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后

2024-07-07

高职后(精选十篇)

高职后 篇1

关键词:“80后”,辅导员,“90后”,高职学生

0 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高职院校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 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伴随而来的“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了当前高校中的主体, 而在教育工作岗位中, 一批“80后”也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其中, 在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中, “80后”占据比例较大, 虽然“80后”在年龄方面很有优势, 并且其个性思维特点也和“90后”比较接近, 但是, 在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 还是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1“80后”辅导员的优势分析

1.1 在管理学生方面有着良好的亲和力“80后”辅导员年龄相对较小, 他们也只不过是刚刚大学毕业没几年的学生而已, 对于大学生的成长状态和心理特点有着非常深刻的了解, 并且很多大学生现代的特点, 和他们那一代上学时几乎是一样的。他们有着切身的学生经验, 因此, 在管理学生时, 更有利于他们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站在学生的立场, 维护学生的利益, 并且能够和学生之间进行敞开心扉的交流, 表现出较高的亲和力。

1.2 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和理解学生其实“80后”与“90后”在很多地方有着相似之处, 他们的成长环境和时代背景差异不明显, 经济基础也不存在较大的差异, 而且很多“80后”的辅导员, 在高职院校任职的同时, 还在一定程度上扮演者学生的角色, 这就使得他们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和理解当代“90后”学生的思想特点, 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成长困惑。

1.3 有一定的学生工作经验很多“80后”的辅导员, 在学生时期就是比较优秀的班级干部, 在大学期间, 在和学生的沟通和教师的协调方面, 锻炼了个人的综合素质, 学会了一定的学生管理技巧, 并且懂得运用一定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这种能力, 在刚刚转化成辅导员之后, 仍然具备, 并且能够结合“90后”学生的基本特点, 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完善。

1.4 工作热情积极, 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不断创新“80后”的辅导员, 他们刚刚参加工作不久, 对工作充满了热情, 能够在自身的岗位上积极进取, 并且他们善于创新, 思维活跃、超前, 很多大胆的想法, 在一些较为年长的管理员看来, 不敢实施, 而他们却勇于尝试, 并且往往能够出其不意地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同时, 他们能同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 师生融为一体。

2“80后”辅导员的劣势分析

2.1 社会经验不足“80后”辅导员基本上都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后又回到学校开始工作, 他们经历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相对单纯, 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体会不够深刻, 缺乏比较成熟的社会经验, 在遇到比较棘手的学生管理问题时, 往往不知所措,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误导。

2.2 抗压能力较差, 遇到困难容易回避“80后”辅导员的成长环境较好, 从小就缺乏艰苦生活的锻炼, 他们在管理学生过程中, 遇到困难, 容易产生回避的心理。并且, “80后”辅导员, 抗压能力较差, 如果管理的班级学生问题较多, 容易导致其过大的工作压力, 影响其实际工作的效率。

2.3 学生管理工作实效不高在班级学生管理方面, “80后”辅导员参加工作时间较短, 并没有形成一套成熟完善的班级管理方法, 实际学生管理经验不足, 学生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技巧不够丰富, 不能够有效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2.4 专业并不是很对口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 高职院校聘请的部分“80后”辅导员, 在专业要求上, 并没有统一要求教育学专业或者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其他一些专业、甚至和教育专业相差较大的也都没有明确要求, 这就导致了“80后”辅导员的专业差异, 不对口的专业, 使得一些辅导员在管理学生时, 仅凭自身的相关经验, 一些理论化的管理方法掌握不到位, 影响了学生管理专业水平的提高。

3“90后”学生的特点分析

3.1 个性独立, 思想成熟较早“90后”学生, 成长的环境更加开放, 社会的进步带来了价值取向的多元, 在这样的环境下, 成长起来的“90后学生”, 其思想超前, 个性也比较独立, 不喜欢被约束。对于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 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 使得学生们有了更加丰富的信息获取渠道, 在广泛接触网络信息的过程中, 提高了“90后”学生的思想水平, 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层次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在他们看来, 自己是社会中独立的个体, 有着自身独立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3.2 自信张扬, 心灵脆弱

“90后”学生, 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他们热情向上, 对学习和生活充满激情, 但是, 往往是对新鲜事物感兴趣, 不少同学存在三分钟热度的情况, 热情一旦退却, 就不会投入过多的精力, 即热情有余, 而坚持不足。他们自尊心也比较强, 喜欢表现自己, 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 而一旦受到打击, 则显得比较沮丧, 在乎别人的看法, 心灵比较脆弱。

3.3 学习不积极

高职院校的学生, 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相较与本科院校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 对于一些比较难的课程, 缺乏学习兴趣, 学习的主动性较差, 不能按照教师的相关要求, 完成学习任务。课下大部分学生, 不复习功课, 很少去图书馆, 对于专业参考文献的阅读训练远远不够。

3.4 生活不够节俭, 攀比心理较重

不少高职院校的学生, 在生活上不够节俭, 一些同学的跟风攀比心态较重, 看着同学穿着时尚流行, 自己也开始盲目攀比。一些学生的虚荣心较强, 往往过分看重个人外在的形象, 为了能够在同学们面前表现自己, 喜欢穿名牌, 参与社会活动, 有的甚至已经超出了学生的范围, 这些也和现代整体的校园氛围有关。

3.5 过渡沉迷于网络

很多“90后”学生, 尤其是男生, 热衷于网络游戏, 加之, 高职学院校的课程安排不是很多, 学生们有很多时间都用来打游戏了。在虚拟的网络社区中, 他们寻找着自己的角色, 不愿意参加校园实践活动, 过渡沉溺于网络世界, 不利于他们个人交往能力和社会经验的拓展。晚上熬夜打通宵游戏, 白天上课睡觉, 已经成了不少高职院校男生的习惯, 长期这样下去不仅对身体有害, 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4“80后”辅导员提高对“90后”高职学生管理效果的建议分析

4.1 充实自己, 培养技巧

常言道:“活到老, 学到老”, “80后”的辅导员更应该不断地学习知识, 参加培训, 充实自己, 他们可以在与学生的接触和互动中不断地改进教育方法, 在与老辅导员的交流和沟通中不停地吸收适合自己的教育技巧。只有通过不断地提高素质、培养技巧和积累经验, “80后”辅导员才能弥补工作时间较短的不足, 提高工作实效, 和“90后”友好地相处。

4.2 游戏化方式激励“90”后学生

学生们在玩游戏的有三种心理状态, 一种是我想赢, 平时可能没有, 在学习当中也会见到, 如果安排两个学生做一件事情可能没有那么好, 如果让一群人做, 看谁可以上班级的头条, 上年级头榜, 通过这种方式把员学生想赢的动力激发出来。第二个我不想孤单, 想跟别人建立亲密的关系。还有一个想证明自己, 这三大诉求是非常典型的每个人的心理诉求, 但是在这个心理诉求的背后它一定有一个心理学的背景支持学生做这样的事情, 第一件事是我想赢, 它背后就是冰山模型底下大家都有的成就动机, 这个激发出来之后不会想认输, 想拼命做, 90学生后有强烈的动机, 如果在学习和平时班级活动当中没有给表现的欲望, 把他们压制住了, 他们的日常学习就会很郁闷。第二个叫亲和动机, 还有影响力动机, 就是自己做的事情可以影响别人。90后分享的欲望是非常强的, 如果在班级里面有这样的机会、平台创造给他们, 让他们分享, 他们得到了释放, 得到了认可, 则他们学习和参与课外实践的活力一定会释放出来。因此可以考虑用游戏化的方式把他们的动机调动起来, 比如说在游戏里面看到徽章、积分这些都是调动每个人的成功动机, 这些东西是可以考虑的。

通过小游戏可以把他们的亲和动机、影响力动机激发出来, 类似的方法非常多。90后的目标感非常强, 包括规则, 规则意识。我们通常说90后是玩游戏过来的, 每个游戏有规则, 在规则背后有灵活拓展的空间, 如果告诉你这个事情只能这样做, 就没有意思了, 如果有拓展的空间就很有意思, 更可以激励他们的积极性, 包括反馈系统, 如果一个事情只是一个人做, 没有反馈就比较枯燥, 90后就希望一边做一边分享, 把握这种原则, 可以比较好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辅导员可以与学生进行小的互动, 问学生们怎么看待自己, 贴一些标签, 像QQ上的一些标签, 让学生给自己贴标签, 然后可以邀请同学做一些反馈, 看一下他们给自己贴什么标签, 两条标签放在一起, 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别人心目当中的位置, 和自我认知存在的差距, 这种互动的方式, 通过微信的方式学生们比较容易接受。

4.3 包容学生, 理解学生

对于辅导员工作, 首要要求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 包括他们的学习和家庭情况、性格特征、爱好等。“90后”个性张扬, 渴望与老师建立平等信任、相互关心理解、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亦师亦友”关系。辅导员应深入学生内部, 努力做一个良好的倾听者, 优秀的谈话人, 以心换心, 包容学生的个性, 了解学生的心理, 掌握学生的动态, 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 从身边事做起, 为学生的事情多跑跑腿, 为学生的困难多费费心, 多些理解多些关爱, 哪怕只是陪生病的学生去医院看病, 乃至和有心结的学生谈谈心。只有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心贴近了, 互相包容和理解了, 这样, 老师才能真正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真正地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部分学生的自卑感较强。面对这样一个现象, 辅导员是否客观地去了解他们、尊重他们, 是辅导员工作成败的关键。

4.4 创建平台, 增进沟通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的普及, 学生上网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 利用网络开展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可以改变时空的局限, 发短信、聊QQ、上人人网、写博客……共同的爱好和话题可以拉近“80后”辅导员和“90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网上, 辅导员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和沟通, 为他们解答问题、指引方向。许多面对面时不好意思说的事情, 学生们更愿意在网上向老师倾诉。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 进行沟通和指导。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80后”辅导员面对“90后”大学生, 既有其自身的优势所在, 也有需要其不断改进和提高的地方。“80后”辅导员要有睿智的教育思想、博大的教育胸怀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深邃的教育智慧, 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 能积极理解和包容每个“90后”大学生, 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 求同存异, 和谐相处, 真正实现大学师生的共同成长, 只有经历实际工作的锻炼和学习, 年轻的“80后”辅导员才能不断积累经验, 增强本领, 完善技能, 成长为合格的高校辅导员教师。

参考文献

[1]孟丽.浅谈高职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信息, 2009, 23:247.

[2]余卫宁.当“80后”辅导员遇上“90后”大学生[J].教育研究, 2009, 05:185-187.

[3]周琪棋.“90后”高职生的思想特点及对策研究[J].成功教育, 2008, 11:255-256.

高职90后学生管理经验 文娟 篇2

(大家好!我是建筑工程系专业课老师。今天,我就近半年来从事的班主任工作向各位老师做一下简单总结。在座的都是比我更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教师、老班主任,我的发言只是粗浅地谈一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点滴总结,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最近几年,90后学生逐渐成长起来,其中的很多孩子已经走进了高职院校的大门。作为当今社会的一批颇受争议的群体,他们在学校学习的过程当中暴露出很多的有别于以往的问题,例如校园暴力色情事件、公然顶撞师长等层出不穷,这给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带来了很多的挑战,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的很多思考和探索。

以我自身为例,2011年9月份我开始担任建筑工程系2011级工程造价4班的班主任。经过近半年的工作,我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在学习、纪律、生活等方面能够互相适应、互相配合。但在接触的过程中,我仍然发现这些学生本身的特殊性,以下是我这半年班主任工作管理过程中得一些总结:

一、90后学生的特点

(一)90后学生生普遍具有一些典型特点:

1、平均智商超过了以前的同龄人,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

2、很多人都有一技之长。

3、自信又脆弱,敏感而自私。

4、往往具有成年人很难理解的古怪爱好。

5、内心世界:从童年就开始变“老”,更加懂得成人世界的规则。

6、比较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且价值观更加现实。

7、市场消费观念强烈,但名利作用被过分强化。

8、张扬自我个性,相对比较缺乏团队忠诚感。

9、网络时代的广阔事业,信息和知识丰富,但内心有时较为空虚。

(二)90后学生也存在着很多的偏差:

1、很多孩子学习焦虑。

2、自私且承受挫折能力弱:90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些孩子会不自觉的流露出自私的一面,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甚至遇到不大的事情也会有很大的情绪反应,采取过激的行为。

3、嫉妒心比较强:有些学生嫉妒心比较强,看不惯别人比他(她)强,我没有的别人不能有,不允许别人比我“拽”,否则他们就会搞些小动作,甚至会想方设法让你“拽不起来”。

4、有强烈的反叛意识:许多“90后”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对父辈、学校一些不甚合理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语言的创新性更强。这是这一代人的显著特点,但是有些时候他们的反叛意识也会出现偏差。一旦在学校遭遇意外事件,比如说偶然的停水、停电,有些学生(包括平时比较老实的学生)便会通过起哄、制造混乱来宣泄心中的情绪。

5、极力表现与众不同。一部分学生在学业上无法做到出类拔萃时,会选择其他各种方式获得心理满足。比如说,上课调皮捣蛋、起哄,穿奇装异服,试图通过这样的表现来获得“与众不同”的感觉,引起老师和同学关注,寻求心理平衡。看看大街上的青少年,已经有部分男生戴着耳环、打着耳钉、染了发,有些女生刻意模仿自己喜欢的日韩明星的穿着打扮。

6、对网络十分依赖青少年上网现象被称为“网络海洛因”,也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迷恋网络的孩子,也有求助心理咨询的,他们往往都知道迷恋网络的害处,又无法控制自己,老想往外面跑。

(三)90后引起社会的诸多关注:

1、缺失真正的偶像每个时代都会产生偶像,70后的偶像是张海迪,80后是刘翔,这些偶像都有极大的精神感召力。而90后的偶像则找不到,大多数的90后孩子也许会回答:李宇春、张靓影等。而在这些偶像的影响下,许多正在成长期的孩子对人生价值的解读开始倾向单一与狭隘,对自己的偶像的一举一动极为关注,对有价值的东西嗤之以鼻。90后心中最敬仰的文学家大部分是时下流行的通俗作家,而鲁迅、金庸苏童等传统作家要么“排名落后”要么“榜上无名”。没有高品位的志趣,缺失真正的偶像,90后的成长显得有些迷茫。

2、家庭的变化90后的家庭突破了很多传统,父母的生活态度有了很大改变,他们主张独立与开放,追求的是成功的事业与高质量的生活,所以对孩子的教育脱离不了金钱,不能从情感的角度去感化孩子,势必使他们产生叛逆的心理。同时,90后的很多家庭都有过拆散重组的现象,这样无疑带给他们情感上和心理上的创痕,使他们变得冷漠与自私,缺乏应有的温暖感与亲切感。

3、学习压力90后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经历了多次教育改革,虽然体验过“减负”、“素质教育”,这个时代的孩子承受更多的还是学习压力、升学压力。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使得90后普遍的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学。

4、受到大量信息的包围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90后的生活。

二、90后学生管理的探索

(一)要重视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

作为技工学校的班主任,在管理上应该严格要求与关心学生并重,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但是严格要求的“严”不是严厉和严酷,严厉和严酷的管理容易造成学生的个性压抑、自卑感重、自制力差,甚至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心理成长。这里的“严”指的是要求学生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对于违反者,要视其情况进行正确的处理,处罚和批评相结合,使学生真正意识到错在哪里,心服口服。同时管理班级时要公正严明、一视同仁,不能感情用事。当然管理班级除严格要求之外也不要忽略对学生的关心和关爱,这也是同等重要的,这种关心要体现在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等多个方面。要加 强对宿舍的巡查,嘘寒问暖,注意倾听他们的心声,察觉他们的思想活动,及时解决他们思想上的疙瘩,消除他们思想上的障碍鼓励他们积极思考,独立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技工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但又没有高考和升学的压力,很多学生开始流连于网吧,网络上泛滥的不良信息、散漫的交友和恋爱方式,以及各式各样的网络游戏,导致很多学生沉溺于网络聊天、交友和大量的网络游戏当中,不仅仅使学生们影响了学习,甚至迷失了自我,脱离了正常的生活方式,产生很多不良情绪,更有甚者过于沉迷于暴力的网络游戏,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加以正确的引导,可以通过各种网络手段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网络聊天室或聊天群等工具,将学生网络交往的方式引向积极健康的方向。最后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问题,学生们都处在青春期,人生观、世界观都没有定型,情感也很不成熟,再加之外界许多错误引导,使得学生们在情感方面误入歧途,这就需要班主任进行合理的疏导,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情感观念,如果方法不当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叛逆心理增强,引发其他的副作用。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提高学生美誉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技工学校的学生里很大一部分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自信心缺失或不足的问题,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使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积极培养向上的心态。比如在班级中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演讲比赛、朗诵、知识竞赛、计算机设计等各种竞赛,让学生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努力学习的热情,同事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情,寓教于乐往往比简单的说教收到更好的效果。再有就是注意培养和选拔班干部,促成良好班风的形成,锻炼培养学生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学生个人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有条件的话,不妨尝试采取班干部轮换制,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一种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了,他们就会受到普遍的好评,这无形当中就提升了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使学校得到更大的认可,招生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会随之变得容易了很多,生源作为学校的生命线,招生问题得以解决了,学校就更利于发展和壮大了,那么就可以在当今激烈的技工学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走入社会做好铺垫

技工学校的课程有别于高中,比较注重实践的内容,很多学生对理论课缺乏兴趣,而对专业课的热情比较高涨,在这种兴趣上引导他们理解理论课对专业课的重要性,使他们理论课与专业课共同进步,在此过程中,对取得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同时在技工学校的课程安排中,绝对不能忽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技工学校的学生毕业就面临着就业,一入校就应该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介绍当前的社会需求,并在就业前 对面试知识、职业道德和劳动法等进行学习,我在自己带班的时候就曾利用班会的机会,组织学生每个人都上台做一下自我介绍,并让台下的学生模拟考官进行面试,使学生们逐步消除紧张情绪,从容面对企业的面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关注就业信息,及时提供给他们,帮助学生提高成功就业的机会,为他们迈向全新的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顺利走上另一段人生道路。

三、管理90后学生应避免的“三条”误区(一)与学生斗气,粗暴漫骂

一般青年班主任年轻气盛,在审视问题时不能做到全面、细心。导致教育学生取得相反的效果。比如某某学生违反了一些校纪校规,有些班主任不听取解释,乱骂一通,没有想到这些话对学生来说很伤自尊心,这个年龄的学生叛逆心理是很强的,他可能会不顾一切的与你顶撞,到时候自己下不了台,那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大打折扣了。有时委婉的评判比与学生斗气、粗暴漫骂的教育效果会更好。

(二)姑息迁就

有些青年教师课后经常和学生在一起玩,比如打球啊,无意中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系,这样的话反而造成后面管理的困难,因为这位学生如果违反了校纪校规,你可能会居于面子,不好意思对他进行本职的教育和批评。这种情况姑息迁就、听之任之就会造成该生一错再错,进而会形成更多不好的习惯。所以说班主任始终要保持老师的形象,这样对学生的管理才会更有利。

(三)情绪急躁

当遇到自己班级的学生违反校纪校规时,有些班主任往往不能静下来全面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而是凭空臆断,对当事人大发雷霆,这样处理问题有时候会适得其反。作为我们班主任应该冷静下来,好好了解事件的原委,进而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管理教育效果。切记情绪急躁,盲目训斥学生。平时多注意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动给予指导,冷静理智的解决一切问题。

论高职“升本”后教师角色的调适 篇3

关键词:高职;“升本”;教师;角色调适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许多专科院校经过创建后升格为本科院校。2006年12月,我院与沙洋高等师范学校合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升本”这一战略性调整的冲击力震荡着学院的每一个工作层面,尤其是教师层面。很多教师在这次调整中感到了困惑,诸如自己的角色位置是否正确,在专业领域是否能获得一席之地,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如何担任起角色的责任,等等。“升本”在给教师带来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怎样在“升本”后的高校格局中富有张力地进行角色调适,成为学校升格后的教师成功地塑造角色并完成角色使命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角色调试的客观必然性

(一)高职与普通本科的层次区别

“专升本”不仅提升了办学层次,还意味着学校在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和教育发展目标及社会需求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必要的理论基础与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能够学习和运用高新技术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的实际技术问题,能够与科技人员及生产操作人员正常交流,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及指导操作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不需追求理论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只需掌握本专业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即可,但强调本专业技能的实用性、针对性与所学理论基础知识在实际中的适用性。无论理论基础还是实践技能都应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实际应用为重点。高职教育适宜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传授知识与技艺技能并重的教学模式,将理论设计方案转化为具体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以职业素质养成为主线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模式等。教师队伍是按职业类型建设的,专业课教师要具备“双师型”素质。

普通高等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坚实的学科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与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与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宽厚知识﹢创新思维﹢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大学本科培养目标。本科教育突出理论教学,强调系统的理论基础,要求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工程技术知识全面,注重理论创新能力的培养。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要求“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授知识,二是发展思维能力,三是以人格发展为导向。教师队伍建设是以学科梯队组建与学术水平提高为重点,教师的个体素质要求重学历、重理论基础、重科研能力。

(二)高职教师与高校教师水平的差距

学历结构的差距我院教师学历普通较低,年长的教师中,中专学历的居多,在中年教师中,第一学历为大专的居多;在青年教师中,第一学历均为大学本科。中专、大专学历的教师均在职进行了学历提高,近几年有部分青年教师在职读硕士研究生。这与普通本科院校教师要求具备硕士、博士学历学位相距甚远。

“教学型”教师与“教学研究型”教师的差距高职院校以教学为主,教师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科研时间大量地被教学事务挤占,且教师比较习惯于“教”而忽视“研”,科研意识淡薄,科研与技术开发能力不强,加上科研设施普遍陈旧落后,经费少而分散,无力承担较大的有影响力的科研项目。教师对科研的忽视阻碍了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教师群体普遍呈现理论基础薄弱、知识面窄、综合素质较低的现象,与本科院校要求教师教学与科研并重极不相称。

教学方法的差距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重在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尽管多年来在教学中倡导启发式教学,但实际课堂上还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本科院校则要培养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知识型人才,课堂教学更多的是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因此,对于高职教师而言,过去的教育理论与经验很难适应今后面临的教学任务,教师面临从“讲解”转变为“启发诱导”、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的问题。

角色调适的目的、方式与内容

“升本”后教师角色调适的目的就是适应机构层面的深刻变革,塑造能够卓有成效地适应现实的自我。这一过程没有现成的轻车熟路,要求教师全身心地投入角色转换。在这一过程中,要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

强化科研意识,提升科研水平高校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科学研究是贯穿其中最核心的驱动力,是高校学科建设、教学改革、高层次人才培养等工作的基础,日益成为大学的工作重心。同时,对教师科研成绩的考核、评价也成为衡量高校教师水平的重要指标。科学研究是建设合格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首先,科学研究可以使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加上自己在科研活动中的心得体会,讲课能够深入浅出、得心应手,使教学活动更具色彩。其次,科学研究可以使教师不断地活跃于本学科、本专业的前沿,及时掌握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较为科学地确定研究目标,有利于将本学科、本专业的最新成果及发展动态介绍给学生,开阔学生的视野,这样既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也能使学生了解自己将来所从事工作的领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次,依托重大的科研项目,有效地组织学术团队,合理地配置人才资源,可以在从事科研的过程中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管理能力、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造就学科带头人与优秀的教师群体。科学研究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根本手段,人才质量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使学生增强进一步获取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上。因此,科学研究既是高校的重要功能,又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方式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不断学习钻研,提升素质21世纪的高校教学工作同其他职业一样,是一种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定期更新和补充知识、技巧、能力,尤其是在特殊时期,为较快地适应新形势下学生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应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存,构建涵盖专业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复合型知识结构,特别要重视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以便及时融入学科前沿,迅速掌握最新成果,坚持高起点,跨越新平台,步入快车道。高校教师不仅要有传授书本知识的能力,而且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结合专业特点定期深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增加社会阅历,理论联系实际,设法解决工作中碰到的各种现实问题。这样,教给学生的知识才会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是生動丰厚的而不是空洞浮泛的。

树立创新观念,提升潜能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的创新根本在于教师的创新,在于教师的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教学活动的创新。(1)文化素质要深厚。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教师就必须具备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主体知识,培养自己深厚的专业功底,要进行各类知识的进修、学习、联想、迁移,训练自己对各种问题的评价能力,借鉴书本知识和他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创意。(2)教学思路要现代化。教学中要思路清晰,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敏锐目光和独特视角。教师要注意分析各种层次学生的思路,肯定其思路的合理性,赞扬其思路的创造性,引导学生解决思路的障碍,纠正错误的思维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3)教学手段要立体化。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改进教学方法,研究和实施素质教育。应尽可能地应用各种电教手段辅助教学,增加教学密度,提高教学质量,使整个教学体现出“密度大、能力强、效率高、负担轻”的特点。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标新立异,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一个创新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享受到立体的教学氛围,从而使课堂气氛达到“静而不闷、活而不乱、收而不僵、放而不野”的境界。(4)教学风格要个性化。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兴趣爱好、知识积累、学习习惯、家庭教养以及职业行为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用自己的智慧,给学生以适需、适法、适时、适度的帮助,充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个性渴求。

进行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状态随着“专升本”的推进,教师的地位、利益、影响力产生变化是必然的、正常的,要以大局为重,以一种公正平和的心境正确对待个人的境遇变迁,不拘泥于个人名利,不计较升迁得失。只要脚踏实地,重塑信心,努力奋斗,获得新的成功只是时间问题。要积极建立心理防御机制,将自我与现实相互矛盾的关系调整为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的关系,尽量避免因心理挫折引起的焦虑。要挖掘自身生存状态中积极的东西,并将其作为一种驱动力;要抛弃自身生存状态中消极的东西,以积极良好的心态对待改革,协调好各种层面的关系。

总之,“升本”后的高职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努力学习,不断进取,顺利完成教师角色的调适。

参考文献:

[1]李硕豪.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升本之我见[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7).

[2]刘春.论新升本科院校的教育科研问题[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10).

[3]秦小霞.关于专升本院校转型后创建学习型教师队伍的思考[J].天中学刊,2004,(12).

[4]马飞.如何当一名高校教师[J].中国冶金教育,2006,(4).

作者简介:

后扩招时代高职院校营销战略研究 篇4

(一) 人口红利弱化, 生源危机开始突显。

由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 我国学龄儿童开始逐渐减少, 导致全国高考学生数量明显。据《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 高考生源在2008年达到历史峰值1050万, 2009年开始全面下降, 最近两年累计下降了200万, 并呈现出持续加速下降趋势。生源下降同时, 由于大学扩招政策及职业教育发展, 我国高中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持续走高, 于2009年分别达到79.2%和24.2%。相应的, 生源减少会加剧高校的竞争和淘汰, 没有特色或经营不善的学校会陷入困境, 部分高职学院未来几年会面临着生存危机。

(二) 高校数量和名校招生规模扩大, 高职院校分到的蛋糕越来越少。

2009年, 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204所, 其中高职专科院校约占六成。近十几年来, 一方面普通本科院校重组合并或极尽能力扩大规模;另一方面, 高职院校, 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越来越多, 平均到每所高职院校的考生生源蛋糕越来越小。如2010年, 北京市很多民办高职学院都没完成招生计划, 部分民办学校只完成招生计划的1/3。有些学校用了多种手段抢生源, 但降分已经到极限了, 700多分满分, 只要有200分就招。“蛋糕”不但越来越小, 且质量越来越差。

(三) 高职院校同质化严重。

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办学实力不足、经验欠缺和资源限制, 缺乏战略目标。办学思想, 办学定位, 办学方向大同小异, 难有特色可言。大多数专业设置是随大流。如市场营销专业、物流管理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会计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等基本是每校必开。甚至一些有行业背景的学校也沦为通俗化、大众化一族, 所开的都类似“万金油”式专业。这必然加剧学校间的竞争。

(四) 高职院校投资主体单一, 办学资金难以保证。

虽然, 学校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要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对大多数高职院校而言, 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把主要的教育经费投放在重点大学和一般本科院校上, 高职院校, 特别是民办学校得到国家的支持明显不足。学校要生存发展, 经费是主要因素之一。可以想见, 一旦生源不足, 势必将直接冲击学校的日常运营, 破产倒闭将不可避免。尤其是部分办学质量欠佳、社会声誉和就业前景不好的高职院校, 肯定将面临更多惨烈的竞争压力。据测算, 一个民办高职学校, 仅仅就其办学基本经费而言, 在校生人数在1.1万人以上的时候, 才可能进入良性循环。而低于6000人就开始赔钱, 就必然要压缩教师和设备维持运转。所有在校生人数如果低于5000人, 这所学校可能就会难以维系, 陷入财务危机和生存危机。

三、后扩招时代高职院校营销战略基本思路

(一) 文化营销——高职院校不能没有大学文化。

大学文化是高校的一种软实力, 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但是, 一些高职院校, 由于建校历史短, 办学规格不高, 学校规模不大, 对大学文化的建设不够重视或无暇顾及。甚至个别学校, 不了解大学文化的内涵和作用。由于大学文化的缺失, 一些高职院校没有自己明确的办学宗旨, 办学理念, 办学定位, 办学特色。更有甚者, 把大学当成培训机构来办。显然, 没有文化的大学是没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 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 建设、发展、弘扬大学文化, 重新取舍新的办学理念, 是实现高职院校根本任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是统帅全校教职工思想, 凝聚人心, 提高学校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也是培育有思想, 有信仰, 有格局, 有视野的大学生的需要。否则, 高职院校就成为了社会培训机构。对高职院校而言, 培育、营销、推广自身的大学文化,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 而且任重道远。

(二) 提高质量——打造核心竞争力, 走内涵发展之道。

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 也是大学发展的永恒主题。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十多年规模扩张之后, 已经到了必须切实提升质量、走内涵发展之路的时候了。不论是生源数量减少, 还是参与国际竞争, 高职院校面对的关键挑战实质是如何提高质量, 把高职教育切实做“高”做强, 推动高职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要致力于打造高职院校本身的核心竞争力, 所谓核心竞争力, 就是一所大学经过长期追求和打造的, 别的学校不可模仿和轻易超越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 一方面取决于专业特色,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知识、能力的提升更新;另一方面取决于大学制度、办学理念、大学文化等因素带来的形象地位的改变和各种效率的提升。

(三) 找准定位——办出特色是竞争之道。

1998年高校扩招后, 学校“扩招潮”、“合并潮”在全国刮起, “做大”了不少高校。部分高校, 特别是一些名校在这两个“潮流”中享受到了政策和实际上的利益, 也使部分高职院校, 蠢蠢欲动, 追求“大而全”“小而全”, 分不清是先要“做大”?还是先要“做强”?在竞争中迷失了自我。如何突出自我, 找准定位十分重要。定位, 是为了竞争的需要, 只有认清自己, 才能发挥特长, 办出特色, 这才是高校管理之“智”。一所高职院校靠什么吸引学生?首先, 要从自身实际出发, 寻找自己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专业, 集中资源, 重点突破, 办出自己特色, 力争在某一领域、某一专业做“强”, 做“精”, 成为某一专业的“领头羊“, 其竞争力才突显出来。尤其更加注重校企合作,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四) 好产品也要吆喝——高职院校品牌战略。

创建品牌是高职院校脱颖而出, 竞争取胜的法宝之一。高职院校的品牌是指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凝结在一所院校名称中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社会认可程度。学校品牌可以从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三个维度进行评价。知名度反映一所院校的影响力;美誉度反映了一所院校在公众心目中的坐标位置;忠诚度是指家长和学生对院校的信任和追随程度。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一些重大事件来树立自身形象并提高知名度。如举办一些全国性会议;与知名企业联姻, 开创工学结合办学新模式等。而美誉度、忠诚度则非一日之功, 而是建立在先进的办学理念、优异的办学质量基础上的, 依靠的是学校的整体实力。

(五) 借鸡生蛋——要善于与知名企业结亲。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是培养具备实践操作技能经验的应用型人才的直接途径。近年来, 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不少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大胆地探索, 并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 但距离真正理想的校企合作模式还有差距,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困难和不足。表现在校方与企业难找到长期合作的“共赢点”,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效果不明显。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选择专业性强、技术领先的企业合作, 共建高水平实训基地。一方面, 可以提高学生实践动力能力和岗位技能;另一方面, 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的影响力向社会宣传推广自我。

(六) 另辟蹊径——开拓海外留学生市场。

当国内生源市场竞争激烈时, 对一些部分专业在国际上有影响力或国际交往中地理位置优越的高职院校, 可以另辟蹊径, 开拓海外留学生市场, 这不失为一种生存发展之路。有必要促进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加大对留学生的吸引力, 大力开拓高职教育国际市场, 以国际留学生弥补国内大学生源荒。

参考文献

[1]杨树兵民办高校发展战略和政策需求研究[M]?南京: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3.

[2]李亚子谢延斌浅谈民办高校的营销策略2008年10月20日.

[3]贾彦玉民办院校发展不宜“大而全”[J]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6日.

[4]唐伟尧市场经济下的大学及其经营战略[J]理工高教研究2004年1期

[5]孙贵聪西方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管理主义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003年10期

高职后 篇5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国际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引入,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使高职人才培养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高职高专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发挥自身优势,优化教育功能,从容应对挑战,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作 者:赵连瑞 晋秀波 作者单位:赵连瑞(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与自动化系)

晋秀波(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英语部)

高职后 篇6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校园的稳定和谐基础在班级。主题班会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主题班会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渠道和阵地,对于班级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90后高职新生的特点分析,发现班级建设中的问题,结合主题班会列举新生特色主题班会开展实例,进一步提出了主题班会开设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字:“90后”高职新生主题班会

目前,“90后”学生己普遍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90后”高职生更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具有热情,独立,思想张扬更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因此高职大学主题班会的开展,让“90后”快速的适应大学生活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通过不断地创新主题班会的内容和形式,形成一个“行有规范、学有创新、团结协作、勤奋进取”的和谐班集体,可以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

一、“90后”高职新生的特点分析

(一)思想行为特点

“90后”学生思想状况具有明显的双重性。首先,他们渴望成才,但有些学生缺乏自信心,缺乏脚踏实地刻苦学习、专注的奋斗精神,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气馁、消沉。其次,他们富有思想,但有些学生政治信仰淡漠,缺乏政治热情,参与意识强,好自我表现,但合作意识、集体观念淡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受到相当学生的推崇。第三,他们喜欢独立思考,但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第四,他们时常热情高涨,自信、个性张扬,竞争意识强。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积极参与班级竞争。

(二)心理特点

首先,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学习动机不明确,自控能力、适应能力较差;其次,他们敏感易冲动,虚荣心强,盲目攀比物质享受;第三,缺乏感恩意识,由于教育取向的偏差和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在意识上彰显自己,注重个人感受、自我为中心,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对于他人给予的关爱只知接受,不知责任,不能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权力与义务,对感恩缺乏应有的理解和举动,感恩能力的缺乏,最终导致“90后”高职学生缺乏感恩意识。

二、高职新生特色主题班会的特点

主题班会是为了达到一定教育目的,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集体活动,应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从学生自我发展角度来说,新生阶段是大学生初步确立人生定位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格塑造的黄金时期,此外主题班会是文化课学习以外的必要学习,是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新生班干部在协助班主任老师开好主题班会的同时是对自己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从班级发展角度来讲,新生阶段是班级凝聚力形成与提高的最佳时期,利用新生主题班会可以引导班级发展快速走向正规。那么“90后”高职新生主题班会的开展具有哪些特点呢?

(一)内容切合实际

一节主题班会课能否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能否对其如何做人产生积极影响,关键是选好内容。内容和题材的选择从小处着眼,或是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些典型事例,或是学生津津乐道的事情。这些内容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主题,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发强烈的感想。

(二)突出主体性

“90后”高职新生主题班会的开展要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主导性要求主题班会的开展要摆脱过去班主任说教或者少数班干部演讲的模式,要积极创造舞台给大多数学生自我变现的机会。通过创新主题班会的开展,让学生积极参与主题班会的全过程,不仅满足了“90后“学生自我表现的需要,同事活跃了整个课堂,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到现在的主动参与,营造开放开明的人文教育环境:主体性则是学生是整个班会的主体,在组织主题班会时,要发动全班同学动脑、动口、动手,全身心投入到活动过程中。从内容确定、形式选择到具体活动的实施,由学生独立组织安排,在整个主题班会的操作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班主任的作用则淡化为幕后的指点和协助。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适当引导、指导。但引导、指导决不是包办代替,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培养他们学会管理自己、教育自己、锻炼自己、敢于创新精神。通过特色主题班会的开展,学生能够与老师进行思想交流与共鸣,能够把的与要求转化为自己的信念,从而实现主题班会育人的目的。

(三)主题新颖

结合“90后”的思想心理特征,“90后”高职新生主题班会要突出一个“新”字,这个是主题班会成功的首要前提。班级主题的选定要结合时代特点和发展,具有高度的实践性,其内容要有利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水平,同时要生动有趣,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高职院特色主题班会开展实例

当前我国高校中政治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大约是1:200,而有的职业技术院校一名辅导员甚至要带三四百名学生。可见,辅导员的工作量之繁重日益显现。于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而利用特色主题班会推动班级的建设与发展,从而提高各班的凝聚力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途径之一。但是,笔者个人认为,主题班会的召开不宣过多过滥,应该是就各个班级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召开,要能够起到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笔者所带班级7个,共280人。在大一第一学期先后针对各班进行了两次主题班会。第一次主题班会是在新生入校后两个月,由于班委会和年级自律委员会刚刚成立不久,干部领导组织能力还没有充分得到认可,部分班级出现了涣散的情况,甚至有些班级同学之间出现了隔阂,缺乏凝聚力,有些学生表现出“垂头丧气”、“漠不关心”的神态,对年级所举办的各种活动表现出消极、被动的态度。因此,笔者决定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主题定为“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此次主题班会中,各班班长首先对入校以来班级的学风、三自工程等进行了总结;接着,同学们就如何团结同学、目前班里存在的问题、对班干部工作的建议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自身存在的缺点等问题,各自发表了看法。各班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主题班会的召开,及时发现了班级的问题,同时集体提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在使班干部认识到自身工作不足的同时,更让同学们关心到班级现存的一些问题,让同学们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之中不断反省自身,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认识到集体凝聚力的重要性。会后,笔者收到许多同学的短信、E-mail,还有同学就某些问题通过QQ与笔者进行了深层次交流。同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各班学习气氛高涨,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可以看出,这次主题班会已收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次班会是新生第一学期中,笔者根据“90后”高职生的感恩意识缺乏的问题,对所带的7个班级进行了主题为“感恩的心”的主题班会,在主题班会

上,各班打破了传统的主题班会模式,围绕“学会做人,学会感恩”这样的主题思想展开。有的班级自己编排了与感恩有关的猜字游戏,灵活的将感恩与字谜联系起来;09港航3班以模拟义卖的形式,由刚刚获得学校书法比赛第二名的郑骁健同学当场挥毫,同学们积极参与义卖当中09物流1班在“感恩你我,情系你我”的交换礼物中,将整个主题班会推向了高潮。通过这次主题班会,效果显著,在随后时间里,许多同学通过电话以及短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父母、对亲人以及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表达自己的谢意。这次“感恩的心”主题班会不仅使同学们对感恩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并对感恩有了更多自己的理解,他们明白了做人首先要懂得感恩。

从这两次主题班会的召开,笔者对主题班会具有思想教育、树立舆论、陶冶情操、锻炼才能等多种教育功能有了更新的认识。就是说,在某一学期、某一阶段,就要针对班级出现的具体问题设置主题,趁热打铁,明辨是非,及时处理在学生群体和个体中出现的问题,营造班集体积极向上的风气。

四、开好高职院特色主题班会的建议

(一)突出主题班会目的。主题班会要有明确的活动意义、目的和针对性,要充分调研,掌握目前班级的状态,包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二)认真把握主题。主题是班会的灵魂,主题提炼是活动设计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主题通常应该具有鲜明的思想性,与时代合拍,能反映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实际和班级的状态。主题提炼应富于人生哲理,青年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思考,尤其是对人生的思考,一次成功的主题班会将对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主题班会是一项实践性的活动,所以在提炼主题时,要精心策划,切忌不符合实际的提法和空洞的口号。

(三)内容服务主题。有了鲜明的主题后,还必须有与主题相配合的适当的活动内容,通过内容去体现主题,使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班会内容应该是紧扣主题而又服务于主题。在班会内容的确定上,我们既要坚持导向性,同时也要尽可能满足同学们的需要,捕捉同学们的“兴奋点”,形式要多样化,尽可能具有广泛的参与性。班会内容的可行性也是我们应当加以考虑的,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同学们的思想状况、活动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因素,对活动进行可行性研究。

(四)准备充分。会前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包括思想准备、舆论准备、物质准备、会务准备等。如会前班级组织自学有关的文件、材料,还可举办座谈会、讨论会、报告会等,对整个活动应有一份具体的策划书或计划。

(五)精心实施。确定了主题与内容,有了必要的准备,主题班会就进入具体的组织实施阶段。应该有一个统一指挥、又分工负责的组织机构,负责做好班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和班会中的组织、服务工作,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有些形式复杂、内容重要的班会,如有可能,在班会前还可以进行一些主要项目或活动全部内容的预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此提高班会的质量。对于班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有足够的估计和准备,而且要有相应的应急措施。

针对90后高职教育教学对策 篇7

一、90后高职学生的特点

1、渴望独立充满自信追求个性张扬, 但是缺乏对挫折的认识

90后出生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加速期, 是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敢于挑战权威, 选择特立独行, 能够正确认识自我, 对自我有较高的接纳度, 更加认可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对自我发展充满期望, 这说明90后更加自信, 更加认可自身价值, 对未来期望更高。90后追寻一种个性的张扬, 一种不寻常的思维方式。他们力争保持自己的个性, 充满激情, 追求时尚, 追求另类, 强调个性的发展, 有实现自我的强烈欲望, 他们敢想、敢说、敢干, 富于挑战性、冒险性, 拒绝被这个世界所同化。调查数据表明, 有59%的90后讨厌父母把自己和别人比较;有23%最讨厌他人关注自己的隐私;有一些人还表示讨厌父母不尊重自己的行为、想法, 为自己安排一切。但是由于大学之前的经历简单平顺, 对面临的问题认识不够, 缺乏对挫折的心理准备和吃苦精神, 容易在麻烦到来时陷于被动, 造成心理失衡乃至崩溃。

2、善于用网络获取信息

网络时代是90后大学生的生存环境特征。因特网的便捷和低成本, 教育民主程度的提高, 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模式发生改变, 90后获取信息更加快捷, 他们懂得通过多元化途径获取新知识, 知识储备更加丰富, 兴趣爱好更加广泛, 积极进取, 善于发散思维, 乐于表现自己, 对自己的人生表现出的信心和理性远超过他们的前辈, 在某些方面比老师知道得多, 现在的90后在知识结构上的复杂和多样性远远超越了以前, 他们利用网络有时也依赖网络, 信息丰富有时也良莠不分, 仍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信息量的极大丰富和创造力的提高, 使得他们渴望成熟独立, 希望能跟老师进行平等的交流, 而不是被动接受单向的知识和观念灌输。

3、渴望同伴友谊又顺其自然

90后常常有四五个人经常联系, 相互间通讯畅通无阻。同伴在90后心目中处于重要位置, 是他们最乐于交往的对象, 也是他们最重要的陪伴者。在交友上顺其自然, 有40%认为性格相投就好, 有51%相信缘分使人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 仅有9%以对自己有帮助而交友。

二、面对90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应对措施

1、建立学习型班级

90后大多求知欲旺盛, 但是缺乏引导, 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构建和形成学习型班级, 在全班成员中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也要引领学生创造新知识、新思维和新的价值观, 使学习终身化、学习自主化成为每个人的共识, 使学校的每个方面都能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条件, 创设开放的教学资源体系。

2、开展小班化教学, 实施个性化辅导, 因材施教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尽管大部分的学生喜欢表现自我, 始终处于积极互动的状态, 但仍有小部分的学生因为性格内向或由于基础稍差导致的自卑心理, 不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 只是等待老师注意到他们才愿意开口, 这种个性是一种客观存在, 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因材施教, 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小班化教学正好满足这一需求。它与传统学校教育中所要求的整齐划一、步调一致的模式不同, 传统的大班接受式教学一点一点地抹杀学生的个性, 把不同的学生变成从同一模具中铸压出来的“标准件”, 客观上造成了教学的盲区。而在小班化的教学现场, 由于人数少, 教师有条件充分地以自己的人格、个性影响每个学生, 同时又能充分地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 给个性差异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使其个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3、充分利用网络新载体, 贴近学生实际, 建设与完善网络疏导模式

一方面要加强校园网建设, 及时发布校园时事、新闻;建立以理论知识学习和团队活动交流兼顾的学习型网站、办公平台和论坛。还要鼓励建立班级网站, 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宣传展示。另一方面, 要适当运用网络和通讯的新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利用MSN、QQ群、飞信群、校内网、开心网、博客等学生易于接受的交流方式, 这样可以减少师生面谈的拘谨和尴尬, 90后也乐于在网上和教师进行交流, 可以无拘无束的畅所欲言, 教师的引导采用网络疏导也就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4、架构新型的大学师生关系, 注重情感在教育中的投入

大学师生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一直存在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变化而变化。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教育的有效开展, 新型的大学师生关系应该提倡启发式的教育和开放式的探讨, 更加强调师生地位的平等, 所谓“亦师亦友”。但90后对挫折的认识不足,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工作中要善于观察, 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 对症下药, 与学生以心交心, 进行情感交流, 即注重情感在教育中的投入, 晓之与理, 动之以情, 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广博的学识来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 让学生倍感亲切, 乐学爱学, 缩小师生间的距离, 真正把学生当亲人、当朋友, 教会学生做人、做事, 努力培育学生成才。

总之, 90后走进高职校园, 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同时, 也给教育教学带来新的机遇,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它能催生一些新鲜事物的出现, 也是件好事情。因此, 作为新时期的高校工作者, 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切实改进教学理念和模式, 教育、引导90后实现全面协调发展。要充满信心, 给予他们更多宽容与认同, 相信在大学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历练中他们会不断成熟、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宝君:《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探微》,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3) 。

对90后高职学生的管理探析 篇8

一、90后高职学生的特点

90后的学生出生和成长于一个物质生活较为富裕,信息较为通畅发达的年代,在这一时期,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社会总体较为平稳和谐,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这些外在的成长因素都促使90后的学生形成了自己的性格特点,例如,他们的思维都较为活跃,对各类信息的接收能力较强,个性强烈,自我意识较强,等等。

1. 知识面广,较为自信,但也存在一定的自卑感

90后的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传递较为发达的社会环境中,大量的书刊阅读和越来越普及的手机通信、电脑网络信息传递等都为他们的思维成长提供了更优越的条件。同时,物质生活的较为富裕也为他们亲身领略各种不同的风俗人情,体验更多的生活经历创造了较好的机会。因而,与以往同年龄段的80后学生相比,90后学生所看到的、所经历的更多,他们所获得的信息更为丰富。这些丰富的阅历和广阔的知识面使90后学生在思维上也更为活跃,在与人交流和交往过程中也会显得较为自信。

在高职院校中的学生除了具有90后学生普遍的自信感的同时,在其潜意识中也有一种身为高职院校学生的自卑感。而这其中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综合起来不外乎两点,即,一是由于社会和家庭对这些高职学生本身的偏见。进入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由于学习基础较差而往往容易受到学校和家庭的指责、排斥,久而久之则容易使这部分学生逐渐产生自暴自弃的自卑心理。在进入大学环境后,这种“坏学生”的心理包袱很难立马消除,这也会对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活动产生不利的影响。二是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的偏见和认识上的偏差,使得这些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面对同龄的本科院校学生时总有低人一等的感觉。而这也是如今部分高职院校的新生报到率较低以及退学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90后的学生在其生长环境中更多地受到了社会对于高学历文凭的过度追捧这一现象的影响,因而对此较以往的学生更为敏感,其潜意识中的自卑感也更难消除。

2. 个性独立,自我意识强烈,然而自理和自控能力较差

同过去的学生相比,90后的学生在独立思考和选择上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他们的趋同意识很淡,不愿意盲目认同和追随别人的观点和选择。他们喜欢展示自己的思想和选择,喜欢显得与别人不同。对于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有抵触心理,喜欢在平等的条件下通过探讨和争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与此相对应的,他们的自我意识强烈,对于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控制欲强烈,同时,他们好胜心强,会更为积极地为自己争取有利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与此同时,这些90后的学生往往在生活自理能力上显得缺乏独立性,这也是与他们的生长和生活环境有关。独生子女在这些学生中的比率较高,他们从小到大都处在家人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保护中,一旦离开这样的环境,他们对生活和人际相处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往往会不知所措。也正是因为家人的关怀和保护,这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前一般也很少经历较大的挫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较差。在高校中,面对和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他们往往会丧失以往的优越感,又因为没有及时和合适的心理疏导,在学习和生活中所积蓄的心理压力一旦爆发则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甚至会对其自身和周围人的安全带来威胁。

3. 对社会关注度高,责任意识强,但做事功利化、理想物化

高速发展的信息传递为90后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机会和条件。面对各类新闻媒体所报道的社会正面或者反面报道,90后学生们往往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不同于以往学生那样的对大众宣传媒体言听计从。也因此,90后学生往往显得比以往学生更早地产生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在经历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等一系列的国际大型活动后,90后学生对于国家的繁荣富强有着很强的自豪感,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度、参与度也普遍增强和提高。

在与学生的接触和沟通过程中,笔者发现,90后的学生们虽然在很多方面都有较为客观和理性的看法和观点,但是对于自身学习和成长的目标不是很明确。大部分的90后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就业以及职业发展缺乏较长远的目标和规划,做事情的目的也很明确和直接,具有比以往学生更强烈的功利性。在理想方面,也往往将是否能赚取更多的金钱等作为衡量自己理想是否值得自己去追求的标准,很少考虑人生价值、社会价值等问题。

二、对90后高职学生的管理方式探讨

面对90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这些优缺点,笔者认为,应该从树立自信心、锻炼自制力和加深自我认识等几方面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从而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和进步。

1、引导进行自我认识

对于90后的高职学生而言,正确的自我认识能使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发展方向,而这不仅仅促进了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对于一个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氛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针对90后学生的特点,应该更注重让他们从集体活动中了解和认识自己。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学生可以在此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华,同时也在同一环境中,通过与同学的共同合作,认识其他同学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以亲身经历的所闻所感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促进对自身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此外学生管理工作者也要加强自己的工作细致度,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和沟通,对学生提出适当的期望,促进学生在自身能力范围内不断挑战各项学习和工作任务,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进取之心,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开拓自己的潜能。

2、树立自信心

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特点,笔者认为,对待这些90后的高职学生,在日常学生管理过程中,应多对他们进行激励和鼓励,以赏识教育的方式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在学生进校初期,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及时掌握学生的优缺点,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树立一种“我能”、“我行”的意识,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能产生自己的兴趣点和积极性。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及时进行经验总结,正确认识失败和挫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最重要的往往并不是结果的成功或失败,而是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要引导学生及时发现过程中值得肯定的一些环节,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使他们形成自我努力自我完善的向上之心,从而促进自身的不断进步。

笔者在工作中曾遇到一些来自西南地区的学生,由于两地地域差距较大,在新进校园后,他们对于新环境的适应周期比较长,同时,他们普遍学习基础较差,对于英语等基础性课程的学习较为吃力,这些都使他们在进校初期成为笔者的重点关注对象。但在经过近一个学期的调整适应之后,他们的实践能力很强的特点逐步显现,在一些实训课程上表现突出,而且工作也较为仔细认真,为此,笔者经常对这些学生进行鼓励,引导他们发现自身优点,以实际的工作和学习成绩让他们体验到“我能”“我可以”,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化缺点为动力,促进了他们的自觉学习和自我锻炼。此后这些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成为班级的中坚力量。而他们的努力和成绩,也带动了周围一部分学生,从而使整个班级乃至更大范围的学生群体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得到改善。

3、锻炼自制力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教授学生专业工作技能的同时,也要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判断、自我控制的能力,这样,在学生离开校园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并使自身得到更好地发展。而学生自制力的锻炼,也并非一朝一夕可完成的事情,笔者认为,应该从教育者本身的言传身教和环境氛围的形成、培养以及对学生心理调控的引导上来进行。首先,作为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教育工作者本身应该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例如,要做到守时,遇事要客观冷静,要掌握好情绪爆发的“度”等等。如果教育者在这些方面首先自身不能做好的话,也很难说服学生明白自制力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也很难在这些方面使学生改进和完善了。其次,90后学生对于简单的说服教育心存抵触心理,环境对于他们影响力要比传统的教育方式更为深刻和有效。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在学生进校初期,充分利用军训期间的军事化管理的机会,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对学生严格要求,使他们从被动接受到养成自觉自律的习惯。同时以一定的奖惩措施,形成学生的自律氛围,从而由个体到群体,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制力,让他们学会自理自律养成。此外,要增强学生的自制力,还需要及时引导学生正确调控自己的心理情绪,逐步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对于成功和失败都要正确对待,不能因为成功而过度放纵,也不能因为失败而自卑自暴自弃。只有拥有一个健康成熟的心理调控能力的人,才能真正做到良好的自我控制和约束,也才能真正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成为一个真正能为社会所用的人才。

摘要:90年以后出生的学生已经逐渐成为包括高职高专在内的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群体的主力军, 他们思维活跃、个性鲜明, 这些都给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试图以他们的个性特点研究作为起点, 寻求一条能够更好地完成高校教书育人的职能的同时也能顺应90后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 使他们能更清晰正确地走上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的路径。

关键词:90后,自信心,自我认识,自制力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曹顺霞、田杨群新形势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难点《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9.5

[3]刘涛、宫翠萍浅析“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6月

合并后高职院校档案管理若干思考 篇9

一、合并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许多合并高职院校是由一些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学校 (如中等职业学校) 合并而来, 原来的学校对档案没有自主管理权, 长期以来未能引起学校领导层的足够重视, 从而出现了诸多问题。

1. 并校期间文书立卷、归档的问题

合并高校在并校前已归档的档案, 由于有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档案工作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做保证, 基本不会出现散失等问题。关键是并校期间牵涉各部门尚未立卷归档的文书, 由于合校前人心思动, 工作状态不稳定, 一些正常的工作不能按常规办理, 自然给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增加了难度。如果是责任心强的部门档案管理人员会把没有立卷的文件材料收集整理、编拟目录、安全存放;而遇到责任心不强的档案管理人员则不予闻问;更有甚者, 在部门调整、办公室搬迁过程中, 将大量的文件材料随无用材料一并处理, 致使一些珍贵的档案资料该移交的未移交或丢失严重, 无处寻找, 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合校期间组织管理出现空白;二是部分档案部门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无制约措施;三是领导忙于合校中的大事, 档案工作顾及不上。

2. 档案管理制度不规范, 管理手段落后

合并高职院校由于先前的隶属关系、办学规模、管理方式不同等历史原因, 导致出现档案管理制度规范不一, 质量参差不齐、人员构成复杂、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如归档材料没有统一的规格;收集过程中纸张大小不统一;档案材料没有进行规范整理, 有的甚至没有进行科学的分类和装订;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尚未得到有效的应用。

3. 信息开发利用率差, 发挥服务作用程度低

档案信息管理还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和被动服务局面,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 存在着要什么找什么, 没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 由于不注意平时的搜集和整理, 严重制约着档案的服务利用工作。

4. 档案排序、管理重新理顺问题

合并高校大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规模相当, 类别相近的院校并建而成, 由于原各校建立的时间或早或晚, 隶属关系不一, 各自的办学宗旨及基本职能有所差异, 合并后档案卷宗由原各校的一个全宗成为并校后若干全宗, 而各校的档案类目设置、类目排列及档号的编制不尽相同, 老校基本沿用文书类、科技类的分类方法, 成立较晚的学校基本统一到了高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上。这便牵扯到档案排序及管理的重新理顺问题。另外, 合并高校档案管理存在着原各校档案管理体制不统一及档案管理手段参差不齐等问题, 如有的合并高校, 原各校区档案或实行集中管理, 或人事档案归人事处管理, 科研档案归科研处管理, 声像档案归电教中心管理等;有的合并高校, 原各校区或已配备计算机, 实行档案机检, 有的档案则分散于各职能部门, 由兼职档案员管理, 档案管理处于原始的手工检索阶段等;这些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合并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为此, 笔者以为合并高校的档案工作要走出困境, 应对症下药, 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二、解决高职院校档案的管理与利用问题的途径

1. 强化档案意识, 规范档案管理

前已述及, 档案文件材料未能及时清理归档的重要原因是部分档案工作领导及档案管理人员思想重视不足, 因此, 合并高校应将强化档案意识作为搞好档案工作的前提。因为就档案工作而言, 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是最为基础的工作, 它有赖于各部门的配合与全员的支持。合并高校应通过档案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宣传, 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职员工的档案意识, 使之充分认识到档案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是社会各项事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是不可再生和替代的信息资源。每位教职工都必须按照《档案法》的要求, 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从而使并校前散存于各部门或个人手中的一些有重要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及时归档。同时, 要针对并校前各校档案管理方式、方法不尽相同的问题, 及时调研, 确定整齐划一的档案管理方法, 便于档案的集中保管、利用, 以形成档案工作的良性循环。

2.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科学的档案管理工作规章制度, 使工作有序, 有据可依, 保证档案工作逐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 真正发挥档案“见证历史”的作用。完善档案的保管、利用、借阅、保密、归档、鉴别制度, 及时收集、补充、更新和完善人事档案材料, 对收集档案材料, 从手续是否完备, 表述是否准确、精练, 观点是否明确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鉴别, 使档案的收集和归档工作真正做到不丢失、不积压、客观真正地反映事实。顺应时代的发展, 增加资金投入, 严格执行现代化管理标准, 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唯一性, 做到划分准确、排列有序、条目清楚、查找便捷。

3. 合理配备档案管理人员, 加强档案工作队伍建设

不言而喻, 人作为档案工作的主体, 对档案事业的兴衰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人, 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均无从谈起。因此, 建设一支忠诚事业, 业务精良, 结构合理的档案工作队伍, 是档案工作摆脱困境的重要保障。对此, 首先要建设好档案馆 (室) 队伍, 确保一定数量的专职档案人员, 并力求这支专职档案工作队伍在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业务水平等方面比较合理, 便于发挥整体效应;其次要整体推进, 大力加强档案网络建设, 发挥各部门兼职档案领导和兼职档案员的作用。实践证明, 档案工作涉及学校各个方面, 仅靠档案部门单枪匹马, 无疑是杯水车薪。只有建立稳定的校区档案工作网络, 同时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及相应的激励措施, 提高兼职档案员的工作积极性, 才能增强档案工作的向

4. 确定档案工作目标, 使档案工作开展有的放矢

确定档案工作目标, 是由于合并高校层次较前相对提高, 并校后应根据变化了的新形势, 制定新的工作目标和发展战略, 使档案工作围绕新目标有的放矢地开展。这里, 之所以强调合并高校档案工作要实现目标化, 一方面是明确了档案工作目标, 即明确了档案工作的发展总方向, 一则可以根据总目标, 不断消除偏离目标的因素, 二则可以通过局部优化, 使日常具体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促进总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 明确了档案工作目标, 便于加强日常管理, 有利于调动档案工作人员的主动性, 增强竞争性。为此, 合并高校要根据确定的新目标, 进一步加强自身造血功能, 完善各种配套管理措施, 并要注重调查研究, 不断总结并完善档案工作中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促进档案工作的开展。当今时代, 机遇和挑战并存, 若不能及时把握机遇, 发展的希望便会失之交臂。因此, 合并高校档案工作应面对改革的新形势, 立足并校后的现实状况, 采取有效措施, 促进档案工作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汤静霞, 李文清.高校合并后的档案工作[J].档案与建设, 2003, (7) .

[2]刘淑霞.浅谈合并高校档案管理[J].浙江档案, 2004, (1) .

高职后 篇10

一、《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及教学现状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以物理学、电路理论、高等数学为基础,运用分析计算方法对典型单元电路进行系统描述的技术基础课,其实质内容是分析计算电子电路电参数及模拟信号的过程。

课程各章顺序按先器件后电路进行排列,大体包括信号放大、运算、处理、转换和产生等内容。其电路包括分立元件电路、集成电路两者结合的电子电路。

课程涵盖的具体内容有: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负反馈放大电路、信号的运算与处理、波形发生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源。通过基本电路相互联接,可构成完整实用的电路系统。理论性、工程性、系统性和适用性强是该课程的显著特点。它的内容比较多,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后,只是了解了一些专业术语,掌握一些基本电路的原理及计算公式,但理论知识运用不够灵活,稍微复杂的电路图看不懂,也不会分析和调试电路,更谈不上设计和制作电路。长期以来, 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普遍感到比较吃力, 甚至一些学生由于在学习该课程时产生了畏惧感, 导致在以后的学习中凡是遇到跟模拟电路有关联的课程都不自觉地带有畏难情绪, 从而影响了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教师来说也有许多老师反映难教, 教学效果比较差。《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复杂、抽象,按常规教法很难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该课程对电路在电子系统中的实际用途及电参数的来源、去向不加描述,因此实用性难以显现。实际上,看似枯燥的课程在理论的运用上有很强的灵活性, 对于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提高教学效率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 结合该门课程后复习阐述自己的几点看法。

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后复习

要想让学生能很好地掌握一门科学技术,除了平时的认真学习外,课程的后复习也是非常重要的。所谓课程的后复习是指在学习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后对全书做的一个总复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把书从厚读薄的一个过程。它可以使学生对学过的内容有一个总体回顾,以便建立完整、清晰的概念;同时也可以找出各章节的内在联系,以便更好地掌握重点知识,更深刻地理解难点问题。现就笔者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复习总结谈一些个人看法。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全书可理出四条主线,组成四个模块。

1.第一主线为半导体元器件

模块内容有: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及集成运算放大器。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掌握其结构、特性、参数及应用,然后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例如晶体三极管与场效应管都是组成放大电路的,但由于场效应管的输入阻抗远大于晶体三极管,因而在多级放大电路中,常作为输入级使用。

2.第二主线为放大电路部分

其模块内容为放大电路的动、静态指标;改善电路性能的方法及频率响应和稳定性问题。

就基本放大电路的功能而言,要求输出一个最大不失真的信号电压,这就必须对放大电路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以使三极管工作在特性曲线的线性区,并能有足够的动态范围。为保证放大电路能以良好的品质对交流信号进行放大,对放大电路提出的第一动态指标为电压放大倍数,而且放大电路对前级信号源要有合适的负载特性,对后级负载要有良好的带载能力,从而进一步讨论输入电阻与输出电阻两项指标。由于三极管参数受温度的改变而变化,导致了放大电路指标的不稳定,因此引入负反馈电路,对于负反馈电路,除了了解它的涵义、接法及判别类型的方法外,主要要掌握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倍数的计算。

3.第三条主线为集成运算放大器

在这一模块中包括集成运算的理想条件及线性运用、非线性运用、集成运放、信号的处理及应用。

在集成运算放大器中输入级几乎全部是差动放大电路,它可以克服直流放大器的两个特殊问题,即前后级静态工作点的配合和温度引起的零点漂移。集成运放可划分为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和电源部分,输入级要求输入阻抗高,抗干扰能力强,中间级要求输出电阻低、管耗小、效率高,偏置部分提供各部分电源。集成运放的应用主要指利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信号运算及处理电路,这部分着重掌握以下几点:(1)理想条件;(2)虚断与虚短;(3)特性及使用常识。

4.第四条主线为电源部分

即信号源和直流稳压源。它由分立元件及集成组件组成,这一模块包括正弦波和非正弦信号的产生电路,以及各类电子电路的直流供电系统。信号源与放大电路比较,其输出都是交流电,而信号源独特的功能是没有外部信号的输入,电路自身对外输出一频率与幅值稳定且可调的正弦波信号,所以信号源电路有三个问题,即起振、选频和稳幅,它包含有一个带选频的正反馈电路,进而分析掌握信号源稳定震荡的条件及电路的组成形式,能够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直流电源则相当于一个小系统,从交流电网提取所需的电压幅值,将其转换成直流电压,并通过稳压后输出,特别要强调集成三端稳压电源组成直流电源系统使用方法。

通过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学习后的后复习,使学生抓住四条主线,提纲挈领,对本门课程全部内容有一个具体掌握,各章节内容一目了然,浓缩教材知识,同时结合一些经典的练习题的讲解,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和实际电路及应用很好地结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达到了教学的预期效果。

摘要:文章结合多年来讲授《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体会, 针对课程教学内容特点及研究内容, 就该课程的后复习进行了探讨与总结。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后复习

参考文献

[1]张志伟, 傅明星, 朱亚利.《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 .

[2]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3]白伟.案例教学法在模拟电子技术课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35) .

[4]谭博学.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上一篇:热点及难点问题下一篇:排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