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的语言技能

2024-07-14

数学教师的语言技能(精选十篇)

数学教师的语言技能 篇1

一、精练准确, 言简意赅

要做到语言准确, 教师备课时要把握并整合教材, 明确各章节内容的衔接, 揣摩各范例的作用, 剖析概念的来龙去脉, 理解知识的本末位置, 估计知识的难易程度, 演算教材上的习题, 掌握一题多解的方法.对教材中的定义、定理、公式与法则等加以推敲.这样, 教师才能胸有成竹地向学生揭示出概念的本质、解题的技巧.字的读音要正确, 如长方体的“棱léng”, 多数同学都错读成“líng”;正弦函数中的“弦xián”, 有的同学错读成“xuán”.关键词句要精确, 把-a2和 (-a) 2都读作“负a的平方”, 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理解.数学用词要准确, 把“线段的中点”讲成“在线段中间的点”显然是不对的.

如《因式分解》这一章内容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恒等变形之一, 解题方法多而且灵活, 需要敏锐的观察力, 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解题能力的综合运用, 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故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用简练的语言, 针对不同的方法, 总结出相应的韵律口诀:

1.提公因式法

公约数找最大的 (指系数) ;

因式找相同的;

指数找最低的.

2.运用公式法

(1) a2-b2= (a+b) (a-b) .

一加一减平方差.

(2) a2±2ab+b2= (a±b) 2.

首平方, 尾平方, 首尾的2倍放中央;

中间加来你就加, 中间减来你就减.

(3) ab3= (a2∓ab+b2) (a±b) .

前加后加中间减,

前减后减中间加.

3.分组分解法

两两制 (两项两项分为一组) ;

一三制及二三制.

4.十字相乘法

x2+ (a+b) x+ab= (x+a) (x+b) .

分两边, 凑中间;竖着分来横着写.

在总结中, 又有:

提公因式, 用公式,

十字相乘试一试,

实在不行再分组,

直到分完就了事.

这些韵律口诀朗朗上口, 既陈述了解题的方法与途径, 又克服了遗忘的弊病;既启迪了思维, 又开阔了视野, 使学生在学习中兴趣高涨, 事半功倍.

二、比喻贴切, 形象生动

教师的语言美与教学内容是相辅相成、相映成趣的.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不少学生感到数学课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锤炼语言, 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 化静态为动态, 化抽象为具体, 化枯燥为生动.

如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 一边画图一边说:“人往高处走, 水在低处流”.x轴和y轴的正方向就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接着又指出x轴、y轴的正方向也可以根据实际问题灵活规定, 数学问题是千变万化的, 但万变不离其“宗”, 你只需以“不变”应万变即可.

又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你想知道衡量女同学身材窈窕的标准吗?这就是今天学习的内容——线段的黄金分割点.”学生都充满了好奇的心理, 兴趣盎然地等待老师揭开谜底.

当老师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 把学生从课堂引入现实生活中, 把枯燥单调的学习过程转化为探索美和体验美的过程,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浮想联翩, 感受诗情画意, 体会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达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三、科学规范, 逻辑严谨

教师的语言不能模棱两可, 要条理清楚, 层次分明, 具有说服力.要恰当地运用数学的专业术语, 语法正确, 流利畅达, 为学生提供思维严谨、步骤清晰的模仿范例.凡是教师语言规范的班级, 学生耳濡目染, 也会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倘若教师语无伦次地说了这句, 忘了那句, 或加上一些累赘的词语“这个”“那个”等, 会破坏教材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抑制学生的思维.

个别学生初学几何时, 因为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 在几何证明中往往“有理”说不清.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 叙事说理, 言之有据, 分析深刻, 说理透彻.注重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 使学生既能够正确理解数学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并能相互转换, 又能够条理清晰、准确流畅地表述解题过程, 还能从普通语言中捕捉信息, 将普通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 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四、亲切幽默, 声调适度

每个人的语言, 在声音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美国心理学家塞门斯说:“一种不好听的或低沉的声调, 很可能阻碍教师的成功.”若教师的语速过快, 容易造成积压并且阻滞学生对信息的接受;若声调低沉平淡, 容易使人昏昏欲睡;若声调太高, 容易使学生焦躁不安.教师应当在语言里倾注激情, 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 引起心理上的共鸣, 从而达到感知教材, 加深理解, 促进思维, 巩固记忆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能以声传情, 以音动心, 使声音的抑扬顿挫符合表达的思想内容, 说话的快慢疾徐便于学生的思考接受, 那么一段话听来就象一支乐曲, 从声音上给人一种艺术享受, 使学生被吸引, 被激发, 被震撼, 被折服.

五、无声语言, 传情达意

教师的非语言行为是一种暗示因素, 它通过手势、表情或其他含蓄的方式对个别学生实行调控.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表明: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声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由此我们足以看出肢体语言的重要性.教师不经意的一个手势、一束目光、一种表情都会影响甚至改变学生的一生.

例如, 当有些学生测试失利时, 鼓励他“加把劲儿”;在讲评作业时介绍学生的独特见解;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 以皱眉、凝视、摇头等去提醒他;当个别学生由于心情焦躁有所冲动时故意不予理睬;面对胆怯的学生, 老师的微笑让学生增加勇气;跟学生的对视, 让学生觉察老师的期待, 这样往往能够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六, 加强修养, 塑造风格

俗话说:“腹有诗书语自华”.语言的风度, 是外在语言和内在气质的恰当配合.风度的有无不在节奏的快慢:解疑答难、沉吟再三是风度;只言片语、适时而发也是风度;风度也不在于表情的隐显:谈笑风生、神采飞扬是风度;愠而不怒、含而不露也是风度.作为教师要不断地提高文化素养, 塑造自己的语言风格.通过语言的表达, 构建引入兴趣的导入美、水到渠成的衔接美、波澜起伏的流程美以及回味无穷的结尾美, 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让课堂洋溢着文化气息, 使课堂充满着生机.

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与语言策略 篇2

幼儿园相对于其它形式的教育来说,最大的特点是教师的口语使用特别多,这是由于幼儿阶段独有的特点决定的。幼儿基本上不识字或识字不多,他所接受的一切教育、获得的所有知识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成年人的口耳相传。在幼儿园主要是教师的口耳相传。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主要有两条途径,即言传和身教。言传就是通过语言指示、建议等进行指导、教育、传授知识;身教则是通过示范、演示等有目的的行为进行指导。由于幼儿所具有的身心各方面的特点,幼儿园教师是以语言指导为主的,当幼儿对活动的内容不理解、有畏难情绪时,或者是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时,教师都采用示范或演示的方法,即便如此,示范和演示在多数情况下也是教师伴随着语言进行的。因而,相对来说,语言指导在幼儿园活动中发生的频率最高,起的作用更大,在教师的指导行为中显得更为重要。

在教师通过语言对幼儿进行指导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语言的技能和语言策略是影响其效果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既区别,又相互联系。

一、 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

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就是教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和自己多年的实践形成的,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中能够运用自如,并在实际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基作用的语言行为方式。

教师的语言技能是教师能力素质中重要的内容和组成部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向幼儿传授知识、进行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必备条件。因而可以肯定,教师语言技能的`优劣、强弱,直接影响着幼儿对知识的吸收及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关系到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如何。换言之,教师的语言技能直接影响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导作用如何发挥及发挥的效果。此外,语言不仅能够表达教师对所面对的语言对象的看法,同时也能表达教师的态度和情感。教师说话时的口气、说话时态度以及声调等,都会对幼儿的行为和情绪、幼儿与教师的关系和情感发展等起着极大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语言技能的确至关重要。

具体地说,教师的语言技能应当包括以下的内容。

首先,教师语言应具有层次比较丰富的多适应性。所谓多适应性,就是适应各种不同的幼儿。因为即使是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由于其个性不同、家庭生活背景等方面的不同,所以幼儿在接受教育、获取知识等方面的可接受性也不同。教师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应当必须选定在幼儿现有语言接受能力的起点上,并能够促进幼儿语言的提高和语言思维发展这个范围之内。这当中就蕴含了教师在语言上要“因人用语”,对不同的幼儿所使用的语言应当是不同的。所谓不同,主要指幼儿个体之间存在的不同之处,比如说对性格不同的幼儿,语言的使用就不同,具体来说,对性格较为敏感、容易紧张、心理随能力较差的孩子,教师语言应更多地采用亲切的语调、关怀的语气对他们说话,消除幼儿紧张的心理;对反应较慢的幼儿,教师的语言在语速上应当适当地慢一些,显得更有耐心;对性格较急的孩子说话时,教师的语调要显得沉稳,语速适中,使幼儿焦燥的情绪得以缓和等等。总之,教师的语言绝对不能是千篇 一律的,对不同的幼儿必须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如此才能使教师的语言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教师的语言应当做到口齿清晰、鲜明、准确。教师的语言,应当如同珠落玉盘,清晰悦耳,一字一词不能含糊不清。语言的表意达情,首先要让幼儿听懂、听清教师在说什么,只有听得清楚,才能逐渐理解。教师的语言发音必须准确,力求做到字正腔圆。众所周知,幼儿语言的获得多由模仿而来,在家庭,幼儿主要模仿家长;在幼儿园,幼儿的模仿对象主要是教师,因而,只有听清楚教师每一个词汇的发音,幼儿才能准确地模仿,幼儿的语言也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三,教师的语言要用词准确,切忌词不达意。幼儿教师的语言不能单纯追求词汇丰富、语言生动形象,避免以词害意。教师的语言,关键不在多而在于精,应当练就成一种言简意赅的本领。口若悬河和侃侃而谈都不应是教师所追求的。另外,教师的用语必须规范化,用词要求准确、符合科学性。在谴词造句上应当力求达到炉火纯青。准确、鲜明是教师语言技能中不可分割的因素,离开了准确,表意就会发生扭曲;离开了鲜明,再准确的语言也变得苍白无力,缺乏效果。学龄前儿童正是积累词汇的最佳时期,此时的幼儿表现出对词汇极大的兴趣,他们关注新词,愿意利用一切机会使用新词,因此,幼儿教师使用词汇的水平直接地影响幼儿对词汇和积累和使用。

第四,教师的语言应当形象生动、富有感情。幼儿教师的语言应注重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古人有句话叫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使乎言。”就是说要避免空洞无物、枯燥无味、呆板无力的语言。幼儿园教育教学与学校教育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幼儿教师的语言应当更加生动、有趣、形象、活泼。如果教师象老和尚念经似地说话,只能使幼儿昏昏欲睡;如果象播音员一样地说话则只能让幼儿感到生涩,毫无情趣。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活泼的语言,特别是加上教师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和模仿,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二、 幼儿教师语言的策略

幼儿教师在具备了必要的语言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策略。策略即计策谋略,它是指为实现某一任务而采取的手段。幼儿教师的语言策略就应当理解为,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为达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在语言上所采取的手段。语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观念。

具体地说,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具有如下语言策略:

其一是积极的指示和建议。这与我们通常所要求的教育应以正面引导是相一致的。这一策略要求教师,在对幼儿提出教育要求时,应该多使用平等性的语言,如告诉他们能够做什么,怎样去做,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他们不能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但如果当幼儿真的已经,或者即将做出他不应该做的事情时,这时教师的建议可以使幼儿改变做法。有关幼儿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的调查认为,由于教师对幼儿消极的命令、指示、批评较多,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不甚各协。毫无疑问,积极的建议比消极的命令更为有效,更能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教师对幼儿的教育。

其二是愉快的表达。这一策略要求教师不论何时何地何事,当有必要向幼儿说明事理时,都要心平气和地向幼儿明示。多数教师表达积极的、肯定的意见和愉快的情感时,较容易做到这一点;但在表达消极的、否定的意见和不愉快的情感时,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愉快的表达往往会令人心情舒畅,愿意接受不同的意见和批评。对幼儿来说更是这样,教师愉快地、和蔼可亲地向幼儿表达自己的好、恶或指示,可以使幼儿更容易接纳并乐于服从,那种高声叫喊,或对幼儿“急眼”的做法,容易引起幼儿的反感和对抗,削弱了教育的作用,影响教育的效果。

其三是适时的鼓励。这一策略要求教师,在幼儿完成了任务时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在幼儿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要及时地予以鼓励。教师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力量,诸如“嗯,真不错!”、“好样的!”、“好孩子,继续做下去一定行!”等语言,加上教师亲切的表情、爱抚的动作,会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值得指出的是,教师语言技能的运用与观察技能是密切相联的,正确的语言指导基于准确的观察。从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看,每个幼儿园的班容量都较大,一个班有3、40个孩子是普遍现象,这就给教师的工作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因此也就更加要求幼儿教师要学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观察幼儿的一切活动,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嘴到”。观察的细致、周到,语言的指导才更加准确、到位。

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策略,是在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它既基于教师的语言修养,也基于教师对幼儿语言发展的正确认识和正确的教育观念,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策略,对教师提出如下几个要求:

一是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语言修养注重的是个体运用语言的熟练度、准确度和流畅度,及在各种语言环境中的言语行为。教师的语言修养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日积月累逐渐地形成,因而要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注意这么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必须加强思想修养。古人说:“言为心声”,没有心灵的丰满,就没有语言的丰满;没有心灵的高尚,就不会有高尚的语言。教师只有有高尚的师德,其语言才可能健康、文明、丰富、美好。其次,教师必须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它包括语音的训练,即练好普通话;包括仪态的训练,即举止稳重、态度大方、讲究仪容、从容镇定;包括必要的朗读训练、胆量训练和讲话训练等等。

二是要求教师掌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是掌握语言技能、运用语言策略的前提。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幼儿思维、理解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幼儿不能理解教师的“反话”,当教师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幼儿说话时,他们听不出老师的正话反说。有一个初入园的小班幼儿,在回答老师的“人有几只眼睛?”的问题时说:“有三只眼睛。”老师非常生气,于是说:“人的眼睛有四只。”幼儿马上点头跟着说:“是四只。”这样的语言只能造成幼儿的思维更加混乱,不会起到好的教育效果。幼儿对语言的理解也只能按表面的意思去理解,很难理解喻意或语言的深层含义,年龄越小,这种特点表现得越明显。教师只有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特别是把握幼儿理解成人语言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更有效地在不同场合、在幼儿园各种活动中,有效地运用语言对幼儿进行指导和教育。

三是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语言策略是教育观念的反映。如前所述,语言策略和语言修养并不是一回事,语言策略更多地与教育观念相联系。作为幼儿教师,即使具有良好的语言修养,但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比如没有完全弄清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幼儿的主体地位之间的辩证关系,就不可能形成较好的语言策略。由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支配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语言和行为,因而,如果要形成良好的语言策略,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比如对幼儿学习的正确认识、对幼儿园以活动为主观念的认识、对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的认识、对尊重幼儿的认识等等,有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师才会掌握准确的教育策略。

谈谈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与语言策略 篇3

幼儿园相对于其它形式的教育来说,最大的特点是教师的口语使用特别多,这是由于幼儿阶段独有的特点决定的。幼儿基本上不识字或识字不多,他所接受的一切教育、获得的所有知识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成年人的口耳相传。在幼儿园主要是教师的口耳相传。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主要有两条途径,即言传和身教。言传就是通过语言指示、建议等进行指导、教育、传授知识;身教则是通过示范、演示等有目的的行为进行指导。由于幼儿所具有的身心各方面的特点,幼儿园教师是以语言指导为主的,当幼儿对活动的内容不理解、有畏难情绪时,或者是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时,教师都采用示范或演示的方法,即便如此,示范和演示在多数情况下也是教师伴随着语言进行的。因而,相对来说,语言指导在幼儿园活动中发生的频率最高,起的作用更大,在教师的指导行为中显得更为重要。

在教师通过语言对幼儿进行指导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语言的技能和语言策略是影响其效果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既区别,又相互联系。

一、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

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就是教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和自己多年的实践形成的,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中能够运用自如,并在实际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基作用的语言行为方式。

教师的语言技能是教师能力素质中重要的内容和组成部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向幼儿传授知识、进行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必备条件。因而可以肯定,教师语言技能的优劣、强弱,直接影响着幼儿对知识的吸收及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关系到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如何。换言之,教师的语言技能直接影响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导作用如何发挥及发挥的效果。此外,语言不仅能够表达教师对所面对的语言对象的看法,同时也能表达教师的态度和情感。教师说话时的口气、说话时态度以及声调等,都会对幼儿的行为和情绪、幼儿与教师的关系和情感发展等起着极大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语言技能的确至关重要。

具体地说,教师的语言技能应当包括以下的内容。

首先,教师语言应具有层次比较丰富的多适应性。所谓多适应性,就是适应各种不同的幼儿。因为即使是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由于其个性不同、家庭生活背景等方面的不同,所以幼儿在接受教育、获取知识等方面的可接受性也不同。教师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应当必须选定在幼儿现有语言接受能力的起点上,并能够促进幼儿语言的提高和语言思维发展这个范围之内。这当中就蕴含了教师在语言上要\"因人用语\",对不同的幼儿所使用的语言应当是不同的。所谓不同,主要指幼儿个体之间存在的不同之处,比如说对性格不同的幼儿,语言的使用就不同,具体来说,对性格较为敏感、容易紧张、心理随能力较差的孩子,教师语言应更多地采用亲切的语调、关怀的语气对他们说话,消除幼儿紧张的心理;对反应较慢的幼儿,教师的语言在语速上应当适当地慢一些,显得更有耐心;对性格较急的孩子说话时,教师的语调要显得沉稳,语速适中,使幼儿焦燥的情绪得以缓和等等。总之,教师的语言绝对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对不同的幼儿必须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如此才能使教师的语言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教师的语言应当做到口齿清晰、鲜明、准确。教师的语言,应当如同珠落玉盘,清晰悦耳,一字一词不能含糊不清。语言的表意达情,首先要让幼儿听懂、听清教师在说什么,只有听得清楚,才能逐渐理解。教师的语言发音必须准确,力求做到字正腔圆。众所周知,幼儿语言的获得多由模仿而来,在家庭,幼儿主要模仿家长;在幼儿园,幼儿的模仿对象主要是教师,因而,只有听清楚教师每一个词汇的发音,幼儿才能准确地模仿,幼儿的语言也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三,教师的语言要用词准确,切忌词不达意。幼儿教师的语言不能单纯追求词汇丰富、语言生动形象,避免以词害意。教师的语言,关键不在多而在于精,应当练就成一种言简意赅的本领。口若悬河和侃侃而谈都不应是教师所追求的。另外,教师的用语必须规范化,用词要求准确、符合科学性。在谴词造句上应当力求达到炉火纯青。准确、鲜明是教师语言技能中不可分割的因素,离开了准确,表意就会发生扭曲;离开了鲜明,再准确的语言也变得苍白无力,缺乏效果。学龄前儿童正是积累词汇的最佳时期,此时的幼儿表现出对词汇极大的兴趣,他们关注新词,愿意利用一切机会使用新词,因此,幼儿教师使用词汇的水平直接地影响幼儿对词汇和积累和使用。

第四,教师的语言应当形象生动、富有感情。幼儿教师的语言应注重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古人有句话叫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使乎言。\"就是说要避免空洞无物、枯燥无味、呆板无力的语言。幼儿园教育教学与学校教育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幼儿教师的语言应当更加生动、有趣、形象、活泼。如果教师象老和尚念经似地说话,只能使幼儿昏昏欲睡;如果象播音员一样地说话则只能让幼儿感到生涩,毫无情趣。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活泼的语言,特别是加上教师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和模仿,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二、幼儿教师语言的策略

幼儿教师在具备了必要的语言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策略。策略即计策谋略,它是指为实现某一任务而采取的手段。幼儿教师的语言策略就应当理解为,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为达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在语言上所采取的手段。语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观念。

具体地说,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具有如下语言策略:

其一是积极的指示和建议。这与我们通常所要求的教育应以正面引导是相一致的。这一策略要求教师,在对幼儿提出教育要求时,应该多使用平等性的语言,如告诉他们能够做什么,怎样去做,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他们不能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但如果当幼儿真的已经,或者即将做出他不应该做的事情时,这时教师的建议可以使幼儿改变做法。有关幼儿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的调查认为,由于教师对幼儿消极的命令、指示、批评较多,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不甚各协。毫无疑问,积极的建议比消极的命令更为有效,更能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教师对幼儿的教育。

其二是愉快的表达。这一策略要求教师不论何时何地何事,当有必要向幼儿说明事理时,都要心平气和地向幼儿明示。多数教师表达积极的、肯定的意见和愉快的情感时,较容易做到这一点;但在表达消极的、否定的意见和不愉快的情感时,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愉快的表达往往会令人心情舒畅,愿意接受不同的意见和批评。对幼儿来说更是这样,教师愉快地、和蔼可亲地向幼儿表达自己的好、恶或指示,可以使幼儿更容易接纳并乐于服从,那种高声叫喊,或对幼儿\"急眼\"的做法,容易引起幼儿的反感和对抗,削弱了教育的作用,影响教育的效果。

其三是适时的鼓励。这一策略要求教师,在幼儿完成了任务时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在幼儿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要及时地予以鼓励。教师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力量,诸如\"嗯,真不错!\"、\"好样的!\"、\"好孩子,继续做下去一定行!\"等语言,加上教师亲切的表情、爱抚的动作,会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值得指出的是,教师语言技能的运用与观察技能是密切相联的,正确的语言指导基于准确的观察。从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看,每个幼儿园的班容量都较大,一个班有3、40个孩子是普遍现象,这就给教师的工作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因此也就更加要求幼儿教师要学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观察幼儿的一切活动,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嘴到\"。观察的细致、周到,语言的指导才更加准确、到位。

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策略,是在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它既基于教师的语言修养,也基于教师对幼儿语言发展的正确认识和正确的教育观念,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策略,对教师提出如下几个要求:

一是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语言修养注重的是个体运用语言的熟练度、准确度和流畅度,及在各种语言环境中的言语行为。教师的语言修养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日积月累逐渐地形成,因而要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注意这么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必须加强思想修养。古人说:\"言为心声\",没有心灵的丰满,就没有语言的丰满;没有心灵的高尚,就不会有高尚的语言。教师只有有高尚的师德,其语言才可能健康、文明、丰富、美好。其次,教师必须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它包括语音的训练,即练好普通话;包括仪态的训练,即举止稳重、态度大方、讲究仪容、从容镇定;包括必要的朗读训练、胆量训练和讲话训练等等。

二是要求教师掌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是掌握语言技能、运用语言策略的前提。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幼儿思维、理解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幼儿不能理解教师的\"反话\",当教师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幼儿说话时,他们听不出老师的正话反说。有一个初入园的小班幼儿,在回答老师的\"人有几只眼睛?\"的问题时说:\"有三只眼睛。\"老师非常生气,于是说:\"人的眼睛有四只。\"幼儿马上点头跟着说:\"是四只。\"这样的语言只能造成幼儿的思维更加混乱,不会起到好的教育效果。幼儿对语言的理解也只能按表面的意思去理解,很难理解喻意或语言的深层含义,年龄越小,这种特点表现得越明显。教师只有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特别是把握幼儿理解成人语言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更有效地在不同场合、在幼儿园各种活动中,有效地运用语言对幼儿进行指导和教育。

三是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语言策略是教育观念的反映。如前所述,语言策略和语言修养并不是一回事,语言策略更多地与教育观念相联系。作为幼儿教师,即使具有良好的语言修养,但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比如没有完全弄清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幼儿的主体地位之间的辩证关系,就不可能形成较好的语言策略。由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支配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语言和行为,因而,如果要形成良好的语言策略,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比如对幼儿学习的正确认识、对幼儿园以活动为主观念的认识、对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的认识、对尊重幼儿的认识等等,有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师才会掌握准确的教育策略。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技能 篇4

一、教学语言要规范简洁,清晰流畅

小学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时,语言要规范正确,使用标准普通话,还要注意纠正学生的方言,吐字发音清晰,语言明朗,句子结构流畅完整,文理通顺,语言丰富多彩,具有新鲜感。在授课中要尽可能把话讲得形象、直观、明快、生动,使学生们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准确,能把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接受准确的信息,对教师形成一种信服感,从而会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准确的语言可以对难点内容一语道破,使学生能迅速捕捉知识的内涵,帮助学生在繁杂的知识结构中总结出主干部分。而有的小学教师讲起课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甚至不管教学任务是否需要,海阔天空,却抓不住关键词句。每节课都有严格的教学任务,有很强的时间性限制,不能任凭思绪飞扬。教师语言也要简洁,不说废话,不拖泥带水。否则会产生误导,打乱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分不清或不明白,对某些话重复得太多,尤其是一些并不重要的地方。这是没有必要的,只会令学生厌烦,甚至会遗漏要点,因此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另外,不同课文,不同课型的语言也各有特色。对于说理文语言要严密,有力度;对于抒情文要华丽,有激情;对于说明文要朴实,有条理。这些不同的特点就给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只有把握住了这些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才能符合准确的要求。

二、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优美含情

这是指教学语言的直观性和启发性,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为风趣。课堂教学要重视语言的形象生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联想,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性的语言更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自身就具有一种情感潜势,这种潜势在外界刺激下就会引发出来。教师声音富含真情,充满热情,学生会受到吸引,受到感染,引起共鸣。形象的语言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完全在于它是一种心声,是一种感情的流露,教师把对学生、对职业的爱,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充分溢于自己的言表,注情于声、以情动人。同样的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叙述,就具有感染力,会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伴有情感教育,教学语言的情感性既取决于教师美好的师德,又取决于语言凝聚的情感因素。教师的情感倾注于语言,要做到一个微笑,一个皱眉,都浸透着教师的情感,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学,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强烈共鸣。教学语言应该随着学生情绪和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时而如大江大海,时而如小桥流水,时而怒声威喝,时而燕语莺声。具有艺术表现力的语言,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积极思维,使其始终处于兴奋、活跃和积极的思维状态。特级教师斯霞说:“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很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很低沉。”她这种语调高低的交叠伴随着感情的起伏,从形式上就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因此,课堂教学提倡生动、风趣、热情、有感染力的语言,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科学性的知识和抽象性的哲理,通过具有艺术性的、有吸引力的语言自然而然地传达给学生,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三、教学语言要幽默高雅

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单是一种以思维为中心的认识过程,而是多种个性心理协调活动的过程。语文教师的语言要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通过高雅的、幽默化的语言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一种人性的光辉、人格的力量。

教育家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睿智,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高雅幽默的语言是一种才华,更是一种力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机,巧妙地运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这样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感受程度,使学生在轻松、活泼、充满笑声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充实。

高雅和幽默是相辅相成的,高雅的教学语言少不了幽默的调和。幽默是教学语言的一种艺术手法,它能反映出语文教师的乐观、豁达、和蔼可亲。幽默的教学语言更能产生一种向心力,把学生吸引团结在教师的身边。一个浅浅的幽默微笑,一个简单的幽默动作,都会营造出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寓教于乐”的语言则使教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轻松愉悦。高雅的幽默可活跃课堂气氛,而在这种气氛中最易使学生接受知识。正如法国著名演说家海因·雷麦曼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因此幽默感强的教师往往受学生的欢迎,使教师的形象更具魅力。

四、教学语言要有节奏性

语言的节奏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内心情感引发的口头语言高低快慢断续有致的变化,语气语调的刚柔和抑扬有机结合使教学语言具有一种旋律,具有一定的韵味美。教学语言所蕴含的知识、情感和意象,也只有以不同的节奏来表达,才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音调过高过低,节奏过快过慢,都易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单调的教学语言不仅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觉得教师在催眠曲,昏昏欲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况的需要,有秩序、有规划、有节拍控制自己的讲课节奏,尽力做到高低急缓交错和谐,抑扬顿挫、节奏鲜明。

语言的快慢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状况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说来,在讲授学生熟悉的内容时,速度可以快些,讲解新概念突破难点重点,速度可慢些,音量可高些;时高时低,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时而“此时无声胜有声”。而语气的抑扬也应随境迁,使语言染上散文的浪漫;用典故说明哲理,使语言有小品的幽默,有演讲的激情。有时如平静的小河般平铺直叙,有时如惊涛拍岸般的感情倾泻,有时如莺歌燕舞般的轻柔,有时高山大海般的豪壮,有时如荷塘月色的清幽,有时如繁华闹市般的喧哗。总之要摆脱那种平平淡淡的甚至阴沉沉的语言,让整个教室回荡一种轻松愉快,节奏明快的韵味之美,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产生求知欲望,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当然,小学语文教师语言的优化还有许多方面,如逻辑性、感染性、趣味性、变异性、流畅性、通俗性等等,以上只是在课题实验过程中感触较深的几点,教师语言要达到高的艺术境界,教师必须终生锤炼自己的语言艺术。

摘要:语言技能是小学语文教师最基本的技能之一,语言能力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魅力、教学风格有直接的影响。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师语言的提高提出具体要求,即要使教学语言规范流畅,生动含情,幽默高雅,节奏鲜明。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语言,提高,技能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数学教师的语言技能 篇5

当今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已逐渐 被人们所共识。语言涉及到一个国家民族的尊严、主权的象征。汉语言不仅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 56个民族的通用语,还是联合国规定的五种通用语言之一。在全 世界 173种拼音文字中, 中国方块字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因此, 推广普通 话, 用好规范字, 不仅有利于提高中国入世后的地位和形象, 而且对于中国现代 化建设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全面贯彻全国、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展规划纲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青岛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大练兵活动的要求为指导, 坚 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 以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为导向, 充分发挥教师的 活力, 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使他们真正成为专业素质能力卓越、基本功过硬 的综合型人才, 尽快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以适应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 需要。

二、总体目标

开展普通话诵读、规范汉字书写等系列活动, 促进教师教学素养的提高, 树 立教师群体中专业发展的典型,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三、基本原则

本次活动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以过程为重点、以提高为目的,遵 循以下工作原则: ㈠全员参与

本次活动要求教师全员参与。普通话诵读、规范汉字书写、课件制作基本功 活动每人至少参加一项。

㈡重视过程与竞争

本次活动侧重全程参与, 关注群体互助性和培训性, 也要通过竞争选拔, 激 励先进,奖励优秀,带动全员。在参与过程中,倡导结对扶助、集体学习、个人 竞技等多种形式,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在制度设计和项目实施中要特别注重激 发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㈢校本性。大练兵活动是校本研修工作的延续和深化, 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 内容。立足校本,研修整合,以研促修。通过岗位练兵,深化校本研修的内涵, 拓展校本研修的外延,提升教师校本研修的质量与水平。

本次活动既提倡认真致力于通过有效组织和任务驱使,提升教师的专业素 养、专业技能, 又要向全社会展示广大教师的良好职业素养。大力宣传表彰先进, 推动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四、主要活动 ㈠普通话诵读活动

说好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推普工作中承担着重要使命, 对 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有直接影响, 提高广大教师普通话水平势在必行。普通话诵读 活动将结合青岛市 “ 中华诵·经典诵读 ” 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 选题可以是国学经 典诵读, 可以是教育故事叙述, 形式内容要密切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普通话诵读 活动的优胜者将直接参加市级 “ 中华诵·经典诵读 ” 决赛。

㈡规范汉字书写活动

规范汉字书写依然是教师目前需要提倡的基本功, 教师精心设计的板书、精 美的规范字书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和榜样。规范汉字书写活动结合 “ 规范汉字书 写比赛 ” 一起开展,在全校教师中开展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书写活动。

五、实施步骤

本次活动从 2011年 4月开始,到 2011年年底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4月

4月 11日下午,我校召开了 “ 十万教师技能大练兵 ” 活动动员大会,明确要 求,为活动全面开展营造了浓郁的氛围。

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 认真制定活动的具体方案和实施细则, 做好宣传发 动和组织工作, 做到全员参与、全员提高。明确各项活动的组织形式、时间安排, 责任到人。

第二阶段:教师练兵阶段(4-9月

学校是教师技能大练兵的主要阵地, 立足校本, 把大练兵活动作为校本培训 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载体, 合理布置培训作业, 督促教师练兵, 提升活动质量 和水平,确保练兵活动落到实处。

具体措施

(一建立组织,明确任务。由周文臣同志全面负责此项工作,对岗位练兵工作 做具体安排。

(二 培训形式与要求:自学与集体培训相结合, 学校集中组织普通话与规范字 基本功讲座培训。保证每天半小时以上的基本功练习时间。

1、钢笔字、粉笔字:以自练为主,要求教师每周一篇钢笔字,字体为楷体,学 校采取督促、抽查为主。粉笔字坚持平时自练, 检查主要以课堂板书及定期举行 粉笔字比赛为据。

2、朗读:能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普通话一般应达到国家语 委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水平;在公众场合即席讲话,能正确清楚地表 达自己的思想,做到观点鲜明,内容具体,用词准确,条理清楚,节奏适宜。一 星期布置一篇文章,老师们利用业余时间练习,可听一些名家诵读录音, 10月 份将举行一次普通话朗诵比赛。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阶段(9-10月

大练兵活动过程中,组织专家评议、教师观摩,并做好录像等工作,加大活 动的影响力,推广活动成果,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第四阶段:总结表彰阶段(10-12月

每个项目分别设置表彰奖项:一等奖 2名、二等奖 3名、三等奖 6名。及时 总结活动开展的情况,巩固教师技能大练兵的成果。

六、职能分工

广大优秀及骨干教师要在参加练兵的同时, 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根据活动组 织的需要,肩负起本校、本区域教师的培训、示范、指导等作用。

普通话组指导教师 :李琴、时慧林、苏桂玲、孙连玉。责任分工 :李琴科长和孙 连玉老师负责间周利用下午缤纷大课间对教师进行一次普通话培训(周三 ,地 点 :一至二号楼三楼多媒体教室, 并记录出勤情况及效果;时慧林老师和苏桂玲

老师每周抽查四个上课教师利用普通话讲课的情况,汇总优、良、合格情况。10月份中、下旬普通话朗诵比赛由上述四位老师担任评委。

规范字组指导教师 :崔智先、王学忠、金利杰、漆明亮。责任分工 :崔智先老师和 王学忠老师负责间周利用下午缤纷大课间对教师进行一次规范字书写培训(周 二 ,地点 :一至二号楼三楼多媒体教室,并记录出勤情况及效果;金利杰老师 和漆明亮老师每周抽查 4-5个教师的钢笔字作业以及上课板书情况,如实汇总 优、良、合格。

七、活动要求

㈠确保活动的组织管理。各组通力合作, 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精心 设计活动载体, 认真制订活动计划, 给教师提供有关项目的培训资料, 开展示范 培训。

㈡ 加强活动的考核力度, 注重过程管理与效能评价。加强活动的过程管 理,加强活动效能考核,保证全员参与,长期坚持,稳步提高。将教师参加活动 的情况列入考核内容, 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职务晋升聘任、绩效考核的重要 依据。

数学教师的语言技能 篇6

[关键词]讲解技能 语言艺术素养 教学语言设计 评价语言

有人说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这话不假, 因为课堂教学既要依赖于科学理论的指导, 也要讲究一点与人沟通的艺术, 毕竟教学不是教师一厢情愿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而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最成功的教师对学生讲述的任何东西,不论是50 分钟的讲演还是2 分钟的解释,均是谈话而不是表演。他们与学生互动,激励并且允许学生之间互动。他们吸引教室中的每个人参与对话,并将他们的要求传达到每一个学生。但是有些教师,因为教学语言设计欠佳,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现就如何提高数学课堂讲解技能,谈谈个人的认识与体会。

一、努力提高语言艺术素养

教师的能力很多。但要做一名出色的教师,做一名学生喜欢,一上课就让孩子们思维活跃,目不转睛,小手高举的教师,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素养。那么教师需要做好以下三点:

(一)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什么是语言表达能力呢?简单点说,语言表达能力就是指教师进入课堂后,能迅速连贯、有条理地表达有关信息,使学生立即进入思维状态的能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表述教师语言的地位和作用。他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并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很难想象,一个前言不搭后语,思维混乱,词语贫乏,死板教条的教师是怎样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泛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郑杰说“我始终认为读什么书并不重要,开卷有益,不应设置什么读书禁区。只要开读,渐渐地就会不满足于一般的阅读。书一定会读得越来越高深,越读越有品位的”。作为教师想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唯有多读书来丰厚自己的语言积累,让语言表达来证明读书的有益了。一些好的文章确实能让我们从知识技能层面上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循序渐进训练数学语言的叙述能力

掌握数学语言, 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进行有顺序的描述过程、概括结论、说明思路, 善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具体可采用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数学语言训练, 以促进教师思维品质的发展。1. 简化叙述;教师尽量用简洁的语言叙述自己的思想,并能让学生易懂。2. 情景描述;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不能犯科学性的错误。课堂上的语言应简洁,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捷概括。通过恰当的生动比喻、通俗的语言,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以便引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以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获得一定的教学效果。3. 准确叙述;把自己的思想转化成符号或图形, 准确表现思维的过程。4. 推广叙述;由一个问题推广到一类问题都能用数学语言叙述。

(三)不断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

有了好的积累,还不行。有的人悟性较好,性格也活泼,平时注意说话练习,可能语言表达上没有什么问题。可有的人天性内向,见生人就面生,就脸红,胸中的千言万语总是很难恰当的表达出来。有人把它形象的称为: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这也是有的,是真实情况。不是有些教师由于平时讲话口齿不清,学生听课很吃力,造成很多学生上课不喜欢听课了,怎么办呢?这就要靠教师平时不断练习。要多说,且要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练。话音不标准的,要听着广播,听着录音练,一字一字的去练。练完后,再录成录音,放出来,反复比较,时间长了,就会有收获的。这里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古希腊德摩西尼生来就口齿说话不清,为了练习演说,他以跑步和爬山时作长篇演讲的方式增加练习量,用口中衔着小石子的办法校正发音。由于勤学苦练,持之以恒,他克服了先天口齿不清的毛病,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很快,成为当时有名的演说家。可见,流利的语言是靠日积月累的练习而磨就出来的。

总而言之:教师语言艺术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量变而引起质变的过程。

二、精心设计数学教学语言

(一)数学教学语言的设计要严密、准确,具有科学性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偏重于理性知识传授的学科,它具有严谨的知识体系、抽象而简洁的表达形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严密而又准确地设计教学语言。我们不时在课堂上听到有些老师有这样的提问:“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数字?”有些同学会这样的回答:“教室的门是长方形的”,“期末考试我一定要考100 分”等等。数字等同于数吗?答案是否定的。门是一个物体,不能归为平面图形。一定考100 分,是一种愿望,但是在概率上不成立。一不小心,这些语言就违背了数学严谨、准确的原则,犯了科学性的错误。相信这些不小心而犯的错误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所以教师应该学会用准确、科学的数学语言回答各种数学问题。学生在课堂上语言有了问题,教师要及时地纠正和加以说明。

(二)数学语言的设计要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并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如果教师上课念讲义,以书面语言代替课堂的教学用语,措辞含糊,语病迭出、拖泥带水,都将失去课堂教学语言的审美感染作用。反之,简洁、形象、生动、富于儿童化的语言,不仅能给学生以美感,还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审美情感体验,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学生在认识了大于号和小于号后,教师用一句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记住它们:“开口向前大于号,尖角跟着小数跑。”形象化的语言概括出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区别和共同特点,符合学生的审美情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还比如在“认识角”一课的课堂总结为例,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这节课,大家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如果你是角,见到这么多的新朋友,会怎样作自我介绍呢?”学生就觉得非常有趣,立刻会把自己想象成角,兴致勃勃地以角的口吻说话。这样进入角色的表演岂不比单一的讲述更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三)数学语言设计要幽默、风趣,具有艺术性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学幽默,既是一种教学艺术,也是一种教学机智、教育风格。教学幽默语言是教师聪明才智的表现,它能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缩小师生间心理差距;益智明理,能引起学生兴趣,启发学习动机,改善课堂气氛,有助于培养学生开朗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等等。正因为这样,许多优秀教师都具有这种幽默的话语风格。运用幽默的语言艺术,应该是高雅的,优美的,幽默决不是浅薄的滑稽逗笑,也不是哗众取宠,更不是低级趣味,它是在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基础上的一种深入浅出的言语策略,是教师语言修饰的重要方面,也是教师个性倾向的一种折光。

三、悉心改进教学评价语言

(一)积极肯定

课堂上,对于相当一部分能够做出正确或基本正确回答的学生,可采用积极肯定的评价语言,如用“你回答得很好”、“你归纳得很全面”、“你分析得很透彻”等语句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而对于那些有创造性答问的学生,除了给予肯定外,还要对其勇于思考、探索的学习精神大加褒奖。这样既是对回答问题学生的鼓励,又会激发全班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如林守定老师在“相遇问题”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得出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后,有一学生发现这两种方法之间有联系,林老师的评价语是:“高人在这呢!我都没看出来,像这样的学习多聪明呀! 掌声给他。”这样的一种评价,给学生以极大的鼓舞,他们在课堂中发言的积极性自然高涨。杰丝• 雷耳曾说过:“赞扬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哪怕是微小的优点,不管是热烈的鼓掌、热情的喝彩,还是教师只言片语的赞美、微笑点头的认可,对学生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二)启发指导

这类评价语言适用于对问题回答不完整、不全面或有缺憾答问的评价。由于学生的知识面窄、理解与概括能力不强、分析问题角度单一等,回答问题时常常顾此失彼,不够严密、周全。因此,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回答正确的内容予以肯定,然后用“如果……就更……”的句式点拨。如学生回答内容正确,但是重复且缺乏逻辑性,可以评价说:“回答基本正确,如果注意认真组织语言,用简单明了的话作答就更好了。”有的学生在急于表述观点时,会出现语速快而导致前后不连贯等情况,此时教师不妨这样评价:“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语速放慢一点,其他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如果出现不敢举手发言的学生,教师应当从侧面鼓励:“你看,很多同学把心里那个胆小鬼打倒,举起手来了!”有的学生表达时,由于紧张一时语塞或说错了,则可以这样缓解鼓气:“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开动你的小脑筋去想一想,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同学!”用委婉的语句指出了学生答问中的不足,学生不仅乐于接受,而且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更加注意,其他学生也能从中受益。另外,还可以用“追问”的方式指导学生继续思考作答。因为教学中,有很多学生似懂非懂,甚至不懂,这时教师就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利用“追问”把那些似懂非懂的学生完全问明白,让那些不懂的学生听明白。

论数学教学语言技能评价标准的确定 篇7

为了更科学合理地对数学教学语言技能作出评价, 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运筹学教授T.L.Saaty提出的层次分析法结合调查结果用特尔斐法确定各数学教学语言技能的评价标准。

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在深入分析数学教学语言技能特点及其在大学期间训练培养可能性的基础上, 建立数学教学语言技能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目标层A为数学教学语言技能。准则层B有4个因素, U={U1, U2, U3, U4}。其中U1=字正腔圆、高低有度、快慢有节。U2=自然流畅、生动激情、激发兴趣。U3=逻辑严谨、专业科学、启发思维。U4=配合协调、恰当得法、相得益彰。决策层C为待评价数学教学语言技能训练。

2. 构造成对判断矩阵

在衡量各因素的重要程度时, 两两比较因素Ui与Uj, 将描述重要性的定性语言量化表示, 引入系数aij表示因素Ui相对于因素Uj的重要性度量, Ui相对于Uj越重要, aij值越大, 相反, Uj相对于Ui越重要, aij值越小。对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比较时, 一般采用9级度量, 约定aij×aji=1, Ui与Uj同等重要时, aij=aji=1, Ui相对于Uj极其重要时, aij=9, aji=1/9。为便于计算机程序处理, 用判断矩阵A= (aij) n×n表示各因素之间重要程度的关系。

按两两比较重要性准则构造判断矩阵。

3. 计算权重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

求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 再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由检验结果确定权向量 (若通过一致性检验, 则以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作为权向量。若一致性检验无法通过则需要重新构造判断矩阵。) 。

为简化计算过程, 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采用和法进行计算:第一步, 将判断矩阵A= (aij) n×n的每一列向量归一化得ωij=aij/∑aij第二步, 对ωij按行求和得ωi=∑ωij。第三步, 将ωi归一化即可得ωi=ωi/∑ωi, ω= (ω1, ω2, ……ωn) T即为近似特征向量。第四步, 计算λ={∑[ (Aω) i/ωi]}/n, 作为最大特征根的近似值。

对判断矩阵U施行上述“和法求最大特征根及其特征向量”的步骤, 得最大特征根为4.11, 特征向量为 (0.23, 0.33, 0.16, 0.11) T。

计算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C.I.:CI= (λmax-n) / (n-1) , 经计算, CI=0.03, 表明判断矩阵接近于一致性, 可以通过一致性检验。为保证权重更具有效性和说服力, 引入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随机一致性比率C.R, 按CR=CI/RI, 经计算CR=0.02<0.10, 说明判断矩阵具有可以接受的一致性, 通过一致性检验。

同理, 对所有调查结果采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判断矩阵。求出相应的最大特征值和对应特征向量。所有判断矩阵均通过了一致性指标C.I检验和随机一致性比率C.R检验, 符合一致性。得到层次分析法权重调查结果所对应的各教学技能所占权重。

4. 结合专家打分的权重确定

根据邀请参与调查的五位专家对各教学技能权重的打分结果。结合重要性排序层次分析法定权重法所得结果采用特尔斐法进行最终权值确定。确定专家评分占50%, 其他调查对象评价占50%, 可以确定数学教学语言技能分别所占权重。详见表1。

参考文献

[1]王冰杰.试论微格教学中的数学教学语言技能[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2) :108-110.

[2]汪德营, 李玉琪.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1992.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夯实数学基本技能 篇8

一、“两种能力”看计算教学

1.训练口算能力是基础。在低年级时, 熟背表内乘除法、10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在中年级时, 熟记得数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常见或易错的乘法, 如45×2、24×5、25×4、125×8等;在高年级时, 熟记常见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如38=0.375=37.5%等。口算能力的提高, 会为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2.算理表达能力是关键。不仅在新授计算时要让学生清晰表达算理, 而且在计算出错时更要让学生“说”。例如, 六年级的一道口算题14×4÷14×4, 有的同学的结果为1 (正确结果为16) 。这时老师应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得数为1的情况, 学生自然就会“说”出错误根源:运算顺序搞错了。长期坚持下去, 学生在计算算理方面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二、“三个指导”看概念教学

准确、精炼、严谨是数学概念的特点。在概念教学中, 教师应精心指导, 时刻规范学生的数学概念语言。

1.表达准确性指导。准确是数学语言的首要特点。概念教学中, 教师要关注学生概念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例如, 在多位数的读写时, 有学生将“9320.0045”读成“九千三百二十点零四五”时, 教者应严肃指出小数部分的“0”不能进行“省读”。

2.表达简洁性指导。数学语言的简练与语文生动的描述是截然不同的, 教者应告诉学生, 大部分时候数学概念加上与去掉修饰语, 不会影响蕴含的数学信息。

3.表达严谨性指导。“逻辑性强”是数学的学科特点, 数学概念的语言表达也应体现严谨的特点。例如, 梯形的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有学生说成“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叫梯形”, 教者就要适时加以分析, 为什么不能这样说“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叫梯形”:梯形属于四边形, 如果两组对边平行了, 就会变成平行四边形。坚持这样的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概念语言的严谨性。

三、“三个途径”抓策略教学

1.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种教学中,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最常见的一种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形式。在小组内, 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和“听言”的机会。但是, 小组讨论要避免成为个别优秀学生的表演秀, 此时, 学困生沦为局外人, 更容易造成口头表达能力的两极分化。因此, 教者要精心搭配小组成员, 让那些“羞于开口”的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

2.同桌交流。小组讨论存在着人数多发言机会少的弊端, 所以还得多采用另一种让学生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同桌交流。这种方式适用于新授课, 学困生与优生面对面叙述, 可以活跃气氛, 可以激活思维, 可以发展语言, 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3.全班交流。在小组讨论、同桌交流后, 教师要因势利导, 进行全班性的集体交流, 增加学生说话、听话的机会, 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逐步完善。在全班交流时, 可由某个小组先发言, 其它组倾听、评价、辨析、补充, 最后师生形成共识。这样的形式会促进学生的非正式书面语向科学的书面语发展。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课改教学技能 篇9

一、数学情境创设技能

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认知水平, 有效地创设具体、生动、形象、有趣的情境的一种方法。情境创设有如下方式:

1. 生活式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创设情境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 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 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 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如教学“应用除法解决问题”时, 教师为学生创设了“食品屋”的生活情境, 学生拿着钱到“食品屋”选购商品。老师呈现信息“我带了20 元钱, 想买饼干……”引发学生提问。学生之间拿着钱互相提问, 解决问题。这样原本枯燥乏味的解决问题教学, 变成了一个个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 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好培养。

2. 质疑式情境。质疑是发现问题的信号, 解决问题的前提, 形成创新思维的起点。有了质疑, 学生就不再依赖于既有方法和答案, 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 力求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 发现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 教师创设了如下的质疑情境: “上下两个圆面一样大的就是圆柱体吗?”学生结合实际例子提出:“腰鼓上下两个圆面一样大, 但它不是圆柱体”, 从而加深学生对圆柱特征的认识。

3. 探究式情境。精心创设探究情境, 让学生动手操作, 自己去探究、去实践, 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如教学“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 教师要求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三根小棒, 与同桌合作摆一摆。操作中学生们很疑惑: 两边之和8 + 2 = 10 ( 厘米) 不是大于第三边5 厘米吗? 怎么围不成三角形呢? 在学生处于静思默想之中, 有一桌的同学有了新的发现: 8 + 2 = 10 ( 厘米) 虽然大于第三条边5 厘米, 但5 + 2 = 7 厘米却小于8 厘米, 这两根小棒加起来也不足8 厘米, 所以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4. 开放式情境。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问题, 打破常规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使思维活动具有独创性。如教学“十几减几”时, 教师创设了“各小组借书情况”的情境, 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这样的开放情境能使学生主动探索, 在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 真正理解知识, 提高解题能力。

二、合作学习指导技能

合作学习是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 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性学习。在教学中既要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又要重视学生互助合作。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建立交流机制。展示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环节, 是形成正确认知、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让学生具有向教师或同学交流自己的思想、发表不同见解、表达学习体验的机会。因此在各小组各自合作的基础上, 教师要给足学生发言、补充、更正、辩论的时空, 让各小组充分展示成果, 通过充分交流、相互启迪, 加深学生对问题本质的理解, 归纳概括结论, 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2. 教会学生倾听。合作学习是师生、生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动态信息进行相互交流, 相互补充, 形成共识、共进的过程。所以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喜欢听, 更要让学生会听, 听出别人说的重点, 加以思考, 采纳他人意见, 达到优势互补, 共同提高。听同学发言, 不打断、不插嘴; 听别人发言要点, 收集他人发言重要信息;听后作出思考, 提出自己见解。

3. 建立评价机制。评价是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更多采用正面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团队精神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在小组中的表现作出深入的了解, 对学生合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表现等进行恰当评价, 以此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指明方向, 促进学生合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4. 建立竞争机制。有竞争才有提高, 针对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从强化观念入手, 引入竞争机制, 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如经常开展“最佳小组”评比活动, 把小组合作中的成果具体量化; 通过选出最佳组长、最佳组员, 让基础好的学生感到提高自己成绩的同时, 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其他成员, 让基础较差的学生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 变压力为动力, 使小组内出现互助、互勉的局面。

三、数学课堂观察技能

课堂观察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观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主动性、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情况。”为实现有效观察, 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 观察思维状态。学生动脑积极思维的程度如何, 是衡量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要观察学生是否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见解是否有独创性, 敢于提出问题, 问题是否有挑战性。

2. 观察参与程度。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是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前提。教师要观察学生是否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索, 认真思考, 合作交流, 直抒己见, 倾听他人的数学表达。

3. 观察情绪状况。学生的情绪直接影响课堂气氛, 是学习行为的重要观察点。在教学时, 教师要观察学生能否自我调节学习情绪, 能否控制自己的学习情感, 有无适度的紧张感和成功后的愉悦感。

4. 观察交往行为。课堂教学过程实际就是师生交往过程,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往。对课堂交往行为, 教师要观察课堂上是否有多元、丰富的信息交流与信息反馈活动, 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

5. 观察生成状态。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具有随机生成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与状态随时调节教学进度。在教学时, 教师要看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 学有所得, 对后继学习是否充满渴望, 感到轻松和自信。

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 篇10

数学教学语言, 是指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规定教材、针对特定的学习对象、为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而使用的语言.

一、教学语言的分类

笛卡尔曾经说过:“分类是使事物条理化的方法,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研究对象”.

根据教学语言的功能性质分类, 可将教学语言分成系统讲授语言, 个别辅导语言, 组织协调语言.系统讲授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以全班学生为对象系统讲解和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语言;个别辅导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以个别学生为对象辅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语言;组织协调语言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组织教学活动、协调教学关系、控制教学进程的语言.

根据教学语言的信息流向分类, 教学语言可以分成单向传输语言, 双向对话语言, 多向交流语言.单向传输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单向输出的语言;双向对话语言, 是指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 在民主融洽的气氛下, 进行生动活泼的双向对话的语言;多向交流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交谈、讨论、争辩的语言.

根据教学语言的表现形式分类, 教学语言可以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

二、对数学教师教学语言的要求

1. 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 严谨简约

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 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自己有个透彻的了解, 比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 如果混为一谈, 就违背了同一律;又如, 有的教师讲“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就忽略了“同底等高”的条件;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 就违背了矛盾律.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 不能用土语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除了准确规范之外, 同时要做到教学语言干净利索、抓住重点, 简洁概括, 有的放矢.

2. 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 通俗易懂

教学语言既有书面用语, 又有口头用语, 要想使学生听得清楚明白, 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接近生活, 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要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通俗易懂, 首先要用形象化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一般地说, 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 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一位老师在讲解“阶乘”的概念时说:“100!这个结果大的惊人哟, 所以我们使用!”.“数的阶乘”这个概念, 从意义到算法, 学生记忆深刻.

其次, 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 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陈景润的老师沈元曾经用诗一般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哥德巴赫猜想: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 数学的皇冠是数论, 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他还意味深长地说:“昨天晚上, 我做了一个梦, 梦见你们中的一名同学了不得, 他证明出了哥德巴赫猜想.”这句话产生的神奇的力量, 激励陈景润踏上了摘取皇冠明珠的漫漫征程, 并最终取得了辉煌成就.

3. 教学语言要亲切自然, 富有情感

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的载体, 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 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教师在教学中, 语言应当亲切自然, 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差生, 更应做到这一点, 以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激励他们的上进心, 应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4. 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 比喻恰当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 “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 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有助于学生去理解;去接受和记忆新知识.

当然, 一味地逗笑并不是幽默, 教学语言幽默应具有深刻智慧, 能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涵的丰富知识.

5. 恰到好处地运用无声语言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通过大量试验得出一个公式:课堂上的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由此可见, 无声语言作用占的比重是很大的.教师应当恰到好处地运用无声语言, 教师的视线要注视全班学生, 通过视线与学生交流信息, 得到反馈.教师的情绪要乐观、饱满、用乐观饱满的情绪去调剂学生听课的情绪, 减少学生听课的疲劳.

三、数学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

教学语言修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成的, 但只要锲而不舍, 付出辛勤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就一定能取得显著的成效.

1. 对事业、对学生的挚爱.

教师教学是不露痕迹的表演, 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角色, 才能做到自然和谐, 丝毫不露表演的痕迹, 这就需要教师对事业、对学生的挚爱.

2. 深入钻研教材, 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教材是教学的最主要依据, 教育教学理论则是教学的指导原则, 通过对教材的钻研, 可以深入了解、全面掌握其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以及各部分的地位、各部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可以充分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

3. 深入生活, 向生活吸取更多的营养.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 数学教师也要象艺术家一样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以及内心世界中去, 找到和他们的共同语言.

4. 开阔视野, 扩大知识面.

教师的知识应该“杂”一点, 数学教师应该了解一些数学科学的发展史, 中外著名数学家的生平事迹, 中国古今的数学成就等.此外, 对于政治哲学、文学史地、理化科技、文艺体育、医药卫生、影视戏曲, 等等也要尽可能地多关注一些.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2]曹才翰等.数学教育学概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9.

[3]周春荔, 张景斌.数学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罗增儒, 李文铭.数学教学论.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5]范良火.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1) .

上一篇:大陆留学生下一篇:股票证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