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湿地

2024-07-07

滨海湿地(精选十篇)

滨海湿地 篇1

关键词:人工滨海湿地,生态,工程营造,植物种植

1 引言

人工湿地是人们根据实际需要和利益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和功能, 人为设计与建造的。天津东疆港是一座拔“海”而起的人工半岛, 几年前, 东疆还是一片汪洋, 经过疏浚弃土人工吹填造陆。东疆港将成为以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港城”。为奠定“港城”区域的优质环境、提高城区的整体形象、提升土地价值, 将在滨海打造一条滨海景观带, 其中的现在滩涂位置将营造为人工滨海湿地。

2 规划建设人工湿地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在湿地开发方面应有限制原则, 如果是原有湿地, 应适当控制开发, 保护自然湿地。如果是如本案的湿地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况, 则应对其规划建设的可行性及必要性进行深入研究, 经过多方的综合评价计算, 确保项目建成后在功能、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等各方面对比建成前均有良好的收益。

天津东疆港滨海湿地公园地块现状呈滩涂状, 地处潮间带。合理利用和保护沿海滩涂资源的重要途径;开发方旨在通过湿地的生态功能、观赏游览功能, 使该湿地公园成为整个滨海景观带的亮点, 促进港区旅游发展, 并提升其旁地产项目的价值。

(1) 生态功能。

人工湿地具有保护海岸、固定海潮沉积物、保留转化海水中的营养物质等作用, 同时为鱼类、贝类以及野生动物如鸟类等提供栖息地, 形成一个生物多样化的生态体系。

(2) 观赏游览功能。

湿地以其独有的观赏游览功能, 将成为整个滨海景观带的亮点, 促进港区旅游发展。

(3) 社会效益功能.

滨海人工湿地景观这一特色, 在城市公共景观设计中是种创新, 优越的地理区位、美丽的环境和城市交通的完美结合, 对提升整个东疆港商业价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 湿地公园建设自然条件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应充分研究项目所处地区现状建设的一系列自然条件, 诸如水文、地质、气象、地震等。因地制宜, 根据现状自然条件进行设计工作。天津港位于北纬38°59′48″东经117°42′30″, 地处渤海湾西部。本工程位于天津港东疆港区东部。在设计过程中, 对港区的水文状况进行了充分的调研, 本区潮汐类型为不规则半日潮型, 其 (HO1+HK1) /Hm2=0.53。

(1) 潮位。

年平均高潮位为3.74m;年平均低潮位为1.34m;年平均海平面为2.56m;年平均潮差为2.40m。

(2) 设计水位。

设计高水位为4.30m;设计低水位为0.50m;极端高水位为5.88m;极端低水位为-1.29m (图1) 。

(3) 波浪。

用塘沽海洋站波浪实测资料统计, 本区常浪向ENE和E, 频率分别为9.68%和9.53%, 强浪向ENE, 该向H4%>1.5m的波高频率为1.35%, 各方向H4%≥1.6m的波高频率为5.06%, H4%≥2.0m的波高频率为2.24%。

4 滨海湿地的设计

4.1 设计原则与目的

本着实用、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依据滨海自然环境这一根本特征, 设计出适合滨海生存条件的湿地方案。以天津东疆湿地公园为例, 希望在后期能形成多种盐土植被景观以及其他多种动植物的和谐共生, 形成资源丰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并吸引湿地水鸟种群的栖息和繁衍。营造出唯美、自然、生态的湿地景观, 充分发挥湿地的自然潜能, 展示湿地的自然景观能动性, 体现湿地景观特色。

4.2 湿地平面形态设计

在适合滨海环境的前提下, 湿地设计需要曲折有致, 动态的水系与生态多样的湿地岛屿相交错, 形成完整的生态景观体系。其平面形态由其所处位置及囤围区域决定。

天津滨海湿地公园囤围工程在淤泥标高2.0m范围内起围, 属潮间带区域。从南到北, 近2 000m的海岸线, 整个湿地公园面积约20hm2, 平面几呈直角三角形的形状, 外围岛链为其斜边。湿地范围由南到北, 呈逐渐缩小的趋势。整个湿地由外围岛链、内部岛屿、滨海岸线组成, 从平面上看就是由大小不等的若干个岛屿组成 (图2) 。

注:斜纹表示外部岛链

4.3 湿地中主要内容设置

为实现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 在湿地设计中应适当设置一些参与性、娱乐性高的场地及设施, 可以在湿地中布置:观景平台、风格独特的观鸟塔、垂钓区域、展示专用区域、踏水车、粗放型水产养殖等多项特色项目。例如在天津湿地公园项目中, 沿海岸线我们精心设计了一条3~4m宽的木栈道, 并在景观节点处设计了观景平台, 提供游客散步、观景之用, 让游客近距离体验湿地环境的自然生态之美, 以及浩瀚大海的宽广无垠之美。观鸟塔座落于湿地的东南角、滨海陆上区域, 以其高度以及位置优势, 方便远眺整个湿地景观, 为爱鸟人士提供观察多姿多彩鸟类世界的场所。

4.4 湿地竖向设计

湿地中的主要竖向设计就是护堤顶标高的设计, 标高的设计要考虑到海浪波动的影响。天津滨海湿地公园设计中, 我们知道本案海平面设计标高4.3m, 考虑到海浪的波动范围, 外围岛链其靠近海浪冲击面的堤岸顶部标高设计为6.0m, 起到防海浪的作用, 同时在不受海浪冲击面的护堤顶标高为5.0m, 整个外围岛链内部较少受到海水的影响。由于海浪经过外部岛链的消减, 内部岛屿受海浪冲击较小, 其护堤顶标高设计为4.0m, 局部3.5m, 由水文资料可知, 海水年平均高潮位是3.78m, 加上海浪的波动性, 此区域岛屿将在每天的海水高潮位时候受到水淹。

4.5 湿地地形设计

湿地地形整体较为平坦, 为丰富景观, 在海水冲刷不到的局部可适当做微地形, 比如与海岸连接的湿地岛屿, 可做一些微地形, 或局部堆坡、或自然放坡, 努力营造自然的环境, 并与湿地岛屿相呼应。外围岛链在堤岸砌筑完成后, 亦可适当地对岛屿中地形进行调整, 根据堤岸的顶标高, 将地形调整为内底外高的形式, 更利于湿地景观的观赏。其护堤的标高设计使得岛屿内土壤少受海水影响, 在标高较高的一侧, 可不用种植耐水湿的植物, 植物品种可更为多样化, 更丰富了湿地的植物景观。内部岛屿在成型后, 其岛屿中地形平坦无须再做处理, 其间种植的大米草等植物有利于悬浮物质的堆积和泥沙的沉积。

5 滨海湿地工程建造

湿地工程的建造主要是岛屿的成型建设以及护堤的建造。在本案中经过与航海设计院的多次沟通, 将采取先行筑堤再行填土的形式。在湿地的建造过程中将采取分期建设的方式, 让外围岛屿先期形成, 再利用外围岛链的促淤作用, 继续内部岛屿的建设, 从而经济、合理地完成整个湿地建设。

5.1 在设计阶段对岛屿成型采取的措施

在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到海洋施工条件的复杂性以及营造的经济性, 以本案为例, 外围岛屿的跨度均较大, 岸线较长, 整个外围岛链基本采取大、小岛屿间杂的形式, 岛屿最大跨度达到300~400m, 较小岛屿跨度在60~100m。这样的形式, 不仅有利于在视觉上产生岛屿之间紧密结合的效果, 更减少了施工难度及造价。

外围岛链中岛屿之间的间距控制在50~70m左右, 经过海洋模拟实验得知这样的间距有利于将来湿地内部的泥沙固定, 为促淤岛的形成创造条件。内部岛屿的形成, 将在促淤达到一定程度后加以工程建造, 减少工程量及造价。内部岛屿相对外围岛屿跨度、面积更小, 形式更自由。

5.2 在建造阶段对岛屿成型采取的措施

形成人工岛的方案多种多样, 经常采用吹填及回填方式, 其中吹填方式更适合于成岛面积大, 工期压力不大的情况, 吹填完成后需要进行地基处理才能够使用;回填方式适合于小面积人工岛及希望成岛速度快的条件。本工程人工岛面积小, 景观造型曲折多变, 建设区域为沿海滩涂, 回填料需求量不大, 现阶段拟采用回填山皮土形成。人工岛填筑需要在护岸基本完成后进行, 回填方式为陆上推进, 回填到护岸附近时控制回填速度。

5.3 护堤工程建造

本案护堤是以钢筋混凝土结构外砌毛石形成自然石形式堤岸, 护堤采用斜坡式, 坡比1∶2 (图3) 。

本工程护岸位于浅水区, 泥面高程在1.5~2.5m左右, 顶高程为5.0~6.0m左右, 堤身总高度为2.5~4.5m。拟采用的护岸结构顶面宽约3.25m, 堤心结构采用10~100kg块石。根据计算, 护面结构采用30cm厚栅栏板, 栅栏板和堤心间设置40~60kg块石垫层。由于处于潮间带, 对下部软土进行加固的方案, 陆上及水上施工均比较困难, 现阶段拟采用陆上推进的方式抛填堤心块石, 利用抛填块石的置换作用提升下部地基的承载能力。为避免后方回填料流失, 护岸内侧设置倒滤层。

5.4 湿地植物种植

湿地植物是湿地景观的最主要部分, 种植设计在实现景观空间设计的同时应充分结合竖向设计, 不同竖向范围的区域选择合适的植物, 如在常年水淹的区域选择水生植物, 偶有水淹的区域选择耐水湿植物, 等。以本案为例, 种植设计在空间上分为以下几个区域:湿地岛屿、临海岸边、岸上景观带与湿地的过渡区域, 我们在种植设计时候充分考虑不同高程区域的适合植物种, 再利用它们来达到设计的空间要求。

5.4.1 种植形态设计

在湿地岛屿中, 成片种植碱蓬、大米草、芦苇等, 根据植物生长特性, 形成一片片、一丛丛高矮搭配、色彩丰富的湿地植物景观;在临海岸边, 以白茅、芦苇、荻为主要植物, 成片种植于临海滩地, 形成独特的临海植物景观的基调, 并与湿地岛屿形成整体;在岸上景观带与湿地的过渡区域, 植物种植以大米草、獐茅、狗尾草等呈野生状生长的观赏草为主要基调植物种, 与湿地岛屿植物基调相统一;在滨海景观带中远离湿地的区域, 植物种植逐渐变的疏朗, 形成疏林草地或纯人工硬质景观地带, 实现湿地自然景观慢慢地向城市景观过渡的过程。利用独具特色的植物种植使原本分离的陆地与岛屿成为一个整体, 形成了大气统一、粗犷自然的湿地植物景观。

5.4.1 植物品种选择

滨海湿地长期受到海水的侵蚀, 土质盐碱度很高, 植物品种首选耐盐碱的适生种。滨海地区风力比较大, 在植物选择上也要选择一些具有一定的抗风能力的植物。除以上两点外, 还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以及具有便于管理、适应能力强、抗逆性强等特点。本案中选用的植物有千屈菜、白茅、菖蒲、黄花鸢尾、芦苇、荻花、大米草、碱蓬、结缕草等。

6 结语

人工滨海湿地多种多样, 有以净化水体为主要功能的湿地, 也有营造景观为主要目的的湿地, 不同功能、不同现状条件的湿地其营造手法也不尽相同, 但均以大量的调研考证及综合评价为基础, 以人与自然相和谐为客观要求。同时, 湿地作为一种生态处理技术, 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 应有充分长的启动及过渡期。本次天津东疆港滨海湿地设计通过与当地航海设计院的多次沟通,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得以形成。现阶段正在进行小范围的围土实验, 希望通过小范围的湿地生态工程建设为将来整个湿地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实用及管理技术。也希望本案可以为类似的湿地建设提供一些设计及建造经验。

参考文献

[1]吕士成, 孙明, 邓锦东, 等.盐城沿海滩涂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7, 24 (1) :61~62.

[2]徐国华, 王鹏.江苏沿海滩涂人工湿地初步研究[J].生态保护, 2006 (7) :17~18.

拯救滨海湿地阅读及答案(最终版) 篇2

①美国科学家的一份报告指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每公顷每年创造的综合价值达4052美元,相当于同等面积的热带雨林的2倍,或其他森林的13倍,或草地的17倍,或农田的44倍!然而,对于滨海湿地的功能与价值及其被破坏的严重性,大部分政府官员和社会公众却知之甚少,甚至毫无认识,以至于把它们统统视为有待于“开发利用”的“荒地”。

②滨海湿地系指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包括河口、滩涂、盐沼、海湾、海峡、红树林与珊瑚礁等,是介于海洋与陆地之间的一种特珠的生态系统,拥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种类。中国滨海湿地的生物种类约有8200种,其中植物5000种,动物3200种,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③中国海岸线曲折绵长,有1.8万多公里,仅潮间带滩涂面积就有217万公顷,沿海水域是为数众多的水生生物、鸟类和两栖动物的栖息地及一些洄游鱼类的繁殖地。在中国的海域沿岸约有1500条大小河流入海,形成了浅海滩涂、河口湾、海岸湿地、红树林、珊瑚礁和海岛6大生态系统30多个种类,其中不少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湿地。

④我国河口海岸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入海泥沙急剧减少,如近几年黄河由于来水减少和断流,河口来沙仅及50年代的1/60,导致黄河三角洲遭受海水侵蚀;二是入海污染物显著增加,全国河流长度的70.6%受到污染,农田化肥施用量近20年增加4倍多,大量工业与城市污水排放,造成近海水质恶化,赤潮频发,每年仅此一项损失就以10亿元计。

⑤被誉为“海上森林”和“海洋生物伊甸园”的红树林,处于海洋与陆地的动态交界面,是一种独特的海陆边缘生态系统,不仅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很高的生物生产力和重要的海岸防扩功能,而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知全球红树林有23科30属81种,中国有16科20属29种,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区)以及香港、澳门特区的沿海。由于围海造地和砍伐,使以上省区的天然红树林仅存2~3万公顷,不及历史上的十分之一!

⑥中国沿海地区占陆域国土13%的经济带,承载着全国40%的人口,创造了全国60%的国民经济产值。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海岸带资源环境有着极大的依赖性,同时也使滨海湿地承受着沉重的环境压力。在滨海地区进行房地产开发,建设港口码头、飞机场、游乐场、度假村、酒店和工业园区,修建海堤、高速公路和垃圾填埋场等以及直接填海造陆和进行围垦,造成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永久性破坏和丧失。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沿海地区累计丧失滨海湿地219万公顷,竟占去了滨海湿地总面积的50%。

⑦环境问题的核心是经济问题。环境政策与经济发展政策脱节,正是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不力的症结所在。要使湿地的保护与开发协调统一,则必须在开发之前将环境保护规划引入和体现到经济发展的决策中去。要未雨绸缪,而不是亡羊补牢。

1.指出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说说滨海湿地被破坏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处“未雨绸缪”和“亡羊补牢”各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滨海湿地的保护,你有什么良策或建议?请简要述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列举具体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创造的综合价值,运用比较突出强调综合价值大。

2.①遭受海水侵蚀;②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发;③红树林遭砍伐;④经济开发使湿地减小、生态系统遭破坏。

3.前者指在湿地开发前将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并体现到经济发展的决策中去;后者指湿地遭到破坏后再进行治理和挽救。(意思对即可)

滨海湿地的鸟类 篇3

丰富的食物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关于前半句我们暂时不作评论,但后半句却是真实写照。由于鸟类飞行这种剧烈的运动大量耗能,需要通过大量进食来补充,这也是候鸟迁徙的目的之一。正因如此,鸟类在进行长距离迁徙的过程中,会选择食物较为丰富的地区作为中停地或者越冬地。而沿海滩涂湿地正为水鸟提供了这样一个适宜的场所。由于海水的涨落带来了大量浮游生物,且滩涂淤泥中富含各种矿物质,各种动植物在该区域迅速生长,潮间带滩涂通常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沿海滩涂湿地包括多种软件动物(蛤,蛏),节肢动物(螃蟹),环节动物(沙蚕),浮游生物等等,这些生物都是水鸟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水鸟迁徙、越冬和繁殖的过程中,沿海滩涂湿地为水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供应,保证了其正常生命周期的运行。

鸟类迁徙的重要停歇地

有些沿海滩涂通常处于水鸟迁徙的固定迁徙路线上,是水鸟年年往复所形成的固定通道,水鸟通常会选择固定的地点休息和调整。鸟类迁徙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巨大“工程”,在此过程中由于体力、伤病、意外等因素,会有大量鸟类死亡。因此,迁徙鸟类在一些特定的位点进行休息调整,对鸟类恢复体力,确认迁徙路线的方向,种群间个体的相互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下一阶段的迁徙蓄积能量,为继续迁徙做好充分的准备。沿海滩涂湿地通常离人为干扰较远,有充足的食物资源,是水鸟停歇地的首选。但是由于近年来人为开发的日益加剧,水鸟的停歇地不断减少,水鸟早已习惯利用的停歇地丧失,很多水鸟不得不重新寻找新的停歇地,为其本来就充满危险的过程徒增风险。

缤纷的水鸟

滨海湿地为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资源和适宜的生境,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水鸟到滨海湿地觅食栖息。在滨海湿地觅食栖息的水鸟主要可分为涉禽和游禽两大类。

涉禽主要包括小型涉禽,如行鸟鹬类,全世界目前有220多种,约7000余万只,我国有鹆鹬类77种,多以滩涂为栖息地,每年迁徙季节在黄渤海地区的鹆鹬类就有数百万只。以及大型涉禽,如鹤类,全世界有15种,数量大约150万只,中国有9种,数量大约35000只;鸛类,全世界有19种,300万只左右,我国有6种,数量在3000只左右。游禽主要包括雁鸭类,世界上共有160多种,中国有50多种;鸥类,世界上有98种,中国有30多种。雁鸭类和鸥类的数量巨大,没有具体统计,估计全世界总数都在上千万只以上。

由于各种鸟类的食性和生活习性的差异,它们通常选择在不同的地区以不同的方式觅食栖息。鹤鹳类主要选择停留在滨海滩涂水较少的区域,而行鸟鹬类则主要停留在滨海滩涂水较多的区域。鹆鹬类的体型和嘴形状存在较大的差异,其觅食的种类就千差万别,有些种类如滨鹬类主要取食滩涂较上层的底栖动物,而杓鹬类则主要取食滩涂较下层的底栖动物。雁鸭类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如滨海植物的肉质根、茎和种子等。而鸥类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如鱼类,沙蚕,水生昆虫等。正是各种鸟类存在食性、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差异,鸟类群落才能在滨海滩涂上各取所需,满足自身生存生长的需求,形成一个多样和谐的鸟类群落。

滨海湿地的鸟类中存在很多的濒危保护物种,其中有些属于我国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物种,比如白鹤、白枕鹤、丹顶鹤、白头鹤、遗鸥等,属于我国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物种的有小青脚鹬、小杓鹬等,以上这几种鸟类也同时收录到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中,白鹤和丹顶鹤分别是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列为极危和濒危物种的鸟类,全球数量只有数千只;另外黑嘴鸥、勺嘴鹬也非常珍贵,尤其是勺嘴鹬,全球数量可能小于300对,是IUCN中的极危物种,种群现状非常危险,亟待加强保护。

天津滨海湿地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 篇4

一、天津滨海湿地旅游资源概况

天津市现有湿地面积为17.18万公顷,其中天然湿地面积为13.37万公顷,人工湿地面积为3.81万公顷,分别占天津国土总面积的11.22%和3.2%。在天然湿地中,河流湿地面积最大,占天然湿地总面积的32%,其次是湖泊和水库湿地,占天然湿地总面积的29.4%,河流湿地与湖泊湿地构成了天津湿地的主体,天然湿地是天津市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

天津市滨海旅游区目前已规划形成主题公园游、生态湿地游、黄金海岸休闲游、海上观光游、高尔夫休闲运动游等主要旅游线路,并与周边的中新生态城、七里海、中心渔港、北塘、汉沽休闲农业园等主要景区景点形成“纵横交错”的旅游线路,形成了一个新型的天津滨海旅游区。目前,天津市旅游部门正在滨海地区全力打造以七里海湿地生态旅游区,东丽湖温泉度假区,团泊洼生态休闲区,大黄堡湿地生态旅游区,海河东嘴岛旅游区,北塘渔人码头等为主的12个水体资源旅游项目,届时将为天津旅游注入新的血液,满足人们生态旅游的需求,为游客提供绿色与休闲的旅游体验形式。

二、滨海湿地地区生态脆弱性分析

滨海湿地地区资源利用不合理,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植被遭破坏,部分地方已由湿地退化为滩涂;滨海湿地动植物资源总量较大、种类丰富,但部分物种已濒临灭绝,现状不容乐观;旅游开发中资源保护意识薄弱,重视经济效益,忽略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合理的开发模式导致导致资源破坏、环境污染,污染程度超过自然保护区的自净能力,对保护区内的水体、土壤、大气等各种环境因子及生物物种的繁衍生存造成的影响。

除此之外,随着进入生态保护区进行生态旅游的游客的不断增加,也增加了外来入侵物种进入自然保护区的几率,使自然保护区这一天然的物种资源基因库面临外来入侵物种的威胁。

对滨海湿地地区生态脆弱性现状的调查研究,认为造成湿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原因,如天津地区的降水量不断减少;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导致的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变,像水蒸发加快等;同时又有人为因素,并主要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严重。

三、天津生态脆弱地区旅游开发建议

近年来,随着环渤海地区特别是天津市经济的发展,天津市不断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扩大了旅游开发范围。天津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确定了未来5年天津旅游发展格局为“一带、三区、九组团”模式。滨海湿地地区现已成为天津市旅游开发规划中的重点组成部分。

从环境角度来看,旅游产业也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烟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对目的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这样的冲击对于生态脆弱地区的影响尤为明显。随着人们对自然生态的向往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为了尽量减弱旅游业对生态脆弱地区产生的负面影响,促进生态脆弱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合理的对生态脆弱地区进行开发就成为了滨海湿地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开发。

旅游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天津滨海湿地地区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应以“保护第一”为原则,将湿地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为旅游开发的前提。

2、合理规划旅游开发,准确评估可实施性。

旅游规划与开发是对区域旅游开发和发展的总体安排。对旅游规划与开发进行可行性分析能有效避免走弯路,有利于更好的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发展。

3、采取收入型旅游开发模式。

收入型旅游开发模式是指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不过分追求客流量,但刺激游客高消费的旅游开发模式,其中,实现游客高消费首先需要保证旅游目的地能够为游客提供高水平、高档次的旅游产品。收入型旅游开发模式是天津滨海湿地旅游开发的不二选择,针对高端旅游客户,生产优质的度假、生态旅游产品,提供个性化、特殊化的旅游服务,刺激高端旅游者的消费欲望,满足客人高水平、高档次的消费要求,丰富旅游内涵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从而实现旅游经济效益。

4、实现旅游产品多样化,树立地区旅游品牌。

天津滨海湿地拥有湿地、海岸、湖泊、温泉和多样的动植物等众多自然旅游资源的,以及天津卫文化等深厚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加大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对多种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组合,提升旅游资源整体品味,实现旅游产品多样化。天津滨海湿地旅游开发应着力树立度假旅游、生态旅游的品牌旅游产品,增强天津滨海湿地旅游产品的号召力,树立地区旅游品牌。

四、天津滨海湿地旅游产品开发思路

1、天津滨海湿地旅游产品开发总体方针。

第一,发展生态旅游,鼓励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村落,对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整合,发展旅游业、开发旅游产品,从而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整体的最大化。第二,合理补偿失地人口。转换思路将原来一次性发放补偿金改为生产转换安置,根据具体情况提供工作机会或通过培训优先安置。第三,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充分利用农村地区手工业发达的优势,以手工业为基础结合当地文化和景区特色打造差异化旅游纪念品。

2、天津滨海湿地旅游产品开发具体策略。

生态旅游产品是旅游产品中的专项产品,该产品是适应现代人回归自然的社会需要,同时针对旅游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作用而形成和被倡导的一种新兴旅游形式,概括的说,生态旅游产品就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吸引物按生态学原则和要求,有利于实现环境优化组合、物质能量良性循环、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着较高观赏品位和独特价值的旅游资源。很显然滨海湿地开发旅游产业所借助和依赖的就是生态旅游资源。

(1)产品策略。滨海湿地旅游产品开发重在保护。只有强调保护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符合当地人民的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并使其最大化。首先,观光型生态旅游产品。生态观光旅游产品是指为游客提供以满足对生态旅游景观美学欣赏与游览,从而唤起旅游者的审美和愉悦感受的旅游产品。对滨海湿地而言芦苇等生长于湿地的植被、水鸟等栖息于湿地的动物都是观光型旅游产品的主要元素。其次,度假型生态旅游产品。湿地度假,结合不同湿地具体旅游资源情况,建设“湿地旅游人家”,开展采集、体育、考察。再次,特种生态旅游产品。特种生态旅游是一种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吸引物,又不同于一般生态旅游的旅游形式,它更加强调旅游中旅游者的参与、体魄的锻炼、行程的惊险刺激、新奇性等要素。

(2)品牌策略。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地区之间的距离正在逐渐缩短,使得景区的可达性提高,服务范围大大增加,同类旅游产品之间的竞争变得日趋激烈。这时品牌作为一项无形资产便成为竞争中的重要砝码。品牌有助于旅游产品在市场中树立并进一步宣传形象,建立客户忠诚,从而形成竞争优势。

(3)营销策略。湿地旅游景区在发展中应注重旅游产品的营销。营销战略的目标是,为旅游地的市场推广运作提供可选择的模式,以适应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保证市场推广的有效性。

首先,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其次,设计营销渠道。使旅游产品能够被旅游者购买并消费。其中,以大黄堡为例,其景区燕王湖度假村属于典型的湿地旅游景区,现已部分开发并投入使用,但受其营销策略影响现不为游客所知。针对湿地旅游产品可持续发展,受环境承载力因素影响较大,而出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不对其进行宣传,虽然有助于环境但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浪费可利用旅游资源,所以应转换传统营销策略,避免在大众媒体进行宣传,转而与旅行社合作,开辟结合当地文化的湿地旅游线路。七里海和大黄堡均属于湿地旅游景区,两地均位于天津其自然景观差异性较小。大黄堡现做的对外宣传较少而七里海景区采用多种营销渠道:设置七里海景区官网(http://www.qilihai.cn/06sdst.htm)、与旅行社合作开发旅游专线等,使得其在景区运营收益方面获得更大的优势。

除此之外,湿地旅游景区整体规划和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定价和人员培训对湿地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也有重要影响(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简单地说是旅游产品由探索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到稳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和复兴阶段的过程)。在旅游产品开发时应注意进行景区总体的开发规划,在规划开发的初期就应将生态问题考虑进去,适当的估计旅游开发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尤其在设定景区接待量时既满足景区盈利的需要又要避免对环境造成威胁。采用现代化管理方式,有效对景区进行管理和运作。合理增建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方便。迎合目标市场进行合理定价。增加人员培训,以服务质量创建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1]张国忠.生态脆弱地区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及其对策[J].中国沙漠,2006.(1):126-130.

[2]王亚欣.生态脆弱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思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8:43-48.

[3]郭凯峰,邓莹,吴永莹.基于特色资源的生态脆弱区旅游开发分析研究[J].旅游研究.2009.(9):6-13.

[4]孙道玮,陈田,姜野.山岳型旅游风景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05:131-135.

[5]姜爱林,祝国勇.论旅游业对西部生态脆弱区改良的作用及相关问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23-24.

[6]贺昭和,秦卫华,王智,徐网谷,蒋明康.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对策[M].2005:253-256.

[7]李星群,赵伟兵.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研究.广西大学学报,2001(12):46-47.

[8]王吉华,郭华成,戴永立.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西藏扎达地区旅游资源,2003:125-128.

[9]李翠林.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生态旅游.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3(3):19-21.

保护滨海湿地,加强围填海管理 篇5

滨海湿地是海岸和近海生态系统中很重要的一环,具有如净化水质,生产食物,支撑生物多样性,鱼虾的重要育幼场,飞禽及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休闲旅游,稳定岸线及作为沿海风暴潮的缓冲带等多种服务功能。滨海湿地的围填海开发又能为人类发展提供海洋养殖,运输、港口等服务功能。可以看出,这两组服务功能之间有一定程度的互排性。因此,要达到人类对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必须充分考虑海洋生态系统、目前经济利益和长远社会发展三方面的目标,以规划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修编海洋功能区划的框架下,需充分考虑到海洋空间资源的多重贡献和不同用途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在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下,制定全国和区域性围填海规划,确定全国围填海规模的中长期和年度总量控制目标。在具体实施围填海项目时,还要对有关海岸带和海区进行有针对性的、更细致的科学调查研究,对与项目有关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生态损失补偿进行充分论证后,方能按照有关规定措施严格执行。

将海洋功能区划纳入国民经济规划和计划

近年来,围填海形成的土地游离于全国宏观管理计划之外,未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给经济建设和结构调整带来冲击,也为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困难。因此,只有将海洋功能区划纳入国民经济计划,围填海指标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要求制定,才能有效控制围填海规模,规范用海秩序,促进海洋空间资源合理利用,推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

为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特殊生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截止2007年底,已建立各种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2个,省(市)级122个。实践证明,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是避免和减少人类活动干扰,保持局地海洋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有效途径。

当前,有不少地方拟在海洋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开展围填海活动,国家级和省(市)级海洋自然保护区面临着受冲击的危险。如果不能对海洋自然保护区实施有效保护,不久我国就很难看到自然的海洋面貌了。

加强围填海的科学技术支撑研究

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的研究是滨海湿地开发利用的基础工作。目前我国对滨海湿地的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还相对薄弱。远远不能满足评估人类用海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的需求。建议围绕以下与围填海有关的四方面问题深入开展科学技术研究:

1)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除红树林外,我国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工作不足。必须对全国的主要河口、重要海湾和其它重要的海岸带等的生态系统进行调查研究,尤其是利用这些湿地的经济鱼类、一些重要海洋生物和野生动物等的生活史研究。

2)围填海对滨海湿地的其他服务功能的影响和围填海总体效应的研究。如海湾内外集群围填海工程对海湾的水动力、沉积物和湾内水体自净能力的变化,对海湾生物群落结构、经济鱼类和候鸟等物种多样性产生的影响等。建立围填海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损益的评估体系,将其纳入围填海规划、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制。

3)围填海工程技术研究。重视围填海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研究,关注海洋空间多目标利用的综合技术,将围填海工程与海岸生态保护、滨海景观建设和旅游相结合,尽可能地降低对海洋生态与环境的影响。

4)围填海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后评估研究。围填海工程的后评估研究是纠正工程错误和总结经验的必要工作,重点开展围填海前后的水动力环境变化,岸滩变迁,海洋生态系统变化,以及环境地质灾害的研究,包括建立适合我国沿海海洋生态环境过程的综合模型。

加强滨海湿地的宣传管理,营造重视海洋生态的氛围

应大力宣传滨海湿地对人类的价值,摈弃滨海湿地为无价值废地的落后概念。应提高对围海造地海域使用金的征收标准,缩小海陆土地使用价格差异,防止在“集中集约”用海名目下的大规模围填海活动。

江苏省滨海湿地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篇6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 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 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遥感图像分类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也是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的基础。如何提高遥感图像的分类精度一直是遥感技术应用研究的热点之一, 不少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4,5,6,7,8,9]。

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预处理

本研究的试验区为江苏省丹顶鹤保护区的核心区。这里潮间带滩涂发育广泛, 滨海湿地类型丰富多样。本次研究应用2002年5月26日和2007年6月17日的江苏滨海湿地Landsat7 ETM+图像, 研究区的地理位置如图1所示。其中, 所使用的波段是TM1-TM5及TM7六个波段。另外, 还利用了海洋908海岸带调查数据。图1中红线为海洋908项目中海岸带调查路线, 红点为调查中的取样点。

这两期影像分别进行了图像增强、几何校正和图幅裁剪操作。其中, 2002年的影像是已通过GPS数据点准确校正好的影像, 2007年的影像是以2002年影像为参照基准进行几何校正的, 校正后的均方误差都小于半个像元。分类体系如表1。

3 基于知识规则的推理识别

3.1 湿地光谱响应特征分析

本文采用基于知识规则的推理识别方法对2002年的影像进行分类。图2为研究区内几种地物的光谱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 研究区内七种地物的光谱曲线大致与标准地物的光谱曲线一致。水体和养殖场的光谱曲线也很相似, 但在TM3波段水体的反射率高于养殖场的反射率, 因为养殖场中存在一些藻类植物, 会吸收部分可见光, 导致养殖场在TM3波段的反射率会有所下降;旱地的光谱曲线与土壤的曲线相近, 只是在TM4波段呈现出一个低谷, 这是由于湿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原因。

3.2 推理中利用的特征变量

本文先对原始影像进行非监督分类, 采用ISODATA (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技术) 聚类方法, 最大迭代次数设为25, 收敛阈值为0.95。经聚类后发现, 初始非监督分类后仍有较明显的分类误差, 这说明原TM影像6个波段组成的特征空间不足以将这些地物很好的区分。下面对所利用的特征变量做出简单的介绍:

(1) TM影像光谱分析

(2) 纹理分析

(3) K-L变换

(4) K-T变换

4 结论

湿地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它的组成结构及发展变化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存环境。研究其地物的组成以及监测其变化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基于知识规则的分类, 最重要的就是挖掘出准确可靠的规则。但应注意对相互混淆的地物类别做充分的分析, 研究它们的属性特征, 找出最能反映出它们差异的特征向量作为区分的依据;充分利用多源数据, 监督分类可加进人为的因素, 使分类较易按照人的意愿进行, 先大体上确定每类地物的分布范围;同时, 在前面监督分类的基础上, 进行非监督分类, 在每个地物类别的小范围内进一步聚类, 以避免漏分或错分的情况发生。

摘要:湿地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对于湿地开发、利用、管理及保护政策的制定至关重要。本次研究以江苏省典型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 利用2002年5月和2007年6月的Landsat7 ETM+图像数据, 在对湿地特征及其遥感图像表征分析的基础上, 首先对2002年的影像进行基于知识规则的信息提取, 接着采用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对2007年的影像进行分类, 两者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分类结果。可见, 对于影像的分类要注意特征的选取, 找出合适的知识规则或分类方法。

关键词:江苏省滨海湿地,信息提取,变化监测,知识规则,多变量特征

参考文献

[1]余国营.湿地研究的若干基本科学问题初论[J].地理科学进展, 2001, 20 (2) :177-183.

[2]江苏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考察队.江苏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R].1985.

[3]王建业.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利用的新方向[J].海洋学报, 1999 (18) .

[4]Yang, L., G.Xian, J.Klaver, and B.Deal, 2003.Urban land-cover change detection through sub-pixel imperviousness mapping using remotely sensed data, Photogramaetric Engineering&Remote Sensing, 69 (10) :1003-1010.

[5]Song, M., D.L.Civco, and J.D.Hurd, 2005.A competitive pixel-object approach for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6:4981-4997.

[6]Cablk, M.E., and T.B.Minor, 2003.Detecting and discriminating impervious cover with high-resolution Ikonos data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morphological operato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4:4627-4645.

[7]Gao, J., H.F.Chen, Y.Zhang, and Y.Zha, 2004.Knowledge-based approaches to accurate mapping of mangroves from satellite data, Photogramaetric Engineering&Remote Sensing, 70 (12) :1241-1248.

滨海县湿地调查及保护管理措施初探 篇7

1971年2月2日, 《湿地公约》在伊朗的拉姆萨尔正式通过。从1997年开始, 世界各地都把每年的这一天作为“世界湿地日”加以庆祝。

湿地不仅仅是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沼泽、泥炭地、滩涂等, 还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以及退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区。湿地与森林、农田、草地等生态环境一样,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生产力很高的生态系统。

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 被科学家们称为“地球之肾”、“自然界重要的基因库”。滨海县湿地资源丰富, 沿海浅水滩涂面积较大, 也是丹顶鹤保护区的缓冲区, 湿地保护工作十分重要。全县境内河流纵横分布, 湿地范围广泛, 集多种类型于一体, 是全省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区域。因此, 面对该县现状, 组织专职人员, 开展科学调查, 掌握全县湿地资源, 制定保护对策,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滨海县湿地的类型和分布

2.1 调查范围和重点

滨海县位于东经119°37′~120°20′与北纬33°43′~34°23′之间, 地处黄淮平原东南部, 废黄河 (中山河) 和苏北灌溉总渠的下游入海处, 东临黄海, 南与射阳县毗邻, 西南与阜宁县接壤, 西界涟水县, 北隔废黄河与响水县相望。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880km2, 东西最大直线距离55km, 南北最大直线距离47km。本次调查范围主要是全县范围内面积8hm2 (含8hm2) 以上的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m以上、长度5km以上的河流湿地。

2.2 调查内容

本次湿地调查采用一般调查。对所有符合调查范围的湿地调查湿地类型、面积、分布 (行政区、中心点坐标) 、平均海拔、所属流域、水源补给状况、植被类型及面积、主要优势植物种、土地所有权、保护管理状况;河流湿地的流域级别等。

2.3 调查方法

本次湿地调查组成专业调查人员, 采用资料收集和外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按照调查方案的具体要求, 依据收集的资料和外业调查的具体数据进行汇总。

3 滨海县湿地概况

3.1 自然环境

滨海县地处苏北黄淮冲积平原东北端, 黄海西岸, 地处由暖温带南缘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湿润气候区, 为湿润的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 四季分明, 光照充足, 气候温和, 无霜期较长, 降水较充沛, 雨热同季。

3.2 湿地滩涂情况

滨海县淤泥质海岸的土壤来源于废黄河、淮河冲积表土, 质地较细, 养分丰富。泥质海滩由于黄河改道山东, 目前, 形成侵蚀性海岸。

境内河流属淮河流域水系, 较长的河流有53条, 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29km, 主要流向由西向东, 骨干河流有射阳河、通榆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废黄河 (中山河) 、北八滩渠、翻身河等, 各自形成自已的水系, 高低各别, 引排分开。现有淡水面积106km2, 折合15.9万亩, 其中河沟水面88566亩, 自然池塘面积6.85万亩。境内海岸线总长度为44.6km, 潮上带21.02万亩, 潮间带7.1万亩。

3.3 主要生物资源

滨海县沿海由于受淮河水流和大陆径流的影响, 海水盐度变化幅度大, 一般在10‰~32‰左右, 海水pH值一般在7.8~8.4之间, 年积温为3600℃。自然灾害少, 无赤潮, 水质肥沃, 饵料充足, 为此, 近海及其潮间带鱼、虾、贝、蟹等水产资源丰富。鱼类有海杂鱼、鲻鱼、银鱼、马鲛鱼、大鱼免鱼;虾类有周氏新对虾、蛤氏仿对虾、葛氏长臂虾、背片白对虾等;潮间带软体动物有文蛤、青蛤、四角蛤蜊、沙蚕、牡蛎、泥螺;蟹类有梭子蟹、大腿蟹、天津厚蟹、沈氏厚蟹、螃蛴等;另外, 海蜇资源较为丰富, 年产1000t以上。

潮上带有茂盛的天然植被。纤维植物有芦苇、蒲草、大米草、大红叶草等, 药用植物有何首乌、板兰根、丹参等。滨海县生活在淡水中的植物, 主要有低等的细菌、藻类和高等的植物, 低等植物如细菌、粘菌、真菌、青苔等, 高等植物如苔藓、芦苇、菰、菱、睡莲、聚草、轮叶黑藻、苦草、紫背浮萍、金鱼藻、狸藻等。生活在水体中的浮游动物主要有原生动物、软体动物、腹足类及节肢动物的甲壳类和水生昆虫等。底栖生物种类较多, 如微生物等。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等,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白枕鹤、灰鹤、黑嘴鸥、黑脸琵鹭、大天鹅、小天鹅、小青脚鹬、河麂等, 是盐城市珍禽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 自然湿地中的盐生植物十分丰富, 据统计有50多种。

3.4 受威胁状况和演变情况

植物: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 造成了水生植物生长环境的恶化, 生长面积明显减少。

动物:综观该区自然鱼类种群的变化, 由于产卵条件的恶化, 一些主要鱼类产量大大下降, 已经或濒临灭绝。

目前过度的人工围垦、违法捕猎, 以及越来越重的工业污染对天然生态湿地各项因子进行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破坏, 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保护沿海湿地的清洁, 打击对湿地资源的非法利用, 已成为该县沿海湿地保护工程建设的当务之急, 这一问题已引起县政府的足够重视, 并把他作为建设滨海生态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 滨海县湿地保护管理现状

(1) 淮河入海水道流域生态系统是由陆生体系直接转变为湿地体系, 生态环境变化极其显著, 因而在该流域建立湿地公园等湿地保护体系对研究该区域生态变化方向和保护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2) 黄河故道水域、滩涂广阔, 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鸟类众多, 是黄河中下游平原人口稠密区交通发达地带遗存下来的较大的一块湿地, 动植物的北方物种、南方物种分布种十分丰富, 是冬候鸟的越冬北界, 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和潜在的科研开发价值, 对保护中原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3) 滨海首乌采集、种植有约300年历史, 是滨海历史上的特色土产之一。《本草纲目》记载:“首乌止心痛, 益血气, 黑髭发, 悦颜色。久服长筋骨, 益精髓, 延年不老。”近代研究证明, 首乌有降低血脂、减心率、增强机体抗寒能力、促进红细胞生成等作用, 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显著的药用价值使开发和利用首乌的前景一片光明, 但长期粗放式采、种导致现有野生首乌数量急剧减少, 为保护首乌物种的基因多样性, 野生首乌保护和开发利用刻不容缓。

从总体上, 滨海县湿地正承受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的环境压力, 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恶化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压力正在增强。

湿地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天然湿地大面积减少;植被丧失, 天然湿地淤积严重;湿地污染严重, 生物多样性受到巨大威胁。

5 对策与建议

(1) 滨海县省级淮河入海水道湿地建设包括利用生物技术, 营造绿色通道及湿地防护林带, 重建湿地植被, 使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得到科学保存, 自然景观原生态得到有效保护;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提高区域内的保护管理能力;宣教中心建设, 建设湿地展示园, 强化对湿地保护的科普宣传;生态监测站建设, 加强对该区域的各野生动植物的监测和预警能力;湿地事故预防和应急响应系统建设, 提高区域内湿地体系抵御重大风险的能力。

(2) 滨海县县级黄河故道湿地恢复与保护示范区建设包括利用生物技术, 营造绿色通道及湿地防护林带, 重建和恢复湿地植被, 使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得到科学保存, 自然景观原生态得到有效保护: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提高区域内的保护管理能力;宣教中心建设, 建设湿地展示园, 强化对湿地保护的科普宣传;生态监测站建设, 加强对该区域的各野生动植物的监测和预警能力;湿地事故预防和应急响应系统建设, 提高区域内湿地体系抵御重大风险的能力。

(3) 滨海县野生首乌保护与利用项目建设包括:野生首乌资源库建设, 清查项目区内野生首乌数量等资源情况;首乌展示园建设, 展示园选择在有种植首乌历史的滨海港镇;首乌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种苗质量检测体系建设, 建立种苗的规格等一系列标准规范市场;生产信息服务网络与技术培训体系建设等。

6 结语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地处江苏中部盐城市沿海, 辖东台、大丰、射阳、滨海、和响水5县 (市) 的滩涂, 海岸线长582km。2008年, 已成为太平洋西海岸面积最大、原始生态保持最好的海涂型湿地, 也是中国最大的海岸带保护区, 并加入了“东亚雁鸭类迁徙网络”。保护区生物地理位置位于古北界华北区黄淮平原亚区, 北部与东洋界华北区接邻, 动植物区系以温带为主。区内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 有植物450多种, 鸟类395种, 两栖爬行类45种, 鱼类281种, 哺乳类4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种, 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6种。是“鸟类的王国、动物的天堂、物种的基因库、天然的博物馆”。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对沿海淤长型海岸带及栖息其上的迁徙水鸟和其他众多稀有动物的保护和研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摘要:对滨海县湿地资源及其环境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 基本摸清了该县湿地资源的分布类型和生态特征, 建立了湿地资源信息数据库。结合该县湿地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利用的现状, 探析了存在的问题, 并对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初步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湿地,保护和恢复措施,滨海县

参考文献

[1]马成书.浅淡湿地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现代园艺, 2013 (8) .

滨海湿地 篇8

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西起小凌河口, 东至大辽河口, 介于东经121°25′-122°31′, 北纬40°39′-41°27′之间。由于区内成土母质主要来源于河水携带的大量泥沙沉积, 土壤以沼泽土、盐土、潮滩土为主。植物分布种类比较单一, 主要由盐沼和耐盐植物组成, 其中芦苇为优势种类。滨海湿地类型主要包括芦苇沼泽、滩涂、水稻等。

近几十年来, 随着工农业的迅猛发展, 人口大量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面临退化和萎缩, 下面从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方面来阐述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退化的因素。

一、滨海湿地物理退化的因素

滨海湿地退化的物理方面表现为湿地面积变化和景观格局变化等方面, 如自然湿地面积减小、人工湿地面积增大、湿地景观格局破碎化。由于农业围垦和油田开发, 辽河三角洲湿地面积从1984年的36.6×104公顷下降到1997年的31.5×104公顷, 减少了14%。许多自然湿地转化为虾蟹池、水田等人工湿地, “八五”期间油田开发占用了辽河三角洲3.19×104公顷自然湿地。1988~2001年随着自然湿地转化为水田和虾蟹池等人工湿地, 辽河三角洲湿地表现出明显的景观格局破碎化过程。全球变暖导致的绝对海面上升是导致未来辽河三角洲面积减小的一个重要因素, 经研究分析, 未来海面上升13厘米和69厘米时, 在平均大潮高潮位、历史最高潮位和百年一遇高潮位背景下, 辽河三角洲河流、滩涂和苇地等类型的滨海湿地被海水淹没的总面积分别为7.40×104公顷和8.02×104公顷、13.56×104公顷和15.25×104公顷、14.11×104公顷和15.67×104公顷。

二、滨海湿地化学退化的因素

滨海湿地退化的化学方面表现为湿地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水体富营养化、潮下带近海湿地赤潮灾害增强、湿地底质和渔获物污染、湿地土壤含盐量变化等方面。气候变暖导致的绝对海面上升使辽河三角洲湿地相对高程下降, 同时河流上游修建水库和在河口建防潮闸使双台子河等河流入海径流量和含沙量显著减少, 这导致滩涂侵蚀后退、海水沿河道入侵、滩涂土壤含盐量增加和盐地碱蓬湿地面积逐年萎缩。辽河三角洲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以及油田开发造成地表水质较差, 严重危及动、植物的生存。如曙光一区的苇田, 由于油田的生产活动影响水质, 芦苇产量由原来的6.5t/公顷下降到5t/公顷左右。

三、滨海湿地生物退化的因素

滨海湿地的退化在生物方面主要表现为湿地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自然湿地净初级生产力降低、潮间带滩涂湿地和潮下带近海湿地渔获量减小、自然湿地植被退化演替等方面。对辽河三角洲湿地退化的生物方面, 其主要表现为湿地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和自然湿地净初级生产力降低。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是东亚水禽迁徙路线上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 也是野生丹顶鹤繁殖的最南限和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黑嘴鸥繁殖地。在这里栖息繁殖的236种鸟类、114种水禽, 23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水禽因为自然湿地景观斑块面积减小和景观格局破碎化等生境破坏过程受到严重的威胁。15年间因自然湿地面积减小, 仅芦苇沼泽湿地总净初级生产量就下降了8.78×104吨, 降幅为7.02%。

四、研究其滨海湿地退化因素

随着人类对河流开发利用程度的增加, 以及全球气候趋暖变干, 世界上大多数河口湿地生态正面临着严重威胁。辽河三角洲湿地受到的自然干扰包括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等, 人为干扰包括水利工程建设、农业开发、石油开采等。农业开发和石油开采占用自然湿地, 直接导致自然湿地面积减少, 而降水量的减少、上游水利工程的兴建和农业开发挤占生态用水, 使得湿地淡水减少, 加上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等, 干扰了原有的水盐平衡和水沙平衡, 使得生物栖息地环境发生变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1. 农业开发和石油开采导致湿地面积减少

辽河三角洲的农业开发、石油开采及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占用自然湿地, 湿地面积不断减少。自然湿地斑块面积的减少、内部结构的简单化造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和抗干扰能力的下降, 增加湿地的脆弱性。

2. 淡水不足导致芦苇湿地质量下降

辽河三角州自然湿地以芦苇沼泽为主, 占自然湿地面积的41.5%, 是目前世界第一大芦苇湿地。芦苇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水和盐度, 而河水和海水的彼此消长决定着河口湿地的水分盐度, 如果河道来水减少则会引起海水倒灌, 使得湿地水分盐度升高, 造成靠近河口的芦苇湿地退化, 因此决定芦苇生长质量的关键因子是淡水。辽河三角洲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年均降水量623.2毫米, 近年来气候变暖变干, 降水减少, 天然径流降幅较大。1980~2000年流经本区的大凌河和绕阳河多年平均降水比1956~1979年分别减少6.2%和5.4%, 天然径流分别减少26.26%和21.39%。同时, 上游水库的兴建使得下游来水减少, 仅大凌河、辽河干流、大辽河上游修建的7座水库库容就达71.9×108立方米, 占总径流量81×108立方米的88.8%。在淡水资源不断减少的同时, 三角洲水田面积却不断增加, 从1980年的6.96×104公顷上升到2000年的1.76×105公顷, 导致农业用水挤占苇田用水。尤其在春季, 降水只占年降水量的15.5%, 蒸发量达到全年最大, 同时稻田生长进入最需要补水的时期, 导致芦苇湿地缺水较大, 需要人工灌溉来维持。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 在平水年至少需要5×108~6×108立方米的水进行灌溉, 才能维持正常的面积和产量。目前大凌河、双台子河、辽河的桃花汛以及稻田、城镇回归水等不到3×108立方米。因为缺水, 苇田面积已很难达到8×104公顷的水平, 在正常年份一般维持在6.67×104公顷左右。水量不足降低芦苇生长密度和高度, 芦苇质量下降, 不仅影响芦苇的经济价值, 同时对芦苇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产生严重威胁。

3. 水盐失衡导致红海滩退化

红海滩是分布在潮间上带至潮带上限的翅碱蓬群落, 当其大面积分布时呈现十分壮观的红海滩景观。红海滩是珍稀鸟类黑嘴鸥的重要繁殖地和丹顶鹤的迁徙地, 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翅碱蓬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氯离子含量, 其最适合生长的水分盐度是15‰左右, 低于或高于该浓度, 翅碱蓬都会出现退化。由于高盐环境的限制, 红海滩植被结构十分简单, 稳定性差, 翅碱蓬的再生能力弱, 一旦破坏很难自然恢复。全球气候变化导致辽河三角洲海平面不断上升, 湿地相对高程下降, 如果按5~6毫米/年的海平面上升速度计算, 则辽河三角洲每年需要补充6×104~1.04×105吨沉积物才能保证与海平面上升速率相同。上游兴修水库和河口建防潮闸使得河流的入海水量和泥沙显著减少, 双台子河入海水量和沙量由建河闸前的39.5×108立方米和4.94×107吨锐减到建闸后的27.5×108立方米和8.99×106吨。泥沙匮乏加剧滩涂的侵蚀后退, 潮滩不断变窄, 潮侵频度提高, 加上入海径流减小, 使得海水沿河道侵入, 潮滩含盐量增加, 打破了淡水和海水的水盐平衡, 翅碱蓬逐渐朝陆地方向后退, 面积逐年萎缩。此外, 防潮堤的修建阻挡堤内淡水与堤外海水的交汇, 使得堤外滩涂淡水供应不足, 盐度上升, 而堤内滩涂水分盐度下降, 如辽河口生态经济区东郭苇场南小河分场2600公顷黑嘴鸥繁殖地因水盐失衡而退化。

五、环境破坏威胁生物多样性

影响湿地环境质量的因素很多, 从物理化学角度有土壤结构、水资源状况、水文等,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有景观多样性、斑块和廊道结构特征、景观连通性等。土壤养分对湿地植物的生长起重要作用, 特别是对芦苇的产量。而辽河三角洲湿地土壤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通过物理和生物作用形成。上游水利工程改变河流的调节功能, 拦截大量泥沙, 造成河口地区土壤贫瘠化, 植物生长受阻。排灌设施及围海大堤的修建, 破坏原有水文联系, 造成滩涂退化, 大洼三角洲农业开发使得许多原先适宜黑嘴鸥栖息繁殖的红海滩退化。虽然辽河然三角洲仍有相当面积的湿地, 但破碎化较严重, 各种类型的斑块达1213个, 其中人工景观破碎化程度最高, 密度指数达1.46个/平方公里, 廊道密度为1.1公里/平方公里, 造成野生动物生境行为破碎化, 适宜生境大幅减少, 带来生境隐性损失。前面分析了滨海湿地的物理、化学、生物三个方面的退化因素, 下面提出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保护对策。

1. 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

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湿地保护的管理涉及农林业、渔业、水利、海洋、环保等职能部门及相关企业与开发商等, 为此, 必须尽快建立统一协调与管理部门, 对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理顺现有的湿地管理体制, 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及各级人民政府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管理职权责任, 规范部门行为, 建立协调机制, 切实协调好自然湿地的开发利用、资源统一管理、自然湿地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

2. 加大湿地保护宣传力度

完善保护湿地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章程, 健全执法机构, 加强执法和监督, 尽快制定出台适合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保护法规, 使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走上法治的轨道。

在完善湿地法制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湿地保护意识和湿地资源忧患意识的宣传教育, 特别是加强群众性的湿地保护科普活动, 提高全社会的湿地保护意识。

3. 提高湿地水利工程灌溉能力, 保证湿地生态需水

水是湿地演替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淡水不足是芦苇湿地、翅碱蓬滩涂退化的主要原因, 因此, 解决湿地水资源短缺是保护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关键, 加大湿地水利工程建设刻不容缓。 (1) 大凌河调水工程 (西水东调工程) 。在大凌河边建设提水站, 利用白石水库的蓄水向东郭和羊圈子苇场供水。白石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7649万平方公里, 总库容16.45亿立方米, 且蓄水量逐年增加, 水源有保证。通过该工程的实施, 可增加两苇场1.6亿立方米淡水指标, 按芦苇生产需3~4‰咸淡混合水计算, 可增加苇田用水2.4亿立方米, 并通过合理调配这部分水资源, 可使两苇场湿地用水量基本得到满足。 (2) 大辽河调水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 。在大辽河河口提水, 向赵圈河和辽滨苇场供水。同时利用湿地中的水塘、沟渠和天然湿地蓄水, 供干旱季节补充湿地用水。 (3) 合理调整水资源分配比例, 发展节水农业, 增加湿地供水量。

4. 加强湿地环境监测, 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尽快建立湿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增加一定的经费投入和技术投入, 在重点及典型湿地生态系统区域建立生态监控区, 加强调查与监测。对湿地水质变化、地下水位、植物群落、土壤养分的变化及土壤退化的情况等进行监测;及时评价湿地生态变化状况, 掌握湿地变化动态、发展趋势, 定期提供监测数据与监测报告。

5. 多方筹措资金, 修复湿地工程

对湿地恢复工程建设政府投资应发挥主导作用, 应尽快将湿地恢复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中。辽河三角洲湿地内修建的道路使区内沟渠、潮沟遭到堵塞, 海水涨潮时不能顺利进入湿地, 湿地排水也不通畅。应在现有道路与主要沟渠、潮沟交叉处增设桥、涵, 恢复天然湿地原有的水循环系统。将保护区内废弃的虾池、鱼池的堤坝、池埂以及排灌系统拆除, 恢复为原来的天然湿地状态。辽河三角洲天然湿地范围内目前有部分废弃或暂时不用的采油井场, 应采取措施恢复为湿地状态。应完善灌溉设施, 采用人工灌溉改善水环境, 恢复湿地植被, 保护湿地野生物种栖息繁衍。

参考文献

滨海湿地 篇9

本文以北海区 (山东、河北、天津、辽宁) 为研究区域, 通过对滨海湿地管理状况及趋势的调查和分析, 系统判析滨海湿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症结, 科学地提出推进滨海湿地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以促进滨海湿地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同时为海洋管理工作中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思路, 全面推动海洋管理工作的科学规范发展。

1 滨海湿地开发利用现状及面临新格局的认识

当前,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 海洋经济迅猛发展, 海洋开发正处于热潮, 海洋开发活动与湿地资源合理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滨海湿地管理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1.1 北海区滨海湿地的开发利用现状

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 北海区各类型湿地之间存在类型的转换, 同时也有一定量的滨海湿地转化为农业或城市用地等其他土地利用类型, 使得湿地的质量和数量均发生着变化, 海岸带的生态环境亦随之发生改变。

1.1.1 滨海湿地总面积变化状况

图1所示, 2000-2012年期间, 北海区滨海湿地总面积是呈减小的趋势, 从2000年的20019.59 km2减少到2012年的18 481.46 km2。其中山东省总计减少295.65 km2, 河北省总计减少351.31 km2, 天津市总计减少349.98 km2, 辽宁省总计减少541.19 km2。

1.1.2 天然湿地

2000-2012年期间, 北海区天然滨海湿地面积呈现减小态势, 由2000年的18 375 km2减小到2012年的15 336.19 km2。其中减小趋势最为明显的为浅海水域, 年均减小面积约为200 km2/a, 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大量围填海占用了浅海水域。碱蓬、芦苇地、河流水面、滩地在2000-2012年期间变化较小。

1.1.3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面积有所增加, 由2000年的1 644.59 km2增加到2012年的3 145.27 km2。其中水库坑塘增加较为明显, 年平均增长约131.4 km2/a, 并在2010年达到最大值。分析原因, 一方面由于近年来, 国家重视对海洋的生态修复和整治, 并拨付专项资金进行近岸海域环境的生态修复和整治, 部分海域“退耕还海”, 导致2010-2011年面积有所减少;另一方面, 由于大规模围填海即区域建设用海项目大量获批, 且已进入施工建设期, 存在围而未填的情况, 因此在2011-2012年又有小幅度增加现象出现。

1.2 北海区滨海湿地开发利用格局的认识

1.2.1 海洋开发热潮加剧, 湿地管理面临新形势

北海区所辖海域作为我国海洋经济最发达海区之一, 区位优势明显。尤其是近年来海洋开发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相继有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辽宁沿海经济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对滨海湿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这一发展趋势迫切需要主管部门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 履行服务、规范和保障的职能, 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1.2.2 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 湿地管理面临新任务

中共十八大报告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章节中提出, “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 发展海洋经济,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建设海洋强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而且将其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标志着我党对社会发展规律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如何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建设海洋强国, 保证滨海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是当前滨海湿地管理面临的新任务。

1.2.3 生态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湿地管理面临新考验

近年来, 北海区国家级海洋开发战略的推进, 从表象来看, 湿地总面积正在恢复, 但对滨海湿地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为: (1) 天然滨海湿地面积逐步萎缩; (2) 滨海湿地破碎化严重; (3) 周边环境污染严重; (4) 滨海湿地生产力不断下降; (5)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增加。显然, 如何妥善解决这些生态与环境问题, 促进滨海湿地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成为湿地管理面临的新考验。

2 滨海湿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滨海湿地保护法律体系仍不健全

国家层面, 至今我国仍无一部国家级别的关于湿地保护、利用及管理的法律。保护湿地的一些规定多零散地见于《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地管理法》《水法》《水土保持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对于滨海湿地, 《海洋环境保护法》中仅对其概念进行了明确的定义, 并指出应该保护, 但对于应该怎样保护、怎么处罚都没有详细的规定, 已经无法满足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地方层面, 各地对湿地保护工作日渐重视, 并且也在积极通过立法的方式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和管理, 地方性法规的相继颁布和实施, 使得湿地朝着依法保护和管理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但在全国性法律缺位的背景下, 保护更多只停留在文字上, 对于一些严重损害湿地的行为基本无能为力, 无法做到有法可依, 湿地成为一片有利可图的无主之地。

2.2 滨海湿地管理体制分散、多头

滨海湿地处于海陆交汇地带, 是一个包含了多种自然资源的生态系统。由于滨海湿地大多横跨陆域及海域, 且种类不一, 从目前国家滨海湿地保护的制度安排来看, 采用了多职能部门松散管理的模式, 农业、环境保护、土地、海洋、水利等多个中央部门和临海的地方政府在其职权范围内都有管理的职责, 出现了多头管理和交叉管理的情况。由于各级政府职责不清晰, 各职能部门之间存在诸多权力交叉、重叠, 一方面造成滨海湿地多头管理而效率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由于利益纷争, 滨海湿地的生态保护仍取决于其自身经济、文化和社会的需要, 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及保障部门利益, 短期范围内大多仍沿用利益衡量的思路, 滨海湿地保护必然流于形式。

2.3 围填海活动导致滨海湿地空间资源利用冲突

据不完全统计, 随着国家区域海洋发展战略的实施,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土地需求量的激增, 到2020年, 我国沿海地区发展还有超过5 780 km2的围填海需求。急功近利式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不可避免, 这将导致对更多滨海湿地空间资源的调整和分配, 可能引发新的海洋空间资源利用冲突。受围填海活动的影响, 北海区岸线长度逐年增加, 但自然岸线长度减少, 人工岸线长度增加;围填海活动对滨海湿地的破碎程度以及景观多样性都产生了影响, 其主要影响对象为滨海人工湿地, 如盐田, 养殖池等, 围填海面积的增加在某些地区反而使人工湿地有所增加。

2.4 管理缺少技术支撑, 科学性不强

我国未进行过滨海湿地的专项调查, 对滨海湿地的基础研究还很匮乏, 滨海湿地的家底还不是很清楚[2], 更没有建立湿地生态监测评估制度和湿地环境监测制度, 也没有建立起滨海湿地动态监视监测体系。这使得对于滨海湿地的结构、功能, 生物多样性等问题了解甚少, 导致湿地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2.5 全民湿地保护意识薄弱, 公众认识不足

对滨海湿地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公众对其重要性的认识。目前滨海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宣传、教育公众滞后, 宣传教育公众的广度、力度、深度都不够。

3 推进滨海湿地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 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也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特别是随着经济增长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逐渐增强, 新形势下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 对建设海洋强国、加强滨海湿地管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1 立法先行, 建立健全滨海湿地保护法律法规

湿地保护缺乏统一的法律规定及相关制度体制, 滨海湿地为湿地的分类之一, 对其的管理涉及的部门相对较少, 建立健全滨海湿地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较整个湿地的立法来说相对容易。因此建议立法先行, 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 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专门的国家滨海湿地保护行政法规, 从宏观上明确我国滨海湿地保护的方针、原则、管理目标、开发保护行为规范、涉及的各部门管理职责、滨海湿地的补偿制度以及破坏滨海湿地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对于省市管辖范围内的滨海湿地, 在国家级滨海湿地保护行政法规的指导下, 由各沿海省市根据当地湿地保护的具体情况, 制定地方性滨海湿地保护条例, 为各级管理者进行滨海湿地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切实做到滨海湿地资源管理及开发利用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

3.2 统筹兼顾, 加强滨海湿地综合管理力度

为解决滨海湿地管理分散、职责不清的问题, 应建立滨海湿地综合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国家和沿海地方滨海湿地管理机构, 以滨海湿地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为目的, 形成一定规模的执法监督、管理监测和科学研究队伍, 开展各项滨海湿地综合管理工作。对于处于省市边界区域的滨海湿地, 明确建立权威高效的湿地管理协调机制, 协调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实现以流域或区域为单元的湿地科学管理, 避免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因理念、目标和利益不同而各自为政、各行其是。

3.3 区域限批, 严控滨海湿地围填海规模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客观地评价滨海湿地空间资源的供给能力, 确定滨海湿地的脆弱区和景观生态安全节点, 基于滨海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 对滨海湿地空间内的经济活动进行优化部署, 对滨海湿地围填海活动进行分区管理。

在重要的海洋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划定生态红线, 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围填海管理与控制政策, 进行分类管控、强制性保护的制度安排。

根据滨海湿地的所处区域、种类、生态特征及现状情况, 划分严禁滨海湿地围填海区、限制滨海湿地围填海区, 不同的区域制定不同的滨海湿地围填海开发措施。建立和完善滨海湿地围填海审批制度, 停止一切不合理的滨海湿地开发利用活动。对于限制开发海域, 实施滨海湿地围填海面积总量控制, 由国家根据实际需要分配年度围填海总量控制指标, 实施限批的滨海湿地区域严控开发强度, 实行严格的项目准入环境标准。

3.4 强化监测, 建立滨海湿地动态监视监测体系

建立湿地生态监测评估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湿地资源的调查、湿地资源的生态价值评估、建立湿地资源数据库。建立湿地环境监测制度, 及时掌握、评价并提供湿地资源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为执行各种环境法规、标准, 实施湿地资源环境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对北海区乃至全国的滨海湿地开展一次详细普查, 创建滨海湿地监测网, 对滨海湿地进行实时动态监测, 为滨海湿地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3.5 科学开发, 完善滨海湿地生态产业

保护好现有的滨海湿地, 并不是说不允许进行湿地的开发和利用, 而是要达到既能够正面对滨海湿地资源起到保护作用, 又能够合理科学的通过对湿地的开发利用, 做到湿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学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才是对湿地的最好保护, 可以通过发展滨海湿地生态产业, 提高湿地自我补偿能力, 实现滨海湿地的可持续发展[3]。有利于在对湿地开发利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 将破坏性开发变成保护性开发。因地制宜展开湿地开发与保护的科学论证, 让湿地在净化水质、渔业增收、景观效益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湿地公园, 发展滨海湿地旅游以及湿地污水处理作为目前鼓励发展的对象。

3.6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完善滨海湿地生态补偿机制

应加大滨海湿地管理的资金投入, 建立滨海湿地可持续利用的投入机制。国家应将滨海湿地的保护列入重要的日常工作议程, 通过设立湿地生态修复项目、湿地保护技术援助项目等, 鼓励和帮助地方政府、企业、个人恢复、改善或保护湿地, 重建、修复日益减少的滨海湿地。要不断完善滨海湿地资源生态补偿制度, 对于依法获得滨海湿地使用权、收益权的当事人, 或者依法通过使用湿地获得利益的当事人, 都必须支付生态补偿费用, 用于湿地的重建、保护和修复。

3.7 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 普及湿地、生态和环保知识, 大力宣传保护滨海湿地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 积极开展各类与湿地保护相关的活动, 在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教育基地。充分利用湿地所具有的特殊景观和生物多样性资源, 通过开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来提高公众意识, 让湿地在发挥生态功能的同时, 产生经济价值, 从根本上激发人们保护湿地的积极性,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摘要:随着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剧, 目前我国滨海湿地保护及管理始终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导致滨海湿地受损、退化的现象日趋严重。因此,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推进滨海湿地管理、保护滨海湿地资源刻不容缓。文章以北海区为研究区域, 通过对滨海湿地管理状况及趋势的调查和分析, 系统诊断滨海湿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提出推进滨海湿地科学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促进滨海湿地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同时为解决海洋管理工作中类似问题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全面推动海洋管理工作的科学规范发展。

关键词:滨海湿地,北海区,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徐东霞, 章光新.人类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的影响及其保护对策[J].湿地科学, 2007, 5 (3) :282-287.

[2]梅宏.滨海湿地保护:韩国的立法及启示[J].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1, 7 (4) :52-55.

滨海湿地 篇10

一、沼泽化苇田的形成

盘锦苇田土壤,是发育在退海淤积母质基础上的自然土壤。其中一部分自然淤积增高和海水倒退,经植物繁衍和地下水的作用,形成草甸土。而芦苇生长地带在海拔1.5~3.5米的近海广阔的低平地带,为盐化草甸土或草甸盐土。由于海侵海蚀的作用,地下水位和地下水的含盐量都偏高。而且,地面河流受潮水的顶托,排除地表和地下水都较困难。为了保障芦苇生长,就必须在芦苇生长期内,田间建立压盐水层,加深淡化层次,以利芦苇生长。这就造成了苇田处于季节性的淹水,呈季节性沼泽。

另一方面,工农业生产大量消耗用水,使苇田灌溉用水资源极为有限,这种情况下,很难想象对苇田实行合理灌溉,只有采取延长可灌溉期,放宽灌溉水含盐区间的选择,来扩大苇田的有效灌溉面积,才能保持湿地芦苇生态环境。这种灌溉方法尽管不是最理想的,在生产上,也是可取的,尤其是地处河道给水末端的濒海地带,就更是这样,这在客观上就形成了苇田人工沼泽。

苇田现行的早春淹灌,汛期补水,深秋排水的灌溉方法,实际上就形成了季节性沼泽苇田。这种季节性沼泽灌溉的苇田,对解决干旱缺水而造成生产退化的苇田来说,增产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但随着沼泽化管理年限的增多,沼泽化就更加明显,一旦形成沼泽苇田,对芦苇生产,就形成潜在的威胁。由于长期淹水,土壤处于嫌气状态,土壤有机质在嫌气条件下分解,产生出大量的H2S、CH4和Fe等有毒物质,使芦苇的根呼吸受到抑制。当芦苇根状茎得不到充分氧气的时候,开始由土壤深层向浅层移动。而田面积水,长期静置,大量溶解土壤排除的有毒物质;水层以下的有机质进行嫌气分解,使水中的溶解氧降低,致使芦苇在水层中的茎节滋生须根,甚至在地表形成根毡层。在水中缺氧的情况下H2S和Fe等有毒物质,向根状茎和水层以下芦苇茎杆密集,夺取叶呼吸向下输导的氧气,而在根状茎和须根的周围形成一个包围层,更阻碍根呼吸,抑制芦苇生长。

随着苇田沼泽化程度的加深,其生态环境就适应沼生植物的繁衍。而香蒲科杂草较芦苇更具沼生特性,开始大量侵入,并取代芦苇的种群优势。据生产调查,辽宁省香蒲科杂草在苇田分布较为普遍,约占草苇混生塘的一半左右。仅丹东德东港苇场和盘锦四个苇场的初步调查,草害面积达10万亩以上。东郭苇场的罗家、龙王、小道子、坨子、土地等分场,芦苇、蒲草混生塘不下5万亩,约占全场长苇总面积的14%。兆海苇业集团芦苇蒲草混生塘、蒲草塘,也在5万亩以上,约占全场苇田总面积的20%。这些蒲草塘都是实行沼泽型灌溉以后发生的。近年还处于发展的势头,这标志着对苇田实行沼泽型灌溉失之不当,招致苇塘沼泽化,终将毁坏芦苇生产。

对于达氏香蒲的侵入,早已引起科研和生产的关注。近年应用2.4-D丁脂防除苇田达氏香蒲,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但因为苇田的沼泽生态环境并没有改变,而给另一种沼泽植物狹叶香蒲的侵入创造了条件,进而占领了达氏香蒲的空间,形成新的蒲草优势种群,这说明对苇田实行沼泽型灌溉,应有所节制,使之保持在季节性沼泽而不沼泽化。

二、沼泽灌溉的管理

沼泽化灌溉是灌溉方式上的被动选择,在管理措施上,就要抑其弊端,形成对芦苇生长发育较为有利的季节性沼泽,而又加以宏观控制,不使苇田沼泽化。对沼泽植物的孪生入侵,能予以抑制。

1. 提高苇田工程的控制标准。

完善排灌渠系,缩小格田面积,使每块格田灌水深浅能有所节制。这样,既可以控制灌水深度,也能使有限的水源充分利用,能有效地扩大苇田灌溉面积。

2. 在灌溉管理上,要掌握灌排节奏,选择适宜的灌溉制度,做到沼泽型灌溉而不沼泽化。

生产经验证明,采取春浅、夏深、秋干的三灌三排的灌溉制度,是较为合理的。

3. 已经沼泽化明显的苇田,应采取工程改造和化学灭草的综合措施,来恢复苇田的生产能力。

在工程方面,则重排水工程的改造,提高标准,达到灌得进,排得出。破坏沼泽环境,不给沼生植物以繁衍的空间;已经滋生沼泽型杂草———香蒲之类的苇田,进行化学药剂防除,使芦苇根群下移,恢复芦苇的种群优势。

目前苇田灌溉,由于水源和工程条件的限制,还很粗放,真正做到有节制的灌溉管理,既有浩繁的工程,需要大量的投资建设,也有管理技术和知识的问题,都需要认真的加以解决。

摘要:本文从盘锦湿地苇田沼泽化的形成及如何抑制苇田沼泽化, 从苇田工程修建、灌溉水深度及灌溉节奏和化学防除达氏香蒲、狹叶香蒲等进行了科学的分析。

上一篇: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下一篇:酒精质量