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阶段

2024-06-29

高等阶段(精选十篇)

高等阶段 篇1

1 高等教育质量的概念

本文是在对质量研究的基础上来谈高等教育质量的概念, 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来讲。从内涵来看, 它是高等教育产品和服务满足高等教育系统内外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从外延来看, 即可从纵向上分为教育投入质量, 教育过程质量和产出质量, 也可从横向上分为人才培养质量, 科学研究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 还可从教育活动上分为教学质量, 管理质量和为教学提供服务的质量。另外在教育学理论视野下的高等教育质量概念可表述为:高等教育质量是指高等教育实践活动在实现自身功能的过程中对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体现程度。

从其定义中可知高等教育质量的内容是多元化的, 它不仅仅指教育成果的质量, 还包括教学条件的质量, 教育教学过程的质量, 师资队伍的质量, 学校领导管理的质量, 科学研究的质量, 社会服务的质量, 政府财政投入的质量, 生源的质量等等。我们不能仅仅把高等教育质量等同与教学质量, 即培养高质量人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就是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求, 完成以上教育活动的质量标准。

2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教育质量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化的普及出现的质量下滑问题已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 生源质量和学习风气下降是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1999年的扩招政策, 是在中国的基础教育尚未做好准备, 教育教学质量都没达到素质教育要求的情况下进行的, 致使生源质量下降。根据高考成绩对比, 1999年扩招的学生中, 相当一部分是1998年的落榜生。在中西部地区尤为突出, 其本身的录取线及试题难度就比东部地区低, 加之基础教育薄弱, 学生学习质量无法在短期内迅速提高, 中西部地区高校生源的质量问题是困扰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重要因素。学生进校后学习困难, 学习风气下降, 泛化学术, 追求功利, 热衷兼职赚钱, 考试作弊, 剽窃学术, 加之我国的高等教育没有淘汰制, 毕业生无法满足社会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一方面是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工作岗位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出现了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质量的不协调。

第二, 政府的财政投入不足, 限制了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根据教育部统计, 1998年高校学生数为623.09万多人, 2005年突破2000万人, 高等教育超前的大规模扩招与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失衡, 国家在1993年提出对教育的投入占GDP的比例要在2000年达到4%, 但在财政拨款的最高年2002年仅占3.32%, 2003—2005年分别为3.28%和2.79%, 完全呈下降趋势。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办学条件质量, 高校的教学设备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第三高校师资问题。由于大规模扩招导致高校教师总量不足, 为扩招而加速补进的新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据统计1998年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为40.72万人, 到2005年扩招达96.58万人, 考虑到退休等因素, 近百万高校教师中, 70%以上是新进人员, 且进入门槛低, 考核不严格, 普遍存在经验不足;加之我国没有建立有效的高校教师培养机制, 都是教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锻炼成为合格的教师, 我国高校对不合格教师也没有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即淘汰机制失灵;一些不合格教师因资历高也能顺理成章地评上讲师, 副教授, 甚至教授, 影响了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第四, 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跟不上扩招的步伐。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要求高校的课程内容, 学科专业及课程设置要做相应的调整, 而我国目前高校的课程内容变化不大, 课程设置僵化, 课程改革滞后, 课堂教学照本宣科, 无法与当前的学术前沿相结合, 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阻碍了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质量。

第五, 人才培养目标趋同与社会需求多样化脱节阻碍着高等教育的质量。大众化后的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应该多样化及适应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而数量上的变化只是表面上的, 只有不同类型, 不同定位的高校才能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和不同的发展方向, 才能适应大众化的客观要求。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实践发展与之相悖, 本来是不同类型的高校都向精英模式靠拢, 对学校的定位和培养人才的目标、层次、类型缺乏自身的独特界定, 从而导致了高校的升格情节膨胀, 培养目标和模式趋与单一。

3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第一, 从根本上改革我国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指标的应试教育制度, 真正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 尤其是 (下转第37页) (上接第29页) 提高基础教育的整体素质,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教育的投入和发展, 提高本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 从源头上解决高等教育生源质量差的问题, 为高校能招到优质生源提供保障。在高校学生的培养过程中, 我们可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实施全程淘汰制度, 对于学习能力低下, 营私舞弊者, 学业无法达标者, 可劝其退学或转学, 不能准予毕业, 从而保证毕业生的教育质量, 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保证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质量的协调发展。

第二, 政府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 改善高校的办学条件, 尽量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实现4%的目标, 实行高等教育收费制, 支持社会力量办学, 鼓励企业财团和个人捐资办学, 实行教育投资体制的多元化渠道, 来拓展教育经费的来源, 注意高校本身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来改善高等教育的办学条件质量。

第三, 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条件只是质量保障的一个方面, 而且还不能自然转化为质量, 重要的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正如梅贻崎所说大学不仅要有大楼, 而且要有大师。教授是大学的灵魂, 高质教师是大学的立校之本。为了保证高校师资的质量, 必须严把教师入口关, 建立高校教师培训机构, 实行不合格教师淘汰制度, 提高教师待遇, 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 稳定师资队伍, 引进优质教师, 破除教师用人制度上的近亲繁殖, 以保证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学术质量。

第四, 高等学校自身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来保证质量。深化教材内容和课程体系, 优化整合教学环节和学科专业建设, 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 把握当代学科发展特点, 将多学科融合的知识与成果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 深化教学制度改革, 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培养学生的探索, 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而不是死记硬背, 照本宣科, 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 从内涵方面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第五, 转变观念, 树立合符时代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我们要树立发展的质量观, 发展高等教育是国家实施科教新国战略的关键所在, 发展是硬道理, 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首要任务, 即规模发展和质量发展。其次是树立多样化的质量观, 不能用一种人才培养的标准取代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人才质量标准。再是要树立适应性的质量观, 高等教育要适应人们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和市场的需要。之后是树立整体的质量观, 要从多方面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 而不仅用一种单项指标, 因此政府要规范教育督导职能, 培育专业性的社会评估机制, 在评估中既注重结果性评估, 又注重过程性评估, 从根本上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最后要树立特色化的质量观, 任何高校只有办出了特色, 才能办出质量。

总之, 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引起高等教育质量的下滑已成事实, 我们要认真分析理智对待,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改进, 确保高等教育不但在培养人才、传播知识方面影响社会, 而且要在价值观、人生观方面引导社会, 在追求理想、探索真理方面成为社会的中坚, 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引起的高等教育质量下滑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针对此问题, 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质量,对策

参考文献

[1]吴若冰.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保证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研究, 2007.11.

[2]段丽, 肖晓春.谈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教育质量问题[J].岳阳职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4.

[3]马万华.扩招后高等教育质量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5.5.

[4]孔钢城, 雷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质量问题浅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7.4.

高等阶段 篇2

1.若,则___________.A.B.C.D.知识点: 第一章 函数 学生答[B;] 案: 得分: [5] 提示:

2.设A.B.C.D.的定义域为

则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标准答

B;

案: 试题分

5.0

值: 知识点: 第一章 函数 学生答[B;] 案:

标准答

B;

案: 得分: [5] 提示:

试题分

5.0

值: 3.函数是定义域内的____________.A.周期函数 B.单调函数 C.有界函数 D.无界函数 知识点: 第一章 函数 学生答[C;] 案: 得分: [5] 提示:

4.函数

是___________.标准答

C;

案: 试题分

5.0

值: A.偶函数 B.奇函数

C.非奇非偶函数

D.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知识点: 第一章 函数 学生答[B;] 案: 得分: [5] 提示:

5.设A.B.(为常数),则

___________.标准答

B;

案: 试题分

5.0

值: C.D.知识点: 第一章 函数 学生答[B;] 案: 得分: [5] 提示:

标准答

B;

案: 试题分

5.0

值: 6.设,则__________.A.B.C.D.知识点: 第一章 函数 学生答[C;] 案: 得分: [5] 提示:

7.设与分别是同一变化过程中的两个无穷大量,则

标准答

C;

案: 试题分

5.0

值: ____________.A.无穷大量 B.无穷小量 C.常数 D.不能确定

知识点: 第二章 函数的极限 学生答[D;] 案: 得分: [5] 提示:

标准答案: 试题分值:

D;5.0 8.A.0 B.1 C.2 D._____________.知识点: 第二章 函数的极限 学生答[A;] 案: 得分: [5] 提示:

9.下列计算极限的过程,正确的是____________.A.标准答案: 试题分值:

A;5.0 B.C.D.知识点: 第二章 函数的极限 学生答[D;]

标准答D;案: 得分: [5] 提示:

案: 试题分值:

5.0 10.设

A.1 B.0 C.2 D.不存在,则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 第二章 函数的极限 学生答[D;] 案: 得分: [5] 提示:

标准答案: 试题分值:

D;5.0 11.存在是在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无关的条件

处连续的_________.知识点: 第三章 函数的连续性 学生答[B;] 案: 得分: [5] 提示:

12.(错误)

标准答案: B;试题分值: 5.0 设A.0 B.1 C.2 D.在处连续,则_________.知识点: 第三章 函数的连续性 学生答[D;] 案: 得分: [0] 提示:

13.设A.B.C.D.且

可导,则

()标准答案: B;试题分值: 5.0 知识点: 第四章 导数与微分 学生答[D;] 案: 得分: [5] 提示:

14.设A.B.C.D.,则

()

标准答案: 试题分值:

D;5.0 知识点: 第四章 导数与微分 学生答

标准答案: [D;]

案: 得分: [5] 试题分值: 提示:

设则()

A.B.C.D.知识点: 第四章 导数与微分 学生答

标准答案: [B;]

案: 得分: [5] 试题分值: 提示:

设,则

()

A.B.C.D.D;5.0

B;5.0 15.16.知识点: 第四章 导数与微分 学生答

标准答案: [D;]

案: D;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错误)设,则

(A.99 B.C.99!D.知识点: 第四章 导数与微分 学生答

标准答案: [B;]

案: D;得分: [0] 试题分值:

5.0 提示:

曲线在点(0,1)处的切线方程为

(A.B.C.D.)17.18.)知识点: 第四章 导数与微分 学生答

标准答案: [C;]

案: C;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19.设曲线

在点M处的切线斜率为3,则点M的坐标为(A.(0,1)B.(1,0)C.(0,0)D.(1,1)知识点: 第四章 导数与微分 学生答

标准答案: [B;]

案: B;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20.设,且存在,则等于()

A.B.C.D.知识点: 第四章 导数与微分 学生答

标准答案: [B;]

案: B;得分: [5] 试题分值:

现阶段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剖析 篇3

关键词 国际 中国 高等教育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Trends at Home

and Abroad in Current Stage

CHEN Xiang

(Guangzhou Moder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63)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information society and knowledge economy, the world is witnessing profound changes in higher education to adapt to The Times demand.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t present trends is expounded.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China;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tendency

1 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当前,国际高等教育呈现出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两个角度促使高等教育发展的外因和内因加以叙述和分析:从外因即满足时代需求的角度看,高等教育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这三大背景,相应的呈现出国际化、信息化、与社会和市场联系更加紧密三大趋势;从内因即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的角度看,高等教育呈现出多元化、大众化和终身化等趋势。当然,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求和时代需求是密不可分的,这里之所以将二者分开叙述,是为了突出在各趋势中内、外二因何者占据主导地位,以便更加清晰地叙述和分析这些发展趋势。

1.1 时代需求所带来的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带动下,各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其特征为国际通用性、开放性和交流性,具体表现为国际间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日益频繁、高校学生结构国际化、高校课程国际化等,加之信息社会的到来,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变得更加简单,很多发达国家高校已将“全球化大学”作为其面向未来的一个基本目标。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势头仍在迅猛发展,国际化仍将是高等教育未来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举措。(2)高等教育的信息化。随着全球互联网的普及,信息革命已经深刻地影响并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知识的传播方式亦被彻底改变。高等教育必须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式上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同时,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要求高校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与合作。当前,社会信息化程度仍在不断加深,信息化将是高等教育未来的另一主要发展趋势,是适应信息时代的必然举措。(3)高等教育与社会、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这种新型的充满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将逐步超越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成为全球经济的主体,知识也将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与社会、市场密不可分,因此,高等教育与社会、市场的联系将日趋紧密。高等教育将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中心,其社会化功能将愈加突出,市场化将成为高校建设自身、快速发展的一条重要渠道。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于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1.2 自身发展需求所带来的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的多元化。一种方式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同样,一种教育也无法满足所有的需求。高等教育的多元化,不仅仅是其面对时代需求所需做出的改变,更是维护其自身发展的根本动力,不过是时代将多元化这一需求反映得更加明显。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具体表现为:教育结构的多元化、学生结构的多元化、办学体制的多元化、人才培养规格的多元化以及经费筹措渠道的多元化等。(2)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终身化。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知识将逐步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来源,普通大众对于知识的需求将会迅速增加,以往所谓的精英教育将会一去不返。同时,为了培养具有知识和高素质的人才,高等教育必然需要面对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普通大众反过来也将会为高等教育带来生命和活力。因此,高校若要维护自身的健康发展,大众化势在必行。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人类知识的更新速度和传播速度迅猛增加,这意味着,学生在高校学习到的知识,很可能已经老化、过时,传统的大学毕业即是受教育终结的观念将成为历史,每个人必须时时至少是定期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以适应现代社会。这对高等教育提出新的要求:高等教育必须满足人们知识快速更新的需求。而只有做到终身化,高等教育才可能达到人们的要求,才可能正常发展,因此,终身化亦是高等教育的一大趋势。

2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在我国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今天总共不过一百多年。我国高等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概括而言,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是成就与问题并存。就其规模而言,目前已居世界第一。就其层次结构而言,目前已形成了专科、本科、研究生这一较为完善的多层次教育结构。就其科类结构而言,目前已形成类别明晰、内容全面的学科结构。然而,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在近十几年来快速扩张,同时带来不少问题。

2.2 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办学模式过于单一、较为封闭,同质化现象严重;公办学校占主体,高校资金供给渠道较为单一,基本靠政府予以支持;高等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比较落后,管理理念混乱;人才培养的素质较低,难于与社会需求相符合。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高等教育与市场脱离,国家对高校的管理条条框框太多,管得过紧;二是只顾规模的迅速扩张,而忽视了教育观念、教育体制的更新;三是高校自身没有空间,也没有意愿来探索自主办学思路,对高等教育缺乏热情。

3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改革也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我国高等教育依然面对着不少问题,这在上文已有述及。面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借助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探索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之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除了遵循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外,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问题,还有其独自的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观念向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转变;完善高等教育体制特别是管理体制以适应时代需求;构建国家、市场、高校一同参与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和高校办学体制;加强高等职业教育,逐步建立创业教育的新模式。

4 结论

21世纪,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正不断凸显。中国高等教育起步较晚,经验上相对发达国家有所欠缺,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吸取他国经验,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发展路径,把握其发展趋势。唯有如此,高等教育才能为中国培养出合格人才,中国的崛起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崔晟.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探析[J].科教论坛报,2008(10).

[2] 王莉芬.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借鉴[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9(5).

[3] 李金玲,温春卉.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0(4).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一流大学建设 篇4

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主持开幕式。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 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先后致辞。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林蕙青作了特邀报告。

陈旭在致辞中说, 从2003年开始, 首批得到“985工程”支持的9所大学轮流主办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 围绕着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发挥集聚效应, 启迪领导智慧, 已成为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交流平台, 也对凝聚社会共识、争取各方支持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 如何兼顾公平和效率, 如何既承担好社会责任、又着力提高办学质量, 如何确立研究型大学定位、创新发展模式和深化综合改革等, 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建设一流大学需要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希望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 大家充分贡献思考和智慧, 凝聚改革发展共识, 更好地引领我国的一流大学建设。

瞿振元表示, 十八大以来,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成为党和国家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首批得到“985工程”支持的9所大学是高等学校的排头兵和领头雁, 在学科建设、人才资源等多方面都具备显著优势, 在高等教育面临深刻改革的大背景下, 面对新使命和新任务, 希望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一流大学建设道路上继续走在前列, 充分发挥好一流大学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高等教育学会将一如既往的支持9所大学开展各项工作, 做好相应服务保障工作。

张杰回顾了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发展历程, 表达了对为中国高等教育不断奋斗与创新的中国大学校长们的敬意。他表示, 大学校长联谊会成立至今, 为高校校长分享经验、发展友谊提供了重要交流平台, 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 中国一流大学建设会取得更大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将取得长足发展。

特邀报告中, 林蕙青表示, 如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行一流大学建设, 是我们在这一特定国情和发展阶段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回答好的重大课题, 必须深入研究、探索、创造出自己的道路模式。林蕙青围绕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总体考虑、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机制部署, 国家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对一流大学提出的任务, 以及加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 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建设、鼓励创新创业文化作了重点阐述。

与会的高校负责人围绕“大学的分类管理与研究型大学定位”、“新高考方案下的社会公平与大学责任”和“创新驱动发展与大学的创意创新创业教育”3个分主题作了专题发言。

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题为“大众化阶段的一流大学建设”的发言中指出, 我国是第一个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国家, 高等教育大众化既要注重公平、提高普及率, 又要促进竞争、提高质量, 这给建设一流大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需要转变政府投入模式和大学建设模式, 发挥一流大学的领跑作用, 带动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围绕大学的分类管理与研究型大学定位,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香港大学副校长谭广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侯建国分别作了“深化分类发展改革, 构建一流师资队伍”、“研究型大学的定位”和“协同与开放时代的研究型大学”的专题报告。大家表示, 在新形势下推进一流大学建设, 需要重新思考大学分类的重要性, 深化分类发展改革, 不断提升研究型大学的竞争力。同时, 研究型大学应更加深入地思考各自的优势和特色所在, 坚守核心价值, 以开放的意识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改革创新模式,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并在办学过程充分体现教育公平。南京大学校长陈骏、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和浙江大学校长林建华分别阐述了所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校长们指出, 创新教育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 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造激情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和基本价值取向的综合活动;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 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高校应及时转变以往单纯的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思路, 拓展人才培养模式,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努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同时, 高校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更多的支持, 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努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结合复旦大学的思考与实践, 作了题为“新高考方案下的社会公平与大学责任”的专题报告, 围绕如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做了阐述。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相关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

高等阶段 篇5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系统分析

文章从系统论的.理论出发,对高校教学监控体系的目标、子系统组成部件,系统部件与系统所在环境之间及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构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适应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进一步探讨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效能的对策及建议.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英文刊名:JIANGSU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G64 关键词:系统   系统分析   监控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高等阶段 篇6

关键词:高教大众化阶段;思想政治工作;时代特征;角色适应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21世纪迅猛发展,根据马丁·特罗(Martin Trow)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型阶段跨入大众化阶段。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办好高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问题”。十七大报告又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国家、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做好高教大众化阶段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要研究分析当今的青年学生所处的时代特征,同时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做到有的放矢,进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

一、高教大众化阶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特征

高等教育在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过度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国际环境等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就构成了当代青年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时代背景,是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基础社会环境。纵观我国近些年的社会经济变化,结合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征阐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革开放时代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此后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的第一批“独生子女”相继诞生,而当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第30个年头时,最小的一批“80后大学生”青年也进人了18岁的成人期,“80后期和90初”的大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巨变成长的一代人,“90初”大学生在他们身上带有时代变革的深刻印记,在社会的急剧变革和转型中,农村向城市推进的各项经济改革,市场经济建立引发的各领域的深刻变化.中国融入国际全球化浪潮,以及多元社会结构及文化的冲击,都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特征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改革开放赋予当代青年大学生许多不同于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的特征,这就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思想政治工作要面临的首要时代特征,要做好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首先要明晰这个时代给与了他们怎样的烙印。与改革开放共同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学生具有鲜明的独立自主意识,有较强的荣誉自豪感,有务实多元的价值选择,有十分开阔的国际视野等等,掌握了当代青年学生的这些时代特征,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我国的改革开放将会朝着更广更深的领域发展.对人们经济政治生活的影响也会逐步深入,特别是对学历高,学习能力强,高度关注社会发展的青年学生的影响将更大。

(二)市场经济时代

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果。应该归纳在改革开放的框架下阐述,但考虑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影响更加具体和深刻,所以这里将市场经济单独列为一个时代特征加以阐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立、完善、发展和社会体制相互碰撞交替的过程中,“80后”面临着一个多极世界。

在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规则下,原先人与人交往的旧有规范改变了,经济行为中的互利和效益观念冲击着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存在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促使他们形成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他们不像老一辈那样,习惯于单一的思维模式和单纯的价值观念;在他们眼里国家、集体、个人都平等存在,过去那种集体主义观念单一选择已经改变;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并存,在顾全大家的同时也要快乐自己享受生活,成为青年推崇的价值取向,青年多元的价值取向也导致行为选择的多元化,在求学、就业、择友、消费等方面他们都表现出行为选择的多元化特征。

虽然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表现出多元化特征,但当代青年仍能够在历史的潮头平衡个人发展和国家利益的关系,能够为国家与民族崛起努力奋斗,北京奥运会和汶川地震就是最好的明证。市场经济对青年学生价值选择的影响,就要求高校要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做出适时的调整,要鲜明的突出积极引导的教学方式,更多的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正逐步走向成熟,对青年学生的积极影响也将进一步凸显,这将注定是影响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时代特征。

(三)全球化时代

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经济、科技、政治、军事、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影响和冲击,这必然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全球化的到来,一方面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拓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另一方面也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带来了诸多挑战和影响。如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在全球化进程中,党的意识形态和思想建设将受到一定的冲击。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

对民主思想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西方腐朽消极文化通过不同的途径呈现在大学生面前,影响着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民族意识等,在一定程度上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如当前有部分大学生的盲目崇洋媚外,从手机到衣物都觉得是国外的好。

对价值观的影响,各国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交融日益密切,西方从来没有放弃各种途径对我们展开的西化,所以西方消极腐化的价值观念对我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当然全球化也会带来更多的积极影响,如西方的民主思想,关注个性发展的思想等等。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青年学生综合素质良莠不齐的复杂局面,高校要守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就必须针对全球化的时代特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四)网络信息时代

以因特网为核心的网络生活已成为大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上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与活跃的思想交流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冲击与震荡,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内心世界。网络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机遇还有挑战,是把双刃剑:

机遇表现在,網络信息化大大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量,这不仅丰富了教学的素材,也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网络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通过与学生在QQ、校内等平台自由交流,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也带来积极地影响。

挑战表现在,网络上的信息浩如烟海,大量非法的、有害的、颠倒黑白的信息冲斥其中,信息污染对大学生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带来消极的影响。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在网上显得苍白无力,导致一些辨别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思想价值判断、道德标准选择上的迷惘,并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道德行为,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十分关键的。

(五)科学发展时代

党的“十七大”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全面论述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2005年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上,党组书记、部长周济作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报告,明确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在科学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途径存在一定缺陷。表现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单一、空对空、说教式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就是要在教育活动中彰显教育的人性化和充满人文关怀的价值,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教育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适时做好角色转变。

(六)中华民族和平崛起时代

“中国和平崛起”这一论题的首次提出是在2003年11月3日,时任中国开放论坛理事长的郑必坚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作了题为《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的讲演。之后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的演讲和胡锦涛总书记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的讲话都曾使用“和平崛起”这个词。仅就2008年一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大事件就能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正处在和平崛起的时代,年初我们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是全国各族人民用爱融化了冰雪,给被困冰雪中的人们以力量;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特大地震,家园毁了,亲人没了,然而这一切没有压垮中华儿女的脊梁,我们再次筑起了“爱”的长城,高喊汶川加油,中国加油,我们克服了灾害带来的种种困难,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北京第29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堪称完美的赛会组织,让人永远铭记的青年志愿者的“微笑”,80后体育健儿赛场的血泪交织,这些无不让国人感到无比自豪。重大事件面前我国政府的高效率,国家领导人的勤政爱民,中华民族伟大的凝聚力,国家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这些都深深鼓舞着当代青年大学生刻苦奋斗。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抓住这一时代特征,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正面引导。

二、高教大众化阶段高校辅导员的角色适应

上面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时代特征,有了对当代大学生成长学习生活环境的准确把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就能做到有据可循,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方法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特征,根据时代的发展特征做好角色转变,下面就高校辅导员的角色适应谈几点浅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往往是一个人面对思想活跃的几百名高智商群体,不同于以往的一对十几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辅导员要演好以下三个角色:

(一)做一名优秀的“宣传员”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是琐碎繁杂的,每天都被琐碎的事务性工作缠身,在这种情况下,要跳出细小事物的包围理清思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将复杂的工作简单化。事务性的工作无非就是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指导思想,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办学特色,都不会脱离这样的宗旨。所以要做好国家政策和学校办学特色及校规校纪的“宣传员”,所谓宣传,不是直意的宣告传达,也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运用恰当的方法让大学生适应国家和高校提供的教学环境。当代的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智商高、追求民主和尊重、强调个性发展,获得信息的途径宽广,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自律意识薄弱等等,只有掌握这些重要的心理特征,将传统的方法和现代的高科技手段恰当结合,运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要做一名优秀的国家政策方针和高校办学特色及校规校纪的“宣传员”。

(二)做一名可靠的“领航员”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良莠不齐。学生所处的时代环境复杂,尤其是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危险的价值取向,复杂的时代成长环境赋予大学生复杂的性格特征,多方面的复杂情况都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很大挑战。面对这样的一群学生,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要牢牢占据领航的位置,而不能是传统的“赶羊人”。当代青年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追求民主平等和自由,他们很不喜欢被别人推着向前走,反感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式,愿意接受朋友式的自由交往。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辅导员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紧跟时代的发展脉搏,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得到学生的信赖和支持,这样再适时的做好积极地思想政治引导工作,将有形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无形的与学生的日常交往的生活中,才会取得实际的效果。

(三)做一名踏实的“服务员”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社会活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是要一切以学生为本,学生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新时期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师者的态度,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辅导员就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人员。当前由于时代的特殊性,除了常规的琐碎事务性工作,高校内学生工作还有诸多特殊性,有特殊事件、特殊群体、特殊个体需要特殊的对待,这就需要辅导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很好的耐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了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要做一个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服务人员。

以上阐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时代特征,小议了在此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角色适应,希望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发展仍是这个时代最大的主题,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还会继续向前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处的时代特征也会不断地处于变化之中,学者对高等教育的研究也会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在这样循环往复的变化与研究中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不断走向成熟。

高等阶段 篇7

为适应这一系列教学改革的需要, 结合目前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我院数学教研室对现行的数学教育教学的方式与考核办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对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与考核采用阶段性授课、阶段性测试、阶段性结业的办法.此方法还只是初步阶段, 有待于完善和提高, 诚恳的希望广大教师能多多提出宝贵的意见, 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我院的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使数学课的教学能更有效地服务于专业课的教学, 更有效地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

一、高等数学阶段性结业办法实施的目的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基础学科的《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起着衔接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作用, 是理工科专业以及部分文科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学科.以我院为例, 几乎所有的专业都不同程度地用到数学的相关知识, 不同专业所用到的数学内容不同, 相应的深度也不同, 为此, 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是摆在高职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长期以来, 数学课的教学与考核都是用传统的授课方式, 以某版本的教材为依据, 按照教学计划, 讲授一学期的内容, 完成后, 在期末时间统一考试或考查.这种期末统一考核的方式在当前的高职基础教育, 特别是在高等数学学科教育中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用同一模式的试题限制了学生对本专业数学内容的需求

信息时代, 社会各行对高等职业院校不同专业培养的学生的素质的要求呈多元化多层次的趋势.有的需要能较快接受新知识、新技术, 并应用于本专业的工程技术型人才;有的需要能进行深入理论研究、高新技术开发的科学研究型人才.随着高校招生规模大幅度增加, 入校学生的数学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参差不齐, 而大学生的学习目标又往往以其专业为导向, 这就使得对数学知识和素质的需求有了进一步的分化.但传统的数学教学使用的是统一的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计划, 教师、学生基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压抑了学生的个性, 束缚了学生的特长, 严重阻碍了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实行分层次教学, 探索解决现存问题和因材施教的方法.

我们阶段性结业教学和考核的指导思想是根据现有的师资力量和学生水平, 在不降低要求的前提下, 通过全方位、多种形式的分层次教学, 因材施教, 极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针对各类人才对数学素质的要求, 在力争全面提高大学数学教育质量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朝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方向发展, 让优秀人才更快更好的成长.

阶段性教学能使教师在某一阶段的授课中, 可以依据不同专业的设置, 采用必修和选修的不同的教学内容, 并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有计划的补充或删减一定量的教学内容, 以丰富数学问题在本专业中的实际应用性.

2.高职高专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差, 统一考试的模式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 高职高专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 特别是三校生和委培生, 基础差、接受慢.集中理论授课、期末统一考试的模式对于他们来说是难度大、收益小.同时这种模式对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效果也是有待商榷的.

原因是:

(1) 长时间的理论授课可能使学生忘了以前所学的旧知识, 而期末复习的时间又短, 复习的效果不好, 势必影响到期末成绩.

(2) 期末复习期间, 所有的考试科目都压了下来, 集中理论授课、期末统一考试的模式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3) 现在各高职高专院校所用的教材, 大多是自行为主, 即依据本校所设专业, 适量的增减所授内容, 所讲解内容的深度也不同.长时间的理论授课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不透, 囫囵吞枣, 更谈不上理论联系实际了.

二、高等数学阶段性结业的优点

1.较容易将高等数学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某一章节或某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比较熟练, 教师在讲解这一部分知识时, 容易将高等数学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知识内容有所侧重, 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 又达到了基础应用于专业的目的.

2.教师有充分的空间将基础理论与专业实际相结合

阶段性教学方法的实施, 可以将复杂难懂的数学理论解决于平时, 分散了难点, 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同时教师也有充分的空间, 有针对性的将基础理论与专业实际相结合, 使学生正确理解高等数学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3.使学生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高等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基础课, 学生普遍认为, 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用途不大, 对高等数学学科的设置以及在所学专业中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 大多数学生们的想法是先初步的掌握一下基本内容, 等到期末复习时突击一下就可以了.这样做的结果势必造成基础数学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脱节, 达不到数学课的教学目的.

利用阶段性教学授课模式, 教师可根据所授专业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 避免了“死背硬记、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4.加强实际应用性, 轻过程重结果

数学学科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 即系统性强、理论性强.学生对枯燥的理论推导与复杂的数学计算往往存在畏惧心理.

阶段性教学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在讲授某一阶段的内容时, 在不影响知识结构的情况下, 对一些复杂的理论推导与计算可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进行处理, 在重点讲解某一公式或定理时, 对复杂的计算可以采用简捷的办法, 如教会学生利用积分表对一些复杂的积分计算进行处理, 不必做一些推导, 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实际应用性, 轻过程重结果.

5.阶段性教学对任课教师的能力是一种检验

阶段性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阶段性教学不是单纯的某一阶段小测试, 而是对某一部分教学内容的总体检验, “以应用为目的”贯穿于整个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它要求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去驾驭课堂教学, 保持知识的结构体系, 又要求教师具备将基础理论与专业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是对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一种检验.

三、高等数学阶段性结业具体办法

1.教学内容的设置

《高等数学》按一学年开课, 分上下两个学期进行理论授课.教学内容分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两个模块.

第一部分:必修部分.根据目前我校开设的各专业所涉及相关的数学教学内容, 规划出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

第二部分:选修部分.是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所确定的教学内容.

2.阶段模块的设置

第一学期总学时为60学时, 以必修课为主, 授课内容分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二学期授课内容分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三阶段为选修模块.

3.考核办法的设置

每一阶段的测试均采用闭卷考试形式.每一阶段闭卷考试分数占阶段成绩的80%, 平时成绩 (以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综合) 占阶段成绩的20%.期末总成绩分A, B, C, D, E五个等级.

为体现一切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出发, 本着以“应用为目的”的原则, 结合数学学科的具体特点, 在测试中对一些较复杂的数学公式和定理, 可以直接给出, 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

4.试题的模式

在每一阶段结束后, 统一考试时间, 由学校安排进行阶段性考试.每一模块测试题随机的从题库中加以提取, 题库由教务处统一保管.在出题的形式上可由数学老师提出所出考题的模式及类型, 由教务人员随机的抽取考题组成试卷进行测试.

每一阶段的试题均由十套试卷组成.按满分100分计算, 65%左右的基础题, 10%的拔高题, 25%的中等左右的证明、计算、作图等综合题.

所有试题都是经过教研室共同研究制定的, 本着“能用”“够用”为目的, 淡化定理、公式的推导, 突出实用性、专业性.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5.学生成绩的评定办法

(1) 学生期末成绩的评定由各阶段成绩的总平均分来相应的定出等级.

(2) 本阶段考试不及格者, 一周后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若补考仍不及格者, 则参加第二年本阶段知识重修.

(3) 三次考试中有两次不及格者, 期末总成绩为不及格, 将参加第二学期的综合试卷补考.若仍不及格, 将参加第二年知识重修.

四、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对上述方法的实施, 经过大家的多次论证和研讨, 我们认为此方案在实施中有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这样的做法是否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给学生增加了学习负担

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

(1) 使学生重视基础学科的重要性, 让学生懂得高等数学是专业理论课的基础, 为学生在以后的深入学习中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2) 这种做法目的是给学生减负.这种做法可以化难为简, 将复杂难懂的数学理论解决于平时, 分散了难点, 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在授课时可以将这样做的目的向学生讲清楚, 不要让学生有思想负担.

2.这样的做法是否加大了教师的难度

这种做法某种程度上说是加大了数学教师一定的教学难度, 尤其是题库的建设和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等.

我们是从目前学生的自身状况考虑的, 我们认为教书是以人为本的, 哪一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有利或更适合学生的发展, 我们就采用哪一种方式.

3.这样的做法是否会改变数学教学的系统性和严谨性

这种做法不会改变高职数学教学的系统性和严谨性, 这是因为:

(1) 高职教育中的基础教育是以加强应用性为目的的, “基础服务于专业”是高职教师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不影响知识结构的情况下, 对一些复杂的理论推导与计算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进行处理, 把学生的思维从抽象的理论研究中解脱出来, 引导于实际应用中, 这种做法不仅不影响高职数学教学的严谨性, 而是加强了高职数学教学的实用性.会使高职高专的基础教育更富有特色.

(2) 阶段性教学结业的方式同样也不会改变数学教学的系统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对本阶段知识结构及体系掌握在手中, 只是根据实际情况, 有目的的对本阶段知识点做一些必要的处理, 有所侧重.淡化了理论推导, 加强了实际应用, 从而更有效的保障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对教师的相应要求

1.要求教师认真备课, 拓宽知识面

阶段性教学结业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 时间短、内容少, 易于掌握.由于统一考试、统一试题, 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能有很好的把握, 掌握所教内容的重点、难点.为此, 我们教研室采用集体备课、说课、专题讲座、老教师带新教师等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2.教师要有责任心, 对每名学生负责

阶段性结业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是一次考验, 也可以说是“考教师”.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多少, 在于教师的“教”,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责任心, 对学生、对自己负责.

3.要与专业课教师沟通, 了解专业所需

要求教师对所教专业有所了解, 及时与专业教师沟通, 将所教的内容与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结束语

以上的观点, 是我们数学教研室结合我院现行学生的实际情况, 经全体数学教师多次反复的论证, 得出的共同结论.经教学和考核的实践证明:在我校采用高等数学阶段性结业模式要好于期末统一考试的模式, 并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成绩显著.

参考文献

[1]杨孝平, 俞军, 陈萍, 等.深化分层次教学, 提高大学数学教育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 2006, (3) :1.

[2]高等学校非数学类专业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大学数学教学现状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J].中国大学教学, 2005, (2) :2.

[3]杨孝平, 等.本科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深入思考与实践[J].大学数学, 2003, (6) :2-3.

[4]刘德钦, 尹群.工科数学课程现代化的认识与实践[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科版) , 1999, (6) :1-2.

[5]母丽华, 李焱.大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2.

[6]杨洪林, 丁占文, 田立新, 等.关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 2004, 13 (2) :75-76.

[7]徐利治.关于高等数学教育与教学改革的看法及建议[J].数学教育学报, 2003, 12 (3) :85.

我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的特征 篇8

一、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的内涵

1973年, 马丁·特罗教授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导将高等教育的发展分为精英、大众、普及三个阶段, 通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划分高等教育阶段的方式是马丁·特罗教授以美国和欧洲高等教育大众化作为其理论基础, 并没有涉及其他国家, 也没有考虑发展中国家“后发外生型”的大众化发展模式。针对这个问题, 日本有本章教授提出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论, 有本章教授通过考察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演变过程发现普及化阶段的到来不再单纯凭借适龄青年入学率来计算, 而是许多成年人毕业后返回高校进行继续教育。这有别于马丁·特罗教授早期预言的普及化阶段, 有本章教授称此阶段为“后大众化阶段”。自此, 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论的提出引起了各国教育家的重视。其中, 我国台湾学者汤志敏教授对后大众化阶段作了全面的定义, 潘懋元教授和谢作栩教授联合发表文章提出“过渡阶段”论。都是对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阶段的界定与预测。本文对高等教育后大众阶段定义为: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到一定时期, 办学规模经过一段时间的急速扩张并达到一定量之后, 高等教育进入发展的平缓期 (平台期) 。在若干方面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这些变化有别于马丁·特罗教授所阐述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特征, 在此阶段需要对发展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反思, 采取有效措施调整高等教育发展对策, 保证后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发展质量。自该时期直至普及化阶段的到来, 称之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后大众化阶段”。 (2)

二、我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的特征

(一) “质变先于量变”的大众化发展过程。

我国高等教育从数量上看, 近些年, 2001年至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为15.3%、17%、19%、21%、22%、23%、23.3%、24.2%、26.5%、26.9%, 从数字上反映出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速度较为平缓, 仅处于大众化初级阶段;但是从“质”的方面来看,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却存在许多问题, 如规模扩张所带来的教育观念陈旧、资源供给不足、教育质量下滑、教育体制落后等问题, 这些问题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期及普及阶段才出现的。

(二) 政府主控高等教育大众化。

从高校发展政策来看, 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方针做出了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 “积极稳步发展”, 在《面向21世纪教育很行行动计划》的报告中, 明确规定了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010年要达到15%的目标, 在“十五”计划中这一目标又被提到了2005年。实际到2002年, 经过4年大规模扩招, 提前按3年达到了15%的目标。政府干预促进了我国大众化阶段的到来。

(三) 高职院校发挥重要作用。

从美英日三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来看,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非传统成人学生教育的任务主要由高职教育承担。因此, 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应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满足我国经济转型期对高职技术人才需求, 近些年,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 有能力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这将加速我国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三、我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发展现状

(一) 人才培养发生结构性变化, 精英教育受到冲击。

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 数量上, 2011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9%, 培养目标上, 向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 培养形式上, 形成了以普通高等教育为主, 民办高等教育、网络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高等教育体系。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入, 高校定位错乱, 贪大求全和盲目攀比心态及学校升级之风严重, 功能趋同, 失去特色, 高校体系层次不清, 教学质量差;高等教育大众化日益走向“麦当劳化” (3) ;精英教育机构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 造成教育资源分散, 精英教育质量下降;民办、私立高等教育发展受到诸多限制。

(二) 科研实力增强, 呈现市场化和社会化。

高校的科研实力不断增强, 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贡献越来越大。在我国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 国家三大奖中全国高等学校共获得198项, 占总数的71.5%。其中, 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151项, 占总数的54.5%。 (4)

我国高等教育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存在的问题却不容乐观,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术浮躁现象、抄袭、剽窃等学术腐败现象、学术泡沫现象极为严重;高校科研经费不足, 且分配不平衡;研究人员的学术评价机制僵化;高端科研人才严重不足;科研梯队配备不合理, 科研人员缺乏合作精神;后备人才不足, 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出现困难。

(三) 在服务社会方面上, 忽视社会利益。

当前, 高校社会服务的内容更加丰富、范围更加广泛、方式更加多样。开始为全世界服务, 以多样化的服务途径开展成人教育与技术教育, 高校图书馆、实验室、教室等设施不同程度地向社会开放, 开展技术推广服务, 建立科学 (工业) 园区, 建立大学—企业联合研究中心, 创建工程研究中心等。

但是高校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缺陷,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高校社会服务方向缺乏准确定位, 盲目设立“公司”办“企业”, 难以利用自身优势使服务效益最大化;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高校的科研与社会脱离;政府对高校的协调与指导不够有力;企业对高校缺乏认知, 企业接纳高校科研成果的热情不高。

为完善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的发展, 高校需完善发展对策, 提高自身竞争力:第一, 高校需进行科学定位。高职院校应为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核心机构, 应提倡“无界限化与高质量核心”的发展模式, 保证多元化教育形式的基础上, 保持教育质量;第二, 完善高校科研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 开辟多形式的资金来源渠道;第三, 充分发挥高校人力资源技术资源方面的优势, 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改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式, 加强与企业、政府合作办学;第四, 完善高校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三者关系。

参考文献

[1]潘懋元.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8.12.

[2]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中国高教研究, 2000, (1) :9-11.

[3]谢安邦.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2007[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4]徐魁鸿.社区学院——后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呼唤与回应[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31) :65-69.

[5]杨移贻.后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审视[J].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9. (5) .

[6]姚启和.90年代中国教育改革大潮丛书高等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1.

[7]冒荣.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麦当劳化”[J].教育发展研究 (上海) , 2002 (1) .

高等阶段 篇9

关键词:师范教育内容,发展阶段,对比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教育作为国之根本, 而师资力量决定着国之未来, 为了培养优秀的年轻力量, 必须完善师范教育内容, 了解其发展轨迹以及发展趋势, 而中哈两国的高等师范教育均已有百年历史, 通过研究中哈两国教育内容的发展, 分析其特点, 明确其发展趋势,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以达到完善, 丰富我国师范教育内容的目的。

研究中-哈师范教育内容的历史发展状况, 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 确定其发展趋势和前景。著名学者卡伊达洛娃对哈萨克斯坦的教育内容进行了一个划分, 她将其划分为5个阶段[1]:

1.师范教育系统的建立 (1928-1931年)

2.高等师范教育内容的形成—统一教学计划 (1932-1958年) 3.高等师范教育内容的发展—学校的质变 (1959-1990年)

4.高等师范教育内容的变革—哈萨克斯坦的独立 (1991-2001年)

5.高等师范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2002-2005年)

叶赛耶娃、努尔卡别阔夫在文章《中国和哈萨克斯坦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前提》中, 将高等师范教育内容划分为6个阶段[2]:

1.19世纪初至1917年———哈萨克斯坦师范教育建立的前提;

2.1917年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师范教育系统的建立和工农速成中学的作用;

3.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师范教育的集约式发展:师范学校、技术学校、高等学校 (大学) 、研究生院;

4.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师范教育系统的改革:教学结构、内容和方法的改善, 物质和技术基础的改进;

5.1991年至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期———不间断的师范多样化教育系统的建立;

6.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期至今———师范教育内容基于专业的方式, 结构的调整。重回专业师范教育系统, 将高等师范学校与大学区别开。

在我们看来, 可以将哈萨克斯坦的高等师范教育内容划分为5个阶段, 因此, 19世纪初期至1917年这一时期并不能单独算作是高等师范教育内容的一个时期, 划分结果如下:

1.高等师范教育系统的建立 (1917-1931年)

该国已经解决了师资队伍短缺的问题, 创建了一些师范大学。在哈萨克斯坦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工农速成学校, 这是十月革命的产物。国家需要在教育系统, 其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年轻人坚定的政治立场, 且具有扎实的知识储备为了随后的专业化教育[3]。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不一致, 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时期高等师范教育内容具有民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2.高等师范教育的形成 (1932-20世纪60年代)

在1932年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科学师范研究室, 而1933年又被改组为师范科学类的科学研究院。高等师范教育内容的改革在研究中心期间是很矛盾的。一方面, 在这一时期教学计划得以逐步统一;另一方面, 增加了高等师范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出现了选修科目。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时期哈萨克斯坦的高等学校产生了强劲的文化和精神冲击 (感谢那些因躲避战乱而流散到哈萨克斯坦的学者) 。开设了新的教学机构, 继续发掘师范教育的基本问题, 编纂了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 其中包括师范类高校。

3.高等师范教育内容的发展 (19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学校发生了质的蜕变, 与加强教师的心理教育理论和高等师范教育内容的实践方向相关 (高等师范教育内容的基础化和实用化) [4]。师范教育的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明确了新的中等教育内容理念的出现 (列尔涅勒、卡拉耶夫斯基、列特涅夫) 。

4.在民主道路上高等师范教育内容的变革 (1991-2003年)

2001年初标志着二十一世纪哈萨克斯坦高等师范教育领域的新模型开发和研究。这些年寻找同独联体, 欧盟建立统一的教育思维。新的方法, 已经被开发, 并成为了规范。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创新技术的发展, 高等教育实行学分制。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高等师范教育内容的基础化。

5.高等师范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自2004年至今)

2004年政府通过关于在国内建立5所师范大学的决议, 因此从2004年4月1日起恢复了师范学院。师范类高校重新获得了相应的地位, 从大学中区分出来, 获得了第二个春天。高等师范教育内容现代化的产生于一般的大学教育不同, 而是一种专门的师范教育。

关于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内容的发展阶段, 中国的学者梅汉成[5], 付晓东[6]以及占连兴[7] (这两个没找到) 三人均将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内容的发展阶段分五个阶段, 且差别甚微。针对其所存在的差别, 通过进一步对比研究, 我们可以将中国的高等教育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初创时期 (1901-1922年)

在1898年在《百日维新》期间, 中国的光绪帝颁布了建立京师大学堂的命令。自1901年, 中国历史上首次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由公立与私立组成的教育系统。而《钦定学堂章程》则是我国的第一部官方师范学制, 这一学制取法与中国的邻国———日本。在1908年5月优级师范科改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

在1912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关于师范教育机构的命令》, 而高等师范机构的建立只能是国家行为。对高等师范教育内容进行了严格限制[8]。

2.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内容的多样性 (1922-1931年)

在1922年颁布了《学制系统改革令》-《壬戌学制》, 这一学制是在美国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建立的。这一时期, 中国的各个高校纷纷效仿美国, 因而教育内容具有以下特点:开放性与多样性。专门的师范教育学院合并于综合大学中, 或在大学中设立师范教育系或者教育学院, 与此同时, 在这一阶段中国专门教育学院的数量急剧减少。

3.高等师范教育内容的发展 (1932-1949年)

在1932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师范学校法》, 关于重新建立独立高等师范院校。

到1947年, 全国有国立、省立师范院校11所, 师范专科全校13所, 加上当时的大学师范学院4所, 基本上形成了多类型、多形式的师资培养体系[9]。

4.在二战胜利以及新中国成立条件下的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 (1949-1976年)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与其他各领域一样, 教育领域同样深受苏联模式的影响。

在1951年, 教育部根据国家发展方针颁布了《高等教育法》。并于1951年8月召开的全国师范教育会议明确了在各个行政区至少建立一所专门的高等师范院校。 (包括文化大革命时期)

5.高等师范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从1977年-至今)

教育改革起始于70年代末。变革从教育体制到教育内容:过渡到三步的教育体系。分析高等师范教育内容的发展, 我们可以注意以下几点趋势:寻找高等教育机构系统中的集中和分散管理之间的“黄金比”。2010年, 教育部颁布“关于高等教育中长期改革法令”、“2010至2020年发展规划”。根据教育发展的国家方案到2020年, 高等师范教育内容的进一步发展方向为:提高教育心理的培训[6]。

本文通过对两国高等师范教育内容发展的对比, 得出以下结论:

中-哈两国高等师范内容的发展阶段实际上均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两国都经历了改革调整, 以寻找更符合国情的发展模式。根据两国高等师范教育内容的发展阶段的分析, 可得出其共有的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人本主义化、民主化、多样化以及教育持续化趋势。而在特点上两国都将本民族特色文化融入教育内容之中。

然而, 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内容先后借鉴了日本、美国以及苏联等国的模式, 而哈萨克斯坦在教育内容的发展过程中更像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根据两国教育内容发展的对比, 哈国所存在的问题在于:缺乏有效的培养和储备师范教育人才的机制, 以及教育质量诊断的科学与科研方法理论基础的准备不充分。而在高等师范教育内容上中国所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开放性以及灵活性、师资队伍的培养千篇一律、缺乏教育实践性等。

参考文献

[1] Кайдарова А. Д. Развитие теории содержания высшего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 Республике Казахстан:Монография. – Алматы, 2005.

[2] Нуркабекова Г. Исторические предпосылки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ре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Казахстана и Китая.– Алматы, 2010.

[3] Кайдарова А. Д. Становление и развитие содержания высшего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 Республике Казахстан (1928 - 2005гг.): Автореферат. доктара наук. – Алматы, 2007.

[4] Рустемов Л. З. Подготовка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х кадров в условиях развитого социализма. – Алматы, 1985. - 204 с.

高等阶段 篇10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STE)现存在于很多高等院校,因其学习方式的特点,受到很多希望提升学历的考生的关注。STE同时面向专科在校学生,在校时间内可同时学习本科的相关课程,并参加自学考试科目。STE考试每年有两次集中省考,时间是在4月、10月。而对于医学院校的大四学生,实习一般从5月进入是实习点,次年的5月返校,实习期间有两次省考,需要请假返校参加省考考试。

传统的请假模式是学生通过邮箱、QQ等网络通信工具将请假学生的名单发给自考生所在学校的自考机构,学校自考机构统计后制成电子版请假单并打印,最后通过传真的形式将请假条发送给相应的实习医院,实习医院通过传真的请假名单给学生放假[1]。传统的请假模式费时、操作繁琐、沟通不便、管理不方便、重复工作较多。

为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研发了基于实习阶段的自考生请假平台。平台研发采用ASP网页开发技术、数据库采用SQL(或ACCESS),并使用了Ajax;查询主要采用SQL语言进行数据的查询及更新;访问技术主要采用SQL引擎对MSDE数据库的访问[2]。

2 系统设计(System design)

请假平台的实体包括学生、实习医院及学校自考管理机构。学生登录平台并提交请假申请,请假申请是以实习医院为单位提交,提交者应汇总并输入本实习点的所有请假同学的身份证信息;自考管理者通过平台进行相应的审核、打印并传真请假条至相应的实习医院;学生或实习医院均可登录请假平台对请假状态及请假条信息进行查看。

2.1 学生操作模块

学生通过平台提交本实习点所有自考生的请假申请,当申请未被审核前可进行修改,审核后只能以PDF的形式查看及下载。

2.2 管理员操作模块

(1)管理员可对学生的基本信息通过xls文件的形式导入到平台中。

(2)管理员通过新建或修改功能,完成对特定请假项目的操作;当请假项目为关闭时,学生不能提交申请,当请假状态为开放时,学生可正常提交申请。

(3)管理员对提交的申请进行查看并审核。

(4)管理员通过打印功能,将选定的请假信息以Word形式保存并可进行打印。

图2 管理员操作流程 Fig.2 Administrator operation flow

2.3 实习医院操作模块

实习医院可通过平台登录后,查看当前完成请假的实习学生的详单,方便实习医院学生管理的统计及存档工作。

图3 实习医院操作流程 Fig.3 Practice hospital operation flow

3 关键技术(Key technology)

3.1 在线Pdf生成技术

对于请假条等文应具有防修改、防篡改功能,平台对此采用了Pdf形式进行生成及保存。由于ASP无Pdf生成技术,采用第三方组件ABCPdf,利用ABCPdf组件的在线生成功能,将缓存的Word形式请假条生成Pdf文档,供学生实时查看请假条或实习医院需要时打印请假条。Pdf请假条具有不可更改、防伪造等特性。

3.2 缓存Word文档

对于数据库中的请假信息要进行汇总,并需要以特定的格式传真到相应的实习医院。对于网页版的请假条,打印后排版简易、带有网页打印标志、不利用存档,因此将请假条以Word形式导出是最优的解决方案。同时根据请假个数的不同,可自由选择请假主体的个数,并将最后的请假条统计到一个Word文档。

3.3 请假申请责任人管理制

为方便请假管理,采用一个实习单位一个请假申请的机制,请假申请只需学生负责人进行本实习点相关请假同学信息的提交,为保证提交信息的准确性,采用身份证汇总信息提交,并在数据库的写入前进行身份证的有效性的验证。

图4 请假人数增加界面 Fig.4 Increase the number of leave interface

3.4 实习医院角色参与制

为方便医院对实习生的管理工作,除了以传真的形式请假外,同时为实习医院提供网络查询的功能。以实习医院登陆到平台可查看并下载当前请假学生的请假申请,方便实习医院实习生管理工作。

3.5 请假时间片区制

由于实习地点的分散性,实习医院分布于全国各地,因此在路上花费的时间不一样。根据地区的远近情况,对请假的时间段进行分类,为较远地区的请假时间段长一些,本地的请假时间段短一些。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片区的划分:新疆、江苏、本市等三类片区。根据学生提供的实习医院地点,进行对应的请假时间段分配。

4 结论(Conclusion)

上一篇:基于子网掩码下一篇:小学英语课堂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