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

2024-08-08

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精选十篇)

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 篇1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以原有认知为起点,在教师的指引下,经过数学化思考,获得体验,积累经验,习得数学新知识,形成新的数学技能,发展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只有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并把握它们和学生所要学的新知识之间内在的发展联系,学生认知发展的方向,采用合适的引导方式和途径,才能有效地改造他们的“原有认知”,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走向课堂。这样,学生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才能有效地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二、珍视教学生成,交流个性思维,提高群体智慧

在课堂的师生互动中,学生提供的材料、学习的思维成果、学生开展的实验操作、获得的结果或结论,有时会与教师的预设相左或在教师预想之外,这是一种“非预设生成”。非预设性生成中常蕴涵着许多有价值的教学资源。面对“非预设生成”中学生极具创造性的思维,教师如果能伺机而动,抓住契机,捕捉亮点,以学定教,充分利用动态生成资源,适时调整教学进程,“意外”便能演绎不曾预约的课堂精彩。

三、善待数学错误,转化错误认知,顺化知识结构

对教师来说,学生的错误是每天碰到,每课遇到,关键是看教师对待“错误”的态度。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盖耶有句名言“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因此,我们要用积极的眼光和态度来看待学生的错误,善待学生的错误,不但允许学生犯错误,更把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犯的的错误看作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让学生经历认知冲突或不平衡,以此顺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德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篇2

认真回顾《“成长中的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门课,列举你所在的地区都有哪些本土性的德育资源,可以应用到哪部分知识的教学中?。

通过学习《“成长中的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门课,发现身边有许多可以挖掘的的德育资源,因为我所任教的学校在农村,所以有自然风光、土地、田野、有传统的民风民俗,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介于城乡之间的转型机制。还有教材中的典型素材,等等。

针对这些资源,可以应用到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当中。包括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心理教育、国情教育等等。学校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社会实践,如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身临其中,一方面可感受社会生活,另一方面可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道德实践能力,在道德实践中体会其产生的道德情感,进一步促使其道德行为的养成。同时将学习过的心理学常识带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进行意念情境教学设计,在尊重生命环节,实施了心理游戏“感受自己的生命”,柔和的音乐搭配典型的让人遐想的图片,再加上精心设计的引导语,学生很快的进入创设的意境,学生在意念的想象与体验中,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和珍贵,活动效果比较好。

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篇3

关键词:网络教学资源;有效利用;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6-0035-02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今网络已为人们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硬件环境。而如何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评价等网络教学“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正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一、情境创设

课堂教学离不开一定的教学环境,它是一切与教和学有关的包含各种显性和隐性教学资源的总和。对于学习者来说,就是指他们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认为,课程与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知识建构创设一种真实且能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学习环境。也就是说,教师所设计的所有学习任务都应该处于一种真实且复杂的问题情境之中,否则,学生脱离产生问题的具体背景和环境,既无法深刻理解在特定背景下形成的概念与原理,也无法在学习后有效地迁移到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上。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总是与特定的背景与条件紧密联系的,总是真实而复杂的。

在网络环境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能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教学需要而营造的一种具有形象性、生活性、问题性的动态环境氛围。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利用多媒体软件和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以便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教学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影片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等。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与教师的语言描绘,连同教师的情感,创设一种美、智、趣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感到亲切、轻松、愉快,并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全身心地沉浸其中,这正是我们教师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协作交互

学习者为了顺利完成学习任务,需要及时得到同学和教师的帮助和交流,而这些都离不开各种交互教学环境的有力支撑,包括人机交互、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等。快速、及时地获得所需的信息,会使学习者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网络信息技术支持学习者与学习媒体资源环境的交互。学习者借助计算机网络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学习资源,通过网络查询、网页浏览、下载网上信息或调用学习软件来进行交互活动。此类课堂技术的使用有利于学习者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资源来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课堂技术能较好地支持教师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操作技巧以“学件”的形式发布到网上。学生在需要的时候自行查阅相关内容,按照“学件”中的提示完成有关操作,从而解决实践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

网络信息技术支持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课堂技术,提供支持学习者之间利用电子邮件、新闻组、聊天室、公告板、在线会议或其他网上媒体交流手段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活动。通过这些交流活动,学习者之间可以在线进行提问、回答、讨论、辩论、协商,从而有效地与他人进行协作与交流,以获取解决问题的圆满方案。

网络信息技术支持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活动既包括教师与单个学生之间的互动,又包括教师与群体学生之间的互动,前者常适用于个别辅导型模式的教学。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产生疑问时,通过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就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予以回答。后者常用于讲授型模式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交互界面向许多学生提出同一问题,通过交流空间,师生展开讨论与协商,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在这种课堂技术所支持的互动活动中,教师常常作为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交流过程。

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元素集中于一体,采用可视化界面,窗口交互操作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网络电子教室的建立,增加了屏幕广播、网上监视功能,给交互式学习创造了条件;利用多媒体开发工具设计的多媒体课件以及集网页制作、网站管理于一身的,可视化网页编辑器设计出来的跨平台、跨浏览器的充满动画的网页,更具有设计新颖、版面整洁流畅等特点,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真正实现人机交互。

三、实时交流

探究与合作学习需要一定的情境,而这种情境的创设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教师利用课堂技术为合作交流创设平等、融洽、开放的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合作交流。利用课堂技术手段,如即时通讯、电子白板、班级网站和公共留言簿等信息呈现和交流工具,能方便地实现一对多的交流,让教师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适时地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能的空间,使学生在思考和创新的体验中构建新知,表现出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同时,也生成了新的教学资源,挖掘了学生的智能潜力,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在线功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得到及时迅速的反馈信息,大大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留言板、BBS、电子邮件等都可实现在线跨时空的信息交流。对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在留言板发帖子,教师实时进行点评,大大节省了时间又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

四、开放环境

开放性是网络教学的最大特点。我们可以在超链接的指引下,在Internet的知识海洋里自由地遨游,到达事先不可预料的地方;因为开放性,教师可通过互联网广泛收集信息,把新科技、新信息、新发明充实到教学内容上,增加课堂信息量,使教学内容现代化,促进教学改革。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习者顺利完成其中的学习任务,教师利用网页辅导形式给学生提供及时方便的帮助和辅导。教师可以利用导学栏目帮助学习者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创设人性化的网络学习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及时、准确、全方位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顺利实现学习目标。

通过网络的硬件环境,实现师生之间的专题质疑、问题研讨、个别辅导和情感交流,能较好地实现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育。网络环境中的交互机制赋予学习者对信息进行动态控制的权利,对学习内容的呈现和学习进度都可自行控制,不仅拓宽了互动内容的广度,也提高了互动的深度。

新的教育模式在网络环境下更具有优越性,在网络教学中教与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师生关系更容易体现直接、平等、合作关系;学生的知识不仅仅来源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可以利用网络的开放性,进行自我构建;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控制台辅导学生操作,将教学内容实时传递给每个学生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有问题可向教师电子举手或通过耳麦请教教师,教师可跟不同的学生交流,一对一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这种新型的点对面、点对点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地位作用都发生了变化,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在宽松、平等的环境中自主学习,不但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还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驾驭知识的主人。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也可创设情境,给学生提出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寻找、搜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的学习,增强协同工作能力。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加强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整合的学习,掌握相应的网络教学硬、软件技术,使之有效地为网络教学服务。同时要注意网络环境下一些负面影响。我们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减少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加生动而有效。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绕不开的三条规律[N].中国教育报,2008-12-12.

课堂意外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篇4

关键词:善待,利用,关注,直面

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犯错是常有的事。有些错误是教师课前可以预设到的,有些错误却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对于这些始料未及的错误,有的教师视而不见,有的教师直接判断,有的教师不知所错……这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一种损失。“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布鲁纳语)。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的教育秘诀之一,就是宽容地、理性地看待孩子的一切,包括“错误”。那么,我们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意外错误,使之变“废”为“宝”,生成精彩的课堂呢?

一、善待错误,启迪思维

现在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表达方式,也就有着参差不齐的思维水平,难免会出错。即使是“奇思妙想”,“奇谈怪论”都是正常的。正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和解惑,才会有研究、创新和超越。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中,例题上完后让学生完成下面习题。

根据下面每个百分数的意义填空。

(1)学校合唱队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5%。学校合唱队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100。

(2)六年级一班学生的近视率是20%。六年级一班学生中,()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0%。

师:你能根据这两题说说为什么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吗?

生1:因为百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而且分母是100,所以又叫百分比。

生2:因为百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率,而且分母是100,所以又叫做百分率。

生3:因为百分数可以表示三个数的比。

教师一愣。(课前没有预设到)

师:他的说法正确吗?

生4:不正确。因为百分数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生1:不正确。因为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的比。

师问生3:你是怎么想的?

生3:因为学校合唱队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5%,所以如果女生有100人,男生就有45人,全班就有145人,他们的比就是100:45:145。

师:你想得真好!但是45%能表示三个数的比吗?

生3:不能。从学校合唱队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5%,可以知道女生、男生、全班人数的比,但是45%不能表示这三个数的比,只能表示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

师生给以热烈的掌声。

虽然学生3第一次回答是错误的,但是从他第三次回答可以看出他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已进一步延伸。正是这位教师的耐心、等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他的宽容、理性,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要学会延迟判断,这样才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利用错误,完善认识

数学实践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过程,学生随时可能发生各种预想不到的错误。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实践中“错误”这一“资源”,化弊为利,不断引导学生透过问题的表面现象,深入细致地研究,让他们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使他们的认识进一步完善。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看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师: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连续三个学生回答都是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教师正准备进行下一教学环节。

生4突然站起来说:不对,最多能看到四个面。

这时老师和同学都投去惊讶的目光。执教老师很机智,没有急于否定。

师:你真了不起!观察很仔细,别的同学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你最多却能看到四个面。其他同学怎么没找着呢?赶快试一试。

同学们都积极行动起来,仔细观察自己面前的长方体。

师:同学们找着了吗?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能看到四个面?

生:没找着。

声音很低落。

师问生4:你是怎么找着的呢?能演示给同学们看一下吗?

生4把一块很小的长方体橡皮,平放在讲台上,边说边演示:

“我这样从上往下看,就能看到四个面了。”

坐在离讲台最近的生5叫起来:我知道他为什么看到四个面了,他的眼球转动了。眼球转动了,就不是从一个角度观察了。他是这样观察的。(说完还演示了一下)

师:是这样吗?

生4(顿悟)点头笑了。

其他同学也笑了。

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没有及时否定,而是适时调整了教学顺序,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激发了所有学生探究的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不仅保护了出错同学的自尊,帮助出错的同学找到了错误的原因,而且也使学生对长方体有了更完善的认识,建立了较好的空间观念。

三、关注错误,引发辩析

数学知识中难点、盲点、易混点比比皆是,而小学生受知识经验和思维能力发展水平的限制,难免会把相关的概念,公式混淆在一起,由此代彼,产生错误。这时教师要关注错误,引导学生在辨析中查找原因,在辨析中自我否定、自我提升,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发展。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比的意义》一课中,前面的教学环节进行都很顺利,可是到最后练习时,有一个判断题:比的后项可以是零。引起了学生的争议,结果形成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是对的,如一场篮球比赛4:0是比;一种认为是错的,篮球比赛4:0不是比。看到这两种情况,教师因势利导,让认为4:0是比的为正方,认为不是比的为反方,进行辩论比赛。

正方:我们认为4:0符合比的读写法。所以它是比。

反方:4:0不是比,它符合比的意义吗?。

正方:比的意义是: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反方:一场足球比赛4:0这两个数是不是相除关系?

正方:不是相除关系。

反方:那是两队的比分,是两个队的进球数。

正方:(点点头)对。

反方:再说两个数相除,除数不能为0,也就是比的后项不能为0,所以,一场篮球比赛4:0不是比。

正方听了心服口服,全班同学给以热烈掌声。

教师抓住错误资源,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学生通过辩论,思维与思维的碰撞,迸发出绚丽的火花,满足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使这节课更加精彩。

四、直面错误,化解矛盾

课堂中出现的偶发事件可以多种多样,令人难以预见。有时经常令老师手忙脚乱,甚至到尴尬的境地。关键是我们教师要对不确定因素进行判断、选择、重组,使教学过程向纵深推进,从而促进教学的动态生成。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可能性》一课。她事先在不透明的盒子里放了4个白球2个黄球,然后让学生摸球。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什么球的个数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的道理。结果,在全班6个小组中,第4小组记录的10次摸球结果中竟然出现了7次黄,3次白。因此这个组的同学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个数多摸到的可能性不一定大。面对学生的固执,教师很尴尬,进退两难。她突然灵机一动。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记录,在这6个组中,每个组都摸10次,其中有几个组摸到白球次数比黄球多?

生:5个。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黄球大。

这时第4小组的同学还有点将信将疑。

师:你们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生1:比如买彩票中大奖。绝大多数的人是不可能中的,因为大奖的号码毕竟只有一个。但是,他这个号码毕竟存在,因此还会有人中大奖啊!

生2:比如昨天我们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两人获胜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可是昨天连续5次我都输了。

生3:比如生活中丢钱的人太少了,可是今天我却在路上捡到100元钱。

“呵呵……”师生们都在笑。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真好!这说明“可能性”是指一般情况,不是绝对的,有时,也会发生相反的情况。

……

在课堂中,面对偶发事件,让老师感到尴尬是很正常的。教师选择逃避或强制学生接受都是不明智的。只有教师在此教学环节能直面错误,沉着应付,才能化解矛盾,才能使课堂出现无法预约的精彩。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错误随处可见。只要我们教师能宽容、理性地对待,不要轻易忽视,不要轻易评判,积极面对,巧妙利用好学生在探索中出现的错误,这样师生间才会有认识上的沟通、心灵的对话,才会出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样一幅生气勃勃、生动活泼的教育画卷。

参考文献

[1]陈宇.失败也有营养[J].江苏教育, 2004, (3) .

[2]薛法根.错误的价值[J].江苏教育, 2005, (2) .

[3]景盛.错误:一种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J].小学数学教师, 2004, (7/8) .

[4]华应龙.课堂差错资源化[J].福建教育, 2006, (1) .

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篇5

[内容摘要]: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要认识的数学知识虽然是人类已知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新的未知的,他们学习时仍需要经过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上,天天都有学生在出错。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这正暴露了学生的真实思维,如果教师能有效利用错误信息,用资源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巧妙点播,引出正确的想法,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教学的天空会更广阔。

【关键词】:错误 资源 巧用 放飞 翅膀

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伴产物,是一种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资源,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错误宽容对待,并且善加利用,正确巧妙地引导,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让“错误”因此美丽起来,让课堂因此更加精彩。在许多课堂里,我们老师往往满足于学生的一路凯歌,陶醉于学生的尽善尽美,而视学生的差错为洪水猛兽,因而也常常容易忽略另一种精彩:“教与学的错误”,从而也就这样被我们许多教师不知不觉地无情地“挥霍’了。

在学生眼里,“差错”意味着失败,意味着耻辱。很多学生把错误和耻辱联系在一起,值得注意的认为差错是种耻辱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正因为如此,学生非常担心出错,甚至有学生会产生一种恐惧感很多学生担忧会出错会受到同学歧视,因而不敢在课堂上发言。

其实学生出错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怎样来对待差错。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的差错看成是难得的资源,并且加以运用,课堂也因差错而变得有意义,有生命力。

一、正视错误,显露学生真实的课堂展示

几年前,美国科学教育协会代表团访问上海,在一所闻名的重点中学听了一堂特级教师经过精心预备的课,课堂教学内容精当、层次清楚、语言规范、板书漂亮,问题设计合理,学生回答精妙,这无疑是近乎完美的优质课。然而美国代表团对此却提出质疑:“课堂上老师提出了很多问题,学生们对答如流,既然学生都知道了,这堂课还有必要去上吗?”是啊,我们传统的优质课怎么啦?让美国代表团惊奇的是:课

堂上居然没有问题,没有错误!“没有问题和我错误的课堂才是问题最大的课堂。”相反,给听课者留下的更多的是:课堂,作秀?

还是哲学家黑格尔先生说得好,“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正确很有可能只是一种模仿,可错误却绝对不是一种经历,真实而自然。她是通往正确和成功的必经之路。作为老师,认可学生的错误,也允许学生出错。承认教育的差异性,肯定会有差生的存在。因此,任何人也会有错误出现,关键在于让孩子意识到错误,找到原因,以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有时,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我们能做的,能做好的就是帮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自我否定”!

二、巧思妙用,让错误展示魅力

教学中不是缺乏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的眼睛。出现错误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及时识别错误,把错误当成一种难得生成资源加以开发利用,那么错误就能成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一贴良药。在课堂教学中常出现一种现象:一些同学在解题过程中出错,别人说他错了,他就认为自己是对的,经过不断的实践后,他才会知错改错。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着急解释,讲结果,而要把错误抛给学生,将错就错,把学生的错误作为宝贵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辨别错误,给学生一些研究争论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让学生在争论中分析、反驳,在争论中明理,在争论中内化知识。

1、善用错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的价值不在模仿而在于创新,数学的本质不是技能而是思想。数学学习不能只是一个遵照指令进行程序操作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需要的不是去复制别人的数学,而是去建构自己的数学。也就是说,数学学习应由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对待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采取纠错措施,给予反思机会,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认真的回顾和分析,让学生存反思过程中明白为何出错,使学生避免重蹈覆辙。

如在解决习题:把一块木条锯成5段,每锯一段用4分钟,求多少分钟可以锯完?”一开始学生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说:“20分钟”。我思索了一下,如果我硬要把我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未必就学得好,我还教得累,倒不如把难题交给他们自己去解 决。我挑兴得说真的是20分钟吗?谁能想方法证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结果有的拿纸条折,有的用小棒折,有的画图分析,还有的列表,通过各种形式探究活动,寻找错误原因,得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潜能汇聚在一起发挥,智慧汇拢到一处碰撞。

一节真实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就因为有了这样那样错误,才使课堂教学更精彩,更能体现真实性。因为教师不但可以通过挖掘学生的错误资源,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还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将错就错,纠正错误

理想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课堂上经常会有学生回答错误或理解错误。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轻易地判断对与错,更不能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巴,或亲自把正确答案双手捧上,而是合理利用这些差错,可以使教学平添一些美丽。

3、依托“错误”完善学生

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由于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作为老师首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观,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不斥责、挖苦学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而心情舒畅,情绪饱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试想,学生由于怕说错,怕老师批评总是惴惴不安,怎能变成敢说、敢做的创造性人才?

三、巧用错误,放飞学生思维的隐形翅膀

有这样一种现象,孩子小时侯常常会摔跤,但不会摔伤,作为母亲面对孩子的摔跤,却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有的母亲赶紧扶起孩子,问这问那,还要狠狠地用脚踩一下刚才孩子摔倒的地方,说:“都是你的错!都是你的错!”而有的母亲,却是另外一种表现,让自己孩子慢慢地从地上爬起来,然后问他为什么会摔倒,又带着孩子重新走刚才的路,引导他发现该怎样避免摔跤。我觉得我们老师对待学生的错误,也该学学后面的母亲!

1、错中晓——用错误引起学生的关注

有位社会心理学家曾指出:“我们甚至„期望‟学生犯错误”,“因为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课堂中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为教师要巧妙地加以利用。有时可以把错误展示出来,由学生自己去评价、去分析,使他们都能关注这种错误,起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作用。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学生上黑板上板演时出现了不标度数。面对这样的错误,我没有马上让他改正,让其他学生说他做的有没有问题,细心的学生就会发现他没带度的符号,这样就引起全班人的注意,以后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2、错中悟——用错误引起学生的共鸣

音乐界有这样一个故事,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当初参加一次世界性的比赛时,曾连续三次中断了指挥,因为他认定乐谱中出现了“错误”。其实,这是评委们故意设置的。正是对这“错误”的大胆否定,体现了小泽征尔作为音乐指挥家的真正实力。教师教学中除了利用课堂中生成的错误外,也可以适宜地设置一些错误,让学生在这些错误中进行切身体验,从“错”中“悟”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我在教学减法的性质时,在计算下面一题:723-(123+159),大部分学生的结果是错误的,有的同学得出的结果是759,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我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很快找到了两种判断错误的方法:

(1)、减的结果比被减数还大,说明是错误的。(2)、不用简算直接算得441,说明差是错误的。

紧接着,我再带着学生分析,找出正确的结果。由于简算时,对减法的性质 这一环节中,我对学生的错误没有及时地做出评价,而是将错就错,让学生在错中悟错,变差错为资源,赋予差错的价值。

3、错中辩——用错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错误之所以是宝贝,其价值有时并不终于错误本身,而在于师生通过思错、纠错活动获得新的启迪。教师应因地制宜地处理好来自学生的学习错误,让其发挥应有的价值,让学生在这种富有学习价值的“错误”中“锻炼”、“成长”,提高他们的能力。如学生解答一道应用题:“某旅馆有25间双人间,45间三人间,这个旅馆一共可住多少人?”应该说,这是一道极为简单的三步应用题。我在巡视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很快列出了正确的算式2×25+3×45,而有一个学生却列式为(25+45)×2×3,这显然是不对的。当时,我不置可否,只是把这两个算式写在黑板上让全班学生判断。对于第一个算式,学生们一致赞同,而对于第二个算式却一致反对,出错的那个学生很不好意思。我微笑着,请这个出错的学生讲讲自己当时的解题思路。嘿,居然在这个错误的算式和这 个学生的回答中,出现了闪光点,因为他把70间房间全看成了双人间。我马上抓住了这个思维的火花,启发这个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结果,他不但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之处,而且还列出了正确的算式:(25+45)×2+45。这时,大家不禁为他鼓起掌来。这个学生虽然最开始的解题思路出现了错误,但他在解题中的创新精神、求异思维却得到了全班学生的肯定。当时,他非常高兴,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他找回了自信,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他的创新思维的启发下,学生们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很快地,又找到了另外两种不同的解法:(25+45)×3-25,25×(2+3)+(45-25)×3。

一种错误的解法引发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讨论,他们在主动参与找错、辨错、改错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创造出新的解答方法。这样的教学既没有对学生的错误全盘否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错误资源得以合理利用。而且学生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做”数学的乐趣。

试想如果我当时在课堂上轻易地包办代替,将正确的结论呈现出来,而不就错因势利导,那么,这么好的教学契机就会错过。而学生就不会获得良好的思维空间,更不会放飞智慧的隐形翅膀。

4、错中醒——用错误增强学生的免疫力。

我曾经碰到一个有趣的问题:“一道数学题学生做错了,讲了三遍,学生还是做错了。谁笨?” 我觉得出现这样的现象是教师专业功底不够。因为明白人明白的算理是一样的,不明白的人却各有各的困惑。做教师的就必须明白学生的困惑,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我们对待学生的差错,是不能用“粗心”、“马虎”等词来打发的。例如,有学生计算出24×3=92,他可能是怎么思考的呢?可能是3×4=12,2+1=3,3×3=9,所以等于92;也可能3×4=12,2×4=8,8+1=9,所以等于92 ;还可能是把3和4交换了位置,于是23×4=92。如果我们关于“错”之所以为“错”分析得越深,那么学生关于“对”之所以为“对”也就认识得越透。

人总是背向过去,脚踏现在,面朝未来。教师不仅应该知道学生过去的差错,而且应当医治学生现在的差错、预防学生未来的差错。为此,我们就应该像医生那样通过望闻问切,准确判断病因,然后对症下药。

错误的价值有时并不在于错误本身,而在于师生从中获得新的启迪。对教师来说,学生的“出错”是机遇,是挑战,更是教育智慧的折射。不是说有了“错”很精彩,而是指用了“错”更精彩,精彩在教师艺术地处理了随机生成的差错,巧妙地彰显了差错的宝贵价值,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也是美丽的。作为教师,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正确地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而且还要巧妙、有效地利用“错误”这一教育资源,用真正富有生命价值的气息浸润发展着的学生生命。

“错误”是师生在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偏差与失误,他伴随教学的始终,是无法避免的,我们不必整天为学生的出错而苦恼,为防错、纠错费尽心机。防微杜渐、亡羊补牢的做法也算不上十分明智,教师在遇到教与学的“错误”时,宽容地对待学生错误,冷静地分析错误原由,有效地挖掘错误中蕴含的创新因素,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引领学生灵活地纠正错误,带领学生从错误中反思,从错误中学习,不断地从“错误”走向“正确”,走向成功。

组织有效合作学习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出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也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更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这种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让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了思考与探究:

一、精心准备,宁少勿滥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为了课堂教学形式的热热闹闹而设置的,而是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实现 预期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为了实现和谐高效课堂,教师必须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做到对小组合作学习精心安排,力求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把能调动学生合作积极性、富有儿童情趣的形式作为合作学习的方式。对于安排怎样的合作项目及其形式、或安排怎样的合作活动,教师必须做到善于取舍。对于那些意义不大、可要可不要的合作不要安排,不适合儿童特点,超出儿童合作能力的合作,不能安排。总之,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合作内容和形式。

二、适时设问,抓住契机

小组合作学习要收到最佳效果,教师必须善于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合作问题的设计要适时、恰到好处,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如果没有把握好时机,学生不会合作,课堂将处于失控状态。通过尝试,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是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模棱两可、似懂非懂时,当问题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时。如果教师能适时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学习效果。这时,再抓住时机让学生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产生的后果以及对他人、社会造成的危害等进行合作讨论,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畅所欲言,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技巧,培养习惯

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将影响到合作学习的效益。为此,教师务必要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我的体会是: 一是要使各学习小组有明确的内部分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活而有序”。可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要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做记录;汇报员要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二是要使学生学会倾听。在小组讨论的时候,一定要向大家提出不要一起发言的要求,否则,如果每个人都在说,大家都将听不到或听不清发言人的思想和观点。首先,要求学生在别人发言时应简要记录其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其次,要让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培养学 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最后,还要让学生明白倾听也是学习知识的一种重要渠道。

三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避免小组交流中出现盲目从众的现象。为了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尤其是不让那些学困生走过场。在合作交流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然后再互相交流。

四、积极参与,适当指导

积极参与,不仅是学生也是教师的参与。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大胆踊跃地发言;要使发言的学生具有一种代表小组的荣誉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强烈的自信心。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也要适时参与,适当指导,发挥其主导作用。教师的适当指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指导、学法指导、组间调控。在备课时,教师首先应该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或意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怕出现混乱的局面;其次,教师面对教学意外时,必须镇静从容,及时引导,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措施。

如果一个教师把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抛给学生,当学生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却站在讲台上走来走去,等待着做裁判,评判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或者是在抓紧时间看教案或思考着下一环节该做些什么……这样就忽视了教师作为引导者的重要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不能袖手旁观,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问题;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剖析疑难,归纳学法,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整理过程,亲自探索和亲口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

总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手段。它能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它能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促进知识的迁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达到课堂的和谐、高效。提高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上常用的一种组织形式,主要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讨论的平台。因此,只有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建立有序的合作的常规,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加强对合作学习的过程性等的评价,才能使合作学习真正做到有实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 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表达,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取长补短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形成小组意见。总之一句话,就是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现实中的小组学习却不尽如人意,组长一言堂,或是热闹表面中的伪合作伪学习,或是一潭死水等等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那么,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笔者认为,加强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主要有如下几个途径:

一、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人为宜,不超过6人。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组织和交流,势必会有小组学习交流中的看客,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或自觉性不高的学生,不利于这些学生的发展;人数太少则达不到交流的目的;二是分组应遵循“以优带差,以优促差,组际竞争”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根据组内成员在学习中的表现出来的个性特色,进行角色的转换,也可以让原组长根据组内同学表现,推荐新组长,由原组长辅助进行合作学习等。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 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制定有序的合作常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保障

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这种假热闹后的无序性。有的小组几个人同时各抒己见,根本不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更别谈合作了;有的组只有两个较好的同学在讨论,其他人则无所事事;有的小组则你推我让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

如何使小组内的合作“活而有序”呢?笔者认为,小组内应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可以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由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责任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1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三、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助力器 新课标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无疑是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并对每一个学生的一生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或“不劳而获”的现象。

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本来是不矛盾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较为困难。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往往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使一些思维相对较慢的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只能被动地接受,尽管检查时你发现他们能应答自如,但是仅限于模仿和机械地重复,并没有自己的思考,长此 以往,必然扼杀这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这部分学生的思维惰性。结果导致班级学习上严重的两极分化,背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既定目标。因此,在合作交流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然后再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尽可能给学困生发言的机会,甚至整组总动员,帮助一些学困生,达到整组共同进步。

(二)教给学生学会倾听。

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还可以使自己的想法更完善。人的一生中,其实听得多说得少,任何时候我们都得学会先耐心倾听别人的讲话,然后再思考:他说得对吗?跟我所想的一样吗?然后再进行补充和纠正。只有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观点,才能有效地合作。

(三)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大胆踊跃地发言,要使发言的学生具有一种代表小组的荣誉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强烈的自信心。

四、多样的学习评价,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动力

教学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使教学评价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鼓励性呢?一是评价以组为单位,以增强各组中每个成员的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二是重视对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中组长的协作能力,组员的参与程度,学生的倾听交流等做出评价,评价以表扬为主,通过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具体的肯定,给其他同学以正向暗示,从而给其他组提供好的方法,起到榜样促进作用,形成整体向上合作氛围,你追我赶的组间的良性竞争。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教师应习惯于“蹲下身子”,以“学生中的首席”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课堂进度,适时、适度地把握教学节奏,以期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地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数学故事:激活数学课堂生命活力的有效处方

人人都喜欢听故事,人人也乐意讲故事。在数学课堂中讲故事是不是不合情理?不是的。既然数学存在生活中,当然故事中也有数学。我在讲课经常会以故事形式出现,还可能我当老板,学生当经理、当收银员呢。这样学生不但喜欢上数学课,还减轻教学难度。

一、开堂引入故事,激发兴趣。

一般情况下,一堂课的前三至五分种,学生还没有完全从课外游戏中转移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此时,他们的精神状态都比较兴奋,这时,如果开门见山地就讲授新的知识,将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能给学生一个强烈的刺激,由极度兴奋的精神状态转移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上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尝试着用一些儿童故事来导入新课。

如教求平均数时,书上只是简单的一张图: 4 个杯子,杯子里装有不同量的水,问 4 个杯子水面平均高度是多少,这些抽象的知识学生肯 定不感兴趣。于是,我这样导入:熊妈妈要小熊从井里打上水倒进 4 个杯子里,按杯子上的刻度,第一个杯子装 6 厘米高的水,第二个杯子装 3 厘米高的水,第三个杯子装 5 厘米高的水,第四个杯子装 2 厘米高的水,然后熊妈妈让小熊算出 4 个杯子的平均高度,小熊想了半天也没算出来。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帮小熊吗?

这样导入,学生的兴趣陡然上涨,一个个跃跃欲试,要帮助小熊解决难题,从而产生了探究问题的欲望。

二、难点引入故事,促进探索。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有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这里所说的礼物就是学生乐于接受迫切需求的知识。

在课堂上,我发现有些内容确实有些难度,如果单凭教师直接的讲解,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如果在课堂难点处引入故事就不同了,它不仅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还能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去探究,最终解决问题。

如在质数和奇数时,学生对质数和奇数的概念混淆,难以理解。常常把奇数当成质数,把质数当成奇数。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时,我引入一个这样的数学故事:数学国 王带 1、3、5、7、9、11 六位大臣去旅游,晚上住宾馆时,宾馆只有 3 间房,国王住一间,另两间每间可住 3 人,要求奇数住奇数房,质数住质数房。结果六位大臣发生了争吵,1 大臣说:“我是质数,我住质数房”,3 大臣说:“不对,你该住奇数房,我才该住质数房呢”。-----------它们闹得不可开交,只好请国王来评判,国王也一时不知道怎么安排,同学们,你能帮他们吗?你能设计几种不同的住法吗?

学生马上展开热烈的讨论,想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帮六位大臣解决了住宿的问题。在这一别开生面的故事中,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产生探究欲望,在深入的讨论、探究、合作、交流中,学生不仅理解了质数和奇数的定义,弄清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而且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三、练习引入故事,调动情绪。

曾有人说:中国的学生认为,学数学就是做练习,做数学题,外国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是参与一项活动,经历一个过程,获得一种体验。练习是数学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如果教师只是机械的让学生做题目,那么练习就失去其本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练习融于数学故事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如 在四则混合运算练习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故事情景:春天来了,学校的杨树上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一片片醉人的绿,无不透着春的气息,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心情,(出示图片,杨树上写着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可 是有的绿叶上长了小虫子,它们要咬坏绿叶,破坏美丽的春天,小朋友们,你们能利用自己的智慧帮杨树捉掉这 些害虫吗?

同学们听了,一个个情绪高涨,为民除害这样的好事谁不愿干呢?

四、结尾引入故事,扩展空间。

心理学表明,在临下课前 5 分钟,学生身心疲惫,情绪低落,而这 5 分钟恰恰是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回顾。所以务必要使学生在这一段时间精神饱满,情绪高涨,把课的结尾推向新的高潮。

在 教小数的基本性质后,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故事情景: 0.900、0.90 和 0.9 是孪生三兄弟。一天,三兄弟吵开了,0.900 轻蔑的对 0.90 说:“瞧你这么一点儿,那有我壮实”。0.90 不服气的说:“我虽然没你壮实,但我比 0.9 壮实吧”,0.9 也不甘示弱:“虽然你们的小数位数比我多,但我的计数单位比你们大”。这时 1 妈妈走过来说:“孩子们,别争了,其实你们都是一家人,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 0 或者去掉 0,小数的大小不变,你们看,0.900 去掉一个 0 就是 0.90,去掉两个 0 不就是 0.9 了吗?这时你们不就一样了吗?” 0.900、0.90 和 0.9 听了,就在末尾添上 0 或者去掉 0,果然大小没有变化,它们不好意思的对妈妈说:“谢谢妈妈,差点儿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了”。在 丰富有趣的故事中,学生不仅牢固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而且还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迫切期待着下一节课的到来。

实践证明,数学课堂运用数学故事,可以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高昂的兴趣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因为带着积极的情感、兴趣学习的学 生,比缺乏热情乐趣者,比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轻松得多。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课堂让学生讲数学故事投 学生爱听爱讲故事的所好,激发并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兴趣。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寓教于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教师也能更好地关注儿童的生活,关心儿童的健康发展。数学故事,无疑是激活 数学 课堂生命活力的有效“处方”。浅谈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改革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一节课上得是否成功,是否贯彻了课改的新理念,取决于教师课前精心的教学设计。设计哪些内容,如何设计,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等因素。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突出三个围度.新课程理念强调数学教学不但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形成,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学生的良好习惯和数学素质的培养,还要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目标不再只是过于狭窄的知识和能力,而是多层面的,具体地说就是下面的三个维度。

1、知识与技能。其水平层次包括了解、理解、掌握。

2、过程与方法。即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或模仿或实验,或归纳或演绎,从中探索、感悟、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体现了数学的人文价值,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学对象的认同,内化和态度的反应以及观点的形成,思想的积淀。

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

1、尽可能用清晰的语言陈述,目标要明确、具体,切合实际,不可模糊引起歧义。

2、有的目标如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一次课就能达到的,因此教学目标要陈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以后的变化,如行为变化和情感变化等。其语句模式为“通过„„,使学生„„。”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要明确。

二,教学过程设计中注意以下两点.1.设计问题情境.传统的课堂教学有一个教学模子,教师只要按照这个模子就能让好一节课,但新课程要求下的课堂教学,则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索、交流。我觉得设计问题情境这一实施策略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问题情境的设计有三种:(1)趣味性的。富有趣味性的问情境尤其适合低年级学生,通过设计一些生动可爱的电脑画面引发学生积极思维。(2)障碍性的。即引 起冲突,产生不平衡,提出智力挑战。(3)实践性的。就是伴以小组的探究实践活动,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寻求结论。

但是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也不能盲目随意地设计问题情境,还要注意其实效性。在小组合作中,我们常常还要思考:小组合作的时间应当多长?小组合作中,各组员的分工如何?可能会出现哪种情况?如何点拨引导?

比如我在上一年执教的“认识图形”一课中,曾设计了趣味性的问题情境,用课件演示小淘气过马路,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在生动的画面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懂得了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达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在执教“统计”一课时,我同时设计了障碍性和实践性的问题情境,我让学生说说喜欢吃哪种水果,然后小组用统计图汇报结果,这时候冲突出现,老师带着几张统计图去买水果不方便,学生发表意见,决定用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于是“统计表”就应需而生了,学生通过讨论、实践、经历了一次确确实实的统计活动。

2.注意倾听交流.在新课程理念中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是为了让孩子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这是学生数学学习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一言堂成了群言堂,这正是我们所想要预见的,但如果教师一味沉浸在课堂活跃的气氛中,忘记引领学生倾听,忘记作及时的点拨引导,那热闹、自主背后所折射出的只是虚浮的“高效”。我在执教“认识角”一课时,让学生画角,再评价。有个学生就指着黑板上的角说“那不是一个角,角应该是两边斜斜的”,其实那是一个角,学生的这个评价正好反映了一部分学生认识的误区:角度大致一样的才是角。我马上让全班学生注意听,这时有些学生明白了他的意思,马上有人进行反驳,其理由的充分和言语的精妙让人拍案叫绝,那位误解了角的学生被说服了,达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这里不仅有教师的倾听引导,还有学生之间的倾听交流,他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也就为这一段意料之外的课堂小插曲的教学画上了完美句号。

三、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

多年来,广大教师在教学策略上进行了不少实践和创新,不断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这无疑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的特征。

学生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亲身实践,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不断地激励自己战胜困难,获得学习成功,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

四,游戏活动,巩固知识 ,发展能力.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教学活动包括学生独立的思维活动,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活动,师生之间的对话互动。怎样使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在动中做数学,在动中学数学,学得轻松,学得活泼,学得牢固,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后期容易产生的精神分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游戏教学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锻炼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创设的环境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优良的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心理因素协调发展起来。

学生“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篇6

【关键词】错误 资源 有效利用

一、善用错误资源,让学生牢固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具体感性的生活经验和抽象理性的科学知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所以学生头脑中难免会出现错误信息,这正暴露了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例如,在一节“酸碱盐”习题课教学中,我曾讲过这样一道题:如何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两瓶无色溶液?课堂上同学们设计了众多的方案,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认为只加硝酸银溶液就可以鉴别出来,而忽略再加稀硝酸这一重要物质,经过同学们的相互学习、讨论,全班同学都弄懂了其中的道理。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三天后的一次练习中,有一道和上述一模一样的选择题,全班同学竟然有一半发生错误——只选择硝酸银来鉴别。面对这种情况,我认真地进行了反思,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我把习题讲评课移到实验室进行,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身体验在氯化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结果都产生白色的沉淀,在向产生的白色沉淀中加稀硝酸,确实发现一种沉淀不消失,一种沉淀消失并产生气泡。在这节课上,我又设计延伸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鉴别,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亲身体验,最后进行总结归纳。直到中考复习时我班的同学对这类题都能灵活运用。

二、善用错误资源,引发认知冲突

教师在发现学生出现学习错误之后,不能简单地公布正确的答案就算了事,而应从错误本身入手,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或引发其中隐含的问题。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过程,即让学生意识到正确的结果与自己所想的不一样,二者有冲突,进而主动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不一样。这样一来,暴露和呈现学生的错误往往能够成为教学真正的起点。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切忌急于用自己的思想去“同化”学生的错误观点,而应站在学生的立场去“顺应”他们的认识,掌握其错误思想的运行轨迹,摸清其错误源头,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三、善用错误资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我在一堂《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的公开课上,我让学生分析物体沉底时的受力情况时,学生认为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即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并让一位学生在黑板上作出了沉底物体受到的这两个力的示意图。显然学生忽略了容器底部对沉底物体的支持力。这里我并没有直接说学生做错了,而是问了一个问题:物体为什么会沉底呢?沉底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哪个大呢?学生回答:物体下沉是因为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因此沉底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我又说:重力大于浮力,沉底物体受到了一对不平衡的力的作用,能在容器底部保持静止吗?学生说:不能,要向下运动。此时,学生已经开始议论,说沉底物体还受到容器底部对它的支持力,是重力、浮力和支持力三力平衡。于是我又让刚才在黑板上作图的学生把受力情况补充完整。这一过程中,学生由错到对,师生友好交流,亲密探讨,学生并不会因为说错做错而难为情,而会热情更高。而且我把新旧知识点进行有机串联,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善用错误资源,培养良好习惯

1.培养学生“说”的习惯。俗话说,言为心声。“说”是思维的外壳,思维的工具。有说必有思,会说必会思,要说必要思。说”与“思”是密不可分的。培养学生“说”的习惯,就是要学生敢说、会说。所以在引导学生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让犯错的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是培养学生敢说;让其他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说出为什么错的理由,组织学生针对错误进行辩论,让学生在思辨中深化认识,在思辨中澄清错误,在思辨中学会表达,就是培养学生会说。

2.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听”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思维活动的基础。没有认真的听,就没有思维活动的基础。“听到、听懂、领会”是听的基本功。也就是说,听到声音,并领会话语的意义,是听的起码能力。所以,教师在让犯错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可以提出“看谁听后能说一说他说的是什么意思”,或是“大家认真听一听,看谁听后能说出自己不同的想法”等要求,让学生带着思考问题听课,让学生听后复述,提出意见评论。这样听答结合的训练,既促进了听的注意力集中,培养了学生听的习惯,又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郑青岳.科学课程100个教学案例[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2]励兰英.新课标初中科学探究性教学[M].宁波出版社.2004.

学校资源库的建设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篇7

一、学校资源库的建设

多媒体资源是学习内容的数字化表征,是信息化教学及其应用的基础。不同的硬件设备,与之相适应的资源种类不相同,来源也不同。因此,学校要善于把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收集起来,进行分类、整理,建设一个充实的、符合本校发展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以此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建设学校资源库通常有以下几种途径。

1. 配套资源是学校资源库的基础。

“农远工程”和“班班通工程”配备了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模式一”配备了成套的教学光盘资源,“模式二”由国家重点支持开发制作针对中西部农村地区需要的同步课堂和卫星数据广播资源(远教IP资源),“班班通”试点工程也配套了相应的教育教学光盘资源。其中,“远教IP资源”通过“远程教育接收系统”接收,资源特点是科学、全面,它涉及不同版本所有学科,有时事动态、课程资源、学习指导、专题教育、教师发展、少年文化、为农服务、使用指南、网站导航等栏目。这些资源是学校建设资源库的基础,各学校负责远程教育的领导和管理人员要认真做好资源的接收、整理、分类等工作。

2. 网络资源是学校资源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学校要通过互联网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充实学校资源库。当然,我们在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时,首先要遵守信息资源的“合理使用原则”,其次是要进行甄别筛选,不是什么教育资源都适用于学校资源库,教育资源要符合本地区的学情,有利于学校的发展,要能促进师生的教与学。

3. 学校自主开发的资源是学校资源库的生命所在。

学校自主开发的教育教学资源是学校资源库的生命所在,因为它是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产物,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宝贵资源。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制作特色教育教学资源,为学校资源库注入新的活力。要以活动为契机,组织教师参与各种形式的课件评比和竞赛活动,在活动中提升教师开发资源的能力,在活动中加强教师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要以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为依托,推动教师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例如每位老师建一个文件夹,按时向学校提交计划、总结、活动方案、教学设计、相关课件、教学心得等。

4. 科学整理、分类、管理资源是建设学校资源库的必要手段。

学校资源库犹如一个图书馆,教育资源好比图书,要实现教育资源的科学管理,就必须对教育资源进行科学的整理、分类、存放。首先,要有一间存放教育教学资源的档案室和充足的柜架,以及存入资源的计算机服务器;其次是要把所有教育教学资源登记造册并注明存放处、建立教学资源列表;再次是要把所有教学资源分门别类上架、存放。例如,教学资源要分年级、分学科、分媒体形式(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存放;光盘资源等物化的资源要存入柜架并贴上标签;电子形式的资源要存入学校网络硬盘并注意存放位置。另外,学校还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例如教学光盘的借阅使用制度、安全浏览教育资源的管理制度等。

二、资源的有效利用

充实的资源库,为搞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动力,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推动学校快速发展呢?

1. 建立校园局域网,做好资源的发布,是有效利用资源的前提。

资源的发布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将教育资源目录册挂于各学科教师办公室,让每一位教师熟悉资源内容和存入位置,做到心中有数,便于使用;二是建立校园局域网,把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按“教学资源列表”存入学校服务器硬盘上,便于教师通过校园网络浏览教育教学资源。校园局域网的建立,使资源的发布变得简单、快捷,同时也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上传自己的教育教学资源,交流教学心得,真正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

2. 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有效利用资源的关键。

教育技术是“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者,是教育资源的设计者、利用者和管理者,要做到“日常化应用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即在合适的时间运用恰当的技术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切实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是关键。过去,我校多数教师利用资源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只知道一些技术性知识,机械地应用课件资源。2009年以来,刘厂镇分批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初级),并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初级),通过培训,教师对教育技术有了全新的理解,转变了观念,提高了认识,特别是对“授导型教学设计”和“探究型教学设计”有了深刻的理解,资源的应用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3. 合理利用资源,促进教师专业

网络时代公共图书馆资源的有效利用 篇8

一、网络时代下公共图书馆资源实现有效利用的困境分析

(一) 公共图书馆的时代适应性不足。

面对现代图书馆的网络化发展, 信息资源超时空跨地域的传播, 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处于被时代淘汰的边缘, 长此以往, 很难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尽管公共图书馆也尝试着自身的数字化与市场化, 但在诸多方面还是沿袭着传统公共图书馆的弊端。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更新上, 与当今网络资源相比, 更新速度较慢, 信息量较小, 很难保持信息的新鲜度。所有这些都预示着公共图书馆面临与时代脱节的困境。

(二) 公共图书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

公共图书馆要制定统一的程序规范要求, 对网上信息资源的编辑格式、录入程序等作统一规定, 在网上图书馆主页设置信息导航, 这样既方便管理人员的审核与校对, 同时也为读者查阅资料提供便利。

(三) 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与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众所周知,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就是:为广大群众提供科学文化知识, 获取各种信息, 使其终身受教育, 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因此, 图书馆工作人员要重视对读者阅读需求的满足, 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技术与职业素养, 从容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除此之外, 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文化素养的提高也至关重要。图书馆管理人员只有具备较高水平的文献搜索知识, 查阅相关信息的能力, 才能对读者在查阅信息时面临的问题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而且管理人员也要注重文化知识的积累, 对各个方面的学科知识做到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读者提出的疑问, 与读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二、网络时代下公共图书馆资源实现有效利用的对策分析

(一) 改进公共图书馆的运行模式, 满足大众读者的多方位需求。

首先,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文化宣传机构, 需要大众读者的了解与熟悉, 让公共图书馆的实用性深入人心, 让读者在面临信息需求时自觉选择公共图书馆, 也可以透过媒体宣传来吸引那些未使用公共图书馆的读者, 壮大读者队伍。其次, 注重公共图书馆的宣传力度, 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大众媒体来宣传公共图书馆, 让大众读者认识到公共图书馆的存在价值及使用价值, 完善图书馆的服务项目, 进而激发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例如, 结合不同类型读者的阅读兴趣与爱好, 可以定期邀请国内知名度较高的教授开展讲座, 有针对性地解决读者在阅读中遇到的各种困扰。图书馆的运营模式越是多样, 服务项目越是全面, 就会吸引不同层次的读者, 进而促进图书馆的快速运行。

(二) 规范网上图书馆信息库, 构建网络化公共图书馆。

信息网络化时代, 要善于运用计算机技术等来实现公共图书馆的自动化与网络化。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从实际情况出发, 针对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提出的建议来改进网上图书馆的数据格式及编辑要求, 尽量选择那些通俗易懂、简单操作的软件, 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来逐步建立功能齐全, 稳定运行的网上信息资源。不仅如此, 还要重视与其他各地图书馆网络资源的共享, 丰富图书馆的藏书量, 扩张图书馆的知识储备, 让公共图书馆实现网络时代背景下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共享。

(三) 注重提升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与职业素养。

社区公园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篇9

一、社区公园的教育价值

教育资源是指投入到教育活动中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或能够保证教育实践进行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可利用的各种条件的总称。社区公园作为幼儿园所在地的一种社区教育资源,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社区公园中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有城市中少见的山丘、土坡,广阔的湖泊水域,大片的草地,随处可见的野草、野花、落叶、小石子及多样的动植物等。人文资源有各种历史遗迹、雕塑,纪念碑,浑然天成的假山盆景,亭台楼阁等。社会资源有公园根据自身条件设置的游戏项目、丰富多彩的互动平台以及各类有综合性知识内容的展示版面,还有根据各个季节、各种节日所布置的装饰,根据各种主题组织的文化活动等。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人文资源以及多元的社会资源, 都是幼儿园在园内不容易提供和营造的, 科学合理地整合利用社区公园教育资源,能有效提升社区、家庭、幼儿园教育合力,有利于实现幼儿教育目标,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二、社区公园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的途径

广州市天河实验幼儿园位于天河公园东门, 其毗邻公园的优越地理位置, 为幼儿园有效利用天河公园丰富的教育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挖掘和整理天河公园内有效的教育资源

天河公园的教育资源多样丰富。其中自然资源有乔木、灌木、花草、棕榈、竹子等100余种植物,有20多株百年以上老树和园内特有的万余平方米的水中森林,茶花园、杜鹃园、紫薇园等植物园,鸟类鱼类种类繁多。人文资源有荣获世界园艺博览会奖项的颇具岭南特色、清雅晖盈的园林精品“粤晖园”及“粤秀园”,民族英雄邓世昌雕像和衣冠冢,还有湖心亭、重檐亭等。社会资源有广州日报广场、翠竹广场科普长廊、动漫雕塑广场等。每当各种传统节日到来时,公园内还会在南北大门广场处进行相应的景观装饰布置,各级政府还会在公园内举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公园内还设有供幼儿游戏的体育设施和活动场地,是幼儿理想的户外活动场所。

为合理综合利用公园丰富的潜在教育资源, 幼儿园组织教师对这些教育资源的存在形式、表现方式、分布状况进行实地的调查了解。首先,采用实地拍照、录像等手段,收集与教育资源相关的文字、图片和录像等信息,建立纸质的档案或电子的档案,形成天河公园教育资源库,以使该资源能被重复利用。其次,根据活动的需要,对收集的公园内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筛选,不盲目利用,确保所选用的资源蕴含教育价值。第三,对筛选出来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赋值, 让这些原始资源能够被赋予一定的课程形态和目标, 使其隐性的教育价值能转化为显性的幼儿园课程的组成部分和实施条件。第四,通过有效整合多元资源,使筛选出来的资源成为幼儿园共享的课程资源,为教师课程实施提供信息、物质支援,确保资源教育价值利用的最大化。

(二)运用天河公园教育资源

1.自然资源的利用

在利用天河公园自然资源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时,教师要重视怎样将自然资源转化为课程的内容, 将幼儿的好奇心转化为幼儿的学习动力,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与环境互动学习,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展开探究,使生活中的偶然转化为教育中的必然。

教师以创设情景或直接导入的方式将公园的自然资源有计划地引入幼儿的探究视野,引导幼儿展开主题活动。例如,春天来了,在“小蝌蚪”主题探究活动中,教师在上班的途中经过粤秀园,看到那里的小水池出现了许多小蝌蚪,就捞了几只放在班级的自然角里让幼儿观察,并带领幼儿到粤秀园小水池边观察小蝌蚪是如何生长的,由此生成一系列的主题探究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两种不同的小蝌蚪”“青蛙和蟾蜍的区别”等。教师还利用幼儿观察自然资源中发生的事件生成探究活动,使幼儿在与这些事件互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有一次,幼儿在回幼儿园的路上经过公园,看到那里的工作人员正在砍伐树木, 回到幼儿园后, 不少幼儿汇集在一起谈论:“好好的一棵大树为何要砍掉呢? ”根据幼儿的疑问,教师引导幼儿生成了“公园里大树为什么会生病”的主题活动。活动过程中,教师请来公园的工作人员为大家讲解砍伐树木的原因:原来大树根部给白蚁蛀掉了,万一倒下就会对过往的行人造成威胁, 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工作人员还带幼儿到公园观察其他树木,讲解如何采取措施防止白蚁虫害的蔓延。教师利用这个教育资源引导幼儿拓展主题内容,生成了“保护大树妈妈”“树木是我们的朋友”等活动。在开展“不同形状的树叶”活动过程中,教师及时让幼儿到公园里观察各种不同的树,并组织幼儿去捡各种不同的树叶,现场比对各种树叶轮廓是否一样,加深幼儿对不同形状的树叶的认识。在观察过程中,幼儿发现公园里有一棵树非常奇怪,当时就提出“为何在同一棵树上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叶子”的疑问,根据这个现象又引发了“树的寄生”的主题探究活动。天河公园的自然资源很丰富,只要教师善于及时把握教育契机,支持幼儿的探究需求,利用这些教育资源解决幼儿在课程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就能及时满足幼儿的学习热情,在主题的延伸中,促进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进一步生成和深化。

程友伟 摄

2.人文资源的利用

人文资源主要是指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文化特征。在利用天河公园人文资源时, 教师尤其重视幼儿参与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开放、真实的情景中自主探索, 了解认识自己所处的社区。例如,幼儿园在开展体验岭南文化活动时, 天河公园内颇具岭南特色的园林精品“粤晖园”是重要的人文资源,从园内的建筑及其装饰就能体验岭南建筑的特点: 建筑物顶部做成多层斜坡顶,外立面颜色以深灰色、浅色为主, 运用了方形柱。其中最具岭南特色的是园内画舫门上的“樘拢”,它其实就是一座用木头做的古老防盗门。幼儿在实地参观过程中, 能充分感受历代建筑匠师结合南国人民的生活特点所创造的风格独特的岭南建筑艺术。这种感受是教师在活动中运用多少先进的多媒体教育手段,都无法让幼儿产生的真实体验。清明节组织幼儿去天河公园的民族英雄邓世昌衣冠冢进行生命教育,通过幼儿自制小白花给民族英雄献花,并感受清明时节以纪念先人、缅怀英雄为节日主旨的独有的人文环境, 有助于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珍惜幸福生活。人文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引导幼儿认识身边的事物,从而认识自己,认识社区,获得积极的自我概念和健康人格。

3.社会资源的利用

天河公园常常会围绕国庆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活动和公园环境布置, 幼儿园抓住这一教育资源,尤其是民族传统节日的教育价值,将之作为重要的、特色的课程内容,在各类活动实践中加以研究和利用。陈鹤琴先生说:“所有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选出来。”教师以公园节日文化为主线,充分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利用节日主题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以及节日中特有的人、事、物,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活动,让幼儿在天河公园真实的场景中接受文化的熏陶,更好地感知节日氛围,了解节日文化内涵,以节日为缩影认识社会,从中获得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例如,在“中秋节”主题活动中,让幼儿带着自制的花灯作品参与天河公园中秋花灯展示,并向参观者讲解自己的制作过程,不仅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还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世界环境日”系列活动结束后 ,鼓励幼儿将自己创作的环保旗、环保宣传单、环保展板到社区公园分发、展示。再如,12月12日是广州市慈善日,为展现广州人民“不辱首善,奉献大爱”的精神风貌,营造天园街道社区居民的慈善氛围,凝聚社区力量,增强社区居民的慈善意识,每年的这个时候,幼儿园都会在天河公园举行慈善义卖活动。通过慈善义卖活动,让成人的善举成为幼儿的示范,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善良的种子。同时,在与家长共同商议确定义卖内容中,幼儿学会了商量;在协助家长准备摊位物品摆放中,幼儿学习了归类;在吆喝、说服购买中,培养了幼儿的勇气,发展了语言,锻炼了交往。

三、社区公园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的措施保障

首先, 幼儿园管理者在利用社区公园教育资源时要制定相应的安全制度、活动制度、家长义工制度等,让教师能有章可依,有流程可操作。其次,教师在利用社区公园教育资源时, 要对公园的设施和场地进行安全检查,并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同时加强幼儿自身安全意识教育,减少幼儿安全隐患。为确保幼儿安全,可以利用家长资源, 由家委会组织家长义工团队跟随幼儿进入社区公园活动, 保证公园活动的跟岗人数。再次, 教师在组织社区公园活动前要充分准备、精心计划,避免组织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此外,幼儿园为保证公园活动质量,每次活动结束后,应组织教师及时对活动的实施效果进行检查,查找不足之处,寻求解决办法,在不断反思中确保活动的实效。

程友伟 摄

论档案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篇10

1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问题是档案学的重要课题, 档案信息伴随着人们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活动而产生。要使档案信息资源不被浪费, 必须立足现实的需要, 系统、有序、及时地将信息资源开发出来, 使档案信息资料转化为档案信息, 使其成为动态的、增值的生产力要素。只有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并同时把档案信息与市场流通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2 影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因素

2.1 政策法规因素。

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近二十年确定了, 所以仍然处于完善阶段, 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来说, 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档案信息利用与社会和经济分不开, 所以也会受到其影响。部分的企业和单位为了单纯的追求高效益, 忽略了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这与时代的发展是相背离的, 制约了档案信息资源的使用范围。并且我国的档案信息开发相关法律还不完善, 这就意味着档案信息开发者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法律法规是档案信息资源得以开发的前提条件。

2.2 开发人员自身素质因素。

档案是没有生命和思想的, 但是开发档案的人是具有思维的, 他的思想、观念和态度都决定了档案信息资源被开发后的质量高低。现在的档案信息开发人员思维不活跃过于古板, 不能积极主动的去开发档案资源或者说开发的深度不够, 停留于表面, 这是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专业技能不高, 不能操作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档案信息工作, 没有发现档案信息的潜在价值, 这些都是不利于档案信息开发的因素。

2.3 观念因素。

过去我们只是知道档案是用来储存信息、保管信息的, “藏”就成为了大家心中对档案的认识, 而时代的发展让我们发现档案的真正价值是在于应用, 单一从藏这个方面来看待档案是不完全的。过去的思想使得档案管理人员只是注重档案的馆藏和保管, 这只能是加大了档案馆的负担。并且缺乏市场经济意识, 不能将档案信息进行利用, 用档案来转变成经济效益。

2.4 技术因素。

过去是按人工来计算企业的规模, 现代将是技术主导, 技术是各行各业得到发展和创收的第一要素, 网络和计算机的出现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的变化。落后的档案管理利用技术效率低下, 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 也就无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 阻碍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

3 提高档案事业工作的管理水平

3.1 结合特点, 明确目标。

结合档案工作的自身特点, 进一步明确档案事业的发展重点和改革目标部署及各个时期档案工作的中心任务, 逐步形成档案工作规划体系, 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3.2 组织协调, 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档案工作的完善和全面化不仅仅是档案部门的工作和任务, 应该是全社会共同的任务, 只有大家都有这样的意识和观念才能将档案工作做好。所以档案部门需要和其他部门协同工作, 职责分明, 理顺档案管理体系, 发挥互动合作的精神, 将档案工作的个环节都做好, 形成一个良好的档案管理发展环境。

3.3 把档案的法制建设落到实处。

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 制定综合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和业务规范, 加强和完善档案工作, 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

3.4 加强监督指导, 提高各专业档案管理水平。

目前各行各部门档案管理还不够完善、不平衡, 进行监督指导势在必行, 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是档案行政部门的基本职能, 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档案管理体制多元化、形式多样化、企转制无人化, 这就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开展工作增加了难度, 对监督、管理、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转变工作方式, 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目前我国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 我们必须对过去陈旧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进行改革, 注重服务能力, 这是目前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需要, 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了能够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 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档案部门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宣传档案管理法律法规, 加强档案管理法制观念;加强档案业务指导工作, 档案管理工作涉及许多的专业知识, 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基础扎实, 一些基层单位对其不甚了解, 所以需要我们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工作。针对现在基层单位档案管理水平不高的现状, 通过各种培训来提升他们的管理水平是一个不错的方式;档案工作要有序的开展就需要各项制度的完善和指导, 所以在制度的制定上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制度不仅要体现约束能力还应该要有解决基层工作困难的能力, 这也是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一个方式。

5 强化服务意识, 激发档案服务潜能

当前档案事业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分关键时期, 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月盼大局是我们档案工作的主题。档案管理要从科室走出来, 深入基层, 深入现场, 变被动为主动, 形成贴近群众的服务理念, 结合档案信息资源的特点, 把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内容扩大化, 提供、利用多种多样的服务方式, 进一步完善现代化档案信息服务手段, 为用户提供快速、高效、优质的服务, 针对个别情况开展档案信息的咨询服务, 深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不断拓展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服务功能,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服务。

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 为经济建设、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服务。档案人员牢固树立为社会各项事业服务的意识、服务的观念, 以服务社会为己任, 主动及时地为人民大众提供需要的档案信息。

档案的价值能够在很多的地方得以体现,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等方面, 只是这些价值都不是显性的, 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挖掘利用, 所以许多人看不见这些价值就认为是没有价值的, 其实价值是巨大的。目前我们应该积极的加大档案信息资源宣传力度, 让大家知道档案信息资源的潜在价值, 这样大家都能积极的去利用档案信息, 有助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促进社会的发展。

6 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整体素质

6.1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档案工作人员在开展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的时候应该严格的遵守《档案法》, 档案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档案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良好, 也就是说档案工作人员的政治立场必须明确, 要忠于党终于人民, 对于中央下达的三个代表等思想应该认真履行贯彻, 并且在工作的时候体现出服务的态度, 为社会大众服务、为有需求的人服务, 处理好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维护群众的礼仪, 坚定自己的信念, 用一最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心去工作, 提升自身素质, 从各方面来说都是一个优秀的档案工作人员。

6.2 加强自身的技术业务学习。

上一篇:使用新教材的几点体会下一篇:试验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