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

2024-07-26

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精选十篇)

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 篇1

为规范和完善医院供应室管理, 我们在有关部门和兄弟医院的配合下对6所医院的消毒供应室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 拟找出存在问题, 提出相应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2007年4月, 参照北京地区医院管理考核标准中相关内容, 对某区6所基层医院 (其中:二级医院4所、一级医院2所) 的消毒供应室进行了调查。内容包括:建筑环境、基本设备及配置要求、组织管理、质量管理等。

2. 结果

2.1 基层医院基本现状

某区有卫生医疗机构221家, 其中二三级医院10家, 一级医院 (转型后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8家, 社区站29个。4所二级医院床位数均在180张以上, 医院消毒供应室面积最大210平米, 最小30平米。两所一级医院消毒供应室面积均在20-30平米。门诊部消毒物品来源一是由定点医院消毒供应室供应, 或由门诊部的小型压力灭菌器灭菌供应。

2.2 清洗、消毒设备情况

3. 问题分析

3.1 领导思想上不够重视

在部分领导的思想中, 消毒供应室是一个只投入不产出的科室, 不能创造经济效益。因此, 对消毒供应室建设不够重视, 忽视了消毒供应室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作用, 这种现象在一级医院 (转型后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站及一些民营诊所显得尤为突出。

3.2 建筑环境不符合要求

个别医院建筑破旧, 工作用房狭小、潮湿、阴暗、分区不清、流程交叉。工作环境较差, 对消毒灭菌物品的质量保证存在着安全隐患。

3.3 设备老化、简陋

由于经济效益差, 部分一级医院对供应室的投入较少, 大部分消毒设备陈旧、简陋。有的医院连基本的清洗设备都不具备, 根本不能达到相关规范的要求。超声清洗机、高压水、气喷枪、烘干机、封口机、水处理系统几所医院均需购买。

3.4 观念落后、知识缺乏

基层医院的护士知识结构失衡、老化, 对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渠道较少, 无法随着消毒灭菌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更新旧的观念, 不断根据要求科学、规范的开展工作, 以不断适应临床发展的需要。

3.5 组织、质量管理控制滞后

缺乏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分析, 也无改进措施。表现在:器械清洗不干净, 有污迹;器械性能不好, 不配套;部分一级医院对消毒过程只有工艺监测, 没有生物监测及无菌试验。环境卫生学监测也未按要求进行。个人防护用品投入少, 职业暴露报告处理制度不健全等等。

4. 对策

4.1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在新时期, 管理的力度就是领导的重视程度。由于部分医院领导主观上不重视, 导致组织管理上的松懈[2]。表现在:个别医院人员编制欠合理, 护士一身兼几职, 没有专管护士;消毒员未经系统培训, 没有压力容器上岗证;安全意识差, 设备没有定期维护, 也没有维护记录, 个别医院的消毒炉甚至超期服役;部分医院对突发性意外事件如停电、停水、高压炉等故障, 没有紧急预案和防范措施, 也没有处理指引。

4.2 设立区域消毒供应中心

将全区的消毒物品集中于某医院进行消毒灭菌, 从医院的不同区域将所有污染物品集中到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后再将灭菌后的物品送到原使用部门, 便于有效的工作流程, 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等环节均由专业人员完成, 提高工作效率, 保证工作质量, 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3]。

4.3 扩大规模, 增加设备投入, 提高工作效率

某医院是本区的区域中心医院, 所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 现有规模设施相对合理, 医院科室制度完善, 管理规范。充分利用某医院现有消毒供应的基础上扩大规模, 逐步增加投入。引进热水供应装置、净化装置、超声波清洗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环氧乙烷灭菌器、烘干机、监测仪等。

4.4 监测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制定完整的监测制度, 采用正规的监测方法, 对各种消毒物品及相关因素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测。无菌物品的无菌试验、消毒液的细菌培养、物体表面的细菌培养、工作人员手培养、空气细菌培养、灭菌器生物监测、灭菌效果监测等。

4.5 工作人员专业化

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要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 考试合格后发给证书。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6 实行网络化管理

由于区域消毒供应中心面对多家医疗机构, 业务繁重, 工作量大, 引入计算机, 实行网络化管理, 计算机的应用为临床科室及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朱杏花.浅谈供应室管理的方法[J].现代临床护理, 2005, 4 (4) :59.

[2]钟秀玲主编.医院供应室的管理与技术[M].第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6:2.

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 篇2

1、一般消毒管理制度

(1)工作人员上岗衣帽整齐,进入检查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要更换拖鞋,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周围环境无污染源。

(2)供应室分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得逆行。

(3)各区桌面、地面每日用消毒剂擦拭,空气每日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月大扫除一次,保持各室的清洁整齐。

2、高压蒸汽灭菌器效果监测,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检测标准》执行。

(1)每日对所用灭菌锅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随时检查灭菌锅运转情况,每锅有记录,确保消毒灭菌效果。(2)高压蒸汽灭菌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测试。(3)每月进行生物监测一次。

3、无菌物品存放区检测(1)无菌物品存放区地面、桌面、柜内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每日紫外线照射1小时,每月空气培养一次,记录完整。(2)灭菌物品应放于离地高25cm,离天花板50cm,离墙于5cm的载物架上,并加盖防尘罩。

(3)无菌物品存放区工作人员严格复查灭菌效果、有效时间,证明无误方可下发。如有疑问按卫生部新颁布的三部消毒供应中心规范执行。

消毒供应室操作流程

供应室是医院内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单位,它担负着医疗器械的清洗、包装、消毒和供应工作。如果消毒不彻底会引起全院性感染,供应物品不完善可影响诊断与治疗,因此做好供应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医院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布局合理,符合供应流程,职责分明,制度完善等手段,确保供应质量的前提。消毒供应中心标准流程(十个环节)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器械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发放。

一、回收:

1、器械、物品包使用后,科室及时装入污物箱内密闭保存,避免干燥。并在箱盖记录包名称及数量。以便与供应室交接。避免在使用科室清点、核对污染器械、物品,减少交叉感染。

2、供应室工作人员带上清洁的污物箱按照规定的路线到临床科室回收污物箱回收到科内。并与临床科室人员交接、记录。

3、回收后,回收人与清洗人员交接物品数量,并清点、核对包内物品是否齐全。每次回收后,清洁消毒回收箱,干燥存放。

4、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和医疗废物不得回收到消毒供应中心转再运处理。

二、分类:

1、按个人防护要求着装,与下收人员交接回收物品数量。

2、根据器械不同材质、性状、精密程度、污染状况进行分类。

3、损伤性废物投入利器盒内,感染性废物投入黄色污物袋内。

三、清洗:

1、不同器械、物品,采用不同的清洗方法。目前我院暂采用手洗方法清洗。

2、清洗基本流程:预洗(自来水)----清洗(手工+酶)---漂洗(自来水)---消毒(湿热消毒)---终末漂洗(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1)预洗(3-5min):用流水去除明显的污物(若污物变干,可多浸泡几分钟)(2)酶洗(2-5min):酶可以分解有机物,抑菌防锈,自然降解,无残留,水温20-40°C,带关节的器械尽量打开。已凝固或污染严重处水面下刷洗。(3)漂洗:用自来水冲洗(2-4min)。(4)终末漂洗:采用离子水或蒸馏水冲洗。

四、消毒:我院选用湿热方法(≥90度的水温,≥时间5min).五、干燥:

1、宜选用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处理。根据我院无干燥设备的情况下,使用消毒的低纤维絮擦布对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干燥处理。

2、穿刺针、手术吸引头等管腔器械,使用95%乙醇进行干燥处理。

3、不应使用自然干燥方法进行干燥。

六、器械检查与保养:

1、采用目测对干燥后的每件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检查。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功能完好,无损毁。

2、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应重新处理;有锈迹,应除锈;器械功能损毁或锈蚀严重,应及时维修或报废。

3、应使用润滑剂进行器械保养。不应使用石蜡油等非水溶性的产品作为润滑剂。

七、包装: 器械与敷料应分室包装。包装者首先检查包装质量,在灯光下检查准备好的清洁干燥的(纺织类)包布,无破损,方可使用。包装者再核对器械的种类、规格和数量,拆卸的器械应进行组装。核对内容是否齐全。齐全才能包装。盘、盆、碗等器皿单独包装。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不应完全锁扣。有盖的器皿应开盖,摞放的器皿间应用吸湿布、纱布或医用吸水纸隔开;管腔类物品应盘绕放置,保持管腔通畅;精细器械、锐器等采取保护措施。灭菌物品包装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由2层包装材料分2次包装。密封式包装如使用纸袋、纸塑袋等材料,可使用一层单独包装器械。5 包装重量: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7公斤,敷料包重量不宜超过5公斤。灭菌包体积不超过 30cm×30cm×25cm。6 包装完后,每包外都应贴灭菌化学指示物。闭合式包装使用专用胶带,胶带长度应与灭菌包体积、重量相适宜,松紧适度。封包应严密,保持闭合完好性。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包内还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所需灭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应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等内容。灭菌前注明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标识应具有追溯性。八 灭菌:

1)检查灭菌前的准备、灭菌物品的装载、灭菌操作、无菌物品卸载和灭菌效果监测是否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2)每批次确认灭菌过程合格,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合格。检查无湿包现象及无无菌物品污染和损坏。以上都符合要求才视为质量合格。

九、储存 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2 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20~25cm,离墙5cm~10cm,距天花板50cm。物品放置应固定位置,设置标识。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干燥、包装后专架存放。5 灭菌物品储存有效期:储存无菌物品间室内环境温度在﹤24°C、湿度<70°C。使用纺织品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4d;未达到环境标准时,有效期宜为7d。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个月;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使用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

十、无菌物品发放

1、发放者按要求着装并洗手或手消毒,在按使用科室需要发放。

2、无菌物品发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3、发放时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4、发放的无菌物品都应具有可追溯性。如没有,不得发放。

5、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的发放应记录出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过期物品不得发放。

6、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

一、朊毒体污染的处理流程 疑似或确诊朊毒体感染的病人宜选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密闭封装焚烧处理。2 可重复使用的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再按照《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标准进行处理,压力蒸汽灭菌应选用134℃~138℃,18min,或132℃,30min,或121℃,60min。做双消处理。3 注意事项

(1)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应每次更换。(2)每次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消毒清洗器具,更换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洗手和手消毒。

二、气性坏疽污染的处理流程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要求。应先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1000mg/L~2000 mg/L浸泡30min~45min后,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000mg/L~10 000 mg/L浸泡至少60min后,再按照本标准 5.3~5.8进行处理。

医院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的研究 篇3

【关键词】供应室;消毒隔离;安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832-01

医院供应室存放的是医院所需的无菌器械和物品,无菌器械和物品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而这又与医院供应室的消毒隔离有密切联系。供应室工作是医院管理中非常重要环节之一,是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的关键,是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要事项。

1 供应室工作存在的弊端

1.1供应室内环境卫生问题

供应室医疗器械摆放不规范,且临床使用的各种手术器械在摆放前没有进行深度的清洗,医护人员缺乏环境卫生保护意识,没有对器械消毒隔离养成习惯,大部分工作人员均有不同程度的侥幸心理。供应室中经常出现各个科室使用的医疗器械物品乱放,且不进行密封运输,受到污染的物品器械消毒未达标准,若使用极有可能引起院内感染;已被污染的物品和清洁过的物品混合放置,便会引起物品之间相互污染,在运输污染物品中过量装载,可能导致泄露和掉落,极大的增加了污染空气和地面的几率,没有严格控制灭菌质量和评价标准。

1.2供应室执行不规范

供应室执行不规范现象较为常见,例如医疗器械在包装时,包装环境不清洁,没有经过严格处理,对物品有效期查管不严,装载过程中没有按照标准执行,温度、湿度和重量均达不到要求,密闭性能不好,在放置物品时松散、没有统一的分配和管理。

1.3供应室内监管不严

部分医院供应室制定了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但监管不到位,因此应培养专业专门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大部分医院供应室的管理工作均为护士长兼顾,所以监管力度不够,没有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导致工作不到位,例如工作人员的着装和手部的清潔、紫外线灯管的调换、净化空气的检测、消毒时间控制、压力蒸汽灭菌器和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使用等工作中出现不规范的行为。

2 供应室工作弊端解决对策

2.1供应室物品器械管理

加强物品器械的管理工作,具体方法如下:(1)对无菌器械和物品进行归类放置,在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完成。将无菌包按照种类和无菌包的相关记录进行清点,对于锋利的手术器械需要用纱布包裹住。归类放置的时候按照先用后放、后用先放的原则进行摆放,无菌包中均要放入132 °指示卡,同时再次检查无菌包是否完整、摆放是否整齐。(2)对回收的器械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及灭菌。在灭菌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程序执行,之后放在无菌物品架上。若是无菌物品没有一次性发放完全,则未发放的无菌物品不能直接放回无菌架上,应对其重新进行灭菌后放回无菌物品架上。

2.2供应室卫生严格控制

2.2.1 首先要对各个区域划分界定,优化工作流程,建立有效的隔离屏障,以切断病菌传播。在工作区域需要放置多个清洁设备,并在各个工作区域设立缓冲间,保证各个区域划分的合理有效,物品和人员通道要分离。针对不同工作区域的不同要求,制定出有效合理的工作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来执行各项工作,并审查各个科室工作实际情况,细化每个细节步骤,使潜在问题能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

2.2.2 其次需要设立单独的物品运输交接点和通道,对污染物品严格密封,并对消毒时间进行记录。对器材和物品进行严格分类,防止严重污染的器材被回收。工作人员在进行清洗、消毒的同时还需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结束之后要及时进行手的消毒处理,防止自身被感染。

2.2.3定期对供应室环境消毒。每天用消毒液清洗操作台和地板,每个星期进行彻底消毒处理,保持供应室的空气洁净度,定期常规行细菌培养。

2.2.4最后建立完善的档案系统,成立严格健全的监督小组,对清洗消毒灭菌工作进行质量监督和管理,将问题找出后及时解决并记录,做到责任落实到人,对每件事做到跟踪调查,奖罚分明,进一步加强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工作,提高工作质量,避免院内感染事件发生,加强医院环境的卫生安全。

2.3供应室人员培养

因供应室中缺乏专业人才,所以应对供应室中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强化工作热源的消毒隔离意识,只有提高了自身无菌意识,才能在清洗消毒灭菌工作中有良好的职业习惯,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保证物品器械无菌,才能够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3 小结

总而言之,医院供应室对防止医院感染传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医院无菌器械物品的使用安全与消毒隔离工作有密切关联。建立健全有效的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监督工作,可有效保证供应室无菌化环境和物品。对患者的安全负责,对医院发展负责,从各个方面培养供应室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积极的工作态度,促进医院供应室工作向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居凤玲.浅议医院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4):2154-2155.

[2] 寇美俊.供应室消毒隔离管理工作进一步改进[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 (12):337-337.

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 篇4

1 对象

2006年3月, 对本院消毒供应室共44名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年龄17~56岁, 平均年龄 (30.78±6.87) 岁;工作时间1~40年, 平均 (13.04±7.07) 年;教育程度以中专或职业高中为主, 占72%;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 占82.2%。

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标准预防知识问卷进行间卷调查, 发放50份, 回收有效问卷44份, 有效回收率88%。该问卷共10个条目, 满分10分。包括标准预防的定义、应用对象、目的、洗手指征、防护用品使用注意事项、面罩及口罩使用、护目镜的使用、防护服使用、戴手套指征、疾病传播途径。

3 结果

3.1 44名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标准预防知识得分分布情况

44名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标准预防知识得分1~3分者4人, 占9.09%;4~7分34人, 占77.27%;8~10分者6人, 占13.64%。44名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标准预防知识得分均数6.32±0.93分。

3.2 44名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标准预防知识问卷答对率

答对率70.1%。条目得分最低的4项为标准预防的目的、定义、疾病的传播途径、护目镜的使用, 答对率分别为35%、38%、34%、40%。洗手指征、防护用品使用注意事项、面罩及口罩使用、戴手套指征、应用对象、防护服使用答对率分别为94%、87%、94%、80%、62%、75%。

4 讨论

4.1 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

传染性, 必须进行隔离,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 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 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应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对于消毒供应室而言, 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一旦直接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工作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污染到时, 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 穿隔离衣或围裙;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 防止被刺伤;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4.2 缪素萍[3], 采用自行设计的医务人员标准预防能力知识问卷,

对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医务人员标准预防知识平均知晓率65.2%;最低为医技人员42.8%, 说明医务人员的标准预防能力有待提高。本研究调查结果虽高于65.2%, 但供应室工作人员标准预防能力仍不够理想, 无菌观念较差, 且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程序、管理要求也不太明确, 加之护士大多为年龄较大、身体较差或是因各种原因不能胜任临床工作的人员, 大多数知识老化, 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差, 面对各种新技术、新疗法、新设备跟不上。因此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系统全面的岗前培训, 如医院内感染管理规范、消毒灭菌方法、操作技能、消毒灭菌包大小要求、包装要求等方面的强化培训[4], 不断提高对控制院内感染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明确标准预防的目的和措施。尤其对于供应室工作人员, 他们经常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及各种有毒有害因子, 对其健康构成了极为严重的威胁。因此, 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树立标准预防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到人人均具备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 除为供应室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具以及良好的工作环境外, 医院应该健全标准预防各项制度, 加强医疗职业安全教育的培训。工作人员自身也要不断地学习新的防护知识, 更新观念, 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总之, 应加强对供应室管理人员的培训, 强化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与防护措施, 普及职业防护相关知识, 认真学习和贯彻标准预防的原则和措施, 推广和强化标准预防, 将标准预防贯穿于消毒供应室工作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刘胜文.现代医院感染管理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192~193.

[2]姜克云.供应室人员的职业防护[J].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3 (1) :131~132.

[3]缪素萍.医务人员标准预防能力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2) :179~180.

供应室消毒员工作职责 篇5

一、消毒员在护士长领导下进行工作,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流程,发现异常情况并能及时处理。

二、消毒员熟练操作规程及保养维护,随时接受护士长的监督指导工作。

三、根据物品性质采用适当灭菌方法,严格掌握灭菌程序和时间。

四、根据规范进行B-D试验。按规定应每日灭菌前、灭菌器维修后、新安装灭菌器进行B-D试验。如果测试结果不合格,不能进行灭菌,应查明天失败的原因,测试合格后进行灭菌。

五、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时,须检查包布是否双层并无破损,物品是否清洁,包扎是否严密,消毒员不能擅自离开,严格掌握压力和时间,以保证灭菌效果。灭菌完毕后,必须待气压表降低到“0”,方可打开锅门,以免发生危险。

六、每个程序进行工艺检测,包括物品的包装、装载,仪器运行的温度、压力、时间、化学胶带、化学指示卡的变色情况,并做好记录。

七、指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保证预案措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与后勤维修人员签订服务条约,定期对灭菌器进行清理维护,及时更换磨损配件,保证水、电、汽正常供应。与厂家维修人员保持联系,经常电话咨询或预约上门服务。

消毒供应中心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篇6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R472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5-0122-01

Abstract:

Keywords: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之一,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心脏,是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护理质量和安全。

1消毒供应中心的重要性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科室之一,它给全院临床科室供应安全、合格的各种无菌器械物品;同时,回收各科室使用过的被大量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器械物品,进行集中处理,消毒、灭菌。因而,消毒供应中心的每一项工作和环节都关系到临床各科室的工作秩序、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病人的康复和生命安全。所以,消毒供应中工作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掌握消毒方法及程序,才能配合和保证临床各科室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2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与临床护理的关系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与临床护理工作是医院护理工作中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共性是为病人服务,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与临床护理工作相比又有其独特性,它不是侧重规范对临床疾病的诊疗,观察,护理操作技术知识的掌握上,而是偏重于微生物与消毒学的知识与技术技能的掌握上。因此,消毒供应中心的直接服务目的是为医疗科室提供合格的消毒灭菌的器械和物品等,是借助于临床科室间接服务于病人的康复。但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如保证消毒灭菌质量可免除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并使原有伤病早愈。同时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又是独立性很强的工作。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质量,因此忽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就会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不应有的麻烦,从而降低护理工作质量。

3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管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在整个医院护理工作中,为达到护理目标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准确无误地提供各种无菌物品是护理工作的中介环节,它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保证了病员的康复,使病人得到了完善的护理及最大程度的舒适。

4做好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要求

41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掌握各种供应工作质量的科学化依据,如各种消毒灭菌的温度与压力等数据,以避免医疗护理过程中各类交叉感染事故的发生,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另外,对消毒灭菌的时间,无菌物品的保存期限以及各种物品的处理程序,都是保质保量供应的重要依据。

42加强质量控制管理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核心,是提高护理质量,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落实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无菌医疗用品、设备、定期、定量地进行质量检测,如:每包进行包内、包外化学监测,每锅次进行物理监测,化学批量监测,真空型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空载进行BD测试,每周进行生物监测,灭菌植入物及植入型手术器械每批进行生物监测,新安装的灭菌器应连续进行3次物理、化学、生物监测,真空型压力蒸汽灭菌器在此之前须连续3次BD测试,所有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检验标准,确保各种器械、用物绝对无菌安全。

43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新进护士做好岗前培训,积极参加院内举办的业务学习,院外培训推荐符合相应条件的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学术交流,外出进修,参观学习等,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的最新行业标准,新理念、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并及时在科内组织传达,学习,正确理解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及临床护理工作的关系、性质、任务、作用和地位,增强科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及集体观念,使工作质量得到相应提高而满足于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44本院实行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集中化管理模式,建立起现代化的消毒供应中心,集知识专业化,流程规范化,设备先进化,信息现代化,管理科学化为一体,它赋予了消毒供应工作更重要的使命。消毒供应中心要确保科内每位员工定期接受培训,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养,正确处理与临床科室的供需关系,以优质的服务态度和严谨的工作方法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有利促进本院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 篇7

1 供应室工作方法的改进

1.1 清洗工作的改进

器械的清洗是灭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清洗彻底是消毒灭菌成功的关键。所以, 回收后的器械应及时进行清洗, 对器械上污染的血迹进行彻底地清除, 以确保灭菌时蒸汽能充分接触器械表面, 达到有效地灭菌。为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工作效率, 减少对工作人员的感染机会, 我院一直采用洁定4656全自动清洗机进行器械的清洗。以往我们把器械、弯盘一起放在器械架上, 按预定设计好的程序进行清洗。最近, 我们发现清洗出来的弯盘、碗表面都有一些白色点状的斑痕。我们经过反复的试验与分析:认为可能是润滑剂附着在弯盘表面, 清洗机达不到有效清洗的缘故。所以, 我们决定把弯盘、碗和器械分开放置。放置弯盘、碗的清洗机只放多酶清洗剂、不放润滑剂, 结果清洗出来的弯盘、碗变得光洁、明亮, 光泽度极好。针对器械的清洗, 我们把止血钳和剪刀单独用支架穿在一起, 这样就减少了混合放置导致的工作混乱, 为下一步包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这样的改进, 我们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工作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1.2 灭菌日期的改进工作

过去, 我们每天用手工在胶带上书写灭菌日期和有效期, 每天需要写上几十个甚至上百个, 工作繁琐, 且亦容易出现笔误或字迹潦草不清等。为避免上述现象, 我们应用电脑设计了灭菌日期和有效期格式条, 每日在格式条上填写好具体日期、时间, 再按需要份数打印出来, 再以手工方式胶贴在灭菌包上, 通过这种改进, 笔误现象完全避免了, 因字迹潦草不清而误判灭菌日期或/和有效期的情况也没有再发生过, 而且这种标注整齐划一、一目了然, 这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也获得了临床科室对我们工作的认可与好评。

1.3 压力蒸汽灭菌化学监测与改进措施

一般情况下, 判定灭菌物品是否符合灭菌标准要求常采用化学指示卡, 其需放入灭菌包内, 经压力蒸汽灭菌后, 观察其颜色变化, 并与标准色卡对比, 以此判定灭菌是否合格[2]。具体操作过程中, 只有打开手术包才能知道是否灭菌合格, 如出现指示卡变色不佳不能使用, 则需要重新更换手术包[3]。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 我科于2009年3月引进了管腔型PCD批量监测系统, 该装置为一腔体性器材, 测试时将指示卡放置于其内部, 之后将此装置置于灭菌器排气口区域, 因腔体性器材灭菌难度大, 加之灭菌器排气口区域又是最难于灭菌区, 则若此时指示卡颜色变化达到合格标准, 那么灭菌器其他物品也是应该完全符合灭菌条件的[4,5]。经过大量的对比试验与监测, 管腔型PCD, 可用于对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该装置体积小, 占用空间小, 比传统的灭菌监测方法具有测试结果可靠、稳定, 敏感性高, 存档方便等优点。

2 体会

2.1 工作方法的科学改变

其益处就在于既提高了工作效率, 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质量。实践表明, 我院供应室在工作方法改进后仅在清洗包装这一流程上就较前节省时间20min左右, 工作效率有了一定程度提高。更为值得骄傲的是, 工作效率提高的同时工作质量也得以同步提高!以往因种种原因所致的返工现象明显减少、杜绝了, 差错率明显下降了, 这一切都是我们所期望的。为此, 我们认为在工作中要善于动脑, 不断探索, 逐步进行科学改进并不断加以完善, 这样就会使得工作效率提高, 工作质量得以保证, 这在看似简单的供应室工作中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我们坚持下去。

2.2 改进工作意义

工作方法的改进, 提高了工作效率, 保证了工作质量, 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以往, 大家认为供应室工作简单、单调, 技术含量低, 只需按部就班的操作即可很好的完成工作了, 工作人员亦惰性增强, 不愿开动脑筋, 更觉得创造发明的事情于己很远。但通过工作改进实践, 大家积极参与, 勇于创新, 工作中勤于动脑, 好点子、新方法层出不穷,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 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这种积极性、创造性如今更已延伸至为我院三甲复查献计献策中, 不但很好的完成了本科室的工作, 也为医院的长远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摘要:目的 通过改进工作方法, 提高供应室工作质量。方法 介绍我院供应室工作的改进方法, 主要包括:清洗工作的改进、灭菌日期的改进、压力蒸汽灭菌化学监测的改进, 并对比改进前后对工作质量的影响。结果 通过供应室工作方法的改进激发了供应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效减少了差错的发生。结论 通过上述改进, 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得以显著提高。

关键词:供应室,改进,差错,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柳, 文明.护理人员的感染管理与自身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 (7) :724.

[2]张瑾.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17) :54-55.

[3]婿树萍, 汪惠书.包内指示卡在灭菌过程中颜色变化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8) :757.

[4]黄蜻雄.关于B-D试验的一些问题[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4) :352.

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48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每组24名。对照组男7名,女17名;年龄21~44岁,平均(32.4±5.5)岁;学历分布:中专及以下4名,大专15名,本科及以上5名;工龄为2~19年,平均(12.7±6.4)年;其中护理人员17名,工作人员7名。观察组男8名,女16名;年龄23~45岁,平均(33.1±5.9)岁;学历分布:中专及以下3名,大专18名,本科及以上3名;工龄1~16年,平均(12.2±7.1)年;其中护理人员19例,工作人员5例。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学历分布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手卫生培训及洗手方法指导。对照组研究对象进行常规肥皂洗手,观察组研究对象以抑菌洗手液进行洗手。所有研究对象在洗手之前都接触过被污染的手术器械,或进行过护理操作,洗手之前均修剪指甲,取下饰物。两组研究对象均采用感应式水龙头,严格按照标准六步洗手法洗手,洗手的时间应长于30 s[4]。对照组的肥皂是新开封的,在洗完之后自然晾干。观察组的研究对象先将洗手液挤在一个手掌上,摩擦双手,涂遍手指和手掌,洗完之后自然晾干。

两组研究对象在洗手前后均进行采样,受检人员应五指并拢,以浸有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透的棉拭子于手指屈面自指根至指端进行往返涂擦,连续2次,每只手的擦涂面积约为30 m2,剪去棉拭子接触受检人员的部分,置入10 ml的含有相应中和剂的无菌脱洗液的试管中,充分震荡洗脱,对洗脱液进行活菌数计数培养,并检测细菌的菌数。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手部细菌数及感染频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细菌数

两组研究对象洗手前手卫生检测细菌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洗手后,两组手部细菌数均得到显著减少,与洗手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手卫生检测细菌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cfu/m2

2.2 感染频次

两组研究对象洗手前感染因素及传播途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不同感染因素感染频率及传播途径频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的操作过程中手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为了降低手部感染的发生率,应加强人性化管理,具体措施如下:(1)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工作流程及工作性质的认识程度,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及操作技术[5]。(2)规范操作,要求护理人员应佩戴护目镜、帽子、口罩、防护衣及防护鞋等,这样可以有效切断皮肤同感染源的传播途径,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或避免工作人员受到化学试剂的损伤,避免锐器造成的直接伤害。工作人员在清洗器械的时候应及时严密覆盖超声波清洗机,在人工清洗时应注意注意在液面下进行操作,避免散落到空气中污染环境。下收人员在回收物品的时候应使用托盘,避免物品的污水流到操作台或地面上,从而对污染面积进行控制。因为消毒剂,如过氧乙酸会损害人体的皮肤、眼睛、呼吸道等部位,因此,在使用消毒剂时应严格控制浓度,使用之前先以清水进行浸泡或冲洗,在浸泡的时候应盖严容器,避免其挥发而污染环境[5]。对紫外线消毒室应严格控制人员的进入,并在入口处放置提示装置,在消毒完毕之后通风之后再进入。对感染危险因素及感染源应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加强室内通风与空气净化、消毒工作。(3)加强消毒隔离,向工作人员详细讲解洗手的重要性,并演示标准化的洗手流程,指导工作人员更好的掌握。

例(%

研究指出,肥皂流动水洗手法能够减少60%~90%的细菌数量,普通的肥皂没有杀菌的作用,但是在洗手时以机械揉搓可以有效减少受伤暂驻菌群[6]。六步洗手法的揉搓比较彻底,洗手的合格率比较高。而抑菌洗手液为卫生发展阶段,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肥皂洗手的交叉感染问题。而聚己缩胍类、氯己定类、三氯生类的手消毒液因为杀菌效果比较理想,为今后手卫生消毒的发展新方向[7]。

本研究中,研究组洗手后的手卫生检测细菌数为(1.92±0.53)cfu/m2,对照组的洗手后的手卫生检测细菌数为(3.77±0.72)cfu/m2,均符合《消毒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规定,表明洗手及消毒手的效果均比较理想,且观察组的抑菌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同感染因素感染频率及传播途径频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进行手消毒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频率。

参考文献

[1]陈卫,李卫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0):311-312.

[2]刘敏,曹华,尹芳.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洗手与消毒手效果比较[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9):847-848.

[3]钱春华.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手卫生管理对策及监测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3):156-157.

[4]田珂.影响基层医院急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7):150-151.

[5]宁群,谢斌.手术室相关人员手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6):83-84.

[6]Anonymous B.Business software and service companies,man tech awarded follow-on contract to provide logistics,analytical and program support services to the United States[J].Computers,Networks&Communications,2011,14(8):3082-3087.

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 篇9

关键词:手术器械,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

医院的供应中心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医院无菌医疗器械的供应单位, 是预防医院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是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部门。如果稍有疏忽, 就会给患者带来危害, 甚至生命危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制订本规范, 有必要统一和规范医院消毒、灭菌的方法和消毒、灭菌的监测技术, 以提高医院消毒、灭菌的质量, 减少医院感染。下面将消毒灭菌流程叙述如下。

1 手术器械的清洗

感染症病人使用过的手术器械需先用500 mg/L有效氯的消毒剂浸泡30 min, 然后进行常规清洗。清洗时, 先用洗涤剂溶液浸泡擦洗, 去除器械上的血垢等污染, 有关节、缝隙、齿槽的器械, 应尽量张开或拆卸, 进行彻底刷洗, 然后用流水冲净, 擦干或晾干, 并尽快打包, 以免再污染。有条件的医院可采用机械清洗或超声波洗涤。清除污染前后的器械盛器和运送工具, 必须严格区分, 并有明显标志, 不得混用。盛器和运送工具应每日清洗消毒, 意外污染应立即清洗消毒。

2 手术器械的包装

包装用双层平纹细布或抗湿皱纸;新棉布应洗涤去浆后方可使用, 反复使用的包布应无异味、严密无孔。手术器械包的体积不超过30 cm×30 cm×50 cm。手术器械包捆扎不宜过紧, 最好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 包外必须有明显标记, 注明名称, 打包人, 打包日期, 手术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剂, 包打好后应立即进行灭菌, 因故不能立即处理, 存放在洁净、干燥的柜橱中。

3 灭菌设备的准备

(1) 常规检查:灭菌设备应每日检查一次;

(2) 检查门框与橡胶垫圈有无损坏, 是否平整, 门的锁扣是否灵活、有效;

(3) 检查压力表在蒸汽排尽时是否到达零位;

(4) 由柜室排气口倒入5 L水, 查有无阻塞;

(5) 关好门, 通蒸汽看是否泄漏, 泄漏达0.1 kPa/min, 即达不到灭菌效果;

(6) 检查蒸汽调节阀是否灵活、准确, 压力表与温度计所标示的状况是否吻合, 排气口温度计是否完好;

(7) 检查安全阀是否在蒸汽压力达到规定的安全限度时被冲开;

(8) 抽气形成的最低负压, 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时不得高于98.66 kpa, 在脉动真空蒸汽压力灭菌时不得高于90.66 kPa;

(9) 市售铝饭盒与搪瓷盒, 不得用于装放待灭菌的物品, 应用带通气孔的器具装放;

(10) 每日进行一次B—D试验, 检测灭菌器空气排除效果。具体作法是:采用专用的指示图, 放入标准包内 (包的大小为25 cm×25 cm×30 cm, 重量4~5 kg) 或一次性使用的B-D试验包内, 然后置灭菌柜内进行灭菌处理 (134 ℃, 3.5~4 min) , 试验完毕, 取出B-D试纸观察颜色变化, 均匀一致变色, 说明排除冷空气性能良好。

4 灭菌程序

4.1 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

灭菌程序:灭菌过程中, 加热要均匀, 加热速度不能太快, 输入蒸汽的压力不宜过高, 夹层的温度不能高于灭菌室的温度。

4.2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

(1) 清除污染:对使用后器械应先去污染;再放入超声清洗机内超声清洗干净。

(2) 包装:根据使用要求, 器械采用包装方式灭菌或非包装方式灭菌包装可采用专用包装纸或双层平纹细布。

4.3 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环氧乙烷可以用于手术包的灭菌。可用混合气体也可用纯品。一般医院多采用小型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器必须有良好的耐压性能 (784 kPa, 即8.0 kg/cm2) 和密封性能, 能抽真空度39.2 kPa (04 kg/cm2) , 自动定量准确加药, 自动调节温度和相对湿度, 自动控制灭菌时间。灭菌器的灭菌条件为:温度55~60℃, 相对湿度60~80%, 浓度800 mg/L, 时间6 h。

(1) 灭菌前准备:

(a) 洁净器械和包装材料应贮存在40~60%相对湿度的室内;

(b) 灭菌手术包的温度不能明显低于或超过环境温度, 必须与环境温度接近后, 才能进行灭菌。

(2) 灭菌方法:

(a) 将手术器械包放入柜内, 关好柜门;

(b) 打开排气阀门, 接通电源预热手术包至60℃;

(c) 关闭所有阀门, 抽气到负压0.4 kg/cm2, 关闭抽气阀门;

(d) 切断电源, 打开通气阀, 通入环氧乙烷800 mg/L, 温度55~60℃, 相对湿度60~80%;作用时间6 h;

(e) 将柜内气体袖入排气管或下水道;

(f) 将经高效过滤的空气注入柜内恢复常压, 反复抽气注气数次, 促使环氧乙烷排出;

(g) 打开柜门, 取出手术包, 经解析机处理后方可使用。

灭菌后处理:灭菌后的手术器械包必须将吸附的环氧乙烷驱除后才能使用。手术器械包吸附环氧乙烷较少, 经解析机处理2 h后, 使残留量低于10 PPm, 可达到使用要求。

4.4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

手术中若发生某种器材损坏或缺少, 则需要对用过的器械快速灭菌。这时选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具体操作按说明书执行。

4.5 手术缝线的灭菌

手术缝线根据不同用途分为吸收型肠线, 非吸收型丝线, 尼龙线, 金属线等。手术缝线是密封、灭菌后可长期保存使用的一次性灭菌手术用品, 也可在使用前随时灭菌。

参考文献

[1]郭彩霞, 李静霞, 浅谈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J], 中国健康月刊, 2010, 11.

[2]曾静萍, 王香兰等, 2006年-2009年医院消毒监测分析[J], 中外健康文摘, 2010, 3.

[3]袁园, 落实医用器械清洗消毒的新规范[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16.

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 篇10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从业人员,自身防护,新理念

消毒供应中心供应物品较为繁多, 涉及科室较广泛, 同时物品周转快, 工作任务繁重, 因此工作人员接触病原菌及有害因素机会较大, 尤其是去污区工作人员, 在对重复使用器具、器械及误诊进行回收、分类、清洗与消毒中, 病菌、化学消毒液、锐器等长期接触, 工作人员健康与安全受到较大威胁[1], 因此加大对护理人员防护知识的教育, 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 对于减少工作人员所受损害有着重要作用, 同时亦是保证医院整体医疗质量,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

1 消毒供应工作中心危险因素分析

①供应室工作人员对职业损害认识度较低, 自我防护意识较为淡薄, 在工作中不能规范操作, 如在清洗过程中为了方便省事而忽视供应室规章制度及操作程序, 操作中不带手套, 或者手套破损时不能立即更换, 不戴防护眼镜等, 不注重对自身保护, 在进行灭菌消毒时, 皮肤暴漏, 病源微生物通过受损皮肤、黏膜等进入人体, 从而导致艾滋病毒、肝炎等疾病的发生。②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在对物品进行回收、清洗、消毒时, 受到针头、剪子、刀片等锐器损伤的几率较大, 患者引流液、血液、唾液、尿液等污染锐器刺入工作人员皮肤, 导致感染几率增加。临床研究显示, 由于锐器损伤造成的感染占74.5%。③噪声污染亦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灭菌设备主要为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当进行真空抽取时, 噪声强度可达90~98 d B, 工作人员长期处于大于90 d B的环境中, 交感神经亢进, 听觉感受出现退变, 从而引起血压升高、焦躁、失眠、耳鸣等, 工作人员注意力下降, 工作中出错增加, 导致感染风险增加。而在进行消毒灭菌时, 工作室内温度较高, 工作人员易出现烫伤。

消毒供应中心常采用化学消毒剂、含酶清洗剂等化学物品, 含氯消毒剂、乙醇等具有强挥发性, 被工作人员皮肤与呼吸道吸收, 其呼吸系统、皮肤粘膜、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等均受到一定的损害, 而长期与化学制剂接触则可导致细胞突变等, 诱发癌症与胎儿畸形, 严重影响从业人员的健康。环氧乙烷低温灭菌效果较好, 因此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然而易被工作人员皮肤及呼吸道吸收, 从而导致头痛、腹泻、恶心、腹泻、肺水肿等现象的发生, 严重者可导致肝、肾损害与溶血现象的出现。消毒供应室回收物品中多少会占有体液、血液、分泌物等传染性病原微生物。

2 消毒供应工作从业人员自身防护必要性

随着医学模式的逐渐改变, 各类先进医疗技术在临床的推广使用,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难度不断加大, 其重要性亦更加凸显。为了适应医院现代消毒供应中心的发展需要, 消毒供应工作中心必须建立高素质专业队伍, 工作人员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 全面拓展自身多方面素质。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大多年纪较大, 身体情况较大, 知识掌握能力较差, 而部分年轻护士工作热情较低, 工作中不良情绪较大, 责任心不强, 导致其在工作中易出现失误。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部分为兼职人员, 专业知识较差, 在对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时, 对于各流程不熟悉, 个别人员在上岗前未接受专业培训[3]。即使培训也只是走过场, 多数工作人员在对工作中, 未在临床或手术室中工作, 对于各种医疗器械的用途了解甚少, 而对于一些更新的较先进设备并不熟知, 因此在对医疗器械的用途、性能及消毒、洗刷时, 不能准确的进行清洗、灭菌、消毒等, 从而导致感染风险的出现。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防控感染的重要部门, 对患者安全有着重要作用, 目前国内大多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检测并不规范完善, 消毒中心远离临床与手术室, 而中间无清洁通道, 导致消毒过的物品、器械等被重新污染, 无菌操作无法实现, 因此医院应加大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认同与支持, 建立清洁通道, 保证无菌物品的实现。

3 消毒供应工作从业人员自身防护策略

3.1 加强理论技术知识的掌握, 加强思想教育

科室需要建立层级培训计划, 根据工作人员进入科室工作时间的不同而进行相应培训, 所有工作人员均需接受3个月的岗前培训, 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选择科内经验丰富、讲解能力较强的人员进行教育, 同时可邀请专业技术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来科室进行演示与讲解。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 消毒供应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手术成功与否及感染发生情况, 因此医护人员要积极参与医院组织的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 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同时医院要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进行思想教育, 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职业动机与人生观, 加强为患者服务意识, 不断培养自身爱岗敬业及责任性, 保持较高的职业荣誉感, 保证稳定的职业心态, 从而强化自身职业道德观念, 保证工作质量。

3.2 提高自身防护意识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灭菌时使用的环氧乙烷气体、洗涤剂等作为化学物品具有较大伤害、腐蚀性, 灭菌时使用的蒸汽、消毒时使用的紫外线毒性及伤害性均较大, 污染区内细菌大量聚集, 消毒工作中心人员长期处于此环境下, 受到伤害较大, 因此要充分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佩戴防护镜、口罩、工作帽、面罩等, 尽量减少毒物损害, 在下班时要打开通气通道保证空气流通。

4 结语

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重点科室, 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患者与工作人员的安全, 因此消毒供应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 从而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必须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知识, 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 从而保证自身与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刘红伟.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常见的危害及防护[J].甘肃科技, 2012, 28 (24) :136.

[2]初玉云.消毒供应室人员的自身防护[J].齐鲁医学杂志, 2005, 20 (1) :82.

上一篇:EVA绩效评价运用下一篇:玄关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