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承载力特征

2024-06-17

环境承载力特征(精选八篇)

环境承载力特征 篇1

环境承载力作为判断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是否协调的依据, 具有以下主要特征:客观性和主观性。客观性体现在一定时期、一定状态下的环境承载力是客观存在的, 是可衡量和评价的, 它是该区域环境结构和功能的一种表征;主观性体现在人们用怎样的判断标准和量化方法去衡量它, 也就是人们对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分析具有主观性。区域性和时间性。环境承载力的区域性和时间性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环境承载力是不同的, 相应的评价指标的选取和量化评价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动态性和可调控性。环境承载力的动态性和可调控性是指其大小加以保护, 环境承载力可以得升是随着时间、空间和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人类可以通过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技术水平等手段来提高区域环境承载力, 使其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荒漠新城考验环境承载力 篇2

丰富的资源带来的巨额经济收益,支撑着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漠、宁夏戈壁上的一座座城市新的光荣与梦想。近年来,银川、石嘴山、乌海、愉林、鄂尔多斯等市郝提出了开建新城区的规划,就连一些大漠深处的县城、乡镇也提出了拉大城市框架、建中心城市的规划。沙漠戈壁上的“造城”热潮正考验着当地的环境承载力,当地的人口容量、水资源供给、沙漠化加剧等影响,高寒、高旱的沙漠戈壁中,是否适合大量建造城市,也正引起人们思考。

“造城”规模最宏大的当属鄂尔多斯,该市已经基本建成的康巴什新区位于鄂尔多斯巾南部,距老城区东胜25公里,与东胜、阿镇共同组成鄂尔多斯市城市核心区。新区规划而积15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32平方公里,内蒙古官方不公开的说法称:“建造中国的迪拜”。东胜、康巴什、阿镇将组成未来的鄂尔多斯城区,绵延上千平方公里,人口超过百万,将是一座沙漠戈壁里超乎想象的城市。

凡是到过康巴什新区的人不得不感叹其无与伦比的壮观、宏伟。市委、市政府、市人大三机构办公大楼连在一起约1公里长,与五组群雕组成的成吉思汗广场构成了新区的核心,南北走向达1.6公里长的巨型广场让中国绝大部分的市政广场相形见绌。当地政府称,2010年这座新城人口将达10万人。

距康巴什新区130公里的南面,是陕西省榆林市,2008年12月,榆林新区规划通过评审。该规划的榆林新区将可容纳人口42万,用地规模达58.1平方公里。而榆林老城,只不过是一座仅有30万人口的小城,新城与老城如果连在一起,无疑将崛起一座人口达百万的城市,与鄂尔多斯连成一片,将是中国沙漠里两座距离最近的城市。

宁夏的银川、石嘴山扩建新城区走得更早,银川曾分散在包兰铁路东两两侧十多公里的两座城区,已经被塞满的新建筑连在了一起。

扩建新城的计划已经蔓延到到毛乌素沙漠、阿拉善沙漠、鄂尔多斯高原上的一座座县级小城和一些根本没多少人烟的乡镇。存毛乌素沙漠南侧边缘,府谷、神木、靖边、定边等县城,都将城区面积扩大了至少一倍,所仃的县城都是一座座工地,扩建的马路和连绵的新居民小区数不胜数。在毛乌素沙漠深处的乌审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杭锦旗等地,也都在拉大着县城架构,这些人口不过数万、十来万的人口稀少的旗县,其城市建设却一点都不逊色于中国中东部人口稠密地区的县城,甚至可以与一些地级市相比。

沙漠戈壁中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势必对当地的环境承载量造成重压,而毫无节制的大工程更是加剧了环境负担。对于当地环境容量的考验,首当其冲的就是水资源。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安介生在研究内蒙古水文历史后警告说,河流、湖泊、井泉等水文资源是维系游牧民族在蒙古高原生存繁衍的“生命线”,如果人类加快对水资源的“巧取豪夺”和过度滥用,将导致水资源枯竭和水域渐失,蒙古高原乃至更广大的地区将是人类的噩梦。

过度消耗水资源

沙漠、戈壁上崛起的一座座新城,水资源是它们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题,对水毫无节制的汲取正在宁夏一内蒙古陕西之间上演着,在那里,城市的管理者制造的“水城”、“水景”正在背离现实。

2009年5月20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开建一座巨大的人工瀑布。据当地媒体报道说,这个瀑布从当地主要河流乌兰木伦河引水,投资1.5亿,高28米,长600米,总面积达4.3万平方米。当地官方称,这是亚洲最大的景观瀑布,也是世界最大的景观瀑布之一。鄂尔多斯方面称,这是治理河流工程中的一项,而据交界处的陕西榆林方而回应,这是对两省区界红碱淖湖水源的严重掠夺,导致湖水面积几近枯竭。

鄂尔多斯从火规模开建新城区以来,对水源的渴求和大肆利用就已经开始了。康巴什新区成为一头饥渴的“老虎”,2004年,一个民营注册成立汇通水务公司,在尔乌拉木伦河建起考考什纳的水库取水。到2007年,康巴什新区道路、广场和小区两旁移植大量的树术花草,需水量剧增。汇通公司最后架设17台商扬程潜水泵,口夜不停抽水、卖水。这样的结果是导致附近的农田里的潜水泵无法取水,连年颗粒无收。

2007年秋天,400多当地农民曾与水务公司发生冲突,赶走了抽水车,在市政广场聚集游行,后以政府出面支付补偿收场。

水的问题一直是内蒙古、陕西、宁夏三省区交界处的最头痛的问题。鄂尔多斯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348.3毫米,而多年平均蒸发量2506.3毫米。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自然旱灾正在给这个地区带来伤害。早在2007年11月,国家林业部门一份展现保护野生动物的文件表明,鄂尔多斯市自然湖泊的面积逐渐缩小,盐碱度升高,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其中红碱淖、柒盖淖、泊江海鱼类已死亡。

对水源的掠夺同样发生在宁夏银川、石嘴山等城市,距鄂尔多斯数百公里之外的同样干旱的宁夏首府银川,正在大规模建造“塞外湖城”,北面的石嘴山,同样圈起了黄河水,制造水景,命名的“星海湖”。

“塞上湖城,魅力银川”,早在2005年,这条广告就出现在cCTV上。银川地处西北干旱地带,正常年份的降水量为200毫米,年蒸发量却在1500毫米到1800毫米之间。银川平原属于严重的干旱地区。但是,就是这个蒸发量是降水量近十倍的城市却在八年前提出了要建一个“塞上湖城”的宏伟蓝图。在那年银川市的人大会上,银川提出依托防洪排水系统和大小西湖、“七十二连湖”重塑“塞上湖城”。并且,“塞上湖城”被确定为银川建设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工程构想超乎常人想象,通过构筑城市环湖生态圈,在银川周围形成群湖环城之势,并且横贯银川南北,连绵至石嘴山、青铜峡两市境内。

六年前,银川北面的石嘴山提出了在大漠戈壁上建造出一个“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于是,一场规模更为宏大的“造湖”运动在石嘴山市府所在地的大武口区开始了。根据石嘴山市的规划,要在五年时间内,挖出一片面积约43平方公里的星海湖湿地,开辟常年性水面20平方公里。星海湖建成后,将是国内第一大人工湖,比杭州西湖的面积要大五倍。

黄委会每年分配给宁夏的基本用水量是40亿m3。宁夏灌区每年的引水量在70亿~90亿m3之间,但须有60%的水量排回黄河,才能把用水量控制在分配水量之内。银川的大小湖泊正是利用了60%的退回黄河的水,六条昭然可见的黄河排水沟直通各个湖泊。石嘴山方面的资料显示,星海湖常年性蓄水量可达23007Ym3,每年蒸发消耗的水量约为3400万m33,它的重要补给水源同样是引黄灌区渗透回流的农田排水即黄河退水,还有从穿湖而过的第二农场区季节性引灌黄河水。

目前,银川、石嘴山“湖城”、“水域”的计划已经基本建成,但这造成的危害是,数年前宁夏地方政府已逼迫当地农民减少了30万亩的水稻种植,这一数字正在扩大中。对下游地区造成是危害是,黄河断流天数增加,旱季时,华北平原的小麦灌溉不能得到及时的水源。

高速发展的城市规模迫使缺水的鄂尔多斯不得不四处寻觅水源。2006年,当地开始规划了23座水库,并在蒙西工业园区、棋盘井工业园区、康巴什新区等地采取地下水,建造一批地下水源供水工程,鄂尔多斯承认通过对2005年至2008年灌区地下水位实测资料分析,灌区地下水位下降较明显——每年平均下降0.15~0.25米,地下水蓄变量总体呈减少趋势。

在环保专家看来,鄂尔多斯是一个需要保护的地区。2008年9月,环境保护部在《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列出全国八大生态脆弱区中确定的19个重点保护区域,其中鄂尔多斯荒漠草原榜上有名。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明确指出,在生态脆弱地区要实行限制开发。环境保护部将实施相关生态保护战略,努力改善该19个重点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2008年11月,《鄂尔多斯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警告说,鄂尔多斯水环境质量退化严重,作为城区地表水主要来源的三台基水库、活沙兔水源地和乌兰木伦河均发现有水质超标现象。宁夏、内蒙古等省区现在已无余留水量指标了。

赣江水环境承载力及动态变化特征 篇3

关键词:赣江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变化特性

随着流域人口的增加、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如何有效管理水资源和水环境, 成为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棘手问题。而通过水环境承载力研究, 可以从水环境、宏观经济、人口、社会等众多因素之间的关系入手, 从本质上反应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辩证关系, 为人口、社会、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国内外对水环境承载力尚无统一的说法, 根据水环境承载力的广义定义和狭义定义, 可将水环境定分为水资源承受能力和水质量承受能力两部分[1-4], 即在某一特定的生产力状况和满足特定环境目标下, 以及区域水体能够自我维持, 自我调节并可以可持续发挥作用的前提下, 所能支撑的人口、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能力[5]。

赣江贯穿江西南北, 全长751km, 多年实测径流量680.3亿m3, 流域面积达8.35万km2, 约占全省总流域面积的1/2, 是江西省最大河流, 也是长江第二大支流, 其水资源的供给不仅对江西省的水资源调配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整个长江中下游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赣江流域人口快速增长、经济飞速发展给赣江流域水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彭刚华等人对赣江流域39个断面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 属清洁级断面为11~ 12个, 其余均为轻度、中度污染断[6]。王全金等人研究表明土地利用、畜禽养殖和农业人口作为赣江下游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三大主要营养源[7]。目前, 围绕赣江水质现状、污染物形态及污染物来源等问题, 专家学者们已经展开了较多的研究[8-10], 而针对赣江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开展的研究工作较少, 并且主要集中于对赣江某段水环境容量的研究, 方法主要是利用二维水质模型测算水环境容量, 再根据现状污染物的排放量得到剩余水环境容量[11], 研究方法相对简单, 且只对赣江水环境的某一段进行了初步的讨论。此外, 对赣江流域的研究大多是将赣江流域的水资源环境承载力与水质量承载力两者分开单独进行, 缺少综合性和定量化的研究成果。因此, 本文以典型水环境承载力概念模型为依据, 构建赣江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多目标优化模型及指标体系, 并运用指标体系评价与层次分析 (AHP) 相结合的方法, 计算赣江流域水环境承载力[12-14], 进而分析赣江流域水环境承载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提出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对策及建议, 以期为该流域的经济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方法

1.1区域概况

赣江地理位置为东经113°30′~116°40′, 北纬24°29′~ 29°1 171′。赣江流域发源于江西、福建两省交界的瑞金市赣源岽, 自南向北流经赣州、万安、吉安、樟树等20多个县市至南昌市分3支注入鄱阳湖, 以万安、新干为界, 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赣江流域地处南岭以北, 长江以南, 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和, 雨量丰沛, 年平均将水量1 542.6mm, 降水主要集中在4-6月, 占全年降水量的46.8%。赣江流域60%以上为丘陵、山地, 森林资源丰富, 流域内耕地面积近118.5万hm2, 下游鱼类丰富, 为江西主要水产基地之一。上游主要经过赣州, 稀土、钨等矿产资源和各种大型工业园区是赣州经济的重心;中游主要经过吉安, 多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多个开发区及占全省1/3的电子产业成为吉安经济的强大引擎;下游主要是经过丰城市和南昌市, 汽车制造、冶金、机电等多个现代化工业园区及近千家的国家级企业成为南昌市的核心经济。

1.2水环境承载力模型

水环境承载力是由水资源承载力和水质量承力构成[15], 水资源承载力是流域满足生态需水量和环境需水量条件下的承载能力, 水质量承载力是流域不发生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帽子水质要求的承载能力[16-18]。其中, 水资源系统包括社会指标 (人口) 、经济指标 (灌溉面积、GDP) 和污染物指标 (富营养化、有机物污染) 。单项指标、水资源、水质量及水环境承载力模型分别为:

式中:CSi为第i个指标的承载力度;i为分别表示入口、灌溉面积、GDP、CODMn、TP、TN等指标;CCi为第i指标的压力指数, 即实际检测或调查值;CCmax,i为第i个指标的承载指数, 即满足某一生态更能要求的标准限值;CCPL为水资源子系统的承载力;CCPZ为水质量子系统的承载力;W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 CCP为水环境承载力;Wl、Wz分别为水资源承载力、水质量承载力的权重。当承载力等于1时, 承载力状况恰好满足水环境承载能力;当承载力大于1时, 承载力状况超出了水环境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绝对值偏离1越大, 说明水环境承载状况超出水环境承载能力越多。

1.3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根据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 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相应的判断矩阵表, 再采用归一化方法, 计算得到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矩阵, 进而求得指标体系中指标的权重[19] (表1) 。

2数据分析

2.1数据来源

收集赣江流域2003-2010年每年水资源总量、人口总数、 总用水量、GDP、灌溉总用水量及灌溉面积的数据, 见表2。数据来源《江西统计年鉴》、中国统计信息网和江西水资源公报。 由表可以看出赣江流域水资源变动情况不稳定, 在2009年有一个大幅度的降低, 同时在2010年时又达到将近2倍的回升, 主要是近年来江西省的洪涝和干旱交替发生, 致使江西各流域的水量出现大幅度的变化。GDP在近5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2006到2009年一直处于平稳的上升态势, 2010年则出现大幅度上升, 上升力度为前几年的两倍。其余各项指标都处于一种动态平衡, 在小范围内有波动, 但无大的变化。

流域人均水资源量、灌溉平均用水量、万元GDP耗水量的承载指数分别为2 300m3/人、6 900m3/hm2、150m3/万元, 利用表2中的水资源量、总用水量、灌溉用水量的数据, 来计算历年人口、GDP、灌溉面积的承载指数;历年各指标的压力指数采用表3中历年的实际数据。赣江流域CODMn、TN、TP的承载指数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的Ⅲ类水质标准, 分别为6.0、1.0、0.2mg/L;CODMn、TN、TP的压力指数值来源于“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检测数据。

2.2计算结果

应用式 (1) 分别计算得到2006-2010年赣江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中各指标的承载度, 其中, 水资源承载力各指标的变化趋势见图2 (a) , 水质量承载力各指标的变化趋势见图2 (b) 。同时, 应用式 (2) ~ (4) 和表5中权重系数计算得到2006-2010年赣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水质量承载力及水环境承载力, 结果见图2 (c) 。

3分析讨论

3.1水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

由2006-2010年赣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各指标的变化趋势[图2 (a) ]可知, 社会经济指标中的每年人口、GDP、灌溉面积的承载度均小于1, 说明承载状况未超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在环境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人口承载度, 从2006年的0.62变动到2010年的0.45, 其中, 在2006年到2009年间呈现交替增大减少的状态, 而在2010年出现大幅度降低。主要是因为在全球极端天气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 气温呈现增高趋势, 逐年的日降水强度明显增加, 洪水干旱等极端事件发生更加频繁[20], 导致降水量的变化差异。其中2010年江西出现持续的大降雨, 总水资源量增多, 人口的承载指数增大, 致使人口的承载度出现大幅度降低。GDP承载度在2006-2010年从0.22到0.38, 呈逐年递增的状态, 并且相对的负荷不大, 由此可见赣江流域的GDP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灌溉面积承载度从2006- 2010年的最开始0.97减少到0.73后, 在2010年又有回升的趋势, 在2010年已经达到0.87的承载度。由此看来赣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受水资源总量的影响很大, 同时受流域气候及降水的因数也比较大。赣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应重点放在产业结构、加快科技进步和优化城市发展模式方面。

3.2水质量承载力动态变化

由2006-2010年赣江流域水质量承载力各指标变化趋势[图2 (b) ]可知, 富营养化指标中TP承载度呈波动式变化, 从2006年的0.78增长到2010年的1.27, 其中2008年出现下降, 但是随后的2009年又呈明显上升, 到2010时就已经超过了环境的负荷值。2006-2010年TN承载度在2.46~3.12之间呈现交替增减的过程, 其中在2008年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 但很快又在2009年就恢复到之前值, 且变化值在2.46~3.12之间。由此可见TN承载度已经严重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范围。 有机污染指标中CODMn承载度在2006-2010年呈现一个极小的上升趋势, 从0.23逐渐上升到0.33, 与富营养化指标相比有机物的承载负荷不是很大, 但随着赣江流域人口、经济的快速发展, 仍需提高警惕。赣江流域水质量承载力已经超出了赣江流域的负荷量, 应当控制赣江流域污染物的排放, 特别是氮磷营养盐的量。赣江流域氮磷营养盐偏高主要是因为流域内城市工业、其城镇生活污水及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大量排入[21], 由此看来, 严格控制赣江流域氮、磷污染物的排放, 是降低湖水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措施。

3.3水环境承载力动态变化

水环境承载力包括水资源承载力和水质量承载力, 从2006 -2010年的赣江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图2 (c) ]可以看出, 水环境承载力均大于1, 2006-2007年由1.22上升至1.36, 而2008-2010年又从1.07上升到1.28。水质量承载力与水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相同, 由2006年的1.55上升到2010年的1.67。水资源承载力受江西地区旱涝交替的气候条件呈交替上升、下降的势态。计算结果表明, 赣江流域水资源总量变化差异较大, 人口承载压力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GDP承载压力增长显著;富营养化指标TN承载压力已经超过了承载负荷, TP的承载压力也非常接近承载负荷。赣江流水环境承载力计算结果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吻合, 随着今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GDP快速增长, 导致水资源压力增大。同时, 流域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物引起水体污染, 致使河流富营养指标承载力加大, 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的压力。相对而言, 赣江流域水质量承载力比水资源承载力对水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程度更大。因此, 控制赣江流域氮磷污染, 降低富营养程度是一项长期工作。

赣江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对流域当前和未来人口以及社会经济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在社会经济层面人口和灌溉面已经开始对水环境承载力产生威胁, 在污染物质层面, 富营养化指标TN、TP已经对水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加强赣江流域水资源管理, 保护好赣江水环境质量, 才能提高水环境承载力, 保障流域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可采取的措施主要如下。

(1) 优化配置水资源, 以科学调度为手段, 合理利用流域内地表水;

(2) 调整用水结构, 发展生态绿色农业, 鼓励工业循环用水, 大力宣传节约用水;

(3) 科学管理排污口, 控制污水排放总量, 加强督查执法力度;

(4) 控制农业化肥施用, 防治农村人畜粪便污染, 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减少流域内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含量。

4结语

(1) 2006-2010年赣江水资源承载能力均小于1, 并在0.49和0.73内波动社会经济指标中的人口、灌溉面积均有超过水环境承载力的趋势, 人口承载度的最大值为0.90, 灌溉面积的最大承载度也达到0.96;GDP承载度在0.22与0.38呈不断上升的态势, 且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 2006-2010年赣江流域水质量承载力均大于1, 富营养化指标中TN一直处于负荷承载, 呈波动式变化;TP也有超过承载力的趋势, 近五年的承载度平均值接近0.90;COD的承载度目前较为乐观, 变化持续在0.30左右。

环境承载力特征 篇4

作为整个建筑物最主要的承重构件,地基基础质量的高低好坏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建筑物是否能够得到高效、安全的使用,所谓的地基,是指用在支承整个建筑物土层,并且对基础传来整个建筑物全部的荷载进行承担的作用,如果我们不想因为发生了剪切使其遭到了破坏,进而导致了地基失效,最终导致了整个建筑物受到破坏,那么,我们必须要使地基拥有一定地耐力,我们究竟怎么样才能够正确的将地基承载力进行确定,从而能够对地基基底的面积进行控制,最终使其能够满足强度条件,已经成为了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下面,笔者就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为例,探讨天津市滨海新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1 地基基础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

下面,笔者主要对天津市滨海新区地基基础特点以及其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得出了地基基础发展中基本经历过的发生、发展、稳定以及极限这四个阶段,地基基础的时间过程曲线与社会经济中进行预测的S型成长曲线相似。本文中,笔者基于三种S型曲线模型之上,通过对组合预测思想进行引进,提出了预测路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发生规律变权重组和预测的方法,并且对地基基础变权组合S型成长的模型进行了建立,通过数学中普遍的规划方法进行求解,进而根据了有限软土路承载力特征值实测数据,对天津市滨海新区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的发展过程进行了预测。作者对工程实例的分析结果表明了,使用S型成长模型,其对曲线预测以及数据曲线实测是基本吻合的,并且其具体的分析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可以应用于地基基础发展的规律预测之中,对于确定地基基础的承载力特征值,保障建筑运营质量具有很大的理论和工程意义。

天津市滨海新区建筑的地基基础承载力一直受到工程界的大量关注,由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本身就具有含水量大、透水性差、强度低以及压缩性大等等特点,地基基础的承载力必须要经历住发展、演化以及最后稳定的过程,对于地基基础承载力特征值进行探讨,对于其有限的地基基础实测数据进行很好的利用,对于保证建筑的运营质量以及防治建筑的地基基础沉淀一直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以及很高的理论价值。

1.1 天津市滨海新区地基基础特征一般来说,地基基础具有以下的特征:

1.1.1 地基基础特征之承载力特征值量比较大

由于地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粉粒以及黏粒,并且天然含水量很大,粘粒的含量也很高,一般的孔隙比是e>1.0,所以,受到负荷以后其压缩量大,地基基础的承载力特征值量远远超过一般的路堤承载力。

1.1.2 地基基础特征之侧向变形比较大

在饱和软土受到负荷的初期,软土中的水并不能得到及时的排除,这就使软土的土体更加容易被侧向挤出,并且会随着水的排除而逐步排除,地基基础土体进行收缩,就促使了地基基础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1.3 地基基础特征之渗透性比较低,并且其需要的压缩稳定时间长

由于地基基础其颗粒组成主要是以粘粒为主,因此,尽管其孔隙比比较大,但是其单位空隙却比较小,这就造成了水在其空隙中进行流动时会很困难,所以,地基基础在受到负荷后,很难将水进行迅速的排除,使其承载力特征值发展缓慢。

1.2 地基基础承载力特征值

地基土在路堤荷载的作用之下,其应力状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而才能引起地基的变形,最后导致地基基础出现承载力特征值变化现象。大量的地基基础现场的承载力特征值观测资料说明,地基基础的变化在一般情况下基本都经历了地基基础发生、地基基础发展、地基基础稳定以及地基基础极限这一过程。下面,作者就从这一过程的四个阶段对地基基础的承载力特征值进行简要的分析。

1.2.1 地基基础承载力特征值确定之地基基础发生阶段

在刚刚进行加载时,测点土体处在弹性的状态之中,地基基础中软土之中的孔隙水得不到及时的排除,由于地基基础土体的侧向变形,使得地基基础的土体发生了瞬间的剪切变形,在路堤荷载作用荷载增加的最开始阶段中,地基基础的承载力特征值呈线性增加的趋势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地基基础承载力特征值之地基基础发生阶段。

1.2.2 地基基础承载力特征值确定之地基基础发展阶段

伴随着路堤荷载作用荷载的不断加大以及其时间的不断延长,软土地基中孔隙水已经被逐渐的排出来,超静孔隙水的压力也逐渐的减少地基基础土体随着逐渐的压密而产生了体积的压缩和变形,进入了弹塑性这一状态,伴随着其弹塑性的不断展开,测点中的地基基础的速率也随之而快速的增加,我们称这个阶段为地基基础承载力特征值之地基基础发展阶段。

1.2.3 地基基础承载力特征值确定之地基基础稳定阶段

当路堤荷载作用的加载不再增加时,地基基础的孔隙压力也接近了完全的消散,这个时候,地基基础的固结过程并没有完全的完成,并且其土骨架粘滞蠕变也开始逐渐的出现,测点承载力特征值量也伴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而继续得到了增加,但是地基基础的承载力特征值速率逐渐的变小了。这就是所谓的地基基础承载力特征值之地基基础稳定阶段。

1.2.4 地基基础承载力特征值确定之地基基础极限阶段

当地基基础的时间已经足够长时,地基基础的承载力特征值量也随之达到了极限的状态,其承载力特征值的速率已经降低为零,这个时候地基基础的承载力特征值量也就是地基基础的最终承载力特征值量,这也就是地基基础承载力特征值确定之地基基础极限阶段。采用物性指标经验公式估算单桩承载力,结合静探,标贯经验公式的计算方法加以验证。估算方法采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的经验公式。

2 天津市滨海新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方法

天津市滨海新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方法主要被分为了两种,一种是其利用软土的本构模型,并且对Biot固结理论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进行采用,但是,由于本构模型和地基基础的工程实际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确定的结果是很难让我们满意的,并且,软土土体本构模型的建立还需要大量的软土土工试验来验证,土工的参数确定可靠性并不是很高,所以,采用Biot固结理论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是难以用于指导工程实践的。另一类天津市滨海新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方法就是根据实际测量地基的数据进行地基与实践发展关系的推算,从而用其来进行地基未来承载力特征值量的确定,例如我们所接触的星野法、Asaoka法以及双曲线法等等,但是,作者在这里想要强调的是,任何一种单一的模型确定结果都是与地基基础工程实际的结果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的。所以,在这里,作者对地基基础的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了结合,采用变权重组合S型成长模型来对地基基础承载力特征值以及其确定方法进行探讨。

通常地基计算时,首先应限制基底压力小于等于基础深宽修正后的地基容许承载力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以便确定基础或路基埋置深度和底面尺寸,然后验算地基变形。

3 结语

本文中,笔者首先从地基基础特征之承载力特征值量比较大、地基基础特征之侧向变形比较大以及地基基础特征之渗透性比较低,并且其需要的压缩稳定时间长这三个方面对地基基础特征进行了分析,接着又从地基基础承载力特征值确定之地基基础发生阶段、地基基础承载力特征值确定之地基基础发展阶段、地基基础承载力特征值确定之地基基础稳定阶段以及地基基础承载力特征值确定之地基基础极限阶段这四个方面对地基基础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了分析,最后笔者又对天津市滨海新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方法进行了探讨。

摘要:作为建筑的整个根基,地基基础一直承担着整个建筑物全部的荷载,本着保证天津市滨海新区地基土不会由于发生一些剪切而遭到破坏,最终导致整个建筑物的破坏这一目的,我们必须要将地基承载力准确的确定,进而,能够将地基基础的地面面积进行控制,使其强度条件得到满足,所以,我们必须要将天津市滨海新区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进行确定,本文中,笔者就对天津市滨海新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天津市,滨海新区,地基基础,承载力特征值,探讨

参考文献

[1]陈建峰,秦建庆,石振明,沈明荣.砂井地基沉降的二维有限元分析(二)——修正剑桥渗流耦合模型有限元及实例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04).

[2]张晓科,秦四清,李志刚,王少川,付德才.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BW2危岩稳定性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

[3]张晓科,秦四清,李志刚,王少川,付德才.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BW2危岩稳定性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

[4]刘民易.关于楼面活荷载折减——在PKPM软件中的合理应用[A].工程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

[5]王喜堂,徐钢,朱岩,李三元,杨国先,张民芳.地基承载力修正计算在超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中的应用[J].深圳土木与建筑,2009,(01).

[6]王广宇,洛桑格来,张桂曼,张进生,李志健.西藏某银行办公楼工程勘察与结构设计[A].结构混凝土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三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

环境承载力特征 篇5

在5·12地震中,大量站场站房受到破坏,需要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恢复站场站房设备,以保证铁路运输运营。成都铁路局某站场站房建设中,一幢拟建物为1层~2层框架结构建筑,为节约工程造价,初步设计采用桩径为600 mm,800 mm,1 000 mm三种桩径,总共55根桩,各类桩的单桩承载力设计值要求为900 kN,1 800 kN,2 800 kN,为加快工程进度,拟采用旋挖钻机钻孔成桩。

根据现行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桩基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确定:

1)通过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2)当桩端持力层为密实砂卵石或其他承载力类似的土层时,对单桩承载力很高的大直径端承型桩,可采用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桩端土的承载力特征值。3)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采用静力触探及标贯试验参数确定Ra值。4)初步设计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估算:Ra=qpaAp+upqsiali。其中,Ra为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qpa,qsia分别为桩端端阻力,桩侧阻力特征值,由当地静载荷试验结果统计分析算得;Ap为桩底端横截面面积;up为桩身周边长度;li为第i层岩土层的厚度。

当桩端嵌入完整及较完整的硬质岩中时,可按下式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qpaAp

根据钻探结果,场地上覆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ml4),其下为第四系中更新统冰水沉积(Qfgl2)之粘土以及白垩系灌口组泥岩(Kg2),各土层特征由上至下分别如下:

人工素填土(Qml4):褐黄色、紫红色,稍湿,松散。由粘性土组成,含少量卵石基岩碎片和植物根茎等。该土层主要是修建成都北编组站时,场地整平的弃土,属欠固结土,场地内分布广泛,层厚0.50 m~10.80 m。粘土(Qfgl2):褐黄、灰黄等色,可塑,含铁锰质氧化物及其结核,局部夹条带状或团块状白色粘土,无摇振反应,切面有光泽,干度高,韧性高,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厚度0.50 m~2.00 m。粘土(Qfgl2):褐黄、褐红、紫红等色,硬塑。含铁、锰质氧化物和钙质结核,夹有大量条带状或团块状的白色粘土。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层位稳定,厚度0.50 m~5.80 m。全风化泥岩:棕红、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呈土状,结构基本破坏,局部夹泥岩碎块,厚度为0.80 m~2.10 m。强风化泥岩(Kg2):紫红色~红褐色,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分布连续。岩层节理、裂隙发育,浸水迅速软化、崩解,超重型动中风化泥岩力触探可贯入,属极软岩,厚度为0.60 m~1.50 m。(Kg2):紫红色,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钙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局部夹薄层强风化泥岩,厚度0.2 m~0.3 m。回转钻进较难,岩芯采取率约90%,岩石坚硬程度等级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若采用桩基,按规范其单桩承载力可采用规范公式计算进行预估、单桩承载力荷载试验确定、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本工程虽然体型较小,但是对于保障铁路运营非常重要,且具有场地条件差、施工周期要求紧的特点,为此在选择采用何种方式对单桩承载力进行确定时,应非常慎重。

2 单桩承载力确定方式的选择

采用单桩荷载试验确定承载力是最科学安全的方法,但是按照规范要求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本工程3种桩径总计55根桩,需要进行不少于15根试验桩,试验桩占工程桩比例较大,不仅不经济,而且作业周期也不能满足工程建设要求。采用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虽然能达到验证桩端承载力的目的,且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但是不能有效确定桩身土层的侧阻力,对于此类工程来讲,不仅受桩径较小不能满足试验条件要求,而且也显然不经济。按照规范规定的估算公式,虽然可以初步确定桩基的单桩承载力,但是由于拟建场地土层中人工素填土的固结周期不超过20年,在其深度范围内,采用常规取值,桩身侧阻力的计算结果具有很高安全风险,若不考虑该深度范围内的桩身侧阻力,显然也不经济。

为此,经全面比较,拟采用如下方式确定:

按照桩径不同在场地不利部位(即人工素填土相对较深部位)各设置试验桩1根,并依据单桩承载力设计要求以及规范公式计算试验桩的设置深度,然后通过单桩荷载试验进行验证。

3 试验桩的荷载试验

按JGJ 106-200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进行:最大加载量分别为1 800 kN,3 600 kN,5 600 kN分10级加荷,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 min,15 min,30 min,45 min,60 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 min读一次;当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超过0.1 mm,并连续出现两次,为试验沉降相对稳定标准;再施加下一级荷载。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

1)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2)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 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3)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拟用仪器设备及状况见表1。

在试验桩施工完毕20 d后对试验桩进行载荷试验,其试验结果见表2,图1~图3。

试验桩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桩设置参数合理,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可据此施工。工程施工完毕,按照规范抽检频率,对工程桩进行竣工验收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工程桩满足设计要求。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某小型工程桩基特征承载力确定方法的选择情况的介绍,分析了在小型工程中,采用规范估算公式进行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并采用位置的试验桩进行单桩载荷试验的验证,可以最大限度节约工程成本,并有效的缩短工程建设周期。可见在铁路工程站场站房建设中,如果施工周期要求紧,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可以综合规范要求,综合采用两种以及两种以上方法进行简单分析,可以较好的适合小型工程对经济性、建设周期性、地质条件复杂性的特点,对今后同类工程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2]JG J 106-200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S].

环境承载力特征 篇6

1) 按静载荷试验方法确定;

2) 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

3) 根据原位测试、室内试验成果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综合确定;

4) 根据邻近场地条件相似的建筑物经验确定。

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对不同设计等级的建筑物的承载力确定途径并不一致。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 以及地基土质不良或分布不均匀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或丙级的建筑物, 必须通过静载荷试验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应该指出的是:通过静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其直接含义是指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 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对具体建筑物来说应经深度和宽度修正, 得出的是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1 静载荷试验[1]

载荷试验包括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浅层平板试验适用于确定浅部地基土层的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本文主要针对浅层平板试验结果展开讨论。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详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C。图1为浅层平板试验示意。

1.堆载, 2.排钢梁, 3.钢梁, 4.千斤顶, 5.百分表, 6.基准梁, 7.承压板, 8.基准桩, 9.支墩.

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的原因

虽然载荷试验通常在基础底面标高上进行, 因试坑的坑底宽度至少为压板宽度的三倍, 这就可以忽略试坑四周超载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因此从载荷试验求得的地基承载力并不包括基础底面以上的超载作用, 也就是说将实验结果用于实际工程是偏小的;另一方面, 载荷试验的压板宽度小于实际基础的宽度, 影响深度较小, 试验只反映了这个范围内土层的承载力。具体分析如下。

2.1 基础埋置深度[3] (d)

图2定性的告诉我们, 基础Ⅱ埋置得比基础Ⅰ深, 当土体沿滑裂面被挤出时, 基础Ⅱ所需的基底压力显然比基础Ⅰ大, 因此要增加克服基础Ⅱ基底平面以上所增加土层的超载作用的阻力。这就说明, 基础埋置愈深, 地基承载力愈高。

2.2 基础底面宽度 (b)

当土质条件相同且埋置深度d不变时, 基础底面愈宽, 地基承载力愈高。这种情况可以从图3定性的得到解释。这是考虑基础宽度超过3m后, 地基土在承受荷载发生滑动破坏时, 基底下滑动土体从基底挤出所受到的阻力, 就要随着基础底面宽度的增大而加大。地基承载力会随宽度增大到一定程度, 但并不能无限制的增大, 故《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 规定基础底面宽度b不大于6m时, 按基础愈宽地基承载力愈高处理, 基础底面宽度大于6m时, 地基承载力不再继续增加。

在工程上通常采用经验修正的方法来考虑实际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基础宽对地基承载力的有力作用。但是对于饱和软黏土、稀松的粉土、细砂、湿陷性黄土浸水和新填土等地基, 常会出现冲剪破坏, 基础沿周边向下切入土中, 只在基础端点下及基础正下方出现滑动面迹象, 而不能像良好地基土一样, 形成左右对称的连续完整的两组滑裂面。所以基础的宽度增大并不能增加地基承载力。修正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 只考虑深度的影响。

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的方法

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议的修正公式见本规范5.2.4条。方法如下:

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 从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尚应按下式修正:

fa=fak+ηbγ (b-3) +ηdγm (d-0.5)

式中: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ηb、ηd——基础宽度和深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按土的类别取值;

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 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b——基础的底面宽度 (m) , 当基宽小于3m时按3m取值, 大于6m时按6m取值;

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d——基础的埋置深度 (m) 。

基础埋置深度d一般自室外底面标高算起。在填方整平地区, 可自填土底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完成时, 应从天然地面算起。对于地下室, 如采用箱形或筏形基础时, 基础埋置深度应自室外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 应从室内地下室地面标高算起。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5.2.7条规定, 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验算所采用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z只进行深度修正, 不进行宽度修正, 由以下公式修正:

faz=fazk+ηdzγm (d+z-0.5)

式中:faz——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Pa;

fazk——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法确定的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ηdz——软弱下卧层基础深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按土的类别取值;

γm——软弱下卧层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z——基础底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距离, m。

3) 《建筑地基处理规范》3.0.4条规定, 对处理后的地基[2], 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要对本规范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 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零, 即ηb=0;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1.0, 即ηd=1。

4 结束语

影响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的因素很多, 工程中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 一定要建筑物的类型和土层分布情况综合确定。慎重选择各种参数, 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参考文献

[1]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JGJ79-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3]施岚青.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环境承载力特征 篇7

1 影响强风化泥岩承载力的因素

1.1 强风化泥岩的物理力学性质

强风化泥岩的干密度、含水量、孔隙比是影响强风化泥岩承载力的最主要的因素。强风化泥岩的含水量越大, 干密度越小、孔隙比越大, 塑性指数越小, 则承载力越小。

1.2 地下水

如果地层中赋存地下水, 强风化泥岩遇水后, 将使其含水量增大, 孔隙比增大, 干密度减小, 从而降低其承载力, 甚至由于地下水对强风化泥岩的长期浸泡, 将使强风化泥岩软化成软土, 其承载力会更小。但是由于强风化泥岩具有隔水作用, 地下水对强风化泥岩浸泡的厚度有限, 随着强风化泥岩深度的增加, 其含水量逐渐减小, 孔隙比减小, 干密度增大, 其承载力也随之增大。

1.3 沉积年代

同类土, 沉积年代越久, 其承载力越高。随着深度的增加, 强风化泥岩的沉积年代越久, 因此其承载力特征值就越大。

1.4 风化程度

强风化泥岩的风化程度越严重, 其干密度越小, 孔隙比越大, 承载力越小。随着深度的增加, 强风化泥岩的风化程度减弱, 因此其承载力特征值就增大。

2 造成勘察报告中对强风化泥岩承载力建议值与实际值偏差较大的原因

确定强风化泥岩承载力的方法主要有载荷试验法、理论公式法、规范表格法和当地经验法, 每一种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现分别论述如下:

2.1 载荷试验法:

是最可靠的确定强风化泥岩的方法, 但是由于载荷试验在勘察阶段工作量大、周期长、成本高及场地条件的限制 (如基础底标高距离地面较深及地下水的影响等) 通常不作为勘察阶段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手段。

2.2 理论公式法:

是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的理论公式确定承载力的方法。理论公式法的局限性主要体现以下两方面: (1)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内摩擦角和粘聚力是很灵敏的参数, 采用不同的试验方法, 会得出不同的数值。如把三轴试验的c、φ值代入规范推荐的地基承载力理论公式计算, 得到的承载力与实测值比较接近, 而把直剪试验c、φ值代入地基承载力理论公式计算, 得到的承载力明显比实侧值小。 (2) 岩状强风化岩由于裂隙发育, 难以取得有代表性的岩样, 因此无法得到c、φ值。

2.3 规范表格法:

地基承载力表的适用的范围只局限于数据来源的母体。在全国范围内通用一张地基承载力表, 其结果是可能潜伏着危险, 也可能造成了浪费, 因此《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取消了地基承载力表。

2.4 当地经验法:

是一种基于地区的使用经验, 进行类比判断确定承载力的方法, 它是一种宏观辅助方法。

由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2) 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颁布实行后, 新的规范中取消了查表法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而新的承载力规范需要各地区根据自己的工程实践经验自行确定。这就使部分勘察人员无所适从, 因此为了安全保守起见, 对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尽量采用最低值。

3 勘察阶段, 如何准确确定强风化泥岩的承载力特征值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虽然取消了地基承载力表, 但是它所提供的经验关系在技术上仍然有用, 只要经过验证证明地基承载力表的数据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就可以供勘察工作者参考。如果地基承载力表的数据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可编制当地的地基承载力表。这种编制工作应当建立在载荷试验数据的基础上, 通过与土工试验数据的对比或者与原位测试数据的对比, 建立经验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原始数据是载荷试验的结果和地基物理力学指标, 或者原位测试的指标, 则可以对数据的组合进行统计。如果没有载荷试验而仅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则不能用抗剪强度指标计算得到地基承载力去统计而建立地基承载力表。因此, 只有建立本地区的强风化泥岩承载力表, 才能准确确定其承载力特征值。

4 工程实例

4.1 工程概况

拟建盛源小区1#楼位于西宁市七一路与共和路交汇处东南角, 为一栋地下一层、地上25层的宾馆, 建筑总高度97.65m, 结构类型为剪力墙结构, 基础形式拟采用桩筏基础, 桩端持力层位于中风化泥岩层。

4.2 工程地质条件

依据勘察报告, 场地地貌单元属湟水河南岸二级阶地, 地层岩性特征分述如下: (1) 杂填土:灰褐色。松散, 稍湿, 层厚2.8-5.5米。 (2) 卵石:杂色, 中密, 层厚1.1-5.4米。承载力特征值fak=400Kpa。 (3) 强风化泥岩:棕红色、青灰色、黄绿色。原岩结构已遭破坏, 矿物成分发生改变, 局部风化成粘土状, 可塑-硬塑, 局部坚硬。顶面埋深6.3-8.4米, 层厚11.2-13.5米。强风化泥岩的承载力特征值fak=200Kpa。 (4) 中风化泥岩:棕红色。泥质结构, 层状构造。岩芯大多呈长柱状, 局部呈碎块状。顶面埋深19.3-20.0米, 控制厚度5.3-8.8米。

场地地下水属于潜水, 略具承压性, 初见水位5.0-6.1米, 稳定水位为4.7~5.7米间, 含水层为卵石层, 主要为大气降水及高阶地地下水补给。

4.3 强风化泥岩的物理力学指标与静载试验结果

该工程基坑开挖至基底标高 (位于强风化泥岩顶界面处) 后, 随机布置JZ-1#、JZ-2#、JZ-3#静载试验点, 用于测定强风化泥岩的承载力特征值;另外, 分别在JZ-1#、JZ-2#和JZ-3#附近采取不扰动原状样1#和2#、3#和4#、5#和6#, 用于测定强风化泥岩的物理力学指标。强风化泥岩的物理力学指标测定结果及承载力特征值统计表见下表:

该工程实例表明, 勘察报告中强风化泥岩的建议值与实测值相差较大, 只有根据强风化泥岩的物理力学指表与其承载力的对应关系, 才能准确确定强风化泥岩的承载力特征值。

4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看出, 强风化泥岩承载力与其物理力学性质密切相关。只有根据基底压力影响深度范围内强风化泥岩的物理力学指标并结合本地区强风化泥岩的静载试验结果, 积累经验, 逐步建立本地区的强风化泥岩的承载力表, 在勘察阶段才能准确确定强风化泥岩的承载力特征值。

摘要:在勘察阶段, 由于场地条件的限制, 无法采用载荷试验确定强风化泥岩的承载力特征值, 勘察人员通常采用经验法确定强风化泥岩的承载力特征值, 往往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 因此只有根据基底压力影响深度范围内强风化泥岩的物理力学指标并结合本地区强风化泥岩的承载力表才能准确确定强风化泥岩的承载力特征值。

关键词:强风化泥岩,承载力特征值,物理力学指标,承载力表

参考文献

[1]高大钊, 姜安龙, 张少饮.确定地基承载力方法若干问题的讨论[J].工程勘察, 2004, 3.[1]高大钊, 姜安龙, 张少饮.确定地基承载力方法若干问题的讨论[J].工程勘察, 2004, 3.

[2]GBJ7-8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2]GBJ7-8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

[3]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3]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 篇8

1.1 动态性特征

人类在生活、生产以及工作等经济行为的工程中, 都会对大气环境的承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一些大型项目、社会经济活动、规划项目等方面的开展, 势必会对大气环境承载力造成更大的影响[1]。在人类经济活动长期进行的过程中, 大气环境承载力逐渐减弱, 但是, 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 通过建设一些环境保护设施、推行节能减排、优化项目结构、优化污染源的布局等方面的措施, 可以有效的提升大气环境的承载力。那么, 现阶段摆在人类面前的重要问题就是, 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对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动态进行分析, 又该如何利用这些动态评价数据来提升大气环境承载力。

1.2 累积性特征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的关键, 可以确定影响到环境的一些因素, 并对其展开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大气环境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 因此, 必须要了解大气环境的承载力特征[2]。累积性特征是大气环境承载力特征之一, 作者通过对广州市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分析, 大气环境承载力在阔值的基础上, 可以真实的度量, 并且能够通过系统性的观点来表达不同区域规划对环境产生的积累性影响, 也就是说, 在对大气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的过程中, 不仅要考虑到一个区域内大气污染物的叠加现象, 更好考虑到不同阶段预测大气污染累积的承载量分析, 这样才能有效的判断出大气污染结构以及大气的空间特征。

2 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方法和程序

通过以上对环境影响中大气环境承载力的特征分析, 大气环境承载力具有的动态性特征以及累积性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大气环境的污染性也会伴有这两方面的特征, 而且会根据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产生不能的影响, 为了提升广州市的大气环境, 以下主要对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方法以及程序进行解析。

2.1 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方法

现阶段, 应用到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指标法、承载率评价法、多目标优化法、系统动力学法、向量模法、情景分析法、排污系数法等, 每种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都有着独特的优势, 当然, 具体的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方法还是要结合实际地区的情况进行选定[3]。就广州市而言, 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情景分析法和排污系数法等, 尤其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 更是利用报告的形式将大气环境的承载力发展状态充分的体现出来, 这样广州市的一些相关部门就会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环境改善措施。以上对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中提到的承载率主要指的是:现阶段环境的承载量与该区域环境承载阔值的比值。承载率的提出是为了更好的满足环境影响评价对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动态分析要求, 对提升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的准确性、可靠性有着极大的作用。

2.2 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分析程序

每个地区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承载力的分析程序以及规划方案都有着一定的差别[4]。针对广州市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分析程序以及规划方案来说, 主要采用的是情景分析法和排污系数法来对广州市现有的污染源排景、对规划污染物排放量预测等, 再通过累积分析的形式来分析出污染物在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的排放量, 再对广州市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动态进行分析, 了解大气环境承载力的综合水平以及剩余率等, 这样才能掌握广州市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强度, 是否有着足够的承载力, 是否需要加强规划强度等, 最后来确定广州市大气环境承载力的规划方案, 以及相关的优化建议。

3 结语

综上所述, 大气环境的承载力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部分, 更是保证环境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在近些年来, 很多城市的大气环境承载力急剧下降, 造成这方面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例如, 城市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不合理。通过本文对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分析, 作者主要就广州市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大气环境受到污染的情况进行分析, 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 以及自身对广州市环境的认识, 主要从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环境承载力的特征、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方法和程序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 对提升广州市大气环境承载力的规划工作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生活环境也越来越重视, 尤其是大气环境的指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主要是对现阶段该区域的各项环境指标进行评价和分析, 其中大气环境承载力就是重要的指标之一。所谓大气环境的承载力, 主要指的是大气环境的污染程度, 人群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是否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威胁, 是否能够继续维持该区域的发展, 如果承载力不高该采取什么改进措施等, 这都是通过对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来得出的。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承载力

参考文献

[1]徐祥德, 周丽, 周秀骥, 颜鹏, 翁永辉, 陶树旺, 毛节泰, 丁国安, 卞林根, J.Chan.城市环境大气重污染过程周边源影响域[J].中国科学 (D辑:地球科学) .2013, (10) .

[2]吴兑, 毕雪岩, 邓雪娇, 李菲, 谭浩波, 廖国莲, 黄健.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下降问题研究[J].气象学报, 2014, (04) .

[3]张灿灿, 胡艳芳, 雷雅凯, 田国行.基于人类需求的河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以郑州市花园口黄河为例[J].河南科学, 2014, (12)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环境承载力特征】相关文章:

交通环境承载力08-07

资源环境承载力07-14

生态环境承载力09-05

环境容载力07-14

承载力检测05-05

设计承载力05-22

桥梁承载力06-14

承载力研究06-20

结构承载力06-25

工程承载力07-06

上一篇:艺术消费三人行下一篇:英汉互译中颜色的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