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心理特点

2024-09-07

中职生心理特点(精选十篇)

中职生心理特点 篇1

1 抓住好奇心理,激发学生技能训练的热情

中职生的年龄都在十五六岁,通常在接触到新鲜事物时都有很大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与生俱来的,对未知世界的观察、探索、思索和提问,是产生兴趣的源泉和动力。好奇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当中职生刚进入电力拖动实训室时,看什么都好奇。他们每见到一种电器元件,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这时,教师就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学生入境。例如在“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技能训练中,当学生看到安装完整的控制线路板时,就会问“这是什么控制电路?它能控制电动机运转吗?”,这时教师就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首先演示该控制线路板控制电动机运转的情况,然后告诉他们要想了解控制线路的具体作用,就应该先弄清楚每一个电器元件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根据电动机的控制要求,用这些电器元件组成一定的控制线路,就能达到对电动机进行控制的目的。这样就能调动起学生的技能训练情绪,使他们产生跃跃欲试的热情,让他们在好奇中学到新知识。

2 抓住畏惧心理,加强技能训练的安全教育

安全用电是安全生产的头等大事,学生在进行电力拖动技能训练过程中,必然要接触到带电操作的情况。如果不了解安全用电常识,很容易造成人身触电、损坏电气设备。而大多数中职生在进入职业学校前大部分没有进行带电操作的情况,所以每次上课前,老师都要强调安全用电常识。再加上家长的教育“电很危险,不能随便乱动”的思想根深蒂固,让他们产生了畏惧心理。尤其是一些女学生表现更为突出。有一位女生在进行通电试车时,接好电源线后就是不敢合上电闸,只用一个手指头轻轻地碰了碰电源开关,好象真能被“电老虎”咬着似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安全用电知识的教育。要从操作规范入手,引导学生按照操作步骤一步一步地进行,明确用电程序,绝不允许不检查线路而直接通电试车,更不允许以电取乐,俗话说“电老虎”,谁惹它,它就咬谁,但是只要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它也只不过是一只“纸老虎”。这样学生就对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不仅克服了对电的畏惧感,还懂得了安全用电。

3 抓住焦虑心理,培养技能训练的自信心

电力拖动技能训练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大部分中职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心理承受能力也比较脆弱,当碰到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时,往往打退堂鼓,表现出烦躁不安,消沉的情绪,失去了技能训练的自信心。记得有一位学生在参加技能比武活动时,在电动机控制线路故障排除时,由于紧张,误用万用表的“电压挡”当作“电阻挡”测量线路的通断情况,无论怎样测量万用表的指针就是不偏转,于是就灰心丧气,烦躁不安,呆呆的站了四十五分,结果一个故障也未排除。由此可见学生的焦虑心理对技能水平的发挥影响非常大。对于在技能训练中对于有学习焦虑的学生,教师应抓住时机,对他们进行自信心的培养。中职学校的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首先要教育他们正确看待成败得失。“胜不骄,败不馁”,即使失败了也不要灰心丧气。其次,要正确地评价自己、看准自己的优缺点。在发扬长处的同时,积极克服自己的缺点。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对他们的表现多表扬,多鼓励,让他们看到自身的长处和优点,让他们在享受成功的喜悦中,树立技能训练的自信心。

4 抓住浮躁心理,采用灵活多样的技能训练方法

电力拖动技能训练有特定的工艺要求,比如板前明线布线要求布线应横平竖直,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不能反圈,不能露铜太长,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的训练。刚开始,学生的技能训练兴趣很高,都能愉快的完成训练任务。但时间一长,学生们就容易产生浮躁心理,坐不住了,听不进去了,操作也不规范了,对教师布置的训练任务总想找点捷径,快点完成任务。如何能让学生持久地进行训练,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例如在学生训练过程中开展“技能比武”活动,激发学生技能训练的斗志,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使技能在竞争中提高。还可以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开展“比、学、赶、帮”活动,提高学生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在相互比较、相互学习、相互追赶中提高技能训练水平。同时还可以将技能训练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强化技能训练水平。

当然,学生在技能训练中还会出现其它的心理特点,只要我们仔细观察,抓住学生的心理,并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相信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技能训练水平。

摘要:《电力拖动线路与技能训练》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本文从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充分认识到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在技能训练的重要作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技能训练水平。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电力拖动,技能训练

参考文献

[1]罗新红.《中职生心理健康》,冶金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2]李敬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四版),中国劳动出版社,2007年版。

中职生心理特点与语文教学 篇2

王建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都非常强调和重视职业教育,但是受历史、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制约,职业教育对缓解教育危机和降低失业的功能还没有被充分地发挥出来。从多年来职业教育发展实际情况看,随着大学、普高的逐年扩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日益萎缩,初中阶段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主要生源。可以说,中职生中的大多数是在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就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中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与其他相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相比还具有以下几个独特的心理特点。

一、中职生的心理特点

(一)社会价值观问题

由于社会的复杂性,中职生的审美观、价值观、认识、辨别事物规律的能力还不够成熟、全面,长期受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不能进行有效的甄别和抵制,加上社会对中职生的偏见和歧视,使得中职生出现了许多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并由此形成偏激的甚至错误的社会价值观。

(二)家庭教育问题

家庭父母关系不和,个别家庭由于父母离异或双亡,孩子从幼小就缺少温暖和关爱,使学生的心理不同程度的受到伤害,导致性格扭曲,个性偏激,家庭教育方法、经济状况差异也会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一是有的对子女前途甚为关切,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很高,但对子女的实际能力、兴趣需要及心理状态缺乏理解与沟通,常常用命令、指责的态度强迫孩子去学习,在这种无可奈何的境况下导致学生产生要么“屈从”,要么“反感”的不良心理反应。二是有的过分的满足孩子需要,唯恐孩子受到什么挫折,对孩子过去过于溺爱,过于呵护,即使学生在校犯了错误或有不良行为,也责怪老师教育不当,这种行为助长了学生产生依赖、孤僻等不良心 理素质。三是有的父母对子女“恨铁不成钢”因而丧失信心,放任自流,从而导致学生骄横跋扈,唯我独尊的任性个性,心理和行为得不到和谐发展。

(三)学习心理问题

职校生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学习心理心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学习焦虑等现象比较普遍。

(四)情感心理问题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是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职校生的内心世界是五彩缤纷、各具特色的,而情绪情感最能体现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复杂多变。情感问题主要为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感情容易遭受挫折,挫折容忍力弱,情感严重压抑,情绪体验消极。

(五)个性心理问题

个性是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职校生中“落水者”的心态,“失败者”的心态,“多余人”的心态比较普遍,使得他们难以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和振奋向上的个性面貌。主要表现为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社会适应能力较弱,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损害,不良性格特征普遍存在。从当前职校生个性塑造的实际情况看,狭隘、妒忌、暴躁、敌对、依赖、孤僻、抑郁、怯懦、神经质、偏执性、攻击性等不良的性格倾向已经成为部分职校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六)人际心理问题

职校生的人际交往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人际交往萎缩,不愿意与过去熟悉的人打交道,不愿意暴露自己职校生的身份;异性交往上的行为偏差,早恋现象比较普遍,由此而引发的职校生品德心理问题和性行为过错等违纪现象比较多见;师生间交往缺乏信任感,代际交往的隔阂明显,交往失度失范。一些职校生偏重于“人机”对话式的网上人际交往,有一种“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自我约束力不足和道德自律意识不强,使得人际关系更加冷漠,造成人际情感的逐渐萎缩,产生严重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七)性心理问题

性生理上的剧烈变化,会给职校生带来所谓的“青春期骚动”和强烈的“性困扰”,产生不少性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性征体相的烦恼。许多职校生总在为自己性征体相的不如意而烦恼,性心理反应过敏。有些职校生对性问题过于敏感,表现为过分热衷于性知识的引诱,过多阅读性描写的书籍,喜欢谈论性的话题,传播一些性的笑话,沉湎于性的想象或性的“白日梦”。

(八)择业心理问题

择业就业是职校生人生道路上的一项重要抉择,伴随着这种抉择而来的往往是兴奋、紧张、忧虑混杂于一体的矛盾心态。表现为择业依赖退缩心理,择业紧张焦虑心理,择业思维定势心理。

现代多数职业学校内分为多个专业,又有升学班和就业班,就业班读毕业面向社会就业,升学班的学生毕业可通过单招或全国统考考上高一级的专科或本科继续学习,因此在职高,专业不同、升学班、就业班在语文课的课程设置上都是不同的。

根据各方面情况,中职生语文教学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并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中职语文教学

(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语文教学

语文是基础学科,中职学校就业班虽然在课表中安排了语文,但是学生往往不拿它“当回事”,在一些教师眼中语文课也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究其原因,还是由于教师没有把握好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只是简单地采取普通中学教学的那一套教法,学生学起来自然觉得没劲。要改变这种现象,最主要的还是要从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入手,努力教出语文的职教“味”。

1.就业班的语文教学

首先,以切合学生学情为起点。大多数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基本素养都比较差,不能正确读出字音、写错别字、朗读课文结结巴巴的现象十分普遍。以中职学 生这个学情状态为出发点,需要设计出符合他们学习特点的教学目标和方法,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夯实他们的基础。比如课文教学,从字词句入手,让学生先默读课文,找出自己比较陌生或易读错写错的词语,通过查字典,给这些词语注上拼音,并抄写到课堂笔记本上,同时将词语的意义写在词语旁边,完成后可安排词语听写。多认字,读准字音,写对字形,这是提高中职学生语文能力最基础的环节。

第二,以促进专业学习为基点。语文对促进中职学生专业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比如生产工序、产品性质、技术要领的说明,都需要借助语言这个工具。职业学校有比较统一的语文教材,内容也很丰富,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照着课本一课一课往后上,教学形式基本上跟普通中学一样,那么就很难把这些在初中就或多或少厌学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因此,应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发“校本”教材,根据学生的兴趣对课文进行适当精选,编选一些学生喜欢阅读的课外读物,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欣赏。多开展一些有益的语文活动,如朗诵、讲故事、表演、报告、答辩、即兴演讲等,以提高中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以兼顾不同专业为落点。不同专业的语文教学不应以统一的模式进行,应当各有偏重。偏重是指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内容安排和教学方式向专业“倾斜”。比如数控专业的,可适当增选一些数控方面的知识性文章,包括数控技术的发展沿革、革新创造和发展前景等,结合学生学到的说明方法,让他们选择一种产品写一个产品说明书;计算机专业的,可以尝试让学生练习在电脑上写作文,结合文档编辑,用邮件形式提交作文,还可以通过博客形式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发表评论;旅游专业的,可以增加一些古今著名的游记散文欣赏,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多开展诸如讲故事、即兴演讲、答辩等活动。

第四,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支点。注重学以致用,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学和用只有相得益彰,才能提升中职学生未来职业的竞争力。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把语文知识活学活用。比如调查实践活动,从选题到调查,从目的明确到方法的运用,从资料的收集到整理,从观点的提炼到问题的提出,从问题的解决到报告的结构,从数据的统计、核实到报告的形成,可以安排较长时间,让学生深入生活了解社会,最后写出比较完整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中职学校就业班的语文教学只有针对中职学生的学情特点、不同专业特点来开展教学,才能达到促进专业学习、促进职业能力提升的目的。

2.升学班的语文教学.升学班的语文是学生高考必考的科目,总分150分,是非常重要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提高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端正学习思想,重视语文学习。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这一学科的重要性。语文是百科之本,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语文对于审好题,透彻地理解概念、公理等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不仅是学习各门知识的基础,也是生活、工作所必须的。我们从哑哑学语开始,就接触学习语言。教师不仅要训练学生会讲话、讲好话,而且要会写文章。生活中到处是语文,各种场合、各种类型的谈话、讨论,听广播、看电视电影、读书读报、与亲友的通讯等,都蕴藏着语文的因素。教师应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各种类型的语文课外活动,如课外阅读、编写板报、手抄报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体会到语文的重要性和魅力。

第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表现自我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主宰课堂,独“霸”讲堂,而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冲破闭锁心理的束缚。1.建立融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勇于表现。教师在学生中树立和蔼可亲的形象,以博大的胸怀,真挚的感情对待学生,可以使学生尊师、亲师、信师,很自然地产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感情,乐于接受教导。反之,如果教师高高在上,处处以命令口吻要求学生,要学生绝对服从自己,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受到压制,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他们有什么想法、创见,自然不会表露出来。教师还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这会使学生感到自己在集体中拥有的公平地位和展现自我的机会。2.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表现。师生在课堂的情感状态、教学态度是从课堂气氛中体现出来的。课堂气氛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轻松自然的表情,充沛的教学激情,丰富活泼的教学语言,再加上适当的体态语言,如鼓励的眼神,有激励作用的手势等,会 使学生消除压抑感,思维的闸门得以开放,从而乐于公开自己的发现、见解,乐于与教师、同学共同探讨。3.广开渠道,给学生表现的机会。首先,机会应该均等。其次,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使它们的个性特长得以发挥。再次,激活学生成功心理,使学生敢于表现,乐于表现。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学困生也不例外。激活学生成功心理,使之从自己的劳动收获中看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能学好语文的信心。

第三、重视思维训练,提高思维能力。1.多说多写,训练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两者的关系比较密切。一般说来,一个人能用语言把思维的内容表达得越完善周密,思维本身就会越清晰,越合乎逻辑。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说、写的机会,提高能力,发展思维。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置疑,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1.以课堂为主体

(1)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因为中职生对教师有敌意或惧怕心理,所以首先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尊重每一位学生,接纳并正确认识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对象就是这样的,这是没法改变的事实,要意识到职校教师的成就不只在学生的成绩而在重塑人的心灵,这样教师心理才能健康,情绪才能稳定,在教学中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抓住学生特性,创设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恶学习,所以教师首先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就要采用创设情境,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要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不断给学生新的“刺激”,以形式活跃气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黄山记》一文时,可抓住学生喜欢玩的特点,教师以导游的身份介绍黄山的特点。

(3)充分挖掘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

“有志者事竟成”,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坚强意志的支持,才能成功。意志的培养,除在生活实践中锻炼之外,还可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渗透的方式来培养。比 如,在教学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之时,教师要自觉地将要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取得成功的信念传达给学生。

语文既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又是一门有人文情感的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学习屈原、杜甫、范仲淹,一定要理解他们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受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以校本教材为引导

现在的中职生喜欢的读物以娱乐、鬼怪故事、网络小说、言情小说为主,更有一些学生以读黄色、恐怖小说来寻求刺激,基本上不去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语文教师可以编写并利用校本教材,让学生在校本教材的引导下,遨游于古今中外的文学海洋,接受一次次心灵的洗礼。

(1)设定目标。

将校本教材的使用目标设定为:①让阅读优秀课外读物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②抵制不良杂志等对中学生的精神侵害,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③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创造能力。

(2)营造氛围。

设立班级读书角,利用学校图书资源,每周两次早读课、一次午休课作为集中阅读时间,采用师生共读、课内集中、课外分散的方法,以学校职业文化节为平台来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3)开展活动。模仿娱乐节目“我爱记歌词”的形式,开展“我爱记古诗”的竞赛,让学生在古诗词的阅读欣赏中汲取中华文化的精华,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自己是一个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自豪,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织学生观看中外优秀影片,利用优秀影片独特的魅力,引起学生思考、共鸣。比如,观看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和魏敏芝他们一起体会团结合作的重要;欣赏影片《十七岁的单车》,在小贵和小坚的冲突中看到自己的冲动和迷茫,正确认识自己;观赏影片《母亲的眼睛》,体会三种不同的母爱,在催人泪下的故事中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探讨“大家”与“小家”的不同之处等。

3.以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为载体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其他的教育,再加上中职生普遍存在逆反心理,因此传统的课堂式和说教式教育对于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收效不大。针对学生喜欢新奇,喜欢活动的天性,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别于其他知识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心理知识,更要让他们把这些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之中,从而改变自己的观念、看法。因此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方式是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去体验、去感受,让他们的内心在活动中受到触动。基于这点,为了更好地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师必须组织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

(1)“感恩”、“自信”、“诚信”教育。

手抄小报的活动,能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意识到感恩、自信、诚信的重要,从而学会感谢同学、感谢父母、感谢社会、感谢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优缺点,树立学习、生活的信心;学会诚实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等。同时在活动中也能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分享。

(2)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训练的机会,开展各类活动。

展开“男女同学该如何交往”的专题讨论,进行“我的明天,我做主”的演讲比赛,举办复述令人感动的故事竞赛等。这些活动不仅能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能让学生意识到怎样的交往才是男女同学交往的正确方式,意识到自己的优点,意识到自己的明天该由自己掌握,意识到人类有许多珍贵的情感,应该好好珍惜这些情感。

(3)运用写作这一平台,展开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生心理特点 篇3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特点

职业类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要求,通过对学生的心理卫生知识、技能、情感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与健全的个性,增强其面对未来可能受到心理冲击的适应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

一、职业类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

目前,多数职业类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选修课为主,采用课堂教授的方式开展教学。许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不是专职的,而是同时教几门不同课程的兼职教师,职业类院校心理专业毕业的教师偏少。

二、职业类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教材有限

职业类院校相对于普通高校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较少,并且没有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进行修订。教材涵盖的内容较宽泛,理论知识偏重,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感兴趣的知识。

2.课时较少

由于教材的缺乏,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时只有三十多节课,主要集中在某一个学期。

3.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选修课,考试形式又多为开卷,许多学生存在思想误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无关痛痒,只注重专业课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获得。同时在学校层面上,部分职业类学校只是运用统一的教材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三、建构基于不同阶段中职生心理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职业类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不多,学校应结合本校的学生特点自主开发校本教材,并根据学生所在的年级分阶段进行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包含的具体内容如下:

(1)学习心理与专业发展。中职学生往往学习兴趣不浓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专业方向和社会发展需求,学校要对学生的在校学习和专业发展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心理机制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并对职业生涯做好规划。该部分内容应针对刚入学新生和即将毕业面临就业的学生。

(2)人际交往内容。该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师生交往、亲子交往和平行交往三个部分,根据学生在学校、家庭中可能会遇到的人际矛盾,结合相关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的内容可安排在第一学期,从而减少在校期间的人际问题。

(3)人格内容。健康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是心理健康的最高灵魂和统帅。主要培养职业类学生自信自强、乐观开朗、勇敢果断、持之以恒、宽容大度等良好的人格品质。该部分内容可安排在第二学期进行教授。

(4)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青春期是人生的花季,也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困惑的时期,该阶段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阶段,也是学生接受教育和学习的宝贵时期。因此,帮助职业类院校学生认识和掌握青春期的发展历程,形成正确的性观念和恋爱观,把主要精力用于学习和校内外各类活动。该部分内容可安排在学习生涯中期进行教授。

(5)情绪教育。由于职业类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感体验丰富,思维活跃,但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情绪产生的心理机制,帮助学生掌握控制情绪的方法,用理智调节情绪,解决自身生活和学习中的烦恼,并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该部分内容可安排在学习生涯中期进行教授。

(6)压力管理内容。虽然职业类院校相对于普通中学来说学习压力较小,但自杀伤亡事件仍频繁出现在职业类院校中。学生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学校、家长以及社会三个方面。因此,应注重学生的压力管理,帮助学生将负性压力转化为正性压力。该部分内容可安排在第一学期进行。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

(1)教学方式多元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心理知识的动力。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应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联系,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能自主处理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目前,职业类院校都有心理咨询室,但缺乏心理活动室,为了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学校应建设心理活动室,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更好地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心理活动课程。除此之外,还应注重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如讲到青春期时,针对男生和女生的青春期生理特点可通过安排讲座的方式来进行教授。

(2)校本教材的开发。目前适用于职业类院校学生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偏少,降低了学校的选择性和针对性。因此,职业类院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基础内容与本校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来编写教材。

(3)构建网络平台。目前,多数学校都有心理健康平台,并有相关的心理测验软件统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但多数平台缺乏互动,学校对平台的宣传不到位,学生并不知道有心理健康的平台。因此,为了提高可操作性与学生的实际使用率,学校可开通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并在全校内推广,让每位学生关注微博和微信号。学校可通过开通的微博与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通过微信公众号还可以进行网络心理咨询和学习任务的发布与完成。

3.注重隐性心理课程的开发

隐性课程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充分挖掘隐性课程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教育因素,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学校隐性课程的开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开发学校物质环境中的隐性课程。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园的一草一木来熏陶和感染学生。

(2)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应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身素养,使教师掌握心理学相关知识,通过自身、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课外活动也是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具有体育性、活动性和竞赛性。课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除了课外活动,学校还应创设和谐的宿舍文化,帮助学生和谐相处,改善不良的人际关系。

4.课程教学评价与考核

(1)教学评价。为了更好地评估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状况,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围绕教师、学生与教学三个方面展开。教师主要围绕专业知识、基本素养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进行评价,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评价表格。

(2)课程考核。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考核多数学校采用的是开卷考试的形式,出试卷时教师应充分考虑试卷的信度和效度。同时,对学生的考核应从多方面考虑,不能只依照卷面的分数,可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平时作业情况、活动课的参与度、上课的表现等制订相应的标准来对学生进行考核。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努力,一个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有助于学校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叶红云.灵活运用参与型课型改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模式[J].职业技术,2011(7).

中职生心理特点 篇4

李炜光先生的《工商文明的基因》, 便是从企业文化的角度, 揭示企业运行背后的“精神和规则”。作者指出:工商文明的基因主要包含平等、民主、法治、合作、信用五个方面。所以笔者尝试结合电子商务专业, 以工商文明的基因五个方面为抓手,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提升中职生的工商文明素养。

一、平等对话, 促进互动, 提升平等交流素养

《工商文明的基因》一文指出:工商文明中的平等基因, 正是市场社会活力永存的原因。那么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也应该结合电子商务专业, 进行平等对话, 促进互动, 提升平等交流素养。

语文新课标指出, 语文教学应重视“平等对话”。语文课堂上的平等对话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教材的“对话”。在教学《工商文明的基因》一文时, 我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和文本:列出表格, 让学生在文本中找出工商文明的基因包含几点, 并指出分别有哪些表现及意义。在教师、学生、文本的自由平等对话过程中, 感受平等对话过程、交流独特理解、体验思维碰撞之喜悦。

这种平等交流的素养是电子商务活动双方实现平等交流的基础。

二、发扬民主, 创造和谐, 提升民主协商素养

工商文明中, 无论是多么重大、严峻的问题, 都以协商、谈判的方式解决。电子商务活动中网络营销等也是需要以协商的方式促成的。我们的语文动态课堂也需在民主的氛围中生成。只有发扬了民主, 创造出和谐, 才能提升民主协商素养。

中职语文实践活动, 更应该注重以特有的方式缩小师生间的情感差距, 使学生身心愉悦、自由自在地学习。在语文课堂上, 教师要注重师生关系的重构, 正如孔子所言:“师不必贤于弟子, 弟子不必不如师”, 这样的新型师生观, 必定会让学生“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教师应注重在民主的基础上, 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 教师还应注重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比如我在教《鸿门宴》一文, 讲到刘邦“妇女无所幸, 此其志不在小”时, 有一位调皮的男生唱到“爱美人, 更爱江山”。其他同学在偷笑, 以为老师要责怪他口无遮拦, 但是, 我却说了这样一句:“这句创新的歌词真是唱出了刘邦的心声啊, 真是用得太到位啦!”这一句赏识的赞语, 缓解了紧张的气氛, 整个课堂充满了和谐的温情。我想, 那位男生以后还会突发奇想, 说出一些“豪言壮语”的。

这种民主氛围的营造, 让电子商务学生在以后的电子商务活动中养成万事商量着办的习惯。这种民主协商素养的提升, 有利于激发学生在未来岗位上不断开放、创新。

三、渗透法治, 规范行为, 提升规则意识素养

李炜光认为, 商人的财产权以及订立契约, 最需要法律保护。电子商务活动中自然存在一系列法律问题, 如:电子商务法、电子支付中的法律问题、网络广告的法律规范问题等等。所以, 电子商务活动亦需要活动双方遵守网络的一系列规则, 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语文教学中, 注重渗透法律意识, 有助于专业遵守规则素养的提升。在进行写作训练时, 我有意识地将法治意识渗透进去, 比如, 布置学生写作一篇关于中学生法律意识强弱的调查报告, 让学生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按照调查报告的格式要求完成写作, 既训练了应用文的写作, 又加强了学生法制观念。还可以设计口语交际, 如:某某同学的朋友想将违禁品藏在他家, 请设计两个人六个回合的对话。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 明白窝藏也是犯法的事情。通过开展一些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教师致力于浓厚法制氛围的创设, 不失为一种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有效方法。

我注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治, 规范行为, 从而提升其规则意识素养。这样,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 遵守网络规则便不再是难事, 他们会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同时, 遵纪守法。

四、加强协作, 优化效果, 提升商业合作素养

《工商文明的基因》一文指出:商业竞争有着深邃的合作内涵。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电子商务越来越普及, 而这一商务活动非常注重合作, 在合作的基础上, 更易优化活动效果, “合”则“生财”。电子商务包含网络交易, 而合作正是实现“双赢”之捷径。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离不开语文教学中的合作理念的渗透。如在教学《工商文明的基因》一文, 讲到“商本位”与“官本位”的相异之处时, 我设计一个探讨环节。然后分小组讨论, 共同交流自己对两者的理解, 并谈谈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实例;在此基础上, 共同归纳二者的特点, 最后由代表发言。这一环节的设计, 让每一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都自己的天地。学生在探讨过程中, 增强了协作意识, 激发了团队凝聚力, 优化了思考的效果。商业合作素养的提升让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明白, 在以后的工作岗位, 要将利益最大化, 实现“双赢”, 必须加强与伙伴的合作。

五、建立信誉, 铸就人格, 提升商业契约素养

《工商文明的基因》中提到,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 它依靠的是信用。电子商务交易双方须遵守共同的契约, 信用是电子商务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只有建立信誉, 才能铸就健康的人格。

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也须渗透信用教学, 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商业契约素养。如在应用文写作中, 教学拟写合同, 并告知“依法成立的合同, 自成立时生效”, 这也是《合同法》第44条所规定的, 双方便须遵守, 如若违背, 则须接受相应的惩罚, 如缴纳一定的违约金等。另外, 通过开展以“电子商务活动中是否要讲诚信”为话题的辩论赛, 在辩论的过程中, 明白信誉的重要性, 从而知晓电子商务活动中电子签名等的法律效力。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语文实践中, 领会到若信用不在了, 那么人类就会退到蛮荒时代;若无信用, 电子商务则名存实亡。

中职语文教学则应结合专业,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 提升中职生职业素养。这是由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特性决定的。

中职生心理 篇5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各校的初三毕业学生。也意味着他们都具有初中的心理行为特征,除此之外他们还面临着社会的挑战和考验。因为大部分的职校生都是内宿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大大地增加,他们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但取而代之的是要比同龄人更早地步入社会。因此职校生的心理问题会比普通初中生要较为复杂,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的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

1、由品德问题引起的不良行为。由于职校生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在初中学习成绩差,思想品德相对落后,在初中得不到同学和学校的认可才选择职业技术学校。因此职校生的逃学、偷窃、施暴、恐吓、抽烟等不良行为相对普通中学要多。

2、心理性问题多为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厌学情绪,以及出现焦虑、恐惧等。它们的产生与一定的压力紧密相联,而这些压力来自学业、社交、就业、与异性间交往的压力等。由于初中底子薄,职校的专业课程大多数是高深难懂,他们的自信和自尊明显不足,若此时不及时调整自我,这种心理反应会慢慢地扩展到人际关系、与异性交往等诸多方面。

3、情绪问题严重。处于十六七岁的职校生内有明显的情绪两级性,容易出现兴奋、激动或极端愤怒、悲欢,这些极端的行为一遇刺激立刻就会爆发。在我校就曾经出现过许多这样的例子:一位女学生因为一男同学不再与之交往而在大雨中狂叫痛哭。这些不良的情绪会使他们不能正确分析和认识自己的实际情况,既怨天忧人又对自己妄自菲薄,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表现得如弱者一般。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中职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学习上的原因。学习是学生来校的第一任务和主要活动,学生的身心发展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因为职校生原本基础偏差,进入职校后学习内容变化,学习科目增加,学习速度加快,学业竞争及就业压力大,对学习和生活所面临的问题他们没有充分的准备,一旦遇到挫折就觉得受不了,产生厌学厌世心理,有些学生还会出走、打架斗殴、轻生等。

2、家庭方面的原因。试问有多少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进重点高中,上大学?而进入职校是家长在对学生失望后的选择,或因家庭经济问题而希望孩子早日学成出来工作以减轻负担。因此中职生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影响和刺激下,心理压力增大,常有身心交瘁的感觉。他们不愿和别

人交流真实感受,也不善于合理宣泄不良情绪,极易产生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如果不及时调节和引导,他们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和情绪,给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3、自身内在因素。职校生是中考的失败者,缺乏自信,喜欢通过与同龄伙伴相比较不肯定自己,同时重视周围人地自己的评价,一旦评价失之偏颇,就再也看不见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产生自卑心理。而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因对自己有过高的估计和期望而产生自负心理。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或家庭经济较富裕的学生则会产生优越感,容易产生攀比心、虚荣心、嫉妒心。

针对以上分析的情况,如何解决中职生的心理问题已成为各中职学校的首要议题,特别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中职学校作为一个提供劳动就业的窗口,为社会输送相对年轻的技术型的人才,能否解决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决定了今后学生能否适应快速的社会和生活的变化。当今社会要求的是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技术人才,因此我们对学生在校的各种心理问题要做出及时的反应。首先,教师要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歧视他们,要有信心和热情来关心爱护学生。我们一些教师做学生工作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其实这是一个非常严重错误。我们可以很随和地和学生在寝室、教室、操场、校园小径上进行教育开导,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

其次,老师要用心聆听学生的心里话,因此学校还可以召开一些班级民主生活会、座谈会,使学生有机会发表意见,释放情绪,淡化学生心中的不快,老师再针对相关的问题及时进行教育。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种集体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的乐趣,从而点燃他们对生活的希望。

再次,老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加强对学生的自信培养,养成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失败。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学生的职校生活中,老师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学生的忍耐意志,教会学生自我宽慰,自我悦纳,心怀坦荡,潇洒地面对人生,为三年后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中职生网络依赖特点及引导策略 篇6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以它特有的优势和发展速度,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当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时,由网络成瘾、网络依赖、病理性使用网络等带来的心理或教育和社会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而青少年又是网络使用者中最活跃的群体,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给青少年娱乐、交友和学习开辟了新的渠道,但同时,不正确、不文明地使用网络也会腐蚀青少年的心灵。青少年这一群体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青少年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中职生作为青少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普遍存在网络依赖的现象。通过分析中职生网络依赖的特点,找出针对性的引导策略,对于预防中职生网络依赖,培养中职生健全人格,有着重要意义。

一、现状:中职生网络依赖现象普遍,但重度网络成瘾比例低

2007年广西药科学校的陈芳勃老师曾对本校学生进行了网络成瘾状况调查,发现“重度网络成瘾率只有0.9%”。[2] 2009年山东师范大学的贺虎老师也曾对枣庄市中职生网络成瘾情况做过调查,发现“重度网络成瘾学生较少,轻度网络成瘾或网络依赖的学生较多。一般是一个学校同年级的几个班级内才能发现这样的特例,但各班级几乎都有不少轻度网络成瘾或网络依赖的学生。”[3]我也曾在本校做过相关调查,得出同一结论。

随着手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上网越来越方便。作为封闭式教学的中职生来说,手机成为他们网络使用的主要工具。随时随地使用手机上网聊天、听音乐、玩游戏、查信息等现象在中职生中普遍存在,加上中职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能很快掌握上网技术,相对升学压力低、学习负担轻、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自制力较弱,随着他们用手机上网的时间增加,其网络依赖性就会增加。据访谈了解到,几乎所有的学生每天打开手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上网挂QQ,看微博、甚至很多学生24小时挂QQ,平时教师布置作业或要求讨论问题,学生也喜欢第一时间上网搜索答案。用学生的话说就是“有百度,没难度”。一旦没有网上,学生就不知道如何完成作业,生活也提不起劲来了,普遍表现出对网络的一种依赖。但中职生不像大学生,每周一至周五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中职生统一住校,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上网,只有在上机课和周末才有可能上网。中职生平时都只能利用手机上网,使用范围受到很大的局限,这是造成中职生网络依赖程度相对较轻的原因。

二、中职生网络依赖的特点

1.网络依赖的学生中,来自农村的较多

陈芳勃老师和贺虎老师的调查显示,中职生网络成瘾的比例是农村的学生高于城市的学生。中职生初中阶段大部分在乡镇都是走读的,一直处于家长的监督之下,加上农村的网吧较少,他们可支配的零花钱相对也少,所以接触网络的机会少。进入中职学校以后,学生脱离了家长的监督,城市网吧较多,手机上网便利,最主要是他们有了可自己支配的生活费,加上对网络的神秘充满了好奇,造成农村的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

2.上网的主要倾向是“网络交往”和“网络游戏”

陈芳勃老师的调查中发现,“有网络依赖的学生上网内容占前3位的分别是:上网聊天53. 4% 、上网玩游戏22. 5%、上网查资料11. 9%”,并得出上网聊天、玩游戏是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的结论。[2]“网络交往”和“网络游戏”之所以是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那是因为“网络交往”和“网络游戏”极大地满足了中职生的心理需要。

中职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青春期,渴望独立,渴望尊重,也渴望友谊和交流,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又未能摆脱父母和长辈的管束和经济依赖,渴望得到自我认同的中职生也因为本身能力及残酷的现实而得不到满足。加上他们自我控制力差,好奇心和好胜心强烈,虚拟的网络世界成为他们大展拳脚的新舞台。不只内容丰富多彩、画面生动,还操作简单、沟通便捷,甚至可以把自己包装得“富丽堂皇”,网络世界成为满足他们自身需要的舞台。而网络游戏又是中职生的最爱,一个个关卡的闯关,高手的头衔,虚拟奖励和与伙伴竞争比较,都让他们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而QQ、微信等便捷的网上聊天工具,也刚好满足了中职生强烈的交友需要。通过网络,他们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随着手机的普及,网络聊天和传递信息也成为学生交友的主要手段。当他们在虚拟的世界里一次次获得快乐与满足时,便会希望重复获得。中职生在现实生活中越缺乏关爱和成就感,就越容易形成“网络交往成瘾”和“网络游戏成瘾”。

3 .网络依赖的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陈芳勃老师的调查中发现,“对上网后与网友约会时受到性侵害,有26. 5%的学生会采取报警处理,但仍有22. 1%的人持无所谓态度。认为被侵害后对生活非常有影响的占31. 6%,但也有27. 3%认为对生活完全没有影响。”[2]中职生一旦沉溺于网络,就容易对社会认知能力下降,对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活动的认识单纯,缺乏对现实中丑恶事物的认知和了解,缺乏明辨是非和应付复杂局面的能力,表现出安全意识淡薄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4.重度网络依赖的学生多具有性格缺陷

调查发现,重度网络依赖的中职生,往往有自闭、抑郁、偏执等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性格孤僻、成长过程中受到过重大挫折的孩子,或心理不成熟、自控能力差、人格不健全的中职生,最容易产生严重的网络依赖。这些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遭受挫折,自我表现行为得不到肯定,自尊心长期得不到保护,对现实生活充满厌倦,而网络世界给他们提供了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得到的权力、美色、金钱,在网络世界中他们感到无限的满足。因此,为了逃避让他们无限伤感的现实、为了获得自我满足,他们沉迷于网络难以自拔。

三、中职生网络依赖的引导策略

1 .加强计算机知识教育

加强计算机课程的系统教育,可以消除学生对计算机、互联网的神秘感,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可多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学习,例如图片处理、网页制作、flash制作、网络安全设置等。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关注学生上网的情况,引导学生把互联网作为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工具,教会学生有目的地上网查询,而不能在网上漫无目的地闲逛,避免沉溺于网上聊天、网络游戏。帮助学生提高自控能力。endprint

2 .丰富职校生的课余生活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有利于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余时间,把学生从虚拟的世界中解脱出来,在现实世界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从而减少其上网频率,缩短其上网时间。与普高学生相比,职校生无升学压力,学习环境宽松,机动时间相对比较多。因此学校可以多购买一些文体健身器材,定期举办各种文艺和技能比赛,使学生有事可做、有活可干,这样客观上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其上网的次数和时间。

3.加强网络危害的宣传教育

要通过大量事实和主题班会课让学生认识到沉溺于网络的危害性,培养他们正当的兴趣和爱好,使其自觉抵制网络游戏、黄色网站的诱惑,学会自我保护,增强其对网络成瘾的免疫力。通过组织开展以“网络的危害”为主题的讨论会、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在校园内形成“健康使用网络,远离网络成瘾”的浓厚氛围,增强中职生对网络成瘾的免疫力。

4 .满足学生的自尊和情感需要

职校生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中处于尴尬地位,普遍自我评价较低,只能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表现、肯定自我。所以,学校应该关心、尊重、重视学生,创设机会发挥学生的潜能,挖掘其优点,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本领充满自信。学校应该创设一个和谐、融洽的情感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使学生在集体中获得友谊和关爱,满足学生爱和归属的需要。对性格孤僻、内向的学生,要给予亲情、友情般的关怀,使他们不至于留恋网络的情感世界。

5. 加强心理健康辅导

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生理和心理教育、性教育、人格健全教育和网络成瘾案例及危害教育等,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加强对性格孤僻、交际困难、心理障碍、问题家庭等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消除心理障碍、融入集体活动。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多方配合,共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如加强班主任心理知识的培训,开展心理信箱和心理咨询室,建立需要心理辅导学生的成长档案,安排做学生思想工作比较有经验的教师和心理教师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利用班委会、团支部等学生骨干的拉、帮、带作用进行个别帮扶,逐步引导他们克服孤僻性格、消除心理障碍、走进阳光下、融入班集体,减少他们网络依赖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2011 (7).

[2]陈芳勃.广西中等卫生学校学生网络成瘾的调查研究[J].广西医学,2007(29).

[3]贺虎.枣庄市中职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和对策[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10).

[4]李沙.职校生网络心理现状调查与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14).

[5]尹繁荣,周世杰.浅析职校生网络成瘾的原因[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

[6]罗胜庆.青少年网络依赖的心理分析与应对策略[J].现代教育论丛,2009(10).

简析中职生心理特征 篇7

一、中职生心理存在的问题

1.厌学情绪严重, 缺乏对理想的追求

(1) 对学习不重视, 学习无用论。

由于大不多数中职生基础较差, 对自己没有信心, 认为只要有了关系, 就能够谋得好前途, 并没有把读书看做自身发展的重要条件。

(2) 学习没有目标。

现在中职生中, 大多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很多学生会出现想学学不进, 加上学校的效率低, 从而愈加的恐学、厌学、焦虑, 形成恶性循环。

2.生活中情绪不稳定, 存在逆反心理

(1) 情绪波动大, 缺乏自我控制。

不少中职生比较冲动, 理智性差, 碰到事情, 在情绪上容易大喜大悲、大起大落、时而自负、时而自卑。

(2) 逆反心理严重。

具有逆反心理的中职生, 常常与学校的纪律和统一规范背道而驰。不喜欢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不喜欢参加班集体的活动, 在生活中我行我素, 追求个性。

二、中职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

1.自身因素:意志薄弱

学生本人的意志薄弱, 思想松懈是造成厌学、叛逆等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中职学生一般都是因为考试成绩不佳, 才无奈选择中职学校, 由此对自己的要求与希望降低了。而且中职生这个时期自我认识, 以及对社会的辨认未成熟, 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诱惑, 觉得学习辛苦, 于是追求享乐。

2.家庭因素:过高的期望值

现在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 父母把全部希望都放在子女身上。而进入中职读书的大多数学生是因为成绩不理想而选择了中职学校, 父母从心理上受到了打击, 从而对孩子也失去了信心, 任由孩子自身发展。

3.学校因素:教学实践缺乏说服力

中职学生本身在学历上比其他学校的学生社会认可度要低, 因此, 中职学生只能以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取胜, 然而, 中职学校缺少向学生提供企业认可的实践经验, 涉及的实习也没有说服力, 因此很难满足企业和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

4.社会因素:重普教轻职教

社会上对中职学校的认可度不高, 存在普遍的重普教轻职教的心理, 一方面没有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实现现代化的迫切需求, 另一方面没有给中职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社会上, 只认学历的选拔标准, 让中职生在走入社会时频频碰壁, 逐渐丧失信心, 自暴自弃, 认为自己的前途渺茫, 心理上逐渐对社会冷淡、排斥、叛逆。

三、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优化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1) 学校要改变育人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形成良好的校风。

(2) 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教育的影响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家长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2.加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建设

(1) 引进或培训一批具备心理知识、具备辅导能力的教师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设计符合学校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规划和实施方案,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课程。

(2) 建设一批专职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学校中, 首先要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的思想道德素质, 才能够正确的引导学生, 同时还应具备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3.进行学习健康教育辅导

(1) 激发学习动机。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组织和开展活动, 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 引导学生把愿望、兴趣、信念、情感等转化为学习动机。

(2) 培养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利用专业特点, 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教学中教师的教法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

参考文献

[1]刘华.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中职生消费心理浅析 篇8

关键词:中职生,消费心理,科学消费

从表面上看, 消费是中职生的个人行为, 但从心理方面看, 导致消费行为的认知、情感和态度是中职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处于心理成长健全期的中职生, 离开父母的管束, 其心理发展路程直接体现在消费上。因此, 正确引导中职生消费是中职学校德育建设不可忽视的内容。

1 中职生消费心理分析

中职生还没有完全步入社会, 正处于心理成长健全期, 有着丰富多彩又极不稳定的消费心理。

1.1 非理性消费、盲目消费心理

中职生消费已呈现多元化趋势, 除占主要地位的饮食消费外, 在玩乐和形象方面的支出也呈增长趋势, 部分学生甚至为了玩乐和形象而不顾自己的健康。此外, 中职生消费容易出现潮汐现象, 即消费在某一个节点呈突然增高趋势。这表明中职生消费具有非理性和盲目性特点。

中职生处于人生中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阶段, 虽然其消费来源依赖家庭, 但有强烈的自主消费要求。入学后, 中职生开始过集体生活, 半脱离父母的约束。此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加深, 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 中职生表现出更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消费方面由父母做主或干涉转变为完全自主, 这种突如其来的“解放”, 反而让中职生无所适从。加之缺乏消费经验和消费指导, 中职生消费表现出非理性和盲目性, 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 随意性强。调查发现, 很多中职生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感觉。

1.2 追求时尚和攀比心理

中职生普遍追求独特、新奇、时髦的产品, 调查发现, 中职生更换手机的最大原因是“手机功能先进、时髦和新奇”以及“手机落后很丢人”。调查中, 虽然中职生不认为自己随潮流, 大部分否认“流行的就是最好的”, 认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但通过多年的观察, 很多中职生的实际消费方向往往与当下时尚潮流相符合。可见中职生往往不由自主地追求时尚, 其中掺杂着攀比心理。

追求时尚源于炫耀心理, 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客观评价的自我虚构, 表现在消费领域, 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 追逐潮流、相互攀比, 争做流行达人。正是这种心理状态, 使得中职生一时满足了某种心理需要后, 又必然会产生新的渴求, 在消费上希望再有创新和变化。由于中职生多是以集体或小群体方式生活, 个体与群体相互影响, 形成具有共同特征的消费群体。而当群体内部的某些成员进行消费时, 其他成员很容易受到影响, 往往会追随, 在虚荣心驱使下, 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

1.3 理性消费心理

调查发现, 很多中职生在消费时比较注重商品质量、性能、价格等。对于没有实用价值的小玩意和小饰品, 大多数学生表示很少购买。调查还发现, 中职生对名牌产品有理性认识, 他们已然明白名牌代表着质量和身份地位, 但也明白名牌不等于实用。走访中发现, 廉价实用、功能齐全的手机是大部分学生的首选。

消费者讲究消费品的质量, 讲究经久耐用, 讲究实惠的消费心理称为求实心理。消费理性的中职生, 对吃讲究果腹与营养, 对穿讲究御寒和耐穿, 对用品讲究实惠、物美价廉, 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商品。他们消费时会考虑“值不值”问题, 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商品价值与价格是否相符, 追求用最少的钱买最大的价值。对打折商品和附带赠品的商品很感兴趣。

2 对策

2.1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量入为出, 适度消费,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商品。统筹兼顾, 合理消费, 帮助学生处理好消费和积累、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关系, 使消费既能满足现实需要、保证身心健康, 又能兼顾长远需要、促进全面发展。保护环境, 绿色消费, 中职生应遵守科学发展观要求, 选择绿色产品, 注意垃圾的处理, 注重环保, 节约资源。引导中职生树立节约意识, 从国情和家庭条件出发, 适度消费, 从节约一分钱、一粒粮、一度电、一滴水做起, 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

2.2 引导中职生自食其力

目前中职生的经济来源还是家庭和父母, 这种寄生、依赖性消费, 使得中职生体会不到赚钱的艰辛, 更不会合理消费。如果中职生通过勤工俭学等方式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取酬劳, 他们就能切身体会到父母挣钱的辛苦。这种自力更生的消费, 能使学生从心理上抵触浪费行为, 珍惜来之不易的报酬。自力更生的消费更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 在用父母的钱进行炫耀性消费或超前消费时会感到惭愧和内疚。因此, 引导中职生自食其力进行消费对其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2.3 培养中职生理财观念

理财是理一生的财, 也就是个人一生的现金流量与风险管理。要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 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中职生有了理财意识, 也就学会了花钱, 即学会了消费。他们在消费的同时, 会对自己的财务进行有效管理, 实现自己财产的保值和增值。

2.4 家庭要营造健康的消费文化环境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观念对子女影响深远。因此, 父母应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孩子。此外, 家庭要注重对子女正确消费观的教育, 在给予孩子一定的消费自主的同时注意“家情”教育, 对消费要求有意识地区分, 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 加强劳动教育, 促使子女形成勤俭节约的消费观。

2.5 学校加强消费观教育

针对中职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特点, 消费观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 而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比如, 开设消费经济学、消费常识等消费教育课程, 通过课堂教育使中职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与方式, 提高中职生对不科学消费的抵抗能力, 把中职生消费行为引向正确的方向。同时, 学校要加强对中职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针对中职生消费特点对症下药, 有目的、有步骤地加强中职生消费教育。

2.6 形成良好的校园消费氛围

中职医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与特点 篇9

(一) 中职医学生的概念。

中职医学生指的是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将来面向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的学生, 这里主要指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中职医学生与其他的中职生基本一样, 他们的年龄基本上在15岁至19岁之间, 正处于青春的敏感期, 也是性格, 人格的塑型期。他们精力旺盛, 思想活跃, 充满好奇, 接受新事物快, 但涉世经验不足, 容易自以为是, 好高骛远, 狂妄自大, 脱离实际。中职医学生与其它中职生也存在很多的不同。第一, 表现在学业的不同上, 中职医学生所学的专业是医学类的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 学习内容更多的是和人体相关的。像对人体学, 解剖学等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 除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外, 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记忆力。[1]他们通过课堂, 电教资料, 实验标本, 临床实习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专业的信息。第二, 表现在未来职业的工作对象上, 这也是医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最大的不同点。医学生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人, 需要直接面对患病的人和健康的人。职业的特点要求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 高标准严要求, 不能对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有丝毫的懈怠。同时, 工作的性质也对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 从其自身来讲, 中职医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差, 他们需接触全新的专业信息, 学习大量的内容, 学习压力大, 使他们显得力不从心, 无力应付自如。

(二) 中职医学生人际交往的涵义。

中职医学生人际交往指的是中职医学生之间和他们与周围的人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意见交换等活动。由于中职医学生一般都是寄宿生活, 所以他们的人际交往范围是有限的。同他们交往较多的人群是同学、老师、家长,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网友也成为他们交往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当然, 学校的管理者和服务人员与学生之间也会存在交往, 像宿管老师和学生, 他们的相处机会也是很多的。中职医学生的人际交往横向比较起来, 与中学生、其它中职生的人际交往有诸多的相似之处。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年龄相仿, 心理生理各方面的特征较类似。在人际交往方面很多理论、原则、技巧都是相通的, 但是中职医学生的人际交往又具有自己的独特性。[2]这种独特性与他们学习的专业和学习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这就提示我们可以参考其它中职生和中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研究成果, 但是又要结合中职医学生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

二、中职医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

(一) 同性交往与异性交往。

中职医学生的同性交往和异性交往是有自身的特征的。同性交往的双方, 他们更容易接近对方, 形成比较亲密的关系, 成为生活和学习上的好朋友, 形影不离。但是由于青春期的萌动, 心理生理上的微妙变化, 让他们更期待建立异性交往。与此同时, 中职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一下子接触到更多的生殖器官的相关知识, 人体的组织结构, 生命的由来等知识。这些内容的突然出现会使心理还不成熟的中职医学生们有些惊慌, 并充满好奇与期待。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 倾向于形成较私密的朋友关系, 甚至很大可能会升级为恋人。此时的他们对爱情仅仅是充满幻想, 并不能完全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从更严格意义上来讲, 他们之间仅是有好感, 谁也不能为谁负责, 因为他们连自己都无法完全负责, 无法独立生存, 还谈何责任。所以这些不得善果的异性交往让人十分纠结。

(二) 现实交往与虚拟交往。

中职医学生对新生事物是非常敏感的, 接受能力也相当强。在当今“网罗天下”的时代, 他们无疑是新兴网民。现实交往和虚拟交往就成为中职医学生人际交往的全部。这两种交往形式对他们来讲, 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结合, 彼此影响的。他们会把生活中的事情拿到网上讲, 生活也会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有些同学在生活中遇到烦心事, 不好意思或者无法向别人倾诉, 就会选择网络, 通过一些聊天工具, 论坛、博客、说吧之类的交流平台, 把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与网友们交流。也有一部分学生现实交往中遇到矛盾、苦恼, 自己一时无法排解, 就会借助网络游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 交往的双方不再有隶属关系, 利益冲突, 情感纠葛, 并且可以完全把真实的自己掩藏起来, 以自己想象中的形象、身份出现在网络上, 所以彼此会觉得很自在, 轻松、没有任何的顾忌。网络的虚拟性在给网民提供一个释放自己的平台的同时, 也会给现实的生活带来消极的影响。中职医学生们的自身特征显示出他们的自制力不强, 自觉性不够, 是非的判断能力有限, 所以容易造成网络成瘾, 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无法自拔。

(三) 同学交往、师生交往、家庭交往与管理交往。

1. 同学交往。

在同学交往中, 中职医学生彼此年龄相仿, 生理心理特征相似, 加上朝夕相处, 所以更容易沟通。但是由于各人的性格、生活习惯、说话方式、待人接物等方面有所差异, 生活学习中难免会有冲突和摩擦。那么, 在处理人际交往问题方面, 学生们的措施也是大有不同的。有的同学主张息事宁人, 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自己忍忍算了;也有学生觉得不能善罢甘休, 一定要给对方点厉害看看, 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好欺负的;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 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 不去和家长或者老师沟通, 采取自以为是的办法处理, 像有的学生为了所谓的出气, 不计较任何的后果, 不惜“私设公堂”, 对对方使用暴力, 给双方都带来惨痛的后果。不论是在教室还是在宿舍, 同学之间都经常会因为很琐碎的事情而闹别扭, 影响生活的和谐有序进行。

2. 师生交往。

师生交往也是中职医学生必须面对的交往形式。师生交流沟通的内容一般是学业相关的内容, 也有部分学生会向老师请教一些人生或者生活方面的问题。师生交往的时间一般在课堂上或者课间。也有老师把自己的网络聊天号码公开给学生, 实现和学生的网上交流。目前来看, 师生交往的现状不容乐观, 师生关系比较冷漠。由于大部分的中职医学生在初中的学习成绩不好, 学习态度和习惯均有待改进, 在初中期间可能就经常被老师批评, 所以从内心来讲, 对老师有种“敬而远之”的感觉, 不敢也不愿接近老师。他们一般都是寄宿生活, 学校是基本上学生自我管理, 在学管部门领导下的学生会肩负着很强的学管任务, 老师也不用住校, 所以学生和老师接触的时间主要就集中在课堂上。而在课堂上还有艰巨的教学任务, 师生间的沟通时间是很有限的, 这也是限定师生交往的因素之一。

3. 家庭交往。

家庭交往是每个学生的一生中不可或缺的。维系家庭交往的纽带是血缘亲情, 所以在家庭交往中, 有更多的来自家长的包容和无私的奉献。但是由于各个家庭所营造的家庭氛围不同, 有的家长与孩子关系融洽, 彼此民主平等, 有的家长严厉苛刻, 无视孩子的想法, 家长专制。家庭交往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增强, 心理上独立和叛逆的意念与日俱增, 使得学生们想早日脱离家庭的束缚, 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所以在与家长交往时, 情绪波动大, 言语刺耳, 不愿听家长的“唠叨”, 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 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好, 容易触伤家庭情感。但是另一方面, 自己又不得不向父母要学费, 生活费, 遇到的难题自己无法收场了, 还得让爸妈来收拾残局。家庭交往陷入尴尬境地。但也有一部分学生, 在学过专业课, 像妇产科, 看过一些分娩孩子的音像资料后, 有所醒悟:原来每个生命来得那么辛苦!以后要好好感恩母亲!从而转变了对待家庭成员的态度。

4. 管理交往。

管理交往主要指的是中职医学生与学校领导及服务人员的交往。一般来讲, 学生和学校领导之间的交往机会是有限的, 但现在更多的学校也在积极改进管理举措, 比如开设校长信箱, 公开主管领导的电话, 公开主管领导的qq号码, 博客等, 学管部门关注学生开办的话吧, 及时对必要的问题作出回应。这些做法无疑会广开学生的言路, 让学生通过这些方式间接和领导们交往。当然这种交往方式的生命存续多久, 还依赖于学生反映的问题会在多大程度上得到重视和解决。在此类交往中, 学生看似主动地, 实际上是在被动地交往。和服务人员之间, 像超市服务人员, 餐厅服务人员, 宿舍管理人员等, 尤其是宿舍管理人员之间的交往, 也是中职医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尊重服务人员的劳动的, 和这些人员能够和谐相处, 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会歧视这些人员, 不愿意配合相关的管理, 甚至会引发冲突。

三、中职医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一) 人际交往心理的迫切性。

中职医学生生理上已逐渐成熟, 但心理尚不健全, 社会阅历不深。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可以独立, 并试图摆脱家庭的牵绊, 学校的束缚, 按照自己的意志安排生活。他们认为能够证明自己长大的标志, 就是可以自主选择交往的对象。对人际交往的迫切性表现得比较突出。他们很希望能够认识更多的朋友。在交往中, 可以充分表现自我, 展示自我, 让别人认可自己, 接纳自己。他们的交友圈也会逐渐地扩大, 交友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他们会通过结交笔友、网友、趣友、老乡等形式, 认识更多的陌生人, 尝试和不同性格、不同性别、不同区域的人交往。

(二) 人际交往用语的专业性。

作为中职医学生, 他们对所学的医学专业知识比较好奇, 在人际交往时, 往往会带有明显的医学专业的特色。比如他们在说到某些事好笑时, 就会说“笑得我三叉神经疼”, 当惊奇其他同学说的话时, 他们有的会讲“赶紧给我做心肺复苏”意思是被吓昏过去了。有学生呼喊同伴久而未应, 就有学生说“你快来吧, 喊得我都呼碱了”。医学的专业术语, 很容易被学生应用到日常的交往中来, 为交往的语言增色不少。

(三) 人际交往的失衡性。

中职医学生期望结识更多的朋友, 但是在实际的交往中, 他们却很难维持一段良好的友谊。除了生理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外, 也与他们的思想认识不成熟, 人际交往能力不强不无关系。在和别人交往中, 他们更多地渴望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 关注自己的感受, 渴望得到别人关心帮助, 却很少主动替别人着想, 去关心别人。这种交往的失衡状态必然会导致交往中的冲突不断, 严重影响到彼此信息的交流, 情感的培养。

(四) 人际交往的自我性。

中职医学生在交往中更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 凸显自我意识。他们关注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觉得别人就应该配合自己的行为。他们想和谁成为朋友, 那这个人就得做他的朋友, 不管对方什么想法。自己的情绪不好, 别人就得沉默, 不能高兴。在交往中, 他们希望能得到对方的尊重, 却很少要求自己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他们特别关注自己的付出所得到的回报。一旦对方没有如其所愿及时回馈自己, 就会作出断绝交往的决定。

参考文献

[1]高秋珍.PDCA系统在临床儿科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4, 4

中职生心理品质教育初探 篇10

一、必须创设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

恩格斯曾经指出:“人的性格是先天组织和人在自己的一生中, 特别是在发育时期所处的环境这两方面的产物。”这就是说, 学生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 除了遗传因素外, 环境因素也是极其重要的, 而学校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 一个人处在充满友谊和温暖的集体中, 会表现出由衷的乐观、开朗和友好, 陶冶出高尚的情操, 反之, 处在一个关系紧张、互相歧视、虚假的环境中, 则可能变得自私自利、性格乖戾。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集体氛围, 让学生一进入这个氛围, 便自然而然地涌现一种参与意识, 从而在非自觉状态中矫正其心理品质上的弱点, 发展优秀品质。

二、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人人都能在集体中得到承认和尊重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他又说:“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 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感困难的学生面前, 都向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 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一个高度, 显示自己, 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让他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吸取力量, 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 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据专家考察, 没有经过激励的人, 内在潜力只发挥30%—40%, 而经过激励的人, 内在潜力可发挥到80%—90%, 这个数据有力地说明了激励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应善于观察, 挖掘每一个人的潜能, 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担任社会工作;教师应善于化每一次活动为一个机会, 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个性, 得到发展。

三、培养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促使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成才

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 除了必须具有良好的智力因素外, 还必须借助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在第三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 女子标枪世界纪录保持者、德国选手弗克尔失声痛哭, 显然因为第一次试投的失误, 导致了情绪的紧张, 又无法自我调节, 后面的二投竟然都只有五十多米, 在第三轮就遭到了淘汰, 弗克尔的失败不能不说是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美国心理学家康纳德认为:个人的智力只要是达到掌握某一领域的知识所要求的最低限度, 那么他的成才与否, 都是由非智力因素决定的。非智力因素即所谓人格因素, 它是由兴趣、情感、性格、意志等组成。有的学生, 特别是女生, 属于黏液质和抑郁质气质类型, 所以, 他们的性格一般具有内倾性, 表现为文静怯懦, 这种性格特点致使他们虽然踏实好学, 耐心细致, 但是伴随着依赖性、动摇性乃至脆弱性, 他们容易在困难挫折面前退却, 容易自卑自弃, 意志力不够顽强, 应该成功而未取得成功, 其根本原因是因为非智力因素滞碍了他们成才。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当重视这个课题, 让这些学生认识到自己心理性格上容易产生的障碍, 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同时帮助他们肯定自己, 建立信心, 让他们看到只要百折不挠, 坚持不懈, 就一定能超越种种障碍, 到达成功的彼岸, 实现自我价值。

四、教师身为教育工作者, 当身先士卒, 为学生作出表率

我们中国人一向是有尊师传统的, 独生子女可能在父母面前百般骄横, 而在老师面前还是比较驯顺的, 因此, 老师的一举一动, 老师的品质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教师性格乖僻, 缺乏同情心, 不会得到学生爱的回报,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差, 没有追求, 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不抱偏见, 往往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 教师作风浮躁、粗鲁, 不会受到学生拥戴。育人必须先育己, 这是每个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 因此教师都应重视自己修身养性, 造就自己的完美性格。当然教师并没有超凡脱俗, 难免也会有消极情绪的发生, 做教师的, 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 善于自我解脱, 这样才能有助于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不亵渎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

上一篇:拔牙后出血并发症下一篇:预防性与适应性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