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规避外汇风险

2024-07-22

企业如何规避外汇风险(精选十篇)

企业如何规避外汇风险 篇1

外贸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 其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因未预料的外汇汇率的变化, 有可能引起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外贸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主要是因外汇汇率变化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深入, 外贸企业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与人民币比价的波动程度将日益增强, 外贸企业面临损失的可能性将进一步提高, 因此防范和管理外汇风险对外贸企业而言日益重要。

外贸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 往往采取一系列诸如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在合同中约定保值条款和币种配对等内部管理措施, 但是与外汇衍生产品相比, 内部管理措施存在诸多局限性。外贸企业为取得对自身有利的合同条款, 需要处于强势的谈判地位, 且不利于维护稳定的贸易关系。

相对而言, 外汇衍生产品存在诸多优势:

首先, 内部管理措施将风险转嫁于贸易对手, 而外汇衍生产品通过金融机构将风险转移到金融市场, 避免了贸易双方的利益冲突, 利于维护稳定的贸易关系;其次,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 外汇衍生产品日益丰富和多样, 为外贸企业提供了更加灵活自由的操作空间;再次, 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竞争的加剧和金融市场的成熟, 使外汇衍生产品的定价日益公允透明, 外贸企业可以获取更加有利的价格;最后, 外贸企业通过外汇衍生产品锁定风险, 降低外汇市场波动对财务收支的不利影响, 从而更加专注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

二、外贸企业运用外汇衍生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 缺乏主动运用外汇衍生产品的主动性

部分企业由于对外汇风险认知程度不高, 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财务成本管理制度和外汇风险控制奖惩制度, 财务人员成功的外汇风险管理行为缺乏正面鼓励;汇率市场波动频繁, 涨跌互现, 走势的误判往往令外汇衍生产品的避险效果出现折扣, 企业财务人员又要为此承担责任, 从而导致企业财务人员对外汇风险听之任之, 将外汇风险导致的损失归咎于市场波动, 而非财务管理责任。加之企业财务人员对外汇衍生产品缺乏了解, 其存在的一定风险性令财务人员对其持怀疑态度而不敢轻易使用。

2、企业认识存在偏差, 将外汇衍生产品作为投机工具

在实际操作中, 部分企业不是将外汇衍生产品作为固定成本或锁定利润的风险管理工具, 产品运用的目的并非出于避险需求, 而是将其作为谋取投机收益的手段, 在尚未充分理解外汇衍生产品功能和风险, 对其价格走势未作出正确判断的情况下, 贪图短期利益, 贸然参与外汇衍生产品交易, 甚至于采取高杠杆操作, 将自身置于高风险环境之下;或者要求银行承诺收益, 在无法满足收益要求的情况下, 错失有利的交易时机。

3、操作手续繁琐, 限制企业运用外汇衍生产品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外汇监管条例复杂, 企业前往银行办理外汇衍生产品所需提供的文件资料多、手续相对繁琐、效率较低, 加之外汇衍生产品会计核算制度复杂, 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运用外汇衍生产品管理外汇风险的积极性, 影响企业的操作水平。

三、外贸企业如何合理运用外汇衍生产品

1、树立正确的意识和观点

随着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深入, 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将不断加剧, 合理运用外汇衍生产品是企业降低财务波动的有效手段。企业应明确采用外汇衍生产品的目的是避险而不是作为投机手段;企业应该是外汇衍生产品的使用者, 通过套期保值来控制成本或锁定收入, 而不应该成为投机者, 追逐高风险、高收益。

2、采取积极的外汇风险管理策略

积极的外汇风险管理策略是外贸企业基于自身的风险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 通过主动分析汇率市场走势, 对不同的风险项目采取不同的措施, 合理运用外汇衍生产品, 以达到避免外汇风险造成的损失, 并争取风险收益的策略。

第一, 外贸企业需要了解自身面临的主要外汇风险, 并测算风险承受能力。在综合测算生产、经营和汇率等成本要素的基础上, 确定合理利润空间下的避险价格, 从而保证后续的避险操作的有效性;第二, 外贸企业在避险操作前应制定套期保值策略并严格执行。企业应该针对避险规模、方向、工具、目标价格区间以及后续操作安排、财务处理方案及退出机制等方面确定套期保值策略, 并将其作为财务纪律执行, 避免因外界干扰而背离避险目标;第三, 外贸企业应测算整体风险敞口, 采取分批入市操作。外汇市场跌宕起伏, 大势变换的同时伴随着区间波动, 入市时间往往难以抉择。企业在立足自身成本测算的基础上, 可以再度细分不同等级的目标价格区间, 并安排一定的避险规模比例, 加强操作的可执行性和可控性, 既可以避免错失市场良机, 也可以防止出现赌博心态;第四, 持续性的风险管理。由于国际和国内环境不断变化,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随之调整, 在此情况下, 套期保值操作并非一劳永逸。在避险交易的存续期间内, 企业依然有必要持续关注市场变化, 评估避险效果, 并结合市场变化和经营策略相机调整避险规模和方向。

3、运用合理的产品策略

由于外汇衍生产品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审慎的态度。首先, 坚持简单产品的理念。以往暴露出的种种交易亏损案例, 都与企业介入复杂衍生产品交易有着直接关系。企业在明显对产品缺乏了解的情况下, 贪图短期利益, 贸然进入, 一旦市场走势发生逆转, 则导致自身深陷其中而难以脱身。同时, 由于复杂衍生产品交易结构复杂, 价值难以衡量, 企业在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 难以获得公允价格。相对而言, 简单产品市场发展成熟, 产品内容和风险便于理解和掌握;市场活跃度高, 价格相对公允透明, 价格走势易于把握, 避免企业承担额外成本。其次, 产品特点与企业需求相配比。外汇衍生产品具有不同的避险功能, 如远期通过锁定未来某一时点 (或时期) 的价格, 将企业的成本或收益锁定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期权则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 锁定了企业在某一时点的最低收益或最高成本;期权组合则将企业在某一时点的成本和收益锁定在了一定的区间范围内。因此, 企业需要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 选择适合于本企业业务具体特点和需求的产品。再次, 外汇衍生产品与其他金融工具组合运用。受政策、市场和产品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货币、不同期限和境内外市场之间在某些特殊时期会出现无风险套利的机会, 在此情况下, 外贸企业可以将外汇衍生产品与其他金融工具组合运用, 获取套利收益, 从而有效改善外汇衍生产品的避险效果。

摘要: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深入, 外贸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日益加剧。外汇衍生产品是规避外汇风险的有效手段, 但现阶段外贸企业在外汇衍生产品运用方面依然存在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就外汇企业如何合理运用外汇衍生产品提出了相关建议。

如何规避企业法律风险 篇2

现代社会,企业已成为最重要的商事主体,形形色色的企业触及社会的各个角落。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元素,企业承载着盈利的使命,然而,在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也如影相随。可以说,企业从产生、发展到消亡,每一个环节都布满风险,但其最终的落脚点或者说最终的风险必然是法律风险。那么,如何规避法律风险、增强控制法律风险的能力, 进一步实现企业运营的持续健康发展,就日益成为各大企业管理人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

中航油(新加坡)、安达信……这些“血”的事实一再告诉我们,在今天,企业的生产盈利水平与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一家企业不注重法律风险的防范,数十年甚至几十年的经营成果也许只需轻轻的几次电脑鼠标点击就在数秒时间内灰飞烟灭。因此,笔者认为,在法制日益完善的今天,每个企业管理者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更需要熟悉掌握法律风险的来源及其预防措施,这样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才能最大限度规避法律风险,才能将企业的管理工作事半功倍,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管理成本,为企业的永续经营和良性发展提供保障。

一、提高管理者法律意识、切断法律风险发生根源。所谓企业法律风险,就是指企业经营中不懂法律规则、疏于法律审查、逃避法律监管所造成的经济纠纷和涉诉给企业带来的潜在或已发生的重大经济损失。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的任何一种行为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无处不

1在就像市场机遇无处不在一样。“改制、并购、重组、对外投资、契约合同、产销行为……”,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也日趋复杂多变,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如果还只是停留在这种事后救火的法律救济方式上来维护合法权益,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企业管理者可以不精通法律知识,但不可以没有法律意识。笔者认为,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完全是可以事前预防的。即便是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故”还是频繁发生了,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企业管理者法律意识不够强,防范法律风险的意识还不够深,在法律风险防范上的投入还不够多(包括精力和金钱的投入)。据统计,美国企业平均支出的防范法律风险的费用占企业收入的1%,但是中国呢?大多数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投入严重不足,法律风险防御能力很弱,因法律风险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就更高。

经验告诉我们,企业经营存在法律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去注意它,防范它,任其发展。因此,注重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进一步熟悉与企业经营相关的法律知识并对企业进行法律风险的安全检查,把隐藏在企业内部的法律风险及时发掘出来,事先采取防范或预防机制规避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切断法律风险发生的根源。

二、防患于未然,定期进行法律风险评估。

企业要“长治久安”,需要具有完善的内部管理体制和风险防范规避机制,预先知道风险的所在并进而设法避免法律风险的发生。随着我国法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法律的不断完善,我们的企业管理者也应进一步转变观念,法律意识要有一个大的提升,即从“救火”意识到“防火”意识;从法律救济意识到法律防范意识;从依法维权意识到依法治企意识。总之,要使我们的法律意识完成一个从被动意识到主动意识的提升。

企业应当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在内部确定一个运转有效的风险规避机制,投入一定的精力、人力、财力,事先建立法律“防火墙”,将企业经营过程中涉及的主体资格风险、财务隐蔽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产权结构构成风险、诉讼仲裁风险、产权交易及投资风险、法律法规的动态风险、汇率变动风险、合同管理风险、商业信誉风险知识产权风险、地域及客户关系风险等法律风险挡在企业发展之外,从依法治企上寻找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笔者认为,企业的管理者们应每年定期为自己的企业进行法律风险评估。所谓法律风险评估,是指通过法律及相关行业专家对目标企业进行法律风险事项调查,并出具《法律风险评估报告》的意向预防性法律防范可行性建议。通过审查企业的组织结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公司章程、公司各项许可证照、内部管理制度、业务流程、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对外重大合同签署的决策和流程、劳动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知识产权等项目分别进行调查和评估,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潜在法律风险和潜在的诉讼。通过《法律风险评估报告》,及时把企业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披露出来,以引起企业管理者的足够注意,并进而在法律顾问团队的帮助下,及时采取适当措施,最终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三、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预警、防范规避机制,切实提升法律风险防御能力。

企业“走出去”,法律须先行。“驾驶技术再高,也有被追尾的可能” 再大再强的企业也要防范法律风险。企业的各种行为都会存在法律风险,任何类型的法律风险都会造成商机的丧失;被广泛宣传的法律风险事项会对企业的商誉带来极大的损害。当这种损害发生时,会存在另一种风险,公司业务可能陷入恶性循环。商誉的损害会使商业伙伴丧失信心,继而引起收入下降,投资者丧失信心,最后导致股票价值下跌。

美国波音公司,该公司总部有500名高管人员,其中法律顾问有232个,占了约46%,而去年有关部门所作的“中国100强企业法律风险调查”表明,大部分中国企业对“走出去”的法律风险未有清楚认识,中国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费用支出仅是发达国家企业的1/50。

预警机制应当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之上,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强调前瞻性,强调防患于未然,重视法律风险防御能力的提高,以切实减轻企业的损失。通过风险分析评估,风险控制管理、风险监控更新等方法,来发现、识别经营生产和管理活动中的潜在法律风险。

四、准确把握风险源,最大限度规避法律风险。

调查表明,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都普遍积极地采取规范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其中准确把握风险源不失为一个亮点。对于我们运输企业而言,企业存在一天,风险就伴随一天。

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权衡间,风险与危机共存,其中以下几点法律风险源尤为值得关注。

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指在合同谈判、订立、履行、变更和转让、终止及违约责任的确定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利益损害或损失的可能性。在企业运行过程中,融资类合同、合作类合同和施工承包类合同、材料供应类合同涉及金额巨大。尤其是如果未能经过有效的法律风险评估和控制,极可能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给双方当事人留下纠纷隐患。

并购转让中的法律风险:企业兼并涉及公司法、竞争法、税收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法规,且操作复杂,对社会影响较大,潜在的法律风险较高。其中的一些关于特种行业的经营权转让标的大、价值评估难、转让手续繁琐、廉政风险大,虽然规范了转让程序和要求,但操作中的法律风险仍然巨大。

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知识产权是蕴涵创造力和智慧结晶的成果,其客体是一种非物质形态的特殊财产,要求相关企业管理机构给予特别关注。

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国务院制定的相关劳动用工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体系。作为老牌的公路运输企业属劳动密集性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各个环节中,从招聘开始,面试、录用、使用、签订劳动合同、员工的待遇问题直至员工离职这一系列流程中,都有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的约束,企业的任何不遵守法律的行为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劳动纠纷。

财务税收法律风险:企业的涉税行为因为涉及遵守财务、税收等法律法规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利益,例如有些企业多交了税或少交了税,或者因为涉税行为而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运营管理法律风险:作为运输企业在运营管理中,车辆、安全等管理工作中,涉及管理瑕疵引发的侵权法律风险,收取服务费引发的合同纠纷风险,以及在交通事故中引发的人身和财产损害赔偿等法律风险。

笔者认为,在防范企业法律风险过程中,企业必须结合实际抓住工作重点,准确把握经营中的风险源,才不会避重就轻,造成顾此失彼。

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的探讨 篇3

[关键词] 汇率外汇风险金融衍生工具

中国经济总量中进出口贸易占相当比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我国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随之增大。长期以来,中国实行汇率管制政策,人民币与外币汇率比较稳定,致使很多进出口企业规避汇率的风险意识较为淡薄。现在,汇率制度逐渐市场化,给我国经营产成品,原材料进出口的企业带来巨大的外汇风险。所以我国企业不能坐以待毙,要积极主动地加强内部管理,并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因汇率波动对企业进出口交易和对外投资带来的风险,锁定目标收入和目标成本,确保企业的预期利益。

一、外汇风险的内容及分类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交易金额增大和币种不断增多,交易中的汇率变动对企业收益的影响越来越大。外汇风险又称汇率风险,指经济主体在对外经济贸易中因汇率波动而遭受损失或获得收益的不确定性,分为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

1.交易风险(Transaction Exposure),指人们的交易行为带来的随现金流动产生的外汇风险。

(1)在国际贸易中因汇率变动而引起的应收或应付账款价值变动的不确定性。例如:美国出口商在签约是规定出口货款为100万港币,当时汇率为1USD=10HKD,,但三个月后实际支付时汇率变为1USD=8HKD,则该出口商的交易损失为100/8-100/10=2.5万(美元)。

(2)外汇买卖中,签约日到交割日的汇率变动是经济主体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例如:日本某银行在某日分别买入和卖出3个月的100万美元和90万美元,当日汇率为1USD=100JPY,三个月后汇率变为1USD=90JPY,则此银行的交易损失为10*(100-90)=100万(日元)。

(3)国际信贷业务中,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资产和负债变化的不确定性。例如:武汉的一家啤酒厂是借德国马克建造,但是汇率是1USD=3.47MK,可是借款期间马克大涨,还款时涨到1USD=1.34MK。虽然这家啤酒厂的效益很好,但还是没有能力偿还贷款,只好把啤酒厂卖给了德方。

2.会计风险(Translation Exposure),指企业在将各种外币资产负债转换成记账货币的会计处理中,因汇率变动而出现账面损失的不确定性。

例如:某英国跨国公司的美国分公司有一万英镑存款,当时汇率是1GBP=1.6USD,若一年后汇率为1GBP=1.4USD,那么该公司损失(1.6-1.4)*1=0.2万(美元)。

3.经济风险( Economic Exposure),指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使企业计划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此定义有两点需注意。一是它所针对的是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意料之内的汇率变动不会带来经济风险。二是他所针对的是计划收益,经济风险可分为真实资产风险,金融资产风险和营业收入风险三方面。

二、当前我国面对的汇率形势及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的必要性

1.自2005年7月起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上升 ,最近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7.8:1,而且中美之间巨大的贸易顺差等原因使美元继续保持下跌的趋势。

2.去年欧元,马克,日元外部国际金融市场中主要货币间汇率波动在加剧,造成许多企业,尤其需要从欧盟进口大宗成套设备和商品的企业带来进口成本急剧增加。

3.去年中国对外贸易增长迅速,尤其是中美贸易总额2626.8亿美元,顺差达1442.6亿美元。然而,使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保值的企业不足30%,很多企业受到外汇风险的冲击,尤其是以美元为收款货币的出口企业。

三、外汇风险的防范与规避方法

1.通过贸易谈判与合同条款防范外汇风险,即贸易双方在谈判,签订与执行合同过程中通过协商来规避外汇风险。

(1)合同中关于计价货币的选择。在对外贸易中,企业往往希望选取本币计价,从而完全避免风险,方便贸易结算。然而在贸易实务中具体使用哪种货币计价主要取决于交易双方的谈判地位、各自意愿和国际惯例等。当汇率趋势不利于本企业时,可以主动通过外汇交易将风险转嫁出去。出口商或外币债券使用硬货币(其汇率具有上升趋势),可以得到汇率变动的额外收益。同理,进口商或外币债务人使用软货币(其汇率具有下降趋势)可以避免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损失。

(2)收付款时间的选择。由于现在浮动汇率占据主流地位,收付款时间的不同很可能会影响到进出口企业的实际收益和成本。在选择款项收付的时间上,企业需要根据具体的汇率情况而定。如果企业以硬货币计价出口,推迟收款时间会增加企业净收益,如果以硬货币进口,则应尽量提前付款;反之,如果企业以软货币出口,提早付款会提高企业效益,如果企业以软货币进口,则应尽量推迟付款或允许出口方延迟交货。

(3)保值条款的增加。既通过保值条款,加强企业防范外汇风险的能力,将债权债务兑换成比较稳定的货币(如SDR,EUR等),收付时按照即期汇率再将该保值货币兑换成合同规定的计价货币。在签订合同时加列保值条款,能够防止汇率多变的风险,往往用于长期合同。目前,各国采用的主要是一篮子货币保值,即确定所选择的多种货币对合同货币的汇率,并规定每种货币的权数,以次对合同货币保值。

2.建立严格,高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母公司财务部门应严格核对,汇总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外汇收付款,外汇融资业务,完成企业全球资本的对冲避险,例如:一些跨国公司根据自身业务制定内部汇率(CROSS RATE),能够有效帮助子公司在所在国减少规避外汇风险的财务费用。

(2)各子公司应根据所在国经济情况建立有效的汇率预测机制和外汇对冲机制,财务部门应按母公司规定严格限制企业的业务范围,并严格监督高管的权利责任。

(3)加强与合作伙伴(例如外汇银行)的合作交流,顶级的投资银行,外汇银行能协助公司有效预测汇率变化,甚至干扰汇率波动,还可以减少国际融资的费用。兖州煤业在全资收购澳大利亚南田煤矿时,通过与中国银行的合作,减少了由澳元升值带来的融资损失。

3.通过外部管理规避风险,使用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即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对外汇进行买卖,借贷等活动避免外汇风险。

表1

(1)远期外汇买卖合约(FORWARD EXCHANGE CONTRACT)。企业与外汇银行在未来某个时期按预先签订好的协议进行外汇买卖,即外汇买卖和约签订时间与实际履行和约时间有一定的间隔,买卖双方对于将来的外汇买卖先行约定各种条件,如外币的种类,金额,远期汇率,交割时间及地点,到约定日期进行外汇交割的交易。通过进行远期外汇买卖合约,进出口企业可以锁定某一项目的外汇成本,易于成本核算。这种方法是国内外企业公认的比较有效的方法。但同时也可能造成企业额外成本。例1:某企业买入6个月远期美元同欧元的合同,见表1

(2)外汇期权交易(OPTION)。是一种选择合约,它赋予合约购买者在合约到期日获到期前以预先确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某种外汇资产的权力。购汇企业应向外汇银行缴纳一定期权费(一般占合约额的`1.5%~2%),而且购汇企业可根据汇率情况选择是否执行合约,这为企业获得外汇收益提供了可能。例2:某企业买入6个月美元对欧元期货

表2

表3

(3)外汇期货交易(FOREIGN EXCHANGE FUTURE)。即交易双方以公开叫价的方式成交后,承诺在未来约定的时间以约定的价格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某种外汇。购汇企业应向期货交易所交纳一定保证金,购买期货合约。如果出(进)口企业预期外汇汇率将会下跌(上浮),则可在期货市场上做空(多)头套期保值, 以在将来按较高的约定汇率卖出(买入)该笔应收(付)款,来规避企业的外汇风险。例如IMM国际期货合约规定:英镑期货合约的标准如下表。

参考文献:

[1]陈湛匀:国际金融—理论,实务,案例.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2]臧晓辉:规避企业外汇业务风险. 首席财务官[J].2007/01

[3]布兰查德费希尔:宏观经济学( 高级教程) [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4]屈韬:浅议企业外汇风险的规避技巧.对外经贸实务[J].2004,6

[5]J·P·Daniels & D ·D ·Vanhoose.“International Mone-tary and Financial Economy”.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6]John C. Hull Options, 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M].清華大学出版社.2003

企业如何规避外汇风险 篇4

一、相关概念

(一) 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 (Foreign Exchange Risks) , 即汇率风险 (Exchange R isk s) 是指经济实体以外币定值衡量的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 以及未来的经营活动可望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本币价值因货币汇率的变动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对具有外币资产与负债的企业来讲, 外汇风险可能有两个结果:或是获得利益;或是遭受损失。按照外汇交易发生的时间, 经济主体所面临的外汇风险可分为三类即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1]

(二) 贸易融资

贸易融资 (trade financing) , 是银行的业务之一。是指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境外贸易融资业务, 是指在办理进口开证业务时, 利用国外代理行提供的融资额度和融资条件, 延长信用证项下付款期限的融资方式。

二、我国贸易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现状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外汇风险在企业中凸显出来。在国家实行管理浮动值的背景下, 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次次跌破底线, 这对于外贸企业出口而言, 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考验。能否合理的规避外汇风险, 已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的状况而言, 有效的防范外汇风险仍然任重而道远, 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企业自身防范意识淡薄

外汇风险管理活动在国际领先企业中早已开始进行, 早在1993年, 对前500强企业且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发现, 对外汇风险管理比较重视的企业就占85%以上, 它们并对风险采取了某些措施。而在2005年汇率体制改革之前, 我国企业一直处于汇率零风险的环境中, 这种优异的环境给绝大多数的企业一个错觉, 使它们无法对风险管理提起重视, 甚至有些企业的思想还是比较落后没有加强创新, 仍然依靠低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优势, 并且还觉得很好, 没有一点风险意识, 长期这样, 促使它们形成一些错误的想法, 如外汇风险基本由国家来承担等。而当国家采取管理浮动汇率制后, 人民币在外国货币的冲击下, 不断的呈现出升值的趋势, 特别是近两年, 更是呈现持续快速升值趋势, 这对于外贸出口企业而言, 无疑是当头一棒。安逸的汇率零风险环节没了, 由于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外汇损失转嫁到出口企业自身头上。[2]

(二) 相关体制的制约

首先贸易融资渠道有限, 且手续繁琐。就目前我国比较盛行的贸易融资渠道, 包括出口押汇, 打包放款, 保理, 福费廷等, 申请执行起来, 手续繁琐, 条件多, 很多中小企业根本就没法通过融资银行或大金融机构的审核。而且, 在我国参与外汇市场的主体并不是很多, 仅有的几家还都是国有银行, 这样垄断了外汇市场。到目前止, 按照交易双方意愿来完成外汇交易, 在我国还是比较困难的。其次, 可供选择的避险工具有限。

三、贸易融资方式及其运用

在中长期的国际支付活动中, 利用适当形式的国际信贷, 不仅可以使企业加速资金的周转,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还可以有效的减少外汇风险。目前, 国内外使用较为广泛的贸易融资方法有出口押汇、打包放款、出口信贷、福费廷和保付代理等。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深化, 这些贸易融资方式将更加完善, 交易也更加活跃, 对外汇风险的规避的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

(一) 出口押汇

出口押汇是指银行在信用证、跟单托收和出口保理项下的购买相关单据给以出口商融资的方便。在信用证项下, 出口押汇的具体做法是出口商在货物发运后, 将单据交给银行, 银行在审核单证相符, 单单相符等之后, 向出口商付款。之后, 议付行再向开证行寄单收款, 收回垫付的资金。在跟单托收项下, 出口押汇的具体做法是, 委托人将托收申请书连同有关单据一起交给托收行要求收取货款, 托收行经过审单, 若认为单据合格且付款人信用可靠, 即以单据为抵押买下委托人的汇票, 按照汇票的票面价值扣除垫付日当天与付款日之间的利息后将余款支付给委托人。出口押汇实际上市出口商提前收汇, 并避免了汇率风险的一种方法。出口商到银行押汇, 实际上就等于把外汇转嫁给了银行。[3]

(二) 打包放款

打包放款 (PACKING FINANCE) :又称信用证抵押贷款, 是指出口商收到境外开来的信用证, 出口商在采购这笔信用证有关的出口商品或生产出口商品时, 资金出现短缺, 用该笔信用证作为抵押, 向银行申请本、外币流动资金贷款, 用于出口货物进行加工、包装及运输过程出现的资金缺口。由于打包放款期限短、周转快、使用率也高、可以帮助出口商解决信用证项下出口资金不足的困难, 也就是说, 银行为出口商提供了短期融资的便利。从出口商的角度来说, 打包放款等于出口商把货款提前借出来, 收汇风险也缩短了。

(三) 出口信贷

出口信贷是一种国际信贷方式, 它是一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等产品的出口, 增强国际竞争力, 对出口产品给予利息补贴、提供出口信用保险及信贷担保, 鼓励本国的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对本国的出口商或外国的进口商 (或其银行) 提供利率较低2的0贷13款年, 以第解6决本期国中出旬口商刊资金周转的有困难, 或满足国外时进口商代对 (本总国第出5口1商9支期付) 货款需要的一种国际信贷方式。出口信T贷i名m称e的s由来就是因为这种贷款由出口方提供, 并且以推动出口为目的。[4]由出口商所在地银行对出口商提供的贷款称为卖方信贷。由出口商所在地银行对外国进口商或进口地银行提供的贷款, 称为买房信贷。

1. 出口商利用卖方信贷规避外汇风险。

一般做法是:出口方银行以优惠利率向本国出口商商提供中长期贷款, 再由出口商以分期付款或者赊销方式, 将成套设备卖给进口商, 然后由买房分期偿还货款, 出口商在得到出口货款以后, 若预测将来利率变动对自己不利, 便按当时利率降外汇贷款卖出, 换成本币以补充企业流动字资金, 加速资金周转。该项贷款用进口商陆续支付的外汇货款偿还。这样, 出口商的外币负债为其外汇资产所扎平, 消除了外汇风险。这样, 即使得到出口信贷后, 市场汇率不波动, 出口商仍无外汇风险。甚至所借外汇贷款的利息支出也可用提前兑换的本币在国内的投资收益加以弥补。

2. 利用买方信贷规避外汇风险。

买方信贷包括出口银行直接向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 用以购买货款国设备的贷款。其一般做法是:进口商银行与出口商银行签订现汇成交的贸易合同, 并与出口方银行签订贷款合同, 进口商先支付15%左右的现汇订金, 其余货款由进口商已借到资金按现汇付款条件支付给出口商。然后, 进口商按贷款协议分期偿还出口方银行贷款并支付利息。买方信贷不仅使出口商可以较快的得到货款和减少外汇风险, 而且买方信贷中各种费用不计入货价在贷款协议中分别列明, 便于买方与出口方讨价还价。[5]

(四) 福费廷

福费廷 (Forfaiting) 又称包买票据, 是指延期付款的大宗贸易交易中, 出口商把经进口商承兑的, 并按不同的定期利息计息的, 通常由进口商所在银行开具远期信用证 (开证银行根据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 向受益人开立的具有一定金额, 在一定期限内凭规定的单据, 在指定的地点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是独立文件, 不依附于贸易合同) , 无追索权地售予出口商所在银行或大金融公司的一种资金融通方式。福费廷业务实际上转嫁了两笔风险:1.口商把远期汇票卖给银行, 立即得到了现汇, 消除了时间风险, 且以现汇兑换本溪, 也消除了价值风险, 从而把外汇风险转嫁了银行或大金融公司;2.福费廷是一种票据卖断行为, 出口商商把到期进口商不付款的风险也转嫁给了银行, 这也是福费廷业务与其他贴现业务的最大区别。[6]

(五) 保付代理

保理全称为保付代理 (International Factoring) , 又称承购应收账款、托收保付, 是指保理商承担进口商的信用风险, 进口国的政治风险以及转移风险的出口融资业务。

国际保付代理业务可分为国际单保理和双保理业务。国际保理业务给进出口方都带来了不少好处。 (1) 对于出口商来说, 由于提供了承兑交单、赊销这样的优惠付款条件, 极有利于出口成交, 使企业增加出口营业额; (2) 在收汇过程中, 由于保理合同大多是一种无追索权的合同, 一旦进出口拒付, 保理公司有责任自己承担这笔坏账; (3) 出口商还可以从保理商那里获得部分或全部的资金融通, 提前收到货款, 缩短收汇时间, 避免外汇风险。对进口商而言, 能以承兑交单和赊账方式与出口商达成协议, 使进口商可以收到货物甚至将货物出售的一定期限再付款, 不必动用自有资金从事经营活动, 也无需像开立信用证那样垫付保证金或办理担保及抵押等复杂手续, 降低了进口成本, 加快了资金周转, 减少了中间环节, 迅速适应多变的国际市场要求, 节省结算费用和购货时间。[7]

四、各种方法的比较

(一) 出口押汇与打包放款

1. 两者者相同的是银行一般贷款的额度为70%~80%, 银行收到国外货款后扣除贷款利息, 将余款打入出口方账上。

如果国外不付款, 贷款银行有向受款企业追索的权利。打包放款对出口商外汇风险的抵补与出口押汇类似, 受限期缩小, 外汇风险敞口缩小。

2. 两者不同的是打包贷款的贷款时间长些, 因为信用证未执行Finance就可交银行贷款。

押汇贷款时间短一些, 信用证执行交单后再贷款。与出口押汇相比, 打包放款是在备货时就由银行提供贷款, 而出口押汇不是在货物发运之前, 而是在货物发运之后并备齐单证后, 由银行提供资金融通, 时间也较长。[8]

(二) 福费廷与保付代理

福费廷业务处理的是经过承兑的远期汇票, 而保理处理的是应收账款。这是两者本质的区别。叙做福费廷的信用证交易, 多为180天以上的远期交易, 有的收款甚至长达5年, 10年, 而国际保理业务是基于O/A、D/A等付款方式两者在使用结算方式也有所差别。[9]从根本上来说, 福费廷业务的实质就是无追索权地买入已经承兑的远期票据, 并非应收账款。两者的区别除了处理应收账款和承兑的票据这一实质性不同外, 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在追索权这一问题上, 福费廷在买断票据后, 只要不存在商业的欺诈行为。

即将风险全部转移, 视为无追索权;在保理业务中, 保理商的无追索权只针对核准的应收账款部分, 而出口保理商提供的融资则是有追索权的, 因为可能存在进口保理商担保付款后出现争议, 则担保付款可以追回这一情况。

2. 融资期限不同。

福费廷方式可做短期、中期和长期, 适合成套设备、机械工程等大型项目交易的结算, 其金额大、付款期限长。保理方式只能做短期, 适合批量大、金额小、期限短的贸易结算, 国际保理商一般不提供超过180天的中长期保证和融资服务而一般福费廷的融资期限是3~7年。[10]

3. 福费廷是全额贴现, 保理为部分贴现。

福费廷贴现的是汇票或本票, 而保理是对发票或应收账款的融资。

4. 福费廷是银行风险, 保理是商业风险。

担保需求不同。福费廷风险较大, 必须由进口国的大银行为进口商作担保, 而保理控制风险手段是资信调查及赊销额度。[11]

对出口商来讲, 做福费廷收款的保证更大。但要根据客户的贸易方式和竞价能力和市场环境来定, 如果是卖方市场, 出口商能够要求进口商开立信用证, 肯定对出口商有利。如果是买方市场, 进口商不愿开信用证, 采用D/A或O/A的方式, 出口商只能做保理。目前我国保理市场潜力较大, 与市场环境有很大的关系。[12]

五、企业在选择贸易融资时因注意的事项

近十几年来, 贸易融资为企业进出口提高了更多的选择和保障。然而, 各种贸易融资都有其规定的条件和潜在的局限性, 贸易企业在选择不同的贸易融资方式时, 要认真的查询有关该融资方式的条件, 可能存在的问题等。例如, 在选择打包贷款的时候, 出口打包的期限通常为3~6个月, 银行提供打包贷款时, 不是一次性支付等, 又如跟单托收单据办理出口押汇时, 押汇的金额一般不超过发票金额的80%。[13]其次, 不同的贸易融资方式使用的企业有所不同, 例如, 国际保理业务通常使用于中小企业的中小额交易, 对连续发货或季节性较强的消费品如纺织品、服装。鞋类等, 供应商多分期分批出口, 收款期限一般在90~120天, 可实用国际保理业务, 又如福费廷业务多限于中长期的资本商品融资, 期限一般为18个月以上, 最长的可达10年, 一般以5年为多。这些因素, 多是进出口企业在选择应用贸易融资方式规避外汇风险时所必须考虑的。

摘要:民币的持续升值, 外汇风险复杂变化, 带给我国外贸企业越来越多的挑战, 获得贸易融资已成为各外贸企业一项重要的课题。出口押汇、打包放款、出口信贷、福费廷和保付代理等作为贸易融资重要方式, 为我国贸易企业规避外汇风险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企业如何规避外汇风险 篇5

其实离职手续办理涉及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离职流程是否完善,二是离职内容是否有遗漏,首先是流程,离职员工自己填写离职申请单、工作交接清单、工具交接表,转直接上级审核签字,转部门领导审批,转HR部门核算考勤工资,转总务部门核算水电交钥匙工衣,转财务部核算借款等,转总经理批准,转财务部发工资和HR部门办理解除合同、退办社保等手续。

其次是内容,离职员工需要办理的离职内容有:离职单填写、劳保用品交接、工作用品交接、工作内容交接、借款水电等费用核算、赔偿问题协商、解除合同签收、五险一金停参签字、离职面谈记录签字、保密竞业限制协议履行提醒等。当然,根据不同岗位会有所侧重和取舍。

员工提出离职申请后,各级主管:直接主管、部门主管、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对员工(特别是优秀员工)都会进行面谈,了解原因,进行挽留,有些理由可以接受,经过面谈,一部分还真的留下来的。对于高级技术人员,中高层管理人员有时总经理也会进行面谈,争取留住优秀人才。

如果员工不按以上规定提前申请,公司会根据其工作影响度的大小来判定,比如说员工个人或家庭有特殊情况发生,不得不提前提出离职的,即使没有提前1个月提出,公司从人性化管理角度,一般还是会批准,并不会有任何的行政或扣款处罚;如果故意的,没有任何原因不按规定来,抑或是骑马找马,急着去别家公司上班的,这样的状况,一般会予以相应的处罚。

离职员工岗位涉及商业机密的,则在离职前看是否有签订《保密协议》,没有签订的则安排时间尽快补签,避免因离职员工直接跳槽到竞争对手中,泄露公司机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及麻烦,另外,离职员工是否交接到位,有无刻意隐瞒或携带公司财产的情况出现,最好部门领导要对交接工作进行监督。

虽然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企业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即员工离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但实际上很多企业却未必是这样做的,有些企业习惯于要求离职员工在企业下月正常发薪日来领取工资而不是离职时予以结清,这样办理容易留下隐患,如发生仲裁时,公司较被动;

员工在企业工作期间,企业为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在员工办理离职时,企业应与员工协商确定转移手续的办理时间、双方如何配合办理,不能因为员工离职而故意拖延或不配合办理。

其实个人认为,不管HR工作者怎么挖空心思工作,哪怕你天天学法、研究人的心理,也有你无法企及的事情,你也存在着管理漏洞和盲区的可能,面对离职手续办理可能存在的问题,建议处理的原则是:遇事冷静、仔细分析、正确对待、充分沟通、适当道歉、及时补办、照顾双赢、友善处理。

新汇改政策下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研究 篇6

2010年6月19日我国宣布进一步推进新的人民币汇率改革机制,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从“盯住单一美元”到“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 这意味着人民币未来的走势将更紧密地与多种经济体相连。由于我国经济增长对外依存度较高, 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外贸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 如何通过规避汇率变动风险来保障外贸企业的正常经营成果, 已成为外贸企业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外汇风险类型及特点

从事涉外和国际经济活动的企业所面临的外汇风险一般有交易风险、会计风险、经济风险, 其中, 会计风险主要影响企业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并不真正影响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只造成账面上的损益, 所以企业一般不会花人力、财力专门规避这类风险;经济风险虽然会影响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和未来价值, 但由于其具有长期性和难以确定性等特点, 企业可以实施国际经营业务和财务活动的多元化, 使有关方面的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相互抵消, 从而避免或减轻这类风险损失;交易风险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现金流量, 而且对企业的影响最为直接和巨大, 因此, 此类风险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点。

二、防范外汇风险的入市时机选择

企业防范外汇风险的先决条件是锁定成本汇率, 它是企业达到预期利润目标的换汇成本, 是企业衡量保值与否的尺度。如我国国内的美元卖出价长期以来维持在USD1=RMB6.8399左右, 则1:6.8399就是人民币兑换美元的购汇成本 (即成本汇率) 。当国内进口企业预计未来汇率朝不利方向发生变动时, 即购买美元的汇价超过6.8399, 便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 预期利润减少甚至被侵蚀。以此预测, 企业应作出外汇风险防范的相关决策。

三、远期外汇合同套期保值在外汇风险防范中的运用

目前防范外汇风险的方法很多, 但却存在着种种弊端:以本国货币交易来规避汇率风险, 要求本国厂商居于优势地位, 且本国货币可自由兑换;采用贴现业务, 一旦承兑人到期不能支付票据, 出口商即要承担被追索的风险;出口收硬、进口付软和调整外汇收付时间, 这两种方法须建立在对汇率准确预测的基础上, 前种方法是将汇率风险转嫁他人, 后种方法是调整结算时间, 带有投机性质;进出口配对中使每笔收付完全配对难以实现。20世纪70年代起, 我国逐步引进各种金融创新工具以防范汇率风险。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推进, 这些兼有套期保值和投机功能的金融创新工具, 必将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得到蓬勃发展。金融创新工具, 又称金融衍生工具, 常见的包括金融远期、金融期货、金融期权和金融互换。金融远期不仅具备衍生工具由基础工具衍生、价格根据基础工具决定等特点, 它还是其他衍生工具的基础。其余的三种衍生工具均可认为是金融远期的延伸或变形。远期外汇合同套期保值是对金融远期这一衍生工具的良好运用, 是企业为规避或减轻汇率变动风险而实施的一种远期外汇买卖行为, 它以签订远期外汇合同为手段, 将未来时日将要交割的外币性资产或外币性负债锁定在约定的固定汇率上, 创造一个与外币流入 (或流出) 相对应的, 日期相匹配的外币流出 (或流入) , 以达到消除外汇风险损失的目的。远期外汇合同套期保值通过签订远期外汇合同, 使进出口商的结算汇率能事先确定下来, 从而可以确定出交易业务的成本和利润。因此, 它是当前国际上使用较为普遍, 且行之有效的防险避损方法。远期外汇合同套期保值在实际运用中, 按其具体目的的不同, 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的套期保值:

(一) 以外币计价购销商品 (或劳务) 而形成的应收、应付款事项进行的套期保值。

它是在发生以外币计价的购进或销售业务而货款尚未结算的情况下, 企业通过向银行买进或卖出与货款等额的外币, 从而避免结算日汇率变动可能发生的外汇风险, 这种业务保值的特点是商品交易已经发生, 债权债务关系已经成立。在企业从国外进口商品的情况下, 合同规定在若干天 (月) 以后用外币支付货款, 如果该种外币走势看涨, 则企业在未来付款时就会发生由于汇率提高带来的汇兑损失, 于是企业可以购入同期、等量的远期外汇而避免遭受汇兑损失的风险。

(二) 约定外币付款的套期保值。

约定外币付款的套期保值是交易双方购销合同已经签订, 货款以外币计价, 商品所有权尚未转移, 即商品将在合同约定日期交货并结算货款, 是一笔将来生效的远期约定。由此可见, 远期契约比应收、应付外币账款交易事项跨越的时间更长, 风险程度更高。

(三) 对国外投资的套期保值。

又称对外币投资净额的套期保值, 是跨国企业对其国外子公司的外币净资产 (或净负债) 可能遭受外汇汇率风险, 采取远期外汇合同等套期保值措施, 部分或全部抵消子公司暴露于汇率风险之下的投资净额。

如一家中国控股公司在加拿大设有一子公司, 母公司拟为其子公司在20×9年12月31日的预期年末对加拿大净资产额CAD200 000进行套期保值, 因此于20×9年11月1日与某外汇经纪银行签订为期60天应付200 000加拿大元的期汇合同。有关汇率如下:

20×9年11月1日即期汇率:CAD1=RMB6.6478

20×9年11月1日远期汇率:CAD1=RMB6.6508

20×9年12月31日汇率:CAD1=RMB6.6383

企业在11月1日签订外汇合同时, 账上记的应付加拿大期汇合同款是1 329 560元人民币 (200 000×6.6478) , 与应收人民币期汇合同款1 330 160元 (200 000×6.6508) 之间有600元人民币的升水损益, 12月31日由于加元相对于人民币汇率上升, 只用1 327 660元人民币 (200 000×6.6383) 就偿还了负债, 从而获得了1 900元人民币的汇兑损益, 此项套期保值业务让企业共获利2 500元人民币[200 000× (6.6508-6.6383) ]。

(四) 从事外汇投机的套期保值。

是指企业纯粹为了获取一定利益而利用远期外汇合同, 配合对汇率变动趋势的预测, 从中获取由于汇率变动而形成的利益。例如当预测到某种外币的汇率将会上升时, 投机者可通过签订远期外汇合同以较低的远期汇率买进这种外币, 待汇率上升后再卖出外币, 收回本币, 由此而获得收益。

例如我国A公司与某外汇经纪银行于20×9年12月2日签订了一项期汇合同, 即以人民币兑换100 000欧元的60天远期合同。有关汇率如下:

20×8年12月2日:EUR1=RMB9.2813 (即期汇率)

20×9年1月30日:EUR1=RMB9.2853 (即期汇率)

60天远期汇率:EUR1=RMB9.2793

企业签订期汇合同时约定用927 930元人民币可以兑换出100 000欧元, 但60天后由于人民币相对于欧元贬值, 当日用928 530人民币才能兑换等值欧元, 相当于企业获利600元人民币[100 000× (9.2853-9.2793) ]。

企业如何规避外汇风险 篇7

关键词:外汇风险,外贸企业,收益,国际贸易

1 外汇风险的概念及其分类

1.1 外汇风险概念

外汇风险是指一定时期的国际经济交易当中, 一个经济主体持有的以外币计价的资产 (或债权) 与负债 (或债务) 、经营活动中的外汇收入与支出以及未来可能产生的以外币计价的现金流的现值, 由于汇率的变动而引起其价值涨跌的不确定性。

1.2 外汇风险构成要素

本币、外币和时间是构成外汇风险的三个要素, 三者缺一不可。企业从国外进口或对外投资时, 需要用本币向银行购买外汇进而支付外汇;向国外出口或引进外资的时候, 则需要接受外汇, 然后通过银行结汇换成本币, 才能核算企业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 本币和外币是外汇风险存在的基础要素, 没有外币和本币的兑换关系, 也就没有外汇风险的存在。由于国际贸易信贷的发展及外汇结算方式的特点, 外汇收支结算需要一段时间, 即使是即期交易, 也有两天的时间间隔, 而这段时间里汇率完全可能发生变化, 造成汇率风险损失。时间越长, 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和幅度就越大, 外汇风险就较大;反之, 时间越短, 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和幅度就越小, 外汇风险相对就较小。

1.3 外汇风险分类

根据外汇风险的识别和度量, 我们可以将外汇风险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1) 交易风险是指以外币计价成交的交易或持有的货币性资产负债, 因未预期的汇率波动而引起亏损的风险; (2) 会计风险是指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 为适应报告时需要, 在对会计报表以母国货币进行折算的过程中, 由于报告日和会计报表各项目发生日的汇率存在差异, 必然会出现折算损益, 即表现为会计风险; (3) 经济风险是指由于预测之外的汇率波动, 使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益和现金流量减少的一种潜在损失。经济风险大小取决于汇率变动对企业的原料采购、产品生产与市场销售等各个企业经营环节的影响程度; (4) 储备风险是指外汇作为储备资产因外汇汇率变动而引起价值下跌或上升的可能性。大到一国, 小到个人只要持有外汇资产就会面临着储备风险, 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完全可能因为汇率的变动而遭受损失, 同样, 汇率的变动也会使企业外汇储备资产的实际价值减少。

2 外汇风险管理的原则

2.1 全面考虑原则

全面考虑原则是指由于外贸企业同时从事的多重经营活动可能都涉及外汇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属于不同的种类, 对企业的影响有大有小, 影响方式也各有千秋, 因此企业要综合考虑各类外汇风险, 避免在经营活动中顾此失彼, 造成重大的损失。

2.2 风险最小化原则

在银行与企业经营中, 没有风险是几乎不可能的, 问题是应如何实现风险最小化。因此企业和银行尽可能采用远期汇率、期货期权、抵补套利等方式来规避风险, 同时也应该尽可能减少外汇敞口风险的头寸。

2.3 收益最大化原则

收益最大化原则要求外贸企业或是商业银行对外汇风险管理的成本和收益进行精确核算, 在确保实现风险管理预期目标的前提下, 支出最少的成本, 追求最大的收益。外汇风险管理的本质是风险的转移或分摊, 采用远期外汇交易、期货等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 都可能支付一定的成本, 以此为代价来固定未来的收益或支出。但是同一风险可能有不同的转移或者分摊方式, 在这些方式之间如何进行选择就需要满足收益最大化原则的要求。

2.4 管理多样化原则

管理多样化原则要求涉外企业灵活多样地进行外汇风险管理。企业的经营范围、经营特点、管理风格各不相同, 涉及的外币的波动性、外币净头寸、外币之间的相关性、外汇风险的大小都不一样, 因此每个企业都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寻找最适合于自身风险状况和管理需要的外汇风险战术及具体的管理方法。实践中, 没有一种外汇风险管理方法能够完全消除外汇风险, 在选择风险管理办法时, 需要考虑企业发展战略、风险头寸的规模和结构、涉外业务的范围和性质、相关国家的外汇管理政策、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等约束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 外部约束因素会不断变化, 因此, 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战略也需要相应地更改。

3 规避企业外汇风险的措施

3.1 规避交易风险的措施

3.1.1 选好或搭配好计价货币

一种结算货币的选择, 与货币汇率走势关系密切, 在实际操作当中, 必须全面考虑, 灵活掌握, 真正选好有利币种。一般情况下,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五个措施:选择本币计价、选择自由兑换货币计价、选择有利的外币计价、选用“一篮子”货币、软硬货币搭配。

3.1.2 出口押汇

出口押汇是指出口企业提前到银行押汇, 银行在审核之后, 把与该货款等额的外汇押给出口企业, 实际上就是把外汇风险全部转嫁给银行的一种方法。出口企业到银行押汇就不必担心国外企业什么时候付汇, 甚至是不是会付汇。并且利用这个方法, 出口企业还可以通过取得这笔押汇, 在预测汇率会下跌的情况下, 及时把它换成其他币值更加稳定或是预测汇率会上升的货币。出口押汇给出口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主动权, 对于防范汇率风险很有作用。

3.1.3 贴现法

贴现法是指在国际贸易中, 使用汇款结算的方式下, 出口企业收到国外远期进口承兑汇票之后, 可以向外汇银行贴现, 从而防范汇率风险的变动。虽然企业在进行贴现的时候, 必须要为此支付一定的贴现利息, 但是票据贴现之后, 出口企业可以立即获得现金。企业可以因此获得存款利息收入, 并且减轻货款利息支出。

3.1.4 易货贸易

易货贸易是指在换货的基础上, 把同等价值的进口和出口直接联系起采, 构成一笔商品互换的交易。狭义的易货贸易是指买卖双方各以一种等价值的货物进行交换, 同时成交, 同时付货, 不用支付货币。广义的易货贸易是指双方交换的货物都通过货款支付清算, 双方都存在购买对方同值货物的义务。易货贸易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同为一种货币, 因此可以避免外汇风险。

3.1.5 损益分摊

损益分摊法是指在交易结算的时候, 根据汇率波动的情况, 直接按照一定的方法对合同中的价款总额作相应的调整, 实质是交易双方共同承担风险。损益分摊法可以将计价结算货币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在进出口商之间分摊, 从而达到降低一方风险的目的。

3.1.6 汇率风险保险

为了规避汇率风险, 进出口商还可以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 从而将由于汇率变动而产生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一般情况下, 投保者按照投保额的一定比例向保险公司缴纳保险费, 保险公司对投保货币的汇率变动幅度进行规定。如果汇率波动在规定的幅度以内, 保险公司负责对投保者的损失负责赔偿, 对于超过这个幅度的损失, 由企业自己承担。同时, 汇率变动超过规定幅度而产生的收益也归保险公司所得。

3.2 规避会计风险的措施

3.2.1 资金调整

资金调整是指通过调整母公司和子公司的预计现金流量的数量、币种来减少公司当地货币的会计风险。在预测到当地货币贬值时, 直接调整的方法有:以硬通货标价出口、以当地货币标价进口、投资于硬通货证券、以当地货币贷款替代硬通货借款。间接的调整方法包括:调整两个公司之间货物买卖的转移价格、提前支付股利和其他费用、提前或延后子公司之间的账户结汇。在预测到当地货币贬值的时候, 则进行相反的操作。

但是诸如转移价格、费用、股利调整等方法一旦确定就成为公司的一项政策, 就很难加以改变, 所以, 这种方法会对公司的成本和外汇风险管理产生巨大的潜在影响。

3.2.2 风险对冲

风险对冲涉及用一种货币的风险抵消同种货币的或是另一种相关货币的风险, 这样就使得企业在一种货币头寸上遭受的风险会被另一种头寸的风险所抵消, 也就是说两个货币头寸所产生的收益或是损失刚好相互抵消。它是关注整个货币风险组合的净收益或损失, 而不是任何两个币种的收益或损失。风险对冲方法比较适用于一些有多种外币头寸或在同一货币上拥有可以互相抵消的头寸的大型跨国公司。

3.2.3 远期合约

远期合约能够通过创造另一种货币的对冲资产或负债来减少企业的会计风险。这种方法能够使会计风险上的一切风险损失或收益都被远期合约上的相对收益和损失所抵消。但是远期合约的收益和损失都是真实的现金流量, 会计风险的损失和收益只是账面上的, 并不存在真实的现金流变动。

3.3 规避经济风险的措施

国际商贸International Trade

经济风险不仅仅会影响公司的短期盈利, 还会对公司的长期竞争力造成巨大的影响, 所以对经济风险的规避需要一个长期的调整。短期的套期保值策略很难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对于经济风险的规避,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三方面的策略。

3.3.1 营销管理

首先对于进口企业而言, 从货币疲软的国家进口能够明显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如果从货币坚挺的国家进口, 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就会降低。出口企业则应该尽量向货币坚挺的国家出口, 尽量少向货币疲软的国家出口。其次, 如果本币贬值, 出口企业能够获得更多国际市场相对价格优势, 企业能够通过提高本币价格保持外币价格不变, 从而提高企业利润率。最后, 对于产品策略, 在本币贬值之后的一段时间是推出新产品的绝佳时期, 这时候可能利用价格竞争优势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3.3.2 生产管理

在汇率变动剧烈的情况下, 企业应该用生产管理来应对外汇风险。在本币贬值的时候, 企业可以将生产基地转到货币疲软的国家, 从这些国家购买更多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从而保持企业的产品价格竞争力。对于没有分支机构在海外的企业, 在向货币贬值的国家出口时, 可能会面临从海外取得的原料和零部件不足以满足单位产品的获利能力的问题, 这时企业则应该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

3.3.3 融资管理

企业的营销策略调整和生产调整需要较长的时间, 所以为了配合企业的生产调整和营销调整, 企业还应该调整自身的债务结构。一方面, 为能够创造出口利润的那部分公司资产筹措资金, 这就使得汇率变化造成的经营现金流和利润的增加或是减少可以由偿债支出的减少或增加来抵消, 这就降低了利润的波动性。

3.4 规避储备风险的措施

外汇储备风险管理, 是一国金融宏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储备货币汇率变动同样对其价值影响巨大, 如果储备货币发生货币危机, 则会给以这种货币作为国家储备资产的国家带来极大的损失。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1) 质量管理, 重点在于选择最佳储备货币。基于对主要货币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实力、币值稳定性以及我国的主要贸易合作伙伴三方面考虑, 可以得出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的选择应当以美元、欧元、日元以及英镑为主。

(2) 数量管理, 核心是测量出一定时期里一国应持有的最佳储备量。适度的外汇储备还对我国增强国际收支调节能力、购买促进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技术方面都有重大意义。

(3) 结构管理, 关键在于对有关储备货币进行有效的组合, 使外汇储备资产保值。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 多种货币共同占据了世界货币的角色, 之前单一的储备货币结构管理变为多元化的管理, 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重要性愈发增强。

(4) 投资管理, 主要设立专门化的经营与投资机构, 依法对外汇储备资产进行投资, 使其尽可能在保值的基础上增值。

参考文献

[1]胡盛梅.国际金融市场与外汇风险[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浅谈外汇风险的规避方法 篇8

外汇风险又称为外汇市场风险, 是指由于汇率的变化以及交易者到期违约和外国政府实行外汇管制等给外汇交易者和外汇持有者带来经济损失的一种可能性。对于企业来说, 只要经营或融资中涉及到外币业务, 这种风险就会存在。

2 外汇风险的种类

外汇风险的种类主要可分为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和外汇管制风险。其中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这三类风险最为常见, 三者的性质也不相同。交易风险是现时或即将发生的风险, 是会实时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风险, 经济风险是未来的风险, 而折算风险是账面风险。

交易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跨国交易的短期现金流量 (包括货币性资产和债务) 因汇率的变动而产生的风险。交易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交易日发生的汇率与结算日的汇率不一致。以应收款和应付账为例, 汇率的波动可能为企业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即使企业不再有跨国的商业活动交易, 亦会受到汇率的影响。

折算风险。是指跨国公司在合并财务报表时由于汇率变动使会计报表上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金额产生变动的风险。折算风险产生的原因是企业决算日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某些科目因汇率的变动而处于不稳定状态, 而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只能用本国货币计价。这样, 企业会计报表就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外币余额折算成以本币计价的余额, 特定的汇率变化将导致报表产生异常波动, 进而导致评价过大或过小。由于折算风险是发生在账面上的过往历史记录, 不影响企业的实际的现金流量, 因此很多企业不会专门规避这种风险, 只是在会计报告中对有关折算汇率和折算方法做出说明。

经济风险。是指汇率变动时对企业未来非契约性的现金流量的影响, 即汇率对企业将来的产销量、价格、成本等生产因素的影响, 同时也影响企业未来的利润和市场价值。

外汇管制风险。外汇管制主要是指一国政府对外汇的收支、结算、买卖和使用所采取的限制性措施, 目的在于有效地使用外汇, 防止外汇投机, 限制资本流出流入, 改善国际收支和稳定汇率。在严格实施外汇管制的国家或地区, 一般采用固定的官方汇率。表面上看来,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汇率相对稳定, 但事实并非如此, 这些国家在国内往往面对庞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在国际上, 这些国家又经常被其它没有外汇管制的国家和地区指责操控汇率、贸易不平衡。为了舒缓这些来自国内外的经济和政治压力, 这些国家的政府倾向于采用各种行政手段, 如突然改变汇率, 甚至改变汇率机制等。企业在实施外汇管制的国家经营业务或投资时, 这种外汇管制给企业外汇带来的风险, 是远高没有外汇管制的国家和地区的。

3 外汇风险的规避方法

对于外汇风险规避, 企业首先要做到———识别风险。企业在对外交易中要了解究竟存在哪些外汇风险, 是交易风险、折算风险还是经济风险等。或者了解面临的外汇风险哪一种是主要的, 哪一种是次要的。其次要做到———衡量风险。即预测汇率走势, 对外汇风险程度进行测算, 外汇敞口额越大、时间越长、汇率波动越大, 风险越大。最后要做到——驾驭风险。即在识别和衡量的基础上采取措施控制外汇风险, 避免产生较大损失。

对于交易风险的规避。企业首先应该进行合约套期保值。主要方法有远期合同套期保值、货币市场套期保值、期权市场套期保值、期货合同套期保值等。不同的方法对应着不同的成本和收益。而且不同的金融工具的使用具有不同的利弊, 例如, 货币远期能够对时间和金额提供一个精确的保值, 但是也存在着买卖汇差大和违约风险大的可能性;汇率期权能够确保不利货币的变动, 但是又会产生较高的成本等。在考虑这些套期保值的方法的选择上也需要慎重, 不仅要考虑控制不利的风险因素, 也要尽量保持有利风险因素可能带来的利润。其次, 企业还可以通过采取一些特殊的经营政策而使交易风险得以部分规避, 并且这样做的成本小于套期保值法。比如说风险转移, 在签订合同的时候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 以本币结算或出口合同使用硬币计值、进口合同用软币结算。

对于折算风险的规避。目前国际上流行有两种方式, 一是采用资产负债表保值, 这种方法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上重新安排会计受损额, 即使企业的合并资产负债表上的外币风险资产与外币风险负债相等。二是风险处理保值。是指可以部分或全面地抵补汇率变动风险的各种交易和行为。任何保值交易和行为一般都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或代价。因而, 保值实质意味着以现时已知的成本来置换未来的风险。

市场保值。远期市场保值是指如果预期汇率将发生变动, 根据外币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的货币种类、数额和日期, 通过远期合同买卖或进行借贷款活动, 用同等金额的同一货币实现在同一时点上的反向流动, 达到消除风险的目的。

调整货币资产负债。如果跨国公司通过分析与预测, 认为某一国货币将贬值, 则可尽量减少这种货币的资产, 同时扩大这种货币的负债, 这是由于币值下降有利于净借方而不利于净贷方;反之, 如果认为某一国货币将升值, 则可尽量扩大这种货币资产, 同时减少这种货币的负债, 因为币值提高有利于净贷方而不利于净借方。

提前或延迟收付法。跨国公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应收应付款项和债权债务直接暴露在汇率变动风险下, 实施提前或延迟收付法可直接改变企业的风险地位。提前收回或延迟付出贬值货币账款, 延迟收回或提前付出升值货币账款。对于提前收回的贬值货币, 应迅速兑换为升值货币。与应收应付账款相联系的是在产品销售中尽量缩短订货至交货的日期, 并争取用比较坚挺的货币计价。同时, 提前订购货物, 使用比较疲软的货币计价。

对于经济风险的规避。经济风险的构成因素非常复杂, 其范围涉及到财务、市场和生产各个部门。因此, 经济风险相对于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而言不能被准确识别, 这样就没有可供使用的十分具体的市场工具, 对其管理就只能采取一种方向性的、策略性的手段。一般来说, 对跨国公司的经济风险往往通过消除汇率波动的不利影响, 利用新的经营机会来进行。

对于外汇管制风险的规避。采用操作性策略来规避外汇管制风险。跨国公司应根据对子公司所在国货币的汇率预期来采取行动, 即在所在国货币为预期升值的货币时, 增加货币资产, 减少货币负债;在所在国货币为预期贬值的货币时, 减少货币资产, 增加货币负债。也可以调整企业的现金流量。但在管理风险的同时也存着管理成本, 主要是利润与利息收入下降、货币利息成本 (机会成本) 上升和对企业形象有负面影响等, 例如出口以所在国货币计价, 销售价格就会低些;进口以所在国货币计价, 购入价格就会高些;延迟收回应收款、提前支付应付款将会损失利息收入;收紧所在国货币信用将会减少销售量导致利润损失;增加所在国货币借款, 货币利息成本通常会高些;延迟支付应付款, 有损于企业信用等等。因而企业需要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正确地选择使用, 以有效地管理外币持有风险。

结束语:市场有各种各样的衍生工具来管理不同性质外汇风险, 企业必需就其本身情况做出最适当的外汇风险管理政策。对于一些受外汇管制的国家中的企业, 由于国家对外汇的干预, 企业的汇率问题在一定程度受该国对干预外汇政策的保护, 比如说外汇汇率的浮动比其它自由市场少, 这亦会减低企业管理层对货币风险的敏感程度。找到一个适应自身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方式, 是企业降低外汇风险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韩东平.财务管理学 (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J].2007年.

[2]赵惠芳.企业会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J].2007年.

[3]信玉红.国际金融学.中国经济出版社[J].2007年.

[4]胡阳.人民币升值形势下在华跨国公司的外汇风险控制[J].亚太经济, 2006年.

跨国企业如何应对外汇风险 篇9

1 折算风险与应对

折算风险也称会计风险 (accounting exposure) , 是由汇率变化而引起的以外币计价的资产与负债的变动风险, 指的是跨国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 将子公司的货币折算为母公司的计价货币时, 由于交易发生日与折算日汇率的不同使账簿上的有些项目发生了变动而给整个公司带来的损失的可能性。会计风险是一种存量风险, 只有在跨国公司拥有外币资产与负债时才会存在。

折算风险有两种控制策略:其一是资产负债表保值法-即调整资产负债表中的受险资产、受险负债和权益在总额上达到平衡, 使外币汇率变动所带来的会计风险自动对抵;其二是利用外汇的远期市场进行的合约保值法。折算风险可被看作是对历史事件的现在测度, 不影响企业的现实现金流量, 因而常常不被作为汇率风险加以防范。

2 经济风险与应对

经济风险 (economic exposure) 是指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对跨国公司未来可获得现金流量的现值所产生的影响。广义的经济风险包括交易风险和实际经营风险;狭义的经济风险即企业的实际经营风险。国际企业受汇率变动的直接影响, 同时还受因汇率变动导致的利率和物价等间接因素变动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未来现金流的某种不确定性即为经济风险的一种反映。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有效即国际费雪效应 (IFE) 成立时, 金融市场会对两国的汇率变动有预期并在利率差上做出调整, 使得利率差=汇率差, 此时经济风险不存在。同理, 商品市场通过商品价格的调整也可实现对实物资产的保值。然而市场的有效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所以只要汇率波动, 经济风险即存在。经济风险可表现为单纯的汇率风险 (如以外币结算的销售) ;也可为通货膨胀风险 (如固定汇率时的契约) 。由于经济风险源于货币价值和物价变动对企业收入、成本和现金流的影响, 对于经营风险的管理较为复杂, 涉及到生产、销售、财务各个领域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风险控制应该从长远经营战略着手, 在制定国际投资决策、营销策略和国际融资经营活动时制定相应控制措施。对于从事多国经营活动的大规模跨国公司, 最有效地方法是采用多元化的分散经营来管理, 使有关各方面所产生的不利影响相互抵消, 具体包括:行销管理、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

2.1 行销管理

首先, 采用多元化的分散经营策略, 尽可能从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采购、从多种资本市场上采用多种货币进行筹资, 并尽量使经营地域分散化以减缓汇率波动的风险。经营地的多元化可使外汇风险带给公司的总体影响缩小, 某种货币的相对升值与另一种货币的相对贬值是可以相互抵消的, 而采购地的多元化可明显降低成本, 减小汇率波动带来的冲击。上世纪90年代, 日本汽车制造公司为应对日元升值, 增加对外或对台湾地区采购比例就是例证。由于这些采购的零部件绝大部分来自韩国和中国台湾, 而这两者的货币因与美元挂钩对日元呈贬值趋势, 因此成本相对降低, 日元对美元的升值冲击得到了相对的缓解。相反, 20世纪70年代大众面对马克升值的销价损失

其次, 选择适时的市场、价格和产品策略。事实上, 汇率波动所带来的产品竞争上的价格优势, 是新产品进入市场的良好时机;本币贬值的出口优势以及对进口产品的竞争优势, 又是扩大再生产的良机。在选择市场时, 应充分考虑有关国家货币变动对销售收入的影响。当外币下跌本币升值时, 提高外币计价的产品的价格, 以保证对外销售的最低收益率是适当选择。此时, 以外币结算的出口商的最好情况应当是:按贬值程度提价, 以尽可能防止市场份额的丧失。最坏的情况则是由于竞争而无法提价。例如, 上世纪70年代, 瑞士法郎面临升值时, 主要生产成本来自于本土的瑞士表业, 成本提高, 但迫于扶摇直上的日本电子表的竞争压力而无法提价, 因此蒙受损失;与此相反, 当外币升值而本币下跌时, 以本币计价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性, 此时若需求弹性较大, 则倾向于维持低价而扩大销售量, 以扩张市场份额。

另外, 针对汇率的长期性改变, 跨国公司不得不通过调整经营战略和营销策略, 改变产品市场结构等措施来解决。

2.2 生产管理

第一, 投入物混合搭配 (input mix) , 即通过分散来源地和调整各来源地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半成品购置及彼此间的份额搭配, 减少投入物上的经济风险。

第二, 转移生产地 (shifting production) 。在世界各地有工厂的跨国企业, 可根据货币变动情况, 将产品的生产在不同工厂间转移 (如:从货币升值国转到货币贬值国) , 以应对汇率变动下的成本风险。

第三, 选择合适的场址 (plant location) 。如果在一个软通货的国家进行生产, 并尽可能利用当地资源, 降低成本, 就能保持一定时期的利润收入和稳定状态。

第四, 削减国内成本 (cutting costs domestically) 。此外, 在对汇率变动多种可能预测的前提下, 还可通过制订计划 (planning) 达到一定的风险管理目标。

2.3 财务管理

利用一些财务手段, 通过对财务状况的调整, 可抵消汇率变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如:合约保值法, 即以偿债成本的降低来抵消因汇率波动导致的现金流入的减少。

交易风险 (transaction exposure) 指那些以外币计价的、已达成但尚未结算的交易, 在交易发生到交易完成的这段时间内因汇率发生变动而使其本币价值发生变动的风险。是经济风险的组成部分。交易风险从签订交易合同、确定以外币计价的交易金额时产生, 至结清货款为止。包括交易中以外币计算的赊购赊销、以外币清偿的债权债务、未履行的远期合以及其他外币计价的应收资产和应付债务。1995年3月因日元升值使我国外债突增169亿人民币, 另1993年中纺机在瑞士发行B股可转换公司债权, 当投资人因公司经营不善而最终选择回购时, 由于瑞士法郎突然升值造成中纺机近0.78亿人民币的损失, 均为因缺乏交易风险防范意识造成的损失。

国际上对于交易风险的应对有多种措施和方法, 归纳起来, 有些属于事前的未雨绸缪, 有些措施是在交易中通过双方协商达成的风险规避方式, 而更多的方式体现为一种对外汇风险的抵补措施, 通过正负风险的抵消而消除风险, 跨国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具体包括:

(1) 汇率预测法。

由于外汇风险的根源在于汇率的波动不定, 所以对汇率的预测是风险管理的首要前提, 汇率的变化基本上取决于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 因而受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国际收支状况、利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而汇率的预测方法则因汇率制度的不同而异。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 因汇率是政府行为的结果, 所以汇率预测应着眼于对政府行为和对政策敏感度的定性分析;在外汇管制汇率制度下的汇率预测可以参考黑市价格和汇率的均衡价格;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汇率预测则可以依照汇率理论, 运用一定的分析技术和预测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包括基于市场的汇率预测方法和基于模型的汇率预测方法。

(2) 货币选择法。

在进出口贸易中, 计价货币的选择对贸易双方所要承担的汇率风险程度至关重要, 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 应尽可能地遵循下列原则, 以便最大可能的减少外汇风险:

第一, 选择本币计价;

第二, 同一企业如果既有出口贸易又有进口贸易, 则对两种贸易选择同种货币计价;

第三, 选自由兑换货币结算;

第四, 收款时选择硬货币, 付款时选择软货币;

第五, 选择多种货币组合计价结算, 即“一篮子”货币;

第六, 选择复合货币结算, 如特别提款权和欧元, 有利于分散风险;

第七, 采用软硬货币搭配使用的办法, 此消彼长。

(3) 调整价格与损失的直接摊销法-将汇率风险转移到产品成本中的办法, 包括灵活报价策略和价格调整法。

灵活报价策略:每1个月或3个月报一次价, 汇率稳定时可延长调价时间到1年, 将汇率损失即时转移到产品成本中;

调整价格法:又包括加价保值 (出口) 与压价保值 (进口) 两种, 当出口产品时, 适当调高以软货币结算的产品价格的国际报价, 以便使汇率风险转入成本的方法称为加价保值;进口产品时, 降低以硬货币支付的进口产品价格以便扣除因汇率变化带来的实际价格的提高为压价保值法。压价后商品单价=原单价 (1-计价货币升值率) 。价格调整法需要在贸易双方协商的前提下运用。

(4) 货币保值法。

国际贸易双方为减轻外汇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 经协商后达成一致, 在合同中加列适当的货币保值条款, 以分摊汇率风险和损失的方法, 又称加列保值条款法。常用的有:黄金保值条款、硬币保值法、“一篮子”货币保值法、物价指数保值法、滑动价格保值法等。

(5) 金融衍生工具避险法。

指跨国企业配合其所从事的国际贸易活动, 通过在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货币市场上的外汇交易, 冲销或抵补外汇交易风险的切实性措施, 有多种形式, 但基本方式如出一辙, 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 即期外汇市场的套期保值:跨国公司在即期外汇市场买入或卖出与发生的交易金额相同, 方向相反的外汇, 以便实际交付货币时将两种相反交易的汇率波动风险相互抵消;

第二, 远期外汇市场的套期保值 (forward market hedge) :利用远期外汇市场, 签订抵消性远期合约来消除外汇风险, 以达到保值的目的, 此处的交易成本为市场报价;

第三, 外汇期权市场的套期保值 (options market hedge) :通过购买外汇看跌看涨期权来达到规避、抵消外汇风险的目的;

第四, 外汇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 (futures market hedge) :通过在期货市场上买卖与未来外汇头寸等额的货币期货, 用现汇市场与期货市场的盈亏相抵来规避外汇风险的方法;

第五, 货币市场套期保值 (money market hedge) :又称融资套期保值financial hedge, 或即期套期保值spot hedge, 指跨国企业通过在货币市场上的短期借贷以建立配比性质或抵消性质的债权或债务, 从而抵补外币应收应付账款所涉及的汇率风险。这里合约为“借贷协议”, 成本由两国利率差决定, 此法能将公司外汇管理与资金筹措有机结合;

第六, 掉期保值:不同于套期保值在已有一笔交易的基础上作反方向的交易, 掉期保值是两笔方向相反的交易同时进行, 即在签订买进或卖出即期合同时, 同时卖出或买进相同币种和金额的远期外汇合同作为风险的抵补。

(6) 互换协议法。

第一种, 对等贷款 (back-to-back loan) , 又称平行贷款 (parallel loan) , 指不同国家的当事人双方互相提供贷款, 贷款金额和到期日均相同。这种形式完全避开了市场的介入, 无外汇风险。

第二种, 货币互换 (currency swap) , 是资产负债表的表外项目, 无退税问题。

第三种, 信用互换 (credit swap) 表现为企业和外国银行之间的货币调换, 并在将来约定的到期日将货币换回。此法主要用于跨国公司为设在弱货币国的子公司融资, 它减少了从强币国融资带来的外汇风险 (例如美为哥子公司融资) 。

(7) 平衡抵消法, 分搭配、组合和配送三种方式。

搭配指当一笔交易发生时, 同时再进行一笔与此币种金额相同方向相反交易的方式;组合是通过两种货币资金流动的对冲来抵消风险;配送是当公司只从事进口业务或出口业务, 无法采用进出口组对的方式时采用, 可用多种货币计价。

(8) 贸易对冲法。它是将进口与出口相互联系进行货物交换的贸易方法, 包括易货贸易、转手贸易和清算协议等。

易货贸易是贸易双方直接、同时进行的等值的货物交换, 履约期短、无需外汇收付;转手贸易指贸易的三方或多方, 通过协商达成协议, 采用同一货币计价, 循环交换一定数量的商品, 并利用彼此间的清算账户结算, 当交易各方的进出口额相等时, 货款可相互抵消, 因而不需要实际支付而避免了外汇风险;清算协议类似于内部往来账, 将双方的每笔交易记录在清算银行的账户上, 按照约定只清算净差, 借此减少汇率风险。

(9) 其他经营措施 (operating strategies) 。

第一, 再开票中心 (reinvoicing center) :为跨国公司设立的中介公司, 通常设在税收优惠国, 为其在各国的关联公司统一管理和结算签发发票, 因外汇风险集中在再开票中心, 从而减少公司整体风险;

第二, 提前与延迟 (leads and lags) 在某种货币汇率波动时调整结汇时间的减少风险策略期限一致的出口合同和供货合同或进口合同和销货合同;

第三, 参加汇率保险:由保险公司承担汇率风险。许多国家设有办理汇率风险保险业务的的专门机构, 如英国的“出口信贷保证局 (ECGD) 、德国的海尔梅斯出口信贷保险公司 (Hermes等) ;

第四, 保付代理:指出口商通过与保理机构签订代理协议, 将应收账款的全套单证贴现给保理机构, 以便提前收回货款, 避免信用风险和外汇风险。

(10) 其他金融措施。

其一, 普通出口贴现又称贴现法;

其二, 特殊出口贴现-福费廷 (forfaiting) :一种中期、固定汇率、无追索权的出口贸易融资方式。出口商把经过承兑的中长期偿付票据在所在地银行或大金融公司贴现, 将远期收款变为当期现金流入, 从而将外汇风险转嫁给贴现银行的风险规避方式。

其三, 借款-投资法:将现有资金换成外汇进行投资 (包括存款、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大额定期) , 到需要支付时, 再用投资所获利息合同本金支付, 此间如有外汇风险发生, 利息即为抵补。

其四, 贸易融资法:包括出口押汇、打包放款和出口信贷。其中出口押汇指银行在信用证托收和出口保理项下的议付。出口商发出货物并交来信用证或合同要求的单据后, 银行应出口商要求向其提供的以出口单据为抵押的在途资金融通、出口押汇是一种短期的交易融资工具。通过出口押汇可提前锁定收汇金额、规避汇率变动风险;打包放款是出口商用国外进口商银行开来的信用证为抵押向本国银行申请贷款的补偿方式。

Berlk和Glaum (1990) 认为:交易风险可通过市场保值而转移, 折算风险也可通过设计和选用较合理的换算制度而降低, 而经济风险的防范却非常复杂。Marshall (2000) 对英、美和亚太地区的大型跨国公司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实证调查发现:大型跨国公司主要采用内部结算对冲的方法来应对会计风险;用远期合约法防范会计和交易风险。总体来说, 对于折算风险管理, 跨国公司应主要使用资产负债保值法, 尽量把净风险资产轧平;对于交易风险, 在金融市场成熟、完善的条件下, 总体上可采用合约保值的方法。而在金融市场不规范, 汇率预测的难度又较大的情况下, 调整经营策略更为合理。外汇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 成功与否取决于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和风险管理方法。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就是更多风险和更多机会, 而其中无论风险还是机会都在外汇管理问题上充分体现。集中表现为对外汇风险和外汇管制的积极应对和管理。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日趋多样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总体趋势, 跨国公司利用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对于外汇风险的防范和规避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摘要:由于频繁地跨国经营和资金往来, 外汇管理问题成了跨国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涉及到外汇风险管理的各项措施以及外汇风险的规避方式。跨国企业应尽可能详尽地了解各种外汇风险的规避措施, 以便选择合适的方式加以防范;同时, 从企业的角度正视外汇管制问题, 并试图找到合理的解决方式。

关键词:跨国企业,外汇风险,外汇管制

参考文献

[1]毛付根.跨国公司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2]王允平, 陈燕.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修订[M].第二版.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0.

[3]Alan C.Shapiro.跨国公司财务管理[M].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4]胡杨.人民币升值形势下在华跨国公司的外汇风险控制[J].亚太经济, 2006.4.

[5]吴丽华.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企业汇率风险防范[J].中国经济问题, 2009, (2) .

[6]邹俊毅.我国出口企业货币风险管理策略的实证分析[J].财政与金融, 2011, (2) .

[7]刘冬凌.企业如何规避外汇风险[J].金融超市, 2008, (12) .

[8]Ankrom, Robert, Top Level Approach to the Foreign Exchange Problem[J].Harvard Bussiness Review, 1974, (7) :79-90.

探析贸易企业如何规避资金风险 篇10

一、企业资金风险的定义和危害

贸易企业的资金风险指的是在财务的管理活动中, 由于存在一些无法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客观因素, 致使贸易企业的财务收益与期望的财务收益不太一致, 因此遭受到损失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一些流动风险、投资风险、筹资风险和收益分配的风险。

流动风险指在短期的投资当中, 因为资金结构的不合理, 致使流动性缓慢, 严重则发生资金风险。投资风险一般在长期投资中发生, 因为决策失误, 使得回报率、投资资金产生变动, 资金收益无法获得预期的财务目标。筹资风险有两个方面的表现, 其一是由于企业的负债经营和资不抵债而产生的风险, 其二是因为资金和汇率经过大幅变动之后, 企业的财务成本一下子增长, 影响企业的经济收益。收益分配是因为收益分配不当致使企业在以后的发展中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影响贸易企业资金风险的因素

(一) 企业贸易链上下游客户选择不当

信息的不准确, 致使贸易企业不能够正确了解到客户、供应商的经营情况, 导致不好的后果出现, 如付款之后提不到货物, 发货之后不能如期收到款, 购买的产品有质量问题等等情况发生, 进而形成坏账, 最严重的致使贸易企业因为资金链出现问题而关门。

(二) 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

企业资金来源当中, 出自债务的资金很多, 相反出自所有者的资金却很少。这种情况会导致融资的成本增加, 甚至会导致现金流的不足、资金链的断裂, 不能够及时补偿债款, 进而致使企业面临破产境地。

(三)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在财务管理体制上有两点不够完善:其一, 财务预算的编制太过简单, 分类也不够详细, 预算的执行能力比较差。其二, 资金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 出现资金周转缓慢、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等的问题。

(四) 企业客户信用管理不完善

提供客户信用服务, 是为稳定企业自身的产品销售渠道, 为了扩大商品的销售量, 为了开拓市场和占领市场。企业利用赊销的方式会导致资产被那些债务人进行着无偿地占用, 占用大量可流动资金, 进而会影响企业资金周转, 严重则导致企业资金风险。

(五) 企业库存结构不合理

企业库存占用资金比销售收入的资金过多, 库存占用着企业的大量资金和所支付的保管费用, 这会增加企业资金的周转时间, 进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收益。此外, 库存的不合理现象还会产生损耗, 如果存在大量的滞销商品, 就会带来经济损失。

(六) 企业财务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的失误比其他因素更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风险, 财务的决策有经验决策失误、主观决策失误。对于投资的项目, 如果缺乏可行性研究和分析的系统, 决策所依据的信息不太全面、不够真实, 这都能造成决策失误。决策失误的后果就是导致企业无法收获到正常的预期收益, 也无法按时收回损失的资金, 企业的资金风险因此而产生。

三、规避企业贸易资金风险的策略

(一) 建立信用管理体系

对供应商的管理:严格选择供应商, 对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经营质量、信用等做详细的评估。通过公平公开的方式招标供应商, 杜绝投机取巧的行为。对客户的管理:详细地建立和管理客户的档案, 加强对原有客户在资信方面的调查、评估、分级, 还要确定每个客户的信用额度。在应收账款方面, 要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限度和收回时间, 估计账款的成本、风险, 及时做出到期、逾期的账款催收。

(二) 确立合理的资金结构

企业财务的风险本质是因为负债的比例过高而造成的, 企业应该设计恰当的资金结构, 以此保持合理的负债, 从而降低企业资金成本。除此之外, 还要控制好企业的负债规模, 确保负债的比率, 避免出现到期却无力偿还债务和不承认债务的现象, 以此防范企业资金风险, 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融资的环境, 吸引八方的投资者。

(三) 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

一个好的财务管理体制, 除了有着高效的管理机构和健全的财务规章制度之外, 还必须要有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首先, 员工需要具备日常的资金风险意识, 并且要认识到企业资金风险的严重后果, 企业也应发展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判断能力,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合理规避一些对企业财务不利的风险因素。再者, 基层员工的素质不高时, 企业可以适当地培训和教育他们, 不断增强这些员工的法律观念, 重视员工的职业道德方面的建设, 工作时要严格依法来办事。最后, 企业应该培养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的团队精神, 因为资金风险管理并不是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工作, 而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工作任务。

(四) 做好应收账款管理

应收账款在企业中是常见的现象, 结算的时间越长, 企业所承担资金风险越大。所以, 应收账款之后, 贸易企业应该采取多种措施, 尽量按期收回拖欠账款, 避免因为拖欠的时间长而出现坏账的现象, 导致贸易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具体采取的措施是:第一, 做好账款回收的监督, 企业实行严密监督, 随之了解账款回收的情况, 以便进行监督。通过编制企业账龄的分析表来进行分析, 方便查找到底有多少款项超过信用期, 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具体的解决方法。第二, 制定好收账政策, 针对不同的过期企业账款来制定不同的收款方式。加强贸易企业的应收账款的管理, 这是预防企业资产流失的重要途径, 也是控制企业资金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

(五) 管理与控制库存风险

库存对贸易企业财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企业资金占用方面, 企业资金具有时间价值。企业应该进行合理的科学存货决策, 并且确保库存的合理性, 一定要严格把关进货项目、进货时间和进货批量。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采购部门一定要做好协调配合的工作, 按照贸易存货的管理目的, 做好每一个进货时间和进货的批量的控制, 尽量使企业存货成本降到最低。

(六) 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企业的投资属于一个战略性的决策, 一定要注重决策的可行性、科学性。这些决策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 利用科学方法, 遵循科学程序, 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证之后, 使得所做出的企业投资方案获取到最优效果。一般要分析每一个投资方案能达到的经济效益, 认真评估投资方案。对于一个大的贸易企业来讲, 可投资的项目有很多, 在投资之前, 必须对此投资项目做出预测、评价的可行性, 根据项目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投资方案。

总之, 贸易企业所面临的资金风险复杂多变, 面对变化无测的资金风险, 企业只有从基础上重视, 密切关注其情况, 如严格筛选、招收财务工作人员, 定期对其员工进行专业培训。企业的控制和防范体系要不断完善和健全, 对资金风险进行一个动态、全面的控制, 这样才能在当今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摘要:影响贸易企业资金风险的因素一般有:资产的负债率比较高、贸易链客户的选择不当、内部财务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财务的决策失误、库存结构的不合理等等。贸易企业应该根据最低成本来使企业的资金运动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效益性, 实现企业资金风险控制的目标。贸易企业的资金风险如何规避是一个综合性的难题, 资金能有序、有效地进行良性循环是贸易企业的关键因素。本文就围绕贸易企业如何规避资金风险来展开探讨。

关键词:贸易企业,资金,风险

参考文献

[1]任宏峰.浅议贸易企业资金风险防范与控制[J].商业经济, 2013 (22) .

[2]韩静莉.试析规避贸易资金风险的策略[J].中国外资 (上半月) , 2014 (98) .

上一篇:丧偶老人下一篇:牌照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