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资源利用现状

2024-08-01

农村水资源利用现状(精选十篇)

农村水资源利用现状 篇1

对于教育资源的概念理解, 按照《教育大辞典》的解释为:教育资源是指教育过程中所占用、使用和消耗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总和。人力资源包括教育者人力资源和受教育者人力资源等;物力资源是指学校的固定资产、材料和低值易耗物品等;财力资源是指人力、物力的货币形式, 包括人员消耗部分和公用消耗部分。随着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教育资源的概念和内涵不断丰富, 一些学者认为教育资源还包括学生所能享受到的时间资源、空间资源、方案资源、信息资源、理念资源和制度资源等。

笔者认为, 所谓的教育资源, 是指维持、组成、参与并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资源, 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时空资源、信息资源、理念资源、文化资源、政策资源、制度资源、关系资源等。这些资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资源系统, 各资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相互补充, 共同形成教育合力, 促成教育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完善。人、财、物等物质性资源是基础的教育资源, 是教育得以运转的基础和前提。时空资源是物质性资源的存在形式。在信息化时代, 信息资源突破了时空的局限, 将节约或部分取代人、财、物资源, 使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成为可能。理念资源、文化资源、政策资源、制度资源、关系资源等非物质资源,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支配着人、财、物等物质性资源的获取, 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讲, 这些是更为关键的教育资源。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公共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 用于发展教育的资源相对有限。同时, 我国农村人口占了总人口的大多数, 农村学校教育担负着国家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多年来, 由于财力和资源配置体制等原因, 造成在教育资源配置上, 城镇学校总是优于农村学校, 农村学校获得的教育资源总是相对有限。尽管目前从国家层面上采取了较多措施, 来实现城乡教育公平, 并取得一定成效, 但要使城乡教育资源完全公平, 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在这种背景下, 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 合理开发和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 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 对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对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可以缓解教育经费不足与教育发展的矛盾, 花较少的钱办相对较好的教育;二是可以促进决策层和管理层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潜力, 提高教育资源的整体效益;三是可以不断整合和优化已有的教育资源, 改善教育资源在各地区和各种层次的学校的结构性失衡现状, 减少浪费, 提高资源利用率。

2 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现状

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资源一方面匮乏, 一方面浪费, 二者矛盾地存在着。

2.1 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匮乏

在人力资源上, 主要体现为管理资源和教师资源匮乏。由于农村中小学分布零散, 地势相对偏僻, 物质、文化、交通等生活条件都相对落后, 这些都制约了先进管理资源的输入, 农村中小学的管理力量大多只能就地特色, 就地培养。培养优秀的管理资源需要一定的周期, 而培养出来的管理资源又因工作条件差, 难免向城镇流动, 从而造成农村中小学管理队伍的不稳定, 管理水平始终难以步入良性有序的轨道。同样, 教师引进也十分困难。即使引进了一些教师, 但谁也不敢保证能够留住教师。因为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差等原因, 教师无序流动的现象年年发生。这就造成了农村中小学年年进人、却年年差人上课的无奈局面。教师资源的不足, 导致一个教师担任几门课程教学任务, 或者聘请没有教师资格的人员从事教学的现象, 在农村中小学屡见不鲜。

在物力、财力资源上, 主要体现为设施设备简陋、欠缺, 资金实力薄弱。设施主要包括土地、房屋建筑、活动场所等;设备主要包括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学软件和各种教学辅助用具等。规范收费后的农村中小学, 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清水衙门”, 他们本身没有任何造血功能。这样, 设施设备的建设和添置, 主要依靠地方财政作支撑。而分享地方财政蛋糕的“僧”很多, 教育经费的占比总是很低。所以, 很多农村中小学的物力、财力资源总处于穷于应付的境地, 力不从心。

在关系资源上, 主要体现为人脉资源脆弱, 协调和运作能力低下。农村中小学的管理者和教师, 工作和生活圈子相对狭窄, 人际网络单纯, 关系资源贫乏。关系资源是一种无形的资源, 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转化成有形的物力或财力资源。而鉴于农村学校的关系现状, 在中国现阶段的人际环境下, 他们必然会丧失一些协调、经营和运作的机会,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另外, 信息闭塞、理念陈旧、文化单调、制度落后等, 都是一种资源缺失,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农村学校的发展。

2.2 农村学校教育资源浪费

(1) 固定资产浪费。学校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土地、校舍、图书、仪器以及相关配套设施。我国农村学校的硬件建设, 在“普九”阶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时, 政府和学校均按当期的学生规模, 并适当考虑发展因素进行规划和建设。这在当时是正确的。但时过境迁, 随着户籍制度的淡化、进城务工人数的增多、城镇化率的提高、学生择校意识的增强, 农村学生纷纷向城镇学校或条件较好的农村学校转移, 部分农村学校的就读人数逐年减少。这就造成了有些有些农村学校的校舍、图书资源及相关配套设施拥挤不足, 而有些农村学校的这些设备设施富余闲置, 有的紧缺, 有的浪费。

(2) 人力资源浪费。学校人力资源主要包括教育从业人员和学生。农村学校教师流动频繁, 教师无序流动是教师资源浪费的直接表现形式。教师无序流动分显性流动和隐性流动两种。显性流动有三种情况:一是行业流动, 即脱离教育系统;二是校际流动, 主要是从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流动到条件较好的农村学校;三是区域流动, 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镇或主城区。这些流动的教师年龄大多在45岁以下, 且多数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教师显性流动频繁与无序, 给部分地区和学校带来“塌方”性灾难。而隐性流动也同样给农村教育事业造成了损失, 如部分教师从事第二职业, 或到社会上兼职或兼课, 或工作不敬业, 这必然使得他们对教育和科研关心不够, 投入的精力不足, 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这两种流动都是教育资源的浪费, 因为培养一名教师, 要消耗很多教育资源, 而教师的教育活动则是对已消耗的教育资源的补偿。但他们一旦离开本地区本行业, 或者工作不敬业, 就不能很好地进行资源补偿, 从而形成浪费。

学生资源浪费主要指重读和辍学。重读和辍学在农村中学相对突出。重读人为地延长了学制, 超期占用师资、校舍和教育设施, 是一种浪费;同时, 重读也意味着原有的教师劳动和学生付出没有收到回报, 是一种浪费。辍学也是一种浪费, 因为辍学的学生没有达到某个或某些课程的目标, 这就意味着学业荒废, 使得花费在该生上的教育精力和经费没有发挥相应效益。

(3) 教学资源浪费。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整齐划一, 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 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 都使用同样的课程标准, 造成贫困地区和农村学校办学效益很低。二是教材内容缺乏针对性, 农村学生视野相对狭窄, 千人一面的教材让他们产生距离感和生疏感, 挫伤学习积极性, 学习效率低下。三是教学行为缺乏创造, 教师“填鸭”式灌输知识, 学生唯书、唯教师、唯权威, 学生的生命激情和创造灵性得不到发挥和释放。这些都在浪费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3 农村学校教育资源改良思考

3.1 政府管控与市场运作良性互动

政府在对农村学校的管理过程中, 既要运用好行政手段, 又要增强服务意识。不能把农村学校当作政府的负担而放任自流, 而要把它当作一项事业来经营。一方面运用好行政调控, 如提供灵活的制度保障,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运用规划、拨款、评估等杠杆来调节学校的层次结构、发展规模和速度, 从而避免资源的匮乏或浪费。另一方面, 也要让学校获得更多的自主办学权利, 适当引入市场机制, 恰当地运用价格、供求和竞争规律, 将自主原则与市场主导原则相结合, 进行教育资源的配置, 增强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3.2 推行教育资源城乡延伸

各学校以独立法人单位存在时, 有助于学校的高效运作, 但也加重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弊端, 客观上不利于学校之间的合作。物力资源雄厚的学校重复投资, 淡化针对性和实用性, 造成浪费;物力资源薄弱的学校, 资源配置力不从心, 资源匮乏。教育资源在系统内各单位分布不合理。这就有必要促进资源的合理有效流动, 让资源收益最大化。其中, 教育资源城乡延伸不失为一种办法。

城镇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丰富, 有不少资源处于闲置状态或利用率不高。采取合理的方式, 让城镇学校的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流动或渗透, 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学校教育不足的问题。如对农村学校进行师资培训, 点对点进行教师传帮带;流动使用图书仪器, 或创造条件向农村学校开放实验室、各类场馆和体验设施;提供相对前沿而实用的教育信息或资料;帮助诊断管理缺失, 提供优秀的管理模型或管理经验;帮助更新教育理念, 优化教学方法;帮助挖掘本校教育资源潜力, 制定开发利用方案;提供文化娱乐活动或作品等。对于教育资源远水不解近火的农村学校来说, 就近整合并高效使用本区域的教育资源, 不失为一种经济适用的选择。

3.3 保持中小学校适度规模

学校适度规模是一个相对概念, 它要以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为基础。规模过大, 超过了教育资源的承受力, 会制约办学效益的发挥;规模过小, 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应用, 会造成浪费。目前, 农村中小学校规模偏小的现象比较突出。政府应在照顾人口分布、生源多寡、经济和地理条件的前提下, 适度突破行政区划限制, 整合教育资源, 建立有一定规模、功能比较完善的住宿制学校, 使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3.4 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

农村中小学可适度引入劳动力市场竞争机制。通过竞争选拔将优秀青年教师吸引到学校中, 优化教师结构;在学校财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 以竞争促进分配制度改革, 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立公平竞争环境, 以岗位竞争制度促进人才在校内合理流动;学校管理应注重放权, 以激活中下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尊重教师劳动, 人类永远认可物质奖励的作用, 政府和学校应加大物质奖励的力度;多渠道建立教师培训平台, 为教师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激励和约束并重。通过这些措施, 激发教师的动力和活力, 促进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3.5 以校为本, 充分开发和利用校本教育资源

一是创造性地进行课程开发, 把现有教材当作一种媒介或手段, 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 进行挖掘、改造和取舍, 灵活变通地使用现有课程, 以求实效。二是以本校条件为基础, 着力打造特色环境文化, 多渠道进行理想教育, 陶冶情操, 纯洁情感,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三是加强学风、校风建设。一些农村学校机械追求教学质量, 而不知道良好的校风、学风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功效。立足本地实际, 抓好校风学风建设, 能有效激发学生潜能, 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是高效启用学生资源的表现。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2]吴丽萍:学校资源配置研究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

农村水资源利用现状 篇2

1.概况回顾

1.1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目前全国 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 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节约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稀缺意识已刻不容缓。此外,我国水资源开发中还存在着其他问题:(1)洪水灾害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存在潜在威胁;(2)水分利用效率不高;(3)水资源普遍受到污染。2003年,淮河、海河、辽河湖、巢湖、滇池,其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淮河流域仍有一半的支流、太水质污染严重,海河、辽河生态用水严重缺乏,其中内蒙古的西辽河已连续五年断流。太湖、巢湖、滇池均为劣五类水质,总氮和总磷等有机物污染严重。以黄河为例,工业污染是黄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占废污水排放总量的73%,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15亿元至156亿元。同时,令人担忧的是,沿黄地区许多农田被迫用污水灌溉,给区域内居民健康带来危害。据初步测算,区域内每年人体健康损失达22亿至27亿元。黄河水污染同时还带来水资源价值损失、城镇供水损失,并增加了处理污水的市政额外投资,每年总损失近60亿元。居民节水意识不足,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低下甚至盲目,令人堪忧。

1.2托克托县简介

托克托县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位于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麓、黄河上中游分界处北岸的土默川平原上。地理坐标在东经111°2′30″——111°.32′ 21″、北纬40°5′55″,——40°35′15″,全县平均海拔1132米,总面积1416.8平方公里。黄河流经县境37.5公里。全县地势为东南高而西北和西南低。辖5镇,13个居委会,120个村委会,总人口1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09万人。境内居住着蒙、汉、回、满等24个民族。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亚洲最大火力发电厂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电厂的建成投产,给托克托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托县工业经济异军突起。托克托工业园区成为托县经济发展的最大平台,是依托大唐托克托发电厂、园区自备电厂发展建设的高载能产业新型工业园区,自治区级高科技园区,是全区八大特色产业基地之一——生物制药发酵基地,被自治区列为全区20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

1.3托克托县水资源相关概况

托克托县位于内蒙古中部,地处包头、呼市、鄂尔多斯市的三角腹地。全县气候年际变化大,总的特点是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多年平均降水量361.7mm,多年平均蒸发量1938.4mmm,年平均日照时间175.9h,年平均气温6.6℃,年平均无霜期175d。

黄河流经托县37.5公里,水利条件得天独厚。境内有华北地区提水能力最大的麻地壕扬水站和扬程最高的毛不拉扬水站,形成了两大黄灌区。引黄入呼工程和引黄入托电工业园区工程已全面建成,为工业生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水源保证。居民已逐渐开始使用自来水,但仍有一定数量水井存在。然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依然严峻。

托县多年平均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1.008亿m³,介于极端缺水线和绝对缺水线之间,是全区人均拥有水资源量的18%,又是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16%。而且随着人口的增加及周围区域(尤其是上游)用水量的增长,托县的人均拥有量将进一步减少。经估计,近期人口增长率按9‰来预测,2020年托县的总人口将达到22.54万人。2020~ 2050年间人口增长率按8‰来预测,2050年托县总人口将达到26.74万人,人均占有的水资源量将分别为447 m³和377 m³。部分地区的人均占有水量将低于极端缺水线。

地下水是呼和浩特市唯一的供水水源,也是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近年来,伴随着工农业和城市的迅速发展,水资源的污染程度日趋严重,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害。有些企业直接将污水排入黄河,导致了黄河水体的严重污染,无法用于农业灌溉。

2.调查概述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托克托县的水资源使用情况,我们小组于2010年7月12日21:00从北京出发,踏上了直达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列车,并于次日早7时24分抵达呼和浩特市,开始了此次社会实践之旅。

此行我们主要在托克托县进行了走访,从托克托县水保站站长处获得了许多关于黄河水资源利用的知识,并实地参观了毛不拉扬水站。此外我们还参观了内蒙古金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一级水处理厂以及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公司水厂。了解了许多当地针对水资源利用的设施和技术。

首先是我们抵达托克托县后的感受。由于托克托县早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自来水供水,因此并不会给人缺水的感觉。实际上从数据上来看托克托县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突出,但是我们并没有发现有限时供水的情况(类似于一些缺水城市的做法),因此并未给初来的我们一种直观的缺水的感觉。事实上,由于自来水的供应以及商品饮用水的销售,我们很难通过短期居留直观地感受该地的水资源缺乏情况,这也是此行的一个遗憾。而且整个托克托县给笔者感觉跟一个不缺水的普通县城很像,似乎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也并没有很明显地表现于托克托县居民的日常生活。这是自来水的广泛供应带来的方便,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现在不得而知。

虽然自来水已经很普及了,托克托县还是留有一些水井和抽取地下水的装置。很幸运的是我们在一次吃午饭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闲置不用的抽水泵。(如下图)

这是一个电动抽水泵,构造并不复杂,却曾经是一家水源的来源。地下水是托克托县甚至整个呼和浩特市的饮用水来源。无论是过去直接用水井或水泵抽取地下水还是现在的管道自来水,地下水都是居民用水的最主要来源。据悉由于长时间大量使用地下水,现在呼和浩特市的地下水资源也开始告急,由于地下水位的下降,呼市已经成为地上的一座“悬城”。

之后我们有幸能通过当地水保站站长的介绍参观了毛不拉扬水站,又参观了内蒙古金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一级水处理厂以及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公司水厂,对托克托县水资源利及处理用有了更深的认识。

3具体实践地点

3.1金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关于水质污染

金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我们的第一个调查地点。怀着对之前查到的种种问题资料的好奇我们来到了一级污水处理厂。这个污水处理厂是在污染问题曝光后扩建改造的,即“金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扩建污水处理厂”。

事实上这是个一级污水处理厂,即对本厂的废水进行针对性处理。处理过后的废水依然含有很大有害成分,还有集中运送到二级处理厂进行进一步处理再排放。国家规定,生物制药的污水经过处理后不得用于农业灌溉。因此,二级处理过的水可以用于林业灌溉。但经水保站站长介绍,依旧有直接排放和用于农业灌溉的现象存在。

这套污水处理系统于 09年9月底投入运行,代表了国内业界内较为先进的水平,耗资一亿元,每年的维持费用为七千万人民币,处理能力达8000m³/d。这套系统能在对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利用污水产生出的甲烷气体进行发电,既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此套系统可持续的可能性,又发展出了新的能源,对水资源进行了充分的利用。

此外,据说当检查团不在的情况下,也有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的情况存在。

新污水处理系统的原理介绍图

前期处理的厌氧池,可以看到里面的污水,气味十分刺鼻难闻。

在处理厂随处可以发现鸟类的尸体,可见污水废气的毒性之大,如果随意排放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完全经过金河生物公司一级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污水,从颜色上看依然有很多化学生物成分,这些污水还要经过二级水厂的处理才可以用于灌溉树木。

3.2毛不拉扬水站 —— 关于农业用水

我们的第二站是毛不拉扬水站。这个水站主要为是用于把黄河水抽取用于农业灌溉而建造的。右边的四根输水管是过去的三级抽水系统的一部分,即从水上浮床抽取水后经过三级水泵的加压输送至高地,上图中的房屋即是其中一级。而左边两个水管即是新建的一级水泵系统的输水管,这套系统利用加能水泵,用一级水泵代替原有三级水泵直接抽取黄河水,利用微机操控,可以直接将黄河水泵至高达绝对高度80米的高度。

类似于毛不拉扬这样的水站还有很多,正式这些水站保证了托克托县的农业灌溉。

新旧一级水站全貌

经过水上浮床抽取来的黄河水,十分浑浊,却是主要的农业用水。

3.3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公司水厂 —— 关于工业用水

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公司水厂主要是对黄河水进行二级处理,从而为托克托发电公司提供工业用水。流程简单,成本较低。水来源为黄河水。

处理过程为:

引黄河水入平流池,通过自然沉降进行第一级水处理——之后经过机械加速沉降使黄河水浊度大幅度降低——汇集各沉降室的过滤后的水集中发往客户。

整个过程全程自动化,水厂实现几乎零排放。

用于二级处理第一步自然沉降处理的平流池

第二步的机械加速沉降室外部

机械沉降室内部

机械沉降室的药剂混合器

经过四个分室沉降处理后得到的清水

4总结

托克托县存在着很大的水资源问题。从曾经被曝光的工业废水乱排放到农业漫灌,浪费资源。而托克托县的水资源问题并不单单是托克托县的问题,相应的,它折射出的是整个呼和浩特市的,乃至整个区域的水资源状况。

呼市的民用水基本取自于地下,但是由于常年的大量使用和一些不负责任的污染行为,地下水水量急剧减少并产生了严重的地下水污染,致使地下水不堪使用。例如托县地下水平均情况就很差,水质恶劣、并且严重缺水。可以说,托县人民使用的,是劣质水。

鉴于地下水资源的殆尽,政府开始考虑使用曾经只被用于农业灌溉的黄河水,即启动了“引黄入呼”工程。其中与托克托县相关联的是名为“引黄入托”的分支工程,该工程已经建成,但还没有供水。因此托县现在的生活用水岁依然是地下水。而维护整个水利系统的费用来源是水费,托县水费偏低,仅能用于水利系统的基础维护,对改造性发展的限制很大。

另外对于农业漫灌,也有了一些对策。政府已斥资一个亿用于建设混泥土水管建设,该项目可以通过减少灌溉水的下渗来减少漫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

这次活动我们通过对企业污染、农业用水以及工业用水几个方面的调查大致了解了托克托县水资源的利益概况。发现对于严峻的水资源问题,地方政府和部门的确有一些有效实用的解决方法,在曾经为人诟病的水污染处理上也有了很大改观。但是我们在这些问题上做得仍然有限,水资源的严重问题仍然存在,更可怕的是我们也还存在着诸多难以启齿的问题。

如何改变严重的水资源现状,任重而道远。

5意义

在我国,由于农村人口巨大和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突出地位,使农村用水成为水资源消耗的主要方面。目前我国农村存在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浪费双重问题,工农业水资源供求矛盾突出。诸种因素包括意识、财政、技术、管理和政策等均制约着农村水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目前政府通过颁布法律、制定政策以及为乡村提供财政与技术支持,力图解决这些问题。以后还需要通过宣传去提高各级政府官员和农民合理用水与节水的意识;协调政府间关系,明确政府管理职责;采取上级政府投资、乡镇配套(资金)和农民投入劳力三配合等办法,发展和完善乡村灌溉基础设施,最终实现农村的合理用水和有效节水。活动意义主要在于:

第一,从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水资源利用现状的准确资料以及其采取如何的应对措施的成功经验,加快当地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第二,结合本专业所学的知识,选择一些相关性的地区进行实践考察,使大家很好的掌握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进而也可以给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为更多需要就业的大学生服务。

第三,锻炼大家的社会实践能力及其团队意识,培养合作精神,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以及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第四,通过暑期实践活动,提升大家的思想道德素质,认识到以科学发展观对指导经济建设和指导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第五,在当地宣传关于预防自然灾害的知识。根据当地实际,着重讲授地震逃生的知识,提高当地居民的防范意识。

农村水资源利用现状 篇3

关键词:农村土地资源 利用现状 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6-137-02

1 前言

我国农业生产的实质是人们对以农村土地资源为重点的开发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是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进行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技术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们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与消耗的不断增加,农村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已成为事实。因此,正确处理土地资源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合理地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农村土地资源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2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2.1 耕地资源减少,土地利用不够合理

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城镇用地规模不断增大,非农建设占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等原因致使耕地资源有所减少;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更加剧了耕地数量的不足且人均耕地越来越少。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形式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1)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模式不符合该地区的自然结构;(2)部分村庄的发展规划较滞后,对农户居住点的布局欠缺一定的合理性,从而导致大量的农村土地被闲置,农村土地资源不能被科学合理的进行开发利用。

2.2 土地质量下降,资源利用可持续性低

在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中国,土地资源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十分稀缺,需要科学的利用和有效地保护。但是近些年,农村土地质量不断下降,主要是由于进行土地开发利用时存在不合理之处:(1)在土地耕作过程中,过多地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盐碱化,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2)人们为追求经济效益而进行盲目开发和过度垦殖,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使土地出现沙化和荒漠化现象;(3)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因缺乏防污治污的相关技术与措施,致使工业“三废”未经处理就大量排放,对土地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使土地质量急剧下降甚至导致土地荒废。

2.3 土地耕种经济效益差,集约化程度低

集约化农业是农业中的一种经营方式,主要是指把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集中投入到较少的土地上,采用集约化经营的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集约化程度的高低主要是受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由于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为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大多数都选择外出务工经商,从而使得农村土地长期处于无人管理和无人耕种的不良经营状态,这严重偏离了对农村土地实行优化配置的效益目标。农村土地耕种的经济收益差,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受到限制,从而导致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化程度较低。

2.4 农用地后备资源不足,开发利用难度大

我国普遍存在着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农用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少,分布零散且大多分布在水土光照等条件不好的地方,资金投入多但是开发利用难度大,若对其采取大规模地开垦进行农业种植,将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例如,会造成森林覆盖率减少,地表植被退化,土地沙化、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滑坡灾害等频繁发生。

2.5 农村外延扩大,“空心村”浪费土地资源

随着农村经济高速发展,村民们建房积极性比较高涨,有些农村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攀比现象,致使大多数村民废弃村落老宅而将新的住宅建在村庄外围或靠近城镇的地方,这些地方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交通便利,为人们的生活出行带来方便。但是旧村庄内却存在大量闲置的农用土地,进而形成了外实内空的“空心村”。“空心村”的涌现,造成土地的严重浪费,这已成为中国农村发展与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据了解,“空心村”的空心,少在0.067hm2左右,多在0.200hm2以上,一个中等乡镇约有300来个自然村,平均一个自然村以0.133hm2计算,一个乡镇就有40 hm2以上的土地被废弃。

3 农村土地资源发展规划策略分析

3.1 加强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首先要严格控制好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总量和速度,并且要以土地持续利用的生态合理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为出发点,在农产品供给和形成既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又能满足社会经济运行要求的结构和布局生态环境建设双重目标引导下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既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又能满足社会经济运行的要求,为土地利用系统良性循环奠定基础。

3.2 完善农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土地整治力度

为了充分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1)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治理开发农业荒废资源,就必须完善水利设施条件及配套建设;(2)加强各部门的宏观调控,对土地进行分区开发,综合治理沟系交错、地类交叉、渠系老化等土地现状,进行水利设施配置、道路和林网建设。从而改变农业生产基础条件,降低生产成本,使其易于实现机械化生产,扩大农田面积,实现农业增产增效。

3.3 优化农业用地结构,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为目标,优化农业用地结构,采取土地整理等方式,充分挖掘农村土地的自身优势和现有土地潜力,集约高效的利用土地资源。同时积极开展土地改良和土地整理,在农村建设中将住宅分散和容积率较低的居住点集中到一起。在合理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始终确保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制定各类农业用地的规模与标准并且科学地控制用地规模,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3.4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提升土地的经济效益

土地流转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应当因地制宜建立合理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1)将分散在不同农民手中的土地经过流转后合理合法且有序的向农村土地使用者集中;(2)在农村土地集中布局的同时也要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3)大力发展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模式以促进农村土地经营向新型的经济模式发展。实现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目标,为农户们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3.5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构建生态环境友好型农村

致力于对生态环境进行建设和优化,是为进一步实现新农村建设中“适宜农业、适宜居住”的目标。协调好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保证农村土地资源的生态利用,对农村的各类用地进行统筹布局;对没有开发为建设用地的荒山荒坡进行植树绿化;对受污染的土地资源进行综合治理,恢复退化的土地,恢复种植能力;更要严禁对森林、湿地、荒漠等自然区进行开发建设,加大保护力度,发展其生态效益。

4 结语

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已使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稀缺、宝贵的基本资源,土地资源的紧缺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硬性约束,其中农业土地资源对人类生存发展至关重要。要加大合理开发利用和优化用地结构的力度,从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角度出发,尽量延长土地的使用周期,避免土地资源使用中断,争取在总量一定的土地上生产出尽可能多的农业效益,不断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石永明,邱道持,骆东奇.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建设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1,33(7):14-17.

[2] 年福华,姚士谋.城市建设过程中节约用地途径[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21(1):18-21.

[3] 褚丽华,何传新.农村土地整理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浅析[J].国土资源,2011(3):52-55.

农村水资源利用现状 篇4

1.1 有利于改善环境

近年来,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些城市郊区和粮食主产区, 农民对秸秆作为传统生活燃料的需求减少, 导致剩余秸秆处理难。为了赶农时、图方便, 农民采取了在田间焚烧的方式处理秸秆, 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而且造成了大气污染、土壤矿化、火灾、烧死烧伤和引发交通事故等大量的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 增加了社会负担, 成为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 既可缓解农村肥料、饲料、能源和工业原料的紧张状况, 又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问题。

1.2 有利于秸秆资源化利用

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约有一半多存在于秸秆中, 秸秆富含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硫等多种营养成分, 也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质资源, 可用作肥料、饲料、燃料及副业生产的原料等。秸秆作为重要的生物质资源, 总能量基本和玉米、淀粉的总能量相当。秸秆燃烧值约为标准煤的50%, 秸秆蛋白质含量约5%, 纤维素含量在30%左右, 还含有一定量的钙、磷等矿物质, 1 t普通秸秆的营养价值平均与0.25 t粮食的营养价值相当。专家测算, 每生产1 t玉米可产2 t秸秆, 每生产1 t稻谷和小麦可产1 t秸秆。

农作物秸秆是地球上第一大可再生资源, 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约为600 Mt, 拥有量居世界首位。江苏省是我国农业大省, 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和油菜等, 种植制度以稻麦 (油) 两熟制为主, 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江苏省每年可生产农作物秸秆近37 Mt, 位列全国第四。如全部用作饲料, 折算相当于近6 Mt粮食。经过科学处理, 秸秆的营养价值还可大幅度提高。秸秆蕴藏着丰富的能量, 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 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3 有利于形成秸秆产业链, 是富民工程

农作物秸秆作为一种资源, 搞好综合利用可以转化为财富, 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秸秆燃料化 (气化、燃烧、发电、沼气) 、肥料化、饲料化、工业制品化 (秸秆造板) 需要秸秆收集、打捆、装、卸及运输、固化成型等配套, 可以形成秸秆产业链, 增加农民工就业, 发展地方经济。在当今农民工就业困难的时候, 发展秸秆产业, 意义显得十分重要。

2 国内外秸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现状

2.1 国内现状

2.1.1 农作物秸秆收获还田机械化技术

秸秆还田有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直接还田等多种方式, 目前以推广直接还田和全量还田为主。在稻、麦收获时用机械将秸秆粉碎, 再用旋耕灭茬机将割茬和粉碎的秸秆翻入土层, 对培肥和改良土壤、降低化肥使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2 农作物秸秆能源化机械技术

农作物秸秆能源化技术包括秸秆的沼气技术、秸秆气化制气、秸秆压块成型制炭和发电技术。将秸秆收集、粉碎、打捆和运输, 作为生产能源的原料, 这是实现秸秆高效、高档次利用的重要途径, 既缓解我国能源紧张, 又有利于保护生态和资源。

2.1.3 农作物秸秆饲料加工机械化技术

秸秆饲料, 就是将秸秆经过青贮、氨化、微贮处理后饲喂畜禽。通过养畜过腹还田, 是一种具有较高综合效益的秸秆利用模式, 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饲料加工的机械设备主要有:秸秆青贮收获机械 (包括割秸机、打捆机) 、秸秆粉碎机械 (铡草机、揉丝揉碎机) 、青贮设备及装料与卸料设备等。

2.1.4 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技术

农作物秸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有机物, 是栽培食用菌的好材料。利用秸秆作为基料栽培食用菌, 能较好解决培养基材料影响食用菌生产的问题, 增加食用菌生产原料的来源。同时, 生产鲜菇后剩余的蘑菇糠可作为优质有机肥还田。例如利用机械化生产栽培食用菌基料, 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这项技术的应用推广, 使农业资源多级增值, 秸秆种菇既可引导农民致富, 又可促进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和创汇农业的发展, 是秸秆利用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2.1.5 农作物秸秆有机肥生产技术

秸秆有机肥生产中, 利用粉碎机将秸秆粉碎, 与畜禽粪便混合并加入腐解剂进行堆肥腐熟, 由秸秆有机肥造粒机加工制成颗粒状有机肥料。商品有机肥的工厂化生产, 可以把大量的秸秆集中起来进行处理, 为秸秆的大量合理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这将是很有潜力的新兴产业。2.1.6农作物秸秆发电技术秸秆发电设备主要有:秸秆燃烧锅炉、秸秆打捆起重机、秸秆输送设备及系统、秸秆压块机、铡草机、秸秆输送机、秸秆破碎机、秸秆发电机组 (气化发电机组、直燃发电机组、混燃发电机组) 、秸秆储运设备、秸秆煤灰设备等设备。

现有的农村秸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包括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肥料技术、秸秆饲料技术、秸秆气化和固体燃料技术、秸秆发电技术、秸秆工业制品技术以及其它秸秆利用技术, 其中秸秆饲料技术、秸秆气化和固体燃料技术、秸秆发电技术等都要涉及秸秆的颗粒、制块固化技术。秸秆还田技术在江苏主要是稻收后的旋耕埋茬技术、麦收后的水田埋茬起浆技术、玉米秸秆的粉碎还田技术。秸秆气化、燃料设备包括小型家用秸秆气化炉及气化灶具、秸秆粉碎机、秸秆上料机、秸秆压块机、气化机组和贮气柜、秸秆沼气装置、制炭机等。秸秆饲料设备包括秸秆系列饲料、膨化压缩机、秸秆压块机、秸秆揉碎机、秸秆颗粒饲料粉碎机、草卷包膜机等, 这些设备和技术基本成熟。秸秆工业制品包括秸秆系列人造板、秸秆门、秸秆墙体材料。还有草绳、草袋等技术与设备。

2.2 国外现状

欧美等国主要将秸秆作饲料处理, 多余部分还田。丹麦是世界上首先使用秸秆发电的国家。美国也使用秸秆作饲料和发电, 有的地方还用来盖房, 将整捆的秸秆高强度挤压后填充新房的墙壁。目前, 美国能源部将小麦秸秆作为再生生物能源的一个重要来源, 由农业部出资1 400万美元、能源部出资400万美元, 共同设立一项基金, 资助有关生物燃料、生物能源及相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美国目前有116个乙醇提炼厂, 每年可以生产59亿加仑的乙醇, 另外还有81个新厂房正在建造之中。在美国, 每生产1加仑乙醇, 可以得到51美分的政府补贴。

日本秸秆的主要处理方式有2种: (1) 混入土中还为肥料, 以及作粗饲料喂养家畜。将稻秸秆翻入土层中还田的约占68%, 其次作为粗饲料养牛的约占10.5%, 与畜粪混合做成肥料约占7.5%, 制成畜栏用草垫约占4.7%; (2) 一小部分难于处理的秸秆就地燃烧, 约占4.1%。日本也在积极挖掘秸秆的燃料转化潜力。

3 农村秸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前景

农村秸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现在在国内正处于热点阶段, 有关技术基本成熟, 目前, 相关科研单位、院校、厂企都在加紧完善、优化, 以提高性能, 秸秆处理和利用产业前景非常好。

秸秆还田机械和技术发展相当快, 有许多科研单位、院校、推广单位、生产企业在研发和生产, 生产企业多, 市场需求量大。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秸秆禁烧和秸秆利用的重视以及人们认识程度的提高, 在其它秸秆利用技术还处在发展阶段的时期, 有相当大面积的稻麦秸秆还必须还田,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秸秆还田机械的市场前景还非常可观。

我国近几年的秸秆饲料技术发展较快, 河北、河南以及山东的秸秆饲料机械技术发展最快, 有关技术参考了加拿大、美国的饲料机械技术, 生产企业较多, 带动了地方工业的发展和农村秸秆饲料加工业的发展, 秸秆饲料的加工、销售形成规模, 以不断满足养牛等养殖、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同时, 从饲料机械演变出来的秸秆固化机械 (秸秆颗粒、制块机械) 正在不断满足燃料、发电的需要。秸秆气化站、秸秆发电厂在各地相继建立, 家庭秸秆气化炉、燃烧炉蓬勃发展。市场需要大量的秸秆固化机械。

秸秆工业制品技术发展迅速, 尤其是秸秆系列人造板生产厂相继建立。

以上的秸秆饲料、秸秆颗粒 (块) 、秸秆人造板还大量出口。此外, 秸秆肥料、秸秆液化 (变油) 、秸秆煤化 (变炭) 的研究和应用也非常快, 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国外秸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已趋成熟, 国内的技术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或参考国外技术, 许多国外企业纷纷在国内投资办厂, 一方面获取较高的利润回报, 另一方面也带动了我国的秸秆利用产业的迅速发展。

农村秸秆产业化前景非常看好:

(1) 秸秆燃料化方面, 秸秆气化需要工厂生产大量的气化炉、气化站, 秸秆颗粒化燃烧也需要工厂生产大量的秸秆颗粒燃烧炉。

(2) 秸秆发电方面, 我省还需要建许多秸秆发电厂, 因为只有发电厂才能消化大量的农作物秸秆, 而秸秆发电厂不能离秸秆源区太远。

(3) 畜牧业、养殖业需要大量的秸秆饲料, 秸秆固化饲料要便于运输、存储, 国外对我国的秸秆固化饲料需求量也很大。

(4) 秸秆工业制品化, 将形成秸秆人造板制造厂等企业。

(5) 还将形成秸秆利用的前期产业, 无论是秸秆气化、秸秆饲料化, 还是秸秆发电等, 都需要秸秆的收集、打捆、装、卸及运输、固化 (颗粒化、块化) 等一条龙前期服务产业, 尤其需要较多的秸秆固化企业生产固化成型的秸秆块粒。

4 农村稻麦秸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 预计近5~10年农业废弃物还田、燃料化、肥料化、饲料化仍然是秸秆利用的主要发展方向, 但必须用新的技术和经营理念, 以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效率和效益为目标, 对农作物秸秆资源进行综合利用。

目前, 在江苏秸秆还田机械主要是秸秆利用的埋茬旋耕机和水田埋茬起浆机, 作业性能稳定,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功率消耗大、油耗高, 有关农艺配套技术不完善, 需要改进、优化, 制定、完善配套的农艺技术规程;秸秆气化炉使用存在的问题是焦油副产物, 需要降低焦油量和进行处理;气化炉、饲料、发电对秸秆颗粒 (块) 的水分、密度要求不同, 需要研究制定技术规程;秸秆燃料化 (气化、燃烧、发电、沼气) 、肥料化、饲料化、工业制品 (秸秆造板) 技术的发展均需要在秸秆收集、打捆、装、卸及运输、固化成型等方面需要与其配套机械和技术的同步发展, 并形成集成技术。

(1) 在现有秸秆还田机械和技术的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改进麦秸秆还田起浆旋耕机和稻秸秆还田旋耕机等关键设备, 解决秸秆还田机械功率消耗大、油耗多、使用成本高的问题。

(2) 开展秸秆收集联合技术和设备研究, 满足造粒、气化、饲料、发电、有机质、工业制板等的需要。秸秆焚烧难以禁止、秸秆综合利用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秸秆收集困难, 由于打捆机在南方小田块难以推广, 需要研制出合适的秸秆收集处理联合作业机械。

(3) 进一步研究秸秆切碎、固化成型 (制粒、制块) 等技术及设备, 研究气化炉、饲料、发电对秸秆颗粒 (块) 的水分、密度要求。解决目前市场上各种秸秆切碎、固化成型设备功率和效率参差不齐、用户难以选择的问题。

(4) 研究改进、优化秸秆气化关键技术和设备, 降低 (气味) 焦油含量, 提高气化质量。

(5) 集成上述秸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 形成秸秆利用技术体系, 制定技术、工艺规程, 便于示范推广。

(6) 探索秸秆制粒、制块公司的运营模式, 探索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的管理机制。

(7) 在农村示范推广各种秸秆还田、气化、饲料、肥料、制粒、制块和工业化利用技术, 形成秸秆还田和工业化利用产业、专业户、专业合作组织、产业链, 发展地方经济, 提高农民收入。

5 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秸秆露天焚烧难以禁止主要有2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发展慢, 利用程度不高。二是秸秆收集技术发展慢, 没有效率高的收集机械。现有的打捆机在南方小田块难以推广的主要原因:一是目前市场上的打捆机都为牵引式, 与拖拉机连在一起的机组较长, 转弯、掉头半径大, 不能满足南方小田块秸秆的打捆需要, 田头及田块的四角的秸秆无法打捆。二是在田间打成的捆, 要收集到田边道路上比较困难, 还需要人工或其它机械搬运, 要二次作业, 影响农时和劳力。三是水稻收割后, 田较烂时不适合轮式拖拉机牵引打捆机作业。

为有效解决秸秆焚烧难题和满足秸秆气化等秸秆综合利用的需要, 迫切需要秸秆收集、粉碎、贮存、运输等工序的集成设备, 一次性完成秸秆综合利用前的收集、粉碎、贮存、运输等多道工序, 减少作业工序、作业时间、作业成本、工作强度、粉碎粉尘污染, 节省农时, 高效秸秆预处理。

参考文献

[1]陈琦, 凌小燕, 高翔.江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现状与对策[J].中国农机化, 2008, 3:70-73.

农村水资源利用现状 篇5

重庆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建议

摘要:农村有机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人畜粪尿等,具有污染和生物质资源双重特性.本文分析了重庆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四点建议.作 者:韦秀丽 李萍 高立洪 蔡鸣 龙翰威 作者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401329期 刊:南方农业 Journal:SOUTH CHINA AGRICULTURE年,卷(期):,4(2)分类号:X7关键词:农村有机废弃物 生物质 资源化利用 重庆

如何利用农村中学生物课程资源 篇6

一、教师要充分认识生物课程资源对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性

应该说在生物教学中,课程资源是教师开展课程教学的重要素材和重要资源,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结合学校实际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兴趣,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但农村中学在现有的教学设备、图书馆建设、信息技术装备、教仪教具的更新、生物园建设等各方面的教学资源相对来说还不完善,甚至还很落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工作的实施。面对现实老师要有清醒的认识,思维上不要局限于教材、几种教仪教具、几个课件上,而是要结合地区、学校、学生的实际,认真去挖掘有利于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各种因素,挖掘农村中学特有的课程资源。因此,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生物教师来说,要充分认识生物课程资源对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指导我们积极去探知,利用农村中蕴藏着的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从而不断满足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需求。

二、教师要善于挖掘农村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为服务教学

课前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初中生物实验中涉及的材料较多是动、植物的材料,农村中学的学生采集起来较为容易,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动物中的鼠妇、青蛙、蚯蚓、蝗虫等材料,学生很容易就可得到,教师要充分用好这些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还有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把采集来的较完整的生物实体制作成动物、植物标本,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样做可让学生更进一步接触生物实体,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生物课本知识的巩固,还培养了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浓厚兴趣。

积极开展适于农村学生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制作标本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师要善于用好这些无形的课程资源,去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我校开展的“生物实践探究活动”课题中,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周围的农户在种植、饲养等生产情况,从中了解一些种植、饲养的知识;结合本地区稀土资源丰富,但开采不合理,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我们组织学生对开采地进行实地调查、对开采地周围的群众进行访问,取回土样、水样进行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对比试验、向相关部门采集数据,最后形成调查报告,把活动情况向全体师生进行展示;开展的《农村小河圳水质污染状况调查》、《五指石森林生态调查》等活动的开展在全体师生中造成了良好的影响,使广大师生深刻认识生物与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这些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对农村学生来说一些动、植物的活体很容易取得,我们根据这个有利条件,经常开展制作动、植物标本比赛活动,这些活动对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非常有效,特别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挖掘农村家庭中的生物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学习渠道

书本知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才能显示其魅力所在,由于农村学生经常参加家庭中的生产劳动,对生产中的一些现象比较了解。如:谈到“缩手反射”时,学生就会很快回答:补衣服时不小心触碰到针尖就会马上缩手;谈到“烧苗”现象发生的原因时,学生很快就能说出是因为施肥太多,但内在原因却说不准。此时,教师要把握好这些机会,讲解其中原因,学生带着一种求知欲望去学习,这样掌握知识就容易多了。

在讲解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因素时,结合学生自己家中种下的油菜因多日雨天造成出苗率大降;水稻育苗加盖透明薄膜等现象,说明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只要老师结合这些现象加以正确引导,学生就很快、很自然地掌握了相关知识。再如:我们客家地区有一种传统酿制娘酒的工艺,这种酿酒工艺几乎每家每户都会,老师可引导学生去观察、询问整个酿制流程,引导学生结合酵母菌的知识去思考、这样学生对发酵方面的知识就会有更深的巩固和理解。在农村家庭的生产、劳动中还有很多事例与生物课程教学中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只要老师多去发现,多去利用这些课程资源,从而来不断拓展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渠道。

农村水资源利用现状 篇7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为天水市农村中小学自然地理体育资源

1.2 研究方法

1.2.1 特尔菲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要求, 设计了学生问卷。对问卷进行效度、信度检验后, 形成了最终的学生问卷。

1.2.2 问卷调查法

对天水市所属2270所学校采用分层抽样法建立抽样框[1,2], 对抽取的学校随机发放学生问卷, 每个年级5份 (小学4、5、6年级) 共280份, 采用现场回收, 回收率100%。在对回收问卷的整理中, 剔除无效问卷24份, 回收有效问卷率为91.43%。

1.2.3 个案法

个案法是对某种类型单一案例的深入调查[3]。采用此方法对自然地理资源可开发利用但开发利用不足的学校, 以案例形式提出开发利用的建议。

1.2.4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五县二区最近出版的县、区志, 了解各县、区学校体育开展情况, 参考和借鉴了有关课程资源的文献资料以及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方面的资料[4,5,6,7,8,9,10,11]。

1.2.5 实地考察法

去五县二区所选21所学校按照拟定好的实地考察提纲, 就学校现有场地器材的改造、布局、合理使用情况以及自制器材情况, 并就体育与健康课的授课情况进行现场观察。

1.2.6 访谈法

多次向教师请教、咨询。按照拟定好的访谈提纲, 对五县二区所选21所学校53位体育教师及部分学校领导, 就自然地理资源的有关问题进行访谈。

2 研究的主要问题

2.1 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现状

据实地考察, 天水市农村学校周围存在着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农村地区空气清新, 阳光充足, 水清洁, 无污染, 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学校周围一般都有马路、沟渠、草地、山地、田野, 有些学校前有小河、沙地等。

2.2 自然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从表1可看出, 学校在不同的季节最常开展的体育活动项目:春季为春游;夏季为爬山;秋季为爬山;冬季为打雪仗。

(多选n=256)

(多选n=256)

从表2可看出, 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外参加体育活动的地方:最常去的是田野;其次是山地、沟渠。另外, 据实地考察和访谈调查, 体育教师也能根据不同的季节、天气, 安排不同的运动项目, 如夏季安排球类运动, 冬季安排中长跑、堆雪人, 在风天、雨天、雪天安排室内游戏、保健理论课。学校周围一般都有荒山、草地、沟渠、田野、沙地等。但出于安全考虑, 学校领导一般不主张带领学生走出校门, 体育教师也往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学生走出校门不好管理, 一般都很少带学生去校外参加体育活动, 所以对于这些资源的利用特别有限。

2.3 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特色

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 不仅对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具有特殊的课程价值和意义, 而且对欠发达的天水农村中小学更具有特殊的课程价值和意义。天水农村地区空气清新, 阳光充足, 水清洁, 无污染, 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学校附近有小河、小树林、山地、沟渠、田野、沙地等。

3 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案例

3.1 案例1 轻松愉快的跳台阶活动

活动目标:利用山丘自然地形台阶, 使学生体验到在大自然中活动的乐趣, 同时利用自然地形跑、跳结合, 发展学生的弹跳及速度能力。

活动过程:将学生分成两组, 一组在山丘作放松活动, 一组排成一路纵队, 等第一位学生跳过两个台阶后, 第二位学生开始跳, 依此类推, 两组轮换, 共11个台阶, 等每人跳完4组后, 整理放松。

案例评析:利用自然地形, 台阶高低不同, 学生集中在一起, 前追后赶, 提高了运动乐趣, 也可以发展学生的速度, 弹跳等能力。同时使学生体验到紧张、兴奋、欢乐的运动气氛。

3.2 案例2 小河滩放风筝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将学生分组, 每组4人。每组选出1人轮流放风筝比赛, 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的风筝飞得高, 最后综合评比, 选出优胜组, 奖励风筝。

案例评析:天水市五县二区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前有小河, 春季小河滩松软, 踩上去像海绵垫, 不会损伤学生的身体。放风筝是中小学生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 学校可在春季买风筝, 成本低。另外, 学生可根据买的风筝样本自己制作,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河滩放风筝要注意加强安全教育, 教师要加强巡回检查指导。

4 结论与建议

对大多数农村地区, 经济都相对落后, 体育经费投入较少, 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 制约了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建议建立农村地区政策法规的保障体系:在法规方面, 要保障体育教师开发与利用自然地理资源的合法性。在经费方面, 农村地区各级政府部门应合理地为体育与健康教学划拨出足够的经费, 改善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条件。拨出一部分经费用于开发自然地理资源, 使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得到经费的保证。

摘要:在体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 以甘肃省天水市21所有代表性的农村中小学自然地理资源为研究对象, 采用特尔菲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个案法、数理统计法, 对当前甘肃省天水市农村中小学自然地理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农村中小学自然地理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路、案例、保障体系等。旨在引起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者对以上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自然地理资源, 以不断改进教学。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自然地理资源,现状

参考文献

[1]郭星华.问卷调查技术与实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2]丛湖平.体育统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4]马鼎茂.天水体育四十年 (草稿) [Z].1993.

[5]柴金祥.秦城区志[M].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1.

[6]潘守正.天水市北道区志[M].甘肃文化出版社, 1997.

[7]张忠尚.秦安县志[M].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1.

[8]杜松奇.甘谷县志[M].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9.

[9]李恰.武山县志[M].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2.

[10]蒲松延等.清水县志[M].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1.

农村水资源利用现状 篇8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农村的职业教育,指出农村职业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是农村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培养体魄强健、心理健康的劳动者。笔者通过调查了解河南省农村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资源的现状,经过研究分析,提出农村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为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理论参考。

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为了便于研究,把体育教学资源的体育教师资源、体育场地器材资源、体育自然地理资源和传统民俗体育资源作为河南省农村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资源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笔者在郑州师范学院图书馆等地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及法律规章制度。还通过网络查阅了《中国期刊网》等有关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与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文献,并进行研究分析,充分了解目前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 访谈法

在研究过程中,对河南省部分县区教体局主管体育教学的领导和部分在农村体育教学研究方面有造诣的专家进行走访,并走访部分农村职业学校校长及教务主任,进一步了解农村职业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咨询相关的体育教育专家,就课题的有关问题充分交流意见,对研究提出科学合理化建议。

2.2.3 观察法

连续几年带领郑州师范学院体育系学生到部分县市农村学校教育实习,利用这个机会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进行了初步实地观察,深入部分农村职业学校实地观察体育教学、体育场地设施、周边自然地理环境和当地传统民俗体育的开展情况。

3 河南省农村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资源的现状分析

3.1 农村职业学校体育教师资源的情况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的灵魂,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核心,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主导。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人力资源的主要因素,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体育教师的潜力,是开发体育教学人力资源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农村职业学校体育教师的调查得知,农村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学历结构不尽合理,本科学历比例较低,职称结构也不太合理,高级职称较少。农村职业学校岗位培训较少,60%的教师没有参加过岗位培训,这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造成很大影响。在座谈中了解到,因为农村职业学校条件差,很多本科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职业学校来,在职称评定中不重视体育教师。还了解到体育教师除了担负体育教学外,还要担负其他工作,兼职的情况比较普遍,专职体育教师有减少趋势。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体育工作,是影响体育教师的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的重要因素。

3.2 农村职业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资源的情况

学校体育场地与体育器材是发展体育运动重要的物质条件,也是体育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最基本要素之一,体育场地与体育器材的有效利用关系到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为了更好的开发与利用农村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资源,就必须深入全面的了解河南省农村职业学校的体育场地与体育器材基本状况。通过调查发现,被调查的64所学校中使用较为普遍的篮球场、乒乓球场和排球场,只有4所学校有标准的田径场。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没有一所学校有室内体育场地,部分场地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直接影响场地的使用率。体育器材的情况,更不容乐观,大部分学校常用器材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篮球、排球等。农村职业学校一般是在县城、乡镇,校园相对比较宽敞,如果充分利用,是大有可为的。

3.3 农村职业学校体育自然地理资源的情况

自然地理资源是最环保、最便捷、最节省的体育教学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对体育课程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体育教学的自然地理资源主要有草原森林、山地丘陵、江河湖海、田野沟渠、沙漠海滩、冰雪阳光等。通过利用自然地理资源,不断开发如野外游戏、越野跑、爬山、野外生存训练等体育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锻炼出适应气候、自然、地理环境的能力,自觉养成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我们必须去积极地开发利用体育教学课程自然地理资源,学校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客服困难,有序的让体育教师带领学生到自然地理资源中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经过调查,现在学生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学校领导及体育教师不允许也不敢带学生去野外活动。农村职业学校学生相对来说离野外近,更容易接近自然,再者农村职业学校体育器材贫乏,体育教师为了教学的顺利开展,更应该到大自然中去上课。

3.4 农村职业学校传统民俗体育资源的情况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勤劳和智慧的人民,创造出丰富多彩、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民俗体育,传统民俗体育是灿烂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是祖国灿烂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及乡土风情,彰显了传统民俗体育的技巧性、艺术性和娱乐性。河南省地处中原,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经过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在中原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传统民间体育资源种类繁多,有良好的体育健身价值。如舞龙、舞狮、划龙舟、踩高跷、扭秧歌、踢毽子、跳花绳、荡秋千、抖空竹、放风筝、打陀螺、推铁环、捣鸡、拔河和武术等。经调查可知,农村职业学校虽然地处城乡,但是传统民俗体育的开展并不理想,开展最多的是踢毽、跳绳和武术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领导不够重视,没调动体育教师积极性。

4 河南省农村职业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利用开发的对策

4.1 体育教师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对策

4.1.1 努力做好农村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培训工作

教师本身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学校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农村职业学校体育教师生活在农村,信息比较闭塞,接触新体育事物较少,必须对农村职业学校体育教师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提高他们素质和能力,使之能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教育主管部门必须重视农村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采取合理的方法和形式,把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主要内容。一定要把体育教师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不走过场。

4.1.2 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执行者,其本身又是体育教学资源。但在现实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往往不被重视,在待遇方面往往低于其他学科教师,严重挫伤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影响正常的体育教学顺利进行。教育主管部门必须纠正不平等的现象,要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使体育教师舒心的投入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当中去,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管能动性,才能把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才能长久。

4.2 场地器材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4.2.1 充分利用农村职业学校校园的优势,积极改进自建体育场地

相对来说农村职业学校校园有较大的空间,要积极想办法,把空地、树林等自建成体育活动场地。要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规律,改进现有场地,使之成为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场所。还必须优化场地的布局,合理套用场地,最大限度发挥体育场地功能和作用,充分发挥农村职业学校的场地资源优势,为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做出最大的贡献。

4.2.2 合理利用农村广泛资源优势,鼓励师生自制体育器材

农村有丰富的资源可以用来开发成为简易的体育器材。女生可以利用鸡毛制作毽子,利用废布和粮食制作沙包等。男生可以利用废木头制作陀螺,利用废木板制作乒乓球拍等。教师可以利用木棒制作武术棍,可以利用废弃的编织袋制作跳绳等。作为学校领导一定要鼓励体育教师和学生自制简易的体育器材,保护师生的积极性,要对自制简易器材突出的师生进行奖励,在学校师生之间要形成自制简易体育器材的良好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缓解农村职业学校体育器材紧张的现状。

4.3 自然地理资源优势开发利用的对策

4.3.1 开发学校周围自然地理资源为体育教学服务

农村职业学校往往位于田野里、小河边、小山下、树林中、小路旁,周围有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要不断开发利用这些自然地理资源,如在树林里捉迷藏,练习蛇形跑,在小山上进行定向运动,在田野里和小路上开展越野跑等。在开发这些自然地理资源使之成为体育课程资源时,首先要保证在体育教学时的安全性,如果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我们开发这些资源也就失去意义和价值。其次要保证学校的其它教学等日常工作不受影响,在开发利用自然地理资源千万不能舍近求远、重繁弃简,要遵守就近原则和便于体育教学开展的指导思想来合理的开发自然地理资源为体育教学服务。

4.3.2 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发课外体育活动的自然地理资源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续,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职业学校有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我们必须把这些资源有效地、安全的开发成可以运用的体育课程资源。如下课后到田野里放风筝,双休日可以去郊游等。开展在大自然中的课外体育活动,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等思想教育,及时和学生家长沟通,要做到学校、体育教师、学生和家长四位一体,信息畅通,便于监督,确保安全,真正使学生在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的海洋里自由的锻炼其体魄,陶冶其情操,愉悦其身心。

4.4 传统民俗体育资源优势开发利用的对策

4.4.1 多渠道培训体育教师的民俗体育技能,培养符合农村实际的体育师资队伍

在我们国家体育师资的培养体系里,传统民俗体育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很多体育院校不重视传统民俗体育知识技能的培养,现有的体育教师对传统民俗体育技能是比较薄弱的。首先体育教师应该虚心向民间艺人学习传统民俗体育的知识技能,使之成为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次要聘请民俗体育专家举行传统民俗体育知识讲座,更加详细透彻了解传统民俗体育的相关知识。再次要观摩其他较为成熟的传统民俗体育课教学,使自己能够熟练掌握民俗体育教学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体育教师的民俗体育知识技能,更好的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服务。

4.4.2 加强传统民俗体育资源的挖掘整理,开发培育学生喜闻乐见的传统民俗体育项目

传统民俗体育资源成为体育教学资源,源引入学校,我们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要对地方存在的民俗体育活动进行调查研究,弄清其发展历史,保留其有价值的文化及技能,去其迷信庸俗的东西。其次需要专家学者、体育教师及民间艺人共同合作,发挥他们的创造性,针对学生不同的需求,开发出不同的传统民俗体育资源。再次要提高传统民俗体育资源的价值,为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4.3 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传统民俗体育资源的管理,保证传统民俗体育的有效开展

要高效开发利用传统民俗体育资源就必须对民俗体育教学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传统民俗体育资源和其他教学资源一样的重要性,有效地开发利用都能够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其次要对农村职业学校开发利用传统民俗体育资源进行政策经济的支持,保证传统民俗体育的良好开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还要对开发利用传统民俗体育资源过程中表现优秀的体育教师进行表彰和在职称评定上给予倾斜,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氛围,学生才能更加喜欢体育活动。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农村职业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了河南省农村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参考文献

[1]何忠,许志琳.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4):103-105.

[2]施小菊.试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体育科学,2003(4):20-24.

[3]顾雪兰.学校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构想[J].体育学刊,2003,10(4):98-100.

[4]谢静月.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0(1):88-89.

[5]陈作松,季浏.新体育课程的设施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3):370-374.

[6]张学忠.学校体育课程资源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

[7]张学忠等.甘肃省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2):95-98.

农村水资源利用现状 篇9

例如,我们微山县鲁桥镇号称“中国乌鱼之乡”,无论就其乌鱼养殖的规模,还是技术、管理和质量都已名扬于外。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发起组建了“乌鱼养殖管理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以周边乌鱼养殖区为基地进行活动。我们号召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问乌鱼养殖专业户及自己动手亲自实践等活动,掌握乌鱼养殖的基本技能———从孵化、喂养、防病到换水、出池等。这样一来,学生从中不仅培养了研究性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基本劳动技能和有关信息资料。

结合本项活动,我们还深入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我们组织学生调查了解乌鱼的市场行情,了解乌鱼的贮藏运输,了解乌鱼的加工生产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查活动,再加上自己查阅资料,结合自身的实践和探索,同学们创造性的提出了有关乌鱼养殖的系列建议: 如采用大棚孵化打破季节限制,提高成活率; 大小分池,以防止弱肉强食,从而达到均衡生长等。这些建议有的可能不够合理,但这无疑是学生探索精神的体现,创造精神的发扬。

另外,我们还利用本地农业特点开展其它活动。我们让学生下田地、干农活、进果园学技术等,通过这些活动,有的学生学会了锄地,有的学生学会了插秧,有的学生学会了喷药、施肥,甚至有的学生谈起果园中的技术活也一说一套: 冬剪枝、松土,春施肥、浇水、授花粉、梳果枝,夏喷药、防虫害、精管理。当然,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同学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劳动技术,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更是得到了升华。如有的同学发自内心地说出“我现在才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换来甜蜜的果实”。“农民是最辛苦、最伟大、最默默无闻的英雄”等颇有心得的话语,这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无法实现的教学效果。

二、开发与本地人文地理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

1. 每年春季组织学生开展以“游我家乡,爱我家乡”的游览活动。通过对本地“仲子庙”“微山湖”“铁道游击队纪念馆”等特有人文地理景观的游览活动,即使学生迷恋于家乡的美景和历史文化之中,同时也可以引发学生“爱我家乡”“建设家乡”的强烈思想共鸣。

2. 开展“保护微山湖,防止水污染”的社会调查活动。微山湖是我们家乡的骄傲,但近几年微山湖水却时常遭受污染,一些工厂废水、生活用水肆无忌惮的排入微山湖,致使鱼虾死亡,湖水污染。基于此种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调查、宣传、感受,也让他们提建议、出主意,给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环境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更使他们的思想品德得到提高。

此外,结合本地人文地理,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展了爬荒山、穿树林、访名胜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有的被山林的俊美秀逸所陶醉,有的被名胜古迹所震撼。当然了,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大自然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也明显增强了,看着迷人的农村风景,很多同学发出感慨: “农村的天,农村的地多美啊,我为自己是一个农村人骄傲”“多清新的空气、多清澈的溪水,如果那些环境被污染了地方能变成这样该多好……”

三、开展与农村学校条件相适应的科技活动

众所周知,农村学校无论教学条件还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都是相对不足的。这样,一些活动条件要求高,制作条件要求精的科技活动,即使再好我们也无法开展。因此结合农村实际条件,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开发相应的科技制作活动就势在必行。在这方面,我们也进行了积极地探索。

首先,我们号召学生利用农村生活和生产劳动资源开展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如有的学生根据农业劳动特点发明了“自动浇水器”“自动施肥器”“自动拔苗机”等,有的学生发明了“吹不倒的小帆船”“乌鱼捕鱼器”,还有的学生发明了“河边垃圾捡拾器”“小动物自动喂水器”颇具本土特点的发明和创造。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动手能力得到增强,同时也使他们重新认识自己,信心倍增。

其次,我们还坚持限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活动原则,既倡导一定的形式,又不限制具体的活动内容。如我们每年都开展“五个一”活动,即要求学生每周讲一个农民发明家的故事,每月办一期家乡科技展,每学期搞一项小发明或者小制作,每学期写一篇科技小论文,每年阅读一本科技书等。

再次,我们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开展农村科技活动,从而形成一个“人人参与,个个争先”,“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

四、利用农村条件,开展好与学科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

1. 与语文实践活动的结合

结合农村现有条件及语文实践活动特点,我们开展了一些综合实践活动:

( 1) 口语交际活动。我们让同学们留心观察,细心搜寻日常生活中一些农民使用的健康有趣的口语、农谚、民谣等,然后定期在班内进行交流、表演和模仿。通过这项活动,既丰富了学生语言,增长了见识,同时本地农村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 2) “写家乡”活动。写家乡的山,写家乡的水,写家乡的人,写家乡的变化,写家乡的风土人情,写家乡的奇人轶事……通过“写家乡”活动,学生一方面可以写出内容丰富、感情真是的文章,另一方面又可以陶冶爱家乡、以家乡为荣的情操。

2. 与数学实践活动的结合

“走集串市、购物讲价”,可以使学生课堂中学到的数学知识实际应用,而结合“百分数”知识开展的“打折与策略”活动; 结合农业知识开展的“一日用水之多少”“合理施肥”“人口与产量”等活动则又使数学的价值得以显现,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自主性、实践性以及因地制宜的特点得以充分体现。

3. 与其他学科实践活动的结合

如我们结合“科学”学科开展的“自制树叶画”“人造活火山”等科技活动; 结合“品德与社会”开展的“我心目中的农民形象”互动; 结合美术课开展的“画农村”活动; 结合音乐课开展的“为我家乡编首歌”、“变废为宝———自制小乐器”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真正将学科实践活动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之中,切切实实开发和利用的农村课程资源。

综上所述,充分利用农村课程资源,开展好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将为我们农村的素质教育贡献巨大力量,将使我们农村孩子们的创造和实践能力大大增强。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结构体系中一门举足轻重的必修课,是一门以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同时,它又是一门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实施的课程。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们根据本地农村资源特点,对“利用农村课程资源开发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现就取得的一些成果梳理总结如下。

浅谈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策略 篇10

临泉县辖有33个乡镇821个行政村, 总面积1818km2, 耕地173.68万亩。多年 (1951~2000年) 平均降水量为891.8mm, 为易涝易旱的砂礓黑土区, 是国家级的贫困县。境内有洪河、谷河、润河、涎河、流鞍河、泉河六条骨干河道, 75条大沟遍布全县。县境内的水系分泉河水系和洪河水系, 其中, 泉河是沙颖河支流, 洪河为淮河的支流。

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临泉县的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7.036亿立方米 (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 , 按1988年的人口和耕地面积计算, 人均水资源量约为397.88m3, 亩均水资源量约为405.11m3, 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约占全省平均水平的1/3。从水质上看, 泉河在枯水期受河南省来水的影响, 水质经常属五类水质或超五类水质标准, 内部有些乡镇, 由于受企业排污的影响, 沟塘和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 无法用于农业生产和生活, 形成人畜饮水的作物灌溉用水困难的局面。水资源的短缺和水质的污染已严重影响了全县的经济发展, 因此, 合理配置有限的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2 水资源短缺的成因分析

2.1 自然地理和气候因素

临泉县属暧湿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全年日照充足, 气候温和, 年平均气温14.9℃, 1月份最低为0.9℃。年降水量多年 (1951~2000) 平均为891.8mm, 1954年最大降水量为1809mm, 1976年最小最水量为497.5mm, 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49%, 7月份最高, 占全年的22%, 12月份最少, 占全年的2%。空间分布自西北向东南递增, 相差50mm。年平均蒸发最1695.3mm, 6月份最大为281.4mm, 年平均相对湿度72%, 7月份最大达80%。境内洪河水的过境量5.70×108m3, 泉河水的过境量为23.34×108m3, 境内的河流属季节性河流, 一般每年的7~9三个月为丰水期, 11月份至第二年的4月份为枯水期, 干旱年有断流现象, 因此, 年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 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县城区集中开采深层地下水, 致使地下水位下降

20世纪70年代以前, 县城深层地下水开采较少, 整个深层地下水水循环处在自然状态, 七十年代中后期, 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 地下水位明显下降。目前, 县城区内临同路至人民路之间的一些深井的动水位在海拔高程-3至-4m, 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据统计, 县城及县城开发区内现有深井41眼, 80%的水井深在200~300m左右, 属于取同一取水层位的地下水, 由于开采量较大, 致使部分深井在集中取水时段出现“掉泵”或“气蚀”现象。深井越打越深, 县自来水厂有4眼深井已达500m深。县化肥厂在不足1.5km2的范围内打深井9眼, 由于掠夺式的开采地下水, 致使县城区内前进路至人民路的一些地段及化肥厂厂区内已形成取水漏斗区, 并在逐渐扩大, 由此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2.3 水污染严重, 水环境日趋恶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 污水废水的排放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县城区内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泉河。目前, 县城内只有化肥厂、酒厂和淀粉厂三家工厂有治污设备, 日处理工业污水在10000m3左右。县境内的洪河和泉河由于受河南上游来水的影响, 大量的污水在枯水期滞留在河内, 腥臭难闻。从环保部门的监测结果分析来看, 主要污染物种类和数量都明显超标, 特别是生物指标超标率较为严重, 沿洪、泉河两岸局部地段污染的地表水下渗, 造成地下水污染, 大肠杆菌严重超标, 已危害到人体健康。据有关部门化验, 全县抽样十个对浅层地下水水质与七十年代水质分析结果相比较, 氯化物、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物含量分别增高14.20~292.09m/L、24.02~635.07mg/L、333.99~1126.73mg/L, 且水质污染逐渐加重。

2.4 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临泉县有耕地172.12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88.85万亩, 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4.22万亩, 仅占16%, 灌溉水利用率较低。目前, 县境内的农业灌溉主要靠小口井、机井配小机泵、喷灌机灌溉。由于面上的中小型涵闸开启频繁, 致使浅层地下水没有补给水源, 水位下降, 特旱年西部地区的一些乡镇, 动水位下降至地面以下8~10m, 小机泵抽不出水, 增加了抗旱的难度, 加剧了水资源的供求矛盾。工业用水万元产值用水量达618m3, 重复率不足25%。生活用水管网老化, 跑、冒、滴、漏现象严重, 居民节水意识不强, 公共管网设施跟不上, 浪费严重。

3 水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3.1 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针, 充分发挥有限的水资源作用

一是增加水利投入, 发展水利基础产业, 加大对水工程管理力度, 保护好现有的涵闸, 最大限度的拦蓄地面径流, 增加地表水的蓄水量和降水入渗量, 涵养地下水源。

二是加快县二水厂的建设, 拟建郊区身城区供水的供水工程。近期应加大对泉河水质的监测力度, 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一些企业, 尤其是 (上游) 河南省的企业违法排污的事实, 加大查处力度, 尽快使泉河水变清, 让县城的用水大户化肥厂和一些对水质要求不高的企业能够用泉河水进行生产。

三是尽快筹措资金建设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 中水用于农业灌溉, 或作为对水质要求不高的企业生产用水。

四是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对于用水大户的农业生产, 要适当采取以下措施节水:a.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工程;b.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建立废水处理重复利用工程;c.推广先进的节水器具;d.装表计量, 按用水定额核定用水量, 严格考核, 节水奖励, 超计划用水, 累进加价收费;e.优化产业结构, 合理调整工业布局, 优先发展低耗水产业, 限制耗水大的企业的发展。

3.2 加大管理力度, 依法保护好水资源的水质水量

一是健全县水资源管理机构, 明确职责范围, 依法行使法律、法规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和水质的职责。

二是全面实施取水许可制度, 按照水法规的规定对直接从江河、湖泊、地下取水的单位或个人实施取水许可予申请, 申请审批、发证制度, 按核定的取水量取水, 免予申请的除外。

三是做好水资源的调查和评价工作, 建立动态观测设施, 地面沉降监测设施, 密切监测地下水动态变化以及开发利用地下水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

四是严格控制打井数量和质量, 做好分层位取水规划, 防止地下水上下层位串并, 恶化地下水水质。严格控制新打深井数量和超量开采, 逐步封闭县城及县城规划区内的自备水井, 坚决杜绝掠夺式开采, 防止地下水漏斗区的产生和扩大。

五是加大水资源费的征收力度, 充分体现水资源是国家资源的一部分, 用经济的手段推动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 为水资源补偿采取的工程措施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责任编辑:袁依凡

摘要:以临泉县为例, 分析其水资源短缺的成因, 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上一篇:意外男主角下一篇:体育参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