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信访

2024-07-22

公安信访(精选四篇)

公安信访 篇1

一、当前公安信访问题的原因

当前, 引发公安信访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 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中国传统文化因素。

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 行政长官也是司法长官, 民众直接向行政长官申诉冤屈具有合法性。百姓仰仗清官为民做主的思想, 是被儒家文化浸透深植于我国国民骨子里的一个传统。“青天”意识和“臣民”意识在法治社会的今天, 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民众希望利用信访解决问题的思维与依靠清官为民做主的社会传统认知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

(二) 公安机关因素。

一是对信访问题重视程度不够, 执法思想存在偏差。有的民警未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 少数民警法律意识、证据意识淡薄, 感情冷漠, 责任心不强;特权思想严重, 对待群众“冷、硬、横、推”, 工作方法简单粗暴, 致使当事人负气上访;缺乏大局意识、稳定意识, 就案论案, 不能将案件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很好地统一, 当事人未达目的, 心存怨气, 转而向上级机关诉求;二是业务素质不高。解答不清当事人提出的问题, “说不过别人”, 一句“你去告”激发当事人上访“讨说法”。三是执法不严、执法不公伤害了当事人。少数民警执法随意性大, 执法不严、不作为、乱作为、办案不公, 执法工作中没有真正体现公平正义, 伤害了群众的感情, 侵犯了群众合法权益;四是个别民警职业道德素质不高,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 有失公平公正, 造成当事人的愤怒, 引发上访。

(三) 信访人员因素。

一是随着群众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普遍提高, 他们在自身遭受不法侵害时, 通过信访形式反映, 以求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二是有的信访人对法律的理解有偏差, 甚至断章取义, 只要对自己不利就四处上访。三是一些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案件, 当事人仍在公安环节纠缠。四是信访群众无理请求引起的自身上访。少数信访对象把追求公平、公正和解决问题放在次要位置, 以维权为借口, 为了满足其不切合实际的、过高无理的愿望, 甚至是故意不尊重事实、超越法律规定的界限, 采取重复不断信访、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 这种现象近几年来尤为突出, 为的是实现他们的“大闹大解决”的愿望。

(四) 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 各种矛盾纠纷日益增多, 不仅包括治安纠纷, 而且包含大量的非警务纠纷, 已经成为困扰基层公安工作的一大难题。公安机关一直贯彻群众路线, 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另一方面, 社会公众对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特别是不少地方的领导干部对公安职责片面理解, 或对警察的职能职责定位不准, 使民警难以承受过多的不应承受的事务, 还有不少地方在处理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群众信访等问题时, 往往要求公安机关派警派车直接参与非警务活动, 把警察推向风口浪尖, 稍不注意就会造成警民冲突, 导致信访案件的发生。

二、做好公安信访工作的对策建议

要做好公安信访工作, 从整体上来说, 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坚持“以人为本”, 带着感情去工作。

做好信访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 让人民群众的满意,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充分体现公平和正义。开展信访工作时要带着感情去工作, 只有真正对群众有感情, 才能够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 真正为他们考虑问题。我们公安民警要经常做一个换位思考, 才能理解老百姓的诉求。上访群体绝大多数都是社会最底层, 也是弱势群体, 绝大多数上访群众他们最初反映的诉求是有道理的, 我们要用真诚热情的服务化解民怨, 解决问题。

(二) 加强教育培训, 提高执法办案水平。

一是加强专业化培训。面对日益复杂的维稳形势和刑事犯罪的智能化、职业化, 根据实战要求开展岗位练兵, 加强应知应会知识和业务技能训练, 使广大民警人人适应岗位、人人精通本职、人人胜任职责, 成为各警种岗位的“行家里手”。二是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培训。随着社会民主法制进程的不断推进, 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 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要求广大公安民警学法、懂法, 规范执法行为, 促进执法公正, 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为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不高而引发的信访问题。

(三) 强化监督, 落实信访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

落实信访事项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即首问必究, 首办必究, 坚持“谁接访、谁负责, 谁承办、谁负责”的原则, 完善和落实信访事项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凡因自身执法过错导致信访事项发生, 或者在办理信访事项过程中违反规定, 激化矛盾, 造成严重后果的, 都要视情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上级公安机关应对重点信访案件进行抽查, 必要时可以直接调查。

(四) 加强社会联动, 构建和谐的信访协作机制。

一是建立信访问题多警种联动制度。信访问题发生在各警种、各部门, 解决信访问题也必须走警种联动、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访的路子。二是建立上下联动机制。上级公安信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下级公安信访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帮助下级信访部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上级公安信访部门转办、交办、督办的信访问题, 下级公安信访部门要认真负责地办理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向上级信访部门反馈办理进展情况。各级公安机关要建立信访信息沟通机制, 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 共同有针对性地做好信访人的工作。三是建立内外联动机制。公安机关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 加强与社会各部门的沟通, 协调解决。要加强与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联动。对一些案情复杂的重大信访案件, 要建立重大信访案件联席会议制度, 联合会诊, 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协调解决问题。

(五) 建立信访苗头隐患排查调处制度。

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短信、监控网络和信访信息员的作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对各类可能引发影响稳定的信访信息, 公安机关要形成自下而上的报告和处理制度, 及时将倾向性、苗头性信访信息纳入工作视线, 敢于面对, 明确措施, 包案到人, 及时解决, 切实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把信访工作的重心从事后接待处理转移到事前排查调处上来。

(六) 严格规范信访秩序, 促进信访环境友好和谐。

信访人自觉接受信访条例的规定和有关法律的规定, 理性的、合法的、有序的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自觉的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有了好的秩序, 大家才能进一步提高信访工作的质量、信访工作的实效。对缠诉缠访的, 要坚持耐心细致地做好上访人的思想工作, 做好当事人的息诉罢访工作, 宣传法律, 讲明政策, 不迁就、不妥协、不给极少数“上访专业户”以可乘之机。对无理取闹、蓄意制造事端的违法犯罪分子要加强证据收集, 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震慑其他缠访闹访的群体和个人, 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在处理过程中要坚持慎重态度, 把握好时机, 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 注意赢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取得最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代友. 发展模式转变与企业绿色竞争力[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7

[2].章玲, 邓南胜.ISO 14000:通向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3

[3].李会太.促进我国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战略与对策[J].生态经济, 2007

信访改革(公安) 篇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这为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指明了努力方向。

公安部为此专门要求,各级公安机关要围绕源头预防、强化基础、创新机制等工作重点,深入开展公安信访“抓源头、打基础、强机制、促规范”活动,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提高预防和化解信访问题的能力。要紧紧抓住落实信访风险评估、规范信访事项办理、严格责任倒查追究、完善信访事项终结和维护信访秩序等重点环节,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细化操作规范,力争把规范执法做在信访问题发生前、民警走访做在群众上访前、排查化解做在矛盾激化前,从执法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

森林公安局管辖国有林区19.6万公顷;林区人口3万多人。随着国有林区改革、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等政策的实施,各种涉及林区群众生活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不断涌现,各类信访呈上升趋势。目前看,森林公干机关信访工作呈现出多样化、多发性、群体性的特点。

一、由于国有林区改革、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造成部分人员经济收入减少,生活面临窘境,转产转行过程中发

生各类纠纷,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理就会产生信访或上访。

二、是群众维权意识高涨,一些群众对法律理解不深不透,遇事不能冷静处理,甚至把公安机关按法定程序办案误解为不尽职责、拖案不办,故而上访;部分上访群众自我保护意识虽有所提高,但法制观念仍比较淡薄,抱着“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心理,漫天要价,行为激烈,不顾后果。三是少数民警素质不高,工作作风不扎实,工作责任心不强,群众观念、服务思想、责任意识淡薄,“重打击、轻保护”、“重管理、轻服务”、“重实体、轻程序”、“重破案、轻办案质量”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四是信访、上访渠道不畅通,群众信访难。

国家信访制度改革就是一要进一步畅通和拓宽信访渠道。二是要依法规范信访工作。三是要大力推行“阳光信访”。四是全力推动群众合理诉求的有效解决。根据我局实际情况,建议从以下几点做好森林公安信访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一把手责无旁贷。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必须认真分析本警种、本单位面临的信访工作形势,切实掌握相关案件的详细情况,及时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精心制定化解息访工作措施,不遗余力地开展,确保实现“案结事了、息诉停访、人不回流”的目标。要掌握苗头,坚持集思广益,把公安信访工作作为“民心工程”,克服畏难、轻视、厌烦、无所作为等思想,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化解,确保不发生新的有责涉法信访案件。

二、是换位思考,真心为民。要切实做到真心为民执法、真

诚服务群众、真情关爱民生,认真进行换位思考,认清自身责任,站在信访人角度,坚持抓好处理信访突出问题与抓好处理初信初访并重,以高度负责、积极主动态度,切实抓好公安信访工作。

三、是对排查出的信访苗头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深入研究,因情施策,有的放矢,切实做到正视问题、敢于面对,全面了解、详知案情,区别性质、合理分类,集思广益、拟定措施,准确切入、稳步推进,及时调整、实现目标。对息诉罢访和结服的案件,要建立定期回访制度,加强与信访人的沟通联系,深入细致做思想政治工作,防止出现反复。

公安信访 篇3

一、人民法院信访与公安信访法治化的制度背景相同

公安信访工作与人民法院的涉诉信访曾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时间内工作性质十分相似。在老百姓眼中, 政党、政府、司法机关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为人民做主的“衙门”。1953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司法工作会议, 各级人民法院相继成立了人民接待室, 主要处理催办案件和非诉讼来信来访工作, 和公安机关内设的信访部门一样, 法院涉诉信访工作的程序和方法也带有鲜明的行政色彩。1986年, 人民法院才第一次将涉诉信访认定为“审判工作的一部分, 法院的信访人员是审判人员”。直至1996年, 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将信访处划归立案庭, 该举措无疑将其与公安机关的信访工作划清了界限。2000年法院机构改革中立案庭、审判监督庭的设置也“只是把信访部门纳入到申诉和再审的轨道上来”。

二、人民法院信访与公安信访法治化的制度困境相似

从受案范围上看, 两个部门对其受理的信访案件的范围十分不明晰。虽然, 《公安信访工作规定》 (公安部令[2005]第79号) 第十四条和第二十二条对于公安机关受理范围作出了概括性规定。可是仅仅参阅以上法规根本无法清晰指明, 到底信访案件是否属于“本级公安机关管辖的信访事项”。与公安信访工作的现状类似, 法院受理的涉诉信访事项范围目前也停留在各级法院内部组织工作范围的地位, 也没有上升到法治化的高度上来。法院信访部门 (信访室) 仍停留在接收信件、接待来访等初步形式上。受案范围界定的不清晰状态着实让公安机关的信访工作人员十分为难, 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 在公安系统内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从制度的成因分析和历史沿革角度考量, 公安信访和人民法院涉诉信访的受案范围不明晰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中国的信访工作机构都是设置在各行政机关 (或司法机关) 机构内部的, 各个信访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可随着社会状况多变, 信访案件的性质越来越复杂, 信访工作人员不仅要面对信访人对其信访案件应属哪个机构管辖不明的情况;还会经常处理信访案件涉及多机关、多部门的情况。现实地说, 无论法律法规将受案范围列举如何详尽, 对具体信访工作人员也只能作为一种指导, 各机关信访案件受理范围的模糊地带仍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从制度的同情式理解的角度, 在《信访条例》指导下不限定信访的受案范围, 不仅能方便信访人提出自己民愿诉求, 更能够防止由于受案范围不明晰导致的相互推诿问题。

三、人民法院信访与公安信访法治化需求同等急切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增, 我国法院涉诉信访工作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态势。2003年左右, 中国的涉诉信访量已达到顶峰。据统计, 2003年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处理涉诉信访案件为397万件, 2004年更是高达422万件。各地法院和公安机关对此态势高度重视, 纷纷组织调研, 大力改革并制度创新, 以期寻找解决涉诉信访的有效方法, 从而遏制日趋增长的社会压力。2005年, 最高人民法院和公安部分别设置地方试点, 有效疏通申诉上访渠道等方式, 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

四、人民法院信访法治化对公安信访的经验借鉴

(一) 建立信访案件终结制度

针对长久困扰法院的缠访、无理访的涉诉信访问题, 各级法院一直在寻求彻底有效的解决办法。2005年, 中央政法委在总结各地方的实践经验后, 出台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办法》。从总体来看, 各省市的做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四川省为主要试点地区的政法委主导型案件终结办法。另一种是以北京为主要试点地区的法院自主型的案件终结办法。该方法是目前国内多数省份实施的做法, 具体做法是, 拟终结的案件经省高院审判委员会审查终结后, 当事人如再来信来访法院不再交办, 无须经省政法委备案。从实践效果看此方式仍会导致信访案件终而不结, 其发展态势并不乐观。

(二) 健全诚信约期接谈制度

2011年4月, 最高院颁布的《关于涉诉信访案件约期接谈的规定》, 第一次将“约期接谈”这一法院信访制度的努力规范化。该制度设定的主要目的是使当事人对结案时间有明确的预期, 以减少重复访、越级访数量, 提高接谈效率, 节约司法成本, 合理配置司法资源。从操作层面讲促进人民法院高效办案。

(三) 建立涉诉信访预警机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案件信访评估预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要求, “在立案、审判、执行等各个环节对案件进行信访风险评估。上一环节、前一程序对案件存在的信访风险, 应认真评估, 及时采取化解措施, 并向下一环节、后一程序作出提示。”创制该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建立健全涉诉信访预警机制, 对案件中可能产生的信访苗头, 做到尽早发现、抓紧研判、提早预防, 力争使问题化解在萌芽阶段。

(四) 健全涉诉信访通报制度

2009年最高院颁布《关于加强涉诉信访案件有关事项通报的规定》明确规定了, 最高人民法院每季度应向全国通报一次全国各级法院涉诉信访的现状, 以便及时分析形势并预测趋势。以期达到沟通信息、督促警示的目的, 从而进一步强化涉诉信访办案人员的信访责任意识, 达到源头治理的目的。

摘要:人民法院与公安机关的信访法治化进程存在着共同的制度背景, 面临着相似的制度困境;具备同等急切的法治化需求。同样作为公民的诉求渠道, 人民法院信访工作的法治化进程;在信访终结制度、信访诚信约期接谈制度、信访预警机制、信访通报制度的创新经验必然会对公安信访工作带来裨益。

关键词:人民法院信访,公安信访,法治化,经验

参考文献

[1]孙泊生, 纪敏主编.《告诉申诉审判实务》,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9年9月版.

公安信访调研报告 篇4

(一)我市信访工作总体形势

近年来,我市信访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信访形势多年来保持总体平稳,没有发生影响较大的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但同时和全国一样,我市也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由于改革的深入和利益冲突等原因,在加快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多,不可回避的矛盾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多,信访总量仍在高位运行。从20xx年到20**年,各级信访总量连续攀升。

(二)我市非正常信访有关情况

我市赴京非正常上访处于多发频发态势,20**年度,我市进京上访实际发生量385批689人次,同比批次上升26、2%、人次上升18、8%。其中非正常上访239人次,同比上升54、2%,重复非正常上访现象比较突出。

我市在处置赴京非正常上访工作中,按照中央联席办总体要求,通过采取及时劝返接回赴京非正常上访人员、认真规范处置工作、促进解决问题、落实责任追究等一系列措施,使绝大部分赴京非正常上访得到妥善处理,基本做到了有理的解决到位,无理的疏导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违法的依法处置到位,多数非正常上访人员没有发生回流现象,没有发生恶性的影响大的赴京非正常上访问题,较好地维护了我市和首都重要地区和敏感部位的秩序和社会大局稳定。

二、连云港市非正常信访的特点分析

综观我市非正常上访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社保福利、土地征用与流转、涉军人员、民间借贷、涉法涉诉、房产纠纷等方面。其行为呈现出三个特征:

(一)频率高发,人数批次明显增加,连锁反应明显。今年非正常上访同比上升54、2%,而且出现了此类问题解决又引发其他问题的现象。如前几年我市通过多种渠道解决了企业军转干部问题后,又连续出现退役士官、复员军官等其它涉军人员反映待遇等问题。

(二)规模较大,手段方法灵活、行动组织性强。随着上访次数的增多,上访人在跟政府有关部门“打交道”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为达目的,他们往往想尽办法,严密组织,统一口径。如民办教师、涉军人员、“残疾车主”,“银行协解人员”串联、抱团集体上访的倾向非常明显。

(三)行为过激,对抗性明显增强,社会影响大。有些上访人不管自己反映问题是否有理,就直接到天安门、中南海、使馆区等场所,拉横幅、静坐、围堵大门、拦截车辆等行为进行上访。

三、非正常上访形成的原因

(一)上访人心理因素加剧进京非访

随着利益格局调整、收入差距拉大,不患贫而患不均的心理在广大群众中显得尤为突出。上访群众心理心态偏激失衡,片面理解政策法律,过分强调自身利益形成一些错误心态:主要有“官本位”心理,认为“谁的官大就找谁”;“人治”要比“法治”管用;“不闹不解决,大闹大解决”的投机心理;“盲从”、“赌气”、“盲诉、盲访”心理等。再加上现实中确有一部分人以访谋生,因访得利,从而导致非正常上访逐年增多。

(二)体制的负面效应诱引进京非访

1、劝返机制的负面影响。对非正常上访,随有随接,随接随返,对减少正常上访总量效果明显。然而从实践中看,上访人产生了去北京上访管吃、管住、管送,“零成本”逛北京的负面效应,形成越接越多,越接越去的恶性循环。

2、考核通报制度存在一些不足。发生非正常上访后一级通报一级,为降低数量,后移名次,基层就会采取“拦”、“堵”、“截”等手段,这就给上访人造成基层党委政府怕去北京上访的错觉,以此要挟责任单位满足其过高诉求或不正当要求。

3、责任划分中存在不合理成份。《信访条例》规定解决信访问题应“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但在特殊时期、敏感时节,涉及到三跨三分离、涉法涉诉等信访问题时,强调让户籍所在地稳控,有时迫于压力,为完成稳控任务,就可能答应了一些不该答应的条件,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群众通过非法上访能解决问题的想法,导致工作越做越被动。

(三)政府职能缺位助推进京非访

非正常访反映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基层受理过。但乡镇、村基层组织功能弱化,力量薄弱,处理信访问题的能力水平有限,致使“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成为一句空话,导致矛盾上行。同时基层干部在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过程中,确实存在方法简单、工作拖沓、推诿扯皮的现象,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进而群众情绪失控,采取进京上访。

(四)法律遏制不力致使老户肆意非访

1、在适用法律上有难度。《信访条例》内容欠缺,导致上访秩序混乱。首先,《信访条例》没有对上访案件做终结的法律规定;其二,对正常上访和非正常上访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其三,对缠访、闹访、无理访等行为缺乏刚性的管理措施。由此,降低了《信访条例》的法律约束力,导致上访秩序混乱。处置非正常上访人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有关法律依据分散规定在《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多部法律法规中,且多属缺乏可操作性的原则性规定。

2、依法处置非正常上访的主体不明确。非正常上访行为违犯了《信访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等法律法规,本应由公安处置的违法行为,但由于“三个慎用”的出台,导致公安机关不敢处置,信访部门无力处置。尤其是劳教制度取消后,老户活动更加频繁,组织更加严密。7月1日那天在北京参与非访的将近1万,对于这些老户如何教育疏导,没有什么好的对策,导致加入非访队伍的人员不断增加。

四、我市处置非正常信访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市处置进京访的一些做法

1、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构建应急处置小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驻京工作,专门成立接访二处,主要负责群众进京上访的应急协调和处置工作。

2、精心组织,快速反应。驻京工作组成立以来,按照“遇有情况,快速反映,提前布控,靠前化解”的处置原则,发现人员失控进京,主动对接有关部门,主动到敏感地区布控,果断处置,迅速劝返。多次成功劝返,如海州区张某等6人多次进京,有两次在中南海带出,苏红酒业一批33人次进京被成功劝返。

3、全力协调,多措化解。每次发生非访以后,市驻京工作组在第一时间向省驻京工作组及国家信访局等部门及时汇报,争取理解和支持,尽可能地核减。同时,对于事发单位发函交办,跟踪问效,及时化解矛盾,防止因处置不力再次回流非访。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市在处置非正常信访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非正常上访人员的劝返接回、稳控和处理工作难度大。一是接回难。如果上访人在北京没有违法行为,或者不愿意返回,信访部门无权采取强制措施将人接回。二是稳控难。非正常上访人员在北京发生违法行为之前,任何执法机关对他们都不能拘留、关押,采取人盯人、死看死守的方法稳控也存在限制人身自由之嫌。三是处理难。由于法律依据和证据不足,即使公安机关对非正常上访人做出拘留、劳教等处理,被处理的非正常上访人若对处理不服,就会提起公诉,而公安机关往往会被裁定为败诉,还要对非正常上访人进行赔偿,致使许多公安机关不敢依法处理。

2、现有的信访终结机制不健全。按照《信访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三款之规定,问题确已解决并且已经三级终结的信访案件,“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而事实上,只要上访人不息诉,上级就交办,原来的终结随之成为一纸空文。尤其是对已经法律程序终结的无理非正常信访,缺乏相应的终结机制。

五、遏止非正常信访的对策思考

针对非正常上访的行为表现、发展趋势和产生的原因,笔者结合在实践中化解非正常上访的探索,提出如下对策:

(一)创新体制,整合资源,构建一元化“信访大格局”。

化解信访矛盾的理想路径是把信访资源的整合与政府机构改革结合起来,把信访与监督结合起来,建立起统一、权威的社会矛盾处理机制。

从目前组织架构来看,市级党委政府应该转变观念,优化信访的社会环境及运行机制,根据市情,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党、政为主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种力量积极参与、信访部门适时协调的信访新格局。如有的地方成立了群众工作部,以群众工作统领信访工作,发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系的优势,全社会共同担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职责。

(二)创新机制,完善功能,构建一体化“社会大协同”。

社会协同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内涵和化解信访矛盾的主渠道。随着社会网格化管理创新模式的不断推行,结合信访矛盾网格单元化解方式的运用,可以构建以来访接待为主轴、法律咨询解答与心理咨询为辅佐的“一轴两翼”接访模式。

一是在“规范”、“畅通”中推进有序上访。严格按照新《信访条例》的规定,改“批示立案”为“法定立案”,凡是符合法定条件的上访申诉,没有领导批示也能立案;不符合上访条件的上访申诉,即使有领导的批示也不能立案,严防接访中的随意性。

上一篇:癫痫患者下一篇:医学信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