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

2024-08-25

小学音乐欣赏(精选十篇)

小学音乐欣赏 篇1

一、 明确欣赏主题

音乐主题是音乐作品的核心, 是乐曲形成的基本要素。 欣赏时抓住音乐主题, 让学生明确作品的主旋律, 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 因为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它随着时间的推移瞬息即逝, 如果对一些主题与重要旋律没能够留下良好的印象, 那么对后面出现的音乐就不能很好地领会。 例如, 在欣赏 《北京喜讯到边寨》 时, 我就把主题旋律抄在黑板上, 让学生演唱、熟记, 并请他们注意感受音乐主题所表现的风格、 特点。 学生们唱了以后再听, 他们纷纷认为主题一欢快、 活泼, 主题二轻松、 优美等。 听完之后他们表示对主题一的印象尤其深刻, 他们说欢快的音乐就好似人们听到了莫大的喜讯而表现出热情快乐的样子。 这样, 欢快的边寨情景深刻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二、 参与角色情境

参与角色情境就是让学生通过音乐作品的演奏、 演唱或表演等形式来感知、 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意境。 在欣赏音乐的同时, 学生可以采用打击乐器参与演奏、 表演或创造性地为音乐作品进行节奏伴奏; 也可以让学生扮演音乐作品中的角色, 按照音乐所表现的形式进行角色表演、 歌唱或演奏; 还可以让学生将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和想象, 通过绘画、 诗歌、 散文或演讲等形式表达出来。

音乐欣赏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活动, 音乐欣赏教学中急需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参与, 不仅可以丰富活跃课堂气氛, 还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 在教学 《美丽的春姐姐》 时, 小朋友的表演欲就被激发出来, 同时能够在结尾时候发挥自己的想象与动手能力, 为春姐姐作装饰画等, 在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 铺陈音乐背景

大部分的音乐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或传说, 欣赏这类乐曲, 有必要向学生介绍这些与作品密切相关的背景知识,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例如, 欣赏古曲 《高山流水》 的时候, 就有必要介绍一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的背景故事。 先秦 《列子》 一书记载: “伯牙善鼓琴, 钟子期善听, 伯牙方鼓琴, 志在泰山, 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如泰山; 志在流水, 子期曰: 洋洋乎若流水。 伯牙所念, 子期必得之。 钟子期死, 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学生只有在熟悉背景故事的基础上聆听乐曲, 才能真正体会到乐曲所表达的深刻含义。

四、 融入媒体推介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是人类获取外部信息的重要器官, 外部环境往往通过人的视觉系统影响到人的内心世界情感。 创设富有新意、 诱人遐想, 能产生美妙情景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欣赏教学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各种各样的多媒体被应用到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能够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观看与音乐有关的图象、 实景, 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情认识, 然后慢慢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五、 音乐走入生活

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 用学生们熟悉的生活片断组成音乐, 他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例如, 教学生们唱一首 《摇篮曲》, 首先让他们唱歌词, 再看图画, 在有了具体内容和直观图画基础上, 再让学生唱这首歌的同时想象刚才看到的画面: 面前有没有出现一幅小宝宝睡觉的图画? 能不能用一句美丽的话把看到的画面讲给大家听? 学生们回答:“好像看到小宝宝安静地睡着了, 小宝宝在睡梦里笑……”“能不能用最动听的歌声使画面里的小宝宝睡着? 我们这样唱, 小宝宝睡着了吗?” 这样启发就把学生带进了特定的环境, 既培养了学生们有感情地歌唱, 又教会他们怎样听了音乐去想象。 音乐与生活、 学习密不可分, 在日常生活, 我们可以通过音乐让我们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1) 在学校每天的生活作息中, 安排一段时间为音乐欣赏的时间, 并安排适当的音乐欣赏节目, 早自习为最好时刻; (2) 与学校的活动或者与节庆配合, 播放适当的曲目; (3) 可以在班上选出每月歌曲, 教唱或是欣赏; (4) 教师可以稍做调查, 将广播或是电视上有教育价值的音乐节目, 介绍给学生, 可以增多欣赏机会; (5) 遇到有名的音乐家演唱或演奏, 及当地文化中心举行音乐会时, 应设法鼓励学生参加, 增加学生体验生活的机会。

小学音乐欣赏 篇2

一、让学生在“听”中创想音乐

亚里士多德说“想象力是发明、创造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及其丰富的,通过聆听音乐学生可以在插上“音乐的翅膀”尽情的飞翔,充分展开想象。培养他们欣赏音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如在欣赏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第八册《森林的歌声》时,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插上音乐的翅膀来到了哪里?”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我来到了美丽的森林里”“我来到了动物园”“我听到好多动物在聊天嬉戏”“我来到了奇妙的山林里,那里有树禅、秧鸡、飞鼠,他们正在嬉戏玩耍,好像要跟我做朋友。”“我好像是一只小鸟在空中飞翔。”“我想去郊游,去拥抱自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用语言表述自己听到的,想到的,训练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学生通过反复聆听感受到民族民间音乐的无穷魅力。感受到笛子清脆悦耳的声音,感受到吉他、提琴的独特魅力。

在欣赏《水上音乐》时,先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乐曲表现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想象英国宫廷和贵族乘坐大型游艇在伦敦的泰晤士河上夜游时的情景,同时我启发学生聆听音色不同的乐器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当时的情景,畅所欲言,感受乐曲宏伟壮观的场面。

我用音乐打开了他们想象的阀门,提高了音乐创造能力,使他们在音乐世界里尽情的翱翔。

二、让学生在“唱”中体验音乐

音乐主题是乐曲的核心,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体现了作品的情绪、形象、风格,学生对一部作品的印象和认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主题的理解和感受。较好的把握旋律主题是获得音响体验的有效措施。演唱乐曲的主题旋律可以提高学生参与音乐的积极性。同时有助于发展和培养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通过演唱学生更快更准确的了解作品的音乐内容。例如学生在欣赏奥芬巴赫的《船歌》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歌曲的音乐情绪,在上课之始,我把主题旋律出示给学生要求学生跟琴视唱,当唱完之后学生告诉我“老师我在演唱的时候感觉旋律旋转起来了。”“老师我好像坐在摇篮上”“老师我好像坐在船上”通过演唱,亲自体验感受到乐曲的音乐形象。这比老师绞尽脑汁的用语言反复的给学生讲要直截了当。

通过演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在富有情感的歌唱中,享受到美的愉悦,美的熏陶,并产生更浓厚更真切的情趣。学生在演唱时,头脑中会创造性地把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景象再现出来。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到音乐作品的特点。高兴之余也提高了自身的音乐素质,增强了音乐审美能力。

三、让学生在“画”中想象音乐

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儿童的情感表现也比较直观。他们喜欢用画笔来表现,如教学《牧童短笛》时,我让学生把听到的音乐用线条表现出来,绘制旋律图形谱。

学生欣赏三年级意大利维瓦尔第的《春》一课时,我突发奇想,让学生把心中的春天用多彩的画笔展现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分小组在图画纸上即兴创作,用他们手中的画笔展现出形态各异的春景

图。

画画是儿童感受、体验音乐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同时也是学生思维的一种外在表现。从中可以折射出学生的音乐形象思维。非常适合作为儿童音乐欣赏的辅助手段。这样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让学生在“析”中理解音乐

音乐音响具有四种特性: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音色。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音乐课的基本目标之一。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要素应有机的渗透在音乐教学中。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能有效的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发展。例如在欣赏《三个和尚》时,较慢的速度与较快速度的音乐进行比较聆听,学生说“慢的音乐表现的是和尚们睡觉、喝水等悠闲自在的场面。另一段较快的音乐则表现的是和尚们在救火、打架时的场面。”通过学生对乐曲慢与快,轻与重的比较体会出音乐的快与慢、强与弱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中音乐要素变化是音乐情绪、情感变化的根本要素。

五、让学生在“动”中升华音乐

采用动作和表演的方式参与音乐是学生比较喜爱的一种活动,它是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一种自然流露,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方式。它能使学生以积极良好的状态投入到音乐中,例如欣赏《玩具进行曲》一课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你能像玩具兵那样随着音乐走步吗?”“你能用动作把小喇叭奏出的嘹亮高音和大喇叭奏出的雄壮低音表示出来吗?”以此来启发诱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把感受到的音乐用动作形象地表达出来,加深情感的体验。

在带领一年级的小朋友欣赏外国器乐曲《三只小猪》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对乐曲轻松、幽默、谐谑的勾画的三只小猪愉快的生活场景进行想象,启发学生创编出动作表现小猪憨态可鞠的样子。有的同学扭着身体学小猪走路,有的用手指抵住鼻尖模仿小猪翘鼻子,有的同学两只手在耳朵上方伸开五指做“扇风”的动作,模仿小猪的大耳朵。通过表演,孩子真正的感到了乐曲的艺术魅

力。

我被他们感动着,在几次欣赏之后我让学生分组表演,鼓励他们大胆创作,顿时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表演,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篇3

1.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四美:

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实践美。感受美是指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来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内容是某种事物、意境及情感等。

理解美是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音乐要素在创造事物美、情感美所引起的作用。通过感受美,我们掌握了音乐所描绘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应引导学生了解各音乐要素在创造乐曲意境中所起的作用。

表现美是指学生在体会音乐描绘事物的基础上,理解乐曲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其内容。表现音乐美有多种形式,如:语言、舞蹈、美术作品等。通过这些姊妹艺术形式来辅助、深化乐曲内容,强化乐曲的深度,丰富乐曲的表现。

实践美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音乐后,让学生亲自实践音乐美。例:《春节序曲》里描绘了“秧歌”的场面,在欣赏音乐中,可以组织学生来学一学、跳一跳,增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音乐的实践美,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

2.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四美

那么,运用什么样的欣赏教学方法,并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来培养提高学生“四美”的素质呢?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这样做。

2.1要注重音乐课堂的纪律

纪律,是课堂教学的保证。众所周知,音乐课由于课程特点,课堂纪律往往不如语文课、数学课。而课堂纪律的好坏是根据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程度以及班级的班风、学风来决定的。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从低年级开始,注重音乐课堂纪律。一方面可以和班主任加强配合;另一方面,应该在教学中使学生对音乐欣赏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但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将学生分成2—4组,在课堂上进行比赛,对各年级纪律、积极发言情况分别进行“加减小音符”的奖励与惩罚,课后用简笔画在黑板上奖励“大奖杯”、“音乐花”、“音乐娃娃”等。激发学生的竞赛意识,确保一个既安全又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

2.2选择简便可行、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2.2.1、闭目聆听。指学生通过闭上双眼,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听赏音乐上,并积极发挥想象力来欣赏音乐。这适合于旋律较优美、抒情、宁静的情绪以及某些意境式的音乐片段。

2.2.2、拍手法。指学生跟随音乐及教师的拍击,拍打音乐中的各节拍。适合于欢快、活泼、热烈、紧张等情绪的歌、乐曲。

2.2.3乐器演奏模仿法。指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各种类型的器乐曲时,出示相关的主奏乐器挂图,并指导学生用投入的演奏姿势来参与音乐的方法。例:《我是人民小骑兵》、民乐独奏曲《丰收锣鼓》、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柴可夫斯基曲)等。

2.2.4、旋律与舞动。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跟随教师或自创律动、舞蹈动作的表演来参与音乐的方法。在童声合唱《我的小鸡》(阿塞拜疆儿歌)中,教师可以用律动表演来表现小鸡的形象和内容;而一些具有民族风格的歌、乐曲,如:《快乐的罗嗦》,就可由教师教授简单的黎族舞蹈动作,让学生正确体会乐曲的风格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自创律动、舞蹈表演。电子琴独奏曲《我若是小小鸟》、音乐专题《可爱的动物》等,可让学生在理解了乐曲描绘的内容后,自己跟随音乐创编律动、舞蹈表演的形式来参与音乐。通过这种形式,还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性思维。

2.2.5、看录像。学生通过观看歌乐曲的录像,可以把对音乐的感性认识通过表象得到对音乐知识的进一步深化。观看录像可以是乐器、乐队的演奏图象,也可以是描绘歌、乐曲内容、意境的图象。通过观看录像的形式,使学生既感兴趣,又集中了注意力,这是音乐课综合欣赏中的一种较完美的、切实可行的、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方法。

2.3培养音乐鉴赏力应注重适时对各阶段音乐知识进行总结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任务中,要求在低年级阶段,要注重总结学生在欣赏中所感受音乐的优美、悦耳。体会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表现手段。辨别音乐作品中轻快、热烈、活泼、优美、雄壮、庄严、诙谐等气氛。感受进行曲、舞曲、摇篮曲等常见体裁的特征。通过对以上音乐认识的分类总结,可以把学生散乱的认识归纳到一起,强化认识,并通过总结对比,辨别各种不同的情绪及所学的体裁;在中年级中,应总结在音乐作品的欣赏过程中了解的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等),总结了解人声分类的常识及音乐的表现手段,和声、调式、调性等的掌握。能感觉和声、调式、调性在音乐中表现情绪、气氛和情感的效果。能对作品中的旋律、节奏等特点作简单分析。总结学生对西洋乐器和我国民族乐器的掌握和认识。

浅析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篇4

关键词:音乐欣赏,音乐能力,形象

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除了传统的唱歌以外, 还有欣赏、器乐、活动等多种形式。音乐课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情感, 使其愉快地学习音乐。鉴于这一特征, 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可是在音乐教学中, 也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特别是音乐欣赏教学, 教师只是播放光碟, 学生只是听听歌而已, 完全没有体现音乐欣赏课的价值。下文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作用和不足进行简要阐述。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对学生的作用

(一)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音乐欣赏教学是以学生聆听为主的音乐教学, 学生必须具有一定基础的声音感知力, 如感知音量的大小、音值的长短、声音的高低以及音色变化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 音乐教学都使学生初步掌握了这些能力。但是,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知识, 如音乐旋律、调式调性、和声复调、配器等, 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能理解, 在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力的时候需由易到难, 由少到多, 循序渐进地使其对音乐进行欣赏、感受, 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这样也能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感知美和理解美的第一要素是情感。人类感情的发生是以一种时间性的轨迹运动着, 音乐也是时间的艺术, 音乐最善于表现这种运动过程。所有艺术形式的共同点都是以情动人, 而音乐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比较, 更能表达人内心最细腻的情感。文学艺术着重文字描写, 绘画艺术着重具体形象, 而音乐以其丰富多彩的声音形态直接传递情感信息, 是文学与绘画等艺术不可能达到的, 所以, 音乐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辛沪光先生曾说过, 创造音乐的是人民, 作曲家不过是把它编成曲子而已, 一切音乐作品都根植于民族音乐, 因此都有其各自的民族特征。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要求学生欣赏大量本民族的古典优秀作品, 如《梁祝》《高山流水》《怒江大小调》《临安遗恨》等, 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速度、力度、节奏、旋律、曲式、调式调性等特点以及作曲家创作这些优秀作品的背景, 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 在欣赏《红旗颂》这首民族交响乐时, 可以启发学生从优美的音乐中去想象春色满园、百花争艳、江枫渔火、冬韵如诗的美丽画面, 去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从心灵深处感受祖国的魅力与伟大, 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音乐欣赏教学的本质是审美。学生通过大量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对比, 领略各种不同的美, 如华丽的美、淡雅的美、热烈的美、幽静的美、古典的美, 现代的美, 通过多听、多练实现审美能力的提高。音乐欣赏必须从直觉感受出发, 通过节奏、力度、音色、旋律、节拍、速度等引起想像、联想, 从而进入形象思维过程, 对于低龄儿童尤其如此。如五年级下册《多彩的春天》, 在教学内容上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 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动画片是小学生的最爱, 也是他们进行认知活动的重要途径, 教师通过课前的认真准备,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和体验作品, 通过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 抓住音色的特点, 便立刻使彼得、小鸭子、小鸟、猫的形象一下子丰满了许多, 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

(四) 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在提倡提高全民素质的今天, 各级政府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 音乐教育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学校也对音乐欣赏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小学欣赏课以欣赏民族音乐为主, 辅之以其他经典的西洋音乐, 使学生既能欣赏古典民族音乐之美, 也能欣赏到异域风情的艺术精品。这样, 通过对大量作品的欣赏, 既可以开扩学生的音乐视野, 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若干不足之处

(一) 忽视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

平时的音乐教学中, 教师往往是用一整个课时教授欣赏课, 教师在上课前往往忽视教材的筛选, 只有一些毫无趣味的音乐堆积, 无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这样的欣赏课是无效教学。还有的教师在上欣赏课时, 课前不知如何备课和设计教学过程, 课堂上只是一味地播放音乐, 学生懒散地欣赏音乐, 并把这称之为自主教学, 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这些都暴露了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不够重视以及不知如何上欣赏课等问题。这种音乐欣赏教学, 阻碍了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思维的发展, 无法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 长久下去只能让学生厌倦音乐课。这归根到底都是因为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不够重视。其实, 聆听只是音乐欣赏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 除此以外还有许多教学形式与方法, 如编配歌词、打击乐伴奏、舞蹈编排及音乐评论等。通过多种教学形式结合运用, 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欣赏当中, 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二) 脱离音乐欣赏教学的审美规律

音乐艺术高于语言艺术, 用语言来解读音乐是不合适的, 音乐欣赏教学中, 教师用具体的语言解读音乐原本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然而用语言代替音乐, 这违背了音乐欣赏教学的初衷, 也不符合欣赏教学的审美规律。李旭老师曾说音乐艺术高于语言艺术, 音乐是语言解释不了的。音乐是音响与时间的艺术, 这就要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必须以聆听为基础, 必须保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聆听, 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空间, 而不是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解释音乐上, 音乐具有不确定性, 所以用确定性很强的语言文字是难以解释具有不确定性的音乐的。因此,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教师需要做的只是适当地引导和提示, 而不是用语言来替代音乐欣赏。

(三) 背离欣赏教学的音乐性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随意剪切音乐, 破坏音乐的完整性, 用支离破碎的音乐来进行欣赏教学当然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这样音乐的美感失去了, 音乐的完整性被打断, 学生音乐想象与体验也就无从说起。三木老师曾经说过:“审美教育的基础是体验音乐, 但前提是始终保证音乐作品的完整性, 并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欣赏。”

小学音乐欣赏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小螺号》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第八册第四课《水上的歌》中的歌曲。它是本课的重点教唱歌曲。第四课共需三课时进行,下面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它紧紧围绕《小螺号》。《小螺号》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富有童趣地通过轻快有趣的歌词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等美好心情。歌曲为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

二、说学情

我所面对的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时期的学生性格活波好动,热情开朗,通过前几年音乐课的学习呢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简单的学习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简谱试唱,对音乐的情感也有初步的理解。不过这一时期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我将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来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

三、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歌曲演唱、处理与创新中,自然渗透“爱”的教育,激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亲人等“爱”的美好情感;提高同学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演唱、自主创编等活动同学们能够学会理解这首歌曲。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学习并掌握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四、说教学重难点

1、完整正确地演唱歌曲。

2、能运用装饰音完整地唱好歌曲。

3、注意后十六分切分音符的演唱。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渔夫帽、海螺等。

六、说教法

根据新课改理念,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根据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是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展开想象,大胆创新。我采用了感受铺垫法、启发引导法、比较法、发现法、激趣法、讨论法等各种灵活多变的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互动、共同发展。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制作一套课件,不用粉笔板书。歌曲曲谱、乐谱知识中的符号、歌曲动画等全部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使学生感到形象、美观、直观、生动。

七、说学法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学生将在老师各种灵活方法引导下通过感受欣赏自然而迅速的学会歌曲唱法;通过探究、讨论、发现去主动学习;通过合作、想象去创新发展歌曲,并得到爱的情感教育。

八、说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

1、故事导入:在新课开始之前我会通过语言为同学们创设一个故事情景,通过故事的引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同时我的故事和接下来的歌曲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同学们歌曲的学唱进行铺垫。

当时的课堂情境是这样的:同学们:早上好,今天在新课开始之前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个生活在大海边的小朋友,是渔民的儿子。每天早晨阿爸迎着朝阳,出海打鱼,到了傍晚,阿爸伴着夕阳,满载而归。一家人的生活幸福又快乐!对于涛涛来说,最大的快乐是每天晚学后,来到大海边,欣赏着美丽的海边风景,深情地吹起小螺号,螺号声声换船归。同学们想听听小朋友的螺号声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首好听的歌曲《小螺号》。

二、新课教学

1、歌曲欣赏:根据音乐新课改的理念要引导学生完整而充分地多次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感受欣赏中不自觉的就能学会歌曲。新课教学重感受默化,轻专业技能。因此我设计了三次欣赏动画歌曲,每次欣赏之前提出设问;如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歌曲的“景色”是怎样描绘的?

3、出示歌谱。边看边听,然后回答歌曲表达了什么情感?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和完善以上的问题。

2、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寻找、发现上滑音出现了几次,并通过老师运用和不运用演唱的比较,让学生总结出运用上滑音更能表现出歌曲欢快的情绪。

(2)学唱歌曲第二部分。在学唱中引导学生寻找新的记号波音,并通过比较演唱让学生更能感受到波音更能使歌曲表现出大海的辽阔、海滩的无际、美好的心情。

(3)老师伴奏,学生初步完整演唱歌曲。

三、演唱歌曲。

(1)根据学生素质和表现,即兴利用齐唱、对唱、领唱等等形式,进行各种歌曲演唱处理、表现。

(2)启发学生唱好上滑音和波音,并运用正确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渔家儿童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3)引导全体学生到前面来自由发挥进行动作表演,教师给与激励。

四、巩固拓展

1、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有很多声音,如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各种动物的叫声、火车、汽车等物体发出的声音等。请各小组堂论、创作的新歌词,并划分小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编歌词,展现创新能力。

2、分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同学们自主学习能力。丰富教学内容。

3、师生各扮角色发唱不同的乐句,进行创新演唱歌曲。

4、创编表演亲情故事。招一名同学扮演阿爸,一名同学扮演孩子,阿爸带上渔帽,孩子拿上螺号,老师弹琴学生拿着螺号唱歌,阿爸听到号声满载而归,和孩子唱着歌一同回去。。通过音乐剧的表演更加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同学们对歌曲情感的理解。使我的课堂丰富多彩。

五、小结作业

音乐剧结束之后我会向同学们说明今天所学习的歌曲情感,鼓励他们回到家里把这首歌唱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初探 篇6

一、情境陶冶,激发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音乐欣赏课是否充满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对音乐知识的探索和追求,更直接影响到他们对音乐的倾听效果。为激发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创设一种让学生听、视、想俱佳的环境氛围,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如采用故事、图画、游戏、视频、Flash动画及具体的情境表演,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影响学生的心理、行为,让他们主动、自觉地欣赏音乐。在教学音乐第三册第一单元“好朋友”中“唱:拍手唱歌笑呵呵”时,为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课前我让学生们欣赏一段VCD,了解泰国青山绿水、风景秀丽的美景及大象营的概况,让学生感知大象营的节日气氛;然后再引导学生完整听赏《小象》,体会音乐的情绪,还可以随着音乐模仿小象的动作,用嗓音模仿小象的叫声。通过演唱及欣赏等多种音乐活动的展开,学生在听一听、议一议、唱一唱、动一动中体验“小象”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并在活动的过程中拉近了与音乐的距离,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合作的快乐。再如,当学生学会歌曲《钟》时,我便给他们出示了谜语:两条小腿小脸庞,头顶两个大铃当。随着时光滴答走,听你指挥铃铃想。通过让学生进行猜谜来导入新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强化体验,启发联想

音乐新课标指出: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并勇于表达自己的体验。在音乐欣赏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跟着音乐边听边动,通过自己对音乐的亲身体验用动作表演来表现音乐内容,让学生在动中找到乐趣、发挥想像、愉悦身心。在欣赏歌曲《在钟表店里》时,可让学生用心初听,边听边随节奏摆动。然后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听到这段音乐,我们仿佛来到了哪里?又看到和听到了什么?在细细的聆听中,你听到了哪几种钟声?在钟表店里,除了钟表,你还看到了什么难忘的场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畅所欲言。在激烈的交流谈论中,学生们的音乐体验得到强化,再次欣赏音乐时也更投入、更主动了。学生们通过音乐欢快的节奏、跳动的旋律、轻快的速度,仿佛看到了钟表匠在精心摆弄修好的钟表,仿佛体会到钟表匠心里甜滋滋的幸福……

三、链接生活,体验快乐

音乐是生活的彩照,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于小学生而言,正是身边的各种声音,正是通过音乐的不同语言,向他们诉说着世界的美丽。所以,音乐欣赏教学也要和学生的生活自然链接,水乳交融。唯有如此,才能唤起学生生活中的音乐,获得快乐的音乐学习体验。在教学歌曲《我爱我的家乡》时,我让学生欣赏音乐并结合课件动感画面来让学生体会歌曲中的最高的山峰、宽阔的海洋、古老的宫殿、最长的城墙……知道歌曲通过抒情,真情唱出了对祖国的热爱;通过雄壮,唱出了祖国的伟大与坚强;通过轻松愉快,赞美了美丽的祖国。课毕,我再引导学生畅谈我们的家乡——江苏海门悠久的历史及古老的人文景观,并通过自创歌曲来抒发发自内心的情感,激励学生发奋学习,早日成为建设祖国和家乡的有用之材。

四、情感互动,激起共鸣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擅长表达情感,所以也能激发人的情感,并对人的情感产生影响。著名音乐家李斯特曾说:“音乐是不借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它是生命血管中流通着的血液,感情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引导学生参与音乐的情感互动,直至产生音乐共鸣,达到音乐欣赏的最高境界。在教学歌曲《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聆听歌曲范唱,通过音乐要素变化和乐曲情绪、风格的变化来感受妈妈的辛苦与不容易,以及妈妈对孩子的爱。在认真的音乐欣赏中,让学生受到音乐感染,联想到自己的妈妈日夜劳作的辛苦,从而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情感,激起心灵的共鸣。使他们能在音乐课后自觉地为妈妈真情地唱一首歌;让学生学会感恩,从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也收获更多的精彩。

如何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篇7

一、掌握音乐所表达的主题

每一首音乐都有一个主题, 该主题是音乐的核心, 对学生进行音乐主题的教学是让他们快速提高音乐欣赏水平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主题加以了解, 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 可以把本节课所要欣赏的音乐主题写在黑板的显要位置上, 也可以用多媒体呈现。先由教师示范演示或用乐器弹奏, 也可领学生唱一唱音乐中最能体现乐曲主题的部分。老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示, 比如有的音高, 有的节奏有快慢, 有的音色发生变化等;好的片段, 可以分开听, 重复听, 不断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二、不同的乐曲比较欣赏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学, 小学生年龄小, 对他们进行抽象与枯燥地讲解是不够的, 学生很难理解, 但是, 我们如果采用比较欣赏法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方法既生动, 又具体, 能很快理解老师的意图, 了解作品的主题。比如:我们可以选择几首不同风格的音乐进行播放, 也可以选择不同体裁的音乐, 把音调悲哀的与欢快的, 雄壮的与舒缓的, 庄严的与幽默的进行对比, 学生听后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后再指出它们在音乐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就容易了。比较后, 再把具体的音乐表现手法进行详细地讲解, 再解释不同的音调为什么会给我们产生不同的情绪, 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表现手段的理解。这种比较的方法适用于音乐表现手段有明显差别的同一乐曲中, 如速度快与慢的, 力度强与弱的, 节奏缓与急的, 对于同一曲音乐, 我们可以用不同的乐器进行演奏, 也可以用不同音色的同一种乐器演奏, 然后进行比较。这样, 学生很容易理解, 教学效果就会更加明显。

三、运用舞蹈的律动欣赏

每个音乐都能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为了让学生体验这些思想感情,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我在音乐欣赏教学时, 鼓励学生大胆地随着音乐主题旋律把歌哼出来, 也可以跟着音乐的感觉加上自己的动作, 随意地发挥舞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不同的动作, 从而表现出自己的感受。

我听过一节这样的音乐欣赏课, 曲目是《喀什的春天》《玛依拉》, 这是两首新疆维吾尔族的民歌。教者制定了合理的教学目标, 先是通过欣赏, 向学生解释了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与节奏特点。音乐老师弹着乐曲, 学生唱, 学生们都能边唱边随着旋律做出自己的与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相似的动作。有的学生做“手腕花”, 有的“动脖子”还有的做出“摘葡萄”状。他们的动作各不相同, 但从动作中, 我们可以看出, 学生对维吾尔族民歌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这样的课堂既生动, 又活泼。学生不仅学会唱, 还学会了舞动, 受到了艺术的感染, 学生的节奏感想像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

四、学会创作音乐

学生学习音乐的最境界是让学生学会创作音乐, 我们可以从欣赏音乐入手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培养, 首先激起他们的创作热情。比如, 给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上课时, 笔者先让学生听完一首进行曲, 再了解这首进行曲的特点, 接下来让学生模仿此曲, 写出一首简单的单乐曲, 可以是两个乐句, 也可以是四个乐句。接着, 从同学们的创作作品中选几首好的进行演奏, 让学生点评, 说出他们自己的感受。这样, 学生加深了对进行曲体裁的认识, 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 学过的知识通过创作性的学习得到了巩固, 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抒发情感的创作机会。

参考文献

[1]陈颖.师生互动中生成的小学音乐欣赏课[J].新课程研究 (下旬刊) , 2009 (3) .

[2]覃荣.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中快乐成长[J].小学教学参考, 2010 (3) .

[3]夏秋雁.全面参与, 有效体验——浅析如何引导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参与体验”音乐作品[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9 (10) .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兴趣培养 篇8

做好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不仅要丰富小学生音乐基础知识, 更要加强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 随着时间流逝而流动, 那么, 在音乐欣赏课中, 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抓住这瞬息即逝去的音乐, 激发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呢?针对这一问题,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就如何培养小学音乐欣赏兴趣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因岁施教

所谓的因岁施教, 就是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 遵循他们情感发展的特点, 优化教学内容。小学生的个性比较活泼好动, 有效注意力还不长, 处于感性认知阶段, 侧向于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还没完全成熟。音乐作品必须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认真选择, 做到由浅人深, 由近及远, 由具体到抽象, 由有情节到无情节, 由比较熟悉到比较生疏。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活泼动听、积极向上的歌曲欣赏。低年级的学生应该从歌曲开始, 如《铃儿响叮当》《劳动最光荣》等。高年级的学生由于接触的事物变得丰富, 可以尝试让他们欣赏器乐作品, 如《百鸟朝凤》《在钟表店里》等。同时可以选用一些合适的课外欣赏教材, 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选用《健康歌》《西游记》和《刷牙歌》等。高年级的可以选用《爱的奉献》《童年》和《歌声与微笑》等。因岁施教, 合理选材, 使得欣赏教学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音乐心里发展。

二、教学形式

伴随着新鲜事物的不断出炉, 音乐教学的形式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欣赏课教学, 只是讲一讲简介, 作者生平及作品内容, 或听一听单纯的音乐而已, 如此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多媒体课件, 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形式、游戏形式、故事形式、表演形式、提问对答形式等都可以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如可以通过欣赏足球比赛的课件帮助同学更好的理解《小小足球赛》;可以让学生一边做游戏一边欣赏《捉迷藏》;组织学生亲自表演一下音乐中的形象, 《玩具兵进行曲》中玩具兵雄赳赳, 气昂昂的神态, 可以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玩具兵的顽皮、可爱形象;提问对答形式比较适合高年级的学生, 可组织他们进行小组讨论, 最后由代表发言, 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集体智慧。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阶段, 为了使他们能够更好的理解音乐, 必须根据他们想象的能力创造活泼的画面, 生动有趣的故事, 简短的启发谈话方式, 带他们理解作品。

三、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唱。学生跟着一句句学唱, 现在需要我们小学音乐教师和学生达成一片, 共同的学习新的知识, 体现一种综合课型。在课堂上, 学生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 随着音乐自由的运动。每个学生都会对所听到的音乐做出不同的反应, 这样充分的发挥了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动性。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让每个学生都有得“优”的机会,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快乐!在欣赏《采茶舞曲》时, 通过学生的初步感受, 引导学生用歌舞、晃身, 点头, 拍手等各种形式参与进来。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 老师可以问一些较难的问题;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可以问一些简单的问题。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 老师要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的语言。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既可以使学生系统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中高年级音乐欣赏的要点探讨 篇9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音乐要素

0 引言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 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 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 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 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要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 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其定基础。在音乐教学中, 欣赏不能走马观花, 而是要充分揭示音乐的要素 (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 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最具表现力的部分, 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 将音乐要素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 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地讲授。要注重艺术的完整性, 这正是音乐教育区别其他学科的一项重要原则。与音乐隔离开来单纯地记忆音乐概念, 讲解音乐知识是毫无意义的。

1 音乐欣赏中情境变化要渗透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等要素变化

当人们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时, 首先听到的是音乐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 然后才考虑用什么乐器演奏。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 很多教师讲课时, 会问学生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 然后教师非常高兴地说太好了, 而没有去提出表现这个场面的音乐要素。在《爱劳动》一课中, 我们注重了音乐场面, 场面是由许多音乐要素的变化发展来的。如一上课老师问学生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时, 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小和尚, 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胖和尚。教师进一步问:“你从什么地方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的音乐细、轻巧, 第二段的音乐浑厚、低沉。”虽然学生由于学的知识少, 不能说出是通过音色变化听出来的, 但学生明白音色的不同能表现出不同的音乐画面。在对力度、速度这一要素的欣赏教学中, 我听到、看到过的音乐教学大都与以上做法相同, 只是注重了音乐所表现的场面, 而不去挖掘音乐的要素。在欣赏教学中只是注重表面的现象, 不注重深层次的实际教学。在本课的教学中, 我们课题组人员经过讨论、实践、验证, 大胆地运用了通过学生说出以音乐要素来表现人物、场景、情景。

2 音乐欣赏的情绪、情感变化中要渗透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变化

情绪与情感是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的两种心理形式, 但情绪比情感更广泛。虽然当我们体验到某种情感时, 总会感到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 但这种情绪色彩远不如情感那样稳定和持久。情感有强度和深度之分, 有高、低层次之分。

情绪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 在音乐教学中.不仅尤为突出, 而且有特殊的表现内容。音乐进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 就是音乐要素发展变化的过程。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 虽无语义, 但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 常言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就其艺术形式而言, 音乐的表情力量远远胜过其他艺术门类, 其特质就是情感抒发、情感撞击、情感宣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在音乐教学中, 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 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这种特质, 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脸, 提高学生的情感强度, 使人们的情绪、情感同音乐情绪、情感和谐地沟通与交流, 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的层面, 更偏向内心深处的体验, 寻求那种动人心魄的, 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多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 用音乐的情感来呼唤学生的情感。当然, 在体验情感的同时要更深层次地挖掘音乐要素的变化, 音乐要素变化了, 音乐的情绪、情感就会发生变化。

3 音乐欣赏的体裁形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1、2年级对音乐体裁的了解是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 能够区别独唱、独奏、齐唱、齐奏。《爱劳动》是进行曲体裁的歌曲, 教师在进行歌曲教学中, 首先通过歌曲中的衬词“嗨—哟嗨—哟”了解、体验“进行曲”这一体裁, 融合与渗透了音乐情绪、情感, 音乐的力度、深度等表现要素, 体验进行曲的行进步伐节奏, 突出了音乐要素中的节奏。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在音乐教学中, 深入浅出、潜移默化的针对音乐知识、音乐要素的欣赏式教学, 有助于提高学生欣赏音乐、审美音乐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音乐水平, 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墓础。

参考文献

[1]陈颖.师生互动中生成的小学音乐欣赏课[J].新课程研究 (下旬刊) , 2009, (3) .

[2]刘丽英.论“音乐要素”教学中的比较学运用[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7, (4) .

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10

从我们日常音乐教学来看,欣赏教学可以成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难点,大部分音乐教师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乏味,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处于培养的阶段,而多元化的音乐文化又是复杂的,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本文就当前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状况,谈谈以下几点问题:

(一)欣赏教学缺乏引导性

【课堂案例】

镜头一:讲台上,教师正声情并茂地介绍樱花的美丽,教室里回荡着优美的背景音乐《樱花》。放眼望去,下面的学生只有几个人在关注教师的讲解,其余学生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则把音乐课本无聊地翻来翻去,等到老师播放《樱花》的合唱曲时,学生们听到异国的腔调,顿时大笑,甚至有学生还在下面怪腔怪调地模仿着,更是引起一阵骚乱。

镜头二:一阵飞机的轰鸣声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教师引语更是让学生充满兴趣: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坐飞机去看一个美丽的地方。接下来,优美的旋律(器乐曲《樱花》)响起来,学生眼前的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又一幅的樱花风景图,学生顿时沉醉其中并积极踊跃地回答着老师的问题。

【分析】同样的教学导入,为什么学生会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呢?从日常教学来看,欣赏教学已成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雷区”,大多数教师对音乐欣赏课都是采取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粗粗一听,简单一讲,没有用心引导,留在学生心中的却还是一片茫然。如果教师习惯性地让学生按照一个思路去欣赏,不作细致的引导,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欣赏会失去兴趣。

(二)欣赏教学缺乏针对性

【课堂案例】

教师让学生欣赏完管弦乐《动物狂欢节》(终曲)后,为了体现新课标中“发展学生个性”的要求,在自由创作环节中,学生听着音乐尝试用肢体语言、表情等方式自由表现音乐。结果音乐一起,学生就跟着音乐沸腾起来,教室里只有学生乱跳和说笑的声音。

【分析】

小学生由于自身音乐知识水平认识有限,而教师没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聆听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就让学生自由创编律动,没有作深入的引导时,学生只觉得好玩,往往不知道教师让他们做什么,表面上看起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也学得很开心。但事实上这种快乐是浅层次的。教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却没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音乐,课堂上过于形式而忽视了内容。

(三)欣赏教学缺乏参与性

【课堂案例】

镜头一:在欣赏三年级《森吉德玛》的音乐课上,教师先声情并茂地讲解蒙古民族的音乐故事,学生听起故事来津津有味。教师以趁热打铁之心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全曲,结果学生们一下子变得无精打采。整节音乐课习惯性地由老师提出问题到被引导回答问题中结束。学生整节课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镜头二:老师同样以蒙古的风土人情等方式导入课题,但不同的是讲解由学生来做。下面的同学听得很投入,接着老师让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聆听,并把听到的音乐感受通过图文的形式画出来再向同学介绍,同学们都纷纷举手说出不同的见解。最后学生们分成舞蹈组、演唱组、器乐组、绘画组等对音乐进行创编表演,学生通过演奏、律动、创作等方式参与教学活动。

【分析】

从两个案例可知,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四)欣赏教学缺乏民族意识性

【课堂案例】

小学音乐教材中有描写革命战争年代生活的聆听作品,如《码头工人》、《红梅赞》等,每当乐曲响起,学生就议论纷纷,有的甚至盖住耳朵大笑,教师往往让学生听了部分就终止乐曲,草草说说就进下一教学环节。有些调皮的学生还大胆提出,要听什么周杰伦、李宇春等作品,课堂上出现一阵骚动。

【分析】

现在学生聆听的音乐作品严重倾向于西洋化和通俗化,不知道我们民族还有很多值得骄傲的音乐文化遗产。这些现象以对我们民族音乐构成极大的冲击。课例中提到学生一听到民族音乐就抗拒,是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民族音乐不多,电视上各种综艺类、选秀类节目层出不穷,可没有一个真正宣扬民族音乐的栏目出现。所以教师在课下要收集适合学生学习的民族素材,在课堂上给学生听,丰富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

二、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

【策略一】激情引趣,巧设互动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积极参与音乐聆听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水平的儿童和不同的音乐作品,努力优化组合各种音乐的(倾听、歌唱、舞蹈、奏乐)和非音乐的(文学、美术、游戏)活动经验,结合更多的感觉器官,从而深化和丰富儿童的音乐听觉经验。教师要帮助儿童打开尽可能多的感知通道,让学生在“玩”音乐的过程中欣赏音乐。例如:听音乐时用打击乐器、身体上的各个部位等为乐曲伴奏;听音乐时用肢体语言或者舞蹈表现乐曲的情绪;听音乐时用颜色或者图形描述音乐形象,这样一来,教师、学生对音乐欣赏活动的积极态度初步形成,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和学生感知、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

(二)采用低年级学生喜欢的游戏方式来调动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

低年级孩子的生性就是爱玩,对做各种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为了满足儿童的心理发展需要,为了使学生感到聆听音乐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事情,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采用游戏法来培养学生喜欢聆听的习惯。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张,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孩子在玩中学习音乐。因为音乐游戏具备将音乐听觉表象付诸行动之中的功能,让儿童从音乐中来,到音乐中去,再回到音乐中。在欣赏一些小型音乐剧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有趣的角色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在音乐欣赏的中部或尾部添加与欣赏要求紧密相关的游戏情节等,以便增加聆听活动的趣味性。

(三)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来促进聆听教学的趣味性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果最高,电教媒体的运用可以为创设聆听乐曲的情景提供更多手段与素材,运用课件等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适宜的情境,可使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产生正确的主观体验。如: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少数民族音乐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网络、计算机课件等手段,在最适宜的时机播放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等,很自然地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轻松愉悦、形象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提高了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并能够从中更好地理解多元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另外,多媒体的使用还能够大大加强音乐的直观性和感染力,使烦琐、枯燥的音乐知识形象生动,易懂。

【策略二】创设情境,情感交流

(一)在聆听中巧妙地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回答问题

这种方法是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激发他们认真听的兴趣。另外,所提到的问题应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例如:在低年级欣赏《小青蛙》时,因为这首歌音乐形象很鲜明,在乐曲中用模拟手法奏出了青蛙叫声,所以学生容易捕捉音乐形象。教师可采用猜谜语等方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欣赏内容,还可以很自然地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聆听欣赏中学会演变角色与学生情感互动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教师,还可能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如大灰狼、小红帽、日本鬼子、运动员、卡通人物等。教师通过扮演这些角色,以逼真的表演把学生带入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中,给学生更加生动的形象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三)引导学生先听音乐后联想,以声创境

音乐是抽象艺术,不能再现事物的具体形象,它是由许多音乐要素构成的某种特殊的声响,启发学生积极地去想象是引导学生参与欣赏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比如:低年级欣赏《龟兔赛跑》,在听到乐曲中“哨声”的时候,教师可启发学生想象比赛的激烈场面,然后由学生口头描绘自己想象的画面,最后与教师出示的画面比较。这样,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会理解乐曲中各种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策略三】关注聆听,有“法”可循

(一)聆听教学中的“比较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编写是按照人文主题分单元编写的,每个主题都有二到三首聆听作品。虽然都围绕一个人文主题选择,但由于时代、地域、风格等差异,作品的情绪、风格、手段也差异很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利用“比较”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轻松认识音乐的本质,把握音乐的内涵。

(二)聆听教学法中的“模糊教学法”

模糊思维是指人在大脑中进行的与精确思维相对立的以模糊性为特征的思维。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思维缺乏严密的逻辑性,表现出活跃而跳动的特征。而他们的模糊思维能力相当强,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独到而又深刻。如:四年级欣赏课《森林的歌声》,教师要求学生总结今天聆听作品的感受时,学生的回答令人惊讶:有的用成语概括内心感受;有的用优美的词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等等,这些音乐感受能力都是在模糊教学法的教学活动中领会到的。模糊教学法对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开阔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有促进的作用。对于学生不适宜的回答,教师不要认为胡闹。孩子们眼里的世界往往非常精彩。

【策略四】课外欣赏,开阔视野

(一)利用校园广播,开阔音乐视野

古今中外的音乐名作很多,利用校园广播对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很好的作用。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对音乐的体裁、题材、形式、风格所需,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播。如利用早午读前播放《莫扎特》的音乐,可使学生提前进入宁静、安详的学习状态;离开校园前播放《蓝色多瑙河》等作品,可使学生的心境随着那优美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呈现出他们愉快学习的情感。这样,音乐欣赏就能潺潺细流般地浸润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每一个学生。

(二)组织校园艺术活动,启迪学生审美智慧

小学生们活跃好动有很强的表现欲,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艺术活动,给学生提供机会,启迪他们的审美智慧。如举办“名曲欣赏”音乐会、校文艺汇演或者组建民乐队、管乐队学习中外名曲作品等,通过这些方法的实施,可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欣赏音乐的兴趣,陶冶了学生高尚的艺术情操,最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俗语说得好:“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我们在日常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他们就在“玩”音乐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美的陶冶、美的滋润。

摘要:音乐欣赏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音乐教育中具有自己独特的教育功能。本人认真分析了当前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欣赏”的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参与实践激发他们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消防设备管理下一篇:聚能加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