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教育奠基靓丽人生

2024-08-02

特色教育奠基靓丽人生(精选九篇)

特色教育奠基靓丽人生 篇1

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需要课程做载体,学生发展需要课程做支撑。因此学校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整合多种资源, 努力构建博雅校本课程体系。

(一) 以国家课程为根,开发博雅校本课程

面对国家课程校本化成为学校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岐山一校积极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与优化的探索。以国家开设的课程为基础的前提下开设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博闻课程”与“雅趣课程”两类校本化课程。

博是课程的视野,“博闻课程”以培养博学、广闻为教育目标,是通才教育的基础。“酷酷英语”户外课程,“博文约礼”的礼仪课程,乐高科技课程, “博文诵读”晨读课程等,让学生广泛涉猎自然、社会、人生各方面的知识,更广泛地培养孩子的各种学习兴趣,吸取民族精粹,培养人文素养,延展国际视野, 使学生对各种文化、科学、经济以及热点问题有所认识与理解。

雅是课程的追求,“雅趣课程”以高雅情趣为教育目标,主要为满足学生特长发展需求而开设,把最精华的、最适合孩子的、最有利于孩子气质养成的内容提炼出来融入课程。花样跳绳课程、 墨韵课程、 国际象棋课程、围棋课程、 独轮车课程等,培养学生个性修养,陶冶情操,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体健能力和实践能力。

博雅校本课程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其宗旨是拓展、加深国家课程的实施。铝板琴竖笛推动了艺术课程校本化;太极扇推进了体育课程校本化;乐高机器人推进了科学课程校本化;家长活动课程推进了综合实践课程校本化。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有机整合,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同时,也促进了地方课程多元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进程。

(二) 以班本科研为泵,提升学生学习力

在践行“博雅教育”的历程中,为给每名学生能一生带走的能力,自2006年9月开设“班本科研”的校本课程。即每个学期每位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或困惑,由师生共同提出课题,制定方案,经学校审核, 然后分小组展开研究,并在每周的一节研探课上进行过程交流,每学期都要选出代表班级在全校进行研究成果展示。以生为本,以班为体,开辟了科研的绿色通道,通过“京剧脸谱”“满汉全席”“中国端午” “汉字演变”“九宫格”“食品添加剂”“红龙梦”“诗人李白”“汽车污染”等近800个小课题的研究,让师生解放了视野,走出了常态课程,塑造了研究的气质,创建了研究的氛围。

(三) 以读书工程为境,润泽童趣童心

“学苑书为境,厚泽花自开”,每天当第一缕晨曦走进岐一校园的时候,那清清朗朗的读书声便在回荡,在萦绕。坚持已经近十年的读书工程,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自由选书,读自己喜欢的书, 用兴趣让学生走进阅读的世界;第二阶段———教师选书,读一本书,读出积累,读出感悟,读出赏析,用引领让学生学会阅读;第三阶段———学校倡导,读一类书,如四大名著,外国文学,经典小古文等,用群读让学生畅游一个世界,感受一种文化;第四阶段———主题阅读,构建体系,尝试创作,如读诗,可按儿童诗—现代诗—古诗词—外国诗歌,进行序列阅读,用专攻让学生读出一种规律,读出一种品位,读出一种风格。

二、以博雅课堂拓路,在固根守本中推进改革

为了促进博雅理念在常态课堂当中的落实,学校把着眼点放在对生命成长的全程关注上,把着力点放在对课堂教学的科学建设上,全力打造博雅课堂。我们历经求变课堂———发展课堂———生命课堂———DI课堂的演变进程。

求变课堂:即课改初期,新课标刚走进校园,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还是一句口号,我们便积极倡导老师必须走进课改,必须寻求改变。 要做到三变,一是变地位,教师必须走下讲台,和学生平等对话,和学生真诚交流;二是变方式,根除满堂问,严禁一言堂,要有活动载体,在活动中认知, 长智;三是变评价,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不但要师评还要生评加自评,不但要量化还要质清。

发展课堂:求变更多的关注外在,内在变化才能催生课堂的发展。当“变”已成为常态时,我们对课堂教学又提出了新的定位。在课堂上至少要有三有—教师要有教学思想,用思想备课、上课,让课堂有筋骨;学生要有能力运动,对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表达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全课,让课堂有活力;课堂要有阶梯性,从知识的建构———活动的设计———学力的变化,要顺坡而行,让课堂有生态。

生命课堂:求变与发展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生的生命成长。有此认识后,课堂教学被定位为生命培育。如何让每一个生命饱满、茁壮地成长,必须先肥沃培育生命的土壤。课堂应呈板块移植态势。首先要创设“有活力的情境”进入课堂,这个情境要给学生带来情趣,带来挑战,带来欲望,要有差异性的问题潜伏其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发现,都能有思考,都能有话语;其次要设计“有空间的活动”经历学习,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多种角度深入,多种方式交流,让知识、能力、素养、智慧一同走进生命; 最后要解决“有自主的问题”巩固提升,教师命题学生拓展,学生命题大家练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驾驭者,第一话语人。

DI课堂:当教育走进生命的深处,如何让生命自主释放潜能,走向发展的更高处,便成了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新的思考。DI,这个国际教育项目的出现,给了我们灵感与启示,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两种思维、三种能力。即创意型思维,判断型思维;创造力,创意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它是一个项目,更是一个教育过程,它适用于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群。科学移植DI理念,有效嫁接课堂教学, 便成为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第四阶段的选择,经过反复学习演练、对照研究、实验尝试、推敲论证,构建了它的整体框架:学习主体以小组为单位,课堂结构以板块为主,学习目标以让学生合作创意行动为宗旨。即:课前望———课上热身———课中风暴———课后链接。具体做法是:

课前望———依据学科内核或单元特点,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收集、加工、处理相关信息,并有适度的拓展和深入。引领学生放开视野,积极判断,博积约取,学会选择,珠联璧合,学会联系。

课上热身(3分钟) ———将“课前望”的汲取, 在开课3分钟内进行小组播报,定为“学科视野”。例如,品社学科可做“新闻报道”,科学课可做“科学知识大家谈”,体育课做“我行”,英语课做“国际窗口”,语文课可做“文学杂谈”,数学课可做“数学调查”等。

课中风暴(5—8分钟) ———针对本课教学重点, 由老师精心设计或在学生中征集,有探索空间,有展示学生创意可能,有引领学生判断,有综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相关问题,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思考, 合作有效的研究,从容淡定的交流,获得交流碰撞的顿悟,头脑风暴的兴奋,合作联动的力量,历经全程的创造和成长。

课后链接(3分钟) ———即在课尾,让学习小组重新梳理全课,提出新的想研究、可研究的问题, 作为课下小组作业,成为整体学习的重要链条。

小组建设说明:人数,4~7人;成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并定期重组,不断适应新的合作;结构,要根据研究的主题或小组成员的喜好,为本小组命一个合适的名字,每个人要有确定的职能分工, 并并定定期期轮轮换换,,;;活活动动方方式式,,一一是是随随机机,,二二是是定定时时——————有主题,有组织,有时间,有地点,开展科学的合作活动。

从引入“DI”课堂的理念伊始,我校就把DI课堂的建设与发展定位为“一把手工程”,为课改中的一切需求提供充足保障。每天教学领导全程跟踪课堂,保证诊断到位,调整及时;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交流经验,探讨困惑;每月开展课堂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提升模式定位,塑造“DI”名师;学期末要召开DI课堂思想报告会,提供交流平台。

现在,我们已惊喜地看到,学生的生命活起来, 一个问题不同的声音在起伏,一个活动合作的默契在生成,一个项目不同的身影在搜集;学生的创作富起来,壁廊上有五彩缤纷的创意在呈现,课堂上有个性凸起的思考在交流,校园外有形形色色的发现在储备。我们已欣慰地听到,老师们说课堂轻松了,不用说太多的话,学生自己能学会;学生都动起来了,行乱眼睛亮,组内与班级的双重学习与交流,零参与的学生数为零了。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心声是:DI好!我们都DI了!

在这个框架的深处,是老师专业能力的不断攀升,是学生学习力的不断伸展,是课堂生命的不断强壮。“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岐一人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更不会放慢课改的步伐,他们定会以源源不断的活水,去灌溉岐山一校教育集团这片肥沃的土地。

三、以博雅研训助力,在边走边立中茁壮名师

塑造“儒雅教师”是我校打造优秀教师团队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们以创建“学习型学校”为动力,以教师读书沙龙、博雅论坛、博雅文化大讲堂、 高效课堂擂台赛等活动为载体,通过创建名师工作室、选树典型、举行先进事迹报告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倾力打造德艺双馨的“儒雅教师队伍”。

一是跟踪备课种名师。备课中学思考,能居高临下看课堂,备课中学研究,能张弛有度控课堂,这是我们对备课的理解,也是对教师备课时必须坚守的规定,更是我们在课改中打造名师的支撑。独立备课和学年组集体备课,是教师课前行走的两条基本路径。 每周三下午在全校集体备课中,由教学领导参与,组长主持,专人主讲,群体研讨,让每个人都带着问题走进,带着思考走出,使老师们在备课中学会思考, 学会研究,更使具有名师素质的“潜力股”浮出水面。

二是跟踪听课炼名师。能让老师的思想化作有效的实践,能让老师的专业积蓄流淌成一种生命价值, 能让老师的教育技艺走向精细,便是课堂。对“三课”的关注,是我们携手与老师一同成长的主要举措。一是日常推门课,二是重点跟踪课,三是学年组教研课。这样的跟踪,不仅使教师们获得思考的水源地,更为名师奠基了修炼路。

三是交流学习壮名师。离开了学习,教师就缺失了教育的生命。学校通过业务学习专栏建设来搭建教师进步的阶梯。每周三下午集体业务培训时间,一个学期一个专栏,让老师做主人,当主讲,内谈自己, 谈同伴,谈课程,谈经验,谈思想;外谈专家,谈文学,谈科学,谈社会,谈生活。“教育讲述”、“教海拾备”、“牵住课标的手”、“DI课堂伴我行”等活动,详尽、深入、个性地呈现,亮化了老师课改路上模糊的视角,深化了教师课改实施的认识层次,强化了教师综合驾驭的能力,从而全力推动了课程改革的进行。

基础教育要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篇2

文|张晓林

教育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这是长期以来所有的教育者共同关注和思考的一个问题。进入新时代以来,越来越多有志于教育研究和探索仁人志士逐渐形成了共识——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帮助那些未成熟的生命树立起对未来的希望,培养乐观自信的生活者,点燃受教育者的生命之火,普照其整个人生,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让其成为幸福的人呢?

一、注重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案例:

一只虎皮鹦鹉被主人养在鸟笼中,每日衣食无忧。后来,主人看见其他的鸟儿在大自然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觉得虎皮鹦鹉整天被关在笼子里很可怜,于是就打开笼子将它放回了大自然。主人以为鹦鹉从此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没想到几天之后鹦鹉却死于饥寒交迫。因为它既不会筑巢也不会寻食。

反思:

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会像小鸟一样离开温暖的“巢穴”飞向他们向往的蓝天。但现实社会并非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充满着温馨与浪漫,而是充满着坎坷与挫折。因此,要让孩子们享受幸福人生首先要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是奠定孩子幸福人生的第一步。否则,不管你怎样爱他们,孩子们最终都会像那只被主人放回大自然的鹦鹉一样。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不容乐观。小学生不会系鞋带、不会整理书包„„中学生不会洗衣服、不会叠被子„„大学生不会织毛衣、不会做饭„„这样的孩子将来走上社会是无法创造幸福的。因此,在目前家庭比较忽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大背景下,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一站,学校一定要肩负起这个责任,要将生活技能技巧常识的传授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训作为必修的一课,为孩子将来创造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可由易到难安排一些适合低、中、高各个年级学生的校内外劳动项目,逐步培养习惯进而提升能力。例如:一二年级,可安排孩子们在家里早上自己穿衣服、晚上自己脱衣服,自己洗脸、洗脚,在学校自己整理书桌文具„„三四年级,安排孩子们自己打扫室内外卫生、整理并分类摆放图书柜中的图书„„随着年级升高,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学习做饭,帮爸爸妈妈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星期天去敬老院打扫卫生„„只要学校、教师能引起重视,相信孩子们的各项生活自理能力会逐步提高的。

二、注重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

案例: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得是一家外企公司招聘高级管理人才,有很多应聘者去参加答辩考试,一个个考下来,虽然对答如流,但都没有被录取。轮到最后一个人了,他走进房门时,发现干净的地毯上有一个纸团,有卫生习惯的他很自然的捡起纸团放到纸篓里。这时,考官说:“请你看看捡起的纸团。”这位应聘者打开纸团,只见上面写着:“热情欢迎你到我们公司来任职。”后来这位应聘者成为一家大公司的总裁。

反思:

这么一个小小的习惯,竟带来如此大的福音。在让人无限感慨之际,不禁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良好的习惯,简直就是无限的财富。

爱比克泰德说:“是否真有幸福,并非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习惯”。好习惯是孩子幸福人生的钥匙,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无论对于个人的终生发展,还是对整个国家民族素质的提高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基础教育就是为未来奠基,因此,要将孩子培养成幸福的人,各种好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怎样才能养成好习惯呢?

1、要有毅力,点滴培养。

一种习惯,坚持下去,就成为自然。比如每天刷牙洗脸,习以为常,一天不刷牙洗脸就感觉不舒服。习惯要靠点滴养成,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要改变一种不良习惯,更要有毅力。

2、要向身边的榜样学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看得见、摸得着、经常接触的榜样。如同学、朋友、老师等等,教师要引导孩子们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发现好习惯,取长补短。

3、要善于学习休验,不断修正完善。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别人长处,不断改进自己的缺点,不断完善的过程。良好习惯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逐渐养成的。

三、帮助孩子确立适中的奋斗目标

案例:

古时候有一个财主,找一个部落首领讨要一块土地。部落首领给他一个标杆,让他把标杆插到一个适当的地方,并答应他说:如果日落之前能返回来,就把首领驻地到标杆之间的土地送给他。财主因为贪心,走得太远,不但日落之前没有赶回来,而且还累死在半路上。

反思:

这个财主不是没有目标,也不是没有行动,而是由于贪欲心太强、目标太大,因此,不仅没有实现目标,反而葬送了性命。由此可见,奋斗目标一定要切合实际,一个苹果只有放在跳一跳够得着的位置才有吸引力。目标过高或过低,都难以起到激励作用。

贝弗里奇说:“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实现目标。”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先生说:“在人生存的基本条件满足以后,不断设立新的追求目标,这个追求的过程和达到目标后的愉快,都会让我感到幸福。”因此,要让学生成为幸福的人,就要在不同阶段帮助他们确立切合个人实际的奋斗目标,并且尽一切可能帮助他们不断实现目标,目标实现的过程就是孩子获得幸福的过程。当然,目标的制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目标要因人而异,切实可行。

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孩子们量身裁衣,引导他们制定出符合各自实际情况的奋斗目标,这样孩子们才能在不断追求目标不断实现目标中感受到幸福。

2、长期目标要分解成阶段性目标。

长期目标要靠短期目标的完成来落实。只有长期目标,没有短期目标,那是空想家。因此,老师要帮助孩子们将长期目标合理分解成一个个短期目标,然后让孩子们在一个个短期目标的实现中逐渐向理想靠近。

四、帮助孩子打造阳光积极的心态

案例: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位老妇人,她下雨的时候哭,晴天的时候也在哭。有人问她为什么下雨的时候在哭?她说,大女儿是卖扇子的,这下雨天谁还来买扇子呢?又有人问她为什么晴天的时候还要哭?她说,小女儿是卖雨伞的,这大晴天谁还来买雨伞呢?

反思:

故事中的老人之所以天天哭,主要是因为她的心态有问题。如果换个角度想,她肯定天天笑:天晴的时候大女儿可以多卖扇子,下雨的时候小女儿可以多卖雨伞,无论天晴还是下雨,她家都是财源广进,这难道不足以令她高兴吗?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幸福不幸福,与财富、权力、相貌、地位都没有多大关系,而是与一个人的心态密不可分。心态好,不管再怎样的情况下都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心态阴暗,即使躺在蜜缸里,也感觉不到甜蜜。

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较多,家庭的娇生惯养导致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年龄不大脾气不小,动不动跟同学过不去,不但自己不快乐,而且周围的人也受累。美国着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乐观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乐观能使人对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产生免疫力;乐观能使人的身体更加健康;乐观的人更容易与周围的人保持融洽的关系;乐观的人更容易获得人生的幸福和事业的成功。因此,要让学生时时能感受到生活中的幸福,成为幸福指数较高的人,就要在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心态方面多玩味。具体可采取下列方法:

1、行为示范。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打造学生的阳光心态,教师首先要有阳光心态。要将自己的快乐及时传染给每位孩子,让他们时时刻刻都能沉浸在幸福中。

2、激发自信。

俗话说:自信是快乐的秘诀。一个人一旦有了自信,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都能看到生活中积极的一面,保持愉快的心情,自然时时就能体会到幸福。

3、学会宽容。

一个人心胸狭窄,只关注自己,就容易生气,闷闷不乐,找不到幸福。而当你胸怀宽广时,你就会容纳别人,欣赏别人,自己的心境也就能保持乐观。

五、注重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案例:

汤姆奉命到沙漠里参加演习,妻子卓玛为了陪他就跟着来到沙漠的陆军基地。白天,当汤姆去参加演习时,卓玛一个人留在营房里,大家都知道,白天沙漠里的温度极高,是一个难耐的日子。尤其令卓玛无法忍受的是没有任何人可以跟她聊天。她的身边只有几个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这些人根本就不会说英语,而卓玛又不会讲其他们的语言。因此,卓玛每日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盼望汤姆早点回来,然而等待的时间总是过得很慢。卓玛非常难过,于是她开始写信给自己的父母,说自己想要抛开这里的一切回家去。

不久后,她接到父亲的回信,内容很短,只有简单的两行,然而正是这短短的两行信永远改变了她的生活,信中是这样写的:“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卓玛看到父亲短促而有力的回信时,不由得心头一颤,卓玛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惭愧之至的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于是,她开始努力地和当地人交朋友,而当地人也很热情和卓玛交流,慢慢地卓玛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不再感到孤独和寂寞。

反思:

达尔文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呆在一个地方、一成不变。尤其是现代社会,瞬息万变,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会飘到一个自己从没想过要去的地方。到了陌生的环境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找到心灵的慰藉、找到幸福?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环境适应能力,无论到那里都能迅速融入那里。

有这样一句话:当你无法改变生活的时候,就要学着去生活。对于一个平凡人来说,想改变生活真的很难,只有学会适应才能过得幸福!因此,要将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提高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1、主动接触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环境。

要引导学生主动地投入到社会环境中去,不管现实环境多么令人不愉快。只有主动接触环境,才能认识环境和适应环境。从而产生积极向上、愉快、满意的情绪。

2、积极调整自我,提高应对的技巧。

在接触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冲突。要教育孩子们审时度势,选择有利的环境,同时能够积极地调整自我,这样就能始终保持乐观。

3、要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积极寻求帮助。

人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出现各种心理上的苦恼与困扰。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除了及时进行调整自我之外,有效地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寻求他人的帮助也很重要,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有社会的支持,有亲朋好友的帮助,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4、注重养成教育,遵守社会规范。

在一个社会里,有一套维持这个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遵守社会规范,并能用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六、注重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

案例:

故事①:重庆有一位少女,由于自己文化水平有限,在求职过程中多次碰壁。这一次次的失败,使她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也不敢面对这个社会,于是她再也不出门了,整天躺在床上,这一躺就是几年。

故事②:球王贝利在20世纪50年代的足球场上,曾被一些球迷斥为是“蠢货”,断定他不是吃这碗饭的。可是,他并没有向这些冷嘲热讽屈服,他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磨炼自己,终于练出了神奇的脚下功夫。

反思:

对待挫折,不同的态度会有不同的结果。胆怯、懦弱的人因为遇到挫折和困难,就放弃目标,其结果必然是一事无成,当然,人生就无幸福可言。而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他们往往能勇敢地面对挫折,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获得了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到真正的幸福人生。怎样才能提高孩子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能力呢?

1、正确认识挫折。

巴尔扎克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却是一个万丈深渊。”挫折可以使人沉沦,也可以使人猛醒和奋起。要成为幸福的人关键在于遭遇挫折时要正确认识挫折,积极应对挫折。

2、提高挫折承受力。

奥斯托洛夫斯基曾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岛屿”和“暗礁”,遇到压力和挫折时,教师要指导并鼓励学生采取积极的、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应付,把挫折看成是磨练自己的一次机会。

3.培养受挫恢复力。

乐观的人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因此要让学生经常保持愉悦,老师就要培养孩子在“黑暗中随时看到光明”乐观性格,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快乐的心情。

七、注重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

案例: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然后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转眼间连鱼带汤就把一篓鱼吃了个精光。过了几天,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同样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寻找大海。他们在路上每次只煮一条鱼。经过遥远的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以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有了自己的渔船,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反思:

每个人都渴望幸福,这是“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本性”。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呢?上述案例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合作,并在合作中获得成功。俗话说“兄弟一心,齐力断金。”合作就如同一个肢体健全的人的左右手,相互配合会产生巨大的动力。具有合作精神的人,容易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获取幸福的可能会大大增加。如何引导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呢?

1、为孩子树立合作的榜样。

老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他们往往会依照老师的做法和小伙伴交往合作。因此老师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这些生动而又直观的形象“教材”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步移入孩子的精神世界。

2、树立孩子的合作意识。

老师必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合作意识,使他们懂得,大家都是群体中的一员,是平等的,遇到矛盾或困难,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解决它、战胜它。

3、让孩子学会悦纳别人。

有效合作的过程就是互相利用各自优势和资源,互为弥补各自的不足以共同获得更大效益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别人的接纳和欣赏非常重要。因此,要教育孩子多看别人的长处,欣赏对方的长处,合作才有动力和基础。

4、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孩子将来要走向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因此要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使孩子在集体活动中自觉地意识到与他人真诚合作的必要性。

5、让孩子感受合作的快乐。

孩子只有在交往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才会产生与人合作的愿望。所以,激发孩子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老师就要注意引导他们学会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

6、教孩子一些合作技巧。

人的合作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逐渐得到强化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缺乏合作技巧,所以,老师要耐心细致地给孩子们传授合作技巧。

寻找“奠基人生”的教育(下) 篇3

“五一”旗帜不能倒

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团职以上干部子女寄宿制学校,规模大、口碑好、影响面广。我清楚地记得,交接工作的时候,老校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五一小学的旗帜不能倒啊!”。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我坚定的对老校长说:“您放心,我不仅不会让五一小学的旗帜倒下,还要让它高高飘扬!”

记得刚到五一小学时,正值期末临近,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领导和教师为了“保证”期末考试能有一个好名次,会在考前进行一些“针对性辅导”,这让我很郁闷。我深知,教学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投机取巧只会助长学校的不正之风,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身心发展。于是我顶住压力,力排众议,马上禁止了这种行为,同时,亲自组织相关教师,对各科内容进行归类整理,制订了扎实有效的复习计划。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五一小学名列学区各校前茅。

排除万难并三校

为了加快五一小学标志校的建设,2002 年7 月,经上级教委研究决定,将原永定路第一小学、永定路第二小学并入五一小学统一管理。一旦合并成功,五一小学占地将达百亩,师生员工将达4000 余人,跻身当时海淀区规模最大的小学之列。

可以说,规模办学给五一小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校三址,风格迥异,人员众多,设备陈旧,水平不齐,思想涣散。如何使三校合并变成三校融合,如何让简单的3 个“1”相加变为实际意义上完整而强大的整体,成为当时摆在我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我把自己的全部精力与智慧都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

三校合并,困难重重,思想统一尤最。为从思想上让教师放下包袱,我反复强调一定会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教师,一定会尽最大力量尽可能公平公正地做好教师的人事和教学安排。同时,我组织相关人员,从多角度考虑,首先对干部进行了公正的调配,赢得大家的初步认可。之后,马不停蹄地召开行政会,通宵达旦地讨论教师教学安排问题,经过几个昼夜的研究讨论,终于赶在暑假前完成了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安排。另一方面,对一些提出调动的教师,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挽留,而对一意孤行的,我采取去留自愿的原则,并通过多种渠道,从其他学校调入教师,以补师缺。就这样,在磕磕碰碰中,三校完成了形式上的合并。

记得刚合并的那段时间,大家彼此心存芥蒂,总习惯说你是“永一”,他是“永二”。为了凝聚人心,一次开会时,我郑重提议:“以后谁也不要再提‘永一’‘永二’,大家都是‘五一’人”,至此,教师之间的隔阂才渐渐地被打破了。

广开教研聚人心

学校合并,目的是规模办学,教育资源互补,提升教学质量,但如果磨合不到位,人心不凝聚,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如何使教师同心同德、众志成城,成了当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加强教师间的沟通协作,均衡教师的业务水平,2002 年三校合并后,我带领全体教学干部,从教师自身发展的实际出发,组织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教学专长展示活动”“基本功达标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互学、互助、互长的热情,也使整个校园一次次掀起关注课堂实践、研究课堂问题、提高课堂效率的热潮。这一举措把教师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课堂教学研究上,仅半年时间,学校就对近100 个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点分析,有针对性地听课400 多节。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三校教师们不仅迅速融合到了一起,而且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教师们不无感慨地说:“这样的教学研究活动虽然很累,但很充实,我们真实地感受到自己在互学互助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不忘初心秉前志

经过不断的调整、磨合,到2005年9 月,三校合并给五一小学带来的震荡已经渐渐远去,学校发展已步入正轨,此时的五一小学规模也已今非昔比。这时,一个新的课题又摆在了我们面前:怎样的办学理念能引领五一小学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抛弃了历史的民族没有未来,同样,抛弃了历史的学校也不可能有辉煌的未来。因此,学校的办学思想一定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出新。于是,我们重温五一小学历史,寻找灵感。

五一小学是“抗美援朝”时期,为解除参加抗美援朝的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队干部后顾之忧而建立的。当时,学校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扬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要求领导、教师、学生一律住宿,实行有组织、有纪律的军事化管理。可以说,五一小学自建校开始,就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

同时,通过对学校不同历史时期办学理念的分析,我发现,在半个多世纪的变迁中,无论是上世纪50 年代的“母爱教育”、60 年代的“劳动教育”,还是80 年代的“自力更生”、90年代的“全面育人,全员育人”,都无一例外地透露出五一小学“朴素”“睿智”“创新”“本真”的文化底蕴和始终不变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坚定信念。这是几代五一人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是支持五一小学不断发展壮大的文化精髓。作为新一代“五一”人,在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潮中,我们只有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使五一小学在“朴素中孕育精彩、睿智中充满激情、本真中追求创新”。

“奠基人生”启新篇

在不断的思索中,2004 年,我用“奠基教育”概括了“五一”的传统,并提出“为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我认为小学教育虽具有基础性,但如果仅仅理解为夯实“双基”,便显得片面、狭隘,而只有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自主的学习能力,拥有健康的身心素质,才能为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2008 年至2009 年间,伴随海淀区“学校文化创建项目”“中英学校发展计划合作项目”的研讨,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除了要“给予”学生一生发展的基础外,更重要的是要唤醒人的智慧、释放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成长。因此,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奠基教育”的方向和核心内涵,提出“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站在人生幸福的角度思考“奠基教育”的内涵,体现我们对教育本质的不断思考和追问。

为使奠基教育理念更具体化、更有操作性,2011年,我们将“奠基”聚焦于“幸福素养”的培育上,认为要实现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不仅要教给学生一生幸福必备的素养,更要让学生获得幸福的学习经历与体验。因此,我们把“道德、健康、人文、科学、艺术五种幸福素养作为奠基教育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着力构建“幸福素养课程”体系,打造幸福高效课堂,探索实施奠基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了有“五一”特色的育人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奠基教育”的思想内涵虽然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我和我的团队坚守本真的精神始终不会改变,我们也坚信,把追求人类幸福作为教育事业的价值重心永远不会过时。我常想,也许守住“本真”,就是守住根基,守住幸福。

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我想,我们所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务本求真的教育;是对教师、对学生付诸情感并高度负责的教育,也正因为拥有这样的理想和追求,我们的教师才会更显魅力,我们的学生才会更显活力。

后记:

当代教育正在从传授学生固有的知识为重心转向为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当代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渐成为当代教育的主题。

正是面对当代教育功能的深刻变革,我们提出了“奠基教育”这一办学理念,作为我们对当代教育理念的一种校本解读……

培养良好习惯,成就靓丽人生 篇4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一个人取得的成绩往往取决于性格上的伟大。”

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的那句话也还响在我们的耳畔:“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而构成我们性格的,正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好习惯。良好习惯养成得越多,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如同为梦想插上翅膀,它将为人生的成功打下坚定的基石。

有位哲学家说的更形象:好习惯是在大脑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你,并把你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一家著名的企业公开招聘管理人才,在应聘者当中,有高学历的,有曾经从事过管理工作的,也有口才非常出众的公关人才。但最后负责招聘的老总却选中了一位在走廊上随手捡起一张废纸的竞聘者。后来,有人问这位老总,“为什么选中那位不占任何优势的竞聘者?”这位老总回答:“一位有良好习惯的员工,就是一座金矿,有这种人格魅力的人一定可以为公司创造更多的财富。”

是的,当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他的人格魅力便会自然得到提升。

多家媒体也曾报道过一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就业屡遭碰壁的消息,这位留学生毕业于美国名牌大学。且学业非常优秀,但就业却屡遭碰壁,原因就是他在美国学习期间曾有三次乘车逃票的记录,用人单位认为连坐公共汽车都想逃票的人,又能给他什么重任呢?

同学们,生活中不被人注意的细节流露出了一个人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态度,有时成功与失败之间的距离,也许就在这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细节之中。

那就从今天,从现在关注我们的行为细节吧,我们要: 着装整洁讲仪表,举手投足显风范。

学习用品全带齐,按时到校不迟到。进门下车讲礼貌,看见师生问声好。因病因事不到校,坚持请假要做到。课前准备要充分,提前预习效果好。坐姿端正专心听,积极思考勤动手。下课先让老师行,有始有终堂堂好。出操整队上操场,队列做到快静齐。课间休息出教室,远望蓝天或绿色。放学之后别放松,独立作业勤复习。找出重点和难点,查缺补漏忘不了。言谈举止记心中,做个刘中好学生。

生活其实就是一方沃土,你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让我们永远记住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过一句话:“许多需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等待/但是学生不能等/他的骨骼正在形成/血液正在生成/心智正在发育/对学生我们不能说明天/他的名字是今天!”

那么,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坚持下去,养成良好的习惯,来成就我们璀璨的人生吧!

环境教育绽放朝霞绿色人生成功奠基 篇5

朝霞人把他们的“环境教育”特色创建工作总结为“1个引领、2个平台、3层管理”模式, 简称为“123”环境教育模式。

一、“1”个引领

“1”个引领, 是指学校要坚持做好特色办学目标的引领作用。

1.做好目标的定位

作为一所学校, 要想办出特色, 首先要对学校的特色目标进行定位。学校选择什么样的办学特色?学校的特色办学目标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根据学校自身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与思考。我认为目标的定位首先要符合四个必须:必须符合学校发展实际, 必须是校长的切身感受, 必须为全体教师所知晓认同, 必须对学生的发展有利。

朝霞小学在特色创建之初, 就这样思考着: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加快, 合肥正在向工业化大城市进军, 而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由农村向城市转型, 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经开区又是以发展经济为主, 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而居民的环境素质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他们能否通过教育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而带动家长、带动周边社区共同建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值得关注。这些环境问题让他们思考着, 能否将学校的教育和环境保护连在一起, 以环境教育构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特色?

经过查阅资料和更深入的思考, 他们得出“环境教育”不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而且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环境问题主要源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 造成对环境的损害, 这是与人们对环境缺乏正确认识相关联的。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环境教育已在我国各地中小学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积累了很多经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到的一个教育内容之一就是“珍惜环境”, 教育部2003年颁发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中将环境教育正式纳入中小学课程。如何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 扎实有效地开展环境教育, 为他们的明天奠定良好的基础成为朝霞小学走特色发展之路的目标。经过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和全体教师共同讨论, 该校于2005年秋季明确提出了以“环境教育”为办学特色, 以“为每一名学生都拥有一个绿色的人生而奠基”为特色办学目标, 旨在为学生创设多彩的绿色平台, 参与丰富的绿色活动, 感受深刻的绿色体验, 陶冶高尚的绿色情操, 接受终身的绿色教育, 从而让每一名学生都拥有一个美丽的绿色人生。

2.做好目标的认同

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目标确定以后, 仅靠几个人的努力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这就需要在全体师生中进行目标的认同。目标的认同会内化为每一个人的行动, 但人们对学校特色目标的认同需要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传播途径。朝霞小学首先从制度上保障了目标的认同。学校规定各项工作始终以“环境教育”为主线, 并将特色办学目标同学校章程、五年发展规划、近期工作计划、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相结合, 长期坚持发展不动摇;其次采用了听觉冲击与视觉冲击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目标的认同。听觉冲击即时时听“绿色”, 通过会议、校园广播、上课、国旗下讲话等反复进行目标的宣传、认识和深入。视觉冲击即处处见“绿色”, 通过横幅、走廊、班报、标语、橱窗等场所, 努力营造具有环保氛围的校园文化, 包括班级环保文化、墙壁环保文化、绿化环保文化等。班级环保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块墙壁、一个角落, 都能成为教育的场所。学校有14个班级, 每班都有一个以校园内植物命名的名字, 有柏树班、红枫班等等。班级的前门外墙上有一个班级的标志牌, 标志牌上有某某 (植物名) 班的字样和班级环保代言人的照片, 还有班级根据本班植物特点写的班级口号, 如“柏树班”的“让我们具有斗寒傲霜、坚毅挺拔、不断拼搏的精神”等。这样的创设, 让学生了解植物, 关心校园植物, 进而热爱环境, 这种做法可谓匠心独运。在教室的一角, 每个班级都开设了绿色植物角。学生们从家中带来了各种植物, 课余时间, 他们聚集一起, 给花儿浇水、施肥, 搬花儿到走廊上晒太阳, 他们用自己的劳动让植物角绿意盎然。墙壁环保文化是让静止的事物会说话。学校尽量利用学生活动空间营造一个关心环保、热爱环保、美化环境的教育氛围, 于是走廊、过道、楼梯等空间被充分利用起来。目之所及, 学校的走廊、过道中一幅幅学生的环保手抄报、环保绘画作品生动地诠释了学生对环保的理解和认识。楼梯处, 一条条环保标语“节约几张纸, 就保护一棵树”、“美化校园, 从我做起”比比皆是。学生自己的作品张贴在走廊、过道中, 增添了对环保的热爱, 每天经过、活动在这些地方, 耳闻目睹中也形成了强烈的环保意识。绿化环保文化是让校园的花花草草会说话。小树认养牌、温馨提示语在学生见到的每个有绿色生命的地方不张扬地静默着。绿化带中精致的小牌上写着:“小草在休息, 请不要打扰!”“花儿也有生命, 让她们和我们一起成长。”

二、“2”个平台

“2”个平台, 是指学校要做好绿色活动和绿色宣传的平台支撑作用。

1.以绿色活动来支撑环境教育是走“环境教育”特色路的第一个重要平台

寓环境教育于孩子们的实践活动之中, 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很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 这样既丰富了环境教育内容, 又达到了提高孩子们参与能力的目的。朝霞小学的绿色环保活动主要分常规性绿色活动和临时性绿色活动。

(1) 常规性绿色活动。

把各种环境教育特色活动当成学校常规工作来抓, 按学期定期开展, 如小树认养活动、绿色回收银行活动等, 学校不仅安排了兼职人员专门管理, 而且把活动成果纳入到教师的绩效考核中。包括:

专题讲座。学校每学期都要开设各种环境教育专题讲座, 针对学生感兴趣的一些话题, 如“说说我们的地球妈妈”、“保护母亲河”等。几年来, 该校开设的相关讲座近百场, 接受教育的学生近万人次, 其中“地球之子”丁兆瑞先生来校举办的“同是地球之子、共建绿色家园”专题讲座更是激起了全体师生的环保热情。

主题队会。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他们选择抓好环保主题班队会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 每学期每班都会组织环保主题班队会活动。如六 (1) 中队开展的环保观摩活动“只有一个地球”, 通过小品《地球的苦恼》以及大量的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初步了解目前地球母亲所受到的污染及受破坏情况, “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等触目惊心的话语让学生为之震撼, 大家决心要从我做起, 从点滴做起, 用自己的环保行为保护地球母亲, 争做环保小卫士。

节日教育。该校把学生的环境教育、养成教育、重大节日纪念教育灵活地融合到一起, 如3月12日的植树节, 3月22日的世界水日, 3月23日的世界气象日, 4月22日的地球日, 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等, 这些纪念日每年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该校在纪念日前后组织学生以发放倡议书、填写调查表、义务劳动、校外实践等形式, 在校内外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让学生走出校园, 认识环保的重要性, 体验环境教育的内涵。

“绿色回收银行”。学校独具匠心地建立了“绿色回收银行”——“银行”在每个班级设立了一个“保险柜”, 每个保险柜又有若干个小箱子, 学生把平时捡来的废纸、易拉罐、塑料瓶放到保险箱里, 每到周四下午, 由各班级绿色回收员把收集的废品送到“绿色回收银行”。2007年, “绿色回收银行”第一次回收共筹得300元, 由该校学生代表和教师代表送到安徽省希望工程办公室。2008年7月, 学校又将回收款428元捐献给了四川灾区。截至2010年1月, 学校“绿色回收银行”向安徽省希望工程办公室共捐献近两千元。“绿色回收银行”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通过设立“绿色回收银行”, 学生不仅学会了变废为宝, 提升了环保意识, 养成了良好的环保习惯,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一颗真诚的爱心。

小树认养活动。小树认养是学校通过日常行为逐步提升学生环保素养、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一种重要方式。每年的植树节前后, 该校都要轰轰烈烈地开展以“我与小树共成长、绿色校园携手创”为主题的小树认养活动。“小树认养”就是让学生与校园内的小树交朋友, 学生认养了自己喜欢的小树, 挂上自己制作的认养牌, 平时经常对小树进行维护。通过认养活动, 孩子们对环境产生更多的亲切感, 爱绿、种绿、护绿的意识明显增强, 环保素养显著提高。该校在小树认养活动中还专门设立了“绿色家庭奖”, 对关心支持小树认养等环保活动, 在平时生活中能和孩子一起倡导低碳生活、绿色消费的家庭特别颁发“绿色家庭奖”奖牌, 通过“小手拉大手”, 让孩子带动家庭, 让家庭带动社区乃至社会全面提高环境意识。

手工制作活动。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开展“变废为宝”手工小制作比赛活动, 同学们利用易拉罐、硬纸板、塑料瓶等废旧物品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精美手工品, 既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又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开展环保竞赛。组织开展师生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手抄报和环保征文比赛等环保竞赛活动, 全面提高环保意识和水平。通过环保竞赛, 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 另一方面又大大提高了教师对环保教育知识的掌握。

(2) 临时性绿色活动。

指没有列在学校计划当中, 属社会各界临时组织开展的与环保有关的各类活动, 如环保部门组织的演讲比赛、环境教育刊物的征稿、环境部门的知识竞赛、其他企事业单位组织的环保知识讲座、环保节目的演出等。临时性活动是学校无法预见的, 因此朝霞小学一方面安排专人负责搜集相关信息, 同时要求全体教师共同关注, 一经发现相关环保活动, 立即上报校领导进行研究, 再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参加。这些活动常常是学校环境教育成果展示的最好机会, 所以朝霞小学特别重视激发师生参与临时性活动的积极性, 对所有组织者和参与者不仅给予精神奖励还给予物质奖励。在该校的积极参与下, 2008年8月国家环保部曾授予朝霞小学“共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全国环保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

2.以绿色宣传来支撑环境教育是走“环境教育”特色路的第二个重要平台

绿色宣传主要包括活动宣传、社区宣传、媒体宣传等。一要以活动宣传为主阵地。要想提高活动的影响力, 就必须重视活动前后的宣传报道工作, 如活动前发通知、读倡议、拉横幅, 可以渲染气氛, 提高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率。活动后写总结、发奖品、写稿件, 可以提高师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朝霞小学校长常说的一句谚语是“不要让咸鱼埋在碗底”, 他们专门成立了教育宣传领导小组, 校长室亲自抓, 每一项活动开始前就要求负责人把活动情况写好底稿, 活动开展后有了照片再修改文字并配上图片立刻发送, 这些新闻稿件因为在第一时间发布, 就非常具有时效性, 影响面大。二要以社区宣传为主要窗口。一个学生文明带动一个家庭文明, 几个家庭文明带动一个社区文明。反过来, 社区文明影响家庭、家庭文明影响学生。朝霞小学紧抓社区宣传这块主阵地, 通过小手拉大手社区清洁活动、家长学校环保知识培训讲座、绿色家庭评比等途径, 扩大学校特色知名度、延伸绿色教育空间、巩固绿色教育成果。三要以媒体宣传为主突破。朝霞小学非常重视各界媒体宣传对自己的办学特色的宣传, 经常主动联系, 请各界媒体将学校的办学特色、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 扩大影响, 形成合力。朝霞小学敢为创“先”, 先合肥成立绿色回收银行捐款希望工程、先开发区发起捐款援助四川灾区、先无条件接受灾区儿童读书、先开发区发起绿色行动倡议、先开发区创建特色小学……这些举措迎来了媒体的关注, 也打开了学校教师的视野, 更加激发了师生在校工作和学习的热情。

三、“3”层管理

“3”层管理, 是指学校要重视“3”个层面的管理工作, 即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的管理衔接工作。为做好三个层面的管理衔接工作, 就应着重做好五件事:

1.组建好管理网络

学校内要明确分工, 各负其责, 做到时时事事有人做, 人人时时有事做。要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构建环境教育网络。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环境教育工作, 要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关于环境教育的学习和教学研究等培训活动, 每学期对班级开展的环保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和监督。

2.开设好环境课程

环境教育要想开展得扎实深入, 就必须开发环境教育课程并把其作为基本载体, 以使环境教育比较系统地开展。朝霞小学专门成立环境教研组, 设置环境教育课程, 结合新课程改革, 学校已自主编写学生《环境教育读本》和《校园植物谱》读本, 做到一生一本, 并常学常用, 几本校本课程深受全校师生欢迎。

3.渗透好环境知识

学校走“环境教育”之路, 就必须在各学科教育中有计划地实施“渗透式”环境教育。小学各科教材中都包含了很多环保内容, 学校必须要求所有老师充分重视环境教育的渗透工作, 对各学科的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归类, 选出有关环境保护的篇目, 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扩展。使这些课文的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 达到渗透目的。

4.引领好课题研究

搞好教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 作为学校, 就必须在教师中做好课题研究的引领工作。朝霞小学以省级课题《小学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为引领, 通过学科、校园环境、活动组织等各个层面展开环境教育研究,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心理等, 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小学生环境保护系列活动, 造就了一大批科研型的教师。教师的环境论文多次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教师的文章多次在《环境教育》和《绿色视野》等环境教育类期刊上公开发表。

5.评价好每个学生

从多元智力理论的角度出发,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 在学校管理中, 要把“绿色环境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坚持“人文、自然、和谐、民主”的要求。为此, 朝霞小学开展了“朝霞之星”评选活动, 创设了校本评价模式。学校设置了“班级之星”“年级之星”“朝霞之星”三个级别。其中“班级之星”分为“作文之星”“写字之星”“朗读之星”等二十几种不同的“星星”。获得五枚“班级之星”可晋级为“年级之星”, 获得五枚“年级之星”可晋级为“朝霞之星”, 成为“朝霞之星”者必须获得过“环保之星”。为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他们的勇气, 学校创造性地提出了“学生自我申请表扬”的方案。每一名学生可根据自身优点、特长, 向班主任提出口头或书面申请, 老师在登记表上做好记录, 并根据其近期表现同意授星或继续考察。“班级之星”于每周的班会课上进行表彰, “年级之星”由学校大队委进行表彰, “朝霞之星”由学校校长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亲自授奖, 先进事迹在学校的专栏进行宣传, 并计入学校的史册。通过“朝霞之星”的评价体系, 涌现出一大批“环保之星”等小明星, 他们在保护环境方面等方面为其他同学起到了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有力地促进了环境教育的推广和普及。

朝霞小学以“环境教育”为办学特色以来, 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 就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学校先后被授予“安徽省绿色学校”“合肥市特色小学”“合肥市绿色学校”“合肥市卫生先进单位”“合肥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合肥市平安校园”“合肥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等三十余项荣誉称号。在朝霞小学的校园内, 通过长期环境教育的开展, 你看不到一片纸屑、一点垃圾, 环保的理念已内化为每个人的习惯, 而这种习惯又化身为综合素质的一部分。每每走在该校校园, 总有亲切的问候传来;每每清晨, 该校校园里总是书声琅琅;每每环保活动中, 该校校园里总是活跃着全体师生的身影。

今天, 环境教育已越来越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 低碳生活的理念已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今天, 你低碳了吗?”已成为很多人的见面问候语。希望通过本文能促使更多的学校和老师加入到环境教育的队伍中来, 希望通过本文能给有志于走“环境教育”特色之路的学校提供些许帮助。愿所有的孩子都能有一个美丽的绿色人生, 愿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本文由彭正同志执笔, 另要特别感谢王红梅同志和何宗凤同志所做出的贡献)

摘要:走特色之路是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安徽省合肥市朝霞小学依托环境教育, 走特色发展之路。学校创建了“‘1’个引领、‘2’个平台、‘3’层管理”的环境教育模式, 即以坚持做好特色办学目标为引领, 以做好绿色活动和绿色宣传为平台, 以做好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的管理衔接为工作重点。切实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使学校走上了充满绿色希望的环境教育特色之路。

特色教育奠基靓丽人生 篇6

●学校基本情况

北京大兴区旧宫实验小学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所镇属的完全小学,属于大兴区教委与旧宫镇政府双管的学校,也是大兴教委在旧宫地区重点打造的一所高起点学校。目前,学校只有一个年级4个教学班,学生149人,正式教职工13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2人,研究生学历5人;特级教师1人,区级学科带头人1人,区级骨干教师1人,党员8人;30岁以下的教师8人,占62%,新入职教师7人,占54%。现有校级干部4人,其中包括校长1人、书记兼副校长1人、教学主任1人、工会主席兼总务主任1人。学校虽然刚刚起步,但是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规划。

●学校信息化特色经验

1.打造智慧课堂文化

信息化环境下的智慧教育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打造的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是数字教育的高级发展阶段,也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品质的阶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倡导智慧课堂文化,通过各种培训和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在备课环节中将学科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让教师找出知识的脉络和体系。基于学科知识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学校确立智慧教学目标,以学知识、教方法为任务导向,以学定教,技术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打造智慧课堂。

2.夯实制度文化,提升教师素养

学校非常重视教师培训,一方面是因为新建校,另一方面是因为新入职教师多。学校通过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和指导,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引领教师的教学行为。

在培训学习的基础上,学校结合各级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并出台了相关制度,以规范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3.完善管理文化,提高管理水平

由于学校干部多为新任职干部,因此要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打造管理文化,干部队伍建设也是一件重要而紧迫的事情。学校针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三项措施:1身体力行,以身示范。校长亲自带着做,手把手教给新任职干部工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2训练思维,提升水平。校长每次亲自示范后会告诉干部为什么这样做,然后让他们总结怎样做,学会举一反三,迁移到别的工作中去。3多种鼓励,强化监督。要求干部每天记工作日记,用表格的形式把每天的工作列表记录,要求他们执行汇报交流制度,培养大局意识。

特色教育奠基靓丽人生 篇7

一、与家长积极配合

培养学生的主要场所是学校, 但培养学生的主要负责人则是家长, 因此在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中, 家长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可以通过家访、开家长会等方式, 使家长与学校积极的配合, 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从而增强学校养成教育的效果。小学生所来自的家庭都是不同的, 所以家庭教育环境也会有所差异, 这些家庭教育有些会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些也会阻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 有些农村思想较为落后, 经常会有一些封建思想影响着家长, 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也会受封建思想的影响, 为学生做出不好的示范, 影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 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必须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让家长进行积极的配合, 将在学校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 回到家里以后, 由家长继续监督, 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进行严格的规范

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效果如何, 不仅需要依靠教师和家长的力量, 同时还需要学校的力量。为此, 需要学校明确学生需要做到的具体的行为规范, 然后加大其执行力度, 将学校的校风校纪进行彻底的贯彻落实, 让小学生知晓该做的事情和不该做的事情。例如,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活动的方法, 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 促使其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学校可以通过每个星期的班级评比活动, 通过对班级的表扬以及给予其一定的奖励的方式, 久而久之, 促使其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 学校还需要引起教师对学生养成习惯教育的重视, 让教师发挥其作用, 可以通过举办班级活动等方式,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 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看书, 看一些能够丰富学生学识, 并且对于学生未来成长有益的书, 帮助学生养成按看书的好习惯。此外, 教师还需要教师加强班级小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或者班级活动中, 抓准时机, 教授小学生良好的行为思想。例如, 教师在进行提问时, 发现一位不常发言的学生举手, 教师就可以借此机会教授学生谦让的习惯, 让学生通过亲身的经历, 从而促使其更为自觉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发挥榜样的力量

小学生由于其身心发展特点, 特别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习惯,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心理, 为其做好榜样, 发挥榜样的力量, 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此, 教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 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为学生树立优秀的榜样。小学生对于教师都有一种崇拜感, 会有意无意的模仿着教师的语气、行为等, 因此教师在平时一定要做好表率, 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使其在不断的“模仿”中,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二, 发挥伟人的力量。小学生对于教师有崇拜感, 对于喜欢的伟人同样也有崇拜感, 所以教师在平时可以多为学生讲授伟人的故事, 通过对学生进行鼓励等方式, 使其找到学习的动力, 从而自觉的学习好的行为习惯, 自觉摒弃不良习惯。

四、重视活动的作用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通过开展多样的活动, 调动小学生的兴趣, 使其在具体的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 教师为培养学生养成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可以利用节假日的时间, 通过去敬老院为老人做义工的方式, 让小学生在敬老院为老人擦玻璃、陪老人聊天等过程中, 让其感受到美德的力量。如果学校没有这样的条件, 那么教师也可以通过在班级举办活动的方式,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专门在班级开展一节主题班会, 让学生明白其重要性, 然后通过在班级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 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乐趣, 让小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得到一些启发, 使其得到锻炼, 从而达到净化小学生心灵, 促使其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目的, 实现教师的有效性养成教育, 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结

综上所述, 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 会出现反复, 需要不断强化的过程。提高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性, 需要加强学校的重视以及贯彻力度, 需要教师在平时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方法。与此同时加强与家长的积极联系, 通过长期的努力互动配合, 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杜丽军.养成教育在小学教育阶段的作用[J].文教资料, 2014, 33:114-115.

[2]苏青.习惯奠基人生——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性[J].黑河教育, 2015, 02:76.

[3]秦霞, 曹鹏飞.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从“静学雅行”抓起[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 2014, 04:46.

特色教育奠基靓丽人生 篇8

永昌镇和寨九年制学校是凉州区的一所农村学校,近年来,该校以年级为单位开设了文学、舞蹈、书法、葫芦丝、二胡、绘画、田径、武术、乒乓球、篮球、计算机等特色课程, 学校100%的学生都根据兴趣爱好选修了一门特色课程,并能持之以恒地进行学习。

体育艺术教育的广泛开展, 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了开发,学校每年都有20多名学生被城区高中特长班录取,生动活泼、积极向上、学有特长、教有特色的体育艺术教育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同为农村学校的谢河镇中学, 为确保体育艺术教育的正常实施,建起了标准化的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器材室,最大限度地进行了器材、教具的购置,并配备了电脑、数码相机、电子琴等专用器材,音体美室达到国家二类标准。

学校严格要求艺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备课,上好每节课,做到音乐课歌声不断,美术课画笔飞舞,体育课运动连连,并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求“人人有项目、班班有特色、天天有活动”。大课间设置有跳绳、武术、呼啦圈、羽毛球、乒乓球、现代舞、民族舞等多个项目;每个项目由两位教师具体指导,定期开展节目成果的汇报,确保学生每天达到一小时的锻炼时间。

2014年凉州的春天姗姗来迟, 随着第一朵牡丹花的盛开,武威市第九中学校园里则春意盎然。美术教室内,学生们挥毫泼墨,正在准备参加书画展评的作品;舞蹈教室里,小演员翩翩起舞,正在排练艺术节上将要演出的节目;文化长廊边,几个同学拨弦抛弓,正在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二胡合奏曲《赛马》;篆刻教室里,篆刻兴趣小组成员正在精雕细琢,专心致志地创作参展作品……学校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要到了。

武威市第九中学是凉州区的一所名校, 该校一直致力创新多元化办学模式, 立足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把体育艺术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工作。2006年以来,学校组织开展了篮球、乒乓球、合唱、管弦乐、绘画、计算机培训等第二课堂活动。2008年,学校又以特色学校创建为契机开发了古诗文诵读、毛笔书法练习、普通话演讲、作文辅导、篆刻、十字绣等校本课程项目,初步形成了艺术教育校本课程体系。2010年秋,学校根据学生发展实际需要,开设了艺术类校本课程十余项,包括舞蹈、管弦乐演奏、合唱、电子琴演奏、绘画、毛笔书法、钢笔书法、十字绣、篆刻、电脑绘图等,使艺术教育成为实施美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凉州区青年巷小学阳光大课间

凉州区西关小学、西苑实验小学、青年巷小学、武威市第三中学、武威市第十九中学……这些学校也都在持续不断地开展着校园文化艺术节和体育运动会,内容涉及舞蹈、合唱、朗诵、器乐演奏、小品、课本剧表演、书法、绘画、篆刻等评比展演和田径等各项比赛,学生们在这个大舞台上尽情放飞自己的梦想。

特色教育奠基靓丽人生 篇9

2010年12月30日至2011年1月1日,“第二届园长世纪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办。本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与中国教师杂志社联合主办。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柳斌,国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原副局长杨宣,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中国教师杂志社社长刘复兴,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书记刘长旭等领导应邀出席论坛并致辞,二十多名幼教专家和全国各地一千多名园长列席了会议。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新纲要、新起点、新征程”,主要议题包括: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相关政策的解读及落实,幼儿园安全教育,园所发展与战略规划,幼儿园品牌文化建设和园所师资队伍建设等。本刊选取了五位知名教育专家和园长的精彩演讲,并摘取了多位领导和专家的部分观点,以飨读者。

上一篇:边沟设计下一篇:海域排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