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安全文化建设

2024-07-18

群众安全文化建设(精选十篇)

群众安全文化建设 篇1

关键词:石油企业,安全文化,群众

一、石油企业群众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 石油企业群众安全文化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安全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体现着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石油企业群众安全文化建设, 是宣传科学的安全生产知识, 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能力;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落实以人为本要求的重要举措。

2. 石油企业群众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文化是一种氛围, 如果说规章制度对于员工的行为是一种硬约束, 那么安全文化就像无形的手, 对于员工的行为是一种软约束。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人的安全意识、安全信仰、安全习惯、职业道德、安全价值观念的反映。安全文化是企业整体文化的一部分, 也是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3. 石油企业群众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战场, “企业负责”就意味着加重了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石油行业长期坚持的安全生产“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 就强调了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的重要意义, 这个培训, 如果融入到安全文化氛围当中, 就会使广大员工从被动的“要我安全”转变为自觉的“我要安全”的高度。

二、石油企业群众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功能

1. 培养石油企业安全理念, 增强渗透力。

安全理念是一种精神理念, 主要指积淀于企业和员工心理的安全意识形态。积极培育与石油企业发展相配套、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理念, 能够有效增强安全文化的渗透力, 增强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 对于企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2. 不断完善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增强执行力。

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规范化表现形式, 也是安全文化得以推行的坚强后盾。不断完善企业安全文化, 形成良好的制度执行环境, 培养遵守制度的自觉性, 保证制度取得应有的成效, 把安全管理的要求融入石油企业规章制度建设之中。

3. 推进石油企业群众安全文化建设阵地, 增强视觉冲击力。

要充分利用网络、展板、内部企业报等宣传工具, 及时宣传反违章“六条禁令”和HSE管理体系等安全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举办安全培训班, 安全小故事、安全诗歌演讲会等“零距离”沟通, 通过组织职工创作安全感言、安全短信、安全家书、安全小故事、安全漫画、安全摄影、安全文艺等活动, 充分挖掘安全文化底蕴, 不断把企业群众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引向深入。

4. 强化石油企业安全从业监督, 增强约束力。

安全从业监督体系是群众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保证。按照“严、细、实”的工作要求, 严密查处安全隐患, 严厉查处“三违”行为, 以监督检查促整改, 以整改促本质安全的提升。充分发挥单位和基层班组兼职监理作用, 夯实日常自我发现和自我整改的前沿基础。

三、石油企业群众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 安全文化进班子。

安全文化是领导者的文化、是管理者的文化;建设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 领导干部是关键。各级领导要始终站在“天字号工程”和“第一要求”的政治高度重视安全工作, 率先垂范, 带头学习和遵守HSE规章制度、带头宣贯HSE理念、带头授课HSE培训, 使每个员工的脑海中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从而营造一个强烈的企业群众安全文化建设氛围。

2. 安全文化进基层。

基层班组是群众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 是安全生产的主要对象, 是企业安全文 (下转56页) (上接37页) 化建设的落实层和实践者。因此, 只有从基层抓起, 才能实现安全管理重心下移, 才能将“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和各项政策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3. 安全文化进岗位。

针对不同的岗位, 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安全知识、法规和遵章守纪教育;在关键的岗位、场所设立警示牌或标识;使广大员工从更深层次了解各自岗位安全的内涵, 知道怎样做安全, 怎样做不安全, 使每一位员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越, 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

4. 安全文化进家庭。

家庭是群众安全文化建设的特殊阵地, 具有特别的影响力。通过安全文化进家庭系列活动, 使安全文化充分结合、融入和渗透到家庭亲情化氛围之中, 用家庭的力量感化、感动员工, 从源头杜绝安全隐患, 做到“小家”保“大家”, 使家庭成为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 从而推动公司安全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群众安全文化建设 篇2

“安全发展、预防为主”是今年全国安全生产月的活动主题。安全要发展,群众是基础。抓安全,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为此,中岭公司对怎样建设有“中岭特色”的群众安全文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充分认识群众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安全是煤矿永恒的主题。群众安全文化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员工的思想意识和文化素质,直接决定着安全文化建设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能动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群众安全文化所涵盖的安全意识、安全心理、安全行为、安全观念、安全水平等,体现了广大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由于经济基础、物质条件、文化程度、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局限性,往往造成员工安全意识淡薄,以及对事故和风险分析判断上的偏差,给安全生产造成威胁。所以说,开展好群众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提高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促进安全状况稳定好转的基础和前提。

加强群众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通过大量安全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可以培养员工逐渐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人生态度、安全道德、理想目标、行为准则,可以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员工的安康生活提供正确的指导。

加强群众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更新员工的安全观念。安全文化的培育和创新,可以给员工提供适应改革发展、促进安全生产的安全新观念,加深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用新的安全理念指导安全活动,规范安全行为。

加强群众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凝聚员工的思想。群众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关爱生命的大众安全文化。通过安全文化知识的传播、教育、宣传,形成人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新风尚。在安全文化的影响下,使员工的思想感情和行为规范潜移默化地发生趋同性。

加强群众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约束员工的行为。安全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可以使员工加深对安全法规、质量标准、安全规程、规章制度的学习和理解,增强安全意识,约束工作行为,促进安全生产。

二、剖析“三违”心理,寻找事故根源

“三违”是事故的根源,“三违”不除,矿无宁日。“三违”的产生和存在,主要有以下心理原因。

一是侥幸心理。“三违”是安全的大敌,事故的祸根,但并不是每一次“三违”都会出事,这就很容易在一些员工中产生侥幸心理。并因此认为偶尔“三违”不会出事;或者认为只要注意,不会出事。殊不知,许多事故正是在这种侥幸心理支配下发生的。一时的“三违”也许能幸免于难,屡屡“三违”,最终会酿成事故。

二是麻痹心理。有人认为,井下作业,“三违难免”,对“三违”看惯了,干惯了,也就习惯了。甚至认为煤矿生产,不违章不能干,“三违”反得紧,反而碍手碍脚,不利于生产。操作者不知道违了章,违章后却心安理得。

三是懒惰心理。井下生产环境艰苦,需要付出繁重的体力劳动。有的人怕苦怕累,贪图省事,该支的棚不支,该打的柱不打。省时、省事、省力、省料本是好事,但是以“三违”来省,为自己偷懒去省,不要规章制度去省,最终只能付出血的代价和损失,害了国家、企业,坑了家庭、工友,更是作践了自己。

四是逞能心理。这种心理在青年员工中表现突出。多次违章的人,胆子越来越大,置公司、区队、班组反“三违”活动于不顾,我行我素,明知故犯,名目张胆。等到突遭横祸才意识到“违章作业等于自杀”,但悔之晚矣。

五是放纵心理。“三违”之害,人所共知,但真正站出来反“三违”的员工并不多。不少人对“三违”现象视而不见,不加以制止;有的人视“三违”为乐事,加以炫耀,把“三违”当成经验加以传授;有的人认为遵章作业是做给领导看的,有人监督能遵章,无人制约就违章。

从剖析“三违”心理原因来看,反“三违”是一项既艰巨而又必须常 抓不懈的工作。反“三违”的难点,不在“三违”本身,而在人们思想认识的障碍。反“三违”要靠公司带头反,区队主动反,员工自己反,才能使“三违”现象逐渐减少。

三、完善五大体系,促进齐抓共管

一是舆论引导体系。公司不断建立和完善以广播、牌板、橱窗、标语为基本渠道的舆论体系,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积极作用,在增强人情、亲情、感情和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大力营造安全生产、遵章作业的氛围,努力形成安全生产的舆论环境。收集整理了“聚员工智慧,创中岭辉煌”、“质量验收要认真,安全生产才放心”、“细节决定成败,行为主导安全”、“生命无价,平安是福”、“我们明天怎样做得比今天更好”等200余条安全文化理念,制作宣传牌板,分别安设在矿区主要路段。今年以来,工会、团委、宣传联合开辟“安全专题广播”,采写、播发稿件200余篇;广播安全知识30期;更换宣传橱窗9期。经过周密策划,政工科、工会、人力资源科,从3月份开始,历时一个月时间,深入四户工伤员工家中拍摄一部40分钟左右的《前车之鉴,平安是福》安全教育纪录片。纪录片围绕发生工伤后,给员工身体、家庭、企业、社会带来的危害等方面,进行真实反映。并将纪录片刻录成光碟发到区队,利用班前会、安全学习日组织员工进行观看,以达到用身边的事故教育员工,用血的教训震撼员工,用家人的期盼提醒员工的目的。

二是现场教育体系。建立和完善以班前会、群监员座谈会、现场指导培训为基本载体的现场适时教育体系。及时传达有关安全指示、指令;分析当前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隐患和员工思想动态;提出加强安全质量管理的针对性措施;结合工作面质量标准化和员工安全生产行为,进行现场培训和帮教,使上级安全生产指示、指令能够迅速贯彻,当前安全生产重点和措施让员工明了,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操作技能不断提高。组织、编排、印制了2300本《员工安全技能操作手册》发到员工手中进行学习。政工科、工会、团委每月深入井下工作现场利用生产间隙开展“送安全,到井下”有奖答题活动。至今,已组织活动60余次,发放现金8000余元;班前会发放小奖品6500余件。每季组织员工开展一次安全警示教育活动,用血的 事实教育员工在工作中遵章作业,文明生产。

三是业余帮教体系。结合中岭公司单身员工多的实际,建立和完善以宿舍、区科、班组为阵地,以区科长、班组长、群监员、协管员为主要成员的业余帮教体系。定期深入员工中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签订师徒合同,组织“三违”人员现身说法,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帮教模式。

四是技能培训体系。有侧重地建立和完善以岗前培训、技能培训、专业知识培训、岗位技术练兵、技术比武为主的培训教育体系。定期组织实施全员培训计划,举办反“三违”培训班,进行系统知识的教育培训。职教部门结合实际制定了中岭公司《职教培训考核奖惩办法》、《教育培训计划》、《职教经费管理及使用办法》、《赴外培训考核管理办法》、《自主培训管理办法》、《实际操作培训考核办法》等职教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五是干部示范体系。围绕“党员干部树旗帜,多做贡献当模范”主题,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学查创争促生产,规范行为保安全”活动。“学”,就是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安全技术业务知识,做学习的模范;“查”,就是党员干部要协助班组长排查安全隐患,做排查隐患的模范;“创”,就是创建质量信得过工程,创质量标准化工程,做素质提升的模范;“争”,就是争当践行理念带头人,争当规范操作示范人,争当安全管理执行人,做遵章守纪的模范。通过开展“学查创争促生产,规范行为保安全”活动,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构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确保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在群众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因为规范了“五大体系”,从而实现了“六大转变”。一是从事后查处的被动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性管理转变;二是由经验管理向技术性、专业化管理转变;三是安全监管由分散横向管理向集中、垂直管理转变;四是从少数部门注重安全向党政工团纪齐抓共管、全员参与安全管理转变;五是安全管理由低标准向高标准转变;六是由粗放型管理向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转变。

四、明确努力方向,实现长治久安

一是创新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借鉴先进企业的典型做法,建立以思想教育为先导的安全管理新机制,形成安检、纪检、工会、团委、宣传及员工群众广泛参与的安全宣传教育模式,开展好安全宣传教育“八法”工作,即:媒体宣传、主题宣传、重点日宣传、典型教育、案例教育、“三违”帮教、身心调适、安全学习日活动。通过实施安全“八法”,使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到区队、进班组、入岗位、进家庭。

二是创新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以往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一般只是宣传安全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报道安全典型事迹。如今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更主要的是将安全思想教育、员工身心调试纳入安全管理工作,把对员工安全理念的培育、思想行为的引导,直接融合到安全生产过程中。安检、工会、团委、宣传一起形成合力,多方调控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不断增强员工的安全自律意识、安全自保互保意识,使员工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安全防线,自觉遵章守纪,按规程作业,从而达到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不安全不生产,一切为安全让路的状态和环境。把安全管理从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由以制度为本的管理,变为以人为本的管理,从而实现由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的转变。

作者姓名:吴 剑

服务群众 建设群众文化品牌 篇3

【关键词】 群众文化品牌;特点;意义;建设途径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文化建设,积极提升文化软实力;同时,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的需求日益旺盛,参与的热情也日益高涨,这给新时期的群众文化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做好群众文化,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服务于群众,是当前各级政府基层文化部门探究的课题之一,建设群众文化品牌,是其中有效途径之一。

一、群众文化品牌的特点

什么是群众文化品牌?笔者认为是在一定地域内,把人们认知度高、参与度广,并且个性鲜明、有持久力的文化活动,提升为有集聚力、影响力、辐射力的文化项目。群众文化品牌既有传统的、现代的,也有都市的、乡村的。从其活动内容上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类:

一是以传统习俗民俗为主体的:庙会、传统节庆活动,舞狮舞龙等。

二是以传统文化为主体的:书法、绘画、戏曲等。

三是以名人特产类为主体的:各地名人、名产为核心的文化节等。

四是以现代时尚为主体的:流行歌舞、体育等。

综观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1.地域性。地域性是群众文化品牌最大的特点,正是因为不同地域的环境、生产方式,社会形态的相互作用,形成和发展了具有本地区特有的印记,这种地域文化特征,通过地域群众日常文化艺术表现出来,并在人们的生活习惯及其特点中也有表现。因此,我们群众文化品牌建设,必须立足于区域文化特点,打造区域内人们所认同的文化品牌。也因如此,群众文化品牌是五彩缤纷、争奇斗艳,具有不可复制性。如景宁畲族风情节、象山开渔节等。

2.多样性。群众文化覆盖面广,既有本土文化,也有外来文化;既有乡土文化,也有都市文化;既有传统文化,也有现代文化;既有动的,也有静的等等。因此,不同年龄层次,人们参与的,喜爱的文化活动也不一样。这为群众文化品牌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都市、社区、乡村都可因地制宜,建设自己的群众文化品牌。

3.持久性。群众文化的持久性,体现在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也体现在人们对这一文化活动的喜爱程度,它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特定区域的文化标志。有的历史悠久,随传统的节日诞生而诞生,如庙会、元宵灯会等;有的因纪念历史名人而生,如我们诸暨三江口的水灯节,因纪念西施而诞生,一直沿续至今;有的是传统的民俗、习俗,舞狮、舞龙、戏曲等,在这些活动中寄托了人民群众的情感,以及他们对生活的追求,穿越历史的长河,不管时空如何变换都深深根植于人们的生活中。没有持久性,也就没有品牌可言。

4.效益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群众文化品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非常显殊。一方面,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精神愉悦,为建设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显示强大的社会效益,这是品牌建设的主要目的。另一方面一些文化项目适应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走向市场,成为当地的文化产业之一,如长兴的百叶龙、嵊州的越剧、诸暨的珍珠工艺等,举不胜举。

二、群众文化品牌建设的意义

群众文化品牌建设,是时代发展需要,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有其自身的独特的作用。

一是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俗文化。群众文化品牌建设,同本地域传统的民俗习俗,紧密结合。因此,一方面可以把现有保存完善的民俗习俗立刻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对本地区一些失传或濒临失传的项目,进行挖掘、整理、保护、传承,使之重放光彩。品牌建设,推动了地域传统文化建设。

二是有利于增强群众文化的自信心。群众文化,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下里巴人”,是自娱自乐,登不了大雅之堂,但现在随着人们对它的重新认识,经过包装打造,一项项特色文化活动,已成为一颗颗瞩目的舞台新星,临安的“龙腾狮跃”,长兴的“百叶龙”等,从乡村走向世界,这些都有力激发了群众的热情,也使群众文化充满激情和憧憬。品牌建设给了基层群众文化自信与文化激情。

三是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特色文化活动项目,如书画、剪纸,一些造型艺术、表演艺术,因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其经济价值也充分体现出来了,因此,一是与市场接轨了,其经济效益也显露并增值了,可致富一方百姓,正因如此,各级政府都想方设法打响本地的特色文化品牌,使文化特色与经济效益相连。

四是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群众文化履盖面广,参与人多,通过特色文化的建设,让更多的人知晓、参与,让他们在参与中获得快乐,在参与中获得身心健康,在参与中提高自身的素养;同时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赌博少了,纠纷少了,凝聚力强了,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剂润滑剂。

三、群众文化品牌的建设的途径

建设群众文化品牌一方面文化站、文化馆、基层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加强辅导与策划;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创新发展,做好结合文章。

一是与传统的地域文化相结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民俗是人类群体历史传统的沿袭,传承和演变,是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的产物,是民众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寄托、追求、享乐的方式,具有显明的地域特点,打造区域文化品牌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深入开展,文化部门十分重视保护传承民俗民间文化,这为群众文化品牌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也给传统民俗民间文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展示平台。品牌建设为民俗民间文化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民俗民间文化为品牌建设提供了亮丽的色彩。如我们诸暨市结合本地特点,打造了元宵民间表演艺术踩街活动这一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活动的目的一是营造传统元宵佳节祥和欢乐的节目氛围,二是给民间表演队伍一个展示的空间,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每年我们从抖狮、舞狮、竹马、舞龙、蓬灯等20多支表演队伍中选择8—10支队伍到城市广场表演,已历时七年,深受广大民间表演队和百姓的喜爱,已成为我市一个亮丽的群众文化品牌,有力推动了我市民间表演艺术的发展和建设,部分表演队伍,如草塔仪仗队、抖狮队由此走向省内外。对传统地域文化,还要不断创新挖掘,《淳安竹马》、临安《龙腾狮跃》都是通过对传统的民间舞蹈整理加工而呈现的优秀节目,则激励了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品牌随之而响。

二是与名人名产相结合。一个区域在特定的人文历史和地理环境下,往往会产生影响大的名人、名产。在当今名人、名产也成为一个区域的名片。名人文化、名产文化显示了强大的影响力,各地竞办各类文化节,无非是要打响名人、名产文化品牌,显示区域的文化经济,这为群众文化品牌建设,带来了机遇。乘势而为,赢得社会、政府的关注。如我们诸暨名人众多,西施是家喻户晓的古代美女。我市每两年举办一次“西施文化节”。西施文化节活动既有高雅的艺术登场,也有民间文化的展示;既有中外游客的互动,也有高层次的对话。使这一文化品牌的内涵提升,影响力扩大,成为我市响亮的文化品牌。常山的胡柚节、嵊州的领带节都是如此。

三是与群众文化的制度建设相结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近年来各级政府、文化部门十分重视群众文化建设,有规划、有制度地建设群众文化,也是打响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途径之一,品牌建设的制度确保了活动的长效性和持久性。我们诸暨市早在几年前就制度规定,设立三年一度乡镇文艺调演,二年一度书画大赛,三年一度外来建设者才艺大赛等,这些大赛现已家喻户晓。已连续举办了四届,参与面广,群众中影响也大,满足了各类人群的需求,给群众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上述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培育了大批新的群众文化文艺人才,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和谐氛围。

四是与群众的需求相结合。群众的需求是建设群众文化品牌的基础,品牌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群众的文化活动的基础,凭空臆造或者盲目模仿只能是昙花一时。在建设品牌时,要摸清底细,创设载体,不断引导。义乌市的乡镇文化艺术节,每年一届已成功举办了十八届,已成为了义乌农民一道每年不可缺的群众文化大餐,它的载体和目标符合人们的追求。在我们诸暨,越剧是大家喜爱的一个剧种,戏迷众多。我们暨阳街道文化站,打造一个越剧角的文化品牌,在市区建设了七个越剧角,夜幕下的越剧角是诸暨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如秀州的农民画、桐庐的剪纸等也都是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文化品牌。

群众安全文化建设 篇4

1、强化群众安全工作有利于促进班组更快更好发展

煤矿可以提供大量的能源, 对于我国工业、农业以及生活都有很重要的贡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多。而煤矿开采是一个特殊行业, 事故发生率较高, 对企业群众造成直接的生命威胁, 因此, 为了保护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 需要强化群众安全意识, 提高群众安全性。强化群众安全工作可以有力的促进班组建设。班组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一个活跃组织, 一个煤矿企业是有很多个班组组成的。班组工作在煤矿企业中的最前线, 可以说班组工作做到好坏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效益情况。强化群众工作可以保障群众的人身安全, 继而让群众接触忧虑, 全面投入到生产中, 这样班组的任务下达、执行会变得更加容易, 利于执行, 因此, 强化群众安全工作, 有利于班组更快更好的发展。

2、强化群众安全工作有利于提高班组更好的建设和维持

煤矿企业员工对煤矿事故都心存顾虑, 这样就容易使得企业群众不愿意真心投入到企业生产中, 时时提防周围环境。有些企业只注重生产, 忽视了群众安全的重要性, 没有看到群众安全潜在的价值。群众安全工作是企业工会需要做的首要事情, 一个工会组织如果连基本的人身安全都保障不了, 那很多企业员工就不会再相信组织, 长久下来, 班组只是一个空壳, 没有人尽心尽力工作, 不利于班组的建设。因此, 强化群众安全工作, 有利于班组的更好的建设和维持, 更有利于煤矿企业的发展。

二、群众安全工作实施的困难性

1、企业重视度不够

煤矿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辛勤的劳动者, 没有他们, 煤矿企业不会维持下去, 因此, 保护好煤矿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就相当于赚了一大笔钱。但是在现实中, 很多企业不重视群众安全工作, 将工作重心都放在经济建设、投标项目中, 不将煤矿群众安全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处理, 这样就导致企业的发展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 无法保障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有的企业干脆不建立工会组织, 节省下资本, 投入到生产中, 或者单纯的消耗掉, 导致煤矿企业员工的基本安全保障没有着落, 大大降低了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因此, 未来及时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兴趣, 减少人员流动, 需要加强管理, 制定适合自己煤矿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 只有这样, 才会更好的推动群众安全工作的进行。

2、员工自身缺乏良好的安全意识

很多员工之所以选择煤矿行业, 是因为这个行业挣钱相对其他行业要多一点, 但是很多人只顾着挣钱, 忽略了身体的重要性, 不顾及人身安全, 不考虑煤矿企业的安保措施。如此一来, 很多员工不在乎安全意识, 不重视群众安全工作, 更不会定时按期参加企业工会组织。随着时间的流逝, 企业员工不在乎自身的安全性, 只是一味的工作, 长久下去, 很容易在未来的日子里面遇到意外的情况。因此, 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 将大大的有利于群众安全工作的发展。

3、员工的专业技能程度不够

煤矿企业管理层对招聘员工, 为了节省资本, 设置的门槛较低, 很多没有专业技术的也可以进来, 他们对安全意识比较淡薄, 并且专业技术基本不过关, 这样就早成在工作时对设备使用或者设备操作不专业, 对突发事件处理不恰当, 造成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群众安全工作的有效解决途径

煤矿生产是一个特殊的行业, 环境恶劣、危险性比较大, 这样就容易对煤矿生产员工造成人身伤害。为了更好的发展煤矿企业, 需要加强群众安全工作,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于群众安全工作来讲, 需要双管齐下, 具体将就是首先通过企业将员工组织起来, 宣传教育, 不仅如此, 还需要加强管理工作;对于员工而言, 需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真正的注意到群众安全的重要性。只有这样, 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1、强化管理、落实制度, 推进群安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为了能够更好的确保群众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 需要加强管理, 将煤矿企业的制度落实到实处, 推进群众安全工作的有序进行。具体的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 比如说完善群众安全会议,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督促群众参加安全会议, 要求群众打卡、监卡, 同时为了完善建设管理, 对群众安全会议现场巡视, 确保能够真正的落实到位。同时考虑到不同的时期侧重点有些不同, 这就需要根据煤矿企业采取合理的、实时办法, 比如说按月下发群众安全的工作建议, 督促工会开展会议工作, 对会议做详细的记录, 需要对会议有检查报告和总结报告。除此之外, 可以设置群监组进行互查, 每月执行一次矿区内的监会夜查等, 这样就可以及时的发现隐患, 确保群众的安全, 促进煤矿企业班组的健康有序发展。

2、加强宣传工作, 提升煤矿广大员工自身的安全意识

对于群众安全工作, 不仅需要外界的帮助, 还需要自身安全意识能力的提高, 只有这样, 才可以确保群众安全工作做到实处。当前, 很多煤矿企业员工, 不重视安全性, 忽略一些危险的情况, 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为了有效的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煤矿企业需要大力宣传, 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 提高员工的群众安全自身意识, 通过贴专栏、悬挂安全标语, 可以有效的提醒员工关于群众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只有煤矿企业员工自身重视群众安全意识, 才会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加快班组建设, 减少事故的发生。

3、提高煤矿企业员工的岗位技能

对于群众安全工作, 直接关系到群众自身安全, 因此, 煤矿企业员工需要认真重视。不过有的时候, 给群众安全造成威胁的不光是外界的因素, 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企业员工自身, 很多煤矿企业员工在工作生产中, 不重视规章制度, 对生产步骤不按标准执行, 缺乏良好的专业技术知识, 对一些意外情况或者故障无法及时处理, 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因此, 为了更好的促进群众安全工作的进展, 需要及时的提高煤矿企业员工的岗位技能, 对不同岗位、不同性质的企业员工采取不同的培训管理, 而对一些比如说群监员这样的担任重要性职位的人员进行更系统、专业的培训。只有这样, 才可以更全面的加强群众安全工作建设, 防止意外的发生, 真正的保护企业员工的安全。

四、结束语

群众安全工作对于煤矿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安全, 对于煤矿中的险情排查、危险及时解决有很重要的意义, 因此, 加强群众安全工作非常有实际意义。为了更好的加强群众安全工作, 需要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 从煤矿企业角度以及煤矿企业员工的角度各自出发, 重视群众安全, 加强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提高煤矿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 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的推进群众安全工作建设, 促进煤矿班组良好建设。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情况, 根据实际经验, 对当前群众安全对班组建设的作用做了阐述, 剖析了当前群众安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群众安全问题, 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群众安全,煤矿,班组建设,作用,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彦放.群众安全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J].当代矿工, 2008 (5) .

[2]李建武.关于煤矿群安工作的探讨[J].经营管理, 2009 (12) .

[3]杨金鹏.煤矿群众安全工作的创新发展[J].煤, 2008 (8) .

[4]陈华.煤矿企业群众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向导, 2012 (15) .

[5]邓文兴.煤炭企业做好群众安全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西部科技, 2011 (2) .

[6]杨新安.探究如何做好煤矿群众安全工作[J].企业论坛, 2009 (3) .

群众安全文化建设 篇5

“多亏了法律援助中心,帮我拿回了应得的赔偿款,太感谢你们了。”2016年7月,麻阳苗族自治县的滕女士在某医院工作六年多后被无故辞退。在获知解除劳动合同也能获得法律援助的消息后,她来到麻阳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通过法律援助免费维权,滕女士不仅获得了3.42万元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还省去了近6000元的律师费用。

无独有偶。2016年11月,家住常德汉寿县的李先生为当地龙扬派出所送去了感谢锦旗。此前,李先生经营的超市遭遇盗窃,警方通过并案侦查,成功将嫌疑人车辆截停。

近年来,我省各级政法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平安湖南、法治湖南和过硬队伍建设。去年,我省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和政法队伍形象省内民调得分分别同比上升0.34分、2.33分,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作出了积极贡献。

抓防范抓整治 铁腕守护平安

平安是老百姓的第一需求,是政法工作者的不懈追求。作为法治湖南的最强有力的守护者,我省各级政法机关重拳出击,竭尽全力守护百姓平安。

2016年12月28日,在湘潭钢铁厂厂房内,只听得“准备,放!”的一声令下,铲斗中的枪械纷纷被投入熔炉,一道火光立即伴随着蒸腾的烟雾升起,不过片刻,枪械纷纷化为通红的铁水。这是湖南公安机关开展收缴整治枪爆物品专项行动的硕果,行动中,逾3万枪械被收缴并集中销毁,一大批社会安全隐患被消灭于未然之中。

近年来,全省各级政法机关立足有效预测预警预防违法犯罪和各类风险,积极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建设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全省新增公共部位高清视频监控探头3.7万个,目前全省总量达15.8万多个,联网应用居中部地区前列。紧盯社会热点、薄弱环节、群众关切,重点打击整治电信网络新型犯罪、危爆物品安全、校园欺凌、医患纠纷等突出问题。成立全国首家省市共建“反电诈中心”,全省电诈案件破案数大幅提升,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加强危爆物品管控,集中开展缉枪制爆、强化烟花爆竹安全管理等专项行动,持枪犯罪和爆炸案件、事故大幅下降。大力开展“禁毒会战”“网络扫毒”等专项行动,缉毒执法战果排名全国前列。

同时,我省在全国率先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强寄递物流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规范寄递物流安全管理责任制,有力推动寄递物品100%先验视、后封箱,寄递物流活动100%实名制,邮件、快件100%通过X光机安检制度严格落实,有效防范消除了寄递物流领域各种风险隐患。

抓改革抓规范 力促公平正义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作为公平正义的坚定守护者,我省政法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规范执法司法活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记者从省委政法委了解到,2016年,湖南稳步推进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四项改革,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改革、法官检察官遴选全面开展,全省共遴选出首批9349名入额法官检察官,实行独立办案、独立负责。此举对于提高司法队伍素质、促进司法公正公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深化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85.73%的一审普通程序案件有陪审员参审。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坚决防范冤假错案。同时,全面开展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积极推动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相关案件。全省共有5940名律师接访30531人次,参与化解和代理信访案件5783件,有力推动问题化解。公安警务机制改革、国安改革、司法行政改革等也一一有序推进。

此外,全省政法机关强化执法监督,省委政法委先后组织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工作,解决了一批突出执法司法问题,协调督办了一批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案件。

为兵团群众用药安全保驾护航 篇6

兵团药学会自2000年11月成立来,在每年声势浩大的“全国安全用月”活动中,积极配合兵团药监局、卫生局、科协开展加强药学法律法规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宣传,协助和配合科协利用“科普日”、“科普周”、“科普月”等活动,做好药学专业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每年都分别在乌鲁木齐、石河子等地通过现场咨询、分发宣传材料、挂横幅布标和出展板等形式,宣传药学基本知识和合理用药知识。

该会还积极倡导药学科技工作者参与全民健康行动计划,广泛开展以“安全合理用药,关注民生,关注健康”为主题的科普活动,使安全合理用药意识深入百姓中,营造“用药找药师”的社会氛围。组织相关专家为基层单位进行学术讲座和培训,开展了以“安全合理用药”为主题的大型药学继续教育公益巡讲活动,以多种形式分批次分阶段的在全兵团举办了“合理用药、关注民生、关注健康”培训班。

据统计显示,近两年来,兵团药学会及各师分会组织宣传活动达30多场次,印发宣传材料10万份,受益人数近几十万人次。该会还积极开展专业知识帮困活动,由学会出资并组织专家在14师举办科技扶贫培训班,受到14师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广大医药工作者一致好评。

群众合唱对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篇7

关键词:群众合唱,群众文化建设,和谐社会

一、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群众文化建设的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的文化建设投入也不断增加,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这些成绩我们都应肯定并表彰。例如,大部分地区都加强了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和力量投入,基层文化建设逐步发展壮大起来。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开始构建相应的文娱基础设施,以满足人们基本文体生活需要,国家大环境成上升发展趋势。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软实力,为政治经济发展贡献者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人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

(二)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机遇与挑战向来同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抓住了大时期的好机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切实提高了国家整体文化素质水平。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辉煌成绩的背后所存在的问题。首先,文化产业的发展仍无法满足国民经济的需求,即水平不高,力度不够。其次,从现实角度,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导致文化建设现状也存在较大差异,沿海与内陆、城镇与农村的差别较大。具体的看,我国很多地方的基层文化建设较为薄弱,没有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带给人们支持,因此也难以抵御不良文化的侵扰。最后,很多地区的基层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没能切实的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也不利于基层文化的建设。[1]

二、合唱的含义与特征

合唱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它要求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要求声部之间旋律的和谐,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2]。声部一般分为是三个部分,由于合唱由人声完成,因此具有直观的特点,合唱者可直接表达作品中的情感,引发听众的共鸣,不同的合唱组合方法也会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

三、群众合唱对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群众合唱增进了人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群众合唱作为一项集体性文化活动,要求大家做到团结协作,以求合唱的效果更优。具体来看,合唱的完成,不仅要求声音上的和谐,还有每个参与合唱的人在发声速度、感情的变化及默契等方面都步调一致,同时,只有思想和目标的高度一致才能排练出优秀的合唱作品。合唱的对于也应熟悉的辨别指挥及伴奏师的节奏和指示,具备高度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才能做到节奏一致,较为完善的演绎好合唱作品,达到预期的效果[3]。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参与群体合唱的人们能更好地体会团队协作的意义,在这样的群体文化活动中更懂得尊重别人的想法和行为。同时,青少年的群体合唱活动对于他们世界观和基础技能的锻炼都有很大的好处,有利于为他们将来在社会上的历练打下基础。

(二)群众合唱提高了人们的音乐能力

在进行正式的比赛或者演出前,合唱者必须要进行大量的训练,包括自身音色、节奏的训练,也包括和其他合唱一起进行的团队训练,大量的训练以保证对合唱曲目的熟悉及具体合唱问题的熟悉,熟能生巧,和唱者受到音乐的熏陶,自然能不同程度的领悟音乐的魅力,音乐素养得到熏陶,心灵得到洗涤,音乐文化素养自然能得到相应的提升。一般情况下,参加群众合唱的人们喜爱音乐或者有相关的音乐基础,那么参加群众合唱的活动有利于在发展群众兴趣的同时,培养人们的音乐素养,达到双赢的效果。同时,群众合唱也有利于增加合唱群众间的默契,增进忍一忍之间的友好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4]。

(三)群众合唱优化了城市整体文化水平

城市文明的整体水平可以通过很多方面反映出来,例如,居民的知识水平、生活素质、整个城市的文化底蕴等各方面。这意味着城市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需要政府及群众多方的努力,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一份力量,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基层文化建设作为城市文明构建的基础,政府和社会公众都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只有政府投入必要的财政及专业人员力量,同时广大人民群众给予支持,才能让群众合唱这种大众文化形式得到长足的发展,得到更多群众的喜爱和拥护。

四、结语

“四最”确保群众舌尖安全 篇8

2014年,将是食品行业深受政策影响的一年。2013年12月23~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控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要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同时,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

“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这句话中的“四最”无疑给民众吃了一颗强大的定心丸,这既是政府向民众表决心.同时也为无良企业和商人敲响了警钟。

从群众文化活动看群众文化的发展 篇9

一、群众文化活动瓶颈分析

整体上说, 文化进步与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共生性, 但文化事业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经济物质条件, 还取决于整个社会对文化事业的关注度。改革开放以来, 在大力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 “一切以经建设为中心”, 这导致很多基层政府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忽视——而群众文化活动是在资源限制条件下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 从这一层面说, 文化与经济呈现出“脱节”现象。换个角度来说, 尽管群众文化活动具有自发性属性, 但缺乏政府部门的引导职能之下, 所取得的进展十分缓慢, 甚至造成群众文化活动不能持续、有效地开展。

1. 缺乏组织

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民间文艺社团数量多、规模大、体系完善, 尤其在一些传统艺人的带领下, 一度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 社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 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比例不断下降, 而新型群众文化又存在阶段性、小众化的特点, 严重破坏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原有组织。

在缺乏组织功能的前提下, 造成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同质, 如当前广泛流行的“广场舞”活动形式, 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形成“风潮”, 这一方面说明了富裕起来的人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强烈需求, 但另一方面也表明文化活动缺乏多样性。

2. 缺乏资源

文化活动是一个务实过程, 这也是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的理论逻辑起点, 与其他领域的文化活动开展相比, 群众由于存在“基层属性”, 在社会资源获取和分配层面存在很多实际困难。其中, 缺乏经费是最明显的发展瓶颈, 由于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公共参与的“公益性”特征, 因此它的经费应该由政府文化建设部门承担, 但现实情况是, 政府虽然支持群众文化开展, 但在经济支援层面存在许多苦难, 这导致群众文化活动中设备陈旧、缺乏维护、有名无实, 严重影响了群众文化活动的体验。

3. 缺乏人才

尽管群众文化活动不强调过高的艺术性、学术性, 但专业人才依然是不可或缺的, 如音乐人才、舞蹈人才、绘画人才、管理人才等, 要维持群众文化活动的持续、稳定开展, 就必须补充大量人才参与到基层群众群体中。对比来说, 在我国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中, 有条件引进一些专业人才走进社区, 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但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广大农村地区, 由于缺乏专业人才的施展空间、报酬机制等条件, 很难留住专业人才;而一些传统民间艺人逐渐流失, 年轻人迫于生活压力也不愿意继承, 加上社会文化多样化、娱乐途径日渐丰富等影响, 群众文化活动被视为“老年人专利”, 人才瓶颈对长远发展、实践创新等均有不利影响。

二、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前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 群众文化活动被视为一个重要的途径和平台, 未来发展中必然会加强这一领域的支持力度。结合现状及社会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群众文化活动将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一方面, 群众文化活动将逐渐成为基层文化部门的工作核心。基层文化部门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直接管理者、引导者、监督者, 应该促进这一趋势的良性发展, 实现更大程度的包容性, 依次来刺激群众文化的多样性, 如开放博物馆、美术馆等。另一方面,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普及背景下, 信息生产、传播和共享的成本越来越低, 人们可以更便捷地获取文化活动信息, 对加速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具有促进作用。

三、群众文化活动改善策略

1. 提高对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视

地方政府和基层文化部门是对群众文化活动影响力最大的两个主体, 因此必须强化在思想层面的认识, 提高对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视, 主动提供一切可行的帮助, 通过长期有效地坚持, 既可以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的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也可以促进干群关系交流, 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很大的帮助。以基层文化部门为例, 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在文化事业建设方面的先进性, 将思想政治工作与群众文化活动有效地融合一处, 在满足精神消费的同时, 宣传党的思想、党的政策,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基层的构建。

2. 加大群众文化活动经费投入

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 并非是以经济盈利为目的, 因此这种“文化性”、“公益性”的诉求应该得到政府部门的响应和支持, 并主动地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结合现状来说, 我国文化事业整体层面上都存在投资不足的现象, 群众文化活动要获得政府财政的支持更加困难。

要解决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 并非只有加大政府财政投资的模式, 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 建立专项资金项目, 形成地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保障机制, 通过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方式展开完善。另一方面, 以政府机关为主导, 开辟多方面的社会融资渠道, 如乐器企业、服装企业等, 从文化事业发展和公益事业推广的角度入手, 体现出企业的社会责任, 也解决了群众文化活动的资源不足, 一举两得。

3. 积极引导群众文化活动建设

基层文化部门对引导群众文化活动建设具有重要责任, 一方面, 文化部门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引导者、监督者, 要确保活动内容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以健康内容、健康形势、健康功能等为引导方向。另一方面, 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功能、辐射功能和构建功能, 帮助群众组织招揽专业人才, 建立专业队伍, 同时以自身资源为基础, 开展丰富的“文化下乡活动”, 如笔者所在部门近年来不断组织的文艺汇演活动、红色影片展播活动等, 不断的为基层单位辅导培养文艺骨干和艺术人才, 在社会各领域均取得了良好的评价。

摘要:进入21世纪以后, 我国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出一系列新局面、新动向和新形态, 整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方面, 群众文化活动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进步, 物质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为精神文明实践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 国家层面也不断加强对群众文化的重视力度, 基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需求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中笔者立足一个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角度展开研究, 并提出相应地改善策略。

关键词:群众文化,文化活动,发展现状,改善策略

参考文献

[1]杨加华.从广场舞的普及看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特点[J].大众文艺, 2016 (2) .

[2]覃月云.浅谈群众文化活动的现状和发展[J].大众文艺, 2016 (2) .

[3]邱娟.关于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相关建议[J].东方企业文化, 2015 (3) .

践行群众路线强化现场安全 篇10

从2014年2月份开始, 公司开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变电检修中心按照公司党委的要求, 提前谋划、合理安排, 力求把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好、开展好。针对到2014年中心检修任务繁重 (不仅有往年的常规例行检修, 还有2个旧站接管、2个新站投产、3个改扩建的项目) , 现场作业参与人员多, 中心和员工工作压力相对较大的实际情况, 变电检修中心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在现场开展实践活动, 及时掌握一线实情, 帮助解决现场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提高工作效率, 为全年的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1.1 现场学, 提高责任意识

中心从2014年2月份开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考虑到检修任务密集, 党员干部和一线员工大多奋战在各个检修现场, 变电检修中心以检修计划为活动指南, 因地制宜, 积极推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现场学”模式, 认真有序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3月22日至3月30日稷山站检修现场为例, 在检修现场利用检修空隙时间在会议室组织学习, 为了避免学习的枯燥与乏味, 中心党支部精心准备, 下载了《苦难辉煌》现场讲座版视频, 在会议室循环播放。在检修休息间隙或者工作结束时, 现场检修人员通过观看视频学习理论知识, 同时就检修工作和学习效果进行回顾。例如在3月27日, 检修工作结束后, 大家围绕“如何用责任心去工作”这一主题, 从教育实践的角度出发, 积极探讨作为一名一线电力检修工人, 一名基层电力党员, 应该如何履好自身职责, 如何恪守职业道德, 将检修工作做好。结合党的群众路线, 大家一致认为不论是身担众任的领导干部, 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员工, 在检修现场就应该人到、心到、责任到, 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投身电力工作中, 做一名合格的电力工作者。

这种“现场学”的活动模式, 不仅没有给检修现场“添乱”, 而且还加强了大家的责任心, 提高了工作质效, 在稷山站检修现场仅仅用了十天的时间就完成了35 k VA、B母电容器、电抗器组隔离开关的大修, 2号主变及三侧相关设备的检修试验, 更换绝缘拉杆、喷涂RTV等工作。

1.2 现场行, 解决“习惯性违章”

认真践行到岗到位, 确保检修现场的安全有序, 就是使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落地。截至目前为止, 变电检修中心停电检修现场多达29个, 检修现场众多, 任务繁重, 中心把做好现场安全管控、保证电网安全稳定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在现场开展“行群众路, 着力解决‘习惯性违章’”活动。一是深化现场标准化作业, 成立现场安全督察组, 加强作业现场安全风险管控, 在检修现场“查摆问题, 开展批评”, 即党员干部认真履行到岗到位职责, 及时发现现场违章行为或者是“违章苗头”, 现场及时制止、批评, 收工后开展班后会, 对于当天发现的违章行为或是“违章苗头”通报批评, 下大力气解决检修现场安全意识淡薄和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习惯性违章”等问题。全年共到岗到位35人次, 发现并制止违章2起, 批评教育3人次。二是坚持依靠群众, 保证每一名作业人员在开工前都清楚作业现场、作业任务、作业流程、防范措施, 将“事后分析”转变为“超前预防”, 将“少数来监督”转变为“全员要安全”, 全体总动员, 严格按照规程标准要求进行检修、消缺, 提高设备检修工作质量, 保证检修质量。

1.3 现场比, 凝聚“三好”正能量

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三好”活动在检修现场紧密结合起来, 在现场开展讲责任, 争当现场管理的“好班长”, 引导工作负责人提高标准、严格管理、示范带动, 切实强化责任心, 关注细节, 为现场工作严把关, 提高检修质量;讲技能, 争当敬业奉献的“好感动”, 引导一线检修员工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工作中, 脚踏实地干好工作,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讲创新, 争当技术发明的“好创意”, 引导员工立足岗位, 围绕安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技术革新, 深入发掘检修现场好的发明、好的创意, 以点带面亮一片, 形成亮点纷呈的创先争优局面。在检修现场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三好”活动结合起来, 为现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 结果成效

2.1 理念强化

在现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使广大党员和群众对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了新的认识, 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思维方式上有了新的突破, 改变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只是“看看文件、学学精神”的错误观念, 使得实践活动与现场工作、安全管理高度融合, 全员共促安全的凝聚力和责任感更强。

2.2 素质强化

通过在现场开展实践活动, 中心员工的安全素质不断加强, 生产管理更加精益化, 安全管理更加高效, 转变了在监督管理下的被动安全行为, 员工主动防范意识加强, 技能水平提升, 检修技能人才开始涌现。在省公司组织的红外诊断优秀图谱评比和油务化验比武中, 中心分别获得单项第一和集体第三的好成绩。

2.3 安全强化

在现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真正把“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 全员安全意识不断强化, 中心保安全、抓安全的士气日益高涨,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为高效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 结语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目的是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团结和依靠广大群众推动公司的事业。立足实际, 在检修现场把安全生产有机融合, 可以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转化为生产一线员工的自觉行动, 把活动效果落到实处, 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 强化群众观点, 打牢群众基础, 汇聚改革创新的正能量[1]。

参考文献

上一篇:图形变换的教学下一篇:混凝土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