵的按钮设计。贝朗公司2006年1月发布的一个报告中提到,在输液时没有达到预期的药量或药液过量的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按钮的粘滞,针对此类错误,设计时可以假设某一按钮持续地按下,超过预先设定的时间,就可以判断为按钮错误[12,13]。虽然大多数输液泵都具备了压力报警的功能,但是存在因静脉渗透而产生的压力,这种压力小于因输液堵塞而产生的压力,却存在不能准确及时地进行报警的问题[14,15]。

因为输液泵的终端使用者大多是护理人员,基于某些原因,如操作不当,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错误,因此还应当采用一定的监管措施来避免此类错误的可能发生[9]。

在输液泵软件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安全性的问题。通过软件可以实现提供必要的数据库资源,如临床护理区域CCA(Clinical Care Area)以及患者的病况信息,患者的用药信息等。通过选择适合患者的信息,可以降低输液阶段的危险性。通常从患者开始,输液要经过药剂师、护士和医生等不同的角色,因此软件要能够提供最好的实践指导,并且所有的数据信息应该能够针对某一类患者,或最终为某一患者提供合适的输液指导信息。如果选择的药剂量过大的话,输液泵不工作,并在屏幕上出现提示。另外,一旦选择了具体的CCA和治疗药物,那么这些信息应该确保不能随意更改,如果的确需要修改,可通过访问较高的权限许可后才进行。最后,在输液泵的屏幕上出现一个确认信息,提示护理人员进行信息的核对[10]。

2.3 适合核磁共振环境下使用

随着分辨率、帧频的提高,核磁共振成像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患者诊断和病危患者的监护中,其重要性正在逐步加强。这些患者通常需要在核磁环境下用输液泵进行药物注射,但现有的金属输液泵在核磁环境下对患者并不安全,甚至是有害的[16,17,18]。

约有40%的病危患者必须在拔掉输液管,直到他们病情稳定下来后才可以进入核磁共振室观察检查,这大约要延误几小时到几天的治疗时间。而对于使用普通的非核磁环境下的输液泵的患者,需要把输液泵远离核磁环境,通常使用很长的输液管道与在核磁环境下的患者进行连接,这样就带来了许多不便,而且对输液的准确度和精确度都会产生影响,并且会浪费掉许多药物[19,20]。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核磁环境下进行人工注射,同样的问题是输液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得不到保证[13]。

因此需要研制在核磁环境下可以正常工作的输液泵。在核磁环境下工作,输液泵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使用在核磁环境下不会影响输液工作的材料,即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输液泵关键部位材料的选取。最基本的就是输液泵中不含铁材料的部件。其次,就是输液泵经过不同患者的多次使用后,还能够保持其良好的性能,例如,不同患者的药液不同,需要保证药液不会影响到输液泵;还要保证其准确性等[21]。

2.4 智能型输液泵(Smart Pump)

在传统上,许多药剂师特别关注那些对患者存在高风险的地方,例如药物、监视线路和患者护理区域等,智能型输液泵则可以帮助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22,23]。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玛丽医院(Little Company of Mary Hospital)采用智能型输液泵,使减少误输注成为可能[24]。如今国外许多公司都在专注于智能型输液泵的研发,并在部分医院已经初步使用,有如下这些特点和性能[3]:

·采用条(形)码技术,针对患者所使用的药剂进行扫描,既可以降低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又可以降低人为出现的错误。

·自动计算剂量模式。当使用者键入某种药剂的用量或药剂速度时,输液泵能自动计算与键入量相关的量,即输入速度和时间,并自动计算总的所需药量,避免人工键入数值时可能发生的错误。

·通过软件和硬件实现对某种药剂的限制,如剂量、药剂浓度等的限制。

·用户能够实现最优选择。

·在静脉注射和其它高风险药物注射时,监视患者重要的生理信号,如血压,心率和呼吸等。

·无线网络,实现实时监视功能和反馈功能。

·减少人工操作步骤,可以避免人工操作时引入的错误。

然而现在对智能型输液泵的具体性能,特点并没有做统一的规定,但是无论何种智能型的输液泵,最主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要符合使用“安全、方便和可靠”。

3 结论

本文首先介绍了输液泵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接着介绍了输液泵的发展趋势,总结如下:

(1)首先要能与现有的设备很好的结合,使使用单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以较小的费用获得较大的收益。

(2)操作方便,简单易学,使使用者在较短时间内能掌握输液泵的使用。

(3)使用环境范围较广,不但在日常环境下可以使用,而且在复杂环境中也能正常使用,如核磁环境中。

注射泵维修 篇4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科在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期间对住院患者使用微量泵注射者共有128例, 病例中包括急性胰腺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高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休克等。其中尼莫地平占40%、硝酸甘油占25%、胰岛素占25%, 其他占10%。

1.2 材料

微量泵型号是浙江大学仪器厂生产 (WZ-50C2) 单通道微量泵。微量泵由泵、注射器、延伸输液管三部分组成。泵的报警指示系统带有蓄电池, 连接交流电可自动充电, 充电15 h可连续使用3 h。流量选择为0.10~99.9 ml/h, 注射器规格可根据需要选用20 ml或50 ml, 选用一次性延伸输液管进行连接。

1.3 方法

用注射器抽取药液, 其乳头与延伸管连接, 排气后放入泵的针管滑座内, 推动滑座至可注射状态, 连接静脉通道, 打开电源开关, 根据医嘱选择所需流量 (ml/h) 按启动键 (START) 可见注射指示标志闪动, 微量泵进入工作状态。

2存在问题

2.1 静脉炎和静脉硬化

微量泵给药时, 一般均进行留置针穿刺。若药物浓度相对较高, 发生静脉火和静脉硬化的危险性也较高。

2.2 药物外渗

在推注过程中如发生药物外渗, 微量泵报警系统不会反映, 若不及时处理采取正确的措施, 将会发生不良后果。

2.3 静脉回血

与速度慢、延伸管过长或折叠扭曲、输液管道脱落、压力过低、双通道同时输注等因素有关。

2.4 针头堵塞

由于延伸管有一定的弹性, 针头堵塞后微量泵仍可继续输送药液, 但药液并未进入血管, 而是积聚在延伸管内。当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 微量泵才报警, 这对危重患者尤为不利。

2.5 微量泵速率调节错误

由于操作者不熟练速度设置键, 或更换药物后未及时更改速度或在个别情况下速度设置键被他人误触而改变了速度, 使药物进入体内过多或不足导致不良后果。

2.6 微量泵故障

常为速度不准确、时走时停、蓄电池耗光。另外, 保养不当, 不注意微量泵的清洁, 特别是高粘度药液粘附在推进器和导轨摩擦处影响速度的准确性。

2.7 对药物配伍禁忌了解不够

临床中从静脉留置针肝素帽处插入2~3个通道同时注射, 使患者免受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 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但如果药物配伍禁忌意识不强, 特别是对一些新药, 特殊药的配伍禁忌了解不够, 在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 会犯药物间配伍禁忌的错误, 导致疗效降低, 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3护理对策

3.1 加强巡视, 严密观察用药局部反应, 有无回血、外渗、肿胀, 一旦发生药物外渗, 应立即停止推注、重新选择静脉, 并做好局部处理如局部冷敷:50%硫酸镁、2%~4%碳酸氢钠、75%酒精纱布湿敷, 也可用2%利多卡因局部封闭。

3.2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每24 h更换延伸管和注射器, 若有污染应及时更换。尽量选择较粗直、易固定并便于观察的血管进行静脉穿刺, 对老年患者尽量避免在下肢穿刺输液。微量泵的位置不能低于床沿、勿折叠扭曲延伸管。微量泵输液为专用通道, 一般不与其他药物共用一条血管, 并严格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

3.3 应用微量泵输注药物时, 应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 若无明显原因出现血压、心率较大变化时, 应将微量泵延伸管部分与头皮针接头处脱开, 观察血管是否通畅, 切勿在延伸管部分折叠向血管内挤压, 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3.4 微量泵应有专人负责保管, 定时清洁、检查其性能。加强工作责任心、操作规范化、熟悉微量泵的性能, 正确掌握使用方法和各键的设置, 了解其注意事项, 并对常见问题有高度的认识。

3.5 使用微量泵给药过程中, 应定时检查微量推注泵工作情况。如出现报警, 原因可能有:输液管内有气泡、输液管堵塞、输液结束等。应指导患者或家属及时按压床头呼叫器、以便出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药物的精确输入。

3.6 不要随意搬动输液泵, 防止输液泵电源线因牵拉而脱落, 输液肢体不要剧烈活动防止输液管道被牵拉而脱出。输液泵一般有蓄电池, 患者如需要如厕或外出做检查可以暂时拔掉电源线, 回来后再重新插好。

3.7 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注射药物的目的、药物名称、剂量、作用、以及应用药物时的注意事项, 并说明泵入量及速度, 以防自行调节。

3.8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交接内容包括:注射器上是否有给药卡、药物名称、泵入速度、时间、给药者, 并检查微量泵是否正常工作、泵的速度是否正确, 通过目测或查询键查询泵入量是否符合、以及病情和局部情况。

注射泵维修 篇5

1 材料和方法

1.1 设备和材料

(1)检测设备:我院从今年引进了一台双通道输液泵检测仪,是加拿大Datrend公司生产的型号为Infuest2000E,用于日常的质量控制和维修后检测。

(2)应用设备:输液泵和注射泵使用的是浙江史密斯医学仪器有限公司(原浙江大学医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WZ-50C系列的单道注射泵、WZS-50F系列的双道注射泵和SY-1200输液泵。

(3)消耗材料: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洁瑞牌输液器、注射器和蒸馏水。

1.2 实验方法

我院的设备质量检测工作还处在摸索和学习阶段,在输注泵的检测方法上,我们参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0年6月10日发布的《医用注射泵和输液泵校准规范》和军队医院的测试方法。

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对输液泵和注射泵的检测作了以下尝试:注射泵选取3个流量点,分别是5m L/h、15 m L/h、25 m L/h,测试时间是120min;输液泵选取3个流量点,分别是30m L/h、60 m L/h、90 m L/h,测试时间也是120min。每10 min算一个平均流速,用来计算流速误差,最后我们用折线图观察输注泵的误差曲线。流速误差的公式为:

公式⑴中:δQi为流量示值相对误差;Q0为被检输液泵/注射泵设定流量值,单位m L/h;Qi为输液泵/注射泵测试仪测得流量值,单位m L/h。

2 结果

由于输液泵的检测比较耗费时间,我们只是对维修过的和科室反应有问题的泵进行检测,截止目前共检测泵21台,其中单道注射泵10台、双道注射泵3台、输液泵8台。

每台泵选取了3个流速测量,这3个流速的误差值并不一样,但误差曲线趋势大致相同。

3 讨论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0年6月10日发布的《医用注射泵和输液泵校准规范》和军队医院的测试方法的对比。这2种输注泵的测试方法在外观检测、报警测试及电气安全检测方面基本一致,但在输注泵的流速和阻塞压力的测试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通过表1~4我们来看两者在输液泵和注射泵的流量测试方法上的不同。

我院共测试了10台单道注射泵和3台双道注射泵,由于双道注射泵是完全独立的两个通道,所以相当于测试了16个注射泵的通道,输液泵共测试了8台。大部分输液泵和注射泵流速遵循的规律是:流速设置值越高,流速越稳定,误差波动越小,反之流速低误差大;输液泵和注射泵运行时间越长,流速越稳定,误差越小。

但在这16个注射泵通道和8台输液泵的测试中发现,其中有7个通道的注射泵和2台输液泵不是遵循这个规律的,所以部队医院的测试流速的方法虽然测试时间长,能体现输液泵和注射泵长时间的稳定性,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测试流速5m L/h是不能代表整个输液泵的误差的。

(2)根据国家质监部门颁布的规范,每个流量点测量3次,待流量稳定时方可记录。但在实际测试中发现流速稳定点很不好确定,根据120min的流速误差曲线分析,输液泵比注射泵的稳定时间快,注射泵和输液泵不同的流速有不同的流速稳定时间,不同的流速误差不同。注射泵的误差曲线从开始到平缓的时间是30~100min不等,输液泵的流速稳定比较快,基本在30min左右。

虽然规范中测试3个流速点,而且测试3次,能反映出不同流速的误差,但不同的测试人员会在不同的时间确定稳定流速点,所以这种测试方法参与了很大的人为因素,从而使流速误差不确定。

(3)误差范围的确定直接关系到输液泵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在这方面军队医院是以厂家提供的说明书上的误差范围为依据,而国家质监部门在新的规范中没有明确提出。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很难对输液泵和注射泵是否合格作出判断。

医疗设备的仪器质控工作是现在设备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国家卫生部对一些医疗设备的临床检测规范还没有正式出台,我们现在是参考其他检测部门的相关规范,可这并不一定适合临床专科医院。目前,我们尽可能的模拟临床的使用情况作测试,测试时选用医院统一购买的注射器和输液器,虽然这种测试方法很耗费时间,效率比较低,但我院是一所儿科的专科医院,尤其是小新生儿和早产儿更应该对临床使用率很高的注射泵的速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把好关,以降低医疗风险存在的隐患。如何采用一套科学地行之有效的测试方法,是目前医院质控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摘要:输液泵和注射泵流速是否准确对临床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分析实际检测的输液泵和注射泵的数据,对比目前国家质监部门和部队医院对输液泵和注射泵流速的检测方法,分析了两者的优缺点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输液泵,注射泵,流速检测,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汤黎明,周耀平,胡新勇.卫生装备质量控制与计量管理技术规范[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JJF 1259-2010.医用注射泵和输液泵校准规范[S].

[3]陈上文.注射泵和输液泵校准方法初探[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0,37(4):40-41.

[4]安文昊,夏慧琳,苏永兴.输液泵注射泵检测技术[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5-6.

[5]帅万钧,昆勇,徐世宁,等.微量注射泵流速的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8):123-125.

[6]周英.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的性能、检测项目及检测中的问题[J].中国计量,2009,15(8):75-76.

[7]肖红.医用输液泵的输液质量控制[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9,36(3):79-81.

[8]荀小燕.输液泵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0,4(1):98-99.

注射泵维修 篇6

关键词:输液泵,注射泵,质量控制,输液管路,环境温度

0前言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医用输液泵能够准确控制输液流速, 保证药液速度均匀、药量准确地泵入患者体内。医用注射泵以其流速更加稳定、精准, 药物量少而精确的特性常用于婴幼儿或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输液泵和注射泵日常工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对于其临床医疗风险的降低和病人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是医学设备质量控制的核心工作。

我院于2011年开始对全院的输液泵和注射泵进行质量控制及维修后检测, 根据军队自行编制的《输液泵和注射泵质量检测技术规范》, 采用加拿大Datrend公司生产的双通道Infutest 2000E型输液泵和注射泵检测仪, 对设备流速、流量、阻塞报警压力等参数进行检测[1]。

1 输液泵和注射泵使用及质量控制检测的影响因素

1.1 使用年限及不同品牌

用一段时间内输出液体的体积即流量的最大允许误差来表征输液泵、注射泵的准确度。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 输液泵、注射泵的准确度会逐渐降低。不同品牌厂家的输液泵、注射泵的准确度有所不同, 应参照其产品技术手册中标明的准确度进行质控检测, 不应采用统一的标准 (±10%或±5%) 。一般进口品牌的质量要好于国产品牌, 其准确度较高, 故障率较低。

1.2 使用方法的正确性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总结, 输液泵、注射泵在临床使用中本身硬件的故障率都较低, 约90%的故障是由于输液泵、注射泵使用不当或使用者操作不当造成的。因此, 对在其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了总结。

使用前应检查输液泵、注射泵的电源连接情况, 尽量使用交流电供电, 最好每个月对电池进行一次完全充放电保养, 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输液器的墨菲氏滴管与输液泵门上方入口处的距离要>10 cm, 不能太短或太长[2]。固定在输液泵里面的输液管路要竖直地安放在卡槽内, 避免输液管路过于松弛, 使之并未固定好就关上泵门, 从而影响输液精度。使用前要选择好输液模式, 比如流速模式 (mL/h) 或时间总量模式 (总量-h) 等, 一般多采用流速模式。

注射泵在临床上适用于给药量要准确、给药总量很小、且给药速度需缓慢或长时间恒定的情况。注射泵在工作时, 单片机系统发出控制脉冲使步进电机旋转, 步进电机带动螺杆将旋转运动变成直线运动, 推动注射器的活塞进行注射输液, 把注射器中的药液输入人体。通过设定螺杆的旋转速度, 就可调整其对针栓的推进速度, 从而调整所给的药物剂量[3]。若注射器的内径不同, 而针栓推进的距离相同, 那么输出的液体体积就不同。鉴于不同品牌注射器的长度、内径都不同, 所以要正确选择所用注射器的品牌、型号。注射器的装卡是常出现问题的部分, 操作者在将注射器放入注射器卡槽后, 有时会出现未将注射器压紧杆扳回复位, 未将注射器的活塞推柄尾部完全扣在活塞开合夹上或是将其卡入注射泵推手座槽中的情况, 从而造成报警提示。在正确安装好注射器后, 应先用设备的清洗功能排净管路内的气体, 直到延长管前端的头皮针开始溢出液体, 确保气体排空和消除机械间隙。

1.3 不同输液管路

经实际检测证明, 不同厂家输液器的输液精度存在显著差异。原厂输液器无论在总体误差范围还是在误差分布范围上都有明显的优势。误差的大小与输液器的管道材质弹性、厚度、管径及生产工艺有关。但医院从成本控制和使用方便等方面考虑, 多数均未采用原厂输液器。为了保证所用品牌的输液器引起的输液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就要针对该品牌的输液器对输液泵进行校准, 以满足输液精度的要求。国外品牌注射泵对注射器厂家型号的设置通常参照国际上通用的一些大型注射器厂家的型号, 若使用国产注射器, 则需对适合它的型号设置进行检测, 以便进行选择[4]。

1.4 输液环境温度及定期检测标定

我们在检测中发现, 输液泵、注射泵的输液误差与使用环境的温度关系非常大, 温度越低误差越大。温度低可造成输液管路变硬、弹性下降, 从而使输液误差增大。为保证临床使用的准确性, 建议在对病人输液时应将环境温度控制在>20℃。输液泵在使用一段时间后, 其输液精度可能会降低, 原因可能是机器自身的机械构造及控制程序的限制, 需要对输液泵、注射泵的精度进行重新标定[5,6]。不同厂家的标定方法不同, 时间长短和操作复杂性也不同, 有些医院的计量人员可根据其技术手册自行进行校准标定, 有的则需联系厂家的技术支持人员上门解决。

2 结论

输液泵、注射泵作为临床中广泛应用的医疗设备, 其输液精度及性能稳定性至关重要。应该对使用人员进行培训, 使其掌握设备的正确使用及日常维护保养方法;定期对设备进行质量控制检测, 保证输液泵、注射泵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准确性、可靠性, 以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医护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于树滨, 赵鹏, 张树旺, 等.医用输液泵注射泵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10:62-65.

[2]相来国.输液泵简介及常见故障解决方法[J].科技创业家, 2012, (13) :93.

[3]杨宇航, 周松涛, 石曦, 等.注射泵设置对流速精度的影响[J].中国医疗设备, 2012, 27 (7) :126-127.

[4]邵蕾, 杨坤, 乐莹, 等.专用输液泵管路临床应用价值的评估[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2, 36 (4) :302-303.

[5]唐辉, 商洪涛, 焦艳春.输液泵的应用安全与校准方法[J].中国医学装备, 2013, (11) :54-55.

微量注射泵故障排除及维护 篇7

关键词:注射泵,故障,维修,保养

随着医院病人的增多, 近几年单位购入的微量注射泵数量大大增加, 给临床工作带来了便利, 但在使用过程中, 能否正常使用, 也成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因使用率较高, 一些小故障是不可避免的, 快速排除解决故障, 成了我们工作的一大任务, 工作中对微量注射泵的日常维护保养也成了必不可少的工作。

合理的使用微量注射泵可以减轻许多人为的工作量, 同时方便控制注射精度, 目前微量注射泵已经作为一种基本医疗器械在各医院广泛应用。因此, 了解微量注射泵的基本原理及掌握其在日常使用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1 微量注射泵的工作原理

注射泵的螺母 (推头) 与注射器的活塞相连, 注射器内盛满药物。注射泵工作时微机控制系统发出控制脉冲信号使步进电机工作, 丝杆由步进电机带动旋转, 由螺母 (推头) 将丝杆的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 推头推动注射器的活塞进行注射药物。通过设定电机的旋转速度, 控制螺杆的旋转速度可以调整其对注射器针栓的推进速度, 从而调整所给药物剂量。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堵塞、药物接近使用完毕都会出现提示音, 从而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微量注射泵报警功能主要包括:注射完成、堵塞、电池电压低、注射器异常、控制异常;个别品牌的注射泵在完成注射前几分钟就会开始报警, 此时看报警代码, 不要误以为是发生故障, 实际是一种提前警告。

2 故障现象:开机后无法识别注射器的容量

开机自检正常, 但是放入注射器以后, 注射泵无法识别注射器的型号, 注射器容量提示灯不停的闪烁, 注射器一般是10毫、升20毫升、30毫升、50毫升, 打开注射泵的底部外壳, 发现识别注射器的装置是一个滑动变阻器, 根据注射器的直径不同,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是不一样的, 不同的阻值对应不同的容量。此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块与压杆的轴已脱落, 导致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固定值, 无论你放哪种注射器, 阻值是一样的, 用AB胶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块与压杆轴固定在一起, 故障解决。

国内生产的注射器的厂家很多, 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注射器的产品规格落有差别, 没有统一的标准, 主要体现在注射器的直径上, 在更换不同厂家、品牌的注射器, 甚至同一厂家、品牌的注射器时, 有可能会发出因注射器的直径与注射泵所设置品牌的规格不相符, 会导致注射泵不能识别注射器的问题, 注射泵不能正常工作。此时应联系注射泵的厂家进行校准。

3 故障现象:开机自检后报警, 注射泵堵塞

微量注射泵开机后自检报警, 显示注射泵堵塞, 拆开注射泵底部的螺丝, 找到步进电机, 看外观, 电机状况良好, 然后使用蓄电池开机, 发现自检时电机微微动了一下, 然后注射泵就报警, 此时把电机和变速齿轮组分离, 再次开机, 单独观察电机运转正常, 可以确定为齿轮组出现故障, 由于手头没有可更换的配件, 只有抱着试试看的方法, 拆开齿轮组维修, 在一个透明外壳包围的齿轮组里面有四个同样大小的传动齿轮, 打开时需小心, 不要把齿轮弄散;由于最外端的齿轮为金属的, 其余齿轮为塑料, 塑料齿轮与金属齿轮接触的地方已被磨烂, 有一根5毫米长的塑料齿卡在两个齿轮之间, 导致齿轮卡死无法转动。库房没有此类配件, 只有先把下面的齿轮和这个磨损的齿轮对换, 避开磨损的位置, 暂时用着, 等配件购买到后, 直接更换。如果齿轮组都是金属的, 可能这种故障会大大减少, 可能是由于厂家考虑到配件成本才会选用塑料齿轮。

注射泵堵塞报警或者卡死, 基本都是由此齿轮组磨损或损坏造成, 平时就可以多备点齿轮, 以后出现同样的问题就可以直接更换齿轮。

4 故障现象:开机自检后报警, 注射泵错误

注射泵开机自检后报警, 注射泵错误, 经查找资料后发现此类情况是属于机器内部程序损坏所致, 由于无法诊断机器程序, 只好使用原件替代法, 打开机器找到机器的主控芯片, 为拔插式, 型号不详, 已被被打磨掉, 更换两一个注射泵的芯片, 开机后正常, 联系厂家购买配件。

5 故障现象:按“电源”键后无任何反应

由于注射泵使用频率较高, 在病房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 比如从高处摔落在地面上, 经常会出现按电源键无任何反应的情况, 主要解决方法如下:用万用表检查电源线供电是否正常, 电源线使用时间较旧会出现老化的情况, 内部断开肉眼无法观察;检查机器保险是否完好, 若以上条件正常, 检查注射泵的内部连接线是否有损坏, 焊接点是否虚焊脱焊;检测电源变压器输出端电压是否正常;检测电源变压器初级是否有220V左右输出电压, 正常状态下变压器初级两输入端电阻在200欧左右, 次级两端电阻值在1欧左右;如果测得值有较大偏差, 说明电源变压器已损坏, 需更换;检测电源滤波器各线输入、输出端之间是否联通。

6 故障现象:开机报警, “battery”报警

科室反应一注射泵, 开机报警, “battery”处闪红灯, 经检查使用交流电无此故障, 使用蓄电池会出现此故障, 测量充电电路正常, 在充电一段时间后, 故障没有消除, 测量电池电压正常, 应该是长时间使用充电电池导致失去储电功能, 寿命已到, 更换新的电池后故障解决。

微量注射泵的日常维护。

为了减少微量注射泵的故障率, 提高工作效率, 使微量注射泵能够持续的工作, 对其日常维护非常必要, 方法如下。

1) 要做好注射泵的清洁保养工作。使用医用酒精对机器外壳、面板的清洁, 对推头移动部分用酒精擦洗;应告知科室使用人员, 发现有残留药物粘在传动部分的及固定注射器的固定夹板时, 应及时清理残留药物, 以防止传动部分粘有液体, 导致推头移动不畅而引起的输液不准确。2) 要定期检查注射泵操作按键完, 案件损坏无法复位, 应及时联系厂家购买面板更换, 一面造成事故。3) 经常检查注射推头卡槽处是否有损坏, 如有断裂则需要更换。4) 机内电池应经常检查其容量, 最好能定期充放电, 以保持电池寿命。在测试注射泵速率时, 必须使用厂家指定的一次性注射器。在平时通电检查注射泵功能时, 也可人为制造故障现象来观察注射泵的报警系统工作是否正常。

参考文献

[1]杨虎.临床医学工程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陈浩.微量注射泵的工作原理.中国医学装备, 2012.

[3]周桂莲.微量注射泵应用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孙敏.微量注射泵WZS-50C6常见故障[J].医疗卫生装备, 2010.

注射泵设置对流速精度的影响 篇8

注射泵是由步进电机及驱动器、丝杆和支架等构成。注射泵的工作原理是:螺母与注射器的活塞相连,注射器里盛放药液。工作时,单片机系统发出控制脉冲,使步进电机旋转,而步进电机带动丝杆将旋转运动变成直线运动,推动注射器的活塞进行注射输液,把注射器中的药液输人人体。通过设定螺杆的旋转速度,就可调整其对针栓的推进速度,从而调整所给的药物剂量。不同品牌注射器的长度、内径等各异。由上述注射泵的工作原理可知,如注射器的内径不同,而针栓推进的距离相同,那么输出的液体体积就不同。

国外品牌注射泵对注射器厂家型号的设置通常是以国际上通用的一些大型注射器厂家型号而设计,若使用国产注射器,则需进行检测适合它的设置,以便进行选择。

我院所使用的注射泵多为英国艾力斯(IVAC)公司生产的P系列注射泵,该注射泵是一种能自动补偿输液系统阻力,以确保精确液体输入的正压小容量液体推注泵。

1 测试设备

(1)Infutest 2000E输液泵质量检测仪(双通道):该设备是加拿大Datrend公司生产的专门用于输液泵、注射泵性能评估的检测设备。它可在0.1~200 m L/h全量程里按一定采样间隔,实时准确地检测输液的流量、阻塞报警压力等多项参数值。

(2)艾利斯微量注射泵(型号:P3000)。

(3)50 mL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洁瑞牌。

(4)一次性使用输液辅助用导管:哈娜好牌。

2 实验方案

(1)使用50 mL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50 mL纯净水。

(2)将一次性使用输液辅助用导管与注射器相连接,并排空管路内的气泡。

(3)将注射器安装在注射泵固定槽中。

(4)开机,设置注射器厂家型号。选择Sy1型(可选型号有:Sy0、Sy1、Sy2、Sy3、Sy4、Sy5、Sy6、Sy7、Sy8,分别代表不同厂家型号的注射器)。

(5)设定流速25 mL/h,测量时间为1h,记录下流速的实际测量值,见表1。

根据测试结果得出,其中Sy0、Sy5、Sy6、Sy7不识别洁瑞50 m L注射器,Sy1、Sy2、Sy3、Sy4、Sy8可以识别该型号注射器。测试结果说明Sy1更为准确。

3 结论

注射泵关于对不同厂家型号注射器的设置对最终的流速精度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在选用更换注射器时,最好使用输液泵质量检测仪检测一下,以便确定适合的注射器厂家型号设置。

另外,影响注射泵流速精度的因素还有以下几个:(1)注射泵自身的精确度控制;(2)注射器及延长管的质量工艺;(3)临床操作人员正确的操作,如注射前需排空注射器内的气体等。

摘要:本文阐述了注射泵的设置对流速精度的影响。

关键词:注射泵,流速精度,单片机系统

参考文献

[1]GB9706.27—2005,医用电气设备(第2-24部分)-输液泵和输液控制器安全专用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2]侯艺威,郑吉锋,等.输液泵使用不同泵管的影响测试[J].医疗设备信息,2005,20(6):71-72.

[3]杜巧丽,穆成柱,等.微量注射泵在临床应用中的管理[J].家庭护士,2008,100(6):634-635.

[4]李朝伟,李晓东.注射泵一般原理和故障处理Ⅱ[J].医疗装备,2007,20(3):54-55.

上一篇: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下一篇:先天性脊柱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