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新型农民

2024-07-17

培训新型农民(精选十篇)

培训新型农民 篇1

为开展好新型农民的培训, 笔者专门对武威市的农民培训情况做了调查。通过调查, 发现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对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组织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组织农民参加教育培训重视程度不够, 宣传教育不到位。二是农民自身认识存在误差。相当一部分农民等待开发建设征地, 认为征地后政府会包办解决就业问题, 而自主参加培训、提高自身就业技能的积极性不高。三是部分农民存在急功近利思想, 希望通过两三天的技能培训就能掌握一门技术, 对应该具备的基本技术和管理知识缺乏兴趣。四是有很多农民工认为他们外出打工靠自身已有的体力和技能就行, 根本没想到要通过培训来改善就业环境, 增加收入。五是很多已经实现灵活就业的农民工看重眼前既得利益, 而忽略经过培训可能实现稳定就业带来的长期利益, 所以培训愿望不强。

针对上述情况, 笔者认为要搞好新型农民的培训, 必须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使新型农民的培训落到实处, 收到实效。

一、营造浓厚氛围, 动员农民参训

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和专栏, 宣传外出务工人员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历程, 用发生在他们身边的鲜活事例教育、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就业技能培训。

二、制订培训计划, 提高培训质量

为使农民培训有计划、有步骤、高质量地开展, 在实施过程中, 我们要根据现有的农村劳动力现状、农业生产技术和企业用工需求, 严格按照培训要求, 从地区经济发展和自身优势出发, 选择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作为授课主要内容, 由武威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外聘专家及具有实际经验的专业户进行授课, 授课老师要在田间地头、厂房车间, 以理论结合实践给学员们授课, 确保每位学员学到技术。

三、整合教育资源, 联合开展培训

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覆盖面广, 培训群体数量大, 需要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形成合力, 共同开展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目前参与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部门多, 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的职责范围没有明确划分, 自成体系, 互不联通。省、市、县、乡纵向建立的科技素质培训资源未能相互有效地衔接。横向层面涉及农民培训工作的部门有农业、科技、教育、劳动、财政等多家培训机构, 造成重复培训等。因此, 必须由政府出面, 整合这些教育资源, 确定具体的牵头部门, 其他单位分工协作, 共同努力, 才能搞好农民的培训工作。

四、摸清培训需求, 培训因材施教

一是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为基本对象, 以生产大户、示范户、村民组组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等为重点, 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二是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出现的大量农业、农村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从业人员, 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三是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专业协会等组织中重点进行农业、服务业、工程技术专业培训;四是在农村务工人员中进行岗位技能培训, 帮助他们设计职业生涯, 使他们从简单的熟练工成为有技能有职称的技术工人。

五、结合农民实际, 创新培训方式

新型农民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沿袭传统的培训方式已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农村实际, 所以要改变培训方式, 要根据农民和市场需求, 围绕培训质量, 结合地区实际重点开设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副业产品加工、特色养殖、苗木栽培与管理等品牌专业, 努力实现“一镇一品”, 使农民从“要你学”转变为“我要学”, 始终把科技报务终端建到田间地头和农民身边, 体现在农民最需要的时机, 潜移默化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新型农民培训感言 篇2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这时往往可以写一篇感言将其表达出来。应该怎么写感言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型农民培训感言(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型农民培训感言1

20xx年6月份,我有幸参加了某县农业局主办的新型农民培育工程水稻培训班的学习,通过了短短的半个月的培训及外出考察参观活动,让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理论知识,颠覆了我多年来的传统种植观念,真是受益匪浅,收获多多,感触颇深。

一、学习感受:

1、感受到了国家对农业工作的重视:农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打牢了基础,全社会进步才有保障。针对农业局此次投入这么大的人力财力搞培训,正是为促进农业的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支撑:凭我们的老经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累死也不能创造很大的价值,只有相信科学技术,加大科技、农机应用,才能让农业变得有效益。

3、农民是体面而受尊重的职业,农业大有希望。新型农民不再是普通的贫困农民,同样能创造财富,从事农业生产同样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更多的辉煌事业。

二、主要收获:

1、改善了自己农业知识结构。授课老师都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他们全面系统地讲解了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让我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都有了进一步提高,更提高了我的经营管理能力。

2、认识到加强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科技时刻在进步,一刻不学习就落后,不能将新技术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就无法获得较好的农业效益,唯一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在生产操作中不断总结,运用学习的知识与方法解决操作中的困难,做到学以致用、以学促用。

总之,参加这次培训学习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我会继续努力把自己的农业生产搞的更好。

新型农民培训感言2

今年年初,我有幸参加了某农广校组织的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水稻种植’大户培训班的学习。7天紧张愉快的理论学习,让我聆听到了省、市、区各级老师关于农业企业创办基础知识、农产品营销基本知识与技巧、水稻高产高校栽培技术、农业惠农政策及法规、转基因安全知识、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和超级稻适栽良种及栽培模式等课程。经过一周的学习,我想我们每一位学员都有不同的但很大的收获。对于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次培训班举办得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必要,因为它不仅让我学习到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让我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打动了内心。无论是从听课到交谈,还是从所听到所闻,每时每刻、每一堂课,都让我有所感动和收获。同时,与60位种植大户的同学们聚集一堂,相互交流借鉴工作经验、思路方法,使得我较全面地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以下是这些天的几点体会:

一、多种形式的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

作为一名刚出校门的有着创业激情的大学生,我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不够系统也不够丰富。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我感觉豁然开朗,许多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在工作实践中觉得不好解决的棘手问题找到了切入点,感觉收获很大。通过系统地学习农业企业创办基础知识、农产品营销基本知识与技巧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课程,让我认识到农业也是需要走上信息化,也可以进行电子商务,为农民增收。专家、教授的参与式、互动式和实训教学就象是一顿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们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授课解惑,是一次书本知识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的锻炼机会。

二、深入的学习,认真理解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和作用

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从业人员中占比并不高,但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重要手段。新型职业农民应当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劳动者,应该具备三个明显素质:一是具有较好的社会素质,自立自强、崇尚科学、诚信友爱、知法守法,讲公德、有道德、重美德、尚文明;二是具有较高的技能素质,熟悉和会用现代农业技术,熟练掌握一到多项生产技能和技巧;三具有一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能充分利用人、财、物和土地等资源进行生产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三、认真学习新型职业农民基础和技能知识

作为一个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市场营销手段、相关的法律法规、农产品安全卫生和世界贸易组织与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等知识,还要具备市场信息采集与分析能力、建立客户与谈判定约、农产品品级鉴定、农产品储藏运输和了解财务等技能。这次培训给了我们接受高端教育的机会,让我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打开了思路,不仅对本地本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对开放先进的城市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这期间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师生互动都让我从每个角度获得了知识,感谢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锻炼的机会。

今后,我将尽自己所能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于实际工作中,真正成为一名新时代的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农民培训感言3

作为一名基层的农资经销商,我感觉近年来农村的农业生产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农村的劳动力大量进城,部分农田被荒废,种田大户开始涌现。通过参加这次培训,我进一步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是农 村发展的大势所趋,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农资服务离不开“私人订制”。

这几天,通过理论学习、实地参观和取土实践,我感觉目前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亟需改进。农民种地很辛苦,但是粗放型的施肥施药对农产品和土壤的品质都造成了伤害。为什么先前农田边上的水渠、土坑里的水可以随便喝,而且味道清甜,但现在谁敢喝?为什么粮食产量上去了,除了卖给贩子或者国库,没有其他销路?为什么雨季旱季不再准时,老百姓普遍还是靠天收?为什么农作物病虫害越来越多,防治成本居高不下?要解决这些问题,都绕不开“生态”这个词。

生态农业,暂且不论高科技高投入的农业设施,细心体贴的“私人订制”式的农资服务对于我们基层农资经销商来说尤为重要。将来种地施肥施药,我们可以单独给一块土地“开小灶”,根据土壤营养成分和种植作物的具体情况来订制肥料和农药。条件允许的话,甚至可以将作物需要的阳光、空气、水分、土壤一一进行生态模拟或者改造。

农民种地的本质需求是什么?生存发展!生存的问题也就是解决温饱。现在我们这里,农民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已经基本解决了。那么发展的问题,也就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问题,怎么解决?我们也是农民,尽管在农村开了店铺,我们的生意也照样离不开土地离不开农民。我们虽然能力有限,但是我们与农村的兄弟姐妹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无论我们是否也从事种植,为农民做好农资服务,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通过参加这次培训,我认识到我们经销农资的,所做的不是简单的一个买卖商品的事情。我们承载着促进农业发展尤其是协助新型职业农民转型成长的重要历史使命。这话可能有点夸张。但是引领和帮助农民发展“生态农业”,我们还是能发挥作用的。比如,我们掌握着农村作物的种植、防病、收购等信息,这些信息如果能加以整理并定向发布,提升的将不仅是农民的收入,还将深刻地改变农村传统的农业格局。一句话,农民富裕了,我们当然有钱赚。帮助农民科学种田,其实也是在为我们自己种树乘凉。所以,经销农资,不仅要货真价实凭良心讲信用,更要积极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并做好相关农业服务。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感觉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农资服务应该围绕“私人订制”来进行。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不同土壤的肥力不同,不同作物的营养也不同,所以凭借简单的经验种植是无法获得高品质高效益的。测土配方很有必要。另外农药的使用,也是农民面临的一个大问题:病虫害耐药性增强,防治成本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那么,我们农资经销商该怎么做呢?简单的说,就是给每一块土地和每一种作物“开小灶”——量身定制肥料和农药。我们没有技术可能也缺少资金,但是没关系,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是支持这个事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带领农民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积极向生态农业、新型职业农民靠拢。所以,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积极做好新农村形式下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农资服务工作。

最后,衷心感谢xx市政府、市农业局、市农广校、镇政府、镇农技服务中心给我机会,让我参加了本次培训。谢谢。对于本次培训辛勤付出老师、班干部,我也想表示我真诚的谢意,你们辛苦了!

新型农民培训感言4

我今年47岁,初中文化,家住安陆市孛畈镇青龙谭村2组,20XX年12月份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推荐下,经学校领导批准,我参加了安陆市农业局农技推广中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一周的学习,让我体会十分深刻。

一、本次我学到了新型职业农民素养与农业发展新理念,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需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及专业技能。

同时,专家对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级的基本判断,惠农政策解读,超级水稻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及有机质提升,改粳工程,高产优质良种应用与纠纷处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面源污染控制,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农业减灾避灾技术,水稻机械育秧技术,理性看待转基因等等的讲解,都十分的精彩,也使我大开了眼界,深受启发。

二、通过本次学习,我提高了认识

懂得了仅仅依靠80亩的水稻收入是很微薄的,也没有出路,我下定决心回去后扩大生产,流转更多的土地,成立合作社,把所学技能带动乡亲们共同谋求生存,追求财富,服务社会。

三、经过这次学习,让我真正认识和体会到新型职农民培训的重要性与使命感

尤其我们安陆是农业大市,地广人多,农业生产简单,很多农民崇尚外出打工赚钱,弃荒田地,确实令人忧心。那么,安陆农业如何走呢?我个人有几点小建议:一是我市农业局进一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二是让新型职业农民在培训后,领导帮助其流转土地,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使想种地的人有地可种;三是集中全市专业化农业科技人才,服务于农村,服务于农民。

新型农民培训感言5

你们好!我来自于大幕乡钟台山麓的桃花尖村的王广良。今天是个高兴的日子,我有幸得到你们和蔼可亲的.热情指导。这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为我们农村、农民带来学习科技知识,树立新理念的良机,使农村充满春意盎然的蓬勃生机。

你们为了使我成为一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千方百计的不遗余力的帮助,可谓是呕心沥血的辛勤园丁。为了我们学到全面的知识,你们邀请市农院、区农局、司法部门的专业人员、组织专家团队,联系外训,牺牲你们的休息时间、放弃手中的急事,使我认识到科技兴农的重要性和农业集约化的必然性,作为学员的我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及歉意。

我们农村经济发展之所以与城市存在相当大的距离是因为缺少合格的在市场竞争中有胜算的农产品。良性竞争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不可阻挡的自然趋势。科技知识是将传统的温饱农业引领到现代新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动力,是你们的言传身教呼唤我们对科学知识渴望的良知。

我们通过15天的学习,总觉得老师、领导与学员之间没有隔阂,没有高人一等的架势,很融洽,那种平易近人的感觉历历在目,讲起课来有声有色、细致入微、生动贴切、通俗易懂、百问不厌,使我受益匪浅。

我是一位普通的农民,是你们指导我怎样学会科学知识,尽快从辛苦的劳动过程中解救出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我们这代人羡慕已久的愿望。老师们是你教我们从种子选择、播种、移栽、管理、成熟、收割如何分段、分层次,及时适量,合理配方,精确施肥、施农药从而使农产品有效增产,增收达到符合食品安全的标准,生产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怎样运用电脑软件,全程安全监控,销售,购买,一应俱全,是我们这代人的梦想。

咸宁是一朵花,那么大幕是这花上的绿叶,怎样呵护这片绿叶。食品质量安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才是领导、老师、学员们所期盼的愿望。作为合法的公民,我们是责无旁贷,也是任重道远。愿生命之树常青,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绿色“金矿”永存。

最后,感谢咸安区农业局、区农广校、大幕乡镇各位领导对我们学员的大力支持与关爱,愿全体领导、老师、学员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们都在丛中笑有所成。

新型农民培训感言6

一、本次我学到了新型职业农民素养与农业发展新理念,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需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及专业技能。同时,专家对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级的基本判断,惠农政策解读,超级水稻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及有机质提升,改粳工程,高产优质良种应用与纠纷处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面源污染控制,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农业减灾避灾技术,水稻机械育秧技术,理性看待转基因等等的讲解,都十分的精彩,也使我大开了眼界,深受启发。

二、通过本次学习,我提高了认识,懂得了仅仅依靠80亩的水稻收入是很微薄的,也没有出路,我下定决心回去后扩大生产,流转更多的土地,成立合作社,把所学技能带动乡亲们共同谋求生存,追求财富,服务社会。

三、经过这次学习,让我真正认识和体会到新型职农民培训的重要性与使命感,尤其我们安陆是农业大市,地广人多,农业生产简单,很多农民崇尚外出打工赚钱,弃荒田地,确实令人忧心。那么,安陆农业如何走呢?

我个人有几点小建议:

一是我市农业局进一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

二是让新型职业农民在培训后,领导帮助其流转土地,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使想种地的人有地可种;

新型农民培训路径优化思考 篇3

关键词 新型农民;培训路径;优化;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3.68;G72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5--02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都开始关注自身的科技实力与知识实力。我国为农业大国,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浪潮中,对于农业经济来说,想要在新时代维持生存,获得发展,必须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使农民摆脱以往的观念、生产方式,成为知识经济体制中的新型农民,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基础。

1 新形势下新型农民培训的制约因素

在多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笔者发现,当前阻碍新型农民培训的主要因素有。

1.1 基层培训条件有限,关注意识较低

1)就当前的基层农业推广单位及其员工而言,在培训条件以及关注意识上存在缺陷使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难以实现有效发展。

2)在培训所需的软件与硬件条件建设上存在不足,相关部门没有投入一定的财力,或者受到划拨资金不足的影响。例如,缺乏基层培训站点与专业培训人员、培训所需的机器设备等落后、培训相关教材缺乏等[1]。

3)关注意识上也存在问题。当前,大多数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往往过度关注农资推广以及新型农业技术推广,而忽视了对农民的培训工作。这也是造成培训相关软硬件条件跟不上的原因之一。

1.2 农民基础文化素质低,认知水平差

虽然国家在义务教育以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方面早就加大了创新力度,新时代农民的文化素质水平提高,但是,相比于农业科技水平较高的其他国家,我国农民的基础文化素质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尤其在观念方面,一些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依然存在着“读书无用”的陈旧观念。较低的文化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农民的认识水平,其间接地导致新型农民培训难度的加大。

1.3 培训方式与内容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当前需要

制约新型农民培训的另一大因素为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层面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培训方式单一,在大多数农民培训中,还是延续传统的口授式培训方式。这种单一的方式对于文化程度有限的农民来讲,不易背其吸收并灵活掌握;培训内容单一,在笔者多年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发现针对农民的培训,其内容主要为农资应用介绍、种植技术讲解等关于技术层面的知识,很少涉及农业风险掌控、有机农业开发等较为前沿等新时代的农业经济相关知识。这些知识的缺乏与多元化社会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不相符,使农民不能满足时代需要[2]。

1.4 农民数量多,难以实现培训的全面化

我国为农业大国,虽然近几年我国城镇化建设加剧,农村常驻人口大幅度缩减,但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农民的数量与比例已经排在前列。在我国地区中相应的农民数量也占有较大比例。面对庞大的培训对象,数量及人员有限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难以实现培训的全面化。

2 优化新型农民培训的具体路径分析

就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而言,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的现代化程度,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来优化新型农民培训工作。

2.1 提高新型农民培训的认知,加强软硬件建设

在倡导知识、科技以及创新的当下,从事农民培训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必须要深刻认识到农民培训对其农民自身、农村经济,甚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影响。只有在农民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后,才能够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才能够促进一系列农业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具体来说,在提升认知以及强化软硬件建设上,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通过政策与形势的分析,负责农业培训相关部门管理者向每位员工普及农民培训的重要性,使其明白这项工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2)多渠道争取资金来完善新型农民培训所需的软件与硬件基础。除了尽量保持农业划拨资金的转款专用外,基层农业推广部门应当积极依托社会组织、自身多元化运营来充实培训事务所需的各种条件。

2.2 摆正培训态度,确保培训效果

针对当前农民文化素质较低,认知程度有限的客观局限,就我国庞大的农民群体及我国的基本国情而言,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其加以扭转。为此,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积极地做出相应的努力来弥补这一缺陷。这就需要其摆正培训态度,即面对农民接受能力、认知能力差的客观现状,在培训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在态度上保持耐心、细致、真诚的状态。当面对问题时,不应感到厌烦、无奈,要积极地需求有效途径从侧面加以解决,从而最大程度地帮助农民充分吸收培训内容,完成培训的目标,确保培训效果。

2.3 创新培训方式,促进培训内容的多元化发展

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对于农业经济来说,创新同样重要。在新型农民培训中,对于传统的、单一的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相关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必须要投入一定精力与人来来加大创新力度。1)在培训方式创新上,应当充分借鉴现代化企业培训方式,合理借助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来展开立体化、富有画面感的演示操作、图片展示等培训方式。这样能够便于农民对培训内容的吸收与借鉴。2)在培训内容上,相关培训机构应针对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来完善与充实培训内容,如应当适当引入农业风险防范、生态农业等新型农业观念与内容。此外,在现阶段的培训中,要注意内容的通俗易懂,以便农民掌握。

2.4 完善农村合作社培训点,使其达到以点带面效果

对于庞大的待培训新型农民而言,为了弥补自身的不足,相关农技推广单位应当积极寻求其他途径来加以优化。例如,负责培训的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在农村成立合作社,联合当地的农业种植技术员或者具备一定文化素质水平的新型农民依托合作社建立培训点。重点培养一批达标的新型农民,然后通过这些农民的作用将培训知识与内容传播至基层农民身上,起到一点带面的效果[3]。

3 结语

在当前的新型农民培训中会出现一些制约因素,相关部门应积极发现问题,并想方设法来对培训路径加以优化,进而促进我国农民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满足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唐小平.新型农民培养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四川农业科技,2016(2):69-71.

[2]耿会霞.加强新型农民培育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J].吉林农业,2016(5):61.

[3]孟繁君,金青,苏春辉,等.探索培训新形式 拓宽培训新途径[J].基层农技推广,2016(3):57-58.

浅议新型农民培训 篇4

1.1 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区别

我国传统的农民就是农夫,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是对他们的最好写照。他们日出而作, 日没而息, 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解决自家的温饱。他们虽然有着勤劳善良、忍辱负重的优良品质, 但也习惯于逆来顺受、保守短见, 更缺乏组织性和创造性;而新型农民是相对于传统农民而言的, 是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民, 用经济学意义表述应该叫“农商”, 即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 以需求指导农业生产, 以新产品引导市场, 并以商业活动为舞台的新生产者。

1.2 新型农民应具备的品质

新型农民应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对“三农”及其相关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有理想, 有追求, 有鲜明的创业精神;应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要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具有一定农业生产、农业经济等方面的一技之长, 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带头人;应有崇高的职业道德, 有良好的生产和生活习惯, 遵从“八荣八耻”, 做一个文明的社会分子;应有组织有纪律, 视野宽阔, 要懂得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2 加强新型农民培训的意义

2.1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着力培育新型农业人才。“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 作为新农村建设直接参与者、主要建设者和最终受益者, 农民素质的高低将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新农村建设宏伟目标和艰巨任务, 都十分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2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出路, 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助推农业现代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唯一途径是加强农民综合素质的培训工作。

2.3 是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农业需要通过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合作、商品化生产, 进行集约生产、规模经营, 以获取高效益。因此必须培育出具有现代市场经济意识、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具备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农民。

2.4 是实现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农业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 让农民掌握先进的科技成果并运用到农业生产和经营中才能从根本上增加农民增加收入。

3 新型农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3.1 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较低, 思想意识保守、安于现状, 导致农民教育培训难度加大

相当一部分人文化基础偏低, 对新兴的农业科技、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方式缺乏接纳、吸收能力;有的虽有培训愿望, 但同时只看眼前利益, 存在“小富即安”思想, 认为学习技术耽误生产, 普遍存在既想致富又对政府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市场观念、市场意识非常淡泊;部分农民存在急功近利思想, 希望一次培训就能掌握一门技术, 只想要“如何增加产量、如何减少投入”的“秘诀”, 对应该具备的基本技术和管理知识缺乏兴趣;年龄的大小不一和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 决定了农民对科技的认知、需求、接受和实践操作上有很大的差异, 使培训的成效大打折扣, 培训难度加大。

3.2 培训机构和培训内容不规范, 严重挫伤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 扰乱了培训市场

正规的培训机构往往存在培训不连续, 培训是一阵风, 上冷下热的状况, 培训的地点和内容难以统一, 重复培训较多, 严重浪费教育资源;个别培训机构敷衍了事, 做过场, 工作存在形式主义, 教育内容不够丰富;一些企业、社团和个体户往往是为了推销某种产品也进行培训, 甚至推销一些假冒伪劣产品, 使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挫伤。

3.3 师资力量薄弱, 培训方式和教学手段落后

很多培训教师是临时上阵的, 他们没有教师资格, 多数些普通的管理人员;目前的培训仍以传统的教学为主, 主要是理论讲述多、实践指导少, 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远程教育设施不足, 信息滞后, 新技术不能及时推广, 就更谈不上数字化信息的多媒体教学培训。教育手段比较单一, 依然停留在“读读报, 开开会”、照本宣科上级文件的老套做法。

3.4 政府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培训效果不明显

目前农民培训还没有相对固定的经费投入主渠道, 也没有将农民培训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经费投入难以保障。培育新型农民, 加大各方资金投入是关键;在现有体制下由于农民培训工作的资金、师资、场地等诸多要素无法统筹安排, 无法资源共享, 导致培训方式单调, 培训内容不系统、不深入、难持续, 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 有相当一部分培训项目尽管投入了许多人力、财力、物力, 却难以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4 解决问题的途径

4.1 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宣传力度, 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文化等综合素质

以政府为龙头, 尽快制定出台并实施“新型农民培育计划”, 确立实施目标、实施办法和考核标准, 全面推进新型农民培育工作。要深入乡村做好宣传工作, 向农民讲清务工与务农的区别, 讲清科技致富、科技兴农的重要性,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电台等媒体, 大力宣传科技致富、自主创新致富的先进典型, 让农民逐渐主动接受培训, 参与培训。另外, 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 对经过培训取得“农函大”结业证书、农民技术员职称的农民, 在农业项目贷款、土地流转承包等方面给与政策性倾斜, 对一些特别优秀的学员, 可以聘任为村级农技指导员, 并给与相应的资金补助, 实行培训、考核、聘用、待遇相统一的政策, 调动和激发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4.2 有效整合资源, 规范培训机构, 建立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政府统筹宣传、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行业、各部门的现有资源, 农业部门牵头, 组建培训实施机构。成立新型农民教育培训行政领导机构, 负责教育培训项目的全面领导协调工作;建立培训指导小组, 负责保障、监督、协调、督促、培训等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 主要负责项目实施的日常管理工作。成立专家组和师资团, 成员包括农广校、农技站、植保站等单位的专家组成, 使农民教育培训真正的形成合力, 共同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

4.3 强化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 积极改善培训手段

加强对培训机构现有教师的继续教育培养, 或直接聘请专业的培训教师;积极推广以计算机为支撑的数字化信息多媒体教学培训的形式充分发挥现有远程培训资源, 以“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为依托, 积极建设县乡镇村三级远程教育设施, 把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生动直观的数字化多媒体培训形式应用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将新的远程培训模式———“手机短信移动学习”引入农民科技教育工作来, 使农民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利用手机的短信平台进行交互式的技术培训、信息交流等, 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4.4 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 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 从根本上提高培训效果

政府要高度重视, 要将农民培训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有所增加, 对所拨经费实行集中管理, 专款专用, 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同时, 适时引入市场机制, 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民办培训机构参与农民培训工作, 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入体制, 解决农民教育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 从根本上确保农民教育培训活动的顺利实施。

摘要:本文对新型农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并指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新型农民培训感言(通用) 篇5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所接触的人和事而备受启迪,这时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感言。那要怎样写好感言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型农民培训感言(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型农民培训感言1

我今年47岁,初中文化,家住安陆市孛畈镇青龙谭村2组,20XX年12月份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推荐下,经学校领导批准,我参加了安陆市农业局农技推广中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一周的学习,让我体会十分深刻。

一、本次我学到了新型职业农民素养与农业发展新理念,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需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及专业技能。

同时,专家对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级的基本判断,惠农政策解读,超级水稻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及有机质提升,改粳工程,高产优质良种应用与纠纷处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面源污染控制,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农业减灾避灾技术,水稻机械育秧技术,理性看待转基因等等的讲解,都十分的精彩,也使我大开了眼界,深受启发。

二、通过本次学习,我提高了认识

懂得了仅仅依靠80亩的水稻收入是很微薄的,也没有出路,我下定决心回去后扩大生产,流转更多的土地,成立合作社,把所学技能带动乡亲们共同谋求生存,追求财富,服务社会。

三、经过这次学习,让我真正认识和体会到新型职农民培训的重要性与使命感

尤其我们安陆是农业大市,地广人多,农业生产简单,很多农民崇尚外出打工赚钱,弃荒田地,确实令人忧心。那么,安陆农业如何走呢?我个人有几点小建议:一是我市农业局进一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二是让新型职业农民在培训后,领导帮助其流转土地,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使想种地的人有地可种;三是集中全市专业化农业科技人才,服务于农村,服务于农民。

新型农民培训感言2

作为一名基层的农资经销商,我感觉近年来农村的农业生产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农村的劳动力大量进城,部分农田被荒废,种田大户开始涌现。通过参加这次培训,我进一步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村发展的大势所趋,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农资服务离不开“私人订制”。

这几天,通过理论学习、实地参观和取土实践,我感觉目前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亟需改进。农民种地很辛苦,但是粗放型的施肥施药对农产品和土壤的品质都造成了伤害。为什么先前农田边上的水渠、土坑里的水可以随便喝,而且味道清甜,但现在谁敢喝?为什么粮食产量上去了,除了卖给贩子或者国库,没有其他销路?为什么雨季旱季不再准时,老百姓普遍还是靠天收?为什么农作物病虫害越来越多,防治成本居高不下?要解决这些问题,都绕不开“生态”这个词。

生态农业,暂且不论高科技高投入的农业设施,细心体贴的“私人订制”式的农资服务对于我们基层农资经销商来说尤为重要。将来种地施肥施药,我们可以单独给一块土地“开小灶”,根据土壤营养成分和种植作物的具体情况来订制肥料和农药。条件允许的话,甚至可以将作物需要的阳光、空气、水分、土壤一一进行生态模拟或者改造。

农民种地的本质需求是什么?生存发展!生存的问题也就是解决温饱。现在我们这里,农民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已经基本解决了。那么发展的问题,也就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问题,怎么解决?我们也是农民,尽管在农村开了店铺,我们的生意也照样离不开土地离不开农民。我们虽然能力有限,但是我们与农村的兄弟姐妹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无论我们是否也从事种植,为农民做好农资服务,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通过参加这次培训,我认识到我们经销农资的,所做的不是简单的一个买卖商品的事情。我们承载着促进农业发展尤其是协助新型职业农民转型成长的重要历史使命。这话可能有点夸张。但是引领和帮助农民发展“生态农业”,我们还是能发挥作用的。比如,我们掌握着农村作物的种植、防病、收购等信息,这些信息如果能加以整理并定向发布,提升的将不仅是农民的收入,还将深刻地改变农村传统的农业格局。一句话,农民富裕了,我们当然有钱赚。帮助农民科学种田,其实也是在为我们自己种树乘凉。所以,经销农资,不仅要货真价实凭良心讲信用,更要积极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并做好相关农业服务。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感觉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农资服务应该围绕“私人订制”来进行。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不同土壤的肥力不同,不同作物的营养也不同,所以凭借简单的经验种植是无法获得高品质高效益的。测土配方很有必要。另外农药的使用,也是农民面临的一个大问题:病虫害耐药性增强,防治成本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那么,我们农资经销商该怎么做呢?简单的说,就是给每一块土地和每一种作物“开小灶”——量身定制肥料和农药。我们没有技术可能也缺少资金,但是没关系,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是支持这个事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带领农民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积极向生态农业、新型职业农民靠拢。所以,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积极做好新农村形式下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农资服务工作。

最后,衷心感谢xx市政府、市农业局、市农广校、镇政府、镇农技服务中心给我机会,让我参加了本次培训。谢谢。对于本次培训辛勤付出老师、班干部,我也想表示我真诚的谢意,你们辛苦了!

新型农民培训感言3

20xx年6月份,我有幸参加了xx县农业局主办的新型农民培育工程水稻培训班的学习,通过了短短的半个月的培训及外出考察参观活动,让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理论知识,颠覆了我多年来的传统种植观念,真是受益匪浅,收获多多,感触颇深。

一、学习感受:

1、感受到了国家对农业工作的重视:农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打牢了基础,全社会进步才有保障。针对农业局此次投入这么大的人力财力搞培训,正是为促进农业的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支撑:凭我们的老经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累死也不能创造很大的价值,只有相信科学技术,加大科技、农机应用,才能让农业变得有效益。

3、农民是体面而受尊重的职业,农业大有希望。新型农民不再是普通的贫困农民,同样能创造财富,从事农业生产同样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更多的辉煌事业。

二、主要收获:

1、改善了自己农业知识结构。授课老师都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他们全面系统地讲解了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让我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都有了进一步提高,更提高了我的经营管理能力。

2、认识到加强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科技时刻在进步,一刻不学习就落后,不能将新技术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就无法获得较好的农业效益,唯一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在生产操作中不断总结,运用学习的知识与方法解决操作中的困难,做到学以致用、以学促用。

总之,参加这次培训学习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我会继续努力把自己的农业生产搞的更好。

新型农民培训感言4

今年年初,我有幸参加了某农广校组织的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水稻种植’大户培训班的学习。7天紧张愉快的理论学习,让我聆听到了省、市、区各级老师关于农业企业创办基础知识、农产品营销基本知识与技巧、水稻高产高校栽培技术、农业惠农政策及法规、转基因安全知识、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和超级稻适栽良种及栽培模式等课程。经过一周的学习,我想我们每一位学员都有不同的但很大的收获。对于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次培训班举办得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必要,因为它不仅让我学习到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让我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打动了内心。无论是从听课到交谈,还是从所听到所闻,每时每刻、每一堂课,都让我有所感动和收获。同时,与60位种植大户的同学们聚集一堂,相互交流借鉴工作经验、思路方法,使得我较全面地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以下是这些天的几点体会:

一、多种形式的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

作为一名刚出校门的有着创业激情的大学生,我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不够系统也不够丰富。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我感觉豁然开朗,许多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在工作实践中觉得不好解决的棘手问题找到了切入点,感觉收获很大。通过系统地学习农业企业创办基础知识、农产品营销基本知识与技巧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课程,让我认识到农业也是需要走上信息化,也可以进行电子商务,为农民增收。专家、教授的参与式、互动式和实训教学就象是一顿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们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授课解惑,是一次书本知识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的锻炼机会。

二、深入的学习,认真理解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和作用

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从业人员中占比并不高,但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重要手段。新型职业农民应当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劳动者,应该具备三个明显素质:一是具有较好的社会素质,自立自强、崇尚科学、诚信友爱、知法守法,讲公德、有道德、重美德、尚文明;二是具有较高的技能素质,熟悉和会用现代农业技术,熟练掌握一到多项生产技能和技巧;三具有一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能充分利用人、财、物和土地等资源进行生产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三、认真学习新型职业农民基础和技能知识

作为一个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市场营销手段、相关的法律法规、农产品安全卫生和世界贸易组织与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等知识,还要具备市场信息采集与分析能力、建立客户与谈判定约、农产品品级鉴定、农产品储藏运输和了解财务等技能。这次培训给了我们接受高端教育的机会,让我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打开了思路,不仅对本地本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对开放先进的城市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这期间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师生互动都让我从每个角度获得了知识,感谢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锻炼的机会。

今后,我将尽自己所能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于实际工作中,真正成为一名新时代的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农民培训感言5

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抓手,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应用、构建新型生产经营体系的重要基础。”3月11日,全国政协、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对此我十分认同。”

我国是农业大国,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张桃林说:“当前,农业劳动者质量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我国农业专业化分工难以深入推进、先进农业设施装备难以推广、现代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甚至影响到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构建,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瓶颈。”

对于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张桃林指出了三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培训投入不足。从中央层面看,目前针对务农农民的中等职业教育没有纳入到免学费和国家助学政策中。从地方层面看,产粮大县往往是财政小县,加之农业对拉动地方GDP贡献有限,因此地方难以有足够的动力和财力投入到量大面广的农民教育培训中去。二是培训条件较差。作为农民教育培训主体力量的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虽然有完整的.办学体系,但由于长期以来投入不足,培训缺场所、教学缺设施、下乡缺工具、实习缺基地,培训功能难以得到很好发挥。三是扶持政策缺乏。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大、比较效益低,是导致高素质劳动力弃农、转业的重要原因。我国现有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中,专门针对种养大户等新型职业农民和生产经营主体的还不多,亟须加强和完善。

为解决这些问题,张桃林建议,首先要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投入力度。建议国家研究设立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专项,以农广校和中等农业职业学校为依托,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等新型职业农民接受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实行免学费和国家助学政策,培养具有农科中等职业教育水平的职业农民等。

谈到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时,张桃林提出:“建议相关部门结合当前农业生产力水平,分级别、分产业、分区域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资格标准,以能力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比较效益、劳动生产率、示范带动作用等为要素,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指标体系。深入研究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扶持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的政策体系,并将其作为未来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投入方向,重点在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农业补贴、农业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

新型农民培训感言6

你们好!我来自于大幕乡钟台山麓的桃花尖村的王广良。今天是个高兴的日子,我有幸得到你们和蔼可亲的热情指导。这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为我们农村、农民带来学习科技知识,树立新理念的良机,使农村充满春意盎然的蓬勃生机。

你们为了使我成为一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千方百计的不遗余力的帮助,可谓是呕心沥血的辛勤园丁。为了我们学到全面的知识,你们邀请市农院、区农局、司法部门的专业人员、组织专家团队,联系外训,牺牲你们的休息时间、放弃手中的急事,使我认识到科技兴农的重要性和农业集约化的必然性,作为学员的我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及歉意。

我们农村经济发展之所以与城市存在相当大的距离是因为缺少合格的在市场竞争中有胜算的农产品。良性竞争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不可阻挡的自然趋势。科技知识是将传统的温饱农业引领到现代新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动力,是你们的言传身教呼唤我们对科学知识渴望的良知的。

我们通过15天的学习,总觉得老师的、领导与学员之间没有隔阂,没有高人一等的架势,很融洽,那种平易近人的感觉历历在目,讲起课来有声有色、细致入微、生动贴切、通俗易懂、百问不厌,使我受益匪浅。

我是一位普通的农民,是你们指导我怎样学会科学知识,尽快从辛苦的劳动过程中解救出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我们这代人羡慕已久的愿望。老师们是你教我们从种子选择、播种、移栽、管理、成熟、收割如何分段、分层次,及时适量,合理配方,精确施肥、施农药从而使农产品有效增产,增收达到符合食品安全的标准,生产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怎样运用电脑软件,全程安全监控,销售,购买,一应俱全,是我们这代人的梦想。

咸宁是一朵花,那么大幕是这花上的绿叶,怎样呵护这片绿叶。食品质量安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才是领导、老师、学员们所期盼的愿望。作为合法的公民,我们是责无旁贷,也是任重道远。愿生命之树常青,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绿色“金矿”永存。

创新授课方法 培训新型职业农民 篇6

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日前,由四平市经济贸易学校承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班在铁东区石岭镇举行。来自石岭镇各类合作社的骨干成员及种植(养殖)大户、示范典型代表近50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班聘请农业专家为学员深度讲解新型职业农民的素养和产业技能相关知识,为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复合型人才创造了条件。

据四平市经济贸易学校校长刘占发介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是今年国家推出的强农惠农政策之一,也是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的转型和升级。培育类型有三种,即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将实行“分段式、重实效、参与式”培育模式。对学员实行全程免费培训,期间带领学员外出参观考察。培训结束后,由培训机构组织受训者参加考试,成绩合格者由认定机构统一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获得证书后,将享有国家相关优惠政策。

近年来,四平市针对广大农民提高生产技能、增加创业门路、扩大经营规模的需求,审时度势,调整授课方向,着力解决农民在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中遇到的问题,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此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就是深入落实“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的具体体现。

对新型农民培训的思考 篇7

关键词: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习态度,生活理念

新型农民是指在农村居住时间长, 比普通农民具有更多专业技术、更能把握市场变化, 本身愿意留在农村发展的农民。新型农民应该具备掌握技术、具有知识、懂得经营的特点。同时, 新型农民还应该具有自立意识、合作精神、法律观念和创业技能, 能够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要培养新型农民就要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 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帮扶是关键。

肥东县自2005年开展新型农民培训以来已经有10个年头, 期间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也吸取了不少的经验教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开展10年以来, 共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大户、农村致富能手等十几万人次, 对农业实用技术、科技文化等普及和推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有效提高了肥东农民的种养技术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 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肯定和称赞, 新型农民培训也在肥东得到传播和推广。

1 存在的问题

1.1 有文化、懂经营的青壮年劳动力不多

肥东县农村剩余青壮年劳动力较少, 有文化、有知识的年青人大多外出创业和打工, 在家留守基本都是老人、妇女和小孩, 俗称“386199”部队, 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较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技推广的普及。农业经营方式依然传统落后, 农民学习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积极性不高, 领悟能力不强, 不利于现代农业科技的示范和推广[1]。

1.2 存在针对性不强、所学非所想的情况

在实际开展培训中, 按照安徽省、合肥市的文件精神,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培训计划, 安排培训课程, 选定培训教师。在实际操作中, 发现开展的一些课程不是农民想要的, 与农民日常生产有一定的脱节或者农民不能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可操作性不强, 导致学员学习的兴趣不浓厚, 积极性不高[2]。

1.3 组织难度大, 集中办班和田间指导无法协调

动员组织有一定的难度, 学员存在不能满勤参训现象, 集中办班和田间指导都存在难以协调的问题。肥东县当前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方式主要采取集中办班和田间指导相结合, 理论和实践兼顾的方式, 因为当前农村留守人员大多是老弱妇孺, 且因为农村大多是散居, 有的还不能熟练掌握现代通信方式或者干脆没有现代通信设备, 导致每次组织培训不能通知到所有参训人员[3]。组织一次培训往往要花很长的时间来做协调和通知工作, 半天的培训可能要等上半天的时间, 从而影响培训的效率和质量。

2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建议

2.1 培养农民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理念

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一年四季忙于耕作, 生产经营方式落后, 运用先进技术的积极性不高。而新型农民有别于传统农民, 他们有学习的需求和热情, 愿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运用现代农业科技;他们不但懂得搞好生产, 更会好好地生活, 憧憬更高品质的生活, 具备良好的生活理念。培训过程中, 应该多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 宣传终身学习和不断学习的理念, 更新农民落后的观念, 激发农民学习兴趣。只有农民愿意学习, 才能让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取得实效[4,5]。

2.2 分门别类的开展课程, 实行“点餐式”教学

按类别进行分类教学, 我国培训农民机构大致有以下几类:成人学校、各级农广校、行业协会及农村经济组织、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农村远程教育体系、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要根据当地培训群众的实际情况, 结合各种培训方式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在实际生产中, 对农村培训对象进行分类, 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农村主要的劳动力。据统计,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数量为4亿人, 从事农业生产的约有3.5亿人。据调查显示, 妇女和60岁以上的老年劳动力占了农村劳动力的56%, 某些地区甚至达到70%以上, 他们不仅缺乏文化知识, 也不懂现代科学技术。要对这类农民进行培训, 其培训知识主要应该包括种植、养殖的简单知识和技术、品种选择、生活保健等方面的内容。培训这类农民的方式主要是示范试验和田间指导。示范试验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 田间指导能够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都适合这类人群的需求, 使受训农民农业技术及生产经营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达到推广先进技术普及的目的。二是想要有所作为的农民。这类对象主要是农村有创业意愿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对这类农民进行培训, 应该以经营管理、致富项目、专业知识等为主, 着力培养一批农村致富能手。三是农业种养大户及农民技术员。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种养殖经验, 迫切需要通过培训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因此, 应根据这类人群的特点, 通过“点餐式”教学迅速地让他们受益。四是乡镇村基层干部。农村干部熟悉当地情况, 具有一定的号召力, 对其进行培训的内容以政策法规、管理经验、相关法律常识为主, 使得农村干部可以带领本村农民快速致富。五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协会和经济组织。这类培训对象的生产表现出规模化、专业化的特点, 他们在生产中亟需种植养殖的专业技术、市场信息把握等方面的知识。因此, 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增加这类知识, 注重指导其提高农产品质量, 增加市场占有率。

2.3 加大宣传教育和组织力度

当前培训面临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就是农民不清楚培训教授哪些知识、自己可以得到哪些实惠, 农民朋友参训积极性不高, 同时又因为农村地域差别、老龄化情况严重等情况, 造成了组织培训难上加难。今后工作的重点应着力加强农民培训方面的宣传教育, 重点让农民知道培训的内容和实用知识, 以及参加培训可以学到什么, 得到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 可以给予参训学员适当的物化补助, 平时多进行技术指导, 农忙时节组织广大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指导, 按照培训、指导、服务的模式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赵正洲, 王鹏, 余斌.国外农民培训模式及特点[J].世界农业, 2005 (6) :51-54.

[2]黄祖辉, 俞宁.失地农民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3) :135-142.

[3]姜长云.农民的培训需求及培训模式研——我国农民培训的现状及政策调整趋向[J].经济研究参考, 2005 (35) :28-38.

[4]刘平青, 姜长云.我国农民工培训需求调查与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 2005 (9) :77-89.

新型农民培训路径优化思考 篇8

1 新形势下新型农民培训的制约因素

在多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 笔者发现, 当前阻碍新型农民培训的主要因素有。

1.1 基层培训条件有限, 关注意识较低

1) 就当前的基层农业推广单位及其员工而言, 在培训条件以及关注意识上存在缺陷使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难以实现有效发展。

2) 在培训所需的软件与硬件条件建设上存在不足, 相关部门没有投入一定的财力, 或者受到划拨资金不足的影响。例如, 缺乏基层培训站点与专业培训人员、培训所需的机器设备等落后、培训相关教材缺乏等[1]。

3) 关注意识上也存在问题。当前, 大多数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往往过度关注农资推广以及新型农业技术推广, 而忽视了对农民的培训工作。这也是造成培训相关软硬件条件跟不上的原因之一。

1.2 农民基础文化素质低, 认知水平差

虽然国家在义务教育以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方面早就加大了创新力度, 新时代农民的文化素质水平提高, 但是, 相比于农业科技水平较高的其他国家, 我国农民的基础文化素质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尤其在观念方面, 一些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依然存在着“读书无用”的陈旧观念。较低的文化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农民的认识水平, 其间接地导致新型农民培训难度的加大。

1.3 培训方式与内容较为单一, 难以满足当前需要

制约新型农民培训的另一大因素为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层面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培训方式单一, 在大多数农民培训中, 还是延续传统的口授式培训方式。这种单一的方式对于文化程度有限的农民来讲, 不易背其吸收并灵活掌握;培训内容单一, 在笔者多年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 发现针对农民的培训, 其内容主要为农资应用介绍、种植技术讲解等关于技术层面的知识, 很少涉及农业风险掌控、有机农业开发等较为前沿等新时代的农业经济相关知识。这些知识的缺乏与多元化社会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不相符, 使农民不能满足时代需要[2]。

1.4 农民数量多, 难以实现培训的全面化

我国为农业大国, 虽然近几年我国城镇化建设加剧, 农村常驻人口大幅度缩减, 但相比于其他国家, 我国农民的数量与比例已经排在前列。在我国地区中相应的农民数量也占有较大比例。面对庞大的培训对象, 数量及人员有限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难以实现培训的全面化。

2 优化新型农民培训的具体路径分析

就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而言, 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的现代化程度, 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来优化新型农民培训工作。

2.1 提高新型农民培训的认知, 加强软硬件建设

在倡导知识、科技以及创新的当下, 从事农民培训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必须要深刻认识到农民培训对其农民自身、农村经济, 甚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影响。只有在农民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后, 才能够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才能够促进一系列农业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具体来说, 在提升认知以及强化软硬件建设上,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 通过政策与形势的分析, 负责农业培训相关部门管理者向每位员工普及农民培训的重要性, 使其明白这项工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2) 多渠道争取资金来完善新型农民培训所需的软件与硬件基础。除了尽量保持农业划拨资金的转款专用外, 基层农业推广部门应当积极依托社会组织、自身多元化运营来充实培训事务所需的各种条件。

2.2 摆正培训态度, 确保培训效果

针对当前农民文化素质较低, 认知程度有限的客观局限, 就我国庞大的农民群体及我国的基本国情而言, 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其加以扭转。为此,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积极地做出相应的努力来弥补这一缺陷。这就需要其摆正培训态度, 即面对农民接受能力、认知能力差的客观现状, 在培训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 在态度上保持耐心、细致、真诚的状态。当面对问题时, 不应感到厌烦、无奈, 要积极地需求有效途径从侧面加以解决, 从而最大程度地帮助农民充分吸收培训内容, 完成培训的目标, 确保培训效果。

2.3 创新培训方式, 促进培训内容的多元化发展

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 创新是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对于农业经济来说, 创新同样重要。在新型农民培训中, 对于传统的、单一的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 相关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必须要投入一定精力与人来来加大创新力度。1) 在培训方式创新上, 应当充分借鉴现代化企业培训方式, 合理借助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来展开立体化、富有画面感的演示操作、图片展示等培训方式。这样能够便于农民对培训内容的吸收与借鉴。2) 在培训内容上, 相关培训机构应针对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来完善与充实培训内容, 如应当适当引入农业风险防范、生态农业等新型农业观念与内容。此外, 在现阶段的培训中, 要注意内容的通俗易懂, 以便农民掌握。

2.4 完善农村合作社培训点, 使其达到以点带面效果

对于庞大的待培训新型农民而言, 为了弥补自身的不足, 相关农技推广单位应当积极寻求其他途径来加以优化。例如, 负责培训的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在农村成立合作社, 联合当地的农业种植技术员或者具备一定文化素质水平的新型农民依托合作社建立培训点。重点培养一批达标的新型农民, 然后通过这些农民的作用将培训知识与内容传播至基层农民身上, 起到一点带面的效果[3]。

3 结语

在当前的新型农民培训中会出现一些制约因素, 相关部门应积极发现问题, 并想方设法来对培训路径加以优化, 进而促进我国农民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满足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要:当前, 全球已经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 为了跟上农业经济、科技以及社会发展的步伐, 新形势下的农民必须强化自身的能力, 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 用知识和技术来武装自己, 逐步成为新型农民。通过农业推广工作来对农民进行全方面的培训是提高新型农民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受到主观以及客观因素的影响, 在此工作中会出现一些困难, 农业推广部门及其人员需要针对困难实施有效的措施来优化培训路径。

关键词:新型农民,培训路径,优化,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小平.新型农民培养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四川农业科技, 2016 (2) :69-71.

[2]耿会霞.加强新型农民培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J].吉林农业, 2016 (5) :61.

新型农民转型培训途径的探索 篇9

一、在村组和企业设立培训基地

在摸清农民工培训需求特点后, 我们决定转变传统培训方式, 将课堂由学校转移到企业和村组。利用村组和企业设立培训基地。我们首先在有条件的村组和企业设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 学校采取“送教下乡”、“送教进厂”、“校企合作”等措施, 把培训班办到村和企业。并选择了荷仙集团、葛庄村、蒯家村、三联村等10多个单位作为镇级示范培训基地。学校指导各培训基地根据上级关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的文件精神, 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成立了以学校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 为确保培训工作有效推进, 学校还挑选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并热爱农民工培训工作的50多人作为兼职教师, 组成相对稳定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师资队伍, 全力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

二、科学设置培训计划和内容

农民工培训进工厂还是一个正在探索的领域, 在课程设置、时间设置、教材编写等方面, 都要根据企业和农民的需要进行设置。我校对农民工培训都针对不同的学员因材施教, 采用不同的培训模式见缝插针布点培训。专业设置上, 针对学员实情开设不同专业, 如农村基地授课内容主要以缝纫工、保洁工、维修电工、收银员等实用技能培训为主;而在企业基地授课内容主要以技能提升培训, 重点开设钳工、焊工、冷藏工、车工等需求量大和工人学习意愿强的项目;在学校则开展计算机基础、安全知识、劳动合同法等知识培训。在教学安排上, 针对企业的双休日和轮转班以及乡镇的农闲时间分别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农村劳动力大多文化素质不高、专业训练少、创新能力不强、接受能力较差的特点, 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操作技能的传授, 创新教学方法, 以直观教学为主, 语言传授为辅, 通过多媒体和电化教学的方式开展培训教学, 确保培训教学取得实效。

三、合理设置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 区分不同对象和不同专业, 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通过长短班相结合、老师与学员的双向互动、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和远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以及“订单式”培训、“定向型”培训和委托培训方式等进行教学。

1. 订单式培训。

我校根据用工单位的要求, 由学校组织开展农民培训, 并把培训后的农民直接输送到用工单位, 培训中我们非常注重它的实用性。

2. 定向培训。

根据用工单位需求, 充分利用用工单位现有资源, 开展农民技能培训, 通过培训的农民直接被用工单位吸纳。

3. 仓储式培训。

就是在农闲之余, 企业暂没有需求, 通过学校收集到的信息, 全镇还可能要兴办的新型工种, 需时不确定而进行的一种培训, 这就要我们富有前瞻性, 多跑政府、多跑企业, 为农民进工厂奠定基础。

4. 专业培训。

根据工厂需要, 对即将进厂的农民工请上级部门的专业人员或由学校联系送出去的培训, 这种培训我们非常注重它的专业性。我校为他们举办短、长期培训, 由镇农民素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辅导, 由乡镇、企业、培训机构组织实施, 开展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培训等, 是作为企业长期发展储蓄后备力量的一种培训。

以上的培训, 我校非常注意: (1) 时间的灵活性。兼顾农村生产实际而进行培训, 农民很乐于接受这样的培训, 我们严把有限的培训时间关。 (2) 时间的短暂性。此类培训力争时间短, 效率高, 实用性强, 尽量不拖农民的时间, 平时培训主要以技能为主。 (3) 时间的延续性。此类培训考虑到企业的实际和需要, 将培训内容进行分段, 分周期的培训, 使农民在较短的时间掌握从简单到复杂的技能培训, 这就要求我们在时间上充分考虑培训内容的延续性。

四、积极组织好服务工作、提高农民培训的积极性

农民培训不同于学校全日制教学, 生源分散, 往往两三个村的学员才能达到一个班的人数, 需求差异也较大, 组织工作琐碎繁杂。为了确保村民到课率, 使培训工作扎实有效, 镇劳动保障部门与学校、村委等多方紧密配合, 村委提供办公室或村组企业基地作为教室, 村民免费接受培训。确定上课地点后, 培训老师和村干部逐户统计上课意愿, 确定课堂开设的专业、课程进度, 考虑农活的忙闲, 每次上课前, 还逐户通知, 村民的到课率一般都能达到80%左右。示范基地在荷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开设了农民工培训课堂, 公司实行轮班的工作制度, 工人的休息时间不固定。为了按时完成授课, 学校组织培训老师住进公司, 利用学员的轮班休息时间上课。培训基地的老师这样说:“只要农民有需要, 不给补贴我们照样会给他们提供服务;培训之余我们还主动做好课后服务, 有时农民只上一节课或打一个电话就可以了解到他们需要的技能知识。”这些“送教下乡”、“送教进厂”、“校企合作”等培训模式, 把农民工培训班办到村和企业, 仅我镇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就在全镇布点涉及10多个自然村和企业, 不但提高了农民的就业能力, 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更关键的是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 为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开展农民进工厂培训初见成效

1.培训总量大幅增长。目前已具备初级工以上职业资格4358人, 比2007年以前的所有培训增长了82.6%。

2.短期技能培训总量大幅提升。在培训政策和工作机制的推动下, 2012年培训总量比去年增加了136人, 增长23.5%。特别是农民进工厂的培训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比2007年增长了156%。

3.农村人均纯收入随着劳动力转移明显增加。随着农村劳动力务工人数增加, 工资性收入也相应增加。与2007年同期人均收入6899元相比, 农村人均收入已达12137元, 增长了75.9%。

4.务工工种有所改变。经过培训后, 我镇外出农民工实现了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 带来收入的大幅增长。据了解, 培训转移后的农村劳动力平均月收入比在家务农的农民高出400~1000元左右, 比未受训的务工农民高出400多元。自2007年以来, 我镇共有5000多名有过培训经历的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向非农领域的转移, 更可喜的是, 我镇一批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劳动力开始走出国门, 主要前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在江苏荷仙集团工作的金秀说:“非常感谢学校帮助我们培训, 还牵线搭桥, 到离家比较近的企业工作, 平时不想回家还可以住宿舍, 每月按时发工资, 直接把钱打入工资卡里, 通过实地参观考察, 这里的工作条件很好, 通过学校的不定期培训, 厂里的工种一般我都能做!”

浅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模式 篇10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困扰着当前的经济发展。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在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必须切实地实施农村的富民工程,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 解决好“三农”问题, 以适应新的农村经济发展形势。解决农民问题是发展“三农”的根本, 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归根结底取决于农民的进步和发展, 农民的进步和发展又取决于农民的培训程度。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是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职责, 我们必须创新培训思路, 创新培训机制, 创新培训内容, 创新培训方式, 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 全面开展现代农民致富技能培训工作, 不断摸索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新模式, 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让农民既懂得了一些理论知识, 又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操作技能;既推广了农业实用技术, 又致富了一方百姓。

2农民培训工作的传统模式

2.1课堂式培训

这种培训模式是指农业部门组织农民、种植大户等, 在统一时间、统一地点集中进行培训, 采用的是“老师讲, 学员听”“老师做, 学员看”的传统培训方式。培训中由农业技术专家, 针对农业生产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采用制作课件的方式进行讲解, 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解答, 课后组织实地观摩学习, 进行现场指导。在培训中传播新知识, 推广新技术和新品种, 让农民掌握新的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 从而提高了农民素质。

2.2走基层式培训

这种培训模式是指深入农村, 由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或村委会组织农民在本地集中进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培训的一种形式。这种培训模式主要是针对农村交通不便、农民农忙时节、农民家禽家畜饲养离不开人等实际困难, 农民进城培训成本高, 组织人员难度大, 采取“请进来、走基层”的培训方式, 在农闲时节、春播时节、病虫害多发时节, 深入农村, 组织农民, 采取集中在当地村委会采取电教模式、发放学习资料书籍、农资农具鼓励农民积极参与。

2.3田间教室式培训

这种培训模式是指在农村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讲解、示范、操作和解答等活动的培训形式。直接面对农民, 指导教师与培训农民零距离交流, 把教室搬到田间地头开展培训, 着重解决实践生产中的问题与推广运用新技术, 针对性与操作性强。培训内容紧密围绕实践生产所需的知识, 诸如种植、追肥、除草、病虫害的防治等。

2.4多媒体网络式培训

这种培训模式是指建立农业知识多媒体网络教室, 在网络教室里传播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知识音像资料, 并聘请农业技术专家, 建立“多媒体专家诊所”, 针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热线服务, 必要时还可出诊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 真正做到有针对性地答农所问、释农所疑、解农所惑。

这些培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农民的知识得到了更新, 素质得到了提高,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远远不能达到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要求和效果。

3农民培训工作的新模式的探究

根据湖北省农业厅《关于做好2015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 巴东县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作为全县人才工作的重点突破、亮点打造。我们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 继续在“转型、创新、融合、提升”四个方面全面推进, 以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为重点, 对农民进行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培育, 增强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着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 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根据我县目前农业培训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结合我县实际情况, 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新模式进行几点探究。

1) 依托产业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巴东县沿渡河镇泉口村, 曾是全省“农业学大寨”的典型, 也是一个老茶叶生产基地, 在确定对其大户进行培育并组织外出参观时, 他们第一反应就是“历来都是别人到我们这里参观, 哪有我们参观别人的”, 坐井观天、残存的老“先进”意识根深蒂固。在经过几天课堂学习, 又组织他们到宣恩、恩施等地观摩考察以后, 他们才知“天外有天”, 痛感自己产业发展的不足。通过培训, 该村当年就改造老茶园53.33hm2, 新发展茶园66.67hm2, 人们正在全力打造“泉口生态茶乡”。

2) 依托经营主体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推动农村经济转型。由水布垭镇农业产业化领军人才张周金领办的“恩施州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 其成员来自全州八县 (市) , 均为各地龙头企业。基于农经财务管理需要, 2015年我们与该联合会共同举办了一期农民专业合作社农经财务管理培训班, 反响尤为强烈, 各县 (市) 安排专人带队, 州、县经管局主要负责人跟班监督指导达十天之久, 通过培训, 在恩施州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的指导下成立了2家联合社 (恩施州硒恩贝畜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湖北金土源药材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 有力推动了农村经营主体的规范管理和抱团发展之路。

3) 依托“热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扩大自身社会影响。一是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人才工作有机结合, 拓展空间。县委组织部、县人才办在边远的金果坪乡泗井水村驻点, 我们主动将培训班办到那个村, 获得组织部、人才办的高度认可。二是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平安农机”创建有机结合, 凸显价值。为了服务我县“平安农机”创建工作, 2015年我县专门安排了一期专业服务型培训班, 对“平安农机”创建重点人群进行培训。

摘要: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在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必须切实地实施农村的富民工程,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 解决好“三农”问题, 以适应新的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是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职责, 我们必须创新培训思路, 创新培训机制, 创新培训内容, 创新培训方式, 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主要矛盾线下一篇:理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