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分析设计方法

2024-06-13

结构化分析设计方法(精选十篇)

结构化分析设计方法 篇1

轨枕是铁路轨道中重要的结构,轨枕承受钢轨与扣件传递的竖向、纵向和横向力,由轨枕均匀传至道床或其他轨下基础结构。轨枕和道床组合体还具有限制钢轨纵、横向位移作用,保持轨距和方向等几何形位,所以要求轨枕具有必要的坚固性、弹性和耐久性。为使轨枕与钢轨连接牢固,在结构上轨枕需要与扣件合理结合,轨枕设计是一项复杂、全面的综合系统。

2 结构设计与检算

1)弯曲荷载计算。

当车行驶在轨面上时,车载以动态方式作用在钢轨上,通过钢轨将竖向荷载传至轨枕上。传至轨枕顶面的竖向动荷载计算方法,在我国颁布的TB 2034铁路轨道强度检算法有明确说明。有两种方法可以计算荷载传到轨枕顶面作用力,其中一种是等弹性支点法,计算模型见图1。图1中每个支撑点表示每根轨枕支撑钢轨长梁,而且每个支点弹性相同。该计算模型可以通过写出每两个支撑点间钢轨弯矩和剪力平衡方程,建立差分方程,再利用边界条件求解。推导出动轮载P作用下传到轨枕顶面的竖向力为R=,其中,P为动轮载;η为支点轨枕反力影响系数,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出来,也可以查阅相关表格。另一种是假设钢轨置于连续弹性地基梁中,钢轨视为连续无限长梁,见图2。该方法可以通过建立钢轨微元的平衡和变形微分方程,利用边界条件求出特解。该方法计算轨枕顶面竖向力为R=ka2Ρη,其中,k为刚比系数;a为轨枕间距;Pη同前。

无论采用哪种计算方法,都需要考虑动载效应。我们一般是通过速度系数表示动轮冲击作用,速度系数α可以根据牵引方式和行驶速度利用公式计算。 如采用电力牵引,则速度系数按下面公式计算:α=0.45V100。其中,V为行驶速度。

2)预应力计算。

我国采用先张法施加预应力,预应力钢筋采用高强度低松弛刻痕钢丝,其抗拉极限强度可达1 570 MPa。混凝土等级采用C60,一般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时放张预应力。放张预应力值有严格要求,并非越大越好。混凝土受荷载作用产生收缩徐变,当压力过大,徐变值不收敛,相关技术条件要求施加预应力不能大于0.7倍的混凝土轴心抗压设计值。所以在放张预应力时,需要检算混凝土预应力是不是超过0.7倍的混凝土轴心抗压设计值。由于混凝土、钢筋特性和工艺等原因,预应力会产生部分损失,预应力损失对承载能力有一定影响,设计时需要计算预应力损失。先张法预应力有五项损失,包括锚具回缩预应力损失σ12,养护温差损失σ13,混凝土弹性变形回缩损失σ14,钢筋松弛损失σ15,混凝土徐变损失σ16。σ12预应力钢筋张拉后利用锚具进行锚固,目前可采用锥形锚和墩头锚。张拉后固定钢筋锚具回缩量控制在2 mm,便可根据张拉钢筋长度计算出锚具Abstract:回缩损失;σ13是先张法混凝土结构特有损失,钢筋张拉锚固后,将混凝土灌注至模板中进行养生,混凝土养生温度高,客观上钢筋存在虚位移产生损失。计算σ13可利用公式:

σ13 = 2(t2-t1)。

其中,t2,t1分别为养生和张拉时的温度,按要求(t2-t1),即养生温度改变量不应大于20 ℃。σ14为放张预应力时,混凝土受压后弹性收缩产生应力损失,可按公式计算:

σ14=σEgEh

其中,σ为放张时混凝土压应力;Eh,Eg分别为放张时混凝土和钢筋的弹性模量。轨枕预应力钢筋要求低松弛,损失不能超过2.5%,一般按终张拉预应力值的2.5%计算σ15 。σ16通过试验数据,可根据混凝土枕含筋量查阅相关资料。

对于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放张时钢筋的剩余应力:σ1= σg-σ12-σ13-σ14-0.5σ15。放张后钢筋最终应力:σ2=σg-σ12-σ13-σ14-σ15-σ16。

利用钢筋应力计算钢筋总拉力,按下面公式计算混凝土预压应力:

σ=ΝA+ΝeW

其中,σ为混凝土预压应力;σg为预应力张拉值;N为钢筋总拉力;A为混凝土横断面积;e为钢筋相对于轨枕偏心距;W为轨枕受压区边缘截面矩。

计算放张时混凝土预应力σ是否大于0.7fc,计算出最终混凝土预应力σ可以用来计算轨枕抗弯能力,按相关要求,全部预应力损失完成后,轨枕预压应力仍不应大于12 N/mm2。

3)抗弯能力计算。

轨枕抗弯能力主要指轨下截面和轨枕中央截面,上面通过计算求出作用在轨枕顶面竖向动力R,便可根据支撑条件计算荷载弯矩值,见图3。该计算模型在考虑轨枕中部未填实,对于轨下截面为控制值。轨枕受荷载作用有弯曲变形,但为计算方便选用枕下等反力支撑,我国钢筋混凝土轨枕长度一般为2.5 m和2.6 m,计算结果偏差也很小,利用几何与力学关系可以计算出轨下截面弯矩M1。实际上外力作用宽度很小,也不是均匀作用,设计中可以根据实际适当考虑取舍。轨枕中间截面弯矩计算模型见图4。该模型考虑了如果不及时养护维修,轨枕中间部分有反力支撑时,中部负弯矩控制设计,则可计算轨枕中间截面弯矩M2。有时也采用如图5所示模型,该模型比枕下等支撑计算弯矩略小,设计中可根据实际要求选取。轨枕是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外荷载弯矩抵消混凝土预压应力后,要求小于混凝土轴心抗拉设计值的0.7倍,即:

ΜW-σ0.7ft

整理得:

M≤(σ+ 0.7ft)W。

按上式计算出来的轨下和枕中抗弯能力M应大于荷载引起的轨下和枕中外力弯矩。

4)配筋。

国内曾采用8Φ7和10Φ6.25两种配筋形式。如果荷载和速度等要求改变,也可根据计算采用其他形式。

混凝土轨枕采用接近梯形,轨底面积大使轨枕与道床间应力降低,钢筋偏下方正向抗弯能力强,是相对合理结构。如果轨枕抗弯能力不满足要求,可以采取调整预应力钢筋结构、增加轨枕厚度等方法,直到满足要求。

5)试验。

轨枕结构设计后,按要求应进行疲劳和抗裂试验。此外还应进行抗疲劳、抗裂等试验,均有相关试验技术条件,应该严格执行。

3 结语

轨枕是铁路轨道中重要的结构,轨枕设计是一项复杂、全面的综合系统;轨枕设计按照结构原理、工艺和技术要求结合方式;轨枕采用先张法施加预应力,预应力不仅需要计算损失,也要根据混凝土特性满足放张时和最终预应力要求;混凝土轨下和枕中外力弯矩采用不同的计算模型,经计算混凝土抗弯能力应大于外力弯矩;混凝土结构设计完成后,在制作期间需要按照技术条件进行相关试验。实际上,轨枕结构设计是集力学、数学、结构、工艺、制作、设备和材料于一体的工程,仍需不断改进。特别是当轴重、速度和轨距等条件改变时,需要在诸多方面认真考虑。我国在重载、高速和走出去战略发展方向指导下,要求设计更合理和更先进轨枕结构。

参考文献

[1]TB 2034-1988,铁路轨道强度检算法[S].

[2]TB 1878-2002,预应力混凝土枕疲劳试验方法[S].

[3]TB 1879-2002,预应力混凝土枕静载抗裂试验方法[S].

[4]TB 10082-2005,铁路轨道设计规范[S].

结构化分析设计方法 篇2

一、设计总体套路

1、建立结构全局观及全程观――结构应从户型配合阶段开始,着力将结构专业的基本要求糅入到户型当中去。

1.1配合建筑专业制定经济合理的工程作法,让隔墙轻一下,面层作法自重轻下来,有利于减少地震作用,从而使建筑总体减少钢筋,混凝土用量,进而减少工程造价。

1.2 全面深入的制定或学习设计任务书,对主体结构型式,基础形式,结构构件截面初估,结构材料的选择及对工程中的设计难点,关键节点的设计等有一个全面的体现至少要点明。

1.3 熟悉户型特点,对于剪力墙结构住宅,关注客厅不露梁的布置要求,剪力墙间跨不要过大,必避落地到基础时,使筏板形成很大的不规则形状。对结构专业需要对齐的剪力墙一定要向建筑专业提出,至少要3~4面内墙实现对齐,不然结构指标很不易算通过,(根据同业经验,一个单元的建筑墙体长短不一,南北开间变化大,墙体很少能对齐的,结构计算各项指标很难优化,或是优化来优化去,发现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两个单元及两个以上的建筑,相对好许多。)1.4 重视建筑超长设缝的要求,提醒建筑专业格外注意控制在60m以内,超过60米的应与甲方有书面协商(联系单写明可能存在的楼板出现裂缝的隐患),要求甲方确认(由甲方表态明确要求设计上不设缝,并同意设计的加强措施)。1.5以书面形式,要求甲方提供地勘报告,明确建筑场地类别,地基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各层土地基承载力要求,以便正确的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结构形式,确保建筑安全,没有地勘原则上,就不允许进行基础设计。

2、在定案以前,应尽可能的上机计算,敲定合理的参数,初步把控各方面的的设计指标,初体确定结构形式,基础形式,截面尺寸等结构信息。

3、施工图过程中坚持精细化设计原则,精心建模,耐心调整;整体计算,一遍肯定不行,要多算几遍。

4、多与审图沟通,密切对接总工,让总工熟悉本工程特点,便于总工有针对性的提出它的见解或指导方向。

5、及时总结,工程设计告一段落后,反思设计过程,总结设计经验,明确体现常规或经验作法是怎样的,具体在本次设计中又有哪些突破或提高,哪些地方有不足。

二、精细设计套路及方法

1、精细设计根本目标就是对结构优化挖潜,控制含钢量,节省造价的过程,要精细首先有耐心,对整体计算要进行几次,结构设计是多解的,忘图一遍就最优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负责的体现,优化是每一次调整都要有针对性,比如说第一次是针对大指标的合理性的(荷载取值是不偏大,有没有丢落,材料等级选取,构件截面大小,轴压比、振形数量,周期,位移比,位移角等各种指标是否满足要求,有没有优化的余地,若有再调整一遍),第二次是从梁板经济含钢率的,或是合理墙率的;第三次是从细部着眼,密切关注各专业要求的净高净空,及时对接各相关专业,请它们确认或提条件。当然每一次调整要有多个版本,便于渐近调整前后对比,也便于过犹不及好迷途折返。

2、精细设计目标即含钢量把控办法(针对剪力墙住宅而言)2.1 剪力墙的布置原则,加强周边,对称布置,尽量封闭,结合基础墙间距要合理,小户型集中时,剪力墙要拉开距离,墙肢长短结合,大户型尽量采用较长剪力墙(由建筑房间尺寸及梁跨确定),沿高度均匀变化,各墙肢轴压比接近,多采用LT字形墙肢,减少复杂形状;

对开大洞的交通盒部位,剪力强要加强,对建筑四个大角,楼楼间周边,建筑物凸凹部位加强关注,对于鞋柜,水暖井部位尽量不要布置弯折过多的剪力墙,尽量让建筑专业在设计时关注剪力墙的要求;2.1剪力墙的优化指标 2.1.1剪力墙的长短

L形剪力墙长肢最短宜取8倍或8倍以上厚度,如200厚墙长度取大于等于1600,常规取1800~2000,此经验数据考虑了pkpm软件计算特点和施工方便定,联肢剪力墙短肢最小为构造要求300,一般在窗口时,按窗间墙取值,当有轴压比要求时,应加长墙肢。2.1.2剪力墙的数量

剪力墙的数量,是个宏关量,多少是相对具体工程而言,在合量布局的前提下,控制的层间位移角限值应尽量接近1/1000这是理想情况,一般是1/1300~1/1500之间,一切以合量布局为前提,不能过于拘泥于此指标,当在计算调整过程发现,调无可调,动辙得咎时,(周期比,周位移比等调整到位时)剪力墙数理为最优。2.1.3剪力墙的轴压比

高规要求剪力墙的轴压比限值为0.6,优过目标为绝大多数墙的轴压比在0.4~0.5之间为宜,此轴压比一般指首层的轴压比,采取方法,当有个别不满中足要求时,应分情况采取措施:若计算中显红数值在0.61~0.62之间,应根据概念判断是可以通过的,当个别墙肢超出较多时,应采取增加墙长或增加墙厚的方法处理。

2.1.4剪力墙边缘构件

合理归并,当数量不多,或是总体对称时,应采用不归并的方法, 构件特定部位的钢筋直径应取规范最小值要求,周边部位的钢筋直径也应尽量采用最小直径(不小于据在墙体的竖向钢筋直径)能用圆8不用圆10,间距200的可以的,就要减少间距150的,或是不用间距150的,所有优化的前提是保证规范要求和计算要求的前指下;对于间距大于150~200的边缘构件,就分开表示,避免合并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边缘构件,加大截面面积增加钢筋量。2.2梁板合理选择及优化

梁板这部分主要是构造要求起决定性做用 1)板基本就是构造配筋,就是板厚取决定作用,板厚如果挠度允许尽量取薄一些(板厚不要小于100,这是舒适度,板内穿管要求的)对于管线密集的部分板厚取120,对于楼板最小跨度在4000左右时,板厚110~120,并按简支端加强钢筋复核,一般横向受力筋要在10@200才行。地下室一层顶板不小于160双层双向配筋,作嵌固板时不小于180双层双向配筋,人防顶板不小于250双层双向配筋,屋面板不小于120双层双向配筋。

2)梁的布置,跨长在3~5米之间,梁高400,当梁跨长大于5米或是梁上有墙时,应加强配筋,若是允许可加短墙肢(按框架柱设计)将梁分跨处理。对于跨度较小的梁或可设不可设的梁,就不设,减少梁数,减轻楼层自重。

3)梁配筋时,应注意合理的配筋率要求,梁纵向钢筋配筋率宜控制在0.6~1.2%之间,不宜大于2%,大于2%时箍筋直径要加大,就不太经济,当然若以计算配筋为控制时,该多少就是多少。

4)高层建筑梁设计时,应进行竖向归并,不但可以减少出图量和设计强度,也方便施工,但归并层数应在6~8层左右宜,对于加强区部分,一层一画不宜归并。具体设计时,应自行手动归并,只归并pkpm计算结果,并手动配筋,需要注意得是负筋按计算结果配不需放大,跨度较大的梁跨中底部钢筋,可以适当放大100,进行配筋。

5)人防顶板的梁,梁高一般不大于700,以600为宜,配筋计算确定,当梁跨大于4米时,梁高大于700时,应调整梁跨,或是梁的布置方向,必要时可以加长两端墙肢。2.3 荷载统计

严格按具体工程作法,统计荷载,不随意参考相似工程;当然在初估阶段,可以根据以往经验,临时性的确定所需荷载,但在明确工程作法后,一定要复核一遍,有不一致的地方及时改正。

梁上线荷载按实际输入,计算荷载时,墙高应取实际高度(层高减去梁高)不能随意用层高代替,避免荷载统计过大;对门窗洞口处的荷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统一,不能按整个实墙计算。

板上的面层荷载不能直接按统计值输入到pkpm中,当pkpm混凝土容重取值大于25时,多出的部分应换算面荷,并从面层作法荷载中减去才行。不然楼板荷载就取的过大。

当隔墙直接砌在楼板上时,对于单向板可采用虚梁倒荷,对于双向板可以换算成面荷载。

屋顶面层荷载,对保温层取平均厚度换算成面荷载。不能直接取最厚处。不然荷载取的就较大。

车库顶部,消防车道范围内的消防荷载,应根据覆土厚度进行折减,根据计算梁板,柱墙,基础的不同,荷载取用要相对应。覆土重度不要取的过大。

2.4 建筑材料 2.4.1结构主材:

一般而言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些,对剪力墙加强区轴压比有利,可以减少约束边缘构件的数量,有利于控制含钢量,但对标准层并不是越高越好,按工程经验考虑26层以下的建筑剪力墙一般不高C40--底部加强区,采用C40,以上5~6层采用C35过渡,余下各层采用C30,对于各层梁板一律采用C30。钢筋一律采用HRB400级的高强度钢筋,比采用HRB335级经济。

结构化分析设计方法 篇3

关键词:结构设计;优化方法

1关于理念的介绍

在房屋的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需灵活的运用理论知识。由于不同地区的审美角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考虑到房屋的美观与实用性的同时,还要再结合建筑学的理论来进行设计。而房屋工程的结构与优化设计是建筑学理论的两大部分。其中,内部结构细小部分、顶部的优化设计等是房屋工程的结构优化设计所包括的几大方面。在房屋的施工中,房屋设计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当中的,设计人员要时刻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以便不时之需。而且,对房屋的设计要根据房屋的特点来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定设计方案。因此,设计人员必须要灵活运用设计理念,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设计任务。

设计方案的制定对于设计师的综合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他们必须要根据实际的工程特点来进行灵活的设计。首先,他们要做的工作就是要调查建筑所在地的环境,然后再根据设计理念的原则性,例如从使用、美观的角度出发来制定相关的设计方案。在设计好了详细的方案后,紧接着要考虑的便是平面设计。而在这方面的设计中,主要是要把建筑物的对称感体现出来,例如质量与刚度要缩小彼此之间的距离,这样才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有所帮助。而在建筑的過程中,为了节省不必要的浪费,要尽可能的不使用转换器,而且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在对建筑物进行竖向的布置时减少施工的步奏。与此同时,还可以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起到很好的作用。

2房屋建筑领域结构设计优化的重要性

高层建筑将会是我国未来房屋建设发展的重点项目。但如果想要最好这方面的工作,必须要考虑到如何对资金进行有效的投入以及满足老百姓的实际需求。

作为设计方,首先要考虑的是建筑质量,之后才能对房屋建筑进行设计优化。首先,设计方案要与技术理念完美的进行结合,并做出系统化的分析,这样才能够对工程的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让房屋建筑拥有最大的经济收益。

而与传统的设计方式相比,建筑材料的性能优势能够通过结构设计优化很好的展现出来。与此同时,房屋结构的层次问题也能够通过结构设计优化得到很好的解决,也因此大大加强了房屋质量,从而让老百姓的居住安全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加强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不仅对于建筑质量、百姓生活带来帮助,同时也可以为企业赚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3设计过程

在建筑物设计的过程中,影响优化和美观的原因有很多,设计人员若想要全部都考虑到也是完全不现实的。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设计师只要考虑能够影响建筑优化和美观的主要原因就可以了。只要掌握了这些因素,便可以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式来进行最理想的优化设计方案。此工作的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点:首先,设计师只需要考虑众多影响因素中能够最大程度的影响建筑设计优化与美观的那一部分。其次,为了能够让工作量减轻一些,设计师可以再从这些影响最大的参数里去除一些不重要的参数。紧接着在从众多数学模型中选出一个最为合适的与重要的参数进行结合,最终设计出优秀的建筑方案。不过这并不是工作的结束,设计师还应该要考虑关于尺寸以及裂缝宽度的约束条件问题,而对于这些要求的掌控上,设计师只需做到能够满足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就可以了。

有很多的条件与因素在影响着建筑的优化设计,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设计师的设计思路。不过,设计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那些具有约束的条件排除掉,创建出没有约束条件的计算方法,而符合型法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设计师可以通过利用此方法,把设计方案存储到计算机的某一个特定的运算程序中,这样,便可以解决设计条件的受限问题了。

4建筑设计优化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在建筑领域里,优化设计是人们普遍议论的话题。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便成为了设计师的讨论重点。而设计师在进行房屋设计的时候,前提是要能够保证设计性能,这是一个设计师必须要遵守的条件。在对房屋的设计优化中,主要包括对旧房的改造、抗震设计等方面。不过在优化设计的过程当中,设计人员一定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4.1 前期的参与

在一个建筑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对资金投入能够产生重要影响的,就要数对前期方案的选择。但是由于相关文件规定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前期方案不能参与进来,这就给工程在资金的投入上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再加上对合理性、可行性这些设计方案的基本要求上,设计人员也不是特别的重视,因此让施工的难度无形间增大了不少,同时让建筑资金也增加了很多。与此同时,建筑的安全性也随着不合理的前期建设方案而出现些许隐患。因此,我们从这些内容可以充分的了解到前期方案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是多么的重要。它不仅可以让工程建设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建设方案,以此增强建筑的质量,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4.2具体的细节得到不断的优化

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起初是没有参考数据和相关的资料的。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设计方法要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而且要懂得灵活的运用,这样才能设计出最好的房屋优化方案。而在对细节的处理上也要充分的掌握好。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遇到裂缝现象,或者面临选择哪种钢筋的问题时,要从节省资金以及建筑的安全性这两方面来考虑。

4.3地基的优化设计方案

在这方面,同样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设计方案。在设计人员进行地基优化设计方案之前,首先应该做的工作是要考察该地的地质情况,只有了解了地质,才能够对桩基的类型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也可以节省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但这些工作,都是要经过多次的实验比较后才能最终确定。

5 结构优化设计的应用

5.1 直觉优化

没有固定的设计方案和布局方式,即便是针对同一个项目,也能有无数的方案可供选择。因此,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资料和参数的不断变化,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相应的调整设计方案。而调整的依据主要来自于对设计理论的掌握程度,只有理论知识足够过硬,这样才能够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来完成设计任务。

5.2 概念设计

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想要解决突发事件,利用概念设计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它的主要作用是能够把遭到损坏的建筑物的迫害程度降到最低点。所以在概念设计的制定上,相关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全面的了解在特定的环境下建筑物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而在这些问题里,最难以把控,同时破坏力度又最大的,就要数地震了。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要从建筑的抗震性性入手来制定相关的措施,同时淘汰掉起不到抗震作用的一些方法。而在建筑领域里,公认的有利于抗震的材料就是对称和刚,因此,要在建设中更多的加以利用。

6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也在不断的进步。而在建筑领域里,对房屋结构设计优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有利于提升房屋的质量和老百姓的居住安全,对于公司的经济利益也会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因此此项工作要格外的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许强钢.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运用[J].城市建筑.2014(33)

[2]景毅.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运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4(27)

[3]谢春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体会[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6)

结构化分析设计方法 篇4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抗震,弹塑性分析,设计方法

地震是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一种突发式自然灾害, 而我国东临环太平洋地震带, 南接欧亚地震带, 这使得我国成为了世界上多地震国家之一。我国的地震活动具有震源浅、强度大、分布范围广、重演周期长等特点, 并且位于地震区的大中城市多而其建筑物普遍抗震能力较低。因此, 中国范围内的地震通常造成的破坏较大, 损失也较为惨重。如1976年7月28日的河北唐山大地震, 震级7.8级, 整个唐山市顷刻间夷为平地, 地震共造成24万余人死亡, 重伤16.4万人, 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一。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地震, 震级8.0级, 造成6.9万人死亡, 3 7.5万人受伤, 1.8万人失踪,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 也是继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2010年4月14日发生的7.1级青海省玉树大地震同样造成了2698名中国同胞遇难。这些惨重的代价中, 由于建筑物抗震能力不足而倒塌破坏造成的人员损伤占了很大比例。

在唐山大地震中, 唐山市内超过90%的房屋彻底倒毁, 震中区的砖石混合结构全部倒塌, 而有剪力墙的高层建筑和经过抗震设计的建筑破坏较少。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灾害, 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破坏通常是毁灭性的。为尽量减少其带来的损失, 一个切实有效的措施就是结合现代技术进行结构抗震设计和采取加固方法。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现代主流结构形式, 对其进行抗震研究及设计当然必不可少。本文将从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理论基础和结构抗震设计两个方面进行简单的介绍和探讨。

1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分析

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分析可以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法即Pushover分析法。

1.1 Pushover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Pushover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做法是, 保持施加在结构上的竖向荷载作用不变, 并且沿结构的侧面施加某种特定分布形式的水平荷载或位移, 随着水平方向的荷载或位移逐级增加, 结构由最初的弹性状态转变为弹塑性状态最后发生破坏。记录每级加载的荷载效应下结构发生开裂、屈服、形成塑性铰和其他结构破坏行为, 通过分析来找到结构的薄弱环节和可能的破坏形式。

1.2 Pushover分析法的水平加载模式选择

到目前为止, 研究者们已经提出了很多种不同的水平加载模式, 根据其是否考虑了地震过程中层惯性力的重分布, 可将其分为固定模式和自适应模式。前者是指在整个水平加载的过程中, 侧向力的分布保持不变, 因而不考虑地震过程中层惯性力的改变;后者则是指在整个水平加载过程中, 根据结构动力特性的改变而不断调整侧向力的分布。

(1) 均布加载模式:施加的水平荷载沿结构高度分布并且与楼层质量成正比的加载方式, 属于固定模式。适用于结构刚度和质量沿高度分布较为均匀、薄弱层为底层的结构。其数学表达式为:式中, Pj为第j层的水平荷载;Vb为结构底部的剪力;n为结构的总层数。

(2) 倒三角分布水平加载模式:施加的水平荷载沿结构高度分布且与质量及高度成正比 (即底部剪力法模式) 的加载方式, 属于固定模式。适用于高度不大于40 m, 以剪切变形为主, 质量、刚度沿高度分布较为均匀, 梁端出塑性铰的结构。数学表达式为:式中, Wi为结构第i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hi为结构第i层楼面距地面的高度。

(3) 抛物线分布水平加载模式:施加的水平荷载沿结构高度呈抛物线分布的加载模式, 属于固定模式。它的优点在于能较好地反映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高振型影响。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T为结构基本周期。

(4) 随振型而变的水平加载模式:基于结构瞬时振型, 施加的水平荷载的分布方式由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平方与开平方 (SRSS) 决定, 属于自适应模式。它能考虑地震过程中的结构层惯性力分布的改变情况, 因此比其他三种模式更为合理, 但是其计算量相比于前三种模式也大为增加。数学表达式为:Pi=Qi-Qi-1,

式中, Fij=αjγjXijWi;其中iQ是由SRSS得出的第i层的层间剪力, Qij与Fij分别为第j振型第i层的层间剪力和水平荷载, γj是上一步加载的振型参与系数, N是考虑的振型数, αj是上一步加载的第j振型周期所对应的地震影响因数, Xij是上一步加载的第j振型第i质点的水平相对位移。

四种水平加载模式各有其适用范围, 在结构抗震设计分析时, 可以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要求来选择适当的水平荷载加载模式。

1.3 Pushover分析法的一般步骤

选择好适当的水平加载模式后就可以开始分析: (1) 建立结构和构件的弹塑性分析模型, 施加相应的竖向荷载。 (2) 选择一种合适的沿竖向分布形式的水平荷载施加于结构侧面, 在结构主要受力方向还要采用两种以上不同分布方式的水平荷载逐一进行分析。 (3) 当施加的水平荷载使最薄弱的构件达到屈服变形时, 将已屈服的构件进行刚度修正, 修正后结构继续承受持续增加的水平荷载或位移。 (4) 重复以上步骤, 达到屈服的构件越来越多, 记录并计算每一步加载时所有构件的弹性和弹塑性变形以及内力。 (5) 将每一次记录的构件内力和变形累加, 得到结构构件的总内力和变形结果。 (6) 结构被破坏或位移超过限值是, 停止施加水平荷载, 并绘制结构的荷载-位移曲线。

2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2.1 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形式

当前我国地震内的多层和高层建筑多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主体受力结构, 根据建筑的高度和抗震设防烈度的不同分别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 (1) 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建筑拥有建筑平面空间布置灵活、可任意分隔房间等优点, 容易满足使用者生产生活要求, 从而被广泛应用于单层和多层民用建筑中。但是当建筑超过一定高度时, 由于地震和风荷载作用, 容易造成侧向位移过大影响建筑的安全使用。 (2) 框架-抗震墙结构, 由于在框架中的适当位置设置了多道侧向刚度很大的钢筋混凝土墙, 地震发生所产生的水平荷载大部分被抗震墙承担, 而侧向刚度较小的框架只分摊了一小部分水平剪力从而保证了整个主体结构的稳定。框架-剪力墙结构汇集了两种结构各自的优点,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采用该结构较为经济合理。 (3) 抗震墙结构, 这种结构整体性好, 应对水平荷载的侧向刚度大, 在强度和变形方面都易满足抗震要求。因此在分隔比较固定的高层建筑中多采用抗震墙结构。 (4) 框架-筒体结构、筒体结构, 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中多采用这些结构。

2.2 地震作用下结构和构件的破坏形式

中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经地震作用后的构件破坏形式主要有: (1) 框架梁、柱的震害, 框架的震害主要集中分布于各梁柱节点处, 包括梁、柱各端点处的水平裂缝和斜裂缝, 柱顶和柱底保护层脱落甚至箍筋被拉断纵筋压曲。总的来说就是柱的震害比梁严重, 而其中角柱震害重于内柱, 短柱震害重于一般柱。 (2) 填充墙的震害, 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一般抗侧刚度大而抗剪强度较低, 地震作用下容易产生斜裂缝进而发展为交叉裂缝最后造成填充墙倒塌。 (3) 抗震墙的震害, 其主要表现为墙肢之间连梁的剪切破坏。 (4) 其他震害, 包括地震时的类共振现象以及由于地基液化和不均匀沉降、结构竖向刚度不均、结构之间防震缝过窄等等原因引起的地震附加破坏。

2.3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原则

2.3.1 结构体系的选择 (见表1)

注意: (1) 设计时应使结构自振周期避开场地特征周期, 以避免发生共振现象加深震害。 (2) 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并保证基础有足够的埋深, 尽量设置地下室, 这样能大大减轻震害。

2.3.2 结构布置

建筑结构布置应该尽量规则、对称。包括建筑物的外形尺寸、抗侧力构件的分布、质量和刚度分布以及承载力分布等都应该满足规则、对称、均匀分布的要求。

2.3.3 防震缝的布置

多高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应合理设计, 尽量避免防震缝的设计。但当建筑突出部分较大, 刚度、荷载相差悬殊以及房屋有较大错层时, 应该严格按照规范合理布置防震缝。

2.3.4 结构抗震等级的确定

《抗震规范》根据房屋设防类别、建筑场地的地震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 将结构划分为四个抗震等级, 抗震要求从高到低依次为一、二、三、四级。抗震设计时, 应根据建筑的不同抗震等级, 采用对应的计算方法和构造措施, 使房屋结构抗震设计更加的经济合理。

3 结语

总而言之, 通过对地震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形式不断了解和深入研究, 对不同类型的建筑进行对应有效的抗震设计就能大大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 更多的先进抗震技术将会应用于建筑行业, 中国的房屋也会变得更加的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GB50011—2010.

[2]张新培.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非线性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3]李爱群, 丁幼亮.工程结构抗震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4]包世华, 张铜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计算[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5]滕智明, 朱金铨.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财务分析之结构分析方法 篇5

6种方法

财务分析之结构分析方法

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分析方法包括结构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可以帮助分析人员从总体上把握公司内部各项报表项目的比重是否合理;· 比率分析法,可以将纷繁复杂的财务数据,通过比率,简洁、直观地反映出来,并揭示潜在的问题;· 趋势分析法可以帮助财务分析者对公司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判断。

结构分析是在同一财务报表内部各项目之间进行比较,以某一关键项目的金额为100%,将其余项目与之相比,以显示各项目的相对地位,分析各项目的比重是否合理。以这种百分比表示的财务报表,也称为共同财务报表,对应于我们平时以绝对数额表示的财务报表。1.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分析。

对于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分析有助于我们判断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是否合理。一个企业如果希望获得长期健康的发展,必须尽量优化其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并保持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的匹配。从第一方面来讲,企业首先必须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又能在不增加财务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利润的流动资金水平。其次,需要从提高投资回报的角度,对企业投资情况进行分类比较,确定合理的比重和格局,包括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如研究开发、企业品牌等)和流动资产投资、直接投资(项目)和间接(证券)投资、产业投资和风险投资等。当然,对于这种合理性的判断必须依赖于企业与行业、历史等基准水平的对比。

在负债结构方面,企业管理的重点是负债的到期结构。由于预期的现金流量通常很难与债务的到期及数量保持协调一致,这就要求企业在允许现金流量波动的前提下,确定合理的负债到期结构,保持充分的安全边际。企业应对长、短期负债的资本成本与其带来的潜在财务风险进行权衡,以确定长、短期负债,以及各种负债方式(比如银行贷款、商业信用、公司债等)的比例。不合理的债务结构将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威胁。

同时,企业还应在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确定一个合适的资本比例结构,使负债水平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不能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提高负债固然可以使股东获得更多的财务杠杆利益,但一旦超过一定的临界点,过高的负债比率将会成为财务危机的前兆。

在实际的结构分析中,资产负债表一般以资产总额或权益总额为100%。但根据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侧面的不同,也可以灵活选用其他资产负债表科目。比如,如果要了解的是流动资产的结构,就应该采用流动资产总额作为分母。2.利润表的结构分析

通常是以营业收入总额为共同基数,然后再求出表中各项目相对于共同基数的百分比,目的在于帮助了解企业有关销售利润率以及各项费用率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还可将前后几期的结构百分比报表汇集在一起,以判断企业盈利状况的发展趋势。3.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

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结构的分析,信息使用者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现金流入量的具体来源和现金流出量的具体去向,从而有助于预测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并更好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进行判断。

薪金流量表的结构分析包括:

(1)总体结构分析。即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和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占全部现金净流量的百分比,了解企业现金净流量的性质、来源与用途,及其对企业未来现金净流量的影响。在分析时,信息使用者应特别关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信息。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占全部现金净流量的百分比的分析,结合比较现金流量表进行长期趋势分析,信息使用者可以了解企业的各种经营决策和指导思想对企业经营成果及其质量的影响。借此,分析者还可以进一步或更准确地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股利支付能力。通常,如果在公司全部现金净流量中,经营性现金流量占的比重较大,说明公司净现金流量比较正常,否则,分析者应该引起高度的关注。

(2)各部分内部不同性质的项目占该部分现金净流量的百分比分析。通过这种结构分析,分析者可以更具体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战略,了解企业未来的偿债能力、活力能力、现金股利支付能力及其他现金流量情况。

尽管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均有助于我们料及莪一个公司的财务状况或业绩,但如果孤立的分析这些结构报表,可能会产生认识的偏颇。居治佳 强化财务管理的必要性及6种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有件事很恼人,这就是每天都要收到大量的提供各类税务发票的短信与邮件。由此,我想到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客观必要性和重要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机制逐步形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提高经济效益,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科学、严密、高效的管理控制机制,以财务管理为龙头,不断深化细化财务管理,充分认识企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为此,我拟从“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客观必要性”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6种方法” 两个方面谈谈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强化企业财务管理 现代企业制度是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适应市场经济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依法规范的企业制度。现代企业作为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产物,其科学化的管理主要通过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制度使企业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尤其是民营资本的加入,企业将直接面向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的法人和市场竞争的主体。这样的变革为企业自主理财提供了经济环境和竞争压力。同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是发展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没有有效的企业财务管理,就没有科学、完整的企业管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现代企业制度也就无从谈起。特别是有些民营企业还保留着家族式经营模式,因此,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之举。企业的经营决策依靠财务管理系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枢纽和导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市场的制约和影响,甚至会受到来自市场方方面面的冲击。企业面临在市场条件和竞争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境地,因而企业经营决策则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经营决策正确与否,系乎企业的成败,而决策最主要的依据在于经济数据的取得,因此,强化财务管理,依据财务管理系统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是至关重要的。财务管理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活动过程,一般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分析、财务计划、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监督、财务检查等环节,这些环节中的活动不仅与企业管理息息相关,而且都处于“关键点”。因此,企业的经营决策只有建立在财务管理系统上才是科学和有效的。资产的安全完整需要有严谨高效的财务管理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如何有效地发挥各种投资者资产的最大效能。并确保其完整,光靠单一的资产管理法规和制度显然不够,必须辅之必要的财务手段。资产作为现代企业开展经营,获取收益的物质基础,对其做全面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其管理方法和手段不仅仅停留在加强财务核算,进行资产折旧费和摊销费的计算以及资产净值的反映,还应从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有效运用方面做文章。在强化资产基础管理的同时,努力提高资产的经营效益。探讨建立在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基础上的财务管理新模式,把财务管理真正变成为资产保值、资产经营、资产增值的全过程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财务管理是实现从扩大外延再生产向内涵挖潜增效益转变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摆脱困境,实现长足发展的必有之路。如何真正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作用,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领导重视财会工作

财会工作的顺利开展与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企业领导要选派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人员充实财务班子,做到任人唯贤。要更新观念,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的新观念,使企业员工尤其是企业领导都懂得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增强财务管理意识。

二、更新知识,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充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 财务管理作用发挥如何,关键在于财务人员。必须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懂得会计核算,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理财,即如何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财会人员除了应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对社会环境(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企业因素等)有一定的观察力和预测能力,以及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的作用,通过采用商品化会计软件,使会计凭证的制作更加规范。入账及时,数据准确,系统能够自动生成会计报表,从而以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为尽快实现由记帐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实现财务管理质的飞跃奠定了基础。

三、突出资金管理,构建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资金管理体制

1、企业必须建立有序的资金循环机制。强化资金统一管理,集中调度,有偿使用,内部使用资金模拟银行结算,保持合理的筹资结构,适度负债经营,力求降低筹资成本和筹资风险。财务部门要克服重商品信用轻资金信用的现象,务求保持良好的融资信誉,形成借——还——借的良性态势。

2、强化资金的机构管理,保持资金构成的合理化。合理的资金占用结构是保证资金发挥最大效能的前提,财务部门运用财务测算方法确定最佳购存点上的资金结构,扭转企业在资金配置上畸轻畸重的现状;改变财务部门坐等货款回笼的被动局面,采取机动、多变的结算方式,加大财务部门对资金运筹的调控力度,监督以货币回笼为中心的销售责任制的实施。时刻注意资金运转偏差,适时实施资金结构调整。

3、加强对外投资的管理。盲目投资造成资金浪费是资金低效的重要原因。财务部门要多方收集企业外部的有用信息,主动研究市场,自觉参与企业投资项目的测算论证,加强长期投资的可行性研究,树立投资汇报观念,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准确比较项目的投资汇报率和筹资成本率,追求投资效益最大化:对投资项目定期审计,加大对在建工程的财务监督,跟踪考核项目的资金使用效果。

4、加强资金补偿积累。财务部门要监控企业资金的分流,防止过多分流到工资福利、非生产投资等方面。合理制订税后利润分配政策,尽可能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促进企业自我流动发展。

四、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控制工作 企业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产品盈利能力的大小和竞争能力的强弱。控制成本、节约费用、降低物耗,对于企业具有重要意义。财务部门要发挥自身拥有大量价值信息的优势,运用量本利分析法,合理测定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的产销量,减少无效或低效劳动;改变现行产品成本出现浪费后再控制的做法和只注重在生产过程中抓成本控制的行为,从产品的设计、论证抓起,把技术进步、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成本浪费消灭在产品的“源头”,实现财务部门抓成本管理的事前参与和超前控制。要重点抓好采购成本、销售成本、管理费用等支出的管理,采购成本管理要重点抓好原辅材料的价格、质量结构和存量,要认真研究原辅材料的市场和采购策略,按照货比多家、比质比价、择优选择的原则进行采购;销售成本控制重点放在销售费用,压缩库存,清欠货款,减少资金占用和利息支出上;管理费用的控制重点放在业务招待费、差旅费上,严格审批手续,真正把管理费用管好、控制好。

五、认真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实现财务管理预算化 财务管理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编制并执行财务预算十分必要。企业财务预算是由销售、生产、现金流量等各个单项预算组成的财务责任指标体系。它以企业目标利润为财务预算目标,以销售前景为预算的编制基础。综合考虑市场和企业生产营销诸因素,涵盖了企业主要发展指标。财务预算是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的具体化,是企业计划的货币反映,也是组织实施财务控制的依据。财务预算一经确定,企业各部门要围绕实现财务预算开展经济活动,企业决策执行机构按照财务预算的具体要求,按季分月滚动下达预算任务,财务部门按照预算方案跟踪实施财务控制和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财务政策,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适时实施必要的财务制约手段,把财务管理的方法策略全部融贯于执行预算的过程中,促进企业形成以财务预算为主对经济行为进行定量约束的格局。

整体衣柜结构设计方法探讨 篇6

整体衣柜的大致结构和设计流程

整体衣柜主要有柜体和门板两个部分组成,在当前的市场上柜体主要包括标准的直单元柜,特殊的转角柜以及一些圆弧柜、顶柜等,门板主要是平开门,趟门,折叠门等。在设计上整体衣柜和板传统的衣柜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中重点表现在沟通上,第一设计师要和客户进行全面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设计师要对整体衣柜的概念和优势进行详细的讲解,消费者在充分了解整体衣柜之后设计师会进一步的掌握消费者的兴趣,爱好,审美,生活习惯等。第二是上门测量,设计师经过实地测量之后对整体衣柜进行设计,出具设计方案图并进行详细的解释,消费者如果满意则进行生产,如果不满意则继续进行改进,第三是生产,消费者满意之后图纸交给工厂进行生产,然后由售后人员进行安装并保修。

整体衣柜的柜体结构设计

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柜体主要有板式结构,框架式结构和挂板式结构几种。

1.板式结构设计

作为一种相对典型和传统的整体衣柜,板式结构设计和传统的家具有着诸多相同之处,板式结构主要由不同规格尺寸的板件组成,在设计上主要依照32mm系统。整体衣柜的板式结构的先进之处在于其用专用的五金件进行连接,创造性的结合了旋转衣架,下拉式挂衣杆的功能,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并且迎合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再加上这种设计能够实现消费者衣物分类储存,所以这种设计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2.框架式结构设计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框架式结构的整体衣柜和框式家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设计上也完全不同,框架式结构的整体衣柜不用榫进行结合,其主要利用框架和板件进行构架,框架材料一般可以分为木框架和金属框架,由于巧妙的取消了柜体的侧板,重视立柱和层板的组合,所以框架式结构的整体衣柜有着更为广阔的设计空间,设计师的设计方式也更为灵活。在结构上,设计师可以让搁架进行简单的位移,同时还可以进行重新组装和拆卸,所以无论是是做成开放式的衣帽间,还是做成封闭型的衣柜,都非常方便,对于这类整体衣柜,消费者感触最深的就是衣服的收纳和取用非常方便,不像传统衣柜那么凌乱。目前框架式的结构设计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非常流行,其不但迎合了现代都市白领的审美观,同时也符合年轻人的生活习惯。

但是框架式结构设计的整体衣柜的不足之处就是过于小巧,其衣柜的储物量比较小, 一般来讲这种设计比较适用于衣物量比较适中,种类相对不多的两口之家或者是三口之家。其次,由于设计上有着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框架式的整体衣柜虽然没有使用太多的板材以及五金配件,但是其售价和板式的整体衣柜差不多。

整体衣柜的门板结构设计

一般来讲,整体衣柜的门板结构形式分为平开门和趟门结构设计两种。

1.平开门的结构设计

平开门主要指的是沿着垂直轴线进行转动的门,由于平开门在普通的家具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如何更具有个性和实用性便成为了设计师思考的内容,门板主要利用转动的原理进行开闭,位置是固定在旁板的边缘。平开门的设计难题是整体衣柜的很高,这会给平开门在应用上带来难题,第一就是用于制作门板的人造材料在幅面上存在短板,第二是门板的尺寸过高安装之后在长期的使用中容易变形。由于以上两种原因,所以在整体衣柜的设计中主要运用趟门,只有在顶柜和高度有限制的整体衣柜中使用平开门。

平开门的优点也很明显,由于主要使用的是杯状暗铰链和柜体侧板进行连接,所以在安装上相对方便,而且便于拆装和调整,同时也有很好的隐蔽性。

2.趟门的结构设计

趟门又被称为移动门和推拉门,主要是利用滑道和导轨实现水平方向的移动。一般来说趟门在安装上平行于衣柜的正面,趟门通过侧面运动实现整体衣柜的开关。趟门的主要优点就是节省空间,在寸土寸金的现代都市家庭中这种门由于活动空间小而受到欢迎。此外,由于趟门在开关的时候没有发生柜体重心的偏移,所以稳定性比较好,同时由于现代金属工业的发展,趟门使用的是金属边框,面料通过工业化的加工和合理的承重设计很少发生变形问题,所以趟门在现代化的整体衣柜中得以很好的应用。不过趟门的缺点就是开启程度比较小,不能同时完全开启空间。

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整体衣柜在未来的发展中必然会和欧美发达国家一样逐渐的取代传统家具而成为主流。但是由于整体衣柜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较短,整体衣柜产品在结构形式多样的现状下各有优势和缺陷。在未来的发展中,结构设计作为承担整体家具造型和工艺的纽带,必须发挥其灵魂作用,以便能更好的实现产品功能。

(作者单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孙克亮(1985-),男,汉族,山东潍坊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家具设计与制造。

结构化分析设计方法 篇7

1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双层结构模型

系统论认为, 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结构, 没有按一定结构框架组织起来的众多元素是一种非系统。根据系统论考察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 发现其存在明显的双层结构特征, 即具有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通过对其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研究, 建构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双层结构模型, 对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分类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深层结构包括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两种基本形态, 表层结构包括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单维思维与多维思维等一系列创新思维方式。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双层结构之间有如下的关系:深层结构决定并生成表层结构;表层结构反映并反作用于深层结构。深层结构具有稳定性、持久性、一贯性等特征, 潜隐在思维方法结构的核心, 并外化为众多的表层结构;表层结构具有历时性、动态性、多样性等特征, 体现并丰富深层结构。

2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双层结构的要素分析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双层结构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研究, 这一研究需要将思想与设计进行有效的结合, 才能更好的达到研究与设计的结果。本文在此对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双层结构的要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旨在为提高我国建筑设计的水平而做出一些贡献。

2.1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深层结构要素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双层结构的要素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一个部分是逻辑思维, 另一个部分是非逻辑性思维。

2.1.1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现实的过程。是通过科学抽象, 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制作, 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和个别属性, 揭示出事物的特征、本质、形成概念, 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来概括地、间接地反映现实, 记录人们对现实的理性认识成果。

2.1.2非逻辑思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科学技术工作决不能局限于抽象思维和归纳推理法, 即所谓‘科学方法’, 而必须兼用形象思维或直感思维, 甚至主要得助于灵感或顿悟思维。”非逻辑思维具有如下一些共同的特征:前提材料的不充分性、思维过程的突发性、结论的概然性。主要包括联想思维、想象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等。

联想思维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其实质是一种简单的、最基本的想象。联想的主要特征:一是只在已经存入的记忆表象事物中展开;二是这种表象间的联系、结合、接续可不断发生, 形成联想链;三是可诱导、激励、参与创造想象。金茂大厦的形态来自于对中国塔的联想。

2.2 建筑创新思维方法的表层结构要素

2.2.1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发散思维是从某一基点出发,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各种思维手段, 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 重组记忆中的信息和眼前的信息, 去获得大量的新信息。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等特征。收敛思维是把众多的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序列中去, 以便最终得出一个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来。建筑设计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将思维表达出来的试验过程。凯文·林奇认为:“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并非是力图把某种设计想法推向终结, 而是让它去生长、发展。”

2.2.2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概念。所谓的求同思想指的就是在具有不同特点的不同性质的事物中找出相同的地方。而通过这种求同思维可以从两个或者多个不同的事物之间找出相似性进而达到创新的最终目的。在建筑设计方面,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就是根据求同思想中的灵感来进行设计的, 进而该建筑成为了建筑领域中一个十分有名的建筑。而所谓的求异思维就是指在具有相同特点或者相似特性的事物中找到不同点, 通过对事物进行细致的研究后发现其不同点, 进而根据事物的不同点来进行创新设计。利用求异思维进行建筑设计创新的例子也有很多, 例如盖里设计的巨大的望远镜, 就是一个十分有名的作品。

2.2.3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除了以上两种相反的思维方式可以应用在建筑设计的创新之中以外, 正向思维与反向思维也是一个很好的创新思维出发点。建筑设计者可以利用正向思维的方法通过对事物进行最基本的了解, 进而进行创新。与此同时, 建筑的设计者也可以应用逆向思维如人弃我舍、人刚我柔的思想来进行突破性的创新。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双层结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研究, 无论是建筑设计, 还是创新思维, 都是比较复杂的问题, 所以, 对于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双层结构的研究并非一件易事。以上仅仅只是笔者对该方面几个要素的简单分析, 而事实上, 这一课题涉及的问题很多, 而进凭借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来促进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还是有很大欠缺的。所以, 对于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双层结构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攻克。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双层结构的研究对于我国建设设计水平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双层结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思想方面的问题, 需要相关人员将这一思想很好的运用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之中, 这就需要一些具有深度思维的且是建筑领域的专业人士, 然而, 这样的人才在我国是比较紧缺的。因此, 为了我国建筑设计领域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建筑设计领域, 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双层结构重视和研究, 另一方面, 也要加强对建筑设计人员的培训, 使得我国建筑设计方面的人才都能够在设计的过程中运用创新的思维方法, 进而提高我国建筑设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芳.浅析建筑设计创新思维[J].中外建筑, 2010 (4) .

软件工程中的结构化设计方法 篇8

1. 结构图

1.1 结构图的基本成分

结构图的基本成分有模块、调用和数据。

结构图和层次图基本上是大同小异, 主要是用来描绘软件结构的一种图形工具, 图中设有很多方框, 一个方框就代表一个模块, 框内注明模块的名字或主要功能;方框之间的箭头 (或直线) 用来表示模块的调用关系。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在结构图中用箭头注释一下表示模块在调用过程中信息的来回传递。我们可以根据箭头的尾部形状标明某种信息, 认定一种形状作为一种信息符号, 自己只要按箭头形状就可以区分传递的信息是数据还是控制信息了。比如:尾部是空心圆就表示传递的是数据, 实心圆就表示传递的是控制信息。

1.2 附加符号

结构图不仅仅只是一些基本符号, 其实还有不少附加符号, 它是用来表示模块的选择调用或循环调用的。

其实, 层次图和结构图对于模块调用次序方面要求的并不严格。再画模块方面很多人习惯按调用次序从左到右的方法画模块, 其实又没有规定一定要这样, 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 (例如为了减少交叉线) , 我们完全可以不按这种次序画, 还有就是在层次图和结构图中并不指明什么时候调用下层模块。一般情况下上层模块中除了调用下层模块的语句之外还有其他语句, 到底是先执行调用下层模块的语句还是先执行其他语句, 丝毫不在图中指明。事实上, 层次图和结构图往往只表明一个模块用来调用哪些模块, 对于一些模块内不含其他成分的根本就不作表示。

2. 信息流的类型

在需求分析阶段, 用SA方法产生了数据流图。面向数据流的设计能方便地将数据流图 (data flow diagram, DFD) 转换成程序结构图。DFD中从系统的输入数据流到系统的输出数据流的一连串连续变换形成了一条信息流。DFD的信息流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 就是中心变换流和事务流。

2.1 变换流:

信息在沿着输入通路进入系统, 同时由外部形式变换成内部形式进入系统的信息, 通过变换中心经加工处理, 以后再沿着输出通路的变换成外部形式离开系统。当数据流具有了信息流的这种特征时这种信息流就叫做变换流。变换流型的DFD可明显地分为三大部分输入、变换 (主加工) 、输出。

2.2 事务流:

基本系统模型意味着变换流, 由外部形成内部形式后到达事务中心。因此, 事务中心可根据输入数据的类型在若干个动作序列中选出一个来执行, 这种信息流称之为事务流。因为事务流有了有明显的事务中心, 所以各式各样活动流都以事务中心为起点呈辐射状流出。事务中心主要完成下述任务: (1) 接收输入数据 (输入数据又称为事务) ; (2) 分析每个事务以确定它的类型; (3) 根据事务类型选取一条活动通路。

2.3 设计过程:

我们要懂得任何一个设计过程都不是统一的, 固定不变的, 设计的要求比较高, 往往需要在方法上设计者不但具有超强的判断能力还要有规则性的创造精神。

3. 事务分析

我们可以在数据流有了一定的事务特点, 也就是有一个明显的“发身中心” (事务中心) 时, 来设计软件结构但最好还是采用事务分析的方法比较好, 因此, 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变换分析方法来设计软件结构。

事务分析的设计步骤和变换分析的设计步骤基本是大同小异, 它们之间主要差别就是从数据流图到软件结构的映射方法不同。由事务流映射成软件结构包括一个接收分支和一个发送分支。也就是说从。抽象到具体地构造出软件的层次结构由事务中心的边界开始沿着接收分支流通路的处理映射成模块, 然后调用模块来发送分支结构。并且控制下层的所有活动模块;可以用形式化的方法由数据图映射出软件结构。事务分析是从事务流型DFD导出程序结构图。

3.1 事实上, 事务中心是由若干条活动流组成的。

基于事务中心和每条活动流的流特性, 事务流型DFD在一般形式中无数条活动流都是以其事务中心为起点成辐射状地流出。有了活动流与事务之间的相互循环转变, 让一条事务流型的DFD由输入流映射成高层的程序结构。

3.2 将事务流型DFD映射成高层的程序结构。

顶层模块的功能和整个系统的功能是一样的。接收模块是用来接收输入数据以及接收与它相对应的输入流。而发送模块则是一个调度模块, 它是用来控制下层的所有活动流模块。每个活动流模块都有其相对应的一条活动流, 因此在该活动流的映照过程中顶层模块呈现在程序结构图中。

3.3 进一步分解。

仅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们了解了接收模块的分解和变换分析中输入控制模块的分解基本上一样。还有就是每个活动流模块都是根据它的流特性 (变换流或事务流) 进一步采用变换分析或事务分析进行分解。

如果对待一个大系统,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把变换分析和事务分析应用到同一个数据流图的不同部分。因为“构件”是由很多子结构形成的, 所以我们应该利用它们来构造完整的软件结构。

事实上, 当数据流不具有明显的事务特点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使用变换分析技术。相反如果具有明显的事务中心, 就可以采用事务分析技术。我们应灵活运用变换分析和事务分析这两种映射规则。过程中要是有一些不必要或没多大用处的控制模块我们可以将它们进行整合。如果控制模块的功能过于复杂, 可以将它们分解为多个或多个以上的控制模块, 或者在中间增加层次型的控制模块。

4. 设计优化

设计者在考虑设计优化问题时应该记住, “一个不能工作的‘最佳设计’的价值是值得怀疑的”。软件设计人员不但要致力于开发软件工程, 而且按照设计原理和启发式的设计规则来衡量接收软件是否能够满足所有功能和性能的要求。

设计者应该在设计的早期阶段对软件结构进行强有力的精化。使其导出不同的软件结构, 然后再对它们进行评价和比较, 力求得到“最佳”的效果。这种优化真正的优点, 就是能够把软件结构设计和过程设计很好地分开。

结构简单, 既说明了设计风格优雅, 又能反映出出软件效率高。在设计优化应该做到尽量使用最少的模块, 只要满足要求, 应该使用最简单的数据结构。

至于时间应用场合起着决定性因素, 在设计阶段应该更详细一些, 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进行优化。软件开发人员应该认识到, 越是程序中相对来说比较小的部分, 越是占用时间比较多, 起码达到占用全部处理时间的一多半。

参考文献

[1]王春森.系统设计师 (高级程序员) 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地下结构横向抗震设计方法 篇9

20世纪50年代以前,国内外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是以日本学者大森房吉提出的静力理论为基础计算地下结构的地震作用力。60年代初,前苏联学者将弹性力学理论应用于地下结构,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直至21世纪初,刘晶波等在总结地上抗震设计方法和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反应加速度法和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并对方法的精度进行了论证。此后众多学者又进行了详细研究,地下结构抗震理论终于逐步详实起来。

2. 地下结构横截面抗震设计分析方法

2.1 地震系数法

地震系数法是以1899年日本学者大森房吉提出的静力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是一种从地面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类比而来的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方法。采用该方法对地下结构进行横截面抗震分析时,需要考虑地震作用下结构所受的两部分附加作用,如图1所示: (1) 结构所受的地震荷载(等效静荷载),包括结构、上方土体的惯性力(F1、F2)和隧道一侧土体的主动侧压力增量(Δe); (2) 结构另一侧土体提供的抵抗地震荷载的抵抗力(P)。

当地下结构刚度大、变形小,重量比周围土层大很多时,结构的惯性力起到支配作用,可近似采用地震系数法进行计算。

2.2 自由场变形法

Wang JN建议在计算地下结构地震内力时,将结构底部简支,地震荷载采用在结构顶部施加水平集中力(P)或在结构侧墙施加水平倒三角形分布力(q),逐步加载,使结构发生的变形达到自由场变形法计算得到的侧墙最大变形(Δ),如图2所示,此时结构的反应作为地下结构地震反应。

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修建旧金山海湾区快速运输系统时所采用的地下结构抗震设计准则——BART法即属于自由场变形法,另外80年代洛杉矶地下铁道设计时采用的SCETD法也属于该方法。

2.3 土-结构相互作用系数法

土-结构相互作用系数法又称柔度系数法,该方法是根据地震波动场分析的基本思想以及地下结构地震时变形与周围岩土介质地震变形几乎完全相似的地震观测结果建立起来的。

土-结构相互作用系数法的原理可以表示为:

式中:Δstructure为地震作用下结构变形;Δfreefield为地震作用下自由场变形;β为土-结构相互作用系数,可通过结构-土柔度比F计算。

结构-土柔度比F为结构与相同外形尺寸的等代土单元在等效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比,如图3所示。

式中:ΔS为结构在一定荷载作用下的变形;ΔM为与结构外形尺寸相同的等代土单元在等效荷载作用下的变形;Gf为地基土的剪切模量;Sl为结构的单位剪切刚度;W为结构宽度;H为结构高度。

2.4 反应位移法

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从地震观测入手,提出了地下线状结构抗震设计的反应位移法。该方法认为地下结构在地震时的反应主要取决于周围土层的变形。将土层在地震时产生的变形通过地基弹簧以静荷载的形式作用在结构上,以此计算结构反应。其中,地基弹簧是为了考虑结构刚度与土层刚度的不同,定量表示两者相互作用时引入的单元。

采用反应位移法进行地下结构横截面的抗震计算时,需考虑土层相对位移、结构惯性力和结构周围剪力3种地震作用。

作用在结构上的土层位移通过弹簧单元施加。首先计算沿结构深度方向产生的土层位移(相对位移),然后在地基弹簧远离结构的端部施加强制位移(相对位移)作为地震荷载,也可以转换为直接施加在结构上的等效荷载。

式中:p (Z)为直接施加在结构上的等效荷载;k为地基弹簧刚度;u (Z)、u (ZB)分别为距地表面深度Z处和地下结构底板ZB处的土层位移。

该方法考虑到了地下结构反应的特点,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结构的受力特征,是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在众多的设计规范中得到了应用。

2.5 反应加速度法

反应加速度法通过对各土层和地下结构施加其所在位置的水平有效反应加速度,实现在整个计算模型中施加水平有效惯性体积力,以此来模拟土-结构体系的动力相互作用。

水平有效反应加速度的分布和大小可以通过自由场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获得。通过土层对应于地下结构顶、底板位置处发生最大相对变形时刻或地面与基岩处发生最大相对变形时刻的土层剪应力分布计算有效反应加速度,如图4所示。此时,第i层土单元的运动方程为:

式中:τi-1、τi分别为地下结构发生最大变形或地面与基岩发生最大相对变形时第i层土单元顶部与底部的剪应力,当i=1时,τ0=0;m为土单元质量;c为阻尼比;ū、u分别为土单元加速度和速度。

·为了反映惯性力和阻尼力的共同作用,采用土单元的变形来计算有效反应加速度,通过公式(4)中的应力项计算有效反应加速度:

式中:ai为第i层土单元水平有效反应加速度;ρi为第i层土单元的密度;hi为第i层土单元的厚度。

该方法概念清晰,可以反映土-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又无须计算相互作用系数,同时可以考虑复杂断面结构形式、复杂地质条件的影响,可以应用于地铁等地下结构的抗震分析与设计中。

3. 简化条件及误差分析

由于各简化方法中都采用一定的假设条件,无法全面考虑介质中各种非线性、复杂的结构几何形状以及边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计算精度受到影响。以下根据各方法采用的假设和简化条件,分析误差来源。这几种方法分别是:(1)地震系数法;(2)自由场变形法;(3)土-结构相互作用系数法;(4)反应位移法;(5)反应加速度法;(6)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

4. 结语

(1)地震系数法忽略了土层刚度对结构变形的控制,且惯性加速度的取值过于粗糙,会引起较大计算误差;该方法仅在结构刚度与土层刚度符合某种关系时才能得到较高精度的计算结果。

结构化分析设计方法 篇10

1 建筑设计的理论及方案设计

1.1 建筑结构设计及优化的理论

所谓的建筑设计, 就是设计师把美观、实用等一些原则综合起来, 然后根据一些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加以综合利用, 运用一些建筑学的原理, 进行设计。从建筑学的理论上来看, 能具体体现的有两部分:1) 房屋工程的结构设计, 2) 房屋工程的结构优化设计。就房屋工程的结构优化设计具体包括顶部优化方案的设计、内部结构细小部分的优化设计、围护结构优化的方案设计, 还包括造价方面的分析、周围设施的布置、建筑物的受力分析等等。房屋的设计不仅仅在前期需要注意, 还涉及施工及建设的后期。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 还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选择最佳的建筑方案, 以房屋建筑的综合指数最好的方案进行房屋的建筑和设计。

这样的环境对建筑设计师有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所以身为一个设计师, 要勇于面对新的挑战和难题, 不断进行综合的对比和分析, 从而选择出最佳的方案。在一些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建筑师要以自己所学的理论为基础, 然后根据当地的具体环境和条件, 还要结合安全、美观、实用、大方、节省材料的原则因地制宜进行方案的设计工作, 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建筑设计师在工程的基础之上进行一些方案的具体的设计和步骤之后, 在平面上, 建筑物应该尽量对称, 尽可缩小一些差异, 比如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的距离要小, 这样一来, 建筑物在水平方向承载一些压力的时候不会产生一些或大或小的扭转, 有助于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在竖方向的布置上, 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 要保障承载重量结构部件的通畅, 尽量避免转换器的使用, 这样有助于减少施工的步骤, 而且节省了一部分的材料。同时, 这样的设计比加转换器的设计更加稳重, 提高了建筑的整体安全性。

1.2 结构优化设计的过程

在建筑结构不断进行优化和更加美观的设计过程中, 影响的因素和变量有很多, 我们不可能全面的考虑和兼顾, 参考一些主要因素就行了。然后根据这些因素, 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式, 然后运用相应的数学方案, 得到最优解。建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的步骤大致是这样:在开始设计的时候, 影响的因素有很多, 我们只选择对建筑设计影响较大的一些参数, 然后将所有的参数按重要性进行划分, 对于那些影响较小的因素暂且不进行考虑, 这样做可以减少计算的工作量;然后根据这样的情况, 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 然后运用合适的数学模型, 得到最优解;最后, 建筑物最后完成后, 还要考虑约束的条件, 比如尺寸的约束和裂缝宽度的约束等。在设计的过程中, 各项的约束条件要符合我们实际生活生产的需要。

在对结构不断进行优化的过程中, 有很多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条件, 在优化的过程中, 在一些因素和影响条件整体来说, 属于非线性的问题。在设计和选择一项方案和计划的时候, 可以把一些约束的条件转换为没有约束条件方法来进行计算。在日常的设计过程中, 常用的方法包括符合型法等, 完成了这样的步骤之后, 直接把设计的方案编制到计算机中相应的运算程序之后, 便能得到我们要求的最优解。

1.3 建筑设计优化的问题及主要对策

在我们实际设计和操作的过程中, 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同样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 建筑设计不断进行优化是目前研究比较多的一个课题。我们不断进行项目和设计优化有个前提, 即不改变设计的适用的性能, 在这样一个基础上, 不断进行优化的设计。其实, 建筑的结构优化设计包含了项目整个的设计和改造。包括了前期的设计问题, 一些旧房的改造的问题和一些抗震的设计等。在设计模型和具体项目优化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1) 前期的参与, 在前期选择的方案直接影响了建筑的投资金额。但是现在存在一个这样的问题, 前期我们设计的方案不参与工程的具体建设。一些建筑师在具体的设计方案的时候不考虑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安全性和可行性, 而且建筑师的某项设计会增加施工的难度, 这样一来就会增加投资的整体压力。而且, 有些设计方案存在不合理性, 存在着一些安全方面的隐患。所以, 如果能在前期设计的时候主动参与工程的建设, 那么就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 根据具体的建筑的类型, 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 然后根据一些具体的情况就行合理化的处理, 这样一来, 设计方案就会变得安全、合理、科学、便于施工、节省了资金和原料的投入。2) 一些具体的细节的不断优化。在刚开始的设计时, 没有具体的数据和资料最为设计的依据, 所以设计的人员在进行项目具体设计时, 再灵活运用不同的关于建筑结构的方法, 微观与宏观的设计相结合, 从而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在建筑细节的优化过程中, 要注意细节的把握, 比如钢筋的选择、在浇板时异形板在拐弯时容易出现的裂缝的问题、在选择时要兼顾安全和经济。3) 地基的优化设计方案, 在对地基进行设计的时候, 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就当地的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桩基的类型, 这样可以节省一部分的资金, 多进行比较然后确定最佳的方案。

1.4 结构的优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 直觉的优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对同一项目, 我们可能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不同的布置方式。即使在同种的承载压力下, 也会有不同的分析的方法, 在不同的分析过程中, 很多的参数和资料都是变化的, 在建筑的细节表现也有所不同, 在建设遇到问题时计算机也无法计算, 这些问题都需要工程人员进行判断和分析, 然后寻找解决的方法。工程人员进行判断的依据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的理论, 然后结合一些工程经验进行相应的变化和修改, 所谓的工程经验就是设计的概念, 这些设计的概念在很多设计师的备选方案里, 便于出现问题后, 及时进行修改和矫正。

2) 一些概念的设计能在具体施工时解决一些可能发生的问题。建筑物结构在一些情况下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概念设计的作用就是把破坏或者影响降到最低。因此, 分析一些建筑物在一些环境下遇到怎样的问题等各种不定的因素成为概念设计的重点考虑的内容。在一些不定的因素里, 地震的作用最大, 最难以捉摸, 而且地震的破坏性较大。所以在实际的设计中, 我们要考虑到这一重要的因素。从开始设计的时候, 就考虑一些结构的稳定性和计算抗震能力的一些措施, 一些不利于抗震的做法就应该避免。在建筑的理论里, 对称和刚度均匀的设计有利于抗震;延性的设计则可以有效保护地下一些结构不易发生一些破坏, 还有多道的设计思想使建筑物在特重大的地震中先消耗一部分的能量等等。这些设计的方法都是概念设计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2 结语

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不同的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也逐渐优化, 利于我国的现代化的发展和建设。建筑行业的不断优化, 改革。所有的改变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水平的要求, 同时我国的建筑行业也面领着严峻的一些考验, 比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面领着国际企业和单位的冲击, 资源的物价上涨等等。但是, 有挑战就有发展上升的空间, 相信我国的建筑行业会抓住机遇, 迅速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所以, 人们对建筑等方面的要求更高, 不仅仅像以前那样要求实用, 而且强调美观。在这样的要求下, 建筑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 需要不断改变和优化, 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促使我国的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 比如在安全的基础上, 还要美观、时尚、大方, 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潮流。

关键词: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也.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3.

[2]郑智垚, 乐肖军.结构设计优化设计技术与其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3]邱君华.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筑, 2013.

[4]陈俊.浅谈结构设计优化设计技术与其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 2013.

[5]佟月强, 郝明试.构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 2012.

[6]吕芳.浅析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优化方法与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上一篇:汉字字体平面广告设计下一篇:作文批改之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