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统计数据质量

2024-07-14

地区统计数据质量(精选八篇)

地区统计数据质量 篇1

2011年以来,中国银监会根据巴塞尔协议Ⅲ,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紧密结合国内银行业经验和监管实际的基础上,颁布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1]44号),确立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政策框架,对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的总体原则、监管资本要求、资本充足率计算规则、商业银行内部资本充足率评估程序、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内容和监管措施、资本充足率信息披露等重新进行了全面规范。

周小川行长认为,随着资本监管要求的大幅提高,银行业的资本质量问题,特别是我国农村信用社的资本质量问题尤其引人关注。从整体上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主要由普通股构成,吸收损失的能力较强,资本质量问题不太大,但是农村信用社的资本结构复杂,吸收损失能力差异较大。因此引入资本质量这个概念,用吸收损失能力这一标准来考察、衡量农村信用社的资本质量,并计算其真实的资本充足率,具有重要的意义[1]。

资本质量可以分为狭义资本质量和广义资本质量[2]。狭义资本质量是指资本吸收损失的能力,特别是当机构面临损失时,以资本金抵御风险或者消化亏损的能力。根据巴塞尔资本协议,商业银行资本构成项的指标主要包括核心资本、附属资本和资本扣减项。其中核心资本又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风险准备、未分配利润。由于各个资本的构成项对风险损失的吸收能力各不相同,从而导致同等资本水平具有不同的资本质量。通常情况下,资本质量可以通过资本充足率指标及其构成来反映,理论上资本充足率越高,吸收和抵御风险等能力越强。因此,可以从资本充足率的分子资本构成和资本转化为吸收风险能力的效率,来审查资本质量。

广义资本质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狭义资本质量的内涵,即资本抵御风险、吸收损失能力,另一方面,资本能否带来有效的资本约束机制和能否发挥股权治理作用,也是资本质量的重要方面,是从动态角度和金融机构长期可持续发展角度审查资本质量。由于资本构成中很大一部分由实收资本所构成,从实收资本的股权结构方式,可以看出银行金融机构的治理能力,而治理能力的高低,影响经营管理绩效和银行机构的可持续能力及抗风险能力,进而影响着内源性资本增长,形成资本质量的动态因素。我们在本研究中考察资本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时,采用了广义资本质量概念,重点从资本抗风险能力和资本约束能力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二、资本质量综合评价

(一)指标选取及处理

根据对资本质量内涵的理解,我们用资本充足程度、资产安全性、资产流动性和资产效益性四个层次来反映资本质量水平的高低。资本充足程度选取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两个指标;资产安全性选取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率、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十家客户贷款集中度五个指标,具体反映贷款质量和贷款方式两方面内容;资产流动性方面选取存贷款比例、流动性比例两个指标;资产效益性选取非利息收入占比、资本利润率、成本收入比、中间业务收入比四个指标,主要反映盈利能力,可以衡量资本的内源性融资能力的高低。部分三级指标是逆向指标,我们通过取倒数的方法将其化为正向指标,见表1。

(二)数据说明

为测算农村信用社资本质量的综合水平,比较各地区间资本质量的差距,本文利用2014年农村信用社调研数据来建立综合评价函数。数据涵盖了26个省农信社的资本充足度、资产安全性、资产效益性、资产流动性等方面内容。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极个别法人社的指标出现异常值或缺失值,在不影响整体评估结果的前提下,我们将其剔除,最终参与运算的法人社共有1935家。

(三)模型与运算

我们通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来构建综合评价函数。借助SPSS 17.0对数据进行处理运算,获取m个主成分得分f1,f2 fm,以每个主成分fi的贡献率:

作为权数(λi是从相关系数矩阵出发求解的特征值),得到综合评价函数:

为了直观地显示各联社资本质量水平的高低,各个主成分得分以及综合主成分得分按以下公式转换成百分制形式:

其中,Ti表示第i个研究对象的百分制得分值,Si为第i个研究对象的百分制得分值,Max(Si)为对应主成分得分中最大值,Min(Si)为对应主成分中的最小值。

(四)权数确定

经对各省农信社汇总数据进行测算,我们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4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7%,基本保留了原来变量的大部分信息,见表2。通过对表2和主成分载荷矩阵分析可知,各个指标带有明显的倾向性,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水平,我们将它命名为充足度因子,它对资本质量水平的贡献率达46.7%;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水平,我们将它命名为安全性因子,它对资本质量水平的贡献率达17.5%;第三主成分主要反映成本收入比和资本利润率,我们将它命名为效益性因子,它对资本质量水平的贡献率达13.3%;第四主成分主要反映流动性比例,我们将它命名为流动性因子,它对资本质量水平的贡献率为8.8%。

(五)按省级农信社资本质量比较

1、各省农村信用社资本质量水平得分及排名情况

从表3来看,综合主成分得分在60分以上意味着资本质量水平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得分在60分以下意味着资本质量水平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福建省以81.3分排名第一,说明福建省的农村信用社资本质量水平最高。福建省农信社的资本充足率达14.6%,不良贷款率仅为1.4%,其资本充足程度及资产安全性水平都最高。得分最低的是吉林省,仅得41.3分,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吉林省农信社的资本充足率-2.2%,不良贷款率高达21.3%,其资本严重不足、资产安全性水平很低。

2、农村信用社的资本质量水平分类

根据综合得分情况,将26个省份农村信用社的资本质量水平分为五类,分别表示资本质量水平的高低程度,结果见表4。从中可见,福建、湖北、江苏、浙江四个省份的农村信用社资本质量得分超过70,属于资本质量较好以上水平,占15.4%;资本质量一般的占34.5%;资本质量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占50.1%,其中,海南、陕西、黑龙江、吉林四个省份的农村信用社资本质量得分低于50,属于第五类,即资本质量很差。

综合各省农信社的排名情况来看,我们发现资本充足度因子和资产安全性因子间的相关性较强,与资本质量的关系紧密。资本充足率较高的地区,其不良贷款率也相对较低,流动性和效益性也较好,资本质量水平相对较高。资本充足程度和资产安全性对提高资本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而注重流动性管理、提高资产效益性对改善资本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对于海南、陕西、黑龙江、吉林等农信社资本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来说,改善其资本质量状况,从短期来看首先要做实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其次要继续消化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贷款率;再次要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盈利水平,增强农信社内源性融资能力。

单位:个、%

(六)按法人社资本质量分类比较

以全国县级以上单家农信社法人为对象,进行综合评价比较,测算出综合得分和排名,根据得分情况,将各个法人社分为五类,各省情况见表5。表5中,资本质量属于“很好”类别的农信社法人社只占2.5%,属于“较好”类别的占5.9%,属于“一般”类别的占22.7%,属于“较差”类别的占62.0%,属于“很差”类别的占6.9%。资本质量在一般以上的合计占31.1%,较差及很差的合计占68.9%,总体的资本质量还是偏差。全国县级以上农信社法人的资本充足率在8%以上的约占56.3%,不良贷款率在5%以下的约占51.7%,但资本质量水平达到中上水平的只占三分之一,这说明两点:

一是部分法人社在资本充足程度、资产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方面的发展不协调,资本充足度较高的法人社,其资产安全性可能较低,或者资产的效益性低、盈利能力差;

二是部分名义资本充足程度较高的法人社,其真实资本可能较少,存在资本虚增现象。

从分地区来看,福建、浙江、江苏、湖北四个省份县级法人机构资本质量达到一般及以上水平的机构数超过80%,宁夏和新疆超过70%,其他省份都低于50%,其中,辽宁、黑龙江、吉林四个省份县级法人机构资本质量在一般以上水平的分别只占8.6%、7.8%、4.3%。由于在资产安全性上得分较高,海南省有4个县级法人社的资本质量达到一般以上水平,占23.5%。

三、政策建议

(一)分类推进农村信用社的股权改造进程

鉴于资本质量水平高低不同、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差异较大的特点,对农村信用社的股权改造不宜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一是在“一产”比重较高和城乡一体化进程较慢的地区,股份制改革推进节奏可在夯实现有基础上适当放缓,继续做实资本,提高资本吸收损失能力。二是对于效率较高的农商行可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促进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彻底转变。同时优化股权结构,提高投资股持股比例,适当降低自然人持股人数和持股比例,逐渐实现由资格股和投资股两种股权设置向单一股权设置的转变[3]。

(二)合理选择农村信用社的组织层级

一是针对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资本质量较差的地区,应维持农村信用社县级法人地位的独立性,推动法人社内源性资本增长,改善其外源性资本结构。

与此同时,应避免省联社各类干预基层经营自主权和侵犯基层社合法权益的行为,减少省联社这种逆资本约束方向的管理模式对农信社长期资本质量的不良影响。二是在我国东部部分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一体化程度高、金融交易规模较大且信息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资本质量较高的农村信用社可选择适当提升法人层级,以发挥组织规模效益优势[4]。

(三)建立差异化监管体系,强化资本约束

一是提高农村信用社资本质量,重点要推动其资本增长以内源性资本增长为主,而要增强内源性资本能力又必须改善外源性资本结构,即股权结构。二是改革的重点要以逐步破解行政管理体制为重点,完善资本补充机制,分类推进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三是县域农村信用社仅通过增资扩股难以增强资本约束;在其他资本补充渠道有限的情况下,中央和地方以股权方式介入并引导改革很有必要。四是在增强资本约束的同时,要加强和改进资本监管,要以深化监管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分层监管体制和差异化监管体系,设计合适的最低监管资本水平、存在比例、不良贷款容忍度和拨备覆盖率等监管指标体系,形成对农村信用社资本监管约束的有效激励。建立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后跨区经营的基础标准线,把保持县级法人主体体制基本稳定明晰化。五是在推动农村信用社资本能力建设的同时,要以资本准入、市场开放、利率市场化和中小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等配套改革为基础,逐步建立适度市场竞争的价格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魏革军,当前货币政策相关问题的几点认识——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中国金融,2010年第一期.

[2]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度重点研究课题,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强化资本约束.

[3]周小川,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进一步提升农村信用社资本及其质量,投资研究,2012年01期.

中国地区CIA考试统计情况 篇2

广州参考人数合格数合格率综合排名

程序95029130.63%4

技术91427029.54%5

管理89229733.30%7

武汉参考人数合格数合格率综合排名

程序47516434.53%1

技术45915934.64%1

管理40716139.56%3

南京参考人数合格数合格率综合排名

程序113335731.51%3

技术109232029.30%7

管理99836736.77%6

成都参考人数合格数合格率综合排名

程序3108326.77%7

技术3078026.06%9

管理2728932.72%8

北京参考人数合格数合格率综合排名

程序109332129.37%5

技术108833030.33%4

管理99038739.09%4

地区统计数据质量 篇3

在我国税务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Paul Romer(1990)指出,有意识的科技创新投入,能够带来技术进步,而这种内生的科技进步,能够带来经济发展。Lucas,R.E.(1988)仔细分析了3个模型,认为除了国际贸易外,物态资本投资带来的科技变化,和在教育投资中带来人力资本增值一起,都能带来经济增长。Carroll,C.(2011)及其他国内学者均提出了类似观点。但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资本投入到企业后,企业如何通过利润最大化来实现经济增长。本文则探究,投资在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税务部门的税源管理系统,在我们会计领域,能否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提供帮助。

2009年6月,为了解决现代税源管理中日益加剧的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信息管税的战略决策。信息管税,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进而提高税收征管水平”。从定义可以看到,信息管税是税务机关进行征税的一种策略性措施。

税收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征管模式的变化和税收业务流程的重组,实现了全国税收数据大集中,搭建了统一的纳税服务平台,推行了网络离线申报、微信申报、APP申报等多种现代申报工具,对于进一步规范健全全国税源管理体制、优化纳税服务、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的税收征管改革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13年3月7日,国家税务总局又发布了《网络发票管理办法》,决定于2013年4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行使用网络发票,纳税人通过互联网即可完成发票领购、配号、开具、查询等一系列事项,大大减轻了企业在开票管理过程中的总体投入成本负担。对内,建立了规范统一的行政管理平台(也称OA)和工作统筹平台,将综合办公系统、管理辅助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数据应用平台、内外网门户网站、知识管理平台纳入其中,强化了税务机关纵向、横向沟通和数据共享,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在上述前提下,我们有条件去探究会计信息质量与信息管税之间的关系。讨论实施信息管税后企业规模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有利于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企业在发票管理和纳税申报中,配合税务机关实施信息管税,客观上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有没有提高?二是如果有提高,那么对于哪些企业提高效果更佳?进而,我们可以指出哪一类的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应该在公司内部投资更多资源去配合税务机关开展信息管税工作。

二、文献回顾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科技的发展,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断进行调整和变革。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逐步建立了税收征管网络,涉及税务登记、申报征收、税源审计和监控、资料检索和收集、人事办公等方面的工作。很多西方国家建立了覆盖面广且完善的税务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收税效果和效率,促进了税务信息化的发展。税务信息化管理水平是征税现代化的一个指标。西方学者关于信息管税的理论研究大多集中于税收征管风险管理、流程再造、信息不对称等理论。美国信息管理专家诺兰(NOLAN)1979年提出诺兰模型,把信息化发展概括为初始、传播、控制、集成、数据管理和成熟六个阶段。在诺兰模型的基础上,米歇(Mische)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米歇模型更能够反映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特征。此后,诺兰模型和米歇模型被广泛应用到信息管税的研究当中。墨菲在《美国联邦税制》一书中,介绍了提高税务信息化水平的几个要点:将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运用到税收征管中;制定具有刚性的法律法规;科学设置税务机构;协调部门之间的工作机制。

在中国,信息管税的研究在很长时间的摸索和发展之后,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信息管税对征管效率的提升作用越发明显。国内部分学者从信息管税的作用,引申出信息管税的内涵,如西安国税樊唯理认为从信息管税的内涵来看,“信息管税是以信息为媒介,促进税收征纳良性互动”“以网络为平台,消除信息‘孤岛’”“以科技为支撑,提高税收征管质效”。国家税务总局宋兰认为,信息管税是全面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的必由之路,加强业务与技术融合是信息管税的关键,有学者将税源监控和会计规范联系起来。山东国税黄玉远认为,推行信息管税“有利于保障税收收入稳定增长”,有利于“提高税源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价值”。当然,通过对信息管税实践的研究国内一些学者也指出了目前信息管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刘慧芳对信息不对称理论与税收征管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要解决税收征管中的信息不对称,需要从机制、税收立法、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完善。朱振国从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角度指出当前税务部门信息管税存在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数据信息采集操作不够规范、缺乏数据信息分析应用平台等问题,并从思想、机制、纳税服务方面提出解决办法。

上述观点基于理论和实践对信息管税模式进行探讨,指出了在不同信息时代和不同政治体系的大环境中,这种税收管理活动应用推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后一部分探究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讨论了会计信息供给和监管方两个不同利益相关者。其不足之处在于:首先,这些文献大多是在传统管税模式下,特别是基于公司内部层面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所进行的论证,没有涉及到新型信息管税模式下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需求;二是没有考虑到这种信息管税模式约束下如何促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三、研究假设与设计

(一)假设的逻辑

迄今为止,人们用于评价会计信息质量高低的标准依然是:信息是否真实、可靠,是否相关、有用、合规,等等。换言之就是真实程度高、可靠程度高、相关程度高、有用程度高、合规程度高等的会计信息是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这也是企业财务报告中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真实性、可靠性、相关性、有用性、合规性,主要体现在财务报表中。

在广州地区实施信息管税,主要是推行“金税工程”一期、二期和三期,建立电子化的发票管理系统,使得企业的涉税交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假发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又可以有效地提供大量真实的业务信息,使得企业可以通过此系统更容易获取准确的三大期间费用信息、原材料采购信息及其他资产负债变动信息,从而提供高真实性、可靠性、相关性、有用性、合规性的财务报表。如果企业本身有足够的专业人员,也配备了恰当的会计信息化软件,此系统对会计信息质量提高效果不大。反之,信息管税,应该可以帮助企业在成本准确性、费用列支准确性和资产负债状况列报准确性三个方面有一定的效果提高作用。因而,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A:在信息管税下,企业规模越小,会计信息质量提高效果越好。

假设A1:在信息管税下,企业规模越小,成本准确性的提高效果越好。

假设A2:在信息管税下,企业规模越小,费用列支准确性的提高效果越好。

假设A3:在信息管税下,企业规模越小,资产负债状况列报准确性的提高效果越好。

如果假设A1、A2和A3得到数据支持,我们认为假设A得到验证通过。

(二)研究设计

1. 变量设计。

(1)因变量:本文的因变量包括以下三个:成本准确性的提高效果、费用列支准确性的提高效果和资产负债列报准确性的提高效果。上述因变量用Likert 5级测量,题项中,靠近5的Likert测量值,表示程度最高;靠近1的Likert测量值,表示程度最低;靠近3的Likert测量值,表示程度中等。(2)自变量:企业规模。根据税务机关的常用划分,企业规模我们给出以下三个选项:A.小型(工业企业300人以下;商业企业100人以下;服务性企业400人以下);B.中型(工业企业300—2 000人;商业企业100—300人;服务性企业400—800人);C.大型(工业企业2 000人以上;商业企业300人以上;服务性企业800人以上)。

2. 样本与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问卷,收集信息管税相关数据,我们的问卷主要通过广州税务机关发放,发放和收集时间为2014年7—10月,调查问卷的填写者主要是广州地区的大中小型企业里的财务人员,被调查企业42家,覆盖了广州市十区两县,分布具有随机性,行业范围广,涵盖了生产制造、交通、旅游、餐饮休闲、医疗卫生、金融商贸等十多个行业,调查的问题设置主要集中于税务机关实施信息管税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的效果和作用等方面。在调查时,企业专门安排给相关员工填写问卷,基本保证了受访对象意见表达的真实性,本问卷从而具备了可靠性。本次研究,共发出调查问卷450份,收回有效问卷39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8.2%。

四、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假设检验

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建模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统计学上分析数据的方法,目的在于了解两个或多个变量间是否相关、相关方向与强度,并建立数学模型以便观察特定变量来预测研究者感兴趣的变量。如果在回归分析中,只包括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且二者的关系可用一条直线近似表示,这种回归分析称为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假设A指出,实施信息管税后,企业规模越小,会计信息质量提高效果越好。信息管税的实施与对会计信息质量提高效果有三个方面联系:成本准确性的提高效果、费用列支准确性的提高效果和资产负债状况列报准确性的提高效果。因此检验这个假设,首先检验假设A1:实施信息管税后,企业规模越小,成本准确性的提高效果越好;然后检验假设A2:实施信息管税后,企业规模越小,费用列支准确性的提高效果越好;最后检验假设A3:实施信息管税后,企业规模越小,资产负债状况列报准确性的提高效果越好。如果假设A1、A2、A3都成立,那么说明假设A得到支持。

1. 假设A1:在信息管税下,企业规模越小,成本准确性的提高效果越好。把企业规模作为自变量,成本准确性的提高效果作为因变量,运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表2。

如表1结果显示方差分析中显著性水平P值0.0169,小于所选定的显著性水平a=0.05,估计的模型是显著的。

从表2回归系数表中可以看出企业规模的估计值是-0.4063,标准值是-0.3854,T检验值-2.5057,P检验值(Sig)0.0169,小于0.05,说明这些回归系数是统计显著的。当企业规模越小时,成本准确性的提高效果越好;当企业规模越大时,成本准确性的提高效果越差。假设A1得到支持。

2. 检验假设A2:在信息管税下,实施信息管税后,企业规模越小,费用列支准确性的提高效果越好。把企业规模作为自变量,费用列支准确性的提高效果作为因变量,运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表4。

如表3结果可以看出,方差分析P值(Sig)是0.0131,小于所选定的显著性水平a=0.05,估计的模型显著。

从表4中看出,企业规模的估计值是-0.3750,标准值是-0.3991,T检验值-2.6117,P检验值(Sig)0.0131,小于0.05,说明这些回归系数是统计显著的。当企业规模越小时,费用列支准确性的提高效果越好;当企业规模越大时,费用列支准确性的提高效果越差。假设A2得到支持。

3. 检验假设A3:在信息管税下,企业规模越小,资产负债状况列报准确性的提高效果越好。把企业规模作为自变量,资产负债状况列报准确性的提高效果作为因变量,运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方差分析中显著性水平P值(Sig)是0.0000,这个结果是非常明显小于所选定的显著性水平a=0.05的,估计的模型是非常显著的。企业规模的估计值是-0.6641,标准值-0.6539,显著性水平P值为0.0000,非常显著地小于0.05,说明回归系数统计上具有显著性。当企业规模越小时,资产负债状况列报准确性的提高效果越好;当企业规模越大时,资产负债状况列报准确性的提高效果越差。假设A3得到支持。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假设A得到支持,即在信息管税下,企业规模越小,会计信息质量提高效果越好。

(二)不同规模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提高效果

现实数据也验证了上述模型。从下列会计信息质量提高效果得分表可以看到,无论是对大型、中型还是小型的企业,税务机关实施信息管税对企业信息质量的提高效果得分都超过了3分,得分为2的比例非常低,得分为1的没有;而小型企业的得分更高,约3/4的比例得分为4,1/4的比例得分为5,也就是财务人员(特别是小企业财务人员)很大程度上同意实施信息管税,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成本准确性、费用列支准确性和资产负债状况列报准确性。

(三)结论

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被投放到税务信息化建设中的资金,带来了信息管税的长足发展。发票管理系统、金税工程一期、二期和三期和查税软件的运用和发展,都是科技发展在税务机关的具体体现。而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企业的会计质量提升,从而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数据。具体而言,本研究采用统计软件spss l5.0进行回归分析,以广州地区的大中小型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税务机关实施信息管税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的效果和作用等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回归系数分析的方法,对影响企业科技信息质量的主要内部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如下:

(1)上述统计性描述显示,实施信息管税,对于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效果良好。无论是大型、中型还是小型企业,都认为信息管税对他们的会计信息质量有提升作用。

(2)实施信息管税后,企业规模越小,会计信息质量提高效果越好,反之,提高效果就越小。本文的发现对企业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规模越小的企业,就越应该积极配合税务机关实施信息管税,以提高自身的会计信息质量。

(3)由于实施信息管税后,企业规模对于资产负债状况列报准确性的提高效果影响是最强的,其次是对于成本准确性的提高效果,最后是费用列支准确性的提高效果,所以,对于自己本身所掌控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准确性信心不足的投资者,最应该高度重视信息管税,对于企业成本和费用列支准确性信息不足的报表使用者其次。

企业规模越大,则越有可能雇佣有足够专业水准的财务人员,配备恰当的财务系统,以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规模越小的企业则相反。本文指出了实施信息管税后企业规模和会计信息质量提高效果之间关系这个客观现象,后续研究可以考虑往这个方面深入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陈彦.基于信息管税模式的会计信息质量需求研究[J].财会通讯,2012,(6).

[2]樊唯理.对信息管税工作的探讨[J].财经界,2011,(9).

[3]黄玉远.关于完善社会化信息管税机制的思考[J].税务研究,2010,(11).

[4]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课题组.对建立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认识[J].会计研究,2006,(1).

[5]路琳.信息管税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2.

地区统计数据质量 篇4

1 农村数据业务需求特点

由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 农村数据业务需求呈现分散性、不平衡性和行业应用要求高等特点, 需要因地制宜采取合适有效的技术解决覆盖需求问题。

用户分布散:由于农业的自然经济特点, 农村用户一般分布较为分散, 特别是偏远山区则更加地广人稀。

需求差别大: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农村数据业务需求差别很大, 部分经济较发达的乡镇需求较明显, 而部分偏远地区仍处于起步和培育阶段。

行业应用要求高:新农合信息化建设等行业应用项目具有提供普遍服务的要求, 对网络覆盖率要求很高, 同时随着应用的丰富对数据业务速率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显而易见, 采用无线技术解决偏远农村地区数据业务覆盖问题较为可行。

2 无线覆盖技术与优化

无线覆盖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建设维护成本低、终端用户使用方便等特点, 以下对常用无线覆盖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并就农村数据业务覆盖的技术选择与优化思路进行说明。

2.1 主要无线覆盖技术简要分析

移动网络:移动网络覆盖范围较为全面, 大部分乡镇已可提供3G宽带移动数据业务, 是农村地区提供无线数据业务的首选技术, 部分偏远农村地区可能存在覆盖不足问题, 需要采取措施或其他技术进行加强和补充。

大功率WIFI:采用大功率WIFI基站覆盖终端用户, 结合802.11N等无线回传技术, 提供对地处偏远而用户较为集中的村域覆盖, 是一种固定宽带网络无线延伸的应用方式。

村村通网络:村村通无线网络接入分组域后可以提供高速数据业务能力, 且部分农村地区村村通网络覆盖较好, 是对移动网络的补充。

卫星接入:对采取以上优化措施仍无法解决接入问题的网点, 可考虑采用中国电信IPSTAR宽带卫星接入技术进行覆盖, 该方式具备下行1Mbit/s、上行256kbit/s的数据传输能力, 单用户成本费用可能较高, 但开通部署业务较快, 可以临时替代地面网络覆盖偏远地区用户。

2.2 技术选择与优化思路

在农村数据覆盖技术选择上需要根据实际需求, 根据网络资源条件, 因地制宜地采取合适的技术手段加以解决。见表1无线覆盖技术比较与选择。

由于农村地区覆盖的主要问题是信号强度弱, 因此需在网络侧和终端侧采取增强措施解决。

网络侧:在网络侧主要通过新建基站资源及大发射功率等覆盖增强技术, 新建基站资源成本很高, 必须在深入需求调查前提下进行, 同时考虑对现网结构的影响和后期维护条件;大发射功率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前向信号强度, 在无线环境允许的情况下, 使用该方案既节省投资又加快建设周期, 还能有效扩大基站覆盖范围, 建议在山区场景中使用该方案, 但是场景发生改变要考虑边缘用户的上、下行链路平衡问题[1]。

终端侧:终端侧可以采用加装室外天线、微功率直放站等手段进行覆盖增强。无线固定终端配置室外定位天线后可以有效增强信号质量 (定向天线有9d Bi以上的增益, 安装在室外可以规避建筑物穿透损耗) , 对提高弱覆盖区域业务质量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深受农村及偏远地区用户喜爱和欢迎, 是终端侧改善用户感知的一个重要手段。微功率直放站也称为”手机伴侣”, 由施主天线、馈线、微功率直放站和重发天线组成, 信号增强能力虽强于加装室外天线, 而单用户成本较高, 且器件故障导致的自激干扰应严格控制, 否则可能直接导致施主基站因底噪过高而阻塞。

3 结语

数据业务已逐渐成为农村地区普遍基本电信服务的一部分, 在网络覆盖方面应作好相应的支撑和准备。无线覆盖技术在农村数据业务覆盖较符合其需求特点, 在具体技术选择上需因地制宜并做好针对性的优化工作。

参考文献

[1]刘翔.基于现网资源挖掘和山区场景应用的CDMA超远覆盖优化方案探讨[J]《.信息通信》, 2012 (1)

[2]华为技术有限公司.cdma20001X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M].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唐山地区调度数据网网络优化研究 篇5

电力调度数据网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的基础, 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 在协调电力系统发、送、变、配、用电等组成部分的联合运转及保证电网安全、经济、稳定、可靠的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并有力的保障了电力生产、电力调度、水库调度、燃料调度、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远动、电网调度自动化等通信需要, 在电力生产及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对于传统的点到多点结构的2 M自动化通道而言, 数据网通道由于其本身的网络结构, 其可靠性比较高, 而且数据通过网络传输不需要每个站点都对唐山区调对开2 M业务, 节约了大量资源, 所以调度数据网终将取代2 M链路成为调度自动化数据传输的主流。

唐山地区电力调度数据网从2012年投入运行以来, 随着变电站的建设, 网络结构规模越来越大, 结构越来越复杂, 最初规划的网络结构与IP地址已经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网络结构的需求, 急需对IP地址和网络结构区域划分等问题进行优化设计, 以减轻路由器的负担, 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1 唐山地区电力调度数据网现状

唐山地区调度数据网现有4台核心层路由器, 其中河东—唐山区调1以及唐山区调1—唐山区调2之间互联采用千兆GE互联, 倴城—唐山区调2和倴城—河东之间用155 M的POS (Pocket Over SDH) 互联;8台汇聚层路由器、汇聚层之间以及汇聚层与核心层设备之间采用155 M的POS互联;43台220 k V变电站用接入层设备, 采用一条捆绑的2×2 M与一台汇聚层设备上联, 95台110 k V变电站用接入层设备, 采用2条2 M通道分别与不同的汇聚层设备上联。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根据网络规划给唐山地区使用的IP地址范围是*.*.32.*—*.*.38.*和*.*.32.*—*.*.79.*。目前地址使用情况见表1所列。

核心层、汇聚层设备型号为HUAWEI-NE40E-X8, 接入层设备型号为HUAWEI-AR2240。

2 网络存在的问题

由于唐山地区调度数据网投运时资源有限以及先期规划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 220 k V和110 k V变电站的loopback地址和互联地址混用, 互联地址未根据不同区域区分使用, 造成管理上的相对混乱, 遇到突发故障时无法简明、快捷地定位故障, 同时也对在汇聚层路由器上做访问列表控制时造成不便。

2) 220 k V变电站设备在设计之初仅考虑了带宽的问题, 并未对设备运行的可靠性进行充分论证, 采用2个2 M捆绑运行的方式上联到一台汇聚层路由器, 当该路径上光缆或光设备发生故障时, 造成2个2 M电路同时中断, 从而影响数据网通信业务。

3) 唐山所有110 k V变电站的路由器均采用2 M方式, 通过传输设备双上联不同的汇聚层路由器 (边界路由器) , 每一个汇聚路由器分别存在于不同的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OSPF) 非骨干区域, 造成每个110 k V变电站的路由器的2个接口分别接在不同的OSPF区域内, 但是loopback地址是唯一的, 该路由器只能通过该地址作为更新原来与汇聚层路由器建立的边界网关协议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BGP) 邻居, 但每个端口只能存在于唯一的OSPF区域内, loopback也仅能存在于唯一的区域内。如果loopback所在的OSPF区域内的上联链路中断, 汇聚层设备无法通过OSPF学习到110 k V变电站路由器的loopback地址, 造成BGP中断, MPLS VPN业务也无法正常工作。

4) 核心设备与汇聚层连接采用155 M的POS连接, 随着变电站逐年增多, 所带的业务量也在逐年增长, 155 M的带宽越来越紧张, 从而使得在路由器的负载越来越重, 如果路由策略、Qo S做的不合理, 可能造成业务中断的危险。

3 网络优化目标

3.1 目标网络的地址分配原则

在这次改造过程中, 核心层及汇聚层的loopback地址不变, 将唐山其余站点的IP地址重新规划。将汇聚层的路由器划分4个非骨干区域, 地址划分见表2所列。

3.2 目标网络拓扑结构

改造后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3.3 目标网络路由反射结构

在每个区域中选取其中2台汇聚层的路由器做路由反射器, 所有汇聚设备又作为area 0中路由反射的客户端, 由唐山区调1和唐山区调2做反射器服务器。路由反射实例拓扑如图3所示。

以area 0.0.0.3为例, 通过二级反射的形式实现路由反射功能, 选择2个上联的汇聚层设备做反射器的服务器, 然后在area 0.0.0.0中再由唐山区调2台设备作为路由反射器的服务器, 韩城、宋家营等汇聚层设备作为客户端, 实现了全网的路由反射。通过多级反射的形式实现路由反射功能, 与将所有设备都通过唐山区调的设备做路由反射相比, 明显降低了2台核心设备负载, 通过7台汇聚层设备分担了路由反射的压力, 显著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

4 网络优化具体方案

4.1 改造站点选择

4.1.1 改造站点顺序的选择

由于现在调度数据网已投运, 对已经投入运行的网络进行改造时, 应尽可能短地中断业务传输, 这就要求从接入层到汇聚层再到核心层进行逐步改造。最复杂的问题是IP地址冲突, 由于现在运行的IP地址和改造后的IP地址在一个范围内, 这就造成了改造完成站点的地址要避开现网运行的地址。此时改造站点顺序变得非常关键。

可以将站点分为3类:不发生冲突的站点 (A类) 、改造前影响改造的站点 (B类) 和改造后会冲突的站点 (C类) 。

改造的第一步是改造A类站点, 这类站点改造后不会与现网冲突, 同时也不会与改造后其他的站点冲突, 相当于把这些站点现在的地址腾空出来, 那些改造后与A类站点现在地址发生冲突的站点转变为不发生冲突的A类站点, 也就可以进行改造。

在改造的过程中有某些站点要求提前改造完成, 这就要将改造后会冲突现网运行的站点提前改造, 这些提前改造的站点又要冲突其他站点, 需要一直改造, 直到有一个站点不会冲突其他站点为止。

4.1.2 改造站点顺序确定实例

地址改造前后对比见表3所列。

根据上表中的link地址和loopback地址, 欲改造钓鱼台变电站, 需要将其2个互联地址link-1和link-2由*.*.43.48/30和*.*.43.64/30变更为*.*.43.68/30和*.*.43.104/30, 但是这2个地址在现运行网络中已被林南仓占用, 需要先将林南仓的地址改造, 空闲出*.*.43.68/30和*.*.43.104/30网段后才能改造钓鱼台变电站。

改造林南仓的地址, 发现林南仓的loopback地址需要从*.*.34.35/32改为*.*.33.45/32, 但是这个地址已经被古冶南占用, 需要先改造古冶南的地址, 空闲出林南仓的地址后再改造林南仓。

通过以上2个步骤就可以排列出古冶南、钓鱼台、林南仓的改造顺序为第1步改造古冶南, 然后是钓鱼台, 最后改造林南仓, 此处仅仅是以上述3个站为例, 在整张网络中需要整体考虑, 根据以上原则, 确定改造顺序, 保障在改造过程中不发生IP地址冲突。

4.2 改造站点的具体步骤

为了尽可能缩短业务中断时间, 在进行地址改造前要在目标设备的上联路由器上做相应的配置, 具体步骤如下。

1) 针对接入层设备双上联的特点, 逐个方向更改, 将互联地址更改后, 在OSPF中将互联网段宣告, 同时宣告目标设备新的loopback地址, 在BGP协议中与新的loopback地址建立邻居关系。

2) 通过互联地址Telnet到改造的目标设备, 然后更改其loopback地址、ROOT ID, 通过新的loopback地址与上联设备建立邻居关系, 当邻居关系中状态变为established之后, 在IPv4视图下, 建立M-BGP邻居, 为BGP MPLS VPN建立做好准备工作。

3) 更改目标设备下连接的2台交换机的互联地址、业务地址, 划分好VLAN后将端口与VLAN绑定, 再将路由器之间连接的接口绑定在VPN下。

4) 最后重启目标设备的OSPF路由协议, 并保存设备配置, 删除目标设备上关于之前IP地址的相关配置, 以及上联设备上多余的OSPF、BGP邻居等。

4.3 具体站点改造流程实例

下面以实际站点的实施过程为例介绍施工过程, 改造目标设备选择110 k V古冶南变电站, 其上联的汇聚站点分别为洼里和溯河, 连接方式如图4所示。

首先通过loopback地址*.*.33.45登录古冶南路由器, 在其OSPF协议中宣告*.*.41.28/30和*.*.41.52/30网段, 将上联溯河的端口地址改为*.*.41.30/30, 上联洼里的端口改为*.*.41.54/30, 在古冶南路由器上做的配置如下。

在OSPF视图下:

在全局配置视图下:

此时古冶南路由器已经断开连接, 在洼里和溯河路由器的端口上写上相应的地址, 连接建立, 同时在这2台路由器上分别加入BGP邻居。

溯河站在全局配置模式下:

在洼里站做与溯河相似的配置, 然后再次登录古冶南路由器, 修改其loopback接口地址, 在OSPF中更改其ROOT ID, 然后查看OSPF邻居状态:

这就证明OSPF邻居已经建立, 此时BGP仍然使用旧的loopback地址建立的邻居, 需要在BGP修改router-id, 重启OSPF协议, 等待3~5 min, 路由器重新发现路由, 此时查看路由器的BGP邻居状态, 已经从active变成established:

证明这时的BGP邻居已经建立, 然后在古冶南路由器的2个上联接口上启动MPLS和MPLS标签分发协议 (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 LDP) 在全局配置视图下:

然后保存配置。

此时古冶南的地址已经从*.*.33.45改为*.*.35.69, 将*.*.33.45地址空闲出来, 根据IP地址前期规划, 该地址为林南仓改造后的地址, 这时林南仓的地址改造可以进行, 继续按上述操作步骤, 即可循环进行改造。

5 结语

文章对唐山地区调度数据网存在的IP地址规划混乱、区域划分不合理、双上联虚设等问题进行了改进, 将IP地址按照区域进行了划分, 便于在事故发生时管理人员及时定位故障点, 通过区域的重新划分, 解决了接入层站点双上联的问题, 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谢尧, 张思拓, 陈新南, 等.南方电网调度数据网业务双平面承载关键技术[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13, 11 (12) :6–9.XIE Yao, ZHANG Si-tuo, CHEN Xin-nan, et al.Key technologies of the dual plane for power dispatching data network in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J].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2013, 11 (12) :6–9.

[2]章杜锡, 陈东海.电力调度数据网地调接入网的建设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 2012, 33 (12) :3–5.ZHANG Du-xi, CHEN Dong-hai.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region dispatching access network for electric power dispatching data network[J].Telecommunications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 2012, 33 (12) :3–5.

[3]李高望, 鞠文云, 段献忠, 等.电力调度数据网传输特性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 25 (3) :4–6.LI Gao-wang, JU Wen-yun, DUAN Xian-zhong, et al.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power dispatching data network[J].Proceeding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Electrical Engineering, 2012, 25 (3) :4–6.

[4]荆铭, 邱夕兆, 尚力.调度数据网核心冗余结构分析[J].电网技术, 2008, 25 (4) :5–7.JING Ming, QIU Xi-zhao, SHANG Li.Redundancy structure analysis of electric power dispatching data network[J].Power System Technology, 2008, 25 (4) :5–7.

近33年河北地区雷暴气候统计特征 篇6

关键词:雷暴,气候特征,小波分析

近些年, 雷暴的气候分析方面的研究较多, 但针对河北雷暴地区的长序列气候变化趋势方面的研究很少。河北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复杂多样, 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类型齐全, 其地形和气候均较为复杂。本方所用资料为河北省气候中心整编的1974年到2006年河北省142个常规观测站的雷暴灾情资料, 并以平均统计结果代表河北地区雷暴气候特征。

特征分析:

首先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雷暴的年季月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

图1是河北142个测站近33年雷暴日数年际变化的统计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以下特征:a.年际变化幅度大, 142个测站近33年平均共出现936个雷暴日, 年平均雷暴日数28.4天, 雷暴出现最多的年份是1990年, 雷暴平均日数有44.3天, 出现最少的是1981年, 雷暴平均日数仅有21天。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2倍多, 说明河北地区雷暴日数年际间相差很大;b.阶段性变化显著,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为雷暴日数接近多年平均, 80年代前期雷暴日数偏少, 80年代后期为雷暴日数偏多期, 90年代至今为少雷暴期;c.减少趋势不明显, 对年平均雷暴日数进行线形拟合, 其平均气候倾向率为-0.9雷暴日/10年, 也就是说每10年雷暴日数减少不到一天 (图略) 。

河北省雷暴由冬至夏, 雷暴日数逐月增多, 主要集中在夏季的6、7、8月份, 其中7月份出现雷暴的次数最多, 平均可达1275站次。夏季三个月雷暴日数占全年雷暴总数的73.2%。由夏至冬, 雷暴逐月减少, 尤其9月份以后, 雷暴数减少最为明显, 其中33年来, 在冬季的三个月里没有雷暴发生的记录。

以经验频率公式计算雷暴日初 (终) 日保证率:P=m/ (n+1) *100%, 结果如表1、表2所示。

虽然河北省南北气候相差较大, 但是雷暴初始日基本上集中在4月份中下旬, 无明显的山地与平原、滨海与内陆的明显差异。而雷暴终日最晚的为承德市, 这与其较高的海拔位置和影响的冷空气偏北有关。

由表1, 2可知, 除个别地点外, 河北省大部分地区80%保证率初日日期都在5月中上旬, 80%保证率终日日期在10月中下旬。雷暴初、终日之间的日数成为雷暴持续期。河北地区雷暴平均持续期为161.7天。

通过小波分析分析了年均雷暴日数的周期变化, 如图2所示。图中正值代表河北地区处于多雷暴时期, 负值则表示雷暴偏少的阶段。可以看出在较大的时间尺度上, 雷暴日数主要存在准10年的周期, 从1961年到现在主要经历了两个雷暴偏多和两个雷暴偏少的阶段, 这和前面通过年际变化曲线所得出来的结果一致。此外在较小的时间尺度上, 在80年以前还有一个准7年的周期, 80年到20世纪末, 还同时有一个准4年的振荡。

结论:

河北地区年雷暴日数较多, 年际变化较大, 年雷暴日数有减小的变化趋势, 河北地区的雷暴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 集中出现在4-10月的7个月中, 而夏季6、7、8三个月占7成以上;雷暴初日普遍在4月中旬, 终日普遍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雷暴初终日年际间差异很大。从小波分析结果看, 142个站近33年来雷暴日数表现为准10年左右震荡周期。

参考文献

[1]顾震潮, 我国雷暴的气候特点[J].地理学报, 1978, 33 (1) , 42-48.

[2]徐桂玉, 杨修群, 我国南方雷暴的气候特征研究[J].气象科学, 2001 (3) .

[3]吴恒强, 广西雷暴活动特点分析[J].热带地理, 2004 (2) .

[4]张敏锋等, 我国北方地区雷电活动的时空特征[J].高原气象, 2000 (3) .

地区电力数据通信网若干问题的探讨 篇7

关键词:数据通信网,网络安全,服务质量

0、引言

泉州电力数据通信网采用IP/MPLS技术, 以高速路由器 (Juniper路由器) 为核心组建统一业务数据支撑网, 利用MPLS VPN将多种业务隔离, 目前已承载MIS内网、外网、在线监测、视频监控、负荷控制、营销数据等应用系统。如何建设和应用一个高质量、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宽带网络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1、网络安全问题分析和研究

本文主要从网络层出发阐述网络安全问题, 不涉及应用服务器端或应用层面的安全控制。网络层的安全性可以分为路由器安全、网络路由安全及访问控制。

1.1 路由器安全

路由器安全性分为以下3个要素:路由器的设备安全性, 操作系统安全性, 配置增强。

(1) 路由设备的安全:保护任何网络设备的第一步就是限制设备的物理接人。如果攻击者能够访问到路由器的console口, 防止这种攻击的难度就会非常大。Juniper路由器在硬件中实施了防火墙, 不影响转发速度, 防火墙过滤器 (Filewall Filter) 能够在不限制性能的情况下灵活且有力地防止攻击。对于网络关键资源 (如骨干路由器等) 做到双机备份, 以便出现故障时能及时恢复。

(2) 路由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如果操作系统本身不安全, 则路由器可能会受到影响, 为了防止这种非法利用, 操作系统必须极为稳定、强韧。

(3) 路由器配置的增强:配置增强指利用路由器操作系统提供的工具来应用可靠的安全性策略的方法。通过配置具有安全模块的路由器, 与专用安全设备进行有效配合, 来提高路由器本身的安全性和所管理网段的可用性。

1.2 网络路由安全

采用MPLS VPN技术, 将各种业务分割成相对独立的逻辑专网。通过路由隔离、地址隔离和信息隐藏等多种手段提供抗攻击和标记欺骗的手段, 能够提供与传统的ATM VPN相类似的安全保证。

在MPLSVPN中, 不同的VPN之间, 地址空间是完全独立的。每个PE路由器为每个VPN都维护一个独立的虚拟路由转发实例 (VRF) , 每个VRF驻留来自同一VPN的路由。因为每个VPN都产生一个独立的VRF, 因此不会受到该PE路由器上其它VPN的影响。在穿越MPLS核心到其它PE路由器时, 这种隔离是通过为多协议BGP (MP-BGP) 增加唯一的VPN标志符RD (路由区分器) 来实现的。M P-BGP穿越核心网专门交换V PN路由, 只把路由信息重新分发给其它PE路由器, 而不会把这些BGP信息重新分发给核心网络。因此穿越MPLS网络的每个VPN的路由是相互隔离的。使用"路由隔离", MPLS不会将重要信息泄露给外界, 如网络拓扑, 甚至是客户VPN。在接入层采用静态路由配置方式, 只允许来自CE的路由协议进入PE。

1.3 访问控制

在网络层除了利用VPN技术组网来, 还可以利用访问控制技术, 灵活地控制哪些用户可以访问哪些服务, 这样就可大大地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在泉州电力各应用系统中, 不同应用的互访主要是客户端到服务器之间的访问, 多数情况下特定主机只关注专属的应用系统, 因此访问控制的点集中在地调数据中心侧。对于数据中心侧的访问控制, 最基本的控制设备是具有灵活部署策略的防火墙。由于当前的通信网络和后端的应用系统通常分属不同部门管理, 防火墙将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管理界面。通信网络只需要根据应用系统部门的需求开通相应的VPN并导通路由。

对于一些应用服务器, 本身很少需要其他业务的客户端访问, 或该服务器不需要太多控制等, 由于配置量较少, 管理不是太复杂, 可以简单通过在边界路由器PE上做访问控制列表 (ACL) 的方式实现。

2、业务接入问题分析和研究

2.1 业务接入原则与实现总体方案

泉州电力数据通信网业务接入类型包括地区调度中心接入、厂站接入、供电所接入, 各节点应用系统接入方案主要考虑MPLS VPN的部署和接入设备的配置。各节点接入应用系统通过各自的应用路由器和交换机接入到节点的接入交换机H3C-3600, 各应用系统归属于独立的VLAN, 应用系统工作站的网关地址设置为路由器 (PE) 的端口地址, 通过此设置实现接入系统的隔离。

2.2 MPLS VPN部署方案及Qo S

泉州电力数据通信网部署MPLS L3 VPN。所有路由器设置为PE, 交换机设置为CE、PE和CE之间的路由器协议采用静态路由, 在必需情况下部署动态路由。考虑到未来和其他厂商互通和配置简便, 采用LDP信令作为VPN信令。

电力数据通信网中, 主要有实时业务、非实时业务和网管业务等。Qo S主要有三种服务模型:Bes Effort (尽力而为) 、Int Serv (综合服务) 和Diff Serv (区分服务) 。Diff Serv通过对业务进行聚合, 在每一跳上对不同的业务集合提供不同的转发行为, 从而保障不同的业务集合获得不同的服务质量, 能为重要业务提供端到端的Qo S保障。根据实际网络技术实现及经验, 采用Differ Serv体系进行Qo S的部署。根据实时和准实时信息、非实时信息、管理信息3类分别定义不同的Co S (业务等级) , 实施MPLS Qo S方案。在每个节点的路由器的以太网入口处, 针对不同的业务类型对数据包进行分类, 并赋予不同的IPPrecedence。

3.3 IP包的MTU值匹配问题

3.3.1 MTU (最大传输单元)

MTU指一种通信协议的某一层上面所能通过的最大数据报大小 (以字节为单位) 。而PMTU (路径最大传输单元) 则为从源点到目的点的路径上不需要分片的数据报的最大值, 它等于路径上每一跳的MTU之中的最小值。以下是几个与MTU相关的数值:

1) 1518:根据以太网传输电气方面的限制, 以太网帧最大不超过1518字节, 即路由器的接口MTU不应小于1518字节才能保证不分片传输。

2) 1500:IP协议的MTU等于1518-14-4, 这就是以太网信息包最大值, 也是默认值。

3) 1472:可以不分片发送的最大包长等于IP协议的MTU减去IP头和ICMP头 (即1500-20-8=1472) , 这就是在VPN下使用ping测试的最大值。当终端机能在不分片的情况下ping通1472字节的包时, 说明网络通信正常。

3.3.2 实例分析

实际的案例中, 在220k V山峰变J6350接入MIS内网时, 发生了ping测试时正常, 但是应用系统却无法正常通信的现象。而山峰变J6350互联的220k V永和变M10i访问内网却是正常的。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是PMTUD过程失败造成的。由于PMTUD故障主要是ICMP不可达造成的, 当本机的MTU比路由器网关的MTU大时, 路由器不能正确发送ICMP消息, 原始主机的PMTUD失败。主机无法发现需要减小的包, 上层协议继续尝试发送大包, 造成大包被丢弃, 业务访问不正常。

通过资料查询和分析得知, M10i路由器GE接口和FE接口的MTU默认值为1514, 最大值为9192;而J6350路由器的FE接口的MTU默认值和最大值均为1518。Juniper的M系列路由器有个vrf-mtu-check的功能, 默认情况下是不启用的。当主机发送不分片的大包时, 该命令用于发送ICMP信息给主机。因此, 通过在M10i上配置vrf-mtu-check后, 问题解决, 应用系统访问正常。

在MPLS VPN网络架构下设置MTU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在设备允许的情况下, 尽量将MTU设置大于1518B。因为如果分片传输, 碎片较多, 造成数据传输效率降低;

2) 如果主机的业务不运行分片发送信息, 且数据包的大小超过接口的默认MTU值, 则必须配置Juniper路由器接口的MTU值, 而不能使用默认值;

3) 通道两端路由器互联接口的MTU值必须一致。如果两端路由器互联接口的MTU值不一致, 则路由器的IGP协议在通道抖动后无法自愈。

4) 在网络维护中, 当在某一节点开通VPN业务时, 需确认业务VPN通道是否正常, 测试时应至少能ping通1472字节的包, 以保证应用系统的正常通信。

3、结束语

目前泉州电力已在福建省率先建成了以光纤网络为骨干、采用IP/MPLS传输方式、覆盖地区各主要电力生产、行政单位的数据通信网络, 并在此综合业务平台上, 成功地集成了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后将进一步加速网络应用及安全性的研究, 使数据通信网更好地为电力生产服务, 为电力公司提供一个可靠、高效、安全、有Qos保证的传输平台。

参考文献

[1]张明扬, 电力数据通信网访问控制的研究, 江苏电机工程, 2009年7月, 第28卷第4期。

[2]毛秀伟, 电力数据通信综合传输平台探讨, 电力系统通信, 2007年7月10日, 第28卷第177期

[3]丁道齐, 组建电力城域网的主流技--宽带IP技术,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年6月25日, 第26卷第12期

地区统计数据质量 篇8

我国地区差距的现状主要表现是城镇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扩大, 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以及增幅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 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在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现实条件下, 研究地区收入差距的成因意义明显, 希望对于提高人们对收入差距的认识和了解有些许益处, 从而也能够为解决收入差距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2 数据解释和模型设计

影响收入的因素很多, 包括工业化程度、地理位置、教育投入以及外商投资等等, 基于数据的可得性, 这里选择工业化程度、外商直接投资和地理位置作为研究对象。

人均收入变量 (rs) 选用2009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全部人口人均纯收入代替, 经过计算得到, 其单位是元。工业化水平 (gy) 用第二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生产总值的比值, 这里没有单位。外商直接投资 (fdi) 直接选用以美元计价的各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地理位置 (dw) 选用虚拟变量, 东部地区用1代表, 非东部地区用0代表。在我们的数据中工业化水平用百分比数值, 外商直接投资的单位是亿美元。在设计模型的时候, 我们对人均收入取对数, 因为这样可以反映增长率的变动。设计模型如下:

LN (rst) =α1+α2 fdi+α3gy+α4dw+ut。

3 实证分析

按照模型对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 可得如式 (1) :

LN (rst) =8.09+6.46fdi+1.16gy+0.25dw+ut (1)

Se (0.27) (4.89) (0.32) (0.07)

T (29.58) (1.74) (3.54) (3.67)

R2=0.737 F=25.25 D.W.=2.44

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发现, 回归结果的符号都对, 理论检验都能够通过。模型的t检验也都能通过, 且但是D.W.的值为2.44, 这里怀疑是否存在自相关, 因此要用LM检验。同时拟合优度也有点低, 于是也要检验是不是存在异方差。LM检验结果如表1。

参照LM检验的结果可以发现模型存在自相关, 于是对其一阶滞后解决自相关的问题, 可得到如下的结果:

LN (rst) =8.367+0.03fdi+0.81gy+0.21dw-0.34ar (1) +ut

t (32.37) (2.88) (2.61) (3.60) (-2.034)

R2=0.76 F=20.59 D.W.=1.97

此时D.W.=1.972295, 可以认为已经不存在自相关的问题了。现在进行怀特检验, 因为这里用的是截面数据, 因此可以直接用怀特检验, 可得如表2。

从怀特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因此认为以上得到的模型的效果较好。而且分析可以发现拟和优度得到提高, 各项检验也能通过。因此可以认为以上是一个理想的方程回归模型。

4 结果及对策

从得到的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 不同的因素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是不同的:经济发展程度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大, 工业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 地区收入差距就增加81%, 可见工业化水平的影响是较大的;地理位置的影响程度次之, 影响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收入差距是21%;同时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 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是3.01%。

第一, 努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中西部地区要想缩小和东部地区的差距就必须要积极发展二、三产业, 发展本地区的优势工业, 建立领头羊, 加强对本地区支柱产业的支持力度, 只有充分的提高工业化水平才能够为缩小地区差距创造条件。同时也应该加快城镇化的发展, 因为要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就必须要消除二元经济的影响, 吸引农村居民进入城市, 增加农民收入, 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第二, 资金倾斜, 为中西部建立快捷的交通网络。

优越的地理位置对地区收入差距有重大影响, 而目前制约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理位置不变,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 中西部地区一方面应该在资金上有适当的倾斜, 加快发展交通事业, 建立快捷的交通网络, 为吸引投资、对外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 另一方面还应该向中央政府争取更多的交通建设资金, 有了中央政府的支持和资金的帮助, 发展就会突破资金的瓶颈。

第三, 政策倾斜, 优化投资环境, 积极吸引外资。

外资既包括外商直接投资也包括东部地区的资金转移, 中西部地区要想获得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外资就必须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保障外资的权利不受侵犯, 中西部自身应该发展有潜力的项目, 用高利润吸引外资进入。中央也应该给中西部地区有力的政策支持, 在政策上适当的对中西部倾斜, 为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创造条件。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但是伴随人们收入提高的一个问题是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急剧扩大, 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社会的稳定以及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通过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年的经济数据进行经济计量分析, 对影响收入的因素建立模型, 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 发现不同地区收入差距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 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地区收入差距,工业化,收入,FDI

参考文献

上一篇:太阳的一家人下一篇:相关专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