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

2024-07-08

信阳市(精选十篇)

信阳市 篇1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秦岭的余脉桐柏山以南,东与安徽为邻,南与湖北接壤,左扼两淮,右控江汉,承东启西,屏蔽中原,素有“三省通衢”之称。信阳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山川和平原相间,呈形态多样的阶梯状地貌,正是这种过渡气候和阶梯状地貌,造成了淮河南北自然景观天际线的差异:淮南山清水秀,鱼跃稻香;淮北平原舒展,杂粮绵延。全境东西长约205km,南北宽约142km,总面积1.8万多km2,总人口780万人,辖8县2区。信阳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山峦和水域共同构成了其独特的风景线。

信阳的气候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为15.1~15.3℃,日照时数为年均1 900~2 100h,年降水量为900~1 400mm。信阳河流众多,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贯穿其中,加之丰富多样的地形条件,非常适合把自然风光引入繁华都市,打造富有特色与活力的城市中心区。弯曲多变的河道水系、形态多样的地形地貌,共同形成了多个景观区域,也形成了步移景异的城市景观。

2 信阳城市风貌

信阳市地处河南省南部,山水秀丽,气候宜人,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和“豫南小苏州”之美誉。信阳既是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又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信阳地势南高北低,豫南地区由西部的桐柏山和南部的大别山两山首尾相接构成一体,蜿蜒于豫鄂边界,是境内长江和淮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绵延起伏的山体、蜿蜒曲折的河流和阶梯状的梯田共同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图1)。

2.1 城市格局

在城市总体布局上,信阳坚持的原则是“依托老城、发展新城”,在空间格局上,将中心城区大致规划为中心片区、老城片区、平桥片区、科普宣教区和度假休闲区“一核四片”。从地域分布上,主城区又划分为9个组团区,分别是老城区、湖东组团、南湾组团、行政中心组团、金融商务组团,平桥组团、工业仓储组团,教育科研组团、科技产业组团[2]。这样,使得城市各区域之间分区更合理,动静结合。在城市路网布局结构上,规划注重了城市与外界之间的联系,依托老城区道路网,建构老城与新城之间的主要路网、道路与河流两岸各组团之间的道路系统,确定了“一轴两环”交通性干道和“混合式支路”的网状干道系统。在绿化和景观景点建设上,加大对现有广场、游园、绿地及城市道路的绿化改造力度,丰富绿化层次,提升绿化内涵,营造城市森林氛围,形成“城中有林,林中有城”的城市新貌。为更好地利用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等自然地理优势,按照“宜园则园,宜林则林,因地制宜”的原则,将信阳市建成生态宜居城市、休闲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呈现“山、水、林”浑然一体的城市空间生态格局。

2.2 城市道路交通

信阳是中原和豫南重镇,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通信枢纽,是全国44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又是中原和河南的“南大门”、湖北的“北大门”,华东、华西进出河南的重要通道。信阳北距郑州300km,南距武汉200km,东距合肥346km,西距西安534km,处在几个城市之间的中心位置,交通便利,区位优越。良好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是城市发展的前提。

2.3 历史文物古迹

信阳是历史较悠久的古城。距今8 000多年前,境内淮河两岸就出现了相当规模的原始农业,从东到西分布有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和屈家岭文化遗址多处。商周之际,这里就建立了申、息、弦、黄、蒋、蓼等诸侯国。春秋战国时期,楚灭申、息等诸侯国,设置申、息、期思等县。北宋改义阳为信阳,一直延用至今。信阳又是革命圣地,是土地革命时期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

信阳也是一座文化名城。一代名相孙叔敖设计并主持修建的期思陂,是中国最早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唐代“开漳圣王”陈元光(固始人)、“闽王”王审知(固始人),把中原文明传播到福建、台湾等地。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一代文豪何景明(今浉河区人),是明代“前七子”的领袖,名博全国文坛。植物学家吴其浚著《植物名实图考》,成为当时的学术泰斗。

信阳还是一座绿色茶城。这里的阳光、空气、水非常适合茶树生长,信阳产茶历史悠久,品质好。1987年,考古学家在信阳固始县出土的古墓中发掘的茶叶,考证距今已有2 300多年。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把全国划分为8大茶区,信阳归淮南茶区,北宋时苏东坡称“淮南茶信阳第一”。信阳毛尖香高味爽,气味香醇,凝聚了信阳极其出色的一个茶文化历史。

信阳境内革命遗址、古迹和文物众多。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及省以下级别文物保护单位400多处,有重要革命纪念地和革命旧址400多处,为全省各市之冠。

2.4 城市色彩以及城市的轮廓线

信阳市以“绿”作为基调色彩,绿色代表生命,这一色彩给其增添了几分生机,再加上水在城市中的布局,不仅为信阳带来了几分灵气,同时为其勾勒出一道层次丰富、色彩鲜明的景观(图2)。

2.5 各类景观

根据地形地貌以及地域环境条件的差异,信阳主要分为广袤平原景观和垂直梯田景观,各类景观特色鲜明,层次丰富。在城市整体规划布局上,各类城市规划用地通过城市建筑景观节点(广场、公园、雕塑)形成统一;在植物配置上,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构建复合的绿色网络系统。广袤平原植物种植通过不同配置方式将树木、花草、地被、藤蔓等组成森林、绿地、街头小游园等。山体风景林的构成中突出复层混交手法,形成点线面圈、乔灌花草合理布局的复合生态群落,在充分发挥城市生态功能的同时,又使市民欣赏到四季变化带来的享受。

2.6 民风民俗

2.6.1 民间艺术

信阳的民间艺术表演历史悠久,深受群众的喜爱,有着很强的生命力,主要有信阳民歌、潢川锣鼓、商城丝弦、罗山皮影戏、信阳灶戏、豫南花鼓戏、信阳剪纸、淮滨彩色泥塑、根艺、手工艺品、烙画和橄榄石雕刻等。其中舞蹈、戏曲和雕刻在信阳作为民间艺术广为流传,而根艺作为自然造型艺术的表达形式运用最为广泛。根艺其特点是在创作手法上把自然美与艺术美有力地结合起来,集实用、装饰、宗教等为一体。”借自然之灵气,赋朽木以灵魂”是根艺作品的精华所在。用简明的方式,表达深邃的内涵。近年来,根艺作品得到了质的飞跃,尤以李冰的代表作《生活》、《家》、《中华精神》享誉海内外。而今这种新的根艺表达形式被命名为自然造型艺术。像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现在仍存在于一些民间艺术家对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中。

2.6.2 风俗

在信阳人的概念里,非常典型的习俗是喝绿茶,喝水其实说的就是喝茶,特别是当有人来家里串门时,第一个反应就是泡茶给客人喝,这是一种礼俗,并且对待尊贵的客人,他们会拿出自己收藏的最好的信阳茶叶泡茶给客人喝,以示热情[1]。

信阳饮食习惯为一日三餐。吃饭时的主食类型分为两种:淮河以南以米为主;淮河以北面食占一半。面食除馍外,不仅有面饼、油条、麻花等,还有本地独特的高桩馍、油酥火烧、潢川贡面、三股酥油条等。面饼的品种有锅饼、蒸饼等,多是贴锅烙制;油条和麻花家常炸食者不多[1]。吃米饭时,还会配上信阳特色菜。信阳菜,包括信阳茶、信阳水、信阳菜(烹饪原料),这是构成信阳菜的基础与前提。做菜时,蒸、煎、炸、爆、熘、拌、卤样样皆有,油、盐、酱、醋、味精、五香粉、麻辣粉、辣椒粉是制菜的基本调料。

3 结语

山水作为城市的符号,山是城市历史和文化的一种积淀,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山因水而活,城市因水运而兴盛,长江、淮河穿城给信阳的城市景观带来了无限生机。此外,蜿蜒起伏的地形地貌、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给城市的天际线增添了不少靓点。按照城市规划,信阳的城市开发将遵循依托老城、发展新城区规划的原则展开,城市建设将围绕路网、城市景观节点、景观轴线以及滨水地区做文章。未来信阳将以发展工业作为发展方向。工业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已经凸显出城市发展的脊梁。

参考文献

[1]信阳市志编纂委员会.信阳市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

[2]殷莺,彭玲玲.加强生态城市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魅力信阳[J].科技咨询,2011(4):67~68.

[3]周茂丽.城市美学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6):216~217.

[4]蔡晓丰.城市风貌解析与控制[J].同济大学学报,2006(11):39~42.

信阳市 篇2

【发布文号】信政文〔2006〕74号 【发布日期】2006-06-01 【生效日期】2006-06-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信阳市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信政文〔2006〕7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等非法经营活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保持社会稳定,经研究决定,成立信阳市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现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通知如下:

组长:张春香(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童光亮(市政府副秘书长)

李东升(市工商局局长)

成员:孙丽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岳先锋(市监察局副局长)

康庭胜(市综治办副主任)

陈良才(市政府机关党委纪委书记)

董正义(市工商局副局长)

吕顺林(市商务局副局长)

韩建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方向(市民政局副局长)

南华(市交通局副局长)

曹普强(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

张亚(市房产管理局纪检组长)

王晓峰(市公安局局长助理)

白念勇(市银监局副局长)

赵德旺(人行信阳中心支行副行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工商局,李东升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六年六月一日

郭瑞民:到信阳 看信阳 帮信阳 篇3

智慧信阳 中原家居之都

在采访中郭瑞民介绍,信阳是河南的南大门,是中原经济区和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连接的桥头堡。信阳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环境优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这些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信阳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经过多年的积累形成了一些优势,这些优势使信阳原来所具有的潜能得到了释放。

信阳交通发达,有两纵一横的铁路、高速公路和国道。机场建设就续,淮河航运得到重视。由于“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环境特征,又造就了体验山水田园生活、享受清新阳光空气、休闲养生度假的生态信阳。美丽信阳更有着“山、水、林、茶”四方面的丰富资源,山青水秀、林密茶香的生态旅游孕育其中。

一城绿色半城水,蓝天白去最相宜。正如人们所说的:信阳山水,好一首流动的诗;信阳城市,好一幅凝固的画;信阳美誉,好一曲发展的歌!“信阳绝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效益的一时发展。”作为信阳的决策者,郭瑞民的话语掷地有声。

2013年6月18日,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在香港发布的“2013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中,信阳不出意外地第五次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

发展信阳 发力崛起中原

近年来,河南围绕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注重强省的总目标,大力推进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建设。河南以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推进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

信阳是河南的一个缩影。根据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当前的经济工作的整体部署,信阳提出一个基本指导思想: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在打基础、立长远上,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兴产业、带全局上,把工作的落脚点放在重实效、惠民生上。在重实效、惠民生方面,信阳提出了“三业”:一是增加有效就业,二是鼓励积极创业,三是保障安居乐业。信阳是农业大市,在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过程中,一些产业已经形成了初步的产业基础,电子信息、现代家居、绿色食品、新型建材、高端制造业,这个物流产业的发展很可能给信阳带来更多。下一步,信阳全力发展交通和物流业,创新商业模式,迅速发展电商产业。

最后,信阳市委书记郭瑞民指出,中原经济区建设乃全国之大事、省之大计、民之大业。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是发展机遇,是历史责任,也是现实考验,我们必须积极作为,而且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信阳市社区科普人员现状研究 篇4

科普工作是一项全民的、长期的、持续不断的过程, 而社区科普是城市科普工作的基础。社区科普作为我国科普事业中的一项面向社区最广大群众的文明工程, 不断提高社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 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 社区科普工作者在社区科普工作的开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1]。

1 信阳市科普人员工作现状及问题

本人采取以问卷调查为主, 同时辅以相关访谈调查、文献检索等方法。调查对象涉及基层社区科普队伍——即从事专职和兼职科普工作或担任科普志愿者的人员。本次调查共涉及基层社区科普人员108人, 对上述社区科普人员共发放问卷108份, 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在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后, 结合相关访谈实地调查、文献检索, 最终发现了如下问题。

1.1 基层科普人才匮乏, 专职人员极少

据统计资料显示, 自2010年以来中国科普兼职人员数明显高于科普专职人员数, 但总体来说, 基层科普人才匮乏。信阳市也存在同样问题, 据统计, 截止到2012年底, 全市共有科普专职人员1137人, 科普兼职人员7048人, 专职人员仅占科普人员总人数的13.9%。问卷中的关于“您是专职人员、兼职人员还是志愿者”回答中, 专职人员所占比例只有11.2%。志愿者的比例也只占到了15.8%, 这说明科普人员队伍存在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

信阳市的社区由于编制少、兼职人员占大多数, 没有稳定经费和设施保障, 科普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就保障制度来说, 省、市、县 (区) 一级的科协工作者大多具有行政编制, 然而像社区街道、乡镇等基层科普人员则大多数为兼职,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基层科普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1.2 科普人员学历层次不高, 科学素养有待提高

信阳市社区科普人员中, 本科、研究生等高学历人员所占比例偏小,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科普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力度。在一道有关最高学历的问题中, 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只占30%。基层科普人员具备的科学素养程度不高, 对科普知识的敏感性不强, 在普及过程中容易产生被动、机械的工作方式, 导致基层科普工作的上行反馈通道闭塞。

1.3 科普人才培训、培养服务体系基础薄弱

在问卷调查中“您近两年参加的进修培训的次数”, 53%的被调查者回答是“没参加过”。参加过1~2次培训的比例占到40%。这说明关于科普人才的培训活动力度不够。在回答“您参加进修培训的主要方式”这一问题时, 38%的被调查者回答是“单位组织的进修培训”, 还有相当比例的人选择没有进修培训过。这和培训体系的不健全有一定关系, 相当数量的社区科普人员有进一步深造提高自己的意愿。

笔者在走访之后了解到, 信阳市科普人员培训组织体系不健全, 没有相关机构与部门对科普人员的培训予以规范化与系统化。培训工作都是围绕着具体的政策、活动、任务而展开, 培训的内容之间没有连接性, 培训的组织工作就比较松散和不连贯。

2 多渠道多举措解决问题

2.1 广纳人才, 不断发展壮大科普人员队伍

2.1.1 壮大志愿者队伍

除了专职人员以外, 志愿者的加入也能推动科普的发展。信阳市科协应积极与地方高校建立合作关系, 鼓励和动员大学生参与到志愿者的队伍中去, 壮大大学生志愿者队伍。依托科研机构、科普组织、科技团体, 吸纳教育工作者及离退休人员, 尤其是老专家、老教授加入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 积极组织参加科普活动[3]。

2.1.2 高校培养

通过高等院校来培养基层科普人员是最好的也是最为系统的培养方式。就信阳市而言, 地方政府可以与信阳的地方高校合作, 建议开设相关专业或研究方向。也可通过短期培训、进修班等形式来培养更多的科普专门人才。

2.1.3 提高待遇, 加强专职科普人员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专职科普人员数量少, 不能满足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需求。截至2010年末, 专职科普人员总量仅有22.34万人, 要实现2020年科普人才翻一番的目标, 就必须有计划地实施专职科普人员队伍建设工程, 这需要各级政府给予政策倾斜, 确保专职科普人员培养工程能够顺利开展[4]。信阳市可采取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加入到专职科普人员的队伍当中去。提高专职科普人员薪资待遇, 以及解决编制问题, 制定切合实际有效的组织管理办法来加强专职科普人员的工作管理。

2.2 提高基层科普人员素质, 建立社区绩效评估机制

开展社区科普活动, 社区工作者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区科普工作的好坏。目前信阳市社区科普人员大部分并非专业科普人员, 多数由居委会管理人员兼任。随着科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居民生活需求也在不断的变更, 因此需要建立一支稳定的、有一定科技基础知识, 且能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的社区科普人员队伍。所以在社区科普工作开展的同时, 还应该加强社区科普工作者自身的学习和培训, 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 提高他们自身的科学素养。一方面, 通过短期培训课程来培养科普人员是我国科普人才的主要培训方式, 也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5]。另一方面, 通过继续教育, 选取优秀的社区科普人员继续进入高校深造, 学习与之相关的科普工作知识, 提高职业技能, 通过交流与学习提高本身的学历层次, 从而提高其自身的科普水平。

2.3 加大科普人才培训力度, 建立健全培养服务体系

一方面, 可以通过定期培训来提高社区科普人员的科技基础知识和科学素养;另一方面, 应该加强社区科普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对于目前已经在岗的科普人员, 在本身学历的基础上, 进行继续教育, 考取更高的学历, 学习关于基层科普知识, 更好的为社区居民进行科普服务。可通过多种渠道来开展和实施科普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如科协组织自行培训、组织专门机构合作实施培养、也可组织委托专门的社会培训机构。可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如讲授法、研讨法、案例分析法和情景模拟法。

总之, 城市社区科普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长期的民生工程, 此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必然会惠及广大社区民众, 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要改变现状, 社区科普工作任重而道远。社区科普人员要大胆创新, 发挥主动性, 不断提高社区科普创新意识;坚持以人为本, 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 全面推进社区科普工作的进程。

为了不让更多的作者上当受骗!!

教您如何辨别真正的《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社与不法人员的欺诈网站:

1.我们没有那么多费用去做网络搜索推广, 所以您在各类搜索网站输入关键词“中国科技信息”搜索出的结果基本都不是我们的官方网站。

请记住我们的官网地址:www.cnkjxx.com页面右上角即可在线投稿。

2.我们审稿从不会收取初审、复审、终审之类的费用, 如果对方要求您缴纳这类费用, 那一定是不法人员的欺诈伎俩!千万不要相信!

3.我们从来没有在地方开设任何读者服务部、论文部、学术部, 请作者们一定提高警惕!

参考文献

[1]孙定建.对当前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 (4) .

[2]龙叶先, 高波, 曾国屏.试论社区科普模型的“居民主体化”转向[J].科普研究, 2012 (4) :11-15.

[3]郑念, 张义忠, 孟凡刚.实施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的理论思考[J].科普研究, 2011 (3) :20-26.

[4]任福君, 张义忠.科普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科普研究, 2012 (1) :11-18.

[5]诸大建.理解科学文化:中国新世纪科学普及的战略性课题[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1 (3) :92-97.

[6]科学技术普及概论[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2.

信阳市人民政府 篇5

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市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

信政文〔2008〕14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市政府有关部门: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水利厅河南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2004〕75号)要求,我市从2005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市政府批转了《信阳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信政文〔2005〕139号),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明确了改革试点单位,对全市的水管体制改革工作提出了具体安排和部署。

目前,鲇鱼山水库、泼河水库、南湾水库三个改革试点单位已按照改革方案的要求,经过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完成了定编定岗和人员分流工作。各县区也按要求开展了改革工作,但不够平衡,没有按照规定时间完成改革任务。为加快全市水管体制改革步伐,促进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保证信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进一步做好水管体制改革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全市水管体制改革总体目标和进度

2005年召开的全省水管体制改革动员会要求,全省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应在2007年底前完成。由于多种原因,我市水管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多数县区《实施方案》尚未获政府批准,影响了水管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水管体制改革是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水利又好又

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各级领导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水管体制改革摆在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全力推进,按照水利部和省水利厅要求必须于2008年底前全面完成水管体制改革工作任务。

具体进度要求:9月底前各县区完成水管体制改革的方案审批、定编定岗、分流人员、落实“两费”等工作;10月份全市组织初验,11月份接受省政府组织的验收。市直水管单位也要按照上述时间要求进行。

二、认真做好水管体制改革各项工作

为尽快实现水管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各县区和市直各有关单位要相互配合支持,认真做好改革的各项工作。

1、结合实际,尽快完成水管单位“两定”测算工作(即:水管单位定岗定员和公益人员基本支出、工程公益性部分维护养护经费测算)。

2、做好核定编制和人员经费、维修养护经费的落实工作。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核定编制和落实“两费”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暂时不能足额到位的水管单位,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出分步到位的实施计划和签订承诺文件。

3、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要妥善安置好分流人员,落实社会保障政策,保证已退休和提前退休人员按照国家政策落实待遇。

4、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分离。按照市场化要求,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分流人员利用水管单位自身水土资源优势,开展综合经营。

5、积极探索公益性水利资产的有效管理形式,促进水利工程管理规范化和现代化。

三、采取有效措施,确保2008年底全面完成改革任务

水管体制改革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落实责任,强力推进。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水利、人事、编制、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支持。要把改革任务分解落实到单位和个人,纳入工作目标进行考核。要建立改革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责任追究。

2、严格执行政策,认真落实信政文〔2005〕139号文件要求。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改革政策精神,维护基层水利职工的利益,努力开辟安置渠道,妥善安置分流人员,落实各项社保政策,解除水管单位职工的后顾之忧,保持改革和谐、稳定进行。

3、加强督查,实行水管改革激励机制。市水利、人事、编制、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负责全市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建立改革进度通报制度。同时要实行水管改革激励机制,水利项目审批、资金安排、评先奖励、考核等要与水管改革挂钩,到今年年底止,凡是未完成改革任务、未落实“两费”的县(区),一律不受理和申报审批新建水利项目。

4、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加强对水利职工的宣传教育,统一思想,提高对改革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职工参与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争取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篇6

关键词: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一、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东与安徽相邻,南与湖北接壤,信阳市下辖八县二区,总人口864.8万,总面积18915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桐柏——大别山区,北部为淮北平原,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植物种类达2000多种,动物种类2031种,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历史文化悠久,遗留下许多宝贵的遗产,众多的民族民俗风情,形成了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和古老宗教文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旅游资源丰富。[1]

信阳市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打造和丰富旅游名牌产品,开拓和规范旅游市场。统计显示和市场监测,2013年,信阳市全年接待旅游游客1813.2万人次,同比增长21.83%;2014年,全市旅游综合收入116.2亿元,同比增长21.6%,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6%,相当于信阳市全年生产总值的6.6%,从规模上看,信阳市旅游业所占比例较小。但全市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正由潜导产业向主导产业过度发展。

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信阳发展壮大旅游产业,有优势,有基础,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目前,信阳市A级旅游景区有22处,其中4A级旅游景区有6处。全市星级饭店达到34家,国际国内旅行社40多家。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2]。

二、信阳市旅游产业的发展环境

(一)信阳市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据省统计局7月22日发布的《2015年上半年省辖市、直管县GDP增长情况》显示,信阳市上半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居全省第2位。全市生产总值达823.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同期增长9%。

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成为后起之秀。经过多年来持续招商引资,信阳市电子信息、现代家居等高成长性制造业快速发展,上半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等增加值分别增长51.7%和37.1%。食品、羽绒服装等传统行业顺应形势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创新商业模式,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2014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呈现出总体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757.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9.81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730.06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587.46亿元,增长10.3%。[3]

(二)信阳市旅游政策环境分析

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国家出台了诸多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利好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薄弱环节的扶持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发展,信阳将享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改革“红利”。《中原经济区规划》全面实施,信阳有30多项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列入规划,在构建沿京广发展轴、发展沿淮经济带、建设地区性交通枢纽和豫东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绿色食品和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大别山生态红色旅游区等方面有了更大的发展平台。

信阳已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并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再获中国最美丽城市,连续七届蝉联中国十佳宜居城市,连续四届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信阳加快发展的前景更加美好。这些都为信阳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信阳市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政策规划不完善

当前,旅游业已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全市旅游业发展指导性文件是2009年出台的《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当时提出的目标和措施已不完全适应现在发展的要求,需要研究和出台新的指导性意见。规划方面,目前执行的“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但个别专项规划还存在结合实际不紧密的问题,少数旅游项目规划有脱离实际的现象。

(二)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健全

旅游产业要素的体系还不完善,“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成效不强。城市旅游休闲功能“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完善与集聚需进一步强化。专业化分工、网络化发展尚需进一步完善。信阳旅游标识、标牌大多是2007年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时设置的,不同程度地存在老化、损坏的现象,不少新建的道路尚没有设置标识标牌;市级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大型旅游商品中心等基础设施还为空白;重点旅游景区的卫生、娱乐、网络等设施还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尤其是新开发的景区(点),要素配套缺失较多。如,平桥郝堂村就存在有景无配套设施的情况,车辆、人员进不去、出不来,综合效益不明显,安全隐患较大。[4]

(三)旅游产品形式单一

信阳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旅游产品开发缓慢,没有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的突破性旅游项目和产品;在现有的旅游产品中,信阳依然停留在依靠观光型旅游产品的阶段,代表未来旅游发展方向的休闲度假和复合型旅游产品虽然名声在外,但开发规模尚小;在已开发的旅游产品中,传统的游览性产品占主体,代表现代旅游需求趋势的体验性、参与性、互动性产品较少,供求错位现象较为突出;日间旅游产品较多,夜间旅游产品成为短板,尤其是缺少精品演艺项目;区域内同质竞争现象也比较突出。

nlc202309012143

(四)旅游促销力度的制约

旅游是眼球经济,信阳每年在主要客源地投入的宣传推介经费不足500万元,2015年更少,与省内的焦作5000万元、洛阳3000万元、南阳2000万元专项宣传费相比,相差甚远。目前信阳旅游形象宣传片还是2009年制作的。宣传投入上的不足,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旅游产品知名度的提升。

(五)缺乏创新发展探索

信阳旅游景区大多依然是行政化运营模式,有的体制虽然变了,但机制没有变,走的还是老路,固步自封,满足于“门票经济”,走出去比较的少,学习借鉴的少。受体制机制的制约,旅游发展的思路不活,市场营销的方式单一,景区淡旺季明显。旅游管理的手段僵化,从业人员主观能动性低,市场化理念还没有完全扎根。

(六)旅游人才匮乏

由于旅游受季节影响大,收入不稳定,假日效益明显,平时游客不足,存在招工难、留人难的问题,不少刚入行的人员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需求。旅游人才培养周期长,市场配置能力低,人员流失严重,致使中高级专业管理人才严重短缺。另外,旅游业入行门槛低,也导致很多非旅游专业人员进入旅游行业,这也对旅游行业的人才引进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确定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被誉为“无烟工业”、“无形贸易”。信阳市作为旅游城市,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发展历史悠久,但旅游业的发展速度稍慢,因此,急需发展战略的指导。[5]

(一)完善相应政策规划和景区管理体制

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实践中,旅游法规的建设还很不完善,无法可依和无执法手段的情况还普遍存在。因而要求在旅游产业法制法规体系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筹划建设信阳旅游集散(咨询)中心建设,将其建成综合性旅游服务平台。加快以品牌连锁酒店、特色乡村旅馆、自驾车宿营地、生态休闲园为重点的旅游特色住宿系列产品建设,建立适应休闲度假需求的住宿体系。大力宣传推广地方风味美食品牌,推动美食城、美食街区、农家乐等餐饮项目,形成一批餐饮服务集聚区。加强鸡公山、灵山等重要区域的交通站点建设,提高与中心城区联动的能力。进一步完善旅游法律法规体系,加快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支持地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理顺旅游景区的管理和经营体制,规范资源保护与开发模式,引导旅游企业进行差异化、个性化和集约式的发展,提高旅游项目和产品的文化内涵,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建立健全旅游行业应对不可抗力和各种风险的危机管理机制,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与宣传

在旅游业的发展进程中,政府应提高宣传力度,加大对旅游景点的宣传投资,尤其是对信阳市特色旅游景点的宣传。在旅游资源配套设施投资上,要先用于提高旅游业的生产力水平,逐步改善交通运输、旅游食宿、旅游娱乐等硬件设施。要壮大旅行社实力,加强旅游商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销售,使旅游业的规模和效益水平不断提高。尤其要大力改善交通实施,彻底解决好航空、铁路及省内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和改善问题。

(三)开发创新旅游产品

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对已开发的景区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寻找新的吸引力,延长其成熟期;对未开发的景区,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建设。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改善优化旅游交通,针对不同的市场开发不同的旅游产品并加大产品的资金投入及促销力度,提升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重视旅游产业信息化建设,整合旅游相关产业。充分发挥信阳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深入开发山地休闲、水上泛舟、茶乡漫步、红色圣地、温泉体验、禅学修心、寻根拜谒等一批具有信阳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着力引进富有休闲元素和时尚气息的度假旅游新业态,完善乡村旅游线路和游憩功能布局,大力发展自然、怀旧、回归等生态休闲度假产品。巩固发展山地度假游,努力将鸡公山、灵山寺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山地旅游度假目的地。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游,重点推进南湾湖、黄柏山、金刚台、汤泉池等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加快发展乡村旅游,重点提升环湖百里茶廊、平桥郝堂村、新县丁李湾等乡村旅游产品。着力培育都市休闲与文化体验游、根亲旅游、温泉度假游,茶乡体验游、户外运动游等旅游业态,丰富旅游产品类型,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改进旅游业支付结算服务,支持发展旅游消费信贷

扩大银行卡在旅游景点景区、酒店、餐饮、商业、交通和旅行社等旅游相关行业的受理,鼓励收单机构积极拓展相关行业商户。持续做好“刷卡无障碍”示范商户创建活动,积极改善二级旅游地市、县乡旅游区域和农家乐旅游景点的银行卡受理环境,推动金融支付环境成为旅游景区评级的重要标准。推进旅游支付电子化进程,发展创新支付服务,提高旅游业的支付服务便利程度。积极落实对旅行社、大型景区售票等旅游行业商户实施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延期优惠政策,进一步鼓励旅游行业商户受理银行卡。鼓励多种方式发展旅游消费信贷。金融机构要合理安排信贷资源,支持信用卡消费信贷,消费金融公司在试点过程中应积极提供旅游消费信贷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和旅游企业整合资源,探索开发满足旅游消费需要的金融产品,增强银行卡的旅游服务和消费信贷功能,促进银行卡创新。

(五)积极培养旅游专业人才

信阳市旅游业正处于加速发展期,培养一批具有较高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且掌握高新技术的管理人才也迫在眉睫。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旅游院校应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并使之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优化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培训方面的合作,提高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素质。同时应该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重视旅游行业人才的培育及引进,提升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陈婷.信阳旅游产业SWOT分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12.

[2]信阳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86-90.

[3]信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信阳经济[EB/OL].http://www.xinyang.gov.cn/view,2015/11/15.

[4]徐玉华.信阳市旅游业发展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4.

[5]管艳民.秦皇岛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1.

作者简介:彭荣胜(1969-),男,汉族,河南光山人,信阳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姜兰兰(1986-),女,汉族,河南光山人,学生,硕士研究生,信阳师范学院,研究方向:旅游经济与区域发展

信阳市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 篇7

关键词:乡村旅游,转型升级,障碍,策略

1 乡村旅游的概念

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农村自然环境、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内容和乡土文化为基础,为人们提供观光、旅游、休养、增长知识、了解和体验乡村民俗生活,以满足观光、休闲、度假、学习、购物等各种旅游需求为目的的旅游消费行为及其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对于中国乡村旅游,包括现代乡村旅游和传统乡村旅游两个部分,而且这两个部分不可分离。

2 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分析

信阳市气候由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性明显,南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别山是信阳市三大山系,资源禀赋十分优越。信阳市境内众多河流经山地、平原,既是绿色生态走廊,又是历史文化走廊,是重要的亲水休闲度假资源。

信阳市平原面积广阔,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优势产区,农作物一望无际、醉美人心,是发展农业观光和生态休闲旅游的良好资源。信阳毛尖已经成为吸引外来游客的名片。

信阳市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性强,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交汇融合的结晶,戏曲、美术、杂耍、庙会、武术等,原生性强,是几千年中原农耕文明的“真图腾、活化石”。

3 信阳市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障碍

3.1 住宿条件欠发达

住宿条件欠发达是影响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的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乡村旅游的地点远离喧嚣的城市,地处于离城镇之外的环境优美的村庄,当旅游者到达自己喜欢的乡村旅游景点之后,却发现没有很好的住宿条件,出现一房难求的情况,导致旅客不得不提前做出打道回府的打算,长期以往,这种住宿条件不足严重影响了信阳市乡村旅游的价值体验,尤其是在旅游旺季和节假日期间,住宿条件不足的情况非常普遍。另外,具备住房的乡村,由于卫生水平不达标,对于来自于城镇的游客来说会感到十分厌烦,造成很多游客不愿住宿乡村的情况,更甚者在信阳市很多乡村旅游景点没有能够解决好卫生间的问题,导致游客面对此种情况非常难堪。

3.2 产品类型单一,深度开发不够

信阳市乡村旅游的景点地区大多数还停留在利用农家景色和农家饭菜来招待城镇游客的情况,许多旅游景区产品种类非常单一,没有自身的创新和特色,目前,乡村旅游景点主要依靠农民自行开发,在资金投入和建设水平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制约因素,对于产品的深层加工没有执行到位,在旅游产品投入方面不够科学,缺乏必要的文化品位,产品体系组合不够合理,对于信阳市独特的乡土气息和特色非常缺乏,游客在游玩之中经常出现走马观花的情况,在乡村旅游景点停留的时间短,回到家中也不利于对当地环境进行宣传。

3.3 合作化程度不高

信阳市的乡村旅游经营者主要以当地农民为主,在经营过程中没有团队协作精神和旅游景点经营理念,况且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在团队合作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合作精神,使得乡村旅游景点的经营活动运行相对困难,农民之间对乡村旅游景点的合作化程度相对较低,导致了乡村旅游的产业结构相对较差,很多乡村旅游景点产业化程度较低,规模非常小,分布散乱,没有具体的科学规划,使得信阳市乡村旅游的市场竞争力出现削弱的情况。

3.4 品牌建立意识淡薄

在乡村旅游中具有品牌意识至关重要,同时也是乡村旅游景点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是乡村旅游景点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表现。但是,目前,信阳市乡村旅游景点存在品牌意识淡薄的情况,乡村旅游景点的的经营效益不好,经济实力相对较差,很多旅游景点需要依靠科研机构进行研究和创新,导致信阳市乡村旅游景点在品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阻碍难度逐渐增加,同时,能够获得一定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也非常稀少。

4 信阳市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策略

4.1 完善住宿条件

游客对信阳市乡村旅游“住宿”的感觉很一般,多数城市游客为了想更多地体验乡村生活,会在乡村留住一个或两个晚上,所以,应该把乡村旅游的住宿功能和住宿条件加以完善。让游客晚上能够享受静谧的乡村夜色景色,在舒适的住宿环境下,进入甜蜜的梦乡。享受到与白天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房间设计要突出本地乡土特色,采用质朴、简约的风格,并尽可能广地接触大自然。尽管质朴、简约,但是要保持干净卫生。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不卫生,再好的住宿设施也不会勾起游客的住宿欲望。

除了舒适、卫生和住宿条件完善之外。还应该发展乡村酒店。乡村酒店既有城郊型乡村旅游优美的生态环境,又有良好的设施和服务质量。其周围乡村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并相融合。且其处在乡村中,有供游客休闲放松的项目。

4.2 增强与游客的互动

旅游是高层次的消费方式,一般的乡村旅游只是满足游客的吃、住、玩的需求。不能满足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如:亲情、爱情、友情。可以增加一些让游客参与的“互动式”旅游项目。比如说:“亲情林”项目,就是由一家人自己种植和护理树木的成长,知道收获果实。游客有林木的命名权、护理权和采摘权。“情侣林”项目,就是又一对情侣种植、养护和管理象征爱情的植物。“友情林”项目,就是由朋友种植、养护和管理的象征友情的植物。农事科普体验教育项目,就是规划一块土地,提供给游客进行播种、栽培、养护和收割等,让他们自己体验农作物收获的全过程,体会到农民进行农事活动的辛苦和收获之后的喜悦之情。

4.3 根据需求,细分市场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信阳市乡村旅游旅游的生态品质、文化内涵和体验功能。进行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和确定市场定位。根据游客心理需求因素可细分为四类:①游玩类,②求知类,③重情类,④休闲类;根据年龄分为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儿童不同的项目;根据性别分为男性和女性不同的项目;根据收入分为高收入项目和低收入项目。随着季节的不同,可以进行不同的活动。如春季,组织游客来此种植、采摘。夏季休闲垂钓、秋季登山比赛等。根据职业身份不同,设置不同的项目活动。如针对学生,乡村旅游要开发出寓教育于审美、寓教育于娱乐,给学生更多是锻炼和实践机会。对于白领来说,他们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喜欢追求物质和感官的感受,因此应开发出参与性和挑战性强的活动。

4.4 增强特色产品的吸引力

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力。为游客提供原汁原味的农家特色菜。游客进行乡村旅游的一个愿望是放松休闲,另外一个就是吃到特色风味农家小吃。乡村旅游经营者在保留原有的地方风味特色小吃的基础上,可以开发出新颖独特的地方风味小吃,比如说:石榴红村可以利用其特有的蔬菜制作特色风味咸腌菜,乡村旅游还可以利用田间的野菜制作风味野菜,利用各种各样的粗粮制作各种糕点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发出具有养生保健作用的汤和菜肴。乡村旅游经营者应该以自己独具特色的菜肴或风味小吃来获取市场,满足游客求新、求特的心理。因为城市人去乡村不是去吃大餐的而是吃乡间特色小菜的。

乡村旅游己成为我国国民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进行探讨,为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持,对信阳市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障碍进行分析,并提出信阳市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策略,提高信阳市乡村旅游的吸引力、生命力和承载力。

参考文献

[1]陈凌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河南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研究[D].河南大学,2014.

[2]王晨辉.产业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战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

[3]郑燕,李庆雷.新形势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创新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3).

[4]徐福英,刘涛.新形势下我国乡村旅游转型与升级研究[J].农业经济,2010(2).

[5]毛峰.生态文明视角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J].农业经济,2016(4).

[6]黄葵,李庆.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用地问题探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9).

[7]刘战慧.韶关市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2(3).

[8]黎玲.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9]牛君仪.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肓[J].农业经济,2014(9).

信阳市蔬菜产业发展研究 篇8

1 信阳市蔬菜生产现状

信阳市属于暖温带气候, 一年四季分明, 光照充足, 雨量充沛, 能够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优越的物候条件。信阳市土壤属于沙壤土, 适合蔬菜生长[1]。信阳市群众种菜历史悠久, 基础好, 白菜、萝卜、黄心菜等已能自繁自育, 形成淮河脆、愣头青、黄卷心等商标品牌。

但是, 信阳市蔬菜栽培方式粗放, 多是露地栽培, 即冬春市场上是自产自销的白菜和萝卜, 夏秋市场上是黄瓜等青菜, 一般没有过多的效益。信阳市也采用了地膜覆盖和小拱棚栽培模式, 投入少, 产量低, 效益不高。极少数日光大棚栽培, 这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栽培模式, 信阳市因为资金和技术两方面没有解决好, 高效益目标未能很好实现。

信阳市霜期长达5个月, 多数蔬菜不能正常生长。因此, 必须发展日光大棚, 为蔬菜生长提供必要条件, 实现夏菜冬种、冬菜夏种的栽培模式, 保证黄瓜、番茄、辣椒、芹菜等适合信阳人口味的新鲜蔬菜常年上市。

2 日光大棚蔬菜发展建议

南起云南、北到黑龙江都能发展日光大棚, 但信阳人接受新生事物难。20世纪80年代有句俗语“信阳人民有志气, 饿死也不做生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信阳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但总的来讲是保守的。因此, 一是要多宣传、多引导, 组织有关人员参观学习, 并且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的宣传优势, 层层发动, 增加感性认识, 接受新生事物。二是培训好专职农业技术人员, 即分期分批培训县乡农业技术人员, 更新知识, 学习日光大棚等农业高新技术, 成为信阳市农业技术的中坚力量。三是建好示范基地。县乡农技站要通过租赁等土地流转方式获得足够土地, 再通过项目和入股等方式获得资金, 大搞日光大棚蔬菜栽培示范, 让农民看得见、信得过、愿意干。四是对乡村干部定责任、压任务, 要求每位乡村干部必须掌握一项农业新技术。乡干部包示范户, 村干部示范种植, 同时配合农业技术人员进行产前、产中的标准化技术指导, 搞好产后服务。五是在实施好上述4个步骤的前提下, 县政府按照绿色无公害的标准统一规划布局, 各乡镇根据本乡实际种出特色, 形成规模, 力争3~5 a叫响“黄瓜乡”“韭菜乡”“草莓乡”“有机菜乡”和“百合乡’等, 并逐渐形成各类蔬菜批发市场,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 日光大棚蔬菜种植的效益分析

首先, 日光大棚蔬菜栽培技术的推广将极大程度上提高农民收入,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告别种植没有竞争力蔬菜的历史, 彻底改变信阳市农业面貌, 真正实现由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化农业的转变。以新的商标蔬菜品牌, 参与市场的竞争。

其次, 党委政府对日光大棚栽培蔬菜工作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 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确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实现了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

再者, 日光大棚栽培蔬菜工作按667 m2计算, 667 m2常年需要2个以上劳动力, 不仅能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 而且可以吸收城市下岗职工参加农业工作, 开辟新的就业门路, 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全社会人民安居乐业, 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必将开创信阳市农村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信阳市征占用林地管理探析 篇9

关键词:征占用林地,管理,现状,问题,建议,河南信阳

林地既是林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林木资源发展与培育的基础,同时也是森林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森林法》明确规定: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依照有关规定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并由用地单位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在我国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林业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以生态理念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以发挥多功能为目标、以生态文明为标志的现代林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难得的机遇。在现代林业建设与发展、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过程中,作为林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的林地尤其重要。因此,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中,进一步加强林地管理意义重大。

1 征占用林地管理的主要过程

根据国家林业局《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2001)和国家林业局《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2003)的要求,目前我国征占用林地管理主要包括使用林地可行性研究、签订补偿协议、提交使用林地申请表、使用林地现场查验、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监督管理、森林植被恢复规划等过程。

(1)使用林地可行性研究。受建设单位或业主的委托,根据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或初步设计批复等文件,由有资质的工程咨询或工程设计单位就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进行可行性研究,提交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

(2)签订补偿协议。建设单位或业主与被占用或者被征用林地的单位签订林地、林木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协议。

(3)提交使用林地申请表。建设单位或业主在完成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研究,并与被占用征用林地单位签订补偿协议后,向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提出占用征用林地中请,提交《占用征用林地申请表》及其他相关材料。

(4)使用林地现场查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在受理建设单位提交的用地中请后,派出不少于2人的有资质的人员赴实地对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情况进行现场查验,填写《使用林地现场查验表》。

(5)使用林地审核审批。根据国家林业局《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中所规定的审核审批权限,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权限对建设项目占用征用林地进行审核审批,在审核审批同意后或者批准占用、征用林地申请后,按照规定预收森林植被恢复费,并向建设单位发放《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

(6)监督管理。建设单位或业主在取得《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建设项目开工建设过程中,林业主管部门应积极与建设单位或业主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拟建项目的情况,定期跟踪检查,以防超审核(批)占地;督促到期临时占用林地项目重新办理林地审核(批)手续,或恢复为林地。

(7)森林植被恢复措施。建设项目拟占用征用林地申请得到审核审批同意后,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根据建设项目类型、占用征用林地类型、面积、林种等情况及时制定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的规划与措施,及时恢复因建设项目建设占用征用林地而减少的森林资源。

2 信阳林地现状

信阳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68.99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53.67万公顷,区划界定国家级重点公益林20.11万公顷,省级公益林6.21万公顷,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面积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7%。

3 征占用林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相应规划支撑,占用征用林地的可行性依据不充分。2007年信阳市人民政府制定了《信阳市林业生态建设规划(2008~2012年)》,其主要任务是到2012年,全市新增有林地12.00万公顷,达到65.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增长6个百分点,达到36%。其中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丘陵岗地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平原区林木覆盖率达到20%以上;林业年产值达到80亿元;到“十二五”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以上,林业年产值达到100亿元。8县2区全部实现林业生态县建设目标,建成林业生态市。实施以上战略任务,林地是基础与保障。目前,由于地方各级有关林地保护与利用规划未编制或未实施,林地的保有量未进行分解,加之国家进一步保护耕地措施的出台,使得在各项工程建设用地中,林地成为首选目标,特别是信阳市南部山区。各县区由于缺乏相应的林地保护与利用规划,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是否可行实际上也难于把握,要想完成信阳市人民政府所确定的森林覆盖率战略目标也难能做到心中有数。

(2)缺乏计划与限额管理,占用征用林地的额度难于控制。为了信阳市社会国民经济的发展,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国家与地方在进行各项开发与工程建设时占用征用部分林地是必要的。但由于目前信阳市各县缺乏相应的林地保护与利用规划,加之占用征用林地并未实行计划管理、定额管理,一个县区的年度或某个期限内占用征用林地的额度到底多少合适,使其既能满足信阳社会经济建设需要,又能发挥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首要地位作用,要想全面实现信阳市人民政府所制定的森林覆盖率战略目标就很难把握与控制。

(3)森林植被恢复情况检查与评价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在现有的征占用林地管理检查中,对于森林植被恢复费使用情况主要侧重于对森林植被恢复费在调查规划设计、整地、造林、抚育、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资源管护等方面的具体使用情况的了解,在使用森林植被恢复费进行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时,其成效到底如何,则缺乏相应的调查与评估。因而在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后,利用森林植被恢复费来恢复因工程建设而减少的森林资源,实现林地的占补动态平衡则难于掌控。

(4)宣传与服务不到位,存在行政干预和非法用地情况。由于对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等征占用林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深入不够,加之基层林业机构力量薄弱,难于达到主动出击、上门服务的要求。目前,在各项工程建设中仍一定程度地存在非法使用林地、地方行政干预的情况,妨碍了林业的正常发展,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新世纪林业发展描绘的宏伟蓝图,依法治林、科技兴林、人才强林的战略思想相违背。

4 加强征占用林地管理工作的建议

林地是林业发展的基础,国家林业局、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已出台了严格的林地保护措施,形成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合理供地、节约用地、占补平衡”的林地管理机制。征占用林地管理是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始终把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与利用作为其战略目标置于林业发展全局。为切实加强征占用林地的管理工作,必须使其在国家与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指导下进行,提高征占用林地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提高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一是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为指针,切实抓好林地的保护与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进一步明确各地的林地保有量,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服务。二是根据2007年国家林业局编制的全国征占用林地定额,尽快出台全国征占用林地定额指标,严格控制各种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的数量,科学合理地使用林地。三是进一步加强林地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与教育,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坚决打击非法用地的事件,确保依法行政,使征占用林地管理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四是进一步提高县区林业基层队伍的服务意识,及时掌握情况,积极为建设单位或业主做好征占用林地服务工作与监督检查工作,杜绝超范围违法占地情况。五是加强对森林植被恢复规划落实情况的检查和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成效的检查与评价,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占补平衡,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与利用。

5 结语

为使国家与地方在各项开发与工程建设中科学合理地使用林地,在征占用林地管理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林地保护与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尽快启动征占用林地的计划管理、限额管理,进一步加强宣传与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基层林业队伍的执法能力与服务意识,使征占用林地管理工作进一步得到规范,为我国森林资源管理体系的全面建设,推进我国森林资源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服务。

参考文献

[1]袁志湘, 陈志阳.隆回县征占用林地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 :73-75.

[2]布和, 丁明秀, 单志涛, 等.对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工作的探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9 (2) :111-113, 126.

[3]石俊华.征占用林地调查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吉林林业科技, 2009 (3) :33-35.

信阳市浉河区杜仲造林作业设计 篇10

1 作业设计原则

一是坚持科技第一的原则, 积极采用先进的科技成果, 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科学管理的要求进行建设, 发展高效经济林, 开拓市场, 争创名牌。二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适应市场供求变化, 实现资源培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保证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原则;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原则。四是坚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 带动区域农民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五是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 发挥当地资源优势, 突出区域特色[1,2,3,4]。

2 造林设计

2.1 造林地选择

造林地选择标准:海拔高度、相对高差、坡度分别为<300 m、<100 m、<20°的浅山阳坡下部或丘陵区, 土壤质地以黄棕壤为主, 酸性至微碱性, 排灌良好, 腐殖质层、土层厚度分别>8 cm、>40 cm, 中壤至轻黏壤。新造林地地类以集中连片的宜林荒山荒地、杂灌丛地为主[5,6,7,8]。

2.2 林种和品种设计

设计林种为经济林。选用分枝角度小、枝叶稀疏的华仲1号、华仲3号、华仲5号以及产花量高的中林系列等杜仲优良无性系建园,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当地发展的良种。根据小班区划配置不同的品种。示范林基地建设选用中林大叶1号、华仲1号、华仲2号、华仲4号杜仲优良无性系栽植, 苗高1.8 m以上, 地径1.5 cm以上。

2.3 造林技术措施设计

2.3.1 栽植密度。

设计株行距为2 m×3 m, 造林密度为1 665株/hm2, 为防止造林引发水土流失, 种植点均采用“品”字型配置。

2.3.2 整地。

采取全刈方式清除林地内的杂灌和杂草, 严禁炼山。细致整地是保证造林质量的前提, 在造林前3~4个月深翻土壤, 耙平, 按株行距2 m×3 m挖穴, 深30 cm, 长宽均为80 cm, 穴内施入土杂肥2.5 kg、饼肥0.2 kg、骨粉 (或过磷酸钙) 0.2 kg及火土灰等[5]。

2.3.3 栽植。

栽植时做到“适度深栽 (嫁接口低于地面2 cm左右) 、根舒、踏实”, 填土一半时轻轻提苗, 随后覆土踏实, 即“三埋两踩一提苗”, 回填时做到先表土后心土, 捡出石块和杂草等物, 栽后树蔸处培土呈馒头状, 以防积水烂根。栽植时将底肥施入回填的土壤中, 拌匀, 但不得使苗木根系直接接触肥料。造林后每周检查一次土壤水分, 发现土壤墒情差时要及时浇水。

2.4 幼林抚育设计

2.4.1 幼林土、肥、水管理设计。

(1) 幼林地松土除草连续3年, 第1年1次, 时间为9月, 苗木周围30 cm范围内当年不松土, 后2年每年2次, 时间分别为5、9月, 松土深度以3~5cm为宜, 以后逐年加深。也可采取间作方式代替抚育, 间种作物种类以不与杜仲争光、争肥、争水为原则。间种绿肥的应及时压青。 (2) 施肥1年2次:冬施迟效肥, 以腐熟有机肥为主, 改良土壤理化性状, 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等营养元素的有效含量, 施用量15 t/hm2;春施偏酸性或中性速效肥, 如尿素、硫酸铵、过磷酸钙、硝酸钾等, 以加快幼苗的营养生长, 施用量随林龄而增加, 施尿素或硫酸铵45~150 kg/hm2、过磷酸钙45~150 kg/hm2、硝酸钾7.5~15.0 kg/hm2;也可用间作绿肥代替冬施迟效肥。为维持适宜杜仲生长的偏酸性土壤环境, 施用有机肥时可适当添加硫酸亚铁75 kg/hm2。土壤施肥方式可用撒施、环状沟施和放射状沟施。撒施即将肥料均匀撒在树冠周围, 结合中耕翻入土中;环状沟施, 即在树冠外沿, 挖宽深各20~30 cm的圆形或半圆形沟施入。放射状沟施, 即沿树冠中轴开放射状沟施入[5,6,7,8]。

2.4.2 整形修枝设计。

一是养干:造林后第1~2年内, 保留顶芽萌发的春梢, 使其快速形成主干;二是定形:主干高60cm时, 选留主干四周3~4个强壮主枝, 根据树体发育情况选留副主枝。修剪最适时期是早春, 修剪后及时除萌[5,6,7,8]。

2.5 科技支撑

信阳市浉河区杜仲发展技术依托于信阳农林学院。学校始建于1910年, 是一所以服务农林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 集农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为一体, 具有鲜明豫南特色和良好办学基础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设有林学系、农业科学系、生物技术系、园艺系、茶学系等18个教学单位, 开设有作物生产技术、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园艺技术等60余个专科专业和专业方向。教学仪器设备完善, 建有动物疫病防治、土壤肥料等各类实验室70个, 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200个。

2.6 水土保持设计

对于坡度>10°的地块, 沿等高线平行, 环山开挖。挖壕时, 分开放置表土和心土, 先填表土后填心土;坡度<10°的地块, 采用带状整地, 沿等高线平行, 反坡做带, 林地清理、整地和幼林抚育时保留带间、山顶、山脚原生植被, “品”字型布穴, 以防水土流失[5,6,7,8]。

2.7 病虫害防治

杜仲主要病害有根腐病、苗期立枯病、叶枯病等, 主要虫害有小地老虎、蛴螬、蝼蛄、豹纹木蠹蛾和咖啡豹蠹蛾等。在经营过程中要及时清理病株、病枝、病叶和病果, 杀死虫卵和虫蛹, 不用或少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 保护黑缘瓢虫、大红瓢虫、寄生蜂、寄生蝇等天敌。

坚持“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方针, 积极预防和防治林木病虫害, 对当地主要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期、发生量和发展趋势定期进行预测预报, 病虫害发生时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 化学防治时必须使用在国家有关部门注册, 经国家环保局批准的可在杜仲树上使用的生物农药, 注意安全使用。

2.8 管护措施

对于人工新造林, 造林后要组建护林队伍, 加强巡逻, 积极做好管护工作, 并教育职工树立防火意识, 并配备防火设备[5,6,7,8]。

参考文献

[1]周政贤.中国杜仲[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1993.

[2]董小玲, 周大林, 赵国珍, 等.山区杜仲丰产林的营造[J].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7 (11) :9-41.

[3]倪常德.杜仲丰产林营造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7) :75, 80.

[4]GB/T5776-1995全国造林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5.

[5]王迎.信阳市浉河区油茶造林作业设计[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9) :195-196.

[6]王锋.油茶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7) :40-41.

[7]罗贵平.油茶栽培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 2013 (18) :292, 347.

上一篇:重组提升下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