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对策

2024-06-18

破坏对策(精选十篇)

破坏对策 篇1

关键词:森林,涉林案件,森林保护

森林是指树木高密聚集的大片面积, 广义的森林不仅包括里面的植被还包括栖息在其中的动物、以及由这些动植物所构建的生态环境。最早人类生存在森林里, 从森林里获得取暖和建造房屋所用的树枝、食用的果实和猎物。随后人类从自然采集转向农业种植, 离开森林住在平原。但对森林的依赖并未消失。森林对于吸收有害气体, 释放有利气体, 调节地球气温, 温度地球环境作用不可替代, 但是早期人类不了解这些联系, 过分开采和利用导致森林减少, 从而引起了物种减少、水土流失, 降水失度、种植用地沙化、大气净化不及时, 危害到了人类自身的利益后才得到重视, 发现森林存在还是消失, 前者的效用远远要大于后者。其原因如下:

1 森林的重要性

1.1 森林是天然的制氧工厂

对于绝大多数的地球生物, 氧气的呼入与水源一样不可缺少。对于一个人来说, 一天共需要O2在0.8kg左右, 再释放0.9kg的CO2。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根据专家检测, 木本植物通常吸收44g的CO2后释放32g的O2, 由此算来, 一个大约10平方米的树林释放的氧气就可以养活一个人。地球范围内来看, 60%的氧气是由森林或者草地供给, 总供给量在上百亿, 处理掉的CO2超过上千亿。

1.2 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

森林植物除了对付CO2以外还能吸收多种有害气体, 17世纪作用工业开始发展, 工业排放的主要有害气体是SO2, 即二氧化硫。SO2对人类的危害体现在损伤眼角膜、呼吸道粘膜、严重时产生头晕乏力以致痉挛。另外SO2与催化剂接触会产生硫酸, 腐蚀建筑。属严重危害气体。对于SO2, 森林所在地比空旷的平原地区多吸收15%-50%, 夏季, 雨季的吸收量更大。最大值60%左右。

1.3 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

树木能分泌出杀伤力很强的杀菌素, 能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 对人类具有保健作用。有人曾对不同环境每1m3空气中含菌量作过测定:在人群流动的公园为1000个, 街道闹市区为3~4万个, 而在林区仅有55个。此外, 树木分泌出的杀菌素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例如, 1hm2桧柏林每天能分泌出30kg杀菌素, 可杀死白喉、结核、痢疾等病菌。

1.4 森林是天然的消声器

有森林的地方会吸收噪音, 这是为什么在有绿化的建筑附近会感到安静。通过检测, 公园和局部绿化地区能够减少5~40d B的噪音含量。在这种环境下居住的人往往心态平和, 健康状况较好。这是由于噪声刺激耳膜, 使人心情紧张, 睡眠质量下降, 影响着正常的生活学习和休息。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 则人的综合身体素质下降, 身体和心理疾病大量增长。

1.5 森林具有防止风沙、减轻洪灾、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由于森林树干、枝叶的阻挡和摩擦消耗, 进入林区的风速会明显减弱。据资料介绍, 夏季浓密树冠可减弱风速, 最多可减少50%, 人类便利用森林的这一功能造林治沙。另外, 树冠对雨水有截流作用, 能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力, 保持水土。据计算, 林冠能截流10%~20%的降水, 其中大部分蒸发到大气中, 余下的降落到地面或沿树干渗透到土壤中成为地下水。所以一片森林就是一座水库。

2 森林遭受破坏现状

森林如此之重要, 然而人类却在悄然不觉中蚕蚀着这一片又一片的绿色屏障。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 地球上几乎1min就有超过20hm2的森林被掉, 1950~1985年, 短短的30多年时间, 全球的森林面积减少了1/2。多年来, 为了保护珍贵的森林资源, 我国建立了严密的森林资源管理监督机构, 组织开展了各类不同程度的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侵占林地专项行动, 虽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 我国林政案件的发生仍旧呈上升趋势, 违法征占用林地行为屡禁不止, 林地流失状况依然严重, 林地保护管理形势严峻。据统计, 2007年上半年, 全国共发生林政案件20.95万起, 其中违法运输木材案件占60%;共查处林政案件20.75万起, 查处率为99.02%。与2006年同期相比, 2007年上半年林政案件总数增加3.4%, 非法收购经营加工木材案件增加21.6%, 违法征占用林地案件增加12.3%, 违法运输木材案件增加5.5%, 盗伐滥伐林木案件基本持平。2007年上半年, 因林政案件造成林木损失21.7万立方米, 其中, 48.7%因盗伐滥伐林木案件造成。另外, 森林火灾对森林造成的破坏尤其严重。近年来, 全国发生的多起森林破坏大案, 都是无以用简单的数据来比拟的。因此, 如何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 成为迫在眉睫, 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 森林保护对策

3.1 通过有关职能部门, 普及《森林法》等有关法规及有关环保知识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森林法律、法规, 增强公民的绿化意识, 利用多种形式, 深入乡镇、村组和山区农户等基层, 进行当地农民及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教育。充实基层林业管理队伍, 保证经费等物质支持及时到位, 并赋予其一定的行政执法权, 以便及时、有效地制止乱砍滥伐林木等违法犯罪行为。

3.2 结合检察机关, 开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预防工作

深入到涉林案件中多发、易发渎职犯罪的地方或部门, 加强国家森林法规和刑法关于渎职犯罪有关规定的宣传教育, 增强有关主管领导和工作人员按照职责要求严格依法行政的观念, 以达到从源头上预防此类渎职犯罪的目的。

3.3 加大林政执法队伍建设, 理顺林业管理体制

结合大力查办涉林案件中发生的渎职犯罪案件, 或结合案例以案释法, 提高有关人员执法水平, 促使其依法行政, 文明行政;或指出其队伍建设管理上的漏洞和不足, 达到更有效地管理森林资源、打击涉林违法犯罪的目的。

3.4 总结以往查办林业主管领导和林业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有效经验和手段, 加强执法监督

林业犯罪的时间特征和犯罪过程规律来实现制止和抓捕计划。同时加强自身队伍的建设, 执法从严, 严肃处理办案私心严重、或办案谋他利的渎职工作人员。通过几次大规模、典型性较强的行动给自己和犯罪分子都敲响警钟, 起到震慑效果。

3.5 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将森林保护完善工作作为城市或乡镇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用影响力较大的人物作为项目负责人, 派专人实行范围性巡查保护。对待所需森林资源的单位企业规整其操作流程, 对用量和责任做出明确规定。对无人地区加强保护, 撰写禁烟和用火, 上坟, 放爆竹的相关规定, 防止自然火灾。对植物定期健康检查, 预防虫害, 但注意保护自然生长环境, 不能做过多人为性设施损害自然成长特性。要求工作人员从意识上了解森林保护的内涵和意义, 不仅将其作为为了取得工资的工作, 更是一项对世界有利, 对人类未来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3.6 建议土地管理部门严格依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办理林地征占用手续

保证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照章办事, 不越权, 不违规, 在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审批制度后再依法办理土地审批手续, 切实加强管理, 坚决制止随意侵占、破坏林地的行为。

参考文献

[1]李智勇.中国森林生态史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1]李智勇.中国森林生态史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破坏对策 篇2

陕西超高压输电线路外力破坏事故

特点及防范措施研究

单位: 陕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部门: 输电检修中心 姓名: 刘影强 时间: 2013年10月30日

摘要:本文通过国网陕西电力2013年发生的几起典型外破事件的认真总结,详细分析了事故发生中所暴漏的问题,并根据多年的线路运维特点,提出防外破工作应从制度上、管理上、现场防控和日常宣传上实现全方位的管控,才能从源头上实现防止外力破坏事故发生的目的,避免外力破坏发生对线路安全造成的不利局面。

关键词 :陕西电力、输电线路、外力破坏、防控措施 0 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电网结构的发展和完善,输电线路的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输电线路所处地理位臵和环境条件的特殊性,杆塔点多、面广、线长,终年暴露在野外,除了要遭受大风、雷击、暴雨、冰雪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外,人为因素、外力破坏引起的线路跳闸、线路被迫停电事故的概率呈上升趋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极大重视。

输电设备遭受外力破坏原因众多,其中,盗窃破坏的犯罪行为是威胁线路安全的“头号杀手”,少数不法犯罪分子,结伙作案,他们昼伏夜出,专门以盗窃电力设施为营利,盗窃铁塔塔材,盗锯水泥杆塔的拉线棒,盗割导线等等,造成线路倒杆、断线,停电事故屡屡发生;除了犯罪分子的猖狂盗窃,电力设施还遭受着另一类破坏,个别施工队伍或个人,为了本单位或个人的蝇头小利,不顾电力线路的安全,违章作业,野蛮施工,违章炸石、违章植树、违章建房等等,造成电力线路跳闸,倒杆、断线等停电事故频频发生,使输电线路设施“创痕累累”。有关专家指出:“现在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正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正经受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因此,研究、探讨防止输电设备免遭外力破坏的对策,遏止愈演愈烈的电力设施犯罪,确保电网安全运行,是我们输电线路管理和维护单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1 外力破坏的主要原因

(1)近年来城乡经济发展较快,大型基建项目较多,在线路保护区内施工的大型机械设备大量,尤其是大型起重机械等高度超高设备造成输电线路导线与设备垂直距离或水平距离小于安全距离,可能发生瞬时接地或跳闸事故;

(2)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受利益驱动,在线路保护区内出现了大量的违章建筑施工,由于对地距离缩短,建筑施工时误碰电力线路而造成隐患。

(3)因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在架空输电线路附近开山炸石者不乏其人,石块击中导线、绝缘子,造成导线、绝缘子多处损伤,甚至击断导线,造成线路跳闸事故。

(4)在线路保护区内违章植树,为线路安全运行埋下了隐患。在恶劣天气作用下引起事故跳闸。(5)春、秋季节,孩童在输电线路附近放风筝,风筝线缠绕在线路导线上造成跳闸。该类事故。

(6)向线路抛掷铝箔纸或胶质线、铁丝等物,造成线路瞬时故障跳闸。

(7)秋收季节,农民在输电线路下焚烧桔杆,释放的高温烧断杆塔导、地拉线造成线路瞬时跳闸。

(8)线路杆塔塔材被盗事件时有发生,尤为突出的是边远地区。严重影响了输电以及正常的供用电秩序。2 陕西电力2013年发生的典型外力破坏案例:

以渭南供电局维护的输电线路为例, 2007年2月至2012年2月的五年间,110~320千伏线路因外力破坏引起的倒杆、断线,被迫停电高达46条次,占全部跳闸事故的36%。直接经济损失达高达数千万元,以下是近几年来我区输电线路设备遭受人为外力破坏的几个典型个案:

a)、2007年6月9日韩金线#151—#152塔C相导线内线有6—7个放电点,系农民烧麦茬引起,不影响运行。(农民烧荒)

b)、2008年6月5日,经查线发现1128杏林T线2-3#档中施工,钢管掉下碰触A相导线放电,导线断5股(LGJ-150/25,28股铝股),导线需修补,停电后因故(石牵线跳闸,牵引变失压)未修补,当日16时26分线路带电,转入运行。

c)、2009年7月30日,秦杜线35-36#线下一石渣场作业的挖掘机因司机野蛮操作,挖掘机碰线造成 A相导线两子线断股严重,其中左线铝股全断,右线断约8股,经抢修至31日14:50分恢复供电,间断供电19小时。

d)、2012年6月14日,瓜坡T线线路跳闸,经查线发现1175瓜坡T线65-66#档中临时施工,移动吊车碰触C相导线放电,导线有放电痕迹,不影响运行。当日13时17分线路带电运行。

e)、2010年杜港线55#因农民违法取土,造成杆塔基础外露,随时有倒杆断线危险,而后加固,保证了线路安全运行。外力事故频繁发生暴漏的问题

1.针对存在季节性、周期性特点的防外破排查治理仍存在盲区和漏洞。

2.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告知工作不到位,尽管电力安全宣传年年都在搞,但通过故障现场调查了解发现,许多肇事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及现场单位、群众对电力安全认识不足。

3.人员业务能力亟待提高,部分运行人员对于线路周边环境变化情况和潜在的外破隐患风险缺乏相应的预判能力,潜在外破威胁得不到及时有效防控。

4.与施工单位联系沟通不足,具体施工信息和变化情况掌握不及时、不全面,导致沿线固定施工点的一些外破隐患风险仍得不到全面有效控制。

5.现场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不规范,现场安全警示标志、防外破联系、电力安全隐患告知以及安全协议等记录、文件不尽齐全,防外破工作流程的执行不尽统一规范。4 防范外力破坏事故发生应采取的措施

为实现对线路外力破坏事故的全面管控,防外力破坏工作应从制度上、管理上、现场防控和日常宣传上进行全方位的提升和改进,最终实现固定施工隐患点不出事,随机施工隐患点少出事,有效降低季节性外破事件的总体目标。

(1)固定施工隐患点防控方面

以“一患一档”工作为抓手,落实国网公司《提升电力设施保护工作规范化水平指导意见》及省公司防外破相关要求,监督落实以下防控措施:

 防控目标一:全面掌握固定施工隐患点施工信息 防控措施:①明确现场施工项目甲方单位,联系掌握该处整体施工项目规划及对应的所有施工承包单位信息,特别要摸清尚未开工项目施工单位信息,提前联系开展防外破工作;②详细了解掌握施工单位分包、转包情况,特别关注施工过程中相关材料供货商(如混凝土、砼管等)配套作业情况,逐一联系对接相应负责人;③全面掌握现场项目负责人、安全人员、技术人员,特别是现场大型机械操作人员等关键人员信息,应核查相关从业资质证书,加强电力宣传与联系;④掌握现场大型机械使用情况,核查相关机械合格证书;⑤掌握各项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施工方案及现场外破危险点与潜在风险源。

监督措施:①检查固定外破隐患点建档工作的规范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核查相关施工单位及人员信息收集整理情况;②现场核对外破隐患点信息登记情况,询问了解防外破工作联系开展情况,根据核查结果及时提出监督整改意见。

 防控目标二:落实现场安全、技术防控措施

防控措施:①联系甲方单位、现场施工负责人、安全员、大型机械操作人员召开现场安全协调会,告知电力法律法规规定,签订施工安全协议,明确现场电力安全注意事项,落实现场人员电力安全管理与监护责任;②在施工现场醒目位臵设立充足的安全警示标志,向现场施工人员发放电力安全宣传资料;③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臵防护墙、防护墩、防护网及限高等技防措施,明确塔吊旋转作业范围及小车限位装臵;④根据外破隐患点威胁程度,合理安排人员蹲守或增加特巡,及时检查施工方现场防控措施执行情况;⑤完成防外破信息管理平台相关施工信息收集上报。

监督措施:①现场核查各项安全、技术防控措施执行情况,核对外部隐患档案相关信息完整性,及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监督整改意见;②完成防外破信息管理平台相关施工信息录入,及时发送电力安全信息,强化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电力安全意识。 防控目标三:与施工单位建立联系沟通机制

防控措施:加强与沿线施工单位的联系对接,树立主动服务意识,承诺24小时无偿配合对方邻近高压线路的施工作业,打消其怕、躲、跑思想,通过常态联系沟通机制及时掌握对方施工计划、施工方案或现场作业人员调整变化情况并对应开展防外破工作。

监督措施:现场或电话联系施工单位负责人,了解防外破联系对接情况,对信息交流不及时充分或存在偏差的情况进行通报并监督整改。

 防控目标四:加强防外破难点收集上报

防控措施:针对违反电力法律法规强行野蛮施工作业或拒不执行电力企业现场安全整改要求的施工单位或个人,要求及时上报并正式行文上报相关政府部门,积极主动联系请求依法处理。

监督措施:监督并配合完成上报及行文工作。(2)随机施工隐患点防控方面

 防控目标一:提高随机外破隐患的预判防控

防控措施:①持续加强运行人员防外破业务培训,迅速提高对线路通道环境变化情况及潜在的外破风险隐患的分析判断能力;通过开展保线站运行人员互查或班站抽查等形式,定期检验运行人员防外破风险隐患分析预判质量及隐患点掌控情况;加强已知通道环境变化情况和潜在隐患部位的跟进摸排工作,查明变化前因后果,掌握隐患发展趋势。

监督措施:结合监督性巡视工作的开展,现场核对外部隐患统计表所内容信息,对已掌握的隐患部位跟踪了解潜在威胁,进行防控偏差评估校正。

 防控目标二:强化电力设施保护宣传

防控措施:①要求运行人员务必结合周期性巡视同步对沿线所涉及的所有单位、村镇、群众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和维护工作,在沿线群众中牢固树立电力安全意识;突出安全警示宣传标识作用,结合标准化线路建设工作,在线路重要跨越地段、外部隐患部位等线路杆塔及周边设臵必要的电力安全警示标志,履行电力安全警示、告知义务;结合电力设施保护宣传月等专项活动,通过散发电力宣传材料、宣传品、开展专题宣传讲解等多种形式,有效传播电力设施安全知识和相关规定。

监督措施:结合监督性巡视工作的开展,抽查现场宣传工作执行情况,进行效果评估。

 防控目标三:主动作为,积极掌控随机外破隐患信息 防控措施:①通过积极联系对接市容园林单位、市政建设单位、各开发区管委会等城市建设管理部门,主动出击,提前掌握相关绿化建设工程、市政建设工程、开发区建设工程等规划实施计划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前联系开展防外破工作;最大限度收集所在区域内大型施工机械操作人员信息,充分利用省公司防外破短信平台,有效开展防外破对点宣传工作。

监督措施:指导协助各保线站对接属地局、相关政府部门,提前收集各类外破隐患信息,监督对接落实电力设施保护要求和防控措施。

 防控目标四:大力开展群众护线工作

防控措施:①针对远郊、山区等交通不发达地区的防外破工作,积极发展当地群众护线人员,充分利用其熟悉当地地理环境、熟悉周边人员和及时性等特点,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对运行人员周期性巡视维护的有力补充;加强群众护线队伍管理,建立护线员档案,定期组织开展专业培训,稳步提升群众护线工作的及时有效性,最大限度扩充电力设施保护及防外破力量。

监督措施:协助各保线站对接属地局、相关政府部门,提前收集各类外破隐患信息,监督对接落实电力设施保护要求和防控措施。

(3)季节性、周期性外破隐患方面

严格依据《二十四节气表》,针对季节性、周期性特点较强的外部隐患,开展具有针对性防控工作:

防控目标一:有效消除大风外挂异物隐患源

防控措施:①针对大风季节的来临,及时组织开展沿线防异物短路专项排查治理工作,对线路沿线塑料大棚、建筑工地覆盖物、经济作物反光薄膜等外挂隐患进行集中排查清理;加强对沿线存在大风漂浮异物隐患地段的宣传,积极说服相关种植农户或施工单位树立电力安全防范意识,自觉落实塑料大棚、纱网等加固措施,并不定期加强特巡排查。

监督措施:监督抽查季节性大风异物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调查了解防大风异物短路事件的宣传工作开展情况,提出监督整改意见。

防控目标二:全面防范治理线路通道山火隐患

防控措施:①针对春、冬季节烧荒、烧秸秆等传统习俗对线路运行造成的破坏,加强特殊时间段(如清明节)的防山火特巡及宣传工作;结合季节性工作,提前着手组织实施山区线路通道清障,砍剪出防火隔离带,从根源上防患于未然。

监督措施:监督抽查防山火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防控目标三:杜绝树竹碰线事件

防控措施:①积极联系相关绿化建设部门,掌握全年绿化建设规划及计划安排,提前对接协商在线路通道内避免栽种高大树种而形成新的树线矛盾;②开春前,着手联系相关绿化园林单位、苗圃种植公司及个人,结合周期性巡视提前组织开展线下树竹砍伐、修剪工作,避免迎峰度夏大负荷期间仍遗留线下树木隐患缺陷,造成消缺被动局面;③依法合规组织开展线下树竹砍伐、修剪工作,提前联系对接,注意砍伐修剪方式,避免因线下树木盲目野蛮消缺造成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和舆情风险。监督措施:指导并协助联系对接相关绿化部门或单位,提前着手组织开展树竹消缺工作督抽查防山火隐患排查治理情况。4 结束语:

破坏对策 篇3

关键词 外力破坏 输电线路 安全

近年来,随着用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输电线路维护日益成为供电部门主流工作内容之一。但外力破坏作为影响输电线路安全的最大隐患,由于输电线路自身存在面广、点多、线长、长期暴露野外等特点较易受到破坏,加之近年来城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采石挖矿伐木修路等人类活动日益频繁,导致由外力破坏引起的输电线路遭到破坏现象屡发不止,且破坏频率呈现多发趋势、破坏动机呈现恶性趋势,越来越成为供电部门及政府和社会必须共同关注、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拟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全面归纳外力破坏输电线路的现状,深入分析现状暴露出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对策。

一、外力破坏输电线路的现状

1、侵占输电线路通道,违章建房、堆物、取土、挖塘、植树、架设附属物等现象屡禁不止。由于城镇化建设不断扩大和农村新建住宅审批欠规范等原因,近年来在输电线路通道违规建设住宅、违规堆物取土挖塘等现象日益猖獗、城镇建设与输电线路争地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地方甚至还诱发了村民强力故意破坏输电线路、扣押输电线路检修人员设备工具等现象。在个别区域农村新建房屋距离输电线路过近的现象非常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了供电线路的正常运行、维护、检修工作。在新建、改建的输电线路中,还经常发生由于补偿问题谈不拢、少数群众不配合等原因原有的故障物不肯拆除影响正常施工,又不断出现新违建物、新种植物等现象,新旧问题交织在一起更加加大了线路运行维护工作的难度。由于该类现象发生频率高、分布广、难化解,是外力破坏输电线路的主因之一。

2、野蛮施工、汽车撞杆、金属飘带风筝等异物缠绕因素呈现多发趋势。野蛮施工、违章作业是影响线路安全的重要隐患。特别是在近年来基建施工规模急剧扩增的背景下,由于部分施工单位不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或事先对周边电力设施分布了解不全操作不当,经常发生野蛮施工、违章作业导致输电线路受到破坏的情况,且由该类原因导致的破坏往往程度较重、危害较大。据不完全统计,该类现象近年来在湖北地区每年均发生数十起。汽车撞杆、汽车拉断线路等情况也屡见不鲜。由于部分输电线路走向与公路走向较为一致、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驾驶人素质技能整体水平下降,醉驾、交通事故等原因导致汽车撞杆、拉断线路现象时有发生,这类现象发生频率相较违章施工现象还要多发。金属飘带、风筝、气球等异物缠绕引起线路故障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城市、风景名胜区等人口密集地区,该类现象对高压输电线路的影响日益不可小视。

3、盗窃电力线路导线、设备现象时有发生。随着金属材料价格上涨,部分违法犯罪分子大力盗窃铁塔塔材、斜拉线等设备现象时有发生。2008年11月湖北地区所发生的220 千伏金环线69号铁塔倒塌事故,经电力和公安部门联合勘察,就系人为恶意破坏原因导致。勘察发现,该铁塔左侧两根拉力线分别被人为锯断和解体,锯痕清晰可见,螺栓散落在地。与此69号塔相邻的3座铁塔、导线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该220KV输电线路受到严重影响,对相关供电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其他盗窃电力线路导线、设备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该类因素对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极具破坏性,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及时加固,极其容易导致铁塔倒塌,形成毁灭性影响。

4、雷击、恶劣天气等自然外力因素占据相当比例。近年来由于输电线路设备改良,雷击、鸟类碰撞因素导致的破坏现象已有所控制。但是恶劣天气造成的影响2007年以来较以往有大幅攀升,特别是在07风灾、08暴雪,对部分地区输电线路造成了毁灭性破坏,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正常生产生活。

二、上述现象暴露出的问题

外力破坏输电线路现象未得到有效遏制,其中既有技术原因、也有社会原因,既有电力部门原因,也有政府和社会原因。暴露出以下问题:

1、供电部门宣传、动员工作不到位。供电部门对《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宣传工作仍有待进一步强化,破坏输电线路设备、占用输电线路通道的行为属于违规违法行为的宣传教育工作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动员群众共同参与输电线路维护工作、及时监督举报偷盗输电线路设备的群防群治工作动员不够,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来维护共同利益、筑牢护电防线。

2、社会和公众对输电线路建设维护工作理解、支持、配合不够。少数群众和单位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输电线路建设工作支持配合不够。政府部门对违法占用、偷盗输电线路设施设备的处理不够及时,整个社会公众对输电线路是公用设施、涉及集体利益的观念尚不够明确。

3、相关技术措施仍有待提升。通过视频监控报警、设备型号改良等技术改进来减轻和预防外力破坏输电线路仍有很大努力空间。

三、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措施分析

笔者认为,必须探索构建政府主导、全社会配合、线路运行维护单位具体实施、群众参与的“四位一体”的输电线路防外破工作模式,使输电线路防外破工作可控、能控、在控。具体从以下方面努力:

第一,积极争取政府主导、全社会配合和群众参与。应争取地方政府和公安部门主导占用输电线路通道、破坏盗窃输电设备设施等事件处理,严格依法依规办事,提高事件解决效率。在全社会加强宣传,广泛调动群众力量,在沿线群众中建立一支群众护线员队伍,努力构建起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第一道防线。

第二,建章立制,全面提升外力破坏输电线路预防控制水平。开展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标准化体系建设,规范外破隐患分类、护线岗位职责、处置程序,建立行之有效的预防外力破坏输电线路工作体系机制。针对汽车撞杆类外力破坏事件,在易撞区域应采取加固保护措施,涂漆红白漆等鲜艳标志。在骨干输电线路与道路重叠交合区域,应设置隔离防护栏。针对金属飘带、风筝等异物缠绕类破坏事件,应提前走访了解沿线可能生产存放金属飘带的企业,制订相关措施预控金属飘带外流。在重点区域加大悬挂警示牌密度和范围,提醒相关区域禁止放风筝、气球等。尽快制订出台《外力破坏输电线路赔偿标准》,使索赔追偿工作有据可依,引导相关单位正视破坏后果。

第三,加强对可控点控制力度,规范针对施工作业的管理。对线路邻近施工单位,应及时取得施工资料,召开施工协调会,签订输电线路安全防护协议书,明确线路防护要求及安全距离。按照线路巡视计划及时巡视施工情况,发现可能危及设备安全供电的,必须责令施工单位停止施工,提出整改措施,变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期间安全供电后方能施工,并及时回访。对于在易发生外破地段施工的重点工程,还必须加大巡视频率,每周至少巡视一次,必要时可派专人到场监督检查,及时掌控施工现场情况,确保线路安全可靠的运行。

第四,积极运用技术手段预防监控外破事件发生。加快高层楼旁架空导线绝缘化的用改申报,在重点区域安装太阳能驱鸟器,避免因金属飘带、鸟群撞击导致输电线路故障。依托3G无线网络技术和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开发防外力破坏视频监控联网系统对杆塔被破被盗现象进行提前预警和监控。

参考文献:

[1]周士彪.綜述输电线路外力破坏的原因及措施[J].华中电力,2013(11).

[2]安军,王永强.输电线路遭外力破坏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内蒙古电力技术,2006(4).

森林破坏现状及保护对策探析 篇4

1 森林的重要性

1.1 森林是天然的制氧工厂

氧气是人类生存以及生活最根本的条件, 据调差显示, 每个人每天需要吸进零点八千克的氧气, 呼出零点九千克的二氧化碳。根据研究确定, 一棵树木每吸收四十四克的二氧化碳, 就能够释放出三十二克的氧气;树叶在阳光作用下能够形成葡萄糖, 每释放出一克这种葡萄糖就能够吸收二千五百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且十平方米森林或者二十五平方米的草地就可以把一个人产生的二氧化碳整体吸收, 释放出需要的氧气。就地球整体来讲, 人类每年制造千亿吨的二氧化碳, 森林以及草地能够全部吸收, 并且还能为人类提供所需的百分之六十的洁净的氧气。

1.2 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

伴随着工业以及矿业的开发创建还有人类对矿物质的需求增多, 空气环境受到很大的威胁, 污染的空气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空气所含的二氧化硫分布空间大、对人类危害大。根据检测得出, 森林中空气所含二氧化硫就比其他所没有森林地区的少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五十, 在夏季多雨季节, 树木生长的速度快, 吸收消灭二氧化硫的速度能够更快, 相对湿度在百分之十五的时候吸收消灭二氧化硫的速度只是相对湿度在百分之八十五的时候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1.3 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

树木释放出的气体中有一种杀菌作用很强的霉素, 可以杀死大气中的病害霉素以及微生物, 对人类生存有养身功能。曾经有人对不同地区的环境每一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菌量做了一个调查监测:人类活动较多的公园里面含有一千个, 街道繁华地区三万到四万个, 在森林区域内只有五十五个。还有, 树木释放出的杀菌作用很强的霉素量很大。如, 一公顷桧柏林一天就能够释放出三十千克的杀菌作用的梅毒, 对杀死白喉、痢疾、结核等毒菌有很好的效果。

1.4 森林是天然的消声器

噪声对人类的危害随着公共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日趋严重, 城镇尤为突出。实验测得, 公园或片林可降低噪声5~40d B, 比离声源同距离的空旷地自然衰减效果多5~25d B;汽车高音喇叭在穿过40m宽的草坪、灌木、乔木组成的多层次林带, 噪声可以消减10~20d B, 比空旷地的自然衰减效果多4~8d B。

1.5 森林具有防止风沙、减轻洪灾、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由于森林树干、枝叶的阻挡和摩擦消耗, 进入林区的风速会明显减弱。

据资料介绍, 夏季浓密树冠可减弱风速, 最多可减少50%, 人类便利用森林的这一功能造林治沙。另外, 树冠对雨水有截流作用, 能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力, 保持水土。据计算, 林冠能截流10%~20%的降水, 其中大部分蒸发到大气中, 余下的降落到地面或沿树干渗透到土壤中成为地下水。所以一片森林就是一座水库。

2 森林遭受破坏现状

森林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人们却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损害着我们的绿色环境天然器。根据联合国粮农结构调查, 全球差不多一分钟就有二十多公顷的森林消失, 在1950-1985年之间, 地球上的森林规模消失了近一半。

最近几年, 为了保证森林资源中稀有的品种不被破坏灭绝, 国内成立了严谨的森林资源监察管理组织, 联合开展了很多类型规模不一样的打击损害森林资源以及强行占用林地的活动,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哦效果, 不过因为很多因素的掺杂, 国内的林政事件仍然以正比例快速增长, 违规占用林地的活动多次禁令而不能制止, 水土流失依旧很严重, 保护林地的管制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局面。根据调查整理, 在2007年上半年, 国内一共出现了二十点九五万起林政事件, 这里不按照法律规范输送木材的占了百分之流失;同时被查出来进行处置的事件有二十点七五万起, 只有百分之零点零八漏网。和06年同期相比, 事件发生率增长了百分之三点四, 不按照法律规范加工木材的事件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一点六, 不按法律规范征用的森林林地事件增长了百分之十二点三, 不按法律规范运送木材的时间增长了百分之五点五, 乱砍滥伐事件和上一年同期差不多。在2007年上半年, 由于林政事件直接造成树木面积损失21.7万m3, 这里面, 其中百分之四十八点七是因为盗取树木乱砍滥伐导致的。还有, 森林发生火灾对森林带来的损害也是很严峻的。

近年来, 全国发生的多起森林破坏大案, 都是无以用简单的数据来比拟的。因此, 如何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 成为迫在眉睫, 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 森林保护对策

3.1 通过有关职能部门, 普及《森林法》等有关法规及有关环保知识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森林法律、法规, 增强公民的绿化意识, 利用多种形式, 深入乡镇、村组和山区农户等基层, 进行当地农民及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教育。充实基层林业管理队伍, 保证经费等物质支持及时到位, 并赋予其一定的行政执法权, 以便及时、有效地制止乱砍滥伐林木等违法犯罪行为。

3.2 结合检察机关, 开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预防工作

深入到涉林案件中多发、易发渎职犯罪的地方或部门, 加强国家森林法规和刑法关于渎职犯罪有关规定的宣传教育, 增强有关主管领导和工作人员按照职责要求严格依法行政的观念, 以达到从源头上预防此类渎职犯罪的目的。

3.3 加大林政执法队伍建设, 理顺林业管理体制

结合大力查办涉林案件中发生的渎职犯罪案件, 或结合案例以案释法, 提高有关人员执法水平, 促使其依法行政, 文明行政;或指出其队伍建设管理上的漏洞和不足, 达到更有效地管理森林资源、打击涉林违法犯罪的目的。

3.4 总结以往查办林业主管领导和林业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有效经验和手段, 加强执法监督

根据林业犯罪的特点和规律, 对林业执法过程中暴露出的职务犯罪行为, 坚决予以打击。通过再查办一批有震动、有影响的渎职犯罪案件, 促进林业工作人员严格执法, 以便有效、及时地打击破坏林业资源行为。

3.5 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把对森林资源的管理保护纳入目标管制中, 当地的乡镇政府是主要的负责人。差遣专人进行管制, 对林地、砍伐地点、木材销售市场、加工场所等增加管制, 打理好林业活动顺序。增加对森林火源的管制, 对森林用火要严加管制。增加对树木的除害工作, 增强森林植物的防病害能力。增加对稀有植物以及生物的保护作业。对于不按照工作岗位职责工作的人员, 应该交给司法部门进行处置。

3.6 建议土地管理部门严格依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办理林地征占用手续

在平时的林业管理工作中, 要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不做、不能越权处置事物、占用森林林地的手续要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审查核实, 贯彻落实增加管制, 坚决禁止随意占用林地、损害林地的活动。

参考文献

[1]李智勇.中国森林生态史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1]李智勇.中国森林生态史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2]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年鉴 (2007)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2]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年鉴 (2007)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破坏对策 篇5

一、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特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与传统犯罪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行为的复杂性首先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类型的复杂性。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开辟出一个又一个新的经济领域,新兴经济市场使各种新型的复杂的经济关系不断涌现,并由此决定了应运而生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带有较复杂的专业性特征。其次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结构的复杂性。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违法结构是多层次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首先违犯的是这些复杂的、具有一定专业性的非刑事法律法规,进而延伸和发展为触犯刑事法律,因此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所引起的法律责任就不仅仅是单一的刑事责任,往往还包括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再次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事实的复杂性。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往往是非常巧妙地利用经济活动中法律所允许的活动方式,精心设计而成。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方法手段又普遍带有智能性的特点而变幻多端,狡猾隐蔽不容易被人识破,在客观上使得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比其他刑事犯罪更加复杂。

2、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主体的特殊性一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主体不像传统犯罪主体那样一般为自然人,而是有相当数量的法人。由法人成员自觉地、有分工、有计划、有组织、有配合地实施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活动,因此以法人为主体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具有更大的欺骗性、隐蔽性和危害性。二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主体一般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智能和老练的工商经济活动经验。

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追诉的困难性首先,由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隐蔽性、智能性较强,使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检举、搜查、起诉比通常犯罪更困难,负责追诉刑事案件的工作人员必须仔细研究纷繁复杂的法律事实和各种法律关系之后,才能发现和查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行为,否则很可能将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混同于经济纠纷案件。其次,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复杂性,使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认定比传统犯罪更加困难。疑难案件往往是经济纠纷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交织在一起,经济违法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刑事责任交织在一起,因而增大了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追诉的难度。再次,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被害人的不正常心理和反常态度增加了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追诉的难度。他们往往担心对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人进行刑事追诉会使财产损失无法挽回,通过“私了”解决问题,致使一些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分子逃避了法律的追究。

4、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危害的深远性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是十分深远的。首先,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被害者,包括潜在的或间接的受害者数量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所造成的物质方面的损失是难以估计的。其次,从整个社会经济秩序和经济结构的安全来看,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所造成的非物质方面的损害往往比物质方面的损害更为严重和久远。再次,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不仅会利用腐败,还会加剧腐败,造成不良的社会政治风气。他们与国家机关中的一些腐败分子内外勾结,由此衍生出腐败犯罪。

二、防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法律措施

1、当前我国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之所以如此猖獗,与现阶段我国经济领域中的法制不完善很有关系。九七刑法的实施,对经济领域各类犯罪的打击提供了法律依据。但由于刑法对各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定罪标准的规定过于笼统,构成犯罪的数额标准难以确定,在司法实践中操作性不强,办案人员抱着“宁漏勿错”的心态,往往放纵了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因此两高加强司法解释工作,对构成犯罪的数额给出明确的定罪标准,就显得尤为必要。对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而言,数额表现为一定财产的价值,具有可计量性这一点是相同的,具有共性,但每种犯罪的数额又有自己的特点,在具体反映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上具有不同的特点。由于引起并对其发生影响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行为是错综复杂的,与之相适应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中的数额也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实践中的犯罪数额形形色色,多种多样,即使是同一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也会因行为的实行程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数额标志。对于犯罪数额的分类可分为以下二种类型,一是依照不同标准将数额分为犯罪指向数额和犯罪所得数额;直接损失数额和间接损失数额;挥霍的数额和追缴退赔的数额;犯罪总额、参与数额、分赃数额和平均数额等;二是将数额分为罪行所及数额,犯罪所及数额和非法营利数额。对犯罪数额进行分类的意义在于全面了解犯罪数额的种类,准确把握每一类犯罪数额的特点,以及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司法实践中正确地认定和惩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提供依据。本着这一指导思想,对犯罪数额的分类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对犯罪数额的分类应能涵盖刑法中对所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数额的规定。

二、刑法中规定的林林总总的犯罪数额能够涵盖于对犯罪数额所作的每一个分类中。

三、对犯罪数额的分类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即具有作为一类犯罪数额存在的特殊性。根据我国刑事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以及刑法理论的研究成果,结合不同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行为的具体情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标准尽快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给出不同犯罪的数额标准,加大对犯罪的打击力度。

2、要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我国的刑罚制度。应加大财产刑的适用范围和幅度,完善罚金刑制度,使犯罪分子在经济上得不到好处。罚金刑的完善应遵循下列思路,调查报告《当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特点及对策》。(1)、将罚金刑上升为主刑。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分子的共同特点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谋取钱财,因而对他们适用罚金刑更具有对症下药的特点,也更能便罚金刑具有刑罚威慑力和刑罚预防功能。单位犯罪无法适用自由刑和生命刑,罚金刑便成为可供处罚的主要方法。因此将罚金刑上升为主刑就成为必然的结论。(2)、完善罚金刑的处罚原则及其数额规定。在刑法的架构中,应当在总则部分明确规定:判处罚金,应当依据犯罪事实、情节,并酌情考虑犯罪人的财产状况及其缴纳能力,决定罚金数额。在刑法分则中,对各种具体犯罪应明确规定罚金数额。(3)、扩大罚金刑的适用范围。对所有贪利性犯罪一律增设罚金刑,而且采用强制并科法,促使司法机关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人判处自由刑时必须并处罚金刑。(4)、完善罚金刑的执行措施。增设罚金延期缴纳和罚金刑易科制度,在犯罪人不能按期缴纳罚金,根据犯罪人的请求,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延期缴纳或易科为不剥夺自由的为社会提供强制性的社区服务,劳动一日可折抵罚金若干,这样更有利于罚金刑的执行。

3、为了更好地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惩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有必要对我国的资格刑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资格刑与其他刑种相比较有其优越性:第一,它对犯罪的惩罚并不具有直接的物质性,但在某种情况下,可能影响被惩罚人的间接物质利益。第二,剥夺资格刑既有溯及即往的作用,而且还有后及作用。第三,资格刑的执行环境宽松,罪犯的人身自由不受限制,符合刑罚民主化,开放性趋势与要求。充实资格刑的内容,可进行相应的充实调整。(1)、增加剥夺从事某种经济活动的资格,或从事某种职业资格内容,主要是针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贪利性、贪婪性及其顽固性的特点而设定的。这既是对犯罪行为的惩罚,也是防止利用特定职业再犯罪的一种有效措施。(2)、对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进行调整。将剥夺政治权利更名为剥夺公权。剥夺公权的内容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担任国家机关公务员和担任社会公共团体职务的资格。(3)、适当扩大剥夺政治荣誉的范围。剥夺的内容可以扩大到国家授予的具有法定性质或者法定意义的其他荣誉称号,如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等等。(4)、与充实资格刑的内容相联系,应当扩大资格刑的适用范围,可以说,充实资格刑内容必然要求扩大资格刑的适用范围。这些范围应当包括:国家公务人员、社会公共团体的领导人员、普通公民从事特定职业者等。

三、防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制度措施

1、加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运行机制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快速增长,究其根源,大多数是体制问题。体制的问题,只能通过体制的转变来解决。只有加快我国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经济,才能为扼制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创造物质条件,使人们增强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影响的能力,使在经济体制转轨中所形成的漏洞为各种防范机制所堵塞,从而减少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机遇。为此,应特别注意:(1)、加强人事管理。防范一些有劣迹,有犯罪前科的投机钻营分子摇身一变,充当单位“能人”,埋下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隐患。(2)、加强财务管理。签字报销审核应严格把关,会计出纳应相互制约,不能一身兼任,不能私设“小金库”,私吞国有资产等。(3)、加强财务管理,帐目要清,管理要有序,使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分子浑水摸鱼不能得逞。(4)、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政企分开。将国企完全推向市场,政府只起宏观调控作用,实现党政机关所办的企业、事业单位与原机关完全脱钩,将机关办的企、事业单位也推入市场,清除权力与创收的直接联系。(5)、煞住机关、单位公款吃喝风、公款送礼风、公款后门风,不给犯罪分子行贿之便。(6)、要勤政,即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克服拖拉作风,避免一些人利用我们工作效率低,工作拖拉的弱点去从事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

2、改革司法体制我国的司法制度是新中国建立后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由于各种因素,司法机关在人、财、物等方面还受制于地方政府,由此导致了司法权的地方化;又由于司法机构与地方存在着一种经济上的依赖关系,便得司法机构在执法时,不得不将法律以外的经济因素加进去,影响执法公正,并助长地方保护主义。现行司法管理体制,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司法责任制,解决司法人员法律专业素质低下等等问题,因此,应进行司法改革。(1)、应坚持司法真正独立,而这又首先是司法经济独立。应当由国家财政列出司法专项拨款,并逐年有一定幅度提高,但不允许司法部门从其它渠道筹集办案经费。同时,要保持司法人事独立。司法机关主要领导的任免应由上级主管部门决定。(2)、要加强司法队伍的建设。目前司法队伍的问题,直接导致了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打击不力。应改变守株等兔、坐等群众举报的办案方式;改变怕碰硬、怕碰有权势的犯罪分子的思维方式。(3)、改革司法领导体制。将国家司法机关的领导体制改为由最高司法机关垂直领导为主、地方人大监督为辅的领导体制,避免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司法机关的一切费用均应由国库开支,实现财政单列。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而又独立的司法系统,以确保司法权和国家法制的统一。(4)、建立错案追究制度,严打司法腐败。司法权是一种中立性和终极性的权力,是最后的也是最具权威的裁判,在客观上必然要求它代表社会公正。如果司法腐败,社会公平和正义必然沦丧,导致严重的法制破坏。

破坏对策 篇6

城市污染源是因城市人口集中,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和废气引起水体污染造成的。城市污染源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其中包括厨房、洗涤房、浴室和厕所排出的污水。

水污染日趋严重并成为人们健康的重要“杀手”的情况,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中相当普遍。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世界80%的疾病是由饮用被污染的水造成的;全世界50%儿童的死亡是由饮用被污染的水造成的;全世界12亿人因饮用被污染的水而患上多种疾病;全世界每年有2500万儿童死于饮用被污染的水引发的疾病;全世界因水污染引发的霍乱、痢疾和疟疾等传染病的人数超过500万。

空气污染除了破坏地球的自然平衡,更会导致人类病变。吸入污染空气、表面皮肤接触污染空气和食入含大气污染物的食物,除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外,还可对心血管系统、 肝等产生危害,严重的可夺去人的生命。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伴随着大规模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水资源的矛盾并没有得到缓解。与此同时,我们不但为满足自身的需求而生产,而且为全球生产。作为世界工厂,我们承受了一个巨大的环境代价,承受了巨大的环境压力。我们有限的水资源进一步受到了压力,加之环境管理机制还存在缺陷,实际上水资源所面临的几个重大矛盾今天依然严峻,比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包括河流生态破坏。在公众环保意识日益提升的今天,企业的超标排放,除了污染环境,更多的是容易导致社会冲突,企业与所在地社区的緊张关系,也绝对不利于自身的发展。政府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环境问题,也容易激化社会矛盾。

我国50年内失去了1000个湖泊,平均每年20个。目前有70%以上的河流湖泊及9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3的城市供水不足,32个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这是我曾经在一个座谈会上提到的,当时人们觉得触目惊心,但现实就是这么严峻。之所以让人震惊是因为水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饮用水的清洁实际上直接关系到民众的健康。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就是为了提升公众对水问题的认知,以及期望能加强公众监督力度而设立的。我们建设的水污染地图、空气污染地图,形成了一个数据库,这里面有一部分叫做“企业环境监管信息”,主要是政府部门披露的企业超标违规记录,我们把它整合起来。

当各界人士可以获取这些信息的时候,对一些企业来讲就形成了一定的压力。这就是公众监督的作用,为了鼓励这些企业切实改进,我们制订了一个审核的标准,在通用的审核标准的基础上作出了审核要求,一些有能力的机构可以对企业进行审核,目的就是通过这些审核以证明他们是不是真正解决了当时所存在的那些问题,有没有适当的管理体系,污染处理的设施是否足够,最终确定他们是不是能够稳定持续达标排放。我们到现在为止已经开展了二十多次这样的工作,这些企业中间有十八家企业的记录已经消除,因为他们能够证明他们确实能够改正好,其他的企业或者没有通过,或者还在整改的过程当中。这个审核不同于传统的商业审核,我们设计了一个比较特殊的要求,即审核的过程需要有环保组织的监督。我们和当地的环保组织不会干预专业机构做出专业的判断,但是我们需要确保这是一个正常的流程。这些要求被20多家企业所接受,包括第一家前来沟通的企业。

森林破坏现状以及保护对策研究 篇7

关键词:森林,现状,保护,对策

1 概述

森林保护是指预防和消除森林的各种破坏和灾害的措施,保证树木健康生长,避免或减少森林资源损失的重要措施。森林保护是营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消除森林火灾、林木病虫害、林木鸟兽害以及灾害性天气对森林的损害。森林保护应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在灾害发生后,应积极除治。森林保护的十六字方针:“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防治或控制森林自然灾害的生产活动。森林灾害包括病害, 虫害,鸟、兽害以及火、烟和气象灾害等,病、虫、火对森林的威胁最大。各种森林灾害的发生既独立,又关联。如森林遭受火灾或气象灾害后,除部分林木立即被毁外,留存林木还会因生活力急剧降低而易罹病、虫害而大量死亡,甚至全林被毁。病、虫、火、鸟、兽、气象等因子都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如何使这些因子在这一系统中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是控制灾害发生的关键。预防灾害的首要措施是选用良种造林, 注意树种搭配, 提高造林质量,实行集约管理,形成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同时要开展预测、预报工作,对已发生的灾害采取综合措施,又不能伤害天敌和污染环境。

森林包括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森林是人类最早的家,衣食住行都源于此,后来祖先们搬出森林,但仍仰赖森林提供生活所需,森林与人类从很久远的年代开始,已成为密不可分的部分。然而,由于人们对森林木材资源的大量消耗与破坏,地球上的森林面积在逐年变小,引起了多方面的环境问题,例如干旱少雨、气候变暖、水土流失、沙尘暴和空气污染加重等。因此,森林对环境和生态的价值远远高出了它提供木材的价值。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森林消失和森林破坏的形势日趋严重。致使森林资源遭到重大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乱砍滥伐、乱占林地现象的屡禁不止。重点就这一现象产生的缘由展开分析,并提出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对策。

2 森林的重要意义

2.1 森林具有防止风沙、减轻洪灾、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由于森林树干、枝叶的阻挡和摩擦消耗,进入林区的风速会明显减弱。据资料介绍,夏季浓密树冠可减弱风速,最多可减少50%,人类利用森林的这一功能造林治沙。另外,树冠对雨水有截流作用,能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力,保持水土。据计算,林冠能截流10%~20%的降水,其中大部分蒸发到大气中,余下的降落到地面或沿树干渗透到土壤中成为地下水。所以一片森林就是一座水库。

2.2 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

树木有很强的灭菌作用,能消灭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对人类具有保健作用。有人曾对不同环境每1m3空气中含菌量作过测定:在城市的公园为1000个,街道闹市区为3~4万个,而在林区仅有55个。

2.3 森林是天然的制氧工厂

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文献记载,一个人要生存,每天需吸入0.8kg氧气,排出0.9kg二氧化碳。据研究测定,树木每吸收44g的二氧化碳,就能排放出32g氧气;树木的叶子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1g就能消耗2 500L空气中所含有的全部二氧化碳。而10m2的森林或25m2的草地就能把一个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供给所需氧气。就全球来说,森林绿地每年为人类处理近千亿吨二氧化碳,为空气提供60%的净洁氧气。

2.4 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

随着工矿企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生活用矿物燃料的剧增,受污染的空气也开始威胁人类健康,其中二氧化硫就是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的有害气体。据测定,森林中空气的二氧化硫要比空旷地少15%~50%。若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还会加快。相对湿度在85%以上,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是相对湿度15%的5~10倍。

2.5 森林是天然的消声器

噪声对人类的危害随着公共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日趋严重,城镇尤为突出。实验测得,公园或片林可降低噪声5~40dB,比离声源同距离的空旷地自然衰减效果多5~25d B;汽车高音喇叭在穿过40m宽的草坪、灌木、乔木组成的多层次林带,噪声可以消减10~20dB,比空旷地的自然衰减效果多4~8d B。

3 森林破坏现状

近年来,全国发生的多起森林破坏大案,都是无以用简单的数据来比拟的。因此,如何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成为迫在眉睫,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森林如此之重要,然而人类却在悄然不觉中蚕蚀着这一片又一片的绿色屏障。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地球上几乎1min就有超过20hm2的森林被毁掉,1950~1985年,短短的30多年时间,全球的森林面积减少了1/2。多年来,为了保护珍贵的森林资源,我国建立了严密的森林资源管理监督机构,组织开展了各类不同程度的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侵占林地专项行动,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我国林政案件的发生仍旧呈上升趋势,违法征占用林地行为屡禁不止,林地流失状况依然严重,林地保护管理形势严峻。

4 森林保护对策

4.1 加大林政执法队伍建设,理顺森林管理体制

结合大力查办涉林案件中发生的渎职犯罪案件,或结合案例以案释法,提高有关人员执法水平,促使其依法行政,文明行政;或指出其队伍建设管理上的漏洞和不足,达到更有效地管理森林资源、打击涉林违法犯罪的目的。

4.2 结合检察机关,开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预防工作

到案件多发、易发渎职犯罪的地方或部门,加强国家森林法规和刑法关于渎职犯罪有关规定的宣传教育,增强有关主管领导和工作人员按照职责要求严格依法行政的观念,以达到从源头上预防此类渎职犯罪的目的。

4.3 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把森林资源保护纳入目标管理,乡镇主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指派专门执法人员对采伐地点、木材市场、木材加工点等处加强监管,整顿流通秩序。加强野外火源管理,严格用火审批制度。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强化植物检疫。加强对珍贵动物、珍稀植物、名木古树的保护工作。对在监管中涉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执法人员,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4 通过有关职能部门,普及《森林法》等有关法规及有关环保知识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森林法律、法规,增强公民的绿化意识,利用多种形式,深入乡镇、村组和山区农户等基层,进行当地农民及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教育。充实基层管理队伍,保证经费等物质支持及时到位,并赋予其一定的行政执法权,制止乱砍滥伐林木等违法犯罪行为。

4.5 建议土地管理部门严格依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办理林地征用手续

保证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照章办事,不越权,不违规,在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审批制度后再依法办理土地审批手续,切实加强管理,坚决制止破坏林地的行为。

参考文献

[1]林学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龙海输电线路外力破坏分析及对策 篇8

龙海市电网位于福建南部沿海, 是漳州市电网中负荷最大的县级市电网,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经济发展较快, 因此, 龙海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是一个难题, 其运行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是目前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电网中常见问题, 有个性也有共性, 许多问题很现实, 急需解决。

本文分析了台风、雷电、人为外力对电网的破坏特点, 结合运行经验, 就近几年龙海电网运行中的一些问题作了分析, 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和设想。

1 影响龙海电网运行的外力破坏因素

1.1 台风

气象统计资料表明:龙海市是东南沿海最易受台风影响和袭击的地区之一, 平均每年有台风3.8个, 最多达9个。台风是龙海电网最严重的自然外力破坏因素, 也是典型的不可抗力因素, 历史上台风曾经导致全网停电, 台风正面登陆对电网产生极强的冲击和破坏, 线路倒杆断线, 设备浸水绝缘破坏, 往往会遗留下永久故障。台风过后带来的强降雨, 使抢险工作不能在短时间展开, 造成巨大的影响。

第一, 台风造成的风力破坏对电网的影响。主要影响到线路杆塔和变电站内的引下线, 特别是面向海口处和台风登陆后前进方向的高山风口处的杆塔, 因受到超过35 m/s (相当12级风) 的风速影响, 造成倒杆、折弯;台风风偏半径内大档距、大跨越、大弧垂导线风偏与树木、建筑物等放电, 转角塔、单回干字型转角塔中相跳线因固定不牢, 弧垂偏大, 造成对杆塔放电, 引起线路跳闸;风力还对电网产生间接影响, 如建筑工地的塔吊、脚手架等被风刮倒, 压倒电力设备;广告牌、气球、布条被风吹到线路上的情况, 因此, 这些均是台风来临前的防范重点。

第二, 台风登陆后经常带来强降雨, 对电网造成影响。在龙海电网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是东部沿海电网。东部电网负荷大、站点多、线路密集且多同杆架设, 一旦雨水冲刷线路杆塔基础, 将引起杆塔倾斜甚至倒塔;洪水、泥石流对变电站、配电室, 特别是地下开闭所浸水带来严重影响, 造成二次设备如端子箱、直流系统进水, 引起保护装置不能正常工作, 甚至误动、拒动, 极有可能造成大面积停电。我国沿海城市经济发达, 站、线密集, 电网如何抵御台风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1.2 雷电

雷电呈现较强季节性, 一般集中在3—9月。龙海市雷电活动还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 根据运行经验, 港尾镇、角美镇是多雷区, 境内110 k V、35 k V线路已多次遭雷击跳闸。雷害对电网影响较大, 经常导致大量线路同时跳闸, 有时还使线路多次跳闸多次重合, 开关设备受到冲击, 也给运行维护带来困难。同时, 雷电对电力系统通信、自动化设备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1.3 人为外力

(1) 由于投资回报周期短、见效快, 人们在线路走廊内大面积种植了巨尾桉, 使得线树矛盾成为龙海市电网的重大隐患。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及物价的提高, 不同地区的不同单位、部门在龙海市的青苗补偿标准不一, 也造成了青苗赔偿的价格水涨船高, 甚至出现一亩巨尾桉赔偿1万多元的情况。出于利益驱使, 个别人甚至故意在走廊下方种树进行索赔。截止目前共排查出到2011年迎峰度夏之前需要砍伐巨尾桉约500亩。 (2) 线路通道内违章作业、违章建筑物是威胁线路安全或造成线路故障的主要因素, 2011年因开发区吊车作业引起110 k V角文线重合闸动作就是典型事例。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建设中由于施工单位的野蛮施工造成线路跳闸的现象时有发生, 2009年厦深高速改造水泥浇筑车吊臂过长引起110 k V角海线对吊臂放电, 变电站重合闸动作。 (3) 因九龙江沿岸造船业的发展, 跨江线路屡遭维修船舶刮断, 仅2009年就发生110 k V线路4次、35 k V线路6次的情况, 抢修费用高达120万元, 分析原因是河道常年清淤疏浚、挖沙使通航能力增加, 大型船舶可以通航, 当涨潮期通航时因维修船舶空载, 吃水较浅导致桅杆对线路距离不足, 引起剐蹭。 (4) 龙海市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期, 开发区如雨后春笋, 大面积平整土地使得很多杆塔成为孤岛, 线路走廊被土回填, 偷盗塔材现象时有发生, 造成倒塔事故的外部破坏隐患。

2 运行、管理的经验及对策

2.1 建立防抗外力破坏的辅助决策系统

把影响电网运行的外部因素整合后定性、定量分析, 得出对电网设备影响的具体分析, 台风主要引起杆塔倒杆断线、雷电主要引起绝缘破坏、人为外力主要引起设备跳闸和人身伤亡等事故, 进而制定出应对措施。通过专业的台风预报系统、雷电定位系统作为辅助决策系统, 综合外力影响因素, 进行科学分析预测, 得出电网调度运行的具体方案, 才能使预防措施具有主动性、针对性、有效性。

如前所提的几种自然灾害对电网破坏均较大, 可以根据具体特点采用不同对策。对于台风, 可以利用气象信息, 对台风路径、强度、登陆点进行预计, 找出受到台风登陆时沿海迎风面、高山风口影响的电网部位, 然后启动事故预案。对于雷电, 可以利用雷电定位系统查找落雷区域, 及时对线路加以改造。目前我公司在送电线路事故巡线方面做得较好, 通过辅助决策系统对35 k V港隆线进行改造, 在雷击区段增加线路避雷器, 沿海线路进行防风偏硬跳线改造, 增设防风拉线等一系列改造措施, 将故障频率降到最小。

2.2 灾害来临前的针对性预防和启动有序用电

近年来, 我公司积极做好台风来临前的针对性预防措施, 在充分分析台风对线路设备破坏程度的情况下有针对地进行预防工作, 如线路增加拉线、调整引下线长度、清理配电室、变电站下水道、变电站端子箱、机构箱加防雨罩等。加强有序用电管理, 主要措施是在台风登陆前停役空载线路, 减少空载线路跳闸对电网的冲击。建议一些企业合理安排生产任务, 减少台风来临时供电中断造成的更大损失, 同时督促重要企业、单位做好事故预案。对人为外力破坏的防范应采取多管齐下的治理方法, 通过政府发布信息、海事局航道通告、故障赔偿追诉等手段综合治理。聘用专职护线员, 配备护线船只, 与沿江修造船厂建立船舶出海联系机制, 以降低人为故障。

2.3 灾害来临前调整运行方式

目前国内台风路径预测技术做到每小时一次, 台风发布后要密切关注预报情况, 及时调整运行方式, 把预报可能登陆点附近的负荷向内陆供电站转移, 把负荷损失降到最低, 同时充分考虑重要客户的运行方式, 保证重要客户、政府指挥机构、居民生活用电的需求。对于雷害, 也可以借助雷电定位系统, 转移雷电活动点附近负荷, 并做好事故预想。

2.4 因地制宜地设计、建设、维护电网

经过对设备的排查发现, 许多输电线路建设过程中在设计阶段就采用定型设计标准及典型设计模式, 对复杂地形、风口、特殊地段跨越等情况没有充分考虑。我们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增加了差异化设计环节, 对外力破坏电网薄弱环节进行差异化设计, 实践经验表明, 同样一条线路, 在不同地理环境下运行产生的电网薄弱环节是不同的, 而往往薄弱环节又是故障点所在, 因此, 应根据差异化原则, 经过分析调查, 加强薄弱环节的建设, 对运行环境较好的区域可适当降低设计标准, 这样既可提高电网的防灾抗灾水平, 又可避免不必要的建设, 同时, 在工程总造价不变的情况下, 既提高了线路设备的安全性, 又保证了建设的经济性。

2.5 建立完善的快速反应机制和事故预案

快速应急反应机制在“99.14台风”大停电后得到政府和各行业的高度重视。龙海市气象防灾体系正逐步完善。通过防灾减灾指挥系统, 各部门、各供电所针对辖区线路设备运行情况做好防台风预案, 台风来临之前应急体系快速启动, 全公司各相关部门进入戒备状态, 在台风登陆后事故处理紧张有序, 使损失降到最低。

2.6 加强运行信息与电网建设、管理的沟通

对调度运行人员经常接触电网运行的关键点、薄弱点, 应该进行分析归纳并将其提升为管理经验, 一些送电线路运行维护人员遇到的故障现象 (如同一类型故障经常性出现) , 要及时分析总结。特别是生产管理系统 (输变电GPMS) 应用后能将本公司、本地区故障类型进行归纳汇总, 对共性的缺陷督办整改。2010年我公司就根据运行信息对输电线路几个典型缺陷进行了集中整改, 如针对台风的输电线路防风偏改造、防风拉线改造;针对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临近输电线路110 k V双挂点、独立耐张段改造, 其中, 35 k V跨路电缆化改造等项目,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在新建线路设计阶段及时与建设单位沟通, 避免重复建设, 将近几年来龙海公司输电线路针对性防外破改造的结论作为电网全过程管理的重要依据, 使电网管理更具实效。

3 结语

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必须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 在积累了丰富的运行经验后, 对电网的外力破坏因素应做到早预见、早预防、早治理。本文针对龙海电网所处环境外力破坏特点, 提出建立针对外部环境的电网运行辅助决策系统,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和事故预案, 加强运行方式调整和针对性预防措施, 实行电力管制管理, 因地制宜, 制定电网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的标准, 提高应对自然外力破坏水平, 在实际生产运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摘要:分析了自然外力、人为外力对电网的破坏特点, 针对龙海电网所处环境、目前电网技术状况等因素, 结合输电线路运行经验, 提出了针对性预防措施和管理对策。

关键词:外力破坏,辅助决策系统,快速应急机制,事故预案,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林建勤, 陈庆彬.泉州电网自然外力破坏分析及对策[J].中国电力, 2006 (5)

浅谈森林破坏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篇9

1 意义分析

1.1 它制造大量的氧气

众所周知,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氧, 有资料显示, 如果我们想要存活的话, 每天最少要吸收的氧量为0.8kg。根据相关的测试表明, 当森林吸收大约44g的二氧化碳, 就能排放出32g氧气;树木的叶子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 1g就能消耗2 500L空气中所含有的全部二氧化碳。只需要十平方的林地或者是二十五平方的草地就可以将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通通的吸掉, 然后分成氧气。

1.2 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由于广大的工况单位以及各种生活活动排放的大量废物的增多, 大气受到严重的污染, 进而对我们也产生非常不利的作用, 在众多的物质中二氧化硫的影响比较严重。根据数据显示, 森林力度此类物的含量比在空地众多要低大约百分之十五到五十之间。假如在温度以及湿度都非常高的时节, 由于树木生长活动的加快, 此比例还会更高。

1.3 起到防疫的功效

树木能分泌出杀伤力很强的杀菌素, 能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 对人类具有保健作用。有人曾对不同环境每1m3空气中含菌量作过测定:在人群流动的公园为1 000个, 街道闹市区为3~4万个, 而在林区仅有55个。此外, 树木分泌出的杀菌素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例如, 1hm2桧柏林每天能分泌出30kg杀菌素, 可杀死白喉、结核、痢疾等病菌。

1.4 可以有效地阻隔声音

目前在各类污染中, 噪音污染是比较严重的一项问题, 尤其是在广大的城市地区。实验测得, 公园或片林可降低噪声5~40dB, 比离声源同距离的空旷地自然衰减效果多5~25dB;汽车高音喇叭在穿过40m宽的草坪、灌木、乔木组成的多层次林带, 噪声可以消减10~20dB, 比空旷地的自然衰减效果多4~8dB。

1.5 防风减灾以及保持水土等等的功效

因为林木的躯干和树叶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摩擦力, 所以当风进入到林区之中的时候速度会降低。通过数据显示, 在夏天的时候较为密实情况下, 风速能够下降大约一半左右, 所以, 我们可以结合它的这一个特征进行治沙活动。除此之外, 还有非常显著地阻挡雨水的功效, 可以减轻其对外表的力。通过数据分析, 我们发现, 树冠能够阻挡大约百分之十五左右的水分, 其中大部分蒸发到大气中, 余下的降落到地面或沿树干渗透到土壤中成为地下水。所以一片森林就是一座水库。

2 目前受到的各类影响

通过上述, 我们得知其意义之重大, 然而在实际活动中, 我们却发现它的规模在不断的缩小, 主要是因为人类的破坏活动导致的。根据相关资料显示, 差不多只需要一分钟的时间就会有20hm2的森林被毁掉, 通过数据显示, 在三十年的时间中, 世界上的森林覆盖降低了一半。

多年来, 为了保护珍贵的森林资源, 我国建立了严密的森林资源管理监督机构, 组织开展了各类不同程度的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侵占林地专项行动, 虽然获取了一些效果, 不过因为存在许多的不利要素, 所以, 目前的不法行为仍然非常的多, 而且比例不断的上升。违法征占用林地行为屡禁不止, 林地流失状况依然严重, 林地保护管理形势严峻。据统计, 2007年上半年, 全国共发生林政案件20.95万起, 其中违法运输木材案件占60%;共查处林政案件20.75万起, 查处率为99.02%。与2006年同期相比, 2007年上半年林政案件总数增加3.4%, 非法收购经营加工木材案件增加21.6%, 违法征占用林地案件增加12.3%, 违法运输木材案件增加5.5%, 盗伐滥伐林木案件基本持平。2007年上半年, 因林政案件造成林木损失21.7万立方米, 其中, 48.7%因盗伐滥伐林木案件造成。

最近的这些破坏问题, 已经不能够用单一的数字来描述其带来的危害。所以, 怎样的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成为了当今的关键活动, 也是相关单位以及社会大众急需应对的事项。

3 针对问题开展的应对方法

3.1 在全民中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

相关的单位应该通过形式多样的措施来加强林法以及制度等的宣传活动, 切实提升群众的保护思想, 通过形式多样的措施, 进入到各个基层组织中, 在所在地区进行详细的教育活动。要不断的提升管理结构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养, 要确保活动所需的费用等充足, 而且要适当的给予执法权限,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能够在破坏现象发生的时候给与紧急的治理活动。

3.2 结合检察机关, 开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预防工作

进入到破坏问题容易出现的地区, 认真的开展林法以及刑法等的宣传活动, 增强有关主管领导和工作人员按照职责要求严格依法行政的观念, 以达到从源头上预防此类渎职犯罪的目的。

3.3 认真开展执法活动, 确保管理模式顺畅

结合大力查办涉林案件中发生的渎职犯罪案件, 或结合案例以案释法, 提高有关人员执法水平, 促使其依法行政, 文明行政;或指出其队伍建设管理上的漏洞和不足, 达到更有效地管理森林资源、打击涉林违法犯罪的目的。

3.4 认真地分析经验教训, 切实提升监督效应

结合不正当行为的特征以及发生模式等, 对执法活动中发生的各项不合理的行为, 要进行严厉的治理活动。通过再查办一批有震动、有影响的渎职犯罪案件, 以此来确保工作者认真地开展执法活动, 以便有效、及时地打击破坏林业资源行为。

摘要:由于人口总数不断增多, 经济形势的加快, 对于森林带来的影响也随之加剧。导致其受到严重破坏的原因非常多, 其中一项很关键的内容就是不合理的砍伐等问题。文章着重分析此项内容, 并且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应对方法。

关键词:森林,涉林案件,森林保护

参考文献

[1]李智勇.中国森林生态史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小议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成因与对策 篇10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成因,对策

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平整度好、行车舒适低噪且少扬尘、施工周期短、养护维修方便等诸多优点, 非常适合在城市市政道路中使用,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城市采用这种路面结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市市政道路的投资建设周期明显缩短, 改建扩建的频率增大;由于交通压力大, 所以其施工工期短、工程质量控制难度加大;同时车流量迅速增加, 市政道路的负荷增大, 一些城市主干道甚至经常出现超负荷的现象, 因而导致不少道路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在交付使用后1~2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就出现各种早期破坏, 缩短了其预期的使用寿命, 增加了道路设施的投资成本。在交通繁忙的城市中, 路况是影响城市形象的因素之一, 在充分发挥道路建设养护投资整体经济效能的要求下, 总结分析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显得尤为迫切并且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早期破坏表现类型和直接原因

1.1 车辙

城市道路车辆密集, 车辆制动频繁且紧急, 所以在城市沥青路面病害中, 车辙现象非常突出, 车辙一般以结构性车辙和流动性车辙为主 (见表1) 。

1.2裂缝

裂缝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主要类型之一。沥青路面开裂不仅影响路面美观, 还能导致更多的水进入道路基层, 降低道路承载力, 加速路面破坏。城市沥青路面有着和其它公路或者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不同的特点, 较多是在原来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改建加铺的, 所以城市沥青路面的裂缝更容易出现, 更为复杂多样, 主要有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反射裂缝和龟裂等 (见表2) 。

1.3水损坏

沥青路面的水损害破坏是指在交通荷载和温度胀缩的反复作用下, 进入路面的水分不断产生动水压力或者真空负压抽吸的循环, 从而逐渐渗入沥青与集料的粘结界面上, 使沥青的粘结力下降乃至丧失, 最终导致沥青和集料分离、破坏路面。水损害从其破坏过程和严重程度来看常见的有麻面、松散、掉粒、剥落、坑槽等表现形式。

2早期破坏的根源和预防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是复杂而繁多的, 涉及道路结构设计、筑路材料选用、施工质量优劣、使用管理以及养护维修等各个方面。

2.1道路设计和筑路材料选用

目前很多城市道路的沥青混凝土面层采用AM+AC+AK的结构组合模式, AK层是骨架型结构, 粗糙的表面能较好地满足道路抗滑的要求, 耐磨性好, 抗车辙能力也较强, 但是空隙率大, 透水性好, 水稳性差, 虽然下面设计了密水性较好的AC层, 但路面的裂缝还是很容易使水分渗进沥青各层, 加剧沥青路面的水损坏, 产生剥落坑槽等破坏, 甚至渗入基层, 软化路基, 导致车辙、沉陷。

城市市政道路建设有区别于其它公路, 往往需要拆迁和改建扩建, 在设计上, 往往只注重道路的走向和平纵横设计, 有些设计人员对拆迁和扩建改建时涉及的道路基层细部处理不够重视, 导致完工投入使用后不久即出现反射裂缝、沉陷跳车等病害。

在城市道路设计上, 目前还存在另外的一个问题就是设计考虑因素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对道路未来的交通荷载规划预期不足, 过分追求投资节省控制, 在设计等级、沥青结构层厚以及材料选用上都偏保守, 导致路面产生早期破坏, 过早进入养护维修期。

2.2 施工质量优劣

在施工的过程中, 路基施工的压实处理、沥青混合料的拌和生产、透层粘层的洒布、沥青混合料的摊铺以及碾压等各个环节都会影响沥青路面的整体质量。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和施工质量优劣密切相关, 比如:路基和沥青层压实不足会导致出现车辙, 压实不均匀会引起沉陷和裂缝;沥青混合料拌和生产质量不好会引起剥落坑槽、泛油、波浪拥包;施工温度低、压实度不足会导致龟裂、坑槽等早期破坏病害。

在城市道路维修和改建扩建中, 多单位交叉作业, 施工工期短, 开放交通要求紧急, 像绿化带和管坑的开挖回填、烂混凝土板修复、基层压实和保养、基层裂缝处理等隐蔽作业很多情况下在工序验收把关的工作上容易被忽视, 结果给日后的沥青面层早期破坏埋下定时炸弹, 因此, 这样的细部处理工作一定要加以重视, 以降低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程度。

2.3 使用管理以及养护维修

沥青路面完工交付使用后, 使用管理水平和养护维修也影响着其早期破坏的严重程度, 比如道路超载超负荷运营、养护不及时、养护方法不恰当等都直接会导致路面早期破坏的加剧。因此, 必须要根据道路规划设计制定管理方案和养护措施, 加强养护管理, 把小问题消灭在初期, 防止早期病害的进一步发展。

上一篇:成长周期理论下一篇:安装工程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