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项目开发

2024-07-24

实训项目开发(精选十篇)

实训项目开发 篇1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组态技术与PLC结合,一起应用到工业网络上的控制已经成为当今自动化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目前这方面的职业技术人才很少。 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既要注重理论教学环节,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生产现场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养[1]。能力的培养又包括多方面,对自动化和应用电子专业学生来说,组态软件技术的应用、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现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必须具备的。

1 开发的价值和必要性

目前,基于组态软件的PLC虚拟控制系统在教学上还在未各院校广泛应用。各高职院校的自动化和应用电子等相关专业都在进行着项目式课程改革,实训环节在教学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随着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实验教学系统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要购置足够用于项目式教学环节的设备,需要投入相当高的资金,而且购置的设备大都只有控制层,很难开设出具有灵活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实验,来满足项目式课程改革和项目的实施[2]。基于以上情况,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改革实验体系,革新实验手段也就势在必行。

为了培养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增加学生的择业机会,满足企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根据本院实训条件,决定利用虚拟技术在专业综合实训环节中对PLC的实训项目进行组态开发与设计。使实训教学的内容,从单一应用能力的培养,向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转变。以提高学生运用此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此项目的开设,增加实用知识的技术含量,以满足校内实训和校外在职培训的教学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2 项目实施

通过PLC的实训项目进行组态设计的训练,培养学生利用可编程控制器对电气控制系统进行设计的能力,以及利用组态软件进行系统仿真的能力。一方面使学生学会对电气控制系统的功能进行剖析,确定控制的输入输出点数,编写控制程序,并且利用控制实体和组态软件虚拟控件进行验证。另一方面,为以后在实际参与电气控制系统开发、调试和维护打下初步基础。

2.1 用组态软件实现PLC虚拟控制系统

现在一般学校的PLC实验还是通过控制器和按钮控制一些指示灯,用组态软件来实现PLC的监控系统,突破了以上模式,利用组态软件模拟电机、阀门和电梯等多种控制对象,通过通讯来实现PLC对控制对象的模拟控制。即节省了实验设备的投资,又在实验内容上得到知识的扩展和创新。各种动作流程和运行结果也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以动画方式模拟显示出来,达到了实验结果的形象化和直观化,更增强了项目式课程教学的执行效果。组态技术可以满足图形显示、参数设置、故障诊断、报警分析、技术统计等各种功能需求,还可以对动作流程做动画模拟,使显示更形象,操作更简便[2]。PLC控制系统的构成如图1所示。

2.2 实现PLC组态系统的设计步骤

要形象地演示系统执行过程,比如液体混合过程,就需要提供被控对象(液位混合容器罐等)、执行机构(阀门、搅拌电机等)、传感器(检测液位)以及主令元件(启/停控制按钮),另外还需要液体管道等。实际上学校PLC控制设备很难做到,大多采用的是指示灯显示,无法直观看到液位的变化和阀门的开关过程。利用组态软件全真模拟PLC的多种控制对象,不需要控制实物只通过屏幕可检验所编程序的正确与否和运行结果[3]。

PC与PLC通过RS232/422转换器进行通信,PC用作编程和实现组态,编好程序下载到PLC中并将PLC的数据送入到PC,用组态进行PLC运行监控。其实现和设计方法如图2所示。

2.3 PLC实验项目的组态仿真实例

仿真系统由上位机PC机和下位机三菱的FX2N系列可编程控制器两部分组成[4]。组态软件采用力控FORCECONTROL 2.6,PLC编程软件采用三菱系列编程软件GX Developer。组态软件FORCECONTROL用以制作仿真画面、编写仿真程序并与PLC进行通信[5]。PLC编程软件实现程序输入、程序注释、程序编辑、程序编译、状态监控和调试以及设置系统寄存器和PLC各种参数等。

以综合实训项目中液体混合的PLC控制系统为例来说明组态的具体实现。其方法和步骤如下:首先对液体混合系统工程项目的设备、控制要求和监控对象特征作出分析,明确监控的界面要求和动画显示方式,分清工程中设备采集、输出通道和软件中实时数据采集变量的对应关系,建立工程结构框架[6]。该系统包含三个阀门、一个水罐、一个搅拌电机、三个液位传感器以及按钮等各主令元件等。通过创建点、定义输入输出设备、制作动画连接、配置系统来完成上位机的组态。图3为液体混合控制的仿真界面。当组态软件和PLC通信正常时,点按开始按钮,就可在画面中非常形象直观地观察到管道中水的流动、储液罐中液体的升降和搅拌器的转动,以及水位传感器接通的情况。

3 结束语

在实训项目开发设计过程中,必须贯彻职业教育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培养出新型的职业技术人才。使学生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通过PLC实训项目的开发设计,在实训教学活动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提高其应用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避免了实训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辛苦地教,学生机械地被动学的局面;避免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成为教师的“复制品”;避免学生接收到的应用知识,成为凝聚固化很难迁移的“惰性知识”;有利于学生获取的实践知识和技能,向应用领域去迁移;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项目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实施和展开。

摘要:介绍了利用组态技术实现PLC实训项目的虚拟控制。把该系统应用于实验教学中,它可以对PLC实训项目的运行状态进行虚拟监控,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关键词:PLC,虚拟控制系统,组态技术,组态软件

参考文献

[1]马子余,王昕.论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改革[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15-116,120.

[2]高丽萍.基于工业组态软件的远程PLC虚拟控制系统的研究[D].西华大学,2006.

[3]李文娟,周美兰,戈宝军.《PLC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1):83-85.

[4]张雷.PLC水轮机调速器的通信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5.

[5]刘一凡.组态软件在微小芯片插片机开发中的应用[J].系统仿真技术,2008(3):208-212.

实训项目开发 篇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外包方向)实践周项目总结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下发日期: 20 12月15日

目录

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 ................................................................................................................ - 3 -

1.1 项目概况 ............................................................................................................................ 1 1.2项目进度计划 ..................................................................................................................... 1 第二章 项目任务与完成情况 ......................................................................................................... 3

2.1 本人承担的主要任务 ........................................................................................................ 3 2.2 项目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3 2.3 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 ........................................................................................................ 3 第三章 项目总结 ............................................................................................................................. 4

3.1项目的心得体会 ................................................................................................................. 4 3.2问题与探讨 ......................................................................................................................... 4

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

1.1 项目概况

本次的项目是掌上作业系统,是基于Android的手机学习考试软件。主要要求实现的功能如下:

(1)用户登陆:能够在联网的前提下实现用户的登录,并且登陆成功后登陆图片显示亮色,反之是灰色。

(2)用户未登录,点击各功能模块是提示“请先登录”;登陆成功后,才能够正确使用软件功能。

(3)专门页面进行课程简介、考试形式、考试时间进行查询。 (4)实现无纸化测验,利用手机简洁地进行试题考试。 1.2项目进度计划

图1.2计划进度表

12月18日,实现开发环境搭建,需求分析、接口分析,并且开发环境搭建完成,初步任务分解方案。最后确定方案为:由来实现登录界面,并且登录成功

后主界面的功能;由来实现功能主界面、建设中提示界面的功能;由来实现作业列表功能;由来实现作业练习模块的功能。

12月19日至12月21日,根据任务分配为实现各自的功能而准备并且积极讨论、相互寻求帮助,基本上完成了各自的功能。

12月22日至12月25日,根据小组项目进度计划进行项目实践,实现明显Bug不超过3个的可运行系统,在各项工作完成后,有进一步实现了界面的美观并且添加了一些新的功能,使得项目更加的完善。

12月26日,项目答辩,真机运行系统演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第二章 项目任务与完成情况

2.1 本人承担的主要任务

主要实现登录界面,并且登录成功后主界面的布局。

实现登陆界面功能的过程中,对简单的登陆进行完善强化。登陆功能必须满足在手机接入校园网WLAN的前提下,联网登陆。在主界面中,未登陆成功时,用户没有使用各功能模块的权限,系统会提示用户登陆,并且此时圆形头像应该呈现灰色未登录。点击头像进行登陆,输入账号密码(学生的学号密码),若输入错误则提示相应信息,成功则跳转到主界面。

以上是我本次Android实践周的主要任务,在这个基础上,我会进行一些额外功能的添加,例如在点击登陆按钮时,页面进入类似QQ登陆一样的提示界面,并且提供隐身登陆、记住密码、自动登录功能的实现。 2.2 项目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初步做完页面布局后发现,与自己的想象差距很大,首先是页面布局的不协调部不对称,这个时候要求自己安静仔细的重新修改。

在做好每个界面,并且每个界面都对应它的Java类,再添加,运行后出现错误,后来发现没有在AndroidManifest中注册信息,需要注册。

输入账号密码点击登陆按钮后,能够正常登陆,但是添加隐身登陆后无法正常登陆,系统进行报错,未解决错误。

添加自动功能登陆也出现错误,无法正常登陆,未解决问题。 2.3 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

优化实训项目 激活实训课堂 篇3

【关键词】实训项目 实训课堂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B-0045-02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的人才,因此,在中职教学中,实训教学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像中职电子电器类的专业。在传统的实训教学中,实训项目的安排一般以教材为依据,先理论后实践,既没有关注实训内容又没有注重实训的效果,久而久之,学生对实训就失去了兴趣,更不能在实训中提升专业技能。因此,在电子专业实训教学中,如何选取实训项目,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成了实训课堂成败的关键。本文就如何优化实训项目提出一些措施,希望以此激活实训课堂,让学生的专业实训能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

一、由浅入深,步步为营

专业课程实训项目的设计要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层次性推进实训项目。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专业课教师对教材本身有总体的把握,既应清楚章节内容的目标与地位,又清楚章节之间、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从宏观上把控课程,更好地按新课改的思路和标准对课程实训项目进行整合,而不再按以往的学科体系,逐章逐节地安排实训项目。以电子专业的基础课程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的模拟部分为例,根据课程标准、知识结构及学生后续学习的需要,我們可以设置以下实训项目:单相半波、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的安装与检测、可调式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声控流水灯电路的安装与调试、温度上下限报警电路的安装与调试、收音机的安装与调试等;又如,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的掌握规律,安排以下项目:倒计时定时器的制作、花样流水灯的设计、球赛积分牌的制作、防盗报警器的制作等。这些项目的设置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融合了课程相关的知识点、技能点,综合起来就包括了教材的主体内容和要求,项目之间也很好地体现了层次性和连贯性,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学生容易接受,最终达到“步步为营”的目的。

二、注重实用性,增加趣味性

实训课堂能否被激活,其关键还在于实训项目的设计是否具备实用性和趣味性。在当前中职教学环境、实训设备相对优越的前提下,很多专业课程都有配套的实训设施,比如很多相关电子基本技能实训的配套设备,大多会提供实验用电、元件模块和连接导线等器材,而实训的项目往往是要求学生通过原理图连线、测试、验证就结束了,学生难以从枯燥、乏味的实训中得到技能的提高,更没法对专业学习产生兴趣。在中职,课程实训的目的不是仅仅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简单的结合,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训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因此,我们在实训项目的选取和设计时,应注重其实用性,尽可能将日常应用、实际职业岗位要求、职业工种考证等要素进行综合考虑,并结合教学内容,在实训项目的选取时适当增加趣味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实训,变苦学为乐学。像前面提到的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模拟部分的实训项目和单片机应用技术的部分实训项目,每个项目的实用性都很强,尤其像可调式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学生在日常的小电路实验中都可以使用该直流电源。又如温度上下限报警电路的安装与调试、收音机的安装与调试、防盗报警器的制作等项目,其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又不乏趣味性,每一届学生对此类实训都乐此不疲,热情极高。此外,以上项目都将电子专业就业岗位上的安装、焊接、检测、调试、维修等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很好的融合,使学生的岗位能力得到提升。

三、关注过程设计,展示实训魅力

实训项目的过程设计是在实训总目标的框架下进行的自上而下、逐步细化的任务分解、活动设计的过程,其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训效果的好坏。进行过程设计时首先要把握总体性,注意任务之间的衔接,将实训项目的重点、难点合理地分散到各个任务中,让学生通过执行一个个小的任务,完成一个个小的目标任务来完成实训总目标;进行过程设计时还需强调可操作性,要综合考虑教学环境、实训设备、学生专业基础和操作能力等客观因素,分解出轮廓清晰、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只有这样,实训教学才具有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才能使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进行过程设计时,还要考虑阶段性的成果展示,其成果可以是一项数据的检测、工艺的完善,甚至还可以是一个问题的导出和解决,让学生在每一个任务、活动中都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能体验实训带来的成就感,也方便师生对实训项目进行过程性的评价。如在对中职电子专业装配类的实训项目进行过程设计时,大致可以将它分为三个任务:电子元器件的选择、检测、整形;按照电路图进行元器件成型、布局、安装、焊接,并检查焊接质量;整机的检测与调试等。而针对维修类的实训项目,可以实行这样的任务分解:根据故障现象进行故障分析;故障检测与排除;整机的调试与复原。在这样的任务分解下,学生可以根据目标要求及已有的知识、技能,进行实施计划的制订,任务的合理分工,进而实施任务。而教师作为整个实训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必须充分设计好各个任务、环节的活动,提前做好准备,并在实施项目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安排、适当调整、恰当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疑难,指导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按照相关的岗位标准、劳动规程实施任务,完成任务,充分展示实训的魅力。

四、重视实训评价,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实训项目的评价是实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从整体上有效调节并控制实训教学正常进行,并保证实训教学实现预定的目标。

重视项目评价应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将评价贯穿于实训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操作流程、操作技能等要素。如对上述的实训项目进行评价时,其评价内容除了包括整体电路的效果实现以外,还应在学生实训过程中关注学生进行整板安装焊接、检测调试是否按照岗位的操作流程、工艺标准、安全规范进行操作。如果是小组合作的实训项目,还应关注组员之间的合作程度与协调能力等因素,而不能像传统的实训评价只关注结果,忽略实训过程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与形成。

此外,重视项目评价还应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还可以是企业人员等。教师评价是实训中最为传统、也最为常规的;学生评价既可以是学生自评,也可以是学生互评。学生通过参与评价能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与优势,能锻炼其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其创设自主发展的空间;企业人员评价尽管在很多职业学校不容易实现,但是其优越性显而易见,学生可以尽早地接触到企业的岗位标准、工艺要求,等等,这对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大有好处。我们可以在一些特殊项目、专业竞技项目中,对企业人员发出邀请,让企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参与教学评价,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总之,在多元参与的评价中,更能突出公平性,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障实训的质量。

重视项目评价最后还应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实训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定期考核与随机抽查的方式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方式相结合、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等等。通过灵活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实训的整体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总体较差,较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训课堂,并很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就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合理设置实训项目,精心设计每一个实训项目环节,对实训项目进行优化。笔者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明显地感受到优化实训项目带来的实践成效:学生实训参与率从原来的60%上升到90%以上;实训质量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操作流程逐渐规范化、工艺逐渐标准化、实训效果的实现比例增大方面);学生在各类专业技能比赛中成绩逐年提高,等等。

【参考文献】

[1]习维,黄睿.项目教学实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张骥.现代职业教育电类专业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杨文明.高职项目教学理论与行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探讨与实践 篇4

为了更好的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 开发好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至关重要。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的必要性

1. 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是提高学生与社会接轨能力的需要。

随着人才市场的活跃, 人才流动性的加剧, 大部分中小企业已经不太愿意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头培养一个人才, 他们更愿意从社会上直接录用能直接上岗的人才。这就导致了现在社会上的一种怪现象, 企业招不到好的员工, 很多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根本原因就是学校学的东西和企业所需要的东西没有很好的接轨, 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快的变成企业能用的人才。作为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 就应该将学校的教学与企业需求很好的接轨。这就要求每个实训项目都要能和企业接轨, 应多以企业实际项目进行实训, 这样就能更好地保障学生毕业时, 能直接为企业所用。

2. 校内生产性实训是保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良性发展的需要。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不同于以往的验证性实训室,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往往投入较大, 设备比较先进, 设备更新周期较短, 使用成本较高。这些费用如果全部从教学经费支出, 会造成教学经费紧张, 不利于实训项目的开展。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 可以从这些项目的经费中支出部分费用, 用于更新设备和实训材料的购买, 这样可以解决部分教学经费的问题, 同时, 通过实际项目的制作, 能大大提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利用率, 让基地一直处于良性发展。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的要求

1. 必须符合高职教育规律。

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要求学生在校不仅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更重要的他们应该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能力、组织能力和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成为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2]。所以在设置实训项目时, 不能只考虑学生将来就业的单独岗位能力而变成岗位能力培训, 而是要从岗位群的角度设置, 这样就为学生将来从事多种职业的可能性提供了较好的保证。

2. 必须符合企业生产规律。

不同行业、企业都有各自的生产规律, 这里涉及到一个生产项目的流程、企业生产的严格分工、企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化, 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生产的时效性。这就要求实训项目在设置上应该以工作岗位或岗位群为目标来设置实训项目中的各个任务。这样有利于学生既能完成实训项目的学习, 又能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

三、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的步骤

1. 做好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课程体系研究。

在进行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之前, 首先要确定好专业的课程体系, 这个课程体系应该是围绕校内生产性实训而设计的。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要求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要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 并根据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对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进行了序列化, 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 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即以某一社会职业岗位的需要为目标, 根据职业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为目标而设计的课程体系。

2. 做好实训项目的实用性研究。

不同企业生产的流程、工作步骤、分工都会有区别, 所以在实训项目设计时, 不可能按照一种简单的方式来设计。首先要考虑这些实训项目, 学生完成后对以后适应工作岗位要有帮助, 还要考虑到在学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开设。企业有些岗位要求的东西如果过于简单, 就不必专门开设一个实训项目来完成, 可以在平时实训过程中进行附带讲解。

3. 做好实训项目的生产性研究。

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 一定不能脱离生产这个事实。在设计项目时, 一定要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来设计, 这些项目都应该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应用的一些知识与技能, 并且要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 特别是要将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作为实训项目, 实训的结果就是企业生产的产品不需要再进行二次加工。

四、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实践

现在以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数码摄影》课程为例设计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 根据专业定位和特点, 通过对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毕业学生就业情况调查, 如果从事摄影相关领域工作的同学, 基本都在摄影工作室、影楼、广告公司等单位工作。为了学生毕业后能够零距离就业, 将《数码摄影》课程的实训项目设计如表1。

将数码摄影课程分成6个实训项目, 前两个项目比较简单, 重点在后4个项目的实训。在设计这些实训项目时, 是在已经制定好的课程体系下, 充分考虑了前面提到的诸多因素, 即要有较大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又为学生就业空间扩展提供保证。比如在这里, 没有把婚纱摄影放进去, 主要原因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还不具备这个条件。

五、结论

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 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 企业实际生产的需求, 校内生产性实训室的建设情况, 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 学生所能掌握的情况等多种因素相结合来进行开发设计。实训项目的开发设计目标, 就是要让学生参加了实训后, 能与企业就业零距离, 让学生毕业时已经具备了在企业上岗的能力。同时又要防止片面追求岗位能力而忽略了学生职业扩展空间的培养, 不能让高等职业教育变成岗位能力培训教育。

摘要:文章从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的开发必要性、要求及步骤进行了初步探讨, 并以数码摄影课程为例设计了与高职教育及专业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 旨在为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设计提供一些基本思路。

关键词:实训项目,生产性实训,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1]邱开金.高职生产性实训教学规程及质量监控[J].职教论坛, 2009, (2) :42-44.

软件开发项目实训方案 篇5

——北京中科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实训公司介绍

科海集团是在1983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海淀区政府联合创办,是中关村最早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内知名的IT企业,与“四通、融通、京海、科海”并称为中关村的“两通两海”。2003年,科海集团投资创办北京金科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04年,公司被认定为中关村高新企业。

北京中科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以软件开发为主的高科技公司,专注于技术提高用户体验为目标,我们追求软件产品的最优化,致力于为客户打造最实用的软件产品。我们主要致力于全球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工作,包括CRM,ERP,协同系统等。涉及政府,房地产,医药等多个行业。同时为广大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网络综合信息化服务及多层次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协助企业创建完备出色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把握机遇,并创造更高价值。其下属的全资子机构,北京新科海学校致力于IT职业技能培训业务,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多年来培养了大量的IT领域高技术专门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关于大学生就业实训

2009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将达到万人,加上往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极大。而另一方面,受当前经济形势影响,出现了企业用工需求下降、现有岗位非正常流失等新情况、新问题,致使当今大学生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与此同时,当今高等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并不能很好地衔接,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实用技能型人才,而高校毕业生所受教育普遍存在与其日后从事岗位所需的实践技能脱节的问题,学历层次不等于技能层次。

按照教育服务市场需求、服从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改造现有高校课程设置结构、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强化实用技能培训、为学生提供就业项目实训等创新培养模式成为必然。

为推进高等教育、职业培训与社会需求相衔接,北京中科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推出IT领域大学生就业实训项目,本课程由IT企业为新入职技术职位员工的内训课程改造而来,主要针对高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生,通过专业的项目开发训练,让学员们在完

成项目的过程中巩固在学校里学习到的基础知识。获得实用、领先的就业经验技能;增加求职竞争力,并在其职业生涯第一年拥有明显优势;在职人员可以丰富自己的职业技能,开拓更为广阔的职业道路。

三.实训项目介绍

Java软件开发实训项目

实训目标:

软件开发实训课程,通过一个完整的软件开发项目,使具有一定编码基础、但没有或只有很少实际工作经验的学员能够了解软件项目开发的整个过程,并最终具备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计划书、软件需求文档、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文档、用户手册及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的能力。

实训项目资料:

开发环境配置手册项目需求文档项目概要设计文档项目详细设计文档项目数据库设计文档程序代码规范开发流程规范程序代码质量控制规范

项目一: 内容管理系统CMS设计与实现

内容管理系统(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CMS)内容管理系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的新宠,也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市场,CMS其实是一个很广泛的称呼,从一般的博客程序,新闻发布程序,到综合性的网站管理程序都可以被称为内容管理系统。

在CMS领域,在各个层面都有极多地优点,在政府上网,学校上网,商业门户,信息港,地方门户网,等各种设计到文章发布和用管理的网站建设中。其特点/优势如下:

-可以针对各种内容进行分类和发布管理。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发布不

同的内容,可以将各种内容进行分类。

-可以任意定义内容类型与多媒体支持。

-用户接口可编辑性强,可以根据客户要求订做用户接口和风格模块。

-可分布式管理。站点管理和维护人员无须集中在同一个办公室,甚至都不

用在同城,全球任何一个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让您实现高效率的管理。

-可开发性强,可以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专门的开发。

容易使用。用户不必具备计算机编程基础、只需根据用户操作手册(或经

过简单演示)就可以轻松地管理并运作整套系统。

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

-服务器:基于Intel构架的企业服务器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200x/XP

-支持环境:Tomcat/WebLogic Server、JDK

-数 据 库:Oracle

-编程语言:Java、Servlet、JSP、Javabeans、HTML

-设计工具: Dreamweaver、Photoshop、Eclipse等

-客户端:IE6.0以上

前提知识/技术:JavaSE、Java Web编程(JSP/Servlet/JavaBean)、数据库应用、JDBC编程。

项目二: 网络实时通讯系统设计与实现

实时通讯系统(Real-time Communication System,RCS)也称“即时通讯工具”,用于实现网络即使通讯——利用有效硬件,如电脑、视频、可视电话、手机等,在这些终端硬件上安装实时通讯程序,如QQ、ICQ、MSN、网易POPO等,只要双方都安装有同样的这种程序,然后利用网络连接在线,就可以类似面对面交流一样,实行语音、文字、视频等的实时交流。

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

-服务器/客户端:主流PC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200x/XP

-支持环境:Sun JDK

-数 据 库:Oracle

-编程语言:Java SE

-设计工具:UltraEdit/Jcreator/Eclipse等

前提知识/技术:JavaSE、Java GUI编程、Java Scoket编程、多线程编程、数据库应用、JDBC编程。

四.实习特色及优势

实训周期:

项目实训时间由院校和我公司双方协商,实训学时:80学时(两周)。

资深专家

行业内资深技术专家亲自指导,他们在技术、项目及职业发展方面的经验与成就,为参加实习的学生提供最直接高效的实习效果。

全真项目

项目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学生实习的项目就是公司真实开发的项目,代表了当前国际国内IT行业最主流的技术方向及应用领域。

赠送资料

凡参加暑期实训的学员均赠送java学习视频教程一套

五. 时间安排

暑期项目实训时间定于2009年7月20日-2009年7月31日,周一至周五全天实训。

7月20日-7月24日 项目实训

7月27日-7月31日 项目实训

7月26日参观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免费)

除了暑期之外,其他时间,也欢迎各个大学联系我们,组织学生参加我们的免费实训(为期两周,无任何学习费用,食宿自理)。

六.后勤保障及服务

接待

我们提供从车站到实习公司的一站式接待服务,院校及学生无需为交通、接站、入住基地等事宜操心。

食宿

公司统一安排食宿,安全卫生便捷,以保证所有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实习中去。真正感觉北京IT行业的良好氛围。

住宿费一天25元,楼房,24小时热水,有空调。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高老师

北京中科海教育发展有限公司

论高职学做一体项目实训课程开发 篇6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实训 项目课程 “教、学、做”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12-02

一、“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实训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一)传统课程不适应实践教学要求

1.以教师为中心。传统课程体系在学科型教学模式下,基本上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活动为辅。教师按教材分章节循序渐进地将课本理论知识讲授给学生后,再组织学生集体进行实习实训,通过理论卷面考核,及格即宣告学生掌握本课程知识能力。

2.重学科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长期以来,在课程结构中偏重学科基础课程,偏重学术性知识传授,过多强调知识系统性与完整性,违背职业教育技能传授的基本规律和原则,“课堂上讲生产”和“黑板上开机器”现象普遍存在。

(二)以项目实训为载体的课程处于起步阶段

对高职教育来说,项目实训课程是对学科课程强有力的挑战,但相关实践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目前,尽管许多高职教育院校在项目实训课程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项目实训课程开发受到传统课程体系影响,在开发具体项目课程时往往脱离岗位工作分析,项目实训课程的针对性、应用性不强。 二是理论和实践脱节。有些课程开发来源于工作过程,并进行相关的课程改革,但实践中没有结合教学模式改革进行,课程很难实施推广。

(三)高职学生特点适合教学做一体课程模式

从目前情况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是当前我国学科型教育体系中不够成功的“落后者”,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1.大多数学生的智能并不比那些高考高分学生低,而只是对学科型、逻辑性较强的理论性知识的学习方式方法没有掌握好,丧失了学习这些知识的兴趣,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相当多的学生属于心灵手巧型,动手技能较强,形象思维较强、兴趣广泛、好动少静,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但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则坚持不懈,希望找到与兴趣一致的工作(职业)。

3.由于长期受到的挫折,使他们书本课程知识已经厌倦,不知道哪些知识在考试中是有用的,以及如何取得考试好成绩,对学习的专一性、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

基于以上分析,这些学生是具有适应形象思维的特点,他们更容易成为技能型、技术性、技艺性人才。只是传统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挫伤了他们求知欲望。因此,这部分学生适合于“在做中学、学做交替”教学模式培养其动手操作技能。

二、“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实训课程体系构建

(一)借鉴国外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项目实训”课程最早是由全球领先的高端IT培训品牌——“兰赛普学院”开创的IT精英培养模式,其宗旨是为包括金融行业、电信行业、互联网行业、政府行业、管理咨询行业和软件行业等各高端行业领域培养和输送项目实操型和技术紧缺型的IT人才。其主要特点包括:一是运用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理念,实现“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二是在项目课程开发上实现由“学科知识导向”向“能力需求导向”转变。三是在课程内容结构上由“理论系统”向“能力系统”转变。课程内容以应会实用技能培养为主,应知理论为辅,理论知识辅佐于技能,以“必需够用”为度。四是在教学模式上要实现教学过程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

(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模块做到知行合一

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是把求知、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训操作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有效途径。教学做一体化概念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有机结合,边教边做、边学边做,学生学习过程也是学做和练习过程,教师教是指导和示范,学生学是通过模仿和反复学会独立操作完成,使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操作训练融为一体,增强了学习的真实动感、体验和感知,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三)“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开发

1.项目实训课程开发要解决的问题创新和优化

由于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行业技术构成出现了向技术密集型转化的趋势,劳动力的技术内涵日趋丰富,综合化、信息化日益成为新专业、新岗位的基本要求。因此,课程开发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课程选择什么创新内容,另一个是这些将内容如何优化。因此,课程不但需要专业知识的综合、技能训练的综合,也需要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整合,为培养技能复合型人才服务。

2.项目实训课程结构模块化

模块化课程的优点:①灵活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②利于多元整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发展诸项能力;③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合理知识结构;④有利于不同层次职教之间沟通、衔接。

3.项目实训课程内容综合化

面对目前高职生源文化素质差异较大的特点,在课程内容上包括知识智力技能和动手专业技能,在这些岗位技能内涵中,要选择有利于培养智力技能的模块化课程,而动手专业技能则体现针对性,师资和设备实施条件及企业参与程度等实际条件。

三、“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实训课程实施

(一)实训项目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项目实训课程它必须要与工作岗位相对应。实训项目的确定有多种划分方式,有的可按工作岗位来划分,有的可按工作过程或工作流程来分。项目实训课程本质上是“工作任务驱动”课程,因此,项目模块首先要明确工作任务、目标和具体要求,围绕主要解决“是什么”和“怎么做”的核心问题,包括考核和学习结果评价。

(二)项目实训课程实施主要步骤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实训课程主要有四个步骤:一是描述项目工作任务,包括工作任务性能、规格要求,完成该工作任务所需设备、工具、材料、条件等。二是教师演示讲解技能要领及相关知识,启发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思考。三是由学生动手,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期间教师进行指导和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四是师生进行点评总结。由分组学生代表对项目过程进行展示,并进行交流由学生找出各自的优缺点,然后由教师打分。四个步骤体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理念。

(三)项目实训课程教材开发

项目实训课程教材支持,包括:纸质、电子、网络教材、教学文件。遵循现代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理念,与企业紧密结合,组织企业专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联合开发校本教材,同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微课、MOOC课程、模拟实训设备、车间和工厂、模拟实训软件、模拟生产工艺、模拟实验等信息技术手段。学生通过各种自助形式进行相互交流学习,拓宽知识领域,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通过网络资源及时互动、交流和互助,不断优化教与学的互动氛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郝超,蒋庆斌. 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职教课程体系[J].职业技术教育,20(0530).

[4]陈志新.对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08).

[5]杨东进.从高职就业情况反思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2007,(04).

[6]高职项目课程开发指导手册 宁波高职院“高职项目课程开发课题组”2007年3月

作者简介:

王剑平(1955.8-),男,山东潍坊人,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实训项目开发 篇7

作为校级特色专业, 笔者所在学院的软件工程系近年来积极推进特色专业建设进程, 设有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及移动软件开发3个专业方向。在西华大学特色专业建设基金的资助下, 各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由于实践教学贯穿于高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1], 软件工程学科和软件产业不断发展, 以及全国对高素质软件人才需求量激增的形势下, 针对软件工程学科实践性极强的特点, 学校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实践类课程和环节所占的比例。 “移动软件开发项目实训”是近年来新开设的移动软件开发方向学生必修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实践课程, 这门课将为培养更加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移动软件开发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和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方法, 以更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将从分组安排与项目选题、教师课堂讲授环节、学生实践实施环节、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

1合理分组, 严格筛选项目选题

“移动软件开发项目实训”课程开设在大三下学期。 此时学生已经学完了大多数基础及专业课程, 移动软件开发方面也已经具备了Android平台下的开发基础。对于该阶段的学生来说, 急需在大四的专业实习及毕业设计到来之前做好更充分的实战准备。因此,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移动软件开发项目的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及测试相关技术, 能将之前学到的点状知识和技能集结到面, 同时整合训练各种移动软件开发所涉及到的主要技能点, 为学生将来从事实际的移动软件开发工作做好技术准备。本课程不再采用前期程序设计语言实训课所采用的单元式训练为主、综合训练为辅的方式, 而是采用实战项目的方式, 让学生完整地实现一个综合性的中小型项目。

在该课程的第一堂课上, 由教师对整个课程的概况和目标进行介绍, 并给出该门课程的进度安排, 让学生了解整个项目实训流程。接着进行分组安排, 采用自由组合的分组原则, 要求每组2~3人, 并推选一个技术和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小组长。相对教师直接指派而言, 自由组合的好处是各小组成员配合更加默契, 课后的交流合作更易展开。而且学生中已有自发组织的软件开发兴趣小组, 这样他们可以保持兴趣小组的组合来进行实训, 更易于出成果。分组结果可能存在某些小组成员开发能力都较强, 但某些小组成员开发能力都较弱的情况。对于较强的小组, 可鼓励他们发挥创新精神和主观能动性, 多在设计方面出新点子, 在项目中大量使用新技术。课程结束后可鼓励其将成果用于参加一些竞赛, 如Android平台软件开发大赛等。对于较弱的小组, 则可降低对创新性的要求, 建议他们选择一些注重基本技术的项目, 即适于边学边练进而对技术的应用达到一定熟练程度的项目, 这样能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使学生对移动软件开发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以便更好地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战经验。教师对移动软件开发中的几大技术进行介绍, 提出实训项目选题要求 (如要求不重题、要具备实用价值、要涉及不少于3个较大的技术面的综合应用等) , 并安排各小组根据自身的兴趣进行课后选题调研。

第二次课则由各小组作选题报告, 汇报选题背景及意义, 阐述项目涉及的主要技术面, 其余各小组可给出建议和意见。这样既可集思广益, 又避免了小组选题内容过于雷同。由教师进行审核和点评, 工作量或涉及的技术面达不到要求的小组需重新选题, 直至题目通过为止。教师要严把选题关, 避免出现小组找寻现成源码项目抄袭的现象。

2学生分阶段提交项目文档, 进行阶段汇报

实训项目在规模和技术上应是企业实际开发项目的浓缩, 因此要求是一个完整的项目。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和规范, 至少包括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实现、软件测试、进度控制、项目成果这6个工作过程, 再根据具体情况, 添加版本控制、文档书写、项目发布等工作过程, 从而更加真实地模拟企业项目[2]。结合移动软件开发项目的特点, 以及各小组题目涉及的主要技术面, 各小组可根据自身项目情况对项目进展进行阶段规划和裁剪。教师则按照所有小组都会经历的开发阶段收取小组提交的阶段项目文档, 听取小组的阶段汇报, 进而评估其开发进展情况。

题目确定后, 课程内容分阶段完成, 各小组需按阶段要求提交相关文档, 主要阶段包括:

第一阶段:在完成系统背景及功能概述和需求分析后, 提交需求规格说明书。

第二阶段:进行软件系统功能界面规划及总体架构设计, 提交软件设计文档。

这两个阶段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完成。学生在这两个阶段同步进行开发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包括Android平台及Eclipse工具的使用, 以及相关技术知识的复习等。

第三阶段:小组长分配开发任务, 各成员分别进行自己所负责模块的实现与测试。此阶段持续时间较长, 过程中要经历期中检查, 各组需提交各模块的开发文档及已完成部分的代码。

第四阶段:进行集成测试, 提交测试报告。

第五阶段:进行系统优化与改进。

第六阶段:程序打包发布。

第七阶段:教师验收项目, 检查实训报告。

第八阶段:期末项目验收答辩, 答辩通过后整理提交相关文档及代码。

教师事先通过学校的课程中心网络平台建好“移动软件开发项目实训”课程网站, 将编制好的课程阶段进度表上传提供给学生下载使用, 以便学生对整个课程安排心中有数。学生提交阶段成果也通过课程网站进行。

3教师及时进行阶段总结及讲评

在整个实训过程中, 教师要在3个阶段集中进行阶段总结及讲评。课程第一阶段完成后, 教师根据各小组提交的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一次集中讲评, 及时发现问题并要求小组整改, 避免因需求分析阶段的失误而导致最终软件不合要求的情况发生。

第二阶段完成后, 教师根据各小组提交的软件设计文档再进行一次集中讲评, 以便及时纠正小组设计中的不合理之处。

第三次阶段总结安排在期中检查后, 在各组提交部分模块开发文档及代码后, 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技术上的问题, 对各小组项目开发中的典型性技术问题进行汇总及解答。虽然各组开发设计的主要技术面不完全一样, 但仍采用集中讲评, 目的是对用到相关技术的小组起到引导和提升作用, 同时让未使用到该项技术的学生学习借鉴。毕竟各组项目涉及的技术面有限, 因此应尽量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知识和技术面。

4强调课后不断线

“移动软件开发项目实训”课程总共只有48个学时, 每周3学时, 共16周, 因此要想学生在如此有限的课时内通过这门课能有更多的收获, 课后的继续学习必不可少。 因此, 教师一定要对各小组提出项目开发课后不断线的要求, 对于各自完成的部分, 各小组成员要尽量抽出共同的课余时间聚在一起继续完成。笔者所在学院的实验中心未被上课占用的机房对本院学生是免费开放的, 这为各小组课余在机房继续进行项目开发提供了平台。

移动软件开发技术发展非常迅速, 新技术层出不穷, 更新很快, 教师既要引导学生采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进行项目的设计和开发, 也要在课后随时关注行业最新进展, 保持对新技术的敏锐触角, 也即课后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学习要不断线。

5强调过程考核, 注重答辩环节

为了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真正地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独立完成一定规模难度软件的开发, 除教师自身要努力提高个人授课能力和改进实训方案之外, 还要有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和成绩进行评价, 使学生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及时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 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3]。移动软件开发项目实训是通过任务来驱动学习的, 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熟悉和掌握最主流的技术, 因此有必要通过阶段性考核, 给学生定期施加压力, 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最终的实训任务。

在课程进行的一、二、三、四阶段, 学生均要提交相关的阶段文档材料;在课程的第七、八阶段, 学生将提交实训报告、最终的源码及相关文档。这些可作为教师进行过程考核的依据, 教师可据此对学生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考核。 同时, 为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操守的软件从业人员,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纪律性也要严格要求并纳入考核范围, 所以教师每次课上要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考核。 同一小组的学生, 教师要根据其表现和承担的开发任务量给予不同的成绩评定。

6结语

“移动软件开发项目实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能集中训练和提高学生进行移动软件项目开发和设计的实际技能, 是移动开发方向的核心专业实践课程。根据该课程的实际实施情况来看, 本文关于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动手兴趣和积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热情。 但由于该课程为近年新开实践类课程, 其教学内容也应紧随移动软件行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所以其教学方法和措施目前还处于初探阶段, 尚需持续不断地总结、改进、探索和创新。后续可考虑从两方面着手改进:一是与企业合作, 引进真实项目进行实训[4];二是设计开发一个基于软件交付过程的平台, 以便在软件交付过程的各个阶段, 由教师设定学习任务、考核指标, 通过学生提交的成果, 教师输入判定的各个项目成绩, 然后由系统自动生成学生最终的考核成绩, 从而改进实训教学手段[5]。

摘要:针对近年来新开设的“移动软件开发项目实训”课程, 结合实际教学经验, 对该课程实际教学进行了总结, 提出了一种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 从分组安排与项目选题、学生实践实施环节、教师教学实施环节、课后补充实施环节, 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移动软件,项目实训,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皖陵, 吴光龙.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 (6) :85-87.

[2]黄能耿.基于工作过程的软件实训项目设计[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9 (2) :59-61.

[3]张必英, 胡文.计算机软件校内实训过程的管理[J].实验室科学, 2011, 14 (1) :180-182.

[4]郑晶, 张恺.校企合作培养软件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论高校中的软件实训[J].科技咨询导报, 2007 (25) :235.

实训项目开发 篇8

关键词:真实场景,对接,企业化,职业能力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把职业能力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三种能力, 对于职业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 如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使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能够做到柔性契合, 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目的和要求。

目前, 100所国家高职示范校、骨干校正在进行的行动领域课程改革方案, 是高职课程改革领域的第三次浪潮;学习情景的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至关重要;同样在一种“仿真”的环境中, 角色意识也很重要, 让学生有“准员工”的意识, 要按照“企业岗位”的要求去学习, 习得相关技能, 对于学生实现与岗位“零距离”对接也是非常关键的。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过程, 实现“企业化”管理对于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也至关重要。

1 真实场景实训课程与实训项目开发要求

真实场景实训课程与实训项目的开发, 要立足于四个“真”, 即:

1.1 内容真

课程教学内容要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准, 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完成工作任务, 而知识、技能的学习则结合任务完成过程来进行;同时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以行动为导向对传统学科体系的课程设置进行重构;课程内容实现序化, 使得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能够真正符合“工学结合”的需要, 最终能够实现“学校内、学期内和课程内的工学交替”。基于行动领域、行动过程、行动项目、行动任务等安排实践、实训, 形成从认识行业、企业和职业的实训起点, 到完成任务基本技能训练, 再到完成专业任务技能训练、专业项目技能训练, 最终到完成专业综合实训、定岗实习的系统化的教学模式。

1.2 形式真

严格贯彻和体现职业行动导向, 将实际工作“行动领域过程化、行动过程项目化、行动项目任务化、行动任务实践化”的方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 丰富实训方式和教学方法, 如仿真体验、沙盘实训、仿真体验、项目化、任务驱动、情境设计、模拟实训等, 不断优化实训安排的内容和结构, 最终能够形成从“认知行业、企业、职业的实训-基于完成行动任务的技能训练-基于完成行动项目的技能训练-基于完成行动过程的技能训练-基于行动领域的技能训练-基于就业的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

1.3 管理真

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过程, 实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的柔性契合, 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教学过程“企业化”管理至关重要。“企业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中, 学生变成了“准员工”, 教师变成了“培训师、管理者”;教学组织管理要参照企业培训管理模式进行。要在授课、评价、考核各环节引入优秀企业管理文化、企业管理制度, 使教学形式与企业更有效的实现对接。

1.4 评价真

为检验开发的实训课程与实训项目的实际效果, 其评价环节的标准、评价方法及评价人员是重要内容。研究认为, 评价标准应来自于企业项目 (或任务) 需要或市场应用效果的检验;评价方法应与企业项目决策过程保持一致;评价人员应摆脱教师为唯一评判人员的方式, 更多的引入企业评价人员, 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2 真实场景实训课程与实训项目实施管理

真实场景实训课程与实训项目的落地实施, 有别于传统的学科体系下课程组织管理要求, 要在组织管理上按照任务要求进行新的设计和管理。

2.1 学校管理

2.1.1 实训室环境设计

仿真的实训室环境设计要求具有“企业属性”, 如实训室布局尽量接近企业布局设计, 而不是教室设计属性, 让学生具有“身临其境 (企业) ”的感觉。譬如市场营销实训室设计时, 在实训室布局中, 按照市场部、销售部、客户服务部、管理部等设计实训室, 实训室墙面装修时选择企业标语、企业管理规章制度 (取代实训室管理规定) 等。整个氛围使得实训室具有企业属性, 使参与实践的学生具有“员工”的角色意识。

2.1.2 班级管理

在工作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教学设计中, 为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批量式培养的班级设计是难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在管理学中我们强调一个管理跨度的概念, 也就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有效指挥和控制的被管理者的数量。实务中管理跨度会随着层级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但一般不会超过8-10人。如果这个理念应用到我们职业教育教学中, 在实践教学时如果一个指导教师同时指导、培养40人左右的一个班级, 显然是无法实现较好的效果的。在这里涉及到一个人才培养效率和效果的悖论, 院校往往处于经济利益的考量而不愿意去改变目前的教学班级管理模式。因此,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实践教学中, 可以考虑缩小班级规模或多指导教师同时授课的方式予以解决。

2.2 教师管理

首先, 教师应是该职业领域的熟练者或专家, 能够有效指导并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人的职业能力的发展, 大致经历5个阶段, 即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专家。职业教育的任务是把处于低级阶段的人通过合适的方法带入高级阶段 (1) 。指导教师具有专业领域高素质容易赢得学生的尊重, 并起到较好的榜样作用, 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 只有教师具有这样的高素质, 才能把学生引入行, 并且能够把他们从一个低级阶段带入更高级的发展阶段。其次, 教师要具有“企业管理者”的意识和能力。目前的双师型教师一般是指具有教师、工程师的双重身份的教学人员, 这注重的是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实践工作能力, 其中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 即教师对于学生的“企业管理”能力。学生进入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环节中, 是在一种任务驱动的学习情景中学习, 在这个环节中, 学生一方面要习得专业能力, 另外也要像一个“准职员”一样工作, 因此, 教师要像企业管理人员一样管理、考核这些“准职员”, 否则实践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职业竞争力一般包含四个层面的内容, 即岗位操作能力、职业综合能力、职业发展能力、职业创新能力 (2) 。在人才培养上, 对于职业能力内涵的理解不仅仅是职业适应力, 而且一定程度上是职业迁移力。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单纯的专业能力培养就显得形单影只, 不成系统。因此指导教师要像企业管理者一样要求和管理学员, 如员工礼仪、执行制度、对教师要求的执行力、团队建设等, 使之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 需要反复修炼、强化, 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是一个重要的保障条件。最后, 教师要做一个合格的“引导师”。引导师 (Facilitator) 是一种角色, 他们是通过启发和引导, 帮助对方与自己的资源、经验、智慧相联结, 以达到促进成长、互相学习、团队协作、群策群力等目的。引导师更多的是进行“引导式学习”。员工 (学生) 有能力做的事情、有能力思考的问题、有能力获取的信息等, 一定要员工自己去做, 管理者 (教师) 不能越俎代庖, 准员工 (学生) 要承担责任, 要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 管理者 (教师) 要做好引导师的角色。

2.3 学生管理

高职学院大部分学生对理论学习兴趣不高, 能力有限, 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 基于现实需要、任务明确的学习内容, 学生学习兴趣普遍较高, 参与的程度明显提升, 这也是改变学生被动式学习的行为习惯的良好路径。因此, 因材施教是我们课程改革的原动力, 通过良好的课程设计, 是可以使员工 (学生) 形成自我改善的自适应循环发展模式。

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准员工意识”, 身着“工作服”, 携带“工作牌”等管理方式, 会使学生具有“上岗”的意识, 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会明显区别于其他专业、班级的同学。

3 真实场景实训课程与实训项目推广

课程的生命力在于应用。把基于真实场景的实训课程与实训项目走出校园, 应用于社会, 不仅是对开发人员的社会认可, 同时也能够不断检验、改进我们的课程。为加强课程与项目的推广, 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加强标准建设

近年来, 校本课程的建设在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 在理解校本课程时, 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校本课程不能脱离社会的需求, 不能与岗位的实际要求出现偏离。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 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开发或者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课程的建设不能游离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外, 课程建设在结合学校传统、学生特点的基础上, 更要满足于工作岗位需要, 满足于社会实践需要。国家有相关的职业技能标准和岗位任职要求, 这些应该是职业院校课程建设的依据与标准;真实场景实训课程与实现项目的开发, 要走标准化建设之路, 在标准化基础上, 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管理上根据学校特点、学生需求, 寻找个性化、差异化。

3.2 完善评价、认证

目前, 课程的自我管理和评价, 即课程由教师自我开发、自我授课、自我评价, 是高职院校课程建设通用做法, 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对于开发的基于真实场景的实训课程与实训项目, 应该从多个方面加以改善:课程需求、任务设定的产生应该进行调研;情景设定、教学方法应该进行论证;教学效果应该进行多元的评价。在这里, 加入第三方的评价、认证至关重要, 特别是来自于行业、岗位一线专家人员的参与是关键。

3.3 共建共享课程资源

在课程开发环节中, 校际合作、企业联合往往是后续课程推广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 在课程分享中, 更多借助于网络资源方式进行传播, 是一种有效、简洁的方式。在网络资源建设中, 要注重视频资源建设, 增加交互学习功能, 避免课程资源文本化、静态化。

3.4 开展专业联盟和课程联盟建设、交流

在大学城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校际联盟也迅速发展, 但是在合作中, 要注重加强内涵建设, 特别是在专业联盟、课程联盟等细节环节做实、做真。通过专业联盟、课程联盟, 加强校际交流、研讨和教研, 使好的课程、项目能够及时得到传播、推广。

3.5 开发企业培训

实训课程和实训项目是否具有市场生命力, 是否符合社会需求, 企业是重要的验金石。把院校开发的实训课程和项目搬入企业, 通过企业员工、管理者检验课程, 既是对课程开发的验证途径, 也是课程需要推广的重要途径之一, 同时, 也是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加强校企合作的内涵建设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徐小红, 彭旺明.浅谈工商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的构建[J].九江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01) .

[2]杨静, 张庆亮.中外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比较[J].现代企业, 2006 (10) .

[3]何海怀, 唐高平.基于职业行动导向重构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 2011 (11) .

[4]钱军.基于管理咨询方法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以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为例[J].经营管理者, 2011 (22) .

[5]单胜江, 李总, 李建英.创新教育视域下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16) .

[6]范文锋, 王长富.对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品牌, 2010 (11) .

物流实训课程开发初探 篇9

在此背景下, 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投资近千万元兴建了现代物流培训基地, 总占地面积39亩, 投资近千万元, 拥有现代化的物流设施设备、高仿真的物流模拟软件、可视化的业务运作流程、涵盖现代物流的各个环节。本基地拥有1000平方米的仓储配送中心、2500余平方米的物流机械设备、货物装卸实训区、700余平方米的物流运输、国际物流、物流信息技术、生产物流等专项实训室, 如何开展科学有效的实训教学是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下面我以仓储配送中心实训课程的开发为重点, 谈谈我们的设计。

1 实训目标及指导思想:贯彻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 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本基地仓储配送中心拥有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输送与分拣系统、电子标签系统、RF系统、AGV小车、搬运车、叉车等多种现代化仓储配送设施设备, 如何使学生在一个月的实训期内掌握如此大量的、复杂的设施、设备的相关操作, 确实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 经过深入思考, 我们认为实训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把学生作为企业的员工进行管理, 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 掌握物流岗位技能, 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促进学生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期”。

为此我们将塑造一个物流企业的运营环境, 用5S现场管理法严格要求学生, 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行为规范, 培养他们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工作设施设备、学会人际交往, 能够承担责任并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掌握物流职业岗位必备的操作技能, 成为物流企业或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仓储配送等具体业务的物流操作型人才。

2 实训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作业流程, 培养学生岗位操作能力

2.1 科学规划库房平面布局

本基地仓储配送中心根据功能的不同, 可划分为自动立体库区、电子拣选库区与叉车库区三个储存区, 为了协调物流方向, 我们根据“U形”动线理论, 规划了收货区、现场办公区、叉车入库区、叉车集货区、零货集货区与发货区等功能区, 优化了库区运作 (如下图所示) 。采取这样的库房布局, 可以使学生在训练中减少不必要的搬运环节、缩短搬运距离。

2.2 合理设计入库与出库作业流程

在设计作业流程时我们重点考虑如何使其更加科学与合理, 我们借鉴了苏宁电器配送中心的出入库流程并结合本基地仓储配送中心的布局特点, 进行了出入库作业流程的设计, 本文仅叙述叉车库区的出入库作业流程与电子拣选库区的出库作业流程, 具体流程如下。

(1) 叉车库区入库作业流程。

叉车库区是三个库区中最主要的储存区域, 我们将此流程分为入库单据录入、入库验收、组盘作业、上架作业四步, 分别由信息员、质检员、仓管员、叉车员四个岗位配合完成。通过这四个环节的学习, 使学生基本掌握了入库信息的录入技巧、验收作业的工作重点、手持终端、叉车的基本操作等, 理解各岗位的基本职责和要求等。

(2) 叉车库区出库作业流程。

叉车库区是最主要的发货库区, 叉车库区出库作业流程分为出库单据录入、下架作业、复核作业、出库作业四步, 分别由信息员、叉车员、质检员、仓管员四个岗位配合完成。

(3) 电子拣选库区出库作业流程。

电子拣选库区主要是利用电子标签实现货物的分拣, 此库区出库作业流程共分为出库单据录入、分拣作业、复核作业、出库作业四步, 分别由信息员、分拣员、质检员、仓管员四个岗位配合完成。

2.3 统筹安排实训项目

为加强学生对具体岗位的适应性, 使其达到仓储配送中心相应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要求, 我们共设计了五个实训项目, 包括物流设备的认知与使用、仓储管理系统的使用、入库作业流程训练、出库作业流程训练、分岗位综合训练, 并根据实训内容的多少分别安排了相应的课时, 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4 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通过以上实训项目的学习, 可以让学生实践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得到提高, 主要体现在:

第一, 能够从事信息员岗位工作, 可利用仓储管理系统软件, 生成入库单与出库单, 并能够熟练使用针式打印机。

第二, 能够从事质检员岗位工作, 可进行入库验收与出库复核作业;学会对零散货物进行装箱及封箱作业。

第三, 能够从事仓管员岗位工作, 会使用手持终端进行组盘作业;可利用手动搬运车搬运货物。

第四, 能够从事叉车员岗位工作, 会使用手持终端, 并能够驾驶叉车完成货物的上架与下架作业。

第五, 能够从事分拣员岗位工作, 会使用电子标签系统进行分拣作业。

3 实训方法:采用企业培训新员工的方法, 规范学生的行为与操作

3.1 利用5S现场管理法, 规范学生行为

5S现场管理法起源于日本, 5S即日文的整理 (SEIRI) 、整顿 (SEITON) 、清扫 (SEISO) 、清洁 (SEIKETSU) 、素养 (SHITSUKE) 五个单词, 即通过规范现场、现物, 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 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 其最终目的是提升员工的品质, 养成凡事认真、遵守规定、自觉维护工作环境整洁明了、文明礼貌等习惯。

在仓储配送中心工作现场内有出入库货物、周转箱、托盘、搬运车及单据等大量物品, 学生经常会随手一放, 不管是否会妨碍其他人工作。通过“整理”, 使学生明白在办公室的桌面上的个人物品只能为实训手册、笔记本、笔;其他如水杯、书包等物品要放在柜子里, 在现场要随时整理空周转箱、托盘的堆放、设备用完要及时归位、货物放入指定区域等;通过“整顿”, 使学生明确各库区的货物、托盘、周转箱等摆放位置与数量, 并进行相应标识;通过每日对办公室与库区的“清扫”, 使学生能够自觉保持工作场所的干净卫生;“清洁”是每日由经理、副经理、组长等不定时巡视检查评分, 使学生维持上面3S的成果;“素养”是指学生能够遵守规则,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3.2 利用晨会形式, 建立学生团队意识

晨会可以沟通信息、展示自我, 增加团队的凝聚力, 激励员工学习先进、改进不足。我们借鉴国美电器门店的晨会形式, 在仓储配送中心的实训课正式开始前安排10分钟晨会, 具体内容包括组长 (学生) 汇报出勤情况, 部门主管或组员谈训练体会;副经理 (老师) 总结前一天各部门训练情况、布置当天的训练任务;自我激励 (喊口号、击掌) 等。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对自己与其他团队的工作情况得到及时反馈, 并得到表彰和鼓励, 同时使学生明确了工作中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对当天的工作有一定的方向性, 并通过自我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3 采用多媒体课件与现场指导方式, 培训学生设备操作

由于大多数学生以前没有见过或使用过物流设备, 如果只用语言描述设备的使用方法显得过于抽象, 学生会不知所云, 尤其像手持终端这样的设备, 它的屏幕比较小, 操作时只有一两个人能看清楚, 显然直接讲操作, 效果是无法保证的。我借助照相机按照操作步骤, 拍摄其相关操作的照片、视频等, 然后利用这些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讲解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让每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到工作现场亲自进行操作示范, 再让学生进行独立操作, 并在学生身边进行指导以保证其动作的规范性。通过教学实践, 我感受到采用多媒体课件与现场指导方式对于培训学生的操作能力效果比较好, 今后我们还准备利用多种变化的教学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操作能力。

4 评价方法: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全面评价学生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

对于仓储配送中心实训课程的评价方式, 要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 即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主要从学生情感态度、岗位能力、职业行为等多方面, 对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测评;结果性评价主要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完成任务的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因此, 我们设计的学生评价由实训表现与实训水平两部分组成, 其中实训表现具体分为出勤情况、5S考核、团队精神等项目, 权重分别为20%、50%、30%;实训水平按训练项目分别评价, 包括自我评价、团队评价、教师评价等, 权重分别为20%、30%、50%;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和评价方式, 从我校物流培训基地仓储配送中心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看, 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从刚开始的“站不住”到“站得稳”, 从“坐不住”到“主动记笔记”, 从“语无伦次”到“谈吐自然”, 从“嘻嘻哈哈、马马虎虎”到“严肃认真、有板有眼”, 我们看到了学生的职业潜力, 同时学生们也找到了自信。

由于实训课程开设的时间较短, 还没有取得大量的实训经验, 所以目前我们只能开设部分实训, 但我们会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我们将继续开发综合实训项目, 如让学生建立仓储配送企业, 经营书籍、文具等商品的实训项目, 同时可服务于本校教师与学生, 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不仅熟悉仓储配送等具体业务操作, 还掌握一定的客户开发、促销、客户服务等技巧, 全面了解企业运作, 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为将来的就业或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本文详细叙述了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物流培训基地, 仓储配送中心实训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实训目标、实训内容、实训方法及评价方法等内容, 充分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期”。

关键词:物流实训,仓储配送中心,作业流程,5S现场管理法,多元评价

参考文献

[1]王登清.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实训项目开发 篇10

关键词:生化制药技术,综合实训,改进探讨

高职生化制药技术专业以培养生物制药生产与产品检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在实行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创新的大背景下,本专业的综合实训是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对接,教学与实际生产衔接的有效手段。综合实训项目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制药综合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成长。以往的实训内容多为单门课程的单一基本操作训练,与实际工作岗位(群)相关、结合紧密的多学科综合实训项目不多。这种单独开设分割式的单门课程实训不能满足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后的职业技能素养要求,忽视了学生对于生化制药技术的系统性思维训练,导致学生知识技能的片面性和孤立性,缺乏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

我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方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结合生化制药专业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设计、开发并实施了一系列综合实训项目,引入医药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模拟生化制药实际生产,设计基于药物生产过程的教学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综合发酵实训室等实训基地提供的工作岗位,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利用校企合作医药中间体研发平台,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及研发中心的项目中。同时,学生可以将实训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作为自己的毕业课题,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科研课题作为实训项目,一方面可以利用教师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对实训项目指导,节约实训资源,全面落实高职教育的产学研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及时调整和改进。

1 综合实训项目实施

1.1 组织编写综合实训教材

我们走访本地多家生物医药企业,校企共同深入调研岗位职业能力。以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依据,依托生化制药生产作业流程、岗位能力设计实训项目。同时以调查问卷、毕业生跟踪调查、企业专家研究论证等方式,分析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设计接近真实的工业案例,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按照“岗位描述、任务分析、能力定位”的过程,突出岗位(群)职业能力培养,充分发挥校企共同体的作用,跟踪行业企业发展动态,引入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结合本校实训条件,编写校企合作教材《生化制药综合实训》,突出实用技术和岗位工作过程,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实训项目的范围和深度与生化制药职业岗位(群)要求紧密挂钩。运用学生已经学习的相关课程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将一个个独立的知识技能串联、综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技能体系,并以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评价。

1.2 实训项目和子任务分析

在实训项目实施前,将每个实训项目以任务单的形式提前一周发给各个小组,任务单根据岗位工作流程,以项目为驱动,下设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由任务介绍、知识链接、任务计划、任务实施、任务检查、评估总结组成。组内学生充分分析研究任务单,确定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主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充分收集信息、总结归纳、理解该项目实施流程以及在实训过程中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研究确定实施计划的初稿;然后,每组学生代表介绍项目实施计划,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交流研讨,讨论工艺流程设计、步骤是否合理,如何控制产品质量等关键环节,修改完善各组的实施方案。学生在具体任务的引领下,学习了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提高了学习兴趣,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由此避免学生只看到实训的部分步骤而并不理解整个实训项目,原来只是“走一步看一步”,现在5~8人组成一个小组,整体把握,对实训项目有整体的认识,实施步骤、注意事项、预期结果等都较为明了。

1.3 项目实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模拟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树立优秀的职业形象,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操作教育和培训,保证学生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制药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综合实训实施能使学生形成团结协作、谦虚谨慎的精神,全面提升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4 总结评价

实训项目结束后,学生根据自己任务完成的情况,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我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再由教师对学生实验情况进行评价。其中包括学生实训态度、操作技能掌握程度、实训结果、实训报告撰写、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并进行点评。这样的评价方法,改变了传统单纯笔试的考核方式,保证了成绩评定的客观公正性,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生化制药专业的综合实训项目设计、开发、实施、考评、反馈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质量工程。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足和待改进的方面。

2 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2.1 强化过程管理和阶段性考核

细化综合实训的阶段考核方案,引入企业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自我组织和管理能力。考核评定标准突出考核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综合能力三方面。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评价一体化的评价模式,同时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特别鼓励。

2.2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对教学效果和目标的达成起着关键性作用。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等、靠、拖”的思想,积极主动性不足,操作敷衍了事,流于形式,实训结果和报告出现编造数据和抄袭现象。在今后的实训过程中,做好实训前的动员组织工作,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摒弃急功近利思想,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重要性的认识,强化生化制药职业素质教育。

2.3 正确发挥实训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而不是教师事先把所有的都准备好,学生只是重复操作。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积极到企业实践锻炼、收集资料和素材,对实训项目精心设计,使得每个项目都能得到更好的实施。在实训过程中,教师不再充当维持秩序的角色,而是及时发现学生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这些方面对综合实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化教改,提高能力;明确职业教育的责任,树立与时代同步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组织、指导、协调能力,成长为优秀的“双师型”教师。

2.4 完善实训中心配套设施

整合现有实训室与设备,合理购置生产性实验实训设备,完善硬件和软件设施,统一规划,充分利用校企共同体资源,努力建设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科研和技术服务“五位一体”的高水平共享型综合性实训中心。努力办好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进一步完善教学运营管理的协调机制。

3 结束语

上一篇:文人画民间艺术下一篇:二氧化碳保护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