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专业制图

2024-08-07

建筑专业制图(精选十篇)

建筑专业制图 篇1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不适合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适合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面对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应该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教学课程以及同一课程的不同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方法尽可能直观。“建筑制图”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建筑施工图的识别和绘制,学会由实物到图形的相互转换。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利用各种教具、模型和挂图,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从网上下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视频,最大限度地将书本上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例如,在学习“专业施工图”知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各种图的形成过程;在学习”绘制图纸“知识时,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绘制图形的顺序。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

(2)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等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充公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建筑制图”涉及到数学、物理等知识,而部分中职生因为这些科目的学习基础差,从而对学习这些知识有畏难情绪。如果教师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有可能因听不懂而不愿学习。但是,如果教师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等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积极性,那效果比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要好多了。

(3)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大部分学生反映“建筑制图”枯燥难懂,特别是对刚刚学习建筑专业知识的学生,更是缺乏学习的热情。针对这种情况,要想让学生尽早地感受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乐趣,我觉得一个不错的方法就是将书本知识和现实中与该知识有关的特别是学生大都熟悉的问题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投影法有关内容时,可以以学生平常都知道的灯下面的影子和太阳下面的影子为例;在学习点、线和面投影的时候,可以以教室的三维空间为例。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二、加强实践教学

“建筑制图”这门课实践性很强,只有搞好实践教学这个环节,才能让学生在巩固、理解所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的技能知识。为了搞好实践教学,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现有的实习条件,如学校的各种挂图和教学模型等;另一面可以带领学生进入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观察。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条件和环境。例如,在学习三面投影图的画法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正三棱柱和正三棱锥,然后让学生看着自己制作的模型画出三面投影图。

三、利用好视图、轴测图和立体模型之间的转换练习,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建筑制图”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建筑施工图的识别和绘制,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看物画图、看图想物,进行平面思维到立体思维的相互转化的训练,形成空间概念。在“建筑制图”中,轴测图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其表现出来的效果与我们观察物体的视觉角度相似,所以搞好轴测图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由于部分中职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强,他们仅能识别一些诸如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简单图形,所以在轴测图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轴测图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精选一些让人赏心悦目的作品作为教学对象。另外,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画一些轴测图的草图,因为中职生基本上都有一些基本的绘画知识和能力,这样让学生亲自操作,可能学习效果会比较好。学生掌握了轴测图,就可以根据轴测图画出物体的三视图,并由轴测图去想象物体的真实形状。经过这样的循环往复的训练,学生就会逐渐树立空间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建筑制图课程总结 篇2

一、基本情况:

1.这个学期是13级环境设计专业1班的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共计34人。

2.使用的教材是《建筑制图与阴影透视》(第二版)赵景伟 魏秀婷编著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属于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计划课时64个,周课时4个。

二、教学进度完成情况

1.实际授课:理论课48课时,实践课16课时。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每周我都会给学生留建筑速写作业,提高手绘能力,共计5次,批改5次。

教材除了《建筑制图与阴影透视》(第二版)以外,还参考了《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朱育万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建筑制图》 何斌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建筑透视阴影》乐荷卿 主编 湖南大学出版社,《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单国骏等编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教学内容是按大纲进行的,建筑透视与制图课是环境设计专业必修课之一,通过建筑透视与制图课的理论学习和课堂训练,使学生不但掌握建筑制图、阴影透视绘图的原理、作图方法、绘图技巧、绘图“语言”、识读和绘制装饰装修施工图等,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构图能力。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此课是一项集理论知识与手绘实训一体的课程,研究用投影方法绘制建筑工程图样和解决空间几何作图问题的理论和作图方法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本课程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制图的原理及规范制图的基本步骤、方法,并能独立绘制完成一系列建筑图纸。教学内容“精要”、清晰易懂,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建筑制图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理解正投影法的原理及建筑上的应用,会利用轴测绘图方法表达建筑形体三维形态,熟悉掌握建筑制图的全过程,掌握绘制建筑形体阴影和透视的方法。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教学过程中还有意识地培养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肃细致的工作作风,达到增长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目的,同学们的绘图基本符合《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以及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建筑制图的表达清晰、完整、统一,字迹工整,符合长仿宋体的基本要求,平面图、立面图、大样详图均理解透彻,绘画到位,绘图过程中发现你具有很好的空间想象力,希望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设计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考试结果:

90分以上10人占29.41%; 80~89分14人 占41.18%; 70~79分6人占17.65%; 60~69分2人占5.88%; 59分以下2人占5.88%;

四、体会

回顾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我的体会是,作为一名专业教师,除了

认真备课外,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知识面,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浑洒自如,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学到技能。

建筑专业制图 篇3

引言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技术性。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动手能力较强、有一定实操经验的学生最受到社会欢迎。通过企业反馈,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往往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培养才能真正顶岗,使得企业在培养技术人员方面还要下很多功夫。而有些学生被培养成熟了,能够顶岗工作后又以工资待遇低为名跳槽,对企业来说是很大的损失,因此当前用人单位不太愿意接受刚走出校门、没有工作经验和缺乏实践能力的毕业生。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环艺专业而言,切实推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建筑制图课程作为与学生对口就业直接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如何适应社会需要,加强针对性、实用性,是我们当前亟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基于“校企结合”的建筑制图课程教学就需要我们在努力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针对性,进一步增强与用人单位的紧密联系,强调前后课程相关知识的逻辑性和连续性,满足学生将来就业的职业岗位工作需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適应社会需要,转变课程教学模式

当期高校建筑制图课程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老师讲完理论知识后,学生开始大量临摹建筑施工图、结构图以及装饰施工图。学生感觉课程难懂,枯燥乏味。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没有体现“以应用为目的的”高职教育的特色。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对当前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入深入分析研究,寻求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建筑制图课的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根据高职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突出注重实践,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原则,其次,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充分利用建筑模型、现代化教育技术及外出参观施工工地等方式进行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及教学质量。

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制定建筑制图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方案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是建筑制图课程改革的重点。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并不是简单地增减内容,而从实际出发,根据环艺专业特点进行适当、合理的删减,精选内容,增加与学生就业联系紧密的施工现场的识图、绘图环节,适当减少临摹图例。

高职院校环艺专业的学生将来主要还是面向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岗位,所以应该具备熟练识图和绘图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围绕环艺专业的培养目标,删去作用很小的一些章节,例如《建筑制图》的教学内容中,“画法几何”主要任务是研究空间几何元素的投影,以及在平面上表现空间几何的图解方法。而其中的图解方法在建筑装饰工程中很少用到,对后续的课程学习以及将来的就业用处并不大,内容也比较抽象难学,学生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也差。其实这部分内容可以穿插在一些实例图中进行讲解,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这种调整是可行及有效的。

加强实践教学,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构建现场教学的场所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满足就业需求,在建筑制图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组织安排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走校企结合的路子,采用到施工现场、相关设计公司参观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实地了解建筑物的空间特点,熟悉装饰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本流程。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前期可以在学校建立的实训室进行,课程后期可以到校外实训基地或在就近装饰工程中得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以真实的工程案例为基础,根据课程各部分内容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将校内教学和校外教学交叉进行,使整个课程安排既有在校内对教学楼、宿舍楼、行政楼的对照图纸的参观教学,又有在校外实训基地或附近施工场地的现场教学。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按企业设计的出图标准完成平面图的绘制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为了有校外现场教学的场所,还必须得到相关企业的配合,事实上企业也希望在学校教育中就有工作现场环境的模拟训练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以使他们一旦进入企业,就能迅速融入到生产劳动中。我们在一些活动中,与相关企业也达成了合作协议,为课程改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

《建筑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充分体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传统的考试方式凭一张试卷或者一张临绘图纸很难完全反映出每个学生的真实掌握情况,也难以体现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绘图能力。因此考核方式的改革也是建筑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应把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实际绘图能力的考核结合起来,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实行平时课堂作业、校外现场绘图、分组作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多元化的考核体系有利于客观真实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建筑制图》作为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应根据新时期高职教育的改革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突出应用性,并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高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单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本文系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院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校企结合”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筑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编号:2013HYJY∕22)

建筑专业制图 篇4

1 建筑专业制图部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制图课程是建筑类学科学生必修的主干专业基础课, 是后续课程以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基础。而建筑专业制图部分 (包括专业制图模块和课程实训模块) 是整个课程内容的核心, 也是学生能否真正掌握读图方法和技巧的关键部分。但在现阶段建筑专业制图部分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 仍旧按传统方式来授课, 就是按教材内容, 由前到后逐章逐节教授。对于专业制图部分, 一般教材都按施工图的种类, 分设成如下章节, 包括建筑施工图, 结构施工图, 建筑装修施工图和设备施工图。各章节是分别独立的系统, 各章节都有独立的概述和背景介绍, 因此, 按章节授课势必会浪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 也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事实上, 由于学时有限, 教师的授课只能针对相对重点的知识讲授, 忽略了许多细节知识点, 造成课堂效率低。这样也容易导致学生不能系统掌握各章节的知识点, 学习目标不明确, 对重点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 在处理实际问题时, 无从下手等问题。

第二, 课程教材的内容与设计实践脱节。比如平面整体标注法, 很多教材都没有介绍或介绍很少, 而实际设计中绝大多数都采用此法标注。再比如国家规范不断更新, 但教材却需要延迟数年后才能作出相应的修改, 导致学生将来不能零距离就业。

2 关于“1+3”教学模式[2

2.1“1+3”教学模式

1--指基本工程实例, 该实例要有代表性。3--指同基本工程实例紧密结合的教学三方面, 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材建设三方面。“1+3”教学模式是以基本工程实例为主线, 围绕工程实例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材三方面, 使之有机结合, 从而构建出完善的教学模式。基本工程实例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它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紧密结合。

2.2“1+3”教学模式的特点

首先, “1+3”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按照逆向原理, 先选择实例, 再使用任务分解法, 建立新的教学顺序;其次, 以实现基本工程实例的任务为驱动来完成教学内容, 使得学生从被动接受理论知识转化为任务驱动下的主动学习;再次, 由于首先建立了基本工程实例形象, 而且原本分散的理论知识被穿插在完整的基本工程实例中教授, 这样就增强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另一方面, 教授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例要解决的问题相对应, 使得学生自动理解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由于学习驱动性大大增强, 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而有趣, 同时理论知识直接与实际问题相联系, 也解决了学生在处理实问题时, 无从下手的情况。

3“1+3”模式下的建筑专业制图教学改革

根据建筑专业制图部分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 笔者采用“1+3”教学模式的思路, 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材建设三方面作了具体的研究。

3.1 理论教学

(1) 选择有代表性的实例。第一, 要求这个实例在校区内真实存在, 或者通过计算机建模构造出工程实例的形象, 该实例是可以看得见或摸得着的;第二, 要求实例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比如:可以选择框架结构的教学楼。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在脑海里建立基本工程实例的工程形象。 (2) 提出任务。以实现该基本工程实例施工图的阅读和绘制作为任务, 并将其分解, 具体可以按施工图的种类分为建筑施工图, 结构施工图, 装修施工图和设备施工图等, 这恰与一般教材的各章节理论内容相对应, 这样各个任务就与各章节理论相挂钩了。 (3) 针对提出的任务, 教授理论。将理论知识的教授融于实例中, 对于学生是为了完成工程实例的任务而学习理论内容。

3.2 实践教学

理论知识学习之后, 需要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为此, 设计了课程实训环节。课程实训环节也要紧紧围绕着基本工程实例而展开, 具体实训任务可包括抄绘和补绘基本工程实例的各类图纸, 还可单独选取楼梯部分, 进行测绘楼梯平面图和补绘楼梯剖面图等实训练习。实训结束后, 还要将所完成的实训任务与基本工程实例相比较。这一环节至关重要, 它是一个学习再思考的过程, 能让学到的理论知识重新升华沉淀, 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的读图能力逐渐提升, 从而转化为一种职业技能。

3.3 教材建设

具有与基本工程实例配套的教材, 是保证“1+3”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设计教材编写大纲时, 应以基本工程实例为主线, 以对基本工程实例提出的任务和问题为主要出发点, 紧密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来进行。在教材的具体编写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 注意与建筑设计的实践相结合, 比如采用最新的规范和平面整体表示法等方面;第二, 注意结合本校专业设置方向和学生特点[3]。建议针对建筑专业制图部分编写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具有更新周期快, 与实践紧密结合, 针对性强的特点, 所以更适合“1+3”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使用。

4 结语

建筑制图课程的教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有限的课时中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课题。本文从“1+3”教学模式的思路出发, 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材建设三个方面对建筑专业制图部分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建筑专业制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采用“1+3”教学模式的思路, 构建了建筑专业制图教学模式。

关键词:建筑专业制图,“1+3”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材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春柳, 金喜平, 李冰心, 等.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职技高师土木工程制图教学——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例[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1, 25 (4) :67-70.

[2]金喜平, 李春柳, 于建军.建筑力学课程改革设计案例[J].高等建筑教育, 2012, 21 (6) :112-115.

建筑制图教学反思 篇5

摘 要:本文结合《建筑制图》课程的特点,总结了《建筑制图》课堂教学效果控制的内容,并从教与学两个层面提出多种《建筑制图》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建筑制图;教学效果;控制 评价

《建筑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绘制和阅读建筑工程图样的能力。本课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为学生学习各门专业课起着奠基石的作用。建筑制图课程教学一直是诸多课程教学中的改革重点,课堂教学效果的控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建筑制图》课程的特点 1.涉及知识面广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建筑制图》课程主要分为《画法几何》、《工程制图》和《Auto CAD》三大部分内容,且知识点繁杂而凌乱。与其它教材相比,三部分内容中的学科知识呈现彼此交叉的特点。如《画法几何》中“制图基本知识”部分就已简单介绍了尺寸标注的方法,《工程制图》中“组合体及其尺寸标注”部分详细介绍了工程形体尺寸标注的方法和原则,而专业图“建筑施工图”部分又叙述了建筑形体尺寸的组成和标注规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将前后知识点贯穿起来讲授,顾此而不失彼。

2.课时数少

在《建筑制图》三部分的内容中,每一部分都涉及到相当多的知识点,并且章节之间有较强的联系,必须在完成前面章节的基础上进行后面的教学。如前面的点、线、面的内容就是后面体及组合体部分的铺垫。这就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时之内把握好重点、难点内容的传授,并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过渡和衔接。《Auto CAD》部分内容是上机实践课,教师要在课堂中先讲授再辅导学生运用各种命令,因此,教师必须对本部分内容熟练掌握。

3.学生基础相对薄弱

《建筑制图》是建筑类、交通类及设计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并且绝大多数学校将其放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学习。这个时期的大学生由于刚刚入校,接触的专业方面知识更是近乎于零,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另外,《建筑制图》的学习过程是不断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过程,不同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培养时间各不相同,这也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和循序善诱。

二、课堂教学效果控制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许多学校把《建筑制图》课程教学质量的控制和评价等同于“评级”,使得评价对教学活动本身的改革、改进和改善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教学评价是宏观调控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开展教学工作评价要明确目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抓住对评估内容起决定作用的本质特征和决定因素,按教学基本规律来确定各项指标内容,尽可能做到客观地评估,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1]。

三、课堂教学效果控制及评价方法

课堂教学质量控制及评价既包含教育管理者对教师教学结果的控制和研究,更重要的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教学效果及时的进行控制评价、反思改进,对学生知识点存在的缺陷要掌握准确并及时进行有效的教学补救,避免学生知识点存在的缺陷累计和补救不及时造成[2,3]学生学习困难。本研究意在提出几种教学控制效果评价方式,将传统的作业及期末成绩评价与多样化评价形式相结合,准确地反映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课堂教学效果控制的内容 《建筑制图》课堂教学效果控制的实施首先要明确其教学目的及任务,然后才是考虑如何衡量教学效果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以恰当地反映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因此,《建筑制图》课堂教学效果控制的内容应包括教师教学文件(如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日历等)的准备情况;教学实施过程(包括课堂讲授、上机指导、课后答疑、作业批改等)控制;教学方法(如板书、板图、多媒体应用、模型测绘、CAD操作比赛及绘图比赛等)及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及运用情况)的控制。在控制上述内容的同时,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风格、教学方式等也是需要考察的。

2.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建筑制图》是一门较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运用具体的控制和评价方法时要有针对性,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入手分别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是因为这两个方面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是不同的。因此,需要采用综合评价法,它是一种特殊的评价方法,是指对评价对象的“教、学”进行综合评估,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1)“教”的层面。这一层面主要强调教师的教学准备及知识点传授过程,这一点和控制其它课程的课堂效果大致相同,可以采用常用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现在大部分学校中设立了校、院两级督导制度,教务管理部门可聘请专门的督导教师听制图课以进行评价,由于大部分的督导教师都是由具有广泛及深厚的教学经验的老专家及老教授们组成的,他们的评价具有权威性。其评价内容方面应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能力及课堂反应等。其次,可以采用同行交互评价方式对本院或本教研室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由于同院教师对同一个专业甚至同一门课程都有较深的认识,可以从专业及课程的角度对所讲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另外,同行在互相听课以后可以在教研活动中对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的制定与修改、教材的合理选择、学时量的分配、作业布置和检查的重点进行讨论和改进,有助于科学地提高教学质量。最后,教师的自我评价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教不教得好,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制图课教师应定期检查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与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的吻合情况,在课堂教学和提问过程中掌握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情况,在作业批改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遇到不符目标时应及时调整。同时要善于学习,不断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武装自己。

(2)“学”的层面。这一层面主要强调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学生对知识点内容掌握的评价,这一过程的实现可以从学生对教师评价和教师对学生评价两个方面进行。学生评价教师可以采用传统的纸质问卷调查,配合网络匿名评价形式。这种评价能够较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仪态、教学能力及师德,公开的评价结果也是对教师的激励和鞭策。另外,院长和校长信箱的开放使学生更能自由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教师对学生评价可采用的形式较多,包括传统的纸质试卷和上机操作成绩、平时作业成绩、模型测绘实习、工程图样的分析与抄绘、CAD操作比赛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侧重点赋予各形式以不同的权值,确定各种评价形式所占的比例后给出综合评价的结果。

四、结语

《建筑制图》课堂教学效果的控制与评价方法研究意在利用科学、合理、易操作的学习质量检测体系,提出课堂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方式,评价教学质量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并发挥积极的作用,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并使之具体化实施。教师通过教学效果控制和评价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学会如何分析教学现状,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建筑专业制图 篇6

关键词:建筑制图;建筑CAD;中职学校;项目教学;项目驱动

1 概述

CAD是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缩写。十八大以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已经深生产生活中,已然成为社会发展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熟练掌AutoCAD,学习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应用于图形绘制工作中,成为一个拿得出手的技能素质。

2 兰州城市建设学校现状分析

中职学生的主体是在中考没有考入高中的落后学生,其中很大一部分在初中阶段因各种原因导致学习不佳,理论知识跟不上,具有基礎知识差的普遍特点,面对理论知识多而难的情况,即使很想学,也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学习信心难以树立。但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即使中考落榜学生,他们也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梦想,如何学习一技之长,提高自身技能,毕业后才能融入社会,甚至成为某些行业中的佼佼者。

该校综合考虑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身情况为建筑工程与施工、工程造价专业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开设《建筑制图》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一年级第二学期为学生开设《建筑CAD》课程,在学生已学习过《计算机应用基础》与《建筑制图》这两门课程后,计算机操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掌握识图纸的基础技能,才开设《建筑CAD》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容易将两门课程脱节,学习CAD课程后只是简单的掌握了该软件的基本命令,不能很好的为建筑制图做好辅助工作,使CAD(计算机辅助制图)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

当前形势下,发挥就业的导向意识,提高技能的本位理念,成为中职教育教学的新理念,科学规划,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是所有中职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在中职教学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建筑制图》与《建筑CAD》的有效结合成为提高学生技能素质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建筑制图》与《建筑CAD》结合

3.1 教学内容的整合

《建筑CAD》是做好图纸绘工作的重要工具,《建筑制图》知识内容是学好《建筑CAD》的基础。课程内容安排上,将《建筑制图》与《建筑CAD》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以《建筑制图》的内容作为主线,把《建筑CAD》的内容辅助于教学,达到内容的整合效果,便于学生学习理解[1]。

3.2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新形势下,按照分离式教学方法讲授《建筑制图》与《建筑CAD》已经难以满足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将《建筑制图》与《建筑CAD》作为两门课程,分别安排教学,课程开课时间间隔太长,不能达到有效的理论知识结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将《建筑制图》与《建筑CAD》分为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讲授,即"三段式"教学法;一是认知阶段,二是掌握阶段,三是应用阶段,面对应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需要采取对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2]。

认知阶段:以建筑制图基本知识、投影原理及各章节理论知识为基础,提高学生认知度。要求学生认知与理解要学习的课程。明确认识《建筑制图》与《建筑CAD》是什么,学什么,干什么。在此阶段以加强直观性教学为目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3]。

掌握阶段: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要清晰生动地讲授相关章节的概念、原理,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掌握完成点、线、面、体的三面投影图、简单建筑构造图的的绘制与识读。

应用阶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识读与绘制专业建筑施工图是本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将学生利用《建筑制图》与《建筑CAD》知识独立完成绘制建筑施工图的技能操作,能识别操作中的差错并自行纠正。

3.3 考核方式改革

《建筑制图》与《建筑CAD》的结合教学把课程考核进行了改革,《建筑制图》与《建筑CAD》作为技术课程,以实践作为考核内容,达到以实践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德育目标,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课程考核体系,综合评定学生学习成绩。

3.3.1 德育考核

课程的德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平,常规检查作为道德评价的主要手段,通过上课的评估,学生互评,作业完成等内容反映体现。

3.3.2 理论考核

理论考核主要以制图基本理论知识、空间概念、国家标准规定的各种符号、线型、尺寸标注、各种图的投影原理,建筑CAD基本知识、CAD基本操作、基本绘图的命令与编辑命令的功能等系统理论知识,采用教考分离方式,实行笔试与上机并用的考试模式。

3.3.3 技能考核

技能考核由两部分组成,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做法,即实践。一是学生手绘建设计划的工作业绩,二是与AutoCAD地图绘制施工计划和成就的全面培训,三是评估CAD绘图机运行性能的总结。

4 结束语

当今建筑制图发展的趋势要求将现代技术融入传统制图中,《建筑CAD》结合《建筑制图》的教学,有利于中职学生掌握绘图的理论,制图标准,学习如何使用电脑辅助设计(CAD)软件,《建筑制图》和《建筑CAD》教学相结合是当前形势下更先进的教学创新模式。我们将贯穿课程的全过程中,最终达到仪器绘图、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三种手段结合使用,促使学生真正达到建筑设计员的素质水平,实现建筑制图与建筑CAD结合课程的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付蓓.对《建筑制图》与《建筑CAD》课程相结合教学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17):108.

[2]李红群.AUTO CAD与建筑制图组合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22):168.

建筑专业制图 篇7

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是以房地产类专业教育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专业特色鲜明, 面向房地产及建筑行业设置专业, 着重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2011年, 经市教委、市财政局批复为重庆市民办高职院校中唯一示范 ( 骨干) 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建筑设计基本理论和知识, 使其获得建筑师基本素质, 具备相应岗位职业能力, 成为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室内设计等方面的建筑设计一线技术工作的应用性专门人才。在我校的专业地位举足轻重, 其衔接专业包括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等。

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包括: 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能力, 建筑效果图及建筑施工图纸的设计绘图能力等。学生毕业后, 就业方向主要为: 中小型建筑设计部门,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 房地产行业的相关部门。可从事建筑设计师、城市规划师、建筑制图员、建筑项目研发分析员、建筑设计成果分析员、建筑设计分包管理员等职业岗位。

二、建筑 CAD 制图 ( 含天正) 课程性质

建筑CAD制图 ( 含天正) 是建筑设计技术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本专业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本课程以《计算机文化基础》《建筑制图与识图》和《建筑设计初步》为前导课程, 是《建筑构造》《居住区规划设计技术》《建筑设计技术 ( 含建筑施工图设计) 》和《建筑效果图》的基础课程。总课时为68学时, 其中讲授课时为28学时, 实训课时为40学时。

三、课程建设目标

按照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和岗位要求, 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技能抽查标准, 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提高学生专业的关键技能、核心技能及针对岗位的各项技能的综合运用为中心,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改革《建筑CAD制图 ( 含天正) 》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 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经过课程建设, 完成教材开发, 与建筑设计技术单位和施工企业的工程师、专业核心课程骨干教师合作开发的配套教学课件, 形成工学结合、实践为先、学为所用的特色和具有示范作用的专业基础精品课程。

四、建筑 CAD 制图 ( 含天正) 课程单元设计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 采用的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在课程单元设计中, 我们选择的建筑施工图组成作为载体, 具体教学情境、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见下表。

在从理论讲授、实训指导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 ( 主导) 作用不断减弱, 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渐渐突显, 以期达到学生学到老师未传授的知识, 做出老师做不出来的“产品”的目的。

五、教学实践

1.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做到课堂与工作岗位零距离,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理论课程完成后, 会安排一周的综合实训周, 目的是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让其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顶岗实习阶段, 在用人单位导师指导下, 学生通过参加岗位实做和管理工作, 提高自己知识应用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对于部分学习能力较强, 基础较好的学生, 通过专项技能培训, 达到熟练掌握本课程的要求, 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就业市场需求。为此, 课程归属教研室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每年一次高教图学学会主办的“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大赛, 并屡获佳绩。

2. 根据专业需要, 将知识体系进行重新整合

通过对其他开展本课程的兄弟院校和就业单位调研发现, 部分院校对该课程教学还采用传统的传授方式, 主要围绕教材转, 而教材中理论内容的篇幅过重, 甚至还涉及到计算机图形、计算机语言等, 使得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而部分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几乎不会涉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删减, 使学生的学习能做到有的放矢。

3. 避免重视软件教学而忽略专业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 初学者确实存在绘图命令选择不合理、应用不熟练, 导致绘制速度慢, 准确性差, 而且不能将现行国家建筑制图规范应用到实际。因此, 在教学内容方面, 不仅要求教师教授软件本身, 而且还要根据专业特点, 融入建筑制图及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知识。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 逐渐由“学习软件本身→学习专业知识→优化设计”转变。要求学生灵活应用专业, 不要一味追求绘图技巧, 而应该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专业设计方案推敲上。

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CAD ( 及天正) 软件的应用, 还要求掌握其与建筑设计专业系列软件 ( 如SKETCH UP、结构CAD、天正景观与规划等) 的结合及系列软件的自学应用。

六、结语

学院正在努力实现把学院建设成为管理科学严谨、办学特色鲜明、教学与研究领先的国内一流应用型本科层次职业大学的远景目标。针对我学院建设目标及建筑设计技术在学校的专业地位, 作为专业基础课和本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技能《建筑CAD制图 ( 含天正) 》课程的建设成功与否, 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效果。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将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发现学习与应用过程中常见问题并掌握解决办法, 缩短课堂与工作岗位之间的距离。

摘要:建筑CAD制图, 是建筑设计技术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本专业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经过课程建设, 形成工学结合、实践为先、学为所用的特色和具有示范作用的专业基础精品课程。在教学中, 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发现学习与应用过程中常见问题并掌握解决办法, 缩短课堂与工作岗位之间的距离。

关键词:CAD制图,课程建设,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2.

[2]金宁, 焦丽.CAD/CAM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10, 5 (增刊) :203-204.

建筑专业制图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工程测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工程图样是施工或制造的依据, 是工程上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文件, 是工程界的技术语言, 准备从事建筑工程的技术人员, 必须掌握建筑工程图样的绘制和识图方法。“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是研究建筑工程图样绘制与识图的理论和方法, 是我院工程测量专业培养生产一线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 内容包括画法几何、制图基础、建筑工程专业图和计算机绘图四部分, 通过学习, 使学生获得在绘图和识图方面的初步训练。目前, 从毕业的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来看, 工程测量专业学生毕业进入岗位后, 都战斗在生产一线, 有做地籍的、路桥的、涵洞的等等, 各个行业对工程测量专业学生制图与识图知识要求有一个共同点是对学生识图能力要求较高, 而对设计能力不做太大要求, 对制图能力则侧重在一些绘图软件的操作上, 如:CAD, KISS, MAPGISS等。鉴于此, 有必要对高职工程测量专业的《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做如下几个方面的调整, 为学生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结合实际, 调整教学内容

对于教学内容, 应紧紧围绕教学大纲、专业特点以及生源素质来组织, 本文认为, 由于目前《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课时较少 (每周4学时, 只学习一学期) , 而该课程内容较多, 从高职工程测量专业的学生的实用性和专业性角度考虑, 在“画法几何”部分以投影基本原理为主, 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对于投影变换、透视图部分, 由于实际应用性不强, 可以不讲;对于形体相交、曲面、及组合体的投影图部分, 由于其立体感强、理解难度大, 故要重点讲解;而“工程制图”部分则以基本工程图纸涉及的内容以及国家最新颁布的一系列制图标准为基础, 主要培养学生阅读图纸的能力, 重点讲解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道路及桥梁施工图, 对于电器施工图、给排水施工图以及装饰施工图部分, 由于与工程测量专业偏差太大, 且学生就业后基本不涉及该专业故可略讲;并且在教学中要结合现实中的一些工程, 特别是与工程测量专业相关的工程图纸, 使学生了解最新工程图的表现方法和内容, 如果有条件可以带学生到现场进行讲解, 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且本人认为, 通过前期画法几何和制图规格的学习, 学生已能大致看懂各个专业方向的工程图纸, 唯一看不懂的只是图纸中的图例, 所以在后期讲解工程图时, 应重点讲解各专业方向的常用图例以及常用标识符号的意义和表示方法。对于工程图纸中, 针对工程测量这一专业应重点讲解总平面图。在最后的计算机绘图部分, 由于该专业学生第二学期会开设专门的Auto CAD课程, 故在本门课程中可以不予讲解。

二、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的结合, 提高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引导学生在逐步了解作图的过程中掌握作图的方法和步骤, 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提高制图能力等优点, 但无法使学生想象到空间形体, 而挂图和实物模型又需要制作或购买等, 所包括的知识点较为有限。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有节省时间、可重复利用、方便修改、简洁直观等优点, 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 但过多采用又会导致上课节奏太快、无法消化、学生容易疲倦等问题。针对传统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劣特征, 本课程在讲授画法几何的基础内容上, 对绘图基本技能,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曲线及工程中常用的曲面, 轴侧投影采用传统板书的方式。对于基本形体的投影、形体相交、曲面、及组合体的投影图部分, 由于其立体感强、理解难度大, 不光是采用传统的板书方式, 而且还要结合实际, 通过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或利用当地简易材料现场制作模型等方式, 增加学生的印象和理解能力;对于制图规格和工程制图部分, 本文认为还是应该采取传统的方法, 利用仪器、工具绘制工程图纸, 一方面能提起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绘图方法, 熟悉绘图仪器和工具的使用, 而且还可以达到加深理解工程图样的表达方法, 了解制图标准、制图规范的要求。对建筑形体的表达方法以及后面的各种施工图则采用多媒体课件, 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 提高学生的兴趣, 同时还收集现在正在建设的各行业的工程施工图, 带领学生到现场进行讲解, 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对于较为复杂的模型, 本文认为对于测量专业的高职学生, 可只进行简单的讲解, 然后通过在软件平台上进行三维模型的演示形成, 使学生了解复杂形体的内部构成特征。

三、能力训练与形成性考核方式结合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建立空间概念, 如果学生没有空间概念, 学习起来就会很吃力, 时间长了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本门课程教学中, 对于画法几何部分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训练和课堂提问”为基本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对画法几何的知识点得到更好的掌握;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和分析, 在平时作业和考核方面, 要求学生会做题还会在平时上课中布置一些小作业, 以技能竞赛的形式展示等, 对于学生做完适量的练习后, 还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 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分析, 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以增加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 为更好的学习工程类专业图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还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进行发散思维, 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见解提出不同意见, 与教师对话和争论,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路与大家分享, 并提出表扬, 这样做可以极大地推动每位同学的探索积极性, 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 有利于培养他们确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

实践表明, 合理地调整课程内容体系, 能够提高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将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学生的兴趣;加强制图课程的实践性, 并且通过后续CAD课程的开设, 更能加深制图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叶建华.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3 (21) :75-77.

[2]师晓静, 王青, 史智平.建筑学专业《画法几何》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24) :15-16.

[3]李小娟.对高职《建筑制国》课程中画法几何的教学体会[J].科技信息, 2010, (12) :202-203.

[4]罗康贤.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9) :1-3.

[5]葛丽萍.论现代高职院校画法几何教学效果对相关专业的影响[J].今日科苑, 2009, (16) :258.

浅谈中职建筑制图教学 篇9

(1) 直观教学。建筑制图课是一个由“空间”到“平面”再到“空间”的反复思维过程, 比较抽象。如果教师一味地讲, 学生一味地听, 课堂就会枯燥, 没有生气, 效果也不好。通过直观教学法, 化抽象为具体, 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直观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有实物直观, 有挂图、模型直观, 有多媒体课件直观等。此外, 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达到直观的目的。比如, 在讲解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时, 教师可在分析视图的同时, 引导学生利用橡皮泥切成形体模型, 然后让学生对照模型画出第三视图, 再让学生拿开模型, 根据空间思维补画第三视图。这样, 学生亲手做一做、摸一摸, 亲眼看一看, 充分体验一下建筑制图课的情趣、意境, 营造“乐学”氛围, 通过立体模型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 实现了由平面到空间的思维转移。

(2) 实物演示。演示法是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配合讲授、谈话, 向学生展示各种实物教具, 进行示范性试验, 或者通过现代教学手段, 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 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得到具体、生动、真实、鲜明的观念和直接经验, 减少学生学习中的困难。运用演示法进行教学时, 演示的材料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 要使学生获得某一事物或物体的感性形象, 可演示某个实物、模型、标本;要使学生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和事物内部的结构, 可演示前后连接的图片、模型、幻灯、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师的一些示范性动作和操作等。总之, 演示法的运用对制图教学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3) 多媒体辅助。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 给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少新技术广泛用于课堂教学中, 其中多媒体教学以其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直观等特点, 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象化教学, 可以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和现象, 生动而形象地展示出来。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在直观感、立体感等方面的不足, 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按常规讲法, 通常是采用挂图和模型, 分析三视图, 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这种讲法老师讲得费劲, 学生听得乏味。如果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 将枯燥的知识精心做成课件, 配以三维立体图, 插入音响动画。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明显比较集中。这样既丰富了学生对知识的感受方式, 又打开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所以课堂教学必须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增强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投影变换、截交线相贯线的求解等知识是教材中的难点, 如果用模型直接演示, 效果欠佳, 但是如果采用AUTOCAD及3DMAX等软件制成三维动画, 在多媒体教室中播讲, 就能使学生在任意角度观察到所求问题的投影变化, 从而大大降低了相应知识点的难度,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在讲平面与圆锥表面的截交线时, 用演示法就能充分演示出平面与圆锥的相对位置不同, 与圆锥的截交线有相交的两直线、圆、椭圆、抛物线及双曲线等形式;在讲解圆柱与圆柱的相贯线时, 利用多媒体课件可充分演示出圆柱直径的变化对相贯线的影响及相贯线的变化趋势, 使学生能很直观地看清楚不同位置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 难以理解之苦, 而且还能充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产生特有的教学效果。但是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 一定要注意从教学需求出发, 当用则用, 不当用则不用。切不可摆花架子, 费时费力, 画蛇添足。

建筑施工图设计与制图 篇10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建筑业迅速发展, 建筑设计市场业随之兴旺, 特别是近10年来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建筑设计数量、质量及人们的品味也在不断提高, 设计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 设计单位国有、私营、外资、合资并立, 规模类型各异, 有专业的方案公司, 综合的设计公司。

目前许多设计公司, 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几乎完全分开 (设计师) 。从现状来看, 往往大学生毕业后, 就开始走两极分化了, 绝大多数方案设计人员没有经过施工图设计的训练。目前建筑设计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设计公司为了承揽业务, 只重视业主的各项指标要求和方案的造型设计, 对方案的后期可实施性考虑不周, 这就给后期建筑施工图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现象在短期内也是无法解决的。施工图设计是设计的最终技术产品, 是要直接交付建造施工的, 其质量尤为重要。

本人从事建筑设计近20年, 在此只是想把我这些年从事建筑设计的一些经验和感受写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和交流一下, 目的是在前期从根本上确保建筑施工图的设计质量。

做好施工图设计主要抓两点, 一是尽量体现建筑方案设计的原本设计理念;二是完善、深化方案, 使最终的设计产品符合现行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规范和规定。看起来就两点, 似乎很简单, 但要做好却不太容易。

符合现行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规范和规定不只是口头说说的, 是需要时间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一、建筑施工图设计依据及基本组成

设计依据:《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03年版)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T50001-2001)

《建筑制图标准》 (GB/T50104-2001)

建筑施工图的基本组成:

1.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设计一般基本划分为三个阶段: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方案设计阶段——主要是建筑方案的宏观定性。

初步设计阶段——主要是方案设计的进一步深化, 是各专业对方案的宏观定性。

施工图设计阶段——是施工图设计的主要阶段, 是各专业对工程实施的具体量化。它包括:总平面施工图、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给排水施工图、暖通施工图、电气施工图、动力施工图 (普通民用建筑不包括此项) 以及施工图概、预算。

2.建筑施工图表达主要分两个部分:文字部分和图形部分。

文字部分:封面与目录、建筑设计说明、建筑施工用料表、门窗表、节能及日照计算书。

图形部分:总平面图、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大样详图。

二、建筑施工图文字部分的基本内容

1.工程概况、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设计依据。

3.设计范围。

4.图纸标识与尺寸标注说明。

5.总体关系。

6.建筑用料说明。

7.建筑施工用料表。

8.注意事项。

目前许多年轻建筑师对设计说明不够重视, 图纸设计好了, 就认为施工图大功告成, 生搬照抄以前项目的说明, 造成说明与图纸不符。其实不然。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是施工图设计中重要的一个部分, 它是纲要性文件, 它不仅便于建设、审查、施工单位了解设计意图、依据、项目总体概况, 更是建筑师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内容。

三、建筑施工图图形部分的基本内容

1.总平面图:

由平面图样、竖向图、定位定量、标示四个部分组成。

平面图样:

包括各建筑物底层平面 (有的设计公司采用屋顶平面) , 道路、景观绿化。

竖向图:

各建筑物底层标高, 道路、景观标高。

定位定量:

各建筑物坐标定位, 道路中心点定位, 各建筑物大小及间距。

标示:

图名、比例、指北针等。

总平面图主要表达:

a.各建筑物、道路、景观定位。b.各建筑物之间、建筑物与道路等之间的间距, 建筑退界, 用地范围等。c.场地竖向标高。d.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等。

2.平面图:

主要包括平面图样, 定位、定量, 标示与索引。

(1) 平面图样:

剖切到的实体断面, 俯视所见的建筑构配件。

(2) 定位、定量:

a.平面定位轴线 (以墙、柱轴线形成的定位网络) 。b.标注尺寸:又分定量尺寸 (用以标注建筑实体或配件的大小) 和定位尺寸 (用以确定建筑实体或配件的位置) 。c.竖向标高:楼地面、强身留洞等的定位。

(3) 竖向标高:

楼地面、强身留洞等的定位。

(4) 标示与索引:

a.标示:图名、比例、指北针。b.索引:其它图纸的内容。

平面图其实就是建筑物的水平剖面图, 通常位于窗台的上方, 用正投影法绘制。剖到的用粗实线, 看到的用细实线, 剖切位置以上的用虚线表示。

3.立面图:

包括立面图样, 定位、定量, 标示与索引。

(1) 立面图样:

建筑外轮廓线、墙面线脚、分隔缝、门窗、雨棚等构件。

(2) 定位、定量:

a.关键标高:楼层、檐口、女儿墙、室内外地坪等。b.标注尺寸:定量尺寸 (分隔缝宽度、平剖面未能表示的洞口尺寸) , 定位尺寸 (分隔缝间距、平剖面未能表示的洞口定位) 。

(3) 标示与索引:

标示 (两端轴线、图名、比例) , 索引 (构造详图、外墙用料) 。

立面图是建筑物的外视图, 一般用正投影法绘制, 复杂平面的还可用平面展开投影图, 主要表达建筑物的外形效果。

立面图竖向主要尺寸应标注三道尺寸线:立面总高度、楼层高度、门窗洞口尺寸、阳台栏杆尺寸等。

4.剖面图:

包括剖面图样, 标高尺寸, 标示与索引。

(1) 剖面图样:

剖切到的建筑实体, 剖切方向所见到的建筑构配件。

(2) 标高尺寸:

标高 (标注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配件的标高) , 尺寸 (外部高度尺寸和内部高度尺寸)

(3) 标示与索引:

标示 (两端、变形缝及高度变化处的轴线、图名、比例) , 索引 (构造详图、外墙用料)

剖面图是建筑物的竖向剖视图, 用正投影法绘制。剖切面应选用典型、复杂有高差变化的部位, 复杂项目应生成多个剖面, 以清晰表达建筑物的空间关系和构造措施。

剖面图主要竖向尺寸应三道尺寸线:总高度、楼层高度、门窗洞口尺寸、阳台栏杆尺寸等。

5.大样详图:

构造详图, 配件及放大详图, 装饰详图。

构造详图, 配件及放大详图一般可选用国家及地方标注图集, 复杂和特殊要求的由建筑师单独绘制。

装饰详图只有在有较高标准的一般由二次装修另行设计。

建筑详图是指在平、立、剖面图中无法交待清楚, 需要进一步详细表达的建筑构造和建筑配件。

以上只是建筑施工图设计与制图表达的基本逻辑模式的简要介绍, 相关的具体细则、简化快捷方法还需设计师自身经过长期的锻炼和不断总结, 才能使自己的施工图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建议年轻的建筑师在日常的施工图设计工作中要用心总结, 每个项目设计完成后做好笔记, 将不足处记录下来, 以此借鉴, 同样的错误不要重犯,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

上一篇:防范信托风险下一篇:中药鉴定技术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