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课外活动

2024-08-22

学校体育课外活动(精选十篇)

学校体育课外活动 篇1

一、狠抓课余体育训练和运动竞赛

1、把竞赛成绩与业务考核挂钩, 激发体育教师承担课余体育训练。

重庆市中专体协会每年都要举行各种项目的校际之间体育比赛, 学校体育代表队的业余训练就要求常年不间断。由于我校教师人数少, 体育课任务重, 教师都不太情愿承担这项工作 (虽然能计算工作量) , 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根据运动训练的特点和工作性质, 教师在进行运动训练时, 必然要深入钻研新教法, 研究新规则, 研究训练对象, 研究对手, 不断更新知识, 才能在各种比赛中脱颖而出取得好成绩, 因此从某个角度说, 进行运动训练的科研成份含量更大些。体育比赛, 既是学生之间竞技场上体力、能力的较量, 更是教师之间在技能、技巧、智慧上的较量, 它凝聚了教师的心血和科研成果。因此, 我们向学校建议, 教师代队出征后的比赛成绩, 纳入学期教师业务考核, 并作为一项学术成果给予肯定, 这样一来, 教师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了。

2、苦干实干, 成绩先行, 不断争取校领导的支持和重视。

体育竞赛作为对外宣传的窗口, 它的工作千头万绪艰苦细致的, 过去由于我校体育教师勤奋、努力, 训练和竞赛工作得到过历届领导的肯定和重视, 但这种重视也只是对个别优势项目。由于受场地的影响 (2002年以前我校只有篮球场) , 加上篮球运动的观赏性强, 趣味性浓, 我校篮球运动普及率高, 此项工作的开展也有声有色, 历次参加中专系统篮球比赛的成绩也相对较好, 因此, 校领导对篮球项目就特别的重视, 而对其它运动项目的关心则不够, 教师对此很有意见。怎么办?靠等到领导重视了、资金投入了再干?我们没有等待, 我们坚信, 优异的成绩才是最有效的敲门砖, 不妨先苦干几年, 等取得了好成绩后, 相信领导一定会重视的。我们也常常这样鼓励自己, 作为领导总希望将有限的经费投放在容易出成绩的项目上, 在自己干出好成绩之前, 就不要抱太大的指望让领导给你一个好条件, 一个好的经济待遇。事实证明, 我们的认识是正确的,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 我校各项训练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如2002年女子田径队获团体第一, 2003年女子排球队获团体第二名, 2008年女子田径团体第三名等, 这不仅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同时进一步得到了领导对体育工作的支持, 全校师生对体育工作也越来越认可, 教师心情愉悦、工作热情也更加高昂。

二、加强二课活动和早操的管理

1、鼓励教师主动参加二课活动的组织编排工作。

二课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 和早操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 是学校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 因此, 在学期初, 要求体育教研室将二课活动统一纳入教研活动计划, 并提出每位教师至少承担一项以上的全校性二课活动的组织编排工作, 使教师们走出课堂, 深入二课活动中, 既活跃了校园体育文化, 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又进一步使教师多渠道了解学生目前的状况, 以活动促教研、教改,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2、将早操、二课活动纳入班级目标管理。

早操是我校学生每天都要参加的全校性体育活动内容, 抓好了, 既锻炼学生的身体又培养良好的班风和集体主义精神, 因此, 我们将此项工作的管理面扩大了, 在主管校长、学生科的支持下, 我们制定了《早操管理细则》, 将学生个人表现、班级早操的出勤率、做操质量、卫生保洁纳入班级目标管理之中, 与班主任工作的业绩挂勾, 与学生的个人荣誉称号、奖学金评定相联, 形成了以“管”促好, 全面提高了早操的质量。

除此之外, 班级二课活动的参与人数和成绩, 也纳入班级目标管理之中, 每月一评, 形成了班主任认真督促、学生积极参加的良好局面。

三、培养学生体育骨干确保各项工作的进行

我校体育教师少 (5人) , 师生比为1‰, 光靠教师, 难以将各项工作做好, 就以每天的早操检查为例, 我们要求每天对各班的出勤率、质量、保洁进行评分, 而我校有93个教学班, 分两个运动场做操, 全靠教师来完成, 难度是非常大的, 为此, 我们培养了一批得力的学生体育骨干协助工作, 既锻炼了学生能力, 又分担了教师工作, 学校整体工作有序进行。

学校体育课外活动计划总结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把学校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工作重点

1、激发体育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关键在兴趣。我校紧紧抓住学生活泼好动、追求新鲜的心理,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2、处理好活动与学习的矛盾。①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玩规定的体育项目;②不规定的活动项目必须在完成作业或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玩,否则,发现后前两次批评,第三次就把他从体育兴趣小组中除名。

3、抓好常规工作。一是要求各位老师上好两课,做好两操;二是坚持开展评比活动——每天坚持开展课间操评比,每学期开展一次课问操比赛。

三、具体措施

健康是学习的保证,本学期我校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真正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

1、要广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这一富有时

代特征的口号,掀起学生体育运动的热潮,保证让每一名学生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

2、每天课间操、眼保健操之外,各班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由参加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如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下棋、踢毽子、长跑等等。体育兴趣活动我们做到“三不五尽量’’:不轻易否定学生,不挖苦斥责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尽量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率,尽量激发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尽量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教材外那无边无际的运动空间,尽量为学生营造一片自由锻炼的空间,尽量宽容对待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合理的挫折失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体育锻炼和成功的快乐。

3、按时让学生做好两操,检查人员进行巡视,确保两操的顺利进行。

4、开足上好体育课,加强体育课的监查力度,确实上好体育课。

5、每天进行自由体育课外活动,以班级为单位,以白班的特色项目为主进行活动。各班设立一个安全督导员配合学校的检查人员负责活动安全。

6、把坚持锻炼这个习惯的养成列入学校的好习惯评比之中。

7、在日常工作中,切实依法保证学生睡眠的权利,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真正把课外时间留给他们。我们全校教师将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用我们的全部心血和智慧去关爱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沐浴着阳光雨露,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

学校课外活动总结

本学期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行政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老师的参与下,以及体育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团结协作下。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成果辉煌,努力诠释着新的教学理念。一学期以来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工作。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简单总结:

一、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抓好体育教学工作体育新课程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搞好体育教学工作的有力保证。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主要基地之一。有计划正常地开展教研组活动,研讨教学工作,学校体育工作,交流思想,统一认识是搞好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在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中六位体育教师,认真研究贯彻执行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立“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目标,结合德育、智育和美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每月体育组组织教研活动同时积极参加开发区教研室的各项培训活动,通过学习全组教师在教学中能以现代课堂理念规范自己,平时能认真加强体育新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践,教科研意识和气氛浓厚,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本组教师能认真做到经常性地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认识和掌握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新的规律。根据所制定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上好每节课,认

真写好教学反思。有力地推动了体育课堂教学的开展。

二、常抓不懈,推动“二操一活动”有序开展体育新课程

学校“两操一活动”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抓好“两操”也是学校管理工作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两操”更能促进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学校体育组配合少先队大队部工作,继续严格规范广播操进出场的纪律及做操质量,做到出操静、齐、快,动作规范、美观。不断改进广播操动作质量,树立各班领操员榜样模范作用。

三、以体育活动为载体,争创曹小体育项目特色。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那么群体工作就更加有声有色,充满乐趣.群体工作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又一项主要内容。我校体育群体工作的宗旨是“以竞赛促活动,以活动促素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特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师生的身体素质是他们正常工作、学习的物质保障,为了在校内掀起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潮,体育组全体教师的精心策划下,我校举行一系列有益于师生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竞争与合作的乐趣,让他感受到身为科洋学子的光荣与骄傲。学校每学期初制订课外活动表,按排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内容,有小组的,班级的,年级的为单位,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开展体育课外活动,体育教师为技术指导,场地安排,体育委员为组织人员,人人参与体育课外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活动内容,保证活动时间,保证活动质量,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喜欢体育课外活动是

体育教师最大的快乐。

四、继续加大课余体育训练力度,积极备战各级各类体育竞赛。学生课余训练和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后备体育人才具有积极意义。本学期各分校体育教师教师继续不遗余力地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工作。

五、继往开来,迎接更大胜利。

一学期来,我们学校的体育工作按照工作计划进行,并取和预期的效果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校学校体育工作要紧跟形势,加强体育科研、教研活动,研究新标准,实施新标准,积极开展对教材内容、学生情况、校内师资实际等方面的研究和整合,全方位地抓好体育科研、课程教学、训练、竞赛、各项工作,加快学校校本教材的研究步伐,凸现我校体育教育的特色,确保我校体育工作的长盛不衰。

学校体育课外活动 篇3

关键字 学校体育;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现状;对策

G633.96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的技术含量、运动量、运动强度越来越低,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就是集合、整队、跑步、自由活动;条件好的学校可能还有一点点器材,条件不好的什么也没有,个别学校体育课甚至成了学生处理个人问题(卫生、就医、休息、学习)的机动时间,完全失去了它的教育教学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功能。并且,这还不是个案,而是普遍现象。学生的部分身体素质严重下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主要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学校方面的原因

(1)缺乏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足够的医疗保障支持。体育教学、体育活动有它的特殊性、个体的差异性,意外伤害在所难免,一出意外,不管有理没理,总是学校的责任,学校不胜其烦,也无力负担高昂的治疗和康复费用。学校根本不敢开展运动激烈、强度大、比较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的项目的运动和教学,比如单杠、双杠、投掷项目、中长跑项目,甚至足球、篮球在有些学校都是被禁止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更有甚者,有些学校的田径运动会,都没有400米以上的项目和跳高、投掷项目。学校怕出意外,也出不起意外。

(2)学校在场地、器材、师资上的限制。部分学校学生数量众多,而活动空间狭小,运动器材有限、师资配备不足,根本开展不了大场地的体育运动和大型群体活动。

二、教师方面

体育专职教师相对来说比较缺乏,各级各类学校一校保证至少一名科班出身的专职教师都有难度。这是各级各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人事安排的不合理、不平衡所导致的。体育是一个涵盖很广的范畴,项目众多,单单一名教师,也不可能知晓、熟悉所有体育项目的常识及教学,均衡和相应增加薄弱学校的师资是很有必要的。

有了体育教师,很多体育活动才能正常开展,在教学中,学生的安全问题始终是压在老师心中打大石头,很多项目不是不愿教、不是不会教、而是不敢教。小学只学了点点皮毛,初中还是这点皮毛,到了高中,基本还是零基础。而事实上,体育教材的内容基本还是一致的,但内容在加深、难度在加大,每一个教材在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要求,而现在的情况是,到了高中,大部分的同学对大部分的项目,基本都是零基础,这不仅仅是限制了学生本身的发展,也严重打击了老师的积极性。

三、学生方面

(1)学生不愿意学。这里说的学生不愿意学,并不是说学生不喜欢体育课,而是他们不喜欢那种传统的,一刀切的满堂授课;他们喜欢更自由自在的活动,不愿意一周两节宝贵的体育课,累得半死去练那些对高考毫无意义的所谓的技术动作。各个项目的水平参差不齐,他们更愿意自由组合,水平相当的同学在一起玩耍。而至少三分之一(只多不少)。各项技能都基本为零的同学,就只有看看书、散散步了,

(2)学生没时间学。学校学习时间紧,平时根本没有活动时间,能够一直保证到高三第二学期都还一周两节体育课的学校都很少,课余时间很少,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体育课的时间根本就不想动,甚至处理私人问题去了。

以上三个方面可以说是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教学、体育锻炼、体育活动的三大主体。主体有了苦衷解决不了、出了问题,这就直接造成了现在学校体育教学效率地下、导致了学生身体素质不能和其它教育学科齐头并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影响了学生的生理、心理、性格上的健全发展。

基于以上问题,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从政策、资金上给以保障,让学校、老师无后顾之忧;在选拔、升学、入职工作中,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要在综合评价中确确实实有所体现。

一、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从法律、政策、资金、场地各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要让学校敢做、有教师教、教师能教、教师敢教、学生有时间锻炼、学生从小就锻炼、学生爱锻炼。从法律的层面明确规定学生享有运动的时间和权利,任何人不得侵占;保证学校所需场地、器材的最基本资金;完善锻炼中的伤害保险制度;让学校、老师无后顾之忧,温室里呵护出来的花朵,永远不能再风雨中健康成长,这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

二、保证学生每天锻炼的时间

当前的教育,是高考科目的教育,更是战场,分数的高低成了社会衡量一所学校好坏的最直接标尺。很多学校就经常挤占体育课时间、体育锻炼的时间,一周三节体育课,只排两节,一周两节体育课,就只排一节,甚至很多学校高三更不就没有体育课。能够保证早操、课间操就很不错了。根本就保证不了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这也是需要主管部门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

三、从娃娃抓起。

体质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到哪一个年龄段、做哪些事,每一给阶段由他不同的敏感期,各项目的技术动作、运动能力也有不同的要求。这就要求,从幼儿时期就要进行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的教育与引导,一个阶段做好一个阶段的事,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的延续性的态势,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

四、从高中阶段起,推行分项教学

一般说来,学生进入高中,各方面的身体发育、大脑发育、兴趣爱好都已经趋于成熟和稳定,男生、女生的兴趣也将逐步明析;再加上高中阶段,学习压力也将会逐步加大。这个时候开始分项教学,一个主项、一个副项更能让学生享受到运动的乐趣、更能起到调节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也更能发现、发展和提高自身特长;不同的项目,用这一项最好的老师来教,来提高水平,这将积极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参加锻炼的习惯。

五、加强体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在当前的教育大背景下,体育教育的弱势地位主要体现在对于它的评价对于升学的影响上,作为体育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不能弱势就示弱,这确确实实是关系到这一代、下一代、下下一代的炎黄子孙的体质问题,也是关系到民族危亡的大事,不管困难有多少,我们也要努力工作、积极争取,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好的条件、好的环境、好的保障。引导学生自觉的体育锻炼、体育运动的意识和习惯。这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旭.中职学校开放式体育课程的设计与开展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5(4):155。

学校体育课外活动 篇4

一、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1、课程表规定的体育活动

在课外体育活动的一般概念中, 要贯彻和体现学生参加活动的自愿原则。但是, 在课表的范围内的一些活动。例如, 早操、课间操等, 都是学校规定, 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的。

课间操, 这是我国学校里坚持最好的一种体育活动形式。它可调剂学生的学习生活, 进行积极性作息。这不仅能够达到一定的锻炼身心的目的, 而且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也是有益处的, 现在不少学校积极探索课间操的形式, 力争让学生摆脱“千篇一律”的感觉, 提高学生的兴趣。为了提高做操的质量和实效性, 变换做操的内容, 分班级做操和会操交替进行等。

2、锻炼小组

为了保证学生有的体育活动时间, 应该提倡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 要做到“二课二操二活动”。其中, “二活动”是指每周要安排二次课外体育活动。课外锻炼小组, 大都以一般的身体锻炼为主, 并与“达标”锻炼相结合。锻炼小组一般是以体育教学的分组为基础的或以自愿为原则组织的达标锻炼小组, 在教师的指导下, 有组织、有计划地锻炼身体。学校需要统筹调度, 排定时间、场地、器材, 由各锻炼小组自行组织活动, 为了提高锻炼小组的实际锻炼效果, 必须在组织管理上下功夫, 加强领导, 落实指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协调和解决场地, 器材不足的矛盾。

3、运动比赛

学校经常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比赛, 可以活跃学校生活, 加强集体观念, 培养进取精神推动学校体育的开展。因此, 学生应根据季节和本校的传统。经常举办各项小型多样的班级、年级, 以及同校外的比赛。但是, 对比赛必须加强教育和管理。

4、公共体育设施的体育活动

随着城市的发展, 各种电器的急速增加, 学校体育场地有逐步缩小的趋势。因此, 把社会体育锻炼列入城市的整体规划, 增加体育场馆和游泳池的建设, 是极为重要的。目前, 则应充分发挥现有公用体育场、馆及公园中的体育活动场所的作用, 向青少年开放, 充分利用, 加强社会指导力量, 改变目前大量体育场、馆闲置, 克服将青少年拒之门外的现象。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

1、课外体育活动, 如果只从表面的词语上去理解, 应包括体育课以外的一切体育活动但是随着体育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容也日益广泛, 只用课内与课外加以区分, 已不能完全反映各种不同的体育活动的性质。因为按照严格分类, 这比课外体育活动这一命题丰富和复杂得多至少要划分校内和校外体育活动。

2、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 首先, 是巩固、提高体育教学的成果, 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 增强体质, 每周只上两节课, 不论从体育活动的时间还是从次数来说, 对增强学生的体制是非常有限的, 在体育活动中, 需要人体各组织、细胞、分解能量物质供肌体活动。能量物质在分解的同时, 又不断地合成。这种分解与合成, 在活动结束时, 在保证营养供应的前提下, 物质的合成大于消耗, 并在一定的时间内超过原有水平, 这就是“超量恢复”的原理。这一原理的根本所在, 关键是超量恢复的时间。据有关研究表明, 每周进行3~5次体育活动, 每次1小时, 并安排适宜的运动量, 对于发展学生身体、改善生理、生化功能是比较合适的。

3、课外体育活动的另一特点是, 在满足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发挥个人专长方面, 比体育课有更大的优越性。因此, 课外体育活动对锻炼身体的实效性, 具有自己的优势。清华大学体育教研室对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效应, 进行长期试验,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 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身体形态各方面都发展得较好。特别是当今新的体育项目不断出现, 社会体育设施日益增多, 体育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 体育教学大纲不可能包罗万象。

三、课外体育活动与正常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

1、在讨论和研究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时, 首先应弄清楚它们的概念与内涵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关系, 与其它教学科目相比, 具有基本相同的地方。

但是, 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这些特点是:

(1) 体育课是根据国家教委制订的教学计划的, 是必修的课程之一。该课的成绩, 是评选“三好”学生的内容, 并影响学生的升、留级。

(2) 体育课要按照体育教学大纲, 面向全体学生并认真制订教学计划, 系统地进行教学, 每次课的内容和任务, 都是全学年、全学期的一部分, 以保证其系统性与连续性。

(3) 体育教学是按年级层次, 分固定教学班, 按排定的课表进行的, 由于同一教学班的年龄、知识、体育水平比较接近, 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4) 体育教学有专职的体育教师担任固定班级的体育课, 保证教育和教学的完整性, 并不断地改进教学。

(5) 体育教学在体育场地、器材的使用上, 能够首先得到保证。

(6) 体育教学要根据不同的年龄进行系统的成绩考核, 并评定优劣。

2、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 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 技能锻炼身体。

但是, 掌握技术和提高运动技巧, 是与练习时间与次数密切相关的。因此学生需要在课外体育活动中, 利用一部分时间来复习和巩固在课上教学所获得的体育技术、技能。在这种情况下, 或者从这个意义上讲, 才能说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继续延伸和补充。

3、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 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体育与人们的现代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学生在业余时间, 观看体育的比赛, 参加体育娱乐活动, 是他们业余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尽可能地做到区别对待。

但是, 根据目前情况还可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 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有一定的主动权, 选择锻炼的内容与方法, 能够比较贴合人的实际。

学校课外体育艺术活动实施方案 篇5

一、活动目的

为了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落实栖霞市教体局《关于深入开展学校课外体育艺术活动的通知》,推动学校体育和美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课外文体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使学生从小树立终身健身体育意识,通过活动,促进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体育、艺术指导教师队伍,提高新课程实施的力度,建立有效的课程体系,促使文节、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通过学校的课外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音乐一项美术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组织机构

组 长:刘云涛 副组长:储效侠 刘庆

组 员:各班班主任,全体音、体、美任课教师。

三、工作目标:

(1)合理利用学校现有文体活动场地、设施,努力创设适合中学生特点的文体活动内容,吸引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文明、健康、活泼的课外文体活动。推进素质教育、活跃学生课余生活,构建和谐、文明、活力校园。

(2)构建学校课外文体活动体系同初中体育与艺术的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相结合,精心组织实施课外文体活动,落实课外文体活动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高我校课外文体活动的质量。

(3)努力培育好体育艺术特色生,充分发挥体艺特长生在学校课外文体活动中的作用,探索我校课外文体活动特色,努力提高我校文体活动的整体质量。

四、具体措施和方法

1、发挥各处室在活动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发动全体任课教师和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确保活动的有序、安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课外文体活动的教育功能。

2、充分发掘学校文体教师的专业特长,通过文体小组的组织、训练,满足不同兴趣、特长和层次的学生持续发展需求,做到活动时间、场地、内容、学生和指导教师“五落实”,确保活动安全有序,提高文体活动质量。

3、科学规划、制定学校课外文体活动制度,坚持每年至少办一次全校性体育运动会和一次文化艺术节,每月举行一至二次单项性文体活动或竞赛,以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外体育和艺术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4、充分发掘校外文体活动教育资源。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专题活动和竞赛,争创佳绩。

5、鼓励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各种研讨活动、业务培训和学历进修,为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创造条件。

6、不断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配齐音体美器材,为课外文体活动的开展提供条件保障。

五、活动内容及要求

1、体育活动内容及要求

(1)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坚持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好课间操、眼保健操、大课间体育、体育活动课及冬季长跑活动等,激励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要安排一节体育活动课,确保每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

(2)兴趣小组

成立以田径、篮球兴趣小组,做到有计划、有时间、有措施、有师资、有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抓好特长生培养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运动能力及培养目标,结合他们各自的特长,组建好特长生队伍。

2、音乐活动内容及要求

(1)爱国歌曲班班唱活动

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前、下午第一节课前由各任课教师或文艺委员组织全班学生,演唱一至两首歌曲,将活动形成制度化,坚持长期进行。(2)班级合唱活动

在有体育课的当天,由班主任或文艺委员下午两节课后,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一节课时间的合唱活动。

3、美术活动内容及要求

(1)在班级中开辟书法绘画园地

每个班级在班内开辟书画园地,每月挑选好的作品张贴在班级的书画园地。

(2)美术兴趣小组

组织成立学校兴趣小组。通过一定阶段的训练辅导,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素描(速写)、中国画、书法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六、分工协作,认真落实,保证活动的质量

学校体育课外活动 篇6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体育;教学与业余训练

高中阶段学生在教室里面学习的时间占据了校园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枯燥的听教师讲着各门课程的知识内容,无奈地抄着板书,只有下课的10分钟时间里是学生自由活动时间。因此,为了缓解课业压力,学生课外生活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高中学校体育中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可以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着体育运动。

一、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作用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继续延伸和补充。学生在掌握技术和提高运动技巧上所需要的练习时间和密度是需要占用课外活动的部分时间的。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课堂体育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们传授体育项目的运动技术和技能,学生可以在课外的时间里,与同学们进行运动,不仅满足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欲望,并且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同伴间的合作意识。另外,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能从学生个人的实际出发,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增强体质,愉悦身心,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才能。

二、课外体育活动在高中学校体育中的实施途径

1.大课间体育活动

大课间体育活动就是在每天上午8:30~9:10之间这个时间段,要求学生一起走出教室走向操场参加活动,比如说做广播体操、跳绳、跑步等运动项目。它是对传统的课间操的继承和发展,是巩固提高体育锻炼的效果,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提高了学生的锻炼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体质,缓解了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压力。活动的开展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个性、情感、兴趣,能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荣誉感以及组织纪律性,最终达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的目的。

2.课余体育活动

课余体育活动就是学生在课后的时间里组织学生打一场篮球或踢一场足球的运动,使学生了解其运动的规则与筹办一次活动需要注意的事项。还有很多类似于这类的体育项目,比如说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等等,都是需要学生相互配合完成的体育活动。每个周六下午的社团活动时间,全体学生都没有课,利用这个课外时间,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较

大的团体比赛一般是球类比赛。例如,在学校教师或学生干部的组织下,有两个班级准备进行篮球比赛,体育教师作为裁判,除了参加比赛的同学,还有很多围观的同学,就是所谓的“拉拉队”,就听裁判的笛声一响,篮球队员们都紧张地目不转睛地盯着篮球的流动路径,拉拉队员们也拼命地喊着“加油、加油”,一场比赛结束后,篮球队员们各个汗流浃背。通过与同学的实际配合来完成这场比赛,这种课外的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增

加同学之间的友谊,增进相互之间的体育技能。

3.田径运动会

不论是大、中、小以及幼儿园每年都会组织举行春秋两季的田径运动会,积极号召学生参加运动会设置的各种比赛项目。学生可以通过体育运动这项活动展现自己的能力,得到大家的鼓励与支持,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运动项目进行报名,也可以带着各种好吃的参观。例如,在学校的组织下,号召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田径运动会,田径运动会准备时期,学生就要事前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训练,为提高自己的体育运动能力,每天给自己安排一定的体育训练项目及训练时间。在运动会正式开始后,学生会按照学校的大喇叭的指挥,各个班级找好自己的位置坐好,运动员们到指定地点做好比赛准备,按照指定的地点,指定的运动员,指定的项目进行预赛,拉拉队也会很辛苦,很卖力地为自己认识的队友加油,赛场上真是热闹非凡,预赛结束后决赛,最后由裁判和评委宣布比赛的名次,分发给运动员们奖品作为鼓励。

通过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课外体育运动,使学生更加热爱体育运动,在大课间活动、各种中小型的球类比赛以及田径运动会等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体育运动能力,能养成每天都进行运动的好习惯,增强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在一起合作时的团队意识。

参考文献:

[1]陆佾.新课标下慈溪市技工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17):27.

[2]傅昆仑.高中毕业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探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1):59.

[3]陈素珍.新课标下高中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7):113.

以社团模式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 篇7

一、以学生体育社团模式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1. 学生体育社团活动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校体育中,体育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与技能学习的最主要手段,而学校体育社团是以在校学生基于共同的体育项目爱好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体育社团组成成员主要来自有相同体育兴趣爱好的同校、同年级、同班或同寝室同学。有的体育社团则是按照自己所居住区域构成。这种组织结构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尤其是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此外,参加学生体育社团活动,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因此学生体育社团逐渐成为学生寻求体育技能机会和表达体育情感甚至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组织结构,也成为学校体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以体育社团模式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识

现代体育的显性特征是终身化和社会化,这种终身体育的趋势势必需要学生从内心认同学校课外体育活动锻炼形式,而不仅仅只是流于课外体育锻炼的表面。这是因为,在体育世界观的教育中,认识决定意识,并最终引导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倘若学生真正了解终身体育的精髓,自然容易形成自觉的体育锻炼态度。并且这种体育锻炼态度不易“变质”,而这种不“变质”的体育锻炼态度首先来自学生自愿、自主的体育行为。显然此种体育锻炼行为恰好符合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的特性。因此,以学生体育社团模式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

二、以学生体育社团模式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可行方法

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体育社团的认识

现在很多在校学生对学生体育社团认识较少,对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功能定位知之甚少。根据调查,有些具备较好体育运动能力的学生,迫切希望能与有相同兴趣爱好及相似运动水平的伙伴共同运动,但却很难如愿,这主要是他们并不清楚自己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加入类似的体育社团组织。还有的学生虽大体了解学校体育社团组织,可由于所在学校的体育社团平时宣传较少,导致有意愿加入体育社团的学生无法加入。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加大宣传力度,鼓励体育社团相对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外,更重要的是体育社团成员应真正意识到开展体育社团的意义,积极参与体育社团的活动,树立体育社团信仰,多强调体育社团强身健体、自愿性及高体育效益的功能,重塑体育社团的形象,真正实现体育社团自身的活动目标。

2. 加强监督,完善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管理机制

学校体育课外活动 篇8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已有多年时间,在加强高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增强大学生体质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由于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迅猛,其人才质量要求愈来愈高,大学生毕业直接参加社会工作,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大责任。作为大学生最后的体育教育阶段,也是国民素质教育最重要的一关,他们的身体素质好坏关乎到国家人才素质,甚至关系到民族的兴衰。然而全国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持续下滑不容乐观,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迫在眉睫。本文拟从学校领导层面,教师,学生层面进行全面的剖析,旨在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学校正规化办学教育提供参考,也利于“阳光体育运动”政策的贯彻与落实。

1 学校在发展体育层面上阳光体育运动是一个重要举措

1.1 阳光体育运动给予学校体育工作明确的价值取向

西安交大校长郑南宁指出:“一所合格的大学,是把教育教学搞好;一所好的大学,更要注重学生人格养成;一所优秀的大学,除了两者之外,还要注重体育精神的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体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是与其他知识教育所无法替代的,体育精神,对年轻人的心智成长和行为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阳光体育运动”的价值表现是让社会来关心青少年健康中出现的多种问题:促进学校体育工作中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认真的落实抓好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在政策上要多鼓励,从策略上多指导督促下一级主管部门积极落实,真正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内容上,体育设施场地的添置上采取大力度的投入。用多样化手段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正常发展。

1.2 阳光体育运动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

一所高校能够展示其校园文化的和谐气息,体育文化浓郁的校园氛围就能感受得到。大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的健身理念,健身行为,健身制度的确立,规范与完善的校园场馆设施。体育组织管理,即包括校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检查、评比制度奖惩落到实处。体育教师是直接参与负责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重要组织机构,因此,对教师的工作量的计算及报酬等管理制度要具体细致形成文件及条例,这样才能真正充分的调动广大体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和谐发展。这些教学制度的贯彻与落实都应成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从这些场馆设施就能够了解校园的体育锻炼氛围中一所大学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格品质提升与净化。

1.3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阳光体育运动”在促进大学生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增进大学生健康心理,提高生活质量,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方式,真正做到像蔡元培大师所讲的“完全人格,首位体育”[2]。“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在培养大学生交往能力和耐挫折力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在这种对抗激烈的舞台游戏中对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内在道德修养陶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4 学校体育产业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体育社会家卢元镇认为,“体育产业是社会提供体育产业的同一类经济部门的总和。这里指的‘体育产品’包括体育用品与体育服务,‘经济部门’在我国现阶段不仅包括企业,而且包括各种人事经营性活动的机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家庭或个人”[3]。近些年来由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大力开展使得高校的体育产业发展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其原因是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采用了多种途径,包括了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与训练,面向着每一位学生。有些高校以前场地建设以及维修很难争取到上一级主管部门资金,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各种群众性体育组织纷纷建立,他们需要专业的教练,需要参加社区以及校内外团体各种竞赛。要开展这些体育活动,因此,学生的体育消费品购置率急剧上升。高校的热门场馆不能满足一般人需要,采取收费的形式进行管理,在这种健身需要的火爆场面下,学生需要、学校适当收费进行有序管理,使得学校体育产业大力发展,也解决了体育资金不足的严重问题。只有抓好“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体育产业才可在这种良性互动的模式中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2 阳光体育运动在学校推进中的制约因素

2.1 大型场馆设施建设受制学校重点学科战略目标的影响,资金匮乏

“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也有多年时间,确实给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特别是课程改革中忽略了的课外活动被重新唤起运作起来。现今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正在推进着学校体育教育的向前发展方向,然而学校体育改革仍然为了实现学校达标检查目标,早也计划筹建的大型场内体育馆和其他体育设施已搁置多年,原因是学校资金匮乏。使得现有的场馆也十分破旧而无法进行正常的体育课和课余活动。体育课因为课时酬金被砍掉,一周一次改为两周只有一次体育课同时其课余活动又没有安排和开展,学生的体育权力受侵,体育教师没有课上,工作量没有达到,其课时酬金在全校院部中是最低的。由于公共课体育教师的劳动成果被变相降低,公共课体育教师也因此感受到“沦入相对剥夺”地位更加深有体会。思考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遇到困难,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现实的,也有历史的,总之应加大学校体育的立法力度管理研究,不要让体育教育制度成为某些领导避重就轻的儿戏政策。这有损学校整体教育的尊严与发展。

2.2 大学生在体育意识上淡薄是影响阳光体育运动推广的因素之一

体育意识,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们对体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及各种内外关系方面的精神活动的总和。体育意识是学生参与“阳光体育活动”过程中按照个人对学校体育意识,“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得出一定的结论,并据此指导自己行为的理性认识过程”[4]。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在近几年研究中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水平及运动能力普遍下降,原于教改中“轻技术教学,轻运动”有关,再加上独生子女较多,富养的孩子更容易娇生惯养,造成体能下降,吃苦耐劳精神消退,这是主观意识原因之一,而造成学生对体育的参与态度和习惯、体育意识与价值观不强。客观因素主要又包括学校体育设施太差甚至偏缺严重,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内容,教师指导存在严重缺失等。“阳光体育运动”需要基本的体育场馆设施,由其室内大型体育馆。才能保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多种多样大学生感兴趣而又锻炼效果好的体育项目活动,把“阳光体育运动”真正融入到课内与课外的教学与训练比赛中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型现代化人才。

2.3 体育公共课教师产生相对剥夺感的外在表现及影响

著名的社会学家陆学艺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高校教师被列为整个社会阶层的中上层。对全国33所高校共380位公共课体育老师调查表明:35.7%的高校公共课体育教师认为自身职业的社会地位不高,而其他学科的教师仅有9.1%”[5]。在高校教师行列中公体教师处于弱势边缘地位,如果上级主管部门不改变现有的政策,规章制度加以合理的解决引导,会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目标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实现,因为公体教师是体育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者,他们肩负着教育方针的具体实施,因此直接给高校体育文化的和谐带来负面影响作用。学校公共课体育教师已被列入这种状态角色,如:学校把国家规定的计划学时压缩到只有一半课程,原因是公共课程体育教师会多拿课时酬金。职称评定多年无望得不到正常的晋级,课时酬金系数也低于其他学科,这样使得公共课体育教师绝大部分对学校体育产生了心灰意冷怨气,因为上述问题所表现出的公共课体育教师产生:“相对剥夺感”“其实就是一种横向比较后所产生的主观反应”[6]。可见学校公共体育教师“相对剥夺感”是一种对客观现实的心理感受会产生变化,应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将矛盾的发生进行无形的解决,并且让人心悦诚服,如果听之任之不加以任何问题消化,让矛盾升级,终究会酿成大错,埋下隐患。毫无疑问,这种现象会使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蒙受很大损失。

2.4 学校应正确引导积极支持公共课体育教师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

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思路,(1)制定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考虑公共课体育教师的专业特性,工作环境、给公共课体育教师话语权,多加引导和化解。(2)公共课体育教师应在认真搞好自己专业水平上下工夫。学有所专,学有所才的道理,多做学问研究,有了研究成果才会在人们心目中有地位。(3)体育教师面对问题的出现,应对来自工作中的各种困难采取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努力学习,不断开拓,加强理论文化知识的学习来完善自我。(4)学校在自我发展中为求得生存与发展,对全校重点学科在政策上大幅度给予倾斜,也是更好地为学校发展着想,这其中部分学科教师的职称,课时酬金,培养机制等待遇问题上造成高校教师两校分化的现象严重,特别是偏科边缘教师更会受到“冷遇”。因此公体教师更容易感受到“相对剥夺感”侵扰。如何正确消除公共体育教师当前的困惑与疑虑,学校应给予体育教师公正务实的政策,阳光体育工作才会真正全面有起色的发展。

3 多维视域下需要长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与对策

1.加强大学生体育意识培养是提高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关键

“阳光体育运动”主要是面向学校学生,那么学校就成为“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如何长期有效持久地开展,必须要建立科学而有创新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利用各种群众性体育竞赛杠杆营造出一种朝气蓬勃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来吸引全校师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学校应从宣传,场地设施,组织管理,评先评优政策来鼓励学生参与。如何在培养人才上符合教育的规律性,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在德、智、体上全面发展,良性互动,不要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或参加过多上网,游戏,甚至打牌赌博,耽误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学业前途。

2.阳光体育运动中应加强运动教育模式的实施措施

运动教育模式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近些年来实施课改中也被严重的忽视,而造成学生身体素质多年连续下降的根源之一。先进的运动教育模式是美国体育家达里尔西登托普发现提出的一种课程理念。其理论的根源来自于游戏理论(Pleythe-oyu)的运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要求教师直接指导,示范,帮扶,演练,参与学生合作,师生之间成为真正的伙伴关系,不是“放羊式”、“自由式”,让学生更多的掌握运动技术,体验真正的运动技术和乐趣。目标、目的,执教理念,评估体系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因此,对提高学生体质效果显著。对学生的学习运动技术掌握,包括学生的运动能力技术水平能达到一定高度,这对进入社会后参与社会体育活动适应能力更强。对克服当前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中出现的思想即“轻运动”“轻技术”偏差有很大的纠偏作用。大学生体育健康身心素质下降与参与运动训练直接相关。运动教育模式的实施能让学生终身参与运动的能力增强,运动素养水平更高,从而成为具有终身运动乐趣而高度参与运动热情的人。

4小结

1.“阳光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和口号,高校领导应引起高度的认识,大力宣传,政策给予更多的关照与保障,在资源配置上给予更多的倾斜。把“阳光体育运动”真正融入到学校管理的重要位置中去,让学生体质增强起来。

2.利用高校体育专家多的特点,组织动员研究具有“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持久开展的规章制度,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具体实施践行“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真正做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相互配合,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举办各种各样的教学、竞赛的体育活动,这样才确保“阳光体育运动”的大力开展。

3.以“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为龙头,扶持建立各种各样的社团,俱乐部,项目体协,户外活动场所进行运作,大力继续推进“阳光体育运动”。

4. 加大体育经费投入,把宏伟蓝图变成体育场馆的现实设施图景投入到全校师生员工的阳光体育运动中去,体育场馆设施分布要有科学性,考虑到师生员工对项目的大众化特点加以科学的建造。充分保证学生上课及课外活动的场馆设施的利用,真正落到实处的拓展“阳光体育运动”,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优秀人才基地而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优秀大学校。

摘要:调查高校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后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多个视角探讨发现:“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开展对发展学生身心健康至关重要,“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瓶颈主要有:领导重视程度缺位,体育意识淡薄;学校投入资金匮乏,体育场馆设施陈旧。公

关键词:阳光体育,高校,制约因素,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顾晶.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J].教育研究,2010,(6):176--177.

[2]梁金辉.钟理明.赵治治.多维视角下的阳光体育运动及其开展对策[J].体育科研,2011,23(5)431-433.

[3]卢元镇.关于体育产业的几个理论问题(上)[J].体育科研,2002,(4):12.

[4]张河.体育意识行为与校园体育文化状况的分析与研究[J].扬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7(4):51-530.

[5]昌羽绂.耿菲.对普通高校公共课体育教师职业社会地位因素的心理学分析[J].理论观察,2007,(5):159-160.

体育拓展训练引入课外体育活动刍议 篇9

近年来, 国家先后下发了《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 (简称教体艺[2006]5号) 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 (简称教体艺[2006]6号) 。教体艺[2006]5号文件要求, “广泛开展群体性的学生体育活动。学校要把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作为日常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并纳入教育教学活动安排, 形成制度”。教体艺[2006]6号文件要求,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配合体育课教学, 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 形成制度”。2007年5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简称中央7号文件) , 中央7号文件明确要求, “没有体育课的当天, 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那么, 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又是如何执行这些文件精神的呢?深入广大中小学调研不难发现, 多数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流于形式, 并没有真正地开展起来, 大多数学生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在教室做文化课作业或在自由活动。在此背景下, 将体育拓展训练引入到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 不失为学校开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个好的载体和做法。

一、体育拓展训练的特点

1. 以游戏为依托,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体育拓展训练项目将学生锻炼的身体素质巧妙地融入“游戏”中, 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扭转目前学生被动参与的局面。谈到游戏, 就会想到儿童, 对游戏的解释似乎成了对儿童的解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的也是孩子们在玩各种各样的游戏, 只要有孩子们的地方, 游玩的场所就会如雨后春笋般地设立起来[1]。事实上, 中小学生同样也喜欢游戏, 如果我们将学生身体素质锻炼以“游戏”的方式来展现, 同样可以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地走向操场, 锻炼身体。

2. 以合作学习为平台, 可以加大活动中学生的参与量

体育拓展训练项目选择对学生运动技能要求较低, 重在团队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展现,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量, 扭转体育赛事只有少数体育尖子参与的局面。课外体育锻炼一小时是一个需要全体学生参与的活动, 该项政策执行得好与坏, 主要关注的是平时不爱锻炼的学生, 只有想办法把这些不爱锻炼的学生吸引到操场上, 该项政策才有可能真正得到落实。对一些体育学困生的研究也发现, 他们不爱锻炼的原因主要是运动技能欠佳, 在体育活动中, 找不到成功的喜悦, 久而久之渐渐失去了兴趣。体育拓展训练重在团队合作, 对运动技能要求不高, 学生只要认真练习, 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再加上项目设计时要求学生全员参与 (项目设计时学生的参与数量与团队成绩成正比) , 在团队的带动和帮助下, 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活动中来。

3. 由班主任组织开展, 弥补了一些学校体育师资短缺的问题

体育拓展训练项目对于教师的运动技能要求不高, 活动重在考验教师的组织能力, 只要教师经过简单的培训, 就能带领学生组织高质量的、有序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设计重在组织, 而班主任相对组织能力较强, 因此可以有效解决因体育教师短缺而无法有序组织课外活动的问题, 弥补了当前因体育教师缺编而无法有效组织学生有序进行课外活动的局面。

4. 项目开展要求较低, 缓解了一些学校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

体育拓展训练项目在设计时可以充分考虑到学校经费的问题, 拓展训练项目对于体育经费充足的学校来说, 可以由教师统一购置, 对于经费不足的学校, 可以充分发动学生自制、教师收集等形式来完成。比如选择一些学校用过的物品, 如横幅或用废报纸作为道具, 开展“无敌战车”项目, 以废布条为道具, 开展“蛟龙出洞”项目等, 从而有效开展拓展训练。

二、课外体育活动中引入体育拓展训练的具体对策

1. 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

体育教师可以向学校领导递交申请报告, 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将学校体育拓展训练融入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中。学校体育拓展训练是一门新开发的体育课程, 一些学校不太了解课程的性质及意义, 因此体育教师要结合国家的相关文件精神, 向学校写出书面申请报告, 积极争取校领导的支持, 在学校的安排下, 在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下将体育拓展训练科学合理地穿插到课外活动中, 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积极地进行体育活动。

2. 对班主任进行培训

相关调查表明, 一些学校体育教师严重缺编, 一名体育教师要承担多班的体育教学, 有时甚至承担全校的体育教学任务, 此时在课外活动中让体育教师深入各班指导, 很显然是不可能的。由于学校体育拓展训练的活动项目重在考查学生的组织协作能力, 项目本身对教师的运动技能要求不高, 所以学校可以组织班主任共同参与, 由体育教师对他们进行拓展训练的培训, 大多数班主任经过培训都能指导学生。这不仅活跃了学校气氛, 增强了班主任之间的交流、合作, 而且还能帮助班主任更好地指导本班学生组织好其他课外活动。

3. 对各班体育委员及体育骨干进行培训

由于班主任工作繁忙, 在课外活动中让班主任天天跟班也不太现实, 因此体育教师可对各班体育委员及体育骨干进行培训, 采用体育教师总体指导, 班主任具体指导, 体育委员及体育骨干具体组织实施的模式, 将学校体育拓展训练穿插到课外活动中, 从而从根本上改变课外活动要么无人管理, 要么就是组织全体学生跑步等单调的活动模式。

4. 利用课堂教学推广拓展训练

依据教学大纲, 适时利用体育课堂教学推广学校体育拓展训练, 以降低班主任及体育委员的工作难度。学校体育教学大纲每学期的教学内容, 均有几个学时的教师自选项目, 体育教师可在教师自选项目中适当穿插学校体育拓展训练的教学内容, 以此在体育课堂上激发学生的课外活动兴趣, 帮助学生了解项目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从而降低班主任及体育委员和体育骨干在课外活动中组织练习的难度。

5. 考评课外活动成绩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把学校体育拓展训练更好地融入课外活动中, 学校及班级可参照学校体育拓展训练的考评方式, 拟定课外活动考核体系, 以提高学生课外活动的积极性。成绩考核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方面, 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程度的简便方法, 是衡量学生是否完成教学计划的手段, 同时也是促进学生积极从事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举措。

课外活动拓展训练的练习项目分为攻擂项目和临时即考项目。所谓攻擂项目是指小组成绩考核两周后, 教师为每一个团队提供一次刷新自己和其他团队成绩的机会。以“运送西瓜”为例, 在基础成绩测试中, A队64个, B队67个, C队65个, B队暂时位居第一, 在成绩考核后, 教师告诉各团队的成绩, 并在两周后重新组织学生攻擂, 攻擂时学生可选择攻擂也可选择放弃, 但放弃后不能因为其他团队成绩超出而再次攻擂, 若再攻擂时A队72个, B队65个, C队71个, 则各队的攻擂成绩为:A队72个, B队67个, C队71个, 即攻擂结束后, 每个团队均取自己的最好成绩作为团队评定成绩。所谓临时即考项目是指在课外活动时间教师布置任务, 当时练习, 并在当天进行测评。当然, 如果学生练习兴致很高, 可适当延长学生的练习时间, 如任务布置后, 让学生练习一个或两个课外活动, 然后再进行测试, 但测试成绩只有一次机会, 即一次定胜负[2]。

学生课外活动成绩考评全部采用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 在每一次测试时总会产生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 (以四组为例) , 第一名得5分, 第二名得3分, 第三名得2分, 第四名得1分。学期课外活动每次测试各组都按照这个比例积分, 学期末根据总积分排出名次, 班主任和体育教师依据此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总之, 学校体育拓展训练从项目设计、组织及实施, 充分考虑到了制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种种因素, 选择对学生运动技能要求不高、对器材设施要求不高、以游戏为平台、以团队合作的形式, 巧妙地将学生身体素质 (爆发力、速度、耐力等) 专项练习融入到项目活动之中,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中, 既锻炼了体质, 又愉悦了身心, 从而确保学校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 在下午课后也能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的集体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项江.论体育游戏的游戏性.首都体育学院, 2008.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与实施方法 篇10

1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

1 . 1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含义

课外活动的形成并非是学校本身生来就开设的一项活动,而是通过学生逐渐自主进行的过程中演变而来的一种娱乐活动。在后来,受到了诸多教育界专家们的注重,认为这种课外活动能够有效的对学校的文化教育进行补充,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所以便将课外活动归纳到了学校正规的交易体系中。在课外活动中的“课”所表达的是“课程”,而“课外活动”是在规定的教育时间之外所进行的活动,但其中心依旧是以学科为中心来进行。

1 . 2 时间限定是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一项主要特点

目前我国教育部门所制定的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为最少一天一小时,当然在这一小时当中暑不包括早操与体育课程的。每天十几分钟的早操根本就无法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安排课外活动的时间一般都是在下午。而体育课程,就算有着的50 min的上课时间,但在这50 min的时间里只有极少的一小段时间才能进行锻炼,根本就不会有多大的效果。

1 . 3 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被纳入到学校教育中

现今,只有在学校中才能够确保课外活动的顺利实施,在特定的时间根据特定的计划严格的实施课外活动,达到预期锻炼身体的效果。一旦学生们离开了学校,便无法保证课外体育活动实施的具体时间,不仅限制了学生们的自由,也不会得到有效的锻炼。若从定义的角度对课外活动进行严格的界定,那么应该将在校外实施的课外体育活动归入至“社区体育”或“社会体育”范畴中。这样便无法保证活动的实效性,因为在校外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

1 . 4 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和内容的特点

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特性角度来看,学校所面对的对象不仅只限于全体学生,还有不包括在课外活动范围内的进行体育专项训练的学生。学校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都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就算学校达不到满足全部运动项目要求的程度,但在锻炼方面仍然予以学生们最大的帮助及支持,为他们建设良好的锻炼空间。此外,对全部的活动项目学校方面都不能采取任何的强迫手段,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让他们自愿参与进去,否则很可能会降低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方法

2 . 1 坚持科学的理念

在学校体育课外活动的具体实践过程当中,坚持正确理念和科学思想,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学校方面要确保理念的正确性,并坚持这一理念,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校课外活动对教学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身体素质,还是学校体育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途径。所谓的坚持科学思想指的是在实施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自由的锻炼,自主的选择活动内容与项目,不以任何形式做出干预,确保学生锻炼的自主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体现出学校课外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等的特点,展现出学校体育活动的价值。不仅促进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还对他们形成体育特长起到推动作用。要合理的把握课外体育活动的价值取向,在实际活动的过程中以“生活化”为目标。只有将这样的理念贯彻到学校实际的课外体育活动中,才能有效的增进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提升、运动技能和运动习惯的拓展。

2 . 2 进一步完善制度并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的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其效率过低、效果不显著主要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没有充分的认识观念,对于理论的研究过于粗浅,最主要的是欠缺合理有效的制度体系。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学校体育也得到了一定的进步,建立了学校体育法规体系的雏形,却还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为使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可以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对相关的制度保障体系进行完善,并通过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第二,学校方面增强建立针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法规,例如,对那些占用学校体育场地影响学生锻炼的问题制定出特定的法规,避免同样的情况重复出现。第三,进一步加强建设有关学校的行政法规及体育法律。此外,完善体育高考制度的建设。以高考为体育活动的引导,将体育纳入到高考的内容中,能够有效的提升学校体育的效率,同时为国家的体育项目补充优质的新鲜血液。

2 . 3 实施多方监督, 做到共同促进

学校需要定期的自查课外体育活动具体的开展状况,将其记录在案,并上报至教育部门中。针对这些情况政府方面需要设立多方监督的各种体系,让各个教育部门间进行明确的分工,做到全面的监督,定期的暗访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在暗中具体状况实施奖惩。并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力量,达到多方监督的目的。建设相应的评估部门,公示评估,让整个社会进行检查。

2 . 4 增强对相关人员体育能力的培训

对教育局长进行体育方面的培训工作,使其个人能力有一定的提升。因为,学校体育的发展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局长体育认知水平的影响,所以,想要将学校体育教育做好,那么提升教育局长体育方面的素质是很有必要的。还有就是校长,决定着学校整体体育发展的是校长,对于校长进行体育方面的培训是势在必行的,然校长学习各种新的理念,提升体育工作和管理体育的能力,并且,校长本人需要把参加培训当成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对校长进行政绩考核中加入其参加培训的实际情况。最后就是班主任,不能忽略了对于班主任的培训工作,班主任作为全部任课教师的协调者,同时也是一个整体的总指挥,所以其个人体育水平及对体育的认识情况都会对班级整体体育锻炼情况造成影响,特别是影响学校课外活动的开展,班主任所能够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2 . 5 地方政府增强问责与监督

在实施基础教育的时候,地方政府需要将自己应付的责任担起,合理并有效的对指导学校的教育工作、管理学校教育工作、合理调配学校的教师、统筹教育经费等进行调配,采取问责制度。地方政府要明确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绝对不可以把体育教育归入到边缘地位中,通过学校的体育教育来推进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定期评估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升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监督力度。而后,全程的监督学校具体进行的体育教育工作,采取严格的问责制度。对那些不利于学校体育工作进行的政策及规定等予以一定的惩罚,并追究其相应的责任,例如,若有对学校体育场地实施侵占的情况,就要对该校的校长采取政绩上的责罚。

3 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青少年在身体素质方面有着过于严重的问题,有效的提升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力度和效率,进一步推进学生“生活化”的运动,实现其自主选择体育项目和内容。与此同时,政府各部门对相应的法律制度进行完善,全方面的监督学校课外活动实际的运行情况;通过培训及参加活动的方式逐渐提升教育局长体育水平及管理水平,增强培训校长与班主任对体育的认知水平,以多方共同努力的方式来提升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具体实施的效率。

摘要:体育活动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增强体质,而学校体育同样也不例外,是为了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体质,确保每个学生都具有足够的时间对身体进行锻炼。而目前,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出现了不断下降的情况,从这点上不难看出学校的课外活动被忽视到了怎么的程度。基于此,本文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与实施方法进行了探讨。

上一篇:Iebook下一篇: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