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的中成药治疗

2024-08-23

慢性肝炎的中成药治疗(精选九篇)

慢性肝炎的中成药治疗 篇1

1 中医对慢性肝炎的认识

中医古医籍中无慢性肝炎这一病名, 但根据其发病特点, 临床表现, 可查寻到类似本病的记载, 大体归属于中医“黄疸”、“胁痛”、“膜胀”、“积聚”等病证范畴。祖国医学认为, 本病的病机为湿热毒邪淤滞, 肝郁脾肾气血两虚, 多采用疏肝、健脾、补肾、活血、凉血、清热解毒、清热利湿等治法配合应用,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2 中成药在慢性肝炎治疗中的应用

2.1 大黄蛰虫丸

大黄蛰虫丸出自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 主要由大黄、黄芩、干地黄、干漆、芍药、桃仁、杏仁、蛰虫、虻虫、蛴螬、水蛭、甘草等12味中药组成, 其功能为祛瘀生新、缓中补虚, 临床上多用于治疗久病而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的瘀血内阻症。

王为群等[1]应用湖南回春堂生产的大黄蛰虫丸及配合除湿解毒、健牌益肾的中草药, 辅以心理疏导, 治疗了276例携带HBsAg, 同时有HBeAg及抗-HBc系列变化的患者, 结果表明, HBsAg转阴率为56.5%, 抗-HBc转阴率为50.5%, HBeAg转阴率为75.9%, 抗-HBs持续阴性,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汤文婵等[2]用大黄蛰虫丸治疗慢性肝炎212例, 结果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 在血清白蛋白 (A) 、血清球蛋白 (G) 、γ球蛋白、免疫球蛋白 (IgG) 、甘油三酯 (TG) 等方面改善明显, 黄疸消失, 肝功能恢复或正常。提示大黄蛰虫丸对瘀血阻络证型的肝炎较为有效。

大黄蛰虫丸有改善肝脏血液循环和回缩肝脾之功, 从而使肝功得以恢复, 此外还能使结缔组织吸收, 抑制其增生, 可能对肝内沉积的免疫复合物有消除作用, 以达增强免疫功能之效, 使HBsAg转阴, 长期服用又能防治肝硬化, 具有降酶、降浊、除黄、消退腹水之功。

2.2 朝阳丸

朝阳丸由己故著名肝病专家姜庭栋发明。该药由生黄芪、鹿茸、大黄、绿矾、青皮、大枣、桃仁、铜绿等19味药组成, 具有舒肝、化瘀、清热解毒、温肾、健脾之功效。本方针对肝病患者病程已长, 肝、胆、脾、肾多已受损, 肝郁血滞呈正虚邪实的症候, 有目的地采用寒、热、补、泻药相互配伍, 因而可相互纠偏, 使全方温而不燥、补而不滞、标本兼治, 阴阳协调。

刘希霞[3]应用朝阳丸治疗无症状型乙肝病毒携带者100例, 口服朝阳丸3个月后, 患者降低ALT有效率92%, HBsAg转阴率5%, HBeAg转阴率37.5%, 抗-HBe转阴率45%, 抗-HBc转阴率2%;对照组相应指标分别为6.7%、0、7.1%、10%和0。因此, 与对照组相比, 朝阳丸治疗无症状型乙型病毒携带者疗效确切、显著。

王湖荣等[4]应用朝阳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20例, HBsAg转阴率16.67%, HBeAg转阴率为35.00%, 总有效率77.5%,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33%。经临床观察证实朝阳丸具有益气健脾, 补肾助阳扶正, 疏肝解郁, , 清热解毒以祛邪之功能, 并证实其药是一种有效的免疫调节剂, 具有清除HBV之功能。

刘建勤[5]应用朝阳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90例, 显效16例, 好转40例, 无效34例, 总有效率为62.22% (56例) , HBsAg、HBeAg转阴率分别达17.78%和33.33%, 明显高于自然转阴率, 也高于对照组各自的转阴率 (分别为3.33%, 11.67%) 。

王彤光[6]应用朝阳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12例, 结果表明朝阳丸降ALT总有效率达78.6%, 优于对照组的60.9%。朝阳丸除可改善肝功能外, 对于慢性乙肝HBsAg、HbeAg与HBV-DNA转阴有较明显的作用。

朝阳丸对缓解肝区疼痛、退黄、增加食欲有明显效果;能改善肝功能, 提高机体免疫力, 增加机体抗病毒能力;能够明显减轻慢性乙型肝炎的肝脏炎症活动程度, 且使用安全, 无副作用。

2.3 乌鸡白凤丸

乌鸡白凤丸是由明代龚延贤《寿世保元》卷七的乌鸡丸加减而成, 原方出自唐朝, 经宋、元、明数代沿用和修订较多。方中以乌鸡 (去毛爪肠) 为主药配伍四物汤 (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 , 鹿角胶、制鳖甲、煅牡蛎、桑螵蛸、人参、黄芪、醋制香附、天冬、甘草、生地黄、银柴胡、丹参、山药、炒芡实、鹿角霜等20味中药组成。溶温补、滋阴、涩敛、调和等法为一方, 具有补而不滞, 温而不燥的药性。本品为著名理血通经药, 功能有补气养血, 固精止带, 临床用于治疗气血两虚, 身体疲弱, 腰膝酸软, 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症。

罗嗣尧等[7]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合乌鸡白凤丸治疗乙型肝炎, 麝香草酚浊度值 (TTT) 增高96例, 临床治愈90例, 治愈率94%, 其中45例在1个月, 20例在2个月, 15例在3个月内, 10例在3个月以上, TTT均降到正常范围。只有2例发展为肝硬化腹水, 1例变为肝癌死亡, 3例TTT时有波动, 改用他法。提示本法有补益肝肾、活血祛瘀作用。

3 结语

慢性肝炎是产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 虽然现代医学对慢性肝炎作了大量的研究, 但在治疗上尚无重大突破。干扰素、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药价昂贵, 副作用较多, 尽管得到一定推广应用, 相比之下中医中药在慢性肝炎的治疗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症状改善和肝功能恢复的情况, 是判断临床疗效的重要标志, 中药具有肯定的改善症状, 恢复肝功能的作用, 还具有调整机体的免疫机能, 修复肝病理组织损伤, 防止纤维化等功能。中成药是在中医辨证论治指导下确定的具有稳定疗效的方药, 具有无需煎煮, 携带方便, 便于患者长期服用, 安全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大黄蛰虫丸、朝阳丸、乌鸡白凤丸可可改善馒性肝炎患者的症状, 并使患者的生化指标得到有效控制, 对慢性肝炎有较为肯定的疗效, 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为群, 马晓梅, 任蒙强, 等.中医药治疗276例HBsAg携带者HBeAg、抗-HBc系列变化的疗效观察[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17 (4) :405-406.

[2]汤文婵, 巫善明.大黄蛰虫丸治疗慢性肝炎212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 1999, 31 (4) :46.

[3]刘希霞.朝阳丸治疗无症状型乙肝病毒携带者100例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 2002, 21 (6) :375-376.

[4]王湖荣, 吕芳玲, 吴修斌等.朝阳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20例[J].陕西中医, 1998, 19 (7) :291-292.

[5]刘建勤.朝阳丸治厅慢性乙型肝炎90例疗效观察[J].镇江医学院学报, 1999, 9 (1) :140.

[6]王彤光.朝阳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12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1998, 5 (4) :41-42.

咳嗽的中成药治疗 篇2

2.养阴清肺、止咳类养阴清肺糖浆。主治:咽喉干咳疼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临床常见阴虚肺热症。

3.温肺止咳、平喘类消咳喘。功效: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喘、喘息和感冒咳嗽、痰白质稀等。

慢性肝炎的中成药治疗 篇3

关键词 中成药 金嗓利咽丸 慢性咽炎 疗效

儿童慢性咽炎为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易反复,不易治愈。

我科自2004年2月~2006年12月用金嗓利咽丸对126例儿童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资料与方法

儿童慢性咽炎患者204例,随机分成2组。服用金嗓利咽丸治疗(试验组)126例,男62例,女64例,年龄4~12岁,平均8.4岁,病程2个月~4年;服用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78例,男38例,女40例,年龄3.6~12岁,平均9.5岁,病程6个月~4年。

诊断标准:慢性单纯性咽炎:咽部不适,异物感重,咽痒,微痛,咽部分泌物多,黏稠,常作“吭喀”声,易引起恶心。咽黏膜充血、咽后壁散在淋巴滤泡增生或融合成片块状。

慢性肥厚性咽炎:除上述症状外,以异物感最为突出,咽黏膜肥厚,呈暗红色,小血管增生,腭弓及软腭边缘呈肥厚性现象,舌根淋巴组织肥大增生呈结节状等。

慢性干燥性咽炎:黏膜干燥、变薄,有粘稠分泌物或结痂附着,咽部感觉及反射减退,常感咽部不适,干燥、异物感、干咳、频频饮水等。

治疗方法:试验组口服金嗓利咽丸30粒/次,每日3次,1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阿莫西林0.5g/次,每日3次,1周为1个疗程,对于慢性干燥性咽炎,每组均采用生地、玄参、二花、薄荷、麦冬各8g,每日1剂泡茶饮用。

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①临床治愈:自觉症状消失,咽部黏膜充血消失,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消失,咽侧索红肿消失。②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咽部黏膜充血及增生的咽后壁淋巴滤泡、咽侧索红肿明显减轻。③有效:自觉症状减轻、咽部黏膜充血、增生的咽后壁淋巴滤泡和咽侧索红肿均有好转。④无效:自觉症状及咽部检查均无改变或变化甚微。

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见表。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

讨论

慢性咽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属中医“喉痹”范畴,其主要症状与梅核气相似。祖国医学认为慢性咽炎与五脏六腑有密切关系,其中与肝脾肾关系尤为密切。

病机多为忧愁思虑,情致不畅,气机郁结,痰涎凝聚,相搏于喉。反复发作,长期熏灼,使咽部气血凝滞,久则入络,消灼津液,炼经损络而造成咽部组织受损,干枯不荣或肥厚增生。日积深久之顽固“结滞”不去乃本病不易治愈,反复发作之根本。

现代生活中,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很多儿童课内外学习生活极度紧张,心理压力过大,久而久之则导致肝郁气结,邪痰凝滞于咽喉;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儿童有优越的生活条件,肥甘厚味,导致痰湿内阻,气机不畅。痰湿结于咽部,故得此症。

对本病的治疗,大多医生采用抗生素与消炎治疗,往往不得其效,甚至适得其反。久治不愈,且加重患儿的惧怕、忧虑心理。

西安生产的金嗓利咽丸正是针对慢性咽炎的病因病机,原则上舒肝解郁,养阴清肝,化痰健脾,以治本为出发点,结合临床,疗效确切。

方中姜半夏、胆南星燥湿化痰,消痞散结;桔梗开宣肺气、祛痰;茯苓、厚朴利水渗湿、健脾行气;蝉蜕、薄荷、木蝴蝶疏散风热,利咽舒肝。

全方共16味药,该方组方精妙,配伍严谨,既能舒肝理气,又能燥湿化痰健脾,对慢性咽炎既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又有祛除病根之功效,本组病例中金嗓利咽丸的总有效率达到91.26%,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阿莫两林的疗效,同时也没有阿莫西林胶囊的恶心、反胃等不良反应。

通过以上临床分析,金嗓利咽丸对慢性咽炎有极好的疗效,且服用方便,无任何不良反应,是治疗儿童慢性咽炎的理想药物。

参考文献

1 王莹,陆小霞.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4.4(19):291~292.

2 邓渭泉.清热利咽方治疗慢性咽炎50例.实用医学杂志,1998.10(14):774.

3 朱光临,游志恒.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咽部异物感河南中医,2001,(21):12

4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l:359~361.

慢性肝炎的中成药治疗 篇4

1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10月至2009年7月我本所病例150例, 分为对照组50例, 研究组100例, 均有性生活史, 年龄20~47岁。

1.2 临床表现

本文两组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下腹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 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 白带较。月经不规则, 伴有易疲倦, 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妇科检查, 子宫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 单或双侧侧附件增厚感或触及包块并有轻度压痛。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桂枝茯苓胶囊, 3次/d, 3粒/次, 经期停服改为静滴抗生素7 d, 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独常规静滴抗生素7 d。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和西医《妇科疾病诊断标准》[2]。治愈:自觉症状、体征消失, 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 停药半年后无复发;有效:自觉症状消失, 白带检查正常, 双合诊子宫体轻度压痛, 附件区稍增厚, 有轻度压痛, B超显示盆腔积液消失或少量, 盆腔包块缩小2/3以下;无效: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

2结果

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经口服桂枝茯苓胶囊, 治愈78例, 治愈率78%;有效20例, 有效率20%;无效2例, 占2%, 总有效率为98%, 优于单一用抗生素治疗对照组。

3讨论

盆腔炎症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包括附件炎症) , 是盆腔内生殖器官及盆腔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炎症病变的总称。究其病因, 笔者认为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月经期、流产期、产褥期生活不节, 护理不当, 用品不洁, 或宫腔手术操作消毒不严等。慢性盆腔炎多由于急性炎症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或治疗不彻底而致盆腔组织充血水肿, 随着时间的延长, 炎症组织机化增厚, 形成瘢痕, 局部微循环障碍, 致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 常在劳累、性交及月经前后加剧。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慢性盆腔炎病情顽固, 目前尚无特效单一疗法, 而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是目前人们普遍认同的治疗措施。本研究结果表明, 抗生素加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 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抗生素治疗。其机制在于桂枝茯苓胶囊具有活血化瘀, 消肿散结、改善盆腔微循环、促使炎症部分软化和吸收的功效, 同时与具有抗炎、镇痛的药理作用有关。

重症附件炎疗效优于其他疾病的原因在于局部血流丰富。据文献报道, 盆腔炎患者的血液粘度显著提高[3], 桂枝茯苓胶囊能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 降低全血粘度, 抑制血小板聚集, 解除平滑肌痉挛, 改善局部微循环。桂枝茯苓胶囊还能明显抑制炎症部位的肿胀反应, 并有明显镇痛、镇静作用, 一些作用的发挥依赖于局部血供。附件区血流有来自子宫动脉侧的卵巢支和输卵管支, 及来自卵巢动脉侧的粗血管, 形成血运丰富的双向循环, 其他病变区血循环单向, 流畅度不如附件区, 附件区的静脉丛虽是感染蔓延的场所, 但又是药物容易聚集的地方, 这些都为药物发挥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上述临床观察, 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方便经济、疗效满意, 是理想的中成药, 有较好应用前景。

摘要:目的 观察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50例均单独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7 d, 研究组100例均服用桂枝茯苓胶囊, 3次/d, 3粒/次, 经期停服改静滴抗生素7 d, 3月为1个疗程。结果 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经口服桂枝茯苓胶囊, 治愈78例, 治愈率78%;有效20例, 有效率20%;无效2例, 占2%;总有效率为98%, 优于单用抗生素治疗对照组。结论 该药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方面有较好应用景。

关键词:桂枝茯苓胶囊,盆腔炎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994, 6.

[2]来佩俐.妇科急病诊断标准.科学出版社, 2001, 159-163.

8大中成药治慢性肝炎 篇5

相比中药汤剂煎煮起来相对复杂和费时,中成药服用方便更受欢迎。中成药因参合组方机理精准,与慢性肝炎病证病机契合,辨证用药后往往都能收到良好治疗效果;并且,中成药还不受说明书上所列单一病证的限制,而这也正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所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保肝中成药主要有8种,建议患者辨证选用。

1.肝苏颗粒:为棕黄色颗粒,味微苦,有降酶、保肝、退黄、健脾等主要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慢性活动性肝炎、乙型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等治疗,能起到降低转氨酶、黄疸指数的作用。一般建议口服,每次3克,每日3次,小儿则需酌量减少。

2.双虎清肝颗粒(冲剂):气香,味微苦,有清热解毒、清热利湿、化痰宽中、理气活血等功效。临床上,双虎清肝颗粒主要用于湿热内蕴所致的胃脘痞闷、口干不欲饮、恶心厌油、食少纳差、胁肋隐痛、腹部胀满、大便黏滞不爽或臭秽,或身目发黄,舌质暗,边红,舌苔厚腻或黄腻,脉弦滑或弦数者,以及慢性乙型肝炎见有上述证候者。现代中药药理研究发现,该药可以抑制乙肝病毒DNA的复制,具有明显的降转氨酶的作用,在较短时间内能使转氨酶恢复至正常水平,并且不易反跳;还能促使乙肝病毒标志阴转,抗体阳转。本品需开水冲服。每次1~2袋,每日2次,或遵医嘱。

3.健肝乐颗粒(冲剂):微苦,具有养血护肝、解毒止痛等功效,有降低转氨酶、消退黄疸以及改善各类肝炎临床症状的作用。该药主要用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开水冲服,每次15克,每日2次,12岁以下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4.鸡骨草胶囊:方含三七、人工牛黄、猪胆汁、牛至、鸡骨草、白芍、大枣、栀子、茵陈、枸杞子等中药,味苦,具有清热解毒、疏肝利胆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急、慢性肝炎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腹胀的治疗。其中,辨证属肝胆湿热者为宜,对肝胆湿热所致的胁肋不舒、脘腹胀满、疲倦乏力、口苦尿黄有很好的改善效果,还能帮助降低转氨酶。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

5.垂盆草冲剂:取垂盆草全草入药制成复方制剂,可清热利湿。临床多用于急性肝炎、迁延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活动期的治疗,对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有显著疗效,对肝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对肝炎患者的口苦、胃口不好、小便黄等湿热症状有减轻和消除的效果,无毒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以中医辨证属于肝胆湿热者尤宜。10克/包,口服每次1包,每日3次。需要注意的是,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孕妇、过敏体质者慎用。另外,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6.护肝宁片:含垂盆草、虎杖、丹参、灵芝等成分,为薄膜衣片,味苦、微酸、涩,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益肝化淤、舒肝止痛的功效。该药对降低谷丙转氨酶有效,临床多用于急性传染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的治疗,辨证属肝胆湿热、血淤,症见黄疸、胁肋胀痛、胁下有痞块者为宜。口服,每次4~5片,每日3次。

7.肝喜乐胶囊:味酸、涩,能降低谷丙转氨酶,保护与促进肝细胞再生。该药主要用于急性肝炎、迁延性慢性肝炎、肝硬化的治疗,以辨证属肝肾虚损者为宜。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

8.齐墩果酸片:成份中的女贞子、丝瓜络、夏枯草、败酱草等中药材都含有齐墩果酸。药理学研究发现,本品能明显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的含量,减轻肝细胞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且毒性小。该药可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迁延型肝炎、活动型肝炎的治疗。口服,成人、急性肝炎每次2~4片,慢性肝炎每次4~8片,每日3次。少数患者服药后有口干、腹泻、上腹部不适感等,经对症处理可消失;个别患者服药后会出现血小板轻度减少的症状,停药后一般可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本品为肝病辅助治疗药,第一次使用前应咨询医师;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也请咨询医师或药师。治疗期间应定期到医院检查。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母猪产后便秘的中成药治疗初探 篇6

1 发病原因

本病发病原因多, 主要由于病猪产后血虚, 饲喂失宜, 肠运动和分泌机能降低, 粪便停滞在某段肠管逐渐变干、变硬, 引起肠腔阻塞的一种疾病。具体说来是因为饲喂不当, 喂给干硬不宜消化和含粗纤维过多的饲料, 如稻糠, 豆秸等粗劣质饲料;喂精料过多, 饲料内混有杂质;突然更换饲料, 饮水和运动不足;以纯米糠饲喂分娩不久且伴有肠弛缓的母猪, 都易发生便秘, 也偶有继发于某些传染病或热性病、慢性胃肠病、寄生虫等疾病。

2 临床症状

患有产后便秘的病猪呈现起卧不安, 回顾腹部等腹痛症状, 频频做排粪动作, 但难以排出粪便, 或仅排出少量表面被覆粘液血丝的干硬粪便, 呈算盘珠状。对体小或较瘦的病猪腹部触诊摸到大肠内干硬的粪块, 有时成串, 按压时病猪疼痛不安。严重病例, 胃肠内充满大量粪球, 压迫膀胱颈, 可导致尿潴留而停止排尿。病猪食欲减退或废绝, 口渴贪饮, 肠音减弱或消失, 腹围多膨大, 在无并发症时, 体温一般无显著变化。

3 治疗方法

本病的治疗原则一般以疏通肠道为主, 调解胃肠消化功能为辅。

处方1:硫酸钠 (芒硝) 30~100 g, 加水600~2 000 m L灌服。

处方2:植物油或液体石蜡油100 m L, 加温水一次灌服。

处方3:大黄末50~100 g, 加水适量灌服。

处方4:牛黄清胃丸10~20丸, 霍香正气丸5~10丸, 鸡蛋清5~10枚, 加温开水适量搅成糊状或略稀一些一次灌服。

以上前3组处方是经常单独使用的处方, 一般均能使病猪很快通便, 但病猪食欲不易很快的恢复, 同时影响母猪产奶量。如选用第4组处方调解产后母猪的胃肠功能来治疗便秘, 同时不会影响母猪产奶的数量及质量, 且对喂养的仔猪无害。笔者选用第4组处方对6例病猪进行治疗, 病猪均通便并很快恢复食欲, 达到了标本兼治、治母猪保仔猪的目的。

4 小结

4.1 中成药易于采购, 而且治疗方法易于掌握, 是应该向广大养殖户积极推广的治疗方法。

4.2牛黄清胃丸和霍香正气丸两种中成药混合使用治疗本病, 改变了人们常用硫酸钠、植物油、大黄粉灌饲的治疗方法, 但只能暂时解除表面症状, 并不能对病猪的胃肠功能起到很好的调节治疗作用, 而中成药则弥补了这一缺点。

4.3牛黄清胃丸的治疗作用:心胃火盛, 便秘尿赤;霍香正气丸治疗作用:内伤湿滞、胸膈满闷, 胃腹疼痛。前者有清热泻火、润燥通便的功能, 后者也有治疗食积腹胀, 便秘腹痛, 恢复胃肠功能的作用, 两者同时使用弥补了单方治疗本病的不足, 达到了标本兼治、提高治愈率的目的。

冠心病治疗的中成药选择 篇7

1 活血化瘀药和芳香温通药的差别

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有很多种, 但是大致可分为活血化瘀药和芳香温通药两种常用类型, 但很多医生在使用中常混淆两者。活血化瘀代表药为含丹参、三七、水蛭、蜈蚣等活血化瘀成分的制剂, 从现代药理角度来看, 具有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甚至溶栓的作用, 也就是主要针对“血液”起作用[1];芳香温通代表药常用的是麝香保心丸, 含有麝香、苏合香、肉桂、人参、蟾酥等, 具有保护血管内皮、阻遏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稳定血管斑块等作用, 近年还发现能够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 (通俗称为“药物搭桥”) [2], 可以概括为针对“血管”起作用, 所以活血化瘀药和芳香温通药有着很大的不同, 临床使用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加以选择。

2 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

活血化瘀药应用广泛, 疗效显著, 对于冠心病病人, 可有效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随着血黏度的降低, 淤阻解除, 循环状态也得到改善。所以对于这样一类以血液高凝状态为主要矛盾的病人, 适合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但在一定程度对活血化瘀的副反应以及潜在的危险性, 临床上往往不够重视, 尤其要慎重对待下列冠心病病人使用活血化瘀药:①冠心病合并慢性肝病、肝硬化病人, 由于肝硬化失代偿期, 脾功能亢进, 导致血小板减少, 凝血因子缺乏, 再加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因素, 此类病人极易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3]。而长期使用活血化瘀药可以进一步增加抗凝及纤溶能力[4]。临床实践中也观察到, 大量、长期使用活血化瘀药可以诱发胃肠道出血。②冠心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病人, 对于支气管扩张及空洞型肺结核, 临床应用活血化瘀药要慎重, 在支气管扩张稳定期, 要慎用或少用, 以免诱发出血, 在咯血期应禁用。③冠心病病人脑部检查发现有先天性血管畸形、动脉瘤等慎用或忌用活血化瘀药, 以防脑血管破裂而导致脑出血。其他如冠心病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病人, 极易出现自发性出血, 故应忌用或慎用[5]。另外, 有出血性脑卒中史或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 用于抗血小板抗凝作用有叠加, 也应注意活血化瘀导致异常出血的不良反应发生, 应用活血化瘀药时要注意随时监测血小板、出凝血指标及微循环指标等[6]。

3 芳香温通药物的应用

芳香温通药的代表药是麝香保心丸, 主要由一些芳香类的药物如麝香、苏合香以及温性药物肉桂、人参等构成, 芳香药物具有走窜通脉的作用, 温性药物肉桂又可避免冰片等寒性药物导致的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 同时能够补气, 防止芳香类药物长期使用引起的“散气”, 而冰片可以快速扩张冠状动脉, 所以麝香保心丸不仅快速缓解胸闷、胸痛等心绞痛症状, 同时长期使用能有效地保护血管内皮, 确保心肌血供正常[7], 避免了活血化瘀药久服破气的弊端。麝香保心丸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以及胸闷憋气症状明显的病人较为适合, 由于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小, 尤其适合预防心肌梗死等危险的发生。除孕妇禁用以外, 各种类型的冠心病病人都可使用。临床使用当中应注意, 在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的过程中部分人可能出现唇舌麻木感, 改为吞服即可解决。

所以在临床使用当中, 根据疾病的主要矛盾是在“血”还是“脉”来选择治疗药物, 可使用活血化瘀药物短期调节血黏度, 使用芳香温通药物可以长期保护血管及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 从而建立新的侧支循环。

参考文献

[1]姜利鲲, 黄文权.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研究概述[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7, 23 (6) :404-405.

[2]程保国, 万睿.麝香保心丸的保心作用[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 2007, 165:34-35.

[3]黄康玲, 陈晓, 李在村, 等.肝炎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血小板功能检测分析[J].中华肝脏病杂志, 1999, 7 (3) :177.

[4]赵建宏, 林琳, 朱凡河.等.活血化瘀中药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大鼠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1, 8 (5) :303-304.

[5]吴坚.活血化瘀药临证应用浅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4, 18 (1) :51.

[6]胡德胜, 郭伟星, 于杰.心血管疾病活血化瘀论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 4 (1) :66-67.

中成药在克山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篇8

中医认为, 克山病是以气血严重受损为主的虚劳病。由于“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 因而是由于气血俱虚引起的临床常见的气虚、气滞而致的血淤症。为探讨中成药在克山病治疗中的作用, 我们采用自制的中成药治疗克山病,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根据全国克山病防治经验交流会议所定诊断指标, 由全省地方病普查确定。25例患者中, 潜在型13例, 慢性12例;男性7例, 女性18例, 病程长者36年, 短者4年。

1.2 观察方法

随访与定期到当地医院复查相结合。观察内容为治疗前后症状体征, 心电图及X线胸片变化。

1.3 药物的选择及用法

1985—1992年选用我省地病二所研制的“克山2号”与复方丹参片, 1993—2005年选用中成药天王补心丹与复方丹参片, 每年在冬季12月至第二年2月投药防治3个月。药物组成:克山2号由丹参、降香、川芎、赤芍组成, 每片0.5 g, 每天服2次, 每次服4片。天王补心丹为中成药, 主要由人参、玄参、丹参、茯神和五味子等组成。每丸重9 g, 每天服2次, 每次4丸。

1.4 治疗效果判定

(1)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 心脏大小正常, 或扩大的心脏恢复至接近正常, 其他检查的可复性变化消失, 经3个月以上未复发。 (2) 显著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扩大的心脏有明显的缩小, 其他检查的可复性变化明显改善。 (3) 好转:症状、体征改善, 心脏扩大和其他检查的变化不明显。 (4) 无效:症状、体征等无改善, 以至加重或死亡。

2 效果

从1985—1992年, 每年治疗3个月结果来看, 虽然各项主要症状 (如心慌、乏力等) 有所改善, 体征改善也收效不大, 中药治疗前心音减弱者11例, 治疗后有2例恢复正常, 治疗期前收缩25例, 治疗后无病例转为正常节律。心电图检测及X线拍片也未有太大变化, 心电均为正常。

从1993—2005年防治改服天王补心丹与丹参片, 经效果观察, 临床取得效果者23例, 有效率92%, 其中显效18例, 占72%, 好转5例, 占20%, 无效2例, 占8%。

25例患者治疗后, 症状、体征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症状方面尤以胸闷、气短、心难受、食欲减退、全身无力等消失占多数, 头晕、心悸等消失明显, 第一心音低沉、收缩期杂音也有明显改善。本次观察的25例患者心电图皆有期前收缩及异常心电图之一项或数项变化, 治疗后, 以期前收缩效果显著, 其中消失13例, 占52%, 好转9例, 占36%, 无变化3例, 占12%。其他异常心电图变化有部分好转或消失, 见表1。

3 讨论

克山2号从药物组成分析有活血化淤, 行气通经作用, 主要成分丹参、川芎、赤芍均为活血药, 偏辛温, 有通畅血脉、消淤化滞的作用。复方丹参片中丹参、三七等主要成分有同样作用, 也是消淤化滞, 因而以上两种中药共同作用趋于以“攻”为主。

而天王补心丹的药物组成中, 人参为补气中之大补, 其整个成药中其余成分绝大多数为补气、补血、安神镇静、滋阴养血药物等组成, 趋于“补”。

从治疗前后常规心电图检查期前收缩发生情况比较, 25例潜在型和慢性克山病患者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效果的占88%。对25例潜在型和慢性克山病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排片对照, 轻度增大者复常率较高, 重度增大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减小。

本文中25名克山病患者中, 女性多于男性, 除1例33岁外, 绝大多数在50~70岁之间, 属于老年人, 中老年人肾气已衰, 本身就气血不足, 再患克山病多年, 因而更近气衰, 不胜“攻伐”。

中医克山病分型为心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气滞血淤型、心脾两虚型, 本文这些患者病程长, 反复多次, 很难明确地确认某一个分型。中医讲“久病穷及肾”, 所以面对这些老患者, 我们在1985—1992年投克山2号与天王补心丹“攻”, 收效甚微。而后1993—2005年辨证施治, 投天王补心丹与丹参片合用, 收效显著。究其原因, 中医认为养正邪自去, 国内很多报道认为克山病从中医来讲是虚劳, 因此有必要投以补虚药物。

治疗便秘的常用中成药 篇9

临床上,除了用容积性泻剂(果胶、木质素等)、润滑性泻剂(开塞露、甘油栓剂等)、盐类泻剂(硫酸镁、镁乳等)、渗透性泻剂(乳果糖、山梨醇等)和刺激性泻剂(番泻叶、果导片等)等西药治疗便秘,中成药也是不错的选择。

治疗便秘的中成药很多,一般来说,中医将便秘分为5个证型,必须根据症状选择药物。有的人用后效果好,有的人则疗效不佳,究其原因多为不辨证用药。

1.热秘:多见于阳盛、嗜酒、喜食辛辣或热病后的人,表现为大便干结、腹中胀满、按之疼痛、口干口臭、身热面赤、口舌生疮、舌质红、苔黄、脉象滑数。可以选用牛黄上清丸,每次1丸,每日2次;或三黄片,每次4片,每日2次;或新清宁片,每次3~5片,每日3次。

2.燥秘:表现为大便秘结、干结如羊粪,兼口舌干燥,或胸痛,舌焦苔黑,脉细数。可选用麻子仁丸、五仁润肠丸、麻仁润肠丸,均每次1丸,每日2次。

3.气秘:多发于忧愁、思虑过度、情志不畅或久坐不动的人,表现为大便秘结,欲便不能,嗳气,胁腹痞满、胀痛,舌质薄腻,脉弦。可用木香顺气丸,每次1丸,每日2次。

4.冷秘(寒秘):多发于年老体衰、久病者,表现为大便艰涩,排出困难,腹中冷痛,四肢不温,小便清长,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脉沉迟。选用半硫丸,每次1.5~3克(每50粒重3克),每日1~2次;或成药济川煎。

5.虚秘:好发于劳倦过度、年高津衰或病后、产后及失血伤津过多者,表现为虽有便意,但每次上厕所而努挣乏力,挣而汗出气短,面色白,便后乏力,舌质淡嫩、苔薄,脉虚。有的还会有肛门坠迫,甚至脱肛等。虚秘可分气虚便秘、血虚便秘、阴虚便秘3种。气虚便秘宜用补中益气丸,每次1丸,每日2次;血虚便秘用润肠丸,每次1丸,每日2次;阴虚便秘宜用六味地黄丸,每次1丸、每日2次,或口服苁蓉口服液,每次10毫升,每日1次,睡前或清晨服用。

对经常便秘的人而言,泻药无疑能解燃眉之急,用了之后一身轻松,有的人甚至把泻药当作生活必备品。这种为了一时痛快而不管后果的用药方式不可取。

便秘是一种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慢性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那样,治疗它还要从改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上下功夫。缓解便秘一定要改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经常泡澡放松、多吃新鲜果蔬,适当多吃含高纤维的水果,以及能促进胃肠蠕动的香蕉等食物。樱桃、深紫色葡萄、油菜等有助于帮肝、肠、胃、肾等器官清除体内垃圾,通畅肠道,并能防止皮肤粗糙、色素沉着。每天饮水在1500毫升以上,使肠道保持足够的水分,有利粪便排出。治疗便秘时,要选择合理的药物,尽量少用含大黄、番泻叶、决明子、芦荟等成分的药品或保健品。即使要用,也最好把使用时间控制在两周之内。

其次,还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不要幻想找到某种特效药,用了一次就能彻底解决问题。长期使用或滥用泻药,容易产生依赖或耐药,引起泻药性结肠病变。即便润滑性泻药副作用小,也不可长期依赖它排便,否则一旦停药,排便可能更加困难。很多泻药含蒽醌成分,过量使用可以造成肠壁神经损伤,肠功能瘫痪,还可能引起结肠黑色素病,甚至造成女性月经紊乱和流产等严重后果。致泻力量强的药物不适用于儿童、老年人及孕妇,女性用泻药应避开月经期。

上一篇:子宫颈息肉下一篇:局限性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