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优质

2024-08-09

早熟优质(精选十篇)

早熟优质 篇1

1 品种选择

采用大棚高密栽培, 要求抗病性强, 生长势中庸的品种。本试验选择的品种为翠冠和清香, 按照2:1的比例种植;根据品种不同可按1:2~8配植, 若以自然授粉为主, 则按1:2隔行配植或隔株配植为宜。从目前我国的早熟品种看, 可供选择的优良早熟品种还有:丰水、西子绿、玉水、脆绿、金水1号、金水二号等。

2 园地选择

选择p H值5.6~6.5微酸性土壤环境中种植, 要求耕作层深度在50cm以上, 深度不够的应扩穴深翻或挖壕沟。

3 种植方法

采用高密 (株行距0.5m×3.0m) 、单干、斜拉的种植方式, 1个中心主干, 在同一方向培育2层主枝。建立大棚, 盖双层膜, 促进早熟梨提早萌芽、开花、成熟。种植时期秋季10月上旬至次年春季2月均可, 但以10月~12月上旬为好。

4 关键技术

4.1 整形修剪技术

单干斜拉, 2层主枝, 最后成“红旗形”的整形方式。苗木定植后靠主干立支柱, 在40cm处将其固定, 第1年春季萌芽前将苗干顺行向朝一个方向斜拉, 与地面成30~45°夹角, 培养第1层主枝, 并在弯背处选一朝上的壮芽, 使其抽发直立旺枝作中心干, 其余枝梢长至15~30cm长时, 对其摘心、拿枝、扭梢控干, 控制营养生长, 促进生殖生长和花芽分化。第2年春天在离第1层主枝40~50cm处将中心干再按相同方法朝相同方向斜拉, 培育第2层主枝, 最后形式“红旗形”。其余枝梢在长至20~30cm时, 摘心、扭梢, 并喷矮壮素, 控制树高。此整形方法简单易形, 外观优美, 且通风透光性好, 2年即可成形。

修剪以摘心、扭梢、缓放、疏梢为主, 疏除过密旺长枝和背上枝, 多留下芽。因为大棚高密种植棚内高温高湿, 容易造成枝条徒长, 从而导致养分消耗过多, 因此, 修剪时控梢最为重要。当背芽梢长15~25cm、顶芽梢长20~30cm时, 应及时摘心, 同时抹除萌发部位不理想的芽梢, 做到10~15天抹1次, 以提高枝条粗壮度和叶片厚度, 避免多余养分消耗。梨树以短果枝结果为主, 修剪时还应注意结果枝的培养, 使结果枝合理分布, 轮换更新, 交替结果, 对主枝在后期应适当回缩, 树高控制在2m以内, 且保持行间有50~100cm的通风带, 以方便耕作。

4.2 促成栽培技术

传统的露地栽培容易出现落叶早, 导致秋季出现“二次开花”现象, 造成树势早衰, 严重影响第2年果实品质和产量。另外, 在我国南方江西等地3月中下旬, 正值梨树开花期, 北方冷空气南下和南方暖湿气流活跃, 频繁发生交接和迂回骚动, 出现“倒春寒”, 在持续低温阴雨下, 影响授粉受精, 花期延长半个月以上, 导致早熟梨不能早上市。采用大棚栽培, 在冬季盖双层膜, 使棚内温度提高10℃以上, 有效地避免了南方“倒春寒”天气对早熟梨开花的影响。另外, 盖膜还能使梨提早萌芽、开花, 从而提早成熟上市, 幼树提早1~2年结果。除此之外盖膜还可防涝防旱, 减轻病虫害, 避免4~6月份由于多雨、高湿、低温而影响果实养分积累, 改善果实品质, 并能增加产量, 提高经济效益。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4.2.1 大棚搭建。

大棚搭建材料以钢架为主, 一般为长方形, 南北走向, 每栋棚长50~80m, 宽6m, 顶高3m, 大面积种植的可连栋建立, 棚架上采用聚氯乙烯薄膜与醋酸乙烯薄膜等覆盖。

4.2.2 大棚管理。

(1) 大棚揭盖膜时间:大棚盖膜时间一般在12月下旬, 采收后即可揭膜。 (2) 温度调节:在温度低的1~2月, 大棚以密闭为主, 每周换气1次;3~6月, 根据棚内温度, 及时通风换气, 以降低棚内温度, 防止棚内温度过高, 影响早熟梨的正常生长发育。早熟梨花期对棚内的温度要求最严, 花期最适温度为18~26℃, 夜间温度应在1℃以上, 0℃时花就受冻。所以若开花期出现“倒春寒”持续低温阴雨天气, 开花受到抑制, 甚至受冻, 花期延长, 甚至开不出花。萌芽期:5~8℃, 最适温10~18℃;果实膨大期最适温20~30℃, 最高温30℃;成熟期最适温20~30℃, 最高温35℃。 (3) 湿度调节:萌芽期湿度应在70%~80%之间, 超过85%要揭膜换气;发芽后到开花前期, 相对湿度维持在75%左右, 如湿度过高容易诱发病害, 且会造成梢尖溃烂, 新梢徒长, 多通风换气, 适当灌水;初花期湿度要求在80%左右, 盛花期在60%~70%之间, 注意及时通风, 控制浇灌。果实膨大期, 因着果后枝、叶、果都处于旺盛生长阶段, 需水量显著增多, 湿度应保持在75%左右;果实成熟期, 湿度要求开始降低, 保持在60%~65%之间, 湿度大会造成裂果、烂果。

5 肥水管理

种植前施足底肥, 以有机肥为主, 采用科学配方施肥。幼树以氮肥为主, 勤施薄施。幼树萌芽前施第1次肥 (株施尿素10g, 过磷酸钙20g, 腐熟人畜粪水2~5kg) , 到6月份施肥1~2次, 7~9月底不施肥, 以利于促花, 10月上旬施秋肥1次, 以有机肥为主, 并适当增加用量 (株施尿素10g, 过磷酸钙50g, 腐熟人畜粪水10kg) 。从第2年开始, 一般年施肥4次, 每年在2月中下旬春季萌芽前施1次芽前肥, 以氮肥为主, 促进芽枝叶生长;4月中下旬~5月上旬果实膨大期施1次壮果肥, 加速果实膨大, 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 应以钾肥为主, 氮磷肥配合施用, 如有地窖沤的有机肥效果更佳, 品质更好;6月中下旬施1次采果肥, 冬季深翻扩穴施1次基肥。另外在土壤追肥不足时, 及时施入叶面追肥具有很好的保叶保果作用, 叶面追肥可采取0.3%~0.5%尿素、0.2%~0.3%磷酸二氢钾、0.5%~1.0%硫酸钾以及各种营养液喷施于梨树叶片背面, 可及时补充树体所需养分。

6 花果管理

6.1 疏花疏果

大棚栽培花果量不宜过多, 特别是高密种植, 更应严格控制花果量, 否则影响果实品质和商品性。疏花芽可配合冬季修剪同时进行, 花芽叶芽按1:1的比例疏除全树花量的一半, 以每15~20cm留1个花芽为宜, 若未疏花芽, 还可在开花前疏花蕾, 一般间隔20cm左右留1个花序, 应疏弱留强, 疏密留疏。疏果在落花后15天进行。

6.2 果实套袋

在疏果后进行, 套袋前必须喷1次杀虫杀菌剂。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10%氯氰菊酯2500倍液+5%阿维菌素400倍液。

7 病虫害防治

大棚栽培虫危害很少, 发病率也低, 在管理过程中, 应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原则, 秋末冬初, 做好清园工作, 彻底扫除园内落叶和修剪下来的病虫枝, 刮除粗皮、翘皮, 集中烧毁, 减少越冬病虫源, 同时在梨园5km以内严禁种植桧柏、龙柏等。

8 讨论

早熟梨促成栽培技术, 虽然可以提早结果和提早上市, 但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是密植有利于早期高产, 但随着树龄的增长, 如管理操作不能及时到位, 容易产生密闭现象, 增加了发病机率, 同时影响产量和品质;且密度过大不利于耕作, 树体长不粗实。二是“红旗形”整形修剪方式, 树形美观, 易形成花芽, 但成年树必须控制结果枝量, 修剪量过大, 容易造成树体早衰, 影响梨的经济寿命。

摘要:利用大棚高密栽培、盖双层膜, 采取单干斜拉整形方式等技术手段, 达到促进早熟梨提早1个月成熟和提前1~2年结果的目的, 总结出一套早熟梨促成栽培技术方案。

早熟菱角优质栽培技术 篇2

一、品种选择

笔者通过两年的品比试验,筛选出4个适合大棚越夏栽培的菱角品种。(1)大青菱:中早熟品种,品质好,果个大,单果重20~30克。肩部高隆,肩角平伸、粗大,腰角粗略向下弯,果皮绿白色、皮厚,果实与果肉重量比为2∶1。(2)姜堰红菱:早、中熟品种,单果重25克左右,果肉脆、带粳性、味甜,皮较薄,宜生食。果实与果肉重量比为1.5∶1.0。(3)邵伯菱:早熟品种,单果重20克左右,皮绿白色、较薄,肩角较大,腰角尖锐,果肉味甜,宜生食,果实与果肉重量比约为1.5∶1.0。(4)五月菱:早熟品种,单果重25克左右,两角平伸,皮薄肉厚,果肉含水量高,为生食品种,产量中等。

二、培育壮苗

1.苗床准备:育苗大棚要求南北走向、土壤肥沃,苗床面积为移栽大田面积的5%。播种前15天,搭建大棚并覆盖双层薄膜,在大棚内建立育苗池,育苗池四周土埂高0.5米,土埂用地膜覆盖保水。每亩施钙镁磷肥25公斤和有机肥1000公斤,放水泡田,并根据水面高度调整床面,尽量减少水位落差。播种前1周,苗床撒施100公斤生石灰消毒。

2.播种:适宜的播种时间为2月上中旬,播种前将菱种洗净,采用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要求撒播均匀。每亩用种量40公斤。

3.苗期管理:播种后至出苗前,大棚应密闭升温,温度不超过30℃就不需要放风。苗床内保持3~5厘米的浅水层,促进早出苗;菱苗出水后,白天温度控制在30℃以下,超过30℃,中午通风1~2小时。当菱苗长出3片真叶时,逐渐加深水层至20厘米,保持水层稳定,3月下旬以后,延长通风时间,白天温度不超过30℃。

三、移栽

1.移栽大棚准备:移栽大棚地块要求土壤肥力较高,保水保肥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排灌系统。在大棚四周做埂,埂高0.5米。移栽前10天,施基肥,一般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15吨或复合肥1200公斤,施基肥后要耕翻耙平。在移栽前7天开始蓄水,保持浅水层15~20厘米。灌水后密闭大棚,提高棚温。

2.移栽:移栽时间一般为4月上旬,移栽苗要求有10片叶、菱盘直径15厘米、有2~3个分枝。起苗时要尽量少伤根系,并要确保根上带有老菱,边起苗边移栽,移栽时将菱苗根系轻按入水下泥土中5厘米,并理顺摆正菱盘。定植行距50厘米,株距20~25厘米,定植密度为每公顷3.75万株。

四、田间管理

1.温度管理:移栽后7天内保持闭棚,提高温度缓苗。只有在中午大棚温度超过30℃时,才进行通风。缓苗期后,逐渐延长通风时间,增加通风量。白天棚内最高温度不能超过32℃,最低温度不能低于28℃;夜间棚内温度保持在18~20℃,不能低于15℃。5月中下旬,气温逐渐回升,要揭掉棚膜。10月上旬以后,气温下降,要及时覆盖棚膜。在盖棚初期,棚内外温差较小,白天可以延长通风时间,夜间闭棚保温。随着棚内外温差加大,应该逐渐减少通风时间和通风强度。在菱角生长后期,棚温保持在20℃以上,直到11月中下旬棚温低至菱盘不再生长时放水清茬。

2.水层管理:在菱角不同生育期,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要保持不同深度的水层。一般在移栽前期应该以浅水层为宜,水深不超过15厘米。5—6月,水层深度保持在20~30厘米,7—8月,水层深度保持在30~40厘米,9—10月,水层深度保持在20~30厘米。

3.施肥管理:5月,第一批菱盘及鲜菱角采收后,每公顷施复合肥300公斤,以后每隔10天采摘1~2次,采摘后每公顷施复合肥75~150公斤。

五、采收

定植后的4月下旬以后,菱角田封行,开花后15天,当菱角充分长大,但皮壳还未硬化时,即可采收鲜菱角,一般每隔8~10天采收一次。6—9月,每隔4~6天采收一次,10月天气转凉,每隔8~10天采收一次。

早熟梨优质果生产技术 篇3

1 品种选择与密度控制

果树生产, 品种至关重要, 产量的高低、品质好坏、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弱,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品种本身。因此, 选用优良品种是生产优质、高档果品的基础。经过近年来的引种、试验示范和对比观察, 发现翠冠不仅成熟早, 而且果皮薄, 果心小, 肉质细嫩, 汁多糖分含量高, 外观与品质均优于清香, 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清香与翠冠的比例控制在1 (4~6) 为宜, 主要作为授粉树适当保留。早熟梨在宣州区初植密度均较大, 株行距一般为2 m×4 m或3 m×4 m, 由于早熟梨早期丰产性好, 生长迅速, 现在大多已经封行。这样既不便于人们在林中穿行进行生产管理, 也不利于树形的培养。建议将株行距调整为4 m×4 m或4 m×6 m, 以使林中通风透光, 培养良好树形, 增强树势, 提高树体抗性[1]。

2 土肥水管理

土、肥、水是一切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只有具备好的土、肥、水条件, 植物才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 因此要使梨树丰产、优质, 应从良好的土肥水管理开始。宣州区早熟梨多分布于坡度不大的丘陵岗地, 土壤主要为黄红壤, 俗称“小黄土”, 土壤肥力不足, 黏性较强, 既易干旱失水, 又易造成土壤板结。秋冬季节宜全园深翻改良土壤, 深度以50~60 cm为宜, 能深则更好, 使土壤保持疏松状态, 加深扩大根系的分布范围, 使梨树能充分利用深层土壤中的养分与水分。夏季则应中耕除草, 将杂草翻入土壤用作绿肥或覆盖树盘, 从而达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既能保水保墒, 又可调节土温、增加土壤肥力。在果实采收期常遇雨, 要及时疏通沟渠, 清沟沥水, 必要时在树冠滴水线处挖深沟, 以降低果园地下水位。一年中, 根据梨树不同生长季节施用不同类型和数量的肥料。每年10月底前施好基肥, 选用优质农家肥, 主要有厩肥、堆肥、绿肥、人粪尿、饼肥等, 经充分腐熟后按树体大小、结果多少适量施用, 一般施厩肥、堆肥、绿肥、人粪尿等农家肥50~100 kg/株, 或饼肥7.5~10.0 kg/株。基肥可采用环状沟施、穴状沟施、放射状沟施, 也可结合深翻在株间与行间开沟施肥。开花肥在开花前10~15 d施下, 用碳酸氢铵0.1 kg株、过磷酸钙0.1 kg/株、菜饼0.5 kg/株搅拌混合后, 开浅沟施入并覆土, 浇足花前水。壮果肥一般在5月中下旬, 追施复合肥0.2 kg/株+磷酸钾0.1 kg/株, 或复合肥0.5 kg/株+腐熟麸饼肥5.0 kg/株, 以促进幼果膨大, 提高果实内在品质。果实采收结束后, 施复合肥0.5~1.0 kg/株, 并及时全园喷施0.5%尿素+0.3%磷酸二氢钾+多菌灵500倍液的混合液作采后肥, 以恢复树势, 推迟落叶期, 增加树体营养, 促进花芽饱满, 为翌年丰产打好基础。

3 修枝整形

早熟梨生长旺盛, 直立性强, 早期宜采用主干疏散分层树形, 苗木栽后第2~5年留1个中央领导干, 全树6~8个主枝, 分2~3层排列在中央干上, 第1层培养3~4个侧枝, 第2层留2~3个侧枝, 层间距80~100 cm, 树高控制在2 m左右。侧枝开张角度为45~50°, 以轻剪长放为主。第6年以后, 侧枝加粗, 分枝增多, 对中央领导干采用回缩修剪, 直至疏除中央领导干, 使树形变为开心形, 改善树冠内的通风透光条件, 提高品质。同时注意夏剪, 主要采用刻芽、抹芽、摘心、拉枝等措施, 以缓和树势, 控制树形, 促进其分枝。对背上直立枝和旺枝要抹芽或多次摘心, 促其形成花芽。及时进行拉枝, 拉成与地面成45°角左右, 控制主侧枝的生长, 促进短果枝的形成与花芽分化[2]。

4 花果管理

早熟梨成花率、坐果率均较高, 为确保优质丰产, 必须进行严格的疏花疏果。在冬季, 以1个花序留1个果计算, 在留足花量的前提下, 疏除过多花芽, 特别对主侧枝顶部花芽的剪除。在花序分离期到盛花期进行春疏花, 越早越好。一般20~25 cm留1个花序, 疏除边花留中心花2~3朵, 掐掉花蕾留下花柄, 保留基部叶片生长点, 应疏弱留壮、疏密留稀, 疏除萌动过迟的花蕾。疏果应适当提早, 最好进行2次:第1次初疏, 在谢花后20 d、大小果分明时, 注意选花序上3~4节幼果;第2次复疏定果, 在5月上旬, 每花序留果1~2个, 花序之间相距15~20 cm留1个果。为预防结果部位外移, 保持树体结构, 坐果应控制在第3级分枝以内。疏果原则是:去小留大、去病留健、去偏留正、去中留边。果实套袋, 可有效地防止病虫和农药污染, 并且使果面干净, 提高果实外观质量, 是生产绿色果实的有效措施[3]。套袋时间从疏果后开始, 2周内完成, 所用果袋以外褐内黑蜡纸袋为最佳。套袋前认真喷1遍高效杀虫杀菌剂, 以清除附在果面上的病菌。为减少梨果果锈病的发生, 切勿喷乳剂, 尽量选用粉剂或水剂。喷药时要喷匀、喷细, 以水洗状为宜。喷后立即套袋, 以防病虫入袋。如1周内还没结束套袋工作, 宜再补喷1次。

5 病虫害防治

早熟梨在宣州区发生的主要病害有梨锈病、黑星病、轮纹病等;主要害虫有梨木虱、蚜虫、红蜘蛛、梨网蝽、梨大食心虫等。在越冬初期, 喷洒或涂干5°Bé的石硫合剂+五氯粉钠清园。此次用药一定要喷细, 使全树呈淋洗状, 以铲除越冬病虫。梨芽萌动露白时, 喷1次杀虫杀菌混合液, 如5%阿维虫清4 000~5 000倍液+25%灭幼脲3号。谢花后, 喷50%的多菌灵500倍液+菊酯类农药2 500倍液+0.3%磷酸二氢钾, 以防治黑星病、梨木虱、蚜虫、梨大食心虫等多种病虫害, 同时达到壮叶保果功效。果实套袋前, 全园喷1次杀虫杀菌混合液, 如多菌灵500倍液+20%杀灭菊酯2 500倍液+0.3%磷酸二氢钾, 以清除附在果面上的病菌, 保证果实外观品质[4]。果实采收后, 全园喷施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多菌灵500倍液+菊酯类农药2 500倍液, 以增强树体养分积累, 促进枝条成熟。同时注意梨园管理, 改善园地通风透光条件, 提高综合防治能力。

6 采收与包装

如果片面追求早上市, 过早采收, 此时果实尚未成熟, 糖、酸含量均低, 果实品味下降, 食之无味, 可供呼吸消耗的成分少, 所以不耐贮藏;若采收过晚, 果肉细胞已趋衰老, 砂粒含量增加, 口感不佳, 果实的衰老进程加快, 容易腐烂, 也不耐藏。只有做到适时采收, 梨果品味才会最佳, 又能长期贮藏。目前宣州区梨果上市前大都未经任何处理, 包装简陋, 上市的果实蓬头垢面, 大小不均, 外观质量很差, 缺乏市场竞争力。为提升果实商品质量, 增强市场竞争力, 提高产品附加值, 果实上市前必须进行商品化处理。果实采后商品化处理一般包括选果 (剔除病果和虫果) 、分级 (根据果个大小、颜色、果形进行) 、单果包装、装箱等环节。

摘要:从品种选择与密度控制、土肥水管理、修枝整形、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包装等方面总结了早熟梨优质果生产技术, 以期为提升早熟梨果实的产量与品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早熟梨,品种选择,土肥水管理,修枝整形,花果管理

参考文献

[1]朱建好.优质早熟梨-初夏绿早果丰产栽培技术[J].南方园艺, 2010, 21 (3) :27-28.

[2]邓雪印, 曹翠霞.豫南地区早熟梨丰产优质栽培技术[J].果农之友, 2010 (1) :15.

[3]金玲莉, 胡钟东, 涂娟, 等.优质早熟梨促成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 2010 (7) :16-17.

极早熟高产优质杏新品种 篇4

1. 主要特征特性

该品种树体健壮,枝干挺拔,成枝力和喜光性强,萌芽率、自交结实率和自然坐果率都低。早果性、早熟性、高产性和稳产性均好。定植后第二年开始结果,3~5年生树平均每株产量57.1千克,比同园同龄的麦黄杏增产1.9倍。6月中旬果实即可成熟,比国内的早熟品种麦黄杏和引自美国的早熟品种金太阳杏、凯特杏分别提前成熟10天和6~7天。果实发育期仅需55天,属于极早熟品种,可以早采收、早上市、早销售、早获利。

果实圆形,果皮驼黄色,外观鲜艳,整齐均匀,果实较大,单果重51~55克,明显大于其他杏品种。果肉细软,果汁较多,杏肉与杏仁香甜爽口,可食率高。营养丰富,品质优良,含可溶性固形物9.6%、总糖7.1%、总酸1.9%、维生素C5.6毫克/100克。树体抗逆性良好,不仅抗风、抗寒、抗旱、耐瘠薄,而且抗病能力强,据连续9年的实地观察与调查,从未发生细菌性穿孔病、流胶病和疮痂病。

2. 经济效益

栽植骆驼黄杏风险小、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5年生树每亩经济效益可达3000多元,10年生树每亩经济效益高达6000元以上,远远超过种植粮食或油料作物。

栽植骆驼黄杏还可以优化经济林的树种结构,推动经济林的快速发展,减少水土流失面积,防止土壤荒漠化扩大,减轻沙尘暴危害程度,改善大气环境和提高空气质量,生态效益显著。

3. 适宜栽植地区

多年的科学实验与生产示范表明,骆驼黄杏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在我国杏的经济栽植区域内都可栽植,在东北、华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开发推广更为适宜。

4. 栽培技术要点

①选地建园。要选择保水保肥、土质肥沃、土层深厚、地势平坦、灌排方便、背风向阳、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建园,土壤以微酸性至中性壤土或砂壤土为宜。杏园四周要挖宽、深各1~2米的排水沟(也是防护沟),并设2米左右高的防护网。

②选苗修根。要在苗木萌芽前选出苗高100~120厘米、粗0.8厘米,根群长20~25厘米,嫁接部位愈合良好,生长健壮、整齐一致,无病无伤,挺拔直立的1年生优质苗木。定植前修根,剪除腐烂根、伤残根、干枯根和过长根。先用清水浸泡24小时,然后再用400毫升/千克生根粉溶液浸根2~3分钟。

③挖坑定植。定植前挖直径、深度各60厘米的定植坑,施入腐熟优质农家肥30~50千克、三元复合肥1~2千克做底肥,并与表土和熟土充分混合。4月中上旬定植,株行距为2~3米×4米,肥沃地宜稀,瘠薄地宜密。

④配置授粉树。务必选用与骆驼黄杏花期相同(或略早)、花粉量大、亲和力好的麻真核杏、红玉杏、红荷包杏、华县大接杏和临潼银杏等做授粉树。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间植比例为6∶1。

⑤定干、修剪。定植后应在苗木60~80厘米高的饱满芽上方定干,剪掉侧枝。该品种适宜树形为延迟开心形。对1~3年生幼树,60厘米以上枝条要多缓放、忌短截。对4年生以上的初果期或盛果期树,其结果枝组连续结果2~3年后就应适当回缩。病弱枝和过密枝要剪除。

⑥疏花疏果。疏花应在蕾期进行,要疏除中、长果枝和短果枝基部的花,选留果枝中上部的花。花束枝上的花,要疏除周围的,选留中间的。辅养枝、强枝和树冠中下部的花要适当少疏多留,而骨干枝、弱枝、树冠上部和外围枝上的花则应适当多疏少留。疏果应在生理落果后至硬核期进行,一般在花后25~30天。务必疏除病虫果、伤残果、僵瘪果和畸形果,在每个短果枝上只选留1个发育正常、无伤无病、果形端正的优质果,果实间距7~10厘米,中长果枝上果实间距为20~25厘米。叶果比为25~30∶1,短果枝与果实的枝果比为4~5∶1。5~6年生树的适宜负载量为每株选留果实550个左右,每亩产量控制在1000~1500千克。

⑦施肥灌水。要坚持配方施肥、平衡施肥,全层施肥,分期施肥,重施基肥、补施追肥的原则。秋施基肥以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为主。幼龄树应适当多施氮肥,成龄树应多施磷、钾肥。幼龄树采用环状沟施肥法,成龄树采用条状沟或放射沟施肥法,每次施肥不应在同一个位置。灌水应与施肥相结合,通常在开花前、硬核期、土壤封冻前,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酌情灌水,灌水后应及时浅锄松土保墒。每次灌水后要使根区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

⑧防病治虫。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药剂防治结合起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防治。做好苗木检疫工作,不得从疫区引进苗木。夏秋时节要清除树上和树下的病残体,刮除枝干上的老翘皮,一并烧毁或深埋,并对杏园土壤进行深翻。保护和利用好瓢虫、草蛉、食蚜蝇和赤眼蜂等天敌,可以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选用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植物、生物、矿物源农药防治相关的病虫害。

(作者联系地址:辽宁省沈阳市东陵路84号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邮编:110161)

早熟优质 篇5

1 选育经过

黑河53原代号黑交03-1302, 2000年以黑辐97-43为母本、北97-03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 并南繁加代 (F1) 淘汰伪杂种, 2001年 (F2) 混选并南繁加代 (F3) , 2002年 (F4) ~2003年 (F5) 按系谱法进行选择, 2003年决选出稳定品系, 代号黑交03-1302, 2004~2005年进行产量鉴定及品种比较试验, 2006~2009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第10区预备、区域及生产试验, 2009年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1]。

2 产量表现

2007~2008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区域试验, 平均产量为2 512.3 kg·hm-2, 比对照品种黑河17增产9.6%, 2009年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2 132.3 kg·hm-2, 比对照品种黑河45增产11.2% (见表1) 。

3 品种特征特性

亚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75 cm左右, 有分枝, 白花, 尖叶, 灰色茸毛, 荚镰刀形, 成熟时呈褐色。籽粒圆黄饱满, 种脐黄色, 有光泽。

早熟、抗病, 生育日数110 d左右, 需≥10℃活动积温2 100℃左右。该品种前期生长快, 抑制杂草能力强。自然条件下叶部病害轻, 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

商品性好, 品质优, 百粒重20 g。品质较好,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哈尔滨) 检验分析, 蛋白质含量40.65%, 脂肪含量19.28%。

丰产性好, 高产栽培产量可达2 600 kg·hm-2以上。

4 适宜地区

适合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种植, 也可作为黑龙江省南部早期救灾品种和南方复种品种。

5 栽培要点

5.1 适期播种

在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 5月中上旬播种, 迟播不得超过5月末。在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迟播救灾, 播期可推迟到6月中旬左右[2]。

5.2 种子处理

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大豆重迎茬问题严重, 比例达60%~70%。为减轻重迎茬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建议采用播前种子包衣处理技术。

5.3 合理密植

垄三栽培保苗35万株·hm-2左右, 窄行密植技术保苗45万株·hm-2左右。

5.4 合理施肥

施尿素25 kg·hm-2左右、磷酸二铵150 kg·hm-2左右, 钾肥40~50 kg·hm-2, 深施或分层施。在有条件的地块建议适当使用农家肥, 可提高大豆品质。

5.5 及时中耕除草

建议苗前进行化学封闭灭草, 苗后至大豆封垄前完成三铲三耥, 封垄后拔1次大草。

5.6 适时收获

当大豆植株80%的叶子脱落时, 是人工收获适宜时期;当豆叶全部落尽, 籽粒归圆后, 是机械收获的适宜时期。

6 选育体会

黑河53大豆品种, 产量2 600 kg·hm-2左右, 百粒重20 g左右, 表现出了较好的丰产性和商品性, 满足了农民对早熟大豆高产的要求。大豆成熟期过早, 常因营养生长时间短而植株矮小, 生物产量低, 导致经济产量不高, 为此, 要考虑早熟与高产的矛盾。解决的关键在于必须形成一个茂盛的植株, “源”大才能“库”足[3]。因此, 在选择早熟的前提下, 应力求选择生育前期相对较长, 营养生长速度较快, 以保证在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前形成繁茂的个体, 为高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鹿文成, 闫洪睿, 张雷.超早熟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黑河4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耕作与栽培, 2006 (6) :60.

[2]贾宏昌, 闫洪睿, 张雷.大豆新品种黑河50特征特性及选育体会[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3) :162-163.

涪陵优质无公害早熟梨栽培技术要点 篇6

关键词:早熟梨,无公害,管理技术,涪陵

涪陵位于长江三峡库区, 气候及果树都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 海拔500 m以下的沿江及丘陵河谷区, 主要栽培柑桔;海拔500 m以上的地区, 主要栽培的是以早熟梨为主的落叶果树。涪陵现已形成以坪上堡子、惠民为主的2000余hm2早熟梨无公害示范基地, 年产梨果28000 t左右, 成为重庆市内新兴的优质早熟梨产区, 为当地果农致富和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现将有关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供相似产区参考。

1 品种选择

适栽良种主要有:‘翠冠’、‘清香’、‘中梨1号’、‘早美酥’和‘丰水’等。

2 果园建立

选择植被覆盖率高, 土壤较肥沃, 地势平坦, 远离污染源, 水源便利, 交通方便, 海拔500~1000 m的区域建园。定植前先改良土壤, 使p H达5.6~7.2, 要求定植穴深80 cm, 宽100 cm, 每穴施秸秆杂草30~50 kg、腐熟农家肥50 kg、氮磷钾复合肥3~5 kg, 与土壤混匀后分3层填入穴内。

3 定植技术

要求苗高80 cm以上, 粗度0.8 cm以上, 根系发达, 枝条充实, 无严重病虫害, 无检疫对象, 整形带内芽体饱满充实。11月至翌年2月都可定植, 以11月中下旬定植为佳。采用斜式倒人字形树形的, 行距以3.5~4.0 m, 株距以1.2~1.5 m为宜, 每667 m2植111~158株。授粉树一般按25%的比例配置。定植前先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泡苗木5分钟。定植时, 先剪去伤根和过长的主根, 再将苗木立放于穴的中央, 使根系向四周均匀伸展, 用细土分层压实, 做1个直径60~80 cm的树盘, 灌足适量定根水, 并用秸秆或地膜覆盖树盘。

4 土肥水管理

4.1 土壤

要求间作规范, 树盘外可间作黄豆、花生、榨菜等矮秆经济作物。中耕与人工除草相结合。大型果园可在春季杂草普遍长至25~30 cm高时, 使用草甘膦除草1次。深翻扩穴改土, 可结合秋施基肥进行。

4.2 施肥

幼树在2月上旬至10月下旬, 每20~30天施肥1次, 每次株施腐熟人畜粪水5~10 kg, 配施尿素20~50 g。结果树1年施3次肥, 第1次于萌芽前半月施入, 株施腐熟农家肥10~15 kg, 配施尿素0.2~0.3 kg;第2次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施入, 株施腐农家肥15 kg, 配施硫酸钾复合肥1.0~1.5 kg;第3次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施入, 株施腐熟农家肥30~40 kg, 配施尿素0.75~1.00 kg, 并结合压入稿秆和杂草等。根外追肥可作为土壤施肥的补充, 可结合病虫防治灵活进行, 及时补充营养, 喷施的叶面肥种类有:0.2%~0.5%尿素、0.3%磷酸二氢钾和0.2%硼砂等, 也可选择使用绿芬威、氨基酸液肥和其它多元叶肥。

4.3 水分

在萌芽前、谢花后和果实膨大期, 要注意天气和土壤的干湿状况, 结合施肥, 适度灌水, 使土壤保持最佳持水量。在雨季要注意排水, 整理好排水沟。

5 整形修剪

5.1 整形方法

采用斜式倒人字形树形, 即“Y”字形树形, 整形有2种方法:

(1) 苗木栽植后在50~60 cm处定干。定干后如剪口下第3枝生长较旺, 可于秋季将剪口下第1枝剪除, 用第2枝和第3枝作主枝, 于8~9月份按树形要求拉向行间。在冬季对2个主枝进行轻剪, 剪口芽留外芽。第2年冬剪时, 对延长枝继续进行短截, 将竞争枝疏除, 剪口下第3枝留作第1侧枝。第3年冬剪时, 按第2年方法继续培养其它侧枝。

(2) 苗木定植后, 在基部土壤上立1支柱, 在苗干50 cm左右高处, 将苗木按树形要求拉向行间, 作为第1主枝, 并进行适当的短截。同时, 在苗干弯曲处选1相对较饱满的芽进行刻芽, 待该芽萌发生长, 至秋季将其拉向相反的方向作第2主枝。此外, 对主枝上萌发的其它枝条要进行拉、吊或疏除处理。冬季修剪时, 将第2主枝进行短截培养。

5.2 修剪方法

以冬季修剪为主, 夏季修剪为辅。对当年主枝根据其发展空间适当短截, 刺激壮芽萌发, 促发旺枝, 促进结果。对多年主枝短截 (回缩) 减少母枝总生长量, 促进后部枝条生长和潜伏芽萌发。对结果枝及时回缩, 防止结果部位外移。在生长季节疏除徒长枝和过密枝。主侧枝的角度凡不符合整形要求, 均应适度调整, 把1—2年生强壮枝条, 按树形和树冠结合的合理方向, 角度向四周插空拉开。

6 花果管理

6.1 疏花疏果

花序分离至初花期疏花, 每隔15~20 cm留1个健壮花序, 每个花序保留2~3朵边花。疏果于花后30天内完成, 按照叶果比 (30~35) ∶1疏果, 每1花序均留单果。

6.2 套袋

套袋前要先喷1次杀菌剂、杀虫剂和叶面肥等。尽量选择可湿性粉剂、水剂, 使之尽可能避免对果面造成影响。套袋的最佳时间一般为谢花后20天左右, 选用优质梨果专用双层纸袋进行套袋, 可以提高梨果外观品质, 防止病虫危害并减轻农药污染。

7 病虫害防治

7.1 提高肥水管理水平

要求梨园能排能灌, 重施采果肥, 合理追肥, 及时补充根外追肥, 肥料种类以腐熟农家肥为主, 配施生物肥, 少施化肥, 氮磷钾等大量元素配方施用, 注意及时补充微肥, 从而增强树势, 提高抗病虫能力。

7.2 重视清园工作

结合冬季翻耕清园, 剪去干枯枝和病虫枝, 并集中处理, 用小刀刮去枝干上的粗皮和翘皮, 刮下的皮屑带出园外集中烧毁。修剪清园后, 树冠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 并用软毛刷蘸涂白剂涂刷梨树主干、主枝和大的侧枝。涂白剂配方为:生石灰5 kg+石硫合剂0.5 kg+食盐0.5 kg+水20 kg。

7.3 选用药剂防治

必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并尽量减少用药次数。

(1) 萌芽前。梨芽鳞片松动微显绿色时, 喷施波美3度石硫合剂, 可有效防治黑星病、黑斑病和腐烂病等。

(2) 花蕾期。梨树花芽膨大时, 用25%灭幼脲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Bt乳剂200~500倍液喷雾, 防治梨星毛虫、梨大食心虫、梨椿象和梨茎蜂等害虫的越冬出蛰幼虫或成虫。若蚜虫危害较重, 可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00倍。

(3) 谢花后。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喷施, 防治梨黑星病和黑斑病等, 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梨网蝽和梨茎蜂等。

(4) 果实套袋前。梨果套袋前, 必须普遍喷施1次杀菌剂和杀虫剂, 可用60%代森锰锌、白色多菌灵1500倍液防治梨黑星病和黑斑病等, 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防治梨小食心虫和梨椿象等。

早熟优质 篇7

特征特性:生育期123天,需活动积温2300℃~2350℃,株高90厘米,剑叶上冲直立。剑叶开张角度小,叶色浓绿,受光态势好。田间整齐一致,挺拨健壮。分蘖力强,单本插秧分蘖可达25个以上。穗型偏大,着粒密集,平均穗着粒150粒以上,结实率高,籽粒饱满充实。长粒型,长宽比2.1,千粒重27克。碾米率高,无惊纹、无腹白、无碎米,清亮透明。口感好,食味佳。经检测和品偿,米质达国家食用一级米标准。田间抗逆性强,综合性状表现突出。抗稻瘟病性强,耐寒,抵御阶段性低温冷害性极强,不倒伏,青秆绿叶成熟。

产量表现:2009~2011年连续三年省内外6县48点试验,全都增产。平均亩产886.7公斤,平均比对照增产25%~49%,平均产量达到了或超过了北方寒地超级稻产量水平。2011年所内示范面积5亩,总收获水稻4400公斤,平均亩产880公斤,经专家组实地收获称量测定,认定为超级稻品种资源。

早熟优质 篇8

1 极早熟洋葱栽培技术

1.1 种子处理

选用极早熟洋葱品种紫云、春宝, 先用15℃的凉水浸湿种子, 然后放到50~55℃的温水中浸泡15分钟, 冷却到20℃再浸泡8~12小时。浸种后将种子捞出洗净, 用湿布包好, 置于25~28℃的恒温催芽2~3天。在催芽过程中, 每天翻动几次, 并用清水淘洗2~3次。一般667m2用种量2.0~2.25kg。

1.2 洋葱育苗床建造

在育苗大棚内, 开挖1.2m宽, 长50m穴槽, 底部及四周铺设6丝厚农膜, 然后穴槽内填充酒糟型生物活性基质, 浇透水后撒播覆盖基质。

1.3 苗期管理

淮北地区8月上、中旬播种育苗。播种后保持苗床湿润, 以保证幼苗顺利出土, 当苗高10cm时进行间苗, 结合灌水追腐熟人粪尿。壮苗标准:一般株高18~20cm, 茎粗0.5mm左右, 具有3~4片叶片, 苗龄50~60d, 植株健壮, 无病虫害。苗径小于0.5cm时易受冻害, 苗径大于0.9cm时易通过春化而引发先期抽苔。

1.4 定植

定植前做4m宽定植畦, 畦内铺设15cm厚酒糟型生物活性基质, 覆地膜, 膜边封严实。淮北地区10月下旬定植为宜。667m2栽苗2.4~2.8万株, 一般采用打穴机打穴定植。洋葱定植后, 立即在栽植畦中间铺设2.5寸9孔微喷带喷灌1次定根水, 促进根系恢复生长, 迅速缓苗, 以利于安全越冬。春宝4月20日成熟, 紫云5月10日成熟, 667m2春宝产量5000kg, 紫云产量7000kg。

1.5 主要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虫害主要有苗期立枯病、紫斑病、霜霉病、疫病。虫害有蚜虫、葱蓟马。防治病害选用无病种子, 并用0.1%高锰酸钾浸种25~30分钟, 浸后及时洗净。加强田间管理, 施足基肥、适时追肥, 使洋葱生长健壮, 增强抗病力。发病后要控制灌水, 使用微喷及膜下滴灌技术以降低土壤湿度, 防止积水, 增强植株抗病力。及早防治蓟马, 以免造成伤口。化学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 选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0%世高1500倍液加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蚜虫、葱蓟马可用10%啶虫脒加2.5%三氟氯氰菊酯1000倍液防治。

2 西瓜间套种技术

2.1 第1季西瓜

4月1日穴盘嫁接育苗, 5月1日定植于洋葱栽培畦畦梗两侧, 平均行株距2m×0.45m;三蔓整枝对爬, 1株留1果。6月中下旬收获, 667m2产量2500kg。

2.2 第2季西瓜

于6月1日穴盘嫁接育苗, 前茬西瓜拉秧后于7月1日定植在畦内, 8月中下旬收获, 667m2产量2000kg。第2季西瓜采用基质栽培, 在洋葱栽培畦中间挖0.4m深、1m宽的西瓜定植槽定植2行, 平均行株距2m×0.45m, 整枝留果方式同第一茬。槽底覆盖农膜, 隔离原土层, 槽内填充基质, 西瓜苗定植于基质中, 表层覆盖地膜, 膜下铺设滴灌带。

2.3 主要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虫害有猝倒病、炭疽病、蔓枯病、枯萎病、病毒病和叶螨、瓜蚜、蓟马等。用生物农药2%宁南霉素200~250倍液防治病毒病。用64%杀毒矾500倍液、50%施保功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或10%苯醚甲环唑1000倍液, 防治猝倒病、蔓枯病、炭疽病、蔓枯病。蚜虫、葱蓟马可用10%啶虫脒加2.5%s三氟氯氰菊酯1000倍液防治。螨虫可用1%阿维菌素1500倍液防治。施药间隔期7天。杀菌剂、杀虫剂和作叶面喷施的磷酸二氢钾除了不能和杀毒矾混合使用外, 其它的杀菌、杀虫剂均可混合施用, 这样同时可达到预防病虫害和促进洋葱、西瓜植株健壮生长的双重效果。

摘要:以系统筛选培育极早熟洋葱品种为基础, 以科学的“洋葱——西瓜——西瓜”间套种技术为突破口, 以产品优质安全为保障, 总结已有的科研成果, 择优集成, 组装配套基质栽培、洋葱精准育苗和西瓜嫁接育苗、洋葱机械化智能移栽、间作套种、微喷及膜下滴灌等技术, 最大限度发挥生产潜力, 实现“一葱两瓜”一年三熟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生产高品质的瓜菜产品, 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早熟性优质肉鸡——宁都三黄鸡等 篇9

宁都三黄鸡,又称赣南三黄鸡,中心产区在宁都县的黄石、长胂、对坊、石上、赖村、刘坑等乡镇。宁都县1995年销往闽粤市场的三黄鸡达450万羽。目前专业户以在野外放牧饲养(夜间收入小棚)为主要饲养方式。

宁都三黄鸡体型偏小,头细、脚细,嘴黄、脚黄、皮毛黄。公鸡单冠、直立或向一侧歪倾,冠齿5 ~ 6个,冠髯硕大鲜红;耳毛淡黄色;眼圈及眼睑均为鲜红色;喙短宽,褐黄色;颈粗短,背短体宽,胸深,胸肌发达;颈羽金黄色,背羽、翼羽深黄或红黄色,鞍羽、镰羽金黄色,胸、腹羽淡黄色;主尾羽黑色闪光,有的杂以黄褐色边,翼羽有的杂以少量黑色或褐色边;胫和爪橘黄色,胫内、外侧有点状红斑,脚偏矮。母鸡单冠直立,冠中等大小,有4 ~ 5个冠齿;冠、髯、耳垂呈鲜红色;耳毛淡黄色;眼圈呈鲜红色;喙黄褐色,喙尖黄色;颈较短,中等粗细;背短、体稍宽,胸、腹稍深;颈羽、翼羽土黄色,胸腹羽淡黄色,背羽、鞍羽黄色;主翼羽少数个体杂以少量黑色或褐色斑;整个尾翼呈驼背状下垂而不上翘,为本品种外形特征之一。

宁都三黄鸡成年公鸡体重2100±80.01克,成年母鸡1350±89.20克。公鸡开啼一般为80日龄。种蛋合格率可达96% ~ 97%,健雏率97.4% ~ 98.5%,育雏率95%,育成率85%以上。公鸡180日龄屠宰,宰前活重2090.50±91.36克,屠宰率90.64%,半净膛率84.2%,全净膛率70.6%;母鸡118日龄屠宰,宰前活重1209.10±132.33克,屠宰率90.8%,半净膛率79.7%,全净膛率62.1%。(江西省家禽业协会 吾豪华 邮编:330046 江西省宁都县波涛禽业公司 涂波涛 邮编:342800 电话:13507072825)

国外优质肉牛——墨瑞灰牛

早熟优质 篇10

关键词:大豆新品种,合农59,选育与推广

近年来由于受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冲击和国内作物(玉米、水稻)种植比较效益的影响,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并且主产区逐步向北部高寒地区转移,使黑龙江省第三、第四积温带大豆生产地位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黑龙江省大豆年种植面积仍保持在233.3万~266.7万hm-2,总产稳定在450万~500万t,种植面积与总产量始终位居全国第一。为此,重视黑龙江省高寒地区,特别是第三、第四积温带大豆育种,是稳定大豆生产、保障供给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黑龙江省第三、第四积温带位于我国高寒地区,此区无霜期短、气温低,只有早熟优质高产的大豆品种才能适宜该区的生产要求。但实际生产种植的品种往往产量低、品质差、抗病性及适应性差,达不到豆农的要求,也制约了大豆生产的发展,所以创新与更换品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及时确定育种目标,于1999年选育出早熟优质、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合农59,以供第三、四积温带高寒地区大豆生产之需。

1品种来源与选育经过

1.1品种来源

合农59是黑龙江 省农业科 学院佳木 斯分院(原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江农科所)于1999年以合丰39为母本,合交98-1246(北丰11×ELF)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见图1)。

1.2选育过程

在1995-1998年新种质创新的基础上,1999年配制杂交组合,组合号为合交9908{合丰39×合98-1246(北丰11×ELF)},2000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种植F1,2001年种植F2,当年冬季南繁种植F3,2002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种植F4,2003年种植F5并决选品系,编号为合交03-96;2004-2006年进行黑 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鉴定试验与品种比较试验;2007-2008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2010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豆2010012),同年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公告号为CNA006675E)。

2结果与分析

2.1合农59亲本基因来源分析

从合农59亲本系谱组成分析,母本合丰39主要来源于35个优良品种、农家品种和种质材料的基因,特别是含有国内著名品种合丰23、合丰24、合丰26、黑河54、俄罗斯品种(黑龙江41)及日本品种(十胜长叶)的优良基因,具备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好的遗传基础,且稳定遗传给后代品种合农59;父本合交98-1246主要来源于13个优良品种或种质材料的基因,特别是含有国内著名品种合丰25、北丰11、日本品种十胜长叶、美国矮秆品种ELF的优良基因,具备早熟高产、优质抗病(灰斑病、病毒病)、适应性好的遗传基础,且稳定遗传给后代品种合农59(见图1)。

从亲本地理来源上看,合农59亲本系谱组成包括了省内外(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的主推品种、农家品种和优秀材料及国外品种 (俄罗斯、日本和美国品种),这些亲本来源地域较远,生态类型差异较大(见图1)。

从亲本血缘上看,根据南农赵团结(盖钧镒院士)的系谱分析,合农59的血缘和细胞质、细胞核来源于不同的农家品种、育成品种或创新材料以及国外品种,聚合了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俄罗斯、日本、美国的优良种质和农家品种的血缘,由于基因来源的多样性,血缘和生态的差异性,为目标性状优异基因的累加和选育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广适应性的品种合农59奠定了丰富的遗传基础(见图1)。

2.2生育性状分析

该品种出苗期至开花期为30~35d,开花期至成熟期为75~85d。植株高度65~75cm,节数14~16个,底荚高度8~10cm。植株分枝少,株型收敛;上下结荚均匀,每节荚数3~5个,三四粒荚比例高。单株结荚数30~40个,顶荚4~5个,单株粒数50~80个。叶片披针形,抗病无病斑,叶片上下分布有序,有利于通风 透光。花白色,灰色茸毛。植株不倒伏,耐密植栽培;成熟后田间落叶性好,成熟期一致;荚成熟时褐色,弯镰形,不裂荚。收获时籽粒含水量适中,机械收获破碎率低。

2.3产量分析

合农59秆强,节间短,结荚密,三四粒荚多,顶荚丰富,丰产性突出。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627.0kg·hm-2,较对照品种宝丰7号平均增产10.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61.5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1平均增产12.5%,表现高产稳产,增产效果显著 (见表1)。

2.4品质分析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合农59(合交03-96)油分含量为20.64%,蛋白质含量为39.87%,蛋脂总和60.51%,为兼用型品种,适宜做食用大豆(见表2)。

2.5抗病性鉴定分析

合农59经品种审定指定鉴定单位接种鉴定,中抗大豆灰斑病(鉴定单位为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抗大豆花叶病毒SMVⅠ号株系,中抗SMVⅢ号株系(鉴定单位为吉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中心),抗病性好,在高寒地区同类品种中是少有的(见表3)。

2.6品种适应性

合农59黑龙江省2007-2008年11点联合区域试验,点点增产,增产幅度为8.3%~16.0%,平均增产10.4%;2009年6点生产试验,点点增产,增产幅度8.7%~17.7%,平均增产12.5%,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对不同生态条件、土壤类型和栽培条件均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好。

合农59秆强抗倒伏,对温光不敏感,抗逆性好(抗病、抗旱、抗涝),适应性强。该品种适宜黑龙江省高寒地区尤其是第三、第四积温带(包括佳木斯、双鸭山、鸡西、牡丹江、鹤岗、绥化和齐齐哈尔等)、内蒙古自治区的呼盟、吉林省东部山区和新疆阿勒太地区大面积种植。

—表示未做试验。 -shows no test.

R 表示抗病;MR 表示中抗;S表示感病。 R shows the resistance.MR shows the moderate resistance.S shows the susceptible.

合农59自2010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以来,种植范围由佳木斯地区迅速普及到牡丹江、哈尔滨、双鸭山、鹤岗、齐齐哈尔、鸡西和绥化等地区所属市县和国营农场建三江、牡丹江、红兴隆、绥化和齐齐哈尔等管局所属农场大面积种植,并扩大到吉林省的舒兰、蛟河、抚松和汪清等市(县)、内蒙古自治区呼盟的阿荣旗、莫力达瓦旗和新疆阿勒太地区大面积种植,均表现出早熟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好,深受生产单位、豆农及加工企业的欢迎。

2.7品种栽培要点

为了充分发挥合农59的生产与增产潜力,针对品种特点和适宜种植区域的生态特点,在小区试验研究和生产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播种时期、播种方式、种植密度、病虫害防治、除草及收获时期等关键技术,建立了合农59高效生产技术规程,实现了良种良法技术配套,为品种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技术保证。

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要求选择中等或中等以上肥力的地块种植;适宜垄三栽培,保苗株数30万 ~35万株·hm-2;施入磷酸 二铵150~200kg·hm-2、尿素30~50kg·hm-2、钾肥50~70kg·hm-2,生育期间追施叶面肥2~3次,同时防治食心虫;在适宜种植区域5月上中旬播种,9月下旬成熟;生育期间 要求三铲 三趟,拔大草2次,或采用化学药剂除草。

3结论与讨论

3.1主要特征特性

该品种株高65~75cm,亚有限结荚习性;秆强不倒伏,有分枝,节间短;结荚密,三、四粒荚多,顶荚丰富;白花,尖叶;荚熟黄褐色,弯镰形,茸毛灰白色;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脐黄色,百粒重17~18g,蛋白质含 量39.87%,脂肪含量20.64%;从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3d,需≥10℃活动积温2205.8℃,为早熟品种;中抗大豆灰斑病,抗花叶病毒病SMVⅠ号株系,中抗花叶病毒病SMVⅢ号株系。

3.2品种应用与社会效益

该品种2010年推广当 年种植面 积0.45万hm2,2014年达到了12.18万hm2,发展为黑龙江省第三、四积温带主要栽培品种。2010-2014年5a累计推广面积33.56万hm2,生产商品大豆8.6亿kg,创产值效益38.4亿元;增产大豆0.96亿kg,创社会效益4.3亿元。

3.3亲本的选择与使用是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技术

育种实践证明,亲本的选择与使用是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技术。合农59的母本来源于自育品种合丰39。该品种主要特点:秆强、抗倒伏、抗病(灰斑病);三四粒荚多、丰产性突出;品质优良和适应性好,亲本系谱 含有国内 著名品种 合丰23、合丰24、合丰26、黑河54、俄罗斯品种(黑龙江41)以及日本品种(十胜长叶)的血缘与遗传基因,具备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好的 遗传基础。父本来源 于自主创 新的育种 中间材料 合交981246。该种质主要特点:含有目标性状基因,系谱含有国内著名品种北丰11、合丰25和国外日本品种十胜长叶、美国矮秆品种ELF的血缘与遗传基因,具备早熟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好的遗传基础。两个亲本杂交后能够有效的聚合与累加双亲的优良性状基因,为创新合农59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4优良种质创新是提升品种水平的有效途径

为了选育合农59,创造了优良种质合交981246。该种质是由国内早熟品种北丰11为母本与美国矮秆品种ELF父本杂交育成。北丰11主要特点,早熟、三四粒荚多、丰产性突出、优质(水溶蛋白含量高)、适应性好、配合力突出,亲本系谱含有国内著名品种合丰25、日本品种(十胜长叶)的血缘与遗传基因,具备早熟高产、优质、适应性好的遗传基础。ELF主要特点,晚熟、秆极强、抗倒伏、抗病(灰斑病、病毒病)、耐密植,生产潜力大和品质优良,亲本系谱不祥,但国外品种含有目标性状基因,含有中国大豆血缘与美国品种的特点,具备高产、抗病、优质的遗传基础。优良种质合交98-1246含有目标性状基因,系谱含有国内著名品种北丰11、合丰25、国外日本品种十胜长叶、美国矮秆品种ELF的血缘与遗传基因,具备早熟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好的遗传基础,为育成合农59提供了关键材料。

参考文献

[1]齐宁,郭泰,刘忠堂,等.美国大豆种质资源在抗灰斑病育种中的利用[J].作物品种资源,1995(4):38-39.

[2]郭泰,刘忠堂,胡喜平,等.大豆高油抗灰斑病新种质合丰42的选育与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03,19(2):4-5.

[3]郭泰,刘忠堂,胡喜平,等.辐射诱变培育高油大豆新品种及其应用[J].核农学报,2005,19(3):163-167.

[4]王连铮,王岚,赵荣娟,等.高油大豆新品种中黄20(中作983)的选育和提高大豆含油量的育种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3,25(4):35-43.

[5]郭泰,刘忠堂,胡喜平,等.国外大豆种质资源的引入研究和利用[J].作物杂志,2005(1):15-18.

[6]梁吉利,闫洪睿,贾鸿昌,等.超早熟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黑河41的选育[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5):38-39.

上一篇:搭建情境下一篇:地区电压无功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